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08 17:05: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策略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育人视角;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培养他们基本的语用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基于育人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树立生本教育理念,贯彻全面发展的大语文教学观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都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也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肯定和展示,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立足学生生活,针对学生个性和基础,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培养学生健全的性格,塑造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让学生在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提升鉴赏能力,对学生进行美育。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发扬民主教育,营造平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更为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敢于质疑,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例如,学习古诗《望洞庭》,教师先让学生诵读这首诗歌,让其结合注释自己来理解这首诗歌描绘的画面。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慢慢理解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教师再组织学生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诗歌中的洞庭湖景象。学生想象各有特色,不仅能够描绘出具有性化的画面,而且在想象中真正进入画面,获得一种体验和感受。有的学生结合这首诗歌用自己的画笔绘制出想象出来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心中洞庭湖:无风的湖面非常平静而又透彻,就像一面非常大的镜子;水光与月光交相辉映,远远望去绿水环绕中的水中君山就像白银盘里放着的一个青螺,非常美丽。学生感觉到一幅非常美丽的画,产生了强烈的“一睹芳容”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教师不是让学生直接背诵这首诗,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全面锻炼,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高雅的情趣,让学生能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增强美的体验,增强感受美的能力。

二、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进行系统化教育指导

教授学生知识容易,培育学生健康成长较难。教师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锻炼其基本的解题能力,还要能够从思想、道德、修养、能力、心理等方面对其做好长期引导,并且能够在教学中实施,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或者将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为此,需要结合教材内容,立足学生基础和发展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和实施计划,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指导他们的行为,引导他们的思想,慢慢提升他们的道德,逐步转变他们的性格,塑造他们良好的性格和心理品格。教师要关注教材知识,还要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全面解读,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根据教学安排,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和发展,对上册教材进行全面把握,制订有效的指导方案。第一组教材所选的阅读文章都是关于自然的,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习得重要的生字和词语,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一种育人思想,思考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得到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对自然产生一种亲近感,激起他们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学会从自然中感受更多的色彩美、力量美,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

三、开展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基于育人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开展更多的情境活动,真正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更多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他们的体验和经验,将各种知识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能力和素养。教师要注重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感知生活道理、社会责任、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例如,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观看锄禾的视频,或者让学生直接到农田或农场参与农业生产。他们在实践中就会感知生产的不易,就能体会农民耕种的艰难、粮食生产的不易;能够体会生产劳动的艰难,并珍惜粮食、节约粮食;能够积极学习,将来更好地发明创造,减轻农民的劳动难度,提高粮食产量,从而培养他们的理想和责任意识。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育人理念,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知识能力传授与促进学生发展成长相统一,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它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适应的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更快地接受教学目标,也同样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有利于小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教学活动,实现他们的健康全面快乐地成长;有利于培养出更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改变掌握字词的教学方法

字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更是小学教学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学好、记牢字词,是小学教师要实现的一个教学目标,所以要注意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还处在爱玩的阶段,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和爱好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利用做游戏进行教学,小学生在游戏中比较容易接受知识,精力比较集中。采取猜谜语和相互合作的方式,就是教师在学习新字词之前,将字词编成一个个的谜语,把小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相互合作,对谜语进行大胆猜测,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如“磨”字,关于它的谜语可以解释为: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南阳两棵树,坐在石头上。这样的方式还有很多,都要根据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特点进行教学。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相互帮助的美好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培养看图说话的技巧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它是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看图说话是教师培养小学生看图说话的一个重要工具。看图说话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通过一定的步骤来完成。

首先,要注意看图的顺序。按照一个固定的方位进行观察,看清楚图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及事物发展的过程,培养和发挥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对图片进行合理的构思。其次,抓重点,找主次。在学生看完一幅图之后,教师就要求他们找出图片所要表达的主题、重点人物或者故事情节的等,从而培养学生抓重点,分清主次的习惯。最后,融会贯通,成为一体。教师要求他们将整个图片的脉络串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把静止的图片用鲜活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形成合理的解释。通过以上三步,有利于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展现语文的教学成果。

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就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对于它的学习,都要抱着某一天能口若悬河的梦想。有一个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实践去培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教师安排一个关于周末教师家访的主题,让小学生进行自主的分组和安排角色,进行一场自导自演的话剧。对于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在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培养自己口齿清晰、吐字明了的习惯。说话含糊不清会影响口语表达的心情和状态,更会影响倾听者的心情。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从小练起。其次,在排练口语交际活动的时候,要适当地进行角色互换,多角度地去感受不同主人公的心情和说话方式,加强训练,提高能力。最后,在排练的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小伙伴们的对话,向对方学习优点,找出他们的缺点并给予建议。这样还能在和小伙伴的交流中培养友情,增长知识和技能。

四、在真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言之,生活处处有语文。所以,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写作题材,就看你有没有去认真地观察它。小学教师在教育小学生写作的时候,要培养小学生发现生活、发现美的习惯。只是要写出优美的文章仅仅依靠观察生活还不够,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提问小学生一些接近生活的问题:自己第一次给父母洗脚是什么样的感受?自己给父母做了一次饭是什么样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心情和表现?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风景?教师经常地提问类似的问题,就会使小学生在生活中慢慢地形成这种注意生活的态度和习惯,学生就会从中找到乐趣和观点。其次,小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与读者的思想在某一个时空进行相交,擦出属于自己思想的火花。

五、结语

教学策略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一些解决措施,希望教师能够参考这些建议,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改革,激起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基本策略

1.引言

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新课改的主要关注对象,而如何在课堂教育中开展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当今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只有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引导性教学,同时充分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发散思维、逻辑观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是新课改的重点实践对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科目,下面通过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展开分析,拟为丰富我国有效教学理论、促进我国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2.有效教学的概念

教育界对有效教学的定义为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学效率,换言之,就是指课堂教学质量高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坚持以高效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意义,发展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进步。

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

3.1教学目标不切实际

制定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实现的方法,教学目标需要切合教学实际,目标过高无法实现,目标过低会使学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往往会将目标制定得不切实际。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教学大纲的要求是让学生对其进行了解,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全面理解甚至是背诵,背离了课纲要求[1]。

3.2学生学习被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却开小差,只有少数学生在认真听讲,这就是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无法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存在思维误区,对于知识点接受混乱,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3.3师生缺乏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忽视学生的存在,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学生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毫无兴趣,师生没有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师生双方都是很不利的。老师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道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对自己不懂的地方不及时向老师提出来,双方没有交流,教学过程产生脱节,教和学是一个整体,一旦分离,就势必影响教学效率。

4.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4.1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有效教学的教学观念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有规律的教学。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是学习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

4.2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讲授法”,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地讲解进行课堂教学[2]。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善现状。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进行课堂自主学习的情境,它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形象的、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或者引用一些生活中的经历,让学生进行自由大胆的想象,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课文。比如教学《桂林山水》、《济南的冬天》等借景抒情类的课文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4.3增加师生互动交流

语文课是一门需要理解的学科,而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师生要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要求学生分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并提问,教师再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进行重点讲解,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这样就能让学生和老师都融入到课堂讨论中,对课文进行全面分析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语

有效教学是一个全新的、综合的教学方式,它涉及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在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教学 策略

诗歌是我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小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特殊的、富有教育意义、传导力和感染力的门类,对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养成、人格的培养以及情感培养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诗歌教学中不断研究教学方法,创设符合小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诗歌教学的功能和任务。

一、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形式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都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然而我们却无法否认,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背后,仍透露出形式化的倾向,而使得诗歌教学无法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如,新课标倡导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的机会,以此丰富学生的直接和间接经验,然而有些教师设计的活动往往只是用来装潢门面,或是为了凸显新奇的形式,或是为设计而设计,导致活动脱离了教材文本和正常的教学内容,已然流于形式,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收效并不大,失去了活动本身的价值。

2.忽视诵读体验。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对诵读更是推崇备至,他认为:“不朗读,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读”,而且新课标也对“诵读”有着明确的要求,并贯穿于小学三个学段。可见,诵读亦是诗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小学生能够懂得诗歌、把握内涵、体味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在今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很少能够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诗歌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诗歌内容、表现手法的分析,学生诵读的时间和机会很少。长此以往,学生诵读的兴趣越来越低,少了诵读的诗歌课堂也将失去诗歌所独有的魅力。

二、小学语文诗歌有效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1)以演解诗。诗歌语言凝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要想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诗歌有很多适合用表演的方法来解读的。如《寻隐者不遇》教学时,在让学生对诗歌所展现的画面进行想象后,可以找两个学生(一个演诗人贾岛,一个演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学生在角色对话中不仅把诗中寻访的场面生动活泼地展示了出来,而且也让学生初步领悟了此诗的意境。(2)以乐诵诗。诗歌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而诵读则是体悟这种意境美的最好方法。只有富有感情的吟诵才能真正地让学生领会到诗中的真味。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诗歌。

2.创设情境体验。(1)活动情境中体验。诗歌是情感的产物,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以此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受。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尝试活动情境,如游戏、绘画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验诗情,而且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生活中体验。生活性是语文教学所一再强调的,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诗歌几乎篇篇都具有“生活性”这一特点。因此,在有些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还原诗歌画面,进行情境再现,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如《悯农》教学时,可以带学生走进田间,体验农民伯伯的亲苦,让学生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3)在插图中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尤其是诗歌选文很多都有插图,这些插图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息息相关,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验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

3.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1)调动联想横向扩展。如,学习孟浩然的《春晓》后,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通过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浏览,当学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后,学生的品味也会一步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诗歌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2)调动联想横向迁移。进行横向扩展学习外,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横向迁移。如学习了有关“春”的诗歌后,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夏、秋、冬以及描写四季的诗歌,通过这样的横向迁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诸多的特点,如知识性、教育性、文化性、审美性、历史性等等。诗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促使学生从思想上获得优秀诗歌的启迪,情感上受到熏陶。因此,我们要根据课标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诗歌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出诗歌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黄碧珍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创新探讨[J].华章,2011,(29)。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原因;策略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师只有先做好识字教学工作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工作,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1]。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语文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识字教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开展识字教学。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介绍

低段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从小培养学生的性格、语文素养等的重要前提。但是从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识字效果较差,主要表现为写字不够规范,认识的字较少,错别字较多等。这说明我国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以特别注意。

二、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够合理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率。当前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书写不够规范,这与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有着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人们对识字教学的定义和要求一直就存在争议。一般人认为识字教学的目标只需要达到认、读、写、用即可,在写字规范方面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要求[2]。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字迹潦草、写作马虎的情况,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不利。此外,教学目标中对于学生的识字总量和识字内容也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定。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至少需要达到1500个才能够完成初步的阅读任务。然而当前的情况却是,低年级要求学生会认字数量在1600个左右,写的字数量在800个左右,而且没有规定这些字是否为常见字。这种教学目标的设置所导致的后果就是,教材编写人员在进行教材编写时没有从生字的使用频率出发,虽然总字数达到了标准,但是其中却有较多生僻字和难写的生字,这不仅给教学任务带来了难度,也会导致学生识字效率下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二)教学方法过于花哨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3]。但是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的这一要求进行了错误的解读,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花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没有真正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导致教学形式有余但是实际效果不足。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的重点,学习不够扎实,学习效率不升反降,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评价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对于汉字形状、发音以及含义的掌握,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使用能力。过去我国对识字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为期末笔试的形式,笔试中对于识字教学的检验主要集中在看拼音写汉字方面[4]。也就是说,事实上期末测试只是检验了学生对于音和形两个方面,而在其他方面的检验力度则较小。而目前小学语文低段期末评价的形式主要为面试,笔试予以取消。事实上,无论是哪种教学评价形式,对于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均不够合理。只有将笔试和面试相结合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目前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

小学低段学生在思维和智力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这一时期的学生形象思维特征明显,在进行识字学习时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具体的对比和参照。例如,在教学“虎”字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展示老虎的形象,这样才能够建立起知识和学习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了解词汇含义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但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识字教学这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无法将学习内容和具体的事物进行联系,这是导致学生在识字学习中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

此外,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如何也决定着学生的识字效率。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学生或者学习比较懒散的学生,其在学习过程中就经常会表现出忘记半边生字怎么写的情况,或者直接用自己觉得相似的字进行替代,发现自己写的生字不够规范也懒得进行修改,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识字效率的下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语文发展。

三、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景教学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具体的情境相联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5]。

例如,在《秋天的图画》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果园图片:“大家想吃水果吗?我是这片果园的主人,我请客!”生:“想。”师:“吃水果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水果是什么时候成熟的呢?”生:“秋天,秋天果子都成熟了!”师:“嗯!你最喜欢什么水果?”生:“苹果、梨!”于是教师点击课件放大梨的图片,旁边出示“梨”字,问:“大家看这是什么?谁吃过?想不想吃?”学生纷纷举手说:“我吃过,这是梨!”师:“对!那这个字是什么字呢?大家猜一猜。”生:“是‘梨’字!”这样,学生对于“梨”字的印象就会十分深刻,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从字形结构和含义进行教学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简化字相对于繁体字而言在笔画上更加简单,但是其字形、字义和字音等依然有规律可循,利用这些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同样可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6]。

例如,在“本”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本’字可以拆成两个字,大家猜猜是哪两个字?”待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边写边解释:“我们先要写上一个‘木’字,然后在木头的下面标出一横,大家想一想,树木的底部是什么东西?”学生:“是树根!”教师:“对!所以‘本’字指的就是根本,表示‘基本’的意思。大家想一想,如果树木没有了根,那它还能存活吗?”学生:“不能,因此那是它的根本。”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字体的形状、结构,还可以加深对生字本身含义的了解。

(三)组织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需要人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例如视觉、听觉、知觉等[7]。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部分的感官功能,则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活动教学法就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各感官功能,还要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实践操作。这有助于促进学生反应能力、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例如,为了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所学生字的含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填字游戏”。教师首先准备好相关的材料,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厨师大赛!但是厨师大赛需要很多东西,包括蔬菜、碗碟、锅等,所以我们班要分成几个小组来购买食材。购买的规则是:只要你将相应的生字贴在对应的事物上,正确了就可以拿走,错误的则不能拿走。下面计时开始比赛!”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认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d趣,提高了识字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低年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还不够成熟。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认字规律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认字结构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慧武.浅谈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如何拓宽识字途径[J].学周刊,2014(02):170.

[2]贾瑞霞.浅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趣味渗透[J].现代交际,2014(04):146.

[3]陈伟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164.

[4]程芳.让识字教学更生动――以《葡萄沟》为例谈低段语文随文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219-220.

[5]宋道晔.发展语言与阅读识字并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语文建设,2016(06):72-74.

第6篇

摘要:文学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他的实现是有意义之处在于,能为成长中的学生的情感影响。小学语文文本课程的一切,包括情感因素,更应该引起每一个从事中国语文教学的小学老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最大程度的挖掘情感元素的文本,运用科学的教学措施,拨动每个学生的情感的琴弦、让学生带着自己认知与情感,在他们的生活实践中去践行正确的价值取向,注重“文学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阐述了几种方法以开展情感教学,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重视文学素养在教学方法渗透中的作用,加大小学师生文学素养教学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学科;文学素养;理念;实践;实施策略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特点,在小学语文文本的帮助下,凭借小学语文中得天独厚的丰富的情感因素,探索语言文学素养策略在小学文学素养心理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下及其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探索把三个方面相互结合。在注重理论指导的同时,应注意挖掘的实践和操作。

小学语文文学素养策略:充实教学内容、最佳化教学情境、完善教学评价覆盖语文教学全过程三个维度进行

探索。

一、丰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探究精神得到充分满足需求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文本,有些文章是时代精神的代表,但是距离今天快速发展的年代,小学生感觉比较遥远的事情,虽然一些学生熟悉,但通常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工作,增强学生与时代的亲密关系,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教师的演示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删除,提供必要的例子。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限制了小学生对课堂的阅读,以及小学生对相关各种文本和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通常灌输相关文本的分析,判断和结论,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地位,阅读教学失去应有的生命魅力与人

性魅力。

(一)找出突破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工作要以能够联系学生的现有知识与其经历的生活经验,让课本知识与内容与W生形成好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达到理性思维与感性知识相互融合,能够相互促进,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促进,实现教学策略的重构新的知识起到迁移的作用。

(二)对文本进行从新组合加工、重组教材,让学生有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材料、教学设计等方面敢于挑战,努力在加工材料方面创新。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正确地处理和重新组合教材。根据这一思想,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大胆、合理地使用教材。

(三)在教学过程中陶冶情操加深兴趣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实际学习需求,做出合理的增加课程内容,这是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一个很好的教训,教训和效果关键在于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陶冶情操加深兴趣的策略来激活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二、最佳化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全新情感

情感语境影响的一种机制,即所谓的“被看到”。课堂情景的创造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相关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情感的展示,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也得到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国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创造情境,在教学内容中表现情感,激发学生的相

应经验。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中国文字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针对如何优化处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分别采取以下策略:

(一)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语文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的特点,通过科学地控制教材资源,营造和谐,有利于教学的心理氛围。具体的可以依托背景音乐让学生体验、幻灯片、多媒体显示,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感受到文本的情感空间思想意识。

(二)竞争合作

竞争与合作,是指导学生制造紧张、团结而学习上相互帮助的教学活动,在心理气氛中做出努力。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小组之间的竞争是进行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或团体中交流,或者在网上进行沟通交流。

三、完善教学评价

在对中国文学素养的评价中,存在着片面评价、狭隘评价范围、单一评价手段和有限评价主体等现象。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很容易的,教师可以通过常规的考试和测试手段来检测,对“虚拟”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的评价并不容易。然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无论他们是在听、说、读、写什么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他们总是使用一定的方法,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情感态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对它们的评价应该是中国课程评价的意义,而不是额外的。

(一)情感教学评价应体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在评估中国文学素养时,老师不仅要注意情绪教学过程,要达到学生情感的目标,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完成。新的评价指标应包括新的教学观念,从发展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考量教学水平,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发展水平参与,交流,思考和学习状态。

(二)情感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感觉到文学素养的全息化,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关键到语言知识的意义,及其运用的价值,能够体验到作者的灵感,激情与思想的火花,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商、感情、情绪影响到他们的精神世界、思维逻辑、对世界的表达与诉求,最终形成他们对精神世界最深与最根本的东西,价值观与人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时代,更形成了无限的知识丰富和快速增长,主要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传授知识的原始功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健康的身体素质,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够为孩子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评价函数也应该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只注重小学生的技能与知识、还应注重学习的方式与过程,更多的关注一个人的情感发展,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作用的评价体系,再也不是简单的筛选与选择。“适合教育选择的孩子”,应注重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态势,加强发挥激励评价体系机制的作用,并通过指导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虎元.试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2]倪俊侠.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文学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

第7篇

(秦皇岛市海港区和美实验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 要】在当前“减负增效”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因为优秀的教学质量是对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是对一个教师工作的最直接的肯定。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是众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重要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学生主体;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赋予了语文有效教学非常明确的含义:“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对具体内容的有效理解与掌握;并以此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标的这一指示无疑为“减负增效”这一教学目标的落实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明确了前进的道路与发展方向。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果、有质量、有效益的课堂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望与广大语文教学同行同切磋、共进步。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在传统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与严重制约的背景下,教师长篇大论、牢牢把握课堂主动权、学生无动于衷,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的增长。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灌输式”的教育理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其与有意义的接受性教学模式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大幅度进步与提升。

例如,在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时,我没有像以往那样照搬教材,上来就把翠鸟的特征以及习性等全都机械式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与归纳课文中有关翠鸟外貌特点以及生活习性的细节描写。如下,即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

甲组:作者对翠鸟的羽毛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些细节与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很好地搭配了起来;

乙组:除了羽毛颜色鲜艳之外,翠鸟还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以及“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丙组:翠鸟捕鱼时的动作非常迅速、非常敏捷。我们有证据为证:“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这是作者从正面描写翠鸟快速捕鱼的一系列动作;“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则是从侧面衬托了翠鸟矫捷的身姿;

丁组:作者通过老渔翁之口,让我们了解了翠鸟的栖息之地“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

…………

如此一来,既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语文课堂还给了学生,顺应了新课标关于“学生主体”的这一要求;与此同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归纳的活动,还极大地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水平与能力,为有效课堂的构建以及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 创新教学方法,力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兴趣教学法”,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真正将自身融入语文课程学习活动当中。”我个人认为新课标所提倡的“兴趣教学法”对于打造有效率、有质量的语文课堂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个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非常注重“兴趣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上的灵活运用,并都取得了较为不错的课堂效果。

如,在教学《老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几段刻画老北京春节的视频短片,如此一来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探究兴趣以及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他们更专注于我接下来的具体知识点讲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比如,在学完《和氏献璧》这篇古文言文之后,在确保学生充分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带领他们将“和氏献璧”这个故事改成了一个舞台剧剧本,并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分角色表演。如此一来,不但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效果,而且还促使他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于故事内容以及不同角色性格特征等的认识与理解,如此一来,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目标自然不在话下。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我想,这正是新课标提倡“减负增效”有效课堂教育理念的本质意义所在。希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同仁都能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将自身融入语文学习活动当中,并从中真正收获语文学习的独特喜悦与快乐。

3 “每天只解决—个问题”的课堂教学,激励每个学生进步

为了做到日常教学的课堂活动有效,为了杜绝课中学生的活动过于“丰富”和“饱满”,贪多求全等现象,如今我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针对学情,正努力尝试“每天只解决一个问题”的课堂教学。

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对重点问题和练习可以切实做到“精讲精练”;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时间去多思考、多实践、多感悟,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和互动生成;更可以使我们有更多精力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4 创建良好的学风,是轻负高质的保障

良好的学风、班风是提高课堂效率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减负增效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教育、引导、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努力使班集体在课堂上形成珍惜学习时间,严守课堂常规,以达到专心听、认真记、细致想、踊跃说的良好学风。

总之,追求高效,是教学的永恒话题。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学习。如此地潜心钻研与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必能更有效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元元.浅析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作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理念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改各项政策的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的要求,从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与应用,传承优秀文化,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础性课程。小学的语文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小学语文的基本思想

小学语文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识字、写字与学词的思想”、“阅读与口语交际的思想”和“习作与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小学语文思想的最高层次。对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拼音、识字、句子、篇章、分析短文、开卷有益、畅所欲言、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思想和基础知识与综合技能思想。基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语文方法则与语文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小学语文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转化、阅读教材与教学的组合、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的映射、习作教材与教学的构造、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的概括、知识的具体化与综合技能的形成性等。

2.重视小学语文思维方法

小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思维的特性:基础性、综合性、理论性。小学语文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小学语文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以及个性品质;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小学语文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归类与系统化,归纳总结与教学分解,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模仿、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独创性等。

3.应用小学语文的意识

“应用”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课程理念的“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专题分组,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课文只是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语文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合作性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语文学习的东西、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小学语文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

小学语文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语文的本质。在保证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各种语文教育技术平台,加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学习方法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小学语文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小学语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设置

1.小学语文课程分为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两部分

其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小学语文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小学语文准备。选学课文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获得较高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2.设置了小学语文导语、课例、小学语文园地等文化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设置了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笔下动物、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故事、科技成就等小学语文文化内容是贯穿了整个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不单独设置,而是渗透在每个单元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3.模块的逻辑顺序

单元课程是以精读课文为基础,教师应在保证精读课文课程,选读课文的基础上,尽量让其学习文后的选读课文,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选择需求,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三、小学语文内容标准

小学语文的内容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基础知识整合、智能展台、开卷有益、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课练、同步作文等内容练习。

四、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是教师。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语文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小学学习功能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小学语文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小学语文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充分运用好“班班通”或多媒体及课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是获取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落实,更要注重教育教学的策略: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使用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小学语文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小学语文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小学语文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小学语文教师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永琴.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第9篇

关键词:文化视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优化策略

G623.22

一、引言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基础。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识字教学部门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

1.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于关注数量,忽视了质量

新课标中给小学生的识字数量提出的要求是2500个,其中有的要求认识有的要求掌握[1]。这种要求的提出固然能够让小学生接触并掌握更多的汉字,但是这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过于追求教学的速度,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采取“教师读-学生读”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还降低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2)知其形不知其义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时候,通常都是将新汉字拆分成几部分进行讲解,绝大部分都是从字形上向学生进行讲述[2]。举个例子,在讲解“男”这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将其拆分为“田”和“力”两个汉字,向学生讲述“男”这个汉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由“田”和“力”组成。但是,往往这样的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并没有真正满足学生识字的要求。

2.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

(1)整体把握汉字,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在刚开始识字的时候,小学生对汉字没有清晰的概念,仅仅在脑海中有着模糊的印象,他们在识字的时候往往只是大致的观察汉字,不会从细节入手。由于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是直观的,汉字的象形思维正好与小学生这种认知相符[3]。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理解并记忆汉字。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鸟”、“哭”、“笑”这三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整体上对这三个字加以把握,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其中的意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这样:“鸟”是作展翅飞翔的样子,“哭”是一张愁眉苦脸的脸,“笑”是一张开怀大笑的笑脸。在经过这样的讲解之后,学生将会产生一种新奇感,对汉字的印象更加深刻,如果教师之后再反复强调几遍,学生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这三个汉字。之后,教师再布置适当的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联想和想象识别“象”、“虫”、“伞”等单词,巩固学习成果。

(2)总结汉字偏旁,学会类推识字

我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形声字在汉字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形声字的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做到在不认识读音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类推的方式认识汉字。形声字一般而言包括形符和声符两种,二者的组合关系以及在构词中的作用是学生要熟练掌握的,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一规律,那么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在掌握一定数量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很好地将形声字的认识规律应用在实践当中。例如,学习“烹”这个汉字的时候,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的时候可以这样说:通常而言,如果一个汉字和“火”产生关系,那么该汉字地底部都是“灬”,然后引出“煎”、“煮”、“照”等与“火”有联系的汉字进行说明,让学生掌握这样的规律,今后在遇到类似的汉字时,就能够以此类推,即使不太清楚具体意思,也可以根据类推了解大概含义。

(3)遵循造字规律,考虑认知规律

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经常喜欢以拆字的形式对汉字进行讲解,这种方法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在拆字的时候应当遵循汉字本身固有的规律。在拆分蕴意比较丰富的汉字时,不能S意拆分,一定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选取一些内容与之相符的内容,深入浅出地开展教学。另外,教师拆字的时候,不能违背造字规律,一定要正确把握拆字的方法和技巧,避免干扰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比如,我国的很多汉字都和祭祀、战争、政治有关,但是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可以不向学生讲解这些知识,尽可能地抛除这些因素,向学生讲解除了政治、祭祀、战争以外的如动物、植物、数学等同样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底蕴,教师只要将识别这些词语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并且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的基础,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将对其他语文教学内容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从整体把握汉字,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总结汉字偏旁,学会类推识字以及遵循造字规律,考虑认知规律几个方面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识字教学的乐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汉字,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馨春.文化视野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23(07):60-6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