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05: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职教智慧课堂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 职教课堂教学之体会 以生为本,创新职教课堂教学新文化 浅谈现代职教课堂教学 加拿大职教课堂教学模式及启示 改革创新教学法――提高职教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职教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职教课堂的教学互动 项目教学如何融入职教课堂 提高职教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小组展示”在职教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教育传播视野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研究 素质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公平研究 教育生态视野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主体教育视野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竞合模式”课堂教学研究 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技术研究 职教课堂也精彩 “轻负高效,智慧课堂”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苏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3(7):10-14.
[3]程胜,许欢欢.社会性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0(5):30-32.
[4]杨现民,等.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2-19.
一、一堂课的评价标准
“评分标准”是评价一堂课的框架,作课者要善于利用评分构成项目来构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手段去教,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准疑点上下功夫,特别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对课堂内容处理效果达到:对学生有用值得学,有兴趣想去学,容易懂愿意学,操作简单肯上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想、合作探究。而评分标准大多是结论性描述,对作课者的要求很明确,但涉及学生学习方面标准条款却没有,使得评课侧重评教甚至只评教。课堂的成功与否在于通过老师讲授,学生的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又处在什么水平,有一个客观的对比,从而评价老师课堂教学的贡献大小。因此应增加评学方面的项目,同时考虑学生基础、班级、专业、课型等客观状态不同。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著名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教学做事一件事,而非三件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边做边教,边学边做,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些好的教学方法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其好处还能避免学生学理论时的不愿学,也避免了学习理论以后进行操作时的易遗忘,由学会做,到会学做。老师组织教学中要注意摒弃被做被听,似听似做,没有效果的第三状态,注重培养学生做事果断,培养要做就做好的习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会较快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在不断地重复运用中形成了,老师学会了学生学习方法,上课自然就轻松,所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我们职业技术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遵循学的法子,学的法子依据做的法子,以做定学,以学促教。同时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像感性教学法让学生动心、动情、动脑、动手;处境教学法用“当……的时候,怎么办?”具体处境操作指导;问题教学法提出问题、思辨问题;项目教学法、生命体验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式体现了体现在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老师在礼仪沟通,语言表达、学习能力、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因此,开展中职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对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很有益处。改造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新的内涵,教法要始终遵循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设问的思路;用简单明了“做”化解复杂的“教”。以简单直接的学做或做事的思路,这是“简易教学法”的思路。揭示学习或教学的本质,是教学进展始终处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四、课前准备要有针对性
课前准备包括教(学)案、PPT、设备等。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学生学得最好。比较课前准备的素材,用设备讲比较真实,用PPT讲比较直观。素材要倾向于动态的描述,加深学生印象,满足学习欲望,刺激学生大脑皮层兴奋点,增加记忆长度和硬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老师把知识点,按照认知规律,一点一滴渗透在教学情境中,让知识看得见。使用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能弥补现场设备的不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老师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目的是一上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入过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5分钟。导入方法很多,像直接导入(单刀直入)法、实例导入(任务)法、衔接导入(承上启下)法等,导入的形式,一般分两类,一是做铺垫回忆,温故而知新类型;二是“情境”导入类型。对于中职学生,激发兴趣、诱导思维的导入更符合“情境任务式”教学要求。老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对导入的方法加以变更和创新,使之更符合教学的目标需求。常态的导入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导入的方法要保持常导常新,避免惰性思维。做到因课型而异,善于应变,达到“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的作用。
六、课堂交流互动的智慧
提问是课堂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提问又是教学对话的关键。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梯度,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有启发作用,只有激励学生思考,激励学生自发的反思自己回答的提问,才能推动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教师提问,学生解答和学生提问,自己解答”以及“他提出的问题的回答,而不是我的问题”的提问形式,能利用有效提问来引导和知道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考体验;鼓励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在发现问题后,尝试解决问题。互动的形式还有很多,像情感交流,问题驱动,把课堂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变“教本课堂”为“学本课堂”。老师的隐退会让学生“动”的更精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因为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是我们开展教学和教科研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七、老师善于“抖包袱”
“抖包袱”是相声中的一个词汇,意思就是情景到了,需要暂时“盖着”,吊观众的胃口。老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善用“抖包袱”来设疑,保持课堂的探究氛围。抖包袱就是在状态低谷酝酿,同时要不断地制造小,就像风浪聚集,成为海啸一样,小的设计,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重难点”来做。“点而不透,戛然而止”的悬念,促使学生进一步探讨、验证的兴趣。老师善于抖包袱,保持积极的教学状态,老师不仅能教、会教、更能乐教。
一、运用“用户体验”,教学上因势利导
因为学生的特殊性,其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不同,学生间差别较大,在上课时,如何利用好每节课的40分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求“微课”内容能直扑重点、击中问题所在,还要求笔者在备课时下一番苦功,运用“用户思维”来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能满足短时间内各种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备课时除了搜集好教学素材,教师将这些素材利用“微课”进行整合,根据教学重难点进行微课的拍摄,集中放于固定的“网络学习空间”,学生可以自由选用。在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学习速度及学习需求不一致,在“满足各类用户”的前提下,教师的备课若是能利用微课让学生自己根据学习菜单进行“点菜”,让优生吃得饱,优生可以继续往难度较高的目标前行,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多次自己?c击“微课”回看,直到弄明白为止。“微课”的自由点击学习,激发学生不断向上向善,重要的是葆有一颗探究的学习之心在不断摸索。
二、微课时空广阔,让学习随时随地
微课的制作指向明确,在教师拟定出重难点后,每个微课就只聚焦一个点进行素材的专项整理,让枯燥难理解的内容用信息化技术呈现出来,让学生能“一点就通”。这样“短小精悍”的微课,能使学生产生“聚焦式”的学习体验。如“奖状”的批量打印,笔者就专门制作了微课,专门讲述了如何在 EXCEL表格中建立基本数据源,再在WORD中插入“域”,集中批量打印。学生如果有哪个关键环节忘了,只要打开微课多次播放,细细琢磨就能弄懂。因微课的时空较为广阔,学生可以从微课中再获自己所需的新知,让微课成为课堂翻转的支点。
三、微课用心制作,网罗可用之“创意”
对于微课的录制,需要教师下大工夫匠心打造,或是制作PPT切换或配音录制,或是利用智能手机录播详解过程。笔者采用较多的是录屏软件录制的方式,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每一个微课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新宠,每一个微课都可能引起学生灵机一动的思考及不遗余力的探索。微课的制作并非一劳永逸,因为软件不断在推陈出新、更新换代。“创意”在微课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特别关注广告、电视等媒体可借鉴的“创意”,将这些元素用在微课的设计中,能加大教师与学生间的“亲和力”,让沟通无距离。
四、微课学后测评,玩转探究新高度
【关键词】教学智慧;智慧课堂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做个有智慧的教师,善于发掘教材、创造性处理与运用教材;能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展现出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对此,笔者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具体谈谈教师如何发挥教学智慧,打造智慧课堂。
一、活用教材,尽显课程智慧
对于优秀教师而言,他们也是出色、优秀的“课程工作者”。换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是单纯“教教材”,而是善于重新开发教材、灵活调整教材、适当补充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彰显出课程智慧。同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发挥课程智慧,精心备课,创造性教学。
第一、“吃透”教材。在新课程教学中,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再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或整合教材,创造性运用教材,而不是死守教材,照本宣科。比如在分析某物理知识点时,可利用教材例子,也可呈现其他例子,而不是将课本看作“钦定文件”;将一些有关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整理,使之变为新的学习主题;参考各版本的教材,得到教学启示;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课本内容不一定全部讲。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编排了一些学生自读材料或特有栏目,课堂上教师应有所选择,以便给学生留出自学的机会。如“信息库”栏目,旨在开阔学生视野,使其增长见识,同时让教材具有弹性,满足各层次同学的学习需求,也可培养同学们信息搜索收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渗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课前自主搜索,获取知识。或者还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与体验,唤起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动性。
第二、更新或“补充”教材。在有效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不能照搬教材内容,还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适当补充教材,即立足教材,增加其他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物理小魔术、科学家的趣味故事、漫画图片等。或者感觉有些教材内容滞后,不贴近学生实际时,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围绕课程标准要求,适当拓展延伸,将一些生活实例、现代物理科技发展知识、其他有关的课程资源等搬入课堂,补充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给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如教学《光的直线传播》,可呈现一幅幅萤火虫发光、太阳发光、水母发光、点燃的蜡烛、开着的灯等,引导学生认识光与光源。其次,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动画日食和月食等。另外,还可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渗透德育教育。或者对于教材上没有的知识或概要知识适当补充,又或者组织专题研究或专题讨论等,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如物理电学实验专题研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深化。
二、创新方法,突显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打破灌输式教学,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制度探究性学习,由学会知识转变为善于学习,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1.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制度探究性学习
在以往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台上不断讲解,学生在台下被动听讲。虽然这一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却无法满足现代教育要求。若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则需要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自主获取新知,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依靠教师。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相机诱导。如教学《汽化和液化》,分析沸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烧水时的情形,自主提问,比如为什么水开了会冒气?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让水烧开?水沸腾时有哪些特点?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是否继续升高?水熬干了,这些水跑哪里去了呢?等。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大胆猜测,小组交流,制定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解决问题。于是,学生想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①在烧杯中倒入冷水,用酒精灯加热。水温达到90C°时,隔1分钟记录1次,直到沸腾后5分钟为止。②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用酒精灯加热。然后分成大组,分别用冷水与热水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而后教师点评与补充,共同小结。
2.由学会知识转变为学会学习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同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不但把握物理知识,也学会巧妙学习。①比较学习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相似、易混淆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器材、仪表等,可引导学生比较学习,列表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理解。譬如压力与重力,由定义、产生原因、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方大小、作用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列出有关表格;电压表与电流表,由符号、连接方式、作用、是否直接连接上电源比较两者的区别。②善于观察。在物理学习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一方面,教学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时,激活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加深认识。比如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传热,哪些不易传热?戴着眼镜,从温度较冷的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会蒙上白雾等。另一方面,借助演示实验,指导观察方法。比如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哪些实验仪器、如何开展,怎样观察等。
【参考文献】
[1]周久璘.物理教学的课堂应该成为智慧的课堂[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02期
[2]谢荣洲.物理教学中的“激励艺术”[J].中学物理。2010年05期
[3]陈方正.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湖南中学物理.2010年03期
[4]刘新刚.浅谈物理教学的艺术[J].文理导航(下旬).2010年07期
一、关注学生是打造智慧课堂的基本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他们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允许他们各抒己见,创造一种开放、宽容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主体性。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促使学生积极成长这一目标。既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一些在学习上暂时处于弱势的孩子,他们的发展在一段时间虽然无法与优势学生相比,但我给他们的阶段学业水平的评价是“优”,是“你真棒”,是一封封表扬信。我看重的是他们的变化、他们的进步。对处于学习优势的孩子,则给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激发他们通过努力,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二、提高教学效益是打造智慧课堂的关键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不断反思教学是做个智慧型教师的前提
教师应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坚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思考、反省与检点,并通过文字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实践经验积累下来,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反思教学需要一套策略,如①教学准备策略。在备课时,我注意在教学设计中留有“弹性区间”。这样做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可能去关注不同的孩子,倾听不同的声音,促进每个孩子的进步。在课前,我花力气关注、了解、分析学生,研究学生在每一课学习时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分层制定适当的目标,使教学目标留有“弹性区间”。根据以上认识制定教学目标:基本目标、发展目标。在目标制定中,我就对优势学生提出了发展目标,发展要求。主要是鼓励优势学生发挥原有的能力,并在老师的点拨引导过程中逐步规范、丰富,获得提高。目标的制定留有“弹性区间”,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把每个孩子在课堂中的发展放在心上,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所预设的策略与方法才会更有针对性。实践中,我发现把研究精力花在教学前,可以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运用不同的策略方法,增强对学生活动的针对性,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了。②教学实施策略。我尝试实施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既有同质分组,又有异质分组。怎样看待分组?有些老师也对我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分组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会不会造成一些弱势孩子的自卑心理?会不会造成“优势”孩子的“趾高气扬”?家长是否认同这样的分组?当然,这都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家的疑问恰恰是我在尝试分组时应该把握好的“度”。③教学评价策略对评价的这一认识,也是出于对不同学生的关注,它教会我用充满期待的、发展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学生,绝对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孩子。④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它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优美的声音和大量的图像资料,呈现在屏幕上,提高了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有助于克服受教育者、教育者在学习或传播知识方面的弱点,有助于克服他们固有的局限性,扬长避短。
智慧型教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愉快学习的重要条件。目前,教学领域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教学,这种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形成厌学心理,使他们在学习上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兴趣教学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并为之进行探索研究。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成绩的关键。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1.开端引趣,激发欲望
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火力点一样。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开头引言激趣:“同学们,你们去过小兴安岭吗?”生:“没有。”“想不想去?”“想!”“那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游览一下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吧。”同学们兴趣盎然,都想去看看小兴安岭。
2.巧用游戏,学玩结合
学生普遍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我们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玩结合。我们在备课、讲课时要挖掘教材中的游戏因素,设计教案要考虑游戏性,这样做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比如,我在语文课上组织分角色朗读,学生胸前戴着角色人物的卡片,边表演边朗读课文,大家全情投入。
智慧型教师能够果断处理突发事件
当教学过程中发生偶然事件时,教师应该认真分析事发原因,以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真切、自然地去肯定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使学生自觉改正错误,将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达到教育全体学生的目的。对于比较尴尬的突发事件,有智慧的教师能够采取幽默风趣的态度及方式进行处理,并善于确定自己言语和行为的适当界限,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效果。有一次我正在上课,一只蜜蜂突然飞进教室,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去。一个动作灵敏的学生站起来拿着书开始追打蜜蜂,引得同学们笑声不断。我迅速让靠窗户的同学把窗户开大,让蜜蜂飞出去,不失时机地幽默了一下:“看来连蜜蜂都想来参加7我们的学习了,可见学习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让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吧!”一番话下来,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继续上课。还有一次,我正在黑板上写字时,没有注意到脚下的台阶,差点摔倒,几个成绩不好又调皮捣乱的学生在座位上大笑起来。我既尴尬又生气,真想把嘲笑我的学生撵出教室。冷静之后我装作不在乎地说了一句:“巨人总是朝上看的,所以不太注意脚下。”学生都笑了,课堂又恢复了平静。
智慧型教师善于运用情感感染学生
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能够在教书与育人的过程中,运用情感艺术的力量。他们所着眼的是对学生真、善、美心灵的塑造,以及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他们是以知识学习的过程为依托,引领学生在学习知识中感悟人世间的真、大千世界的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善。学生的心灵就这样一点点地被感化,一个大写的“人”正一天天占据他们的整个内心深处。“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喜欢你,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你所教的科目。
我现在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和我关系都很好,这与我平素关爱他们是分不开的。初三学生由于学习很紧张,心理压力大,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老师与家长的关心。作为初三年级的班主任,我在班里就提醒他们:现在学习虽然很累但也要注意用脑科学,多吃点鱼和香蕉可以增强记忆力,适当吃点巧克力也可以补补脑,但不要吃太多的巧克力,以免吃多了上火……每次说完这些话,学生脸上都露出了微笑。我能感觉到学生对我说的话很信服,知道我是在关心他们。
上课或做试卷时,有些孩子会控制不住打盹。有的教师直接对学生大声喝斥,有的教师可能从后面猛地抽掉椅子。那样做会适得其反,学生反而会忌恨老师。我的做法是不直接去训斥他,而是采取了这样的措施。第一种是静静地走到睡觉学生的旁边,轻轻地拍他的肩膀,先问他是否病了,再告诉他“快学习呀,别人可都在使劲儿学习呢,你可不要落后啊”。他听到这些话后,往往会理解我的良苦用心。第二种措施是我先大声喊他的名字,打趣地说:“某某写字离桌面远一点,别还没等考上大学先变成‘小四眼儿’了,如果近视了考大学报志愿时该受限制了。”这么一提醒,孩子就会惭愧地挺直身体坐正了并认真写字。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智慧教学,涉及到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任务的设计等几个方面的智慧。
一、准备教学资源的智慧
教学资源是扩展的教材,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教学一线的教师可以从教参、辅助光盘、培训资料等处获得有关的教学资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和组合,这样有利于实现教学的统一性和有效性。然而随着新课程、新教材的推出,配套的教学资源少之又少,需要教师自行备课、收集、制作。设计制作教学资源要花很大的精力,有些教师会望而退步,寄希望于拥有大量信息的互联网,试图通过任务设定、开放网络,引导学生从浩瀚的网络信息中寻找合适的资源进行学习、研究,从而完成任务,获得知识,锻炼技能。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效率低下,首先,这样的资料网上未必有,或者虽然网上有但学生未必能找到,又或者找到的资料未必能说明问题。其次,网上的信息实在太多,它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学生上网时随意性很大,不可控制的因素很多,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对待网上的干扰信息,就会分散注意力,最终完成不了预定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学资源是否充分有效,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般来讲,适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资源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学生在操作实践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素材文件。教师需要考虑提供多少素材给学生,而且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还要提供半成品素材以降低操作难度(即已经加工了一半,留白的地方就是利用本节课或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能够解决的)。第二种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帮助文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帮助文件来解决问题。目前用得比较多的帮助文件有两种制作方式,一种是动态的,即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动画的形式录制下来,另一种是静态的,即把问题以图片加上文字说明的形式放在帮助文件中,让学生在需要时观看。第三种是在线测试系统。它以选择题的形式检查常识概念类的知识;与操作技能有关的,则将操作过程分成几个步骤,由操作者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这样,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花2~3分钟时间做个自我y验,提交后立刻有成绩反馈,从而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利用各题的在线解答帮助系统进行再学习,起到拾遗补缺的效果,保证了当堂内容当堂解决。
有了适宜的资源,教学活动就有了切入点,就能保证教与学的有效性。资料的提供形式也有许多种,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如苏亚星、极域等)进行发送,当然最好是在教学网站平台上建立链接,由学生操作下载,具体可根据资料容量及网络情况而定。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智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1.情境的分类
教学情境可分为体验型情境、任务型情境和道德两难情境。
“体验型情境”是指信息技术在社会、科技、生活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应用实例以及这些应用产生的效果。它通过组织学生体验信息技术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型情境”是指蕴含着探究性问题或实践要求的、高度真实的任务背景。它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思考问题,进而产生探究欲望。
“道德两难情境”是指蕴含着价值观冲突、道德两难选择、观点矛盾等的社会实践情境。这种情境是有效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多视角讨论相关社会问题的最佳途径。
2.注意事项
情境应能引发学生学习、探究技术奥秘的“间接兴趣”,尽量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与本课的教学内容高度关联,尽量渗透一定的社会价值,避免单纯为了感官刺激的情境体验。情境的长短要适度,保证学生“进得去,出得来”。
三、设计教学任务的智慧
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一个个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协作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设计任务时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切合学生兴趣和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1.什么样的任务或问题是好任务、好问题
任务或问题应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如做各地文化特色介绍、策划旅游方案、组织学科学习或课题研究等与所学知识技能要具有内在联系,别跑题或离题太远,还要能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避免设置通过简单的信息复制和粘贴即可完成的任务。
2.任务或问题该如何提
任务或问题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个任务或问题以供选择(技术要求要统一),允许学生自选任务或问题。过大的任务可分解为先后衔接的任务链或问题链,逐步提高难度,“门槛低、坡度缓”。
3.需要讲解时,教师怎么讲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细节
正如汪中求先生所说:“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小小的细节中往往蕴涵着课堂大大的智慧. 传统数学课堂注重整体课堂的构建和横断面式的结构剖析,而忽视了以点为单位的微小细节,造成形象、夯实的课堂实践缺失.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聚焦于课堂细节,挖掘细节的闪光之处,进而放大、分解细节的“枝梢末叶”,及时捕捉思维火花,生成课堂精彩,从而推动课堂向纵深发展,以提高课堂效率.
精心预设中把握细节
细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巧妙的细节往往是教师独具匠心、蓄意安排的结果. 教师通常在整体把握课堂节奏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专注于学生知识生成的某一个环节,通过精心的引导、穿插、安排,使知识输入的链条衔接自然、松紧有度. 此时,教师就像是一个编剧,精心预设每一个小故事的情节,看似不经意的细节设置、留白置放都具有极其深刻的用意,从而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并一步步地推动剧情向处发展. 关键之处,教师就利用细节来揭晓谜底,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1. 深掘教材是把握细节的前提
编剧在动笔之前必须在脑袋里形成故事的轮廓,进而形成提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成竹于胸,保证故事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方向. 教师自然也不例外,预设细节必须要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从而为细节与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巧妙的步骤安排,产生庖丁解牛的效果. 教材一方面能够为教师的细节设置提供正确的思路,另一方面,教师从中往往能够把握知识中的重要细节.
如学习“正数和负数”一课时,负数的引入是对数的范围的一次重大补充,且与学生已有的关于正数的知识结构相反,会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学生需要一个知识顺应和自然过渡的过程. 教材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接受这一个抽象的新数,引入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概念,如温度、净胜球、增长率等,通过生活案例来说话,使学生相信生活、生产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数. 注意到教材的这一细节,教师可以延伸课本的例子,运用图片、数学小故事中出现的负数加深学生对数的感知和认识. 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学生亲自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感受负数的生成过程,如跳格子游戏等. 通过细节来正确把握教材意图,进而主动地将细节进行放大、放缓,以达到促进课堂效率的目的.
2. 了解学生是把握细节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编剧必须要洞悉观众的心理,了解观众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只有在了解观众的基础上展开创作,才能诞生出一部令人耳目一新、吸引观众眼球、深受观众青睐的作品. 教师在构建课堂、预设细节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尽可能地使得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期待相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更加高效的课堂. 如相对于抽象枯燥的直接知识理论呈现,学生对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图片更加感兴趣;相对于教师喋喋不休的“独角戏”课堂,学生更喜欢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合作. 因此,为迎合学生好奇心重、爱玩、爱动的心理,教师可以将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融入细节的预设过程之中.
如学习“数轴”一课时,面对烦琐、枯燥的数字,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浇灭,教师不妨转换思路,将数、形统一于生活情境中,以学生所熟知的或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并要求他们尝试读出温度. 接着,教师可以设置“我说你画”的环节,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情境进行画图: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上,有一个便利店,便利店东4米和5米处分别有一个饭店和一个水果店,便利店西2.5米处和6米处分别有一个服装店和美发店. 相较于纯理论知识的输入,学生更愿意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点,更倾向于形象直观的图片展示.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在灵动探究中捕捉细节
课堂中的一些突发状况是教师无法提前预知的,而细节往往蕴涵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情节之中. 教师面对突发事件,必须能随机应变,于变化中把握不变,于变化中衍生出细节,于变化中捕捉值得细究的细节,机动地调整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而抓住细节、解剖细节,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大处转移到小处,通过细节的展示来及时地解决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 此时,教师就像是一个侦察兵,必须具备鹰一样的眼睛,从细节之处窥探得事件的前因后果,敏锐地觉察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而改变“作战方式”.
1. 在发现中尽显细节美
教师并不是要遏制突发事件的发生,相反地,要鼓励学生质疑、提出疑惑,从而为细节的挖掘创造更多的机会. 对于一个优秀的侦察兵来说,观察能力相当重要. 正所谓“察一叶可见春秋,观滴水可知沧海”,侦察兵对于事物的变化必须具备很高的敏锐度. 教师所扮演的侦察兵角色自然也不例外,其必须充分地调动各种感官,善于用眼睛去发现细节,用耳朵去聆听细节. 简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如质疑、疑惑等,通过自己的智慧,捕捉瞬间的细节,进而借此“大做文章”,生成精彩课堂.
如学习“有理数加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将适用于正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入有理数的加法中,进而得出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的结论. 如30+(-20)=(-20)+30,8+(-5)+(-4)=8+[(-5)+(-4)]. 于是,有些学生就像教师提出疑惑:“正数和负数相加,是不是实质上就是通过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学过的减法运算?”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疑惑中捕捉到一些难能可贵的细节,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新有的知识之间搭建了桥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不妨顺着学生的这一思路深究下去,帮助学生分析疑惑,进而探究负数加法运算和正数加法运算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深入地探寻有理数的运算规律. 学生提出的疑惑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在细节中发现值得探究的细节,进而以小见大地引出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
2. 让讨论生成细节亮点
所谓“水本无华,因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因相击而出火花”,智慧的火花往往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 讨论是分享彼此想法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碰撞的重要过程. 师生、生生讨论交流的过程常常能激发思维、引发新的论点,教师要善于从中捕捉思维的火花,从集体的智慧中探寻细节亮点. 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讨论环节的设置,在加强合作交流的同时,为细节生成创造机会.
如学习“垂线”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探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垂直关系的实例,并说明如何判断其是垂直关系. 学生单独思考往往受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很难举出例子,而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常常能激发新的思维创新点,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比如小组中的某一个成员提出桌面相邻两条边存在着垂直关系,小组其他同学受到启发,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室的角角落落,马上会发现黑板、方格纸相邻的两条边也是垂直的. 教师可趁热打铁地补充:“同学们,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很多垂直现象,大家要睁大眼睛寻找.”
3. 以评价展现细节魅力
评价是数学课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包含着总结、反思两个方面. 评价并不是简单地区分好坏,而是引导学生重新进行思考,弥补之前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以探寻新的学习思路,延伸知识内容. 评价一般聚焦于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将不足点细节化、具体化,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生往往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以激励性、委婉型为主的评价既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又能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处发展. 如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在鼓励学生不要气馁的同时,还要从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方面分析其出错的原因,进而各个“击破”,避免其他学生也陷入同样的思维误区.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引导少强制,以在评价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展现细节魅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智慧,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那么,什么是教学智慧呢?书面解释如下: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师职业比较特殊,教师面临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的群体,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工作时会遇到形形的问题,这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就是教学智慧。尽管教学智慧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它们往往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时富有灵感的“点睛之笔”。
一、教学智慧的类型
教学智慧也是需要培养的,如何培养这一智慧呢?首先需要了解教学智慧的类型,教学智慧有以下几种类型:处理教学失误的智慧,处理学生失当行为的智慧,处理教学环境突变的智慧,处理学生意外回答的智慧。
二、教学智慧的培养
了解了教学智慧的类型,我们要培养教学智慧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知识的积累
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增加知识底蕴,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这样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教学思路,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底蕴呢?关键在于读书。读书是一种自我塑造,可以完善人的气质,使人培养出得体的言谈举止,得到他人尊重。
2. 课堂氛围的营造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让甜美的微笑绽放在我们的脸上;用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真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只有在课堂教学时营造出充满情趣、畅所欲言的课堂气氛,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智慧的亮点。
3. 偶发状况的把握
课堂上出现偶发状况时正是教师发挥教学智慧的时刻,教师及时、灵活、巧妙的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偶发状况可以分为两类:
(1)课堂教学失误,包括语言失误、板书失误、操作失误等。
(2)课堂发生意外,包括学生回答问题时发生的意外,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失当,以及教学环境的突然改变。
偶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积极思考对策,妥善消除或控制意外事件的发展。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解决:
(1)转移矛盾。即把不利于课堂的行为转化为有利于课堂的积极因素。
(2)冷却处理。课堂上如果出现对教学影响不大的偶发状况,我就暂不处理,直接和学生说“下课后我们再一起来解决,好吗?”等情况缓和后再进行处理,避免在课堂上激化矛盾。
(3)微笑对待。课堂上有学生对教师所讲的问题因理解不清而有异议时,假如没有必要解释,可给他一个微笑以示重视和理解,以免影响教学。即便作解释也要面带微笑,使他在情感上能接受教师的解释。
三、运用教学智慧的原则
在运用教学智慧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几点原则:
1. 幽默性原则
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同教师产生共鸣,又要有表现力和说服力。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位化学教师,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上他的课。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很幽默。只要是他的课,不管是空气清新的上午,还是昏昏欲睡的下午,幽默的课堂语言都能吊起我们的胃口,风趣的肢体语言都会让我们精神抖擞。背化学公式本来是非常无聊的事情,可是他用幽默的语言一讲解,并且边讲边唱,马上就将最枯燥的内容化为了最有趣的事情。其实在生活中,这位教师并不幽默,但是他把课堂当成了舞台,是他专门为学生搭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运用了幽默的教学智慧,把我们领进了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领略到化学世界的奥妙。
2. 真诚性原则
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用心打造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智慧发挥它的优势。偶发事件才能促使教学智慧的产生,但偶发事件具有偶然性,教师往往不能事先作好准备,只能临场发挥。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同时兼任低年级音乐课。因为学生年龄小,有时候课上会出现偷偷吃东西的情况。有一次上课时,一位学生在下面偷偷喝牛奶,其他学生看见了就向我汇报,于是我就对那位学生说:“哎呀,老师上课上得口渴了,也想喝一口牛奶,你愿意吗?”那位学生马上说:“我愿意给老师喝呢!”我对她说:“那么下课的时候,老师再和你一起喝,好吗?”班上的学生都笑了起来,一场尴尬就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样既顾全了学生的面子,又没有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处理事件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难堪,而是为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 智慧性原则
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敏捷,有时候教师不了解的内容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日常教学中,我们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做做学生的“学生”,听听他们的说法,让他们畅所欲言,并适时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点拨他们。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