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传统文化研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0 14:47: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传统文化研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传统文化研究

第1篇

档案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载体,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对当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极大影响。我国当下的档案文化,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记录,利于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学习,增加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本文主要就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档案文化;传统文化;历史地位;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盈,进而人们对于自身的发展提出严格要求。当代群众不断的参加各类的艺术培训活动,看不同的技能书籍、掌握不同的语言交流技能等等,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依据于档案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知识魅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档案文化的意义

档案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包括档案的主要理念、行为活动、物化的整合效果等等。档案把不同的环节进行整合的构建,进而产生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在这一文化体系中,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档案文化可以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文化的传播和精神文明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档案文化可以展现我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对于不同时期的文化和、民族风俗的有效展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和当时时期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具体来说,档案文化体系是社会文化的主要体现,对于促进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文明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档案文化的传播,利于不同时期群众自身的良好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程,满足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目标[1]。

二、档案文化在传统历史文化的地位研究

1、奴隶和封建体系的地位展现

在传统的封建和奴隶社会环境下,其对于社会文化的主要体现,是在价值理念方面。当时社会发展形势下,档案文化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管理人员对于文化的关注程度,依据于当时管理者的社会位置,强制的进行档案文化的构建进行文化的传承活动。因此,在当下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不同形式的社会文化体系,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降低了档案文化在社会中的位置。传统形势中的档案文化,是在唐宋阶段渐渐离开管理者,脱离了档案文化单一性特性,规避档案文化专制现象的发生,被合理化的记载和传播。清朝时期,我国的档案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包括促进了编辑史体系的形成,极大的促进了档案文化的发展[2]。

2、从近代到现代,单一价值向多样价值理念的过渡

档案文化,对于社会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近现代时期,其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极大的促进了以往的文化发展,向现代化的过渡,从单一的文化价值理念,过渡到多元化的文化价值体现,促进了当时社会环境下新型的档案文化载体的形成,对当时的文化进行良好的记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外的文化体系不断流入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当时并没有受到过大冲击,仅仅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文化体系的优势,弥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和发展弊端。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传播,我国的思想解放活动不断展开,当时的档案不断在社会广为流传,当时的管理人员也开始极为重视。这一时期,我国的档案文化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其在社会活动中不断的被管理者和百姓认可,形成了具有当时特色传统文化体系,对于档案的发展具重要推动作用[3]。

3、双元理念和当代的发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是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活动中,逐渐的积累而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财富,极大的促进了当今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从传统文化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改革初期,面临了极大的弊端[4]。其主要是对于当下文化体系和传统文化体系的发展矛盾,在当今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形势下,面对传统文化和当下的矛盾,我国对于传统的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创新,在吸取了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元素和内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文化体系。例如我国的十七届会议的展开,确立了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作用,明确了双元理念的重要性,把当下文化体系和传统文化进行极大的融合,把档案文化载入我国文化战略的重要位置,增加了档案的多样性和管理灵活性。我国的档案运作人员,也继承了传统良好的管理理念,基于传统良好的管理体系下,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元素。从运作形式上来看,我国当代的档案文化和以往的档案体系,更具人性化和智能化。丰富了档案的获取形式,增加了档案查阅的灵活性,极大的促进了不同时期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走进教育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走进教学活动中,是档案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进一步展现了传统文化体系,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5]。

三、结论

档案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其产生以来,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的档案文化和传统文化,在以往时期有过发展局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管理人员的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至今,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满足当下人们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

作者:包蕊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才流动人事考试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莉萍,张琴.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J].兰台世界,2015,20:15-16.

[2]张艳华,张伟夫.地名档案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和应用研究[J].中国地名,2015,05:9-12.

[3]李艳.谈谈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黑龙江档案,2011,06:18.

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文化转型;文化研究

自20世纪末以来,就中国文化发展与方向的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又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讨论的主要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学术界就文化问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退去,以新儒学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又复兴,对当时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自此之后,在学术界出现了一种全盘西方文化与新儒家文化复兴二者非此即彼的文化观点。然而,随着步入21世纪,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谈论随着时代的变化,不再徘徊于全盘西化和儒学复兴之间,一种具有自身鲜明特点,无需多言的中国现代文化已应运而生。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一词本身即具有十分宽泛的性质。从广义上来说可以分为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次,而这三个层次即全面涵盖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反应,指核心主要价值观层面的,而目前我国在文化方面的讨论主题,特别是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就是围绕这一层面展开的。就观念领域而言,我国文化思想领域讨论的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

二、文化的属性与特征

纵观古今历史文化发展,文化作为人类历史持续发展不间断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作为社会思想意识层面的文化,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文化产生于社会现实,然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文化其自身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而文化的特殊性又决定了它必定呈现持续发展的姿态,而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每个历史阶段社会的存在都是人类社会文化积累来推动的,而文化自身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所以一个国家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它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决定了它将走上一条什么样的现代化建设道路,而如何处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与融合,也决定着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而且持续不断、源远流长,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站在世界的前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民族文化,而且更是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法和价值观念,这一切的属性和特征决定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方向。

中国自1840年打开国门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就此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历程,而随着外来经济资本和坚船利炮的传入,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封建自然经济的文化代表,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当时的学者们普遍认为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文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最大的障碍,所以一种全盘西化的文化呼声在社会上应运而生。

三、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

随着我们思想文化界对于文化讨论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也逐渐走上轨道,对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更多的应该以推动经济发展为核心,以经济推动社会发展,以文化作为原动力,而经济作为文化的物质基础,文化的建立要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无论是推动文化的发展,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都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实现。

而在对待西方文化问题上,借鉴西方文化的特色,促进文化交流,已民族的文化接受外来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必然发展趋势。而在具体借鉴西方文化问题上,首先要对西方文化本身进行分析,对其共性与个性,内容上与传统文化差异较大的部分,要进行深入分析,进行归纳整理,以求完成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转型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儒学及西方文化的态度上,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既不可以全盘西化,也不可以全盘否定西方文化,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经济发展待定文化复兴,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转型道路。

参考文献:

[1]程建平.中国文化转型的路径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2]吴艳,颜秉玺,颜佩静.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

第3篇

1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

儒家思想的管理方式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由孔子创立,以爱人、仁爱为主要的核心思想。在对旅游管理中同样可以应用儒家学术的理念,首先“仁爱”理念,仁爱的管理方式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自然界存在一种博爱的胸襟和情怀,仁意味着达至对自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照与觉知,由此而能“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这种“成于中,形于外”的“博爱”情怀恰如日光一般永久的普照大地、泽被万物。要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供求发展,在对旅游企业的发展中秉承着儒家思想的“以人为本”注重人对自然的共同生存。

2在旅游管理中加强运用

道家思想的管理方式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思想核心为“自然无为”既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这种观点正适用于现代旅游管理之中,在管理中管理者首先要运用这一理念组织人员学习,小到不任意破坏旅游环境的风貌,大到对风俗习惯的敬畏和保护,老子核心思想中的“清静”就是体现这一说法,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正是表达这一特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相融合策略研究

1在旅游地区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合理规划

在旅游地区进行合理规划,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第一步。我国国土广阔,无论是从文化还是环境方面,南北差异都较大,所以就要根据我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在发展旅游中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传播,突出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当地政府应该加强管理,合理安排规划,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主导的积极作用。

2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好

在旅游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是旅游管理在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中更好的为旅游业服务的基本目的和产物,旅游管理中要对导游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以便在服务中做到文化和风景完美融合,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对游客价值理念的引导,当面的民情风俗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展现,旅游管理中要重视对当地风俗的解读,这样也能使游客愿意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最大程度的促进了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

3对旅游形式合理发展,利用文化资源丰富其内涵

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对于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就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展开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文化;视觉符号

传统文化符号是经过我国几千年古老文化沉淀的,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来说,起到了积极意义。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设计的内涵和意义,具有较强的思想内涵。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并能够找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体现出中华儿女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在对这一问题研究过程中,着重分析了传统文化符号对现代传达设计的影响,并就如何将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传达设计中应用,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一、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概念是外来品,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在我国历史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应用。传统文化符号从创立到应用,本身就体现出了视觉传达这一内容。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文化符号本身就具有信息传达的功能,并通过独特的设计,更好地反映出人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传统文化符号不单单具有一般的视觉传达功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1]。目前来看,我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正处于一种反思阶段,如何跳出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现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国画、书法设计过程中的独特审美观,对现实社会的文化内涵反映,都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以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情况来看,美学设计中的白当黑、以少用多等美学思想,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文字设计过程中的篆字、篆刻等艺术手段,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传统文化符号的出现,加上传统文化符号对文化、思想内涵的体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理念。

二、现阶段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传统文化符号本身的内涵,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样一来,在发展过程中,如何真正地对其进行应用,更好地反映出视觉传达设计的主题,并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水平,是现阶段传统文化符号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2]。

1、注重受众心理特征

受众心理的特点,对于文化传播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样一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一方面内容。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对视觉传达设计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更好地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但是同样地,也带来了一种视觉疲劳。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发挥传统文化符号作用,改善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视觉传达设计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要,同时还能够弘扬我国古老的文化,推进视觉传达设计的本土化发展,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进步。

2、考虑到文化观念

文化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民族化和地域化特征,视觉传达设计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文化观念,将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有机结合,将二者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并且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这样一来,中国人的视觉审美势必会有传统文化发展保持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这种契机,视觉传达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将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融入,满足受众的需要。文化观念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当中,不单单可以体现出作品的文化气息,还能够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东方视觉传达设计作品[3]。关于文化观念这一问题,我们从中国工商银行标识就可以看出,其设计体现出了文化观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和谐共生。这种设计,不单单体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得到了国人的认可。

3、进行思想升华

思想升华是文化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视觉传达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点。传统文化符号在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就体现出了思想升华这一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渗透于各个方面,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要注重借用传统文化的形体,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蕴,同时还要结合现代文化发展的特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展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的关键,并就传统文化符号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文化符号对于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重要影响。对此,在发展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意蕴,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房菲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奎霞.论民族性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价值[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0-12.

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产业;文化传承

随着经济、政治以文化的发展,我国必须要注重对外来文化影响问题进行研究,明确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党校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大学生传统文化的发扬以及文化产业的传承,考虑到传统文化产业对当下党校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在当下肩负着文化传承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如何增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好地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在当下党校教育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这一问题分析过程中,基于笔者在临汾市委党校学习的实际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丰富政治教育资源

山西临汾市委党校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注重发挥传统文化,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自豪感,并能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例如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见利思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等等。山西临汾市委党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牢牢地把握这一点。

(二)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精神

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文化产业的继承,可以让大学生产生一种较强的民族归属感。山西临汾党校在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注重于当下自身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弘扬,这样一来,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一种浓烈的民族归属感,注重考虑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国家和个人的前途牢牢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形成社会认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文化产业的继承,可以让大学生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让大学生形成共同的社会认同。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对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都有着明确的认同,这就在主观上形成一种规矩和社会生活准则,这对于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

二、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及文化产业继承的途径

就现阶段山西临汾市委党校教育发展情况来看,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及文化产业继承,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注重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要想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教育和传承,必须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此,在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要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的生活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在大学生实际生活中得以体现;第二,加强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讲解,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将传统文化教学情感融入,采取启发式教育模式,活跃课堂,让大学生主动地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3]。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就现阶段山西临汾市委党校的发展情况来看,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以及文化产业传承,要注重对师资队伍进行建设,能够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传承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此,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山西临汾市委党校可从以下两点进行考虑:1.注重党校内部的培养,引进人才。在进行传统文化弘扬和文化产业继承过程中,要注重对党校内部人才的培养,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改善,使师资队伍更好地满足现阶段临汾党校发展情况。2.注重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山西临汾市委党校在进行传统文化弘扬及文化产业继承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保证教学方法适合自身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注重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以及文化产业知识讲解过程中,能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针对性的对知识进行传授,让学生更好地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要注重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使教师的观念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从而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及文化产业知识进行传授,帮助大学生形成较好的文化观念,并能够对文化产业进行传承。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山西临汾市委党校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要注重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吸引优秀教育人才两个方面,更好地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弘扬,让大学生形成较好的民族归属感,从而对文化产业进行传承和发展。在对这一问题处理过程中,山西临汾市委党校还要注重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以新的方式,实现这一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莫继承,谢群.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影响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8:92-94.

[2]王贝贝,张景书.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1:48-51.

第6篇

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

关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中国历来较多的从‘源’、‘流’的角度进行认识与分析。西方则不同,符号学理论诸流派更多关注于‘术’、‘用’的研究。”我国所流传下来的传统建筑文化富有内涵,广博丰富,深奥精微,是我国当今建筑行业的根源。在我国传统文化符号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传承方式,是我们在研究建筑当中的民族文化的一种宝贵的资源。我国的传统建筑符号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经历了五千多年的传承过后,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则更为深厚。作为世界文明四大古国之一,我国的建筑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铸造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建筑奇迹,如横跨半个中国的万里长城、充满佛教文化意义的布达拉宫、还有俗称千佛洞的敦煌莫高窟等等,这些都为我国的建筑史建立灿烂的文化符号和物质文明。我国的传统文化符号当前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的文化符号包括文字、文学、历史文化等等。隐性的则有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文化。但这这些文化的传承,经过漫长时间的推移,其中一些已经变成了断壁残垣,以一种不完整的状态进行传承。每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都不可以将传统的文化符号抛弃,将我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加入到现代的建筑当中,是我国建筑行业都希望达到的一种状态。所以,要怎样在现代建筑中更加完美的插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设计师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借鉴西方建筑文化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实现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符号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文化展现形式,它不仅传承着历史意义,最重要的是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对于中国文化独特性的理解,决定并发展了两种差异甚大的城市发展哲学系统,一种是放弃原有的文化特征,对城市予以纯粹意义上的开发;另一种是在保护原有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对城市予以现代化。从中国现在主要城市的发展现状而言,显然我们采用的是第一种的城市发展哲学,中国城市“泛美化”的严重程度,事实上已经将城市结构性地固化在了模仿美国生活方式的系统平台之上,很难挣脱。这种情况下,能耗严重,交通堵塞,空气污染,建设成本飞涨等诸多城市病的形成,自是无可避免之事。

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符号学的研究对于当今建筑学以及建筑创作设计来说无疑打来了巨大的影响,将建筑视为一个地位文化的代表去进行创作,可以让人更好的理解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总的来说,传统建筑符号是文化意义的传承介质。意义符号是通过建筑物的传达展现出来,它代表着建筑的意象,表现为体块的感知,或是结构的突显,或是面貌表情,或是氛围意境。也可说,人类所创造的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一种文化,都是不一样的文化符号展现的方式。实现我传统建筑的思想往往都是在旅游景点当中,很少在现实当中得到展现。偶尔出现的古代式建筑物,也是离生活很远的。就像中国的传统戏剧、书法、国画等中国传统文化,他们的存在作用往往是为了展现古代文化的存在,并不是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一说起中国古代建筑人们往往会想起大屋顶,难道这是中国建筑的惟一形式吗?从我们现在生活的现实就可以看到,当今实际我们是生活在西式的建筑风格当中,渐渐的丢失了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最为建筑设计师,怎样才可以将古代和现代进行完美结合,将古代的建筑文化融入到现代化的建筑当中,实现传统文化主义和现代实用主义的结合,从而建立新的中国式建筑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第7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优秀素养;培育方式;国学经典

近年来,社会上开始出现“国学热”,以多种教育模式开展国学经典的教育,旨在提高儿童的传统文化素养。笔者认为,这不仅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同时也提示当前学校教育体制,应该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儿童素养培育的一部分,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方式。“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资源,但它又处处存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儿童如同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引导性,他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结合学校教育模式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师资优势,可以发挥更好的培育效果。

一、潜移默化、点滴浸润

“国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书面内容”,可以实现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完美集合。同时,根据“文化”的一般属性,不应强调儿童在传统文化素养培育中“掌握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兴趣培养上,让他们爱上传统文化,并自动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第一,结合教学日常展开经典诵读。诵读是儿童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国学经典著作中,有很多关于优良品德的描写,如《三字经》中,就蕴含着许多道德故事和做人的道理。同时,诵读也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学习实践,个体诵读可以培养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提高记忆力,集体诵读可以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让个体更好地融入集体。第二,敦促儿童养成主动写作习惯。“读与写”的结合能够培养儿童持之以恒的精神,写作同时也是消化、理解国学文化体系中优秀资源的重要途径。写作的内容不应要求过高,可以是简单地抄写诗词歌赋,也可以是成语解析,教师在点评写作内容时,也应该注意国学经典内容的融入。第三,构建校园传统文化实践机制。校园是一个群体聚集的环境,同龄人之间具有一定的默契,借助学校机制便于组织、管理的优势,构建一个传统文化实践机制,能够将“强调”变成“日常”,并形成一定特色的传统文化素养培育方式。例如,改变传统的上课问好方式,将“老师好”换成“先生好”,将鞠躬礼变为拱手礼,同学之间的称呼也可以变为“年兄”、“年弟”,这样既促进了国学文化氛围的构建,也便于儿童快速进入角色,当教师再提出传统文化的相关要素时,儿童的接受效率更高。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儿童由于自身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外界事物缺乏有效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但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所见、所听、所感的对象都会转化自身的行为。因此,老师和家长作为儿童的主要教育者,应该担负起“榜样”责任。一方面,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的需要,进行科学的言传身教。另一方面,在脱离了教育环境之后,更要以身作则,时时刻刻都应该避免做出“坏榜样”。“言传身教”不限于课堂,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例如,学校环境中要求儿童彼此爱护、相互谦让,因为玩具、食品等发生纠纷的时候,可以通过“融四岁、能让梨”的典故来教育儿童,让儿童学会“谦让知礼”,当然,为了强化这种教育机制,教师还应该及时作出补偿和奖励,为主动谦让的儿童提供相应的玩具或食品。家庭作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同样存在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契机,如来了客人要打招呼、懂礼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以身作则”所发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效应更加明显,儿童的思想比较单纯,一种刺激较为强烈的情况下,必然会成为习惯养成的驱动力。例如,家长平时用大量的思想道德故事教育儿童,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处违反,这必然会导致儿童的跟随;又例如,教师教育儿童珍惜粮食,那么自己在吃饭的时候必须先把米粒吃干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进而促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立足校园、构建环境

“性相近、习相远”,文化环境对一个人的后天影响很大,其作用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禀赋。立足校园展开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环境的构建,可以随时随地对儿童进行熏陶。第一,营造国学氛围。狭义上的“国学”即古文言知识体系,包括诗词歌赋等内容,在文化表征上与现代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语言环境和书写环境造成的,习惯普通话和白话文的儿童,很难再回归到用毛笔写字、用文言文说话的程度。但相应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广泛地存在于此类典籍中,为了更有效地展开素养培育,就必须营造一个“相对地”国学氛围。例如,古色古香的走廊、笔墨书香的教室等。第二,打造国学生活。在日常中“之乎者也”的表达方式没有施展空间,隔断了“学以致用”的教育连接,可以营造儿童国学生活化的环境,让儿童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一定对象的情况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用古文言说话,唱民族歌、跳民族舞等,应用这种方式加以强化教育内容,将已经远去千年的传统生活“穿越”到现代来表现。

【参考文献】

[1]钟樱,周刚.培育儿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0,04:79-81.

[2]赵景欣,彭耀光,张文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23-28.

第8篇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努力,更加要在文化上良好的传承。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现下的很多地方,其在室内设计方面,过分的崇拜美国风格、欧洲风格等,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并不高,很多内容的执行均没有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以至于在当代室内设计上,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虽然在表面上造就了“富丽堂皇”的效果,但实际上缺乏“传统文化”的支持,最终的装饰效果非常空洞。文章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传统文化;室内设计;当代

经过长久的发展和积淀,我国的传统文化取得了世界上的认可,并且自身的研究也在深入开展。与过往工作不同的是,现下很多地方的经济层面出现了明显的进步,以至于在室内设计上,不断的摒弃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过分的依赖于国外的设计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国外的室内设计,与他们的文化和社会具有紧密的联系。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必须将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出来,否则只会不断的退步。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分析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同时在很多方面都对当代的室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近代以后,国家开始高度的对外开放,国外的各种思潮疯狂涌进国内,产生的影响也不断的深入。室内设计工作,对民生层面所产生的影响较大,如果不能较好的贯彻传统文化,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恶劣的。

1.在传统文化当中,室内设计比较讲究对称性,如果是大型的房屋建筑,比方说家族式的群居地方,则需要按照“论资排辈”的原则来实施。可对于现下的很多室内设计而言,更多的是注重“个性化”原则,主要是以持有者个人的意愿来完成,其他人的看法以及一些传统上的约束,都会被不断的打破,无法在整体上完成文化的延续。

2.当代室内设计在发展速度上是非常快的,无论是设计的理念,还是具体设计的方法,都在不断的追求新意。但是从时间上分析,很多室内设计的创新,都没有取得长久的进步,仅仅能够在短期内出现流行的情况,经过时间的洗礼以后,更多的是被人所遗忘,不能长久的存在于人们的视野当中。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二者表现出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前者需要借助后者来更好的传承、发展;后者则需要借助前者来得到深层次的进步,达到长久的巩固。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的融合

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有些地方对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的,但并不知道该如何的运用,多项工作的开展,都表现出“无从下手”的情况,直接促使当代室内设计走向了错误的道路,很多工作的执行都不能较好的完成,最终获得的积极成果也不理想。此时,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从而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应用传统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符号所占有的比例较大,并且在不同的时期,会开发出相应的符号,以此来响应时代方面的特征,减少过往各类问题的反复出现,实现自身的较大进步。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传统符号的应用,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满足了主观上的诉求,同时在室内设计层次上,更加凸显出精神文明。

1.动物类符号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在传统文化当中,不同的动物符号做具备的寓意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多方面都经过了历史上的大胆认证。例如,麒麟符号的应用,能够让室内设计表现出“古色生香”的特点,同时可以起到“镇宅”的作用,能够让居住者,或者是办公人员,达到心理上的较大安慰。

2.家族符号的应用,在近代并不多见。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度,过往的历史非常丰富。在过往的各个国度当中,均出现过一些庞大的家族体系,这些家族具有自身的符号,后来则经过了不同的加工和研究,演变为各种类型的图案。将该类型的符号进行应用,可以为当代室内设计增添更多的美感,减少过往设计当中的不足和矛盾,从而推动当代室内设计水平的较大提升。

(二)传统空间分隔形式的应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在室内设计当中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自从进入到人类社会以后,室内设计方面的传统文化便开始不断的积淀,而后世人的改革、创新、融合、变更等等,更加为室内设计提供了较多的参考与指导。传统分隔形式的应用,可以将室内的空间进行更好的利用,保证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可以为办公等提供较多的便利性。传统空间分隔形式,比较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居住者能够得到较好的体验,在足够的空间内做自己的事情,减少了外界因素的干扰。

(三)传统装饰图案的应用

当代室内设计当中,对图案的追求特别明显,很多方面的内容都必须借助良好的图案来进行展现。此时,可以尝试将传统装饰图案,在当代室内设计中更好的运用,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足够的支持。中国传统室内设计运用了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装饰纹样,而基于整体装饰布局而言,这些装饰仅应用于比较重要的局部,比如室内门窗、家具、陈设等均是装饰重点。其他大面积的背景则崇尚简洁,比如大面积的素墙。但众多装饰均在大面积的背景中融于一体,因此整个设计看上去尽管装饰繁多,却不显累赘。同样,当代室内设计也可以借鉴传统设计中的布局形式,通过大面积、大块状的造型语言营造一个拔地而起、简洁有力的造型感,创造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总结:

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展开讨论,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的室内设计,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传统文化的应用、理解、分析,走向了更深的层次,告别了过往的各类恶性循环。今后,应该在当代室内设计方面,开展各个领域的专项探索,保证传统文化的继承,得到更多的保障。相信在今后的室内设计当中,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加完美的体现,推动社会向前进步。

作者:杨婷 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影视服装的内容及含义

影视服装是以影片内容为出发点,对人物的年龄、身份以及性格等进行综合考量,然后对其服饰及相关配饰做出整体设计,从而直观地展示影视人物所处的年代、地域及故事情节。影响影视服饰的因素众多,如时代特征、社会潮流以及文化氛围等都会对影视服饰产生影响。影视作品中,通过人物服饰可以有效传达所要表达的信息,影片整体气氛的塑造也离不开影视服饰的作用。此外,影视服装也是一定时期民族文化的体现,反映了时代特征。

二、传统文化对影视服装的影响

(一)影视服装传播传统文化,反映政治、经济与生活特征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实行等级制度,而且非常严格,人有等级之分,相应的,服装与颜色也有了等级的区别。古代中国,服装代表了身份地位,是着装者政治与社会地位的反应。自古以来,我国便有“衣冠王国”的称号,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发展到顶峰的时代,中国再次实现了统一,经济和文化获得了极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服饰方面也获得了极大的突破。通过我们所熟知的影视剧,可以体会到隋唐时期服饰文化的灿烂多彩。如(《大明宫词》中,人物服饰造型设计不乏现代时尚气息,同时也融合了浓厚的古代特征,为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体验,是对唐朝时期社会与文化繁荣的侧面展示,勾勒出一幅幅如梦般的画面。在影视服装中,讲究神似而不是刻意追求外形上完全一致,充分利用现代面料的多样化来表现服b的美感,对唐朝服饰中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因素进行完美展现,例如宽大衣袖、露肩露胸等,这也正好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该剧的服饰整体呈现出唯美、俏丽的感觉,就像一首诗词,无论是否能够真正表现出唐朝时期的大胆衣着及华丽浓艳,仍然给人时空交错的美感。

而另外一部我们熟知的影视片《满城尽带黄金甲》,表面上看好像是在表现唐朝时的繁华,然而却是在展现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争乱世,该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属于帝王更换频率最高的年代。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战乱年代,影片中却使用了大量金黄色铺陈,女子穿戴方面也是极力妖艳,以此来突出场面的华丽。据相关史书中对中国服饰的记载得知,大约在晚唐时期,服饰便开始呈现秀丽精致的特点,盛唐时期宽大的衣袖也开始发展成窄身合体的类型。五代十国时期,裙腰基本落至腰间,相应的,裙带也比较狭长,盛唐时期服饰的这种雍容丰腴特点,被五代时期的秀润玲珑之气取代。

通过这些细微的差别,可以反映出影片所对应历史的文化背景不同,这正是影视服装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一些历史题材的影片中,服装设计师必须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特点进行考量并通过服装进行反映。

(二)影视服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学问,而服饰文化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在服饰方面便有了诸多学问,例如平民不能戴冠,绫罗绸缎专供贵族官员享用,老百姓只能穿着素色粗布衣服。由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色泽把青、红、黑、白、黄当作正色,来代表天下各方的颜色。其中黄色最为尊贵,古代皇帝朝服便是以黄色为主。在古代传统礼俗中,还要根据季节的不同来变换服装颜色,也就是春天对应青色,夏天对应红色,长夏对应黄色,秋季对应白色,而冬季对应黑色。十二章纹在古代传统服饰文化中,一直是历朝历代皇帝冕服,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都不曾改变。在中国古代的十二章纹中,黄色以及龙的图案都代表了帝王的最高权力。中国古代对官员的补子图案以及女眷的服饰图案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

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影视服装的塑造都是通过传统服饰文化而进行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而民俗文化属于一定时期的民间风俗习惯与现象。民俗文化主要可以体现在民族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范围,对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婚嫁、祭祀以及民俗等一些重大盛典中人们所穿服装具有非常多的学问,红色代表喜庆,黑白表示哀悼,通过不同的图案传达不同的祝愿,例如龙凤呈祥、九龙戏珠、连年有余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有祝福寓意的图案。此外,民俗文化受各时期文化思潮的影响也是较为显著,例如,儒家思想由于重视封建伦理纲常,所以在服饰色彩中也是极力主张本色,提倡简朴。能够表现民俗文化的影视剧非常多,例如我们熟知的《乔家大院》《夜宴》等,故事情节中人物的服饰本身就是一大看点。影视服装设计创新的灵感来源除了民间传统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的神话传说、寓言以及巫术等。例如《大闹天宫》这部影视作品中,神话人物的造型设计能够突出展示中国特色及民族特性,这与西方动画造型完全不一样。孙悟空、唐僧、玉皇大帝等人物的服装造型灵感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敦煌壁画、剪纸以及皮影等等,都是其服装造型的来源。

(三)影视服装是传统文化、影视文化以及现代艺术的融合

服装设计师通常根据剧本以及导演对故事中人物及事物的描写而展开服装设计,在影视服装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影视文化的影响。在影视文化中,视与听、动和静、表现和再现集于一体,融合了戏剧、舞蹈、文学与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使欣赏者能够有美的体验。虽然各影视片中展现给欣赏者的服饰文化的形态与内涵各异,但是所体现的服饰文化是统一的。影视不仅把传统文化及现代时尚理念相融合并加以传播,而且也使得其中的服饰文化流行起来,这又使得人们对影视内容印象更加深刻,提升了影视的艺术效果。服装设计师在影视剧中的服装设计中,综合利用了款式、色彩以及面料等多种元素,使得服饰的艺术表现力更强。例如《花样年华》是人们所熟知的电影,电影中有关服饰文化的画面众多,我们可以通过影视中服饰、音乐、场景等来读出主角的内心思想。为了表现影视剧的怀旧情怀,导演采用了色调灰暗的上海旧阁楼,昏暗的灯光以及怀旧的歌曲等。演员张曼玉身着的所有旗袍,无论是花色还是面料都各不相同,加之高超精致的裁剪,使得演员在人物塑造中表现出忧郁、悲伤、大度等情怀,把人物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欣赏者角度来看,服饰与影视这两种艺术的结合,故事情节在光与影的变换中进行,能够尽展影视服装的魅力。

(四)传统文化及服饰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人物塑造

对一部影片而言,服装也许并不是关键因素,然而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却和服装是密不可分的。在人物塑造中,尽管离不开故事情节及人物的内在性格展示,但是这些都是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欣赏者直接欣赏到的是人物的服装。可见服装是影视人物塑造必不可少的因素,其中服装的色彩、面料及图案代表了人物的身份及地位,人物的性格及酆靡部梢酝ü服饰来表达。例如,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属于比较经典的电视剧。在该剧中,对人物林黛玉的塑造中,将其造型设计为以清、雅为主,因此,其服饰主色调采用了白、蓝、粉三种颜色,由于梅代表了冷艳,兰代表了馨雅,因此林黛玉的服装图案多以梅、兰为主,为了展现人物个性的轻盈飘逸,服装面料主要以纱、丝等轻薄面料为主。这些服装设计的细节之处是对人物个性最巧妙的展示。

三、传统文化对影视服装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文化博大精深。作为影视服装设计者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便是通过影视作品来对传统文化中的服饰文化进行弘扬和继承。影视服装设计随着传统文化和服装发展的演变而变化,其中,影视服装设计又对传统文化及服饰文化的迁徙做了记录。影视服装设计与传统文化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共通性。影视服装取材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影视服装设计者要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与社会大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融合创新。第二,不同性。影视服装体现了影视片中人物特定的民俗文化、历史背景、人文特点以及民族民风等特点,影视服装设计者要认识到这一特征,并且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进行整理加工,因地制宜。第三,顺承性。影视服装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相辉相映,相互影响,相互体现。文化处于不断的变动中,变动中的大众审美与流行趋势是不一样的,甚至于截然不同。要在不断变化中追求公共性,在不同中。根据当时社会大环境的政治动向、潮流风向、社会导向等趋势,既要符合不同背景、不同喜好的观众个体的审美情趣,又要寻求创新突破,才会让影视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四、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