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2 17:04: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资源;存在问题;规划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农村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而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如何正确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和处理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是现在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 农村土地资源现状

1.1 利用不合理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城镇用地也在逐渐加大,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土地得不到良好的利用,人均耕地也在逐渐减少。农村土地的利用不合理主要由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体系不符合该地的自然结构,且有些地方的土地规划较落后,对住户的布局欠缺考究。这样会导致很多农村土地闲置局面的发生,农村用地的开发并不合理。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紧张,在农业用地方面更是稀缺,所以必须科学合理的用地。那么,导致农村土地质量的原因主要为土地的开发具有不合理性,在土地耕种时,农户使用过多的农药化肥,影响了土地的质量,破坏了生态环境。人们在努力追求经济发展时,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和土地荒漠化也逐渐加重。有些企业排出的污水和大量废气也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土地的质量迅速下降。

1.2 管理问题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中,土地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目前情况来看,土地资源并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规划。管理部门没有对现有的土地进行详细的策略部署,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不做长远的打算,不断的建造大型工程,不能合理的开发利用,产生大量闲置用地。

土地的布局不合理也是造成土地管理不善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选择其他地方居住,减少了土地耕种量。很多青年也选择走进城市发展,农民对土地耕种的热情大大减退。土地得不到利用,土地的质量便逐渐下降,最后导致土地日益贫瘠化。

农民之间土地转让不遵循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应由当事人向县一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登记”,农民为了贪图利益进行无序的土地流转,造成土地管理的不便。在土地的流转中,有的部门为了个人利益,在未经过用户的同意下,强制农民签订流转合同,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强调建立完整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但是一直得不到落实,一些违规用地通过罚款终止,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走关系免交了罚款,执法部门执法不严,给这些人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犯错机会。

大小村庄数量过多,人口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不均匀,而这种布局导致了农村土地粗放式经营,农业用地变成了建设用地,土地得不到良好利用。

1.3 后备资源欠缺

农村可用耕地后备不足,分布零落,且分布在光照不好的地方,资金很难投入进去,如果对其盲目的开发利用,也会影响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引起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1.4 土地资源浪费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户开始向城镇靠拢,舍弃旧房子,建造新房屋。很多人具有攀比心理,这样一来,往城镇靠拢的居民逐渐增加,闲置的农用土地也随着加大,村子空了,土地便浪费了。

2 土地资源管理相应对策

2.1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是指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田地、水、路、林、村进项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行为。土地整理可以维持农村用地总量的平衡,在南方地区,农村晒谷用地面积较大,道理的修建也占用了过多的用地,很多沟塘得不到再利用。如果对这些土地加以整理,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土地利用空间。另外,土地整理还能促进生态平衡,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率。随着农业生产与工业化的发展,加快了对水、土和大气的污染,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农业用地得到直接污染。生态环境便得到保护,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其它自然灾害。

2.2 加强管理体系

应该对非法占地及非法占用土地建造建筑设施的行为进行严重处罚,对需要拆除的用地不能用罚款的形式代替,严格杜绝有些村民对已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乱流转,也不能无故荒废土地资源,适当的时候可以给予相应的处罚。另外,可以建立一个监察小组,专门监察土地流转不规范,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的现象,对有关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严重杜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从自我做起,严格规范自我,做好带头工作。

在国外有相应的管理条例,规范着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我国也应学习这一优点,建立一个能够保障土地得到合理利用的土地整理计划,明确管理部门的土地整理职责,加快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实行相关的土地资源保护制,强化各级的管理职能和服务力。利用奖惩手段,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2.3 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

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当,会引起山体滑坡、土地流失、沙漠化等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也不利于农业生产。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可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水土流失保护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产量的有利措施。土地整理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率,提高农业生产量。

2.4 科技的运用

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业可以将科技进行系统的运用,先要提高管理层们思想上的认识,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进到前线与农民一起对土地整理的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只有实地考察,才会发现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管理部门可以派出技术人员下乡对农民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让农民可以正确使用相关的技术设施,技术人员要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维护,可以开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学习更多的技术知识。也要增强农民们对土地整理的理解,培养他们自觉保护意识,让农民知道这样做的意义,才会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旧的观念。土地整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土地管理部门跟农民们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作用。收益的还是我们人类,大家应明白自己的职责,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2.5 提高土地质量

土地整理不能盲目的追求耕地面积,耕地质量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如果土地质量得不到保证,耕地面积再多也起不到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农业生态环境也没有得到维护,只有提高耕地质量,耕地面积提高才具有意义,农业生产才会得到质的改变,资金的投入与人力的投入便有了回报。土地资源也应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 结语

据我国国情,可以借鉴国外好的土地治理措施,吸取国外的土地整理经验。结合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现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本着提高耕地质量、加大技术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的为基础,建设一个文明的生态社会。农村土地管理是缓和人和土地关系紧张的重要一步,不但要靠管理部门的努力和相关法律体制的保驾护航,广大人民群众也应积极加入,利用科学理论,将我国的每一寸的土地都能很好的利用起来。土地是万物生长之本,也是我们家园的根本。如果土地全部荒漠化,后果则不可想象。

参考文献:

[1]张琳.浅析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规划[J].科技论坛(下半月),2013(6).

第2篇

通知

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省辖市(行政区)土地(国土)管理局(厅):

根据〔1897〕国土〔专〕字第2号文规定,土地调查各地类面积要按权属单位和行政区划进行汇总。为了使调查与登记,统计很好衔接,经研究制定了村、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按权属汇总的表式,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按行政系统面积汇总,仍按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第40、41页《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执行。

第3篇

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首先要明晰土地产权,对土地的所有权驻地和土地使用权驻地的归属进行明确的界定。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为解决这一固定对产权和使用权主体的模糊性,应推动农村土地资本化进程,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产权和使用权进行界定,如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明确为“村集体所有”,避免村干部等个人决策对土地的使用权的影响,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中涉及到的土地转让、出租、抵押等权利继续拧市场的调配,将土地资源的价值与市场经济的融资和资本化运行相衔接,促进土地资源的资本化进程。

2健全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资本化运作,同时以商品的身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将土地资源的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推动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其他权利的市场流转。为此,应从法律层面上进行立法规范土地资源流转中涉及到权利、义务、范围等等内容,从法律的角度保护农民和投资人的合法权利,同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起到制度约束作用。此外,积极探索建立和培育规范的农村土地市场,通过农村土地资源的转包和调整促进土地资源的流转,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的流转形式,如股份合作、租赁、承租返包、托管、代耕等等,通过资本化的运作,市场的流转,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高收益性的利用。

3强化农村土地基础工作

市场条件下土地资源的流转归根到底是土地价格的调动。只有完善的土地产权和土地价格体系才能够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管理中的作用。为此,首先应推动农村土地登记制度的建立,对土地资源的面积、权属、使用条件、用途、价格等因素进行科学的登记,为土地资源的资本化奠定基础和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推动土地定级估价制度,按照市场的资源调配和定价机制,对农村土地的质量等级与市场价格进行合理的估价,规范农村土地价格体系,推动农村土地基础管理工作。

4发展农村中介服务机构

第4篇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经济

随着工业化进程脚步不断加快,加上人口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土地资源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发展基础,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传统的土地开发过程明显存在着不合理问题,针对弊端要进行土地利用流转,土地资源需要采用科学合理化的利用方式与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1农村土地流转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化改革阶段,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同时对于土地的利用也要秉承科学谨慎的态度,站在更高的角度为行业以及社会发展谋求福利,不能仅看眼前的经济效益,而是要根据社会发展形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农村土地流转。首先对于稀缺性资源要充分合理地进行规划配置,让资源能够得到最大价值效益发挥;其次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当中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体系制度,尤其对于土地资源不动产登记管理方面要注重体系化的政策指导,对于违规问题必须坚决整改,尤其在环境污染、非法占地等方面要坚持行政法规先行,既要保证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同时也要注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为我国的未来发展谋求福祉。

2新时期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策略

2.1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体系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第一战略,这是由特殊历史时期所决定的,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性进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粗犷式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以高瞻远瞩的角度进行农村土地利用改革。一系列的土地利用改革其目的均是为了国家持续发展的目标,当然这必定牵扯到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需要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明确土地责任以及土地界限划分,既为前期的工作打好基础,也为后期的监督管理做好相关数据记录。我国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同时也受自身实际情况及技术手段所限制。我国的农村土地管理大多是以集中化制度严格管控,虽然农村土地较为集中,但是其利用手段相对单一。在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方面尤其凸显,不仅限制了大量土地无法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涌入造成了两极分化现象,城市土地越来越稀缺,而农村土地闲置荒废居多。基于以上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必须跟随土地利用流转进行有效改革,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快速发展。

2.2统筹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我国虽然在经济领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呈现出了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农村地区具有广袤的土地资源,城市具有更好的经济结构,为了更好地实现土地利用统筹发展,需要缩短城市与农村的实际经济差距,让城市产业经济带动农村发展,同时也要利用农村土地弥补城市的土地资源短缺现象,从而实现协调统一发展的共同目标。农村土地流转涉及的环节较多,工作内容较为繁杂,因此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效能提升。第一,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扎实的工作能力以及业务能力,秉承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对工作内容进行认真审核。第二,领导层应该对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加大重视,从多方面进行工作改革,注重工作效能的提升以及繁冗环节的精简。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流转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土地利用过程中有着较为凸出的矛盾问题,需要针对当前的土地资源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让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加快土地的使用流动性。

第5篇

关键字:农村、土地管理、电子政务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中国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完善,管理数字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土地管理、开发、保护和资源优化等方面取得积极地意义。现阶段,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及土地缺口日益扩大的双重压力,但在新的国内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更好的推进土地管理现代化,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电子政务基本概论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将管理与服务通过信息化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3]具体来说,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就是政府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成果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地政管理信息系统、矿政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信息系统、综合事务管理信息系统。

2农村土地电子政务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1必要性

开展国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是国土资源系统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是履行新时期各项土地管理服务工作的必然要求。

2.2重要性

农村土地电子政务管理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顺应信息化发展规律,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及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土地资源的价值最优化,解决农村土地纠纷、权属不清、土地污染等诸多问题,提供便民服务,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缓解农村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3农村土地电子政务管理的现状

电子政务作为衡量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并在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近年来,我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逐步开展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部分地区推进农村数字化的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土地信息化管理初步见效。

然而,传统的农村土地管理模式和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农村土地电子政务管理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理论和数据集成,轻视实用研究,技术平台不成熟,发展滞后于城市,仍面临着不少问题:意识淡薄,使用率低,管理不完善,技术水平低,信息模式单一,服务平台流于形式,信息孤岛,内容更新不规范等。这些都影响了电子政务在农村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不利于深化农村改革和解决“三农”难题。

4农村土地电子政务管理的应用

4.1 土地权属管理中的应用

农村土地权属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拥有者所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利进行权属登记。目前农村土地权属管理基本有土地产权界定不清、主体不明确及集体所有权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土地电子政务管理,建立起土地权属登记体系,有效审核农村土地权属,对土地进行等级及权属的划分,防止土地登记失误的发生,为使用者提供查询、分析以及统计的服务,保证土地权属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4.2 土地规划及利用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电子政务管理对土地的数值数据、图形数据等进行空间分析,科学评估土地的质量和适宜性,通过相关的评估等级指标,按不同的规划目标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对土地使用、居民分布以及地表覆盖率进行分析,预测土地的人口承载量,挖掘土地的潜在生产潜力,将分析的数据统计在信息库中,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规划及利用管理提供科学方案,为农村土地的规划和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4.3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划与管理中的利用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划与管理工作要求,土地电子政务管理通过计算机软件平台,将基本农田的规划信息、现状信息及动态变化信息集成到电子政务系统,全面记录基本农田空间位置、分布、数量、等级、地类等,统一管理权属代码、地块编号、地块面积、保护责任人、四至关系、土地等级、变化类型及时间等信息,为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划与管理提供评价、统计、搜和预测等服务,实现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管理,提{基本农田的规划与管理水平。

4.4土地定级估价中的应用

按土地定级规程来管理,对土地信息进行处理,将数据和资源输入到土地电子政务系统,建立土地定级的属性数据库,并对土地的自然条件进行评估分析,形成系统的点、线、面三个空间管理目标,确定土地位置和质量的影响因素,制作出相应的图例、注记、图框及符号等,描述土地的差异性,对土地进行科学的划分和处理。这为土地定级与地价评估提供成果,提高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认可度。

4.5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收集农村土地动态的调查数据,按统一的规程与数据格式进行系统处理,对农村土地的利用动态进行数据录入、变更分析及数据输出等,准确地更新农村土地利用动态的信息,勾勒有变化的图版,对比图版勾勒结果与原来数据,制作出各种统计数据表格,分析土地利用动态的数据,提供图形管理、属性管理与综合分析,为土地利用动态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通过电子政务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对农村土地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进行土地违法案件原因、情况及结果等统计管理,能够为土地执法监察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土地执法监察水平。

5土地管理电子政务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5.1基层电子政务制度建设滞后

土地电子政务管理是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种新管理职能,现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些重要方面还处于真空状态。当前,农村土地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仍处于学习与建设的阶段,信息技术日益更新和电子政务不断推进,但基层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及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却相对滞后。这使得在农村土地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信息公开不及时、信息孤岛现象、重复建设、信息共享程度低、缺乏协同管理能力、分散单干等,导致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不能有序科学地发展。

5.2基层紧缺专业人才

对于农村土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来说,专业人才是积极有效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力量。虽然很多高校有开设土地管理专业培养人才,但土地电子政务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缺口大,土地管理综合型人才很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体制和用人机制等方面原因,高校毕业生奔向县城或城市就业,造成到基层从事土地电子政务的人才紧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基本采用外包或与高等院校、公司等单位合作来建设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在应用中出现的系统问题,专业人员缺乏,加上人员信息管理及使用能力素质不高,难以凭借基层力量及时解决,农村土地电子政务系统就变成“摆设物”。

5.3基层管理设备落后,技术基础薄弱

乡镇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和应用技术基础薄弱,土地管理设备相对落后,系统跟不上复杂和多元的土地管理业务流程,缺乏有效的地理空间数据,数据的标准化水平低,难以实现数据集成和资源共享,其应用不到位和更新维护不及时,如数据库不全、数字化信息欠缺、“信息孤岛”及信息有安全隐患等情况,系统不能适应土地管理的变化,常出现系统瘫痪的现象。

5.4基层管理工作不到位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农村土资源管理认识不足,管理工作不到位,日常事务性工作仍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方式,电子存档管理滞后,主要以纸图存档,资料缺失严重、利用价值不高,硬件配置过于注重超前轻应用,管理目标不符农村国土资源的实际,电子政务在土地管理上没形成一体化,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此外,在信息安全的管理上也有问题,对病毒、网络连接等监控管理不严,对用户认证、权限设置等管理不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5.5建设资金投资相对不足

各地政府对农村信息化发展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需求仍有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虽然政府积极鼓励并支持企业以及民间资本的投入,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面临建设资金不足的隐患,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基本上靠地方政府投钱来建设。一旦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危机,就会出现后续资金断层,这对于建立完善的土地电子政务系统是雪上加霜,严重阻碍了农村土地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6解决问题的对策

6.1加强制度建设

推进农村土地电子政务管理建设,制度保障是先行。没有制度的保障作用,土地电子政务建设将难以实施。政府是制度的制定者,在土地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政府要强化职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农村土地的实情出发,加强制度建设,扭转基层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的局面,形成土地电子政务建设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6.2提高认识水平

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水平,须转变错误观念,提高政府、企业、农民以及社会各界的认识水平。第一,政府的认识对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起领导性的作用,要提高政府部门自身的认识水平。第二,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企业及个人也应该参与其中,要提高企业和农民的认识水平。第三,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并不是只涉及到农村地区,这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多种业务技术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须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

6.3重视基层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强土地管理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基层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土地工作人员的待遇,积极引进人才;对基层队伍进行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高土地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素质;实施工作奖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创新,追求业务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农村国土信息化建设服务;加强与高校合作,推进继续教育,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的建设,补充新生资源力量,为农村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6.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基础设施的保障,其建设也将成为空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括广播、电视、电话、电脑、宽带网络等硬件设施,还有基层队伍、信息服务及信息建设等软件设施,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合理增加电子政务技术的开发与研究经费,学习并引入新技术,加强系统软硬技术更新换代,针对不同的土地业务需求,完善网上土地信息,鼓励村民通过电子政务在线办理土地业务,推进农村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信息安全防御技术,开发新的应用模块,改进系统衔接,加强系统的数据资源整合,建立集成化的信息数据系统,保障系统的整体性和共享性,减少平台损耗,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发挥土地电子政务技术的应用潜力。

6.4强化工作管理,优化管理模式

按照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规律,尽快建立科学可行的土地管理制度。按土地管理工作的统一要求,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工作管理力度,制订信息存档、硬件管理、平台使用及人员岗位责任等在内的实施细则,解决管理关系,清晰管理流程, 优化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行为,落实土地电子政务的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化的贯彻与实施,实现基础信息共享,强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建设,逐步提高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社会化。

6.5加大资金建设力度,拓展多元化渠道

土地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人才专业性强、资金需求大的长期工作,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做保障。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在土地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相关政策向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倾斜。二是多渠道融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并提供相关优惠政策,逐步引入社会资金、风险资金参与建设工作,形成多元化资金体系,为土地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三是要把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与地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探讨政府、企业及电信部门相结合途径,推动高等学校、科研所或网络技术服务单位等机构向农村提供服务,节约电子政务建设投资。

7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的展望

在土地市场发展火热和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是实现国土资源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土资源管理在电子政务的应用中,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转变电子政务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土地信息化管理的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有理由相信农村土地电子政务建设会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推动农村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国章.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曲卫东,韩琼.土地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9.

[3]吴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电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53.

[4]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部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5] 付开隆,金焱,张敏.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设计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

[6]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化建设[J].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专辑.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6).

[7]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J].国土资源信息化,2004.

[8]郭淳芳.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工作流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07.

[9]周磊.土地信息系统研究综述[C].土地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6 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10]中国土地学会.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Z].广东: 广东土地科学编辑部,2005.

[11]鹿心社.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国土资源部网站.2004-04-23.

第6篇

一、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一项法定的重要制度。在全县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县情调查,是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一项公益性基础调查。其目的是全面查实、查清全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以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调查目标

第二次土地调查目标是全面查清全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化的社会化服务,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按照国发[20*]38号文件要求,全面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全县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现状;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全县建制镇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开展基本农田现状调查,查清全县基本农田状况;建设和完善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具体任务如下:

1、农村土地调查

农村土地调查是对城市、建制镇以外的土地进行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按照调查内容,农村土地调查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两部分。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1:1万比例尺为主,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

—3—

面积、分布、利用状况等,查清全县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2)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主要是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公路、铁路、河流以及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使用的土地)、水利设施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状况。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

2、城镇土地调查

城镇土地调查是对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开展大比例尺调查。我县城镇土地调查采用比例尺为1:500,依据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已有地籍调查成果,查清全县建制镇内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状况,查实城镇内部每宗土地的位置、面积、界址、权属、用途等。通过汇总分析,掌握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房地产用地、开发园区用地等土地利用状况。其他建制镇、村庄的地籍调查有计划逐步开展。

3、基本农田调查

依据泰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地块,统计汇总出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发证,造册。

4、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1)建立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数据库建

设,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和基本农田等数据进行管理,满足县级日常土地利用、土地变更等业务需要。满足县级土地资源管理对土地基础数据的基本要求,并提供县级土地数据到地块的查询检索、统计汇总、分析输出、及时调用和定期备案等功能。

(2)建立县级地籍信息系统

按照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建立地籍信息系统,对乡(镇)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结果的图形数据、宗地属性以及各种表、卡、册等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提供录入编辑、查询统计、日常变更、制图输出、登记发证以及办公流程等管理功能,以满足日常业务及管理的需求。

5.成果汇总

(1)数据汇总

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汇总本辖区内的各类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基本农田和城镇建设用地等数据,形成县级行政辖区内的综合及专题调查汇总成果,并参加市级数据汇总。

(2)图件编制

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采用缩编等手段对全县土地调查图形数据进行整理缩编,编制出县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件(集)等,并参加市级成果汇总。

(3)成果分析

根据土地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开展土地利用现状

—5—

分析。对耕地、基本农田等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程度,预测变化趋势,为土地开发潜力挖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出建议。根据土地调查及分析结果,编制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专题报告和有关专著。

为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继续进行每年一次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组织各乡(镇、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及时汇总调查成果;建立及时监测机制,运用航空(天)遥感等高技术手段,定期对重点地区、重点地类进行变化监测。并积极做好成果的维护和应用工作。制定土地调查,统计,登记相关制度,逐步建立稳定的土地调查队伍和经费保障机制,以进一步完善我县统一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

三、调查的进度要求

按照国务院要求和省、市部署,从20*年7月开始,全面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我县第二次土地调查进度安排如下:

1、20*年7月完成县、乡(镇)两级调查组织机构的组建,开展舆论宣传和技术人员培训,完成调查方案或细则的编制上报。启动农村土地调查工作。

2、20*年*月启动县城所在地澄江镇的城镇土地调查。20*年1月启动河西片碧溪、桥头、禾市、螺溪、苏溪、马市、沿溪七个建制镇城镇土地调查。20*年7月启动河东片塘洲、冠朝、沙村、老营盘、小龙、灌溪、苑前、万合八个建制镇城镇土地调查。

3、20*年8月至12月,完成全县的农村土地调查工作。全面查清全县每一块土地的位置、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全面查清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确权率达到90%以上;在农村土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完成基本农田的上图、登记、造册,查清全县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4、2009年1月至8月,全面完成全县16个建制镇城镇土地调查工作。县城建制镇外的乡、村庄内的土地调查工作按计划逐步开展。

5、2009年*月前,在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汇总统计调查,查清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工业园区和房地产等用地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完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基本农田数据、城镇地籍调查数据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及更新系统,实现全县土地调查信息共享。建成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将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平台,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审批等涉及的基础数据和图件将以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数据为准。

6、以2009年*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县统一变更、汇总各乡(镇、场)调查成果,形成上报市的土地调查基本数据。

20*年以后,按国家的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变更调查,以保持调查成果的现势性。

四、调查的组织实施

(一)统一领导,统筹安排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省、市、县政府已成立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各乡(镇、场)要成立调查小组,组织有关部门负责抓好本行政区的调查工作。调查方案和细则经省土地调查办批准后实施。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将作为核定各地实际耕地保有量、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和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各项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对未完成调查任务的乡(镇),将暂停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审批等工作。土地调查完成后,未经依法办理登记的土地,不得流转。

各级政府应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本次调查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护资源、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本次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县土地调查办负责对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调查队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的培训。

(二)统一标准,整合资源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及省制定土地调查技术细则,

集中统一制作和提供调查工作底图,统一调查的程序、方法、成果、精度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料和调查成果,合理利用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确保调查工作按时完成。

省土地调查办集中统一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统一调查底图,统一调查要求,统一调查方法。各乡(镇)在坚持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进一步充实、改善土地调查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充分应用成熟、实用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全面提升本次调查的科技含量。

(三)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按照“国家整体控制、地方细化调查、各级优势互补、分级负责实施”的组织模式,县、乡(镇、场)各级分工承担土地调查任务。各级政府要周密组织、细化调查,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圆满完成调查任务。

(四)全面调查,分步实施

各乡(镇、场)土地调查工作应在国家、省、市、县政府的统一进度要求下,全面开展农村土地调查,分步实施城镇(村庄)内部地籍调查,确保国家急需的数据按时完成。

(五)加大支持,保障经费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中“各级财政部门在调查费用上给予保证”的要求,要根据土地调查任务和工作进展编制详细的经费预算,核定调查经费,并列入相应的年度财政预算,财政部门确保土地调查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保

证土地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所需经费按照中央、省、市、县(市、区)财政事权分离的原则,以国家和地方承担的土地调查工作量为依据,由中央、省、市、县(市、区)财政共同分担,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近期县财安排必要的前期工作经费,保证工作需要。

(六)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地区;资产管理;资源利用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主要包含资源性资产和非资源性资产两大类。农村地区资源性资产占绝大部分,主要包括耕地、山、泉、河流等,其中耕地包含家庭承包耕地、专业承包耕地、未发包耕地、废弃项目占地及坡地等。对农村地区资产的有效管理及高质量利用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管理农村地区的基础。社会及时代的进步要求必须更高质量地开发与利用农村资源,但当前仍存在土地产权界限不明晰、经营规模不断减少、监管不到位、资源闲置、资源争议等问题[1]。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针对如何有效加强农村资产管理和资源利用展开讨论。

1农村资产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1制度层面当前农村资产管理在制度层面存在疏漏,部分农村资产存在浪费现象。科学且高效的管理制度是集体资产有效管理的基础,但根据当前集体资产管理状态而言,需要不断完善具有约束性的管理制度。不少地方存在资产所有权争议及使用权争议,农村建设受到阻碍[2]。此外,一些农村资产当前处于闲置状态,此类资源持续浪费,必须依靠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对闲置资产的归属问题进行决断,终止农民间不必要的矛盾,为构建和谐农村打下基础。1.1.2人员层面当前农村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欠缺,且专业人员不足,导致管理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及高效的管理措施。当前资产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和很多农民对农村资产管理缺乏长远性认知,更注重当下的利益,部分管理者往往陷入短期利益中,在对资源储备及资源利用进行判断时更倾向于短期收益投资,缺乏长期管理的认知[3]。资产管理人员在技能及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导致各项资产管理决断仍处于基础阶段,无法对农村资产作出深层次管理,缺乏长远眼光,农村资产无法创造更高的价值。1.1.3管理层面管理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资产底数不清、部分资产严重流失,这与长期以来农村资产管理的权限、职责划分不清有关[4]。少数村干部用集体资产购入电视、电脑等设备,但在离任后并未将此类资产交出,导致日后清算时出现死账、坏账,账面资产臃肿严重;不少资产已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损毁或丢失,但仍未履行报废手续,在资产资金管理及账目管理方面出现底数不清、账实不符、资产数额偏大等情况。

1.2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许多农村废弃项目占地未有效利用。自2001年起,我国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摒弃了传统“村村办学”的方式,对邻近学校进行资源合并,虽改变了许多农村小学班级仅个位数学生的状况,但使农村小学教育用地闲置、疏于管理,很多地方学校成为了农民的私人“晒谷场”。还有很多农村为响应上级要求,鼓励农业项目开发,鼓励有志青年、爱乡人士回村投资,形成了无承包期限、无上交义务、无承包合同的“三无”土地专业承包格局,甚至由于农村地区回村办企人士本身与村委会关系交织较深,难以形成制度化管理。1.2.1利用层面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更丰富,但此类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部分土地资源闲置。除土地资源外,劳动力资源也是当前农村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农村居民进城务工,虽满足了城市劳动力需求,但农村地区的建设却逐渐放缓[5]。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土地资源,但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资源浪费。1.2.2监管层面当前对农村资源的监管仍存在疏漏,无法全方位、高质量地监控资源收入。例如上报土地面积时,通常由村级政府根据之前的土地面积进行上报,但对于坑塘、草泊等新增且未纳入计算面积的土地未如实上报,而是由村干部自行掌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土地资源统计漏洞[6]。上述资源发包大多为村集体自行组织,获得的资金收入不在资金监管中,而是进入了部分利益获取者的个人账户。1.2.3合同层面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仍存在发包合同不合法的情况,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在土地承包政策30年不变的政策要求下,部分村级干部在资源管理过程中为谋私利,私自签订承包合同,且大多为长期合同,例如70年合同甚至百年合同。这种发包合同并不合法,不仅损害了村集体利益,还可能出现历史遗留问题,使村集体上访事件频发。

2造成农村资产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

2.1思想因素

思想因素主要体现在管理者思想偏差、对资产资源的重视度不足。不少村干部在管理农村资产和资源上更倾向于形式管理,缺乏长远考虑,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对各类资源的长远利用[7]。虽然上级已提出了明确要求及相关规定,但思想上的偏差及对资产资源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实际操作时仍无法合理且长远地利用资源。自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起,集体资产逐渐减少,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无法高质量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及已拥有的土地资产。因缺乏创新精神,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相比资金管理而言,资产管理和资源管理更困难,也更容易被忽视。

2.2监督因素

监督的疏漏是造成部分农村资源资产无法被有效统一管理的重要因素。农村地区集体资产属于共同财产,是农民辛苦的成果,但一些地方却缺乏固定的台账记录,在资源管理方面缺乏有效凭证,无法及时反映资源变动状况及资产实际情况[8]。管理制度疏漏导致部分资产被无偿占有,在利益驱使下部分干部任人唯亲,擅自出借集体资产,损害了群众利益。例如在出租厂房、鱼塘之类的资产或资源时,由于后期监管不当、合同不完善、连带关系等因素,监管过程中出现“真空”,导致承租方经营粗放化,无法有效保护资产,甚至在眼前利益驱使下破坏、侵占集体资源资产,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3管理因素

当前农村资产管理的公开度及透明度较低,在日常管理中,资源及资产登记并未向村民有效公布,民主理财小组被架空。有限的公开程度及部分农民文化水平限制导致管理不透明。当前我国财政部门在财政制度公开的内容及程序等方面出台了政策,但在实际实施中由于管理不透明使其无法完全落实[9]。

2.4执行因素

农村地区的资产资源管理效果很大程度与执行力度相关。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执行力度不足,导致较多资源浪费。例如村民随意建房,对村民宅基地的发放及审批存在较大主观性,村干部的权力过大导致占用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乡镇为了经济发展随意规划土地资源用于乡镇企业建设,这种零星规划使土地资源利用率明显降低,部分企业甚至在倒闭后仍占用土地资源,造成土地荒废[10]。国家拥有土地产权,拥有土地征用及售卖的权利,但发放补偿款涉及的各利益方会使实际征用过程出现分配不合理情况,侵害农民承包权益。

3农村资产管理及资源利用改进策略

各级政府建设新农村、改变农村精神面貌的侧重点需要逐步转为强化农村的资产管理和资源利用,需要县乡地方政府帮助、指导农村开展职能管理,促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管理向更宽、更高、更新、更全的方向发展。

3.1树立节约观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资源开发效果显著,但农村地区人才匮乏、资源观念滞后,难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因此,落实节约优先的管理思路,成为梳理正确资源观和资源管理的头等大事,是使农村资源管理由外延粗放利用向内涵集约化利用转变的前提条件。地方政府需要使农村地区管理人员认识到资源的稀缺性,从宣传教育、法制建设、政绩考核、财税体系等多方面贯彻节约资源国策。同时还要控制资源利用总量,发挥规划和计划的引导作用,做好双向调节,通过改变资源利用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管理。

3.2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农村各级政府及干部应重视对当前资源资产的合理管理及高质量利用,站在村民集体利益角度,端正思想,以长远的眼光强化资源资产管理。加强宣传“三资”管理,利用专栏、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开展业务培训会、动员会等,使“三资”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在人员培训方面可采用分级组织培训的方式,避免走形式主义,村级会计人员、村干部应参加培训,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按一定人数比例参与会议及培训,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参与权、知情权,真正实现民主化管理。

3.3建立资产评估服务体系

对农村资产进行评估是推进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农村地区的自然资产较为丰富,尤其是土地资产。价格是市场的灵魂,在土地资产管理方面必须形成有效的评估服务体系,正确认识农村土地资产的价值。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土地资产进行深化研究,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当前我国缺乏农村土地价格评估专业人员及专业机构,在未来的土地资源管理中,必须重视该方面的人员培训。针对当前集体土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服务体系薄弱、价格不合理、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需要在法律援助、资产评估、土地权属登记等方面建立服务体系。通过合理定价充分体现土地的价值,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深化税费改革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及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体现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情况、代偿补偿及生态价值。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定更具适应性的土地定级估价规范,培训专业评估人员,建立农村地价评估机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合理确定农村集体土地资产价格,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

3.4尽快进行土地资产核资

要想有效利用农村资产及资源,必须做好资产核资清算工作。无论是地票交易、三权抵押还是农村股份合作,必须科学评估土地资产价值,明确土地资本结构。当前展开农村集体土地资产核资、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显化农村集体土地资产价值尤为重要。建议政府以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成果为平台,依据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成果,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资产核资登记可使政府了解各村民委员会的集体土地资产在价值、结构、规模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土地资产管理的各种决策制定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及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打下基础。

3.5加大资源资产利用程度

随着进城务工热度不断提升,农村地区不少有效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的有效劳动力资源明显下滑,对农村资源的价值发挥及闲置资产的高效利用造成影响。闲置资源及资产大量浪费不仅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及难度,还导致资源价值发挥受限。因此对于资源的高效率利用,需要彻底清查资产,对于账面未记录的资产、死账、坏账等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办理入账手续,确保账能对物;对于已经无法正常使用或实物不存在的资产应根据资产盘亏手续,经规范的流程审批后消减账面金额,做到账实相符。根据清算结果,采用合理的方式利用、盘活闲置资源,进一步摸清土地情况,详细了解土地的质量、位置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按年度、季度及时更新资源台账,根据土地承包法,按照招标投标手续清理违法合同,对于不合规的土地发包流程应重新履行手续,确保合理、依法监管土地资源。

4结束语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做好农村资产管理,使其效益最大化,不仅关乎新农村建设,还是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对于强化农村资产管理和资源利用,关键在于严格的法律法规、有效的监督管理、健全的规章制度、完善的民主服务、明确的权责划分。只有做到对资产的高质量管理及对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才能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使农村地区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颖,南志标.农地流转对农地与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甘肃省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5):957-974.

[2]许明箫.解析农村资产管理条例提高农村三资管理效率———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4):96-99.

[3]管兵.农村集体产权的脱嵌治理与双重嵌入———以珠三角地区40年的经验为例[J].社会学研究,2019,34(6):164-187,245.

[4]LiuZhenzhong,LiuJin,HeXiaoming.70YearsofChina'sfinance:history,contributionsandprospects[J].ContemporarySocialSciences,2020(5):28-46.

[5]仇叶.集体资产管理的市场化路径与实践悖论———兼论集体资产及其管理制度的基本性质[J].农业经济问题,2018(8):17-27.

[6]蒋,肖滨.重构乡村治理创新的经济基础———广东农村产权改革的一个理论解释[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3-21.

[7]王静,邱道持,赵梓琰,等.农村土地资产管理改革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重庆市忠县316份农户调查问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4):114-119.

[8]陈昕.建设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福建省农村集体三资综合管理平台的规划与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20(4):16-20.

[9]杨人豪,杨庆媛,冯一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基层治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对成都市郫都区宝华村的案例分析[J].西部论坛,2020,30(5):32-42.

第8篇

? ? ? ?1、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1.1分割分散管理阶段

国土资源包括一个国家的土地、海洋、水、矿产、生物等一切自然资源,在80年代以前,我国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都处于分散管理状态,每一项单一资源又处于部门分割分散管理状态。

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例,观察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演变。1954年我国农业部设立土地利用总局,撤销了地政司,56年发展为农垦部,管理我国荒地国营农场建设,82年,农业部成立土地管理局。在这一阶段,没有出现土地资源管理的专职部门,对我国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城乡土地资源管理被分割开,城建部门、交通部门、铁道部门等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分隔管理,农村土地资源则由农业部管理。

1.2相对集中管理阶段

80年代以后,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一系列国土资源保护法,资源法制建设逐渐开始完善,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步入法制管理轨道,单项资源管理职能趋于加强和集中。

还是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例,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并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对城乡和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随后,省、市、县、乡级土地管理机构相继建立,形成层次分明的五级管理体系。

2、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

2.1中央级管理机构

中央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是指98年以后由原地质矿产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测绘局组成的国土资源部,对我国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这标志着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正处于部门分割分散管理向相对集中管理的过渡阶段。

98年以后,能源的分散管理局面也得到改变,成立了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煤炭工业局,由国家经贸委统一管理,原电力工业部的政府职能也被并入国家经贸委。2000年,石油化工、煤炭、冶金等国家局的独立番号被撤销,变为国家经贸委的内设局,能源资源的生产经营管理不断集中。

此外,草地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由农业部统一管理,野生动物资源和森林资源由林业局统一管理,淡水资源由水利部管理,各个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逐步实现相对集中管理,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规划管理、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2.2省级管理机构

2000年以后,省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继中央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之后也进行了较大幅度改革,形成了几种组建模式。辽宁、吉林等15个省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由土地局和地矿局组建,宁夏、安徽等6个省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由土地局、地矿局、测绘局组建,天津、海南等4个省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海洋局、地矿局、土地局和测绘局组建,北京、上海等三个直辖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由房屋土地管理局和地矿局组建,山西、福建等省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由地矿局、土地局、能源办公室和移民办公室组成。这种二合一、三合一的组建模式进一步加强了省级国土资源管理的集中化和统一化。

3、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生产要素、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体会过分割分散管理造成的不便后,建立集中統一管理将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纵观外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也都经历了从分割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的过程。87年,澳大利亚整合原矿产能源部和贸易部的一部分,建立初级产业部,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管理。92年加拿大整合原矿山、矿产能源部和林业部,形成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行使能源管理工作。美国内政部很早就是负责国土资源综合管理的政府组成部门。

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从8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不断向集中统一管理进发。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受到更多重视,建立统一规划、协调管理、高效利用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必然途径。

第9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问题;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现今,我国人口不断扩大,土地资源不容浪费。但是,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严峻的问题。现代土地资源管理的观念在改变,引进现代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和观念,改变以往传统的落后的无规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中,切实的做好土地资源的管理,高效利用现有的土地。用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理念,完善与健全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土地的分配和规划,促进土地利用和开发得到良性的循环发展,努力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一、分析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方面

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影响土地科学合理利用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进行土地管理的部门过于松散,没有紧密联系和密切配合,在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时无法统筹全局,集中力量,从宏观上调控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配置土地资源,和谐城镇发展。这种从管理层方面的体制的缺失导致了土地开发的无序无规律,很多的用地规划与时展趋势不符,土地管理的不全面不细致,在城建中不断发生拆除再建的浪费现象。第二,土地资源管理的监督体制不健全,土地规划分配的公开透明度不够,而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拥有支配权,大量的土地隐形交易产生,真实有效的土地信息被掩埋,很多的由此而生,国家对土地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无法付诸实施。第三,土地资源征地补偿配套政策不健全,土地配置机制不完善,与民众生活的协调性不够。在市场化经济下,管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很多土地的配置罔顾自然环境,罔顾人民的利益,造成土地的利用与社会发展脱节,造成了社会矛盾,群众上访、闹事、拒迁、暴力维权,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效益,严重损害社会的健康稳定。

2、土地利用率低

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人均占地资源稀缺是我国的真实国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步入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各项事业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为了使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符合国情,我们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化使用土地,而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用地问题,城市集约化与农业集约化。打造集约型城市,发展高效用地新城市,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新时期,做好对于城市用地的规划十分重要,而目前我国的集约型城市用地仍处于构想阶段。另外,关于农村土地使用,保护耕地资源,保证粮食产量显得十分重要。农村土地利用率主要是因为耕地摞荒或是闲置,缺乏指导。有些地区的农作物可以种两季,却只种一季,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符合集约用地的政策出台。

3、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行为屡禁不止

在城市建设中,建设规划滞后、违章建筑、超标准用地、乱搭乱建现象屡屡发生,屡禁不止。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是,缺少清晰的规章制度,没有加强对明文禁令的宣传,在有些小城镇很多合理规范的用地标准不为大众所知或者是重视。其次,对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行为执法不严,打击力度不够,特别是城郊和农村有人违法建筑交点罚款就可以了事,而执法人员趁机可以攫取利益,执法松懈,使得这类问题一直禁止不了。最后一点在于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中宏观调控乏力,土地配置机制不完善,土地资产运作中出现漏洞,许多违规用地暗地有权力支持,滋生钱权交易。违规建筑与非法用地往往会造成城市发展的无序,西拆东建无疑是劳民伤财,而地方政府往往是重视罚款高于重视防患于未然。

4、土地资源污染问题加剧

土地资源污染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无疑是牵引着广大百姓的心。一个好的土地资源管理意味着对土地的保护和惜而用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很多面向第二产业的外资注入,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土地污染日益严重。据统计,全国约有 1.5 亿亩耕地受污染,固体废弃物占农地200 万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尽管我国每年会投入以亿为单位的环境治理费,可是土地资源的破坏难以禁绝。

5、土地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长期规划

土地浪费现象与土地紧缺无疑特别矛盾,可是二者却是我国很多地区土地利用的现实。首先是城市土地利用,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市容市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城市规划在行政的干预下没有走得更加健康。地方政府为了提升业绩,地方官员为了提高政绩,盲目地招商引资,甚至前任领导更改建设方案,使土地资源利用陷入混乱,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其次是农村土地利用,耕地与住地交错,零碎的土地上无法开展大规模机械耕作,也限制了农村交通的发展,无法为农村经济助力。

二、解决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的问题的相应措施

1、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加强立法严格执法

土地资源管理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部门,关键时刻不推脱,健全和完善土地统一管理机制,实行政府土地专项部门负责制,建立严格的土地供应机制、强化土地监管的监管机制、统一土地规划审核机制、集中的土地管理体制。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土地利用的法律体系,加强对违规用地的处置力度,加强对不奉公守法官员的处置力度,提高违法用地的经济成本,提高违法乱纪的经济成本,严肃处理违规使用土地案件,严厉处理土地贪污官员,加强土地执法力度。也要设立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人员,提高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监督考核。将土地法的切实执行具体到第一线的发现举报,到第二线的执法打击,发挥法律的效力和监察的威力,从根源上避免违规土地利用的发生。

2、做好土地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

合理科学的土地规划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下我们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核心所在。当前立足土地实情总体的规划,是意味着各项土地建设利用事业沿着可持续、促进城市的健康,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协调各个行业的发展的方向前进,不可以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只重视私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做好土地规划要虚心学习而不盲目照抄照搬,国外城市发展比我们成熟,吸取借鉴合理先进的规划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国外学理念,从中国找现实,在进行类似旧城改造时,不可以胡拆乱建,杜绝劳民伤财。在进行新城开发时,合理规划,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另外做好规划方案要经得起检验,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公开,经得起大众监督,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聆听批评欢迎指正,反复修改,努力做出最佳的最科学的城市规划。

3、加强对土地管理法规和土地利用标准的宣传

土地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科学的土地利用利国利民。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保护耕地,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面向百姓普及我国的土地管理法规和土地利用标准,一方面让人民有监督意识,一方面让人民有守法认识,避免因为不知道而违规。对于宣传层面,我们可以使用电视媒体、报纸、广播、公告等方式进行宣传,也可以利用名人效应,邀请名人进行讲座,让土地利用准则深入人心。还可以通过事例进行宣传,对违章违法建设的进行曝光,将处罚政策进行曝光,对土地利用好的典型进行宣传,让国土资源的使用和保护都靠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4、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宣传科学发展观

经济水平提升,工业化的进展不一定非要拿土地的污染作为代价,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我们一直在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问题,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保护措施做在前,经济与环境是可以和谐共存的。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也是如此。一是要相关企业安装治理污染的设备,减轻对土地的直接伤害,承担对污染土地的责任,禁止在上面进行农作物培植,造成二次伤害,威胁人的健康。二是要提倡全民参与,树立环保意识,虽然乡的土地利用有差异,但是全民参与可以提高对土地的重视,农村可以尝试使用科学合理的耕种方法,保持水土的肥沃,不乱耕乱垦,城市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追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5、改革政府政绩考核标准

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的主体还是在政府部门,要从根本上入手就需要将土地管理官员的重心放在干实事,做对事上,将考核政府行政政绩的标准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上,避免为了单纯的追求GDP,追求大建筑数目而造成的土地浪费和城市破坏,因而,将科学宏观调控土地作为考核标准之一是必要且可行的。

三、结束语

在新时代新背景下,科学的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粗放型利用,优化用地配置,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措施对于我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也有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磊,张林,陈建叶,王彩霞. 丘陵区土地整理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7(06)

[2] 梁留科,曹新向,汤蕾. 土地意识与土地道德建设初探[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3] 阳艳弟,王力,陈宵,钟正和. “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4] 马发生.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思考[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04)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