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2 17:04: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教学设计案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第1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 盐类水解 问题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65-02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并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并感受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验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及结果分析获得对盐类水解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体验科学认知过程。

2.教学重难点

盐类水解的原理和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3.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实验探究法、演绎推理法。

4.教学内容

【引入新课】展示氯化铵溶液作为金属表面清洗剂的图片,这是利用了盐的什么性质?(与生活联系,激发兴趣)

【问题1】我们常用酸溶液清洗金属表面,为什么可用氯化铵溶液作为金属表面清洗剂,所有的盐溶液都显中性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对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的认识出发,产生认知冲突)

【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做实验、观察、思考)

(1)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少量下列溶液,滴到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溶液的酸碱性。(教师指导学生pH试纸使用的正确操作)

提供:第一组溶液:浓度都为0.1mol/L NH4Cl溶液、NaCl溶液、NaClO溶液

第二组溶液:浓度都为0.1mol/L CH3COONa溶液、KNO3溶液、Al2(SO4)3溶液

(2)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下列表格。

【成果展示】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和动手实验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盐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还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这是为什么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问题2】 CH3COONa溶液为什么显碱性?

【点拨】引导学生结合以下问题思考分析

(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

(2)离子反应的发生的条件是什么?CH3COONa溶液中的离子间是否会引起“关联”反应?

(3)结果导致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中C (H+) 和 溶液中C(OH-)还相等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理论探究活动,可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探究盐类水解原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学生展示】展示本学习小组的探究结果,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动画展示】CH3COONa溶液水解反应的历程。

【总结】由于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使得溶液中C (H+)减小,从而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促进水的电离,则溶液中OH-与溶液中H+浓度不再相等,即是[OH-]溶液>[H+]溶液 ,所以溶液呈碱性。

【学生活动】书写上述过程化学方程式及 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H2O OH-+CH3COOH

【学生展示】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3COONa+H2O CH3COOH+NaOH

离子方程式为: CH3COO-+H2O OH-+CH3COOH

【问题3】(1)上述过程化学方程式的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为什么上述过程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用“?葑”?

(3)分析并比较C (CH3COO-)与C (CH3COOH)的大小。

【点拨升华】反应的特点:“可逆”、“微弱”

【合作讨论】同学们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分析氯化铵溶液为何显酸性?NaCl溶液为何显中性?(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分析完毕后小组讨论。本部分的探究过程可以让学习小组完成,教师只强调这一过程的电离方程式书写即可。)

(设计意图:这个探究活动的从设计来看,好象比较简单。实际上学生的思维量和前面探究醋酸钠溶液为何显碱性是一样的。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让学生利用刚刚获得的经验,体验成功感,感受学习的乐趣。)

【成果展示】投影展示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

【总结】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的实质:与水反应有生成弱电解质。

【点拨升华】一、盐类的水解反应:

4.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反应,简称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4.2实质: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4.3结果:破坏了H+或OH-浓度的等量关系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问题4】怎样的盐才会发生水解反应?盐溶液酸碱性如何判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盐类水解的形成条件及实质。)

【交流讨论】学生思考、讨论

【迁移应用】(1)判断下列盐是否能水解?

①Na2SO4 ②BaCl2 ③NH4NO3 ④CuSO4 ⑤Na2CO3

(2)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

①Na2SO4 ②BaCl2 ③NH4NO3 ④CuSO4 ⑤Na2CO3 ⑥NaHSO4

(设计意图:NaHSO4溶液呈酸性是自身电离的缘故,非盐溶液的水解,进一步突出盐类水解的实质。)

【点拨总结】盐是由酸和碱反应得到的产物,酸碱有强弱之分,故形成的盐也就有别。主要分为强酸强碱盐(如NaCl、KNO3)、强酸弱碱盐(如NH4Cl、CuSO4)、强碱弱酸盐(如CH3COONa、Na2CO3)、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有的盐溶液不显中性,是由于盐中存在弱离子。

【点拨升华】

4.4盐类水解的条件:盐中必须含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4.5规律:(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强显中性。

【问题5】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PH值为什么比CH3COONa溶液的PH值大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差异,拓展思维,进一步理解盐类水解与盐中弱离子对应的酸或碱的强弱有关。)

【交流讨论】学生思考、讨论。

【点拨升华】NaClO中ClO- 对应的酸为HClO , CH3COONa中CH3COO- 对应的酸为CH3COOH ,同浓度的HClO 比CH3COOH 酸性更弱,其水解程度更大。

规律:(2)越弱越水解。

【学生活动】(1)尝试判断下列相同浓度的溶液,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NaCN ②CH3COOH ③NaF (查课本P80页的电离常数)

(2)书写下列盐溶液的离子反应式:①NaClO ②Al2(SO4)3 ③NaHCO3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典型例子继续强化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深化。)

4.6课堂小结

5.作业

P89 2

6.板书设计

一、盐类的水解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作盐类的水解。

2)实质: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3)结果:破坏了H+或OH-浓度的等量关系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4)条件:盐中必须含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5)规律:

(1)有弱才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强显中性。

(2)越弱越水解。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第2篇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一方面,审计理论抽象、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其实务操作需要较多的职业判断。因此,案例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审计教学。案例教学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从而达到多元化的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案例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具体而言,在审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一)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案例教学将真实生动的审计案例穿插到审计学课程中,使学生从枯燥的审计理论中走出来,有兴趣探究审计理论背后的故事,或者在审计案例中去寻找潜藏的审计理论,从而增进学生求知和思考的愿望。

(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手段,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强,从而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快速掌握和深刻理解,并且这样获取的知识也更为牢固。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通过知识的运用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型、创新性的辩证思维方式,同时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审计案例涉及的知识很多,一个综合性的审计案例不仅能与不同的审计理论相对应,也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知识结合在一起,同时案例的背景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能系统巩固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加深对审计行业的了解,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二、审计案例的选择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是案例教学的内容。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恰当的审计案例,可以使现实问题迅速反映到课堂上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显现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从而诠释案例教学模式。在选择审计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从案例的规模看,大型案例与小型案例相结合 大型案例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涉及面广,是对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这类案例的取得相对比较容易,目前的审计案例书籍中基本涉及的都是大型案例。这类案例来自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具有现实针对性,能够充分体现审计环境、审计实务的精要,一个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领域中可能遭遇的,能够在其经验世界中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案例的内容来看,大型案例不仅涉及到审计中许多跨章节的知识点,也涉及到市场监管、行业管理、公司治理等诸多方面,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要求较高。大型案例一般安排在某一章节结束后,以案例分析课的形式进行,教师可预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查找案例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小型案例篇幅短小,内容简洁,主要针对某一个审计问题或知识点而准备,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要点。小型案例可以来自于真实的审计事件,也可以虚构。虚构的案例可能不够生动,但在设计时可以和审计理论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明确地反映出教师的意图。虚构的案例如果运用得当,同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审计理论,掌握审计技术。小型案例一般适用于课前或课中,引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或者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比如,在讲解审计证据的特性、收入的确认原则、函证程序等内容时,都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审计技巧。

(二)从案例的时间看,早期案例与近期案例相结合 目前,写入审计教材并在课堂上讨论较多的绝大多数属于早期的经典案例。其中某些案例不仅对审计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南海公司事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审计报告,并对股份公司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罗宾斯药材公司事件,使得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开始被关注,同时应收账款的函证和存货的监盘被写入了审计准则,成为必须的审计程序;银广厦事件,集中反映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弊病;科龙事件,引发了对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超国民待遇”的深入探讨。这些早期的经典案例比较成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审计发展的背景和历史过程,理解审计的相关概念,可供长期使用,是案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3篇

《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第16册八年级《美术》课本第6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的一个内容,该领域要求学生运用形、色、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与材料,用绘画的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自己独具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情感。这节课要求学生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方法,尝试创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具有立体感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光源照射物体的明暗变化,并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导入本课的学习。再通过讲解光、明暗与立体的关系,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及作画步骤,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了解,通过实践,使学生尝试运用不同工具和表现方法,以独特的观察和思路,完成一张具有明暗立体的作品。教师要求学生的作品要有创意,具有个性,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努力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环境,鼓励他们搜集画册,上网查找学习内容,努力提高艺术修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课知识,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创新意识。由于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要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一定不能上成专业素描课,绝对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作业应努力做到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本课内容在课本第16页和第17页,分别用文字与图片说明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的相关知识。课本第16页通过一组石膏几何体照片说明当物体在空间受到光的照射,它的表面会形成明暗色调,明暗色调会加强物体的空间感与立体感;通过静物素描习作、木刻作品、黑白画作品以及立体柱的不同方法图示,说明明暗素描的表现内容、形式、技法和工具的多样性;通过树叶的明暗表现说明现代设计构成在明暗素描中的运用。课本第17页是学生的作品展示,学生用不同材料、形式与方法完成了一件件作品,体现中学生的艺术观念与创新精神。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对素描的知识了解甚少,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创新意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既“黑板+粉笔”的模式,不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不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加上素描学习较为枯燥,不容易掌握,多数学生一定是不感兴趣,从而不学习。本节课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给学生展现了风格多样的素描作品,加上实物教学,直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动机,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创新精神。在这些学生当中,有少部分学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以自我为中心,针对此情况,我设计了学生展示作品这一环节,他们自评、互评作品,这样做有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2)通过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方法,尝试创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三大面、五调子的知识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观察、设计及创新能力。

五、学习材料

教具:课件(包括丰富、典型、多种风格的素描图片)、石膏体、素描画册

学具:习作、图片、画笔、画纸、小物品(树叶、花草、生活用品等)

六、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回答法、练习法。

七、教学结构流程设计

(略)

八、教学步骤

1. 准备:准备范画、课件、石膏体等教具,调试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2. 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利用光源照射石膏体,以及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光源照射石膏体的明暗变化,提出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当一个物体在空间中受到光的照射,它的表面就会形成一种明暗的色调,明暗色调会加强这个物体的空间感与立体感,光线与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对素描知识认识较少,加上素描学习本身枯燥,不容易掌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意识到学习本课的重要性,我带来石膏体,让学生观察石膏受光产生的明暗变化,结合教学课件的展示,这样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讲授新课(15分钟):(1)教师利用板书与课件具体说明光、明暗与立体的关系;(2)教师利用课本、课件、不同技法作品的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从传统的圈子跳出来,可用其它技法来表现;(3)教师通过课件及板书讲授表现步骤,强调作画时的注意事项。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步骤如下:首先,用线条描绘出物象的轮廓;然后,表现出物象的明暗关系;最后,调整完成。

教学目标:学习素描必须了解三大面、五调子以及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师生要下功夫仔细探讨,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4. 思考与讨论(3-4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并且提问学生这些图片是用何种表现技法来体现其明暗与立体感的,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总结。

教学目标:(1)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实践(15分钟):教师布置实践内容。

教师进行题意分析,不做太多限定,鼓励学生不受现实对象的影响,大胆想象,可以表现不同内容、形式、技法的明暗立体作品。

教师展示一些作品并讲解,以拓宽学生的作画思路。教师进行巡视,在创意、构图、表现技法、材料使用等方面给予指导。教学目标:理论知识要用实践来检验,在实践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获得进步。这样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7. 总结(1-2分钟):教师答疑、总结,鼓励学生的创作活动,提出具体希望,布置课后作业。

第4篇

本案例选用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部分《营养与健康》教材,探索以研究性教学为理念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学习情感得到了更好的体验,所学的知识能很好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研究性教学案例的材料设计

本节教材的规定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构成人体营养素的相关知识和营养的意义,懂得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要求和依据,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的需求状况,科学制订营养食谱。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是创设研究情景,本课研究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能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其中最关键的是掌握怎样科学合理制订营养食谱。通过阅读教材发现,本章节涉及内容较多,但本知识点较浅,对于一些实际操作性内容、方法较少,教师需要给学生提示一些研究参考以利于学生把握方向。具体研究情景、研究参考如下:

情景材料:目前社会上由于饮食爱好、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本校学生尤其是一些高三学生及某些家长因饮食喜好的差异、生活习惯不良、对合理营养缺乏认识等种种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导致学生及其家庭成员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导致“大胖墩”和“豆芽菜”的数量大增,甚至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自身美观。我从网上和生活中摄取了一些镜头和图像,截取了一些实实在在、活生生的案例,加以对比剖析,并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放映出来,以此导入课题,形象而直观地让同学们了解营养过剩、营养缺乏等不合理营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问题材料:通过学习书本上相应章节的理论知识和课堂上幻灯片的影像及图片,根据情景材料中描述的现象,请同学们为自己和家人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具体要求为:

(1)简要说明你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是什么。

(2)预测你制订食谱后的饮食习惯会有什么改变。

其他材料:

(1)根据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分析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爱好有些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2)根据分析确定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家人从日常摄取的食物中吸收合理、全面的营养素。

(3)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饮食习惯及爱好,以及每天对营养素的需求,制订出某一时间段的营养食谱。

(4)参考书查阅方向:体育运动类、医学保健类。

二、研究性教学案例的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但他们长期囿于应试教育,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适当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同时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很难以个人的力量较好地完成上述研究。因此,教学中可采用小组组合共同研究的形式,便于学生互相讨论拓展思维空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高中学生个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观点,以指导者的身份接受学生的提问和咨询,教师应以民主参与的形式进行教学。为更好地创造研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培养能力的机会,课中安排了类似论文答辩的“研究成果招告会”。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为自己和家人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有针对性地找缺点并提问,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具体教学过程:

(1)对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对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2)观看情景材料,回忆自己和家人的饮食情况,根据材料,研究参考。

(3)学生自己组合研究小组(5~6人为宜)按材料进行研究。

(4)教师巡回各小组接受学生提问和咨询,进行适时的指导。

(5)学生根据研究写出相关材料,制订合理营养食谱。

(6)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进行评述,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7)教师归纳点评,对本课进行总结性发言,评出最佳食谱。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学生为父母亲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三、研究性教学案例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生体育健康的思想。本案例将“营养与健康”收入到课堂,进行了营养相关知识的教学,变平时的灌输式教学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展讨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理论课的资源,将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本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多媒体的运用,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乐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激活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5篇

【关键词】理实一体 服装设计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89-02

安德森(Anderson,1982)、史蒂芬森(Stevenson,1994)、皮肯思(Perkin,1993等人根据知识的内化程度和知识的功能,把知识划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Presitonal or declarative or conceptual knowledge)、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倾向性知识(dispositional knowledge)。陈述性知识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客观事物及其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这类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理解和记忆;陈序性知识主要来源于主体的活动,是多次实践的结果;倾向性知识决定前两类知识的创造、学习和运用,主要通过个人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情感体验而获得。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把程序性知识放在优先位置,偏重实践和应用的内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是在实践中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教学平台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使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自觉地上升为理性认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一、 案例背景

《服装设计基础》是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它立足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项目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分解为三大模块,分别是:服装设计中点、线面和体的运用。通过前期服装设计的相关课程:《“点”石成金――服装设计中“点”的运用》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服装造型设计中的点的基础知识及运用的初步内容。下一步,就是由“点”入手,汇集成“线”,用“线”进行服装的造型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如下:

二、 教学程序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化的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就本节教学案例而言,

其教学程序可以按照教师活动、工作任务、学生活动三条主导线索而进行。

三、 案例描述

(一) 项目回顾。引领学生回顾前阶段学习的《“点”石成金――服装设计中“点”的运用》的内容,并回放学生上阶段设计作品。

(二) 情境导入,引领工作任务。播放一段服装设计大师Iris van Herpen的时装秀,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设计师是如何用不同形式的“线”来体现服装的美感的。学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思考老师的提示语,并逐步进入课堂角色,初步感知线的设计。

(三) 提出本节课工作任务。在学生欣赏Iris van Herpen的时装秀的同时,通过模特的穿着,引导学生直观感知以“线”作为造型手段的表现手法。学生欣赏图片,并通

过直观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工作任务:校服装设计工作室接到一批新的订单,客户需要定制一批舞蹈演员的时装。所以工作室的同学需要运用“线”为元素的设计手法,为舞蹈演员进行创意服装设计。

(四) 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可以分析理解为对“线”元素的概念、形态、构成方式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把相关知识点在服装设计的实例中实施的一次任务。并依托技能大赛项目“款式拓展设计”,把工作任务分解成四项子任务来学习、掌握和实施。

(五) 案例讲解

(六) 分组合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指导学生解决以下内容:

1.小组分工协作是否协调、合理

2. 工作任务实施的切入点是否合理可行

3. 工作中的思考、疑问是否得以解决

4. 工作目标是否达成

5. 检查学生填写工作任务单。

在解决工作任务的同时,学生逐步掌握了课堂的重点;在实践中体现出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批舞蹈演员的时装。所以工作室的同学需要运用“线”为元素的设计手法,为舞蹈演员进行创意服装设计。

(七) 多元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作品,并在线连线企业设计师进行作品点评。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工艺奖、最佳表达奖。并通过评价,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1. 教师总结环节。教师归纳本节重、难点,并总结“线”元素在服装设计的设计应用时的注意点。总结本课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过程性表现,激励学生以职业要求和技能大赛为标杆,继续努力!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反思,评价,促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以提升。

2. 学生作品展示环节。学生展示作品,讨论、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相互补充。

3. 承上启下:本节课以技能大赛项目“款式拓展设计”为依托,通过优秀大赛作品的欣赏分析,使学生看到目标。并为下阶段的课程《服装款式造型设计》做好铺垫。

四、教学后记

(一)教学设计。本教学案例是项目课程《点线面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突出了教学重点,充分体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做、学结合以及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互动设计采用工作任务的引领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情境教育的渲染作用,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潜移默化中灵活掌握关于 “线”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点线面在服装设计中的综合运用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实施。本模块引入“舞之缠绕秀” 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导入企业、教师、个人三方的评价机制和“技能大赛标杆引领”模块,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策略、有方向的进行教学实施,很好体现出师生、校企的双向互动。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声”、“光”、“色”一体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资源整合,以学生分组合作、理论联系实践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出知识――能力的灵动迁移,同时突出本模块的教学重难点,使课堂教学的实现最大程度生动性和互动性。

(三)教学效果。通过工作任务的驱动,教学情境的设置,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精神,同时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反证理论,是最佳的自主学习的模式,避免的理论学习的僵化和教条,也免于理论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使课堂更加灵动和丰富。

(四)学生发展。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主动学习和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内容,同时在小组合作、分工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体现出最大呈度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团队成员也显现出良好的协作精神。这也很好的达到了课堂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PBL教学法;工程力学;ANSYS有限元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12-03

Design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 Case based on PBL Teaching Method//ZHOU P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the applica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this cours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as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given.

Key words PBL teaching method; engineering mechanics; ANSYS

1 引言

机械、土木等专业开设工程力学课程,主要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力学知识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打好基础。该课程内容上主要讲授物体受力分析、力系简化及平衡、材料变形、强度理论和压杆稳定等。由于工程力学课程理论性强,抽象知识点多,且传统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致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易产生厌倦心理,学习效果较差[1]。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引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以实际应用中的工程案例设计教学问题,以案例问题的分析、解决为导向,教、学、做相结合,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改革,以达到改善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2 案例问题设计及描述

教学案例问题为对如图1所示轴承座进行力学分析,学生通过对轴承座力学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加深对力学知识的掌握。

轴承座力学问题涉及学生学习过的课程门类比较多,学生通过把工程材料、机械制图、机械传动、工程力学与计算机仿真软件等知识相结合,把工程力学理论教学转换为以实际工程案例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过程,把传统的学习过程转变成分析、解决实际力学案例问题的工作过程,有效地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等内容整合成完整的有机系统。

3 案例问题PBL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

通过案例问题的内容描述,结合PBL教学法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总结评价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具体设计[2]。

教学活动设计 对轴承座力学案例问题进行总体分解,设计与各个分解内容相适应的八个教学阶段,教学时间为2~3周,如表1所示。设计的教学活动如表2所示。

实施过程 按4~6人为一小组对教学班级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轴承座材料类型,查找该材料的许用应力、截面模量等力学参数。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图1所示轴承座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化后,根据轴承座所在传动系统结构添加约束和荷载,如图2所示。

后处理得到图3所示轴承座应力图,从图中可直观看到轴承座不同位置的应力、应变情况及最大应力的位置,并得出最大应力值。

案例问题评价 问题评价方式的设计如表3所示,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每个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解决是否满足预定的教学要求。以答辩方式进行考核时,要求每位学生回答2~3个有关该案例的问题,根据完成情况由教师填写评定成绩;小组互评内容在每阶段完成后,根据教师设计的每一阶段内容完成情况,经由小组集体评价后填写成绩,让学生之间进行对比,加深对案例问题的了解和处理能力;自评内容是每位学生自己在每次阶段完成后,根据教师设计的每一阶段问题完成情况进行打分。

4 结语

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教学案例问题设计有利于形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讲与练结合、教与学互动的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尽可能地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的积累中,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平.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J].科教导刊,

2014(6):121-122.

[2]谭丽泉.PBL教学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0,38(5):264-265.

[3]陈丽虹,邓安富.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0(11):46-48.

第7篇

授课班级:255班

授课时间:2014年3月15日

一、指导思想

本课主要围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结合中学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主动、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主动探究掌握技术技能的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实施能力。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发展跑动作速度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发展动作速度,灵巧和下肢力量素质,提高动作节奏感。

3、培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三、教材选择与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人教版水平二的要求设计的。通过多样的跑、跳跃练习和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些情景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本课时主要是依据教材选取了50米、30米、各种跑的情景游戏来发展学生的速度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255班45名学生,学生跑的素质普遍较好,而且学生对快速跑的学习热情高涨,能积极参与练习,但是学生对跑的相关知识了解的少,比如起动反应动作、怎么样才能跑的快、接力跑游戏中的技巧等等,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传授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跑的知识。

五、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加快学生快速跑反应;

难点: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六、组织与方法

本课首先通过汶川大地震故事为引导话题在通过争当逃生勇者为情景将学生带进跑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认识快速跑的重要性和对快速跑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

速跑的技术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个部分;起跑是为了摆脱静止状态,需要快速的反应能力,起动以后保持低重心;起跑后的加速跑,在摆脱静止后的基础上继续加速直到达到最大的速度;途中跑是为了保持较高的速度尽量做到少减速;冲刺跑要求有较强的冲刺意识,身体前倾并且快速的通过终点。

1、运用游戏法和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创设游戏和比赛的情境,让同学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整堂课同学在快乐的游戏中拉开了序幕: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课的主题,“刘翔是跑什么项目?”、“哪位同学知道做好站立式起跑的关键是什么?”“反应迅速、快速启动”。然后抓住“反应迅速”是做好起跑的关键,安排了“叫号跑圈”和“猜拳跑圈”的热身小游戏,既起到了锻炼反应能力又预热了身体,使同学身心完全投入到课堂里。

2、鼓励同学亲身体验,比赛气氛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同学的情感体验,让游戏伴随着同学学习与活动是体育新课标的一种尝试,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同学活动、体验、心情都能达到锻炼过程。在同学试做一次站立式起跑后,针对发现的错误动作,马上用口诀的方法让同学复习动作过程。“两脚前后站,两臂正相反,前脚稍蹲,后脚成弓,上身前倾。信号一响,摆臂快,后脚蹬地比箭快。”这样既记住了要领又饶有趣味,重复了多次练习后心里还是很高兴。接着用不同姿势的起跑再次提高同学的练习兴趣,又锻炼了同学的反应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活动量。在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巧夺体操棒”的游戏,边巩固起跑动作又有角力对抗,同学更加感受到起跑迅速的重要性。

3、主动参与学习,产生教、学互动其乐融融。为了让同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请同学当起“小裁判”,在做示范和练习时同学尝试发令。设计不同信号的起跑练习。如在小组合作、玩“巧夺体操棒”游戏时,和同学一起玩游戏,让“小裁判”做出公正判决。

一堂课下来,收获很多,但也找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

第8篇

摘 要: 本文以韩国国民大学与韩国社会企业的实际产学结合项目为研究对象,旨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设计才能,充分地发挥创造力,来帮助社会企业,使设计知识在弱势群体中得以普及,提高社会各阶层对设计的认知,同时向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出示一种新的设计教育方式,并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机关的社会责任意识。笔者希望本文能在国内各高校设计教学和相关企业形象设计系统开发时作为有效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社会企业;才能奉献;设计高校教育流程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笔者以韩国设计专门大学院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企业)进行“知识和才能”支援奉献的实际项目为研究背景,由国民大学设计研究院和社会企业支援部门(SESnet)一起携手完成对社会企业的帮助。与社会企业结合的项目是通过学生的创意才能,以社会奉献为基本出发点,与劳务为基础的一般产学结合项目是有区别的。设计成果可以提高社会企业的竞争力,并通过这样的过程将设计知识在弱势群体中得以广泛普及,提高社会各阶层对设计的认知。同时也是对新的教育方法论的摸索,向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出示一种新的设计教育方式,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机关的社会责任意识。

此文中记录并整理了社会企业“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形象设计开发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结果。最后笔者希望此论文能够在国内各高校设计教学和相关企业形象设计系统开发时作为有效的参考材料。

二、社会企业概况

通过对社会企业设计的支援,以企业综合形象设计系统为研究的核心,对社会企业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了解。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是从英国兴起的,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概括而言,社会企业就是其投资主要用于企业本身或者社会。与一般其他私有企业不同的是,它不只是为了股东或者企业的拥有者谋取最大的利润而运作,在中国通常称“福利企业”,社会企业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通过市场机制来调动社会的力量。

社会企业通过商业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所得到的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地域发展及社会企业的本身投资,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赢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社会企业是以“利润创出”和“社会目的”同时创收的企业。

1 韩国社会企业现状

社会企业在韩国法律上的定义为:“通过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或就业机会,提升地域居民生活水平等社会目的,并实施财政以及服务的生产、销售等营业活动的企业”。现在在韩国对社会企业的认识还是相对较低,自然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支持社会企业创业,韩国政府将推出一系列政策来支持社会企业创业。

2 与设计教育部门相联合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如何开拓销售渠道和宣传问题上,这些将直接制约社会企业的发展、人员招聘、销售等。也就是说,如果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不足,无论企业生产出多好的产品,有多好的服务,也将会制约社会企业的良好发展。其次,由于社会企业的性质和雇佣人员的关系,社会企业将缺少一些经验丰富的经营者和专业人士、技术。

从以上可以看出,韩国社会企业是需要大量的宣传和多样化的活动来提高社会认识的,这里设计将会起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很多社会企业刚起步的时候会面临很多财政和资金上的不足,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国民大学设计研究院作为专门教育机关本着社会意识帮助社会企业完善发展,提高宣传力度和企业竞争力。

三、设计活动的支持与运营方式(以社会企业“共同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 )

“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综合形象开发研究进行了约4个月。通过对“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综合形象设计开发的采访和研究,实际提升企业的形象并以开发新的企业综合形象设计系统为目标。“共同工作的世界”通过SESnet的介绍,在金民教授的指导下,由1名博士、22名研究生组成的设计团队对本次项目进行了开发研究。通过对“共同工作的世界”清扫企业的调查总结出企业理念,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型成功企业的调查,学习在设计宣传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形象的方法和理念。之后展开创意和造型能力开发符合社会企业的综合形象设计。为了使完成度进一步提高,由SESnet的理事,国民大学TED专门设计大学院的11名研究人员和 Humming Company 的3名设计师组成的审查团,对最终结果提出意见并进行投票。

1 设计研究结果

最终在21个候补案中选取11个提

案。提案并不是到公司提交发表的形式,而是以展览的形式出现,邀请社会企业主要负责人前来选取适合自己企业的标志。通过此次展览企业负责人可以更主动地选取设计作品,并可以和设计师们近距离地沟通。

2 设计说明 〖HJ1.75mm〗

图3中,为了体现“共同世界”的〖LL〗企业文化和思想,以加号和除号为设计元素,把大家的努力和力量融合在一起,把爱分享,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标志采用温暖的黄色和橘黄色,橘黄色圆形象征着太阳,用真诚和热情去给每一个消费者带来希望。

四、结论

第9篇

新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螺旋上升” .但教材中某一块内容的编写经常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线性”呈现的,“学术”味较浓.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在尊重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有机地将“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变“线性呈现”为“螺旋上升”,变“学术形态”为“教育形态”,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使学生对知识的领悟逐步深化.本节的线性规划主要是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求最优解问题.但有的题目背景已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空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笔者有效借助2008年汶川80级的特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以灾后恢复重建为背景,编写的问题一,学生感到问题不空洞,不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且感到解决好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向灾区同胞奉献爱心的一种具体表现,学生的求知欲望倍增,同时增强学生对防灾减灾意识的教育与培养.问题二也取材于学生的生活空间,现在我们有80%的学生在学校吃营养配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公民幸福指数,提高生活质量的大环境下,问题二更体现线性规划应用的广泛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驱动学生的思考、交流,发表想法.让他们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领悟知识的本质特征.努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辨的理性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能力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研究问题中主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思维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通过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3 教材重点、难点

探究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手段

CASIO图形计算器、多媒体、几何画板.

5 教学过程

5.1第一维度 创设情境 复习引入

通过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