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1 17:26: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

第1篇

企业信息化作为中国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企业在基础设施、体系结构、标准化、信息共享以及安全加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信息化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基本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完成,网站数量飞速增加,企业正在由基础建设转到应用建设的进程中。但在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开放的、统一的应用平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缺乏宏观统一规划,没有明确提出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企业信息化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了冲突。

2)标准化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是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核心,也是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将各个业务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在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层面上,大量的标准已经存在,需要国家进一步地明确和贯彻实施。

3)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由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理念以及优先级不明确造成当前在整个企业信息化环境中重复建设大量存在,数据资源相对独立。

4)完善立法工作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和2005年国家颁布的《电子签名法》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的相关方面提供了相关的规则和法规,但应该进一步对网络环境中的相关问题如版权、证据保存、可信管理以及业务规范作更明确细致的要求。

2、数据资源的整合是实现开放企业信息化的核心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心正发生着本质的变化,从建设初期的网络建设、信息开始转向了以整合内外部资源为主体、以提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应用阶段。长期以来企业信息部门的大量建设资金投入到硬件设备上,缺乏信息录入、更新、深加工的技术,更缺乏把这种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后产生增值的手段,使得作为信息资源拥有者的企业部门有着大量的“信息孤岛”。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支撑",摆脱只注重局部应用或以网络为核心的观念,将各个企业部门信息资源进行后台集中和统一管理:首先是通过统一的接口与标准,将数据统一集中;其次是管理这些统一的数据;最后,就是使这些数据能够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数据整合可以将原来孤立于多个异构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信息整合起来,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提供一个完整统一的数据视图,而要实现此目标关键就是数据资源的整合,核心是互连互通和数据共享。通过将原来孤立于多个异构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信息整合起来,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一个完整统一的数据视图,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透明访问和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整合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定制转换工具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很多的数据库系统生产商都有自己的相关产品,使数据在不同的数据源之间定制专用的迁移转换,实现数据的迁移和共享。例如MicrosoftHostIntegrationServer2000可以实现SQLServer2000和DB2之间的集成和整合,SQLServer2000中通过DTS实现向ACCESS和ORACLE及其他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迁移。

此种方式实现相对简单,但存在多种不足:首先需要正确理解不同数据库系统的元数据和结构以及数据的流动方式;其次此方法只能实现相对应的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整合,扩充性差,对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数据库系统的电子政务环境中,需要多种定制工具,实现方式相对麻烦;第三由于数据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中存在多种副本,冗余量过大,而如果在访问时即时迁移的话又影响到系统的相应时间;第四数据在迁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网络流量,所以数据整合的时间会受到限制,该方法应用较少。

2)集中复制数据采用“多对一”的方式,实际上是数据仓库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应用。通过将同一领域的不同系统的数据库的所有相关的数据通过分析、转换和装载中的数据移入数据仓库中,实现对异构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集中式存储和统一管理。此方式的优点是系统在原有的系统架构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商业规则独立运作,数据集成的质量高,在用复杂的查询语言访问低级别的详细信息的时候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并且对于实现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是必然选择。但基于数据仓库的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数据仓库要想实现议购数据源之间的集中管理和存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网络流量;其次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历史的数据,往往是只读的,而对于企业信息化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时,只能定期更新而无法实现实时变化;第三当异构的数据源的数据模式发生变化或新的数据源加入时,就必须生成一次全局的模式,使得维护全局模式变得更为困难,从而影响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对于数据量较小的单位而言,可以综合以上两种方案的优点,采用联邦数据库理论的方法(比数据仓库更小而且更关注与构建复杂业务规则来支持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并且对不同数据源的写操作更为方便)。此方案中关键模块为联邦服务器,联邦服务器通过软件模块与不同的数据源之间进行通信,而客户端通过多种应用程序(包括ODBC、JDBC或WEB服务客户机)与联邦服务器交互。但由于联邦数据库的复杂的实现技术和高昂的费用代价严重的影响到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应用。

3)基于XML的WEBServices的数据整合要想实现异构数据源整合,必须使异构数据源为应用程提供统一的全局模式的数据视图,使数据层的数据用一个公共的数据模型表现为统一的数据格式,并能够在公共数据模型上定义基本运算和实现查询和存取等操作。XML由于语义性强、交互性好、自描述、跨平台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特性使其成为交换平台模型的首选标准。作为SOA架构的典型代表,WEBServices是一种基于XML的独立软件成分或服务程序,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可以实现不同硬件平台之上的异构数据库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负责数据集成的WEBService位于异构数据源(数据层)和应用程序(应用层)之间,向下协调各种数据库系统,向上为访问集成数据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全局数据模式。

对于数据向XML的转换主要基于模板的XML查询、基于扩展SQL的XML查询和基于虚拟的XML文档的查询。整合的过程(如图1所示)为:将业务数据从数据源中读取并转换为符合XML规范要求的格式;以WEBService方式将XML格式的数据提交至中间层(此过程可以采用WSsecurity或SSL、TSL来实现安全传输),由中间层仍然采用WEBService送达应用层。此方案由于支持XML、SOAP和UDDI等标准或协议,使得整合平台可以以中间件的形式在不同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和开发平台之上实现异构数据库平台的整合,并能够通过将WEBService在注册中心的实现代码的重用。但数据冗余和无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是无法克服的缺点。

图1基于XML的数据集成的流程

4)基于元数据的数据整合数据元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被认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数据单元。数据元一般来说由对象类、特性和表示3部份组成。它们的关系如图2所示。数据元表示规范是通过描述数据元的一系列属性来实现的。这些属性实际上是数据元的元数据。针对数据元的查询、维护及基于数据元的信息抽取的需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属性:标识类属性、表示类属性、关系类属性、管理类属性和附加类属性。

数据元元数据信息可以采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组织,也可以采用XML文档的方式。XML文档的所具有的树形结构使其可以方便的描述数据元的组织结构。目前电子交换的XML文档标准通常使用XMLSchema进行描述。数据元是一个完备的元数据集合,基于数据元库和利用XMLSchema类型定义机制构建的扩展类型库,可以定义出数据元元数据属性到XMLSchema文档元素之间的映射规则:数据元对应XMLSchema中的XML元素。数据元包括了元数据模型的各类结构信息的细节,包括继承信息和组成信息;数据元中构成继承关系的数据元对应该数据元所对应元素类型的基类型;与数据元构成组成关系的数据元,对应数据元所对应元素的子元素;数据元所包含的数据类型(DataType)信息对应数据元所对应元素的类型。基于XML的交换技术非常容易进行扩展,对于分布式数据库环境或数据仓库中可以通过建构基于XML的公共数据元库,即可实现元数据的访问、存取和集成,为电子政务的原数据提供统一的平台,从而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中的异构数据库的有效整合。但由于使元数据用XMLSchema进行描述,而XMLSchema的简洁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并且为了实现方便的定义元数据,XMLSchema辅助生成技术的研究也将是一个挑战。

第2篇

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打造一大批数字化企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全国GDP总量比1980年翻了两番多,年平均增长率达9%以上,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全国的企业数量和提供的商品劳务数量相当可观,许多物质产品数量居世界前列。但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并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商品更少,而且相对落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由于我国商业环境、融资渠道不理想,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近年来我国的全球竞争力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联合国各经济体“数字化机遇”评估报告》称,由于广泛使用宽带网络服务,韩国在“数字化机遇”方面领先于世界,而中国排名仅为74,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出这种窘境?我们认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今天,以高新技术和创业投资为牵引,打造一大批“数字化企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何谓“数字化企业”?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环节上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等信息技术、信息装备和通信网络系统等数字化电子手段处理和传递交易信息的一种企业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各种交易信息处于数字形式之中,大量的数字信息经压缩和加密后以光速传送,且质量稳定可靠。此时,企业的信息传送已经达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它又可称为企业的信息化,是跨跃了手工工业经济(以有形货物和纸介质记录、处理、传递交易信息)和传统工业经济(以电报、电话等模拟信号处理、传递交易信息)的知识经济(或者说新经济)时代的产物。

纵观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的情况,虽然比起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七五”时期),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原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2001年对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状况的问卷调查,76.5%的被调查企业成立了专门的信息机构,也有信息化人才队伍;67.4%的企业建立了基础性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89%的企业接入了互联网(Internet)。也有像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兖州矿业集团公司、长安汽车(集团)公司等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区、“光谷”等一些数字化企业。但全国真正实现经营活动数字化和经营数字化产品的“数字化企业”并不多。问卷显示,虽然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已经上网,大部分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内联网(Intranet),但只有36%的被调查企业全部或部分建立了企业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24%的能够运用电子商务系统(EC),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应用的水平还很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挑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一大瓶颈。除此之外,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还处于模拟信号阶段、甚至于纸介质手工阶段。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反映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我国企业数字化程度还不够高,更没有普及,它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使优势企业的优势难以发挥,陷入“企业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陷阱,一般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劣势企业更是惨遭淘汰。

二、实行信息化管理,迎接我国企业跨跃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打造数字化企业,实现我国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从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建设信息化企业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手段还比较落后,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实现。现在又面临着国家经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如果让企业按部就班地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过渡,完成传统工业化,再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必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仅要被信息时代抛弃,还会使本来相对落后的企业经济在全球企业发展中沦为“第三世界”,更不用说如何与世界接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了。

跳出以上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要抓住当今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以及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和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企业的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制定跨跃式的企业发展战略。

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企业跨跃式发展战略,是我国企业发展战略的首选。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长远运作方向与目标的筹划与安排。环境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外生变量,企业战略总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浙江义乌就做了很好表率。义乌虽然只是个县级市,但其小企业和全国小商品市场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能够利用国内外远程物流与快递电子信息系统实现本市商品的全球采购和远程配送以及利用国际信用卡联盟和银行自动结算系统进行资金结算与融资。因此,要使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具有竞争力,成为成长型企业,抓紧制定企业跨跃式发展战略是关键。国外有位管理学家指出,企业在某一阶段有效的管理惯例,也许会导致下一阶段危机的出现。我国一些企业习惯于机械化、半机械化时期的管理观念和做法,在信息化时代,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还用过去的老套路去管理企业和处理现在的问题,肯定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危机。所以,作为一个成长型企业,与其守住过去机械化、半机械化的习惯做法不放,还不如抓住机遇,赶快引入信息化手段和方式,对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再造,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跳跃”。

三、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促进我国企业效益增长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目标,但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必须继续努力和稳步推进。为此,应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并重,“一个都不能少”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两大主要任务,一是继续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苦练内功,发展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企业,以信息化管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这两个任务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改革发展既是基础,又是目标,信息化是推动力。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应首先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构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权、利相协调的企业运行机制;然后,要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引进信息化手段和装备,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管理创造企业资本与利润双可持续增长的业绩,跳出企业“边际报酬递减”的陷阱。

二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搞好总体规划,切忌盲目无序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兼顾,精心安排。这里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全国、地方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做好总体规划,二是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要做好总体规划。从全国来说,应制定全国及地方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先指导国家重点企业、地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搞好试点,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从企业本身来说,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分三步走的战略:首先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建立基本资源体系的信息化,解决一些局部但非常关键的企业管理问题;其次是整合企业信息系统,进入ERP阶段,通过信息集成与系统藕合将企业大部分活动纳入信息化处理,以降低成本和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再次是将企业内联网与英特网对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采购和供应链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市场信息资源,实现企业交易信息处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实现资本和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切忌缺乏总体规划,各部门各自为政,根据各自的需求,引进不同的应用系统和供应商。这样看起来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家都在动手,而且搞得轰轰烈烈,实际上却容易造成重复投资,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兼容、信息不能共享,只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最终导致企业信息不能集成,不能形成整体效应。

三是高起点,跨跃式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件耗时费钱的工作。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至今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但大部分仍然没有实现数字化企业和信息化管理,可见其难度之大。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力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多引进和培育IT产业及经营数字化产品的信息化高端企业,发挥各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促进高校、科研和企业联手,实行横向联合。有的可以直接引进国外最新应用系统和供应商,争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起点,并实现隔代升级,以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在信息化建设投资方面,除了企业自筹和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外,一些成长型企业可以引进创业投资和风险基金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应充分宣传和展示高科技企业的业绩和经营效益,以这些数字化企业为样板和辐射源,通过它们的示范效应,向一般企业和周边地区扩散,成扇面推进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是企业自主、市场牵引、政府引导,奔向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康庄大道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管理;控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X922;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081-01

1 企业信息安全的现状

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安全建设上逐步添加了上网行为管理、内网安全管理等新的安全设备,但信息安全防护理念还停留在防的阶段,信息安全策略都是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再补救,导致了企业信息防范的主动性和意识不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企业IT运维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2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构建原则

企业信息化安全建设的目标是在保障企业数字化成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构建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建立企业完善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来保障信息安全制度的落实以及企业信息化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包括:分析企业数字化资产评估和风险分析、规划信息系统动态安全模型、建立可靠严谨的执行策略、选用安全可靠的的防护产品等。

2.2 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在企业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中,防护设备和防护策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企业员工的行为也是维护企业数字化成果不可忽略的组成。所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安全管理时,绝对不能忽视对人的行为规范和绩效管理。在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安全前,应制定企业员工信息安全行为规范,有效地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成果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保证企业信息安全。其次阶段递进的培训信息安全人才也是保障企业数字化成果的重要措施。企业对员工进行逐次的安全培训,强化企业员工对信息安全的概念,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的行为符合整个企业信息安全的防范要求。

2.3 及时优化更新企业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当企业对自身信息安全做出了一套整体完善的防护规划时,就应当考虑采用何种安全防护技术来支撑整个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对于安全防护技术来说可以分为身份识别、网络隔离、网络安全扫描、实时监控与入侵发现、安全备份恢复等。比如身份识别的目的在于防止非企业人员访问企业资源,并且可以根据员工级别分配人员访问权限,达到企业敏感信息的安全保障。

3 企业信息安全体系部署的建议

根据企业信息安全建设架构,在满足终端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安全防护体系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施终端安全,规范终端用户行为

在企业信息安全事件中,数字化成果泄漏是属于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行为。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建立前,企业员工对自己的个人行为不规范,造成了员工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实现信息外漏。比如通过U盘等存储介质拷贝或者通过聊天软件传递企业的核心数字化成果。对于这类高危的行为,我们在建设安全防护体系时,仅仅靠上网行为管理控制是不能完全杜绝的。应该当用户接入企业信息化平台前,就对用户的终端系统进行安全规范检查,符合企业制定的终端安全要求后再接入企业内网。同时配合上网行为管理的策略对员工的上网行为进行审计,使得企业员工的操作行为符合企业制定的上网行为规范,从终端用户提升企业的防护水平。

3.2 建设安全完善的VPN接入平台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考虑总部和分支机构的信息化需要,必然会采用VPN方式来解决企业的需求。不论是采用SSL VPN还是IPSecVPN,VPN加密传输都是通用的选择。对于分支机构可以考虑专用的VPN设备和总部进行IPSec连接,这种方式更安全可靠稳定。对于移动终端的接入可以考虑SSL VPN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做好对于移动终端的身份认证识别。其实我们在设备采购时,可以要求设备商做好多种接入方式的需求,并且帮助企业搭建认证方式。这将有利于企业日常维护,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VPN接入水平。

3.3 优化企业网络的隔离性和控制性

在规划企业网络安全边际时,要面对多个部门和分支结构,合理的规划安全网络边际将是关键。企业的网络体系可以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各体系之间的相互隔离和访问策略是防止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多样化网络环境的背景下,根据企业安全优先级及面临的风险程度,做出适合企业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和访问控制策略。根据相应防护设备进行深层次的安全防护,真正实现OSI的L2~L7层的安全防护。

3.4 实现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统一管理

为企业信息安全构建统一的安全防护体系,重要的优势就是能实现对全网安全设备及安全事件的统一管理,做到对整个网络安全事件的“可视、可控和可管”。企业采购的各种安全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安全日志,如果单靠相关人员的识别日志既费时效率又低。而且不同安全厂商的日志报表还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当安全事件发生时,企业管理员很难实现对信息安全的统一分析和管理。所以在企业在构建信息安全体系时,就必须要考虑安全设备日志之间的统一化,设定相应的访问控制和安全策略实现日志的归类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对全网安全事件的“可视、可控和可管”。

4 结束语

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就是保护企业的数字化成果的安全和完整。企业在实施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我们需要在前期做好详尽的安全防护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不断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安全策略和访问控制,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全体企业员工一起遵守企业制定的信息安全防护管理规定,这样才能为企业的信息安全提供生命力和主动性,真正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段永红.如何构建企业信息安全体系[J]. 科技视界,2012,16:179-180.

[2] 于雷.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构建[J].科技与企业,2011,08:69.

[3] 彭佩,张婕,李红梅. 企业信息安全立体防护体系构建及运行[J].现代电子技术,2014,12:42-45+48.

[4] 刘小发,李良,严海涛.基于企业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策略探讨[J]. 邮电设计技术,2013,12:25-28.

[5] 白雪祺,张锐锋. 浅析企业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J].管理观察,2014,27:81-83.

第4篇

关键词:现代控制技术;数字化;纺织机械

1 现代控制技术研究

1.1 数字化纺织机械控制技术

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纺织机械企业提出了“数字化纺织机械控制”的理念,数字化纺织机械控制技术是以CPU为核心,以现场总线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控制技术。对数字化纺织机械控制技术的具体研究如下:

1.1.1可编程控制器与可编程逻辑计算机

可编程控制器又称PLC,其以继电器技术为基础,结合了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程序化的方式来对相关设备进行电气控制,其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十分广泛。PLC的输出和输入质量较高,且实时监控能力较强,PLC的稳定性在众多设备控制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明。PLC能够为纺织机械控制提供多种现场总线,一些纺织机厂商在选择PLC进行纺织机械控制时都将远程I/O和可扩展性作为选择的重要标准。纺织机械的控制技术首要注重的是控制的实时性、可靠性及控制速度,自动纺纱技术的出现是纺织机械控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革命,其对于纺织行业的优化升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编程逻辑计算机又称为PCC,其于1994年由贝加莱公司推出,相较于PLC而言,PCC在功能上有着较大的提升,PCC的组网十分灵活,且应用智能性和开放性较好的系统平台,能够有效实现许多复s的控制项目。PCC的软件运行平台采用分时多任务机制的原理进行构筑,在PCC的应用下,纺织机械的应用程序运行周期与程序的长短和复杂程度无关,操作系统的循环周期直接决定了纺织机械应用程序的运行周期,平台外部的控制周期与程序内部的扫描周期分离开来,实现了纺织机械的实时控制。此外,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结合CPU的运算水平和运算能力对控制周期自行修改和设定,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要求。

PCC中有着多个任务模块,可以根据控制项目中的数据采集、通信控制、报警等功能要求来编制程序任务模块,这些任务模块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实现模块之间的互相关联。PCC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程语言对单个任务模块进行编制,这就使得在常规PLC使用的梯形图、指令语言等可以延续到PCC上继续使用,此外PCC应用软件在不断研发发展的过程中还集成了C语言相关程序,增加了PCC的适用范围。

1.1.2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在机械控制中,各种生产信息的来源是现场总线控制层,纺织中的织造、棉纺等机械的控制器只有配置了现场总线的接口,就可以通过相关的标称实现机械运行的控制,并能够将机械运行的实时数据传送到监控系统中。数字纺织机械控制技术的控制器以CPU为核心,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是一种新型的驱动控制技术,其中现场总线技术是高速数据通信技术的代表,其能够对纺织机械运行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和高速传输,这就有效提升了纺织机械的现场化、抗干扰能力以及分布能力,促进了纺织机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实现了现代控制技术与纺织机械的有机结合。

1.2 新型驱动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型驱动技术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例如变频调速技术、多轴同步技术以及单轴驱动技术等在纺织机械中就有着重要的应用。纺织机械的结构大多是为多单元重复结构,这就对纺织机械动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就能够有效的保证纺织机械动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传动技术在科技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其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水平也日益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共直流母线技术:共直流母线技术能够实现纺织机械电机的发电工作状态以及断电同步停车功能;②伺服驱动技术:能够实现反向驱动控制纺织机械中的卷绕机构;③多轴同步控制和单轴独立驱动:广泛应用于纺织机械的多电机驱动剑杆织机和四轴驱动粗纱机中。

2 数字化纺织机械

2.1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纺织机械数字化中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指的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来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企业信息化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外部合作之间的信息分享和信息合作,还包括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各个岗位工作内容的改造。

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的信息化就是指企业将传统的事务管理方式和商务运行方式转变为电子事物方式和电子商务形式。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第一个层次是将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实现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例如本文所研究的纺织机械自动化;②第二个层次是企业相关经营管理数据的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实现企业大量基础数据的信息化,强调的是企业数字时代;③第三个层次是信息化应用的最高层次,即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企业的辅助管理系统、辅助经营系统以及辅助决策系统等,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的过程即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传输及应用的过程,但由于企业认识等原因,企业信息化常常将这三个过程分裂开来,企业较为注重信息数据的应用和处理过程,而往往忽略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以纺织机械企业为例,如果不能够解决信息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问题,则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将会停滞,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往往只能够起到高级计算器的作用。

企业应当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企业信息化平台,解决信息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问题,以此来实现信息数据在自身业务流程中的应用处理,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活动向电子事物和电子商务的转变。

2.2 纺织机械数字化

纺织机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纺织机械的数字化,以此来实现纺织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同时纺织机械的数字化还能够有效解决纺织机械企业信息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困难。

纺织机械数字化指的是将纺织机械与先进的控制技术相结合,传统的纺织机械控制为模拟控制,而应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后,纺织机械的模拟控制能够转变为数字化控制,这就有效提升了纺织机械的抗干扰性能、现场化程度以及分布式性能,对于一些复杂的控制功能,纺织机械数字化也能够顺利完成,对于提升纺织机械的生产水平、生产效率、纺织质量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纺织机械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大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共享。

纺织机械数字化不仅仅是控制的数字化,还包括数据采集的数字化,这对于纺织机械企业解决加工精度小、加工设备庞大、投资巨大、工艺know how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纺织机械企业大量生产数据的及时采集,从设备和技术两个方面为实现企业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纺织机械企业赶超世界领先水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现代控制技术与纺织机械数字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控制技术是实现纺织机械数字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世界纺织机械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5篇

【摘要】基于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完善,越来越多煤矿企业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到信息化技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煤矿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会涉及到众多的信息数据,管理人员要想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发挥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有效建立起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促使内部信息数据的及时分享传递,为高层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本文将进一步对信息化技术下的煤矿经营管理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煤矿 经营管理

一、煤矿信息化经营管理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各项技术还不够完善。我国煤矿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整体水平较为落后,各项生产管理技术缺乏及时更新,煤矿企业机械生产设备较为落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工作人员信息化技术与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与此同时,“信息孤岛”严重影响着我国煤矿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煤矿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得不到充分的利用[1]。由于企业内部监控系统不存在统一的通信协议,生产系统之间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从而导致各项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功能。煤矿企业管理人员未能树立起先进的观念理念,通常选择使用封闭型管理软件,信息只供少部分人使用,一定程度增大了企业的经验管理成本。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创造,一味扩大生产规模,忽视了内部局域网的建设,未能建立起煤矿数据保全数据库,信息无法传递到各个部门,难以满足煤矿的高效生产要求。

二、信息化技术下煤矿经营管理相关要求

(一)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应用

煤矿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根据企业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起科学完整的信息管理标准,从而充分保障内部信息的规范畅通运行。企业技术人员要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局域网,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管理部门对于各项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成本,并且还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校利用。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能够为企业高层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大大提升内部工作执行力,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加速现代信息化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

煤矿企业不能仅关注到企业硬件设施的完善工作,还要注重现代信息化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保障企业日常生产管理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因此,煤矿企业必须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化的信息化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掌握了解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方法,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稳定发展,为企业储备更多的信息化人才资源[2]。

(三)结合企业改革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

煤矿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不能一味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扩大生产规模,管理人员要讲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各部门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合理优化调整组织结构,重组业务流程。此外,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内部改革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立起科学的“扁平化”管理机制,全面发挥出内部信息资源的综合效能,最大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三、煤矿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煤矿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领导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中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工作。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未来煤矿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以下几方面工作展开。

(一)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煤矿企业要想高效发挥出现有资源的重要价值作用,就必须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丰富系统各项功能,扩大其使用范围和深度,建立起科学的信息流及控制流模型,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信息Y源的共享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是与企业经济效益创造密切挂钩的,企业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专业培训工作,促使他们掌握各种信息技术,搭建起内部信息数据库,引进应用先进的分析处理软件[3]。

(二)加强矿山数字化建设

煤矿企业要大力发展矿山数字化建设工作,积极引进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建立起完善的矿井电子地理信息系统,这样才能保障煤矿企业做好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工作,能够科学分析判断出潜在生产风险,避免企业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象。此外,企业要逐步实现在风井、水泵、通风安全以及矿压等方面的技术设备更新工作,防止设备出现老化陈旧问题,无法持续正常运行,影响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有序工作。

(三)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煤矿企业技术人员要利用已有的软件技术有效开发设计出先进的辅助管理系统,逐步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立基础网络和数据库,从而实现对企业传统工作流程的优化改造。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对煤矿的集成化控制管理工作,就必须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内部各项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不断提高对煤矿的运作控制工作水平,完成煤矿企业从传统粗放型管理向明细化管理的成功转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炭作为我国重要战略发展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最大化满足社会对于煤矿资源的需求,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努力推进信息化发展脚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促使企业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关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0(4).

第6篇

[关键词] 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36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66- 01

1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的目标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构建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各项业务的数据集成,强化各项业务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与企业的数据共享能力。首先拓展企业的数据交流交换。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数据交换的平台,实现企业内的生产和管理业务数据信息交换。对于企业生产部门,要使生产进行统一协调,需要进行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活动,构建企业的数据管理中心,使得企业数据交换体系更加完善。其次整合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和生产流。电力企业作为一个多部门的企业,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对于电力设计企业首先要制定业务标准,设计架构,梳理业务流程,将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与生产流整合到一起,实现企业的资源配置得以最优化,管理效率提升,促进信息化深入发展。最后,搭建一个企业门户,建立一个统一的主页面系统,便于管理用户身份,对信息数据系统起到一个安全的保证。

2 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措施

(1)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管理平台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包括大量的存储设备、带宽稳定的网络、全面的数据安全系统和企业级服务器,这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于电力设计企业基础设施建立,在机房硬件设备方面,选择国家B级标准建设机房,其设备容量需要满足将来10年时间对空间容量的需要。在服务器硬件设备选择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级服务器,更好的满足当前速度高,计算量大的需求。在网络建设方面应打造以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的高速网络,同时对于支持平板电脑和移动办公设备要求,可以开通IP电话和远程视频会议等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构建VPN系统,该系统供外设计人员通过VPN登入内网。对电力设计企业重要的文件等信息,还需要经过加密系统加密,这样的文章只能在内网里打开和识别。

(2)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可以说是电力设计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管理和数字化设计平台通常还是依托于国外的西门子Comos软件,PDMS三维设计软件和博超STD等平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发电、变电、输电和勘测设计中,通过搜资和外业人员把基础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不同设备、材料、实际地形等各类资料放入工程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各个设计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在相应数字化设计平台上进行二维设计,然后在三维设计平台上采取建模与仿真测试,最终形成三维的设计成果。

(3)电力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一是要建立合同数据库。电力项目需要应用到数据库的合同管理及其设计功能,而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所需参数设定与之相对应的字段,并进行表格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为将来的数据库查询和管理预留接口,如此以来,数据库便得到有效维护。而数据库中的合同信息涵盖了合同设计资料、各类设计划分标准、划分资料、设备采购信息等。二是构建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用于专门管理数据库,使其在建设、使用、开发、维护的过程中得到安全、完整的全程把控,从而实现数据库功能的有效利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给用户提供了信息访问的有效渠道,用户只需通过相应的接口,便能够使用并开发数据库。而管理工作人员也能够建立起用户及诸多应用程序之间的联系,以此访问数据库,或是修改数据库,从而更好地开展系统维护。三是建立采购系统。采购系统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对电力设备生产厂商报出的价格、规格、信息等参数进行分析并整合,及时反馈给电力企业,同时对设备参数及时予以更新,确保企业能获得最新的采购信息,可以说采购系统为企业及厂商搭建起了极其便利的沟通桥梁。

(4)生产管理平台。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力设计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运用到计算机信息技术,这就需要首先梳理并构建其切实可行的生产管理工作流程,整理出每个流程所涉及到的岗位信息及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出每个工作点的次序和步骤,并对制定出的管理步骤进行规范化地督导,使生产管理工作能按流程有序进行。其次,还应分析出生产管理的信息需求,描述各项工作的功能步骤,明确电力设计企业的需求,使信息技术人员能根据需求设计出更为实用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再次,最后在信息化手段进行过程中,把生产管理流程和信息需求分析导入生产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动采集在线生产信息,自动形成与生产管理有关的资料与指标,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化。

(5)其他综合管理系统。除了以上管理系统外,对于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系统,还要构建财务管理系统、工程建管系统、人事考核系统和身份证统一系统等方面。这些系统的构建将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巨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和把握房地产市场态势,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信息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而房地产企业信息化是房地产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称为房地产企业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使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发生变化,并使战略选择的范围大大拓宽。按照这种定义,光有一个很大的网站、一批触网的员工或管理企业的软件设施是不够的。数字化房地产企业必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本公司的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发现创造和捕捉利润的新方法,并最终实现战略差别化,从而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

把数字网络技术引入到房地产营销模式中去,实施战略差别化,构建竞争优势,必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大亮点,应用数字网络技术,实施企业信息化之路,将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数字网络技术在我国房地产营销领域应用的现状

1、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房地产营销管理网络化和营销方式数字化。在营销管理网络化方面,一些房地产商开始在自己的公司内部和网站上建立营销数据库,以方便以后开发销售过程中的营销管理。营销数据库还可以起到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开展市场调查活动,了解有意向购房的消费者对住宅的要求如何,针对调查数据所反映的市场要求,进行准确的产品定位,把握营销策划的方向。第二,可以为客户提供周到满意的售前售后服务。通过营销数据库,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跟客户进行双向交流,实现一对一的营销模式。第三,通过营销数据库的互联和共享,公司各个部门可以即时沟通,还可方便地查找资料。在数字化营销方式方面,一些房地产企业通过先进的三维数字技术向客户展示楼盘,从而丰富了楼盘广告的表现形式,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

2、构筑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正成为当今房地产营销的一大亮点。由于网络化、智能化社区的营销概念在当今房地产营销领域的流行,一些房地产企业都将信息化和数字化作为自己的卖点。现在推广数字化、信息化正成为一种潮流和模式。数字化的营销概念主要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社区概念,其实质在于涵盖了教育培训、电子商务、家庭办公、家政服务、法律咨询、休闲娱乐、视频点播、网上教育、网上购物、医疗保健等服务内容。经过专家严格审批,上海浦东的中国通信贸易大厦被认定为上海的首座甲级智能化大楼。深圳香榭里花园小区是亚洲首获国际“最优秀住宅社区规划设计大奖”的住宅小区,其一期工程的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智能理念”。广州市智能化小区丽江花园星海州因“潮流E生活,网络新社区”而列入广州十大明星楼盘。作为中国房地产巨头之一的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将在未来的5年之内,首先将其已经建成的1000多个社区改造成现代化的新型数字社区,并最终实现在全国建立2万个数字社区的目标。这些房产企业都在为数字化小区建设推波助谰。

3、网络广告是房地产商实施现代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销媒介方面,互联网作为一种数字化的互动式媒介在短短的时间内在房地产销售实践中迅速普及起来,涌现出像搜房网、买房网等一些知名的网站。网络营销的效果主要还是通过网络广告的效果来体现的,在网络广告的新空间,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广告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都面临着改变营销传播方法与选取媒体的压力与机遇。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上拍卖的广告形式作为一种尝试也被一些房地产公司反复采用。由于网络广告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广告自然会成为房地产商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部分。

三、数字化、网络化介入房地产营销领域的现存问题

1、房地产企业实施数字化营销策略,大部分虚而不实,只有概念没有内容,企业行为尚待规范。在营销概念的数字化方面,纵观目前打出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进行营销的众多楼盘,其“网络改变生活”的宣传口号,改得无非是唯一的以“宽频到户、高速上网”为主的简单内容,而缺少网络化的实际内容。社区铺线、布线做的仅仅只是网络化前期的准备工作,一些功能还不能完全应用或根本不能用,还远远不能称其为“信息化社区”。事实上,信息化都是一个过程,部分人以为安装好相关设施,就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其实,正如安装了电脑不等于实现了电脑化一样,信息化需要系统不断的应用和改进,需要教育与培训来达到信息化的目标。同时,虽然大家都在追求信息化营销,但大部分人做的是表面文章,真正重要的是网络内容与服务。每个打着数字化、网络化概念的楼盘都向购房者承诺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然而数字化、网络化概念营销实际意义是在于将这些承诺变成现实。

2、房地产公司对网上营销的费用估计不足,营销效果难测,缺乏评估手段。房地企业应该建立监控机制和相应工具,来评估网络营销计划的进展和成果,清楚地了解网络营销对企业所产生的作用。然而,获取评估的参考指标比较复杂,浏览人数不能简单地作为可靠的评估指标,更有效的参考指标包括查询成交人数、网页登记人数等。企业必须注意收集客户对企业网址提出的意见,在必要时做出适当修改;不断调整网上营销策略是Internet营销成功的关键。

3、房地产公司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互联网营销技术。实施房地产业信息化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计算机,还要懂经济、懂企业营销管理。但是,由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历史不长,尤其房地产信息业刚刚起步,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严重制约了房地产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虽然有些机构可以协助企业建立网址,设计网页,帮助策划企业上网等事宜,但这些机构帮助企业进行网上营销的出发点与企业截然不同,如处于盈利、促销、爱好等目的,可能没有设身处地从企业角度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深入研究,没有结合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因此,依靠专业网络设计公司的设计并不能反映其真正需求,真正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不多。

4、房地产开发商对网上营销前景缺乏认识,素质尚待提高。他们开展信息化可能仅仅是赶时髦,存在一定盲目性。这对企业的危害较大,因为开展信息化不能对企业有所作用的话,企业所花费的资源就会白白地浪费。所以,房地产项目在开展信息化之前,应明确企业的信息化目标,做出完整计划,包括目的、市场调研、所需的资源、资金分配、预期效果等。

5、房地产公司网络直销或通过网上中介机构间接销售的购房方式正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在促销、展示楼盘的数字化方面,利用网上全数字化的三维技术,虽然的确可以引导受众进入真实感和可视化达到最完善地步的交互式环境,其巨大的感染力对于正处于由传统营销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模式转化的临界点上徘徊的房地产业,无疑是一种突破性的解决方案,网上选房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要发展成网上购房,却受到网上支付手段的限制,还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解决措施和建议

1、必须将数字化、网络化营销服务承诺变成现实,切实加强信息网络技术项目与房地产营销业务的融合程度。房地产公司能否在营销领域中获得成功,取决于它能否真正向购房者提供销售过程中所承诺的信息服务。同时,房地产上市公司通常资产规模较大,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转型,尤其是大量存货需要消化,如果介入的信息科技能与房地产业务相互融合,就能在利用高科技使产业升级的同时带动存量的消化,一些上市房地产公司参与数码港等信息项目的建设将对公司产生较好的效果。

2、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配套体系。由于数字网络技术引入房地产领域的时间不长,真正直接针对房地产信息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没有。为了给房地产信息营销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出台颁布一部《房地产信息营销管理办法》的法律文件很有必要。但考虑到我国地方之间的发展状况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城市的房地产发展规模远大于内地,少数大城市的房地产营销发达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地方,这给全国范围内推行营销数字化带来了一定难度。根据我国地区之间目前面临的不同情况,需要在数量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在全国的房地产营销服务中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统一的但又符合地方特色的规定标准。

3、积极进行项目产品和网络营销效果的网上调研。从中发现消费者需求动向,为企业细分市场提供依据。目前,网络市场调研作为一种新的市场调查方式,已受到企业重视,一些网络服务公司也已经开始为公司定制网上调研业务。但如何在大量信息的包围中吸引上网者参加调研并积极配合,仍需做出更多的探索。

4、加强房地产信息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人才是房地产公司生存发展的关键。培养一批懂技术、专业化的营销及管理人才将更好地服务于房地产发展事业。比如,建立一个好的房地产网站就需要很多专门的设计者。毕竟,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在新经济时代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第8篇

今年以来,制造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纷纷开展制造业“两甩”示范。以北京市区为例,北京市作为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示范省市,按照科技部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的要求,制定了北京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工作目标。即在推进企业应用示范的过程中,坚持企业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实施主体、投入主体、受益主体,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体现政府引导作用的原则,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两甩”应用范围

制造业信息化“两甩”应用示范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设计制造数字化集成应用示范――“甩图纸”

以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企业应用为主体,以核心产品为载体,建立以三维产品模型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分析仿真、工艺规划和数控加工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集成环境,实现产品研发制造协同,实现以“甩图纸”为标志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和无纸化应用。

应用企业建立起CAD/CAE/CAPP/CAM/PDM集成环境,推进产品数字化开发集成技术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 CAD/CAE/CAPP/CAM/PDM集成与应用,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与优化,设计数据共享、模型共享,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 实现新产品开发应用,产品开发周期、质量、效益等指标有明显提高。

管理信息化集成应用示范――“甩账表”

针对企业内部生产、销售、成本、采购等业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求,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与制造执行的信息集成及业务协同应用,实现以“甩账表”为标志的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经营管理业务的集成应用。

以实现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的全面集成为目标,实现生产系统与财务系统、产品设计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市场经营管理过程的一体化。应用企业数字化管理集成覆盖生产管理、采购、营销、库存、财务等主要业务过程,具有业务流程驱动能力,可进行有限能力计划。应用企业原材料及在制品库存明显降低,关键设备利用率、生产质量、经济效益等指标有明显提高。

设计制造管理综合集成应用示范――“甩图纸+甩账表”

针对企业提升产品创新开发能力、快速响应市场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综合需求,建立企业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平台,建立企业资源规划和经营管理数字化集成平台,开展以三维产品模型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分析仿真、工艺规划和数控加工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以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的全面集成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

以实现企业信息化技术综合集成并得到深度和广度应用为目标,达到产品数据管理和设计制造业务流程的集成与协同、企业经营管理与资源管理的信息集成及业务协同,提高企业产品研发和经营管理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典型性代表

为了鼓励制造业应用信息化的热情,各地树立应用信息化的典型企业,以此来促进“两甩”在制造业中的快速应用。

北京市科委先进制造技术办公室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了现场考察,发现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亮点、创新点,目前遴选出“两甩”示范达标企业31家。其中,设计制造数字化应用(“甩图纸”)示范企业12家,经营管理信息化应用(“甩账表”)示范企业15家,设计制造管理综合集成应用(“两甩综合集成”)示范企业4家。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取得较好的效益。

例如,时代集团实现PDM与ERP系统的集成,保证了系统中零部件(物料)的一致性,有效控制了外购件、相似件重复采购情况的出现,库存物料由原来的近2万种减为1.6万种,标准件、通用件使用率平均提高10%,BOM输出准确率提高到100%,工艺编制周期缩短了10%。

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设备工艺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基于PDM系统,实现严格的电子评审和签署流程控制,图纸的版本正确性和有效性由原来的90%提高到100%。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与SAP ERP的集成业务使用流程触发,自动对传递的BOM信息进行识别,分类,完成差异分析和统计,并记录业务日志,全部的系统集成事件都可追溯,有效地解决了从设计到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共享和转换的瓶颈问题,大大提高了企业产品上市周期。

北京市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公司完成了CAD/CAE/CAPP/CAM数字化开发的综合集成,PLM系统在北重电机的汽机、电机、风电三大产品线全面应用; 所有300MW系列机组设计开发全部在PLM系统中进行。企业通过实施“甩账表”,库存资金占用减少20%,装配齐套水平提高30%。

经统计,示范企业新产品平均研发周期为226天、主要产品的平均制造周期为63天、主要产品的平均订单响应时间为31小时、主要产品的平均订单按期完成率为82.5%、存货的平均库存周转率为6.68(次/年)、流动资产平均周转率为1.07(次/年)。

背景

如何保障实施“两甩”工程?

北京市科委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以有效地推进“两甩”应用示范工作,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应用示范的日常管理与实施组织,成立了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对示范企业遴选、培育和认定提供技术支持。

第9篇

【摘要】随着办公自动化、社会信息化、工厂智能化的发展,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从档案资源、应用系统、标准规范、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五项档案信息化建设措施。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指在企业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作为基本平台,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开发,以实现档案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过程。传统的纸质文档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不易保存、易损坏、易遗失等缺陷,这就给高效利用档案带来诸多不便。当今,企业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已由过去的单一需求转变为对档案,现行文件、图纸、实物等检索的综合需求。这就给传统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挑战,实现由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向现代信息化管理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采集自动化、存储数字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人性化,是遵循档案自身发展规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1.档案管理的自动化和档案实体管理的简化。一方面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许多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包括归档、存储、鉴定、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可以简化档案实体的管理,如立卷、实体分类等。

2.档案实体得到保护。首先是代替原件提供利用防止了对实体档案的损害。其次以电子的方式传承历史。因为不管保护措施如何完善,实体档案的载体的寿命总是有限的,如果将珍贵的历史档案数字化,且格式选择得当,档案信息就会永久存在。

3.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可实现目录数据的一次输入、多次输出,可以从多个角度查检档案,有助于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检索需求。信息化条件下查询效率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检索时间的缩短,更表现在查全率和查准率的提高上,越是跨时空、大规模、综合性的查找,这种优越性表现越明显。网络环境中,档案信息服务的主动性能够更好地得以发挥,不但可以将开放档案全部,可以将档案信息以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予以展现,利用者可用的信息内容更为全面、立体,获取服务的手段、途径更为多样化。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部分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存量档案数字化水平较低,增量电子档案管理不规范,系统建设分散,档案信息资源孤岛现象比较突出,难以适应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要;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匮乏。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协调同步。企业档案工作规定(DA/42-2009)指出 “企业档案信息化应以促进、完善企业信息化和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为总目标。企业档案信息化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与企业信息化协调和同步的原则。企业各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应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要求。”由于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和元数据采集等有赖于系统的设计,而系统的设计是在文件生成前进行的。这就要求在文件生成前的系统设计中,把档案管理的各项需求嵌入系统中,使电子文件转换成电子档案后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因此要求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提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之中,实现档案信息化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

(二)加强档案信息化标准建设。档案信息化过程遭遇到的操作规程问题需要通过标准规范来解决,以普及优秀的档案管理实践经验,统一管理方法,减少低水平重复,保证档案信息与实体的安全,促进信息共享和交换。企业档案部门应积极组织贯彻落实国家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和规章,比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等。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企业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标准与规范及其实施细则,确保数字档案资源格式统一、数据规范、便于转换、实现共享。

(三)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建设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在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的核心资源和战略资源。谁拥有信息,谁就可以在时展中运筹帷幄,占据主动。档案承载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立身之本。没有信息资源,信息化无从谈起。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按信息加工程度分为目录信息和原文信息。计算机系统中的档案目录可以由人工输入形成,也可以通过捕获电子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元数据而自动生成。档案原文信息可以通过档案数字化加工形成,也可以由企业各信息系统中生成,比如公文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构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可以通过建立完备的档案目录和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得以实现。为了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可用性和规范性,企业要充分发挥标准规范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断规范和优化工作流程。

(四)加强档案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在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创新精神、管理理念影响着企业档案管理效率和水平。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计算机网络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因此企业对档案人员培训时,不仅仅局限于档案管理业务专业,还要强化计算机应用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的培训,建立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复合型人才为重点、高科技专门人才为骨干的档案队伍体系,满足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五)优化档案管理系统,开创档案管理新局面。档案管理系统是用来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计算机系统,包括部分硬件设施、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等。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管理的任务包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部署,软件平台的选型,存储介质和存储方案的明确,备份、灾难恢复、认证等安全保护技术的确定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其功能好坏直接关系档案资源管理的质量。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档案管理系统应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相衔接,确保档案部门对本企业各类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收集、整合、控制和传递。笔者所在单位是中石化27家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单位之一,所采用的档案管理系统是中国石化推广实施的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在完成流程设计、系统配置、系统测试,用户培训和数据预导入及系统模拟运行、数据导入工作之后正式上线运行。上线后的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

1. 遵照国家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并结合企业档案管理实际,在系统中创建了档案分类、管理应用视图,相关报表,档案馆视图建设,并完成了规范数据的迁移工作。

2.统一了企业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流程,规范了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元数据及著录标准。

3.建立了基于AD域统一身份验证体系,规范的建立了档案管理系统用户并按照工作职能分类了相关权限。

4.提供了档案资源在线利用服务。

5.完成了与合同管理系统、公文管理系统的集成工作。

中石化档案管理系统的上线确保了归档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建立中国石化统一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

(六)合理安排信息化进程,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要立足全局与长远,做好档案信息化顶层设计。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济条件做出准确的选择,合理安排档案信息化进程,从现实需要和自身条件出发,有重点、分批次进行档案信息化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从目录检索、全文检索到社会化开发、知识化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人才的支持,只有在不断争取资金技术支持的条件下,抓好基础性建设,稳扎稳打,分阶段分步骤地展开,才能逐渐形成具有完备数据的信息中心,更好的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1]《中央企业档案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教材工作理论与实务读本》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