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04: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自媒体运营的运营方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微博;自媒体;博物杂志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102-01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在,媒体也从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渠道演化成为现在的以互联网为主,而各家公司又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平台,如朋友圈、公众号、微博、网络直播等。微博,作为最先开展、也是目前最大的自媒体平台之一,拥有方便、响应迅速、无门槛等优点,已经在其上发展出了完备的自媒体产业链。自媒体因为平民化、便捷等优势也早已深入群众。
而传统媒体也在微博的发展中寻找着新机遇,各个报纸杂志都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多数官方账号囿于“官方”本刊的L格,消息显得呆板,不易吸引粉丝。而在其中,有些官方账号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在不脱离本刊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定位,结合运营人员自身优势吸引粉丝。虽然依旧是官方账号,会进行一些官方活动的运营,但是整体风格已经偏向自媒体。这样的官方账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对于本刊营销活动有很大助力。
“博物杂志”就是非常典型的“自媒体化”官方账号。《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面向青少年的一本自然历史杂志。2009年《博物》创立微博账号“博物杂志”,初期以官方口吻一些科普小知识,然而并没有获得较多关注。自2012年底运营者张辰亮编辑开始解答微博网友提出的各种问题,“博物杂志”这个账号就开始受到关注。作为一个科普类杂志的官方账号,作为博物学爱好者的运营编辑也按照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网友进行介绍。某个时段编辑还回答了网友提出的“是否能吃”的问题,产生的新短语“能好怎(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成为了一段时间微博的流行语。
运营编辑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有很鲜明的个人语言风格。在初期模仿其他营销号“卖萌”之后,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网友把其账号形象拟人化,称其为“博物君”。同时也与本社其他账号以及科普圈自媒体互动,将整个科普圈带入公众视野。此外,运营编辑还以“博物君”身份在直播平台进行直播,引起广泛关注。
“博物杂志”的粉丝数一路上涨,目前已达到500多万,而《博物》的发行量也逆市上涨,目前发行量已达20余万册。同时杂志社也开办淘宝店铺“博物小馆”出售精心设计的杂志周边,有明信片、笔记本、购物袋、动物模型等多种商品,满足粉丝购买周边的需求。
目前集团旗下“三报八刊”均属于传统纸媒模式,虽然顺应潮流也开设了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但是也遵循旧模式官方口吻的科学知识、养生知识,缺乏了与粉丝的互动,原创内容也偏少。目前报刊主要在山西省发行,由于山西省现状,报刊读者还没办法很好地将线上运营内容与传统途径的纸质媒介联系起来。目前集团运营有“乡村e站”及“社区e站”自有平台,然而仍然受到一些限制。运营编辑可以借鉴“博物”模式加强互动,善于利用现有自媒体平台将内容丰富的线下活动引入线上,扩大自身影响力,尝试在新媒体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如此高额的卖价令人咋舌,也使蔡跃栋成为“内容创业者”的成功典范。
“内容创业”是2016年出现的新词,它的前身是“自媒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内涵不断扩展,一方面是因为很多“自媒体”从个体运营发展为团队运营;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媒体”拥有了更多商业变现的机会与可能性。
广义上的“内容创业”涵盖范围非常大――在微信或微博平台定期内容以寻求变现的算,靠在直播平台上唱歌跳舞讲段子来赚钱也算,在网络平台上传教人化妆的视频顺便植入广告还算是……
“内容创业”的兴起,跟微信公众号有莫大关系。以前的博客、微博等社会化内容平台,几乎都以个人运营为主,而大的微信公众号则多为团队运营。再加上腾讯有强大的内容生态和海量的用户,使得微信公众号在累积用户方面更为容易,变现手段也更加多样。
在2015年以前,只有“罗辑思维”等极少数的“内容创业”项目比较热门,能挣到钱,但前景并不明朗。2015年以后,不少账号都受到了资本的热捧,上百个微信公众号(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号的产权还属于腾讯,运营方只有使用权)拿到了不菲的融资。那些虽然没有融资但影响力巨大的账号,比如“石榴婆报告”“六神磊磊读金庸”等,则展现出强大的“吸金”能力。
到了2016年,这种形势变得更加明朗。一方面,很多被认为有投资价值的“内容创业”项目获得了少则上百万元、多则数亿元的融资;另一方面,横空出世的“咪蒙”等用户量超大的~号,广告单价高达数十万元,仅通过卖广告就能赚得钵满盆溢。
越来越多互联网巨头也开始抢夺“自媒体”资源,它们纷纷推出社会化内容平台项目。搜狐、网易、腾讯、凤凰等门户网站都启动了“自媒体”入驻计划;今日头条推出“头条号”强势入场;BAT中另外两家,阿里巴巴打造了“UC号”,也在支付宝上试水“生活号”;百度则通过“百家号”杀入战场。所有这些平台,都在寻求优质内容,甚至不惜斥重金招揽内容生产者入驻,以建设自己的内容生态,这使得“内容创业”更为红火。
“同道大叔”蔡跃栋的暴富神话,也是2016年“内容创业”这一概念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很多人担心这些神话里充满了“虚火”,他们等着看当“内容创业”的大潮退去,是否有人在裸泳。
“虚火”肯定是有的。因为目前的“内容创业”项目,除了在垂直传播和经营模式上有所拓展外,大都是靠影响力变现,而变现方式仍然是广告,其他的变现方式,主要也集中在线下活动和电商两块。对比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举目所及,目前所有的“内容创业”项目,还很难说是闯出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新路或是构建出了一个可以持久运营的商业模式。
另外,当下的“内容创业”项目也和平台捆绑得特别紧密,大部分账号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很难随着平台的迁徙而继续保持影响力。在当前互联网平台迅速更迭的大背景下,一个账号要做到跨平台生存还很难。
社群这个词,本来在港台的使用情境中,和大陆这边用“社区”、“社会化网络”是基本雷同的。
最古老的网络社区中的一种应用就是:BBS。
但近两年的发展,社群越来越有了它独特的内涵。
基本上,社群和社区,我们应该视为两种东西。
曾经有人问我,社群经济英文该如何翻译。坦白讲,我也不知道。在中国的语境下,社群经济并不是社区经济。
二
社区是有主题的,比如军事社区铁血,体育社区虎扑。
但社群除了有主题之外,更需要三观,尤其是价值观。更有趣的事情是,其实社群的主题,有时候还并非那么鲜明。
倡导社群经济的罗振宇早期曾经发明过一个词:洗粉丝。
洗粉丝的意思就是通过某种内容手段(比如说他曾经公开批判过中医,这造成一些认可中医的人的不满),把三观和他不匹配的“粉丝”给洗出去。因为在他看来,这些所谓的“粉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粉丝,未来很难在这些人身上赚到钱。
社群其实是一种中心化的结构,它以社群创立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几个人的一个小团队)的三观为标准。有的社群的三观标准可能泛一些,有的则聚焦一些。
以体育主题为例。你可以建立一个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有崇拜巴塞罗那队的,也有崇拜皇家马德里队的。后两个,就容易形成社群。皇家马德里队的拥趸,恐怕很难会去购买巴塞罗那队社群倒腾出来的周边。
但这并不是说,社区的概念比社群大。
其实宗教是有社群经济特点的,宗教的概念,很显然不仅超越单个地方社区,甚至超越了国界民族。
三
社群的建立,自媒体是一个路径。因为自媒体自媒体,既然有这个“自”字,就应该有很强的个人特点。它比较容易形成一个核心三观。
社群经济需要这种人格化的特点。
罗辑思维超过13亿人民币的估值,证明了一件事:由自媒体而社群再而电商,这条路看来是通的。
有趣的事情是,社群因为要粘着三观,也要便于管理,它的规模是一个需要重视的变量。罗振宇的方式是:控制规模。
在这一轮13.2亿人民币估值的时候,罗辑思维拥有了6.6万名会员(付费的,并非所谓公号粉丝)。罗振宇宣布,不再增加新的会员。
经过罗振宇几次洗粉,还存留下来愿意付费,这6.6万付费的群体基本上可以视为忠诚的社群成员——虽然我们承认,可能会有些人付了费以后过一阵子觉得也不是太认可会退出,但忠诚成员的比例很高应该是没有太大疑问的事。
罗振宇不仅自己倒腾自媒体而社群而电商的事,还反复游说他的好友、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加入到这个领域中。
四
吴晓波开始他微信公号生涯其实是蛮晚的。在他介入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叫红利期已过。不过吴晓波凭借他多年积累的各种资源和底蕴,他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上升得非常快。
吴晓波也做过类似洗粉的事,即便不是他故意为之,但吴晓波个人的三观体现在他的内容输出里,不喜欢的,自然会远走高飞。
与罗振宇机构化的罗辑思维一样,吴晓波频道也是一个机构化的自媒体,目前大概有十来个人。
吴晓波频道在全国三十多个地方建立起书友会。这些书友会有些其实是用户自发建起来的,但运营方慢慢介入使之正规化。书友会的组织者被称为“班长”,大体上并非吴晓波频道的员工,但高度认同吴晓波频道的三观。
吴晓波频道通过这种层级,完成对社群的管控。
在这些社群里,吴晓波频道开始尝试售卖一些东西,包括吴酒、课程和旅游或游学产品。他们曾经卖过一个与吴晓波一起南极游的产品,11万人民币的费用,目标三十人,两周售罄。
五
社群经济的一个难点在于:作为社群创立者,向会员进行商业活动没有问题。但社群里的其它成员,是否可以向他人进行商业活动?
从目前的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的运营来看,并没有太明显的迹象。
新榜的创始人徐达内认为,由于在一个社群里,创始人的痕迹非常重,当会员A在社群中售卖商品或服务时,会让某个会员B误以为这经过创始人背书。一旦商品或服务出现问题,会员B一定会怪罪到社群创始人身上。而社群运营者很难去一一核实并为会员A的生意做一定意义上的背书。
吴晓波频道的主编雪虎同意这个看法。在他们的运营中,一般也禁止会员利用社群的流量进行直接的商业运作。但雪虎认为,商业目的并不是太直接的一些资源对接,他们本身并不会禁止。
社群成员的互相服务,主要是通过一些不商业化的行为来完成的,比如会员A向所有会员讲解一本书。如果产生商业行为,吴晓波频道一般都会介入,而不是让会员之间直接发生联系。
但这不一定是所有社群的共性。
万能的大熊,起步于自媒体,现在也在做他的社群经济。这个社群的主题是“微商”。大熊本人通过输出他对微商的理解,以及提供一些资源,来完成大熊会的商业模式。但既然是会员都是与微商、微营销相关,入群的商业目的更为直接,之间的互相生意往来,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大熊本人,也未必能全部管控。
与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不同的是,大熊会这一社群,成员的功利性目的更为强烈。但不能就此而断定,大熊会不是社群。
六
从自媒体而到社群,这条路径已经为很多人所注意。但社群之后是什么,尚在探索之中。
售卖商品,是一种变现方式,这一般理解为“社群电商”。我个人的理解,售卖课程、旅行产品,也应该归为“社群电商”之类。虽然我们一般不把在线旅游业视为一种电商。
自媒体人胡辛束也有意向社群发展。她原来的自媒体变现方法是“广告”,但2016年可能会有新的计划,比如与打造胡辛束这个IP有关。
另外一个自媒体人石榴婆也有可能介入到社群运营中。她原来的变现方式也是广告。至于究竟是直接介入电商,还是经由社群再到电商,可能性都存在。
运作社群的一个真正动机在于,社群的粘性,比媒体阅读者的粘性强很多,也忠诚很多。阅读公号的所谓粉丝,不一定会由于公号运营者自推一个APP而迁移,但社群成员,概率大很多,但到底多少,也是未知之数。
每一个运营自媒体的人从微信公号起步,但要说没想过“去微信化”这个议题,不太可能。罗辑思维经过漫长的三年运作,终于推出了自己的APP“得到”,而吴晓波频道还尚未有此计划。
社群,是运营驱动的模式,而且对运营的投入,远远超过作为一个媒体对运营的投入。
所有人,都尚在探索。
【后记】
关键词 自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 发展路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微博、社交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较2012年有所下降,而类似即时通信等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则发展稳定。
“类似即时通信等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中的翘楚,自然非微信莫属。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信的众多功能中最具研究价值的就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尤其是其发展路径的相关研究。
一、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现状
1、微信公众平台简介
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即时通讯工具,支持快速发送照片文字和多人语音对讲,同时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特点。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团队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于2012年8月推出的一个附加功能。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免费申请微信公众账号,在后台进行编辑后把内容推送给用户,微信公众平台目前支持多媒体信息大规模推送、定向推送(按性别、地区、分组等指标定向推送)、一对一互动,多样化开发和智能回复。
2、自媒体简介
美国新闻学会下属的媒体中心与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撰写的长达六十多页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指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从《速途研究院2014年第一季度自媒体调查报告》来看,2014年是自媒体井喷式发展的一年,自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只有媒体人才有话语权的模式,发展了以个体为单位就能对新闻进行生产、传播、推广的便利渠道,实现了高效快速的传播,让大众获取新闻资讯更加简单便捷。
3、每一个微信公众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
微信公众平台的上线,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微信的媒体属性:对企业而言,微信公众平台替代至少补充了他们的媒体投放渠道,成了他们与特定群体进行全方位沟通的渠道;对传统媒体而言,微信公众平台成了他们继微博、APP之后开辟的又一块战场,甚至成了一些传统媒体试水新闻传播新模式的试验场,可以更精准、更流畅地将优质内容推送给受众。
但微信公众平台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有思想、有个性、有内容的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跨越中介,实现自我和受众的连接,即“每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就是一个独立的媒体,自媒体。”
二、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遭遇的瓶颈
1、侵权现象泛滥
每出现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以前的媒体形式就会被集体“唱衰”,如“纸媒已死”、“广播式微”和“电视开机率恐慌”等言论的出现。但事实证明,所谓的媒介更新换代,其实“换汤不换药”,即换形式不换内容。优质内容的稀缺性,决定了其价值和在供需市场的强势地位。
传统媒体要通过内容的比拼赢得受众,自媒体也一样。在上百万的自媒体账号中,真正有能力“自行生产优质内容”的账号少之又少,于是为了吸引和留住受众,很多账号运营者不是着力于运用自身人脉,持续大量生产内容,而是关注很多定位类似的账号,每天做着“剪刀加浆糊”的工作。这种转载文章时不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姓名的行为,是严重的侵权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
2、同质化严重
微博是一种社会化信息网络,适合信息海量、多样的媒体定位,而微信是一种社会化的关系网络,其媒体定位主要体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即订阅、精选和精确。在微博上,针对同一条新闻的微博会有成千上万条,但是由于其短小、浅易,阅读的费力程度大大降低。而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往往强调“精选”,尤其要突出自媒体账号的不同之处,所以要争取做到“与众不同”。
同质化严重,不仅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甚至连由传统媒体运营的账号,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今年4月9日《央视新闻》、《新京报》、《南方日报》等12家主流媒体微信为订户选择推送了撒切尔夫人逝世”的相关新闻,在复旦投毒事件等热点事件上,媒体不仅也出现了“议题设置”相同的情况,还出现了“报道框架”类似的情况。
三、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路径初探
1、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互联网时代被强调最多的,就是内容、产品、用户三位一体,所以无论是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时,还是自媒体从零起步时,都试图在人财物上平分秋色,但事实证明,无论媒介形式如何更迭,内容一定都是居于首要位置的,内容包含和体现了定位、公信力、品牌、团队资源、政府资源、政策支持、读者资源等要素。尤其对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而言,内容本身就是拳头产品。
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运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侵权的现象,但是由于微信很早就开放了第三方平台,接入微信的软件越来越多,如第三方订阅、天气、游戏、音乐分享等,这些平台外软件对权益边界的要求越来越清晰,势必会倒逼微信,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另一方面,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现在内容上。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都是对传统媒体的重构,其生产方式从采编专业化生产走向UGC(用户生成内容)与PGC(专业生产内容)结合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广告为主走向立足用户与服务的多元化经营;管理方式从复杂的层级管理走向立足细分市场的垂直运作。
2、团队化运营
自媒体到底是应该由个人运营,用人格魅力征服和留住受众,还是由团队运营,保证内容的持续稳定更新,这样的争议从未间断过。2014年度最受关注的自媒体账号是罗辑思维、鬼脚七、万能的大熊、范氏途说、孕峰、吕商、MacTalk By池建强、极地特工、小道消息、城宇。
从这些自媒体账号来看,优秀微信自媒体的主办者多为职业精英,这些职业精英又可以粗略分为两类,资深媒体人士和其他行业人士。
资深媒体人新闻敏感较强,既了解新闻的传播规律,可以迅速、高效地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文章,又了解媒体的运作规律,且拥有非常丰富的业内人脉和消息来源。综合以上种种优势,媒体人做自媒体,享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拇指阅读的主办者,左志坚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新闻中心总监;滤镜菲林主办者陈鸣是《南方周末》名记者,现为《博客天下》主编助理。
尤其是自媒体罗辑思维的内容提供者罗振宇,曾担任第一财经总策划、CCTV《对话》原制片人,还担任过央视《中国房产报道》《商务电视》《经济与法》节目的制片人,是不折不扣的优秀媒体人。受众每天听到的都是罗振宇的声音,看到的也都是他的身影,但是,罗振宇是在单打独斗吗?其实在《罗辑思维》第一次推出时,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罗振宇是产品、社群和品牌的核心,申音负责日常运营服务,吴声出任总策划。虽然目前三人之间的合作出了问题,但是业内资深人士预测,以罗辑思维目前的体量和影响力来看,应该还会有新的合作者加入,团队化运营是大势所趋。
3、分众传播,“小而美”才是最佳路线
“小而美”一开始是流行于微博自媒体中的营销策略,但是事实证明,这一路线同样适用于微信公众平台。做一个小而美的微信公众号,关键是要定位小众,不要试图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只要满足某一类具有某种属性的人群即可,比如汽车、红酒、区域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每一个用户群体都具有其独特属性,要根据他们的属性做好相应服务,提高用户黏性。比如杭州的微信车队,这支车队是自发的组织,来自各个出租公司的司机们,对移动互联网敏感,有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用微信调配车辆以及和客户联系。车队成员从100多人增长到200多人,车队成员平均月收入提高了20%至30%。
4、垂直运营,社群才是本质
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未来,是将一群有相同阅读品位或相似生活情绪的人们聚合到一起,通过由核心人物的消息推送,在一定的时间内甄别出忠实用户,将线上互动转化为线下活动,结成并巩固社群。
“罗辑思维”是最火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但它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要跨越十年的互联网实验,一个脱口秀,一个自媒体,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而《罗辑思维》这个产品,寄托着他们对知识、对自由、对未来、对独立的向往,承载着他们对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公民社会的责任。不得不说,该自媒体的确敢为人先,不断上进,而且罗辑思维目前170万的微信用户,也确实证明了自媒体社群化,是大势所趋。
相较于其他自媒体平台,微信做社群独具的优势还有对大数据的获取与利用:微信用户规模已经突破5亿,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用户入口之一,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功能了解读者的阅读偏好。这种做法表面上仍然是推送纸版内容,但推送的目的不在于多一个渠道让受众阅读,而在于把握了解他们的阅读偏好。而且,微信公众平台后台可以获取订户全部信息,并提供了强大的订户分组功能,可以按地域、性别、喜好、需求等不同的指标分组,为分组精准推送提供了实现渠道,从而为线下社群活动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如果说微博是广场,那么微信自媒体则是会所,会所交流自然比广场交流更有深度。而且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虽然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①蔡雯、翁之颢,《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J].《新闻记者》,2013(7)
②赵敬、李贝,《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J].《新闻实践》,2013(8)
③文艳霞,《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出版的影响》[J].《新媒体观察》,2013(11)
④王颖,《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J].《新闻世界》,2014(2)
事实上,如果仔细审视这些已经做新媒体的传统媒体,除了少数如《周末画报》尚且算是成功外,大多数表现平平,受制于内容平台、推广渠道等原因,依然在转型之路上苦苦挣扎。
在移动媒体开发和运营商天智通达CEO李极冰看来,传统媒体之所以面临困境,主要是版权、运营和产品三个问题逃不开。在新媒体运营上,通过类淘宝的媒体平台模式,围绕版权和广告投放权“双权”来做,才有可能把公司做活。
为何传统媒体总是被动?
李极冰,曾任中国联通(微博)总经济师、UT斯达康公司首席经济学家。2009年,3G牌照发放之后,他创办北京天智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今年推出的“Vc阅读”是一款类淘宝的阅读商城类应用,旨在为网民提供一站式阅读体验。
之所以创业,一方面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传统媒体在面对移动互联网新世界时无法逃脱的困境。
版权、运营和产品问题是传统媒体绕不过去的坎儿。“这三方面致使传统媒体陷入到整体的被动,一个战略性的总体被动,这个态势不可逆转,给他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天智通达CEO李极冰说。
在李极冰看来,一个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上的运营让自身失去版权控制,版权纠纷层出不穷。另一个问题来自运营,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时代,没有互联网的思维,没有服务平台,没法独立运营,只好把自己的内容交给互联网的运营商SP,或者把它交给电信运营商,把自己变成一个内容提供者CP,实际上是把自己就给贬级。
另一个问题来自于产品。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阅读时间碎片化,人们更需要用碎片化的时间得到自己更想要的东西成为消费趋向,这种消费趋向要求必须得做出一些更适合精准分类的一些人的消费需求。包括他的媒体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但传统媒体并没有这种能力做出这种适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这种产品。
“失去对版权的控制,失去对终端用户行为的控制,失去对流量计费的控制,失去对品牌的控制,失去这四个重要的控制以后,实际上不再是一个媒体运营商了。”李极冰说。
类淘宝式移动媒体运营
在转型新媒体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有三条道路可选。第一条是自己研发平台,在自己平台上运营,属于自运营;第二种,就是把内容交给互联网运营商代运营,自己实际上没有运营权;第三种是将内容放到公共平台,由第三方提供运营平台。
天智通达想做的是移动媒体的淘宝网。“我们提供平台,大家都能在上面开店运营,大平台上有一个微平台的概念。”
这种公共平台的好处可以解决单个媒体App的流量太少和推广运营不利的问题。在VC阅读平台,每一家媒体App的用户流量聚合成总体流量,总流量再回归到每个媒体App。除了常规的手机预装、线上线下等推广方式,平台还可通过产业联盟的模式,在这个平台下运营的媒体通过统一的格式,加一些链接进行互推。
目前,天智通达的媒体客户已经超过500家,如《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最体育》、《瑞丽》、《看天下》、《新民周刊》等都在VC阅读平台上运营。
这种模式如何实现盈利?
李极冰认为,资讯已经去中心化了,内容失去垄断性,单纯的资讯并没有太大价值,单纯运营内容将是死路一条。如果围绕版权和广告投放权“双权”来做,才有才能做活。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特别是4G时代的来临,更加优质的信息高速公路上,视频被认为是将被率先引爆的业务。据中国联通宽带有线公司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有超过7成的网友在受访时表示愿意使用手机观看长视频,另外一侧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团体,希望用自己的绝佳视频创意来创造价值。
8月5日,中国联通宽带有线公司正式推出了“WO+自媒体平台”。“你只需要一个视频,就能零代码创建自己的视频产品。”中国联通宽带在线公司视频部项目负责人马栋表示,“WO+自媒体平台能够快速实现内容上线、页面制作、产品运营和营销,使每一个有价值的内容都能浮出水面。”
由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展的自媒体已经形成生态,视频能否成为自媒体下一个重要载体?WO+自媒体平台入局视频自媒体竞争格局有什么优势?在参与互联网业务竞争中,运营商还有什么底牌?
视频载体
提及自媒体,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微信公众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的文案充分地体现了自媒体时代的特征。腾讯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微信公众账号达580万个。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到2年的时间,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长为巨大的生态,更是完成了对传统网站时期的自媒体形态的迭代。艾媒咨询CEO张毅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表示,以图文为载体形态的自媒体形态,微信已经“江山已定”,后续只是对生态更好的维护,以视频为载体的新型自媒体尚处于混沌期,即便是强大如腾讯,最终也放弃了微视。
视频类自媒体最早出现在视频网站。以UGC(用户原创内容)为特色的视频网站相继上线“播客”平台,以应对激烈的版权争夺。
而随着版权竞争的降温,视频自制更是迎来快速发展的火热期。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加大自制投入,使自制内容逐渐摆脱粗制滥造,向更加精品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自制内容品类上也不断扩充,视频自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受到市场好评的《煎饼侠》正是由视频自制剧延伸打造的。
破局移动端
但对于用户而言,观看视频需要消耗大量的手机流量,“WiFi依赖症”在用户中普遍存在。对于视频制作者的企业或团体而言,大部分只能依托在视频门户的渠道下,无法建立独立的品牌和铁杆粉丝。
马栋表示,WO+自媒体平台以可视化、模块化的形式将平台功能提供给平台使用者,使用者们无须了解复杂的底层网络,无须必备专业的编程能力,只通过上传、拖拽、选择等极简的操作就能快速生成属于自己的前端页面和视频小站。
对于视频制作公司或团队而言,视频门户的渠道上传视频缓慢,而且转码高清超清还需要一定时间。为了解决这个痛点,WO+自媒体平台依托运营商具有无限空间存储、独享网络带宽的优势。平台还实时监测市场新出现的设备分辨率,视频上传后自动转码,并迅速自动适配各种移动设备。
WO+自媒体平台是首个运营商开放全部定价权限的平台,每个视频的定价都可由合作伙伴全权决定。单点、包月、包站、替好友买单、替所有用户买单等多种购买模式,可与任意计费点自由组合,多种计费模式为视频制作者提供自由选择。
多方大数据融合,实时查询产品相关数据。平台可实时查询已推广页面的PV、UV、付费记录、用户列表、收益统计等数据,辅助每个合作伙伴了解自有产品现状,并以此调整运营营销策略。
除了为视频制作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外,对于生态最重要的一环――终端用户,WO+自媒体平台可谓放了大招――提供观看免流服务。
马栋介绍,为了让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在第一时间欣赏精彩内容,使用WO+自媒体平台创建的视频内容,联通3G/4G用户购买后观看视频将不再消耗手机流量,移动和电信用户则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破局移动端发展的难题,WO+自媒体平台似乎已经给出了所有的解决方案,可是这些够吗?
胜算几何?
近些年,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业务上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究其原因,体制论有之、基因论亦有之,以至于被认为陷入了深深的“互联网焦虑症”。
张毅指出,在PC端,视频自制内容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移动端并不是PC端的简单移动化,用户体验的差异化十分重要。
也有专家表示,自媒体平台需要长期经营,生态的发展如何避免长尾效应、如何保障企业与用户共同的利益都将是很现实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客户服务;品牌推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9-0022-02
一、企业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O2O市场快速发展,成为引领行业的商务模式。截至2014年12月,54.5%的网民对来源于互联网的信息表示信任,网络信任成为社会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深层网络应用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1]”在这样的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化媒体为企业创造了利用社交关系进行更开阔、更深入且更高效的营销、服务和品牌建设。《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一书最先提出了“社会化媒体”这个词语,Facebook及Twitter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化媒体平台。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基础应用中最具潜力和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
中国社会化媒体诞生的标志是1994年曙光BBS站的建立,于2004年起,博客、百科、微博、微信和易信等的出现,使中国的社会化媒体形式种类丰富。社会化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十几年中,在企业的品牌倡导、服务和精准营销成为了不可抵挡的大趋势。社会化媒体中微博和微信传播是以二者为平台来传播企业资讯,并将客户服务维护、传播推广、公共关系处理和营销等为一体的传播方式。
微博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非常适合品牌传播,在近些年的微博传播推广中,微博对品牌传播的广度和速度已得到各方认可,企业微博运维必不可少。互联网产品的更迭速度惊人,微信已经成为继微博后又一企业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利器”,微博传播虽广度和速度惊人,但不及微信的点对点沟通属性强,传播深度和互动深度都逊于微信。所以,利用微博和微信的不同功能形成优势互补是目前企业社会化媒体传播的不二法则。
二、中国电信在微博微信社会化媒体传播中的影响
企业开微博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开通和运维微博时必须经常回答的一个问题。在各地,中国电信的品牌影响力在运营商同行里并不算高,作为老牌央企,用户由于刻板印象的存在,不论对品牌还是服务都产生了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中国电信的经营内容,手机、宽带和互联网增值服务,经常会因为网络覆盖、网络接入和收费等系列问题受到用户投诉。由于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发展,自媒体时代里,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这使得用户对中国电信的产品和服务投诉更加便捷。中国电信开通企业微博的目的,除了像传统企业一样企业信息、为品牌和营销做推广,更在于建立与客户的沟通与服务,通过社会化媒体来平台分享互动、评价讨论,来实现与客户及目标消费人群的理解、信任及沟通。以公开的方式、诚意的态度解决客户问题和提升服务质量是建立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在微博上为用户粉丝解决投诉,以透明的方式处理好问题,会赢得客户对企业的信任,树立品牌形象。所以,提升服务质量、树立品牌优势及颠覆传统认知是中国电信在微博运营中长期的目标和定位。
在3G时代电信公司提炼的优势是“覆盖广、辐射低和上网快”三点,其中“农村全网覆盖”、“一个永不掉线的3G网络”等主题更是作为品牌的核心优势及卖点在新浪微博中广为传播。2013年“广西电信,做最懂你的运营商”,获得第二届“社交网络营销金蜜蜂奖”策划类铜奖。由于基站多所以信号覆盖广、在极端环境下依旧稳定的信号覆盖和人生中所处的不同情境下与天翼品牌的情感互通,分别以“基站篇”、“拿去用篇”和“情感篇”为主题的内容创意,简洁有力的图文向消费者传达天翼3G“覆盖广、信号稳定”的优势。通过知微分析平台和新浪微博数据来考核社会化传播效果,整个传播过程中,广西电信天翼部分4轮微博推广,共创造了1428个赞,10329次转发、2540个评论、10321915阅读量,在行业内创造了典范。来自腾讯,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激烈的竞争也催生出新的社交媒体发展需求,在微信注册的各品牌公众账号总数已超过800万个,微信的最大营销价值在于其商业平台价值的开放,数据显示,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微信具有强大的LBS定位、点对点传播的精准性和内容的封闭性等功能,用户还可以在企业公众账号进行主动提问、留言甚至聊天,这些功能弥补了微博的很多不足。社会化媒体中的企业传播,微信的应用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中国电信上海网厅为例,该微信公众号为上海电信用户提供套餐查询、账单支付、账户充值、流量包订购和业务办理等便捷服务。在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设有微厅、活动和服务三项菜单及二级菜单,绑定天翼手机、固话或宽带设备后,可以通过扫条形码便简易完成支付、自助故障报修、查余额和积分兑换。很大程度上,微信平台承担了部分客服的工作压力。
三、中国电信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尽管社会化媒体已经深入人心,纵观中国电信官方微博、子品牌及省市公司等官方微博,如@天翼飞Young、@天翼手机和@中国电信天翼空间等企业官方微博,运营者由于多方面原因,仍存在着使用传统媒体的习惯,还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及规则。对于运营商的社会化媒体账号定位来说,从实质的需求角度,运营商应重点定位于客户服务,在消费者有了问题需要服务并以较快速度解决,企业微博的定位首先应该是对客户服务的关注和交流,而不是仅仅像传统媒体的使用方法一样,企业的信息、动态等。中国电信企业微博及微信账号多而杂,除了电信集团、子品牌还有各省市、增值产品账号等,这些账号运营情况良莠不齐,无目的性地跟风建立只会事倍功半;其次,在社会化媒体时代里,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缺位,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负面信息并大肆传播负面信息。这些负面内容在自媒体渠道中传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只要传播开来便一发不可收拾,而传统媒体中靠抑制舆论源头而减少负面内容的时代已经过去。“调查研究显示,当人们对你的品牌有正面体验时,他们就会告诉一两个朋友自己的使用经验。但是,当有人对你的品牌有负面体验时,他们会告诉11个人自己的糟糕经历。这还未曾考虑到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巨大影响力,事实上,它能够以十倍甚至百倍的影响力来传播信息”[2]。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投诉;如果企业不以较快速度有效解决,互联网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只会使企业面临更严重的危机;最后,电信公司的传播方式和品牌建设程度未成熟,公众对中国电信仍固守着传统的刻板印象。如,传播方式和内容还遵循着传统媒体“上情下达”的套路,传统公文式生硬的语言风格,传播队伍中从事社会化媒体和品牌建设的员工人数较少,这些问题则是不了解社会化媒体传播特点,不适应传播转型所致。
四、中国电信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存在问题的改善方法
首先,纵观中国电信企业微博及微信公众账号,早已设立了账号矩阵,客服、网上营业厅、手机、宽带甚至增值产品等均设立不同的微博或微信公众账号,集团和各省市开通了独立的客服账号,用以明确各个账号和企业部门间独立的内容划分范围,这体现了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但是在这些门类繁多的账号下,有多少真正实现了社会化媒体下运营所达到的目的?这是企业及运营商该思考的问题;其次,电信公司在面临投诉日益增多,处理过慢的窘境下,满足顾客的需求,提供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与客户和目标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应在经营内容、客户服务、沟通渠道和应急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上实现融合,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第一时间面对问题,公开透明地解决问题,热情积极的服务态度,是企业社会化媒体运营需保持的长期态度。为了增加粉丝、博得眼球而策划的活动和创意图文,只能短时期内引起关注,造成粉丝上涨,而长期的粉丝维护和饱满的热情却能赢得口碑,形成用户的品牌忠诚度。社会化媒体中面对企业投诉,尤其微博这个公开的自媒体平台,应与线下解决流程相配合。当产生投诉后,线上客服应充分重视客户问题,安抚化解对方情绪,积极热情地了解消费者基本问题,再与其取得联系方式转由传统线下客服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跟进过程中,企业可在微博中全程透明地问题解决进程,反而是社交网络中更行之有效的危机公关处理方式。投诉问题解决后,对企业服务态度满意,很多消费者会微博、转发微博或删除原投诉微博表示满意,这更加符合社会化媒体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互动、平等的地位。而在封闭的一对一微信平台中,“社交型CRM聚焦于从客户(和客户社区)创造的信息中获得洞察力,这些信息通常是客户与他们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进行交流互动的时候产生的”[3],用户的信息如果和企业CRM有效地相结合,会更加了解客户需求同时改进经营、服务内容,有的放矢。电信公司要充分重视客户的查询内容、需求和投诉,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以明确的问题解决方式进行程序问题解决,这可以使用户感受到企业重视,增加用户信任,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化媒体的正向感知印象。最后,电信公司从政府事业型企业走向消费者导向型企业,在企业传播尤其社会化媒体传播中,应改变传统媒体宣传上的方式,改变客户和目标消费者对企业的刻板固有印象。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传播内容“合不合口味”、“迎合受众”已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网络时代里用户对信息的主动权增加,且信息泛滥,所以用户对信息进行过滤,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在网络环境中如果依然使用央企上情下达、传统而僵硬的语言风格,这必然将与社会化媒体时代格格不入,而想要获得更多年轻一代的目标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不改变语言丰富和形式,必然会阻碍企业进步和发展,所以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信息双向流动,信息由网民的喜好决定,“有意思”、“迎合网民”是传播中的不二法则。让电信公司的品牌认知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让广大客户和目标消费者重新加深对中国电信的品牌认知,了解品牌的核心优势,不仅要提升服务热情和质量,更要紧跟社会化媒体潮流不断学习和改变。2013年12月4日,TD-LTE 4G牌照的正式发放,标志着三大电信运营商在3G时代的竞争又进一步延伸至4G业务中。4G时代网速快已不再是各家运营商的独门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以满足客户需求是在品牌传播推广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1.
再加上公众号的数量庞大,竞争无比残酷,要想在泛滥的微信公众号市场出人头地,没有一定的耐心和方法是行不通的。下面,我把在公众号运营初期的六大方法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从中能有所收获。
>>>>内容为王,做好原创文章
微信公众号在运营的初级阶段,往往是从“零”开始的:0内容,0粉丝数。打破零的界限,则需要经历“内容创作——内容传播——粉丝关注——粉丝维护”这样的过程。由此就可以看出内容的重要性,它是微信公众号最本质的存在,没有”内容“的公众号只是一个空壳,没有”好内容“的公众号也不会长远。而这就是我反复强调的:内容为王。
很多人在运营公众号的时候,既想快速涨粉,又不想花时间花精力去生产内容,于是每天转载别人的文章,从不写原创。我认为,适当转载一些符合自己公众号定位的、有深度的好文章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必须要在自己的公众号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之后;而在运营的初级阶段,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行不通。
为什么?首先,既然是转载的,说明内容已经被很多受众看过,不具独特性和首发性,无法吸引关注;其次,不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创作完成的内容,无法根据受众的反应调整写作角度;最后,不利于自媒体平台的二次传播。
因此,要做到内容为王,就必须坚持创作更多优质的原创文章。
坚持写原创文章的好处在于:不管是订阅号还是服务号,当你的原创文章写的足够多,时间足够长,微信公众号官方就会自动向你发出开通“原创”功能的邀请。之后,所有推送的文章都会带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标志,标明作者和公众号来源,拥有设置转载的权限,完全避免侵权的情况;当有别的号需要转载自己的原创文章时,就会自动带上公众号的来源,自然为自己的号引流。
另外,创作出优质的原创内容,在自己公众号进行推送时,吸引的不仅仅是前来关注的个人粉丝,还有一些同样在运营公众号的人,ta们会主动把文章转载到自己的公众号,这样就有了前面所说的带着来源进行引流吸粉。
总而言之,在初期运营阶段,一定要不断地生产出独特的、有深度的、具有强大传播性的原创内容,这是一切的基础。
>>>>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大量投稿
有了好的原创内容,就要想办法扩散出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但是,在公众号运作的初期,最缺的就是人;如果仅仅靠自己那点少的可怜的粉丝,带动阅读乃至大量的转发传播,是非常难的事情。这时就可以利用外部庞大的网络资源,向各大自媒体平台进行投稿。
投稿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不花费任何的资金成本却能让文章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就比如我写的“我用了两个月,做死了六次热点营销”这篇文章,在自己公众号的阅读量是600+;而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投稿收录后,阅读量高达10000+,曝光率大增,很多平台因此也转载了该文章,并通过文章来源关注了我的公众号。
那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自媒体平台投稿,达到为自己公众号吸粉的目的呢?
首先,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定位与之相符的自媒体平台进行投稿。不要盲目乱投一通,就像运营干货类的文章,你不应该找一个创业平台投稿,这样不但浪费上传文章的时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效果。
其次,为了引流到自己的公众号,一定要在平台允许的情况下,在自己投稿的文章中标明作者、公众号ID,可以的话,把公众号的二维码去。进行平台注册填写个人资料时,也记得要带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说白了,就是尽一切可能展示公众号。因为,吸引粉丝关注才是最终目的。
最后,争取成为自媒体平台的专栏作者,这个对于文章的以及曝光度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在这里,我推荐一些适合运营、营销类文章投稿的自媒体平台:梅花网、数英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简书、A5站长网、站长之家、派代网、今日头条、知乎、搜狐公众平台、百度百家等等。
>>>>加入各种微信、QQ群进行宣传
除了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公众号文章的投稿外,在运营的初期,还可以通过加入各种微信、QQ群推广公众号。这个的关键就是找到可以加入的群。
如何找?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进行检索。以豆瓣为例,首先去注册个豆瓣账号,成为会员;然后搜索并关注与微信公众号运营相关的豆瓣小组;最后,在小组已经的众多话题中找到适合的微信运营交流群申请加入。利用知乎的话,可以直接在搜索栏中输入“微信群”、“QQ群”这样的关键词进行检索。
往往这些微信、QQ群都是由同一类人组成的,人数在几十到几百不等,ta们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潜在目标受众。
在加入相关的群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巧妙地把自己的文章、公众号推送给群里面的人。除了平时经常在群里刷存在感,混脸熟外,还要注意在群里文章的好时机。应该选在群里有人交流,处于热闹的状态,这样才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当然,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在发文章或者公众号名片求关注的时候,再快速发几个红包。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自然就会按照要求办事。
因此,加入相应的微信、QQ群做公众号的推广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传播以及吸粉方式。
>>>>寻找公众号进行互推
在运营初期,利用公众号进行互推,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当然,前提是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互推号。做互推,自己的公众号先要有基础的粉丝数以及文章阅读量,不管多少,但一定得有。多有多的选择,少也有少的配对,那么,该怎么做互推呢?
找互推的公众号是关键。我们可以多多留意自己加的那些交流群,在里面寻找相类似的号,并询问有没有互推的意愿。要注意,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粉丝数和文章阅读量情况有选择地寻找,但不要往低于自己的找:假如我们的号有1000个粉丝,推送文章的阅读量一般是200左右,就不应该找粉丝低于1000阅读少于200的公众号。
另外,千万不要忽略两个互推公众号内容定位之间的契合度,不可能让做运营干货类的公众号与一个专做旅游攻略的号互推,这完全就是格格不入的。
最后,注意服务号和订阅号的区别,做服务号的最好就找做服务号的互推,做订阅号的最好就找订阅号互推。因为两者的推送次数相差甚远,服务号每个月只能推送4次,订阅号则可以每天推送1次。当然,如果双方协商好,觉得没有问题,服务号与订阅号之间也是可以达成互推的。
我在这里说的互推,并不是指一个公众号找十几个号,直接就向粉丝一条单纯推荐这十几个号的消息,而是通过互相转载推送公众号的文章,通过来源进行互相引流。
>>>>把已有的官网、app粉丝导入公众号
这个主要是针对那些拥有独立app或者官网的公众号运营而言,可以通过策划相关的活动,把app里面的已有粉丝引导到自己的公众号。至于是怎样的活动,以及怎样引流,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
很多app事先需要下载或者注册才能使用,而那一批使用的人群就是我们想要引流的目标受众。如果是一个可以生成活动的app工具,就可以直接用这个工具策划一场抽奖活动,并把“关注公众号获得抽奖机会”作为规则放出来,这就是最简单的利用app引流的方式。
当然,类似使用这种方式获得的粉丝,来的快去的也快,最终能够沉淀下来的肯定没有想象的多。但总还是有留存的部分,所以,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还是要物尽所用。
>>>>策划线上线下微信活动
微信活动的范畴是相当大的,包括了线上和线下两大部分,而这也是微信公众号吸粉、提高曝光度相当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微信公众号的起步阶段,对于缺乏资金、资源的运营者来说,用最低的成本,甚至是不花费资金就能完成的活动无疑是最需要的。那样的活动有哪些呢?
对于线上来说,可以策划一些免费经验分享的活动,邀请一些嘉宾,然后利用微信群、yy直播等平台,让受众通过关注公众号的方式参与线上交流活动。
无利不起早,如此高的积极性背后,除了表达自我外,自然也少不了对利益的诉求。可是,做微信公众号真的能赚到钱么?有什么操作方式?近日,新媒体排行榜召集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自媒体大号,就“自媒体如何赚钱”的问题展开讨论。且听混迹于听众席的湖诌慢慢把干货道来。
“王凯讲故事”:小孩子的钱最好赚
这些人里,光头王凯可能是你最熟悉的。天生一副浑厚嗓子的他之前在CCTV2做《财经故事会》栏目,去年从央视离职后,王凯开始专门为小孩子讲故事。目前他运营的公众号“凯叔讲故事”已经有30万粉丝,营收状况良好,所以王凯在谈话中表现出的状态也很良好,经常左顾右盼,插嘴连连。
对于微信赚钱的问题,王凯认为:一、不要卖广告,公众号越来越多,自媒体的市场越来越细分,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所以靠广告发不了财,而且还影响用户体验;二、内容不要收费,因为这与信息传播的初衷是相悖的,收费会给你的内容传播场竖起围墙。
王凯自己赚钱招数是这样:
一、他讲的故事分为免费和付费两种,小孩子听了免费的,被挂上了钩子,自然就吵闹着要听付费的,钱就是这么来了。今年王凯讲了全本的《西游记》卖出去七千多套,赚了一百多万,就是这个道理。
二、做社群。爱听故事的家庭有很多,把他们吸引到自己运营的微信群里。一旦有商业需求,拉人搞活动或者众筹资金都不是问题。这一点其实和《罗辑思维》是一个原理。
“餐饮老板内参”:一个策划卖一万五
秦朝是“餐饮老板内参”的运营者,目前大概有十万左右粉丝。秦朝在创业之初本想做美食领域的自媒体,但这个群体比较庞杂,群体的变现能力差,所以最终选择了餐饮老板这个利基市场——关注他公众号的人有30%是餐饮老板,有30%是餐饮食材供应商和设备提供商,剩下的也都是有志于或正在从事餐饮行业的人。
“餐饮老板内参”的团队目前有11个人,主要盈利方式是策划与咨询,偶尔也接一些广告。秦朝说,现在他帮自己的老板粉丝们做一次营销策划或新媒体咨询的单价是一万五,一个月大概有十来万的收入,日子过得还行。他认为,做微信公众号,“被谁看”比“有多少人看”更有价值。
“Ayawawa”:导流导出个淘宝名店
Ayawawa真名杨冰阳,是台上唯一的女性嘉宾。作为一个2001年发迹于猫扑和天涯论坛的网络红人,Ayawawa的活跃周期不可思议地长。这当然得益于她姣好的外貌,但更离不开这些年她对自己不断的重新定位。从网络社区美女,到情感专家,再到高智商俱乐部门萨的负责人,Ayawawa通过出书、上电视、运营微博与微信等各种途径释放着自己的聪慧与魅力。那这样一个人精女人,是如何变现拥有40万粉丝的微信公众号的呢?
广告当然是一部分。Ayawawa坦言,她的公众号的广告刊例价是3到5万不等,但平时接的活儿并不多,大概只有10%的合作率。变现主要还是要靠她自己的淘宝店。
据Ayawawa透露,她的店铺是今年双十二淘宝美妆类目的第五十名,在纯靠外部导流的自媒体人开设的淘宝店中排名第一。美妆的电商利润想必各位都清楚,想必今年Ayawawa的团队可以获得比较不错的年终奖,当然确实也比较辛苦。
作为一个情感专家,Ayawawa平时会在公众号里会帮别人解答情感问题。主要流程是:助手口述,自己挑选,每天回答十个问题。她正在头疼的问题是:如何把愿意消费的受众从几十万看热闹的粉丝中筛出来。
“神笔记”:手握30多个草根号不愁接不到广告
说实话,之前湖诌并没关注过“神笔记”这个号。据它的创始人冯豪说,这个公众号偏向于草根群体,内容以养生、旅游、搞笑为主,粉丝有几十万量级。它的盈利模式也很简单:1、发软文广告;2、与各种广告联盟合作。这些都是常规套路,此处不再赘述。
比较有意思的是冯豪这个人。这家伙之前是一个华为的工程师,去年因为“炮轰总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从华为离职后,他和他老婆开始了自媒体之旅,据说俩人一共运营了三十几个微信公众号……好在都是草根娱乐类的,以内容整合为主,不用牵扯太多精力。
“大象公会”:求土豪包养
黄章晋是湖诌特别想见的一位前媒体人。从凤凰周刊离职后,他创办了牛逼哄哄的“大象公会”——整体文章质量之高,当居国内自媒体前三甲,部分文章甚至与一流杂志的封面文章水准齐平。有这么牛的内容,想必不愁赚钱吧?其实黄章晋最愁的就是这个。
目前大象公会的微信号有30万粉丝,不算很多,但也不少。问题的关键在于:黄章晋自认不是自媒体,“我就是想自己做做内容,没想弄什么太多花哨的营销,我要是能有个刊号啥的,还真说不准就办个杂志”。他还说:“我也没有心思去接单,最好能有稳定的品牌广告主找上来。”——你们说,这跟传统媒体有啥区别?
大象公会目前不盈利,一个月的成本差不多十万,幸好之前拿到了投资,“还能烧一年的钱”。听说在大象公会写文章是很累的,单位时间内工作强度要比在传统媒体高很多。湖诌衷心希望在接下来的一年,大象能拿到新融资,让大象团队的熬夜都用来写文章,别为生存问题犯愁。
“信海光”:自给自足自由自在
因为同在科技媒体圈,所以信海光是湖诌比较熟悉的一位自媒体人。他出身官媒,99年就开始网上写文章,这么多年一直保持有强烈的表达欲望。目前信海光运营着两个微信号:“信海光微天下”,主要是针对科技与产经领域的原创评论,10万粉丝;“政商内参”,主要是财经与时政领域的转载文章,50万粉丝。(科技领域好小众啊,湖诌快哭了)
在盈利模式上,信海光是典型的自给自足型。目前这两个号都是他自己在运营,所以没什么成本,靠广点通与软文的收入就足够老信不用上班还衣食无忧。
与之前那些有着十几人团队的自媒体相比,信海光的“自”属性更纯粹:有料就写,看到就转,有活就接,不对粉丝有更高要求,不对自己有太多期许,自由自在,拒绝压力。当然,能这么自由,也是因为老信十几年的媒体生涯造就了他的眼界、文笔、人脉与尺度。这可是门槛,你一般人跨得进来?
从以上六位大V的事迹,湖诌总结出几条心得:
1、广告肯定是要有的,小钱也是钱呀;
2、导流做电商这种不靠内容赚钱的方式,是最高效的变现模式,但是门槛较高,需要专业团队的精细化运作;
3、社群玩法看似完美,但需要一个核心的明星式人物,很少有人有那么强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