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单位财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8 17:05: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单位财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单位财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防控措施

财务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对于任何企业和单位来说,财务都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因为财务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收支项目十分复杂,所以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单位上财务的损失,引起财务风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单位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加复杂化,所以,为了事业单位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发展,我们则需要不断提出各种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避免事业单位的财务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哪些特点,分析一下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一些措施,能够有效防范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事业单位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其财务风险除了具有普通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殊的性质。首先,事业单位的活动是由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的经济政策来进行指导的,并制定事业单位的活动准则等制度,相对应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也是随着政策的改变在不断变化着的,这就为事业单位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说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不容易掌握其发生的规律。其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的是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随着事业单位业务范围的扩大,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化,这些风险到最后都会转化成财务风险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所以说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来自多个方面,难以预测。但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想办法更好的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但是没有很好的办法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类型

对于所有的企业和单位来说,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几个方面。首先,资金预算管理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关于单位资金的运用,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资金预算。如果资金预算环节不能做到规范,就会对接下来资金的流通产生不良影响,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其次,资金运用不合理和管理不到位带来的风险。事业单位在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一些资金滥用的情况。由于事业单位普遍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管力度不够,可能滋生权力滥用现象,进而造成资金管理出现重大问题,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最后,由于财务人员工作上的失误引起的风险。如果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负责,就会导致财务工作上出现漏洞,甚至是,从而加大了财务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财务工作是任何单位和企业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大部分单位都是由财务部门进行负责,但是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单位应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财务监督部门,对日常的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审查,但是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做不到这一点,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并不完善。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够严格,包括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在这种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都会加大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2.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对于我国的事业单位来说,大多数在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时,对风险的敏感度还是比较低的,其中包括财务风险。在财务方面,单位对财务风险的意识还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单位没有建立起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识,所以并不能提前做好措施来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后,单位并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来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和解决。3.事业单位财务决策不够严谨科学对于任何单位而言,经营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各种财务决策,而这些财务决策又会涉及到整个单位的利益,所以说科学的进行财务决策对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事业单位而言,如果没有很科学并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关的财务决策时,并不能很周全的考虑到单位的实际财务情况和未来对单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决定不当就会对单位产生不利影响,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随着时代在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的不断复杂,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如果单位的风险意识还得不到提高的话,就会使整个单位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事业单位要想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财务风险意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首先要不断进行财务工作上技术的提高,不断学习新内容,学习新的财务技术,深入了解财务风险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掌握,只有真正了解到财务风险,才能更好的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能够及时识别事业单位潜在的风险,并能够运用专业的知识预测该风险可能给单位带来的损失,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能够降低其带来的损失。所以,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进行财务风险防控的第一步。

(二)事业单位应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监控部门

由于财务工作繁琐复杂,需要很多环节,而一旦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些错误,都会为事业单位带来风险。为此,事业单位应该建立起专门的财务风险监控部门,来完善事业单位整个财务系统。该部门主要是来进行财务风险的识别并对风险进行管理,以降低给单位造成的损失。风险监控部门主要是进行预测来识别财务风险,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体系

要想能够更好的做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察审核,并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学习一些先进技术,并且要建立健全工作人员问责制度,这样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还能使工作更加有效率,降低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而带来财务风险的概率。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防止工作人员由于而给单位带来财务风险。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多样化,财务风险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只要日常工作涉及到财务收支等活动,就可能会为公司带来财务风险。但是事业单位能做的是识别风险,并进行预防风险。本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包括其原因和种类等,其次提出了一些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防控的措施。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避免财务风险,减少事业单位的损失,促进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雯.试论事业单位如何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J].财会学习,2016(23):45+47.

[2]张蔚然.分析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和防控管理[J].当代经济,2016(21):94-95.

[3]刘永红.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时代经贸,2016(19):35-37.

第2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种基础设施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与建筑行业相关联的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不容小觑。很多勘察设计大型企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在各个地区设立了下属的分支机构。由于分支机构数量的持续增加,勘察设计企业在管理上所面临的风险就越来越大,分支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的财务风险,对其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财务风险;风险防控

勘察设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时,大多都选择设立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这种类型的分支机构与法人分支机构相比,可以使企业避免一些复杂的程序,但由于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是勘察设计企业的下设机构,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其经营活动包含的相关财务风险都将对企业造成重要的影响,即勘察设计企业担负着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的所有相关责任,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对分支机构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长期有效的防控成为勘察设计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更多的关注,只重视勘察设计项目的争取和完成,忽略了分支机构财务风险方面的内容,因此,大多数的企业分支机构财务管理都相当滞后。在人员方面,缺乏专业技能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相关财务工作人才;在制度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这对企业的效益提升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阻力;另外,勘察设计企业没有很好的结合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对集权式和分权式这两种财务管理模式没有灵活运用。集权可以有效降低财税风险,但却会让总公司的管理成本增加且使分支机构处理相关问题的效率不高;分权确实可以使分支机构能灵活自主的管理,但却让总公司不能及时掌控与监督。

二、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财务管理队伍思想水平和执行力低

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低下,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具体的财务人员都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都达不到总公司的要求,在日常财务基本核算、报税等工作中频频出错,更谈不上成本核算、预决算、资金计划等复杂财务工作的进行,甚至还有对基础工作规范都不熟悉的人员。分支机构整体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低,对相关财务制度不履行或执行不到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总公司整体战略相差甚远,对要向总公司上交的财务资料应付了事,上报不及时且质量不高。

(二)资金活动与资产管理风险

在资金活动方面,一些分支机构资金管理非常混乱,对专职岗位没有设立相对应的专职人员,也没有形成合理规范的货币资金管控制度,对现有制度不严格执行,这直接导致了一系列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如资金挪用、侵占或受到欺诈、单位资金账户违规出租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在资产管理方面,目前,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比如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暂付款项不能及时提醒催收;没有建立对固定资产及低值易品的收、发、存台账等。

(三)会计核算与财务控制风险

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的业务模式一般比较灵活,这就对相应的人员、制度、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知识都很不足,具体工作环节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使会计核算及财务控制面临着新的困难,如现有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的从业经验和工作技能,对会计核算工作操作不规范,无法为整个财务工作提供全面正确的核算结果。而且,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存在很明显的财务管理漏洞,会计凭证及财务控制手续不仅不符合相关规定,还不够全面细致,对原始凭证及审签流程的要求不严格,落实不到位,这都造成了企业资产的流失。除此以外,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还存在连带责任风险、发票及涉税风险、对相关工作监管不到位等风险,这些都需要引起企业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寻求更好的分支机构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三、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相关防控措施

(一)切实提高财务风险防控意识和执行效率

要全面提高财务工作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必须从两方面来进行:首先,从管理层方面入手,企业管理层人员是整个企业的领路人,是对企业有决定作用的人,只有先切实提高他们的风险防控意识,才能更好的开展其他的工作,而且,市场经济具有多变性,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管理者必须让自己的思想走在发展的最前沿,深刻认识到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使财务风险防控的措施紧跟时代的脚步;其次,从具体财务工作人员方面入手,对勘察设计行业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的管控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高,而最基本的就是意识的提高,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行动,所以,只有对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增强了,才能在实际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表现出来,进而更好的使企业规避风险。要做好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的相关防控工作,就必须切实的提升执行力度,分支机构虽然是勘察设计企业的下属机构,但由于不在一个地区,企业对其管理力度和具体事务的执行率不够,这就需要公司总部从分支机构设立之初就要对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做好全面的考虑,比如在确定分支机构负责人时要对其进行充分考察,对其所要担负的责任签订相关的书面协议;还可以对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的确定采取直接招聘、委派的形式等,这些具体措施都能有效的促进分支机构和总部的沟通与工作环节的衔接,进而使执行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和相关技能培训

财会人员是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相关防控工作的主体,因此,在分支机构建立专业化财务管理队伍成为企业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建立专业化财务管理队伍就要把积极招聘相关人才和对在岗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在招聘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分支机构的具体情况而定:第一,由总公司直接进行招聘,进行培训后到分支机构工作,考核由总公司进行;第二,由分支机构依照总公司对相关财务人员的具体要求进行自主招聘,由总公司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对其考核放入对分支机构的整体考核体系中;第三,对于具有一定规模且在总公司有一定影响力的分公司,主要财务负责人可由总公司人事部门直接招聘并委派至分公司,对其单独考核;其他财务人员由分公司当地招聘,属地化管理,考核纳入分公司考核体系中。在培训学习方面,我们应从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三个方面开展:充分重视入职培训,这将决定一切工作是否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加强在岗培训,这将促进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深化继续教育培训,使员工对自我价值和企业价值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总之,这些措施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队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分支机构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规范运行的指向灯,它使分支机构在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可以有据可依。首先,要统一细化财务核算制度,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并结合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考虑分支机构对总公司当前及以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直接影响,并根据相关预测和分析的结果来对分公司的财务管理政策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制定与调整。其次,建立分支机构财务管理风险责任制度,不仅对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总机构相关负责人明确责任,也要对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中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操作人明确责任。再次,在符合国家财税政策和勘察设计行业实际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各分支机构共同遵守的审计监察制度。最后,根据分支机构自主经营和权限方面的情况,对其在日常运行中的具体财务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

(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的监督体系

为了更有效的落实财务风险管控制度,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控的监督体系。首先,对分支机构的行为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对分支机构生产经营和财务报表等业务和财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对已经存在或可能面临的问题能够及时的防控和处理;其次,事后审计方面,企业必须定期进行审计工作,对分支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如资金运作方面和发票税务管理方面等,在审计工作进行中,如果发现分支机构各项财务制度存在违反制度和其他责任的事项,应该及时进行调查并追究责任,而对发现的新增风险也不能忽视,一定要使分支机构对其足够重视并及时进行探讨与解决,使财务风险管控的监督体系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保障作用。

(五)其他相关防控措施

防止财务风险发生、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水平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防控措施,如关于连带风险的防范措施、对分支机构前期财务规划的关注以及监管方面的新方法。在连带风险的防范措施方面,企业可以限制分支机构的亏损金额,并要求分公司不能与任何非关联企业有借款往来,企业还要配备足够专业的内审专员执行相应的审查程序;在监管方法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现今经济信息联网互通发达的便利,随时对分支机构的资金动向进行远程监控;此外,我们还要多注重对分支机构前期的财务规划,对分支机构环境进行详细考察,在设计财务管理模式的相关制度和流程时,要充分结合当地特点。

四、结语

随着我国勘察设计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不得不对其各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状况都进行详细掌握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而勘察设计企业的分支机构是其附属机构,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关注,其中,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是重要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必须要不断完善对各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控制,尽量规避风险,为整个企业的经济规模效益和长远发展起到更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崔蘅.勘察设计企业财务管理探析[J].财会学习,2015(11).

[2]林运发.建筑设计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0).

[3]解岚.勘察设计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之实践研究——SJY公司财务状况案例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04).

[4]王彩云.浅议勘察设计单位财务内部控制[J].会计师,2012(06).

第3篇

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着手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一、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好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组织领导

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调,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

(四)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

(一)强化现金管理

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并实现良性运转。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预算控制范围,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预算外资金一律不准支出。

(三)强化两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长期战略用户滚动结算外,其他用户一律不得赊销。严禁为确保开工组织生产,为确保销售进行赊销,对客户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司法机关配合开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动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分析存货结构,分清正常储备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决定生产原则,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严格追究产品残次责任人责任。

(四)严格成本费用控制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费用监控,以单耗管理为总抓手,做好主要产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过程,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一)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

根据盈亏和现金流情况,集团型企业可将所属公司分为一般风险单位、较大风险单位、重大风险单位、特大风险单位四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较大风险单位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月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每周报告制度。

(二)预警信息收集和传递

企业应以信息化系统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资料的来源应是开放式的。预警信息系统不仅包括预警资料的收集,还要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咨询系统。对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资料和措施建议等信息,要及时逐级汇总和上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对需企业批准的事项应逐级进行上报和批复。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各单位可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人员首先通过预警分析快速排除影响小的财务风险,将分析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财务风险成因,针对性的制订处置财务风险的应当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出现重大异常之一的,企业应立即进行财务风险应急处理。

五、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

在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企业应对部分特大风险单位施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按最经济产能安排生产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六、财务风险应急处理的自我完善

第4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控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增速,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并得到较好的发展,就需要承揽更多的施工业务,与此同时它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施工企业只有增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存在的经营环节,从根源上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1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按照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划分,可将财务风险分为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外部财务风险一般为企业的不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宏观政策性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内部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说一般为可控风险,按施工企业的经营过程划分主要有施工前的项目投标风险和合同风险;施工中的执行合同风险和资金运营风险和项目竣工后的工程决算风险。

1.1项目投标风险

公开投标是目前施工单位获取施工项目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施工企业获得营业收入的主要途径。施工单位在投标阶段,因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在不了解业主的资信状况和项目资金落实的情况下,盲目投标,甚至不惜低价中标,完全不顾自身单位承担项目的设备能力和技术管理水平,忽略投标成本与投标回报以及盈利空间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如收益实现风险、物资采购风险、存货变现风险等财务风险。

1.2执行合同风险

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都会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合同规定了合同主体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当一方失信造成另一方损失时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例如,由于工程项目作业周期较长,占用资金多,且受自然环境影响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业主要求变更合同的状况。合同变更不仅会延误工程项目的工期,还会影响施工单位整个项目的计划与组织管理,造成不能及时竣工验收,收取工程款。在主材料市场价格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还会引发施工企业增加合同执行成本的种种事项,致使施工企业独立承担合同执行中潜在的财务风险。

1.3资金运营风险

资金运营风险是施工企业在资金的投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缺少对资金的监控或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或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受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供求失衡、我国法制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施工企业无法及时回收工程进度款和各类垫资款,质保金不能按时收回,致使该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其他项目的推进受到影响,从而制约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在资金周转不灵和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双重影响下,施工企业只能采用进行银行借贷的方式来解决经营资金的不足,从而致使企业负债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1.4工程决算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已完工程项目得不到业主的认可,或者由于结算材料不完整与送审不及时,造成了项目不能办理验收手续,无法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并收回工程款给施工企业带来的风险。例如工程竣工后不断出现修补情况,有时还出现已超过了保修期还须提供免费保修的状况,这样增加了工程项目保修费用和工程项目成本,耗费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财务风险随之而来。

2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2.1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绝大多数原因是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管理观念或者是由于财务管理的手段相对滞后。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把这种风险意识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学习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构建财务风险有效防控体系。施工企业应设置专门风险管理机构负责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及制衡机制。在对业主单位资金来源与信用情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预测项目的施工成本,评估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并对自己的履约能力提出评估意见,确定可以接受的最低报价水平,从而把项目投标与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2.2详细分析招标信息,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施工单位应在投标前做好调研准备工作,详细了解工程项目的技术与商务要求等信息,包括项目所在地人力与物资市场调查、业主方资信调查、施工场地实况调查以及可能的竞争对手调查等情况,并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对投标工程整体情况进行风险评审。对于项目资金不落实、技术条件苛刻的项目主动放弃;对于标价过低、风险过大的投标项目坚决放弃,以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2.3强化合同风险的管理

施工企业合同签订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合同签订前,详细研究合同条款内容,除了招标公告规定的格式条款外,对涉及计价及工程结算的条款应详细写明按何种标准执行,避免由于项目合同内容不清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营改增政策实行后,对于一般纳税人,订立合同必须明确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发票提供的时间、付款方式以及违约的责任。如提供违约的专用发票对纳税人造成不能抵扣,给企业造成损失应明确赔偿责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督促各方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对于合同实施中的工程质量与工程成本等具体情况实时进行监控,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为顺利收回工程款降低财务风险创造良好条件。

2.4加强成本费用控制,减少项目运作风险

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全程掌控施工过程,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制定现场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保证施工项目在预算成本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强化安全管理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加强施工材料物资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消耗等环节的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各种施工机械,充分做好机械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的选优工作。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

2.5及时结算工程价款

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施工单位应指定财务专业人员负责资金结算的全部工作。在施工中按照合同条款的规定,每月及时与甲方办理工程进度款的收取,尽量做到资金流入和流出相匹配,避免入不敷出的财务风险;工程接近完工时,及早与建设方相关部门洽谈竣工结算事宜,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尽快督促业主办理结算手续,避免由于结算材料不及时造成项目工程款结算不及时。积极催收项目工程款,竭力追讨长期拖欠的款项,减少单位坏账损失,以确保工程项目资金及时得到回收。综上所述,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施工企业应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对客观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积极的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强化自己的抗风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娟娟.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

第5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防控;应急处理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内周期性结构的调整使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经济形势,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防范、化解好处置企业财务风险,保证资金链安全好现金流畅通,已是企业面临的首要任务。而企业集团因成员单位多、产业跨度大、产业链长、管理层级多,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控财务风险。

根据企业集团的特点,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为重点,着手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一、提高控制财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逐步扩大,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多变,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认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好制约机制,提高风险敏感度,做到及时分析,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可促进企业树立现金至上意识,正确分析,科学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财务风险控制,促进企业增加收入,节支降耗,压缩应收财款与存货资金占用,及其他非生产性支出,以保障现金循环顺畅,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财务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及时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控制财务风险的组织领导

企业应成立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团型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二)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调,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

(四)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监控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控制财务风险日常管理

(一)强化现金管理

规范资金预算网络化申报及审批流程,加强付款审批和资金集中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并实现良性运转。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坚持一切经营活动受控于预算管理,扩大预算控制范围,健全预算预警机制,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完善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凡预算外资金一律不准支出。

(三)强化两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长期战略用户滚动结算外,其他用户一律不得赊销。严禁为确保开工组织生产,为确保销售进行赊销,对客户信用品质进行评价并建立信用档案,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在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下,与司法机关配合开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动采取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工作。做好存货管理工作,分析存货结构,分清正常储备及非正常储备。实行市场决定生产原则,以销定产,避免产品积压;严格追究产品残次责任人责任。

(四)严格成本费用控制

全面实施成本费用定额管理,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成本费用监控,以单耗管理为总抓手,做好主要产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财务风险的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质量。企业应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通过分析财务风险形成过程,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一)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

根据盈亏和现金流情况,集团型企业可将所属公司分为一般风险单位、较大风险单位、重大风险单位、特大风险单位四类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对较大、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对于较大风险单位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月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和特大风险单位的财务风险情况采取每周报告制度。

(二)预警信息收集和传递

企业应以信息化系统为信息收集和传递的平台,及时掌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的各类资料,资料的来源应是开放式的。预警信息系统不仅包括预警资料的收集,还要包括对收集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和防范、处置措施等信息诊断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咨询系统。对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资料和措施建议等信息,要及时逐级汇总和上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对需企业批准的事项应逐级进行上报和批复。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警指标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采用定性指标主要包括: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出现负数、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财务状况恶化和部分定量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定量预警主要指标包括:限定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各单位可结合单位实际,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定量预警指标,提高预警质量。

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细分和量化,以满足财务风险预警的质量要求,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人员首先通过预警分析快速排除影响小的财务风险,将分析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财务风险上。有重点地分析财务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根据财务风险成因,针对性的制订处置财务风险的应当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出现重大异常之一的,企业应立即进行财务风险应急处理。

五、控制财务风险的应急处理

在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出防止财务风险扩大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推迟或减少付款、加速货款回收、扩大关联贸易、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寻求获得新的投资、售后回租资产、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预测情况,企业应对部分特大风险单位施行关、停、并、转。不能关停的按最经济产能安排生产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现金流入和减少现金流出的措施。

六、财务风险应急处理的自我完善

对财务风险应急处理要建立自我完善功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造成后果、处理经过、化解和处置风险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对应急处理进行修改完善,以备处理类似重大财务风险事项参考。

在危机面前,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任务,既艰巨又严峻。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百效控制,及时预警找规律,精心预案谋对策,把风险变成机会,挑战变成机遇,确保企业顺利渡过危机,实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有序、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建设单位;问题;对策

一、建设单位财务风险的含义以及建设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建设单位财务风险的含义

投资是一项旨在获得一定收益的经济行为,这种收益通常情况下是指经济收入,同时,政府部门的投资收益有时候还包括一定的社会效益,不局限于经济收入。但是,投资不等于收益,投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因此在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想办法避免风险,或者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此来达到最高的收益,使得投资行为利益最大化。建设单位的投资风险主要指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一系列问题而导致未能达到建设单位预期收益的情况。这种风险不仅可能极大地提高了建设的成本,同时也可能造成大量资金的流失,这不符合政府的投资预期,是建设单位重点防控的对象。

(二)建设单位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建设单位建设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往往工期较长,所涉及到的国家的规章制度及政策也十分广泛,因此,受到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也会随着社会的具体实际而产生一定的调整,比如土地的使用政策就在不断变化,可能导致工程的无法实施,这就提高了建设单位的财务风险。其次就是建设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自身问题比较具体,比如建设单位内部缺乏控制制度或者控制制度不严格、违法乱纪现象严重、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等都是造成建设单位财务风险加大的原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内部的监督机制不严格,支付施工方进度款时,管理人员出于私利提出“吃、拿、卡、要”的要求,影响了施工支付的正常程序,可能会因为支付不及时产生拖欠工人工资行为,久而久之会出现恶性循环,影响社会稳定。最后,由于建设单位只是项目法人,主要依靠施工单位的施工建设及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督。部分施工单位由于自身业务出现问题,导致后期无法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从而给建设单位带来一定的困扰;此外,施工单位利益熏心,为了使得利益最大化,与监理单位连成一线,在建设中想方设法捞油水、故意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最后造成了一系列不可挽回的损失和问题,而最终产生的这些损失和问题都和建设单位脱不了干系,后期的维护和整修又会进一步加大成本,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传统建设单位财务风险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建设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在风险降临之前及时地发现风险并将其扼杀在摇篮中,而是一直等到风险转化成危机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后才开始采取措施极力补救。即便最后补救成功了依然还是对投资方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同时也耽误了工期。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咎于建设单位内部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相关工作人员没有遵照规定进行自我约束,管理监督部门工作不到位;此外,部门之间权责不明确,出现财务风险问题拒绝承担后果,你推我搡;即便有人出于责任心的角度想要去管理,但是由于权责模糊,不好插手其他部门故而也就耽搁了。

(二)会计制度落后、岗位设置不合理

建设行业往往涉及的资金总量十分巨大,少数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和企业内部的漏洞为自己谋私利的情况屡见不鲜,这种情况首先会造成建设质量的下降、人心的不稳,从而进一步导致建设单位的名誉受损甚至极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导致社会的不公平。仔细思考的话,我们会发现建设单位极大财务风险的现象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会计制度的落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无法做到岗位制衡,给不法分子有了违规操纵建设单位财务的契机,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和专业能力,突破了建设单位的财务风险防线,给建设单位带来了不少的损失,甚至造成产生账外资产,让单位蒙受巨额的财产流失。

(三)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

目前在我国建设单位内部,对于财务的监督主要来源于相关的合同和规定带来的强制性约束力。但是这些规定总有不健全的地方,让相关工作人员有了可乘之机,通过钻研规定的漏洞给自己带来利益。因此,这一问题短期内仍然会困扰我国的建设单位,成为建设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财务监督不到位必然会造成财产的流失和企业经济的损失,进一步造成建设单位成本的提高、利润的减少,这些都不利于建设单位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其实,财务监督主要是面向建设单位的领导阶层,因为只有这些领导阶层才有机会和财务进行一对一的接触,因此我们的监督小组也应该由领导阶层组成,形成相互约束的局面。

(四)财务风险危机应急机制不健全

对于风险如果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自然是最好的了,但是建设单位很难保障完全规避风险,这就要求在风险出现时,能够做到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风险,并且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风险而不是在风险来临时处于及其被动的状态一筹莫展。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建设单位仍然通过传统的方式来预测风险,并且采取老旧的方式去分析风险出现的原因,这就无法从根本上对于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全面正确的分析,更不用去谈如何应对风险了。回顾以往的案例,建设单位因为没有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甚至多家单位多次跌倒在同一个坎里。因此需要健全财务风险危机应急机制,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整体考虑问题,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危机,需要启动应急机制,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三、财务风险背景下的建设单位如何加强内部控制

针对上文所述,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迫切要求建设单位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内部控制,从而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一)建设单位选择财务状况良好的中标单位

项目的建设需由各参建单位共同完成的,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的承担和控制也不能只从建设单位本身出发,也考虑其他单位的财务状况。参建单位的财务状况越好,通常情况下自然对于建设单位越有利,给建设单位带来的风险就会相对较小,这也给建设单位减少了不少的麻烦。因此,建设单位在项目进行招标前,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合理设置项目招标文件的财务指标,增加对投标人的财务状况的评价,通过合法合理的评标方式,选择财务状况好、信誉高的参建单位。

(二)建设单位严格审查中标单位的履约函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法定的招标的程序后,在签订合同前,中标单位需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缴纳履约保证金或提供履约保函,作为履行职责的凭证和担保。其中履约保函将是以后担保的主要形式,其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担保。固定的存款担保减少了资金的流失,同时也降低了中标单位的资金风险,实际上对于中标单位来说是一种保障。但是很多中标单位急功近利,为了减少资金投入,采取不正当的程序和手段伪造函件,这就意味着建设单位失去了原有的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建设单位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对于中标单位的履约保函进行严格的审查,切忌马虎。

(三)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全过程风险防控机制

建设单位内部一旦出现毒瘤和外部勾结,就会一点点腐蚀整个企业,造成无法估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为了减少和避免建设单位内部的腐败和贪污问题,需建立贯穿全过程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包含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财务风险危机应急机制,对工程建设的财务风险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防控、处理。在全过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下建立监督小组,小组成员由单位重要领导组成,而且由不同部门的领导组成,这样就可以尽量减少包庇的现象,不给任何腐败想法提供契机。在工程建设前期以预防为主,中期引入专业机构、群众的监督检查,后期针对预防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进行对应总结,从根源上降低财务风险。

(四)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惩罚力度

没有完整无缺陷的制度,但建设单位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防范财务风险。因此,需要不断地发现制度的漏洞,及时补漏,不断地完善制度,更大强度的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要加大对于违反制度的惩罚力度,让相关工作人员在威慑力的震慑下可以自我约束。只有约束力的不断加强,才能将财务风险进一步降低。

参考文献:

[1]王恒平.信息时代下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2).

[2]万卫平.项目建设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1).

第7篇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四、结语

第8篇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财务风险; 防控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为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当然,房地产企业的良好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发挥房地产企业的优越性,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得国家经济有进一步增长,必须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房地产企业要想防控财务风险,必须从市场环境和内部财务情况出发,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房地产财务风险概述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或者是受到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完善,财务杠杆出现不平衡的现象,进而导致房地产企业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最终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总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房地产企业负债较多,实际利润与预算相比有很大差距。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不明确性。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不能准确判断财务风险变化情况,那是因为风险自身的不明确性,进而导致财务风险也具有不明确性,这样将使得人们对企业的收益状况未能作出明确分析和判断。第二,客观性。众所周知,只要是有资金的运动,企业定将会面临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产生并不是将人的意识为中心,而是以一种客观现象存在。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

二、房地产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内部管理因素

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剧。虽然房地产企业有很多,但其规模和实力却有很大的差距。一些房地产企业对现金的管理力度不足,导致资金按照不合理,进而使得企业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例如,部分房地产企业盲目的开发建筑项目,而且在拆迁补偿上,由于补偿标准不统一,从而造成资金大量流失,进而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杠杆出现不平衡状态,当前,由于现金管理不合理,引发资本结构不平衡,进而存在负债的企业达到75%以上[1]。总之,由于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力度不足,导致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二)经济和政策因素

不仅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会导致财务风险,而且经济和政治因素也是财务风险的原有。房地产企业作为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国家经济的环境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很大。例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萧条状态,房价也有很大波动,当国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后,国民经济又有了明显增长,所以又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此外,由于房地产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国家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在限购令和相关政策的影响下,从而引发房地产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危机。

三、房地产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未能得到合理运用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周期长,而且项目的投资金额较大,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容易因资金问题而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当前,部门房地产企业缺乏科学规划,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因为工程项目的不稳定性,导致资金未能得到合理运用。例如,一些房地产企业在项目暂停期间,未能将闲置的资金加以利用,没有实现资金良好的循环与周转,进而使得企业资金出现短期的现象,最终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甚至是加剧了财务风险。

(二)对成本控制力度不足

当前,一些房地产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施工技术的控制,但对成本的控制力度不足,进而由于成本问题导致财务风险出现。当房地产企业忽视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就会引发部分资金流失,甚至是企业产生负债。例如,建筑安装费、公共配套建设费投资较高,但实际利用的费用偏低。因此,由于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是注重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而对成本的控制力度不足,造成成本的浪费。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造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加剧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参差不齐,其规模和管理能力也有很多的区别,尤其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现金和成本等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比较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未能制定出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去规范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导致财务风险加剧。这些企业为了谋求快速发展,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而且欠缺财务风险意识,最终引发财务问题。

(四)财务管理水平偏低

财务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和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所以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因而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2]。但是,纵观当前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难发现,其业务处理能力还有待提升。例如,我国的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处于核算阶段,欠缺对财务数据信息的支持管理和决策,进而导致财务管理未能发挥其重要职能。此外,财务员在管理过程中,对资金的管理力度不足,尤其是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项目资金投入较大,但收益不明显,所以资金周转不足,最终影响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四、防控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提升房地产财务管理能力,降低财务风险

江苏省某房地产企业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通过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来降低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财务风险。首先,该企业提升了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3]。企业将防控财务风险贯穿于各个环节。同时,其他部门共同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从而避免某一环节疏忽导致没有必要的财务风险;其次,加强对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让财务人员按照规范进行工作。此外,企业还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国家最新宏观调控政策、法律法规和财务知识等内容,让财务人员及时掌握国家新动态,并不断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通过扎实的业务和法规知识,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管理。该房地产企业通过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赢得了更高的收益[4]。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有效防控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从而在完善的体系的指引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控制。那么,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应该包含模型监测控制、环境控制、目标控制、活动评价控制四个部分,将四大部分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能够实现对财务各项指标的监控,从而实现财务风险预警的效果。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四大部门内容,通过对这四部分内容加以控制,到达财务要素都符合标准。对于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中的各个部门,要相互协调[5]。例如,财务人员通过对企业环境进行控制,对财务内容加以决策,然后各个部门提升财务风险意识。此外,财务人员将目标进行分解,将目标与环境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对财务和企业环境的有效控制。同时,利用模式对财务变量和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对存在财务风险之处,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总之,在健全的财务风险体系的作用下,能够有效防控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合理融资

由于房地产企业的的项目周期较长,房地产项目金额较大,所以为了保证有序的经营下去,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当然,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会通过融资的方式确保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进而使得项目运作下去,那么,在融资过程中,依然会伴有财务风险[6]。因此,该房地产企业为了有效防控财务风险,通过制定完善的融资计划进行合理融资。首先,企业平衡财务杠杆,加大了预算管理力度,并对资产和负债比例进行科学计算,然后合理规划融资情况,尤其是衡量好资金的供求关系,从而降低没有必须的融资;其次,该房地产企业利用负债进行融资,从而拓宽了融资渠道,在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过程中,对融资方式加以组合,然后将负债成本降到最低,进而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并最大程度的有效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

(四)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预测[7]。该房地产企业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精确的判断财务危机,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危机,防控财务风险取得明显的效果。对于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借助于财务预警模型来构建的,通常来讲,该模型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并且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准确预测。同时,财务预警系统能够对审计报告、企业的经营情况等加以分析,分别对财务风险的的潜伏期、恶化期等不同时期进行预警,并且准确判断投资与经营环境潜在的危机。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为了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希望。然而,由于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而且资金利用量较大,所以极易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为了促进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等措施来有效防控财务风险,从而实现房地产企业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世平.试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与防范[J].财经界,2015(14):209-209,216.

[2]周霞,陈光明.后金融危机时代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J].会计之友,2012(1):29-30.

[3]易静.浅谈我国房地产企业过度融资引致的财务风险[J].中国商贸,2014(5):87-87,88.

[4]汪浩然,阚丽庭.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商贸,2013(12): 54-55.

[5]朱梓菡.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生成机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12(24):77-79.

[6]代岑颖.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47-47.

第9篇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财务风险;费用控制

因为在科研项目建设中,需要投放大量资金,并且获得收益的周期长,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需要在国家计划项目引导下,通过科研项目投入,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实现产业实体化,促进公益性单位的更好发展。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发科研项目过程中,需要根据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控制管理工作,对各项风险产生原因具体调查和分析,确定科研项目财务风险控制对策,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降低给科研项目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更好发展。

1科研项目基本特点

现阶段,科研项目已经由国家财政补贴获利模式调整为多元化投资盈利模式,实现自身稳定发展,经费来源渠道更加广泛,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但是因为科研项目周期长,风险性高,技术要求严格,前期经费投入量大,因此在科研项目费用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财务风险,使得科研项目无法顺利实现预期收益目标。因为财务风险广泛产生于经济活动中,所以科研项目也是如此。由于科研项目来源比较广泛,不仅包含在国家开发建设的纵向科研项目范畴中,也覆盖在科研事业单位的横向科研项目中,也涉及了学院自筹科研项目等。这三个层级的科研项目是我国科研项目的重要来源,更是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在财务审计要求上更为严格,对经费控制比较严谨。但是这并不预示着各个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都比较严格,大部分科研项目都会伴随各种风险,风险产生原因在于预算不精准,或者项目调节不规范,使得部分项目在立项过程中缺少资金支持,可能会面临资金回收风险。因为科研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在于提供技术服务,而当前我国技术服务转变成经济效益的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项目前期规划中,容易产生资金投入风险。一些科研事业单位为了增加收益,对项目资金进行实体产业投资,容易让单位面临资产流失风险。

2导致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2.1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意识不足

当前,部分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一定思想意识,也就是认为科研项目经费为自己应得利益,经费项目使用应该由自己随意支配,项目资金申报以后,可以随意使用,这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思想是错误的,缺乏正确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意识。并且,在对科研经费管理中,通常会以获取科研项目资金为根本来申报科研项目,部分人员根据科研项目实际情况,按照特定标准来划分科研费用,主要是根据科研项目资金需求来划分,并没有分析项目使用的可行性和真实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在科研经费申报过程中,理由不充分,经费预算不准确,对经费使用途径调查不深入,这是由于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人员思想意识错误导致,诸多费用支出申报和实际费用支出不相符,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实施,增加经费运行难度。

2.2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因为一些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较为枯燥,科研人员福利待遇不高,因此一些单位对科研经费管理不深入,容易产生费用核算和监管问题,甚至影响科研费用整体效益。由于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可能会面临违规违法行为,再加上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评估时,缺少对科研费用使用情况的考核,容易导致科研人员随意使用科研经费。在内部控制中,财务管理部门缺少对科研项目具体情况的了解,科研经费监管不严,从而产生财务风险问题。

2.3内部审计监督不严

现阶段,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时,内部审计监管不严,使得单位审计工作停留表面,过于形式化,无法发挥监督效能。因为审计部门经费和其他部门经费有着利益关系,使得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影响其监督职能的发挥。一些科研工作人员为了防止科研经费审查,通常会把科研经费和个别单位挂靠,把科研经费转移到私有账户中,这种状况不但损害科研事业单位利益,也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科研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因为项目人员随意把投资资料给其他部门使用,再加上单位内部审计监管不严,容易造成单位重要信息的泄露,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科研发展。

3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财务风险识别及费用控制措施

3.1加强财务风险识别和控制

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识别机制,能够及时找到科研项目中潜在财务风险问题,根据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确定财务风险影响度,制定详细的风险防控计划,优化风险管理对策,降低财务风险产生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实际价值。在实施财务风险识别过程中,需要确定财务风险识别重点。对于科研项目来说,风险识别作为一个系统性工作,要求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科研项目存在风险隐患过程中,应加强对风险造成影响的分析,及时找到风险并科学控制,防止给科研事业单位带来不良影响,降低损失。在对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该了解不同类型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采取不同风险识别对策,对财务风险全面调查。科研项目财务风险展现出了不确定性和时效性,科研项目不同,使得其风险内容也会存在差异,所以要求科研事业单位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该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识别财务风险内容,保证财务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在科研项目财务风险识别过程中,识别方式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科研项目财务风险识别方式种类繁多,可以通过现场观察、财务数据分析、历史经验分析等方式进行风险识别。对于现场观察识别方式,也就是把科研项目现场财务工作情况作为探究对象,对现场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具体调查和分析。财务数据分析则是根据财务工作中各种数据,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精准计算单位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与科研项目财务指标比较分析,及时找到财务异常问题,实现财务风险的精准识别。如果采用的历史经验分析方式,需要对之前财务风险加以总结与分析,对其他科研项目财务风险产生原因汇总,总结经验,防止相同问题的再次出现。对于集合意见风险识别方式,也就是对财务风险处理意见进行整合,征求各个部门对财务风险识别的相关意见,对各项意见汇总处理,深入分析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强化各个部门对财务风险认识,采取相关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降低给科研事业单位带来的不良影响。

3.2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对科研项目中各种财务数据进行统计调查,保证财务报表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便于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对应数据信息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其中,在对科研项目年财务收支计算过程中,需要完成财务负债、财务收支和现金流量统计调查,对财务支出项目精准化管理。在科研项目日常管理过程中,对每笔财务支出科学规划,在经费总支出规划的同时,确定经费最大支出限额,在财务支出过程中如实记录,对各项经费支出及时登记。对于一些咨询和招待环节中的费用支出,科学预测和管控,制定详细的支出计划,预测年度成本开支,完善支出登记表,通过图表方式清楚地展现出每笔支出,以图表为依据进行日常经费收支管理,便于相关人员及时找到科研项目中的财务风险,提前制定防范对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3.3调整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资金结构

在实施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入手,根据科研项目财务管理要求及实际情况,对科研资金结果适当调整,让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和完善。在开展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时,在资金管理方面,要想促进科研项目财务资金周转,可以通过股份合作机制,对科研项目中闲置资金进行租赁或者转让,将其转变成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中的股份,偿还银行贷款,或者用于外部投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科研项目中资金流动性,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调整科研项目中资金结构,能够保证科研项目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在实施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时,科研管理部门需要结合实际重点,对资产结构适当调衡,从根源上防范财务风险。

3.4提高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越高,科研项目财务风险承受力度越大。在相同风险条件下,不同风险管理水平下的科研项目,在财务管理承受能力上各不相同。一方面,相同内部控制环境下,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越高,可以更好地帮助科研项目人员进行财务风险预测,精准找到科研项目中潜在风险问题,提前制定风险防控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在相同内部控制条件下,科研项目财务风险承受能力达到最大限度时,科研项目财务内部控制强度随之减小,同时也会伴随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科研项目财务管理风险承受能力升高。在实际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强化各级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在本质上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中涉及了风险管理内容,而财务管理则是通过各种财务信息来对单位经营情况调查与防控。要想减少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要求单位管理者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在单位内部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根据单位经营发展状况,找到风险管理重点,科学控制,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并且,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方式,调整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通过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优化财务管理流程,科学划分管理职责,要求每个人员都能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开展工作,加强财务活动监督管理,对单位资金使用、申请、管理等过程进行追踪与监督,减少风险问题的发生。单位还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引导各个部门根据制度要求落实财务工作,强化财务控制管理,在单位现有管理体系下,将财务风险管理内容融入其中,注重财务监督管理,对于一些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对于不满足要求的部门,集体通报,从根源上防止不必要风险问题的出现,提高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水平。

3.5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

从科研项目角度来说,其经济收入主要以提供技术服务、提供检测服务等为主,而部分科研项目经费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给科研项目建设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是防范科研项目财务风险的有效方式。首先,加强对应收账款定性与定量分析,对欠款人、欠款金额、应收账款性质等进行调查,根据长期客户、新客户等信誉情况进行划分,对应收账款数额和期限进行统计调查,便于相关人员进行应收账款催收与管理。其次,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情况下,及时与客户信息交流,根据科研项目实施进度和需求,与客户说明实际情况,尽快将应收账款回收。再次,确定应收账款管理方式,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根据客户款项支付情况,建立信誉管理体系,对信誉度高的客户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与客户营造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客户建档,分析客户与应收账款之间关系,定期要求客户核对账单,尽快将应收账款回收。

3.6强化科研经费审核监督

经费审核是保证科研经费科学应用的具体措施,更是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经费审核指的是对项目经费使用过程进行审核,是审核科研项目经费是否规范使用的有效手段。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经费管理,从发票、人员调查、地点审核等多方面入手,对经费使用信息进行核查,当然,此项工作操作比较困难,但是可以根据大宗费用使用情况重点核查。在经费核查过程中,要求项目申报表中有明确的经费使用项目名称、经费使用时间、支付方式等,并且确定哪些费用支出设有上限,如差旅费、交通费等,这些费用需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科研项目等级确定上限标准。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时,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经费使用情况需要和科研项目实践活动充分结合,严格按照要求设定界限,秉持着合理可行的要求划拨经费,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制定详细的监督计划,规范监督管理流程,保证将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从根源上减少科研经费使用问题。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人员应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面调查,精准规划经费使用,按照为社会服务的原则,极大限度地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赵冬琦.政府会计制度对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核算的影响与建议———以K研究院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21,(18):59-62.

[2]罗琪,游双艳,王琳,等.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策略浅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7):81-82.

[3]姚欣.关于新会计制度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财经界,2021,(14):87-88.

[4]赵宝珺.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以教育科研事业单位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20,(S1):36-3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