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04: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综合实践探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能够发掘自我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的生活态度。但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惑;经费不足、资源不够、师资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相当突出。所以,如何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学习并展开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
(一)客观问题
在有关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调研中发现:
1.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课改存在难度。
2.课程资源匮乏,经费投入存在不足。
3.教师能力不足,课程内容需要调整。
(二)主观问题
1.农村学校多数管理人员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性质和内容理解不到位,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和定位。其次不少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文件还没能完全贯彻落实,使得当前的综合实践课程难以真正普及,“主课占用课时”“课时少”现象十分的普遍。
2.不能灵活按照当地的情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调整课程。在北方农村,课程资源成了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关键性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开发者的课程资源一时缺乏。其实,农村有很所多课程资源,只是教师不能从广阔的视野上洞察、识别、发现课程资源。农村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学生缺乏思考创造能力,课堂气氛生硬死板。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点搬出来,也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动手。而是要将综合实践课深化到更高的层次,让综合实践活动与学习思考相结合,这需要巧妙的设计和构思,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将综合实践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要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始已经有十几年,但是相关的课程规定却十分模糊,具体的指导纲要也没有出台。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具体明确的指导文件及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以避免认识上的模糊,为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准确导航。
(二)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要改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现状,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实施方案,严格执行规定,开齐开足课时。要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加强教师和各学校之间的互动,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尽快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健全规章制度,形成以课堂为主场,活动为主体,老师为主角的工作体系,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三)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调研活动。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现有的条件下,要遵循针对性、调整性、经济性原则,从当地文化和乡土情方面出发,开发各种资源。
(四)要发挥社会力量的辅助作用
综合实践课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范畴,要改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课现状,发挥社会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如展开交通安全、防火防盗、防诈骗等法制教育。要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社区的作用,请相关人员利用假期带领学生站来社会实践活动。
三.具体实践方法
(一)主题活动的选择
1.引导学生从“劳动教育”、“环保教育”、“人与自然”的方面提炼主题。让学生在劳动中树立劳动观,学习劳动技巧,树立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
2.社会生活就是一本活教材,它能为学生的活动贡献出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多关注社会、体验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健康愉悦的成长,智慧而创意的生活。
(二)活动展开方法的尝试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度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学生在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活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身经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的自我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
以北方农村的小学综合实践为例,北方的气候总体来说春秋季并不明显,几乎是冬天过了就是夏天,农村条件有限,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很大程度上是要围绕本校资源,地方资源进行的。所以立足学生兴趣,围绕地方资源设计开发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校本综合活动实施案例。
在校本资源开发过程中,根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地理特点,开展具有校本资源的三贴近主题系列活动,要求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地域,探究发现生活美,家乡美和人文美。这些活动意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手机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活动包括:民间故事传说、古今地理发现、自然风景、交通状况、特a和开发建设等。这一系列探究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与实践,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有效地激发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小结:可以说综合活动实践课的实施对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一门极为理想的学校教学课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顺利而有效的实施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有困难也有挑战,任重而道远。由于个人认识有限,难以概述全面,希望学者们可以继续交易研究,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课是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的一大亮点,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活跃,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质量因而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下面将构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供广大数学教师参考和借鉴。
一、合作教学模式
由于小学生长期受到家长的溺爱,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傲慢、自大的心理,不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所以数学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合作教学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比学生独立学习更有效率。同时,合作教学还营造了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美好品德,学生也会主动要求进步,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陋习,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比如说学习“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以桌子为中心,分别坐在不同的位置,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图片、玩具、模型放在中间,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看到的画面;然后互相交换位置,再描述一下此时物体的样子。学生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通过这样的训练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很多学生会存在疑惑,观察物体和数学有什么联系呢?这是因为很多数学计算都存在规律,比如说125+241+275+359求和,如果依次相加计算量较大,很容易算错,可是通过观察会发现125和275相加是400,241和359相加是600,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最终结果是1000,所以说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数学源于生活,很多数学定理都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另一方面,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经常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但是我们已经对其智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以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能力,在不对知识科学性学习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巧妙借助生活化的语言对其思维进行引导,让其在童趣化的语言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科学的学习。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要急于教学,而是询问学生最细化哪个数字?为什么会细化这个数字?有的学生说喜欢4,因为家里有4口人,有的学生说喜欢7,因为我们是7班,更有甚者说喜欢1,因为他有一个梦想:期末考试要考第1名。和此相类似的回答有很多,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学生结合学习、家庭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效降低了学习十以内数字的难度,构建了高效的课堂,促进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三、游戏教学模式
数学知识的灵活性高,趣味性强,教师可以用其他的教学形式来替代枯燥单调的书本知识,将学生从固定思维中解放出来,使其逐渐发掘数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并且学会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游戏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有趣的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比如说以《田忌赛马》为例设计游戏,让学生抽取标有数字的卡片比大小,每个人抽三张,采取三局两胜制。第一个学生抽到了8、4、1,第二个学生抽到了9、5、3,当所有学生都认为第一个学生输定了的时候,教师要让其思考胜利的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应从旁指导,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恍然大悟之感,并W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类似问题,在游戏中逐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为数学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转变了僵化、呆板的教学模式,营造了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参与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对数学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教师应加强启发和引导,并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理论与实践 特征分析 教学策略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教材内容教学,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少的。导致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知识系统不完备。而如今倡导将课本内容与综合实践相联系,能够很好地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与个人能力。综合实践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学会自主思考、探索、获得知识,这样最终取得的学习更有效果。合作学习法是综合实践中教师用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也是符合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的主要教学方式。笔者将具体分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简要论述如何更好地将实践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践性
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实践性是该课程开展的第一特征。教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比如:通过上网或者查阅书籍搜集实践学习互动资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思考和分析、独立或者以合作形式完成这次探究学习等,这些都体现了活动开展的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实地测量的综合实践项目《数学与我们的校园生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六到七人一小组,让他们观看学校的布局,分别测量计算教学区、就餐区、运动区等不同区域面积。然后由学生负责人统计各个小组的数据,得出校园总面积,并分析这种面积的划分与布局是否合理。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于怎样测量面积是最简单的,有学生想出用固定长度的绳子测量,也有学生想出用运动的小车走过测量边的时间计算长度等。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不仅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与应变能力,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以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加强综合实践互动开展的综合性
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综合性体现的是整个课程的性质,这是一门将数学课本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课程,是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化课程。而且数学本来就与各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因此教师要合理地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接受能力,适当引入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慢慢学会利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
例如,在小课题《生活中的数学研究之食堂数学问题》研究中,我就运用统计学知识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在整个研究中,学生的研究主题在于弄清学校食堂的剩菜,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剩菜问题。整个研究开展的时间是一个月,其中学生小组至少要统计十五天数据。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呈现他们的调查数据呢?这里我教学生使用一些基本办公软件进行表格及直方图绘制,从而让数据表达得更清晰,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又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三、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结果的评价
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研究不同项目时,其实得出的学习结果对最终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很小的。因此,如何让学生重视且喜爱这门课程呢?最主要的还在于教师对他们学习活动的评价,这是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要参与其中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关系;并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方法。教学结果不是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最终目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与能力的独立成长。
为了更客观地获得学生的评价资料,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培训过程中我开展了三方面评价:一个是组内评价:这个评价由组员做出;第二个是教师评价:由教师通过观察小组学习状况给予他们评价;第三个是组与组之间的评价。如在上述案例《食堂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就可以按照这三个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开展评价。根据学生最后做出的调查,教师和其他组可以分享和评价;以百分制分别给组内成员调查过程中的表现评分。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评价结果会显得更客观、公正。
总而言之,在小学五六级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开展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活动实践性与综合性,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尽可能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从而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师开展实践学习时一定要将活动与学生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思索和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生活化数学教学,也是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内部特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
一、利用实践活动,强调综合应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那么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就不仅仅是获取、应用一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综合运用的专题性学习. 它更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生活间的联系.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那些真实的生活例子,这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整体意识,强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寻找数学乐趣,发展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乐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乐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乐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创新的历程需要乐趣来维持,所以要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其创新的乐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丧失信念,教师创造合适的时机使学生感触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比如:针对差别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张开想象的翅膀,张扬他们差别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联合点,激发其对胜利的渴望,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快乐,培养创新的乐趣.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活动”,它与其他数学课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并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在教育过程中陶冶情操
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 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四、活用教材,扩大开发意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 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现行的大多数教材中,每册涉及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量还很少,一般只有2~3节,这显然是不够的. 所以教师在应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根据班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课程的开发意识.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可以开展一个小小的购物活动, 让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实用又有意义的东西,使他们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钱币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不乱花零用钱的好习惯. 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还可以设计“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课题.
同时,我们还要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实践、小综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时时锻炼,处处提高,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如学习了“认识几分之几”,就可以开一个短小的生日Party,让学生学习怎样分生日蛋糕. 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包装礼品盒,算一算要多少包装纸、要多少捆扎绳等.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改变着学生,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创造,让我们一同努力,把我们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又多彩.
【参考文献】
[1]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2]吴立峰.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6.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有效运用 综合实践操作课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9-01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特点和性质,采用探究式教学习是一种能够实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短时高效的教学方式。但受到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形成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影响,探究式学习不可能全过程完整的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误区,它影响和制约了“课堂转型”理念的有效实施,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1 在探究学习中正确处理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要动手也要动脑。在大力推广“课堂转型”课改理念的课堂上,教师们非常重视探究过程。但很多时候,教师将探究理解为只要让学生的收“动”起来,甚至误认为课堂上活动越多,学生越活跃越好。课堂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状态,表面上看学生都在参与,但在看似热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后,学生的头脑依然一片空白。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动起来,没有感悟,他们的观念、认识、探究技能仍然停留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并没有将探究能力有实质性的培养、提高。
真正高效率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在活动中认真的动手操作,并在做中有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决不能厚此薄彼。我在教学《吹泡泡》一课时,就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探究空间。首先让学生利用所带的材料尝试调制泡泡液,提醒学生不要浪费,也不要弄脏环境,先想好应该怎么调试泡泡液后再动手实践。调好液体后,试吹泡泡,可能出现吹不出泡泡,液体挂不住泡泡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失败的原因,是泡泡液过于稀释了还是泡泡器的大小不适合等原因。学生在活动中会经历反复的“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重视小组合作,提高探究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显得特别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的发展,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的过程和探究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但关键在于怎样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的互动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要理解集体协作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就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小组互动活动中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组员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消极、自私、依赖等不良的心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其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协作意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竞争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既合作又竞争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提高探究的实效性。
3 让交流与评价成为为探究学习中的“催化剂”
评价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因此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以往的课堂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否与课本知识或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一致,而对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独特的看法持不温不火的态度,要么不管对错,一律肯定;要么含糊其词,不予深究。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智力表现,因此,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展示学习展示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展示学习的过程,教师评价时要指出学生回答中所要包含着的智力价值,以及采取了何种学习方法。尽量给予学生客观、真实、恰如其分的评价。
在平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个人观察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完成练习内容,对他们的探究结果或用适当的文字加以点评,或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探究活动的关注,促进他们更加努力的研究;还促进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
探究的美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在探究、体验与实践中感受活动的快乐。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他们从中获得最大的快乐,从而让他们真正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 宁涛.综合实践应以探究性学习培养为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
[2] 张培华.《浅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性学习》浙江嘉兴市秀城区新丰镇中心小学[Z].
[3] 张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落实课标,拓展实践的空间
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改变,使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改变了以往纯语文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为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某一学科为主、其他学科为辅的综合性的课程。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改革的又一核心亮点,是重视“过程”的优化,而不片面追求结果。阅读是一种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教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创造,就成了过程优化的关键。为了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读书兴趣,很多班级开展各种关于读书的专题活动。如“读书之星”的评比,制作书签,比赛谁读的书最多,谁的读书笔记最丰富……孩子们自主地在书海中尽情遨游,读书的热情日益高涨。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读书多达几十本。在鼓励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又注重了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班会定期举行阅读交流活动,推荐好书,交流读书方法。在活动中,他们不仅能学到好的读书方法,了解到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语文素养,大大提高了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样,读书成了一种享受。
二、走向社会,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即语文。新的课程设计注意了这种关系,将“生活世界”引进教材。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存在挑食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设计了“蔬菜营养多”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跟随家长上菜场买菜,看一看、问一问、闻一闻、尝一尝,亲身体验买菜的过程,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写一写自己最爱吃的一种蔬菜。这项活动中,学生收获很多,挑食情况有好转。再如,学习“体育世界”单元后,很多班级举行了“奥运知识知多少”主题班会。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了解了奥运会的发展史,奥运会的金牌榜,历届主办城市等知识;学生还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奥运冠军,并将资料图片与同学交流分享。“神舟五号”上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成了世人关注的热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的新闻图片、文字,此事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分类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生活中实践,学生学习了用语文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生活的资源来丰富语文知识。
三、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个性
综合性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学生可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这样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使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大大增强了团队的力量。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尽可能地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调查,按自己的想法去多方面地搜集资料。教师要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去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协助其他小组成员开展调查研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体验其中的乐趣。
四、及时有效地评价
评价是综合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做得好,可能会极大地激励学生。如果评价过程不全面、不合理或在评价的某一细节出现问题,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活动课的操作进而产生不良的效应。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过程中,了解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中所体现的主体价值和成果价值这两点可能是最重要的两点。而前者又是重中之重,因为作为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成果的赞扬和肯定,更多时候还需要深厚的人文关怀、情感关注和心理的慰藉。学生对于各种信息进行处理、整合所得的学习成果,虽然显稚嫩,但不乏独到见解,应该充分肯定去赏识学生的成果。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给予学生展示空间,使学生保持连续不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兴趣的连续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不同的选题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既要认识收获,也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自我评价基础上鼓励进行小组间的评价、总结。在小组评价中,应从学习他人的优点入手,培养学会认识他人长处,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同时,在小结自己的收获时,鼓励他们对学习的方法、形式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他们的探究精神,为下次综合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将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体现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促进课程之间的综合与吸纳,克服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割裂现象;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的发展;有利于科教兴国与素质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赵财经.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兴趣;引导;评价;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45-03
为实施主题活动“走进鱼的世界”,我给孩子们一对一地布置了任务,期待一周后他们的收获。可活动开始后,学生却茫然得很,只有两个孩子开始行动了,却同样不得法……那么怎样引导孩子对“走进鱼的世界”这一主题感兴趣,并时刻对整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保持兴趣,最终将这种兴趣延续下去,成为了我此刻最重视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谁带走了“趣”
1.关注惰性。四年级的学生对综合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对主题活动的开展容易走上一种定势,或者说产生了一种惰性。从制定活动方案――搜集资料――采访调查――整理资料――交流汇报……好像每一次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容易产生懈怠,也容易变成一种完成任务式的行为。久而久之这种应付式的惰性将他们活动的兴趣减弱,甚至消失。
2.关注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由于我是借班上课,而且是一个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活动,教师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具体指导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上都给指导留有盲区,所以孩子们无助的时候没有教师帮扶,就大大挫伤了他们的活动兴趣。
3.关注个体的差异。无论哪个班级都存在学生能力的差异,一些小组长或者班干部的组织规划能力就比其他同学要强,要想让全班同学均衡发展有难度,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在活动中充当“霸王”,其他孩子要么不甘被指挥,将自己置身组织之外;要么默不作声,漫不经心。主题活动不是某一个孩子的独角戏,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凝聚力,各扫门前雪,会让他们实施活动的兴趣“四分五裂”。
二、解决问题――找回失去的“趣”
小学生的活动热情来得快也去得快,我们该如何留住这份热情,引导孩子全面有效地开展活动呢?从以下“导――趣”两步走谈谈我的做法。
1.导――引导,兴趣保持的抓手,让孩子趣味盎然
对于学生来说,整个活动中,教师的“导”起到支架作用,没有老师“辐射性”的“导”孩子们将失去活动的兴趣和耐心。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能力和方法的“导”。
活动剪影:
成果展示课上,身为学习委员的男孩正在津津有味地向大家介绍他们在活动中的经历――《寻鱼记》,一句“鱿鱼”的地方方言“断码头子”引得台下的听课老师一阵笑声,本来自信的男孩一下子沉默了,脸红得像个苹果,我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说,“怎么了?刚才老师们笑,是在夸你讲得好呢!不信你可以下去采访一下。”他用疑惑的眼光看向我,又看向台下满脸是笑的老师们,又来一句方言“骗人”,惹得台下笑炸了锅,此刻一个男子汉的尊严似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的头低低地垂着,完全丧失了汇报的自信,我该怎么办?“张老师不骗人,老师们真的觉得你是最棒的,讲得精彩,不信你听,老师们的掌声!”我示意了一下台下,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家伙重新抬起了头,侃侃而谈!经久不息的掌声让他的笑脸兴奋得红若桃花!
又如《走进鱼的世界》在采访环节,孩子们接触得不多,显得很无助,此时我播放了高年级孩子成功采访的视频,教给他们采访的方法。并让孩子们轮流尝试去采访,人人参与,不让一个孩子落下,给予每个孩子一个提升自身能力的平台。“导”是活动成功的支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关注。
2.趣――情趣,兴趣延续的平台,让孩子乐于创新
在连岛小学执教《走进鱼的世界》,孩子们在多彩的课件面前,主动地走进了鱼的研究活动中;孩子们在制定活动计划时,表现得很被动和无助,此时我以“星级活动方案”为诱饵,制定的计划具体可行有效的将被评为“五星级活动方案”。孩子们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的能动性被诱发出来了。让他们感受每个活动都是充满“情趣”的,努力营造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景,让他们乐此不疲,乐在其中,连平时不感兴趣的习作都让他们变得文采如飞了。
活动剪影:
鱼的营养价值小组在汇报一种鱼的介绍时,他们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
材料很丰富,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就这些文字本身,他们读都读不溜,何谈汇报交流呢。他们小组的组长就向我求救,“老师,我们收集的资料自己看不懂”,我抓住这个契机,引导他们,“当我们遇到自己不理解的汇报内容时该怎么办?有什么妙招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学生1:我们在汇报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像语文课上一样查字典。
学生2:我觉得还可以上网查,用百度一搜就OK了。
学生3:生物老师懂得也很多,可以去请教他。
学生4:同样可以问爸爸妈妈呀!
学生5:我们可以对照图片一起介绍鱼的样子。
学生6:老师,我们为什么不为鱼儿们做个漂亮的头饰呢?
学生7:我们带上头饰,就把自己当成鱼儿来介绍。
……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这一讨论激发了学生无穷的探究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他们对资料做了调整。用拟人化的口气由各种鱼类做自我介绍。如鲫鱼介绍自己说,“大家好,我叫鲫鱼,长相可爱,像个纺锤,背部灰黑色,腹部近白色,我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疗效,刚生过宝宝的阿姨可以吃我熬的烫,下奶喂宝宝一级棒哦!”鲤鱼说:“鲤鱼跳龙门来喽!大家好,我就是人见人爱的鲤鱼宝贝,我有健脾开胃奇效,不爱吃饭的人可以吃我哦,如果你咳嗽、哮喘了可以吃我哦,想要健康的人们请多多吃我哦!”风趣形象的自我介绍,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型,这次活动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导――趣”机制的引入,让我们的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快乐的自己,展示全新的自己!只要我们的学科教师用心、静心、耐心地去实践探讨,利用“激趣机制”,一定会带领孩子飞入综合实践更宽广的天空!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整合、实践
现阶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立,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贯做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数学游戏和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把教学内容通过数学游戏活动和实际动手操作的形式一点一点地展开,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得学生们一想到学校就想到了“游乐场”。教育能达到这种至高境界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要做到这一点就简单多了。信息技术使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变得生动而且丰富多彩。
一、应用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情境,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却忽视了教法、学法、能力的培养,然而教学实践表明,对这些抽象的概念与规则的学习并不但不能增加学生们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反而弱化了学生们的创造性与灵活性,这样,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而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新教改则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情境性学习方面进行了加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因此而增加了许多学习的趣味性,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更是学好数学这门功课的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给我们提供了实时、开放、灵活、生动的教学内容,使得问题情境变得更加地逼真,更加适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弥补了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使小学生进入角色快、积极性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双向的促进作用。
二、 应用信息技术,扩大教学资源的外延,使得知识点的展现更灵活
1.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资源的外延大增,使得知识点的展现更灵活生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要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学生理解的进程,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在增加课堂容量的同时,学生的领悟力和学习能力也得得到了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也要留意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制造一些游戏活动与数学学习挂钩,在信息的海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增强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给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利用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识,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要恰当利用多媒体,以使得在课堂上出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3.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使得数学的重点部分得到突出,进而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增加知识的内化。小学生们在遇到知识难点时往往不容易解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调动起来促进知识理解,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教学效果。
三、 应用信息技术,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师生的互动方式
1.在网络环境下课堂的反馈与评价更及时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们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们的反馈信息,但在网络环境支持下,一对一的解答与教授学生成为可能。在校园局域网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电话将自己的答案上传给教师接收,教师能及时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点和纠正学生的习惯性错误,同时教师要采取正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正确引导,起到激励学习的作用。比照以往的课堂,网络环境下的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师可以顾及到更多的学生,甚至是全班,并且能及时调控学生的上课状态,有张有弛。
2.所学知识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进行扩展和延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内容,只能在这一节课上发挥它们的作用。这节课结束后便缺乏可操作性,学生不能对所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在网络环境下,如果我们设置了BBS这样的交流版块,这节课的素材可以随时再拿出来看,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教师进行交流。使这节课得到很好的延续。
3.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是师生关系的转变,网络的优势,可以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网络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师生互动方式,丰富反馈与评价功能,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地交流。运用计算机监测记录教学过程,可研究学法和反馈信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整合对教学而言,信息即资源,它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信息资源应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是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像黑板、粉笔、三角尺和圆规一样使用方便;而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理想有效的学习环境,就像图书馆、资料室一样;有时还可以是提供答疑解惑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创新的有力工具。
一、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
小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获得更高音乐素质。
1.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并通过欣赏音乐和演奏音乐,体会到音乐中的意境,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在音乐乐理知识不断积累的背景下,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更出色。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使音乐思维获得创造性发展。
2.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理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资源得到共享。既然是合作,就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与己无关的想法。为了有效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合作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习惯。例如,进行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教学时,可以安排音乐故事表演,让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课本中给出了几个角色:小兔、乌龟、小熊、小猴子、小猫。除了这几个角色,教师还可以添加几个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组分工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优生与学困生综合在一起,给每个人有平等的机会。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配合,促进情感交流。
3.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学习自由,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其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高尚的情趣,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歌词,然后让学生讨论:下大雨和小雨的区别。你能根据什么变化判断天空要下雨?学生通过小组分析和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说出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然后进行小组自学歌曲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学得更快。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一边哼唱一遍记忆歌词,还有的先把歌词记下来再学习演唱。等学生都能演唱出这首歌曲后,教师拿出各种演奏乐器,让学生进行为歌曲配乐的音乐实践活动,小组之间通过倾听和探究,使歌曲的配乐演奏得更好。通过积极参与这种音乐实践活动,学生的音乐能力获得增长,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1.让学生自主感受、自主参与。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学习音乐的形式多样,可以欣赏音乐,可以演奏音乐,还可以倾听音乐说出自己的感受。在每一种学习方式中,音乐教师都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要学习的音乐知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兴趣不能长时间保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中的美,促进他们积极深入到音乐中,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通过音乐实践中的主动探索,对音乐知识掌握得更牢,促使自主探究。
2.开展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