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管理学知识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2 17:04: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管理学知识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管理学知识点

第1篇

管理学》是管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为经典管理理论以及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般原理及方法。该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管理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作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管理学》教材中某些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似存在逻辑不清的现象,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加深对《管理学》知识的认识。

二、职能理论与角色理论的关系

一般教材在讲述管理职能理论后,随即讲述管理角色理论。管理具有哪些职能,各种教材说法不一,多数教材认为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五种职能。管理角色理论认为管理者在管理中扮演人际、信息、决策三类角色。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领导者及联络者三种;信息角色包括监督人、传播者及发言人三种;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及谈判者四种。《管理学》教材一般未对上述两种理论的关系进行说明。事实上,角色理论是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在不认同职能理论的情况下提出的。他认为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是在履行上述职责,而是在扮演各种角色[1]。比较职能理论及角色理论,可以发现这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使用的名称不同而已。大体上看,管理者扮演领导者角色是在履行领导职责,扮演联络者、监督人、传播者、发言人、代表人、谈判者等角色是在履行领导的沟通职责;扮演企业家角色是在履行创新职责;扮演资源分配者角色是在履行组织职责;扮演危机处理者角色是在履行决策职责。《管理学》教材同时介绍这两种理论是无可厚非的,可以帮助读者从多方面了解管理者的工作,但应对二者的关系加以说明。

三、决策与计划及其它职能的关系

在处理决策与计划及其它职能的关系上,管理学教材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决策作为独立的职能,二是将决策并入计划职能。前种做法认为决策与计划的关系是: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伸,有时二者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但对二者为什么是此种关系未进行说明。后种做法较前者更为彻底,直接不提决策职能。这两种做法应该都是不可取的,没有理清决策职能与其它职能的关系。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因此决策可以说是管理的唯一职能。决策是识别及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决策若解决的是计划问题,那么它就是关于计划的决策;如果解决的是组织方面的问题,它就是关于组织的决策。若是解决领导、控制问题,它就是关于领导、控制的决策。因此,决策是上一层次的概念,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下一层次的概念。这样看来,将决策并入计划是不可取的,认为决策是计划的前提也是不妥的。决策不可能脱离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独自存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也都是决策。也有教材将信息获取及创新列为管理的职能,这应该是可取的。适量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从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来看,获取信息应是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之一,没有适量信息,管理者就难以进行决策,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实中,管理者对信息的搜集是不足的,将信息获取列为管理的职能有助于管理者重视信息收集。也有观点认为创新不宜作为管理的职能,因为它融入到了管理的其他职能之中[2]。这言之成理。但从促进管理者进行创新的角度来看,将创新列为管理的职能是有意义的。从整体上看,管理各职能的关系应是:决策是上层职能,信息获取、创新从属于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决策的具体表现,是决策的下层职能。

四、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是管理学近来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例如存在如下流行说法: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将事情做正确。形象地看,在森林中指挥大家砍伐木头的是管理者,上树辨别砍伐方向是否正确的是领导者。现实中有此话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实中确有一些领导者不称职,不能把握大局,不进行创新,只是“法先王之法”。将此问题引入《管理学》教材也是可取的,《管理学》教材应关注现实问题。但引入此问题,应将其与《管理学》其它知识的关系理清。从《管理学》知识的逻辑来看,管理者应是指所有的管理人员,领导者是有下属的管理人员,没有下属的管理人员称为普通或一般管理人员。这样来看,“管理者将事情做正确”就是不正确的,因为管理者包括领导者。现实中部分领导不称职是将自己降格为一般管理人员,而不是降格为管理者。这虽只是一个名称问题,但不辨别清楚,容易引起知识体系上的混乱。

五、领导情景理论的适用性

领导情景理论包括费德勒的权变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路径—目标理论。这三个理论都不适用于一般情景,而是针对特殊情景的。费德勒的权变理论因存在以下不足而不具有普遍性。第一,利用LPC值(对自己最不喜欢的同事是持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将领导者分为关系导向型及任务导向型,与一般情况不符。现实中对自己最不喜欢的同事持正面评价的领导是十分少见的,关系导向型—任务导向型的分类实际意义不大。第二,费德勒依据领导职位权力的强弱、领导与下级的关系好坏、工作任务结构清晰与否将领导环境分为8个类别,这也失去一般性。因为现实中工作任务结构一般是较为清晰的,领导权力也是强的,领导与下级的关系也是较好的。只有临时性任务或新组建的部门,工作环境才有显著不同。第三,环境差时,任务型领导绩效较好,费德勒认为这是常识[3],但令人费解,因为从常识来看,任务结构不清晰,领导权力弱,上下级关系差时,任务型领导也可能是难以作为的。因此,费德勒的权变理论仅适用于临时性任务等非常规工作情景,且其结论缺少依据。

六、经典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理论的关系

经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韦伯及巴纳德的组织管理理论、梅奥的行为管理理论等。经典管理理论一般在教材开篇进行介绍,现代管理理论则散布在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各篇。《管理学》教材一般未对现代管理理论是如何发展、补充经典管理理论进行说明。我国引入的国外《管理学》教材有的甚至将经典管理理论仅作为导论的附加模块,令人费解。《管理学》教材是介绍管理的一般原理及方法的。经典管理理论提出的原理及方法是从管理实践中发展而来的,而且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它们应该在《管理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强调使用最佳操作方法进行生产作业,倡导劳资双方合作,分享最佳操作方法运用带来的增量收益,这在现今仍然是适用的。再如,梅奥的组织管理理论倡导人性化管理,这在现今也仍然适用。此二者合起来恰是领导行为理论所论述的关心人、关心生产的两种领导行为方式。例如,管理方格论从关心人、关心生产两个维度提出管理行为的5个典型形态,这可以认为是综合泰勒及梅奥管理理论的产物,是二者结合的具体化。经典管理理论实际上已经勾画出了管理的一般图像。从人的方面来看,巴纳德将组织视为人的协作系统,实际上是提出“自由人”假设,这是对人性的充分尊重,比现今的人本管理思想深刻。就管理人员的任用及行事而言,韦伯提出按技术资格进行选拔,明文规定升迁制度,管理人员按规则、纪律和程序办事,这永远都是管理致力追求的理想状态;就生产作业而言,泰勒提出劳资双方应亲密合作以保证最佳操作方法得以使用,这也是管理应努力实现的。在权力使用上,法约尔提出权责对等,合理进行集分权;在收入分配上,法约尔提出报酬合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在现今依然是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按上述原理来管理某个组织,该组织一定是优秀的。因此,《管理学》教材应充分重视经典管理理论,而不是淡化。

作者:蔡厚清 单位: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亨利•明茨伯格著,孙耀君,王祖融译.经理工作的性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永华(1974- ),男,河南扶沟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酒店管理。(河南 周口 4660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57-02

一、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呈迅猛发展的态势,对于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国家给予大力扶植,可以说现在是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酒店管理是酒店日常发展的行为,需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帮助来进行,是酒店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现如今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较少,影响我国酒店行业的整体大环境发展,需要进行专业的知识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不断培养大批专业化的酒店管理人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需要大力扶持,对高职院校现存的问题要及时遏制与改正,保证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我国酒店行业持续提供专业人才。

二、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不能进行正常的实践技能教学。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重视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导,只灌输知识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进行更深的知识研究造成了阻碍。在酒店管理教学中,实践训练应占有极大的比重。将学生带入酒店管理与服务中去,让他们接受专业的酒店管理技能培训,才是高职教育中应有的酒店管理教学。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高,认为灌输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没有认识到实践技能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对技能的掌控能力,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实践方面的保障。所以,教师应该革新思想,对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2.没有结合学校自身拥有的高科技教具来进行教学,浪费学习资源。当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主要还是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旧影响着高职酒店管理教学,在课堂上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讲授,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忽略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上,而不相应地提升实践技能,那么培养出来的就只是知识性的学者,而不是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为酒店管理专业配备了专业的实践教室,但其实际效用却有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真正提升实践技能,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所配备的高科技教具进行酒店管理教学,摸索更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以期为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不重视教学后的审查与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过关。课堂考核是课堂教育的一个里程碑,课堂考核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在考核中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推动课堂进度。在当前的高职酒店管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但是却忽略了课堂考核,教师不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教学进度,使得学生对技能的认识与使用也不够深入,这对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三、改善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1.加强高职酒店管理的职业素质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培养素质与个性相结合的酒店管理人才。当前的酒店管理教育中,教学目的被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不是培养专业素质。事实上,高职酒店管理教学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的任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要像高职其他专业一样,在进行教学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酒店管理专业素质的培育与发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本身就是酒店管理教学想要达成的重要目的之一。社会主义酒店管理人才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同时当今社会对个性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性品质的培养,进而培养更多更好的全面性酒店管理人才。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中的个性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形成这种个性的个人素质,并与酒店管理专业素质相结合,造就专业性过硬的酒店管理人才。这种人才符合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规律与趋势,是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个性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而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素质,二者相结合是高职酒店管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结合实际,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进行立体理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出现了多种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将成为教学的助力,学习资源不断更新。首先,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被琳琅满目的教学素材所吸引,对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产生兴趣,但教学仍然是由教师主导的,要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就必须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酒店管理技能的应用技巧,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其次,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时间不长,在课堂教学中并未达到不可替代的地步,教师还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尽最大努力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有用的知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酒店行业内部规律与专业知识更新速度也非常快,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相结合,让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酒店管理人才市场的动态,将酒店行业的实时发展情况结合到酒店管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带动学生对酒店管理的认知度更新,对学生进行动态教学,达到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目标。综合考虑以上两点,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今后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把多媒体教学与酒店实务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

3.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将考核与教学过程完美结合。实践教学是酒店管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对实践技能的教学手段需要进行改革,结合高职院校的硬件配备,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与探讨,让学生对酒店管理的技能与技巧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要注意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将课堂上的知识教学、实践技能培养、课堂考核结合起来,建设有机的课堂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高科技教具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通过高科技教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酒店管理的技能与知识。在操作过程中,高科技教具节省了实践教材的准备时间,为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技能训练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课堂考核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考察,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认清自身的不足,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增加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学生在缺点探究与完善方面的能力,形成专业的知识思考意识。通过课堂考核,进行学术探究,使酒店管理课堂教学得到最大化的成效。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发掘学生的潜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多数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但是社交能力较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较深,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学习专业的酒店知识,锻炼更熟练的人际能力,以便于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酒店管理工作。然而,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硬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灌输思想,学生仅仅是死记硬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深。现如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程度相当高,在学习中也积极要求个性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愈加明显。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才能帮助学生在实践技能培训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再通过教师灵活的解读与引导,将学生带入生动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对酒店管理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酒店管理教学的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最高。

2.积极进行教法改革,带动酒店管理教育的发展。传统的酒店管理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将酒店管理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属于半强迫性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教师的讲解并不充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制订教学计划,逐步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而不是单纯持续不断地灌输,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酒店管理知识的兴趣与劲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从初步的酒店管理知识与职业操守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服务思想进行教育,再将那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专业性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具体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教具对学生形成记忆的刺激,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重点上,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改革酒店管理的教学方式是高职教育的必经之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不断探索,才能达到完善的地步。

我国的酒店行业正处于上升发展期,国家也给予了相应的扶持与发展优惠,培养高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有利于酒店发展的最优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需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当前酒店行业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进行实践性教学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知识的教学与培养,促进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应对不同酒店的管理方式,培养不同的酒店管理型人才。当然,这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配合,需要高职学院进行专业教学设施的配备,以及正式的酒店管理实习与锻炼,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真正的培训,从而为我国酒店行业建设与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4&recid=&filename=2008146944.nh&dbname=CDFD9908&dbcode=CDFD&pr=&urlid=&yx=&v=MjA2NzExVDNxVHJXTTFGckNVUkw2Zll1ZHNGaURoVUx2QlYxMjdGcks4R05qSXE1RWJQSVI4ZVgxTHV4WVM3RGg=,2008-05-01.

[2]唐高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36).

[3]秦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2).

[4]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

[5]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6]聂毅.论高职实践教学定位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2(31).

第3篇

一、电脑室的设备,是学校现代化教学的重要设施,应由网络管理员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对电脑设备进行登记与维护。上课期间由课任教师负责管理。

二、电脑室内每台电脑应编号,学生上课要排队进入电脑室,按编号入座,在室内保持肃静,禁止喧哗,走动,打闹,讨论问题要小声,下课要有秩序离室。

三、注意室内卫生,严禁带零食、饮料等进入电脑室,不准乱丢纸屑,杂物,不得随地吐痰,不准在桌椅、墙壁乱刻乱画。

四、爱护室内电脑设备,不准随便改变设备的位置,要按教师要求进行规范操作,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设备损坏,按原价赔偿,如故意损坏电脑设备,处以3-5倍赔偿。

五、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电脑故障,应及时报告教师处理。在电脑室中要注意安全,除了键盘与鼠标之外,严禁触摸其他物品,特别是开关、插头等电器设备。

六、学生按老师的安排轮流上机操作,不得抢占别人上机时间。要做到健康、文明上网,要遵守上网“三不准”——不准玩游戏、不准聊天、不准浏览不健康网站。

七、下课时,学生应及时关闭电脑,并检查电脑是否关闭,然后按顺序走出电脑室,不推不挤。

八、学生离开后,课任教师及时填写电脑室使用登记,并及时检查室内设备,学生电脑关机情况等,并及时注意切断总电源,关闭好门窗。

第4篇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问题;教学质量;探讨

中图分类号:R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263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如何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尤其在酒店等公共餐饮场所就餐时,人们不仅注重食物的味道,而且更加关心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这对酒店从业人员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之一,是提高本专业学生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基础知识、树立科学健康饮食观念[1]、提供更好的营养用餐服务的实用性课程。但是该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较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酒店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酒店行业人才,探讨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材不多,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基本是针对食品专业或医学专业教学编辑的,针对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设置的教材较少,而且教材基本阐述的是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涉及酒店菜单设计及宴会配餐等方面的内容较少[2],相关的案例分析较少,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差,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较难理解掌握。

2.2 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缺陷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3],虽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课堂参与互动性较低。同时教学内容侧重基础理论,比较枯燥。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讲台下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普遍存在。

2.3 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这门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基本都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较少[4]。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理论知识,但是不能较好地将这些理论知识与所学专业联系起来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易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课程无用的意识,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比较直接、单一,而且考试内容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5]。这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抱有侥幸心理,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只要考前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也能通过考试。

3 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

3.1 选择更符合酒店管理专业设置的教材,有针对

性地更新调整教学内容

要选用最新的、最适合的倾向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教材,并结合其他专业的课程,加强该门课程与本专业的紧密型 、关联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荐学生经常浏览中国营养学会网站、天天营养网等,加强该课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一门涉及医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等的系统学科,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及时调整、补充、优化教学内容,归纳总结同类问题和相关内容,精讲重点、难点,以“少而精、宽而广”的教学原则为主[6],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与专业关联性较高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2 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灵活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以概括性的少量文字信息与大量的图片结合的方式,提高理论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提高授课的趣味性。同时要插入内容相关的声频、视频等影像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问题导入、故事分享等方式充分加强课堂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自主地吸收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7];探索使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专题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模拟教师授课法等。将近期的食品热点话题、国内外发生的食品营养与卫生案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案例等融入课堂教学,在分析案例发生的原因、原理、结果时穿插课程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发生的食品营养与卫生事件,提高该课程的应用性。根据课程需要提前布置专题讨论主题,并将专题讨论纳入学生日常考核的一部分,要求学生查阅、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并在课堂上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资料,既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表达,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模拟教师授课法即由学生来教授课程中简单的章节内容,再由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以同理心理解平时教师授课的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3.3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课程认同感

结合自身的情况,如实记录自已一周的食谱[8],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自己的膳食计划;结合酒店就餐人群,为特殊群体如孕妇、老人等制定营养、健康的三餐参考;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围绕学校、社区等开展膳食调查,做好《膳食营养调查表》的整理,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年龄、一日三餐的比例、膳食饮食中肉、蛋、奶、蔬菜、水果、盐、水等的摄入量或次数,并分析调查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9]。使学生亲身体验“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3.4 完善考核制度,综合评价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考核不应单纯以笔试为主,应积极探索课堂考勤、课堂发言、讨论成绩、实践成绩与期末笔试成绩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加大日常考核成绩的比重。每种评价方式的比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设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考勤占总成绩的10% ;学生的上课发言、分组讨论占总成绩的20%,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课后作业及实践占20%,包括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开展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期末考试占50%,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10]。这样的综合评价考核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4 结语

在注重食品营养、关注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当今社会,提高食品与营养卫生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既使学生越来越喜欢这门课程,又促进了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钟 茜.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67.

[2]胡 雪.旅游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教育管理,2015:232.

[3] 甄少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3):85.

[4] 姜忠丽,代岚,王俊伟.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1):87.

[5]李星科.《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改革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2):182.

[6]张晓娜.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校讲坛,2010(19):557.

[7]于 辉,郝征红,姜桂传,等.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W院学报,2011(28):186.

[8]孙丰梅,石光雨,王 健,等.大学开设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农业与科技,2011,31(4):121-122.

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 管理 做法

一、精心谋划,全面督促,确保现代教育技术与各门课程的整合

一是要搞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登记,便于领导者准确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

二是要设计新教案,通过教案反映现代教育技术与各门课程的整合状况,从而为评价提供依据。

三是要善于总结。总结是为了提高,既要肯定成绩和经验,又要指出缺点和教训,从而发扬成绩,总结教训,使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始终不偏离方向,真正起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改革的作用。

四是要督促检查,确保现代教育技术与各门课程的整合。检查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检查既是执行计划的保证,又是总结工作的前提。通过检查,既可发现管理过程中的缺点和问题,也可发现优点和经验,进而克服缺点,推广经验,把工作推向前进。

二、不断建设,充实资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首先是积极引进并着力培训中职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如果没有人才,就是拥有再多资源和再好的硬件设施,也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其次是加强软、硬件建设。当前中职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已粗具规模,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需进一步加强软、硬件资源建设,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中等职业学校、中技学校更晚,这些学校的信息建设虽然走过了一段历程,但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进一步优化管理,从而进一步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学校的推广。

三、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件制作培训

为了发挥课件制作的群体作用,学校有必要成立多媒体制作室,在室内配置进行课件制作的软、硬件设备,并组织课件制作熟练及普通话好的教师,帮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这对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创新培训

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进行创造型劳动的方式。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学设公是教师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创新培训就是在教师中经常开展教学设计的培训和竞赛,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克服传统教学设计给教学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三)加强现代教育的宣传、培训

一方面可通过讲座、研讨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使广大教师明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作用。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充分了解和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的优越性与必要性,从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自觉地应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克服传统教育中出现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忽视能力的培养和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上课与就业很少联系等弊端;另一方面,应通过对学校现有软、硬件教学设备的宣传,促使教师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视、听觉现代教育设备,从而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

(四)对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全面培训

当前,由于大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不熟练,在中职学校进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育很难推广,更谈不上与各课程的有效整合。虽然学校陆续举办了各种计算机培训班,但由于大多数人不能全过程参与或者学完以后得不到及时巩固、加强,使得收效不大显著,因此,在计算机培训的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培训效果,本着“抓好骨干,带动全体,人人参与,不断提高”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学习媒体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的热潮。

参考文献:

1.胡敏.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中教考分离问题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3)

2.张建春.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1)

3.李钦显.对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4.李金光.论中职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

5.余小英.中职生校外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探索[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6(3)

第6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重要性 转变观念

落实要求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36

管理是要讲究实效的,实效是要讲究策略的。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意知识的讲授和学习,看重学生的成绩,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兴趣的激发。另外,教师也没有考虑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再加上近几年,因高校扩招等原因,导致生源竞争激烈,为保证生源,很多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只好降低门槛,大批招入学生,而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这种现象从根本上增加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难度,现如今部分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堪忧。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改变策略,大胆实施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防止走上社会时无所适从,降低犯罪率。那么,如何实施班级管理改革,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和班级情况,是实施班级管理的前提

目前的中职生普遍存在下列特点。

(一)缺乏自信,自卑感强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看到自己昔日的同班同学升入了普通高中,为进入大学而奋斗,难免会觉得自己前途渺茫,没有奋斗目标,低人一等。这会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感,没有自信,更没有心思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打下良好基础,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进入中职学校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三)缺乏吃苦精神,依赖性强

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性格比较独立的同时,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依赖性强等普遍问题,他们没有吃过苦,一些甚至比较娇气,缺乏挫折教育,听不得批评和批评意见。

(四)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中职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打架、张口骂人、赌博等现象随处可见。他们虽然知道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但自控能力极差,旷课、敲诈勒索、偷盗等违法违纪行为屡有发生。

(五)沉迷于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互联网给当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渐露端倪,尤其对职中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上课时精神状态不好,难以集中精力在学习上。

针对以上特点,班主任要详细了解班内学生都有谁有哪些陋习,逐个排查,及时发现,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其认识其中的利害,及早改正。

二、不断转变观念,是实施班级管理的关键

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转变管理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上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教育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因为成绩差、纪律差已经受够了教师和家长的批评、指责和埋怨,进入职校后他们需要的是鼓励和关爱。我们要根据这一特点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能总盯住他们的缺点和考试分数。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们也要给以鼓励、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

比如,对专业技能很强,我们便在专业技能方面“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豪;有些学生乐于助人,我们便在乐于助人方面表扬他,让他觉得自己对社会是有用的。

总之,在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多表扬少指责,多关爱少埋怨,决不能用“差”“笨”之类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用满腔爱心点燃其上进的希望之火,不断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努力上进,使他们对学习、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信心。

(二)转变管理的模式:由专制转向民主

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人格,用爱和美去感化和陶冶学生。教师要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把班级管理过程变成师生合作交流、富有生活情趣,充满快乐的地方。教师可根据班级活动的需求来灵活安排学生座位,方便学生之间交流,增加学生活动的空间。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以便实施因材施教。

三、严格落实班级管理要求,是实施班级管理的保证

为了克服班级管理的老模式:管理手段简单粗暴、师生交流不多,办学新理念体现不够等问题,除以上所述的深入了解、转变观念外,我认为还必须严格落实以下班级管理要求。

1.班级管理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导。

2.情智教育要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始终。

3.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增强服务意识,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

4.要大胆地管,要善于管,要敢于负责任,还要组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5.不歧视后进生,争取一碗水端平,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6.班级管理提倡师生合作,不搞一言堂,讲究民主,人人出谋划策、让每个人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7.班级活动要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

8.管理松紧适度,既撒得开,又收得拢。

总之,我相信,只要正确认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学生、转变教学观念、严格落实班级管理要求,才能行之有效地实施班级管理,也才能使班级管理质量得以充分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德力.对班级管理改革的反思[J]新教师教学,2010(12).

[2]李花.小学班级管理改革反思[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3).

[3]郝随同.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7(2).

[4]周玉林.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考试周刊,2009(6).

[5]关丽.互联网对中职生的负面影响与德育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

[6]严红艳.技工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4(4).

[7]周可跃.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点和创新[J].河南教育:下旬,2011(11).

第7篇

    第一,它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到课本知识以外的东西。历史学科是一门拓展性极强的学问。除了教材内的知识外,仍有取之不尽的课外知识素材可以进入学生视野,信息量越多,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就越完善。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丰富其知识的接触量,这是使历史学科的知识传承趋于理想化的客观要求。

    第二,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重要切入点。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堂探究,这是历史新课程的核心要求之一。把学术观点作为问题素材引入学生探究学习中,这是简便易行的操作方法。人教版初中教材中,有诸如“动脑筋”之类的探究活动,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学术观点;高中教材中不少问题情境的设置也是来自于学术观点。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高中各版本教材对于结论性学术观点的引入已经持慎重态度,很多历史事件在陈述完毕之后并没有下历史结论和评价,这就为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术观点组织问题探究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第三,它满足了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满足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事实上,很多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并不是基于我们教师所想象的那么高的境界和目的,而是基于真实而质朴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进入了历史学习的殿堂。历史学术观点的争议性、奇特性、多样性以及建立在历史事实基础上的想象力,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术观点的吸引下,学生情不自禁地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史识,从而推动了历史学习。

    第四,对于历史学科的发展而言,这有可能培养出极个别对历史特别有感悟的学生,并使这些学生发展成为专业的历史研究人才。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历史学习在于了解和掌握历史的基本线索、特征和主要的事件及人物,使学生具有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的人文素养。但是,也应该注意发现和培养那些对历史学科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尽管这类学生的数量是极少数,但是其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学术观点的引入,是发现这类学生的极佳手段。很多历史学家就是因为在中学时期受到了某种历史观点的启发而对历史结下不解之缘,从而投身于这项事业的。

    第五,学术观点的引入对于高三学生的高考复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历史高考试题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很多较为前沿的历史学术观点开始逐渐渗入高考试题。部分学术观点性质的试题往往成为学生获得高分的障碍。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史观、法国布罗代尔的年鉴学派史观、英国汤因比的文明史观在高考中的渗透就特别突出。因此,向学生适当地介绍这些历史观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高考应试。应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学术观点的引入已经成为确保高考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历史学术观点的引入,对于教师是一个十分严苛的考验。因为学术观点浩如烟海,如果不加取舍地将各种千奇百怪的学术观点随意引入课堂,那么教师将无法驾驭和控制课堂局面,无法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学术观点的引入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必须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盲目引入,极有可能导致混乱。

    笔者认为学术观点的引入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是适当性原则。即学术观点必须同所讲授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引入的量要适当,不能随意联系,无故攀扯。否则,历史课堂教学将如脱缰野马,无中心和边际可寻。例如在学习前苏联解体时,教材中已经将其解体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这些观点对于中学生掌握前苏联解体原因已经足够。而教师在这里又引用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前苏联解体原因的大量新观点,进而又谈到战后美国及西欧经济发展原因的各种观点乃至美国冷战获胜原因的观点,就显然偏离主题,过于冗杂了。无论怎样的学术观点引入,都只是对课文主干教学内容的适当补充,不可喧宾夺主,用学术观点来代替教材内容。历史教学在中学阶段有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特定的历史教学内容,大量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主体内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所提供的承载学术观点的能力也是极为有限的。过多地充斥学术观点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混乱,学生因无法应对和理解各种前沿的历史观点而使学习陷于无所适从之中。缺乏主体精神统领的历史信息和观点,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产生虚无缥缈和支离破碎的印象,无法形成积极完整的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益认识。

    其二是拓展性原则。即所引入的学术观点应该对所讲授的主要内容起到突出强化和拓展的作用,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例如在讨论明朝中后期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以白银征收赋税的原因时,学生一般可以从教材中得知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白银普遍流通,进而使国家以白银征收赋税。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但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此时世界范围内新航路开辟,美洲白银大量流往欧洲,中国与欧洲贸易又使这些白银的一部分流入中国而导致中国白银总量增加,从而为中国国家税收征收白银提供了保障。将这一学术观点介绍给学生,不仅丰富了学生对普遍使用白银原因的了解,而且能引导学生把中国历史上的事件放在世界史环境中来考虑。又如在讲授战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可以将西周封建说、秦汉封建说等其他关于我国封建制度确立时间的观点介绍给学生。这些观点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课外历史知识。

    其三是启发性原则。学术观点犹如一颗投入学生平静脑海中的石子,使学生通过对学术观点的了解,产生对历史事物的探究欲望,激发其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明朝中后期的历史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告诉学生该书以明代极为普通的一个年份万历十五年即公历1587年为切片,通过对这一年里明朝几个重要历史人物的描写和分析,揭示了明朝后期的历史特征和历史走向。其所阐明的学术观点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衰落开始明代万历年间。这就启发了学生对中国古代社会何时走向衰落的思考,学生也很有可能自觉地在课外阅读《万历十五年》。

    历史学术观点的引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理论学术界已经得到公认的观点;另一类是属于有争议的学术观点或较新较特殊的科研成果,而这些观点或科研成果不同于一般传统的观点,它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具有很好的开拓作用,有助于暗示学生从全新的角度来构建知识,并确立广泛学习各类知识的观念。

    如黄仁宇在其“大历史观”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中国传统社会的弊端在于不能对国家财富进行有效的数目字管理,这就使整个国家的财富处于分散或隐匿状态,这是中国迟迟不能进入近代社会的原因。他还列举了北宋王安石变法的事例,认为该变法是在农业社会背景下试图对国家财富进行数目字管理的最早尝试。但是,它严重超越了时代,故而决定了它的必然失败。这个观点在高中生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时候,是完全可以向学生介绍的。

    又如,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学术成果和观点也可以择机引入课堂。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历史学家和天文学家联手研究,把先秦史籍中有关日食的记载用现代天文学测算技术加以推演,从而一举突破了长期困扰史学家的夏商周历史断代问题。天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竹书记年》一书中“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日食描述记录,结合现代天文学,推算出“懿王元年”为公元前899年4月21日,而由这一年的确定,几乎推断出所有的夏商周确切的公历纪年。该研究成为断代工程最精彩的一幕。该工程研究的一些主要成果: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商朝建立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1300年,武王伐纣为前1046年等等,这些观点已经被中学历史教材所引用。这些学术成果和观点的引入,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这一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多个学科,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这是一个需要综合性知识才能完成的科技攻关项目,单凭一个人或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是不可能完成的。这种转换历史视角的全新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一般历史学家所忽略的细节中发现历史事物之间的重要联系。学生感受到,方法和视角的转变可能引起历史研究的巨大进步,多学科综合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第8篇

1酒店需求与学生需求不相容

通常学生就只有餐饮和客房两个部门,对酒店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了解很少,更不用说酒店的管理方面的实习了。学生觉得在学校学习的绝大部分知识都用不到,理论与实践明显偏离。而实习生方面又表现出了年轻人不成熟的一面,他们认为自己学的是酒店管理,不愿从事基层的服务工作。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实习生除了完成每天必须的对客服务工作外,还要承担酒店部门内部很多又脏又累的工作。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贯穿实习的始终,导致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离职现象。

2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差

2.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如气候、住宿、饮食等等。这种不适应往往发生在最初的一段时间。

2.2工作压力不适应。顶岗实习的学生同时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然而,从学校到单位、从学生到员工,之间又有很大的跨度,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在校时,每天就上几节课,时间相对自由,而且迟到、早退、旷课事件时有发生。但在酒店,工作时间较长且强度较大,管理严格,上下班都要打卡,工作时不得偷闲,出现各种违纪违规都有可能受到经济处罚……一些学生始终没有将心态转换过来,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学生,不能接受酒店的制度化管理而产生离职想法。

2.3心理不适应。顶岗实习的生活紧张、单调、枯燥,容易让学生心情烦躁。部分学生还因为与同事、上司不能很好沟通,有时因为一句话不对路感觉特别委屈,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就想走人。心理的不适应困扰学生,不少学生想要离职的理由就是不开心。并且存在从众心理,往往一两个人喊走,其他的随声附和。同时,作为服务行业,有时候难免会受到一些委屈,有些同学就觉得无法承受,觉得自己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等等,产生离职想法。

2.4家长的态度。部分学生家长认为从事酒店服务工作是伺候人的活,低人一等,对实习有抵触情绪。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没怎么吃过苦甚至家长娇惯得厉害,不少孩子打电话给家长都是在抱怨,抱怨工作累、饭菜难吃、工资低廉、老是受气等等。家长一听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委屈了就立刻着急地喊孩子回家,甚至有家长质问学校有没有资格把学生拉出去干活。家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态度。有几个开明的家长,跟孩子说只要人身安全有保障,不是违法乱纪的,就要好好的做。这两种态度下,学生的表现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3对于擅自离职学生的处罚问题

有学生擅自离职之后,学校对其的处罚没有及时通报给其他同学,并且力度不足,让不少同学觉得离职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对于学校提出的离职将要延迟毕业的说法也不当一回事。廖雅露同学离职之后,很多同学都在议论纷纷,都产生了离职的念头,虽然笔者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了大部分同学,一些比较懂事的同学也帮着劝说其他同学,然而学生们的心中始终存在不服气的想法,觉得如果学校不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处理办法,她们也都不愿意继续实习了。甚至小部分同学想通过先请事假,然后自行离开来逃避实习,更有人请长期病假,指望能把实习期拖过去。对于学校说的没有按规定完成实习的同学,将要和下一批实习生一起再次出去实习补完实习期的说法,很多同学并不相信,也不认为学校会真的那么做。

4学生认为酒店没有做到承诺的对她们进行培训

在学校和酒店签订工学结合合同的时候,曾提过酒店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并提出了308个课时的说法,然后实习4个月了,仅仅只进行了三次培训(入职培训不算)。一次是调酒培训,一次韩语培训,一次承诺培训。学生们认为酒店没有做到培训任务。关于这一点,笔者曾经和酒店方进行过沟通,酒店方认为,培训并不是说把大家召集起来坐在一起上课才是培训,可能经理对自己部门说的几分钟话就已经是一次培训了,酒店方觉得学生们才从学校出来,可能还不太能体会到除上课以外的教育也是培训。然而,笔者觉得,如果说仅仅是自己岗位方面的培训,在上岗的时候就可以完成了,学生们更主要的还是抱着学习的心态,酒店应该多进行岗位以外的培训。

5政策建议

第9篇

一、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

1、实验室教学跟不上技术发展

目前大多数实验教学依然重理论,轻实践,未能达到实验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未能体现现代化方法和手段。实验项目缺乏创新,未能与时俱进;实验课时和时间固定,未能保证教学质量。种种原因,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导致实验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未能真正体现效果和质量。

2、实验设备数量难以满足需求

由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而且专业也不断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一时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造成实验教学安排过于集中,不能保证人手一台的实验设备。

3、实验设备陈旧,使用率低

学生人数上升趋势快,学校教学经费紧张,更新的设备不能满足需求,甚至有部分实验设备无法购买和引进;同时,实验设备在实验过程中超负荷运行、学生操作不当,加上缺乏管理人员没有定期检查和及时维修,很多设备无法使用,影响实验教学正常运行。除此,实验室管理制度相对滞后,购买的实验设备种类缺乏均衡,出现某些专业没有实验设备,而有些专业存在实验设备闲置的情况,利用率较低。

4、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经验欠缺

目前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是学历不高、能力不足、经验不佳、专业参差不齐,对实验室管理方法欠缺一套完整的思路,制约着实验室的良好发展。

5、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太完善

电子电工实验室承担全校的电子类实验教学任务,在实验时间、地点的安排上比较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对实验管理人员的考核,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实验室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二、电子电工实验室精细化管理应用

1、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用于企业的管理理念,是利用最优化的方法来达到最优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追求精、准、细和严。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所以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2、组织精细化。提高认识、转变陈旧观念、精心组织是实现实验组织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进行周密设计,对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准备、实验内容项目开发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实验教学方式、实验管理等都要进行详细的部署,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有序推进。

首先,实验准备。实验准备充分与否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要检查实验所需要器材、实验台和实验箱是否齐全、是否正确、元件是否齐全等,还要对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完善的方案和措施。还要掌握实验的内容,并能熟悉实验操作整个步骤,同时还要懂得相关仪器的性能、用途、操作及其保养。

其次,实验内容项目的设计。实验内容项目设计对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和教师共同参与实验内容项目设计和开发的整个过程,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把握实验要领、指导实验。所以实验内容必须要做到突出重点,做到精简、浓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除此,还要对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进行严格的设计。除了平时常规性的实验外,还要考虑一下具有特色创新的实验,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引入一些仿真实验,让学生通过仿真软件对所做的实验进行仿真,仿真更能增加对实验结果的直观显示,增加学生的兴趣。

最后,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新颖的教学方式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教学水平。教学方式一定要因生而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手段和途径,做到因材施教。实验教学方式采用固定式实验或是开放性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以开放实验室方式进行实验,这需要在开放的时间、教师的指导上、实验室管理上都要做充分的考虑和计划,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或方案。

3、考核标准精细化

首先,对于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考核必须要科学、周全,同时要求具有个性化,一定要改变传统考核,取而代之考核标准精细化。电子电工实验过程中可从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动手能力、操作规范性、数据记录完整性、实验结果分析正确性、实训报告等各个方面进行考核,要注重过程化考核,全面评定学生的成绩。实验成绩的评定可以从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更综合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

其次,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考核必须借助完善的招聘引入制度和考评制度。要选拔责任心强、有一技之长、学历较高的人员进入实验室;要健全和完善实验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和年终评定制度,考核与津贴挂钩;要完善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晋升制度和奖惩制度。严格按照现有制度对实验室的管理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改正自身的不足。

4、制度精细化

首先,实验管理体制精细化。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在制订管理制度时,应该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为指导,实现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人,谁负责谁管理,谁出问题就查谁,按照相应的制度执行;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指定专门人员对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检查,查找不足,采取措施并改善。

其次,设备的管理工作精细化。设备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决定实验教学能否良好发展。首先要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改革,对相应的实验室要重新进行合并,把闲置实验室设备和使用率较低实验设备充分利用;完善实验室设备的登记制度,对过于陈旧的设备及时清理并补充,对出现损坏的设备必须及时记录,并安排相应人员及时维修;建立完善的实验经费申请制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