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医药用品市场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1 17:26: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医药用品市场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医药用品市场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日本;中药;知识产权;专利

日本的汉方医学源于中国,从公元5世纪开始中国医学经朝鲜传入日本,至15-16世纪确立了以中医学为基础的汉方医学(或称“东洋医学”)。自1976年开始,汉方药被日本政府列入医疗保健体系,汉方药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2007年,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已有正式会员公司63家、赞助会员公司15家,共计78家。同时,日本战后重建一直重视专利战略,近年更是提出“知识产权立国”,以推动国家经济和技术的进步。日本医药企业大都建立了系统完善的专利战略,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日本在华中药领域的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了解日本医药企业的专利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文数据源于“中国药物专利数据库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主办)”1985-2006年间公开的日本在华中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献。主要通过IPC分类号A23L(不包含在A21D或A23B至A23J小类中的食品、食料或非酒精饮料;它们的制备或处理,如烹调、营养品质的改进、物理处理;食品或食料的一般保存)、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A61P(化合物或药物制剂的治疗活性),结合地址“日本”来进行手工筛选。筛选出以天然动植物和矿物作为原料的专利申请文献共207件。涉及其他领域的补充数据源于“中国知识产权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出版社主办)”的“中外专利服务平台”和欧洲专利局的esp@cenet世界专利数据库。有关数据均以“公开日”为准,利用MS Office 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对同一专利申请人涉及不同名称的相关数据进行合并统计。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2.1 文献数量

日本在华中药领域公开发明专利申请文献总计207件,其中授权量是84件,占全部公开申请的40.6%,PCT申请为99件,占全部公开申请的48%,如表1所示。日本在华申请专利较早,自1986年就有专利申请公开,虽然各年度的专利申请公开量较少,但总体还是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2005、2006年专利授权数据偏低,与公开的专利申请授权滞后存在一定关系。表1 1986-2006年日本在华中药领域发明专利的公开、授权、PCT统计分析(略)

2.2 申请人类别

在公开的207件发明专利申请文献中,职务发明170件,

占82.0%;非职务发明37件,占18.0%。职务发明申请全部为企业申请,授权68件。申请量在2件及2件以上的职务发明申请人共有24家企业,其中主要职务发明申请人(申请量3件及3件以上)见表2。PCT申请中,非职务发明申请为13件,职务发明申请为86件。表2 主要职务发明申请人排序(略)

2.3 应用领域

按应用领域的不同,全部专利申请文献具体可以分成:①药品类100件,包括中药提取物、组合物发明专利;②日常用品类34件,包括化妆品、除臭剂、口腔清洁剂、生发养发剂、浴用产品、卫生用品等;③仪器类1件,一种抑制血糖值上升的喷雾挥发器;④方法类31件,包括制造方法8件、加工方法6件、制备方法4件、生产方法4件、制剂方法3件、提取方法3件、培养方法2件、增强免疫法1件;⑤饮料类15件,包括茶剂及制造方法、健康饮料;⑥食品类40件,包括健康食品、食品添加剂及有关制造方法;⑦饲料类10件,为饲料添加药用组合物,提高抵抗力、防治感染等;⑧其他用途类2件,包括抗菌剂和防腐剂各1件。

2.4 有效成分

按有效成分入药形式的不同,日本在华中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具体有:①化合物4件;②提取物98件,其中单味药提取物70件、多味药提取物28件;③药材61件,其中单味药材36件、多味药材25件。按有效成分来源的不同,具体专利可分为:①植物类163件,②动物类13件,③矿物类6件。在药用植物来源中,菌类植物26件、藻类植物9件,所占份额比较突出,其中灵芝6件(单味灵芝4件,包含灵芝2件)、冬虫夏草5件(单味冬虫夏草4件,包含冬虫夏草1件)、香菇4件(单味)为日本在华中药专利申请中涉及较多的菌类药材。菌类植物来源的专利申请授权量为17件,其中灵芝3件、冬虫夏草5件、香菇4件。有效成分来源于中药的专利申请为84件,来源虽非中药材但中国亦有出产原料的专利申请有87件,授权量前者有34件,后者有36件。关于日本本土来源药材的专利申请只有5件,涉及到的药用植物为日本梓树(申请号97103118、96191220)、日本黄连(申请号98115141)、日本漆树(申请号95190039)和日本当药(申请号02141424)。

2.5 适应症

按出现频次对全部申请专利进行适应症统计分析,具体结果为:内分泌、新陈代谢、营养保健82件,皮肤病学63件,胃肠、口腔病学58件,心脑血管、淋巴管50件,传染病学44件,骨骼、风湿、肌肉40件,神经、精神病学39件,肿瘤学38件,免疫学27件,肺病学、耳鼻喉科学24件,血液学21件,变态反应学18件,妇科学、男科学14件,肾病学、泌尿科学10件,眼科学9件,寄生虫学1件。出现频次排在前四位的适应症分别为①内分泌、新陈代谢、营养保健;②皮肤病学;③胃肠、口腔病学;④心脑血管、淋巴管。相应专利申请均达50件以上。

3 主要职务发明申请人介绍

3.1 概况

日本在华中药领域公开的专利申请量在2件及2件以上的职务发明申请人共有24家企业。上述企业按其经营范围可以分为:①医药制造类12家,包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津村、株式会社凤凰堂、小林制药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林原生物化学研究所、东洋制药株式会社、钟纺株式会社、久光制药株式会社、兴和株式会社、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大正制药株式会社、涌永制药株式会社,申请专利30件;②食品生产类7家,包括森永制果株式会社、三得利株式会社、有限会社大长企画、明治乳业株式会社、宝酒造株式会社、味之素株式会社、不二制油株式会社,申请专利18件;③化学工业类2家,包括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申请专利9件;④日用化工类2家,包括株式会社资生堂、花王株式会社,申请专利21件;⑤生物工程类1家,为宝生物工程株式会社,申请专利5件。按平均专利申请量对上述企业类别进行排序,依次为日用化工类、生物工程类、化学工业类、食品生产类、医药制造类。日用化工类企业不仅专利申请量排在前面,专利授权量也排在前面,株式会社资生堂5件、吴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5件、花王株式会社4件、小林制药株式会社3件、东洋制药株式会社2件、久光制药株式会社2件、有限会社大长企画2件、钟纺株式会社2件。但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小林、东洋、久光三家企业6件授权专利植物来源均为菌类植物,占这几家制药企业授权专利量一半以上。

上述24家企业,除株式会社凤凰堂、东洋制药株式会社、有限会社大长企画、久光制药株式会社、兴和株式会社、涌永制药株式会社外,其他均已在华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其中尤以日用化工类、食品生产类企业发展迅速,资生堂、花王、三得利、味之素等已经在华设立了投资性公司。日本主要汉方药企业也相继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经营范围大都是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及提取物的生产。这些汉方药企业在华的分支机构,主要作用就是保证其日本国内公司汉方药生产的原料供应。虽然这些汉方药企业在华经营活动日渐扩大,但这些企业在华公开的中药专利申请量很少,株式会社津村专利申请4件、钟纺株式会社专利申请3件、帝国汉方制药株式会社和松浦药业株式会社专利申请均为1件。

3.2 株式会社津村

株式会社津村(以下简称“津村”)是日本最大的汉方制药企业,其经营范围为医疗用汉方制剂、一般用汉方制剂、其他药品和浴用剂为主的家庭用品,核心业务是制造和销售医疗用汉方制剂。该公司被《药价基准》(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的“国民健康保险计划”药品目录)收载的药品有135种,其中医疗用汉方制剂129种,其他制剂2种,合成药4种。《药价基准》共收载了148个医疗用汉方制剂,津村拥有其中的129个。2006-2007财年,日本医疗用汉方制剂市场份额达到952亿日元,其中津村的市场比重达到81.5%[1]。与其市场地位相比,津村是一个研发投入低的公司,其研发销售比一直维持在5%~6%。这个现象的形成与津村的研发策略有关。2004年12月,津村调整了研发方针,终止了需要大量投入的新药开发,集中公司的人才和资金重点进行汉方和药材饮片的特性化研究。具体为以下5个方面:汉方药抚育推广、原药材栽培研究、原药材品质研究、汉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和生产技术、汉方药国际化。

截至2006年底,津村在华公开的涉及中药领域的专利申请仅有4件,与其强大的市场地位并不相称。为理清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汉方制药企业的专利分布,通过有关专利数据库对其专利概况进行具体检索分析。通过“中外专利服务平台”,以“株式会社津村”为关键词对津村在华全部专利进行检索。截至2007年底,津村在华发明专利申请19件,外观设计1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件授权。19件发明专利申请按应用领域可以分为:药品类7件、仪器类2件、方法类1件、日用品9件,其中涉及中药的有5件(均未授权)。同时,通过欧洲专利局的esp@cenet世界专利数据库,对津村的PCT申请国际公布文献和其在日本公开的A61K36/00(含A61K35/78)文献进行检索。截至目前,分别得到PCT申请国际公布文献57件、日本公开A61K36/00专利申请273件。津村PCT申请国际公布文献首见于1986年,至今每年均有1件以上公布,公布相对密集见于1992-1997年之间,年平均公布量为5件。按出现频次对这57件国际公布专利文献涉及到的IPC分类号进行统计,A61K出现频次排在IPC小类号的首位,A61K下IPC分类号具体为:A61K31/00(56次)、A61K8/00(16次)、A61K9/00(10次)、A61K36/00(10次)、A61K38/00(5次)、A61K47/00(5次)、A61K33/00(2次)。与中药领域直接相关的A61K36/00(涉及植物作为原材料或组分的药品)、A61K33/00(涉及矿物作为原材料和组分的药品),在津村PCT申请国际公布文献合计出现频次为10次。另外,经对津村在其本国公开的A61K36/00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后,发现津村A61K36/00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1986-1997年,年平均申请为18.2件。1997年之后,津村A61K36/00专利申请公开量仅维持在每年2件左右,在2005、2006年公开量甚至为零,仅在2007年公开4件专利申请,与其专利申请高峰阶段相去甚远。

从津村在华及PCT专利申请数据,可以看出津村在日本国外的中药专利申请数量有限;从其日本国内A61K36/00数据来看,津村中药专利申请公开量还是很大的,尤其1986-1997年平均申请为18.2件,表明津村在此期间研发比较活跃,但在1997年之后专利申请数量骤减,这与其调整研发方针放弃新药开发有着直接关系。

4 小结

日本在华中药领域专利申请较早。我国1985年颁布《专利法》实施专利制度,1986年就有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尽管当时我国对“药品和用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以及“食品、饮料和调味品”不授予专利权。此后,日本各年度在华均有专利申请公开,尤其在1992年我国对《专利法》进行修改,加强对药品专利保护后,各年度公开量便保持在5件以上。2004年后,年度专利申请公开量、PCT申请量更是分别达到20件、15件以上。这一方面说明,日本专利申请人具有较高的专利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日本对于中医药的研究是系统长期的。

从专利申请有效成分来源看,中药材来源专利申请84件,非中药材来源专利申请109件。全部申请涉及的药用植物以菌类植物、藻类植物尤其突出,菌类植物中既有常用中药材灵芝、冬虫夏草,也包括不常药用的香菇、白灵菇、蘑菇、担子菌、姬松茸、云芝、万年菇等。菌类植物专利申请授权17件,占日本在华中药专利授权量的20.2%。这反映出日本汉方药研究开发尽管目前还很倚重中药材,但是他们也正在积极开发其他可以利用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如菌类植物、藻类植物等。

日本在华中药领域专利申请职务发明170件,且全部为企业申请,但医药制造企业所占比重甚低。医药制造企业申请人平均专利申请量为2.5件,为所有类别企业申请人中排名最后。申请量最多的津村、武田等仅为4件,授权量最多的小林为3件,这与日本制药企业尤其汉方药企业强大的市场地位很难对应。相反,倒是日本资生堂、花王等日化企业,成为日本在华中药领域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的首要企业。这种局面的形成与日本对汉方药的管理政策是紧密相关的。日本的汉方制剂按照《药事法》分为医疗用汉方制剂和一般用汉方制剂。医疗用汉方制剂,是指在“国民健康保险计划”下由医师指导使用的汉方制剂。目前,厚生劳动省颁布的《药价基准》共收载了148个处方。一般用汉方制剂,是指患者根据需要在药房或者药店等可以直接购买使用的汉方制剂。目前经《药事法》审定认可的处方为210个,其中包括上述148个,全部来源于我国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2006-2007财年,日本汉方制剂销售额达到1 350亿日元,占全部药品销售额的1.5%。其中,医疗用汉方制剂销量占到70%,一般用汉方制剂只占余下的30%[1]。由此可见,医疗用汉方制剂对于日本汉方制药企业的重要性。但是,日本对于汉方药的药政管理与西药的药政管理原则上是一致的,所有药品管理法规,汉方药亦被要求实施[2]。日本厚生劳动省要求,作为处方药,医疗用汉方制剂必须具有标准的质量、疗效、高稳定性和易于管理。研制的医疗用汉方制剂如属于《药价基准》未收载的新增品种,研制者必须经历与西药一样的研制和批准过程。考虑到汉方制剂成分的复杂性,这个规定大大增加了日本企业投资研发新医疗用汉方制剂的成本和风险。同时,由于《药价基准》收载的148个处方所覆盖的疾病和症状范围较宽,故多数汉方制药企业认为集中投资用于推进汉方药市场普及要比研发新药更有意义。基于这种形势,日本中药领域治疗性药品类发明专利的产出量自然有限。

【参考文献】

第2篇

日前,强生公司宣布召回治贫血药“Eprex”,召回原因是该药物药效不一致。涉及召回影响的有17个国家。强生公司表示,没有接到病人因此药物而导致健康受损的报告。另外,强生公司称,受此次召回影响的药物低于6300剂。【111102】

5亿粒

贵州百灵近日在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预计今年可生产5亿粒左右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其募投项目天台山药业GMP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但二期工程仍在建。此前,贵州百灵在2011年《中报》中预计,该项目明年6月3日可达到预定使用状态。【111103】

进军医药业

近日,从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技术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了解到,劲牌公司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43亿元,将围绕“保健酒”多元化扩张,全力进军医药产业。据了解,劲牌公司今年联手九州通医药,投资2亿元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并投资控股黄石一家药厂。【111104】

广州合生元进军DHA市场

据报道,婴童保健概念股广州合生元日前在厦门召开的第三届婴童论坛上,对外宣布两大新产品系列――微囊乳钙和DHA正式上市。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合生元进军包括DHA在内的保健食品市场,或与其上半年幼儿护理用品板块收入下降有关。【111105】

海正药业正式进军OTC 近日,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了其首款非处方药物,宣告正式进军国内药品零售领域。海正药业这只医药“大鳄”的进驻,无疑将加剧药品零售市场的竞争。目前,海正药业作为中国领先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共有40多种医药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111106】

青光眼药物市场增长放缓

2010年,全球青光眼治疗药物市场已经达到30亿美元,不过受专利到期影响,预测在2010~2018年间,其增长会明显放缓。辉瑞的适利达是青光眼治疗药物中使用处方最多的药物,不过已于2010年专利到期,未来会受到仿制药的强烈冲击。这将严重影响到青光眼药物市场的格局。【111107】 华北制药研发重组人

血白蛋白

近日,由华北制药研发的“药用辅料级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着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重组人血白蛋白技术已经成熟,具备了产业化能力。华北制药也成为继英国、日本两家企业之后第三家实现重组人血白蛋白产业化的企业。【111108】

赢创将提前扩L-赖氨酸产能

德国赢创日前表示,该公司正在大幅提升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布莱尔的L-赖氨酸产能。这一分两步实施的扩能计划将于明年8月完成,比原计划提前6个月。届时,当地的L-赖氨酸产能将达到28万吨/年。【111109】

中印廉价药抢占全球市场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和印度制药商占据全球廉价医药市场很大份额,现在更是生产全球零售药品中80%的活性成分。现在,中印制药公司已经开始进军高端生物药品市场,这可能缓解全球病人面临的窘况,但同时也将引来发达国家大制药公司的反击。【111110】

利伐沙班可预防中风? 据国外媒体报道,拜耳研制的利伐沙班(拜瑞妥,Xarelto)于7月获批用于预防血栓。美国监管机构已表示,迄今为止,该药物可作为一种中风预防药物的新建议的适应证未经证实。美国FDA的文件上指出,“缺乏大量的证据表明,按照标签上的建议使用利伐沙班时将有其预期的效果”。【111111】

广药加速布局新药市场

广药集团旗下的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于日前正式与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签署了“口炎清抗孢疹病毒的研究合作协议”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类新药BYS03研究项目合作协议”。广药集团此次签约的两个项目主要是针对孢疹性口腔溃疡以及高发高危疾病慢阻肺开展的药物研究。【111112】

丙型肝炎药物获得欧盟批准

日前,蒂博泰克的Incivo (telaprevir)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的联合获得欧盟批准,用于治疗成年人患有的agenotype-1慢性丙型肝炎(HCV)。欧盟的这项决定主要基于三期研究的结果,主要是研究Incivo (telaprevir)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的效用及安全性。【111113】

英研发治非洲昏睡病的新药

近日,英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治疗非洲昏睡病的新药。动物实验显示,这种新药与目前常用的药物相比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研究人员表示,感染昏睡病的实验鼠在持续服用新药一周后,病情被治愈,并且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111114】

乳腺癌临床研究召集患者

目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正在进行一项针对乳腺癌患者的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据专家介绍,该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对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据悉,此项研究全国已经有19家三甲医院启动,该活动主要针对患有乳腺癌并已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所有检查、药物均免费。【111115】

前列腺癌药物获欧盟上市

许可 日前,杨森公司的Zytiga(阿比特龙醋酸盐)获得欧盟批准的上市许可,用于治疗转移性性前列腺癌。研究治疗结果显示:阿比特龙醋酸盐与强的松或强的松龙配合使用,将会减少35.4%的死亡风险,并且在中位总生存期中将会有3.9个月的改善。【111116】

FDA批准依诺肝素钠注射剂

日前,FDA批准了Amphastar制药公司关于依诺肝素钠注射剂的简略新药申请(ANDA)。得到批准的剂量标准有100mg/ml 和150mg/ml两种。依诺肝素钠注射剂用来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预防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引起的缺血性并发症。【111117】

氟维司群在日本获审批注册

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药物Faslodex(氟维司群)在日本获得审批注册。氟维司群是一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能够连结、阻碍和降解雌激素受体。它同样能使雌激素的信号传送紊乱,引起肿瘤中雌激素受体的下调,从而阻止癌症的扩展。【111118】

澳研制新药可防糖尿病恶化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他们正在研制的降胆固醇新药Torcetrapib与他汀类药物(Statin)一起服用,可以显著改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Torcetrapib旨在提高“好”胆固醇的浓度,其能稳定血糖水平,减少心脏病和糖尿病发作的风险。【111119】

沃森推出泛型口服避孕药

日前,沃森药业推出炔诺酮炔雌醇药片(可咀嚼)和富马酸亚铁药片(可咀嚼),剂量标准分别为0.4mg/0.035mg和75mg。沃森的炔诺酮炔雌醇药片和富马酸亚铁药片是爱尔兰Warner Chilcott公司的Femcon Fe的通用版本。炔雌醇和炔诺酮包含了女性激素的综合,能够阻止排卵。【111120】

以药丸取代心脏起搏器的

研究正在进行 据悉,美国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可以模仿心脏起搏器效果的药丸,这一发明日趋成功。他们已准确地发现这一可救命的心脏装置是如何在人体内工作以强化衰竭的心脏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取代了心脏的天然起搏器,它靠发送电脉冲使心脏收缩并产生心跳。现在人们希望用药物或基因疗法取代这一设备。【111121】

美发明生物能源电池

近日,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宣告,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可以用体液中的电解质发电的“体液电池”。这种使用了纳米技术的电池具备了像纸张一样的特制:轻薄、可伸缩。并且,由于能源为体液中的电解质(通过吃饭即可补充),因此很适合用于医疗器械中。【111122】

眼泪是艾滋病病毒新“据点”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等经过长达6年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报道称,长期接受鸡尾酒治疗后,血液中艾滋病病毒(HIV)已呈阴性的艾滋病患者,其泪液中仍有较高的HIV病毒载量。研究结果提示,泪腺、泪液及相关的组织、器官,很可能是HIV病毒的新“据点”。【111123】

芬兰研发出心率快速检测器

芬兰一家公司研发出专供急救人员使用的心率快速检测器。研究人员称,这种新型心率检测器将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发光二极管指示灯一目了然,它还将提高检测的安全性,避免误诊。【111124】

常州开建国际医疗器械城

投资100亿元的常州国际医疗器械城日前在武进经济开发区开建,将建成江苏省唯一的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开创集医疗器械研发、转化、生产、检测、展销博览于一体的新型业态。该城将设5万平方米的集约型医疗器械产学研孵化基地,入园企业可共用制水、检测、灭菌设备,共享GMP仓库。【111125】

男性不育症的干细胞研究

日本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成功地在体外将实验鼠的精原干细胞培育成了,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男性不育症的研究。研究人员说,虽然这项技术目前还无法直接用于人类,但通过观察试管中在精巢内形成的过程,可以弄清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有助于对男性不育症的研究。【111126】

库克医疗推出腹主动脉瘤

开窗支架 日前,库克医疗推出全球首款腹主动脉瘤开窗支架系统――Zenith Fenestrated。该支架系统是针对肾以下瘤颈短至4厘米的患者而设计的。它的面世将为更多疑难腹主动脉瘤患者提供解决方案。【111127】

医疗器械销售大市场

根据德国工商总会(DIHK)最新预测,德国将于2012年向中国出口总值达850亿欧元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德国企业对华销售额预计将于明年超过其对美的销售额(德国工商总会预估为780亿欧元)。明年,中国或成德国除欧盟外最大的医疗器械销售市场。【111128】

医疗器械销售大市场

根据德国工商总会(DIHK)最新预测,德国将于2012年向中国出口总值达850亿欧元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德国企业对华销售额预计将于明年超过其对美的销售额(德国工商总会预估为780亿欧元)。明年,中国或成德国除欧盟外最大的医疗器械销售市场。【111128】

医疗器械销售大市场

根据德国工商总会(DIHK)最新预测,德国将于2012年向中国出口总值达850亿欧元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德国企业对华销售额预计将于明年超过其对美的销售额(德国工商总会预估为780亿欧元)。明年,中国或成德国除欧盟外最大的医疗器械销售市场。【111128】

对醒脑再造胶囊行暂停销售

据监测,中美华医(河北)制药有限公司的醒脑再造胶囊(国药准字Z13020394) 广告,存在绝对化夸大药品疗效、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等行为。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自2011年9月20 日起对其采取暂停销售行政强制措施。【111131】

FDA授予孤儿药地位

Cornerstone制药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授予CPI-613孤儿药地位,CPI-613是该公司主要的候选产品,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PDH功能的破坏可导致肿瘤细胞线粒体代谢的毁灭性破坏。这样,肿瘤细胞就会缺乏能量和生物合成中间体,最终死亡。【111132】

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受监管

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让众多经营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负责储运产品,但有一些企业却私下虚设仓库。近日,上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依法将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纳入监管范畴,药监部门将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仓库设置和产品运输等行为进行监管。【111133】

中国药品快检技术引关注

检验检测工作是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药品监管工作的主要技术依托。2011年9月27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生命科学论坛药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由亚太经合组织和美国国际发展署主办,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承办。【111134】

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召开

近日,第三届深莞惠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在广东省惠州市召开。会议就加强跨市药品(中药制剂)、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委托加工的监管,刑法(修正案)实施后药品违法案件的移送和衔接及加强药检合作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群众需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111135】

FDA批准Matrix艾滋病申请

日前,FDA批准Matrix 公司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酯药片的新药申请,剂量为300mg/300mg,与奈韦拉平片(200mg)共同包装。Matrix公司的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酯药片(300mg/300mg)是葛兰素史克的拉米夫定(Epivir)、吉利德科技公司的替诺福韦、勃林格殷格翰集团的奈韦拉平的对等药物。【111136】

FDA发出抗抑郁剂警告

FDA日前通知医护人员和患者,抗抑郁剂Celexa(citalopramhy drobromide,氢溴酸西酞普兰)的使用不可大于40毫克/日剂量,因为它可导致心电活动异常变化。此前,西酞普兰药品标签上曾经标注某些患者可能需要每天60毫克剂量字样,现标签已被修订。【111137】

酮康唑口服制剂的肝毒性

日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了第4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警惕酮康唑口服制剂的严重肝毒性问题。 酮康唑口服制剂是咪唑类抗真菌药,在我国上市的有片剂和胶囊剂,规格为200毫克,商品名“里素劳”,主要用于念珠菌病、皮炎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着色真菌病等系统性感染的治疗。 鉴于酮康唑口服制剂存在严重的肝毒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医护人员和患者在选择用药时,只有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且使用的效益大于风险时,才考虑使用本品;同时,建议患者治疗前应先进行肝功能检查,且在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检查,监测可能由肝毒性引发的体征和症状,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患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用药,不得超剂量使用,如果出现肝毒性的体征或症状,如尿黄、黄疸、食欲减退、倦怠乏力、肝区疼痛、恶心等,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必要时检查肝功能并进行相应治疗,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生产企业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患者和医生。【111138】

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盐酸

克仑特罗片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再评价认为,盐酸克仑特罗片剂具有潜在滥用风险,其临床价值有限,长期不合理使用可对患者心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在我国使用风险大于效益。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停止盐酸克仑特罗片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并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已生产的药品会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销毁。 自2009年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组织对盐酸克仑特罗开展了再评价。经对国内外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检索,对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在各级医疗机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广泛征求医学、药学等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再评价意见认为盐酸克仑特罗片剂具有潜在滥用风险,且临床价值有限,长期不合理使用可对患者心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在我国使用风险大于效益。 盐酸克仑特罗其他剂型有气雾剂、粉雾剂以及复方制剂等,按照处方药管理,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是安全的,潜在滥用风险较低,因此予以保留。

链接

1为什么对盐酸克仑特罗片剂予以撤市? 对盐酸克仑特罗片剂予以撤市是综合考虑该品种的潜在滥用风险、临床使用价值和药品本身的安全性风险作出的决定。盐酸克仑特罗片剂临床价值有限,特别是现代支气管哮喘治疗强调吸入制剂用药,该品种临床使用趋向自然淘汰,已退出大中型医院以及绝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目前临床已有多种更安全有效的替代药品。长期不合理使用盐酸克仑特罗片剂可对患者心肺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且该品种具有潜在滥用风险。因此,总体来说,盐酸克仑特罗片剂在我国使用风险大于效益。

第3篇

1.1.1特色经济林树种范围

本规划中的特色经济林主要是指,由林业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的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的乡土经济林树种以及部分通过引种栽培试验,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国外品种。主要包括:干果类的核桃、板栗、银杏、果梅、云南皂荚、澳洲坚果;香料饮料类的八角、花椒、肉桂、酸木瓜;木本油料类的油茶、油橄榄;工业原料类的棕榈、青刺尖、油桐、等。其中油橄榄、澳洲坚果为国外引进树种,其余都是云南乡土树种。由农业部门管理的茶、桑、水果;农垦部门管理的橡胶、咖啡以及列入林化工产业的紫胶、白蜡、五倍子、印楝以及红豆杉等没有列入本规划。

1.1.2主要特色经济林树种及产业发展慨况

(1)核桃:云南核桃因其产品质量高,产量大,不仅在省内是名符其实的第一经济林果,在全国核桃产量的排名中也列第一位。全省124个县,海拔700-2900米有其分布。比较适宜的海拔范围是1800-2200米。年产量在300万公斤左右的核桃主产县是漾濞、凤庆、永平、云龙、昌宁、大姚;年产100万公斤以上的县(市)有楚雄、南华、南涧、巍山、景东、新平、宾川、洱源、华宁、会泽、丽江等。

核桃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土特产品,在省内外干果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部分出口到国外,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滇西漾濞、永平、下关一带现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核桃集散地,每年交易量在2000万公斤左右,年交易税近千万元。80%以上的核桃干果用手工加工取仁,严格分级,统一纸箱,定额包装,产品销往上海、天津、北京、长沙、广州、重庆等城市。每年还有约50万公斤核桃仁直接从漾濞出口到亚欧国家。此外,以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一批股份制或民营企业,还对核桃进行深加工,生产饮品以及精加工核桃仁等产品

(2)板栗:云南板栗种植历史悠久,已在全省广为分布,122个县都可找到。中心产区在滇中的昆明、玉溪、楚雄、曲靖等州(市),是云南排名第二的干果。云南早板栗成熟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较国内其它板栗产区早1~2个月,可提前占领市场。虽然产量在全国只排在第11位,但由于坚果色泽好、含糖量高、风味香甜、肉质细糯,仍受到国内外客商欢迎。每年约有50万公斤分散加工成糖炒板栗在省内销售,经济效益很好。但生产各类栗子罐头、饮料的企业多因亏损而停产,究其原因,主要是栗果价高,贮藏、保鲜技术还不过关。

(3)八角:我国栽培八角约有2000年历史,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的90%以上。主产区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南亚热带海拔500-1600米的湿润山地,适生范围相对有限。但云南的适生区面积广阔,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仅次于广西,在国内排名第二。省内主产区为文山州,近年来,屏边、河口、新平、腾冲、盈江等县也开始成片种植。是云南排名第三的经济林树种。经烤制的八角干果及从叶和果皮中提取的八角油(茴油),是我国传统出口的大宗土特产品。云南富宁县的八角早已为国内外客商广泛认同,主要销往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国外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富宁已成为云南八角销售重要的集散地。由于八角初产品十分畅销,价格居高不下,目前省内还没有较大规模的八角深加工企业。

(4)果梅:云南果梅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地理分布广。但长期以来,梅果作为野果不被人们重视,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果梅市场价格回升,云南果梅的需求量大增,经筛选认定的丽江照水梅、大理盐梅等优良品种已逐步普及推广种植。形成了以丽江市和大理州为中心产区的云南果梅种植基地。云南果梅鲜果的加工基地主要集中在丽江市、大理州和保山市等地区,其中丽江、大理区域的果梅加工由于起步较早,已初具规模,共拥有20余个果梅加工厂家,个体梅胚加工户达千余户,产品多达数十种。仅丽江、大理周边区域,2002年即加工果梅2.1万吨。随着丽江、大理“品牌”的升温,果梅产业将会取得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

(5)云南皂荚:是皂荚属中唯一能食用种子外胚乳的植物种。其外胚乳俗称皂角米,为传统的宴会甜食佳品和营养保健食品。皂荚壳含活性三萜皂甙,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现已有厂家将皂荚开发用于洗涤、洗发产品中。滇皂荚以德宏州梁河县及保山地区的腾冲县民间栽植历史最长,目前开始规模种植,但产品开发还仅限于皂角米的利用,尚未形成产业。

(6)棕榈:属亚热带树种,在云南除高寒山区外,海拔800-2500米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棕榈主产品棕片,全省年产量约1万吨,位居全国之最。但大多零星种植和采收,商品率很低。目前在红河州红河县已开始规模种植,产业中心正逐步形成。全县有棕片初加工企业100余家,其中红河县棕麻制品厂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实力,生产多种家庭生活用品。拳头产品为红河迤萨天然山棕床垫,年产量2万余床,远销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北京等地,是红河县今后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7)花椒:在云南以海拔1800-2700米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岩溶地区生长较好,椒果质量和单产较高。省内主产区为昭通市。较好的栽培品种有大红袍、青椒等。云南花椒的质量和产量在全国并不占优势,但由于其分布面广,容易种植,产品销售前景好,在局部地区仍是重要的经济林造林树种。

(8)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远在二迭纪云南即有分布。银杏喜温凉湿润的气候,垂直分布在云南可达2200m以零星种植为主。近年来,腾冲、富源、罗平等县开始规模种植,并对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目前尚未形成产业。

(9)青刺尖:野生青刺尖主要生长在滇西海拔2300至32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面积约3万亩左右,其果实油脂的应用在民间已有悠久的历史。可在保健、美容护肤、医药等领域开发应用。目前已在丽江市成片人工种植,是高寒山区不可多得的特色经济林造林树种。目前,云南丽刺果天然营养植物油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原料基地。已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建设格局。

(10)澳洲坚果产业开发正在进行中。云南省已在德宏、临沧等地区造林4万余亩,2003年产果73吨。最近由省热带作物开发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合资,成立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为产业开发进一步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油橄榄产业目前刚开始起步,已在一些地区进行小规模的产业化开发,着手建设原料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最近成立的云南绿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从事油橄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正以开发油橄榄种植业为举措,推进产业发展。

(11)其它特色经济林树种:主要有酸木瓜、肉桂、油桐、漆树、油茶等。其中酸木瓜正由生产木瓜发酵酒的云县茅粮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着手建设原料基地。其余经济林树种在省内局部地区也有一定种植规模,但由于产品在国内外缺乏竞争力,目前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

1.1.3资源现状

云南特色经济林现有面积为840万亩,其中以核桃最具盛名,总面积达460万亩,占现有特色经济林面积55%,其次为板栗,共200万亩,占24%,随后依次是:八角50万亩、果梅30万亩、花椒20万亩、银杏13万亩、棕榈9万亩、青刺尖8万亩;其他经济林油桐、油茶、肉桂、生漆、酸木瓜、皂荚等共50万亩。

云南省特色经济林近年来产量增长较快,产品年总产已达到12.6万吨。主要产品有:核桃6.1万吨、板栗1.2万吨、果梅2.5万吨、八角3400吨、棕片7000吨、花椒3000吨、银杏2700吨。

1.2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1.2.1有利条件

(1)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正确定位,给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2)有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云南地貌多样,海拔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具备建设特色经济林产业的生态环境条件。同时,云南土地面积94%为山区,林业用地资源丰富,特色经济林基地还可实行混农作业,及四旁种植,产业建设空间广阔。

(3)已初步具备产业建设的技术条件。近年来,云南省林业科研和林业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自上而下的林业科技队伍已经形成,有不少林业科技成果有待推广,群众中也积累了不少成熟的经济林产业发展经验,形成对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撑。

(4)多年来全省经济林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名特优新品种、名牌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一批地(州、市)、县由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基地”;经济林产品加工、贮藏保鲜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日趋繁荣,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2存在问题

(1)有关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产业发展宏观规划、政府指导意见变化快,连续性差。

(2)造林质量有待提高。主要问题是苗木品种杂乱,等级不达标;一些地区造林只重上报面积,轻质量标准,保存率低。病虫害问题在局部地区有扩大的趋势。

(3)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繁殖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滞后,不能适应经济林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4)存在较大面积的低效益经济林,产品单产和优质果品率低,亟待改造。

(5)资金投入不足。特色经济林产业支撑体系以及贫困地区造林需要国家给以扶持,但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影响了产业发展。

(6)经济林产品加工产业化程度低,二、三产业滞后,综合效益不高。主要表现为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2.1必要性

(1)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云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建设特色经济林产业,可为实现绿色经济强省,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资基础。

(2)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云南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优先建设生态公益林的同时,必须注意商品林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林以及其他林业产业,林业自身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云南农村人口有3610万,绝大多数生活在山区半山区,他们靠山、吃山、养山,希望在山、致富在山,有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发展特色经济林是他们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特色经济林产业也将面临市场经济严峻的挑战。只有生产出优质、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含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2.2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要求,以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产后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加工和市场流通为重点,充分发挥云南自然条件多样,森林物种资源丰富的优势,选择具有云南特色的经济林树种,建设定向培育、集约经营、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增加经济林二三产业比重,培植龙头企业,实现经济林产业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农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2.3原则

(1)按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建设产业。

(2)坚持集中连片建基地与零星种植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产业规模化经营。

(3)突出云南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发展乡土特色经济林树种为主,适当选择适生的外来树种为辅,建设无公害优质原料基地,生产特色产品。

(4)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实验研究与推广相结合,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提升特色经济林科技含量的原则。

(5)坚持培植龙头企业,创名优产品的原则。对各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给以扶持,做大、做强,树立品牌,形成龙头。

(6)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改革经营机制、投入机制,不断创建和推广新的盈利模式,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2.4目标

2.4.1资源培育目标

2004至2007年,营造特色经济林350万亩,总面积从现有的840万亩,发展到1190万亩;对现有的280万亩低产经济林复壮改造200万亩。到2010年,再营造特色经济林150万亩,总面积发展到1340万亩;对剩余的80万亩低产经济林,全面进行复壮改造。到2020年,再新造350万亩,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690万亩。产品年产量从现在的12.6万吨,2007年增加到15.8万吨;2010年增加到21.1万吨;2020年增加到68.1万吨。产值2007年达到14.1亿元;2010年达到18.9亿元;2020年达到57.1亿元。盛产期初级产品纯收入(新增部分)和加工增值,按全省农业人口平均,人年增收277元,使特色经济林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有较大提高。

2.4.2产业发展总目标

在2020年以前,建成各个特色经济林产业龙头企业;树立起产品知名品牌。包括:建设产品交易市场、集散地11处(大中型7处,小型9处);产品加工企业17个。“云南核桃”龙头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其中2007年前新建、改扩建交易市场(集散地)7处、加工企业6处。

创立“AA”级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3-5个,“A”级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30-50个。

特色经济林一二三产业总产值2007年达到44.6亿元;2010年达到51.6亿元;2020年达到167.5亿元,成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新的支撑点。

3特色经济林产品市场分析

3.1总体分析

云南特色经济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大多占有重要份额,但不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渐发生分化。云南传统的特色经济林产品如核桃、八角等,随着国内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保健意识提高,以及国外市场不断得到巩固和拓展,这些传统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云南果梅、板栗、花椒等因其质量好、成熟期早,亦有很强的竞争力。随着今后产量大幅度提高,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市场风险,但从改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培植第二、三产业入手,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完全可以化解风险。还有一些正在建设中的特色经济林树种,如油橄榄、云南皂荚、澳洲坚果、棕榈、青刺尖等,产品市场才刚刚打开,发展势头喜人。只要坚持正确的产业建设指导思想,按经济规律不断开拓进取,市场前景也是十分乐观的。

与此同时,有的经济林树种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销量、价格起伏不定;有的产品市场相对饱和,效益降低,正在产生风险。如油桐、油茶、肉桂等,已不宜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但只要在产品创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风险也是可以回避的。

3.2主要特色经济林产品市场分析

(1)核桃:是云南大宗的出口创汇产品,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虽然我国核桃世界市场占有率已从80年代的30%降到目前的14%,但云南核桃在国内外却一直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加,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可以预见,国内外核桃需要量还会大幅度增加,销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板栗:近年来,由于美洲栗和欧洲栗感染栗疫病和墨水病,致使全世界栗果的产量大幅下降。而我国板栗对这两种疫病有良好的免疫性,产量在逐年增长,目前已占世界栗果总产量的60%,国际市场前景良好。在国内云南板栗果实成熟期早,品质优,可最先上市,以“人无我有”的态势先期占领市场。现在云南板栗80%左右销售省内,只有约20%销售省外,国内外市场拓展空间很大,前景良好。

(3)八角:八角干品及其加工产品茴油,是国际市场的紧俏货,而且中国是唯一可以批量提供这两类商品的国家。历史上,我国在东南亚一带就有传统的销售市场和固定客户。目前可以直接销往印度、日本、意大利、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缅甸、叙利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平均出口干八角15万公斤以上。每公斤售价8.8美元,国际市场上价格较稳定。在国内,八角销售市场遍及全国,年销售干八角400万—600万公斤。近年来由于需求量增加,价格不断上升。未来10年内,市场价格将趋于稳定或高于现有水平。我国茴油大多外销,每公斤售价20—30元人民币,国内销量很小。

(4)云南皂荚:滇皂荚的主要产品皂角米,市场售价每公斤达100余元,产品供需缺口大,价格近期难以下调。目前皂角米生产尚未形成规模,国内外市场开发空间很大。此外,对皂荚壳、皂叶的综合利用及深层次开发也明显滞后,市场潜力不可忽视。

(5)果梅:我国有六大果梅产区,除云南地处西部外,浙江、江苏、广东、福建都位于我国经济技术相对发达的东部。借助地域优势,这些产区的果梅产业水平高于云南。但改革开放以来,受东部地区乡镇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质量下降、人力、土地资源成本升高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产区果梅产业优势正逐步下降。因此,中国果梅产业西移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云南果梅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只要进一步提高加工技术和产品档次,再借助丽江、大理的品牌,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6)银杏:白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林产品,每年都批量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地区。近年来银杏干果及银杏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进展很快,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扬。云南规模发展银杏起步较晚,市场竞争能力远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目前尚无产业优势。宜采取巩固现有,稳步发展的决策发展产业。

(7)油橄榄、澳洲坚果是外来引进种植的特色经济林树种,青刺尖、酸木瓜是本地原产,经选优扩大种植的树种。它们的产品目前在市场上都很紧缺,经济效益好。远期市场前景只要注意培植龙头企业,提升加工链的科技含量,生产特色产品,国内外市场潜力很

4资源培育规划

4.1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树种(品种)选择

重点发展树种:核桃(含美国薄壳山核桃)、板栗、八角等。

具有地方特色,局部地区重点发展的树种:果梅、花椒、云南皂荚、油橄榄、青刺尖、银杏、棕榈、澳洲坚果、酸木瓜等。

4.2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布局方案

4.2.1按气候带布局方案

(1)南亚热带气候区:主要布局八角、云南皂荚、澳洲坚果、美国山核桃等特色经济林树种。

(2)中、北亚热带气候区:重点布局核桃、板栗等规模发展的特色经济林树种,以及花椒、银杏、油橄榄、棕榈、果梅、酸木瓜等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经济林树种。

(3)南温带气候区:重点发展青刺尖、果梅等特色经济林树种。

(4)北热带气候区:目前多已种植或规划种植橡胶、咖啡、热带水果、速生珍贵用材林、竹、藤等,不再规划种植特色经济林。

4.3分树种种植规模

4.3.1重点发展树种规模

(1)核桃(含美国薄壳山核桃):全省核桃面积已达460万亩,规划到2007年新造220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20万亩,总面积发展到680万亩;2008-2010年新造90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60万亩,总面积达到770万亩;到2020年再新造230万亩,最终基地面积为1000万亩。新造林面积合计540万亩,占特色经济林造林总面积63.5%。在核桃新造林面积中,含美国薄壳山核桃20万亩。

(2)板栗:现有面积200万亩。规划在稳定现有面积,提高单产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到2010年再新造30万亩,改造低产林60万亩,总面积达到23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20万亩,低改50万亩);在2011—2020年的10年内,再新造20万亩,资源总面积为250万亩。

(3)八角:目前全省八角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规划到2010年再新造60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0万亩,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40万亩,低改10万亩);到2020年再新造40万亩,总规模达到150万亩。

重点发展的三个树种新造林面积为710万亩,占总造林面积81.2%。

4.3.2具有区域特色,在一定范围内重点发展的经济林树种

(1)油橄榄:云南是引种油橄榄最早的省份之一,从1964年起,陆续引种并扩大种植约20万株。但由于缺乏经验,至今全省油橄榄仅保留大约1万株左右。在总结发展油橄榄受损的教训和引种成功经验后,目前油橄榄种植已进入巩固和稳定发展阶段。规划到2020年全省规模化种植30万亩,其中2004—2007年10万亩,2008—2010年5万亩,其余15万亩在2011-2020年内完成。种植比例90%以上为油用橄榄,果用品种不超过10%。

(2)云南皂荚:目前种植面积约3万亩,规划在德宏、保山、临沧、红河等地区新造17万亩,至2020年总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2004—2007年造林8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万亩;2008-2010年造林4万亩。

(3)花椒:全省现有种植面积约20万亩,规划再发展25万亩,到2020年,达到45万亩。其中2004—2007年造林15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5万亩;2008-2010年造林5万亩,低改2万亩。

(4)果梅:全省果梅种植面积约30万亩,其中20万亩为优质果梅原料基地,其余10万亩品质较差。规划到2020年再新造20万亩,同时改造10万亩低品质果梅,使优质果梅总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8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6万亩;2008—2010年新造4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4万亩。

(5)银杏:全省现有种植面积约13万亩,规划再发展10万亩,到2020年,达到23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5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4万亩。2008—2010年新造和低产林改造各2万亩。

(6)澳洲坚果:云南于1979年开始引种,目前种植面积为4万亩。规划再发展16万亩,2020年达到2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3万亩,2008—2010年新造2万亩,2011-2020年新造11万亩。

(7)青刺尖:全省现有种植面积(含野生经垦复改造面积)约8万亩,规划到2020年再发展20万亩,总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12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2万亩;2008-2010年新造3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万亩。

(8)棕榈:现有面积9万亩,规划再发展15万亩,至2020年达到24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7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2万亩;2008—2010年新造3万亩,低改1万亩。

(9)酸木瓜:现有面积3万亩,规划再发展7万亩,至2020年达到1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2万亩,2008—2010年新造2万亩,2011-2020年新造3万亩。

4.4.2苗木供需分析

全省苗圃现有生产能力大于特色经济林建设需苗量,但产业苗木总需要量又将大大超过现有苗圃生产能力,应在产业总规划中对苗圃建设统一进行部署,按各产业资源培育的苗木需要量合理安排苗圃基地,提出新建、扩建苗圃规划。

特色经济林种苗建设应立即着手继续完善(制订)各树种种苗标准,按标准提供优良种苗,淘汰未经品质鉴定或品性一般的品种苗木,满足产业资源培育对优质苗木的需求。

4.5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经营管理方式

建设特色经济林产业原料基地,可由公司通过荒山经营权转让(收购、租赁、土地入股等)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由公司统一经营,建立标准化种植、管理的原料基地,形成第一产业的核心。同时再带动和引导周边地区农户,利用自有或集体的荒山荒地、退耕地以及房前屋后自行发展,自我管理,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公司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服务,政府给予政策或资金的扶持,公司和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订立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等,共同建成可靠的原料基地。与此同时,还必须与科研院校、设计部门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实行技术责任制,建立稳定、有效的技术依托和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5特色经济林产品销售、加工产业规划

5.1特色经济林产业链建设框架

针对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规划了3类特色经济林产业链框架:

(1)初级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其产业链重点仍应放在培育资源上。包括扩大种植面积,改造低产林,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几个主要部分。同时要加快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产品初加工企业、贮藏和集散地建设,并做好深加工项目储备工作。待产品产量、质量和品牌有较大提升时,逐步推出深加工产品,保证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在全省重点发展的核桃、八角、板栗等特色经济林属于此类型。

(2)初级产品在市场上已接近饱和,亟待开发深(精)加工产品,提高经济价值,拓展市场空间。果梅、银杏、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属于此类型。其产业链重点仍应放在二、三产业建设上。即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批经济效益好的初加工和精加工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形成龙头,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保持产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3)处于建设初期的特色经济林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资源培育,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但发展前景看好。油橄榄、云南皂荚、澳洲坚果、棕榈、青刺尖、酸木瓜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属于此类型。产业链建设重点应放在建设企业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基地上。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并以此为核心,扶持周边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及早生产出高质量的经济林产品。与此同时应加强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巩固、开拓国内外市场,为产品大规模上市做好准备。

5.2产品购销、加工产业规划

在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的同时,为提高经济林初级产品价值,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必须在产业链的储运营销和加工两个阶段实现规模经营。首先要选择一批基本素质好的企业重点加以扶持,形成龙头,再逐步整合单个分散的小型企业,建成集储运、营销和加工为一体,有知名品牌的大、中型企业。龙头企业下面有县乡企业、家庭作坊,它们各自独立,又

统一联动,形成稳定的伙伴合作关系。

5.2.1主经济林产品龙头企业规划

——以大理为中心建设云南核桃大型股份制企业。并创造条件在2015年以前成为上市公司。

——以丽江和大理为中心分别建设云南果梅综合加工龙头企业。

——以富宁为中心建设八角商贸有限公司龙头企业。

——建设红河棕制品龙头企业。

——以丽江为中心建设青刺果天然营养植物油龙头企业。

——以楚雄州为中心建设油橄榄产业龙头企业,形成金沙江中上游油橄榄产业基地。

——建设云南坚果开发龙头企业,发展澳洲坚果产业。

——在腾冲建设银杏综合加工厂,带动银杏食品加工和药用叶加工产业。

——在德宏州建设皂荚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皂角米食品系列和荚壳化妆品系列产品发展。

5.2.2交易市场(集散地)建设

为保证经济林产品及时贮藏保鲜,快速周转,规划2010年前在昆明、大理、文山各建一个大型综合性经济林产品交易市场,集采购、仓储、营销、商贸、信息交换等为一体,逐步形成面向全国和世界的特色经济林产品交易中心。此外再另建9个中小型林产品交易市场(集散地),方便农户或小商贩及时进行商品交易,并获取信息。交易市场可以由龙头企业按股份制方式组建,也可以由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实体独立承建,国家给以必要的扶持。分阶段新建(扩建)产品营销、加工企业规划详见下表

6支撑体系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6.1优良种质资源开发、试验和繁育中心建设

(一)优良种质资源开发、引进、试验基地建设。规划在昆明、楚雄、大理、保山、文山等州(市),建设总面积1万亩的优良种质资源开发、引进、试验基地。在2020年前,推广引种成功的外来经济林新品种10—15个,并选育出具有云南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乡土优良品种15—20个。以适应市场变化,为特色经济林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良种繁育中心建设。现有良种繁育基地不能满足产业建设需要,必须在资源培育重点地区按造林面积0.2—0.5%即2-4万亩的规模,建立良种采穗圃或良种采种基地,提供良种接穗、插穗和种子,再利用现有苗圃繁育良种苗木,以保证产业建设用苗的良种化。

6.2重点示范工程建设

规划建立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开发综合示范区26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以核桃为主的示范基地14万亩。示范的重点包括:

(1)经济林良种培育体系和繁育体系示范:面积3.5万亩。其中核桃示范基地2万亩(漾濞、昌宁各建1万亩);八角示范基地1万亩(富宁、屏边各建0.5万亩);花椒示范基地在昭阳建0.5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2万亩。

(2)经济林无公害高效集约化栽培示范:面积9.5万亩。其中核桃3万亩(漾濞、凤庆、昌宁各1万亩);板栗2万亩(峨山、永仁各1万亩);八角2万亩(广南、红塔各1万亩);此外,果梅(古城)、滇皂荚(梁河)、棕榈(红河)、花椒(永善)、青刺尖(玉龙)、酸木瓜(云县)各0.5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5万亩。

(3)经济林低产园改造技术示范:面积2.5万亩。板栗1万亩(宜良、易门各0.5万亩);八角(富宁)、银杏(富源)、果梅(洱源)各0.5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1万亩。

(4)初果期核桃增产增效技术及低产林改造示范。面积5万亩(风庆、永平、新平、大姚、云县各1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3万亩。

(5)油橄榄(永仁)、美国山核桃(漾濞)、澳洲坚果(潞西)丰产栽培示范及种源基地建设3万亩(各1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2万亩。

(6)经济林产业开发综合示范区2万亩。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组织实施。在经济林主产区,依据树种特性,选择2个示范点,建立高标准综合性的经济林产业基地。着重示范代表现代经济林产业,从良种培育直到经济林果产品贮运加工的成套最新技术,促进全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的发展。其中2007年前建成1万亩。

7建设进度

2004-2007年,用4年时间营造特色经济林350万亩,占任务的41.2%,同时完成低价值林改造复壮200万亩。年均造林87.5万亩,低改50万亩;新建特色经济林及其它林产品大中型交易市场(集散地)3处,小型3处;建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7个。

2008-2010年,营造特色经济林150万亩,同时完成其余80万亩低价值林改造复壮工作。年均造林50万亩,低改26.7万亩;新建特色经济林及其它林产品大中型交易市场(集散地)3处,小型3处;建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6个。

2011——2020年,完成其余350万亩造林任务,年均造林35万亩。新建特色经济林及其它林产品大型交易市场(集散地)1处,中小型3处;建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5个。(详见附表3“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进度表”)。

8投资估算及资金构成

特色经济林产品种类繁杂,储运、加工企业建设可变因素多,投资弹性大,勉强估算往往脱离实际,故本规划只对资源培育进行投资估算。

8.1资源培育分树种单位面积投资构成

对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其中不少问题与投资不足有关。在今后的产业建设中,造林营林单位面积投资必须有较大的提高。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引入各种经营主体进入经济林建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再加上国家有重点的扶持,投资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经济林产业的经营管理也应当逐步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经测算,主要特色经济林树种单位面积投资如表5:

8.3建设资金筹措

建设特色经济林产业原料基地,必须实行多元化的资金筹集和投资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由于营造经济林还包含着农户脱贫、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生态效益,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项目。国家除应给以政策保护、贷款优惠等扶持外,还应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注入资金直接予以支持。

9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品产量和产值估算

9.1初级林产品产量、产值

全省特色经济林当前产量每年约为12.6万吨。到2007年由于新造林大多没有结果,年产量增幅不大,估算为15.8万吨,产值14.1亿元;2010年产量估算为21.1万吨,产值18.9亿元。到2020年,前6年的新造林产量将有较大增长,低产林改造效益也充分显现,经济林产品总产量每年预计将达到68.1万吨,初产品产值57.1亿元,其中本项目新造林产量43.3万吨,产值37.1亿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