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47: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研究性学习策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模式上进行一些必要转变.比如,可以减少教师的知识讲授,而且融入更多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过程,让学生习惯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思考问题,尤其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设计思考问题.这类问题,学生通常都很感兴趣,并且有基本的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背景知识.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研究问题的欲望更加强烈,分析探究问题的门槛相应降低,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研究性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化石燃料的利用”时,教师可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际出发,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燃料利用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然后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探究问题的热情.如,煤、汽油、石油等燃料燃烧时对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对化石燃料进行利用,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你家中主要使用哪些燃料?在使用燃料时需考虑哪些因素?这些问题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这些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问题的欲望与热情,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者自己对于生活的观察深入分析实际问题.
二、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以及思维量的问题具备较好的剖析与解答的能力.比如,在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针对性强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为了让学生容易切入,不至于产生太大的思维障碍,教师设计问题要注重一些技巧.如,可以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研究的过程一点点深入展开.这样设计问题还有一个好处,前面的简单问题的思考往往是学生分析后面的复杂问题的铺垫,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深入研究带来一些引导或者启发.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
例如,在讲“原电池”时,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找到验所需的仪器,并将其组装好,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该装置能否产生电流,如何加以证明?是否需要补充其他的实验仪器?激发学生的自主实验以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在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当回路中有电流产生时,再提出问题:回路中为何形成电流?请说明原因.进一步唤起学生的研究意识.教师可以随着实验过程的层层深入设计思维量以及难度更大的问题,培养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不仅容易获知问题的实质,对于原电池的原理也有充分领会,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三、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随着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转化自己的教学关注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处理各类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思考问题或者研究课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于问题的研讨与解决过程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在知识应用能力上有进步,也能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还能归纳总结出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般方式.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分化
对学习目标进行细分,不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操作性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题研究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中教材必修三中“河流的综合开发”这一课题研究开展之前,引导学生对河流种类进行详细了解,然后收集相关河流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某一河流的详细分析,了解“河流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
2.明确研究性学习目标
在开展研究性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指导员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之前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从中领悟实践价值.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并开展测量实验等活动,严谨研究作风,保证研究过程具有一定创意,避免借鉴他人结论.
3.选择具备实际意义的课题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实地考察、地理实验等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学习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所选课题偏重空乏,缺乏一定实际作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的“区域农业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中,首先对选题出发点做出明确,因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选题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拟定,进而防止研究的范围过于宽泛.
二、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措施
1.活动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有效实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要适当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中地理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高中地理充分的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思考和分析地理知识.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太阳高度角计算”有关内容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计算公式介绍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问,举出不用形式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解答.采用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计算“太阳高度角”,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课堂较为枯燥乏味,且知识抽象不易理解,通常会导致学生理解的不够深刻,过不了多久就会淡忘.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结合生活中实例进行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再结合教材中的公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如:某居民因为自己住房和他人住房之间相差的距离过窄,导致阳光不能充分的照射到室内,从而将开发商告到法院,并获得一定赔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对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开发商,应当怎样设计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对这一知识进行探究,充分的利用课本中相关公式进行太阳高度较角的计算,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人们身边,并且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积极主动的对高中地理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将活动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体现出活动式自主学习.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当重视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适合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对这些活动做出选择,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水资源合理利用”教学中,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分析生活中水资源浪费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分析怎样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将水资源分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几个部分,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资料查找,根据查找的资料阐述自己对不同水资源利用的观点.
3.引导学生采用共同合作的形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思想政治课 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选题策略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思想政治课的选题工作,是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选题的恰当与否是研究性学习开展成败的关键。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引导学生选题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个基本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课题研究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上的。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创设研究性学习,如果一开始便从概念、原理、法则等人手,往往因其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使学生感到高、难、空,影响其研究情绪。因此,可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这样的研究课题。是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2.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会对某些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发现问题。主要可从时政的热门话题中提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时政热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学生距离比较近、可信度高、感染力强、影响深远。学生喜欢在课外谈论,但由于原有的知识的限制和认识的局限,常常过于片面。可见,学生对时政热点有丰富感性认识,能激活学生思维。时政热点中的材料分析的观点叉往往涉及到中学政治课中的知识,这就为时政引进政治课创造了必要条件。由此可见,时政热点是学生自己要选择的内容.把时政热点引入思想政治课,更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3.从学科学习或阅读中发现问题。
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阅读中,有许多现象只要善于与学科间知识内容加强联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就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如“wt0与高中教育”问题,教师就可以从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的知识,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对
(二)明确问题.确定研究目标。
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已被激发。但要正确、适当地选好题目,就必须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明确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问题意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意识到的问题,也就是把问题上升到主体的自觉意识水平上来;另一方面是明确问题。即从自己的困惑中努力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使问题逐渐清晰、明朗起来,从而使接下去的研究活动目标更明确。中学生由于其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明确问题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思想政治学科的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明确问题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问题明确在一个可操作的范围.而不是“泛”而“空”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方向或目标得以明确.学生则按照既定的这一目标去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
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建立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技能、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是否须要改变问题等。
(三)分析指导,确立选题。
学生明确问题、确定研究目标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是都可以形成研究课题.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受到研究能力和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必须对其问题进行分析指导。才能确立可操作性的课题。教师在分析指导、确立课题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分析、区别问题的真假。
问题有真假之分。真问题是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细化、分解并加以研究的.而假问题则无法展开深入研究。假问题有时也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但它没有可行性,即不能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如思想政治课中对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原理的常识性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必要的。一方面,这些常识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所得,是现成的;另一方面,有的太深太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还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故不能研究。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确立课题时,一定要帮助他们判定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不光要从学生本身的研究能力和智力水平去分析,还要从社会环境和满足的条件等多方面去分析。
2.分析问题的研究价值。
问题有真假之分.同时也存在有无研究价值之分。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讲,仍属于教学范畴.不属于科学研究范畴,它是通过探究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发展的。因此,在确定研究课题时的一个首要的判定标准就是该课题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学生的课题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创新性或学术性,只要它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就可以说是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学生课题的选择,教师充当的是“把关人”的角色。在对学生课题的审核中,切忌选择那些大而空,或者是多而繁的题目。同时,也要注重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符合。这样才能选出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现实价值性的课题。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实施与交流策略
(一)课题的实施策略。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时间周期较长等特征.思想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就更需要教师或学校创设有利的条件,充分利用起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合理地引导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1.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第一,改变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通常把学生分成小组,实行小组合作研究;或者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这种空间布置,有利于学生敢说敢想.无拘无束,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学们交流自己对议题的所感、所疑,并听取大家的意见,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创设良好的研究情景。作为情景的创设者,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充分的信息渠道平台,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信息来源,从而实现学生的“同化”过程。主要包括科普讲座、参观访问、调查问卷、上网搜索等形式进行.这其中既可以是直接的信息提供,也可以是信息渠道获得的讲授,亦可以是二者的同时进行,关键在于信息获得的客观性、全面性与针对性。问题的选择上,既可以是教师自身专业问题的延伸,又可是多学科的综合;既可是人文历史艺术.也可是时事热点。但应注意问题的实用性。
第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缺乏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也就难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现能力真正落到实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已的不同见解.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谈得上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关系:要学会合作,善于协调;要能自主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构建符合本校本班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2.注重研究过程的设计.挖掘学生的研究潜能。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研究。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研读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目录、序言和课堂小结,对教材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然后,在逐课、节、框、段进行分析,理顺其中的结构、脉络,把内在的联系,学会围绕“黑体字”,钻研“宋体字”,了解“楷体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及实际经验.去进一步思考和学习,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让学生通过自己读研教材,掌握课本知识。
第二,加强学科之间的“内联”,拓宽学生的眼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不光要注意本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和渗透,实行“跨学科”研究。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把思想政治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实践中,以此增强学生浓厚的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知识能力“整合”起来。
第三,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实地调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邀请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来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并与学生展开交流,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增强。教师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场所或机会让学生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把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用,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所采用的重要研究过程。
(二)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班级共享”与“年级共享”相结合的策略。
让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论地思考,敢于和善于申辩,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成果共享。研究性学习一般都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的,各组之间研究的内容各不相同,采用的形式也不同,获得的研究成果也不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共享同伴的研究成果,在交流阶段,我们采取先班级交流,然后评选出成果显著的课题组再进行年级交流,年级交流时可采取集会式.也可采取电视交流式等。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策略;高职教育
Abstract: language is a fundamental brilliant vocational school, must pay attention 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tak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give full play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nguage tools, service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language; The teaching strateg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语文素养对于学生而言尤其重要。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工具课,不仅影响学生现阶段各门课程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一、建立平等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教师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因此,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是语文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和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鼓励每个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教师还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理解、信任和尊重,增强学习的信心,进而使每一个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居绝对的主导地位,师生之间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播,缺乏互动与交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要求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以一种平等对话的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在这种交流中,不但要求师生之间有知识上的交流,还要有情感上的交流,学生乐意与教师交流,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尊重教师的教学劳动,教师真诚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教学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方面,学生能体验到民主、平等和关爱,师生彼此的精神世界能够相互敞开、相互接纳,不断融合,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师生心灵对话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和提升,使学生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二、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职校生学习的专注力不如普校生,因此高职语文课堂就应该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校的电教资源,将电视、电影、音像制品等现代化工具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把教学内容变虚为实、促静为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不但美化了教学手段,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感官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之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准确把握、调动想象等,避免不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造成误导或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三、鼓励质疑批判,提高思维能力
质疑批判,不盲从表面化、普遍化的观点和见解,是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尝试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学习《项链》时,有的学生对课文提示中把玛蒂尔德夫人定义为反面形象有不同看法,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她爱慕虚荣,但是当项链丢失后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去承担赔偿的责任,这种行为是多么难能可贵,这说明她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于是,在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达成共识,把“联系本文,怎样正确评价一个人?”的话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同学们自己去找资料,进行论证。以后的课上,学生们已经养成了提问的习惯,思维非常活跃。
四、尝试多种课型,丰富课堂教学
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体验性、情感性的特点启示了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课型,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科学意识。
(一)阅读课
每学期初,师生共同拟出本学期的研究问题,确立两三个研究课题。充分利用阅览室的图书资源及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课前老师制定详细的阅读目标,学生有各自的阅读课题。学生摘抄、筛选和归纳资料,然后写成小论文、做成课件等,最后汇报交流。
(二)口语训练课
坚持开展每节课5分钟说话训练。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包括讲故事、小演讲、评新闻等形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这样,学生不仅养成注重平时知识积累的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为写作准备了大量素材,学生的思想境界逐渐得到提升,构建了丰富的精神家园。
(三)学生“讲课”
即让学生担任“老师”,上讲台汇报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一册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可与学生协商,挑选出适合学生“讲解”的若干篇课文,让学生体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之道。学生“备课”、“上课”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为了能使“讲课”获得成功,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查找资料,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听课的学生也比教师“唱独角戏”时投入得多。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同学们对所学课文内容共同讨论,相互切磋,畅所欲言,印象深刻。教师的指导作用则体现在课前指导学生确定讲课的方案,把握讲课的重点上;在课堂上,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恰当的点拨。教师真正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
(四)表演课
每个班在学习戏剧单元时,形成由学生自己改编、导演、选演员、认真排练课本剧的做法。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协作能力,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五)影视评论课
组织学生观看央视的《百家讲坛》《东方时空》《感动中国》等节目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影视剧《红楼梦》《水浒传》《茶馆》《雷雨》等,之后让学生开展讨论赏析,最后写出观后感或谈出体会。
五、结合专业学习,突出职教特色
关键词:积极心理;研究性学习策略;指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138-03
作者简介:贺俊燕(1972-),女,浙江临海人,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研究。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应将知识内化为信念,并外化为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当我们对学生的这些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又会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存在欠缺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缺乏自我管理、目标不明确、存在惰性心理和依赖性心理等方面。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想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策略。
目前,国内研究者在“学习策略”的概念上尚没有达成共识。有的研究者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有的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智活动;有的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还有的认为,学习策略表现为有效学习的程序、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等[1]。综合以上观点,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策略是主动学习者为开展有效学习活动而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态度相关。
一、增强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克服教学的倦怠心理对教师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繁重的工作,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而传统教学强调对教育者的施教过程进行研究。在传统教学的教室里,教师通过规范课堂纪律来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已经超越了教室这一传统的教学环境,并深入到学校乃至社会的各个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中。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教师对教学活动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得不到任何保障。
基础课教学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因而需要教师自身拥有健全的人格。近几年来,从各媒体所披露的信息中我们发现,教师群体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之高不容忽视。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教师群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影响着教师工作和教学的质量。积极心理学的本意是为了帮助个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该类课程的效果;还可以使教师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意义,使他们在思考实现自身积极快乐的人生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对幸福人生的追求。
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积极心理学看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感觉上的愉悦,还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我们对积极情感的内在反应不是限制了我们的选择范围,而是扩大了我们选择的范围。积极情感所引起的进化性决定作用,不是表现在当前,而是表现在未来。或许体验积极的情感,其作用就在于它能够指引我们参与到增强我们认知能力的活动中来”。“被带入实验室进行积极情感体验的被试们,出现了认知能力方面的一些变化,如注意力的宽度增加了、记忆力提高了、语言表达更流畅了、对知识的感受性也增强了”[2]41。由此看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带给我们更好的研究成果。
那么,应该如何增强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呢?积极心理学认为,如果我们希望改善我们的心境,就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行动上。这种具体的行动可以表现为一个带有个体主动性的练习,即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经常有意识地去感受愉悦,并能够主动去延长这种愉悦的感觉,从而将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对个体持续产生作用的积极心境。对于基础课教师来说,当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出一些消极状态时,他们自然会产生不良情绪,我们在允许这种情绪存在的同时,在行动上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把它们看做是一种挑战,并运用心理学中的情绪管理原则来转化这些消极情绪,在教学中不能因个人的情绪波动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要让积极情绪在自己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此外,对于学校管理者和教育部门来说,应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以防止教师产生倦怠心理。
[关键词]学习策略问题解决法研究性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还指出,“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研究性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通过数学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还从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问题解决法,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研究的课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数的组成:米勒的敲环问题”这一课题,介绍“问题解决法”策略的实施。
1发现问题――选择研究方向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书本、生活和社会,因此学生所发现的问题也往往和书本、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是研究性学习策略“问题解决法”实施的首要前提。
数的组成是小学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学生经常进行3+()=23,小明用23元能买下列物品中的哪两样?23=( )+ ( ),小明用23元能买下列的哪些物品呢……等练习。而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正确填写上述习题的答案,而且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继续展开。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可以由教师展示一个故事、介绍一个案例或创设一种情境引出,也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学习的方向或学习兴趣自己发现和提出。
学生们经常喜欢看数学小故事,并在班级里交流讨论,其中有一则:法国著名大画家米勒,一次不小心把钱包丢了,只好用身上带的一条有23环的金链条顶替食宿。老板对他说:“1天付1环,可以住23天。不过你不能一环一环地敲开,你只能敲下4 环或是5环。”米勒想了想,说:“我只敲下2环,就能每天付你1环。”同学们纷纷议论开了,说米勒能做到吗?
同样是关于数的组成的内容,但一则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小故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达成共识,探究应用数的组成解决米勒的敲环问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方向。
2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兴趣、个人经验和研究的需要不同,学生们会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切入口期望探究不同的研究内容,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在明确了把米勒敲环作为研究方向之后,学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
学生1:最少敲下几环就能每天付1环?
学生2:有几种不同的敲环办法?
学生3:按照老板的方法,敲下哪4 环或是5环?
学生4:按照米勒的方法,敲下哪2环就能每天付一环?
学生5: 敲下的金环能不能不露痕迹地完好地合上?
学生6:这条金链条是不是头尾相接?
学生7:金链条值多少钱?
......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其中第5个和第7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无关本题的研究方向,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修改。第6个问题涉及到头尾是否连接,将影响本道题的思路,教师可以对照该故事原型,直接告诉学生:不是头尾相接,或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帮助衍生提出问题:金链条头尾相接或不相接情况下,分别如何敲环。这样对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就可以引导他们筛选、比较、整理,选择出最接近解决问题也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研究子课题。
3分析问题――设计研究方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学生在确定课题后,应当独立思考,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从中选择最合理、高效、实用的一种或几种进行研究,如:
实物演示法:用真正的金链条重现故事情节,演示……
模拟试验法: 如用纸条、橡皮筋、塑料圈代替进行模拟试验……
画线段图:
画示意图:
在问题分析方法的选用和具体方案的设计上,应当尊重学生的选择,注重引导学生方法的积累和应用,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鼓励同学们通过收集信息、实景重现、请教师长、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逐步实现思维方式从封闭到开放,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注重效率和实用,做到心中有数。
4解决问题――得出研究结论
学生个体独立研究或按照小组、同桌、学习团队等分组后,根据提出的子课题,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方法,得出结论。
5反思问题――展评研究成果
由于研究课题的不同,所以成果也将各不相同,展示研究成果的方式通常有:PPT解说、汇报、小论文、图表等。如:
小组1:采用简单的PPT,结合解说,揭示结论:
小组2:汇报小组研究米勒敲环问题的子课题“最少敲几环”、采用的方法、步骤、结论、取得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小组3:展示小组在合作研究后,各个成员独立撰写的小论文。
一、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分化
对学习目标进行细分,不但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操作性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题研究的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中教材必修三中“河流的综合开发”这一课题研究开展之前,引导学生对河流种类进行详细了解,然后收集相关河流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某一河流的详细分析,了解“河流综合开发”的相关知识.
2.明确研究性学习目标
在开展研究性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指导员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之前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从中领悟实践价值.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并开展测量实验等活动,严谨研究作风,保证研究过程具有一定创意,避免借鉴他人结论.
3.选择具备实际意义的课题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实地考察、地理实验等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学习方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所选课题偏重空乏,缺乏一定实际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的“区域农业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中,首先对选题出发点做出明确,因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选题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拟定,进而防止研究的范围过于宽泛.
二、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措施
1.活动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有效实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要适当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高中地理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高中地理充分的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思考和分析地理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太阳高度角计算”有关内容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计算公式介绍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问,举出不用形式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解答.采用这种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计算“太阳高度角”,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课堂较为枯燥乏味,且知识抽象不易理解,通常会导致学生理解的不够深刻,过不了多久就会淡忘.但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结合生活中实例进行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再结合教材中的公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如:某居民因为自己住房和他人住房之间相差的距离过窄,导致阳光不能充分的照射到室内,从而将开发商告到法院,并获得一定赔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对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开发商,应当怎样设计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对这一知识进行探究,充分的利用课本中相关公式进行太阳高度较角的计算,学生会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就在人们身边,并且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积极主动的对高中地理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将活动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体现出活动式自主学习.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当重视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适合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对这些活动做出选择,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水资源合理利用”教学中,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分析生活中水资源浪费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分析怎样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教师可以将水资源分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几个部分,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资料查找,根据查找的资料阐述自己对不同水资源利用的观点.
3.引导学生采用共同合作的形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尝试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教学策略分析如下。
一、突出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课本要求的知识内容以外,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应多关注学生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各小组将古文中的内容以角色表演的方式体现出来,并可以在表演过程中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这样,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思考并探究《桃花源记》的主题与内涵,再表演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满足了个体独立思考的需要,也实现了小组合作探究过程,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元素
初中语文教学侧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并且语文作为人们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围绕初中生所处年龄段的特征、生活经验等,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平时注重积累身边的语文知识素材,多阅读书籍,多接触大自然,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生活中锻炼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综合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包括制订教学计划、收集教学资料、课前预习学习内容、课中讨论研究性主题等,体现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显然不再适用,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与进步。因此,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与学生互相评价等,在评价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认识到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作为今后改进的重要参考。教师在评价中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巧妙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符合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基本语文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引导学生走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启蒙课程,需要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教育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主动探求为前提,以合作实践为方法的教学体系,可以有效提iw基础性学科的吸引力,为学生对语文的后续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注入小学语文的教育活动中,成为教育研究者较为关注的问题。
一、培养主人翁意识,自主思考
在传统教育方法中,所谓的教学往往是“我念,你听”的形式,教师总是起着单一的“教”的作用,却米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师生课堂交流互动少,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教师会对课程的讲解渐渐失去激情,学生也会对课程内容失去兴趣。因此,实现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开展,必须要求教学方式的相应改革。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自主思考,主动寻找问题。并通过小组的合作或利用网络、音像、文字等资源,将知识进行分析加工和储备,独立寻找答案。学生作为知识传输的转折终端,只有具备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才能实现知识的灵活掌握,为之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现实经历,构筑情景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但其传播手段却要凭借大量的文字。如果单纯针对文字进行授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仄倦情绪。教师作为沟通学生和知识的纽带,应该将乐观的人生态度,优秀的道德情操,iw雅的审美情趣等内容引入情景,充实需要阐述的课程,让学生在构造的情境中带有情感地去学习知识,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把情感的熏陶和实际应用融入到语文素养的培养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更加坚实地巩固课堂内容知识。
三、抓住主要兴趣点,恰当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热情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观上对所授内容拥有探索的欲望,才能达到高质量教学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上所传输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在文本上的内容。如果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把知识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然而,由于网络的发展,当前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普遍存在制作粗糙、内容浅薄的弊端。只有注重课堂内外知识的结合,将学生所接触的知识全面化,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拓宽知识层面,才能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主要兴趣点,从根源上行动,只需恰当的引导,就可以实现学生主动研究的目标。
四、保留思维创造性,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分析问题的态度。小学生站在学习生涯的起点,拥有后续发展中迫切需要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这种能力极其容易在否定态度中受到打击,甚至磨灭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看待和引导学生,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应用在各种学科的学习和平常的生活中。对于事物的理解与分析,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作为教师,不应该主观地要求所谓的正确答案,应该理性地总结学生的看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其想法,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不同的见解,要。例如:当一些学生在讨论米来生活会如何变化时,表达出米来没有学校,甚至没有教师,可以在家里实现全面学习的想法,等等。可能会有教师直接否认他的想法,这就会限制研究性学习的贯彻实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向更深层次思考。
五、关注学生差异性,因人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