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思想政治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8 17:05: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思想政治心得体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思想政治心得体会

第1篇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52-02

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赋予高等学校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确保正确的育人方向,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审视和总结。笔者对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十所新疆高校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问卷、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组织座谈、访谈学生200人。在占有大量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对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和深入的分析。

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有待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运用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竭源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据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的数量大幅增加:全国已有一级硕士授予权单位 94 个,一级博士授予权单位 21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84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10 个。而目前,新疆高校中只有新疆大学有基本原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喀什师范学院等院校只有理论二级学科硕士点,且专业偏少,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高。在研究成果方面新疆高校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科研方向过于分散,科研成果明显偏少,且质量不高,学科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教学效果有待增强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还不甚理想,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强,更新较慢。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丰富,但在迅速变化的形势面前仍显得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期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二是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实践教学比较薄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虽然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总体而言还相当薄弱。三是教师队伍底蕴欠缺,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近年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一定加强。但是,目前这支队伍的现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和要求仍不相适应。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

新疆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中央提出的“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认识不足。部分高校领导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以为建个“红色网站”或在网上开辟一个思政栏目,占有一席之地就行了,使得经费投入、人员配备、规范管理等方面难以保证。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影响力不足。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宣传网站,但点击率普遍不高,学生浏览量较少,普遍存在覆盖面较窄、投入力量有限、交互性不强、与现实结合不够等问题。三是对网络社区中的大学生“隐性”交互平台关注不够。新疆高校许多大学生在百度贴吧、BIAS、新闻组等网络社区中建立了交互平台,经常就社会热点、学校发展、校园现象、成长困惑等展开讨论,但由于缺乏规范和引导,网络上非理性的交互环境会引起民主参与形式的变异,造成群体情绪波动,甚至引发。同时互联网平台广泛的辐射性进一步促使西化和分化思想蔓延,少数学生在自由网络环境中诱发出的理性缺失、道德失范、人际交往异化等不良想象仍然突出。

二、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首先要凝练学科方向,针对新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突出“五观”、“四个认同”教育,凝练出新疆民族理论、新疆地方史和兵团屯垦史学科方向,并深入挖掘,长期保持,形成特色;其次要构建学科梯队,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探索“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的模式,重视青年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中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应将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纳入到自治区学科建设整体发展规划,优先发展,重点扶持;再次加强科学研究,设立中国化在新疆高校的教育探索与实践、少数民族大学生“五观”、“四个认同”教育认同感研究、高校反渗透教育、大学生“三个离不开”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最后要建设学科平台。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生学位点的建设,打破多年来只有新疆大学拥有学科博士点的局面,积极开展“马克思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化”等博士点以及“民族学”、“理论”等硕士点的申报,以博士点、硕士点建设为依托,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层次。建设新疆民族理论研究中心、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新疆反渗透警示教育基地、兵团屯垦文化研究院等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平台,发挥学科平台的引导作用和支撑作用。

第2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受到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栽培,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我领悟与贯彻执行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在培养各类人才过程中,最重要的思想教育任务。基于这一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了分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进行合理的理论指导。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武装全党和加强教育人民方面,要坚持运用中国话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坚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要运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斗志,要运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社会发展的风尚,从而实现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巩固。

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国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2. 我国大学生在时代进步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变化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可避免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会受其影响,诸如新潮文化、网络文化、西方文化与韩流文化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一定的冲击与影响。

2.1新潮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博弈

新潮文化一般是指社会中新生的事物、理念等,对大学生这一类的年轻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其主要包括了电影、网络、音乐等主流元素。以新潮文化带给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来看,大多数的新潮文化元素都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过分的关注,就会造成很多负面的情况,比如某些大学生就不注重自身的经济条件,过度追求新潮文化,给家庭和自身带来了经济压力。最关键的是,新潮文化的出现,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到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与坚持,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下降,大学生个人思想品质的提升缺乏理性指导,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2.2网络文化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内容

随着计算机设备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比重越来越大,因其开放的网络交流平台、丰富的网络资源、虚拟的网络世界,以及运用工具的方便性等优势,促使网络应用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就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所造成的影响来看,存在着两面性,从积极的影响来看,网络文化无疑能够促进大学生新思路的诞生,可以更加便捷的加深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从消极的影响来看,部分网络文化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甚至有部分人员利用网络来向大学生宣传言论,恶性的用言语攻击他人,这些问题都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不良影响。

2.3西方文化与韩流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

随着中国与世界诸国在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交融,我国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韩流文化等外国文化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例如,西方情人节与圣诞节成为了中国大学生必过的节日之一,韩国电视剧成为了我国大学生普遍追捧的文化内容,这些外国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必须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再次强调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促使大学生能够理性的接受和融合外国文化,坚决抵制个人主义思想、拜金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壮大。

3.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用的合理策略

3.1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含四点内容: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点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的指导地位,就是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是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是把握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扎实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大学生在校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学习思想等课程,这种以课堂教学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反而会更加误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二是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观认识不充分,三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宣传普及不到位。因此,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理的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联系起来,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要坚持的指导地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进行合理的创新完善;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可行性;要加快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理念;要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舆论氛围,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大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制胜法宝,我国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关注我国大学生在时代进步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变化状况,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从而进一步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第3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 教育

[作者简介]孟玲玲(1981- ),女,江苏滨海人,苏州大学敬文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苏州 21502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70-02

如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能够充分展现个人的才华,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社会实践能够很好地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自身的使命感,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的教育当中,社会实践是必不可缺的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社会实践能够让大学生在社会当中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的趋势。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大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能够为社会奉献,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之一。由于大学生长期处于校园之中,社会实践经验严重缺乏,所以很容易造成他们思想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他们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认识不足,在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创业方面的准备不足。让大学生能够参与社会实践,能够使他们充分地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中各个阶层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2.参与社会实践可以磨炼大学生的毅力,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多为书本方面,这些书面的知识如果结合社会实际就会更有利于大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会磨砺大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品格,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够让大学生的坚强品质具体化,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经过耳濡目染和亲身体验,充分认识到社会中的法律制度、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道德准则等,他们把这些充分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和优秀的个人品质。

3.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增强自身的才干,使他们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开阔他们的视野。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将他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起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促进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参与社会实践,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选择能力,选择能力在实践生活当中极其重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对于不同事物的比较过程中,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的选择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还可以增强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接触各个阶层的人士,学会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投入社会实践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加深他们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激发创造灵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新兴成果。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应当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避免单一性的考察与观察,让大学生能够充分地在社会实践当中锻炼自己。其次,我们要把学校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加与大学生专业相关的实习及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次,学校应当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化,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充分运用大学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力量,扩大社会实践的范围及影响力。

社会实践活动要与时俱进,适应当前社会所发展的特色与需求,符合当前时代的主旋律,体现出时代精神与思想教育,更具国家和政府的决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立足基层、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社会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实际,符合当地的发展,构建高校与地方沟通的桥梁,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既有利于开放当地的教育资源,使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达到内容与实效的相结合,又能扩展高校与地方合作的范围与领域,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协作,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实践活动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扩宽知识范围,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真正发挥出社会实践的作用,促进大学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

三、现阶段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社会实践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目前高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课堂教育上,在社会实践方面,大部分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意识,有的院校只注重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干部能力提升,社会实践的覆盖面过于狭窄,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这就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在社会实践中有效地开展。

2.社会实践组织缺乏规范性与系统性。社会实践一般都是在校外进行,因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程度要比课堂教学更加细致和复杂,需要系统的安排才能够避免混乱,达到社会实践的最终效果,只有组织规范了,才能够使社会实践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缺乏规范性,社会实践活动相对来说比较混乱,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有效地融入社会实践当中,二者是相互分离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3.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社会实践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力度还是不够。现如今高校社会实践的主要指导老师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大多数的专业课老师并没有参与到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思想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也不是很紧密,使得社会实践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就算有的专业课老师参与到了社会实践指导的过程当中,但是由于学校的机制及实践经费不足等问题,造成许多专业老师不能专心投入到社会实践指导过程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实践中开展的新途径

1.丰富和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社会实践内容和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所以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不断成长,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把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的就业相结合,为以后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

2.要注重社会实践的考核,增强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要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纳入教学规划当中,要估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定期考核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在学生内部树立社会实践模范,并对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和哲学老师要积极参与到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中来,鼓励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而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程。

3.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过程中,要丰富社会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合理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根据高校学生年级、专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社会实践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安排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方式,主要目的是要让他们了解国家国情,初步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层次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其所学的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在社会实践过程当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4.建设社会实践基地,更好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专门的社会实践基地有助于优化资源、提升社会实践效率的作用,高校要与地方进行联系,进行互利合作、共同管理,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机会,高校要本着社会实践与学校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分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注重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起来,注重在社会实践基地中能够时刻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给予社会实践基地充分的资金支持,学校和地方要建立完善的机制。

5.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合理保障。高校要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统一有效的规划,在社会实践过程当中,注重专业学习、积累经验、认识社会、勤工俭学、择业创业相结合。积极引导高校的大学生到基层当中去,深入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合理融入社会实践体系当中,合理保障社会实践的有序进行。

五、结束语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加他们的阅历,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存磊,李敏.社会实践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黎开谊.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

[3]林松涛,马昆,周蕾.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

[4]魏巍.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模式的链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

[5]许敏.大学实践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3).

[6]谢晓青.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第4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思

“大学,即高等院校,最根本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代表,是社会未来的重要力量,关系到中国民族的兴衰,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起到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①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准,就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专业水平,进而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解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问题。

1 课堂上宣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此,需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在思想政治课即大学生的公共政治课上,授课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使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把握更加科学和准确,从而增强其了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可以通过历史的正反面经验总结,引导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集中观看一些关于历史和现实的纪录片,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中国和国外的基本情况,使他们深刻懂得中国曾经遭受的耻辱、现实强大的来之不易、国外一些战乱国家人民所承受的水深火热之痛。如此正反对比,就会使学生逐渐理解,中国今天的强大是建立在几代人奋斗、牺牲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爱国才能成才,只有将自身命运与祖国前途命运相结合的有志青年才能在祖国的关怀中和支持下成长为优秀杰出人才。

同时,要给学生讲清一个道理,只有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只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实现才能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只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和他人的尊敬,才能为最终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丧失国家的保护、社会的培养、他人的帮助,大学生将寸步难行。说服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晓以利害,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2 实践中锤炼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冷冰冰的二十四个汉字,与自己并无多少联系,而老师的讲解似乎并不能真正唤起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为此,需要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使他们真正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价值。如:可以根据大学生特点,通过开展科技扶贫、文化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到改革开放的前沿考察或到城市、工矿企业、农村等基层搞社会调查活动,以祖国的沧桑巨变和改革开放真实面貌,帮助、启发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大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组织大学生参观伟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革命展览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学生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增强使命感。③在这些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映照,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与重要意义。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重要意义、时代价值,从而增强自觉、主动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3 生活中感悟

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往往能够起到润物无声育人效果。在大学校园内,要通过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真切的存在。学校可以通过宣传各类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染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使他们懂得,青年人就应该做民族的脊梁,青年人只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体现了自身价值,这样度过的人生才会是美丽的人生。可以通过营造氛围如:设立大型户外广告牌、宿舍标语口号、主题班会讨论、撰写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观看一些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国“五个一”影视作品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介,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至少能够帮助学生记住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表述,并且用这些表述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 反思中接受

任何一种理论或者思想体系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更好地了解最终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如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长期、细致、耐心地反思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落实力度,进而将这种理论或者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自己的行动,才能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应有的作用。

大学生应该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日记、理论文章等方式反思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程度,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了才有可能接受,诚如所言:“感觉到了的东西你不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你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到它”。通过这些具体的反思方式,大学生就能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理论和行为规范甚至是一种精神信仰,是值得一生去理解和践行的价值观体系,掌握了这个价值观体系,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能够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保持一种清醒、一份淡定,不至于在物欲横流、人欲泛滥的世界中丧失斗志或者或者迷失方向,从而走上歧途。

毋庸讳言,由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形形的复杂社会现象使大学生“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尽如人意,使大学生对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存有疑虑,进而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科学性,认为这种理论过于理想化,不会在现实生活中落地生根,因而不大愿意接受,这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的探索以及实践使大学生端正对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的态度、辩证分析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思想认识水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真正指导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觉悟,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总之,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诚如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变准。”为此,就需要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成为政治方向上正确、立场上坚定、思想上清醒、行动上积极的新一代大学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注释

①邓雨巍、付晓东.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1:31.

②雷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J].江苏高教,2015,1:132.

第5篇

关键词:博客;大学教育;思想政治

网络时代,博客用户大幅增长。对于大学生用户来说,博客畅通了多元化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能够在心理健康疏导、拓宽眼界、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提供便利。快捷的沟通交流和海量的各类信息中也隐藏着一些隐患,这一新载体体现着革新教育方式、融合教育资源上的独特优势,高校应当采用多种方法消减负面影响,合理利用博客。

1博客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1.1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从课堂拓展向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意在培养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使青年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公德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社会,实践于社会,课堂上宣讲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领大学生从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在社会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用所学理论和精神指导实际的人生。博客具有随时随地快捷浏览和交流的特点,能够在一定成度上顺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博客可以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在教育大环境中达到教育目的。

1.2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师生平等高效的互动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两大主体之间及时交流沟通,能够优化教育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课堂上受到课堂时间短、高校扩招班额过大等条件局限,师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滞后。在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政治教育通过博客突破“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不为时间、地点、场合所制约,能够实现平等、高效、便捷的交流互动,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博客中,学生能够以虚拟身份相对自由的发表观点、记录心情、选择博客版式。教育者能够从这些细节深入把握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变化、各自的性格特点,在进形思想政治教育时能够据此因材施教。

1.3架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阶梯

博客能够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广度,使专业学科领域内最新的信息传递、资源获得、学术成果讨论更加及时,提升了专业发展的时效性。博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渠道,即大众传播媒体,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新媒体产生碰撞与融合,引发了诸多新思想、新创意的“火花”,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提供了新的思考、研讨方向。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突破,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新议题。

1.4提升大学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学习自主性

博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这个渠道突显了民主精神,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具体阐释。不仅改良了以往只有教育者作为信息来源的单一渠道,使每个受教育者也能够随时分享自己获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和学习心得,而且受教育者个体间互相影响,教育影响更加多元化、广覆盖。这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延续,而且符合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特点,容易获得大学生的兴趣和好感,从而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

2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极作用

2.1博客上信息杂乱,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博客作为综合复杂的网络系统,其网站上展示着各类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官方观点与民间声音、有效信息与垃圾信息混杂,共同构成良莠不齐、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青年大学生作为主要对象,正处于从在校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阶段。部分大学生对是非的判断力还没有完全定型,自控能力有待提高。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原本在课堂上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而言存在冲击。

2.2传媒大众化,挑战教育者权威性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知识传播、道德教化上处于权威。以博客为代表的传媒大众化,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知识量,展现了不同立场的观点,大学生作为受众的一部分,具有接受新信息、新知识较快的特点,在传媒大众化的风潮中首当其冲。大学生可能掌握更多的各类信息,关注到教育者忽略的知识和内容。在接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撼动,大学生容易对教师观点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3扬长避短用博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1宏观上完善制度管理,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博客使用制度是妥善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大学要对思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博客开展教学工作,给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应当组织教师参加关于博客知识的学习培训和交流会。建立校内博客工作小组,有针对性的负责博客平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优化博客体系、充实博客内容、保证博客质量。建立教育对象的学习记录电子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使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之间,也应当适时交流博客的使用经验、教育心得体会、学术成果等,分期定时向学校提交教学报告,汇报在思想政教育领域使用博客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3.2微观上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促进有效交流

除了统一的校园博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各自的博客中,应当以专业知识和校园动态作为吸引,精选正能量的资料与学生共享,辅以相关教育实例有效引导学生思想。教育者利用博客发表自己的论点、分享有教育意义的新闻和资料、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想所思,以身作则,以自身形象作为教育影响的正面典型教育学生。由此,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氛围。博客是双向反馈的渠道,学生在此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4结论

在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众媒体应给予充分重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积极利用博客等新渠道开展教育工作,并充分认识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博客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玉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几点认识[J].前沿,2013(6):46-47.

第6篇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思想教育 工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for "90s" College Students

YANG Weixue, ZHENG Mingkai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With the first batch of "90s" students in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in 2008, until today, "90s"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campus.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80s" both from the spirit or world view and values, present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90s"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rying to make a study of expand ways to "90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90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 style

“90后”大学生以其优越的成长环境,追求新潮,对新生事物的妆受能力受到社会的关注。同时,也由于人们孤僻的个人性格,以自我为主心的处世原则备受诟病。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存在才使得“90后”大学生不同于“70后”、“80后”具有其自身的特色。而对于“90后”大学生,他们新一代的接班在学生工作中该如何开展工作呢?首先我们要根据“90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

1 “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思想即首先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其次还有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责任心、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第一,价值观呈显多元化趋势,大学生素质有待提高。学生中有“哈韩”“哈日”的,有崇尚欧美文化的,还有喜爱传统文化的,总之持各种价值观的都有。

第二,注重效率,讲求速成;重视目标,手段功利。功利行为的增加与当代大学生所承受的社会风气和就业压力息息相关。在就业形势逐年紧张的压力下,“90后”的大学生普遍忧患意识较强。甚至在入党的问题上,许多学生在入学的第一个月就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时,但同时裸地表达了其入党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

第三,情感丰富,观念开放。“90后”大学生中,大多数谈过恋爱。他们曾坦言“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男女交往中,有些学生过分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而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因此,“90后”大学生入学后要学习的不是恋爱观,而是婚姻观,或者家庭道德、性道德教育。

第四,贫困生自卑感减弱,自立意识增强。在“90后”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有些学生生活费依靠自己打零工赚取,而对于学费也有学生通过寒暑假打工来赚得。对于贫困与自卑的认知并不如以往的学生强烈。这一方面使得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放开手脚前进,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涉及利益的助学金方面争取积极,而退让不足。

第五,民主意识增强,享乐主义盛行。“90后”大学生由于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随着我国人民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法制社会的建设,“90后”大学生在公平、公开的程序面前抱有极大的热情,在处理涉及学生利益的事情上,学生非常看重自己的民利。

2 “9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种种观念表明了“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2.1 社会多元价值的影响

“90后”大学生因其处于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时期,他们深刻体会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一方面,以竞争为根本的市场经济规则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的形成和强化。另一方面,由于以利润为导向的市场弊病还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负责影响。如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

2.2 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影响

“90后”大学生因其生长环境自然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民大军中的重要一部分。互联网中,除了在课堂上对各种事物的有限认知,从网络新闻和网友共享与评论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内容。所以互联网在很大意义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3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该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协调,虚拟方法和现实方法相结合。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创新。

3.1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协调

显性教育常见于我们对于大学生所开展和教育和影响活动。我们要重视从这些方面去开展活动。“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却并不成熟。所以,我们应着重找准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抓住时机进行正确的政治导向教育,抓好政治教育与政治文化的契合。新生入校时,树立正确人生观与学习观是首要任务。端正入党动机是入党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切实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学习,合理地制定一份计划则是大学四年每个学生心中的自我鞭策。针对“90后”大学生强调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强调法治,崇尚个人主义至上对于这类政治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他们被‘全盘西化’,而是学会正确地将西方政治文化中有利于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部分吸纳进来,而把不利于发展的部分剔除出去。”①

第二,抓住典型案例进行心理护航。“人的思想问题往往与心理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 解决学生思想和行为问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通过心理透视、了解学生思想的症结。”②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如速成心态、虚荣心态、自高心态和悲观心态,紧密结合“新生入学适应”、“人际关系适应”、“耐挫力”、“就业辅导”等问题,耐心地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则是大一大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时机。

第三,重视制度建设,培养良好习惯。”90后”大学生重视学生工作的公平、公开和公正。这就要求在涉及学生的奖、助、贷、评先评优等工作都应出台相应的制度,按照学生的思想、学业、文娱、体育等方面进行整体衡量,制度交由学生讨论并确定,最终形成符合学院实际各项标准。通过制度的引导作用减少学生之间的内部矛盾,营造积极向上、互助互学的优良学风。

隐性教育往往不如显性教育目的明确,它是通过社会环境、大众传媒的潜在影响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一般也没有目的性,它的影响结果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③在营造”90后”大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则是高校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机遇。

利用好社团,加强学生社会实践,传承优秀校风。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社团一般涵盖了环保公益、文化艺术、学术研究等多个类别,能规模上一般可以覆盖校内大部分院系。通过社团活动结合专业知识知行结合。同时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自行组团,自拟调查课题,采取旅游、实习、见习、打工、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出报告、心得体会等,以提升知行水平。

3.2 虚拟方法和现实方法相结合

(1)用好网络发挥其信息传播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手机现在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的主要通讯和信息获取工具。“人手一机”已经是现实。利用好QQ、飞信等沟通工具,能够在第一时间将重要的通知、要求传递给学生。利用这种传输途径,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地去引导学生,表达党和国家的观念和意见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2)用好网络媒介,有效整合班级文化。对于 “90后”大学生来说更有亲近感。班级通过博客、微博、社交网络、QQ群能可以有效地整合班级文化。通过及时地更新汇总自己的活动过程。不论是学业、实践、还是丰富多彩的丢,通过身边人去感染身边人,从而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现实中增加学生对班级组织的归属感。另外还须“强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网络家园。”④

注释

①陶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政治文化的契合[J].社会科学家,2010(9):126-128.

②刘静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工作方法创新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0(7):123-125.

第7篇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38-02

大学生处在思想和情感异常丰富的阶段,当下盛行的“微博潮”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极大影响,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巨大机遇,如何在微博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确应对微博的挑战和机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因此,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和正面效应,提出利用微博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微博容易传递消极落后的思想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乐观积极、刻苦钻研、遵纪守法,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同学存在消极落后的思想。有些同学因为专业知识学习或者升本、考研的压力大而对学习失去信心;部分大学生经历情感失意后,对感情存在怀疑甚至绝望;针对就业困境,有些大学生恐慌和沮丧,进而对社会心存不满甚至抱有成见;还有的大学生对个人前途和命运持消极态度,等等。这些信息在微博上引起了一些回应,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二)沉迷微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对自身价值定位不准,于是转向虚拟的网络微博,企图从中寻找个人的满足感和认同感。有的大学生没日没夜地上网络微博,一上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过度地沉迷于网络微博,会极大地分散学习精力,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影响睡眠质量,降低身体机能,诱发各类疾病;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流,与教师和同学之间产生隔阂,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

(三)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传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学生的认可,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但在微博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接触到各种信息,有时他们使用的微博新名词或提到的新鲜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闻所未闻,因而很难掌握每个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更难确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为了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展的脉搏,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效应

(一)微博提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交流平台

微博成为当下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其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报刊、电视,乃至普通网络媒体。《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截止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的用户总数达2.498亿,全球排行第一。及时的更新效果、庞大的转载数量和聚集的高关注度,使微博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在这个人人渴望表达和主张话语权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以“自媒体人”的形式出现,将微博作为一个沟通和交流思想情感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通过对学生以及校园微博核心人物的教育,进行主流舆论和传统思想的传播,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微博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微博是一个展示大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特征的平台,有些大学生不愿意直接对老师敞开心扉,然而他们普遍愿意将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以微博的形式表达出来,有时看起来一些不经意的言语实际上是他们内心真实想法的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连续关注学生的微博信息,可以分析推断出他们当前的想法和心理状况,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准确掌握他们可能存在思想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引导。

(三)微博可弥补大学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主要授课方式是单向灌输,偏向简单、抽象和枯燥无味。利用微博这一开放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扮演起“传播者”的角色,第一时间第一手信息,原汁原味地还原第一现场,并伴随人们的热议迅速成为热点事件。微博的这些特点适应了大学生追求个性、追求自我价值的主流,而网络世界的无限性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多数大学生对微博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寓于微博中,运用校园官方微博和BBS论坛等途径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生动有趣,更具有感染力,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三、利用微博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开设师生互动微博,搭设思想交流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的信息沟通和反馈优势,开设师生互动微博,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扩展和延伸。如果教师将课后讨论、案例分析传到微博上,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研究,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单调和不足,还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当学生遇到一些思想、情感等问题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二)设立校园官方微博,发挥微博主核心作用

微博提供了一个分享思想情感和成长经历的平台,传递的很多群体价值观会对微博阅读者产生较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设立校园官方微博,如学校微博、年级微博、党(团)支部微博等,加强对核心主流思想的引导,宣传正确的观点和理念,消除错误思想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加强对同辈群体中核心人物的教育引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微博中的主核心作用,使其他同学在同辈群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受到教育。

(三)建立特色微博专栏,开展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实效性 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分析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基本的阶段,没有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至一个应有的高度。很多高校只是象征性的将思想道德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中,无法突破纸质的局限,没有获得真正的落实贯彻。部分高校也努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但是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整体教学的质量及水平都是不尽人意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普遍低下。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两个主要部分,教师应该有效结合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实践应用思想道德理论知识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开展主题教育宣传活动

由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经费有限,同时受到交通、人生安全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大规模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采用一些比较经济节约的方式来开展与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主题班会;或者邀请课程理论专家、学者等和学生们进行全面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树立良好思想道德理念的重要性。

(二)指导社团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结合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筛选出若干个比较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分配给各个社团,要求社团根据主题来组织相应的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辩论大赛、征文比赛、模拟法庭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来不断深化及拓展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其学习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热情,从本质上满足思想道德教育的战略要求。

(三)组织课外实践服务活动

组织成立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首先培养一批具有思想道德水平较高及生活学习作风良好的领导干部,在协会干部的领导下,不断完善协会的内部结构。然后在全校范围内号召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去,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

(四)开展读书励志活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意义深远的著作文章,要求学生定期进行阅读,要独立完成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最后结合各方面因素来交流此次读书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的自主开展学习、积极理解、实践应用等能力都在这以个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体现和提高[2]。

(五)结合利用网络构建思想道德教育平台

随着近几年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及质量的不断提升,大部分高校基本上都配备有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电脑,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中建立专门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站,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主要目的[3]。高校校园思想道德教育网站上可以选择创立专栏或论坛等形式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教师应该适当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考方式,激发学生不断寻找知识来巩固自己的观点。如此一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六)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校外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平台,教师应该积极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课堂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闲暇时间进入这些地方开展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4]。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这些地方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七)组织安排假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高校学生寒暑假的时间是比较充足的,可以充分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寒暑假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能够将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在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综合实践应用的能力。寒暑假时期不仅给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足够的实践教育时间,而且避免出现较高实践教学经费等问题,是目前为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寒暑假时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中的重要地位[5]。

三、结束语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教师长期投入精力去不断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其实效性。高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适宜的社会实践教育场所及资源,将校园里具备的教学资源与其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有效的服务。持续优化完善社会教育与校内资源的结合方式,构建一个全面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翠芳,李斌.校园德育环境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 2010(13):112—124.

[2]孙启香,刘玲.大众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反思[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23—125.

[3]王刚.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J].丝绸之路.2009(24):257—259.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贫困学生;人文关怀

一、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经济困难是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现状,解决该类大学生的经济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始。解决其经济问题是高校对大学校的直接资助。如果只高唱思想政治教育,而不落实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题性教育,解决人之所急,解决人之所需,潜移默化育人是施行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资助与育人结合应该讲究方法。为了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能够完成学业,近年来,各高校都推出了扶贫勤工俭学计划。扶贫勤工俭学主要面向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勤工俭学的目的有两点,一为通过勤工俭学使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保证其日常生活开销,顺利完成学业;二为通过勤工俭学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能够明白劳动致富,诚信守实,培养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且提升自信心,让其能够完成学业后能够更好感恩与社会,回报于社会。

二、情感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随着社会高效快节奏发展,人们对经济的过度追求导致大多数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由于在经济上的束缚导致其在精神上的低迷,甚至有社会的挫败感以及滋生报复心理。针对与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在学生情感领域内寻求突破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教育应从感情出发,在政治教育中做好感情投资,授课时做到以情动人。在情感教育中,可以利用关于情感方面的多媒体视频进行教育,作为教师,用自己的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学生。课程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写个人感受或者是心得体会,通过这方面了解学生的内在想法,并通过这些反馈信息对授课过程做出调整。

思想政治情感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情感交流与融合的过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交流,可以实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心理上的微妙沟通,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学校的关怀以及社会的帮助,把自身蕴含的积极情感激发出来,同时抑制自己的消极情感。使其在心理上产生感恩于社会之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渗透到工作中,体现思想政治品德的内在转化过程是人的主体性体现这一本质。

三、关注贫困生的个性特征,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当前大学生教育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加之本身置身于多元化、丰富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已经拥有自己独立人格思想,他们不断渴望被社会重视,不断渴望自己可以和真正的成年人一样,将自己的人生发展和命运安排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生活中全由父母安排,学习在老师的羽翼下成长,在个人思想行为上受周遭成年人的影响。但是现实社会却使他们常常无法正视自己前进的脚步、正视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校贫困生生活俭朴,自立,具有较强的探究精神以及上进行;但是在同学之间,由于家庭贫富差距,在他们心里上留下了较大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社会现实与他们的理想生活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现实的生活容易使他们的前途感受到迷茫与怀疑。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如果在此时不给予正常的心理疏导教育,会影响其今后的人生发展。

为了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帮助贫困学生扫平心理阴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客观角度出发,从不同维度去解决问题。首先,贫困生在学习与生活上表现较为自立、自强,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其进行肯定,并且在课堂或者是生活中对其进行表扬,以此来鼓舞他们的斗志;其次,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贫困生的心理上容易产生极端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端正其心态,帮助他们建立符合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追求。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高校群体,由于地区差异等原因会从经济上凸显贫困生的存在。贫困生在在校生活中属于一类比较弱势的群体,由于经济原因他们大部分在心理上会存在着一定思想障碍,心理障碍使大部分贫困学生心里非常脆弱,尤其遇到与家庭和经济挂钩的事情极其容易产生问题。因此,现代高效管理应该全面注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第一,要不断的加强高校对心理方面的咨询力度。尤其要对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做到充分的了解,具有针对性的通过心理咨询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高校必须要成立自己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不断提高心理咨询机构的人员心理咨询专业水平以及增加心理咨询机构人员的数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