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8 17:05: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手术病人;心理反应;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087-01

手术作为一种刺激和创伤,往往引起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病人预后。因此,准确分析病人的心理反应,积极地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焦虑和恐惧反应及其护理

1.1 焦虑和恐惧反应

焦虑和恐惧反应是对手术病人造成心理威胁的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无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有较强的精神刺激,病人意识到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等,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出现病理的心理活动。引起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是由于病人没有医学知识,对于手术和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医务人员、医疗环境造成的刺激和对既往刀割创伤的心理体验,对既往发生挫折的联想等。再就是害怕和担心,怕的是疼痛和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疾和毁容等,病人反映住院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1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大量临床观察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恶劣的情绪状态还会引起并发症。

1.2 护理

术前1日,手术室护士下病房查看病人,指导病人术前注意事项,加强心理指导,缓解其紧张、焦虑等情绪[1]。亲切和蔼地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热情回答他们的提问,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和预后等,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使病人完全放松,认为手术并不可怕,是治疗的唯一手段,谨慎地向病人交待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使病人对手术和疾病有适当的了解。另外,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较为敏感,印象又很深,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应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间手术室内最好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放,以免产生消极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包括生命安危,全部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和护士都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应适时安慰,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反应。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谈论,避免带给病人不良刺激。

2 悲观和绝望反应及其护理

2.1 悲观和绝望反应

手术致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慢性疾病最后转入手术治疗以及恶性肿瘤病人,病人常常有很重的精神负担,容易存在此种反应。

2.2 护理

根据病人悲观和绝望反应这一心理特点,术中要采取严密的保护性治疗措施,充分运用护理语言技巧与病人交谈沟通,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千万不能歧视和训斥病人。语言是护士履行告知义务的重要手段。应掌握语言的情感性和道德性,充分体现人文关怀[2]。

3 疼痛反应及其护理

3.1 疼痛反应

手术病人几乎百分之百都有怕疼痛的主诉,这种疼痛反应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麻醉方式恰当与否有关,而且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行为反应还直接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取决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注意力过分集中,情绪紧张,意志脆弱等,均能使疼痛阈值降低,疼痛反应加重。

3.2 护理

要耐心细致地安慰病人,操作中动作要轻柔、敏捷,技术熟练,传递迅速,避免疼痛刺激,密切配合医生迅速完成手术过程,以提高手术治疗水平,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如:术后6 h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等到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又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让病人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以上概述了手术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讨论,以不断提高对手术病人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变丽,司彤云,王晗,等.胰十二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68.

第2篇

恐惧和焦虑是手术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焦虑是对预期手术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因此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就十分必要。

1 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

我院手术患者中,多数是因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外伤和下腹手术,几年来通过观察,发现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有以下几种。

1.1 紧张心理。在手术过程中,有的患者心理比较脆弱,多数病人缺乏医学知识,特别是不了解手术有关问题,如通过手术治疗,伤口能否愈合,预后如何,顾虑重重;担心手术时发生意外引起后遗症,也不知手术麻醉将会发生怎样情况,导致怎样的后果;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责任心等因而产生精神紧张,在这样紧张的心理状态下能导致血压上升,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1.2 恐惧心理。在众多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治疗方法了解甚少,尤其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周围环境的陌生,适应能力差而产生恐惧感,而导致全身发抖,不能很好地配合,从而延长手术时间。

1.3 疼痛心理。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安。处于不同情况的病人,对疼痛的内心变化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正处于痛苦不安极端矛盾的精神状态,那么他突然受到哪怕是小小的疼痛刺激就会焦虑不安,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2 病人的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患者施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充分认识手术特殊性,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提高手术效果。

2.1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护士要热情积极地接待,主动诚恳地向他们介绍手术室规章制度和讲述手术知识,让患者认清手术的必要性。给病人予以正确、耐心、细致的指导,使其正确对待手术过程的不适,安全顺利渡过手术期,分散其注意力,以用拉家常找暗示方法消除紧张心理。皮肤消毒前应适应遮盖患者身体暴露部位,以减轻患者的不安。

2.2 医护人员之间的语言应该谨慎,对清醒病人及处于诱导期的全麻病人不要谈论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手术遇到困难或意外不要高声喊叫,手术顺利时不应随意谈天,护士应随时安慰和鼓励病人,并指导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使患者因感到医生在全神贯注的手术和随时能得到医护人员关怀而产生安全感,消除紧张情绪。

2.3 以优质护理取得患者信赖。洗手护士应做到稳、准、轻、快熟练地配合手术,使手术时间缩短,减少患者的痛苦,手术结束后给病人很好包扎,并安慰患者,告诉他的病灶已切除,可以把切除的病灶给他看,使患者安心返回病房。

第3篇

【关键词】 人工流产 心理护理

人工流产手术简称为“人流”,是终止妊娠的有效措施。虽说人工流产手术是较小的手术,但是对于很多意外妊娠者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心理负担,多数病人在手术前会有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心理,严重者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上手术床时突然出现四肢发凉、发抖,使手术效果受到影响[1]。还有些病人因精神过于紧张及术中扩张宫颈、负压吸引引起的疼痛与不适而出现恶心、呕吐、脉搏细弱或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出现人流综合征。因此,对病人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给予适宜的心理疏导,对减少病人术中痛苦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站2008年2月~2009年8月行人工流产手术64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40例,年龄18~40岁,妊娠6~8周,未婚78例,已婚562例。

2 病人的心理特征

2.1普遍的心理特征 调查发现病人术前常有如下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现意外,是否会有后遗症等[2]。病人普遍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焦虑,担心手术对身体的损害,影响日后的生育、工作等。

2.2年龄较小且未婚先孕的女性的心理特征 怀孕对于这类病人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除了焦虑、怕疼、恐惧外,还担心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指责和嘲讽而自责、悔恨、羞愧。

2.3有对抗情绪的已婚妇女的心理特征 部分有避孕或节育措施但失败的病人,存在忿恨、无可奈何、恐惧甚至极度不安的心态;还有部分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动员来做手术的因思想不通而闹情绪,甚至满腹怒气,这类病人术中不配合,经常大哭大闹。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指导。对未婚先孕者,护士应针对其自卑、羞愧的心理,选择个体化心理护理方式,充分保护病人的尊严和隐私权,以理解、关爱、同情的态度与其沟通,使她们感到被关心,被重视,以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适应能力[3]。对有对抗情绪者要做到耐心、关心,尽量 满足她们提出的合理要求,用亲切的语言,关怀的态度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使之认识到执行计划生育这一重要国策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同时告知病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避孕用具及措施会不断进步,将会给她们带来较大的帮助。

3.2 术中护理 术中对宫颈的牵拉、扩张及对宫壁的负压吸引等刺激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护士应嘱其深呼吸,同时采用暗示转移的方法,如为病人擦汗、按摩腹部等,或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并告知病人积极配合医生,否则越紧张越疼痛的道理[4]。

3.3 术后护理 术后告知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协助其整理好衣物,扶送入观察室休息,及时评估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对术后不适及时解释。详细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常规休息2周,禁性生活1个月,保持心情舒畅以免影响子宫收缩;注意保暖,避免冷水浴、冷饮,吃富有营养食物;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若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或持续不干净应及时复诊;流产后卵巢会很快恢复排卵,要采取避孕措施以免再次受孕[5]。

4 体会

人工流产手术是目前终止妊娠最常见的方法,虽然是妇科小手术,但对于病人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性刺激,而且还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直接影响手术的进行和引起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而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因此,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帮助其顺利进行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范玲,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3):185-186.

[2]柴蕊.护理的创新服务.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7,5月2卷5期.

[3]周侠,申秀云,未婚先孕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临床身心疾病杂志 2007年2月13卷1期.

第4篇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恩格尔教授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带动了护理模式的转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仅重视病人的生理或病理反应的局部,而且把患者看作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全面考虑。手术室不同于病房,有它特殊的环境。病人进入这个陌生环境,尽管通过术前护理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新的环境、特殊的气氛及术中不确定的变化很可能会造成病人新的心理障碍。因此,针对术中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独特的必要性。

1手术室的物理环境准备

手术间应保持干净、整齐、光线柔和且布局合理,根据病人的状态将室温调至适宜温度,室内布置尽量减少冰冷感、刺激感,努力让患者舒适。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的展开。

2创造良好的护患、医患、医护关系的氛围与环境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亲切、主动与病人打招呼问好。将病人轻轻安置在手术床上,随时注意情绪变化,以鼓励性、安慰性语言帮助病人克服不良情绪。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应事先告知病人,以免意外刺激加重病人的不良反应。对病人不理解的问题要耐心作出解释。护理人员美好的语言、精湛的操作技术可以增进病人的安全感、信任感。针对术中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护士要适时主动亲切地与其简短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感。手术室内不要高声喧哗,也不要窃窃私语,医护人员执行手术时动作要轻柔,密切配合,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撞声。各种监护仪的报警声应调至适宜音量,避免给病人造成恶性刺激。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在术间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音乐能通过大脑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来调节躯体运动、自主神经及大脑皮层的生理功能,缓解病痛、转移注意力,增强忍受痛苦的耐受力,使患者放松身体、平稳情绪[1]。术中一旦发生意外或病情变化,护士应保持沉着冷静,紧张有序地进行抢救工作。切忌给病人造成恐惧和不安。

3加强对疼痛的心理护理

由于疼痛感觉是属于个体主观的知觉体验,所以,痛阈因人而异,它与个人以往疼痛经验的回忆及目前的情绪体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心理护理准确、及时、充分,就可以减少病人在术中术后的疼痛表现。如:皱眉咬牙,大声,虽一再安慰、解释等均不能奏效。对疼痛的病人,护士要用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去关爱病人和支持病人,耐心倾听其主诉,除了使用药物止痛外,护士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止痛的措施[2]。如腹式呼吸训练,护士用轻柔舒缓的语言指导病人通过鼻孔缓慢地呼吸,并仔细去体验和感受。要感觉到腹部的起伏运动。当吸气时,把腹部向外鼓,呼气时,腹部向内收。始终保持一种平稳的方式通过鼻孔呼吸。它可使副交感神经兴奋,产生松弛反应,使神经系统趋于平静,减轻压力,缓解紧张,提高忍耐力。还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抚摸及与病人交谈等方法。

4针对不同性别病人术中的心理护理

女性一般要比男性敏感,对术中不良刺激会作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闹等。护士应以耐心、细致的态度做好安抚工作,尽量避免不良刺激的产生。在不影响手术和麻醉的情况下,应注意遮盖好、腹部、等部位。男性病人有了术前心理护理的基础,进入手术室一般比较稳重,护理人员应注意其表情及肢体语言变化,如牙关紧咬、握紧拳头等。鼓励病人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以便对病人的不适及时作出处理,避免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对于术中清醒的病人,护士在工作中的所有语言、态度、动作、仪表,都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和心理活动。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业务培训,以满足病人身心需要,将一种充满人性关爱和艺术特质的护理人文思想和理念应用于手术护理全过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协助手术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郭俊艳,王建荣.个体化音乐干预减轻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485-488.

第5篇

【关键词】急诊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1引言

急诊手术病人一般为意外伤与突发疾病,临床证明病人在手术前无心理适应过程,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很难配合手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通常治疗效果较差,所以在术前或术中充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也为术后病人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急诊手术术前患者心理特点

急诊病人病情特点一般是来势凶险,病势较危急,患者往往对立即进行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其心理承受能力很低,易陷入焦虑恐惧的精神状态中,且有可能产生濒死感,这种焦虑对手术的进行十分有害,它将增加麻醉、手术过程的危险性,还有可能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增加、心律失常,术后切口愈合延迟等,较严重的病人将直接影响手术后病情的转归。

3病人在手术前的心理需要

每个病人的个性特征有所不同,以及其个人经历的不同而对手术的心理反应会有所不同,但每一个手术病人对即要进行的手术都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且这些心理反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所有病人都有着共同的心理需要。

3.1尊重的需要。当病人感觉到自己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重视时,才会对他们产生信任和心理依赖,这样才能对手术的成功持有足够的信心。

3.2对自己病情了解的需要。一般情况下,病人在考虑采取手术时,常常会认为自己的病情非常严重,容易产生顾虑及猜疑,并时刻关注着自己病情的发展,那么合理、恰当地向病人讲述病情显得十分必要,从而减少病人的焦虑和猜想。

4手术病人的护理对策

手术对于每个病人来说都是一种刺激,根据病人的不同性别、年龄、知识文化素质,性格特点及对其疾病的认识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与情绪波动。这些不良心理反应对病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它可影响病人的睡眠和食欲,以及导致血压升高等,严重者可影响手术的进行。针对这些患者的不同生理及心理特点,采取了以下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

4.1术前的护理对策

(1)术前病人的一般心理及护理:无论是急诊手术还是选择某一日期手术,病人一旦知道要做手术,其常会出现的心理反应是忧虑、恐惧及紧张。此时出现的不良的心理反应常常会使病人表现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四肢发凉、食欲不振、焦虑失眠、反应迟缓等。针对这些心理反应表现,医护人员应和病人主动交谈,讲解一些有关的医学常识、解剖生理知识等,讲手术的必要性及所达到的效果,让其简单了解手术的基本做法与过程,并让类似的一些病人行“现身说法”,做示范,以解除病人的担心、焦虑心理,消除病人后顾之忧,让其积极的做好术前准备。

(2)术前特殊心理及护理:对于某些进行特殊手术如截指 (肢)或断指 (肢)再殖、截瘫以及一些矫形手术的病人,常担心手术后外形情况、生活能否自理等问题,其思想负担一般较重,对该类病人我们应祥细的交待病情,充分做好其思想工作,使其有充足的思想准备,转消极因素为积极心态。在疏导的过程中,护士应学会掌握及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能,观察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变化,正确分析其心理特点,通过各种护理手段,消除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始终处在最佳的身心状态。同时要知道病人家属的想法,取得家属的理解与信任,确保他们也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患者。

4.2入手术室后的护理对策在接诊病人入手术室后,护士应充满热情同时表达出同情心,主动与病人交谈,在进行每一项具体操作前应先告知病人,例如输液、摆、进行麻醉穿刺等均应向患者适当的解释,以减轻病人的紧张心理。在病情及操作均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病人的要求,假如病情不允许,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给予耐心的讲解;病人往往十分重视医生与护士的言谈举止行为,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以端庄大方与和蔼态度呈现给病人,切忌闲谈嬉笑,也不能窃窃私语,相互之间交流的声音应当以轻柔和谐的方式,并不时主动与病人交谈,消除其存在的陌生感;尽量减少手术器械间的碰击声,因为这可能给病人造成不良的刺激,在手术进行时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的面对,切不可惊慌失措,避免给病人造成恐惧与紧张。

4.3术后护理对策当手术结束时,对已经清醒或刚刚从麻醉中苏醒过来的病人,医护人员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给予安慰鼓励,并及时告诉病人手术所达到的效果,送病人回病房后嘱病人安心休息,交待术后病人应注意的所有事项,最后告诉病人手术室护士会再次访视,让病人感受到手术室护士对他的关心,以及对术后恢复很重视,使其心情保持愉快,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5体会认识

心理护理是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病人的治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护士遵循一定的科学理论,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出发点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进而影响、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及行为,使病人很好的接受治疗,最终促使病人早日康复,以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淑玲,孙菁. 急诊手术病人术中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8(5).

[2]王保良.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J].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9).

第6篇

【关键词】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手术会使病人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观察和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状态,使手术病人在术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恐惧心理,术中能够顺利配合,术后能够迅速康复,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术前的心理护理

1.1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病人入院开始给予热情接待,护士应面带微笑,积极主动地接待患者,帮助患者熟悉科室环境、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要求护士做到仪表端庄、语言和蔼。通过护理人员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及被尊重感,使患者与护理人员倾心交谈,解除顾虑,说出心里话。

1.2注意与患者的交谈方式 与病人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情绪中进行交谈。护理人员要由浅入深的、有针对性的向病人讲解与手术相关的知识,完全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消除顾虑。在沟通交谈过程中,要力求语言朴素自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患者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的谈话声音应轻柔和谐,态度应亲切和蔼。

1.3 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每位手术患者病情、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不同,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术前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恐惧和悲观。我们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种族、年龄、性别的病人和不同心态的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计划地向患者做解释、开导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方法、意义、注意事项、麻醉方法及手术、手术对器官功能的影响、术后疼痛、术后效果等。以消除患者的不安与担心,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及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有所了解,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可用相同病例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在患者术前1 天均要到病房探望患者,让患者对手术有初步了解,打消病人对麻醉、麻醉过程中疼痛及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的恐惧,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

2 术中心理护理

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护士要以亲切简洁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中应做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巡回护士观察患者时,应以热忱和善的目光正视患者,通过温和的目光和轻微的点头动作鼓励患者,再配合适当的触摸,可消除患者过多的顾虑。对意识清楚的患者应随时注意其情绪变化,如其心情过度紧张时,应及时给予安慰,耐心地给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医生的业务素质,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手术顺利完成。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避免给患者带来恐怖、紧张和不安。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必须眼疾手快地配合手术,尽量减少与手术无关的交谈和噪声,还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 转贴于

3 术后的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病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首先急于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加之刀口疼痛、不能自主活动等等,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3.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术后或从麻醉中醒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经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医生和护士应当多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3.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止痛药应用的恰当与否有关,而且还与每个个体的疼痛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惫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音、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后6h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病人术后全过程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让病人听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第7篇

【关键词】 心理护理;手术;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3-02

门诊手术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些小手术,但是患者是在完全的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患者表现出紧张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有的患者手术接收后离开手术室,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晕厥或者摔倒等[1]。为研究患者心理特点,随机调查了100例即将接受门诊手术,通过填写心理状态的问卷咨询调查,便于有针对性开展心理的护理,确保手术取得预想效果。

1 临床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门诊小手术的100例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问卷咨询调查。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在6-80岁;初次手术患者62例,再次手术患者38例,详细结果,见表1和表2。

根据图表情况分析,在手术前不紧张的患者只占到29%,28为再次手术患者例患者,其余的都会有紧张的感觉,只是程度不同,但是所有患者都有担心并伴有恐惧。

2 护理

2.1 做好手术的前的心理疏导 一旦病人接受做手术,多数患者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产生恐惧感等不良心理。表现出来就是紧张或者焦虑和恐惧。这就需要首先对这种心理的状态进行护理,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把手术的大小,基本情况,是否打麻药,以及需要配合的地方介绍清楚,手术就会非常顺利,并且提醒患者之前手术都很顺利,以此来减轻患者负担,让患者放松。还要注意发放手术须知,比如哪些情况不适宜做手势,让患者心理有底,更好的配合工作,同时也为临床降低了风险。

2.2 对待病人要热情、友好,手术室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给患者一个轻松的环境。同时注意调整温度和湿度。保持手术室内床单和地面的整洁,及时的对手术的床单上面和地面上的血迹进行清理,确保手术器械上没有污物,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

2.3 护士需要陪伴病人进入手术室并送上手术台,待详细的安置好之后离开,需要帮助患者调整好手术,并和病人进行一次短暂的交流,告知大概时间,提醒手术中配合医生的意义。调查显示,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对特别紧张的患者有很大帮助作用[2]。

2.4 要注意严密的观察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监测脉搏和呼吸,并不断进行交流,放松患者心情,转移患者注意力。对手术中的问题一一进行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当患者诉说有胸闷、牵拉感等时,提醒患者不用紧张,并配合做深呼吸,可以拉着患者手(对小孩可以抚摸额头安慰和鼓励)。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2.5 对病人表现出关心和理解 对于有的患者特别紧张,虽然之前进行了心理的疏导,但是依然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手术,对待这样的患者,护士绝对不可以进行嘲笑或训斥,需要更有耐心的给予心理疏导和鼓励,给患者调整一下心态,帮助患者稳定思想情绪。也可以预约下次手术,一般最长不要超过一周,下次手术继续做好心理调节,并陪伴患者手术,介绍手术进程。尽量给患者一种安全感,缓解情绪上的紧张,需要很多的工作,给病人很大的关心与体贴,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圆满成功。特别对腋臭和面部整形等病人,由于他们普遍有自卑感,需要护士注意言论和行动,避免刺激患者,要进行安慰和鼓励,树立患者信心。

2.6 术后的心理干预和护理 手术结束后也需要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的感觉,一般要求手术后观察半个小时后再回家,如果期间发生头晕或者恶心的情况,需要平卧,测量血压和脉搏,让患者做深呼吸,设法让患者消除紧张心理,让患者接受这些正常反应,等血压降低,脉搏恢复正常后休息约半个小时,回家需要家属陪伴。并送术后注意事项告知卡,让患者感受到周到的服务。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的很重要一个环节是术前的心理准备,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具体的、有差别的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感[3],还要做好解答服务,让患者对手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打消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情,确保配合手术治疗。从选取的100例患者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手术前,大多数患者有紧张和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所以,手术前有必要进行心理的干预和护理,耐心的解释病人的疑问,改变病人紧张状态,确保病人接受手术时,心理状态处于最佳。

3.2 为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以及对病人充分的理解,虽然手术时间不会很长,但作为整个治疗的关键环节,也是患者精神最脆弱的时刻,需要一会人员做好病人的情绪稳定工作,只有患者心情是轻松的,才会主动去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才有利于顺利开展手术并保证取得较好的效果。

3.3 要着力提高护士的素质。当代的医学模式不断发生着深入的变革,护士也不在简单的从事配合医生的工作,在一个手术的过程中,需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而不再是要求以疾病为中心,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专业知识要过硬,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和教育学知识也要涉及到,来更加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吗,更好的面对各种病人的护理工作。

总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树立科室的良好形象。文献显示术后约有3%的患者出现晕厥、摔倒等现象[4],但是本组100例患者手术后无一例发生这种现象,显示出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吕红梅,陈捷,陈君华,黄蓉,杜慧.对门诊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4).

[2] 钱慧萍.门诊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评估与护理干预[J].护理杂志,2010,(09).

第8篇

【关键词】 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8-02

手术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很多疾病如:骨折、肿瘤、穿孔等,都必须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病人可因手术成功而恢复健康,但也有可能因手术意外而导致病人残疾,甚至死亡。因此,手术前常给病人造成神秘而恐惧的心里感觉。根据我院多年来病人在手术时的不同情况观察,发现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心理反应大多较为强烈,以恐惧、焦虑、紧张、心理适应能力差为主,还有担心、渴求等表现,以及对麻醉方式、疼痛、手术风险、病情预后等都存在一定的担忧,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心理活动,临床表现,不同于其他患者。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使手术病人都能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手术适应性,效果良好。并未出现因心理因素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作为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转归和健康的恢复。

1 一般心理特征

1.1 对心理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是病人在手术即将实施之前,仍会产生强力的应激反应。因为手术毕竟对机体是一种创伤,当他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离开家人,势必会产生焦虑、害怕、恐惧心理,忧心忡忡。如麻醉手术意外,术中术后是否疼痛能忍,会不会产生后遗症和并发症等。所以做好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促进手术恢复特别重要。

1.2 紧张、担心、渴求 95%以上手术病人手术前有:精神过度紧张,考虑问题多,夜间失眠,部分患者怕手术拖延时间长,费用大,经济负担重,手术后无人照顾,还总是渴望由技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担心医护人员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不够,想寻找一切机会同医护人员交谈,从中渴望得到一点精神安慰和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手术中的一切情况,这种焦虑和担心都不利于手术的进行。

1.3 恐惧、焦虑、抑郁 对手术盼望很久的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将要实行手术时却又产生了惧怕、紧张的心理。怕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下不了手术台,把手术看得特别可怕,想起刀子、剪子、血就发抖,患者表现为反应迟缓,表情呆板,若有所思,肢体活动僵硬不灵活,鼻尖出汗,发抖,紧握双拳等,不和任何人讲话。有的呈激动状,由于过度紧张恐惧心理压力大,无法忍受,常在推进手术室途中痛哭,烦躁不安,心烦意乱,有的乱嚷乱闹,不配合手术,甚至拒绝手术。多见于儿童及女性病人。

2 心理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病人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重视,患者在手术前都有恐惧心理,表现为情绪紧张,惧怕,白天坐卧不安,夜间不能入睡,甚至有的用镇静剂都无济于事,给手术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护士在手术前一天应到病房了解病人的情况,主动为病人提供必要的信息,语言要通俗易懂,讲清手术的意义和必要性,在和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中,详细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如:对待害怕疼痛的患者,向病人解释术中用麻药不会发生疼痛,有什么不适会及时处理,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手术。了解患者的其他情况,有无手术史、过敏史、身体有无其他不适,对女性患者需了月经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日期,并向患者讲述手术前的注意事项,禁食水的目的,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要态度和蔼、耐心地进行回答和解释,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积极配合手术。

2.2 中的心理护理 手术室护士去病房接患者时,态度一定要和蔼,动作一定要轻柔,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于环境变化可刺激患者心情紧张,护士要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实施个体心理护理。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向病人解释各项护理操作的目的和意义,如面罩吸氧、肢体固定等,取得病人的配合。分散其注意力,和病人谈些比较轻松愉快的话题,使患者逐渐适应这里的环境。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专心工作,不要谈论对病人有刺激,易引起病人误解的话题,对有些器械要避免在病人视野出现,以免使病人产生不被重视和不安全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合作,更好地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

2.3 术后的心理护理 当患者术毕送回病室后,首先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好术后注意事项,无论大小手术都对身体有一定的损伤,术后常切口疼痛难忍,不能下床,这样会使患者想到是否手术时损伤其他部位等各种离奇的想法,增加了患者的思想顾虑,而且患者很想知道手术的结果如何,这时应该告诉患者和家属手术的一些情况,当患者知道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的转归也一定会很好,将会得到很大的安慰,此时,那些离奇的想法就会消失,心情也会舒畅,手术后的思想顾虑就会解除。同时要做好耐心地细致地解释工作,还要做好保护性医疗,需要和家属交待的都要避开患者,以防引起情绪波动,影响切口愈合,此外,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通过家属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手术病人如何顺利渡过手术关,护士对手术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以及精湛的业务和知识水平,而且还必须掌握完善的护理知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可使每位手术病人都能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这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第9篇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通过对432例手术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并与未全面实施心理护理,仅给予一般性安慰的428例手术病人比较,发现干预组在缓解术前紧张、恐惧、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促进康复及手术满意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60例手术病人,其中男538例,女322例,年龄19~78 岁,平均48.6岁;其中普通外科手术占32.1%,创伤骨科占13.6%,胸外科占11.4%,妇科占12.5%,五官科占7.8%,其他占18.9%。随机分成干预组432例和对照组4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干预组病人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方位的心理护理,用热情和蔼的态度,针对病人的心理矛盾,采取适当的方法,消除其顾虑,解决其心理疑虑。使手术病人尽快缓解术前紧张、恐惧及焦虑情绪,以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有安慰法、移情法、激励法、暗示法、超越法等[1]。对照组病人拒绝接受或没有采取正规的心理护理措施,仅给予一般性安慰。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12.0软件处理统计资料,采用随机资料χ2检验,数据以x±s表示。

2 治疗结果

2.1 手术前接受心理护理的病人能明显消除紧张情绪,能在最大程度上配合手术治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 对入选病人康复情况的比较:干预组432例,其中康复情况一般76例,良好346例。对照组428例,其中康复情况一般236例,良好182例。两组比较P

2.3 对入选病人手术满意率的比较:干预组432例,手术满意420例,满意率97.22%。对照组428例,手术满意360例,满意率84.11%。两组比较P

3 讨论

3.1 术前心理护理:紧张刺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直接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手术效果。术前心理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焦虑心理,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使病人感到被尊敬、被关心,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对手术充满信心,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此外,术前心理护理可增加病人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通过与病人接触、交流和沟通,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病人更多地了解手术室及手术中护理,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赖感。指导病人术中出现特殊情况的自我护理(如恶心、呕吐时做深呼吸等);给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解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今,特别强调整体护理模式下新的护患关系[2]:要求护理要讲究技巧,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要注意运用规范的语言、标准的肢体语言、恰当的装束举止、主动与病人沟通。在语言沟通过程中,配合相应的动作、表情、手势等形体语言,强化沟通效果,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3.2 术中心理护理: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各种特殊装置、麻醉机、监护仪器以及护士、医生忙碌的身影,便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孤独无助的心理。此时护士应在核对病人姓名、床号、手术名称的同时,适时地给病人以鼓励、安慰,使病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温暖。麻醉前护士在协助病人摆好姿势时,一般要用约束带约束病人手足,在使用约束带前主动与病人交谈,以取得病人合作,以防术中出现不可预料的乱动情况,影响手术进展。术中巡回护士在配合麻醉医师、手术者、器械护士完成各种技术操作、治疗、急救等工作中,尽量少说话,多做事,时刻观察病人情绪变化,随时给予安慰。器械护士要熟练配合手术,减少病人痛苦,医护之间气氛融洽,互相尊重,主动合作。由于麻醉方式的不同,有的病人意识尚存,处于清醒或半清醒状态,因此不要高声喧哗,也不要窃窃私语病人病情或隐私,避免对病人产生一切不良刺激。当遇到意外情况时,不应惊慌失措和脱口说出详情,以免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起到了医疗保护作用。

3.3 术后护理:巡回护士还应掌握一些疾病的术后心理护理,使病人感到手术室护士不仅具有手术室知识,还精通疾病的术后护理知识,就会对我们产生信赖感,从而服从我们的指挥,积极配合各种诊疗护理常规[3]。手术结束后,麻醉消失,病人逐渐恢复记忆,此会有些不适,担心手术是否做好,我们应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并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给病人传达有利的信息,鼓励病人忍耐克服术后的疼痛,积极配合治疗。对一些特殊的手术如癌症、截肢等,护士要特别关心,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鼓励、引导、劝慰他们珍惜生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有恐惧心理的病人,应鼓励病人与同室病人交谈,转移注意力,尽快适应环境,护士应主动向病人讲述疾病知识,找预后良好的病人现身说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后由于手术创伤的刺激或对病理报告的猜疑,往往情绪低落,有些病人心理反应比较复杂,故意识恢复后,要主动告知病人手术顺利完成,并说明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消除顾虑、振作精神、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一般术后2~3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随访、询问,了解术后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情况、术后生理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有何不适,征求病人对手术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小姝.护理学导论[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

[2] 郭 晖.未来整体护理模式中的护患关系[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2(1):4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