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47: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项目管理基础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地基处理;施工项目;管理体制
引言:地基处理就是要按建筑上部的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进行一定的处理,加固或者完善等,用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并且减少建筑物的变形然后采用的人工的处理办法。一般工程施工和地基处理项目施工有所不同,是因为地基处理项目其独有的特点,所以有必要深入的研究地基处理项目中的施工问题,从而给以后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1、地基处理前的准备
对地基进行处理,最开始要认真的研究和审查图纸,了解建筑的、布局、结构和形式,这是地基处理所需要的前提,同时也是地基处理项目施工必要的准备工作。然后,地基处理方案有很多种,要综合国内外建筑的例子,选取最为稳妥的施工方案,综合考虑经济、美观和合理等等因素。再次,地基处理前需要认真的考察建筑的地质条件,搜集该地质的需要的资料,勘察地下管道的埋设情况,防止地基处理时损坏地下管道。做好该周围建筑与建筑地基处理的关系,做好施工前的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电、水等的使用。调查噪音是否影响周围的居民的生活,会不会存在其他的阻碍问题。最后,可以了解相似建筑的处理的经验,施工经验的总结总是能够体现施工的效果,可以学习借鉴。
2、地基处理项目施工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结合地基的承载力大小与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考虑地质地貌等等因素,然后再决定地基的处理的办法。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要注意考虑各个方面的条件,根据建筑物的和特点设计要求以及和周边建筑物的联系来选取最好的施工方案。
2.1 强夯法
将具有一定重量的钢或混凝土重锤从高度自由落下来加固土地就是强强夯,利用能量的转换,接地时产生的一定的振动波并影响到周围,在地表和重锤接触的范围之内,让附近的土地发生变化,土地被压缩,孔隙间的气体被排出,土地颗粒的间隙变小,重新排列,土地的密度变大,从而使得土地的抗压力和承载力更加好。强夯速度快、节省材料,地基处理效果比较好,受到很多人员的青睐。但是它也有缺点,噪声较大会影响居民生活,并且对附近的建筑物也有较大影响。振动和噪音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活动,对身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生理组织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也会因为噪音和振动而发生不良的变化,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变低,甚至对人体的器官有损害。噪音对人们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会使的人产生烦躁等不好的情绪。
2.2 碾压法
建筑物地基表面的土质比较疏松,往往会需要压实之后才能够更加的牢固,加大地基的承载力。碾压法采用压路机,推土机等等机械碾压的方式对地基的土层进行压实,让土层之间的间隙减小,分子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让地面更结实和牢靠。常用于大面积的土地以及地基处理,不适用于粘土层的地基。
2.3 打桩法
打桩法同强夯法比较相似,也就是利用振动对土地来进行加固。打桩除了受到地质的影响,还会受到打桩方式和的桩的种类影响。打桩等地基处理活动都会使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振动给人们生活及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都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同时振动对设备仪器的损害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桩的种类对地基处理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桩的横截面形状和地质因素,相对来说,圆形的横截面的桩与地面接触时,动量转换为冲量,振动范围影响较大,由此产生的地面振动最显著。
3、地基处理项目施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管理成分复杂
地基处理的项目部门组成相对复杂,有设计院,水文地质和建筑公司等等多个部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但是各部门对施工的要求不相同,会让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麻烦,各部门之不能有协调一致,整个施工队伍缺少统一的步伐,难以确定最后的施工方案,延误工期,甚至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
3.2 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部门的领导频繁的更换,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所以此,管理的制度随着领导的变更随着变化,没有延续性,也就会很难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统一的要求。有些单位干脆不去制定管理的制度,或就算制定了制度,它的内容也是不完整且不完善的,有的条款相互矛盾、重叠,缺乏协调性和整体性,甚至一些单位根本不按照管理的制度执行,只听从领导一人的,管理制度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3.3 施工管理企业观念陈旧
地基处理项目施工管理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但有些企业缺乏变革的信心,不能够及时的更新战略规划和经营理念,只注重企业的盈利,但不重视内部的管理,从而让公司的管理变得混乱,出现了有制度但是不依制度办事的现象,是地基处理项目中出现问题的主要的原因之一。
4、地基处理项目施工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4.1 领导体制
我国现行的企业实行管理实行集权制,领导任命制,这种集权制和任命制的结合是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影响地基处理施工管理体制的大多数因素中,领导体制是最突出的因素之一。领导的观念决定了管理体制的方向和理论,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按照领导的命令来实施,领导的专业思想、个人素质以及知识水平都会间接或者直接的影响到管理体制的实施和制定。领导对管理体制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以为管理制度可有可无,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要求制定新的制度,这都是项目施工管理体制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4.2 人员素质
各个项目施工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人员素质问题,相关的人员只追求利润,不重视管理的制度,得过且过的思想阻碍了管理制度的很好的实施。员工的积极配合才能成为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的决定性的因素,员工的积极性和素质影响企业的效益以及效率,所以怎样采取正确的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及热情是制定管理体制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4.3 人才危机
当今社会的人才经济,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的显现出来。众多企业在面临人才危机的时候,缺乏对人才的重用以及重视,没有能够真正地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企业人才来源渠道狭窄,用人观念落后以及没有发现人才的眼光。地基处理项目施工企业缺乏吸引人才的竞争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还有技术人员通常不会把地基处理项目当做就业的首选,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的及时补给和来源。
5、地基处理项目施工管理体制的应对策略
加强人员素质的培训以及提高,企业能够为员工开设不一样内容的培训课程。来帮助员工形成统一的理念,建立良好的公司凝聚力和氛围,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让管理体制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有制必依,有制可依。企业需要尊重员工的利益,尊重员工人格尊严,以人为本,设立相对应的奖惩制度或者是提高福利的措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善于发现人才以及雇用人才。
结语: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是地基处理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利用体制来管理项目,约束项目,才能够让项目能正常的运转,才能够赢得利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地位。管理体制是一种手段,体制的施行需要根据项目的实施来施行,要与项目的发展和目标相适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对地基处理项目的施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地基处理施工需要遵循的的规范以及要求。
参考文献:
[1]龚梅.地基处理施工质量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2]喻颖瑞.地基处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J].管理实践,2009,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项目质量;解决方案;项目管理
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建筑领域的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施工项目一直以来都是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
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建筑工程的自身就是一种高投入的项目,如果因为质量的不合格而进行返修,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建筑的经济的投入。而且如果建筑的质量不好,会大大缩小建筑的使用寿命,给社会、居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现代社会的建筑工程质量的监测、管理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首要问题。
一、加强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环节中的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施工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强化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项目工程产品决定了项目管理上的复杂性。建筑施工项目存在差异,所以项目建设的产品的使用性能也会有所不同。同时,如果工程项目的性能、类型都相同,但是由于周围施工环境的影响,项目工程也会不同,所以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一些建筑工程本身的特点增加了项目管理上的难度。一些建筑施工项目它并不像企业一样,可以固定的某一特定的区域,它的工作中具有流动性,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跨地域的工作,而且有的建筑施工项目一般设计在偏远地区,这就给项目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管理上的难度。
3、建筑施工项目需要有计划的进行管理。大部分的建筑施工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它需要在室外工作,工作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恶劣而且工程项目产品的体积也相对比较大。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计划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变更自己的工作计划,这也给项目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4、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繁琐。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施工材料,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认真、仔细的核查,而且整个工程的施工时间相对比较长,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材料、施工细节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整个项目的安全。这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5、建筑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施工项目中一旦存在质量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施工,延长建筑的工期,增大建筑的资源投入,还会为整个建筑留下安全隐患,给社会、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6、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问题的多发性。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一些常发性思维质量问题,成为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项目质量的管理刻不容缓。
二、建筑项目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从本质上看,建筑项目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人员违背了建筑工程的建设程序,导致建筑方案的不严密,增大了建筑过程中出错的几率。
2、工程地质勘测不准确。工作人员没有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步骤对建筑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勘测,导致作为依据的资料有误,勘测报告的不详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质量问题的出现几率。
3、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细节的影响,为后面的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4、建筑施工过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比如,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并不熟悉工程建设的图纸,操作人员不按照设计的图纸施工;工作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对建筑项目进行验收;缺乏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建筑质量问题的发生。
三、建筑项目中质量管理的现状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建筑施工项目的相关企业更看重的是企业能得到的最大的效益,在企业内部没有系统的安全管理的体系,也没有落实项目安全管理的制度,在项目管理中并没有采用相关的任何措施,这就对施工项目埋下了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实施,不能保证项目的安全性。调查显示,建筑项目中质量管理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相关企业的人力配置不合理,有些企业的管理部门存在有职无位的现象,还有很多企业的在工作过程中并不能切实落实企业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造成项目在安全管理上的疏漏。
2、现代社会的项目安全管理还比较落后,很多制度还缺乏实际的行动。
3、在项目的管理队伍中缺乏专业人才,很难科学地开展相对比较仔细合理的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4、建筑施工项目的相关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的制度更新慢,制度的更新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而且在制定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缺乏更加专业的指导。
5、在建筑施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的施工队伍大部分都是农民工,虽然说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的效益,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很好的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规范性。
6、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没有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的工作。
四、加强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要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加强建筑项目质量的安全管理,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结合整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增加项目的技术保障。增加项目的技术保障,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整个项目工程的设计图纸,优化施工的工序;其次,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施工过程做详细的了解,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的识别能力,并能够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人解决方案;最后,项目的施工需要企业能够强化施工技术的储备,兼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
2、增强项目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筑施工项目的首要方针是安全生产,所以企业应该根据相应的施工安全知识,结合相应的法律制度,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能力。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职责,确保工程的安全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宣传相应的法律制度;积极组织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保证项目安全管理的顺利实施。
3、管理好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建筑材料。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建筑材料质量的核查,确保建材的质量证书齐全;保证建材在运输、保存的过程中不会有损坏;如果检查到建材有不符合条件的,一定要做好标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使用。
此外,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还应该注意要负责到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核查。
五、结语
建筑施工项目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建筑项目一定要加强项目质量的管理。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细心、耐心,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所以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保证项目工程的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1]萧健强.刍议建筑施工项目指令问题及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2(1)
[2]张放.林巧.既有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性的思考[J].城市建筑,2009(2)
【关键词】水利项目;建设;工程;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因此,对于一个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现场质量管理是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实抓好水利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
一、严格基建程序,规范项目管理
(一)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人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体,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因此加强对项目法人的教育,是确保安全关键。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项目法人是水利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对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和资金管理负总责。项目法人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查体系,根据工程特点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制度。项目法定代表人对工程质量负部责。基础设施项目法定代表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能力,具备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项目法人单位的人员素质、内部组织机构,必须满足工程管理和技术上的要求。如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要追究项目法人单位和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二)严格执行项目“四制”。规范项目法人组建,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创新建设管理模式;严格开工审批和合同管理,防止随意设计变更;加强建设监理,认真执行监理制度,严格履行监理职责,保证现场监理力量,确保监理工作质量;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严格按照规定招标,健全招标投标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着力解决规避招标、围标串标、虚假招标、评标不公等问题,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强化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三检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经常进行随机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每半月进行一次质量抽查,随着工程进展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严格按设计和技术规范施工,克服预防工程质量通病。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违规施工或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工程推倒重做。同时,在材料进场上严格检测把关,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入场。严格执行合同,尽可能地减少设计变更,杜绝索赔,控制工程投资。
(四)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强化质量监督队伍素质。工程施工图纸的审查工作,是进行工程成本控制的源头工作,是对设计单位执行落实设计合同要求的审查,做好施工图审查工作,为项目开发建设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必须 要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同时,进一步强化质监队伍建设,提高质监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监督的工作水平。
二、强化质量、强化监督,完善管理体系
(一)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标准是目标,是行动的方向。低标准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养成不良习惯,以致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高标准可以引领有关单位积极向上,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个繁杂的工程 ,它反映了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的运行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出来的,同时又用来指导实践活动。建设工程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施工质量低劣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潜伏隐患,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建设工程管理的头等大事。
(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投资效益发挥的重要保证,事关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行政监察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相关的工作机制和配套制度还不健全,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制定相关依据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前提。确保建设项目质量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要求,完善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督工作者按照“监督、促进、帮助”的原则,积极主动、严谨科学地开展质量监督工作,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抓落实、促整改,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凸显了质量监督的重要性,确立了质量监督的工作权威性,推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四)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内在是根本,外观是形象。水利工程的外观质量,既是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也反映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法人的形象,进而影响到水利行业的形象。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建设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力加强外观质量管理。在规范外观质量评定表格形式与内容时,合理确定各分项的分值的基础上,注重外观评定过程与细节,事前约法三章,要求评定人员科学严谨、实事求是要进一步调整农村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金用于包括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办公条件等在内的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基建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面对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历史机遇,施工企业如何抢占大市场、实现大发展,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措施是全面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扎扎实实地提高质量效益水平,依靠一流的质量和速度,赢得信誉,扩展市场。
一、牢固确立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集中优势打短促突击歼灭战的指导思想
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市场竞争实质上也是资源配置利用能力的较量。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要实现高速度建设、高质量取胜,必须面向市场,配置资源,武装自己,发展自己。既要向市场要任务、要资金、要设备、要物资,也要向市场要人才、耍信息、要技术、要产权。要坚持"知识化竞争、高层次公关、专家型投标、精兵强将干活"的策略,依靠科学和知识、智慧和意志、汗水与真诚、质量与信誉,占领市场,扩大份额,在进一步巩固现有施工领域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扩大工程经营成果,千方百计构筑以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为依托的经营大格局。
平摊兵力、分散资源不可能创造高速度;小别、闹、墨守陈规不可能谋求大发展;等、靠、要更是坐以待毙。要加快,就必须短促突击,集中优势打歼灭战;要发展,就必须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加速项目循环。只有坚持摒弃占项目、养队伍、均资源、拖时间的陋习;彻底杜绝四面出击、到处告急的现象发生;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速战速决,出奇制胜,才能够赢得时间,争取主动。
二、全面推行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权责明确、层次清晰的管理体制;政令畅通、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素质过硬、优势突出的作业队伍是干好在建工程,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必要前提。
在管理模式的设定上,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精干高效、均衡适度的原则,在不留管-理真空和责任死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压缩机构,裁减人员,提倡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二是链条清晰、一杆到底的原则,构筑起一个权责分明、统一协调的竖向垂直指挥系统,避免层次重叠、剥皮过重、扯皮过多的现象,确保企业战略意图和项目责任目标能够全面落实,贯彻到底;三是职工择业,服从市场的原则,破除岗位和技能不分,安置与配置不清的传统观念,变企业安置为市场配置,在强化基础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要去干什么,就要会干什么,就要干好什么,绝不允许以工种(专业)不对口拒绝就业或包工队干活,内部职工放假歇业的情况发生。
在项目的组织管理上,要形成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操作规程。坚持严格标准、公开竞争、择优上岗,抓好项目经理的优选配置;坚持精干高效、动态配置、有序运行,规范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坚持综合测算、分级负责、合同约束,强化项目管理效益责任制;坚持制度化管理、系统化控制、标准化作业,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扎扎实实地把企业的项目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作业层建设上,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增多的有利时机,尽快配置必要的设备、设施、迅速组建与企业资质主营兼营项目相配套的专业化施工作业队。公开竞争,优选队长、副队长,加快培育领工员、技师、高级技师、特殊工种和缺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能攻善战、技术熟练、装备先进的骨干作业队伍。
三、努力营造快速、优质、丰产、低耗的决战氛围
高起点进入,高速度建设的决战姿态;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质量意识;高效益产出、低成本投入的创业理念是当前施工企业抓住新机遇,实现大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
快速,就是要坚持争分夺秒.快速突破、快速转场、快出效益的原则。工程一旦中标,就要快速安排部署,快速集结队伍,快速调配资源,快速准备、快速建设、快速流动,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创造一流的建设速度,扩展速度效应,抢时间、抢工期、抢市场、争效益。
优质,就是要认真贯彻执行ISO9000标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通过完善和落实技术交底制度、培训上岗制度、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挂牌制度、过程三检制度、质量否决制度、文件记录制度和成品保护制度。按制度管理,按标准作业,按规落施工,一次成优,依靠一流的工程质量,扩展信誉,扩大份额。
丰产,就是改变企业广种薄收或只种不收的现象,下大力气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不能只单纯追求量的扩张,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方式,切实提高产值收益率。
低耗,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从点滴做起,精打细算,精耕细作,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广泛掀起学邯钢、抓成本、增效益的施工热潮
市场竞争,效益为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高枝,争魁首、至关重要的是紧紧抓住成本这个"牛鼻子"不放手,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抓住成本否决这个关键不留情,这是邯钢经验的精髓,也是加快积累和发展的关键。施工企业只有真学真抓,才能真出成果。
一是建立科学的成本目标体系。即坚持以施工工序、操作工艺、规范标准为依据,建立科学的成本费用模式;以数量、效率、质量为主线,建立成本价值指标体系;以工程项目和队、班组为对象,建立成本责任体系。并区别不同情况及时修订各种消耗定额标准,做到支出有尺度、消耗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二是完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领导制度、科目负责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和责任考核制度。抓住大头降成本,点滴人手抓节约,多头审查把关,依约结算付款,千方百计收钱。
三是强化基础工作。主要是定额管理工作,成本费用支出的有关标准、计量工作,工程队及班组的核算工作,专业人员的配备、培训工作,以及责任制为核心的专项管理工作。
五、全力构筑党政工团共同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优势,台力攻坚的项目管理新格局
抢占大市场,实现大发展,既是施工企业当前最大的政治,也是首当其冲的中心工作。企业党政领导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承揽工程任务上,放在抓好在建工程的管理上,放在加速发展的战略目标上。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各级指挥员要靠前指挥,精心组织,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管理控制,推进科学进步,搞好协调督促和保障服务。党群系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入发动群众,掀起施工。在会战中培养、考核干部。着力抓好党员创岗建区活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和青年突击队活动。特别要围绕重点工程,深入开展"五比"劳动竞赛;围绕难点、攻坚工程开展突击赛、攻坚赛;围绕管理和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和技术攻关,组织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把劳动竞赛引向深入。开创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带领职工攻坚克险,拚搏奉献,决战决胜,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六、不断抓好基地建设,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永恒主题
加强基地建设,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工程。分散、流动、艰苦是施工企业的基本特点,越是困难,越是条件艰苦,越是大干快上,就越需要关心职工疾苦,改善职工文化教育和生活条件,妥善解决职工群众的医、食、住、行。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尤其要把加强基地建设作为企业全面建设的永恒主题,因地制宜,常抓不懈,常建常新,持之以恒。
一是抓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继续贯彻企业、项目、工程队多级投入的原则,确保基地基本需要;也要就地取材,勤俭持家,管好、用好器材设施,减少费用开支。
高职实践教学 项目教学法 管理学基础
一、高职《管理学基础》教学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管理学是为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其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本课程的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更为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即着重于使学生形成动态的、权变的观念,形成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仅有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但是,纵观目前高职学校管理学的教学现状,实践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因此,在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分析、不断总结,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进行实践,通过项目完成的好坏总结学习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对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注重实践教学,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可引导学生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学生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自行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项目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项目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三、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实设计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体现三大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其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以及可评价性。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及思路,笔者结合管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项目“组建模拟公司”项目进行了如下教学方案的设计,以此对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作一说明。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组建模拟公司,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管理系统的思想建立现代组织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组建模拟公司、制定企业规范与计划、组织实施专题活动、控制与总结等阶段,模拟企业的一个管理循环,掌握管理者应具备的初步的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环境的分析与洞察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所学知识与对实际企业调查访问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以自愿为原则,6~8人为一组,组建“××模拟公司”,自定公司名称;课下进行总经理竞聘,每个人以“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管理者”为题,发表竞聘讲演。
对组建的模拟公司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初步制定相应的企业规范,编制创业计划书,并安排时间在课堂上集中进行一次交流。
每个模拟公司分别组织实施一次专题活动,根据各公司的经营形式和特点进行一次活动策划。在每个人进行个别策划的基础上,以模拟公司为单位,运用“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组织深入研讨,形成公司的创意。编制活动策划书。
通过运用发展性学习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工作目标
在进行项目教学时,让学生组织若干个模拟公司,根据企业管理运作的基本流程,把这一工作项目细分为如下工作任务,并根据每一工作任务的内容和条件,提出项目工作目标。
3.实施步骤
在进行项目教学时,学生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完成任务项目,具体的步骤如下:
(1)明确工作任务
教师首先要根据以上所确定的工作任务,向学生讲述清楚每一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
(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
教师结合管理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管理运营的基本流程。同时选取较有创新性的优秀创业计划书作为范本给学生提供参考,带来启发式思维,让学生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开始尝试完成工作任务。由于完成模拟公司组建及专题活动策划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学生还缺乏对必要知识的准备,因此在尝试完成以上任务时会碰到很多困难,很难把任务完成,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教师要尽快转入下一个阶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问题探讨
学生在尝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把问题理顺起来:
(1)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尝试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思考讨论要完成组建模拟公司这一项目,需要先完成哪些任务?先获得哪些知识?然后指导学生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理顺,以利于进入下一阶段。
引导学生思考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这些:应该组建一家什么样的模拟公司?组建的模拟公司应该进入哪个经营领域?所要进入的经营领域市场现状如何,竞争者的情况如何?模拟公司应该瞄准什么样的目标市场?相对于竞争对手,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怎样进行部门划分,怎样选配人员?如何进行专题活动策划?
根据以上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引出相关的知识:要组建大学生模拟公司,首先应确定公司的经营领域,这需要充分了解市场,了解现代企业经营现状。因此,需要掌握环境分析与识别机遇的能力,这需要了解市场调查类型、方法,掌握简单的环境分析的方法;要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必须明确组织结构设计的方法、类型,掌握人员选聘的程序、方法与要求,掌握制定规范的要求与方法;要策划好企业专题活动,必须做好专题活动的策划方案,这就需要明确策划方案的编写方法;掌握一定的沟通与写作的技能,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
(2)查阅并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获得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也可以由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并理解和记忆这些理论知识。
四、教学效果
通过在管理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笔者和学生都深有感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获益匪浅。
对教师来说,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师的角色从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探究者和合作者。在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技能和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无论在专业技能或专业理论上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走到了教学过程的中心。
对于学生来讲,首先,项目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通过有意引导,管理学一些管理理论和方法在课堂上非常生动地体现出来,使学生体验到管理就在身边,管理知识具有实际效用,将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学习中,使自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管理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管理知识的积极性。由于所确定的项目涉及到学生将来毕业去向,所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其次,项目教学法的使用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动性。项目大小并不重要,关键是在执行之后能取得效果,让学生体会在学习管理学后自身行为发生了哪些改变。通过项目教学法,很多学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在小组成员讨论的过程中,在彼此合作完成策划书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独立思考,共同决策以及团结协作。还有的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沟通能力不断提高,变得更加开朗热情和自信。
参考文献:
[1]李庆武.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讨.教育探索,2008.
[2]贺欢.高职学校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考试周刊,2008,(31).
[3]勾晓瑞.管理学项目教学法研究.管理教育,2008,(4)
[4]苏敏琦.浅谈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科协论坛,2008,(8).
关键词:市政工程;经济责任制;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目前的市政行业竞争激烈,市场竞争可以说是进入白日化阶段。一方面,企业辛辛苦苦寻找市场信息,通过各种招投标谈判等各种手段和途径把项目拿到手,另一方面,企业接到的工程要通过具体的实体部门去实施,那么如何去很好的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自身又能实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放在很多企业面前很实际的问题。结合自己10年左右的市政行业从业经验,我们将从经济责任制和项目管理两个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经济责任制的确定
1.1本行业中目前根据企业的大小不同,每个企业所确定的经济责任制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完全承包制,就是企业把工程接下来后,直接把工程发包给项目经理,企业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其余从资金到管理全部由项目经理自己把控,这种做法一般是私人企业比较多,自身本身管理实力不强,此法弊端较多,企业和项目经理的风险均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很难收场的局面。
1.1.2项目经理目标制,此法就是企业接到工程后,具体落实给下面的实体项目部,将经济、安全等考核目标确定下来后,由项目部去实施,项目管理人员的薪酬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这种方法项目经理部的风险较小,企业的风险较大,一旦项目部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就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1.1.3固定利润率上交法,项目资金由公司运作,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市政工程的利润率相对固定,经济责任制的方式是以工程预算价让利百分比上交管理费,这种方式有种一刀切的感觉,运作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市政工程的个案不尽相同,例如市区工程和郊区工程,就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大家都知道处于市区的工程外部矛盾较多,交通流量大,施工中遇到的困难也相对较多,如拆迁不到位,管线迁移不到位,交通不断的等等造成工期的拖延,机械工作效率不高,从而导致成本尤其是机械、人工成本成倍的增加。但是处于郊区的工程外部影响相对较少,因此,同样的工程量,市区所消耗的成本要高得多。另外,工程利润的大小还跟工程造价的高低、工程项目所包含的分项工程(如是否有管线,土方量大小,是否含结构工程等)均有关系。此法也不切实际。
1.1.4动态利润上缴法,此法现在大部分企业采用,项目资金由总公司统一运作,依据单个工程项目来定经济责任制,根据该工程性质来确定,将一个项目拆成以下几项来定分项标准: 市区工程和郊区工程的让利标准;管线工程分项的让利标准;道路工程分项的让利标准;结构工程的让利标准。最后再进行汇总,从而得出上交利润率。这种方法既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调动了员工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也充分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项目管理
市政工程项目特点:一是复杂程度高,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比较大,相对时间长;二是项目进行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多,市政工程项目复杂,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如天气、原材料价格、周边社会关系等较容易影响项目进程,项目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如业主、监理、总包商、分包商、材料供应商、政府监管机构变数较大,加之项目自身建设中的问题,其不确定程度高;三是市政工程项目目标高,要求严,政治性强,它事关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质量标准高,多数工程要求“争市优,创省优”。同时,工期紧,各种施工费用投入较大。做好市政工程的项目管理,我就简单地从人、材、机三方面谈谈目前我们还需要改进的方面:
2.1劳动力的管理
目前公司大部分具体施工任务劳务还是落实给有劳务资质的劳务分包队,目前市政的劳务分包队的专业化程度低,劳务队伍素质不稳定,素质比较高的劳务分包队比较少,且每一个公司只有那么几档队伍,这样劳务分包队也就缺乏了竞争机制,久而久之,也就形成非我做不可的思想,给项目管理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公司应多引进一些素质比较高的劳动力队伍,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专业程度。
另外,人工费的控制实行“量价分离”的方法,将作业用工及零星用工按定额用工的一定比例综合确定用工数量与单价,通过劳务分包合同进行控制
2.2材料的管理
材料成本占到整个工程成本一半以上,材料管理是重中之重,我们在项目材料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管理人员到劳务人员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在现在市场模式下,虽然思想上比以前计划模式有所改变,但是目前也只是能够做到不浪费。在如何采取有效合理的节约措施,如何监督与控制现场材料的用量,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在以后工作中应多总结,并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来切实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
2.2.1材料用量的控制
对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以消耗定额为依据,通过限额领料制度,在规定的限额内分批领用,超过限额的部分,要查明原因审批后方可领料;对于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则实行计划管理和按指标控制的办法,根据经验参照以往类似工程的情况,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领用材料指标,控制发料,超过部分,要进行审批;做好材料的收发计量和投料计量工作;对部分小型和零星材料根据工程量计算出所需材料量,换算成费用,由作业者包干。
2.2.2材料价格的控制
材料的价格主要由材料采购部门控制。由于材料价格是由买价、运杂费、运输管理费中的合理损耗所组成,因此控制材料价格,主要是通过掌握市场信息,应用招标和询价等方式控制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
2.3机械的管理
目前,我们的工程项目的机械使用主要还是以租赁为主,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在工程开工以前应仔细研究该工程的内容、性质、特点,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机械的租赁方式,这样可以节约相应机械的成本,亦可提高相应机械的工作效率。
2.3.1合理按排施工生产,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的管理,减少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
2.3.2避免机械设备窝工,提高现场的机械利用率,加强调度工作。
2.3.3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使用不当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
2.3.4确保机上操作人员和辅助人员配合默契,提高机械的台班产量。
结语
对于市政工程项目,中标施工企业能否运作好,我们认为关键考以上两点,一是企业层面,企业与项目经理部之间如何确定经济责任制是前提,是整个工程能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二是具体实施部门即项目经理部层面,如何做好项目管理,是实现工程所有既定目标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陆惠民、苏振民、王延树,《工程项目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设计管理
1影响工程造价的几个阶段
①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工程场地的选择、建筑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当地原材料供应状态和价格等,都是影响项目成本的关键因素,但往往都是主观很难改变的; ②在设计阶段,在搞好管理的基础上,项目设计阶段是控制开发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因为设计阶段可锁定可控成本的90%以上,随着设计工作的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的构成进一步明确,可以优化的空间越来越小,优化的限制条件也越来越多,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就逐步下降。设计成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成本和工期; ③在施工阶段,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工程施工活动是工程设计活动的继续,是工程设计意图实现的过程。正常的工程量已经很具体,工程造价也已明确。施工阶段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譬如:地基处理、材料价格变化,工程变更等。这些非正常情况的发生可能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
2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管理
工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在充分满足业主或开发商的需求和目标的同时,一定要使成本“最低化”。房地产项目设计阶段一般可统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这两个阶段可以分别确定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每一项指标都关系到项目的开发成本。整个设计阶段既是目标成本进一步优化的阶段,又是具体分解目标成本并进行落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成本管理要掌握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已经确定的目标成本只能优化不能超标。在具体设计阶段应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项目设计委托时,要向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提供尽可能详实的相关设计资料及各种技术经济指标,明确项目开发的定位、工程建设成本范围、质量及效果,特别要强调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具体内容包括户型、功能、环境配套、结构设计等。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从源头上作好成本节约。
2)初步设计完成后,要认真审查比对,不能过分依赖于设计部门。这一阶段十分重要,着重应注意的是设计方案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整个设计思路是否经济合理。这里的“合理”包含两种意思; ①布局是否合理,比如户型,是否充分考虑最大程度上满足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居住的需要;再如环境配套设施,是否从“以人为本”来考虑。这两点都是影响房屋销售的主要因素,因为我们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购买者对户型和居住环境看得很重,甚至超过了对价格的关注; ②经济性是否合理,比如建筑设计时可将功能分区相对集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装饰及过多的悬挑,建筑尺寸尽量采用经济尺寸;另外在环境配套上要做到经济实用、美观舒适,不求奢华但求新颖。在全面审查后,针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的更正及修改,尽可能做到详尽周到,避免设计返工;其次,对修改后的设计方案要重新进行成本预算并再与目标成本进行对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超预算设计。
3)施工图设计阶段,这是控制工程成本最主要的一环。设计过程中,有些工程设计人员只注重设计“质量”及设计期限,没有更多地考虑设计对工程建设成本的重大影响。因此要十分注意,比如:
1建筑结构形式的采用。在满足抗震及安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建筑体量尽量采用成本较低的结构形式。比如能够采用砖混或混合结构的,原则上不采用框架结构。
2基础结构形式的选用必须依靠真实的地勘资料并对持力层进行认真选择。避免在施工时出现超深或返工现象。
3结构配筋量标准不一。有些设计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对配筋及截面不进行单独计算,统一配筋;比如对现浇板不分开间大小,设计统一厚度及配筋,这是十分浪费的。
4安全系数取值偏大。如:结构安全重要性等级及非抗震、抗震等级的选用。这些都将对设计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5结构按取大值的方式进行统一标示或作文字简单说明。
以上是控制工程成本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除了要提交设计审查部门外,还要专门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包括工程造价人员,对施工图进行细致的审查核算,对施工图中存在的影响工程质量及工程成本的问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并更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及浪费。
工程设计首先要满足国家现行的各种规范,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存在着多个解,应该都是可行的,哪个解对项目成本是最节约,就需要工程造价人员积极配合,与设计人员协同作战。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各个阶段,对项目设计方案与费用反复比较,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来优化设计,运用价值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方案选择,最后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比如某工程是一个比较高档的住宅小区,施工图设计出来了,工程造价人员立即介入,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核算,发现单方用钢量超预定目标3~4kg,小区总建筑面积12万m2 ,这可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直接导致增加成本约240万元。在核算过程中发现:基础、构造柱、梁的配筋偏多,经过与设计人员的沟通,最后确定用钢量高的原因有3个: ①基础设计断面偏大; ②抗震构造柱偏多; ③现浇梁布置偏多且配筋偏大。设计人员在端正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基础断面偏大是因为没有进行基础埋深的折算计算;构造柱偏多是因为死套“建筑抗震构造措施”进行设计,而实际是以抗震验算结果来审定的,两种方式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现浇梁配筋偏大是由于设计时选取的安全系数稍大造成的。这样通过及时修改施工图,工程项目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3设计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进行造价控制
工程施工阶段,主要由3 方组成管理体系,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业主依据割算或形象进度进行工程款的拨付,对项目主要进行协调管理。目前的监理只是监督施工单位的“照图施工”,从社会现状来看,由于监理公司往往聘用一些退休的监理人员,对设计文件有的甚至看不懂(尤其是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以来) ,对施工工艺不熟,对工程造价没有进行量化的能力,往往只能做到“垒起墙来看曲直”, 所以监理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没有多大作用。施工单位只对实际工程和资料负责,结算一般是按实际发生计取,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在某种意义上讲,对施工方没有任何吸引力。设计方,如果管理体系完善,档案完整,由设计单位的造价专业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配合监理和施工人员,做好原有设计文件、设计方的变更资料,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处理意见,进行多方核对、落实,并做签证及时调整工程量,积累在施工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并配有各阶段的需要,做出造价分析,使项目工程造价明了、简单、可靠。这样会做到“三统一”,即设计与施工的统一,进度拨款与工程实际进度的统一,施工资料与设计资料的统一。避免预算、割算、竣工结算前后不一致。审计是根据资料得出的结果,不求资料真实、合理性,过程中的监管会有效控制避免此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设计管理
1影响工程造价的几个阶段
①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工程场地的选择、建筑规模、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当地原材料供应状态和价格等,都是影响项目成本的关键因素,但往往都是主观很难改变的; ②在设计阶段,在搞好管理的基础上,项目设计阶段是控制开发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因为设计阶段可锁定可控成本的90%以上,随着设计工作的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的构成进一步明确,可以优化的空间越来越小,优化的限制条件也越来越多,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就逐步下降。设计成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成本和工期; ③在施工阶段,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工程施工活动是工程设计活动的继续,是工程设计意图实现的过程。正常的工程量已经很具体,工程造价也已明确。施工阶段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譬如:地基处理、材料价格变化,工程变更等。这些非正常情况的发生可能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
2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管理
工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在充分满足业主或开发商的需求和目标的同时,一定要使成本“最低化”。房地产项目设计阶段一般可统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这两个阶段可以分别确定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每一项指标都关系到项目的开发成本。整个设计阶段既是目标成本进一步优化的阶段,又是具体分解目标成本并进行落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成本管理要掌握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已经确定的目标成本只能优化不能超标。在具体设计阶段应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项目设计委托时,要向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提供尽可能详实的相关设计资料及各种技术经济指标,明确项目开发的定位、工程建设成本范围、质量及效果,特别要强调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具体内容包括户型、功能、环境配套、结构设计等。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从源头上作好成本节约。
2)初步设计完成后,要认真审查比对,不能过分依赖于设计部门。这一阶段十分重要,着重应注意的是设计方案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整个设计思路是否经济合理。这里的“合理”包含两种意思; ①布局是否合理,比如户型,是否充分考虑最大程度上满足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居住的需要;再如环境配套设施,是否从“以人为本”来考虑。这两点都是影响房屋销售的主要因素,因为我们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购买者对户型和居住环境看得很重,甚至超过了对价格的关注; ②经济性是否合理,比如建筑设计时可将功能分区相对集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装饰及过多的悬挑,建筑尺寸尽量采用经济尺寸;另外在环境配套上要做到经济实用、美观舒适,不求奢华但求新颖。在全面审查后,针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的更正及修改,尽可能做到详尽周到,避免设计返工;其次,对修改后的设计方案要重新进行成本预算并再与目标成本进行对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超预算设计。
3)施工图设计阶段,这是控制工程成本最主要的一环。设计过程中,有些工程设计人员只注重设计“质量”及设计期限,没有更多地考虑设计对工程建设成本的重大影响。因此要十分注意,比如:
1建筑结构形式的采用。在满足抗震及安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建筑体量尽量采用成本较低的结构形式。比如能够采用砖混或混合结构的,原则上不采用框架结构。
2基础结构形式的选用必须依靠真实的地勘资料并对持力层进行认真选择。避免在施工时出现超深或返工现象。
3结构配筋量标准不一。有些设计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对配筋及截面不进行单独计算,统一配筋;比如对现浇板不分开间大小,设计统一厚度及配筋,这是十分浪费的。
4安全系数取值偏大。如:结构安全重要性等级及非抗震、抗震等级的选用。这些都将对设计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5结构按取大值的方式进行统一标示或作文字简单说明。
以上是控制工程成本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除了要提交设计审查部门外,还要专门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包括工程造价人员,对施工图进行细致的审查核算,对施工图中存在的影响工程质量及工程成本的问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并更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及浪费。
工程设计首先要满足国家现行的各种规范,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存在着多个解,应该都是可行的,哪个解对项目成本是最节约,就需要工程造价人员积极配合,与设计人员协同作战。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各个阶段,对项目设计方案与费用反复比较,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来优化设计,运用价值管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方案选择,最后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比如某工程是一个比较高档的住宅小区,施工图设计出来了,工程造价人员立即介入,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了详细的核算,发现单方用钢量超预定目标3~4kg,小区总建筑面积12万m2 ,这可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直接导致增加成本约240万元。在核算过程中发现:基础、构造柱、梁的配筋偏多,经过与设计人员的沟通,最后确定用钢量高的原因有3个: ①基础设计断面偏大; ②抗震构造柱偏多; ③现浇梁布置偏多且配筋偏大。设计人员在端正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基础断面偏大是因为没有进行基础埋深的折算计算;构造柱偏多是因为死套“建筑抗震构造措施”进行设计,而实际是以抗震验算结果来审定的,两种方式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现浇梁配筋偏大是由于设计时选取的安全系数稍大造成的。这样通过及时修改施工图,工程项目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3设计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进行造价控制
工程施工阶段,主要由3 方组成管理体系,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业主依据割算或形象进度进行工程款的拨付,对项目主要进行协调管理。目前的监理只是监督施工单位的“照图施工”,从社会现状来看,由于监理公司往往聘用一些退休的监理人员,对设计文件有的甚至看不懂(尤其是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以来) ,对施工工艺不熟,对工程造价没有进行量化的能力,往往只能做到“垒起墙来看曲直”, 所以监理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没有多大作用。施工单位只对实际工程和资料负责,结算一般是按实际发生计取,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在某种意义上讲,对施工方没有任何吸引力。设计方,如果管理体系完善,档案完整,由设计单位的造价专业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配合监理和施工人员,做好原有设计文件、设计方的变更资料,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处理意见,进行多方核对、落实,并做签证及时调整工程量,积累在施工过程中的所有资料,并配有各阶段的需要,做出造价分析,使项目工程造价明了、简单、可靠。这样会做到“三统一”,即设计与施工的统一,进度拨款与工程实际进度的统一,施工资料与设计资料的统一。避免预算、割算、竣工结算前后不一致。审计是根据资料得出的结果,不求资料真实、合理性,过程中的监管会有效控制避免此情况的发生。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办理竣工验收或备案历史遗留项目处理意见的通知
各区住房城乡建设委,东城、西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吸取“葛宇路”道路名牌事件经验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管理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于2017年10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调查摸底工作的实施方案》(京建发﹝2017﹞430号),组织开展了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办理竣工验收或备案项目排查工作,现将有关处理意见通知如下:
一、项目排查情况
(一)总体情况
按照《关于开展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调查摸底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全市20个市、区有关部门(包括市住建委综合服务中心、市监督总站、市公用站、17个区住建委)对2016年12月底前已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未办理竣工验收或备案的工程项目进行了认真排查。根据各部门排查报送的数据,经统计,全市已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但未办理竣工验收或备案的工程项目共约5630项。
(二)具体情况
根据各单位排查报送的未办理竣工验收或备案项目清单,进行分类汇总,大致原因可归为以下6类:
1.因停工烂尾、停建灭失未能办理竣工验收工程项目
此类工程项目数约164项,占总数的3%。
2.因未通过规划验收未能办理竣工验收工程项目
此类工程项目数约550项,占总数的10%。
3.因未通过消防验收未能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工程项目
此类工程项目数约200项,占总数的4%。
4.因不具备出具监督报告条件,未能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工程项目
该类是指工程项目已通过规划验收、消防验收,但由于不具备出具监督报告条件,导致工程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具体包括:监督机构责令整改尚未完成、已组织竣工验收未通知监督机构、建设单位不组织竣工验收等。此类工程项目数约3051项,占总数的54%。
5.已出具监督报告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工程项目
该类是指监督机构已经出具了监督报告,但由于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此类工程项目数约703项,占总数的12%。
6.因其他原因未能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工程项目
该类是指由于上述原因之外其他问题,导致工程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具体包括:未开工建设、工程款存在结算纠纷、建设单位联系不上、建设项目部分单体未完工等。此类工程项目数约962项,占总数的17%。
二、处理意见
(一)处理原则
针对排查出的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办理竣工验收或备案项目,按照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妥善处置、分类处理的原则,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是对已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停工烂尾工程项目,具备复工条件的,由施工许可管理部门牵头协调推进复工手续的办理。
二是对因未通过规划验收未能办理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按职责分工,由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别将相关项目清单移送规划验收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三是对因未通过消防验收未能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项目,按职责分工,由市、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别将相关项目清单移送消防验收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四是对因不具备出具监督报告条件,未能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工程项目,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处理。
五是对已出具监督报告未能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项目,由竣工验收备案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六是对因其他原因未能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项目,由相关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据工程具体情况依法处理。
特别是对未组织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严格依法处理。
(二)处理职责
市住建委工程质量管理处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此次处理工作;制定处理指导意见;组织相关部门研究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向市城管委移送相关未办理竣工验收或备案手续的工程项目清单;向市监督总站移送相关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工程项目清单;研究建立健全竣工验收备案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市住建委法制处负责就处理工作中有关问题给予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的业务指导和合法性审查。
市监督总站负责按职责分工,依法查处相关竣工验收或备案违法违规行为;向规划、消防等部门移送相关未办理竣工验收或备案手续的工程项目清单。
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按职责分工,依法查处相关竣工验收或备案违法违规行为;向规划、消防等部门移送相关未办理竣工验收或备案手续的工程项目清单。
三、处理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此次排查出的未办理竣工验收或备案历史遗留项目多、处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各部门要提高对处理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确保处理工作顺利展开。
二是切实履责,依法处理。各部门在处理工作中要切实履职尽责,依据处理意见,结合相关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处理方案,明确具体工作计划,依法依规、扎实细致开展处理工作,确保处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部门在处理工作中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按照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处理中难度大的事项要积极加强沟通协调,集中力量研究解决办法,切实履职尽责。
四是认真总结,及时报送。各部门要结合处理工作,系统总结分析竣工验收及备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请各部门于2018年11月底前将处理相关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市住建委工程质量管理处,处理工作将列为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工作考核内容。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竣工验收及备案工作是工程建设法定程序,把好竣工验收及备案工作关口,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市住建委将对竣工验收及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竣工验收及备案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加大法律法规宣贯力度,增强竣工验收及备案意识。在工程办理质量监督注册时,主动向建设单位宣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关于竣工验收及备案的规定,使其了解掌握竣工验收及备案的相关制度要求,增强主动进行竣工验收及备案的意识。
二是加强对竣工验收及备案工作的提示督办,建立健全联动机制,优化竣工验收及备案工作管理模式。在监督竣工验收时,督促建设单位在工程验收后15日内及时申请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同时督促各参建单位配合建设单位完善相应的手续。进一步建立健全竣工验收及备案管理市区联动机制,加强同规划、消防、档案等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切实加强竣工验收及备案工作管理。
三是进一步完善竣工验收备案信息统计和通报制度,实现竣工验收备案动态管理。市区竣工验收备案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竣工验收备案信息统计和通报工作,通过对所有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了解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加强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情况的动态管理。
四是研究建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定期排查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每年组织开展竣工验收备案专项排查活动。一是属地排查,各级竣工验收备案管理部门按照所辖范围开展自查,建立自查台账,对未依法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项目进行督促整改,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工作措施,形成排查报告报市住建委;二是督查抽查,在属地排查的基础上,市住建委组织竣工验收备案工作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竣工验收备案工作制度、办理程序、档案资料管理、专项排查资料和信息通报管理等情况。市住建委将对排查及竣工验收备案情况进行全市通报。
五是推进竣工验收备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市竣工验收备案管理系统,加强竣工验收备案信息数据委内委外共享互通,实现竣工验收备案网上统一申报、数据自动流转、信息高效审核、结果实时打印的管理目标。
六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各级竣工验收及备案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竣工验收及备案管理工作的执法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未依法组织竣工验收、未及时办理验收备案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惩处,并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对拒不整改、情节恶劣的,要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和媒体曝光,通过加强执法检查和社会舆论监督,督促相关单位切实落实竣工验收及备案法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