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14 17:55: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

第1篇

(一)申请条件

由国务院部委认定或批准为国家级研发机构。

(二)扶持标准

1、凡对被认定为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质检中心等研发机构,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资助300万元。

2、独立法人或企业内设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得到上级资金资助,上级资助资金在200万元以上的,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追加匹配资金200万元;上级资助资金在200万以下的,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予以1:1追加匹配资金;同一机构同时获得国家财政资助和市级财政资助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则匹配。

3、对特别重大项目资助需要超过以上标准的,需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国务院部委批准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上级拨款凭证;

3、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鼓励发展外资研发机构

(一)申请条件

1、注册资金在5000万美元以上或世界500强等外资企业直接设立的研发机构;

2、在经营期内,企业注册资本未减少;

3、由市主管部门认定或批准。

(二)扶持标准

1、对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或一次性增加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研发机构,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资助300—500万元人民币。

2、对注册资金不足1000万美元或一次性增加注册资金不足1000万美元的外资研发机构,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资助100万元人民币。

3、对特别重大项目资助需要超过以上标准的,需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市主管部门批准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三、鼓励培育省(市)级研发机构

(一)申请条件

由市主管部门批准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扶持标准

1、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给予市扶持资金30%的匹配扶持,最高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2、对新落户本区的国内省(市)级研发机构,参照本市技术中心补贴标准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相应扶持。

(三)申报材料

1、市主管部门批准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上级拨款凭证;

3、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四、积极扶持区级研发机构

(一)申请条件

企业通过区科委、区经委等部门按相关认定标准每年12月份组织的专家评审,被认定为区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

(二)扶持标准

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给予30万元资助。

(三)申报材料

1、区科委、区经委批准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五、鼓励承担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

(一)申请条件

申报的课题(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含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等)项目以及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计划(含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科技攻关、科技小巨人工程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火炬计划、创新资金、农业成果转化等)项目立项或资助的。

(二)扶持标准

1、申报的课题(项目)得到上级部门立项资助并要求匹配的,根据上级财政实际到帐金额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同步匹配。

2、申报的课题(项目)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立项的,按上级资助总额的5—10%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予以匹配,每项匹配资金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资助金额超过100万元的,需一事一议。

3、申报的课题(项目)得到市主管部门立项的,按上级资助总额的5—10%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予以匹配,每项匹配资金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资助金额超过50万元的,需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项目合同书(或证书)、上级拨款凭证复印件。

六、鼓励加强技术研发

(一)申请条件

1、项目单位有承担项目的资金、技术力量及设施设备;

2、项目单位应有专利、版权等自主知识产权,或在项目完成后可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二)扶持标准

1、重大项目:符合区主导产业(含航天航空、现代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专业领域)的自主创新项目。项目经专家评审综合评分在80分以上,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50-80万元的资助;对项目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且专家评审综合评分在90分以上,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80—100万元资助;超过以上标准的特别重大项目,需报区政府一事一议。

2、技术创新项目:推动我区以企业为主体、对提高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能力、促进我区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研发项目或产学研合作项目。对专家评审综合评分在70分以上的项目,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15-20万元;对专家综合评分在60分以上的项目,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8-12万元。

3、科学研究项目: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开展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技术研究、公共卫生、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水环境治理等研究课题。项目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6-10万元的资助。

4、决策咨询项目(软课题):根据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情况,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大都市新城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紧迫问题,开展调研与咨询研究的重大课题。项目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6-10万元的资助。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上一年度财务报表复印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2、项目计划任务书、有关项目查新报告、自主知识产权的证明材料(如专利证书、版权证书、著作权证书)等;已经完成的科研、技术攻关项目的有关成果证明材料复印件。

(四)其他事项

项目资助资金分两次拨付,在下达项目时先拨付80%,项目到期时,企业提交验收申请,区科委组织专家验收合格后,拨付其余资金;如项目成果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可免于验收。上年度应完成而未完成项目或未通过验收的单位,下一年度申报不予受理。

七、鼓励共享仪器设施设备

(一)申请条件

1、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属于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成员单位;

2、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企业开展该项技术创新的必要设施,购置原值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企业确实未购置。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研发和测试等发生费用总额的50%,每个项目最多可资助10万元,同一企业一年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区内企业与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成员单位签订的使用仪器设备的协议书或合同、仪器设备原值证明,以及发生相关费用的凭证复印件;如使用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成员单位的仪器设备,还需提供成员单位加盟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证明和该仪器设备在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编号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八、资助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一)申请条件

已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该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扶持标准

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工作站建设进度,在建立初期和建设中期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的扶持。

(三)申报材料

1、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初期

(1)企业工商执照及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

(2)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批文复印件。

2、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中期

(1)企业博士后工作人员进站证明及有关协议复印件;

(2)工作站科研成果及自主知识产权相关证明复印件。

九、资助进站博士后科研

(一)申请条件

1、博士后进入本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经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办理相关登记手续进入实践基地,工作一年以上。

2、博士后主持的科研项目被市级以上有关部门立项。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每人10万元的一次性科研资助。

(三)申报材料

1、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人员进站证明及有关协议复印件;

2、科研项目被市级以上部门立项的相关证明(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办理登记手续的博士后出具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项目立项书)复印件;

3、博士后科研人员学历、学位证明等复印件。

十、鼓励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

(一)申请条件

1、经市有关部门认定为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

2、经区有关部门认定为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即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和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

(二)扶持标准

1、对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按市相关要求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予以1:1匹配。

2、对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资助,总额不超过3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市、区两级科技小巨人企业评定相关证明和上级拨款凭证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一、资助专利申请的费

(一)申请条件

1、申报资助的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且没有署名权和专利权的权属纠纷;

2、申请主体为专利的第一申请人(包括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对每项发明专利资助2500元,实用新型专利资助800元,外观设计专利资助400元。

(三)申报材料

1、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复印件;

2、市专利机构开具的费发票复印件;

3、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或个人本区户籍证明复印件。

十二、资助申请国外发明专利

(一)申请条件

1、申报资助的专利已被其他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或授权,且没有署名权和专利权的权属纠纷;

2、申请主体为专利的第一申请人。

(二)扶持标准

1、每获得一个国家专利申请的,受理后资助15000元,获得授权后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15000元。

2、在香港或澳门申请发明专利的,受理后资助5000元,获得授权后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5000元。

3、每项发明专利最多资助3个国家或组织的申请。

(三)申报材料

1、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涉外专利机构出具的国外或港澳发明专利申请费用结算账单和发票复印件;

2、国外专利部门申请受理或授权的相关证明材料及中文译件复印件;

3、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三、奖励发明专利授权

(一)申请条件

1、申报资助的专利已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且没有署名权和专利权的权属纠纷;

2、申请主体为专利的第一申请人(包括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

(二)扶持标准

每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后,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三)申报材料

1、授权的专利证书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或个人本区户籍证明复印件。

十四、资助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一)申请条件

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为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给予市扶持资金50%的匹配资助。

(三)申报材料

1、市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五、资助专利示范、试点、培育企业

(一)申请条件

被列为市专利示范、试点、培育企业的区内企业。

(二)扶持标准

获得市专利示范、试点、培育企业的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10万、8万、6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三)申报材料

1、市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六、资助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

(一)申请条件

被列为市企业专利战略制定试点项目的承担单位。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市财政资助金额一次性给予100%匹配。

(三)申报材料

1、市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七、鼓励制定国家技术标准

(一)申请条件

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的国家技术标准(含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经批准并。

(二)扶持标准

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的国家技术标准后,区财政专项资金对第一起草者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非第一起草者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三)申报材料

1、经批准并的国家技术标准文本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八、鼓励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登记

(一)申请条件

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企业被认定为软件企业或产品获得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二)扶持标准

1、对经市主管部门认定的软件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资助1万元。

2、对经市主管部门认定获得软件产品登记证书的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资助5000元。

(三)申报材料

1、市主管部门认定或批准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九、鼓励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一)申请条件

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市名牌产品”、“市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二)扶持标准

1、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的企业,视其对社会及地方的贡献情况,区、镇(含街道和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奖励30~60万元。

2、对获得“市名牌产品”、“市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的企业,视其对社会及地方的贡献情况,区、镇(含街道和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奖励10~30万元。

3、同年获得同一产品系列荣誉称号的,按就高原则补贴;同年获得两个产品系列荣誉称号的,其中一项减半补贴。

(三)申报材料

1、企业品牌获奖证书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十、奖励发明专利转让

(一)申请条件

1、申请主体必须是注册纳税在本区的企业;

2、授权的发明专利已转让。

(二)扶持标准

1、对在区外转让的发明专利权人,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奖励其技术转让所得总额的1%,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对在区内转让的发明专利权人,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奖励其技术转让所得总额的1.5-3%。其中,转让金在500万元以下的项目,给予3%的资助;在500—1000万元之间的项目给予2-3%的资助;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1.5-2%的资助;此项资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登记簿副本、专利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转让合同及该项纳税单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或个人本区户籍证明复印件。

二十一、奖励发明专利实施

(一)申请条件

申请主体必须是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实施产业化企业。

(二)扶持标准

1、企业实施经转让的发明专利,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可按企业已支付转让金的1.5-3%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2、企业实施自有发明专利,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可按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一次性奖励10-2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发明专利当年年费发票、专利证书复印件;

2、专利转让合同以及经税务部门认可的新产品销售清单、纳税核定单复印件;

3、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十二、鼓励高端制造业发展

(一)申请条件

经认定,属航天航空、现代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平板显示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内的重点企业,且企业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有较大贡献,或者列入市、区重点推进的重大产业新建项目。

(二)扶持标准

1、对企业新建产业投资项目,根据项目前期建设投资情况,给予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贴息,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2、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项目,根据项目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贴息,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3、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特别重大的新建产业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可给予项目投资100%的贴息,贴息期最长不超过3年。

4、以上贴息均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予以资助。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项目简介和实际发生额相关证明复印件。

二十三、鼓励智力密集型服务业发展

(一)申请条件

1、符合《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2008)》(沪府办发〔2008〕41号)前十类;

2、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有实际贡献。

(二)扶持标准

对企业自主申报扶持项目(交通补贴、房租补贴、人才补贴),经有关部门联合评审后,确定年度扶持的企业(项目)数量,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资助每个项目20—50万元的。超过50万元的项目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3、企业的书面介绍及相关项目发生费用证明复印件。

二十四、鼓励智力密集型服务业载体建设

(一)申请条件

1、获得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业功能区和创意产业园区称号的园区;

2、列入区“三点一线”发展架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点);

3、区政府同意设立的其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业功能区、创意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

(二)扶持标准

1、获得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业功能区称号的园区,根据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1:1的匹配。

2、符合申请条件的功能区(集聚区、园区),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规划制作费用最高不超过总额的50%、金额不超过80万元的补贴。

(三)申报材料

1、申请配套资金扶持的,需提供市拨付集聚区(功能区)引导资金相关证明复印件;

2、申请集聚区(功能区、创意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规划制作、咨询论证、平台建设扶持的,需提供有关集聚区设立的证明以及相关经费投入的证明复印件。

二十五、鼓励引进企业总部(一)

(一)申请条件

1、经市主管部门认定的外资地区总部;

2、在经营期内,企业注册资本未减少。

(二)扶持标准

1、参照市对外资总部扶持标准(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商务委等八部门关于<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若干实施意见的通知》),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市本级财政扶持资金100%的匹配。

2、对特别重大的项目,报区政府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经市有关部门认定为外资地区总部的相关证明及拨款凭证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十六、鼓励引进企业总部(二)

(一)申请条件

1、内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是指在本区设立的以投资或授权形式,对多个区域内的企业、机构行使管理、采购、营销、结算、投资决策和研发服务职能。其中地区总部在管理区域内投资或者授权管理的企业不少于5个。

2、内资企业总部总资产达到20亿或净资产达到6亿元;地区总部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且资助期内年均营业额在5亿元以上。

(二)扶持标准

1、参照对外资地区总部扶持标准,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资助。

2、对特别重大的项目,报区政府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申报企业书面材料(公司概况、业务范围、销售收入及纳税等情况介绍);

2、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及公司章程、验资报告;

3、申报企业近期(1年以内)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复印件;

4、申报企业投资或者授权管理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验资报告,主要投资者委托申报企业进行授权管理的委托书复印件。

二十七、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一)

(一)申请条件

1、年综合能耗在5000-10000吨标准煤的企业和部分年综合能耗在2000-5000吨标准煤的能耗超标企业;

2、项目实施单位必需具备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二)扶持标准

对于符合条件的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在审计项目完成通过验收后,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5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国家和本市、本区有关部门的项目立项文件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十八、鼓励技术改造节能降耗(二)

(一)申请条件

1、单个项目年节能量在200吨(含200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技改项目;

2、项目实施单位具备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二)扶持标准

1、根据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所取得的实际节能量(年节约每吨标准煤奖励300元),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获得市主管部门节能技改奖励的项目,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根据市有关要求配套奖励。

(三)申报材料

1、国家和本市、本区有关部门的项目立项文件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十九、鼓励技术改造节能降耗(三)

(一)申请条件

1、企业年耗能在500吨标准煤以上;

2、参加培训的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备一定的节能管理或工程经验。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按每人1500-2000元的培训费用标准补贴给企业。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企业培训节能工程师发生费用的相关凭证复印件。

三十、鼓励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空间发展优势产业

(一)申请条件

1、列入年度市重点推进的签约项目;

2、列入年度区推进的签约项目。

(二)扶持标准

1、对于列入市重点推进的项目,区财政专项资金按市核拨的专项扶持资金给予1:1匹配;

2、区推进项目参照当年度市专项扶持资金标准给予专项扶持。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调整方案;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3、上一年度能耗表(区统计局盖章)复印件;

4、列入区推进项目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三十一、鼓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一)申请条件

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并经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受理。

(二)扶持标准

对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相关费用,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补贴5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受理单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三十二、支持企业债券融资

(一)申请条件

1、成功发行企业债券或短期融资券的企业;

2、已列入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备选企业,进入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发行准备阶段,并已支付有关发行费用。

(二)扶持标准

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短期融资券所承担的担保费、评级费、审计费予以50%的补贴。

(三)申报材料

1、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发行企业债券或短期融资券相关证明复印件;

2、区有关部门出具债券融资备选企业相关证明复印件;

3、企业与中介机构签署的有关合同及支付相关费用凭证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三十三、鼓励企业上市

(一)申请条件

1、已列入区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企业,进入上市阶段的;

2、引进成功上市或借壳上市的企业。

(二)扶持标准

1、对由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且已在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补贴50万元;对已通过证监局辅导验收,且申报材料经证监会正式受理的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再一次性补贴100万元。

2、对拟上市企业因上市原因而筹措的银行贷款的拟上市企业,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一年期利息予以5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150万元。

3、对实行借“壳”上市并将其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迁至本区内的公司,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企业辅导备案公告复印件;

3、证监会正式受理、证券交易所上市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4、企业银行贷款合同复印件。

三十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一)

(一)申请条件

1、以从事高新技术的开发、生产与经营为主业;

2、企业主要负责人为35周岁以下的创业青年。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YBC—紫竹专项基金”今后三年扶持项目给予相应支持(由YBC—紫竹专项基金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运作)。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税务证复印件;

2、“YBC”项目计划任务书。

三十五、支持留学生创新创业(二)

(一)申请条件

1、留学回国人员回国未满5年,且在本区注册兴办研发型、实体型企业未满3年,从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

2、申报主体是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企业,所资助款项用于企业科研项目的孵化和产业化。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资助5-1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企业工商执照及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留学人员身份、户籍、学历、学位证明等复印件。

三十六、鼓励引进创业风险投资

(一)申请条件

创业投资企业对注册纳税在本区企业或企业自主创新项目进行风险投资,资金实际到位。

(二)扶持标准

1、对成功引进世界著名投资公司风险投资的项目,引导基金可按其实际到位资金跟进投资;

2、引导基金还可以通过参股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

3、对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本区企业的,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其实际到位资金按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数给予补贴,其中对区内投资公司投资给予100%的贴息,对区外投资公司投资给予50%贴息,贴息期最长不超过三年。

(三)申报材料

1、创业投资机构与区内企业签订风险投资的合同或协议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以及风险投资机构实际到位资金的相关凭证复印件。

三十七、鼓励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一)

(一)申请条件

科技中介机构为注册纳税在本区的企事业单位科技项目开展技术扩散(如技术产权交易所、技术市场等)、成果转化(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等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专业化服务。

(二)扶持标准

1、对注册纳税在区内的科技中介机构,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其服务项目的中介费用最高给予20%的奖励;

2、对注册纳税在区外的科技中介机构,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其服务项目的中介费用最高给予10%的奖励。

(三)申报材料

1、科技中介机构的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与区内企事业单位签订的科技中介服务项目合同书、中介费用的相关凭证复印件。

三十八、鼓励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二)

(一)申请条件

1、办公地点在莘闵园区、863()软件孵化基地、沧源科技园、紫竹大学生创业中心、漕河泾创新创业园、吴泾科技园等孵化器内;

2、科技中介机构为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中介服务(包括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的业务收入占其年度业务总收入的20%以上。

(二)扶持标准

科技中介机构租赁指定孵化器的自用办公用房,按孵化器同期房租标准,租用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区财政专项资金当年度给予50%的房租补贴;租用面积在100平米以上的,按100平方米的标准核算。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为本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中介服务的项目合同书以及相关服务费用凭证复印件;

3、与指定孵化器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书以及交纳房租费用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三十九、加强孵化器建设(一)

(一)申请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能提供3000平方米以上的孵化物理空间,并配备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

2、管理规范,可为企业提供商务、资金、信息、咨询、市场、技术开发与交流等多方面的服务;

3、在该机构提供的场地内的在孵企业达30家以上。

(二)扶持标准

1、对孵化器建立专业技术实验室、技术测试等共性技术平台、为入孵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专项技术服务等,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项目总费用10%—30%的支持,同一项目最高不超过30万元。

2、对孵化器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管理、金融、法律等服务发生的费用,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10%--20%的相应补贴,同一项目每年最多不超过10万元。

(三)申报材料

孵化器公益性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及其相关费用凭证复印件。

四十、加强孵化器建设(二)

(一)申请条件

1、办公地点在莘闵园区、863()软件孵化基地、沧源科技园、紫竹大学生创业中心、漕河泾创新创业园、吴泾科技园等孵化器内;

2、企业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下,营业时间不满3年。

(二)扶持标准

企业租赁指定孵化器的办公用房,按孵化器同期房租标准,租用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当年度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50%的房租补贴;租用面积在100平米以上的,按100平方米的标准给予50%的房租补贴。

(三)申报材料

1、企业的营业执照、及当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与指定孵化器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书以及交纳房租费用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四十一、奖励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一)申请条件

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级、市级科学技术奖。

(二)扶持标准

1、对注册、纳税在本区的企事业单位的获奖项目,区财政专项资金按上级奖励金额给予100%的匹配奖励。

2、对经营地在本区的企事业单位的获奖项目,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其对地方的贡献情况给予50%的匹配奖励。

3、对获得国家级、市级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个人,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上级奖励金额分别给予10%的匹配奖励。

(三)申报材料

1、项目单位工商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项目获奖批文或获奖证书、上级资金拨款凭证复印件。

四十二、奖励区科技成果奖

(一)申请条件

项目经区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按有关要求评定为区科技成果奖一、二和三等奖。

(二)扶持标准

1、对获得区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区财政专项资金奖励3万元。

2、对获得区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区财政专项资金奖励2万元。

3、对获得区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区财政专项资金奖励1万元。

(三)申报材料

区科学技术成果奖获奖凭证复印件。

四十三、资助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购房

(一)申请条件

在本区企业签约服务两年以上。

(二)扶持标准

院士在本区购买自住商品房,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资助房款总额的20%,但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院士与本区企业签订的工作协议复印件;

2、院士的专家证明复印件;

3、院士购房合同(房产证)与购房发票复印件。

四十四、为研发机构高级人才子女就读提供优质服务

(一)申报条件

1、监护人为受聘于区内研发机构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

2、监护人持本市户口(含蓝印户口,下同)或市居住证。

3、符合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

(二)相关标准

1、受惠对象享有本区同龄户籍学生同等优惠待遇。

2、选择本区民办学校的,由区教育考试中心推荐,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解决。

3、选择本区公办学校的,由区教育考试中心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入学或根据家长要求,提供适当的公办学校给予选择。

4、研发机构高级人才子女在校期间的评优、奖励等与其他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三)申报材料

1、入读小学需提供监护人及子女的本市户口或居住证、预防接种卡、购(租)房合同、研发机构高级人才证明及聘用证明复印件。

2、入读中学需提供监护人及子女的本市户口或居住证、毕业生材料(毕业生登记表、预防接种卡、体育合格登记表、体质健康卡、小学毕业证书)、购(租)房合同、研发机构高级人才证明及聘用证明复印件。

3、转学需提供监护人及子女的本市户口或居住证、学籍档案(转学证明、学籍卡、预防接种卡、体育合格登记表、体质健康卡),购(租)房合同、研发机构高级人才证明及聘用证明复印件。

四十五、为研发机构高级人才医疗卫生提供优质服务

(一)申报条件

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受聘于区内研发机构一年以上。

(二)服务方式

1、研发机构高级人才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适宜的社区卫生服务,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服务咨询和特定项目的体检,提供常备、常用药物的使用指导及个性化的就医指导及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2、区域医疗中心为研发机构高级人才提供专家级的“健康卫士”服务,区内二级甲等医院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与研发机构高级人才结对,根据研发机构高级人才及其直系家属的需要及时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指导和服务。

3、研发机构的高级人才直系家属到医院就诊,医院给予优先挂号、优先检查、优先化验、优先收费、优先配药、优先住院的“六优先”服务。

(三)申报材料

1、研发机构高级人才证明及聘用证明复印件;

2、企业申请材料及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四十六、为研发机构高级人才家属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一)申报条件

1、受聘于本区研发机构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亲属;

2、具有本市户籍或居住证、在劳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

(二)服务方式

1、对有市场就业能力的优先积极推荐实现就业。

2、对就业条件差难以通过市场就业,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需要接受就业援助的本市户籍人员进行托底安置。

3、对需要了解各项劳动保障政策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的安排专人进行职业指导。

4、需要参加政府补贴培训的提供指导并对本市户籍人员办理职业培训帐户卡。

5、个人想创业的提供专家咨询、辅导。

6、其它就业服务方面的按有关规定提供帮助。

(三)申报材料

1、研发机构高级人才证明及聘用证明复印件;

2、企业申请材料及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四十七、加强政府采购支持

(一)申请条件

1、已列入国家政府采购目录;

2、已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称号;

3、列入《市专利新产品认定目录》名单;

4、已被市有关部门认定为市重点新产品;

5、企业已实施的被市有关部门确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主要产品;

6、已被国家或市重大工程项目中采购使用的企业产品。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即可申请。

(二)扶持方式

1、梳理本区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列入自主创新产品采购计划,加强自主创新产品采购管理。

2、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产品,区招管办通过组织产品推介、优先采购、合同优惠等形式予以支持。

(三)申报材料

1、企业产品被市有关方面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四十八、附则

(一)申报对象

本操作办法适用于注册和纳税在本区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区

域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或个人。

(二)操作流程

1、申报对象在区政府网站或区科技网(下载表格,按本操作办法要求准备书面申报材料;

2、区科委在区证照办理中心服务窗口统一接收各项申请材料;

3、区科委根据各项目操作办法的主管部门分工情况,分别送达主管部门在区证照办理中心的窗口,各主管部门同时做好受理登记。未在区证照办理中心设窗口的主管单位,需指定人员到区科委窗口接收材料并做好受理登记;

3、各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把符合条件的单位名单及享受政策扶持的标准函送区财政局;

4、区财政局按相关要求做好资金划拨,每月将《区科技政策扶持奖励申请表》及对应的专项资金拨款单反馈给区证照办理中心的区科委服务窗口。

(三)受理时间

1、项目常年受理。对申报材料齐全且无需评审的项目,各主管部门需在7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核批准的决定,并及时回复申请单位或个人,需专家评审的项目由各主管部门根据评审周期组织专家评审,在评审后(需公示的项目在公示期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核批准的决定,并及时回复申请单位或个人;

第2篇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社发〔2012〕119号)和有关政策规定,现将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受理申报范围

省教育厅所设的中等专业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负责受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含实验人员)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和评审。

在省教育厅以外设立的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按相应的评审权受理相应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申报评审工作。

二、评审政策

中等职业学校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执行《关于印发广东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999〕27号);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执行《关于印发广东省中等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999〕24号)。学历、资历条件执行《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2003〕178号)、《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2005〕177号)、《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粤人发〔2007〕197号)。职称外语条件执行《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粤人发〔2007〕120号),并根据原人事部《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37号)和粤人发〔2007〕120号文有关规定,2001年广东省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单不作为职称外语条件的有效依据。计算机条件执行《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2010〕176号)。继续教育条件执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

各地各学校的申报评审工作,要按照国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严格执行申报条件和申报程序,提高申报和评审质量,并逐步实现与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

三、对职称申报若干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问题。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要按照《关于印发<广东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初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粤人职〔1998〕15号)要求,组建考核认定工作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申请认定初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进行考核认定,通过人员按资格审批权限报省直主管部门或市、县人事职改部门确认,颁发省人社厅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资格证。省教育厅直属中等职业学校的考核认定工作小组成员名单须报我厅人事处备案,考核认定通过人员报我厅人事处确认。

(二)关于教师资格问题。我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申报评审或认定讲师、高级讲师技术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层次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已申请但当年还未获得批准的申报人员,可先提交申报材料,并由学校出具相关证明。如申报人员申请的教师资格在当年各评委会学科组评审前获得通过(以广东省教师资格认定办公室查询结果为准),可作为有效资格对待,否则申报材料不予上会评审。学校引进、特聘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暂未办理教师资格的,由学校出具证明,可申报或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三)关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有关规定,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继续教育的学习。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取得现资格以来每年都应有参加继续教育的记录,2011年参加的继续教育应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四)关于论文代表作送审的要求。申报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人员须提交两篇代表作(论文或论著)。申报人将两篇代表作复印一式两份分别装入2个材料袋提交(每个材料袋装2份不同论文,不再退还),代表作原件与其他申报材料装入主材料袋提交。不按规定要求提交论文代表作送审的,一律按代表作不合格处理。

(五)关于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的系列及专业的要求。申报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系列和专业,严格按照资格条件中有关“在职在岗”的规定。对不符合在职在岗要求的不予受理。已与学校签订了聘约(协约),实行了聘任管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符合我省资格条件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在现工作单位申报评审相应档次的专业技术资格。

申报人填写送评学科组名称时应严格按照我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高评委下设学科组名称规范填写,所申报的专业技术资格名称应尽量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通知》(教职成〔2010〕4号)中所列专业名称填写。

(六)关于缴交社保凭证的要求。申报教学、实验系列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其缴交社保的凭证,可由学校统一到相应社保部门开具。

四、工作要求

(一)申报人应真实准确报送材料并提供相应证明。

申报人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岗位和省的职称政策,对照相应资格条件和申报评审办法的规定,真实、客观、完整填报相关表格,并对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承诺。申报人同时须提供由学校或有关部门对学历、资历、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任教课程及课时、科研项目(课题)、论文(论著、教材)以及年度考核、担任班主任、本人实践及指导学生实习、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承担公开课、听课评课等方面的情况出具的有效证明。未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的将视为无效材料。申报人所填报的各类表格之间相同的内容应当一致,不得漏填、涂改、造假。申报人在取得现资格期间,如有违规违纪、学术不端等行为,必须在申报表的工作负面情况说明栏如实填写,不填写但经查实存在的,将视为故意隐瞒、弄虚作假行为。

有关申报表格及填报要求可在我厅网站“通知公告”栏下载(附件1—12),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申报人应分别填报不同的《申报表》与《推荐表》(附件2—5)。我厅不接收不按规范提交的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推荐表》)。申报时间截止后,我厅将不再接收申报人及有关单位补充的任何材料。

(二)各单位应认真做好申报人材料的审核及公示工作。

1.各单位(学校)应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整理申报材料,并指定专人对申报人提交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特别要做好对申报人学历、资历、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论文(著)、课时数、年度考核、获奖证明、本人实践及指导学生实习、担任班主任、承担公开课、听课评课等材料的审核工作,确保申报人所提交材料的完整、真实、准确。凡提交的复印件须经单位审核人审查原件,核实后在复印件上签写“与原件相符”字样,并签署审核人姓名和加盖单位公章。

2.各单位(学校)要本着对申报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申报人在师德表现、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将评价意见完整填写到《申报表》、《推荐表》相应的栏目中。各学校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师德不端“一票否决”原则;要高度重视对申报教学系列教师获现资格以来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或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取得的成果均可作为教师本人的教学业绩,坚持把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效评价。单位的推荐意见要客观准确反映申报人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推荐意见不能过于简单。

3.各单位(学校)应按规定要求及时将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有关材料(特别是申报人的《申报表》、《推荐表》)、单位的投诉受理部门及电话,同时在单位显著位置或网站张榜公示。不便于张榜公示的申报材料,应统一、有序放置在会议室等场所对校内开放,以备查验。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受理投诉主要由单位人事(职称)部门负责,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公示结束后,由单位(学校)纪检(监察)或人事部门在《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附件11)上如实加具意见并加盖公章,连同申报材料一并报送。各地、各校可统一报送本地、本校所有申报人员的评前公示情况。公示期间凡经查实存在弄虚作假或有其它违规行为的申报材料一律不得报送,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对举报问题一时难以核实的,应如实注明,先行报送,但不得停止核查,核查结果应及时报送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对没有评前公示情况的申报人材料,我厅不予受理。

(三)各单位应做好申报人材料报送工作。从今年起,各地的申报材料以地级以上市为单位集中报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单独报送。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负责本地区中职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含非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学校)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的报送工作,要安排专人对每一位申报者的材料逐份、逐项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凡不符合资格条件要求或材料不齐全的,不得报送。经严格审核符合要求的材料,应及时送同级人社部门审核、盖章。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应将申报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教育厅直属中等职业学校的申报材料由我厅人事处审核。

(四)省教育厅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对各地各校报送的申报材料组织初审。初审主要对申报材料的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申报材料经初审通过后方为正式受理。我厅按正式受理数通知各地或各校交纳相关评审费用。对经审核不符合申报条件、申报程序或不属于本评委会受理范围的申报材料,按原报送渠道退回,同时书面告知申报人,当年不再受理该申报人的申报材料。

五、评审收费标准

评审收费标准按省人事厅《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的通知》(粤人发〔2007〕35号)执行。即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每人780元(含论文鉴定费200元,教师进修学校申报人员不用缴纳论文鉴定费),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每人450元。各地各校在报送材料被正式受理后,凭我厅师资管理处开具的接受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的有关凭证到我厅办公室财务室领取缴费通知单缴纳有关费用。

六、报送材料时间

请各地各校务必于9月17日至28日期间(节假日除外)将申报材料送达我厅师资管理处(省教育厅大院内高校教师住宅楼502房),逾期不予受理。工作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

本通知附件不随文下发,各单位和个人可在我厅网站()“通知公告栏”下载本通知、申报所需填报的表格及有关说明。申报人填报表格时不得随意调整表格格式。

附件:

1.送评材料目录表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表

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资格推荐表

4.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表

5.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技术资格推荐表

6.送专家鉴定代表作申请表

7.证书、证明材料表

8.业绩、成果材料表

9.申报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录入表

10.学科组名称

第3篇

关键词:网络;科研管理;工作;利与弊

科研信息的管理工作,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办公自动化的逐步实现,上世纪的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使工作方式从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方式发展,特别是每天一些来往函件、通知等等,通过网络的方式传递已不足为奇,使一些传统的纸质文件载体不断消失,并且这种方式给我们的信息管理工作特别是科研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

“上网”,这一、二年并不是很新鲜的事,如通过网络购物、订货,在商家娄娄出现;通过“上网”来了解国内外大事、科技信息、申报科研项目等等,则是很平常的事。

科技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学科。其核心是科研项目的管理。2011年是进入“十二五”第一年,科学实验研究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也是国家“十一五”结束的第一年,根据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大计,科研工作也开始蒸蒸日上,研究课题逐年增多。在这一年里,一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如“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863”项目、社会公益性基金等等,按以往申报程序,主要通过函件来往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从时间长短不谈,就邮件、函件安全问题而言,丢失信件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单位无论从资金、时间、甚至科研人员自身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近几年随着网络化的普遍使用,项目的申报却有了巨大的改变,即项目的申报基本上从网上、申报或提交;它的传输速度是无法估量的。如申报“863”项目过程,通过科技部网得知,申报“863”项目即将开始,申报指南、申报书从网上即可下载,因此,我们在几分钟内就可拿到申报材料及其申报事项。由于我们工作做得及时,使申报项目的科研人员非常从容地按“863”课题申报的要求完成了全部工作,及时上报材料并最终取得满意的结果,而这最终满意的结果,也是通过上网查询得知的。所以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确实给科研工作带了的方便。上网查看科研项目信息及收集,已经成为我们每天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工作中,经常上网查看国家、省、市部网络,时刻各类科研信息,是我们主要工作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重要的基础研究项目,它是重在培养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所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是我们经常关注的网页之一;在科研计划拟定中,开展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是每年科研项目申报重要工作之一。每年基础性研究课题约占10-12%。这就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人才。

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下一年申报项目之前,都要申请项目指南等材料。在没有上网之前,通过订单订购“申请指南”,一般最快也要等到2到3月,而申请项目提交时间为每年的4或5月,可想而知,时间是非常紧迫地。实行网络后,我们每年10月份左右随时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及公布“申请指南”等材料,一般11-12月份网上公布下一年度申请指南并且可下载打印输出,为项目的申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且我们为此召开项目动员会,分析指南、领会其中的内容,使项目的申报更加准确,网上在线填报或离线填报,节省,所以,我所国家基金项目获批数量逐年上升,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保障。

局域网在单位内部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自我所2000年上局域网以来,作为整个所的科研管理部门,一般的工作通知、会议通知、科研项目填报及年度总结、论文统计以及通过科技部网络获得的信息均通过局域网通知各研究室,同时各研究室上报材料基本通过局域网传送至我处,与以往的文字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许人们经常所说,纸、笔的用量在逐年减少,这充分体现出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的优越性。

电子邮件也是网络化管理的一种,与各部门之间、上级主管理部门汇报总结等文字材料都是通过Email传送,如在来往文件中,一般都注明其Email地址,特别是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更加体现出它传输速度的优越性,任何方式都与其无法比拟的,所以每年发往的信件在逐渐减少。作为科研管理工作者,真正体会到:现代化管理手段所带来的方便,同时工作时具有一种优越感、快乐感。

任何事情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在看到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显示出不足的一面。比如电子文档与传统的纸张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数据被盗;所以,在查阅科技信息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另外计算机保密工作、网络的安全是当前视为重要的一面,由于使用不当,泄密事件时有发生,所以要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应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使用专门计算机技术人员来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也是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必不可少的,所以单位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如要授权专门管理人员,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使电子信息更加安全可靠。

简而言之,网络化时代已经实现,到那时信息真可谓是一路畅通,想必这项技术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科技信息管理查阅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使科技网络信息重要数据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更新观念、创新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促进网络时代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杨俊萍.信息网络化对高校科研管理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57-59.

[2]陶晖.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初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1):146-147.

第4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9-02

一、引言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指的是40周岁以下的在高校任职的年轻教师,占全国高校教师的总数比例高达62%。他们是一个教师队伍中充满朝气的特殊群体,拥有高学历,年富力强,是高校教学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的源动力、生力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年教师决定着学校及国家教育的未来和发展,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师所承担的双重任务。其中,申报并承担科研项目对青年教师来讲,其意义远不止项目研究的工作本身,更是为了让青年教师在科研的海洋里得到独立的锻炼,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掘科技创新点,学会科研项目管理,为个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文章着重剖析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二、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学历高、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敢闯敢为等新时代特点,是比较适合申报科研项目的,但就其自身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影响了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申请的成功率。本人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分析总结:

(一)科研意识不强,缺乏科研经验

当前,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走出校门不久的硕士或博士,而其学生时期的科研实践活动大多是在导师的指导安排下被动进行的,因而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无法正确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许多高校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只是局限地停留在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这个层面上,不能很好地将科研活动与个人长远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意识上的弊病严重制约了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特别是当青年教师被繁重的高校日常工作拖累时,一些人往往会觉得自身研究成果积累不多、科研经验不足,再加上科研项目申报过程的繁琐,从而导致了一些青年教师的自信心不足,主动积极性不够,因而错过了很多难能可贵的锻炼机会。

(二)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科研能力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具有高学历年轻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旺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但是,如今的大多数学科,在经过前辈们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后,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界,留给年轻教师的看上去都是些“难啃的骨头”,在里面每走一步都显得那样艰难。

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研活动也越来越趋于跨学科跨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的特点,这就对青年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自己学科内的知识,更要掌握相关学科所涉及的知识。然而,大多数青年教师在科研道路上才刚刚起步,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积累远远不够,无法自如应对跨学科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受限,很难获得高水平科研项目的资助。同时,科研能力的提高还必须在不断地申请科研项目中总结科研经验,青年教师恰恰缺少科研项目申请经验的积累,这直接制约了其科研能力水平。

(三)盲目申请项目,选题把握不准

科研项目类型和选题方向的把握是青年教师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于大多数刚刚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的青年教师来讲,许多人对国家科研项目类型了解不多,对选题方向把握不准,不分项目类型和研究方向,见到项目就申请,这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申请的成功率,同时还浪费了宝贵的科研时间。比如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都是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高尖端关键技术攻关的国家重大项目,主要面向在某领域内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一定奠基的学术带头人,一般年青教师就不适合申请。但是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各类开放基金,课题研究方向相对开放,主要是支持青年教师立足自己研究方向开展科研活动,就非常适合青年教师申报的。

(四)科研心态有待调整

科研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平坦的,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而言,科研中的挫折和失败更是家常便饭。随着科研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迫于高校的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等多重压力,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申请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理。每次的项目申请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准备相关材料,一旦没有获得资助,有些青年教师就会存在很强的挫败感,这样的心态既挫伤了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其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中的几点建议

从上面的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如何才能让高校青年教师避免以上问题,走出申报科研项目的误区,从有效管理角度而言,不妨对此进行必要的探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此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梳理,对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角色转变,主动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青年教师应当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深入了解科研的功能和目的,明白科研不只是为了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充分认清科研工作对个人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科研自信心,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变“被动”为“主动”。青年教师要树立科研信心,明白搞科研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认真做好每一步,就能做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青年教师要立足于工作岗位,结合科研工作实际,多向身边前辈请教,多与同行同事交流,及时掌握所属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通过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有效提升自身科研素质,才能让自己的科研道路越走越宽。

(二)加强能力培养,全面提升科研能力素质

“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是提升科研能力素质的重要保证:夯实数理基础和学科基础;重视实验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在科研实践中的提炼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等科研能力。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要牢固树立“实践出真知”的观念,加强实验实践工作,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水平。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理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真正全面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素质。

(三)注重学习凝练,有效提高项目申请命中率

在科研活动中,青年教师一方面要紧跟国家科技改革步伐,及时掌握了解各种科研项目类型的不同要求和内涵,学会总结提炼研究方向,选准申报科研项目;另一方面要潜心研究科研项目申报规律,学结科研经验,长远谋划项目申报材料,搞清“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为什么必须我来做?”这几个重要问题。

(四)积极调整心态,正确面对项目申请中的得与失

“失败乃成功之母”。对青年教师而言,科研项目申请中的挫折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面对每一次的失败,青年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抛弃不放弃,正确面对失败,客观冷静地分析失败原因,查找自身的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每一次失败才能转变为进步的阶梯,终有一天你会走进成功的殿堂。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是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本质上是在提高自身的素质,高校加强科研管理工作、重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申报的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年教师决定着高校的未来和发展,是高校的希望,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文章分析了青年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建议。希望能为那些有志于提高科研能力及科研项目申请成功率的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国家科技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科研工作逐渐朝着“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方向发展,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挑战。高校青年教师只要脚踏实地,不断学结,势必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3,(6):140-141.

[2]王勤琴.浅析青年教师在科研项目申报中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8):230-231.

[3]赵宗辽,侯冠辉,强选萍.申报科研项目面临若干问题的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1):41-42.

[4]李文亮.谈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83-85.

第5篇

教育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单列。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下简称“课题”)是省域内教育科学研究中最高级别的课题。它关注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主要是对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涵盖了从幼儿园、中小学,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它具有公益性,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教育科学研究而设立的政府公益性项目。

按照教育学科的特点,课题基本形成了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教育发展战略、教育经济与管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德育、教育心理、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教育信息技术、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国际与比较教育等13个学科。

二、课题管理环节

课题管理包括课题申报、评审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推广六个环节。课题申报是课题管理工作的前奏,包括编制课题指南、组织申报、统计信息等过程。

评审立项是课题管理的入口。评审立项的主要功能是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择优立项。开题论证是课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课题实施方案的价值、创新性、可行性等给予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和审定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理解核心概念,精选研究内容,明析研究目标,找准创新点,预设研究成果等,以进一步把握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弥补课题申报时各方面存在的缺憾和不足。

中期检查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其作用是对课题的意义、研究水平、研究进展程度等进行考核与评估,在检查中及时发现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对课题组成员、研究方案等进行调整和修改,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研究计划和目标,以保证课题有效实施。通过中期评估,促进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保证研究工作的质量。

结题验收是课题的“出口”关,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申请结题验收的课题表示已经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须按程序由同行专家从科学性、效益性、创新性、规范性等方面,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鉴定研究工作是否达到预设目标。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反映课题管理的成效。

成果推广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科研价值的根本途径。成果推广既包括传播、学习在内的一切成果推广应用活动,又包括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推广活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难点问题。

三、课题管理存在的问题

课题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遵循教育科学研究规律,把握课题管理基本要求,实施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是促进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必然要求。课题管理的六个工作环节把握得好与不好,对做好课题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关系很大[1]。为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各省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重庆市教科院研发了教育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云南省修订了管理办法、加强了开题论证的审核等。但课题管理过程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以云南省为例,课题管理主要存在申报水平较低、管理手段传统、按期结项率不高等问题。

1.整体申报水平偏低

课题能否立项,与选题的新颖性、选题的意义、课题的论证质量等因素有关。分析2010、2011年课题申报情况,与全国相比,云南省课题申报总体水平不高。2010、2011年,云南省推荐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被立项的课题数分别为5项和6项,分别排在倒数第10位和倒数第11位,低于平均立项水平。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2011年度申报课题的材料分为中小学组、职业教育组和高等学校组三组,每组又按重点课题、一般课题、未立项课题三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选题过大或过小;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脱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不足;缺少研究前期的基础数据支撑或参考数据比较老旧;填写不规范;论证缺乏逻辑性等问题。申报材料反映出整体申报水平较低的现状。

2.按期结项率不高

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1~3年。以云南省为例,按最长3年计算,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第二批立项课题结项率为86.9%,但其中有一半课题的研究时限超过了3年。通过分析全国、各省规划办在网络上公布的立项和结项数,超期结题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比较普遍。

3.研究成果质量不高

一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应该包括几个要素[2]: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价值厚重的选题,要居于学术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有适切的理论框架;有学术创新,包括学术理论创新、学术观点创新、研究方法创新或挖掘到新资料;有充实的内容;有完整的结构;有充分的论证;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务实、实用、管用,引证规范。以这八个要素来评价云南省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存在:报告格式不规范、缺少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结果分析与研究内容不一致、研究方法在研究报告中未体现、研究报告中套话多等问题,还存在为应付结题而拼材料凑字数的少数情况。

4.过程成果再次开发利用率低

一项课题管理环节中产生的研究材料及成果,如研究报告、实施方案、中期检查报告、重要变更、结题申请书、问卷、研究数据、论文、著作、研究报告等,目前还是以纸质+电子邮箱的报送方式,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纸质材料和分散的电子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课题电子资料未能及时整理、归类,或者即使归类了但没有有效索引,最后能查找到的电子资料十分有限。部分研究成果、研究表格等电子资料甚至丢失。同时,针对某一专题,查找纸质材料工作量大,能搜索到的电子材料很少,这对课题的研究和继承、研究成果的再次开发利用都非常不利。

5.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1)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人手普遍很紧,大部分州县、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包括分管领导在内,平均大约3人。没有设立规划办的州市、县占了1/3。即使设立了规划办,兼职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面对本级、省级、国家级等众多的课题,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管理显得力不从心,易出现“重组织、轻管理”、“重申报、轻过程”等现象。

(2)缺乏共享和联动机制。省、州市、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之间,对课题的进展情况、研究成果、实验数据等信息不畅通;对管理的课题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开展课题管理、指导工作,优秀经验共享较少;所管理课题的研究进度,无法有效统计和监督。这些问题也造成管理效率比较低,针对性的指导比较困难。

(3)缺乏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是促进管理水平提高,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之一。对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课题管理的好差,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对课题负责人,大部分课题管理制度均规定了处罚性条款,但对于按期完成研究工作并出了好成果的课题,大多缺乏奖励办法。

四、课题管理策略

课题管理应坚持“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4]。人本原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课题承担者为实施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有效的课题管理应以课题承担者为核心,严格过程管理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课题承担者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性。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课题管理更侧重于社会效益,即产生好的研究成果。单靠某一种方式或方法来管理课题是远远不够的。

1.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课题申报管理平台

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是组织管理的有力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手段。课题申报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有两项:一是实现课题网络申报;二是实现立项课题的精细化管理,包括课题开题、中期检查、变更、结题验收等阶段的表格材料及成果等的网上报送与审核、研究成果查询统计、研究进度检查查询、经费管理等模块(如图1)。通过课题申报管理平台,实现课题网上申报、研究过程管理、过程成果管理等,掌握各地课题管理情况的同时,逐步积累教育科研资料库、资源库,建立起省、州市之间和省、高校之间信息互通、成果资源共享的课题管理通道,提升课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按期结项率和管理效率。管理平台提供的统计数据,可作为评价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绩效的有力支撑。

2.引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加强研究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现已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项目时间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九大知识板块之一,是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合理安排项目所需资源、节约项目成本的重要措施。项目时间管理的核心是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的里程碑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重大事件,是一个时间点,通常指一个可支付成果的完成[5]。在课题管理中,可将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时间点视为课题研究的里程碑。省规划办、州市规划办和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加强三个里程碑表格材料和成果的审查审核,并借助网络申报管理平台,及时提醒课题承担者里程碑时间;同时将经费管理与里程碑的研究成果挂钩,提高按时开题率和按时结项率,促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采用分层分类管理,提高研究质量

分层指按申报者所属单位,分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学校两层进行管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题注重行动研究,立足于校本研究,立足于课堂和课改,以改进实践为导向;高等教育阶段的课题立足于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推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学校两个阶段课题研究的指导内容、方法应不同。同时,从申报水平来看,对比云南省近几年的课题申报和研究情况,发现课题研究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基础教育阶段。因此,为促进不同层次阶段教育科研发展,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的研究水平,扶持和提高基础教育阶段课题研究水平,分层评审、指导、管理有其必要性。

分类指按课题类别,划分为重点招标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基金课题分别管理。重点招标课题和重点课题严要求,严格“入口”、过程和“出口”,由省规划办直接管理。其他课题的开题、中期检查均授权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和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管理。所有省规划办资助经费的课题,其结题验收均由省级规划办组织,所有课题统一归口到省规划办,以此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4.加强课题研究指导,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指导课题研究是省规划办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省规划办的研究指导性质和内容与州市级、县区级、高校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不同。作为省级规划办,其研究指导工作侧重面上指导。基础教育阶段的课题研究指导,以提高申报和研究水平为主;指导对象为课题申报者、课题承担者、各级规划办负责人和学科管理员;可采用集中培训、分区域集中检查与指导、实战观摩、专家队伍重点跟踪辅导等形式;指导内容包括选题策略、信息收集和整理、设计论证、课题组织实施、科研方法的应用、研究报告撰写、结项鉴定标准等。高等学校以工作部署为主,针对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说明申报任务、申报要求、管理制度有关规定等,重点在于提高申报量,督促研究进度。

5.建立联动与共享机制,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建立日常管理两级联动机制。由省与州市级规划办之间、省与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之间共同管理课题,突出联动管理重点,进一步明确省级、州市级、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配套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措施。两级间建立经常性沟通机制,对课题管理过程的问题及时沟通与解决,使课题共管沟通渠道畅通;不定期组织课题管理的联动检查和交流,互相了解、借鉴课题管理模式,以此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建立课题研究进度、成果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网站、管理系统、交流会等方式,州市级规划办、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能够随时查询本部门所管理课题的研究进度、取得的成果、结题信息,随时掌握本部门申报、立项课题的统计数据,及时优秀课题管理经验。信息的共享,既有利于各部门全面掌握本部门管理课题的情况,又为各部门监督和管理课题的研究进度、总结本部门的工作情况提供详细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倡平.浅谈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2] 陈文学.如何提高项目成果质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201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会议,2011.

第6篇

一、让师生担当主角,教学成果精彩纷呈,一鼓作气谱新篇。

2020年,面对疫情,学院第一时间制定疫情期间教学工作方案及线上教学攻略,对外学习先进经验,对内培训青年教师。第一时间调整教学计划和授课课程表,保障了242门网课、236名教师、186个班级、5961名学生的正常授课。据统计,网络授课期间,学院学生网络到课率保持在95%以上。面对复学及逆势增长的招生人数,第一时间拟定复学方案,制定复学授课计划,本学期完成329名教师、每周1,134余门课程的统筹安排。

全院立项市级以上课题65项,198篇,出版及参编教材、著作40本,发明技术专利19项。师生获奖上,本年度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0余人次,国家级39人次,再次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双赛引领促发展,本年度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目前技工教育领域代表师生发展水平最高层次的两个大赛,学院成绩斐然,在山东省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谋新篇,打开教师大赛新局面,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学院斩获文化艺术与综合类、工业综合与农业类两个一等奖,服务类三等奖,刷新参加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的最好成绩。久久为功破难题,开启世赛发展新格局,在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学院选派参加烹饪(西餐)、光电技术、木工、美容、餐厅服务及餐厅服务(国赛精选)6个项目的6名选手全部获奖,3名选手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也是我院历史上首次一次性荣获3个全国技术能手;同时,我院选派的5名世赛选手,有4名进入国家集训队,占选手总数的80%,战绩辉煌,实现了新的突破。

二、以项目促发展,高职进程更进一步,一张蓝图绘到底。

本年底,学院以“高职攻坚”行动作为年度发展任务,组建高职项目小组,完成《xx学院高职申报材料》、《xx学院创新发展“一校一案”方案》等材料,主动对接教育厅,上交《申报转设高职的基本情况》表格。2020年12月,《x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明确指出:“支持XX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我院高职申报工作迈出坚实一步。

在高职项目引领下,学院教学工作对标高端,蓄力启航。

其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本年度引导专业群以“职业(能力)分析与课程对接”为核心,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全面提升学院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统筹各专业完成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组织了专业研讨会,各院系迅速走出去,到重点行业、企业及兄弟院校展开专业调研30余次,并形成专业调研报告及专业发展报告,在我院专业建设上,属首次。

其二,筑牢品牌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对于4个品牌专业,6个特色专业及1个特色课程体系进行了验收及中期汇报工作。以验收全面推进专业发展。

其三,加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推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上半年,以疫情为主线,重点推进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本学期,增设劳动课程,有效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形式呈现劳动实践效果,重视劳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第7篇

关键词:访问学者;选派单位;接收单位;事中管理

一、引言

为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很多高校派出教师到重点大学做访问学者。在众多访问学者中,有的是依托政府支持的专门项目,如“西部之光”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有的是各高校自行组织的项目。自原国家教委于1984年启动高校访问学者项目以来,该项目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进修机会,大幅度提高了他们的学术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格局。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二、国内访问学者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访问学者选择导师和接收单位时普遍存

在盲目性很多访问学者在访学前对自己的科研水平、访学目标没有清醒认识,对需要什么样的导师和接收单位没有清晰计划,导致访学效果不理想。首先,选择时好高骛远。很多访问学者选导师时热衷于选择学术圈子里的“大咖”,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选择访问学校时也是非“985”“211”大学不去。等到了接收单位,很多访问学者才发现自己的学术水平过低,研究手段和思路落后,无法与导师进行真正的学术对话。加上著名高校吸引的访问学者数量众多,高手如云,自己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巨大的落差不仅难以激发访问学者的激情,而且使其自信心备受打击,有的甚至放弃追赶而甘于平庸。其次,导师专业特长与自己没有契合度。很多访学者选导师时只看导师的头衔,对导师的研究领域并没有深入了解。如会计学专业,访问学者是研究政府会计的,但导师却专注于财务会计;访问学者是做规范研究的,导师却是做实证研究的。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访问学者想请教的问题因导师不了解而难以得到具体的指导,也使访问学者无法参与到导师的课题中去。最后,无法实现访学目标。很多访问学者在选导师时,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有的教师本想通过访学提高教学能力,但却选择了无心教学的科研导师;有的想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但选择的导师却是早已脱离科研一线的行政领导;有的想发表高级别的科研论文,但是所访问的高校并没有这方面的期刊;有的想解决自己项目中的某些难题,但访问的高校在这方面并不擅长。

(二)访学单位局限在高校或科研院所

当今,新兴技术飞速发展,以百度、阿里巴巴、谷歌、亚马逊等为代表的新生代企业正在改变着经济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非常有必要到先进的企业学习最新的商业模式、最新的经营理念和最有前景的科学技术。但遗憾的是,访问学者们一窝蜂地涌入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几乎没有人选择进入企业。首先,学术评价唯论文、课题为标准。现在高校和政府部门在评职称、人才选拔、申报项目时都要看SCI论文或“高影响因子论文”。在这种“一刀切”的导向下,教师们要想出成果,只有到最擅长生产这种论文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去。至于所写出的论文是否有创新、是否有利于生产实践、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则根本无人关心。其次,国家还没有建立高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学术访问的机制。政府主管部门没有专门项目支持,教师去企业难以快速地产出学校需要的高端科研项目和高端论文。对企业来说,这种访问项目不仅得不到经费支持,而且还要花费一些资源配合工作,有时还要担心商业机密被泄露。

(三)接收单位提供的住宿和学习条件普遍较差

按教育部的规定,接收单位要为访问学者提供不低于博士研究生标准的研修和住宿条件,提供网络、图书资料等学习设施,组织相关学术活动。[1]但实际上大部分接收单位做不到或不愿意做。很多接收单位把访问学者安排在筒子楼里,四个人住一间,上下铺,公共浴室、公共卫生间,有的接收单位还要访学教师自己承担水电费,在学校吃饭要额外加收服务费,访问学者做研究没有专门的场所,要和学生一起到图书馆抢位置,缺乏必要的数据资料,很多课堂、数据库、实验室不对访问学者开放。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访问学者因忍受不了艰苦的条件而频繁或长期离开访学单位,导致访学达不到既定效果。访学条件差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接收单位不重视。在很多接收单位看来,国内访学者绝大多数来自比较落后的中西部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有限,他们的到来意味着学习和索取,只能给学校增加额外的负担。二是学费较低。接收单位一般每年只能收取访问学者一万左右的学费,这点学费相比MBA、EMBA、MPA等项目来说可谓“鸡肋”,接收单位没有很强的动力提供好的访学条件。三是刚经过一轮大扩招后,接收单位自身住宿、学习资源条件确实紧张。

(四)事中管理过于简单放任

接收单位普遍存在“放羊”管理的状况。访问学者到了接收单位后,报到时见导师一面、填一张访学计划表;结束时请导师签个字,交一张访学考核表,中间近一年的时间放任自流。就选派单位来说,事中管理要么一片空白,要么只有监督。很多选派单位让访问学者每月填报一张访学进展情况表,表上要写清楚这个月都上了哪些课程、听了哪些讲座、发表了几篇论文、课题研究取得什么进展等。有的还要给访问学者的导师打电话查岗,甚至让访学老师以接收单位的固定电话打回来,以证明人在访学单位。整个过程看似是对访学者的关心,实际却是一种监督。缺乏对访问学者的基本信任。

(五)事后考核评价过于单一僵化

当前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对访问学者的考核指标普遍单一,即论文或科研项目。在高校攀比之风越刮越猛的情况下,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对论文的要求日趋“高大上”,理工科动辄要求SCI二区以上,文科动辄要求“双核”或CSSCI二区以上;科研项目则要求省部级以上。在这种单一导向下.访问学者在访学期间就会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写论文和申报课题上,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申报书”。然而,写高级别SCI论文或申报高级课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访问学者没有时间参与各类的学术活动,无暇通过广泛听课、师生互动来提升教学水平,无心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社会活动水平,更无力通过良好交际来促成校际和校企合作。访学结束后,这些访问学者除几篇可以量化的论文外,综合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提升。

三、对策与建议

(一)基于自身条件和需要务实选择

访问学者必须抛弃贪图虚名和贪大求洋的心理,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和接收单位。除此以外,在制度和措施层面,还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出改变。首先,建议把选导师由访学前改为访学报到后。即访问学者到接收单位后,由接收单位的二级学院组织访问学者与导师们见面,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双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其次,建立调剂制度,不合适的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调换。最后,建立网上申报系统。当前的很多访学信息不透明,访问学者基本都不认识导师,大都是通过各种关系介绍,有了申请方便、信息透明的网上申报系统后,导师和接收单位的详细情况都可以在网上查阅,访问学者无须“托关系、走后门”去认识导师,也无须特地去和导师见面,只要登录网上申报系统报名并在网上选择就可以了。导师也可以提前根据拟访学者提交的基本资料和学术资料来判断是否予以接收。

(二)积极建立校企访问学者项目

高校教师一旦到了企业,就会成为产、学、研结合的纽带和桥梁,企业丰富的实践场景不仅能让访问学者开阔学术思路、视野,而且能将其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科研的价值得到最直观的体现。因此必须大力推动高校教师到先进企业的访学计划。政府主管部门要改变学术评价唯论文、唯课题的导向,提高产、学、研结合在学术评价中的分量;要出台专门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访学项目,这些政策应包括经费支持、税费减免、项目倾斜等能调动企业积极性的措施。从选派高校来看,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走向企业;另一方面要优先支持与企业对接条件好、双向受益可能性大的项目,从而真正实现学校、教师、企业三方共赢。大多数高校教师应坚信生产实践一线才是产生好论文和好课题的源头,勇于到企业承接科研项目,使自己的科研工作能立足一线,造福社会。

(三)改善访问学者的住宿和学习条件

能否改善国内访问学者的住宿和学习条件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为长者折枝”而非“挟泰山以超北海”。首先,接收单位要提高认识。接收单位一般都是“985”“211”高校,长期以来这些高校在招生生源、办学经费和其他资源上都得到国家大量支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这些高校应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反哺国家,回报社会,尽量帮助兄弟院校。因此,这些高校要摒弃居高临下的施舍心态,拿出一些资源来改善访问学者的住宿和学习条件。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不定期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访学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解,对于长期不能提供适当访学条件的接收单位采取一些督办措施,如劝诫、通报批评、暂缓批准其新增硕士、博士点的申请、暂缓下拨学科建设经费等;对于做得好的接收单位则给以各种奖励,如通报嘉奖、调增人均访学经费,在一些相关继续教育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

(四)改善访学过程中的事中管理

1.改变管理理念,由监督转向服务访问学者需要管理,但这种管理主要是一种服务型的、人性化的管理,而非无处不在的监督。成熟的管理科学也已经告诉我们: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2]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其实在服务方面大有可为。对接收单位来说,除开放各种学术资源外,其职能部门还可以随时给访问学者发送优质课程介绍、讲座、学术活动信息;组织有资深教授参加的专项学术沙龙;组织课题的申报培训;引荐访问学者到著名企业参观学习;为访问学者学术出版提供帮助;帮助促成校际交流活动等。对选派单位来说,服务的方向主要是免除访问学者的后顾之忧。如及时发送各种利益相关的通知、帮助解决孩子的入托入学、代为提交课题、职称申报材料等问题,帮忙安排访学归来的合适课程。政府主管部门的服务则是通过提供经费支持、改善学术评价导向等方式为访问学者建立良好的访学外部环境。在三方的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下,访问学者才能心怀感激、心无旁骛、精力充沛地进行各种学习和研究,访学质量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2.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访学一般需要一年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果不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就会影响访学老师的积极性。建议接收单位推出专门针对访问学者的奖励计划,从多个方面对访问学者的优秀表现进行奖励。北京大学从2005年就开始为访学项目设立了6个方面的奖励,分别为创新成果奖、精诚合作奖、社会实践活动奖、优秀成绩奖、杰出导师奖和优秀论文专刊6个项目。[3]这个奖励计划推行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很多访学老师以能拿到北京大学的奖励证书为荣,平时学习积极性很高。

(五)建立立体多维、人性化的考评标准

为改变“唯论文、唯课题”的单一访学评价导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必须建立立体多维、更加人性化的考评标准。一是社会实践。主要看访学教师是否积极参与访学地的志愿者活动并表现良好;是否为某个社会事务建言献策并获得采纳;是否与企业合作,在产学研相结合上做出突出贡献等。二是精诚合作。这个项目主要考评访学教师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团队合作方面的表现。如,是否促成选派学校与接收学校在某个方面达成合作协议;是否促成某个学校与企业之间在某个方面达成合作协议;是否积极参与某个科研团队或项目并表现良好等。三是创新成果。这项指标重在鼓励访学教师的创新精神,用来考评访学教师是否做出有价值的新东西,成果既可以体现为论文、专利、著作,也可以体现为商业计划书或调研、咨询报告。四是教学提升。这个指标主要看访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有切实的提高。考核形式可以是若干节的公开课或提交的教改方案。五是爱好特长。这个指标主要看访学教师的全面发展。对于长期劳累甚至存在职业倦怠的教师来说,在访学期间通过爱好特长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适当放松、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身体,为他们回来后更好地投入工作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值得一提的是,对访学教师的访学考核可以放在访学结束后一个较长的周期里,这个周期建议为1至3年。因为访学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在不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些方面可以很快体现出来,如教学水平、社会实践水平等;有些则会延迟一段时间表现出来,如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等。

四、结语

随着各地人才战略的推出和实施,高级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必将受到更多重视,得到更大发展。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选派单位有必要将访问学者项目纳入本省和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把该项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省、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学术骨干、与高水平大学建立长期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的重要契机。只有在教育主管部门、选派单位、接收单位三方的齐心协力下,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解决,含金量和生命力日益增加,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办法(教人厅〔2004〕8号)[A].2004-06-05.

第8篇

见证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个项目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的,2012年起就有申请国家出版基金的想法。之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有过成功申请国家出版基金的先例,再加上这个项目的社会意义确实很独特――引领青年女性自我完善,提升女性领导力,助力女性突破“玻璃天花板”――经过论证,我们决定向国家出版基金再次发动“进攻”。

按照2011年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指南提前做足了功课,万事俱备。可是等到2012年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正式的时候,我们傻眼了――2012年申报项目要求百分之百的完稿率,大项目等特殊情况可以宽限到百分之八十!而现在充其量也就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完稿率!这意味着,按照现在的情况,成功申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按照原先的计划,“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共有50本书的体量,申报之前有一部分完稿,剩余的在编辑加工过程中陆续完稿,这样写作和编辑加工两个环节就能衔接、滚动起来,编辑和作者的压力都会相对减小。

但是,规定就是规定,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于是,紧急召开项目会议,商讨对策。最后决定,将计划的50本减为40本,这样完稿率就会增大;同时,召开全体作者会议,要求他们抓紧时间,在项目申报之前先完成稿件雏形,然后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再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

在那“黑暗”的三个月冲刺的时间里,凡是和项目有关的人员全都高速运转起来,高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作者给力,加班加点采访、整理、写作;我则负责申报工作――各种论证、找专家推荐、制作PDF文档……

一天天过去了,40本书的书名、各位传主,由不熟悉到渐渐烂熟于心,能随口而出每本书的进展情况、每位作者的情况、每位传主的情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在晨光初现的时候,就这样一个个盘点:和哪位作者沟通,督促哪本书的进度,需要跟领导汇报哪些问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离申报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了,完稿率也在不断攀升,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终于百分之八十了!目标完成!就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可能。身处其中,参与、见证了奇迹的发生,那份狂喜真的无以言表。当把沉甸甸的各种申报材料交到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出版基金办公室的时候,一直高速跳动的心终于平缓下来。我们做了能做的和该做的,剩下的就是静待花开了。

那段痛并快乐的日子

努力没有白费,项目申报下来了。来不及高兴,真正的“战斗”开始了。

项目实施期间,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随时都在发生。有传主因家人病故心情不好中断采访的,有作者意外怀孕需要保胎而使写作几乎流产的,有几易其稿甚至推倒重来的,有中途不得不更换作者的……作者和传主生活中的任何波动,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承担意大利大学女校长写作任务的作者付卓打来电话,说自己怀孕了,孕检发现自己是“熊猫血”,医生建议卧床休息。对女人来说,孕育一个新的生命绝对是大事,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妈妈,自然能够感同身受。但放下电话,作为一个项目执行者,烦恼却随之而来:当初之所以选定这位作者,因为她是教意大利语的老师,又是博士毕业,与传主语言交流和写作都不成问题,如果她现在退出,这个写作任务要么换人(可一时之间哪里去找合适的人选?)要么不得不终止。

这么大的事情,自然要向项目主编刘继南校长汇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老太太”(我们对刘继南校长的昵称)急了:“我不管你想什么办法,必须确保意大利女校长的写作任务如期完成!”MY GOD!我只是一个编辑,而这远远超出了一个编辑的职责范围。哪个人可以助我一臂之力呢?不争气的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

把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合适的老师筛选了一遍,甚至连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也考虑在内,然后费尽周折与符合条件的备选老师联系,却被一一回绝。思来想去,还得回到原点,接着打付卓的主意。反复沟通,反复商量,付卓还真是个“女汉子”,她寻找了两个外援,一个是正在意大利读硕士的学生,可以就近采访、搜集材料;一个是学意大利语出身、已经毕业的学生,可以做前期的翻译和资料整理工作。她自己则承担大纲、整合、写作任务。就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一刻,真心有种想飞的冲动。

循规蹈矩,是以前的我的常态。换个角度,整合资源,迂回曲折,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也许,不被逼到一定程度,四十多岁的我总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安于现状。感谢那段痛并快乐的日子,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想问题、处理问题也变得愈加灵活。

超级“黄世仁”

黄世仁,在我的概念中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但“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项目自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出版基金以来,作为项目的执行人,自己也开始扮演“黄世仁”的角色。

当初申报的时候,觉得两年的时间绰绰有余。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项目进展并不像预期那般顺利。运作过程中,项目不断调整,最后又回到计划的50本书,涉及近百位作者,研究对象涵盖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的80余位大学女校长。国内的女校长相对来说不存在语言、文化等问题,容易一些,外国女校长则比较麻烦。每次和作者沟通,作者都有各种头疼的问题:有的是联系不上传主;有的传主则认为研究她是侵犯了她的个人隐私,不愿配合;有的传主倒是很配合,但是寄过来的资料,经过重重关卡,到作者手中的时候,已经被检查得面目全非……

时间不等人,还是得想一切办法,往前推进项目进程。

催稿大法一:通过电话保持密切联系。2012年到2013年上半年,与没有交稿的作者或者已经进入稿件修改阶段的作者,每个月通一次电话。内容大致有四:通报项目的整体进度;询问具体项目的进展情况;约定交稿的截止日期;最后聊聊家常,梳理一下作者的心绪。到2013年下半年,电话访问的频率不得不增加,最后几乎是一周一次。

催稿大法二:电子邮件联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做一期项目简报发给每位作者,内容大致是:一段时间以来,项目的总体进展情况,项目组的最新要求,每个子项目专家的反馈意见等。是信息的沟通,也是无声的催促。如今,无数的简报综合起来,直观地展示了整个项目推进的轨迹。

催稿大法三: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其极法。庞大的作者队伍其实归纳起来就两类:一类是校内作者,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经意间总会在校园的某个地方不期而遇,不管刚开始的话题是什么,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女校长”这个项目;一类是校外作者,他们的构成比较复杂,有京外的,有京内的,有高校教师,有业界精英。和他们交流沟通,就得采取不同的渠道:飞信、微信、QQ……不同的渠道,殊途同归,目的达到就好。

压力就是动力

现代人的压力大,一个人恨不得肋生双翅、三头六臂,以应对同时砸过来的各种不得不做的事情。

参与项目的作者大部分是高校教师,备课、上课是规定动作,课题、研究虽说是自选动作,但在现行的考核机制下,谁手里不同时运转几个科研项目?除此之外,正值壮年,为人父母、子女,方方面面都需要兼顾,几乎每个人都是一脑门子的官司。

就我个人来说,作为一个编辑,根据出版社的考核要求,得完成文字工作量、图书出版品种量、回款工作量,因此,在正常状态下,手里基本上得同时运转十几本书,策划、约稿、发稿、编辑加工、排版、封面、印刷、营销,每个环节都得有条不紊、顺畅运行才行。

“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研究”项目和平常一般的项目有所不同,需要深度地介入和参与。前期的作者人选、写作过程跟踪、稿件质量把关,每一个细节都得做到心中有数,否则,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会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

除了编辑和项目执行人的身份之外,我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作者!早在项目启动之前我就答应刘继南校长承担原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乃芳校长的传记写作任务,项目申报下来之后,自己既是债主也是负债者。一时间,手上正在运行的十几本书继续运转,和作者(及潜在的作者)、排版、封面设计、后期印制各个环节各色人等沟通、合作,保持正常的出版节奏;深度介入这个项目,开会、催稿、解决意想不到的问题;生活上,母亲突然病逝、女儿要参加中考……巨大的压力面前,不得不随时调整心态,尽量让自己松弛下来,合理安排时间,把握工作和生活的节奏。

就这样,在压力与动力之间,或身体力行,或借助外力;或单打独斗,或团队合作,解决了一个个意想不到的难题。回首想来,这种经历与体验,是人生旅途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使自己在面对纷繁复杂、突如其来的问题时,从心态上、能力上都能够坦然处之。这份淡定与从容,滋味美妙,也是一份不小的收获。

团队的战斗力

规模如此大的项目,在我们出版社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单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在项目前期申报的时候,社领导就积极筹划、全力参与,使得项目得以成功申报。进入编辑环节,社领导更是非常重视,项目负责人蔡翔社长打破编辑部之间的界限,亲自挑选精兵强将组成编辑团队,责任到人,把项目作为社里的重大工程来做。项目总监制闵惠泉教授从图书的开本、版式、封面设计、装帧,到稿件的审读把关、项目的整体推进,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王进总编辑则亲力亲为,主动承担编辑任务。

2014年第二季度是项目的攻坚阶段,也是“十二五”教材出版的高峰期,又恰逢中国传媒大学60周年校庆,项目要按时完成、庆典用书不能逾期、教材也需要及时出版,每个编辑恨不得不眠不休。但是,大家没有抱怨,不计个人得失,虽然每个人的辛苦不同,但目标只有一个――圆满完成这项重大任务。

做过了大项目,才会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协作才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所在,也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活力所在。

第9篇

关键词:科研诚信 不端行为 特点 对策

维护科研诚信,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性议题[1]。深入揭示科研不端行为的本质,掌握福建省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特点和最新动态,对于福建省适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净化科研环境、遏制科研不端行为、推动科技事业更好地服务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科研不端行为的本质特征

综合国内外研究情况,本文认为:科研不端行为,就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违反科学精神、背离诚信准则,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直接、间接或潜在利益,扰乱正常科研活动的行为。其本质特征归结为三个方面:

1、不真实的创造行为。主要表现在当事者不付出或少付出科学创造劳动,不经过完整真实的科学创造过程,以虚假的事实、虚构的科研活动、不实的研究数据、抄袭的文章和伪造的项目申报材料应对政府部门或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机构的相关审查,骗取组织和团体的信任,从而获得荣誉、地位和各种经济利益。

2、不正当的获取行为。主要表现为当事者采取非正当手段从科学研究、学术创作角度获取荣誉、地位和经济利益;这些当事者的共同特点,有的并无心或者无精力从事科研活动,有的并不具备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有的根本就不是真正搞科研的人。

3、不公正的评价行为。主要表现在评价组织者和参与者不认真系统地研究和分析科研活动的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尊重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创造劳动,草率或有偏袒地从事科研评价活动。一方面,作为评价组织者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管理机构在制度的设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另一方面,作为评价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的评审专家受到人情的牵制和自身及团体利益的诱导,出于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冲突而做出违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导致学术研究从课题审批、经费安排、资源配置到成果评价,都或多或少丧失了公正和规范。

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不正当的获取是目的、是根源,不真实的创造是手段、是表征,不公正的评价则为行为不端者凭借不真实创造实现不正当获取提供了“营养土”和“助推器”。

二、福建省科研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为深入分析福建省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诚信建设现状,课题组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科研诚信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的高校人员有99人,占34.9%;虽然由于经费和条件限制而致调查样本偏少,但一定程度上说明科研人员认为我省科研不诚信行为还比较普遍,已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课题组对问卷调查表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认为目前福建省高校和科研单位科研诚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表现形式

1、学术挂名。部分人身兼多个行政领导和学术职务,忙于行政工作,并无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活动,但为了追逐职务、金钱、荣誉、地位,或为团体与他人谋取学术利益,挂名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创作活动。在问卷调查中,对“课题申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学术不端行为”,有19.4%的人认为“提供虚假个人信息”,43.3%的人认为“伪造工作基础、研究成果”,75.7%的人认为“虚夸研究成果”,68.7%的人认为“通过人情、关系、职务等手段优先获得申报信息”;对“目前科研课题评审、立项工作是否公正、公平、公开”这个问题,有17.4%的人回答“是”,26.9%的人回答“否”,回答“不知道”的占55.7%。调查数据说明,大多数人认为申报课题过程中利用职务、通过人情关系、虚夸研究成果等现象严重。

2、学术侵占。部分人利用权力和人脉获取学术资源,再将任务分配学生、助手或将其转包雇佣他人从事科研劳动;部分人利用企业和基层技术人员的短板,以指导、合作为名,将基层技术人员和“土专家”的原创成果总结加工后据为己有;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没有抄袭别人的论文,但同时又认为许多人在拼凑论文,这说明了部分人相当矛盾复杂的心态。

3、学术虚夸。有的为了获取科研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不经过完整真实的科学创造劳动,以虚构的科研活动、虚编的研究工作基础、不实的技术和经济指标数据,甚至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包装,伪造项目申报材料,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中蒙混过关,骗取高分增加项目入围机会。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科研成果评奖持怀疑态度或不了解,说明科研成果评奖还不够公开、透明。

4、学术评判失准。宏观层面上,不论是对研究项目的目标管理,还是对科技人员的考核评聘,有的制度设计简单划一、偏离实际,使得被考核者为达到数量指标而不计真假,争先恐后地去拉拢课题、发表文章。问卷调查中,对“高校、科研单位职称评定、奖金发放、人才选拔与主持或参与课题、发表文章相挂钩是否合理”,2.1%的人回答“很合理”,39.0%的人回答“合理”,52.5%的人回答“不合理”,6.4%的人回答“非常不合理”。调查中,有51.1%的人认为“评审过程就是走过场”,52.1%的人认为“领导或者关系硬的人的课题都顺利通过”。

(二)原因分析

1、评价制度不完善,导致弄虚作假现象屡禁不止。政府管理部门囿于人力、物力限制,评价规则推崇简洁明快和“一刀切”,使一些部门、研究机构和个人为了获得短期效益而急功近利,导致学术不诚信。学术评价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导致评价走样、决策失准、考核失真,使得学术研究从课题审批、经费安排到人才评价和资质认定,都不同程度地丧失科学评判的标尺、偏离公平公正的本义。

2、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助长造假和浮夸学风。从调查问卷中看出,大多数人认为高校和科研单位科研立项存在利用职务、关系等现象,科研资源主要由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分配,职务越高越容易获得课题等科研资源。行政权力机制的强势导致了学术权力(权威)的行政化,出现所谓的“学术官僚化”、“官学一体化”现象,行政部门领导利用自己的职权及与上级部门建立关系,轻而易举获得科研资源,并作为科研立项的评定专家影响着项目的立项,从而造成科技资源分配过程的不平等与不公正现象,伤害了普通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3、学术自律能力下降,破坏科学发展正常秩序。目前社会上对科学认识程度还比较肤浅,虽然科学知识得到重视,但与科学道德一脉相承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还远远没有得到公众理解,更谈不上普及。此外,由于“官本位”文化造成的对权力的崇拜与屈从,一些人不择手段地争取名利与地位,扰乱了科学发展的正常秩序。

4、监督体制缺失,致使趋利者铤而走险。目前福建省科技界对科研诚信问题还缺乏具体有力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使得很多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认定和制约,即使被发现也往往因为惩戒制度的缺位而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惩处。

5、宣传力度不大,助长造假者胆大妄为。《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已于2006年。当科研不端使你利益遭到损失时,你会如何选择?39.9%的人回答“维护诚信”,58.2%的人回答“无可奈何”,1.9%的人回答“采用其相同的行为施与在他人身上”。调查说明,高校、科研单位对《办法》宣传落实力度不够,大多数人对《办法》不熟悉,对科研不端行为处理不严厉。科研人员维权渠道不畅,维权信心不足。

三、福建省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对策

福建省治理科研不端行为,要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并重的原则,不断推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政府部门加强统筹与管理,科技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承担教育、监督和惩戒的主要责任,科技社团发挥规范制定和行为约束方面的积极作用,科技人员和科研共同体严格自律、互励共勉,进一步完善科研诚信相关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

(一)构建科学的科技评价体系

科技评价指标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导向。目前我省科技评价制度尚不完善,在具体评价工作中还存在着重数量不重质量、重名望不重实绩、重论文不重工作水平、重短期成果不重长远积累、重设施改善不重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因此,必须遵循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加快构建科学的科技评价体系,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一要实行透明、公正的竞争机制。在学术方面,各级政府应当正确引导,宏观管理、监督学术资源的使用,使得有限的学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严厉惩治学术不诚信行为。二要完善项目立项前评估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对项目技术的稳妥性、政策的妥当性、经济性和相关派生效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后,由科技管理部门以科技需求为导向,在依托专家评估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基础研究活动的特殊规律,确保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政策导向。三要建立项目后评估制度。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计划内科技项目,以及得到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在科技项目在验收结题后应用一段时间(一般在两年之后),由评估单位通过对比分析,准确评价项目的综合成效,使有限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建立可行的科研诚信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关键是要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实现科技创新的首要前提是“科研诚信”,因此,福建加快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一要建立科研诚信评审机制。福建省科研诚信的管理机制建设应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对信用评审机构进行认可和监管,主动将其纳入到科研诚信的建设范畴中。二要完善科研诚信保证体系。科研活动应当签署遵守有关科研诚信规范的承诺,加强对履行承诺的监督,将科研人员履行承诺的情况,记入科研诚信档案,作为基础信息纳入科技信用管理体系。三要健全科研诚信信息网络。目前诚信信息仍存在各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缺乏共享机制和各部门、各地方相互分割、封闭的信用信息系统等现象,严重阻碍科研诚信机制的建立。

(三)培养良好的学术探讨精神

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已在科技界形成高度共识,作为一件大事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有关方面要按照职责分工,找准自身定位,下大力气落实好、完善好各项措施,培养良好的学术探讨精神。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在进行学术打假的同时,要严格区分学术不端与正常引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界限,提倡不同观点的争论,避免打假的滥用窒息学术自由、影响学术继承、阻碍学术创新,从而营造开放包容、鼓励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二要培养独立和科学的创新思维[2]。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学术研究必须标新立异、卓尔不群,别具慧眼、独树一帜,提出新思想和新观点。三要树立责任意识和独立人格。学术创新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诸如自由而宽松的政治和文化氛围,必要的经济支持,健全的信息资料等。

(四)加强完善的诚信法制建设

要把科研诚信立法纳入科技法律体系建设,加强诚信规范与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充实和完善现行法律体系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科研诚信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严惩科研不诚信行为。一要完善法律体系。要尽快建立惩治学术不诚信的法律法规,或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在研究制定《著作权法》、《专利法》、《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中加入惩治学术不诚信的相关条款,确保惩治学术不诚信有法可依。二要建立惩戒机制。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设机构,拟定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细则,建立相关学术纪律仲裁的行业规范,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匿名审查,并公开调查结果,公开处罚决定,营造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多的学术独立空间。三要加强舆论监督。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建立信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对高校、研究机构等学术领域的违规违法行为,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讲究方法地进行披露,形成有效的失信约束力量,使失信者的具体失信行为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失信成本大大提高,让学术造假者得到相应的惩罚,保证科研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五)开展系统的科研诚信宣传

针对当前部分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不强的现象,各部门要加强科研诚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治理科研失信的重要性、紧迫性。一要广泛宣传。各部门要充分重视科研诚信建设,加强科学道德规范和诚信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周密部署,充分利用网站、简报等宣传载体,刊登开展科研诚信活动的意义和内容,并开设专栏,连续介绍科研诚信的案例及实用知识,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次科研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新,进一步维护科研活动的健康氛围。二要强化教育。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辅导、交流、研讨等活动,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和道德楷模教育,将科研诚信教育作为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必修内容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青年学生和科技人员的科学道德素养,弘扬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科研人员诚信意识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三要加强交流。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国家部委和先进省市在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科研行为规范和科研诚信规范的研究制定,共同遏制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各种不端行为。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科研活动诚信指南[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1.

2.孙平.简析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科研诚信的关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9.9.

3.王志学.科研诚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制度保障[J].中国软科学.2007.11.

项目基金: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