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2 17:04: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其在语文学科中的一种具体化,也是学生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品格和能力。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而语文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育人价值,进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就在于通过高中语文教育这种特有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语文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不单单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还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不再只是乏味的读书,同时体会到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学生有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其营造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究生活实例的同时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还能够使教学任务得到有效的完成。因此,在当前教学改革中,生活化教学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将生活化元素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当中,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能够融入生活,真正的体会学有所用,使课堂学习的实用性得到提升。

其次,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存在于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进而开拓视野。

最后,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因此,生活化教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并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性策略

(一)通过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带动起来之后,必然会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教学情境中逐渐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效的建构所学的知识,教师应该将大量的生活案例应用于课堂之中,这样能够支撑学生知识的建构。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知识有着真实的体会,对知识的记忆也不会只停留在抽象的规律中。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情境,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播放红楼梦电视剧中关于“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的选段。当学生的兴趣被视频内容所吸引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成功的引出本堂课程的内容。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同学们想要使问题得到解决就需要认真的学习课文的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生活资源,进行课程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开展一些课外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将活动中的内容当做生活化教学资源,应用于将来的教学过程中,使生活化资源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将来步入社会从事创新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当地地标性建筑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生们各抒已见的探讨,对所参观建筑的特点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课外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增长,且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增长课外学习资源。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素养

在学生周边的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内容随处可见,但学生往往却并不能发现它们,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在思想上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主意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语文知识中,就有很多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应用性,就能够将其转变成高中语文问题,让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结论:综上所述,将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相融合,能够为语文新课改注入鲜活的动力。生活化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生活化教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而奉献于生活,其并不是单一理解生活概念以及回归生活,而是利用生活中进行学习,运用生活中的场景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将探究问题作为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实践路径与策略[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04):114-118

第2篇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在2016年2月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W会学习、实践创新。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技能更广。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

二、核心素养在我国教育中的意义

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提出了育人的目标体系,作为具有国际视野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代表了对我国基础教育知识核心时代的发展与超越,是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且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核心素养建构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基本修养及基本能力。它的意义在于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它将教育方针具体化,每个学段、每门课程、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指向具体的教育目标;它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指导教学实践,引导教师专业的发展;指导教育评价,即培养评估如何进行。它既彰显学科教学价值,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既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又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三、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是我国课程改革的必要应对措施

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建“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是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四、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与时俱进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现代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决定了语文教育所塑造的人,也应该具有现代文化特征,在语言表达、思想价值、思维方法上都要打上“现代化”的烙印。

课程改革需要与时俱进,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适应时展的学习内容。

2.发挥语文学科优势

在课程改革中要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语文学习的核心圈,即内核是语言层次。这个层次较多关注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由此起步。第二个层次语文科的学习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教材内容丰富,诸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文学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情感、思想等呈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发展人的典范语言起着重要作用。第三个层次是文化和哲学层次。

3.夯实基础,落实双基

课程改革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如果较多停留在语言层次上,较少关注文章的人文性,就缺乏人文关怀。这样的教育死气沉沉,一点趣味也没有。语文的美感,除了语言的准确和优美之外,还在于文章内蕴之美。语文学科不要过于知识化,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4.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课程改革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安排学习课程。初级语文要重视口语训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在高级语言阶段,增加文学的学习,提高语言的艺术化要求,可以阅读本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从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语言发展与年龄认知特点是匹配的,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

第3篇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农村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学习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它囊括了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这是对语文学习的全新理解。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好新教材,上好语文课,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指导好学生自学

自学是教学过程的先行环节,是语文学习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项目。它侧重于引导学生“运用自已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文,把握重点、难点,以达到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目的。为此,指导学生自学一忌放任自流,要求不明确,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看课文;二忌无自学方法指导,不重视检查自学效果,老师要制订指导学生自学具体训练的计划,其中包括“阅读”、“理解”、“质疑”、“运用”四个方面。自学方法是“读查思写”的程序,每一步都有操作要求。如:“读”(有注音、辨字、疏句;感知课文内容,动笔进行勾画圈点,提出疑问)、“查”(有查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释词,参阅课文前后的自学提示和思考练习)、“思”(有析句、统篇,思考自学目标提出的要求,试解课后习题,在文中标出与答案有关的语句等)、“写”(有自学笔记或自学收获等)。这样进行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规范,而且将知识的习得与学习习惯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知识的积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有时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教师应注重启蒙,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接触书,知道些书的故事和书的知识,慢慢地对书产生兴趣。对小学生推荐不能贪多求全,不能贪快求省,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图书的知识性、趣味性,注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要和小学生的个人爱好结合起来,这样做容易使他们接受,读得下去,慢慢就会产生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要求学生每星期读一个故事,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开阔了眼界,又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并把所看书中的好词好句摘抄来细细口味,反复消化,为今后说话和写作做准备,打基础。

三、课堂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后,开动脑筋,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再在全班交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以疑激趣,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紧张而主动,学生就有积极性,成了学习的主人,学得高兴,师生关系达到了和谐,学生进入了问题的情境,就会忘我、主动地学习。教师的教学思想由重在启发学生“答”向重在启发学生“问”转变。把问题留给了学生,学生就会有压力,有压力,就不会束手束脚,才会动脑去学。

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第4篇

为了加大教育的实用性、趣味性,就必须不断创新课程,分析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作用,针对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进行研究调查。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而学校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大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力度,开发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接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中学生大多都专注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部分中学生专业技能不多,其他综合素质含量不高,音乐作为一门娱乐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往往被忽视,音乐教育要从基础做起,但由于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课程安排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甚至有些主科老师为了增加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常借故占用音乐课程,导致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屈指可数,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

二、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入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在中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课程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压力,从宏观上说,它通过干预学生心理,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1.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

要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正视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必须要付诸实际,做出一定的行为。要合理设置学校的音乐教学课程,加大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力度,并且设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任何教师都不得随意增减或者占用音乐课程,保证学生每周得到一定的音乐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加强自身的人文底蕴,通过自主举办音乐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竞赛的过程中不断与他人和自身进行比较,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另外还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纳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适当加入综合素质评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2.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

初中生的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音乐是一门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成功的,音乐教学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基础的看谱识曲到合唱训练,都需要具备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由于中学课程时间的局限性,针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中学音乐的教学往往都集中在音乐赏析和歌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点,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盲目追求对音乐教学的深化,在音乐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给学生灌输高深的乐理知识,这样会适得其反,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难看出,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要正确把握中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加强基础性教学,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由于音乐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往往利用其他老师的课余时间兼职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兼职老师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无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音乐知识,在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是照搬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是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进行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是大势所趋,要促进中学音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将音乐教育融入现代教育中。

作者:朱海燕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第5篇

【关键词】语文素养;观念;转变

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每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才会有实效。

近年来高中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中考使初中语文教学陷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能力。这就明确地指明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能力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前提。

第6篇

关键词:阅读名著;中学生;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221-02

在语文教学当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全部都会运用到名著。古人在治学当中就是以先贤的名著与理论为基础,背诵大量的名著才能考取功名,而在现代语文教学当中,不论是课文还是课外的扩展阅读都引进了大量的国内外名著。名著的阅读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审美情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现当代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降低了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视。在现当代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开始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综合声音、图像、视频,等等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然而大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让现当代的语文教师忽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名著阅读的重视正在逐步下降。名著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显著意义,同时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能力与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极大的影响。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如沈从文、老舍等都对于古典名著了如指掌,因此对于阅读名著的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降低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多种多样的读物与阅读方式分散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由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充斥在如今的中学生身边,不论是手机、掌上游戏机还是IPAD,等等,都能够为中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并且如今大量漫画、网络小说与奇幻魔幻小说的出现,让中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时候面临了更多的诱惑,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与意愿,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大量漫画、网络读物甚至不良读物的阅读,让中学生对于语文产生了极大的不认同,认为模式化的语文学习并不能够体现文学的魅力,甚至与语文教师产生分歧,进一步导致了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出现,从而抵制学习语文。

二、阅读名著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1.语文素养的内容及其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一种以语文文学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的表现,语文素养包括了语文知识、语文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能力以及文学素养与思维能力等。同时,语文素养也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比较基本的、稳定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核心思想与观念,可以说,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语文教学所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与核心思想。语文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通过对于文字、词语、语法、句子与段落的教学,培养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

2.阅读名著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个人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操逐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操,那么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而语文素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由于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地接触与学习语文,因此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而阅读是获取知识与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也是体现了语文学习中交流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长久以来语文教学的实践表明,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单单靠教材内所提供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语文教学当中必须要引入名著的阅读。首先,通过阅读名著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学习到一些语法知识、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以及大量的文学知识,这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同时,阅读名著又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文学名著通常都是经过作者的精心撰写,经过读者反复筛选和严格检验的文学艺术明珠,其中通常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蕴与美轮美奂的艺术感染力,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名著当中往往蕴含着大量的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当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谦逊礼貌的传统美德,发扬尊师敬教、爱国为民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阅读名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名著中的诗文。在名著当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名著,其中都会流传这大量优美而又富有意义的诗文,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与《西游记》这四大名著当中,就有着大量的优美诗文与语句,这些诗文是学生阅读名著、了解名著的重要前提,更是让学生喜爱上阅读名著的关键。

2.帮助学生掌握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名著作为全人类文学的精华,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精髓是十分纯粹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通过吸收其中的艺术精华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审美情操。而组成名著的重要部分便是其中的情节,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红楼梦》等名著,其中的情节往往引人入胜。因此在阅读名著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情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文化素养。

3.指导学生领悟名著中的思想观念。在所有的名著当中,都是蕴含着积极向上与正确完善的思想道德观念的,不论是通过赞扬美德还是批判罪恶来表明其核心思想,名著当中的核心思想都是符合人类社会正确观念的。因此在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名著当中的思想观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四、结束语

名著作为人类历史文明当中的精髓,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精华与思想观念正是现当代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与影响。因此,通过阅读名著的方式能够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情操,这对于学生今后的综合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淑萍.读经典名著,享知识人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潘家明.语文教学应突出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J].文学教育(下),2007,(2).

第7篇

关键词 人文素养;语文素养;语文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60-02

作者简介 刘玉轩(1962―),男,吉林省舒兰人,吉林省舒兰市天德乡学校教师,中学一级。

人文素养是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各种人文学科而获得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修养、哲学理论修养等。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基础。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打好基础,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人若缺少这种基础是会有问题的,这是最可怕的事情。”这些话道出了人文精神之于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语文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知识、探索规律、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正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把握教材,引领学生直接体验教材中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注重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领学生。在人文精神的价值观中,“爱”是一个核心概念,爱人类伟大的生命,首先应该爱子女、爱父母。如果在一般的情况下连家庭中也缺少爱,那么,人文精神就可以免谈了。教材中这方面的材料不多,所以教师必须对此更加重视。教学中,教师应研读教材,挖掘人文内涵,重视情感体验,体验感悟人文精神,点拨引导、提升人文内涵,要充分地利用作品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给人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触。

二、挖掘教材,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渗透的人文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教材,从中挖掘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髓,认真审视那些既有知识又有思想内涵的人文瑰宝,让学生在语言的积累和感悟中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人文教育,比如: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行人文熏陶,设置品味语言的情景让学生领悟人文内涵,设计问题探究的环节提升学生人文思想等,从而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其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材的人文价值,领悟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感情因素和文化内涵,担当起传播真善美的使命,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具备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文情怀。

语文课在情感培养方面似乎更具有优势,而文学作品从来都是人文精神的最佳载体。教材中的许多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教育的优势。实验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不仅要对文章内容有理性的探究,而且要有师生情感的投入。只有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才使得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充满人文的魅力。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人文精神,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提升人文素养。教师让学生情动于衷,要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积累,运用语言,表达审美情感,阐述审美见解,展示审美个性。

四、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又在运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课程。它需要从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现实。语文实践是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通道,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而应该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总而言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积累知识,扩大语文视野,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等。这是重中之重。在中学语文实践活动中,一定要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思考,注重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为落脚点。把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成既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活动,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达到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友智.教育:彰显学生“解放的智慧” J .教书育人,2002(11).

第8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职业高中生;教学

职业高中学校录取的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学习动力不强,思想行为懒散,再加上职业高中学校基本只关注技能培养,导致职业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有效性不足。因此,积极探索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新思路,挖掘、拓展语文教育功能,是目前职业高中语文走出教学困境的必由之路。

1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1 学习欲望不强

一方面,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往往生源质量较差,读书是为了混文凭,或被家长强制送来,出于希望学个技能、“混口饭吃”等目的,而实际上学生根本就不愿意进校学习。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导致语文等“人文性强、技能性弱”的学科往往会不受学生待见,学生学习的欲望不强。

1.2 课程被边缘化

语文课与专业课相比,重要性相对较弱。而在很多学校领导和学生心中,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因此,在普遍的职业教育课程系统设计中,语文课程经常被边缘化,课程数量和课时严重不足,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语文的重要性无形中被不断弱化。

1.3 教学方式落后

职业高中学生基本没有升学压力,因此,现实中很多语文教师对教学效果往往不太关心,只在乎是否完成了教学进度,对教学方式是否有效等认识不足。加上学生学习欲望不强,学习能力较差,很多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很难在职业高中学生身上体现出效果,因此“教师随便讲讲、学生随便听听”的心理和现象频生。

1.4 教育功能不强

传统思维中的职业教育,最大的目的在于就业,而对于就业而言,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技能水平。语文的教育功能常常是隐性的、无形的,比如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文化素养等的培养和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其本身很难体现出技能特点。因此,语文的教育功能难以获得应有的认可和重视。

1.5 人文培育欠缺

职业高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较低是个十分现实的现象和问题,而语文教师往往只专注于教材的讲授、学时的完成,对提高学生人文精神涵养的认识不深、培育欠缺,造成学生的道德、心理、人格、观念等方面的健康水平不高,导致学生虽然会做事,却不懂做人。

2 提升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 摆正课程定位

《职业高中(三年制)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强调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语文课是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各类专业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继续进行语文教育对职业高中学生学好各科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以及日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语文具有很强的学科辅助学习丁具功能,以及素质和能力提升功能。所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都需要摆正对语文学科的定位,深刻意识到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及其个体生活、交际、成长、就业、发展之间存在的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所在,使语文成为辅助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课程学习,增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心理及价值观念,提升学生就业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涵养水平的重要工具。鉴于此,学校需科学调整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比重,让语文的重要性回归本位,进而使其1-具性和人文得以全面激发。

2.2 创新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现在进入职业高中学习的学生几乎清一色的是中考的失败者。他们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状态麻木,厌学情绪重,容易自我放纵,思想道德观念存在偏差等,如此种种导致职业高中教学存在很大的困难。然而,教育的目的即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的终极目标也在于培养人格健全、素质高尚的人。因此,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来看,教学方法非常重要。首先,“亲其师而信其道”,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应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尊重、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打破职业高中生自卑、封闭、消极悲观的不良心理做准备。其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过情感教育将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教材文本的情感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情感熏陶中发生心灵蜕变,从而转变学习观念和态度。再者,通过激趣、引导、合作、互助、实践、讨论,使语文课程充满魅力、快乐,使学生对语文的掌握能力从一般语言能力向实用语言能力转变,增强其就业能力和社会生存、发展能力。

2.3 拓展教育功能

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技能职业教育观念,存在偏见。职业教育一方面要提高人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提高人的人文精神,心灵深化和谋生技能两者不可缺一。爱因斯坦说:“光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职业高中的学生要想受到人文熏陶,最重要的场合只能是语文课堂。因此,职业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必须凸显出来。通过语文教育,夯实职业高中生的文化功底,培育其高尚的精神涵养、道德素质,以及对真、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使职业高中生真正获得全面发展。同时,职业高中语文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写作、演讲、交际等综合技能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达到学以致用。

第9篇

基于高中英语的重要性,教师不断变化教学方式,希望以此保持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兴趣,从而保证英语教学顺利进行,并保证学生的英语成绩。运用核心素养理论落实高中英语教学,则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核心素养可以说是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但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理论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核心素养指的是情感、知识、观念、人品等,而高中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想要在核心素养理论下开展英语教学,则需要教师对核心素养有详细的了解,并能够将核心素养与英语知识紧密联系。基于核心素养理论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变化、以及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等,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核心素养,才能使核心素养理论运用得当,才能起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为学生做榜样,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愿意向教师学习[1]。高中阶段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较长,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若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来良好的形象,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失望,故而影响教学活动。良好的核心素养理论基础,是顺利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要重视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理论水平,从而强化实践效果。

二、基于核心素养理论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研究

(一)合理设计教学问题

运用教学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并解决英语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满足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需要。例如:学习《The Olympic Games》时,教师可以分别提出有关奥林匹克和运动会的??题,而后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教师的讲解,准确得出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会问题的答案。同时,运用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了解,透过英语学习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合理设计教学问题,可以实现高中英语的全面训练,是基于核心素养理论下开展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而实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教学目标[2]。

(二)采用情感式教学

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运用核心素养理论的重要措施。高中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且学生的性格也比较偏向情绪化,重视情感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需求,落实英语教学。日常教学中,教师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互动,积极与学生交流,在与学生讲述自身的经历和观念时,观察学生的变化,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感方向。同时,将学生的情感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Wildlife protection》,教师与学生互动中谈谈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看法,自身对于野生动物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化,增加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维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情感式教学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我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教师可以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与西方国家的保护做对比讲解,学生不仅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体验不同的文化,并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人们情感的不同。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式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三)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保持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促使学生探索新的知识,逐渐成为一种能力,有利于在核心素养理论下进行高中英语教学。例如:教师利用英语原声电影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傲慢与偏见》中的英语发音标准,适合高中学生观看,可以强化学生的口语发音,且有很好的英语听力训练作用,且学生可以在观看电影的时,将英语翻译成汉语,全面改善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成绩。同时,《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生道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将核心素养深埋于学生心中。此外,以电影的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始终对英语教学充满兴趣,并主动学习电影中自身没有学过的英语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索能力[3]。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体现出核心素养理论的作用和价值。

(四)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核心素养理论下开展高中英语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应在教学延伸至课堂外。主要是教师为学生布置英语作业,运用课外作业督促学生复习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探究更加深奥的英语知识。具体的延伸形式可以是:第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续写文章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想象力和对文章的理解,续写文章的而另一个结局。第二,改编课文内容。学生按照课文的书写格式和使用的语法,描写自身感兴趣的事件或是景色等,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已学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延伸课堂教学,合理布置课外作业。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