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信息化过程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3 17:05: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信息化过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信息化过程

第1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冲突机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8-0124-06

一、企业信息化冲突相关文献回顾

组织冲突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Pondy于1967年发表了“组织冲突:概念与模型”一文,初步奠定了组织冲突理论基础。Thomas发展了冲突的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两位学者的研究使组织冲突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初具雏形,并引导后来的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Barker等认为,当不相容的行动出现时,冲突就存在了。在冲突中,一方的行动伤害、干扰、阻碍、反对或以某些方式使他方的行动和地位变得无效。冲突既可以出现在合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出现在竞争的情况下。Morrill认为,冲突可以是对抗性的或非对抗性的抱怨的沟通,对抗是当事方之间通过语言或行动直接表达的抱怨,而非对抗则是指抱怨不通过直接的语言行动表达。这样宽泛的定义允许人们对以抱怨为基础的现象进行广泛地分析,而当事方回避是典型的非对抗性冲突的解决方式,谈判则是对抗性冲突的解决方法。Darling和Walker研究认为,冲突源于各种因素,在目标、期望、价值、行动方式以及关于怎样把握环境的理解上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们将难以预计的未来因素加入到这些差异中去的时候,冲突就更加激烈和无所不在了。冲突代表了面向未来的一种激动人心的可能性,冲突是组织活力的象征。Wall和Callister将冲突的成因归为三方面:第一是个人特质方面,如个性、价值观、目标、压力感、对自由的要求等。第二是人际因素,包括知觉因素,如误解、不信任等;交流因素,如敌对、不喜欢、侮辱等;行为因素,如权力斗争、阻碍别人的目标等;结构因素,如权力不平衡、地位的差异等;以往的互动因素,如过去合作的失败经历、以往的冲突经历等。第三是冲突的问题特性,如复杂的、多面的、模糊的问题往往引起冲突。

相对于管理学领域的其他研究相比,对管理冲突的研究比较少,拉巴隆巴拉对《哈佛商业评论》所做的文章统计分析,从1975-1999年中期发表的6500多篇文章中只有3篇的标题有“冲突”这个词汇。以往的冲突研究关注的是组织内部的人际冲突、团队冲突或部门冲突,采用的是微观视角。托马斯・谢林指出,冲突的第一种理解是将冲突看成是一种组织的不正常状态,要寻找冲突产生的根源和解决方法予以根除。这种观点被称为“冲突的传统观点”,盛行于20世纪30-40年代(罗宾斯,1997)。谢林的冲突第二种理解认为冲突的产生具有合理性,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并研究分析与冲突相关的各种行为。罗宾斯认为,抑制冲突的文化过去行得通,但是,在激烈竞争全球化经济中却是绝对不行的。那些不支持、不鼓励、不同意见的组织将无法生存下去。员工来源的多样化及适度的冲突,即可以保持组织的活力,又可以提高组织、生产率水平。这种结论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冲突管理研究领域有代表性的研究框架主要有三个,即基于资源稀缺的冲突分析框架、基于利益矛盾的冲突分析框架和基于特质差异的冲突分析框架。这三个框架下的冲突也分别称为资源冲突、利益冲突和特质冲突。资源冲突分析框架认为,冲突主要来自于资源的稀缺性,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个人、团队或组织之间的冲突就产生了;利益冲突分析框架认为,冲突的根源在于利益的矛盾,不同的个人、团队或组织拥有不同的偏好和目标,也就有了不同的利益追求,正是因为利益的矛盾,冲突就产生了;特质冲突分析框架则认为,冲突是由个人、团队或组织的特质的认同和相互对抗引起的,也就是说,冲突的真正原因在于人的深层次需要,如尊严、承认、安全、控制、目的和功效等遭到了威胁和挫折。基于对冲突的不同理解,这三种框架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三类不同的分析冲突的视角和管理冲突的技术。典型的冲突管理的“硬策略”如威胁、竞争, “软策略”如妥协、回避、迁就,“折中策略”如谈判、合作,“冲突激发策略”如沟通、引进新人、组织重构、任命吹毛求疵者等(Barker et al,1988,Thomas 1992,罗宾斯1997)。

国外企业信息化冲突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Halsey,John J.研究认为管理科学和信息系统领域之间的冲突已经被发展了,他建议人们认识两个领域的相似和区别并理解他们,信息系统与管理科学对公司的各种管理具有许多相似性,无论是长期的战略计划和短期的成本降低,两者都是有帮助的。两者的不同在于领域的界定和数据的处理,管理科学和信息服务都应投资,以利于提升两方面的技能。信息服务提供数据,管理科学提供各种数据如何应用的建议,帮助评估或建立合适的模块。Daniel Robey,Dana LFarrow,Charles R.Franz发表的论文《系统开发的组成过程和冲突》认为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促成了组织的成员进入到一个具有潜在冲突的过程中,项目组的冲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被系统开发忽略了。建立了参与,影响,冲突,冲突结果的冲突模型。Smith,Mckeen研究认为,信息系统和用户部门之间关系通常被描绘为缺乏信任。四个冲突的根源被识别为:(1)关于计算机化控制的意见分歧;(2)区别在目标和经理时间表不一致;(3)缺乏可测量的益处;(4)在系统开发期间的角色和责任的分歧。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认为:(1)这些表现出的趋势影响是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的关系;(2)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和标准化;(3)对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的改变;(4)管理控制和决策制定的侵蚀。美国南明尼苏达大学的Trimmer,Kenneth James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讨论了跨职能团队的信息化冲突,他认为冲突是跨职能团队一个固有组成部分,并且包括两个类型,感性和实质。冲突的两个类型可能导致团队满意度水平降低,也可能导致团队生存能力和团队整体效率水平的降低。冲突,特别是实质或面向任务的冲突的决议,是功能良好和有发展团队的特征。Kumar,kuldeep;van Dissel,Han G研究了跨组织的系统引起的冲突问题,他们把跨组织的系统(10s)类型分为三种:合并资源的IOS,价值或

者供应链IOS和网络的IOS,将系统中潜在的冲突的性质分为经济的、技术的和社会一政治原因。

国内企业信息化冲突的研究起步较晚,丁祥海,唐任伸将信息化冲突分为技术冲突和利益冲突,技术冲突可以通过专家协商的和利用知识库解决,高诚毅从组织管理角度对信息化冲突产生的根源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唐东平从ERP实施角度分析了信息化冲突特点,提出冲突管理模型及对策,屈丽萍,王雨晴从项目管理视角对企业信息化冲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冲突的办法。

二、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冲突机理

要研究分析企业信息化冲突的机理,探索其对企业管理活动的种类影响效应,并确立有效的企业信息化冲突管理原则,必须首先明确信息化冲突的类型、不同类型信息化冲突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同时还要识别信息化冲突发展的内在过程和阶段特征。

1、企业信息化冲突类型

2、企业信息化冲突模式

信息化冲突会给组织带来不利情绪,如紧张、不安、烦燥、恼怒、怨恨、疑心,对组织来说,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和效应都会是信息化冲突的结果。我们把给企业组织带来正面效应的信息化冲突称为良性信息化冲突,把给企业组织带来负面效应的信息化冲突称为恶性信息化冲突。要有效地激发和诱导良性的信息化冲突,规避或转化恶性信息化冲突,必须探究信息化冲突的发展过程。

Pondy把冲突的一般过程分成五个步骤,即潜在冲突、知觉冲突、感觉冲突、显现冲突和冲突结果。由于信息化冲突的主体异质性的特点,其过程包括产生、发展、转换、结果四个环节,如图l所示。在初始阶段,良性信息化冲突和恶性信息化冲突表现为信息化行为的碰撞。随着冲突的发展,冲突各方调整了自己的行为,产生多种冲突的结果,使冲突得以化解。

3、企业信息化冲突的层次结构

企业信息化冲突从时间和过程层次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信息化实施前准备阶段的不足引起的冲突,如决策失误、系统分析不完善、技术不成熟等引起的,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呈现出来。第二层次是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引起的冲突,如流程变革、组织结构调整,等等,这些冲突是伴随着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突显出来,企业的大部分人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感受到的,领导者对其准备也不充分,冲突随着信息化的实施逐步化解。第三层次是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后,进入日常管理阶段产生的冲突,冲突的特点是局部的,小范围的。

从范围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企业间冲突、部门间冲突和个体间冲突。在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冲突将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企业间冲突主要表现为客户企业、咨询公司和系统提供商之间的冲突。部门间冲突主要表现为业务部门和IT部门之间的冲突。个体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对企业信息化的抵触,其中有工作和利益原因,也有个人的性格、背景原因。

从产生的原因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技术方面原因产生的冲突,如系统冲突、设计冲突、时间冲突、数据冲突等引起的技术冲突,另一类是实施中各个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如权限分配的冲突、组织角色的冲突等的利益冲突,也可称为管理冲突。

4、企业信息化冲突的表现形式

(1)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理念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冲突

企业信息化倡导的是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作业流的网络化和所有数据的透明实时的管理。这和传统企业原有的“背靠背”式的、各个部门间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是格格不入的。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就牵涉到企业的内部流程管理费用和管理者思想上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跃进的过程,冲突自然就产生了。

(2)企业信息化高起点管理方式和传统企业滞后的手工管理方式所产生的碰撞

企业信息化实施能带来利益回报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依靠系统的使用者能够准确详尽地采集基础数据录入系统,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对数据做维护和回馈。由于企业原有的手工操作不能及时准确地做好这项工作,因而在系统的实施和上线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要求企业的员工改变自己的日常工作习惯来配合系统的更好运行。这种改变自然会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痛苦期。

(3)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信息系统过高的期望值之间矛盾心情

信息化项目实施失败的报道时时出现,这使得企业的领导和项目的参与人员出现了这样一种心态:信息化是个好东西,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但我们到底能不能做成呢?其实,这就是一种缺乏信心的表现,这种冲突在决策阶段就表现出来,属于第一层次的冲突。

(4)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

企业信息化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作业流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企业信息化从文化角度看主要是通过整合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物流的供应链,在企业外部则通过灵敏高效的反应机制最大化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它所倡导的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强调的是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意识。企业信息化要求学习在企业文化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还要有改革旧文化的需求和欲望,实施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就是激情加坚持不懈的毅力。企业文化本身更多地强调企业的使命和文化理念,体现的是企业的宗旨、目标和企业价值观,这些文化理念经过长久的培育,已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而且企业的全体成员都共同遵守。实施企业信息化不仅要变革企业的流程和模式,而且也是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变革,保持企业运行模式和文化的协调统一。这种变化无疑引起企业新旧文化的冲突。

(5)企业信息化中的速度冲突

对信息化企业来说,依托网络进行的信息化应用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时上网企业信息,如企业介绍、产品介绍等;实时跟踪行业性的专业网站提供行业信息、行业动态等;不间断在网上了解有关的政策法规,为企业活动提供依据;实时在网上跟踪行业技术信息,为企业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全天不间断与用户进行网上信息的交流,及时反馈用户意见,组织网上用户的培训与产品使用问题的解决等;快速与协作生产企业进行网上的信息交流和商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开展网上的商务活动,如产品销售、产品的虚拟展示等。这种管理方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工作时间的概念,通过网络技术企业实现了经营速度的加快和时间的延长。这将引起企业管理层和操作层以及决策层相应的响应速度的加快,这种加快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往往是滞后性问题出现才研究解决的办法,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调整,才能实现组织与系统的协调一致。

(6)企业信息化中的人事管理冲突

企业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人员具有较高的并且是专门的计算机技能,但是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每隔几年都在更新,要求人员原有的计

算机技能也要更新。也许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员和组织学习能力的要求,一些员工的能力会不适应这种更新的变化,从而产生对信息化的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知识工人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传统工人的比例缩小,对企业的人员裁剪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冲突。

(7)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和传统管理层次的冲突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来改造公司的流程和管理方式的过程,相应地要求减少管理的层级,大幅度的减少管理人员,导致权力重新分配。在传统的组织中,权力是按照等级分配,权力越大,掌握的信息就越多,信息与权力相匹配,成为等级的标志。由于等级性的传递,使信息产生迟滞和变形,因此,企业信息化要求信息传递同步性、同时性,这必然引来权力和利益的冲突,失去传统的信息控制能力。

(8)企业信息化与企业规模的冲突

企业在规模上有较大的差距,导致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管理、业务发展上与大企业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上也是一样,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也很难像大公司那样通过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来推动。同时,由于企业规模的不同,企业的人才储备也不一样,大企业人才济济,实施信息化与中小企业相比具有突出的优势,无论从规划、实施、运营、维护、更新换代都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从财力上来说,大企业财力雄厚,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所以大企业会上更好的系统。但是企业信息化的动因都是一致的,这种规模上的不同必然导致企业信息化的理想与实际的冲突,以及决策中的利益权衡冲突。

三、化解企业信息化冲突方法

我们研究冲突的目的不应该是消弥冲突,而应该是有效地管理冲突。认为冲突都是好的和都是坏的看法显然并不恰当也不够成熟。冲突是好是坏取决于冲突的类型。管理者维持一种冲突的最低水平,这能够使群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善于自我批评和不断创新。罗宾斯认为,冲突可以分成功能正常和功能失调两种类型。功能正常的冲突是具有建设性的、利于组织发展的冲突,功能失调的冲突是具有破坏性的、不利于组织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企业信息化中的冲突重新进行审视,应该对冲突的类型、冲突的原因、冲突的作用、冲突的演变、冲突的管理等进行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研究。

针对管理中冲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际冲突方面,其中以托马斯(Thomas K.W.)提出的五因素模型影响最为广泛。托马斯从满足自身利益和满足他人利益两个维度上来确定个体应采取的冲突处理策略。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解决冲突的五种策略:回避,即置身事外、不作处理;强迫,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为达到目标而不考虑他人的利益;迁就,只考虑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身利益,或者屈从于对方的意愿;合作,即通常所说的双赢方式;折衷,即双方各让一步。这五种人际冲突处理策略分别代表了武断性和合作性的不同的组合。

对企业信息化冲突管理过程包括诊断、处理和效果反馈三个主要过程。破解冲突首先要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诊断,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对冲突的水平和影响做出正确的评价。这是企业信息化冲突管理的前提。

首先,明确企业信息化必须立足于企业的内在需要。信息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必须是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是为了“作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宜适时、适度、适用,不要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高”。

其次,企业信息化要整体规划,逐步实现。由于实施信息化初期,一些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现有的信息化项目很多不成功。其中大部分是因为规划失度,盲目求大求全,从而导致虎头蛇尾,最后草草了事。以上两项诊断是要解决决策阶段的信息化冲突问题。

破解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产生冲突的方案:

1、维持现状

如果采用这个办法,企业继续在自己当前的信息系统架构内处理信息。维持现状可以让冲突自行解决,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些冲突会逐渐缓解,直至消除。

2、采用优选信息系统

优选最佳信息系统加以整合实施企业信息化,可以解决存在的许多信息化冲突问题,并在所涉及的业务项目产生规模经济。

3、转用全新系统

新系统不仅容许兼并企业现有信息系统运作,而且为将来升级的运作留有余地。这种办法要求所有当前的信息系统运行必须转而适应新系统,所有人员必须同时接受培训以便使用新系统,推动了团队气氛,因为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必须经历相同的学习过程。这是一个大刀阔斧消除冲突的办法。

4、实行全面信息化管理

从开始阶段就要求全员参与企业的信息化工程,保持大家对企业信息化的激情,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能把信息化仅仅看成是企业信息化部门的事。信息化是管理上的一场管理革命,从以往的失败案例看,往往是错误的认为企业信息化只是上一个计算机系统,忽视了可能给企业管理带来的问题。所以,搞企业信息化一定要企业全员、全过程的动员起来。

5、实施在后培训先行

信息化成功要有一个好的基础,提高企业的基础工作水平和全员素质是信息化成功的至关重要的保证,同时也是消除冲突,增进理解和谅解最有效的办法。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至关重要,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会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失败的信息化项目会极大地损害企业的实力,因此,防止毁灭性冲突,化解常规性冲突,激发保健性和激励性冲突。这是破解企业信息化冲突的原则。

第2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8日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过程使企业内部控制发生深刻变革,因此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刻不容缓。

一、会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一)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会计信息化技术引入后,会计部门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要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应的正确和可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了便利,而良好的治理机制为内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利用良好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去降低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风险将变得十分重要。

(二)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化的反作用。会计信息化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会计信息化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反过来又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不同阶段,内部控制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也不同。

二、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变化

(一)内部控制形式发生变化。会计信息化下的系统是按照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和网络系统组织起来的,记账、算账、报账全部由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因此手工条件下的一些内控措施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信息化使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应的,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措施也转移到计算机系统内部而无需人为干预,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内部控制范围发生变化。会计信息化下,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传递更加频繁,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人和制度,而是逐步延伸到企业外部和宏观环境,会计部门通过网络实现完成各项基本的会计业务,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的内容也不仅仅是负责数据输入的财务人员,而且还要涉及到整个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网络的安全等多方面,涉及到人、制度、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开发等几个不同的范围。

(三)内部控制重点发生变化。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据输入环节在内部控制中的重点性日益凸显,由原来的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及人员与岗位间的牵制制度等控制方式,转变为以原始数据输入、会计信息的输出、人机交互处理及计算机系统间连接控制为重点的内部控制方式。

三、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风险存在的问题。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非授权人员就有可能破坏企业的重要数据;计算机病毒感染、黑客入侵、使用人员违规操作也会造成计算机系统故障或信息系统崩溃。所以,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内部控制的风险加大,会计信息化控制技术的复杂性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加大了系统的控制风险。

(二)内部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会计信息化后,使各项功能集中,同时也带来职责的集中,职责分离执行不力,无法避免执行人员的串通舞弊现象,使越权操作成为可能,如果高层管理人员违规操作,那么再严密的内部控制也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三)内部系统控制存在的问题。会计信息系统很难实现完全的数据共享,且不同品牌的财务软件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会计信息系统间缺乏兼容性,系统内部衔接性差,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做法不一致,很难在不同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财务软件缺乏必要的审计接口,很难为企业内外部审计保留和提供充分的审计线索,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一)加强会计数据输入管理和监督。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要求必须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和检验会计信息的录入过程,力求在取得原始信息的同时,通过建立相应制度来有效控制信息传递损耗和人为操作错漏。

(二)加强计算机系统控制制度建设。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会计数据的电子化,这也要求企业会计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同时也是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环节。加强企业各机构特别是会计机构人员的系统安全意识,强化各项系统安全措施,在企业内控的总体要求下,建立针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的控制制度,强调对系统的访问权限控制,严格把关对系统数据修改与删除的权限控制,积极完善对系统数据档案管理的控制措施。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有助于确定信息化下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有利于发现各种控制手段的弊端,找出改进的措施;通过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可以做到账表相符;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

一、企业信息化与组织结构方面的冲突

1、系统分析失误导致与实际需要的冲突

现代信息系统蕴含了标准业务流程等经过验证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企业只有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做法并从中受益才能真正发挥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价值。传统的中国企业通常都会忽视这一重要原则而强调它们现在的业务环境中的“独特”需求,系统和使用者的冲突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系统的目标原则制定得不明确或者不恰当

用户方对信息化需求分析的技术差距或需求分析不全面,经常修改,导致系统的使用者对系统乏信任。

2)信息来源不可靠,基础数据不符合要求。信息管理系统所需的信息来自企业内部也有外部的,信息的统计口径的不同,对指标理解的偏差,形成错误信息输入。关进是拉圾,输出的只能是垃圾。

这些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开发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办法在于重视项目需求分析、提高企业信息技术素质,改变重企业化轻工业务重IT的倾向性。

2、信息分布的结构、权限与实际需要的冲突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来改造本公司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的过程,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管理系统工程。由于用户领导对系统作用理解不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流程优化限于局部或表面等问题,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没有在组织上、机制上给予保障。

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尽可能充分的信息,而且需要信息尽可能合理的分布,也就是使相关人员获得相关信息。由于不合理的配置方式,也会出一方面在有环节与部有信息大量堆积、闲置,一方在却使生产环节部门处于信息饥渴之中的情况。信息配置的效率接影响了创新活动的效率,信息配置方式是信息模式的重要方面。合理的信息方式包括:(1)由单一信道到网状信道。信息分布不合理的原因之一,是信道狭窄并且单一,妨碍了信息的流通。创新的主体不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就不能采取相应行抓住机遇。网状信道改变了单一信道的局面,从支术上解决了信道不畅的问题。同一信息可以从不同信道获取,打破了信息的垄断与人为的堵塞,这就为新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2)由等级分配到自动分布。在等级制组织中,信息是按权力等级分配的,掌握信息的多少与等级的高低成比例,信息更多地是用作权力的工具与等级的标志。创新的系统整合要求活动的同时性、同步性,等级性的传递自然造成了信息的迟滞、变形成不均等。

二、信息化与组织结构方面的障碍

1、信息化与企业中保守组织结构的冲突

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组织变革和管理内核,而这些变革大多数在信息持术之外的,也就是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越来越多的和非IT技术相关,IT技术的先进或成熟并不能决定信息系统的成败。管理的、人的、非技术原因在起着越业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公司战略层没有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和公司运作机制的锲合,没有从以司信息运作机制出发来规划IT和企业信息化进程,则不可避免的出现要么不上系统,要么一哄而上,造成IT重复投资、IT投资收益率低、IT系统闲置等重大失误。企业管理层没有专门人员协调分管信息技术。没有建立CIO制度来协调管理全公司目标与信息系统之间的效率。只有当企业完全网络技术。,没有核心组织单元的协调,才不完全依靠高层的社会进步,而是有它们之间的协商合作,由过去从高层向低层的管理联络,变为思路的网络联节。

2、信息化路径与产业供应链结构的不配套

供应链管理体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思想,将客户要求、企业内部资源以及上游供应商源整合在一起,基本思想也正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视为建立在企业价链上供应链,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多个相互协同作业的子系统,如:生产制造、财务、营销、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维护、财务、人事等进行有效管理。

企业实现信息化进要考虑业务合作伙伴的信息化。能够与业务合作伙伴通过电子化方式进行合作和交易。这种合作和交易方式可以采取很多形式,从简单的电子信息交换处理到通过工作流程的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就算两个企业之间的电子互动行为采用最简单的形式,也要求双方具备一定的IT实力和某种形式的业务门户网站,所有这些必要因素都应在本企业信息过程中一并考虑。否则即使有最先进的IT技术,难以达到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的对本企业的要求。

三、对策

针对上述企业信息化实现中的障碍,企业需要重视信息运作机制中的问题,即上升到优化运作机制的高度,根据功能设计结构要素,主要应考虑如下因素:

1、企业信息技术的优化

1)目标判断。经济发展趋势给制造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分销、成本、效益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制造业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客户要求更多选择、更高质量的产品,合作伙伴要求更短的交货提前期和更快的物流服服,竞争对手采用了更有效的分销体系。

企业应该在自身业务充分评估后,才能有效制定信息化策略。

2)价值链判断。在企业运营的不同环节,信息化应用带来的价值是不同的;同样在不同业发展阶段,不同信息化应用的投入和回报价值也不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压力和多变的市场环境,易观客咨询认为企业应更多考虑信息的投入成本与商业价值,而非系统或方案所具有功能的强弱与广度。并随着员工变得更加熟练而逐渐升级。

2、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的优化。

第4篇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社会新型技术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企业作为现代社会重要发展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发展要求逐渐增长。故本文主要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应用问题及具体措施进行探究,不断改善企业现状,促进企业完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 运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化先进应用技术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可有效提升企业工作效率,改善企业功能现状,促进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故,在信息交流日益便捷的现代化社会,企业能否合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在互联网及局域网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一系列网络平台,实现远程交易及通信的新型技术模式;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现代化技术及管理方式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管理,在节约企业各类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现代化及网络化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为了为企业在管理及决策过程中提供合理全面的指导基础,从而促进企业的完善性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1.1 电子商务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电子商务是企业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初级方式,电子商务是开放性的因特网,是指依靠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操作在互联网上进行有关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及再现支付等商业活动,此类新型商业模式的开展主要依托于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等程序。一般而言,以交易对象的差异性可将电子商务分为B2B、B2C、C2C三种模式,B2B模式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B2C是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而C2C则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此三种模式在现代化社会及企业发展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提升,不断促进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获取。

目前,对于电子商务运营最为成功的便为以阿里巴巴公司为主的淘宝网网络发展,阿里巴巴企业与淘宝店铺之间的交易属于B2C交易模式,而淘宝店主与淘宝客户之间便为C2C交易模式,该两类模式可实现共同发展。一般而言,B2B交易模式主要是指各企业在自己的企业网站中开展交易窗口,对企业产品向其他企业进行展示,企业有意向则可与该企业进行沟通购买,完成交易。

1.2 网络财务

网络财务是企业信息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网络财务管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的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重要表现形式。网络财务与电子商务等相同均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依靠网络技术的强大信息储备功能对企业相关财务资料进行整合、分析、预算及监控等,在财务信息准确的情况下,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目前,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深入发展,各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若要实现大范围管理便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予以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网络财务管理应用中具有信息传递快速,避免时间、地域差异及财务信息滞后等优势,同时,网络财务中的电子货币支付形势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网络中交易无需采用现金等纸质货币,仅采用网络交易支付等功能便可实现相关交易,真正实现地域化发展。

1.3 电子档案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不断扩大并以多种形式存在于企业中。因此在企业发展中便必须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建立各类信息档案,保存信息。故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可利用电子档案,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数字电脑为平台将相关文件进行输入、操作、保存,从而有效实现对企业相关信息的合理化管理,实现档案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文件信息的共享,后结合具体需求及信息数据改变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完善处理,促进电子档案的完善性发展。

2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安全问题分析

2.1 网络系统问题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化发展及应用,但计算机对于自身的保护具有有限性,其内部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仍无法避免。首先网络系统安全问题表现在本身设计的不合理性,导致网络安全性降低;其次,网络硬件配置缺乏协调性,从而影响网络系统的质量;最后,网络防火墙具有一定局限性,难以对所有外部攻击实现有效阻挡,无法对计算机网络实现绝对安全保护。

2.1.1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重要威胁因素之一,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多因计算机病毒入侵企业计算机而导致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一般而言,计算机病毒多具隐秘性,故于企业相关计算机程序应用中若点击了不易察觉的病毒链接则可使病毒直接输至计算机,导致企业内部计算机系统受到威胁直至瘫痪,导致企业信息丢失,威胁企业发展。

2.1.2 黑客

黑客一般指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导致思维偏激,有目的性的入侵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破坏并盗取企业内部信息,使企业数据库信息丢失,影响企业的发展。

2.2 信息网络安全问题

现阶段,多数企业均因发展及管理需求建立自己企业的网站对企业信息等进行系统化管理,但大多企业在自身网络建立之初多因资金、技术等因素导致网站存在众多安全隐患,虽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此类问题逐渐减少但仍存在,威胁企业系统安全。

3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注重企业防火墙技术更新

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发展,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保护技术形式之一已逐渐实现广泛应用,防火墙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可将可测到的各类病毒进行隔离,从而避免恶意软件或木马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攻击。但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木马病毒及各类新型恶意软件也在不断变化,故企业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中应加强防火墙技术的更新,不断加强防火墙抵御网络攻击的作用及功能,一定程度上保护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避免企业信息泄露。

3.2 安装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是企业信息系统保护的又一网络软件。此软件在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中可尽量保护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避免遭受病毒及黑客的侵蚀,杀毒软件在具体操作中,可对企业整个网络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磁盘扫描,保证企业内部核心信息。企业在具体杀毒软件选择及安全时应结合企业网络信息化特征,确定计算机网络系统需加强的性能,从而针对性的选取相应杀毒软件。与此同时,企业还应为计算机网络系统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定期杀毒及软件升级更新,维护系统软件,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有效建设。

3.3 网络系统加密

企业在发展中会包含大量机密信息存在于计算机系统网络中,故为最大化保证企业信息安全,企业应对网络系统进行加密,尽量避免黑客对企业计算机系统的侵袭。企业在网络系统信息保护中可采用密码技术进行信息加密,隐蔽信息,保证信息安全。

3.4 加强信息化管理

企业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不仅需对企业计算机网络自身进行系统化管理,还应对企业各方面进行信息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仅需注重对资金的投资及系统的高效设计,还需加强系统设计细节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故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可建立企业内部管理组织部门,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保证企业信息化的合理有效建设及运行,同时企业还应做好其他部门的工作,要求企业其他部门配合工作,促进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建设,促进企业高效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电子商务、网络财务及电子档案建设及管理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但就目前而言,由于网络世界的繁杂性,网络系统、黑客、病毒等问题导致企业信息安全问题频现,严重威胁企业发展,故基于此,各企业应注重自身企业防火墙技术的更新、安装杀毒软件、网络系统加密、加强信息化管理,不断促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完善建设及管理,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子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贸,2014,01:150-151.

[2]王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价值[J].硅谷,2014,18:130+40.

[3]石慧,李云帆.基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9:212.

[4]陈继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实践[J].信息通信,2015,02:166.

[5]吴仁桂.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21.

[6]王符伟.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10:90-91.

作者简介

崔浩(1979-),男,湖南省益阳市人。硕士学位。现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计算机网络。

第5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ERP;企业管理

引言

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抵得上一百名工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顶得上一百名工程师,可见优秀、成熟的管理模式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何其重要!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各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这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力求借助技术、营销策略、宣传技巧上的创新,以迅速抢占市场,谓之“开源;再者,企业的内部管理也逐渐被提上日程,目的在于以管理带生产,以生产促发展,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谓之“节流”。而ERP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流手段。如何更好的应用ERP帮助企业步入良性循环,是每一个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

1 企业信息化尚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

不少管理者对ERP的概念和核心思想不甚了解,简单认为信息化技术就是将计算机带进办公室。再者,一部分企业了解ERP的理念,但却由于制度问题或资金短缺迟迟未能引入ERP等专用信息化软件,这种情况多见于中小企业。由于市场风云变幻,所以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进程,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时制宜。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经常是推倒重建,而一大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管理模式,实现ERP管理,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还要摒弃原先的老观念。这对企业而言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其中很大一部分管理者根本不接受。制度上不做变化,接下来一系列工作都无从谈起。

1.2国内ERP 市场尚不成熟

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引入了ERP系统,但究竟怎样充分利用其长处为企业带来效益,还是个棘手的问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软件服务商对企业实际情况不了解,变信息化建设为枯燥的软件编程,致使模板单一化,通用性较差,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企业还要组织相关人员对ERP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费时费力。应该说,这也从侧面反映出ERP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国内尚未开发出一款接口性能良好、“因地制宜”、操作简易的专用信息化管理软件。

1.3企业的前期准备不足,导致ERP建设进程缓慢

某些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尽快抢占市场,在决心基于ERP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前期调研工作做得不细致。例如,基础数据准备不足或者基础数据不准确, 做再多的工作都是白费,ERP系统建设只能推倒重来;新工作计划停留在书面阶段,缺乏实际应用,部门协调不力,导致ERP系统运行流畅性欠佳;企业数据库的信息采集存在错误,影响管理效率,更严重的是会对高层决策产生误导。

1.4 ERP系统存在安全风险

由于各大企业抢占市场的争夺战相当激烈,不乏一些企业采用非常手段挤压竞争对手,近几年频频爆出的“间谍门”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ERP管理系统软件的数据库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一旦被黑客入侵,导致机密文件、商业机密被窃取,会导致管理混乱,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ERP系统本身的容错机制也不成熟,若是由于误操作或外在不可抗力使得数据丢失或硬件损坏,也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阻碍。

2 如何解决企业信息化过程遇到的问题

2.1决策者要摆正心态

ERP本身并不是单单是一款死板的操作软件,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标志是上到管理层、下到基层员工,都牢固树立信息化办公意识,整个企业从本质上接受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唯有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管理理念,才可优化业务流程,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企业收益,进而形成有效竞争力。

2.2 打破信息化束缚,摆脱信息化“漩涡”

企业在引进ERP系统初期,容易掉入信息化漩涡,资金不断投入,但收效甚微,甚至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在企业信息化的初期,往往管理者只注重技术培训和操作技能的训练,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也要求员工素质、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系统相匹配。企业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仅仅从技术上下功夫,便会陷入信息化漩涡,最终导致入不敷出。

管理者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并进行详细的规划。一般而言,企业管理分为隐性管理、显性管理、量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和优化管理,管理者要充分认识企业现状,知晓自己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实力,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合理的信息化规划书。

2.3标准化与信息化相辅相成,软件与管理衔接得当

企业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标准化、规范化是根本所在,否则再好的管理软件也是徒劳。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标准化进程,这样的好处是信息系统模块条理清晰、脉络明确,有条不紊的实现企业的管理方略,并能及时向各部门传达上级精神。总而言之,树立信息化意识的同时,不能延缓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进程,只有企业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辅以合适的ERP软件进行巩固,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企业发展。

2.4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ERP系统

市场上的ERP软件种类较多,但不是每一款都适应企业发展,如果盲目跟风,引进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会造成资源浪费,非但无法提升管理效率,还会延缓自身的发展脚步。再者,前述篇幅已经论述,ERP软件应该是实时更新的,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这又要求企业要有专门的信息化人才负责软件的升级维护,旨在不断满足企业新的发展要求。

2.5整体规划ERP和PLM数据整合,打通企业信息流

要实现ERP和PLM的整合,关键在于企业对ERP和PLM有深刻理解,从一开始就用整合的思想进行IT规划。本来ERP和PLM就是一个整体,不应该存在整合问题;无论企业是先上ERP还是先上PLM,都应该首先考虑到ERP和PLM是一个整体,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来进行建设。比如说,如果企业要先上PLM系统,就应该在上PLM时充分考虑ERP系统可能需要怎样的数据。企业在实施PLM与ERP数据集成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企业数据传递路径和数据正确性检查方法,确保PLM为ERP提供经过流程控制的有效的制造BOM数据。

2.6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防护措施

ERP一方面为企业管理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时刻面临风险,企业应不断加强ERP系统的防护手段。国内不少企业采取权限分级制,对每一台PC机进行远程遥控和实时监测,每一层权限都有相应的管理员口令,唯有授权者才可进入。一旦发现有人入侵,要有良好的应急策略,同时企业内部也要加强监管,严格惩治盗取商业机密的内部人员。

3 结语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若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不断优化管理方略。ERP系统尚处在初级阶段,这一方面是一种挑战,另一方面也是个契机,谁能在信息化进程中最先脱颖而出,谁就有可能笑傲市场。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与系统的高度统一,才能不断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新管理时代;网络时代;财务软件;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企业之间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得主动权,信息流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注重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构建一条能迅速感知所处的环境、察觉竞争者的挑战和客户需求的信息流。如何适应新时代、新环境发展的需要,开发新一代的财务软件,成为企业界与财务软件行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财务软件、网络财务软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一代财务软件———ERP软件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财务软件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与机技术相对落后的管理环境下诞生的传统财务软件,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目的主要是替代手工核算,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部分财务软件,仍然是这种较低水平的“甩账式”财务软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管理”时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时期的“混合管理”时代后,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信息反馈能力,能够及时对企业内外部信息做出反应。如何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Internet/In tranet正在迅速着的各个领域,一个新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时代对企业的竞争环境、商业环境、商业规则、交易方式、经营管理模式都将带来巨大变革,商务将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生存方式和经营方式。在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代面前,传统财务软件的缺陷日益明显。

二、网络财务的概念及其优势与局限

为了适应新管理时代和网络时展的要求,国内会计界、会计实务界以及会计软件开发商都做出了积极反应,相继提出了“网络财务”的概念,一些会计软件开发商也开始研制和推出了网络财务软件。网络财务是指基于网络技术,能够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整合使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协同,不仅具备传统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能够支持远程联网处理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支持电子商务和网上理财服务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是财务软件发展历程上的重要突破,它与传统财务软件相比,既具有相对的优势,也有明显的局限。

(一)网络财务的优势

1、支持远程处理方式与提供集中管理服务。在In ternet/Intranet网络环境下,企业与供应链间的物理距离都变成鼠标距离,千山万水也在举手之间,利用网络财务构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既可实现企业的事务远程联网处理,如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询/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也可采用在线管理与集中管理模式,消除物理距离与时间差概念,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高效快速地收集业务数据,为整合企业财务资源,有效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效率,促使企业实现决策化和业务智能化,并且可以保持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一致性。

2、支持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处理与动态会计核算方式。在网络时代,企业对财务与业务的协同性要求更高,网络财务软件能从根本上促进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实现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同以及企业与供应链间的协同。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进行,网络财务便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大大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企业主管和财务主管能够基于网络财务软件提供的动态会计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并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使财务数据更具有决策意义。

3、支持网上理财服务与提供网络化财会工作方式。网上理财服务是网络财务衍生出来的一种信息服务,也是网络财务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以专营网站方式,在网上为其用户提供专业的财务服务,而并不一定要求其用户购买软件,而是直接从网上获得授权和账号。正好能够为那些缺乏会计主体特性或生存期短的虚拟企业或不愿意购买财务软件的小型企业提供数字化的财务会计服务,引导企业的运作形态和方式的变革,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同时,网络财务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带来了财会工作介质的改变,财务数据从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电算化初期的磁盘数据发展到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因此在财会工作上必须能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网络化方式。4、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经营方式和生存方式。网络财务作为企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工具,将能够提供从财务上整合实现电子商务的各项功能。即完成网上的销售、订购、采购、付款、会计处理以及交易资料的记录、传递、认证、汇总与作业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链间信息的交流和产销的整合。而电子商务涵盖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各种交易和事项的认定、计量、披露等会计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最终实现网上的商业贸易活动。

(二)网络财务的局限

1、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指导。财务软件作为企业管理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应该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财务软件基本上都是核算型财务软件,处理规范,流程单一,一直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财务软件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一个纯技术的系统,其灵魂应当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只是实现手段和保证。在这一点上,网络财务未能跳出传统财务软件的框架,未从企业信息系统的角度来重新定位财务软件。

2、缺乏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的。从纵向看,信息系统可以分为数据处理系统(D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三个层次。传统的财务软件主要是模拟手务流程,核算结果有待于进一步加工,只能属于DPS层次。而新管理的企业财务系统不仅要能提供核算型财务信息,更要求能提供丰富的战略性财务信息,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服务水准。这就要求财务软件要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由DPS层次向MIS、DSS层次。近年来一些软件公司也相继推出了“管理型”、“决策支持型”财务软件,但它们仅仅是在核算型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财务比率的,或存货的进销存管理,或领导查询模块等等,与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决策支持相距甚远。而财务的概念同样也未包含管理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仍停留在核算型财务系统的框架之中。

3、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调控的功能。从横向看,企业信息系统可以划分为物资供应、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一般都是企业内部各部门根据其特定的需求而开发的封闭型系统,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较为困难。而管理时代的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求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必须要融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统一、开放的企业信息系统,为了适应这一需求,网络财务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但它只从企业财务部门要求出发,面向核算和财务管理,由其承担整个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重任,调控生产、销售、质量控制等其它子系统,显然难以胜任。

4、缺乏可靠的数据及其传输的安全保障。网络财务与传统财务软件同样面临数据的安全,而且更为突出。首先,网络财务所依托的Internet/Intra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有利于搭截侦听、口令字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这是技术上容易引起安全问题的重大特点。其次,网络财务全面支持商务,电子商务涉及到许多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也是很容易受到不法攻击的地方。再次,网络财务的分布式操作使得网络攻击可以从多个地方进行;而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向外流失。另外,推行网络财务后,财务和业务实现了协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企业的整体运作。

三、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财务软件的全新发展

财务软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从企业整体出发来定位财务软件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它应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向MIS、DSS层次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它应当和企业内部其它子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部分。这种“融合”并不是各个子系统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立足于整个企业的信息需求,统一规划和实施,必要时应根据新系统的要求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和组织结构重组,以适应新管理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ERP系统是财务软件纵向和横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系统,体现了当代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它是在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更高层次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ERP与MRPII相比,更注重与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等组件的开发配合,强调的是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竞争策略,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有力工具,也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经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和客户等。通过对供需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来加速企业的信息流程,提高企业反应速度,改善管理者决策质量。同时将企业内部划分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物资供应、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在先进信息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各子系统之间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无缝集成。在信息技术方面,ERP系统采用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最新成就。所以说,ERP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又是一种融合了企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工具。

ERP中的财务系统是集成的、面向管理和决策的财务系统,它已经实现了从对财务信息的事后反映到对财务管理和决策的实时支持、从封闭的单一财务管理到集成的全面企业管理的转变。这些转变主要体现在:

1、它充分集成了企业内部的各模块,实现了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的无缝集成,有利于企业各项经营业务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地反馈,真正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化,实现了企业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便于顺利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2、它融合了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更有利于企业管理与正确决策。比较成熟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际品牌有德国的SAP、美国的Oracle、J.D.Edward、SSA等公司,而国内主要是用友、金蝶、新中大等品牌ERP软件。

3、提供了更全面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业务操作层(基层)、管理层(中层)和战略决策层(高层)提供全方位服务。它除了提供传统的财务报表以外,还能提供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易于使用的财务建模和分析模块,使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在线数据分析处理工具(OLAP),对财务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建模分析,获取客观真实、便于比较分析的信息,以利于正确决策。

4、提供了可靠的安全机制。首先建立科学严格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保证ERP系统的安全运行。如建立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系统操作、文档资料、?系统环境等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一整套制度,其次,在技术上对整个ERP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一般有安全网关(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隧道技术(VPN)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中加以应用。

可以说,ERP系统代表了国际上管理软件发展的潮流,财务软件发展并融入ERP系统已是大势所趋。而网络财务软件,应当被看成是企业管理软件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单一的财务管理向全面企业管理发展历程上的一个中间环节。当前,我国一些主要财务软件开发商为适应时展的趋势,从传统单一的财务软件向ERP系统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短期内要在我国全面推广实施ERP系统是不现实的,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网络财务软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在战略上,应紧跟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经验,开拓宽广思路,把握正确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易平网络财务:优化财务管理效能中华财会网2003.06.25

2、网络财务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论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中华财会网2003.11.11

3、吴全ERP———企业资源链条的再造《企业经营与管理》2002.08

4、刘纳新电子商务呼唤网络财务《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信息化,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社会的发展。在互联网的主导下,很多企业真正的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新局面的开始,不但意味着有很多新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增加了很多新的竞争对手,增加了很多竞争的相关机制。在这种新局面下,怎么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更好,并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企业都进行了研究。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简介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主要就是采用一种将地理位置不同,环境条件不同的计算机相互连接并使用的一种运营方式,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种类的设备。计算机在新的时代中是一种新兴事物,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标志,在时展中有着很重要意义。任何一种事物发展都是从高级到低级的一个过程,计算机也是一样,在前人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之后,现在我们才获得了这么多完备全面的共享资源。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共享,这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点。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对计算机比较熟悉,计算机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组成部分。计算机之所以得到这样广泛的使用,跟计算机的特点有很大关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如下:首先就是比较经济,能节省一定经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进行扩充,即人们可以依照自己的需要使网络性能增加,也就是增加处理器的数量,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工作负荷太大时产生故障。

二、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的相关细节

(一)计算机网络。企业计算机信息化的网络主要是由快速式的以太网、交换式的以太网等构成。企业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主要的设备有服务器、路由器以及主交换机,这些设备之间是利用局域网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通常情况下,企业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网络结构多数是三层的拓扑式结构,主要包括主干交换机,还有系统相互之间的交换和光纤。

(二)网络安全。企业计算机信息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信息,而将这些信息进行传输则要最大程度上保证其可靠性。所以网络安全的相关策略十分重要,需要人们加以重视。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利用防火墙来使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得到保障,这种办法是非常有效。另外一方面,人们还可以利用网络管理的软件来进行计算机保护,主要内容是网络运行的流量以及资源情况这些方面。现在网络安全方面还是有很多漏洞存在,所以要对其加以重视和保护。

(三)数据的存储系统。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利用数据库使数据得到存储以及保护。企业的计算机信息化中,企业无论是业务量还是人力资源方面都有很多数据分析方面的任务,而原有的技术已经不能使企业各个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说人们可以利用数据存储的相关系统使数据得到集中性分析,同时也要重视对数据的备份。

(四)软件系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人们要注意对软件进行定时的维护并加以更新,软件系统可以比较真实的将企业的运作情况进行反映。制作软件系统的意义很重要,因为它可以拉近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也能使企业能更高效的完成业务,使企业的自身发展加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五)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之间的交流中,要扮演各种商业化的角色,并利用信息技术将企业资源的进行共享并将其合理的加以利用。这不仅是关系企业生存中比较关键的因素,也是在新时代中人们一直都坚守的目的。可以这样说,企业信息化是新时期中信息技术方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产物,也比较符合历史的前进性和进步性。计算机在社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影响,主要就是企业信息化这一方面。通过人们对企业信息化相关认识,让人们对这中间的相关道理进行分析和理解,这样人们能加深对计算机和企业信息化的相关认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在新时代中不能缺少的一种技能,也是企业生存中关键的法则。

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计算机网络本身的系统问题。计算机网络现在的普及程度很高,但是仍然有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存在。很多的不速之客会利用系统中的一些弱点攻击计算机,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计算机给自身的保护是非常有限,网络系统中主要的问题包括如下方面:

首先,本身有设计上的不合理性,这样会给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的稳定;第二点,硬件配置上的问题,硬件系统上配备的不协调会使网络的质量受到影响,所以这也是需要人们密切重视的方面。第三点是防火墙的功能比较有局限性,这就使得防火墙不能完全的将外部的攻击抵挡在外面,计算机的安全也就不能受到很好的保护。而计算机一旦受到人为的攻击,其出现的种种后果也不是人们可以预料到。

2、计算机病毒。计算机在日常的使用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死机、蓝屏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计算机中了病毒。一旦计算机上的病毒被触发,就会使计算机本身受到很严重的伤害,并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的进行使用,所以人们对这方面的问题一定要加以重视。

(二)信息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很多企业会有属于自己的网站,并利用这个网站对自己的公司进行技术管理。目前网络中的运行都存在安全隐患,而人们对这些部分也不是十分熟悉,所以说这也是人们要重视思考的关键问题。

结语: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十分迅速,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企业之中。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也充实计算机的网络系统,这样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和生存进行促进,同时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强。

第8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建设企业信息化

1信息化的建设和进程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我国数以万计的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才能赢得企业新的生存的发展空间。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企业的应用和需求入手,需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以改善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围绕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拓市场和服务客户为宗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与物质、能源正成为支撑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重要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手段。

1.1 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信息化就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达到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化过程。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为企业建立一套适应外界多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它的直接的效果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间接效果则是潜在的经济和社会的效益。

信息化应该是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为依托,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来调整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信息化的建设具有如下的特点:

(1)适用范围广。可以用四个A来表示:anywhere,anytime,anyone,any device,函盖了企业管理和业务建设的各个方面;

(2)企业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内在需求。传统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追求着规模生产以带来最大化利润,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信息的开以利用成为迫切之需;

(3)人力资源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成败。新技术的推动和应用,其核心动力就是人力资源,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推动速度特别快,是因为这些国家这些区人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在教育、科技、金融等领域,信息化推动的速度较快,原因也就是在于人力资源在这几个领域配置较好;

(4)信息化要与传统产业结合。过去,我们把新经济捧得很高,便泡沫破裂后新经济从天落地,这告诉我们,新的技术实现需要与传统产业结合,互动发展;

(5)隐性的冲击力,因为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对现有的社会结构、管理方式、组织格局和收入分配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巨大的震动使得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1.2 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计算机设备的普及应用;企业内部网、外部网的建立和互联网的连接;产品设计制造的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应用;生产流通等业务中信息系统的应用;企业综合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的应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的建立等。

信息化的重点是实现企业内部业务管理的信息化,表现在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强度减轻、工作效率提高、业务的规范化程度提高等。这才能够使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运用现代管理方法,甚至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电子商务等,为企业的深层次发展把握方向。

2 企业信息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由于历史的发展制约,以及其自身的复杂性,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而在国外的一些大型工程企业中,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工程管理的各个阶段,包括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文档管理和监理控制等方面。

回顾国内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不难看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工程管理而言,推进信息化要克服的障碍包括:管理流程规范化;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模式的创新;从应用出发,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不是追求高技术,而是为了追求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目前工程行业内大多使用了计算机,但往往是报表和文字处理等工作,还有的也仅是单项业务和单机版的工具软件,这些信息的“孤岛”,远远没有发挥出新技术的优势,缺乏基于项目的业务信息交流。

工程管理侧重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部分的信息化手段的简单的堆积并不能优化现有的管理方法,随着国外大型承包公司和工程公司的市场进入,对工程管理模式将会有较大的冲击,必须加快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尽早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工程建设行业在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的调整过程中,对计算机信息化处理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例如政府的监督、业主的监控、方式单位的管理、监理的过程管理等都需要最为快捷的一手信息,如项目投资信息、设备材料信息、合作信息等,与相关业务单位进行在线合作、业务交流、数据传输等,远程管理工程的质量、进度、材料、设备环节等等。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所带来的就是以业务数据为中心,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提高运作效率。

当前,其他行业主流企业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通过内部ERP系统实现企业间商务自动流转的新阶段,如果再不加紧实施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将面临着被主流市场摒弃的威胁。

3 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管理的结合

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就是对工程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输,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而建立的,以用户需求分析为指导,面向对象的方法建立系统的逻辑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数据模型,将数据存储到关系或对象数库中,通过建立组件和分布式模型,实现不同物理位置和网络下的运行。系统建模过程见图1。

其中,可行性分析是建立的基础,要充分考虑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工期、代价和实现方式;功能模型精化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系统的功能反复进行确定和细化的过程,设计精化是对系统结构进行不断求精的规划和设计,确立对象、模块、组件、数据模型、存储结构和开发环境等;实现阶段是对源代码的编写和完善;测试阶段用以校验是否满足全部的需求和期望的结果;部署和交付阶段是系统的最终实现,同时包含了文档说明和培训。

在工程信息管理中,业主、监理、承包商构成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主体,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目标,大多是些专用的软件完成的,例如Project、P3、Openplan等,这些软件单项应用功能很强,但缺乏集成化的网络化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必须构造企业的综合信息化的平台,才能形成这种以项目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集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通迅技能和WEB技术、数据库技术为一体,以各类工程业务数据为中心,完成各相关业务单位间往来业务信息的自动处理,协助工程管理者和业务人员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实现全面信息化的业务管理,全面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要针对不同的功能和服务需求,为此将工程管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层次模型:战略规划、管理控制和操作处理,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设定的功能目标则不同(见图2)。其中,操作层是定期(每天)要重复的操作过程,通常是利用简单事务处理模块、报表生成模块和查询模块产生,如进度报表、监理日报月报等单项数据处理系统;管理层及时统计汇总各种管理信息,上传下达,并提供了管理活动中用于控制和制定的各项数据,如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就是对各类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处理,项目管理系统则对一个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和管理监控;决策层除及时了解所需综合信息外,还需要利用数据达到计算机辅助的判断和决策。

4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4.1 准备工作

强化工程企业决策层对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以企业信息主管为核心的信息工作体系,研究制定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方案,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准备,避免“面子工程”,讲求实效。

4.2 注重系统的“集成性”

如果前期没有注重“集成性”,建设信息化体系将极有可能出现混乱,难以相互兼容;各个业务系统不能衔接,数据不能共享,各个业务环节间的连接不能流畅,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这就将对企业和社会的信息化投资造成巨大的浪费,进入信息化的误区。

4.3 企业基础数据是信息化的源泉

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录入以及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实时性是信息化建设的源头。对基础数据资源的科学管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信息化建设中有一句老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而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则是基于对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

传统的工程管理缺乏对基础数据有效管理和分析、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就要从强化基础管理和数据管理这一源头抓起,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信息化建设在更高阶段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4.4 管理模式的转变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简单地使用一套软件,它以企业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信息化的过程是将企业的管理资源、技术资源、生产资源等各种资源整合的过程,系统最终集成应用的效果,取决于实施阶段是否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工程管理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实施信息化建设伴随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模式变革的过程,以此加强企业的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能力。

4.5 人员素质的培训

注重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为了让每个管理人员都很熟练地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培训是很重要的环节。

4.6 效益评价

开展企业信息化工程综合经小夜曲效益研究工作。长期以来,我国缺少行之有效方便实用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因此对于企业信息化工程窨给企业创造多大效益难以得出比较科学、令人信服的结论。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尽快建立我国企业信息化工程综合经济效益评价体系。

4.7 建立安全保障系统

第9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问题;对策

近几年,各行各业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均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我国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行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使专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等政策的陆续出台,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为各个企业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节奏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手工会计已无法满足企业对高效率的追求,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会计信息化经历了一个有基础信息化到全面信息化的历程。特别是大中型企业ERP软件的引进和信息技术的提升,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已经由简单的会计财务处理发展为集会计数据处理、经济活动决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系统,但整体会计信息化水平并不高,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仍然处在信息化的基础阶段。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果不认清这些问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很难跟上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节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但无法提高工作效率,也难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及时有效性。进而导致财务信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参考作用大打折扣;同时,落后的会计信息化水平,也将对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产生不良影响。纵观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应用过程,不难发现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程度高低。我国不少企业的管理层还在用固有的观念看问题,只重视生产销售,认为会计部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无关紧要。管理层存在这种认识,必然会减少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软硬件的配备、更新换代等无法满足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的需要,进而造成企业的会计部门效率低下,无法及时提供经营决策所需要的财务数据。

(二)会计从业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整体信息化的重要一环。在提升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相应的财务问题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而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中,低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巨大。这些低层次的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比较单一,计算机应用能力亟待提升,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高端复合型财务人员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会计信息化建设制度化建设亟待完善

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用以规范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相关制度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管理制度缺失、行业标准不全,将会极大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推进。例如,因行业标准缺失,关于财务软件要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软件接口的兼容性没有明确的行业规定,导致在财务软件替换的过程中,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完善。

(四)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亟待规范

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跨地区跨国的企业集团,统一会计业务处理方法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由于业务遍布世界各地,如果会计处理方法没有统一的规范,各个分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和理解处理问题,则各子公司间很难实现数据共享,这对集团整体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企业管理层的会计信息化意识

企业会计人员应加强对同业企业会计信息化成功案例的研究传导以及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引导企业管理者增进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强化企业管理层的会计信息化意识。同时,企业会计人员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做出适合本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兼具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前后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成本所产生的投资回报等。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企业可从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软件操作技能以及财务专业技能三方面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的培训。

1.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随着会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多数企业会计业务处理需要通过计算机完成。因此会计信息化建设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企业要增加对会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

2.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多数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使用财务软件的记账功能以及部分基础功能,而对于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以及有助于加强企业财务分析的功能没有掌握,这不仅造成财务软件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极大地削弱了企业财务信息对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辅助作用,因此,企业应该结合员工的自身能力对财务人员加强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培训,使财务人员掌握运用财务软件快速编制报表、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扩展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数据。

3.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财务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应给会计人员提供多样化的自学以及后续教育渠道,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可以自主学习各种财务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财务问题处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三)健全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

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依据《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等文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管理制度,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创造完善的制度环境。

(四)规范会计业务处理方法

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标准,就很难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跨越。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更应该以建设和实施企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为切入点,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国家相关法规为指导,结合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实际情况,制定集团统一的会计业务处理标准,构建集团统一的会计处理平台;该平台不仅应涵盖企业所需的各项财务功能,还应该与企业具体业务相结合,实现会计数据的记录、存储、提取和数据共享等各种功能。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

[2]马春华.新形势下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2(4).

[3]王凡林.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问题及对策――以JL集团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1).

[4]王英.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2(0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