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1 17:26:2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第1篇

    1、三维目标

    首先落实课标与教学指导意见;

    其次善于处理教材,构建学生学习的逻辑思路;

    三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在渗透。政治课有其特殊性,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应从理解——认同——内化,让学生真正领会与认同当代社会的正确价值观

    2、课堂民主

    实现课堂民主,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师生良好的交互。目前教师惯用手法为:提供情景、设计提问、组织活动,以营造气氛,但实现效果不佳,过于追求新课程的“形”,但忽视了新课程的“神”。应从高中生认知发展水平出发,强调思辩性,反对低幼化。

    具体表现为:

    图无厘头的调侃,滥用赞扬,引起廉价的共鸣,这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民主吗?

    教师肤浅的提问与学生照本回答,能体现课堂民主吗?能说明学生已经懂了吗?

    课堂活动越多越好吗?不能刻意追求,应该水到渠成,宁缺勿滥。

    3、探究与合作

    不是每节课、每项教学内容都应该组织探究活动。在组织课堂探究活动时,应该想到:活动是否必要(值得探究)、是否探究(有嚼头)、是否有效(探究有结果)。

    另外,有两点感想:

    一、处理好新与旧,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新旧课程不是对立的,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关键在于要将新课程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从知识和试题角度,本身没有新旧之分。教学方法也没有新旧之分,不能因为新课堂而丢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内容决定形式,不能什么内容都要用多媒体,都要组织活动。

    二、教师的基本素质值得重视

    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知识错误过多;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但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主观世界的一种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学生对获得知识木身产生兴趣时,刁一能引发其认知需要,并达到学习效果。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方设法赋予政治课时代性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生活实用性,讨求增进乐趣的途径和力-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政治课的实用价值,力求做到学利一的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以及生活感悟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把上政治课看成是一件愉快、幸福而且是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课堂上,教师只有善于营造富于兴趣的课堂环境,学生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有了兴趣,学生刁一能卞动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不断成功。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知识源于生活、源于社会,人的思想品德就是在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中彻底走出来,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他们聚焦的话题,并围绕存在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中融入社会上的焦点、热点,让学生体会到教材中的知识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现象。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也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增强情感因素是有效教学的粘合剂

教学过程中,情感就好似融化在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问的催化剂和薪合剂,从而使教学效果产生质的飞跃。因为人是课堂中教与学的主体,连接师生的纽带不仅是教材,人的情感更为重要,运用情感因素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他学科一般就是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问题,“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所要解决的,假如“感情”因素被忽略了,则很难做到“达理”。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教学功能。在教学中,我们怀有一腔热情,以饱满的精神、平和的态度、渊博的学识穿梭于教学活动中,以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才能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政治课不再枯燥无味,而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四、注重讨论活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注重讨论活动,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可以学生达到“动脑”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课堂讨论,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大大增强。首先,从课堂讨论题的设计入手。问题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主题要适度超越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但又能够通过学生个人的思考,学生之问的讨论、交流,加之教师营造的良好讨论氛围,适当点拨,层层引导,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转化并提高学生个人意识与能力,从而起到辨是非、明真伪、炼能力、提觉悟的效果。其次,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尝试角色移位。可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自己教育自己,体会教师的艰辛;也可以教师当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最后,在课堂讨论的形式上,可采取主题式讨论、质疑式讨论、归纳式讨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身心投入。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师生在双边互动中领悟知识,提高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我们经常强调,教师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备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卞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卞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卞动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己经成为我们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目前尽管己得到同行们的认同,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己有的知识背景把握不准,对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认识模糊、把握不透,对他们的学习心理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己经成为制约教学有效开展的瓶颈。因此教师要关注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学生有生活经验的可以少讲、略讲,对于经验缺乏的,我们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贴近学生的教学案例,摒弃书本案例。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减负成为共识的今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的思维放得开,敢于自由、大胆地创造,敢于相信学生,善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灵动,学生就会和我们一起幸福愉快地学习,课堂的效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姚恭文.新课改下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 魅力中国. 2009(16).

[2]刁淑颖.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新论[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11).

[3]周瑶.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文教资料. 2010(34).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若干问题,同时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有针对性的论述了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在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环节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问题。有效主要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在平时切实地把有效教学的理念贯彻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感悟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扩大课堂教学效益,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课前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什么叫备课,顾名思义,备课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成功地上好课。备什么,怎样备,这是每一个教师在备课前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政治教师怎样备课呢?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对教材价值的研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新时政。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3.按新课程标准,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试,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课堂上师生互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上的有效才是最终的有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生命,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同时,教学情境的设置也是一种教学刺激,它可以诱发理想行为,比如导人新课、重难点突破、学生得到锻炼、落实思想教育落脚点等。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让班上的六个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他们中的小张同学过生日,他们五个准备怎么庆祝他的生日。这五个同学有的说要送给他一个90元钱的大蛋糕,有的准备送给他一支钢笔,小张本人也表示要花上个四五百块钱好好请请他的这几个小伙伴。表演完后,我让班上的其他同学对他们各自的做法发表一下意见,同学们踊跃发言,指出他们各自消费行为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然后我及时地将课本上本节的知识点播出来。这时既让学生深人地理解了知识,又让6位同学得到了感悟:怎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达到了言传身教和结果。

总之,学生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情境,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而要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只有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创设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他们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上的学生,既要重视他们的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以每位同学获得新知识、产生新体验为目标。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如何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呢?

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要想有所听,就得让学生有所说,那就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尽管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是相当严肃的内容,但教师也应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反映和心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想学生之所想。例如,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教材第一课“意识的反作用”知识点时,前面已讲过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的观点,可是我们造房子时却是先有设计图后有房子,这是不是等于说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呢?于是在一部分学生心中就会产生疑惑。如果教师不去及时了解并排除学生的这些疑惑,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话,教师讲自己的,学生学自己的,师生没有教学互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麻木和丧失。

其次,要求教师耐心而善断。教师必须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不能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力图将学生的思维纳人教师的轨道中。要注意倾听学生说的内容,善于发掘学生所说内容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的迟疑和犹豫,允许学生发表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甚至是你备课时未曾考虑到的疑点。例如,讲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学生就提到“种蛋得蛋”。即使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想法,也不要简单否定,而是要肯定其合理部分。有了老师的鼓励和喝彩,学生怎会不进步呢?

再次,要求教师察言观色,捕捉情绪。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中起着中介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师生双方若能心意相通,则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若双方情感交流发生阻碍,那会影响到知识的传授。因此,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细心地引导。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第4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商教育;大学生

一、情商教育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必要性

情商EQ作为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又被称为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相对于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而言提出了与一个人成才和事业成功有关的一个全新概念———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情商如今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大众所关注和提及,对于其在个人的生活、事业发展上的影响本文不再赘述。从高校层面看,情商教育渗入高校思想政治过程非常必要的,原因如下:

(一)从二者本身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本身联系紧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作用,并为其情商的突出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情商教育则可以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始终。情商教育可以为思想教育奠定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基础,并提供强大的情感动力支。

(二)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来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才,培养出爱党、爱国家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涵盖了人的体力、智力、才能、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发展,这其中的各方面尤其是社会关系和才能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健全人格和情绪智力。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情商的培养教育,才能培养出硬实力过硬,软实力过关的人才,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为突出。

(三)从高校受教育者方面看

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处于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多元文化影响着他们,就业压力与社会压力成为他们无法摆脱的负重。一方面他们自身特点也是很突出的,乐于接受新事物却普遍缺乏耐性,喜欢与众不同彰显性格却也对自身缺乏清醒的认识。在他们这个迷茫的阶段,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受教育主体的高度配合和积极态度,这种积极的配合和情感上的乐于接受便要借助于对他们情绪智力的培育提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

二、情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一)情商教育中的情商不具备量化标准

情商虽然已不是一个新兴词汇,社会、企业都呼吁高情商的人才,把情商与智商同等作为成功人士的必要因素;个人在自身发展、人际交往中拥有了高情商便拥有了高效发展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可能性。但是,情商不等同于智力拥有参数和量化标准,现有的“九型人格分析”和“国际标准情商测试”可以给出类型和分数,却无法涵盖个人更广意义上的情绪抗压能力、同理心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情商教育的困境

1、对大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载体

是将情商教育设为课程还是作为对学生的一个日常持续的培训,以便于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情感支持,还是像开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样也将情商教育课列入公修课中,在当前各高校中并没有统一的作法和科学的课程建设。有个别高校开设了大学生情商教育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的学分,或者将情商教育纳入就业的系列培训中去,还有个别高校并没有将情商教育系统地运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辅导员,高校公共政治课老师对情商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效果,教师队伍的情商水平也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情商教育结合的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培养

一个人先天的性格形成以及后天受到的影响等许多因素才使受教育者拥有不同的情绪智力。这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问题,面对不同的个体,我们如何才能做好情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二)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展开情商教育

从当前高校来看,即使开设了情商教育课程,也是仅仅为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我认为这个做法不够全面。情商教育并非仅对大学生就业有利,而是对大学生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应该将情商教育摆在一个什么位置仍然有待讨论,而用什么方式进行情商教育却已是当务之急。

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学科设置都有所不同,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运用各种形式展开情商教育。

1、要利用讲座、开设课程宣传情商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能了解并重视自身情商的发展,并有意识地、系统地根据学习内容不断地完善、调整自身。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活动中融入情商教育的内容。大学生的各项活动是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展开,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团日活动都可以提供人际交往的广泛可能性,也让大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春风化雨,关注大学生情商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不是单纯地灌输,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以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着他们心灵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高校公共政治课老师也应该在课程中注重受教育者的情绪智力培养才能使课程更好地达到思想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开发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对学生进行基本观点教育,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教学中产生的,能够推进教学进行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来源。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与课本对话、学生与课本对话等活动中现时出现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所有的新问题、新情况都是“课堂生成性资源”,包括课堂情境、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中主要是课堂中学生的各种状态和表现。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十分丰富的生成性资源。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

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和生机,有利于在课堂上让师生共同感受生命的涌动和生长、学生得到享受与幸福、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性光辉和人性魅力,有利于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过程中,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积极探究,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文化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也能提高与他人之间的合作能力、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也就是说,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要求拥有较高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道德修养,具备催生、捕捉、高效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能力,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课堂生成性资源是课堂中出现的预料之外的资源,主要来自学生,对它的开发和利用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上,说不准哪个学生冒出一个问题,出乎教师意料,如果教师知识储备不够,专业水平不行,课前准备不充分,很容易在课堂上不知所措。所以,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会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同时,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促使课堂师生互动,在互动中,教师的课堂应变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技巧等专业技能会得到相应提高,教学实践经验会越来越丰富。

三、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年制订的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其中第二个理念是“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即:本课程要重视高中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关于第四个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解释中也谈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精神实质与开发和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要求、目的和意义具有一致性。

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是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利于我们每位学生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主动开发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可使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全面发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进而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四、有利于深化新课程改革

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高中人教版(非实验)教材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看:繁、难、偏、旧。教材中一些知识点选材老化,没有体现时代性,与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最新知识不一致,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太多,理论性太强,许多内容,教师不主要用讲解的方式,那么学生就难懂,教学任务的完成就受影响,而一堂课教师讲解过多,讲解的内容偏难,学生就容易疲劳,课堂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现行高中人教版(实验稿)教材虽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幅改动,教材内容以生活为基础,着眼于提高学生生成知识的能力,但教材中,如《生活与哲学》部分理论逻辑有些混乱,且一些知识点超出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部分探究活动的设计太大,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人教版(实验稿)教材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不利于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对所学课程内容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如果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重视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尊重学生课堂中的反应和表现。在开发和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过程中,师生还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问题,这些信息最终会反馈到教材编写者那里,促使其对教材不断修订和完善。

五、有利于深化高考制度改革

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还有利于推进高考改革。社会中一些人认为思想政治课属于文科,文科就是“背”科,死记硬背高考就能得高分,过分重视对教材内容知识的识记,对课堂笔记内容的识记,导致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不习惯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对于教师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教学的做法不配合。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着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促使高考命题要体现灵活性,识记方面的考查点不能过多。实际上,如今的思想政治高考题并非记得住就能得高分,思想政治高考题,特别是非选择题是很“活”的,不仅是考查对知识的识记,更考查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当然题“活”,题的答案就不能不“活”,平时以及高考阅卷就也应“活”,与参考答案不一致,有理有据的答案都应适当得分。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从学生的一张试卷得分难以看出学生的实际素质,这就要求高考招生方面,录取的标准不能只是唯一的考试成绩。所以,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有利于使高考制度的制定者看到目前高考制度的弊端,进而对高考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理论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对其合理、高效地开发与利用,不但可以丰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并且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学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由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必须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充分认识对其开发和利用的意义,可以提高师生对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利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叶斓.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9):11-15.

第6篇

在高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广大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偏颇。如何克服这些偏颇是一个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性质和目标、思想政治课特点、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 思想政治课;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52-02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问题。在高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广大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觉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顾观点、原理的教学,而忽视了联系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只顾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发展,而忽视了传统的继承;只重视“教”的理念和方法的转变,而忽视了“学”的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只强调教学的个性特色,而忽视一般教学规律的遵循…… 这些不良倾向,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在长期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感悟到,要克服上述不良倾向,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确确实实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点。

1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体现新课标的性质和目标,实现知识、能力、觉悟有机统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思想政治课具有独特的课程性质和目标,实现知识、能力、觉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较的最大特点。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或高效教学,必须抓住这个特点,体现新课标的性质和目标,实现知识、能力、觉悟有机统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的教学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课堂教学不管怎么改革,都不能偏离这个性质和目标。如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觉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就等于背离了思想政治课的宗旨,是完全不可取的。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包含着一定的理论观点和理论知识,又与我国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有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果只顾观点、原理的教学,而忽视了联系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应结合教材教学,及时引导学生关注鲜活的社会生活,并指导学生作一些课题探究。如《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写出心得体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进行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时,联系三鹿毒奶粉事件,引导学生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利用节假日,布置一些探究课题,如《我心目中的学习型社会》、《改革开放30年之我见》等,引导学生从文化、经济、政治、哲学等角度撰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3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在新课程背景下,也存在一个错误的倾向:有的教师为了突出教改,把传统的一些有效做法看成是教改的绊脚石,全盘否定。比如讲授法,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甚至批判。但不容否认,讲授法作为教育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虽然它有许多不足,但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如讲授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它有利于大幅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因此,讲授法也有它的可继承性,我们应该将它与其它教学方法充分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合理有效地加以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对其全盘否定显然是不科学的。因噎废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态度是不可取的。我们既要勇于推陈出新,又要善于总结和继承传统教育的合理内核,把继承与创新统一起来,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扬弃;既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做法,又要防止“否定一切传统”的倾向。

4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坚持有效“教”和有效“学”的有机统一

教和学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由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应该凸显在师与生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目标的达成状态。有效教学必须把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有机统一和结合起来。我们“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实施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学生必须进行一场学习的革命,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行为方式。改变以往“等、靠、要”的陈旧观念和做法,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积极尝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5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遵循教学规律与形成教学个性特色有机统一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教育教学也不例外。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愉快。由此可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精通教育原理,自觉探索和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感染内化、知行合一等。只有当教育者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规律和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教得得心应手,提高教学的效益。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又兼有知识性的学科,灵魂教育是它最大的特色。因此,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必须体现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知识性与趣味性、思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感染力和震撼性,便于将知识内化为思想、观念,外化为行动、实践,而不能天马行空,随意发挥。

教育实践证明:遵循教育规律,心想事成;违背教育规律,徒劳无功。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除了要有个性特色外,同时还必须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做到把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形成教学个性特色有机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委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2] 刘焱 《构建政治课有效课堂的思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6―5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偏差;矫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A-0071-05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克苏同志在一次省级中学政治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向大家展示了一则教学案例并提出了两道思考题:

【案例背景】某高中政治教研组有两位教师。教师甲认为,高考实行新录取模式后部分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缺乏主动性,因而他的课堂教学很少开展探究性学习等活动,学生只需要跟着他的教学思路走就行了。该读的读,该背的背,课后没有什么作业。虽然他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活跃,但在考试中总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乙,教学风格民主、活泼,经常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很受学生欢迎,但令教师与学生共同困惑的是,他们班的考试成绩并不领先,有时甚至还落在年级的后面。

【两道思考题】思考1:教师甲的学生为什么能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应该倡导?思考2:教师乙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喜爱,课堂气氛活跃,为什么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不理想?政治教师应该打造怎样的活力课堂?

源于教学实践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案例及思考题,引发参训教师的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异,与两位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经验、学生的重视程度、命题的立意导向等因素有紧密联系。改进教学方式,打造活力课堂,需要实现两位教师的优势互补。应该说,这些看法是深刻的,但从更深的层次看,尚未触及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就是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价值倾向”[1]。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就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满足某一需要而在课堂教学中决定做什么或怎样做的倾向性[2]。可以说,课堂教学能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教学案例中两位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正是缘于他们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不同。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来,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提升,教学方式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高中政治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尤其是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

一、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偏差的表现

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课程性质把握不准,重学科性、轻德育性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来说,本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作为德育课程,本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因此,需要在学科系统和德育系统中把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3]。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课程来对待,“该读的读,该背的背”成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法宝,思想政治课独特的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和弱化。

2.把知识目标的达成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

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达教学目标,意在纠正思想政治课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忽视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从教学常规检查来看,教师教案中三维目标都写得非常具体,但实际教学却几乎只围绕知识目标的达成而进行。教师根据考试说明确定教学内容,依据近年来高考和小高考的考核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编制学案和习题,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背诵、默写和训练来掌握具体知识。课堂教学中,高考不考的内容教师往往删除不讲。假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考不考,就会出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得了教材,却进不了课堂、进不了头脑的情况。

3.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单向强制的灌输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观点的教育,涉及经济学、政治学、人类文化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伦理学等理论,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4]。长期以来,理论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被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广泛采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将“灌输”理解为“单向强制灌输”,教师牢固掌握着话语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甚至对宣讲的理论持怀疑态度。

4.过分注重知识性和纸笔测试的单一评价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更要考查他们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要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5]。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进行,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考试命题以知识立意为主,综合的、开放的题型较少,难以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至于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评价基本没有,或只是走过场。

二、影响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因素

影响高中政治教师价值取向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校内部的因素,还有教师自身的因素。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偏差的产生,也都和这些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立法工作。素质教育讲了多年,应试教育依然我行我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素质教育的立法工作未能跟进。我国目前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十多部教育法律法规,2000年以前制定实施且一直未做修订的就有八部,且这些法律法规大部分都未涉及素质教育,亟待修订补充,这就需要加快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等法律,以填补立法空白,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

2.恢复政治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明确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

目前内地除上海使用“沪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其他省市都使用人教版教材。这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政治性和敏感程度有关。教材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为了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对政治性强、敏感性高的课程应加强统一管理[8]。可以说,使用全国统一的教材,是统领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分省命题的省区市较多,且命题水平参差不齐,在发挥高考引导和评价功能、统领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

近年来,高考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提高命题质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截至2016年高考,全国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的省区市达到23个,山东、海南、四川三省部分科目采用全国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五省市全部科目为自主命题。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对于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如能更进一步,做到各省市都共用教育部统一命题的试卷,对统领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而言,毫无疑问将有着重大的意义。

3.发挥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建构中的主体作用

可以说,每位高中政治教师对教学价值都有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建构中,高中政治教师毫无疑问是真正的主体。只有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自主构建和完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并在建构过程中尽可能地摆脱自己的情感、趣味和外在价值利益的干扰,才能全面保持其客观性和纯洁性。

在对高中政治教师的访谈中,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包括政治教师在内的高中教师群体负担过重。经常加班、加点,缺乏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很多教师每天在校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甚至达12小时以上。毕业班的教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80小时,不仅周六、周日不能充分休息,法定的节假日也很少休息。除了教学工作外,教师还有许多“额外负担”:参加业务培训、撰写科研论文、迎接各类检查评比和考核评估、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等。另外,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依然更多地跟“教学绩效”挂钩,也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因此,切实减轻高中政治教师的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鼓励和支持高中政治教师坚定教育理想和信念,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是发挥高中政治教师主体作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50.

[2]郝芳.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5.

[3]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4.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

[6]马秀谊.从考试到评价的跃升[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1).

[7]张敏强,高艳红.高考的评价功能不可缺失[J].中国考试,2011(2).

[8]潘友梅.切实把握多样化科学理解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分析[J].教育探索,2007(12).

第8篇

关键词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55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mankind will move towards an era of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is a bridge and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dominant force in promoting glob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by the multimedia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s the core has become expand human creative tool of the force.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ime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neces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advantage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Key words course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course

1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1 时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信息时代的发展主要是知识经济主导,知识经济客观上需求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而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信息技术的快速成长与应用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综合的影响,包括学科教学条件的改变,这就要求教育者的思维转化,从以往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注重思维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当代教学设备和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在需要。所以说,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变革需要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1.2 新课改革的内在要求

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①增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整合,是高中思想政治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代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

1.3 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效的诉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的需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方式。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扩大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计的领域,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现德育的意义。由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教师可以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的互动。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扩充教学容量,丰厚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随之提高了。

2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2.1 理论基础为整合提供了依据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把人的认知活动看做类似于信息加工,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假设为信息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按一定方式储存的信息,来获得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可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② 建构主义认为由于学习是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的活动而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就是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把知识的输入和提取与创设情境、会话、协作相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

2.2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内在的相通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及时更新知识。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担负着传授相关经济、哲学、法律、政治、文化等知识的责任,更重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将社会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德行,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认知的能力和道德行为的能力。其学科性质和任务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并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信息技术中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灌输的模式,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互联网提供的大量材料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协作意识。

2.3 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到“十二五”末,全国中小学拥有互联网的已经达到87%,多媒体教室安装已经到了80%,学校网络学习空间拥有率超过了36%。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整合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实现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可能。整合优秀的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的高位均衡,推进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改进。积极有效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可以扩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范围。

3 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优势

3.1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基本观点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通过了解、研究、掌握知识并应用实践的所获得的心理特征,可以推动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内在心理力量。学生对这个学科感兴趣,就会对这个学科持续地专心地钻研,进而提高学生自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思想政治课堂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教学氛围,学习兴趣被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所吸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切不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自己授课的风格和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兴趣。

3.2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高中思想政治的知识点比较多,基本概念繁杂,理论性比较强,运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将图像、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点难点相融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课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课堂的重点、难点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知识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3.3 有利于扩大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用,与传统教学相比,不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与实践、生活相联系的多样化的信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理教学知识点,使知识传授系统化,条理化,也可以做成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板书时间,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与科研中。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大大增加了教学容量,提升了课堂效率,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4.1 以科学性为基础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的整合不是单纯的合并,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在的相通性,按照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整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首先要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的制作,教学情境的创设,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所选的课件内容,情境是否科学对这一节课影响很大;其次并不是每一节都必须用到多媒体授课,而是要根据课堂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就会忽视教学的生成性。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科学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能代替学生动手实践,而是要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直接经验。

4.2 以教育性为出发点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整合的教育性表现在可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有利于实现教育信息化。首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了智慧性教学。其次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更加便捷,增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主要是为教育服务的。

4.3 注重个性化发展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流通和利用,为个性化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正是符合“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教育评价多元化。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③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师个性化教学与学生多样化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学生还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讨论和发展。好的教育就是应该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需求。学校应该是学习与研究的中心,应拥有更多优秀的课程资源课程信息,办个性化的教学,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意识,有学习能力,有研究精神的人。

注释

①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问题;创新模式;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人们的价值观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的态势,而且各种价值观相互冲撞,这就迫切要求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为学生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所以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整个课程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学生考试的必然科目,也是养成高中生良好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才能够对学生带来素质上的益处,否则这门课仅仅成为一种教学和考试的目的,是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本文介绍了思想政治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能够在创新中发展,并针对我国目前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建立高中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的成长只能说是处于半成熟状态,在各个方面都还没有达到成熟状态,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够透彻,在思想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作为目的和动力要素,它既决定着接受的目标和方向,又直接影响着接受过程的效率。尤其在个体思想咨询中,这种需求的作用更为明显,往往点上的思想健康教育有更明确的需求对应。其接受动力决定着高职生接受的积极性、选择性和层次性。这里的观念体系不仅仅指以主体世界观为核心的内在导向系统,还包括以社会价值导向为核心的外在导向系统。这两个层次的观念体系引发着高职生的需要和接受动机,规定着接受活动的态度和立场,影响着高中生对信息接受的择取,推动或抑制高中生认识的发展并吸纳和改造着思想健康教育信息,以此直接来影响和决定高职生对思想健康教育目标的接受及其运行方向。

当前的高中学习中还存在着部分学生思想发展和认识上的水平不够,或是发展的不协调性,与教育的真正原则背道而驰了,所以要能够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改革,真正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政治思想教育的教师队伍还不完善,在此基础上要培养一批好的教师很重要。只有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进一步的从中领悟出对学生有效地方案和方法来,否则教育只是一句空话,而在跟多的时候,除了良好的专业技能以外,良好的道德素质也决定着政治思想教师能不能很好的教授这门功课,真正给予学生心灵的启发和素质的培养。

二、创新模式探讨

在高中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的基础条件下,要创新教育模式,就要首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