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7:26: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基金项目:2012年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资助课题,课题编号:ZD12007;主持人:于俊秋;成员:毛文静、汤晓丹、刘昱环、尤丽、朱往立、王茜、吕慧芳。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占国家注册企业总数的99%左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同时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促进竞争、活跃市场、推动经济增长和缓解经济周期冲击等方面具有大型企业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在经济相对东部地区来说欠发达的内中小企业更是占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如下:(1)中小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2)中小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3)中小企业是全区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4)中小企业是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5)中小企业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生力量。而乌海作为自治区的一座资源型城市,其中小企业发展将直接影响着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乌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位于西部。它地处黄河上游。是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还是“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开发运行的大通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中小企业已成为乌海市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主体,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加快,经营规模迅速提升,经济社会贡献突出,从事行业产业广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显,由此我们对乌海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关于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截止2011年末,乌海全市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共22753户,同比增长6.7%,按照国家新型《中小企业各行业划型标准》,约99%的市场主体属于中小微企业,且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的多个行业中。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35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1.03%;从事第二产业的有1705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7.49%;从事第三产业的有20813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1.48%。
乌海地区中小企业遍及一、二、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乌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和主要的经济形式。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乌海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有886户,从业人员47904人,总产值4767537万元,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4838295万元,年度上缴税金307306万元,本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90000万元,成为乌海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经营涉及煤炭(开采、洗选、焦化)、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物流、冶金、纺织、家具、医药、食品、运输、酿酒、旅游、信息等各行业。本次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00家和访谈企业10家,共110家企业。其中煤炭行业14家、冶金业9家、化工业15家、房地产业4家、交通运输业11家、住宿餐饮业8家、建筑建材业12家、金融业8家、零售业15家、其他服务业12家,基本涵盖了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保证了调研数据的全面性。在发放的100调查问卷中,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96份,问卷有效率为96%,无效问卷4份,保证了调研所得数据真实有效。
二、乌海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和对问卷的数据整理分析,在与相应的文献信息参考印证之下,从数据中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乌海地区中小企业在经营状况和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匮乏,融资较难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市只有乌海市盛达投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着担保业务,2011年担保贷款约1.6亿元。仅一家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弱,远远不能满足数千户中小企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的融资贷款需求。而国有银行门槛高,基于中小企业的诸多实际,融资更难。在调研的110家企业当中约占67.07%的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情况,只有3.66%的企业不会出现融资难的现象,而这些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企业融资。银行贷款门槛高,银行贷款困难,中小企业贷款有风险,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几乎成了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进行融资贷款的最头疼话题。中小企业缺少资金扶持,发展更为缓慢,甚至出现财务风险,导致企业信用更低,银行更不会倾向贷款,致使中小企业融资陷入一个无法挣脱的死循环之中。
2.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完善
乌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相关配套的服务体系亟待健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少,涉及领域不宽,综合服务手段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在调研过程中,关于社会服务方面的调查显示,约有70%的企业很少或者没有接受过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行业协会服务、担保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等社会服务方面,约67.4%的企业对各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了解很少或几乎不了解。同时,在调研过程中还了解到2012年6月由乌海市中小企业局申报的《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窗口”公共服务平台》方案,已经同自治区中小企业局同意并签订了承建协议,有望在2013年划拨专项资金建成窗口服务平台。此服务平台将为乌海地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将是乌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完善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中小企业;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缺陷披露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为了能够让企业健康有序的进行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定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将企业之中拥有的各项经济因素例如资金、人员、设备等汇总起来的粘合剂。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将各项经济因素粘合在一起,将其中蕴含的能量发挥到最大的作用,为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而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健全的内部控制会避免一些会计造假等不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现象的出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特别是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不止为企业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完全的掌控,还能够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指引决策方向。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提出改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状况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漏洞主要有职责划分不明确、会计政策不完善、会计培训缺失、会计对账方式不正确以及技术问题,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账户特定式实质性漏洞的产生主要与企业风险资产管理不当有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首先,公司财务特征。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石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账户特定式、收入计量、报告与会计政策、职责划分、培训、高管治理、子公司问题、对账和技术问题九类,并对每类缺陷的特征进行说明。这种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不仅更加深入的对中小企业特征和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还为中小企业认识公司缺陷提供了方向。并且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形成总结出三个要件,即:管理层识别内控缺陷;内控缺陷存在;管理层披露内控缺陷。这种模式下公司的财务特征具有复杂性、近期组织结构变更、审计师辞职频繁、会计计量风险高和内控资源投入少的特征。
其次,公司治理特征。在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特征和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关系之中表明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审计委员会对企业财务和企业发展方向提供的指导性建议。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以及审计委员会之中会计专家、财务专家的构成比例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比例越大、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越少的公司不易披露内控缺陷,而与之相反的情况下更统一披露企业内部的控制缺陷。
最后,外部监管特征。由外部监管的方面来看,外部审计师的质量高低对中小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形成了外在的压力。当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并且不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对内进行修正、控制的时候,外部审计师的作用就会凸现出来。而且当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薄弱时,审计师会意识到审计业务的成本大大高于预期成本超过收益,就去辞去工作,这也正说明了中小企业内部存在着控制的缺陷。另外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外部的高质量审计师在面临高额的诉讼成本和名誉损失的时候会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发面投入更高的技术,因此外部监管更容易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状况的经济后果
首先要注意的经济后果是披露内控缺陷数量与审计费用。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在审计师的工作之中损失越多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就会越多,也就会加大审计师工作的难度,增加审计师和其工作的事务所承担的审计风险,使得审计师要求的审计费用越来越高。因此,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数量与审计费用的关系是正相关。其次需要引起注意的经济后果是披露内控缺陷数量与审计师辞职的关系。审计师的频繁更换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企业频繁更换审计师会造成企业的财政报告的可靠性受到质疑,会导致公司财务的发展不稳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数量越多就会导致中小企业的审计师承担较大的审计风险,就会使得审计师辞去工作以规避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孙永波,于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2).
[2]安体富.中国中长期税制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
[3]李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0(8).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
一、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含义
1.财务危机的概念
从广义而言,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在经营期间,由于决策、国家政策、外部经济环境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使企业财务运转无法维持正常状态。财务危机的具体表现包括持续亏损、丧失偿还债务的能力、破产等。然而目前在学术界,尚未有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准确的界定。在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企业财务危机狭义上的定义总结为:造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受到实质性削弱,从而导致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生存能力出现危机,直至企业破产的期间所有困难的总称。
2.中小企业经营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仍存在一定问题。
(1)企业经营者即所有者。大部分中小企业所有人同时肩负着组织企业经营的重大责任。自己出资,自己经营,令中小企业能灵活制定未来发展规划。中小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股东利益保持高度一致,在财务管理中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发挥效用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实现管理者目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两个目标。然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经营方面由于缺少外部监督,令资金的使用存在随意性,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2)市场竞争压力大中小企业参与的行业门槛低,易被模仿。因此企业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大量新的竞争者会迅速加入,令市场竞争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中小企业抗压能力差,无力面对巨大的市场冲击。因此,大量中小企业经营者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加合组织,缺乏自主性。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逃避竞争,在产品的质量、设计、工艺等方面开展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从恶性竞争中脱离。
3.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特点
(1)积累性。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生产、运营、商品销售等环节的规范性相对较差,造成经营期间各种问题不断积累,并随着时间推移由量变转为质变。
(2)复杂性。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复杂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财务危机对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具有复杂性。财务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次造成中小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具有复杂性,即有可能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也有可能是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同时内外因又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因素,且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3)破坏性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性,在融资、抵抗风险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这就造成财务危机对中小企业的破坏力比大型企业更强,甚至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4)可控性。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的生命力有直接影响。因此若企业管理者能对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因素进行准确分析,调整企业经营决策,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转型升级,就很有可能避免发生财务危机。对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危机的积累性更强,因此在危机爆发之前,往往会存在相对较长的潜伏期。因此及时解决企业在经营期内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将财务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或完全规避。
二、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原因
1.造成财务危机的外部因素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资金实力等各方面的限制。造成其经营状况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大。若外部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中小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很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较强。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的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水平,资金周转率也相对较高。若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的经营能力会大大折扣,资金周转率会显著下降,造成财务危机发生率大幅上升。
(2)国家宏观政策。宏观政策是调控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由于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因此在税收、补贴方面给予了一定的优惠。然而中小企业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在获取政策信息方面存在滞后性,使企业无法在第一时间对未来发展规划进行调整。
(3)市场竞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呈现出白热化状态。中小企业商品的附加值低,可复制性强,竞争对手既有可能创新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也有可能开发新产品替代市场原有产品。同时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产品都较为单一,这就造成与大型企业相比,市场竞争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更强。
2.造成财务危机的内部因素
(1)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一方面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家族式经营或合伙制经营为主,企业的所有者即管理者,这就直接造成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效益重视程度过高,忽视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2)资金缺口大,融资成本过高。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等级低,造成难以获得足够的银行贷款。同时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这些原因都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足,融资能力差,经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的发生率更高。
(3)财务体制不够完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由于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不足,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机构设计相对单一,没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规范性、完整性不足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企业的持续经营造成严重影响。造成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中小企业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第二对已有的财务人员重视程度不高,财务人员不仅无法参与企业管理,也没有得到深入学习、培训的机会。
三、财务危机预警及控制
1.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
财务预警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成果,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财务预警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分析。信息收集与分析贯穿于财务危机预警的所有环节。对企业的财务信息、生产运营信息以及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其他行业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能够让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状态、市场环境、发展机遇和挑战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2)跟踪监测。通过财务危机预警,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实现动态监测,及时将企业的经营情况与发展规划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方法予以有效解决,从而将财务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
(3)反馈。财务危机预警能对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处理方法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总结其中的经验与不足之处,帮助管理者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在根本上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建立
(1)确定模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主要有单变量模型与多元线性判定模型两种。
单变量模型是将某项单独的财务指标作为判断企业是否处于破产状态的预测模型。当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出现剧烈波动时,表明企业的经营情况发生问题,有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通常情况下,财务指标分为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与经营能力指标。单变量模型较为简单,可操作性较强。然而该模型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选择不同的财务指标所得出的结果会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财务指标时,应当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状态、外部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
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是单变量模型的延伸。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包括Z计分模型与F计分模型。与Z计分模型相比,F计分模型将现金流量、折旧费用纳入计算范围。很长时间以来商品销售中小企业实现盈利的主要方式。然而因为市场竞争,中小企业的价格战持续不断,以至于商品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相差无几。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小企业必须加速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因此生产设备加速折旧是会计处理中的常用方法。但这样会造成F计分模型中现金流入与折旧费用虚高,影响判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Z计分模型更适用于中小企业。
(2)财务指标预警与财务报表预警。在选取财务指标时,应当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第一营运资本占期末总资产的比重:期末总资产是企业资产规模与折现能力直接的反映。通常情况下,若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相对较低的经营水平,则营运资本在期末总资产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因此这是衡量企业是否出现财务危机最好的指标之一。第二留存收益占期末总资产的比重:这个是对企业理念累积获利能力的反映。第三税前利润占总资产的比重:这个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出企业的盈利能力。
财务报表预警。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发展水平与经营状况。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中流动性配比关系的研究,可以将财务状况分为稳健性、风险型与危机型三种。
(3)设立预警值。财务危机的预警值包括标准值与临界值。在分类预警值标的基础上,分为满意值、不允许值与上下限值。同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预警指标的标准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设置标志值是,应当重点考虑企业的发展状态。
3.中小企业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中的注意事项
(1)可操作性。目前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指标较为复杂,计算要求相对较高。中小企业在财务危机预警中应当选择较为简单的指标,这是由于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较为简单的预警机制可以大幅提高操作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内容较为单一,不需要运用过于复杂的预警机制即可反映出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针对性。在财务指标的选择中,应当重点考虑敏感度较高的指标,从而更加准确、快速的反映中小企业财务状况。
(3)全面性。中小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应当包括短期预警和长期预警两个方面。影响中小企业持续经营最主要的因素是资金不足,偿债能力差致使资金链断裂。因此短期财务预警应将资金周转情况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准确的分析,避免发生资金短缺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汪娟.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对外经贸,2012,02:154-155.
[2]王玉娟,朱天高.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32:147-148.
[3]王淑慧,徐昕,刘晓珊.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新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14,12:82-85.
[4]刘芳.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J].中外企业家,2014,33:15-16.
[5]刘玮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128-129.
[6]赵萍.对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4,16:132-133.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掌持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但却是相当多中小企业的软肋。从近年来财政部对中小企业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现实运作中,尽管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也具有竞争力,其发展初期的经营业绩也较好,但最终还是陷入了种种困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财务管理的混乱,使企业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从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这些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与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在信息收集、分析市场方面投入成本少,因而易受经济景气性、金融环境以及行业变化的影响,这对于以稳健经营为宗旨的银行来说意味着还款的不确定性增加。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统计,有近30%的小企业在成立两年内消失,由于经营失败、倒闭或破产等原因,有近56%的小企业在4年内退出市场。它反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差、投资风险大这一特征。在这种形势下,银行本着稳健性的经营原则,自然会尽量少贷或不贷给中小企业资金以规避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2、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
财务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会计控制和财务审计控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控制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的核心就是实行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内部牵制制度。多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缩减财务人员,将原本应该由财务、会计和出纳三个人完成的工作交给一个人来完成。一些企业的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其中的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即使有,也是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或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这样不能保证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些企业怕开展内部审计会伤了和气,除非有重大嫌疑或已经出了问题,否则不开展财务审计,财务审计形同虚设。同时由于财务审计要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中小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负责财务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内容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控制的薄弱、监管不力。具体表现为: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违反现金管理制度,常有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支出未按规定通过银行结算和坐支销货款现象发生;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日常核算中不计提或多计提折旧,账面与实际严重不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成本控制水平落后,成本费用核算不实,等等。
3、投资能力较小,缺乏科学性、依据性。
(1)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2)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只看到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分散风险作用和将企业规模做大的虚荣成就感,而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忽略了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的多元化经营是需要条件的,且多元化经营也不一定能满足人们分散风险的初衷,反而可能导致财务分散、风险增大。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能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若不尽快解决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就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出局。中小企业要想摆脱目前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必须强化信用观念,主动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用为其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不断向银行通报企业经营情况,让银行能够把握住企业资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并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2、科学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②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③注重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3、加快中小企业自身建设,改革中小企业经营机制,尽快建立健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透明度与科学性,充分实现信息公开,解决银企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制约因素分析
(一)环节多,时间长
办理一笔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需要经过评级、授信、贷款调查、审查、签批、抵押物评估与抵押等环节,从企业贷款申请到贷款审批发放,少则几十天,多则几个月,大多数的企业在等待中丧失了最佳投资经营机会。
(二)额度小、期限短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融资贷款一般额度均较小,期限多为短期贷款(一年以内),并且未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确定贷款期限,不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
(三)“还后再贷”刚性过强
由于绝大多数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具有需求急、次数多、稳定性高、贷款周转期难以准确测算的特点,而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在实际信贷操作过程中,为防止信贷风险和进一步考察企业现金流,刚性地确定企业要想继续使用该笔额度贷款,到期后必须做到先还后贷,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到期还款压力和资金使用上的浪费。
(四)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由于银行并不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加之少数中小企业也没有真正明晰的财务制度,导致银行无法全面、具体、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信息,造成了企业、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这种状况,即使银行扩大信贷队伍、推行劳动密集型运作,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导致不少银行难以高效快捷地单纯通过审核企业财务状况来评价其资信,及时为其办理贷款或续贷。
二、突破流动资金贷款制约因素的可行性建议
(一)增强信贷调控机制的弹性和灵活性
当前,商业银行应全面、准确、积极地理解和贯彻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针对流动资金贷款增加较少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同时避免只图省事和回避责任,简单地对某个行业或某类客户停止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一刀切”的做法。
(二)适当下放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
商业银行应在年度信贷计划中确定批发贷款和零售贷款的合理比例,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合理地把零售贷款分配到地市分行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适度扩大原有存贷比例较高行的放款比例规模,同时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合理规定地市分行、县支行的信贷权限,减少审批环节,实行贷款限额或存贷比例按季考核,允许期限内有一定比例的突破,以解决季节性资金支持不足问题。对重点贷款客户的授信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有选择的调整,允许基层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报上级行备案,对超过授信额度的实行逐笔报批。
(三)灵活掌握流动资金贷款期限
商业银行可根据各类型企业的不同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不同类型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保证企业资金周转需要,特别是对符合条件但贷款期限不合理的企业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可根据企业申请和贷款条件,将经常占用部分转为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也可进行将短期贷款调整为长期贷款的尝试。
(四)改进流动资金贷款收回再贷操作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要树立新的信贷理念,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和程序,科学改进现有的流动资金贷款收回再贷操作管理模式,提高流动资金贷款管理的科学性、灵活性和效率。在确定授信对象时,不能单纯地坚持贷款到期必须无条件收回后才能续贷这一标准,关键应看企业的行业成长性、资金占用的合理性和管理能力,并及时、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力求使信贷投放与企业需求合拍,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实现银企双赢。
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超利润来源于对稀缺资源的占有,技术创新的成果是稀缺资源,企业为获得超额利润就需要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这种强势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是推动企业发展,获得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在保持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本身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更是影响我国技术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对于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有效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把握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推动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现状及分析
(一)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现象并存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主要依靠银行,政府的基金和民间风险投资还没有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融资渠道。市场上缺乏对于创新项目和刚刚走出实验室的专利技术的价值评估、咨询服务,有关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信息交流也不通畅,这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闲置风险资金。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紧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金融服务体系的依赖性较大。政府对于创新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还不够。另外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成熟,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也不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的薄弱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加剧。
(二)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差与融资需求的增加现象并存
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营风险较高,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因阶段不同而不同。对于技术创新刚刚起步的企业,一方面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大,未来的发展状况又很难判断,另一方面由于银行遵循安全性高和风险性小的原则发放贷款,企业创业存在着非常大的风险,因此获得银行贷款非常难,表现为资金的需求与银行风险管理之间的矛盾;对于技术创新较成熟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步入正轨,为了技术创新的进一步发展而需要资金,但是,中小企业在经营中自我积累能力弱,管理不规范,可抵押资产少,资信状况较差,同时中小企业贷款急、少、频的特点增加了银行的信贷成本,从而降低了银行对其贷款的意愿,表现为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与银行经营成本之间的矛盾。因此,无论从哪个阶段分析,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都表现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增加与融资能力之间的矛盾。
(三)内部造血功能不足与外部供血能力不足并存
资金对于企业就如同血液对于人体一样,是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在资金短缺的时候取得资金,保持资金链的顺畅。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之间货款拖欠现象较为严重,表现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甚至于发生坏账,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规模的扩张伴随着资金需求的增加,内部由于资金周转的限制,内部融资不足,影响了内部的造血功能。从外部融资情况看,一旦发生资金紧张的情况,企业主要采用自筹和向银行贷款取得资金,而通过其它借款途径或发行股票等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很低,如果取得的银行信贷资金较为困难,企业就会面临资金链的断裂,表现为外部供血不够。因此,内部造血功能不足与外部供血不足并存现象严重地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运作失衡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主要运用于设备投资、有价证券投资、经常性的流动资金、临时性的流动资金、以及临时损失方面。但是用于设备、项目投资固定资产等长期资金的很少,主要的资金是用于短期流动资金,表现为企业对于长期资金的需求和短期资金的需求不平衡。另外,从资金的来源看,小型企业对于短期资金的需求,基本上通过自有资金,还可能从外部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但是长期资金由于中小企业的抵押资产量小,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又无法从股市获得投资资金。最后,从资金的周转状况分析,中小企业主要关注与短期资金的运作与效益,很少关注长期资金的投资效果,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能力来平衡长、短期资金的操作与筹集。
三、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问题的多元化策略
(一)完善各项制度,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第一,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功率不确定,风险较高,而且中小企业的担保能力较弱。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解决融资中的问题:拓宽风险资金的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建立一个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主要是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地方金融机构,由最了解地方性区域发展的金融机构承担相应的融资服务,或者有意识地在总行下设置中小企业信贷部门,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融资事宜。对于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的融资资格,信贷条件给予优惠。第二,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金融监管制度。依据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监管体系,设置专门的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实行与大企业不同的金融监管业务。第三,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信用担保制度是补偿中小企业担保不足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信用担保机构的区分。是以财政资金为主,还是以自用资金为主;是专业性的还是兼营的。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担保制度。信用担保制度的功能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问题,扶持中小企业,促进金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益的性质。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中应当体现一种倾向,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还是非重点的行业,融资的过程中应当渗透国家的政策,通过制度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业务的开展、资源的共享、税收优惠、危机救助等指向,有效防范行业风险,使之真正成为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
(二)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完整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多层次主要指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主要体现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小额资本市场,主要负责技术创新处于不同阶段的融资。银行的多层次主要表现为应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如同其他银行一样,也应当设立总行、分行、支行几个层次,专门负责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多渠道、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应当包括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非银行的资本市场以及非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金融服务支持,共同服务于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三)构建全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府可以建立中小企业咨询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无偿或低价的法律援助服务,使中小企业减少许多麻烦和法律纠纷;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中心,整合现有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工商管理等现代化企业所必备人才的培训,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及员工的基本素质,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建立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协会的建设,吸纳同一地区和领域的中小企业入会,定期交流、探讨相关技术问题,对会员企业面临的技术问题,与中介机构沟通、合作,及时与政府沟通,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既可以完成单个企业无法进行的技术创新,也降低了单个企业的开发成本和开发风险。
(四)加强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增强自身筹资能力
第一,合理分配资金结构。根据资金用途是长期资金还是短期资金,是设备投资还是流动资金,恰当均衡地筹措相应资金。对于经常性的流动资金,可以通过反复借款或者长期而稳定的借款来满足资金需求。对于土地、建筑物、设备投资,由于具有长期收回的特点,可以采用借款和吸收投资的方式来筹集,这些资金和自有资金可以视作长期未定的资金来源。在进行资金筹集时,要平衡好两个期限:还款期限和由收益决定的回收期限,固定资产的可使用年限以及还款年限的平衡。在进行资金筹集时,还要做好技术创新项目可行性分析,做好投资效果评价,评价时以现金流为基础而不能以利润为基础。第二,加强以现金流为基础的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时,现金流量比企业的损益更具客观性,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尺度,受到金融业和投资人的一致认可。改善现金流量加强资金管理要做到合理守法地增加企业的利润、压缩企业的库存,加快资金回流企业,在资金周转方面改善资金的回收和支付条件。第三,要积极公开经营信息,加强与各方金融机构的联系。为了加强和金融机构的联系,中小企业应当将自己的经营方针、财务政策、经营战略等信息,及时、有效地向金融机构做出披露。因此,为了披露相关的数据,企业在经营中必须把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对企业经营环境、经营中的优劣势、企业的市场动向、客户的需求等信息做出及时的分析,并在经营过程中要及时传播、搜集、反馈、分析有关的财务数据。这可以帮助经营者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有助于向有关的金融机构公开自己的信息,增强企业经营道德,提高企业信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现状; 企业信用;
一、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障碍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开展融资工作面临着许多障碍,综合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素质障碍。中小企业大部分没有摆脱家族式经营,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企业成长波动大,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往往依赖创业者的个人智慧和经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简单,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导致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制约了企业获得贷款。
2.配套服务障碍。目前银行要求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方式为抵(质)押方式,但有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原始积累有限,虽有合理的融资需求,但因无法提供有效的抵(质)押担保而无法取得贷款。办理抵押物资产评估登记手续涉及工商、房产、财险、法律公证处等多个部门,程序多、手续繁、费时长、收费高,也阻挡了中小企业担保之路。
3.信贷体制障碍。商业银行在信贷配置上,信贷资源存在向国有企业、向大户集中的倾向,忽视对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扶持,对中、小客户关注不够、支持不够,贷款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配置失衡。银行信贷标准高,与中小企业经营业绩特点不相匹配是制约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4.信用信息障碍。部分中小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小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加大了银行贷款审查工作的难度,甚至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失实、报表失真,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资信质量真伪难辨,为防范风险只好从紧发放贷款。
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1.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建设是关键。中小企业要注重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要着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切实做到有借有还、按期还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规范企业财务,加强内部管控,改善治理结构。要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行为,建立和完善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实行转型升级,进行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知识产权,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改进金融服务环境。要引导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理念对市场前景好而目前遇到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要依据政策给予贷款重组、展期等多种形式帮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要量身定做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优化信贷业务运作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行贷款“一站式”审批,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放开金融机构准入条件。鼓励设立中小金融服务服务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等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大力发展民营银行。要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的特点,加快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建设。
3.优化融资配套环境。各级政府要主导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制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出台具体奖惩措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将现有的担保机构正常、规范地运作起来,增强服务功能,同时要积极鼓励支持创办担保公司。要整合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信用评价体系,整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信用评价机构,逐步统一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信用的等级评定工作,建立相应的档案信息库供金融和中介部门查询及决策参考,提高中小企业申贷效率。
4.畅通政银企沟通渠道。中小企业要密切主动加大与地方政府、金融部门沟通,适时通报企业项目概况、投资进度、生产经营状况等,真实反映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信息的实时沟通。金融部门要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动态监测制度,及时了解掌握中小企业融资动态,落实相关措施。政府继续通过召开银企协调会、银企座谈会、银企项目推介会、银企项目融资对接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银企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政府部门及时指导企业了解融资方针政策,协调做好企业融资工作;相关部门加强组织培训,对中小企业业主和财会人员进行财税和金融知识培训,帮助企业建立和规范财务报表,将提高企业素质与改进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5.完善信贷管理体制。一是评级要科学。商业银行要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评级、授信制度,在指标体系的确定上,加大定性指标权重,在评级中引入违约率指标,反映企业对金融信用和商业信用两个方面的格守程度。二是利率政策要灵活。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确定上应授权贷款行灵活掌握,采取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适当上浮,结合综合业务的回报率,也可以执行较低的利率水平。通过灵活、合理的运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覆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通过风险溢价弥补贷款损失,而不是简单地针对某一笔贷款失败追究责任,从而充分调动各级信贷人员的积极性。三是担保方式要放宽。在还款保证上,优先选择容易变现的有价证券质押、流动资产质押、房产和土地使用权抵押以及优势中小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保证,对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应扩大信用贷款比重。四是征信管理要到位。在人民银行现有企业信用信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企业征信范围,整合税务、工商、司法等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记录企业纳税情况、合同履约、遵守法律等情况,增加企业信用信息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周正庆.完善创业机制推进创业投资与创业板市场发展[J].证券市场导报,2007,12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信用评估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企业信用是指企业在商品生产、运营、交换及相关合作中所履行的承诺。电子商务作为市场商业活动,具有可更改性、复杂性等特点,间接突出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评估中小企业信用,不但能促进企业双方建立良好关系,还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商业风险,意义重大。下面,本文将从诸多角度出发,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
一、企业信用评估含义
企业信用评估是指企业在一般性的商业交往过程中,对投资合作、信贷等活动进行的信用评估。该信用评估活动主要将独立经营的企业或经济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对经济活动期间所产生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生产、运营、发展、经济现状等进行的综合性考察。
一般来说,在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各种各样,包括:模糊数学、计量统计等,通过基本数据的统一分析、计算,得出最终的评估数据,形成交易标志码,通过系列整合后形成最后的信用评估报告。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所使用的交易额度相对较大,间接导致所需数据、资料较为全面,这种情况下的信用评估报告则需包括:企业经营现状、企业目前竞争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等内容,同时,还应包括企业规模、流动资金等实际内容,以便综合评估。
二、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众所周知,良好的信誉是企业双方共同建立的,象征着合作双方的良性循环现状,该信誉需要合理、准确的标准体系。若利用相对传统的企业信用指标对其进行评估,会发现企业经营现状、盈利状况、企业人员素质、文化程度、企业产品市场前景等为评估电子商务企业所需标准。然而,针对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信用评估而言,只是单纯的需要企业经营状况、盈利现状、企业发展等主要指标即可,同时还包括企业网络营销、网络客服、网络管理等。
(一)企业经营效率
评估企业经营效率指标为:企业资产、企业存货、企业所收款项等周转率。企业资产周转率指企业某段时间内总收入额度和平均收入额度比,该周转率是评估企业经济现状的重要指标,不但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期间资金流动现状,还可反映出企业资金管理质量;企业存货周转率是评估企业现存货物周转速度的指标,借助针对性措施提高企业货物周转率,缩短企业经营时间,可提供其货物变现能力。企业存货周转率可反映出现存货物管理质量,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货物流动性越强,所收资金越多;企业所收款项周转率越高,说明资金回收速度越快,反之,说明企业资金运营滞后,影响企业其他商品资金的正常运转。
(二)企业盈利现状
评估企业盈利现状指标为:企业主要业务利润率、资产净收益率和资产报酬总率。企业主要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某段时间内主要业务所占利润和业务收入比,该利润率可表明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每单位所获得利润,能充分反映企业主要经营业务能力,是评估企业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资产净收益率是指企业某段时间内经营产品所获得的净利润和平均净收入资产比,该收益率可体现企业投资人员投入企业经营后获取经济效益能力,是评估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指标;资产报酬总率是指企业在某段时间经营内获得的总资产和平均总资产比,该报酬总率说明企业含有的全部资金,是评估企业现有资产运营现状的重要指标,同时,该报酬总率还可反映出企业资产收入水平,从根本上体现出企业经营现状。
(三)企业偿债现状
企业偿债现状指标包括资金流动率、负债率等,企业现有资产流动负债率是指经营期间现金流动量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可反映企业经营现状;流动性比率为企业流动性现有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反映企业短时间内可偿还负债的能力;企业现有资产总额率是经营期间存留资产流动额度和负债总额度之间的比例,该比例能充分体现企业总负债情况,并反映企业是否有能力偿还总负债。
(四)企业发展状况
企业发展状况指标为: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企业利润增长比、企业资产增长比等。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是企业该年经营业务收入总额度和上年收入总额度比,该比例可反映出企业是否出现资金增减变化,是评估企业成长现状的主要指标;企业利润比、资产增长比是指该年利润、总收入和上年增减比,也是评估企业发展现状的关键性指标。
针对扩张性指标而言,大多数中小企业均配置电脑等先进设备,然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却不尽然,如:有的企业销售渠道为网络,有的企业销售渠道为网站宣传,有的企业则为内部管理系统等。总之,该选择怎样的模式进行销售,需根据自身企业实际情况而定,以免适得其反。另外,还需选择较为合适的信用评估模型,相关资料显示,借助层次分析法评估中小企业信用,解释性强,方法简便,可快速消除电子商务环境下不适合中小企业的评估指标,削减影响信用评估的人为因素,提高企业信用评估准确性,为该信用评估提供更高的说服力,可作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常用方法。
三、结语
总之,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获得诸多商业机会,不但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还在无形中降低了企业交易风险,提高利润率。因此,根据中小企业建立信用评估体系、模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研究发现,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信用评估体系和模型,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李菁苗,吴吉义,章剑林,等.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03:555-560.
[2]陈勋亚.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J].科技致富向导,2013,33:151.
[3]魏锋,孙逸,潘圆.ANP在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3,05:17-18.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信息披露 存在问题 完善措施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柱。保证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就是为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投资人评估企业资产的重要依据,是关乎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道德素质以及个人价值观问题的重要制度。近些年来频繁出现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引发不良事件发生,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前进步伐,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一定程度影响。
一、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披露真正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根本原因就是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使得很多重要信息被经营者刻意隐瞒。不少中小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往往都是选择隐瞒,不对外公布,这样不知情的人依然对其充满信任,尤其是企业巨额债务等问题。但是隐瞒和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时间一长,这些问题都会暴露出来,造成的后果会更加恶劣,不仅影响投资者地决断,同时影响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措施。
(二)信息披露不真实
作为经济反映指标的会计信息,在披露过程中必须真实准确,但是在很多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中都会出现制造虚假信息的行为,其一表现在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失误上,企业相关财务会计人员由于粗心、不认真,导致财务报表的数据于实际交易数量有出入,虽然这是工作失误,但是依然会认为这是一种信息披露不真实现象。其二是某些企业人员为了私利故意制造虚假信息,让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失去正确判断。这些都将会影响企业对外形象和自身声誉,投资者不是傻子,他们在上当一次之后就不再抱以信任,企业再想发展就会面临更大的困境。同时这种不真实的息息披露也会影响国家出台经济政策、法律法规。
(三)信息披露不及时
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离不开及时性,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由于种种外界因素影响,会计信息披露并不能满足及时性要求。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信息披露不及时表现为在不恰当的场合企业会计信息、在不对的时间企业会计信息、信息披露格式不正确等。上述种种情况都将会直接降低企业品牌形象,让投资者对其失去信心。不及时的会计信息披露不仅没有使用价值,还会影响整个市场会计信息统计和核对,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说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仅仅是害人害已的事情,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事,必须引起重视。
二、我国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督体系
会计信息披露对市场经济调控和发展具有重要引导和指导作用,其规范化操作是保证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而我国目前不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决定了我国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必须遵循充分性原则。而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督体系是保证信息披露成分的关键,通过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中保持全面客观的披露方式,不允许故意隐瞒和刻意遗漏的现象,尤其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保证在财务、债务和资金状况上充分披露。另外还要在披露时间、地点、格式等方面进行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规范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小企业以此为借口而产生信息披露不完整的现象。同时要加大法律监督体系,从事人员要严格审查每一个企业的信息披露完整度和真实度,保证不给企业留下一丝投机取巧的机会。
(二)提高企业营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企业经营者在会计信息披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策作用,如果企业经营者成心想要隐瞒某种信息或制造虚假信息,那么他们有很多办法可以躲避政府机构的审查,因此提高企业经营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显得非常重要。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中小企业家思想交流会、座谈会等活动,利用交流机会提高经营者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利用培训时间对经营者传授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的会计师素养,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信息披露态度。
(三)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要想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及时性,提高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前提,财会人员除了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培养自身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能力,培养自身对数据敏感的能力,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同时还要实践工作中善于发现当前制度存在的问题。其次在工作过程中要定期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培养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同时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整理出企业会计相关经营信息。只有会计人员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才能够发挥真正的功用,投资者可以根据信息披露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并作出正确决策,国家也能够根据信息披露及时作出经济宏观调控政策。
三、结语
中小企业只有保证在会计信息披露长遵循充分披露、及时反映、准确披露的原则,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会计信息披露中追求的完整性、真实以性和及时性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晓玲.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
[2]于弘.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现状及完善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