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5: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辩论的真正意义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双黄连;清开灵注射剂;辩证论治;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42-01
纵观诸多文献报道;双黄连、清开灵使用之处,大多是发热一症,中医论发热,大概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内伤发热又有阴阳而异,外感发热的内在病机是:邪正交争,此邪气可以是寒邪,也可以是温邪,而临床使用双黄连、清开灵却存在误区,以此作为退热消炎药用。
双黄连、清开灵配伍皆是寒凉之品。双黄连:金银花、连翘、黄芩。清开灵组成:胆酸、珍珠母、猪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金银花。双黄连适用于:外感风热,的发热、咳嗽、咽痛,功能是清热解毒、清宣风热,属于清热平剂。清开灵:用于热病的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功能: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属于清热的重剂。
温热大师叶天士系统阐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感染途径、侵犯部位、传变规律和治疗大法等,他指出温邪从口鼻而人,犯于人体肺卫,病程传遍中有顺传与逆传的不同,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施治的理论: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所以清开灵也只能用于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营血阶段。
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太阴之为病,脉不缓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温病是温邪引起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像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具有温热性质特点,在概念上与伤寒有所区别,在卫气营血辨证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三焦辨证体系。
外感温热邪引起的温病与外感寒邪引起的伤寒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的区别,所采用的治法方法也截然不同。因此必须严加区分。如温病中的风温与伤寒,虽然都容易发生在冬春季节,但二者在因症脉治方面则各不相同: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而引起,初起属表热证,临床见证有发热较甚,恶风寒较轻,口微渴,咳嗽痰粘,喉咙疼痛,苔薄白或黄腻,舌边尖红,脉浮数等,治宜辛凉解表,以疏泄风热;伤寒是寒风病邪而引起,初起属表寒证,临床见证有发热较轻,恶寒较甚,口不渴,无汗,咳嗽痰稀,身体骨节疼痛,苔薄白,舌质正常,脉象浮紧等,治宜辛温解表,以发散风寒。
清开灵、双黄连针之阴寒药性运用伤寒表证有遏制阳气之弊,使气机不能升降邪无出路,有引邪入里,变证百生之害。固有表证都不可妄图寒凉之品退热消炎,因此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输液不懂辩证论治最好不要用,不然适得其反。
关键词:湿疹;中医体质;皮肤病辨证
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5-0013-03
湿疹类皮肤病是由多种内外复杂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皮疹多样性、对称发作、渗出倾向、剧烈瘙痒等特点,常容易复发,病程迁延。湿疹在皮肤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约占全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58.53%[1]。近年来湿疹发病率正逐步呈上升趋势。由于湿疹皮疹瘙痒剧烈,急性期有较明显的渗出倾向,慢性反复发作使皮肤干燥、粗糙、苔藓样变,不但影响美观,而且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本类疾病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但病理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虽然,近年来湿疹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在遗传学、免疫学、超抗原、细胞因子等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但是仍然缺乏特异性和针对性,不能真正、全面、完整地揭示其本质。目前湿疹的西医治疗无特效药物,大多为对症治疗,西药虽然能较快缓解症状,但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易复发,不良反应较多,也不能改变患者变态反应体质。而中药具有西药无法替代的优势,且中药能调理体质,达到提高巩固疗效的目的[2]。
1 中医辨证论治湿疹的研究现状
根据临床特征及发病部位的不同,湿疹相当于中医古籍中记载的“湿疮”、“浸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病。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中提到:“浸疮,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概括为“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湿热内搏,滞于肤腠,外为风乘,不得宣通”。现代中医医家继承前人的理论,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湿疹的证治规律不断探索、研究、总结,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1.1 中医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湿疹是采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符合中医临床诊疗特色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中,将湿疹辨证分为湿热浸、脾虚湿蕴、血虚风燥三型。临床报道湿疹证型分类较多,名称各异。旷燕飞[3]对1992~2008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相关1864篇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及证候规范方法整理分类,得出临床湿疹诊疗主要辨为:湿热证、血燥证、风热证、脾虚湿蕴证四大证型。
医生根据西医病情、病程分期的方法,采用分期辨治。针对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不同时期,进行中医辨证。运用辨证与病期相结合的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4~7]。
根据湿疹的病因大多围绕“风、湿、热”以及日久湿恋伤阴,血虚失润的机制,也有研究者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采用成方或验方加减治疗。亦或采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滋阴,活血等中药外洗外擦。以及内服外治结合,穴位注射等等。总之,湿疹中医药诊疗方法多样,内容丰富。
1.2 中医辨治湿疹存在的不足 虽然多种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应用,临床治疗湿疹疗效显著,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和争议,例如辨证类型繁多,湿疹分型和中医临床辨证的不统一,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湿疹由于临床表现多型,病程阶段不同表现各异,而且其复杂性还表现在,局部皮损辨证与整体辨证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证型组合较为复杂。例如旷燕飞[3]等的统计中,虽然主要证候类型只有四个,但是其中的亚型有26个证型之多。对分期辨治的方法有些学者[8]持不同意见,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西医的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与中医辨证分型套用。许多报道疗效显著的单方验方及治疗手法,则难以有后续的研究和推广使用。
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来确切评价和比较药物及疗法间的疗效,导致了中医药辨证治疗湿疹虽然具有良好效果,但许多临床经验较难被统一、认可并上升到理论水平去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因此,加强湿疹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规律的研究十分必要。如何更加科学地归纳湿疹的证候规律,优化、规范其辨证方法,寻找湿疹诊疗的新思路和方法,值得积极探讨、研究。
2 中医体质学说与湿疹辨治的关系
2.1 中医体质与病证的关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毋庸置疑,其核心就是“个体化诊疗”。而“个体化”本身就包括了体质差异。体质与证候之间有内在、密切联系。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体质的偏颇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体质类型决定对病邪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体质因素参予并影响不同证候与病机的形成;体质特性影响着病程与转归[9]。可以说,证候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体质,在体质基础上演变和发展以后形成的临床类型。
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发展的逐步完善、规范,围绕中医体质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日渐增多。通过体质调查研究,中风病、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甲状腺疾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脂肪肝、不孕症、老年抑郁症、亚健康、儿童哮喘、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中,各自都有着明显的临床体质类型特征。
2.2 中医体质与皮肤病辨治密切相关 在皮肤病方面,体质学说对许多皮肤疾病的防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早在《灵枢·经脉》中就有“虚则生疣”的说法;《诸病源侯论·漆疮侯》则记载:“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禀性即指人的体质;《医宗金鉴》中也认为“漆疮”的病因是“此证由人之腠理不密,感漆辛热之毒而生”。明·申斗垣《外科启玄》中也提到:“病分寒热者,是人素禀之偏。……虽万病莫越于此,岂止痈疽疔肿乎。”“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故气虚之人生疮疡故多痈。……宜内托之,使邪不内陷则易溃而易完。夫瘦人多火多血虚,……筋骨瘦而不胜于寒,……如生疮疡则多疽,……属阴,……故疽多附于骨,肉色不变,故难溃,溃而难完。”
可见体质是疾病,包括皮肤病,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医体质学说对皮肤病诊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发病、疾病的从化、治未病等方面,且有其独特性[10]。比如杨文信认为,禀赋不耐,气血不足之体质,是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基础,将中医学体质理论灵活运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临床疗效良好[11]。
还有谢知音等人,关于银屑病的中医体质研究报道,虽然频数比例及体质类型有差别,但都发现患者容易表现出气虚型和气郁型体质[12~13]。其体质不同,证候类型,病情轻重等有着明显差异。
许多皮肤病,尤其湿疹,常常存在局部皮损辨证与整体辨证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更应当注重内在体质与外部皮损兼顾,整体状态的辨证,综合分析。辨质是辨证的前提,在辨质基础上再辨证,能够提高辨证的精确度;因质论治与辨证论治结合,将显著提高治疗效果[14]。
2.3 湿疹辨“质”论治的研究及思考 有学者认为,湿疹患者具有一定的过敏素质,湿疹是在遗传背景支配下,受环境因素和身体健康状态等因素的激发,导致机体处于一种致敏状态[15~16],有许多学者认为脾虚湿盛是导致湿疹类疾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脾虚是此类患者的体质倾向[17]。宋坪[18]在治疗慢性湿疹时,除分型施治外也提出,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随证加减,对获得较好的疗效至关重要。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探讨中医体质特点与湿疹的发生、变化与预后转归等方面关系的内容较少,仅有袁安香等根据著名体质学专家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通过小儿体质调查问卷判定小儿湿疹的体质类型,结论是小儿湿疹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关系密切:特禀质、痰湿质与小儿湿疹的关系密切;特禀质、痰湿质易迁延为慢性;痰湿质的小儿易患湿热并重证;易并发过敏性鼻炎[19]。
陈立翠[20],庄严[21]以六分法的分类标准,将湿疹患儿临床症状与各型体质相关的特点进行了对应分析,结果大致相同,各体质类型所占研究总数的比例分布由高到低均排列为肺热阳盛质、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与平和正常质。
由上可见,湿疹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拓展。目前只有关于小儿的少量研究,采用分类标准与国家认可的标准有一定差异,这可能与小儿的生理发育特点有关。没有相关成人湿疹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资料。而且也缺乏结合体质类型,开展治疗、预防干预的报道内容。
湿疹病的发病以及复发、加重都与遗传、性别、年龄、地域、诱发因素等体质因素密切相关,这些易感因素提示湿疹患者具有易感体质。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湿疹辨证与体质类型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探讨湿疹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通过对湿疹患者体质类型和证候特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归纳体质在湿疹发病、病理演变中发挥的作用,从而让临床诊疗更具有目的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诊疗中的特色和优势。为湿疹的防治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冬青.皮肤病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6~358.
[2]王远红,王相明,吴康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近况[J].黑龙江中医药,2009,3:54~56.
[3]旷飞燕,杨志波,曾碧君.湿疹中医临床证候分型及用药情况的文献调研分析[J].中医药导报,2008,14(12):84~86.
[4]时水治.中医辨病辨证治疗湿疹初探[J].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4,1(2):160.
[5]许金华,佟雪梅.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浅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27~28.
[6]白彦萍.湿疹的中医诊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4):259~261.
[7]沈冬.湿疹的中医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2):20~21.
[8]瞿幸.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5例[J].中医杂志,1995,(10);615.
[9]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0]王亭,唐志坤.中医体质学说在皮肤病防治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3):488.
[11]张剑,邓永琼,杨茜,等.杨文信教授辨质论治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1,43(12):147.
[12]谢知音,白彦萍,杨顶权.银屑病的中医体质与辩证分型的相关性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823~825.
[13]卢传坚,姚丹霓,吴大嵘.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质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7):1255~1257.
[14]李斌,张成会,刘红霞.58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体质特征研究[J].四川中医,2010,28(10):62~64.
[15]崔媛媛,李波,郑义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1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67~868.
[16]陆丽明,陈楷涛.湿疹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7,3(9):76.
[17]何丹,林青,王研.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4):66~70.
[18]宋坪,李博鉴.慢性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2):857~858.
[19]袁安香,张茜,时贞红,等.中医体质类型对小儿湿疹发病及病理过程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895~896.
[20]陈立翠,谭艳,余涛.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0,6(1):37~39.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意义
语是利用语言表达思想,培养学生进行口头交际的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传统的语言教学以“教”为主,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兼顾这两方面,善于发掘,勇于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我们不能把自己看作是不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源泉,而应是组织学生大量参与使用语言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从而为学生学习使用语言创造机会,提供指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并为取得富有成效的结果提供监督,帮助学生负责自己的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最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
作为当下国际通行的一种校际英语辩论模式——议会制英语辩论(Parliamentary English Debate)——是一项充满思辨乐趣的跨文化说服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议会制英语辩论不等于英美等国的议会辩论,它只是借用了英美议会辩论的发言形式.为全世界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共同交流思想的平台。
最早的议会制英语辩论出现在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学生辩论协会中,其主要模仿借鉴了英国下议院的辩论模式。随着英语交流的国际化.议会制英语辩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得以迅速推广。今天.议会制英语辩论已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大学校际英语辩论赛的主要形式。其赛制与规则也因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发生些许变化。议会制英语辩论在发展初期主要在英美等国大学的校际比赛中进行.它在亚洲国家的起步较晚,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届全亚大专英语辩论赛1994年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成功举行。到2004年5月.随着第25届世界大专英语辩论赛在马来西亚的成功举行,议会制英语辩论才真正成为一项在亚、非、美、澳、欧广为普及的国际赛事。
关于英语口语教学,国内有不少教学论文都不同程度地谈及英语论辩教学。然而,其中不少关于英语论辩的论文却多以中文辩论为模本进行英语翻版或以个人臆想进行主观创造,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与国际视野。
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应该要转换一下思路了.传统视野中的英语口语教学一直将英语语音、语调的标准奉为口语优秀的首要前提。这一要求一方面使那些有地方口音的英语爱好者对口语学习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人过于刻意地模仿洋腔洋调,却忽视了说话的内容,往往言之无物。缺乏敏锐深刻的思辨。新时代与新形势要求我们的口语教学能真正定位于有跨文化说服能力的人才培养上,而这种人才培养显然离不开英语论辩教学。因此,在当前国内英语论辩教学尚不规范的情况下,将议会制英语辩论引入英语口语课堂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议会制英语辩论的辩题(Motion)一般以一项议案的形式出现,因此在每个辩题中都会有“This house”的固定开头。
这里的“This house”不一定就指某国家的政府或议会。议会制英语辩论的辩题一般分为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开放式三种。其中,半封闭式与开放式辩题对培养辩手的创新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转贴于
议会制英语辩论主张即兴演讲与即兴论争的完美结合。对议会制英语辩论赛而言.主办方一般只提前15—20分钟公布赛题.而且在每轮循环赛中使用不同的辩题。此外,议会制英语辩论一般只赋予正方充分的定义权与议题转化权,反方一般只享有反驳权。这样一来.正、反双方就无法拿各自的定义做挡箭牌,漫无边际地做各自已经准备好的演说秀;辩论中的正、反双方也就必然要就议题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了。
议会制英语辩论倡导既竞争又合作的比赛精神。所谓相互竞争指的是双方辩手间唇枪舌剑的局面.所谓相互合作指的是议会制英语辩论主张双方在辩题定义为具体议题方面应保持合作,尽量在同一个议题下展开辩论。而不是像传统辩论那样,在对辩题的定义上各执一词,将辩论变为两段互不相干的演讲。换言之,议会制英语辩论的正方会尽量给反方一个合理可辩的议题,而不会在一些字词上做文字游戏,使反方觉得正方定义的议题无言以对。在议会制英语辩论中,合格的辩手都会将辩论视为一种非常有趣的思维体操,而不是那种要置人于死地的残酷对决。议会制英语辩论的这种不成文的合作精神是一种高尚的人文境界,对辩手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这种合作精神关照下的双方,不再是充满敌意的对手,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辩友”。
辩论赛结束后,教师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并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辩论活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如下创新:
1. 能将课堂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
2. 课堂辩论赛激发出创造的火花,使课堂变得更生动;
3. 能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有机结合;
4. 能将竞争和合作有机结合;
5. 构建学生学习团队,比合作学习更走远了一步;
6. 能改变肤浅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民主意识。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将英语辩论引入英语口语课堂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教改举措。英语辩论是一种将本土思维与外国语言结合的完美实践。它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在跨文化的论辩场合不仅说得出口,而且说得有内容、有逻辑,有道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望真正解决“哑巴英语”与“哑巴思维”的同题。英语辩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口语发展,教师可将英语辩论适度引入课堂,作为丰富课堂组织活动的手段之一,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边互动,弥补课堂交际活动的缺陷。充分发挥课堂辩论的优势,增强了口语课的效果,使口语教学有新的突破,将人文素质教育逐步渗透至英语教学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周耀东 西方修辞与中国的外语教育--刘亚猛教授访谈 [期刊论文] -外国语言文学2004(01).
辩论式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研究的意义与目标
目前针对干部培训的研究工作还处于比较粗浅的阶段,尤其是心理学课堂要实现心理的解压和宣泄,再获得克服职业倦怠的积极动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还处于比较混乱的摸索期,最主要的是普通的心理调适方法对于干部培训的目标和实际问题的解决都略显苍白,因此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用通过课堂辩论的组织和实施,实现心理的理智回归和获得积极情绪的效果。
1.以辩论式教学体现干部培训的新精神
内部培训的参训学员是具有相当社会阅历和经验的成人,有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更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辩论教学的组织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创设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平等对话平台,在民主氛围中激发学习动力,在互助互学中提高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以辩论式教学提高参训学员的人文素养
辩论式教学使学员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辩论使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整合后被激活。让生命的光辉在课堂中闪烁,在此意义上培养的人才的特质是积极乐观、敢于挑战困难,应变能力强的、自信的心理健康人才。
3.以辩论式教学为平台提升税务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辩论式教学中技巧地设计敏感以及税务干部普遍关心的话题。参训学员辩论中透析出问题的本质,从而释放平衡了内心压力。根据美国的霍桑实验,通过倾述意见和建议进行宣泄本身就会提高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履职效能。
二、研究方法
1.理论依据
墨子《小取篇》有一段关于“辩”的概括论述。提出了“辩”的目标与任务,第一通过“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说明“辩”解决认识和现实问题。第二通过“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情,论求群言之比,”指明“辩”的任务要求及完成任务时所应达到的水平。并提出“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述故,以类取,以类予”的“辩”的方法,最后,以“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说明辩的态度,要求辩者要有自觉的精神,要多多要求自己。墨子的理论清晰地为辩论的目标、意义、方法和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2.研究原则
(1)提供平等机会原则
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场”中,教师与学员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打破参训干部在社会角色中心理对行为控制的影响,促进学员可以尽快放下已有的社会角色定位,从意识上实现从干部到学员的转变,从而从心理上产生学员之间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都有充分表现自身情感、意志、能力的参与机会。
(2)多边互动原则
辩论课堂教学在活动关系网上营造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多边互动格局。通过观点的正方、反方的对抗设置,分设正方队、反方队,分别设置各四名主辩手和助理辩手,还设多名评委点评辩方观点的环节,因此,课堂活动中每个学员都有角色,都有担当,实现多边互动全员参与的热烈场面。
(3)循序渐进原则
辩论式教学的实践,也应符合人对技能掌握的规律,即循序渐进的原则。干部心理培训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是很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基本上每次课的学员年龄、性别、层次、教学目标都不同,其可变性本身就对教师的应对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何况把辩论赛这种对抗成分特别高的内容再加到实践教学中,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但这种应对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要有循序渐进的心理准备,才能实现课堂驾驭能力的真正提升。
三、构建与操作
1.引导学员获得辩题的原则与途径
按照墨子的理论,辩题必须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实际意义,或宣泄、或明是非、或得真理,因此辩题是否能够引发热议是关键,根据实践辩题的选择应该遵循切合教学内容、反映学科知识和增进社会热点认识的教育性原则;既有共识点又有争论点的可辨性原则;在理论、事实和逻辑等方面没有倾向性的公平性原则;适用于培训对象接受能力的适宜性原则。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教师与主办方联系围绕培训目标而定。二是让学员自主出题,围绕学员关心的热点确立题目。三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自行出题。
2.辩论式教学的活动形式的实际操作
辩论式教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以一种逐步探索,循序渐进的态度实施着,目前经历了二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
目标:了解学员的参与热情。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工作性质学员的需要,积累课堂即兴组织辩论式教学的组织经验,积累学员感兴趣的辩题。
效果的总结与分析:由于注重了辩论式教学实施的时机,学员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激发了发言动机,出现了热烈参与的场面。辩论话题与学员的工作联系紧密,感触颇深,实际案例比比皆是,实现了教学目标,积累了良好的教学组织经验。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
目标:尝试组织形式对辩论效果的影响。加强辩题的对立性,让辩论更有对抗性,提升学员体验合作学习的效果。
效果的总结与分析:更加规范的组织模式,鼓动了学员的参与热情,学员积极参与并表现出认真对待的态度。带班的领导普遍比较重视在辩论中干部的应变能力和辩驳能力的表现。也突显出来部分辩手敏捷的思绪和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辩题的对抗性深挖出问题的本质,实现了传统教学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力量和效果。体验个人与集体,集体与组织的协调配合与力量的巨大。
四、研究成效
辩论式教学培养了参训学员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升华并深化了课题。激活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员的参训积极性。最主要的是让学员在课堂上理清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课堂上能够从心理上得到理智的宣泄和释放。实现了参训学员参训方式的转变,创建了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支持的辩论式教学模式,推进了心理学科的教学改革,望对同类培训教学课堂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卡西尔与海德格尔的辩论,常常是含蓄远胜于直率,远远超出了他们1929年春天在瑞士达沃斯的私人性遭遇。同样地,它也远非意味着一场关于康德或者学科的辩论。事实上,相当持久的卡西尔-海德格尔辩论的重要性,从1920年代持续到1940年代-从卡西尔3卷本的(1923,1925,1929)到他的最后一本完成了的著作《人论》(1944),从海德格尔的划的《存在与时间》(1927)到他的《一封关于人道主义的通信》(1946/1947),不仅仅是针对两种康德或哲学-一方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哲学”,另一方是Seinsfrage ,“存在”,对“存在形而上学”的批评-观点之间的对抗,它同时也代表着一个人道主义和反人道主义之间的冲突和关于西方内涵的辩论。
列维纳斯的人道主义标签贯穿于其作品,但特别集中在这三章-“意义与感觉”(1964),“人道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者”(1968)和“没有同一性”(1970)-这三章在1972年被收集在如今天版本列维纳斯名之为《他人人道主义》的书中-必须放在智力和精神文本以及由那场二十世纪的关于哲学本质和人道主义价值的深邃而广泛触及的的辩论所建立的参数之内来理解。这固然是一场多方涉及的辩论,有很多投稿者和对话者。但其真正深度却要在卡西尔和海德格尔间哲学的和个人的对抗之中来探明。
请注意这些章节都是在著名的“1968年5月事件”狂热的巴黎学生抗议之前、之中和之后写成并出版的,还有,我们也须知,甚至更强烈地,苏联和毛主义的极权主义、一战和二战中的大量屠杀、二十一年的纳粹恐怖统治、一百万犹太儿童和五百万犹太成人死于大屠杀以及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这些更大的背景。二十世纪,尽管在和技术上有许多进步,或许是人类历史中最血腥的。列维纳斯不仅仅是对悠久的哲学传统和其在当代哲学上的最大作出回应,也是痛苦地对二十世纪的法国、欧洲和世界境遇作出回应。
我们会忘记列维纳斯是在一个为法籍犹太士兵而建的战俘劳动营度过战争岁月,或者他的父母、兄弟还有数百万与他宗教信仰相同的人被纳粹杀害吗?列维纳斯肯定不会。他的第二本著作,《不一样的存在或者本质之外》(1974),献辞这样写道:“给最亲近的被国家主义者屠杀的六百万之一,肩并肩地成千上万的所有招供者和因相同的仇恨他者和反犹主义而成为牺牲品的国家。”但是,列维纳斯以爱来报答恨,“爱的智慧”,以“他人的人道主义”反对“仇恨他人”-一种艰难的爱,是的,但无疑也是一种“困难的自由”,无疑,微妙也正如从未如此吊诡的当代哲学的残酷。
《他人人道主义》这三章每一章都在捍卫人道主义-来自不同角度和建立在对不可还原的“人的尊严”之信念-一种在功效和价值上对人的自由的信念-上的世界观。每一个都反驳着不同的哲学对手-它们都将人还原成非人。
在“意义与感觉”-出版于1964年,比他的第一本主要著作《整体与无限》(1961)稍晚几年,但已经预示了《不一样的存在或者本质之外》的最后-中,列维纳斯微妙地讨论了意义的起源及其与文化符号的关系。这里,没有指名道姓,对手是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我们将在后面回到此章。
一、辩论会
在课堂上组织正、反两方就某一论题展开争论。
辩论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辩能力,特别是驳论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求异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组织辩论会应注意以下问题。1.明确要辩论,就必须抓住对事物认识的分歧点,辩论双方如不在分歧点上交锋,各说各的,就不能称之为辩论。这就要求在辩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记住要点,抓住矛盾,找出破绽,立即予以针锋相对的反驳。2.要选好辩论题目。辩论题目,应选择存在认识分歧,大家感兴趣,并有争论价值的论题。题目可事先公布,意在作好准备;亦可临时宣布,旨在训练学生敏捷思考与表达的能力。3.要安排辩论会的程序。辩论会的一般程序是:主持人宣布辩论的题目与规则后,先由正方一号辩手发言,次由反方一号辩手反驳,而后正反方自由辩论,这时各号辩手均可发言,但必须依次而行。
二、演说会
演说会就是在课前针对某问题或事件做好准备,在课内当众发表见解。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可以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立论与驳论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体态语言。召开演说会要注意:1.要指导学生写好演说稿。演说,当众发表对某问题或事件的见解,不消说,是自己的见解。因此参加演说,应该自己动手写好演说稿。写演说稿的要求是:第一、演说题目,要切合听众的要求与兴趣;第二、演说材料,要切合实际,并有新鲜感;第三、演说顺序,要有纲有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第四、演说语言,要简洁明快,并有感染力与鼓动性。2.要从易到难,分步实施演说训练。第一步,先让学生选用别人的文章,加以修改后作为演说稿,在小组内演说;第二步,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就要求他们自己写演说稿,而后在班上举行演说会。3.要重视演说的体态语言训练。讲求演说的手势表情,提高演说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与鼓动性,增强演说的效果,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4.要对演说会进行讲评。
三、讨论会
以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以探讨问题的解决。
讨论会的意义在于: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当众说话的习惯;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讨论会要注意以下问题:.讨论会须有议题,参与讨论必须围绕中心,不能漫无边际地脱离议题,不然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论什么题目可先让学生提出,再经筛选确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接触他们生活的热点,也就容易引起讨论的兴趣;.讨论会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事先把讨论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搜集材料,思考问题,写出发言提纲;讨论会要引导学生提出看法要有针对性,发表意见须有根据,要有虚心学习、追求真理的态度;讨论会要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讨论会中,只起参谋作用,要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锻炼口才,训练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辩论 逻各斯 真理 回归 辩证法
一、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辩论,又称论辩,一般认为,辩论是指持不同见解之人彼此通过言辞阐述理由,进行辩驳争论。由于辩论首先是通过言辞进行的,因而,语言是辩论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然而,对于语言的不同理解和态度,从根本上决定了语言在辩论中的地位和辩论目的的实现。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历来视语言为表意的工具,从来没有把语言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这与古希腊历来对于语言的重视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逻各斯的规定性
在古希腊人那里,语言乃是逻各斯(logos)。逻各斯是什么呢?逻各斯就是语言的本质。据说,逻各斯这个词最早是赫拉克利特使用的。他把逻各斯当作世界万物的尺度。这也就是说,逻各斯意在划界,它要界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区别,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这个事物的尺度,同时也是它事物不成为这个事物的尺度。因此,一个事物只有遵循逻各斯的要求,才能成为这个事物,才能保有成为此事物的本质。在此意义上,逻各斯就是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规定性。
逻各斯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有它自己的逻各斯。语言也是一种事物,因此语言也有语言的逻各斯。不过,只有人类才有语言。语言是区分神人、区分的标志。语言是人说出来的,但是是语言规定人的存在,而不是人规定语言的存在。因为,支配语言的是语言背后的逻各斯,规定语言本质的是逻各斯而不是人。所以,对于人来说,语言具有本体论的地位。在此意义上,是语言说人,是语言来言说人的本质,而不是人说语言。逻各斯支配语言,语言支配人,因此,人在说语言的时候,必须遵循逻各斯的要求。这就要求人的言说要符合逻各斯所开辟的道路,而逻各斯所开辟的道路,就是真理的道路。
(二)真理的追求
逻各斯是通达真理的道路,逻各斯就是真理。真理与意见相对。无论真理还是意见,都是人利用自己的理性能力表达出来的。人是理性动物,人追求真理是有可能的。人通过语言把真理说出来。但人往往不能辨识真理,因此,人经常说出来的不过是意见。而且,意见往往会与真理相混淆,人们却以为自己说出来的是真理。所以,真理就要在人的言说中把自己显露出来。人通过语言言说,把各自的意见表达出来,通过辩论讨论意见,从而在意见与意见的交锋中,真理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语言的真正目的和存在根据,乃是真理。基于语言的媒介,真理显现出来了。但只有遵循了辩证法的要求,真理才能在人的言说中展露。因此,真理、语言与辩证法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人在言说时不能乱说,只有遵循逻各斯的要求才能言说出真理。所以,逻各斯是言说语言的内在要求。即只有在遵循逻各斯,也就是遵循逻辑的基础上,人们之间的辩论才是有意义的。而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哲学的本质是“爱智”,是一种追求智慧的行动。如同哲学一样,辩论的本质是“爱真理”,是一种追求真理的行动。
二、法科学生辩论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选题失当
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论技巧,各组织者一般都会设定选题。但是,许多选题只适宜于进行辩论游戏,而无助于学生辩论能力的培养。如“大学期间谈恋爱利大于弊(大学期间谈恋爱弊大于利)”、“应先成家后立业(应先立业后成家)”、“爱情是自私的(爱情是无私的)”,这样的论题,无论是肯定的命题还是否定的命题,支持任何一种意见的个案都是无限的。因而从论据的选取上说,任何一方在逻辑上都无法真正得到论证,也无法真正反驳对方的论题。
(二)指导教师指引方向失误
一般在法科学生辩论能力的培养中,都会有相关老师的指导。但是,指导老师的方向性错误,可能会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误入歧途。从辩论的角度来看,谈论者之间必须在同一个层面上谈论问题。否则,当两者自说自话,最终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从辩论的形式要求看,是没有遵循辩证法要求的结果。这就要求辩论必须严格遵循辩论规则,特别是辩证法的要求。
(三)辩论规则的违背
辩论时必须遵循辩论规则。这里所说的辩论规则,主要是指辩证法。古希腊时的辩证法要求辩论双方首先有一个辩论的共同起点。也就是说,不论辩论中的任何一方,提出任何命题,首先要求自己和对方应该就共同的逻辑起点达成共识。只有在共识的基础上,真正的辩论才能够展开。然而,很多法科学生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哗众取宠,注重舞台效果,而不遵循逻辑的要求。因此,辩论获胜的一方,往往是胜在技巧上,而非是对问题本身有什么实质性的认识推进。造成的结果是,以技巧妨害了对问题实质的探究。
(四)背离正义道路
中国传统上历来反对以“技”害“道”。在当前法科学生的辩论中,以“技”害“道”实为祸不浅。不遵循辩证法要求进行辩论,不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致使辩论技巧畸形发达,离真理越远。法学是世俗之学,以满足社会秩序的维持及人与人之间基本欲望为基本要务。然而,法学这门实践学问,同时有基本的正义价值作支撑。对于学习法律者而言,法律不仅是谋生之职业,还是社会之公器。法科学生学习法律,不但要学“技”,还要学“道”,法科学生所追求的是依循法学方法,将正义等价值实现于法律案件,从而合乎正义地解决法律问题。为达到此目的,学习辩论技巧,必须有所持,有所守,哲学要追求真正,法学必得追求正义。
三、回归辩论的本质
在古希腊哲学中,辩论的本质是逻各斯。逻各斯是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实质规定性,辩证法则是通过语言进行辩论的形式规定性。而辩论的目的,则是追求真理。辩论的研习对于法学来说必不可少,不过法科学生的辩论练习要想走上正途,就必须回归辩论的本质规定性。
首先,选题要导向现实法律实践。法学首先是实践的学问,它以解决法律争端为目标。法科学生辩论能力的培养,要以回应现实法律要求为指向。这在辩论选题上,便要求以现实生活中的疑难案例为根本出发点。所以,为增强实践性,必须有意识地从现实法律案件开始磨炼法科学生的辩论能力。因为,在现实法律案件中培养辩论能力,对法科学生提出了法学方法论的要求,从而增加了法学辩论的法学技术含量。
甚至我都不觉得这样坚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一直待在这里呀!因为一开始来到这里我就说了,学东西的呀,如果再也学不到东西,或者从凯当你开始发现你在这里学不到东西的话,你还会选择继续在这里呆下去吗?肯定是不会的呀。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生气算什么呀对不对。
你总是说要尊重别人的选择,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可是你一直都在生气啊,就说明你从来都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你一直都觉得别人做出这样的选择,对你这个角度来说是不利的,给你造成了很多麻烦,所以你才会生气,才会觉得那个人真的不行,可是那个人是真的不行吗?人家只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且我觉得现在的辩论真的是很让人难受,因为他们没有掌握真正的辩论技巧。就像我们今天采访过于宽老师,他说辩论,其实就是一种学问上的讨论。就是要打开那种深奥的学问了认真,可是我们平时呢就是把辩论当成互怼的一个平台,就是文明的骂架,我一点都不喜欢这样。 并且一点都不感觉这样的辩论是有意义的,我能从中学到什么东西呀?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无论到最后我们是留在这里还是选择离开我都希望我们能够好好的想一下,我们来到这里的初衷到底是什么?我们来到这里要学什么,或者是给他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1、四辩的陈词所能影响的范围比较小,但是也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你的任何言论都不会遭到对手的反驳。
2、四辩是队伍最后的形象工程,一部分的任务是让队伍站上制高点,另一部分的任务就是往对手身上泼脏水。请记住,辩论赛是比赛而不是辩论真理,真正辩论真理是有主持人限定具体实际问题的,而不是这种时间很紧张的自由辩论。所以赛制与命题无疑是鼓励选手使用各种技巧,包括抹黑对手。
3、渲染提升气氛,而升华需要气氛。四辩的最大武器就是时间,而渲染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让观众在理性与感性混杂的感觉中,一定程度被感情所驱使。我们可以说一些空泛而不实际但是人们期望的话,空泛意味着美好,不实际是因为时间所限无法反驳,期望意味着别人的认同和道德或其他上的制高点。但是要注意程度,不能太过。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