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3 17:05: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民族音乐 传承 高中音乐教学 作用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

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近几年来,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不仅将学校开展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实践研究落到实处,也使得学校特色文化逐渐形成。学校创设校园文化,营造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并在这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新课改以来,我们学校在改革中进行整合、拓展与探究,在完成教材中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入了少数民族音乐的探究及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加深了同学们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感知及鉴赏能力,并扩大音乐视野,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及道德观念,体会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很多优秀作品是通过音乐来感染和教育学生,把思想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在教育中要将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种图片,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视听享受,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与此同时,又将各民族的风格通过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弘扬民族音乐所采取的措施

(一)培养教师多元文化知识,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学习民间舞蹈。教师不仅在学习中了解了民族音乐,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使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有计划安排教师走出校门,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同时进行系统学习,这一方法可使教师多听多看多比较。

(二)运用多元文化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在以往,我们的音乐教育忽视了音乐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在平时的电视或一些媒体中稍有了解,但由于日常生活中缺少能正确引导学生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反而学生对于一些流行音乐较为认同。

所以,在高中民族音乐教学中,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语言及民歌风格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各种图片及视频,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体验到不同的视听享受,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赏析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更好的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和体验快乐。故而,在音乐教学中更新以往音乐教育理念,以树立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基本观念,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贯穿其中,灵活运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通过音乐来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师的个人水平对初中语文的改革和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持续、开放和动态状态的前提。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反思教学的理念,并对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有效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中。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改变落后的语文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采取科学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语文课程是学生主要的课程之一,因此班主任很可能就是语文教师,在一些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初中语文教师除了担任班主任之外,还肩负着对学校进行管理的职能。由于精力分配、个人认识和学校导向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很难明确岗位责任。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精细化教学。语文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将这门课程的思想美、德育美、逻辑美、艺术美和文字美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方式和讲授方式,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一些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语文教学不断向功利化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人文化和精细化落实到实处。最后,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缺乏对自身的改进、评估和检查。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参与学校的日常考评之中,使用零散的、任务性的方式对待教学反思。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只有一少部分的语文教师会将教学反思转化为行动力。在对自身的教学成果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的反思档案,因为没有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检查的经验,因此会产生对工作结构分析不足的现象,很难对教师自我提升进行有效的掌握。

二、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反思的工具进行充分的认识,清晰的制定教学目标、精细化教学过程、结果化教学反思和不断持续教学改进,优化重组教学反思,最终使初中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不断推动初中语文的教学和改革。

(一)建立多元化的综合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的多维性导致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特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教学任务,对教学大纲进行仔细的掌握,针对自身学生的兴趣、素质、教育背景和自身能力,有针对性的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根据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成绩,对本学期的工作任务做出进一步的明确,最终制定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二)精细化执行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通过采用角色式、情景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过程和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相结合,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阶段性教学目标之中,除了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导向之外,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德育功能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发散和引申,通过课本之中的典故对相关的典故进行联想,由故事性的思维不断向德育思想升华,培养学生树立完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由于心理教育的目标具有不易测量和抽象性的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沟通氛围,针对学生的教育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过程之中产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在社会生活之中,团队意识受到极大的重视,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除了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的使用,例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教学小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等方式,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尤其要注意的是,虽然教学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些目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不能将这些目标在进行简单的分解之后,作为孤立的目标进行执行。在具体执行教学目标的过程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记录,对工作成果和工作创新进行总结。

三、对教学反思进行改进,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我国目前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目标这两个阶段,因此,教学反思仅仅记录了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和教学目标,没有将教学反思的作用充分的激发出来,因此,应该在上述两个阶段之外,应该不断对教学反思的内容进行丰富。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反思档案,对教学任务的执行状况和完成状况进行整合和对照,明确的找出工作缺陷和工作成绩,最终产生完善的教学反思。并针对产生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下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展开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和校本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清晰化的教学目标,持续的对教学进行改进,最终使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家正,杨世国,李伟.议论文导语设计三法中学[N].安徽语文教学学报,2003,(6).

第3篇

优秀语文教师成长、发展的因素很多。例如,在一些人的认识里,“机遇”是很重要的因素,很多教师难以遇到,而这些优秀的语文教师遇到了。客观地说,机遇是一个因素,但是它青睐“有准备的人”,它使任何“有准备的人”的努力都不会付之东流。优秀的语文教师确实能够很敏锐地把握住难得的机遇,以展示自己最好的水平。但在他们心中更在意的是一种“追求”,一种对自身生命价值、教学信仰的追求。这种“追求”之于他们才是这“机遇”的价值。张俊娜老师在工作三年头上便有了“演讲”的机遇,之后,接连的“机遇”降临到她的头上。但从她的叙述中我们也看到,机遇又是一把“双刃剑”,若没有自己坚韧的意志、痛苦的思索、虚心的求教,也可能使机遇成为“滑铁卢”。张俊娜老师是有追求的老师,所以她抓住了这些“机遇”,从中体现了自身的生命价值和教学信仰。

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成长一定是有“思想”发育伴随的。所谓思想,就是有自己的理念、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这种思想一定是符合真理的,也就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和语文教育规律的。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对理论的学习。理解一种理论是一回事,把它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又是一回事。这中间的路有时短暂,多数漫长,需要花许多时间去探索、实践,总结出可行的操作方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体现着一种理论或理念,不管行为者自觉不自觉。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在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自觉学习,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他们借助不断的积累、探索、提炼,形成自己的“思想”,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没有思想发育的伴随,语文教学难免困于“匠”字。而这个过程需要坚持,有道是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也在坚持。张俊娜老师的成长之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优秀的语文教师总会用心研究教材,潜心研究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设计教学;他们能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不仅如此,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习惯反思的。所谓“习惯”,就是已经成为一种自觉,上课之后会“回想”“总结”课堂中的优劣得失,坚持那些合理、有效的行为,修正那些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做法。张俊娜老师具有这些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的特质。她善于运用自己擅长的教学本领,自觉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对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着新的尝试的期待,于是她的成长之路充满动力和活力。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师 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理念

新课改后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包括价值观、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从长远发展来看,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表明其中知识是最容易遗忘的,“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技能,才能在以后通过其他各种渠道来复习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遗忘的知识,并靠自己汲取全新的知识。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把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技能有意识的逐渐融入到对于知识的讲授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让记忆更加深刻,也让教学过程不再呆板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对教学课程不断反思,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

2.反思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十分重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理解信任,互相学习,才是完整的优秀的教学,并且营造出和谐上进的语文教学氛围,更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沟通对教师产生良好的信任,积极投入到教学中来,学生的优秀才能得以挖掘和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向多元化发展。

3.反思学习方式

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大,少则十几个学生,多则几十个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良莠不齐。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对每个学生给予正确的客观的评价,然后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或各自的个性特长制定不同阶段的阶梯式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展示出来,学生间相互竞争比赛,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时有意识的或有针对性的选择某个同学来回答,且这个问题适合这个同学的知识能力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说过“教学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所以教师不能为省事而采取单一单调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小学教学内容如此之多,语文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也随之增多。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进行反思,需要语文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1.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反思

以反思对象作为反思标准。通过历年教学的情况,以不同特点的语文教学为对象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模式中来反思,即为纵向反思;以不同特点的语文教学为对象融入到不同时期的教学模式中来反思,即为横向反思。这两种反思方法都能够帮助教师从他人优秀的教学模式中学习到教学方式方法中的不同的优点长处,然后进行总结、归纳、改进、对比、反思,补己之短,并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优势。

2.根据不同指向进行反思

以反思的指向为反思标准。语文教师根据自身素质和修养进行理性的分析教学的方式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即为理性分析法;更倾向于实践的方式,在语文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来修正反思,即为时间修正法。

3.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反思

以反思的内容为反思标准。语文教师可以成立教研组,以教研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教学方式的探讨,教师通过相互交流、探讨、交换反思成果的方式来制定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即为专题反思法;而当反思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学综合水平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时,这种反思活动方法可以称为综合反思法。

三、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如此重要,同时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也同样重要。教学反思的方式有很多种,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大致有以下两种方式:

1.教案反思,记录行为反思

教案反思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分析学生对象,分析教学教材,调整教学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详细的教学案例,课后对教学效果、教学特色、教学疑问进行教学总结,提出改进的方法。另外,在实践活动前,进行自我提问并反思策略,对记录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最终效果的反思是记录行为反思方式的重点,反思结果最好能够记录下来,作为日后的参照依据。

2.进行自我提问回答

自我的提问和回答这种方式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对自我的观察与评价来进行。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教师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思,从而锻炼教学反思的能力并逐渐提高这种能力。在设置问题时,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差异性,他们的兴趣爱好也大不相同,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优点特色进行提问;二是实践的材料和实践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对实践活动的性质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目的性要明确;三是实践的策略,对实践的策略内容进行反思、提问,分析是否合理、运用得当。

四、结语

反思的热潮自欧美兴起,随后各国也争相研究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意义,及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而我国的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曾告诉过我们,“温故而知新”。教学与学习同等重要,需要将二者联合起来,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教学的效率。只有通过不断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自我反思,语文教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改进教学模式,寻找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式。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进行深刻、有效的教学反思。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国光.刍议写教学反思对语文教师成长的重要性[J]. 科技信息. 2010(07).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力,语文学习的方法、习惯等,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课堂有效教学要有效果,讲求教学质量(收益大一些);要有效率,讲求教学速度(投入小一点);要有效益,着眼于“师生共同成长”。

一、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现状分析

实施语文有效教学,最关键因素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观念陈旧,拿着新教材进行的还是传统的老一套教学理念。二是惰性难改,常常做“拿来主义”者,照本宣科,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上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写每一堂课教学反思的更少。

二、语文教师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一)认真学习,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我注意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新课程培训学习的机会,转变观念,运用新教学方法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使博大精深的语文散发出非凡的魅力,使学生真正学习和传承到中华文化的一些优秀和精髓的东西。

3.转移关注的重点:(1)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立足于学生全面的发展。(2)关注教学效益,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时不跟着感觉走,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具体,科学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

4.做一个有反思力的语文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日常教学行为:我的语文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语文教学?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5.积极探索一套策略。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在课堂中灵活运用。

(二)构建和谐课堂,追求愉快教学,培育优质课精品课作为语文教师,我注意主要从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精心组织、课后的适当练习等三个环节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构建了语文教学的系统工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上教师全力服务的对象。总体上看,课堂教学组织应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各环节的安排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树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新型师生观,以此来营造积极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为学生搭起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创新平台。

“讲授”。先是微笑进课堂,因为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

(2)“提问”并“倾听”。我注意结合课文创设有效情景和有效提问,叫学生积极举手发言,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题难度适当,不叫学习差的学生回答难度很大的问题,恐怕回答错了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回答认真倾听,以肯定为主,给予评价。

(3)“激励”。每堂语文课,我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考试成绩有提高、布置的周记或大作文写得精彩、作业完成很工整认真等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就得到了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4)课堂板书。注意简洁直观,结构完整,富有条理性,尤其是主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清楚地记笔记,既便于学习当堂课的内容,也便于课后复习。

(三)提升能力,建立机制,努力成为新课改优秀语文教师

1.注意提升三种教学能力,即(1)课堂调控能力。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有时要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2)信息反馈能力。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3)评价指引能力。我注意在课堂评价上真正对学生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一是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真诚地评价学生;二是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了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出来了。

2.以学论教,建立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高中课改把每一位学生放到了多维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个性的成长。同样,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成长,也要采用多元化评价,不能唯分数是论。所以在课改实践中,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建立起一套对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和评价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和激励教师进步,给教研集体和教师个人迅速成才的机会。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本课堂;特征;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76-01

课堂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主要平台,教学是教师发挥职业价值的重要表现,因此,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构建生本课堂,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生本课堂的概念

生本课堂不但是新兴教学方式,而且以学生发展为前提。其中,生本中的生是指学生,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根本。生本课堂理念是当前的新型教学理念,对于营造平等以及民主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互联网对于生本课堂的具体解释,生本课堂就是新的教学形态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生本课堂应当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二、生本课堂的特征

(1)生本课堂主要是提倡学生参与之下,和教师合作形成探究以及合作的学习环境。(2)生本课堂应当重视教材资源以及利用好课堂教材,善于挖掘以及利用教材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思维以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但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教师课堂内容,而且要促使学生对教学实效性以及教学丰富性的了解。(3)生本课堂应当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和兴趣爱好,不应采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学生。

三、生本课堂构建方式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同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1. 更新理念以及激发兴趣

更新理念,即更新课堂理念以及教学理念,正确的理念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提高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初中生特点以及初中语文教学特点,语文教学应当对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技能层面进行具体严格的要求,促使教学观念得到有效转变,从而打造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师应当对生本课堂指导理念加以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2. 学生为主以及研究交流

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当更加关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不但促使学生将语文看作生活方式,而且当作一种习惯。通过教师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和研究,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的速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基础知识,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能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

3. 探索实践以及搭建平台

语文教师应当将基础知识以及教学理念积极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来讲,语文教学的相关实践可以检测出教师课堂理念执行程度及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评价生本课堂对于学生的作用,检验出学生学习接受程度,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本课堂形态。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完善以及优化课堂实践,构建出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此外,学生和教师之间应当采取相互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对新的课堂模式进行开发,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某个话题进行全体讨论等,从而搭建生本课堂理念实践的相关平台,促使生本课堂教学得以具体实施。

4. 注重反思以及优化课堂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反思两个方面。具有教学经验,而且具有反思精神,是当前语文课堂生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其中,教学经验主要是以日常教学为基础,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需要10年以上的教学积累及知识沉淀。但教学时间长以及教育经验丰富并不代表教师是优秀教师,实际上,优秀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当具有反思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反思,并且记录教学案例,在不断批判中成长,这也是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

5. 教育资源开发以及保障生本教学实施

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物质层面。语文教师不但要开发及利用课本中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要挖掘和生活相关的各种资源,从而丰富教学生活和人文生活。语文教学应考虑学生的知识需要和保障生本课堂的顺利实施。比如,采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采取各种教学设备进行游戏情境创设,从而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将知识点编成小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好语文,促使生本课堂真正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生本课堂必须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加强研究交流,不断探索实践,注重反思和优化课堂,重视教育资源开发,以保障生本教学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萍.初中语文课堂主题型教学模式实践探析[J].成才之路,2014(32).

[2]闫世林.浅析当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现代语文,2014(10).

第7篇

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生态,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已经是一种无法回避的走势。但目前对此的研究大多视角单一,实践经验层面居多,缺乏量性统计,且态势不清晰。为此,对常态下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进行调查研究,可以把握其态势发展及差异特点,为我们提供语文教学的一种坐标与指向,促进语文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过程

(一)研究内容

研究主要包括编制网络教学使用、网络能力、网络教学作用和教学观念量表,了解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的体认和收获,对比不同类型语文教师的差异;研究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的影响机制,探讨促进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发展的要素。

(二)研究工具的编制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所采用的问卷为自编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个人背景情况和网络教学使用、网络能力、网络教学作用和教学观念四个量表。量表采用里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法。从下表可知,各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70—0.924之间(见表1),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项目间有良好的一致性,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

我们使用spss19.0软件对每个子量表分别进行因子分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正交旋转,分析结果、因子命名和调查内容如表1所示。

(三)调查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在选取35所中小学的语文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涵盖厦门地区六个区不同类别、区域、学段的学校,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00份,回收问卷表192份,获得有效问卷表190份,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95%。

为研究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走向和影响机制,我们将研究对象分成优秀教师组和对照组。优秀教师指的是经逐级考核、选拔、评选和培训,获得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和获得省、市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前五名的语文教师;其他教师则归入对照组。在190份有效问卷中,优秀语文教师组为111份,对照组为79份。

在正式问卷调查前,我们组织了8位教师进行了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的“团队焦点访谈”。

二、研究结果

(一)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整体态势

我们对每个子量表的因子分别进行了整体平均值、优秀教师组平均值和对照教师组平均值的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2中,我们可清晰地看到在教学教研、评估互动、家校联系、知识更新、初级软件运用认知和能力、高级软件运用认知、网络的积极作用、教师主导观、学生主体观、学习观和媒介观上,平均水平均高于3.0,其中有36%高于4.0,这表明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总体呈现正面价值取向、态势良好,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具有较好的体认和收获。

在量表1中,最为突出的是在教学中知识更新的平均得分为4.67,这充分表明在教学中运用网络,下载或学习别人的课件、教案和论文,更新或拓展本学科知识已成为必需。从评估互动、家校联系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47分、3.75分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信息技术纪录、分析和评估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已成常态,看到网络工具已成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教研方面,平均得分为3.28分,表明语文教师在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学习动机,思考如何利用网络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正在积极探索、实践。对照教师组教学教研的均分明显低于优秀教师组,表明优秀的语文教师更侧重借力于教学与教研。

在量表2中,语文教师的初级软件运用认知与运用能力分别为4.42分、3.76分,高级软件运用认知与运用能力分别为3.49分、2.36分,前者均分高于后者,这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也表明语文教师在软件运用上整体水平居中,但在高级软件运用能力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在量表3中,教学中网络的积极作用的平均得分为3.62分,消极作用的平均得分为2.86分,表明语文教师在看待教学中运用网络的问题上,既有辩证的眼光,又有学科的视角。

至于教师主导观、学生主体观平均分分别为4.28分、4.59分,则清晰地表明了语文教师具有积极的语文教育思想,在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逻辑推理,鼓励学生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共识,并演绎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学习观3.43的平均分,表明在教学中还是十分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媒介观3.98的平均分,表明在教学中会较多地使用多种媒介,以达到教学更有效率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走向

对优秀组和对照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在所有因子上的差异。结果显示,优秀组教师在高级软件运用认知、网络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师主导观、学生主体观和媒介观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教师(ps<0.01)。这表明:1.优秀组教师更重视各类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能体认到网络环境对改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以及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高层次思维的积极价值意义;2.优秀组教师更关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更注重提高学生对母语价值与意义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在不断更新教学观上更为主动;3.优秀组教师更注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授之以渔”,积极探讨使用多种媒介提高教学效益,尤其是在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上,优秀组教师的认知与教学行为都比对照组教师胜出一筹。

除了两组教师在量表上的差别之外,我们还发现,优秀组教师在网络环境与自身工作的关系度以及计算机或网络方面培训的必要性两道题目上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教师(ps<0.05)。78.4%的优秀组教师认为计算机或网络能力与语文教学十分相关,57.7%的认为计算机或网络方面的培训十分有必要;而对照组教师分别只有64.6%、35.4%。这表明优秀组教师更加认可语文教学与网络视域有着密切的发展关系,更注重计算机或网络方面的相关培训,以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实践。

三、结论与反思

(一)网络环境积极改变着语文教学的生态,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具有较好的体认和收获

教育领域十分重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运用,网络学习、网络交流、网络共享等已成常态,网络教研、网络课堂正在兴起,语文教学自然无法完全游离于网络环境之外,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总体呈现出的正面价值取向是大环境使然。

其次,相对于基础教育的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教学更需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踏着时代的旋律前行;更需拓展知识视野,更新教学观念,以满足信息时代学生成长的需求。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资讯有限,视野有限,发展速度缓慢。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视野开阔,链接丰富,教学理念转变加速,交流互动活跃,教学手段多样,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得以最大化地演绎,语文教学生态得以积极改变。这种态势,更是学科特点与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

(二)实证研究表明,高级软件运用认知、网络对教学积极作用的认知、教师主导观、学生主体观、媒介观、网络环境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度、计算机或网络方面培训等7个要素,是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走向的重要推力。

第一,问卷调查和“团队焦点访谈”告知我们,优秀的语文教师更能感受到网络环境的价值,他们比普通教师更懂得充分利用网络来服务于语文教学。

首先,优秀语文教师更易踏准时展的节拍,能够充分意识到网络的发展势必改变着语文教学的生态。他们在网络环境下促进了师生交流,改善了教学氛围,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促进了学生发展高层次思维(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能力。教学实践的感悟又让优秀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网络态势认知有了飞跃。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一般语文教师这个双向互动过程相对会较长。

其次,优秀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使用多种媒介材料进行教学会更有效率,因而会尽可能使用多种媒介材料进行教学。许多优秀语文教师更乐于开展语文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诸如专题人物探究、聆听大自然的脉动、寻访“我的父老乡亲”、中国戏剧欣赏等等,就是源于他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和利用网络平台来服务语文教学的意识行为。

第二,在网络视域下积极演绎先进的教师主导观、学生主体观,牵引着语文教学的态势。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要在教学行为、教学途径中演绎、落实的。多元的教学途径、丰富的教学手段更有助于实现先进的教学理念。网络平台为多元的教学途径、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情景设置、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平台,语文教学只要演绎了教师主导观、学生主体观,网络平台就更有利于牵引语文教学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有利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借助网络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尽力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文字感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

第三,计算机或网络方面的培训,夯实了语文教学的基础。

调查表明,优秀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计算机或网络方面的培训十分必要,他们比一般语文教师更积极主动参加各种计算机或网络方面培训。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计算机或网络运用的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网络平台对语文教学的促进,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他们教学观念的转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回应呼声,优化语文学科培训模式

调查显示,优化语文学科培训模式有两个向度:一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诸如电子白板的使用、高级软件运用能力的提高、资源平台的高效运用、云课程研究等等;一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诸如语文教学高效地运用课件、语文探究课网络课件的使用、语文学习多元评价、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展等等。只有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凸显学科特点,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培训才会有实效性,由此才能不断激发语文教学的生机,牵引语文教学的态势。

(二)迎接挑战,激发语文教学生态活力

网络已成为时展的一个标志,它不仅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和灵活性,而且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迎接、适应这种挑战,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调查发现两组语文教师在“网络对教学积极作用的认知”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并且优秀组均分高于对照组,表明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才能激发语文教学生态活力。因为迎接挑战,激发活力,能使语文教学的网络视域态势具有引发、定向和维持的作用。由于在网络环境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其专业发展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我们可以从个人兴趣与需求、外部环境的鼓励与期待、拓展社会性关系的需求三个方面,来提升语文教师网络环境下的自我效能感,激发语文教学的生态活力。

(三)创建学习共同体,牵引语文教学态势走向

第8篇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角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意味着对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该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我们的人才培养力度呢?下面我想从四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新观念的获得

目前我们在校的师范生在接受基础教育时刚好赶上了新课程改革开始的号角,也正是由于改革刚刚开始,一切都尚在争论与徘徊、摸索与探寻中,我们的一些语文老师也由于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有些茫然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干脆换汤不换药,以不变应改革的万变吧,所以我们的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也基本上是接受一种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

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教育模式能给学生带来语文能力的提高,但也更不能否认,这种模式也带给学生负面影响——他们会习惯地以为语文教学就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种。如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大多以“作者简介——背景介绍——段落划分——主题分析——写作特点”的程式进行,我们的学生也在了解了课文相关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认为阅读文本就该是这个过程,语文教学就该是这个模式,而事实上呢,这种模式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其中的一种,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蹩脚的一种。而如果我们在今天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获得对新课程的理解,获得关于语文教育的新的观念,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重复他们曾经接受的语文教育模式,语文课程改革或许就会在这种习惯的力量中被无形地消解。

因而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而言,理解新课程、获得新观念是如此的重要,这里所说的新观念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包括课程观、师生观、教材观、知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教师观念的进步意味着师资水平的提升,我们寄希望于我们的学生能有别于他们的父辈的语文教师,开始新的语文教育教学,改变改变语文学科的现状,从根本上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二、思维方式的转变

观念的更新能适应一段时期的变化,思维方式的转变才是一辈子受益的。知识是学不尽的,真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今天学到的知识,明天等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时,或许已经不适用了;如今尚处于学习和推广中的新课程,若干年后也一定会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因而在教学中,我常对学生说:我们这门课程与其说是要使大家获得一些专业知识、获得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如说更重要的是使大家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善于分辨、善于接受、善于为我所用的开放式的思维方式。

有学者认为,教育教学的效果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本身,而且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方式、教学习惯也都会带来教学效果,只是人们很少能意识到而已。比如传统的语文教学因为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教师作为知识的持有者有着绝对的权威,课堂上更是说一不二的王者。这种师生关系的定位很容易造就教师自己说了算、甚至固执己见的封闭型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而学生长期处于教师的话语霸权之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师生关系的常态本该如此。这个“效果”就是教学内容以外所生成的副产品了。那么有一天当这些学生成为教师时,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复制这种师生关系,进而也养成自我封闭型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长此下去,必然造成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迫切需要培养一种开放型的思维方式,以中止这个恶性循环的链条,才能保证语文课程改革的顺利进展。

只有保持着思维方式的开放性,我们才能拥有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能力,用一种高于我们父辈的眼界,敏锐地检测到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细微变化,并让这种变化进入我们的思考范围,进而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和融通,为己所用,使之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

三、教学能力的培养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语文教师是其明确的职业指向,教学能力是其能力构成中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是多方面的,除了各科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如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学习状况的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组织教学评价能力等,还应该具有在其他学科看来可能不是特别强调而对于语文学科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有:解读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较强语言运用能力等。

语文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的不统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解读和使用语文教材的能力,如教材是如何体现课程内容的,教材又将建议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我们该如何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去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进程和达成教学目标等。

同样,由于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三者的不同一,语文教学中就存在着如何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再加上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征,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之多远远超过了其他学科,使得语文教学总是面临着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的能力也显得特别重要。还有,由于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师高超的语文运用能力会让学生产生艳羡和敬慕之情,必然会对学生产生榜样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就明显高于对其他学科教师的要求了。

四、教学反思的习惯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教书匠”的角色,更应该向着“研究型的教师”的方向努力,这就是说,语文教师不能把教学当作机械的操作,而应该让思考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本来是说学习的,如果用在教学上也还是适用的:教学和思考也是密不可分的,只是一味教书的人是会走进没有前途的死胡同的,而不将思考付诸于教学实践的人其所思所想也无非是没有意义的空想。做研究型教师亦即离不开思考,我们要成长为不同于父辈的语文教师,还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在短短百年的发展中,语文课程尚不成熟,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寻了。比如同样一种教学方式,为什么有的老师教起来效果很好,有的则很糟糕呢?优秀教师的教学个案为什么无法复制和推广呢?如何将优秀语文教师的个案推广?语文课程的特殊性、语文学习对象的变化性、教师个体的差别性,这些也都造成了我们语文课程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反思,从近处说,有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升,从长远看,则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前者毋庸多言,我们说说后者吧。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教师是蜡烛,是粉笔,这说的是教师的职业特征,换句话说教师的价值是要通过学生来实现的,但是如果我们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进而能够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自我价值了,这就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对于我们在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则是为做一名有前途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做好准备。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阅读 专业素养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专业引领又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专业人士,即“专家本人”。二是专业文献,可以是报纸杂志,可以是书籍,还可以是电子文本等。比较而言,专业人士很难请到,成本高,时空限制多,不可能满足学校教师的日常需要。报纸杂志的内容一般不大系统,不大全面。电子文本容易查阅,勾画批注却很困难,对习惯纸介质的读者来讲,系统阅读和深度阅读很不方便。所以,教师还是要多阅读书籍,尤其是专业书籍,经典文献,这种材料资源丰富、利用方便、效果良好。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小学语文教师谈谈专业阅读的时间、方法和内容。

城乡教师阅读专业文献的情况如何呢?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实施的“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研究”项目中,我们选取甘肃省内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教学水平比较优秀的兰州、武威、定西等地的学校,与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比较落后的陇南市西和县四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重建更美好”项目学校的271名小学语文教师,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小学语文教师,不论城乡,阅读的时间大多在半小时以内,30~60分钟的不足15%,方式大多以阅读报纸杂志为主,系统阅读专业文献的极少。这样的阅读时间和方式,既不利于阅读思考和消化吸收,更不利于阅读大部头专业书籍。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学科知识和教学理念,获取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逐步形成边教边学、实践反思的良好习惯,亟需加大阅读思考和反思实践的时间――每日学习思考一小时。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经历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教学新手、教学能手、教学专家,各个阶段的阅读内容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从教学新手到学科教学专家,需要尽快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深入系统地研读教育理论书籍。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始终与书为伴,紧扣专业方向,规划阅读方法和阅读内容。他们善于在实践中反思和发现教学问题,敏锐地感受到当前的教育状况,预知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选定相应的主题,查找相关资料和文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边实践边反思,边学习边改进,通过阅读学习指导和改进实践。这就是哲学意义的“在这里”――“去那里”――“回到这里”,通过这样不断的往复,逐步升入理想的教育殿堂。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善于把阅读、实践和创造、分享紧密结合在一起。即从泛舟学海的好手到精于教学的能手,从长于教研的强手到善于创作的高手。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的目的除了汲取别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还应分享自己的感悟,指导别人的教学实践,丰富教育教学的理论武库。由书籍的消费者走向经验的创造者,经由发表体验成功,自然会让我们的阅读走向良性循环。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阅读哪些专业书籍呢?

调查显示,小学语文教师渴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集中反映在语文知识、教学常识、教学设计、文本解读、评价或命题等几个方面,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全面地阅读如下三方面的专业书籍:

1.学科专业文献。农村和城市的教师需求基本一致。首先是文学理论,多涉及语文知识。这些书籍或许在求学阶段学习过,如《文学概论》等,但应该与时俱进,进一步涉猎现代、当代名家的文章学、文艺学和文化学方面的专著,如张寿康先生的《文章学概论》,曾祥芹先生的《文章学与语文教育》,王先霈先生的《文学欣赏导引》,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的《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等。通过系统阅读上述书籍,可以获得解读文学作品的路径,迅速提高自己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如运用“以意逆志,反复出入;从变从义,多元解读”的理念,紧扣文本中描写景物的词句,剔除一隅之见,准确把握《送元二使安西》的积极向上的诗歌主题。

2.教育学、心理学文献。这是教育的基石,能告诉我们怎么教或怎么学,让我们明确为什么这样教或者这样学。赫尔巴特指出:“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是心理学。应当说是心理学首先记述了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这类书籍,一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有北师大林崇德先生的《学习与发展》等;二是教育心理学,尤其是当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有台湾张春兴先生的《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和实践》,有杨鑫辉主编的《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等;三是教学设计原理方面的书籍,如国内皮连生教授的《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翻译的美国人R.M.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等;四是语文教学策略方面的书籍,如王尚文先生的《走进语文教学之门》,朱作人先生的《语文教学心理学学导论》等。五是教学评价方面的专著,如云南师大孙亚玲教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徐士强等人翻译的美国人Peter W.Airasian撰写并一版再版的《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这些书籍即使先期在师范院校已经读过,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后联系实际再读,理解也会更深,收获也会更多。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