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历史教学问题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3 17:06: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历史教学问题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历史教学问题

第1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历史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关注。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与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与冲突。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深刻分析初中历史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探析

1.教学定位不够准确。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历史学习定位为掌握基础知识,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这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围绕上述教学定位,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往往会选择讲解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往往不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

2.导入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历史教师在导入教学内容时往往会陷入主次颠倒、详略不分的困境,严重影响了教学导入的有效性。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以减少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解释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实际情况却是,在课堂导入结束后,学生心中的疑惑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3.缺乏科学规范的测评机制。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未能引起教师的重视,这使得表现较好的学生无法获得及时的赞许和鼓励,表现较差的学生无法获得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这样一来,学生得不到有效的信息反馈,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另外,教师自身测评机制的缺失使得有些教师无法持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制约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4.教师缺乏自我学习意识。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自信,自以为掌握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全部内容,不重视学生的基本需求,从而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引起学生的反感。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现状,一方面表现为对教材的“无比推崇”,缺乏质疑精神,只是机械地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表现为缺乏资源利用意识,不善于引入课外教学资源,缺乏创新活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1.明确教学方向。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制订总体目标和各个阶段的分目标,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有序进行。教师要提高历史教学的纯洁性和拓展性,立足教学实际,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解读历史事件、现象的能力,实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划分教学层次,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教学方向。

例如,在教学“明朝君权的加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从明朝君权加强的表现、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搜集相关史料,积极进行课外学习。在明确了教学方向后,教师还应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按照时间顺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皇帝采取的加强君权的一系列措施,使学生形成明朝君权强化知识w系。

2.营造融洽的历史教学氛围。

初中历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要优化教学导入环节,建立多样化的测评方式,营造历史教学特有氛围。对此,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课内外资源的互通,随时随地调用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资源,将历史课堂打造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乐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乐园”中收获快乐和知识。

第2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0.引言

从目前高中教学大环境来看理科生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文科生,从高校教学资源配置来看理工科的比例也要高于文史科,这种情况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重理轻文"的现象。在该背景下历史教学也就被置于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使得历史科目成为了边缘化科目。由于高考压力以及考纲要求的限制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消化并记忆知识要点让学生将精力都放在了背诵上,这使得历史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甚至造成了学生出现厌烦感,这让真整体性的教学效果出现了极大的下降。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给予重视,在历史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提升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1.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分析

1.1教学目的不明确

历史学科作为高考文综的一部分占有了一定幅度的分数比例也正是由于高考压力的限制让很多学生包括老师都视高中历史教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历史的热情和兴趣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侵蚀,最终学生对历史只剩下了枯燥和厌烦,不得不说这已经成为了历史教学的悲哀。从客观角度来看历史事实上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它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并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以历史来丰富学生的人生、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才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历史。

1.2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尽管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普及面正在不断加大,但是大多数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依然抱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施。教学课堂主体依然是老师,学生仅仅是作为"旁听者"来吸收知识,这就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制约。另外部分老师对于课堂的把握性不高,他们为了营造课堂气氛并想构建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但由于拿捏尺度不够使得课堂看上去十分活跃但最后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这种开放性教学也会占用过多的课时最后导致课时紧张。

1.3老师对于历史教学内容把握度不够

在新课标的推行下历史教材较以往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部分老师并没有适应这部分变化,那么也就造成了自身对教材不能进行充分的理解。另外新版教材较原版教材结构层次更为丰富,知识涵盖面也更广泛,部分老师对教材没有吃透、吃熟,这也就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

1.4师生间未进行充分的沟通

师生互动沟通是教学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师生互动环节显然存在明显的缺陷。若出现这种教学沟通机制缺乏的情况将会使得教学反馈受到限制,老师就不能全面地掌握自己的实质性的教学情况。

2.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对策

2.1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具备最基本的自学能力并且要善于积累,通过积累来丰富自身的知识面。这样也就可以更好地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驾驭,同时可以将更丰富的知识带给学生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提升。当课程出现变更后作为老师应该主动学习,将教材内容"烂熟于心",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但是不要被教材内容完全束缚,可以适当地跳出课本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让教学变得更具有层次性,教学结构也更为丰富,让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进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前先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到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将学习过程转变为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将社会热点时事贯穿于教学当中让历史观点与社会实际现象产生共鸣,让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深度的理解。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及主流思想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我思考并结合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让课堂效率得到了提升。

2.3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师生沟通

教学评价是教学反馈的重要体现,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以及自评来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比如在自评过程中实际上给予了学生反思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对自身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老师协助学生进行调整让学生可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教学评价则可以促使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再优化",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外老师应该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并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3.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个体,通过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加强师生沟通来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宝云,王静.高中历史教学中推进合作学习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20):112-113.

第3篇

当前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课堂模式、师生关系、教学理念等多方面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是一次可喜的变化,但对于众多教师来说同样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细致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寻求合适的解决对策。本文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提出几点看法,探究如何有效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历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第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仍未改良课堂教学,教学手法单一死板,没有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学习需要之上,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第二,历史学习没有受到学生及家长的重视,多数学生与家长认为历史作为副科,只要通过死记硬背即可过关,不需要教师特别的指导,课堂教学仅仅是为学生挑出重点,从而忽略历史课程的学习。第三,学生的历史基础差,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多数初中历史学习中都是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许多学生的历史基础根本不牢固,也没有及早对历史学习培养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更是无从说起,导致初高中历史学习无法有效链接,教学效率自然持续低迷。针对以上几点,教师必须采取措施,改善课堂。

一、拓展历史资源,增强教学生动性

历史学科是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人文学科。但目前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学习仅停留在背诵阶段,在学习压力之下从未深入理解过历史文化。如此,学生自然对高中历史课堂不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只是浮在表面。高中历史学习不同于初中历史的学习,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某个历史事件、某段时代背景,从中发现历史运转的规律、学习时代精神等。历史学习的主观性增强,需要学生调动自身思维,加深记忆与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在讲解某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的知识时,引用背后的小故事、诗句、民间传说等拓展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比较趣味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以此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第十课《》时,本课所强调的知识是中国所签订的几项屈辱条约,如《》、《》,并且中国自此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教师除讲解这些“硬性”知识以外,还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当时背景下的小故事,如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了解林则动禁烟运动的原因、当时众多商人的反应与行为,从而分析禁烟运动到底对产生多大的影响。开展讨论:是否林则徐不发动禁烟运动,英国人就不会发动了呢?以此让学生更投入课堂,理解知识内容。

二、转变教学模式,增加合作及探究转变

从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合作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挑战权威、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标。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才是让学生切实掌握知识的良方,需要学生从过往的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改良的高中历史课堂中,不再被死记硬背的模式所禁锢,自由发表见解,如此有利于学生的主观答题,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课堂气氛会因为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而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将更加享受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的课堂本来就是教育改革中所追求的课堂,自主学习的模式是被学生所接纳的学习模式。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第十二课《和八国联军侵华》,学完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安排探究任务,让学习小组开展讨论学习。如让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整理总结: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此开展讨论,画出具体的表格,作为小组讨论成果。还可以让学生比较运动与的异同,针对其性质、组织方式、结局等方面列出详细的表格,并且总结这两次运动所带来的启示,有何意义,等等。

三、借助辅助工具,促进教学情景化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彻底融入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已然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好帮手。信息工具所具有的直观性、体验性、科学性等优势,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感受。课堂教学中仅靠教师的讲解,很容易让课堂气氛逐渐冷却,教师无法为学生展现形象的历史场景,无法突出历史事件的丰富、有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展示历史照片、记录影像、录像音频等,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历史课堂学习中,对教师所播放的资源深感兴趣,积极提问。让现实与历史连接,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走入历史事件之中,使得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多媒体呈现比起教师板书更便捷、有趣,整个课堂氛围会因为多媒体的介入变得更现代化、多样化。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在此单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的素材很多,包括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所有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欣赏艺术品、了解艺术家,从中看到当时西方的一种人文状态,了解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从而进一步明白当时的思想与精神,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学习目的。

四、改善评价机制,优化课堂教与学

高中历史学习强调学生的主观答题,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为了让学生的答题更加规范与准确,教师可以从评价入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评价。教师在其中渗透答题方法,规范答题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更准确的表达,同样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给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使课堂的教与学得到优化,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步提高。例如,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仅限于分数评价,而且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或者课后时间和学生一起开展互评与自评的评价活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某材料分析题中,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说出材料中的内容出自什么法令?答案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接着要求分析这次改革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自评学生要发现自己是否将题目答完整,有无错处,引用是否正确。通过互评,学生可以从同伴处发现自己的思考是否有缺陷,答题是否有漏洞,甚至能够获得完全不一样的见解,如此思维得到拓展。最终教师的统一讲解中,可以强调分析过程、答题步骤,让学生规范答题,有法可依。课程改革是一项长久而深远的任务,教育更新的历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历程。教师对课堂教学所实施的对策,不可能一开始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在教师寻求解决对策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推动教育改革,让改革发现的问题更多。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持续观察学生群体,动态革新课堂教学。积极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理智应对、清醒思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解决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教师们将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提高个人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打造更高效、和谐的高中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萨仁图娜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2015(12).

[2]陆元峰,张爱平.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5(5).

第4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注重对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应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进程进行把握,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学生能够将历史意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来看,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针对于这一情况,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必须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转变,从而使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一、基于合作学习角度的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分析

1.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

历史问题相对枯燥乏味,知识点连贯性强,虽然现在互联网非常方便,大部分学生对事件及人物都有所了解,但都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兴趣,对知识了解的一知半解。大多只是硬性了解,并不之其内在原因且不成体系,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去,发言不踊跃。

2.合作学习中不能完全融入角色

很多学生在分组时没有定向,分组后不能明确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角色,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不能充分融入到整个过程中去,不能够在感知与理解的过程中,有所启发。

3.实际操作中出现花架子,小组流于形式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模式依然比较死板,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研究,思考,独立思考的过程只是形式,并没内有深切落实,学生们并不能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精神,体会到共同创造的乐趣,也没能让历史c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4.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受传统教育影响,学生思想都比较模式化,发言的大多是组长,组员们缺乏自信心怕自己的见解不够合理受到嘲笑或批评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新想法,缺乏独到的见解。

二、基于合作学习角度的高中历史教学问题与对策

1.合理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尽量的让话题贴近于学生们的生活,激发学生们对要探究的话题产生兴趣,只有有兴趣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才会注意力集中,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贴近于生活才会更有自己的想法。授课时可以以近及远,从我们现在的生活逐渐的回归到过去,使学生们能更深切的去感受历史的变化。设悬念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这就要求教师特别了解自己的学生,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找到他们的好奇点,进而选择好一个可以让学生们感想趣的话题,同时,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的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融入其中。

2.合理分配组员,发挥学生价值

分组是小组学习当中的重中之重。要科学分组,首先要遵循每一位同学的意志,可根据同学意向进行分组,这样更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之间的协调性。同时在分组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其平衡性,可根据其性别,兴趣,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划分,尽量做到人数相等,性别均衡,学习能力方面进行有机互补,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差异性来刺激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小组之间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使同学们在学习方面更有干劲,提高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意识。其次,历史教师在分组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把学习任务也分配到每一位学生身上,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小组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每一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发挥出其自己的潜力。

3.加强教师指导作用,注重学生反馈

从历史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围绕学生做好相应的教学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把握,并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同时,为了加强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问题设计,为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打有准备的仗,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个体的功能和作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需要历史教师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这样的话可以更好的掌握整个过程进展进程,准确的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比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古代科举制度意义的时候,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价值,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中体会到乐趣,并都能够在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中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历史教师也通过询问每一组学生的想法,知道哪些东西是学生大多数一下就可以想到的特别容易记住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讲解加深印象的,事实证明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4.适当给予评价引导,增加学生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学习发言后,老师针对于各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小组及个人要进行肯定和表扬,这样会让学生们觉得知识是自己探究出来的特别有成就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于学习产生兴趣,为以后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奠定了基础。对于表现不是到位的同学也要在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后给予鼓励,帮助树立自信心。在评价的时候可以采取多方评价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对其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起到保护学生自尊心的作用。合理的讲评制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逐渐的帮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发言,敢于思考表现。从而使学习进入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机制当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多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改变传统教育中的一些弊端。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要注重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关注,将每一个学生纳入到合作学习模式当中。通过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一同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此外,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要注重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学生能够借助于历史意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更好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群山.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科技资讯,2014,31:133.

[2]刘薇薇.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35:178.

[3]田国春.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多媒体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194.

第5篇

1.未给予高中历史课足够的重视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数学、英语以及语文等主要科目在教学领域都特别受重视。而历史这种副科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不受重视,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都将时间与精力过多地放在了主要科目上,而对于历史科目却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和学习。甚至于有些老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认为历史这门科目不太重要,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按部就班地念教材,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没有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也没有自己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由于这种极度散漫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历史课也提不起兴趣,这种现象长期下去就会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一定的阻碍。

2.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

由于每个教师接受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以及生长环境不同,造成每一位历史教师所掌握的历史专业知识也不一样,教学能力也不同,因而所树立的教学理念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有些历史教师的教学思想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太过深刻,因此很难转变过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落后的教学理念并采取旧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运用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

3.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薄弱

一直以来,学生都存在错误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理念,认为数学、英语以及语文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忽视了历史科目的学习,也没有树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与兴趣。很多学生连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以及各阶段的历史人物都不知道,历史基础知识严重匮乏。因此,学生缺乏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教学的发展也会有所影响。

二、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强烈渴望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人物,需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强烈渴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将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学习、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学习探索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浓烈兴趣。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历史视频、展示图片或者播放带有历史感的音乐,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视觉化、生动化的教学情境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

2.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下,学校应该对历史教师进行定期教育培训,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导教师转变旧的教学思想,形成与高中历史新课标相符合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思路,帮助教师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学校还要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检验教师一定时期内的教学成果,设置奖惩措施,鼓励教师不断进步。

3.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理念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以及学习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相关历史话题辩论的方式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推动学生主动地探索相关的历史课题,从过去接受消化知识转变为主动发现探讨知识。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实践;问题研究

一、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突出了教师这一角色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地位,所教内容大多侧重教材;教法侧重了教师的讲而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学生的启发;学生学习的方式大多为识记和背诵,尽可能确保“背多分”的实现。此类教学模式导致历史教学进入了误区,使原本应该快乐的历史学习被改变了,同样影响到育人应有的质量目标。所以,历史教学一定要将传统教学方式加以改变,使之和时代要求相符合。情景教学的方法能极大地活跃历史课堂的气氛,营造出生动形象而具体的历史教学环境及氛围,引导着学生在最佳情境之中以进一步主动学习历史并实现才智增长的目的。

二、理论概述

1.情景教学的方法。在新课程的改革这一大的环境中,为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成为新课改发展的趋势,一部分处于一线教学的教师同样正逐渐在教学中尝试这种情景教学方法,顺应这一探索与研究,这些教师得到大致的结论:情景教学的方法应依据教学的目标与特定内容来进行生动形象具体的课堂教学场景的创设,并用它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将其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尝试解决。2.历史情景教学的方法。这一教法主要指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历史学科知识及其特点,在尊重历史本真的基础上,创设更为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历史教学情景,即将曾经可能的历史性场景复现出来,从而为学生架构起一道历史与现实相互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一种较为真实的特定历史情景,让学生真实地去体验和感悟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及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辨能力。

三、创设历史情景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

1.创设出特定历史情景能将历史生动地再现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历史是不能复制的,时序性是其突出特点,因此,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讲就显得较为抽象。若是历史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加以形象再现的话,将对学生历史学习产生极大的帮助。所以,创设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典型历史教学情景,将历史事物的某个方面特征加以高度浓缩并使其特征更为突出,能极大地帮助到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2.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有效开发。从一般课堂教学来讲,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也缺乏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间和环境。在此前提下,新课改呼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情景复现的教学法则通过再造、模拟和复现历史特定情景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能近距离地对历史产生较为真实的感受,进而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及情感,引发学生认真观察及思考,对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极为有利,从而能使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知识,进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生则在此过程中顺利地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从长远来讲,这一历史教法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长远教育目标的实现。3.有利于凸显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新课改要求在老师教学时体现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历史情景复现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这一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并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加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以,这一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探究欲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感知历史本身的魅力。历史情景教学法能给学生搭建起施展才能的平台,较好地突出其主体地位,增强其历史学习的强烈责任感。

四、历史情景教学法的主要呈现方式

1.利用实物情景教学以实现历史情景的再现。因实物具有直观性这一特点,有条件的情况下加以利用,对历史教学均是有益的。教师可在课堂内外选择恰当时机运用此法,如古陶罐、古器皿、古钱币、中山装、纪念章及语录等均可作为历史课堂运用此教法的有效实物道具。2.运用影视直观演示以实现历史情景的再现。教师应用影视教学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动态的如视频、音乐等,也可是静态的如历史图片。这一教学方式非常适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但对历史老师要求较高,它要求历史教师按照即将授课的内容选择出恰当的影视资源。影视教学独具的直观性与生动性对学生注意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帮助,能将原有的历史教学中抽象成分学习理解的难度降低,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3.利用扮演角色以实现历史情境的再现。因此教学法需要学生具备极高的知识积累、表演能力及思辩能力等,在角色的扮演或戏剧的模拟过程中很难避免受到了师生主观能动性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角色的进入与扮演需要学生对历史材料牢牢掌握的前提下对历史事件及人物从心理这一深度进行解读,主观性比较强。所以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很难做到和历史的真实情景完全重合,但是师生只要能将当时的历史情景大致复现出来就可以了。4.通过实地考察以实现历史情景的再现。实地考察这一教学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的阵地从室内引向室外,把历史遗址、历史遗迹等视为历史课堂,引导学生观察并调查相关历史的遗址、遗物及遗迹等,给学生对那时的历史情景的认知等最直接的鲜活的历史资料,激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进一步加深其认识历史的深度。通过这一历史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在考察相关历史实物、遗址、遗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感知历史本真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对历史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实践的建议

1.对影视教学的积极作用继续保持重视。影视资料由于兼具了视听的形光、声色等长处,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它能将当时的历史真实更为完整地进行再现,能极大地帮助到中学历史教学。影视教学很容易提高学生注意的水平,并将教材知识的重难点凸显了出来,有利于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增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能增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教育目标的达成最终得以实现。当然老师在运用这一课堂教学方式时,首先要求历史教师对影视资料进行筛选,使其符合历史本真,在此基础上把即将讲授的教学内容和与之相关的较为适宜的影视资料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接下来的历史教学中要继续坚持对这一教学方式的重视,并致力于更多有益的历史影视资源的探索以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致力于教师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2.合理应用角色进入及其扮演法。角色进入的历史教学方式极具随机性特点,历史教师可在课堂中对其随机运用,还要在在这一教学方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对学生加以引导及总结以促进学生对相关历史认识的提高:确保学生在将各种见解得以发表的基础上对史实更加了解和尊重,学生经过了认真思考之后对历史上的人物事件的相关认识得以不断加深。对这一教法的随机应用并不意味着能随意应用,当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基础,选择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的特定历史题材,将角色进入方法合理地运用于历史情景的复现中,能促进其历史学习的高效性。这一教学方式对师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应在课前就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能对学生所设计出的剧本及对演出步骤及时间等的安排加以详尽地指导。这极大地加强了师生间、生生间交流的深度,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这一科学教育理念体现出来,同时还培养学生逐渐养成探究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性,和新课程理念是相符合的。3.强化事物情景教学加大历史复现的力度。实物的直观性一般均极强,若是历史教师能在课前搜集到和本学科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实物并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具体展示,这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吸引起来,当学生对实物进行了近距离的仔细观察后,对和实物具有关联性的历史情景自己进行复现。若有条件,教师还可在讲授到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时候将实物带到课堂中,为学生的近距离观察提供机会,并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学生读历史知识的感受及体验,激发其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与兴趣。

六、结论

第7篇

(一)转变教师的历史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构建灵活开放的课堂氛围。在新课标的指导和要求下,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运用灵活多变、精彩丰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调动到课堂中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收集、整理各种历史资料去探索和思考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然后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前优势的历史教育资源去感受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其次,转变教学方式。根据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历史教师都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过去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这种改革下,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转变这一观念,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不仅仅靠着变换一种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这样的转变也是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无法达到新课改的真正目的。最后,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标不断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都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不仅需要具备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还应该具备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机结合的能力,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也使学生不断喜欢自己,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转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仅限于单纯的被接受和记忆,教师也是停留在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要转变这种学习方式就得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实行下的大环境中,历史教师必须时常给学生灌输新的学习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学习方式上也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制定适应自己的学习计划,不断调整自己,培养自我约束、自我监控的习惯,从而强化自己的学习,并且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采取让学生独立的去调查、搜集、整理资料的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对知识和学习态度转变的能力,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更具有实践性和开发性,尤其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和开发具有重大作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不重视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学生认为学习历史的作用基本上体现不出来,它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的历史现象,枯燥无味,在历史课程上耗费的时间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会带来经济价值,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产生思想上轻视、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的根源。

(二)教学时间不足,课堂的容量与课时有限性产生了矛盾

就当前来看,新教材在编写上没有从实际出发,从课时的安排到教学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来看,都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教材往往将以前几节课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上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在数理化上的时间占据整个时间的一大半,在历史学习上的时间就会大大缩减,没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等。在现行教材方面,基本上把教本变成了干枯的读本,要求学生自读,并能从中认识和思考问题,使教师的教学可深入、可拓展。基于这一理念,课程伸缩性增加了,造成教学容量自然增加与每个学习单元有限课时的矛盾。

(三)教学模式创新不够,影响了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这些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大量涌现。但是,很多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往往是照本宣科,一讲到底,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满灌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仍然占据主体地位,没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由于新的教材体系缺乏整合,许多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了严重的混乱,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致许多学生觉得历史太散碎,很难学,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教师素养不高,自身业务有待加强

在教改的过程中,很多老师深深感受到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由于新课标的实施对老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之间的基本机构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需要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这样一来,教师就承担着几重角色,不仅是组织者,还是教学的参与者,不仅是合作者,还是促进者,学生的引导全靠老师来指点。但是目前存在的现状不容乐观,老师队伍老化、知识面太窄,学科的渗透性不强,有些老师年龄偏高,继续教育又明显滞后,这样的局面若是不能及时改变,就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三、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目前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出几点对策。

(一)改变学生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首先,开头讲究,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老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开课时必须讲究开头的艺术性,要尽可能的一开始就引人入胜,将学生深深的吸引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创设激发学生激情的情景。历史教材上要求老师讲的内容多,时间、地点、历史人物关系繁多,历史事件之间的框架构建混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时常常感到乏味学生难以接受。对此,教师就需要对这些重点进行加工、提炼,在添加一些适合的学习手段,将会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比如可以再讲教材时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尤其是一些学生爱听的故事类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故事紧扣教材、短小典型,有极为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再次,教师应该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的难重点内容及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严格要求,在独立思考的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给出答案要点或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细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启发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需要一个完整的机构,灵活运用分析的方法将所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发现来探索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首先得有老师创造一种情景,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产生疑问,从而积极的思考,然后经过分析等过程得出归纳和总结,最终解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过的遇到同类似的问题进行对比,形成一种较为科学的学习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加强学习。

(三)提高教师队伍业务水平,丰富教学方式

第8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12-01

一、当前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1、中学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与当前社会、学校等对历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选定一个问题,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提问题,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没有认识到如何能将方法和知识进行链接的方式。在当前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历史教学的本质、目的、过程等都应当有所改进。

2、中学历史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历史学习主要是以历史素材为基点的,而中学的历史教学材料大多是以课本为主,并且以平面化的文字、图片为主,过分政治化、理论化,缺乏生活化、时尚感,从而弱化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历史教材通常会有固定的观点,缺乏对立、辩证的史学思维,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创造思维、问题思维被束缚。另外,在当今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变得多样化,但是有些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多媒体技术等与历史学科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不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故而也很难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二、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功能和作用也各有不同。在当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进程中,中学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构建问题平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1、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的观念,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一切创造始于“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在知识层面上止步,而是应当大胆地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树立问题意识的理念,并让课堂教学成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思维实验室。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创设自由、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主动的问题探讨课堂,让学生以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解决者的身份而存在,使师生之间能够达成一种和谐、互动的交流方式。

2、培养中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好奇、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们产生问题的重要前提,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历史知识灌输、思维方式培养之外,还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历史歌曲、播放历史影像材料、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出演历史短剧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历史、触摸历史、理解历史,对历史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将好奇心转化为持久的精神动力。另外,在课后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材料、图书等引导学生阅读,并让他们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第9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1 历史教学的定位不准确,以应试教育为主

虽然,我国历史教学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是这不意味着历史教学是偏门教学。当今,由于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不少初中学校以及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的定位不准确,错误认为历史课在初中课堂当中地位并不重要。无论是课堂学习时间,还是资源配置等方面,历史课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轻视。即使在历史教学课堂上,不少老师以应试教育为主,历史知识的讲授往往以考试为导向,以成绩为目的,忽视了对学生历史发展的脉络、历史进程以及历史观的教育。错误教学观念,又引导了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表现出明显的不喜欢、不接受甚至反感。

1.2 以宣教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

照本宣科式教学也是历史课堂教学出现的突出问题。我们通过考察发现,不少历史老师既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而且在历史课堂授课中,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直接按照历史教材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甚至直接宣读课本历史知识。这种老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方式,学生参与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说,由于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学生掌握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1]。

1.3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

在历史教学当中,教学方式固化,缺乏创新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历史老师多从自身主观意识出发教学,没有充分关心教学对象,往往习惯于同一种教学模式。课堂宣讲似乎成为了很多历史老师传授历史知识的唯一渠道。一方面,不少老师没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条件进行教学;另外一方面也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求知欲望,缺乏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少老师的教学模式固化,照本宣科,教学创新度不够,而且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简单地把学生当成教学的客体,使得学生必然产生厌学、反感等情绪,严重影响历史教育的成效。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对历史教师的培训

一方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选择专业的、知识能力强、思维开阔的教师。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历史教师的培训,避免教师的落伍。不断丰富培训“历史教学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并对培训效果设定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历史教师的培训不能钻牛角尖,造成培训内容枯燥、乏味、深奥。使受培训人员不但不能完全掌握,还会把这种枯燥的讲授方式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造成了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枯燥、乏味。其次培训形式要丰富、新颖,使受培训教师能受到启发,从而跟上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灵活风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2.2 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

首先,注意课堂导入的形式,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爱上历史学习。同时,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注重历史知识与其他科目的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如《秦王扫六合》的课堂教学中。第一,可与语文知识“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结合长城的存在,秦始皇的功绩,劳民伤财,当年的威风,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一粒尘埃。第二,可与地理结合。秦始皇扫平六国的“根据地”在哪?今天的陕西咸阳、西安地区。还可以结合历史地理,深化学生的历史知识及能力。如在讲课中巧妙设计内容,让学生知道鸿门宴与阿房宫有多远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课堂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有效地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总结历史学习的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进行综合评价。

2.3 注意与学生的沟通

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知识蕴含广泛的学科,受很多学生的喜爱。可是由于中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偏见和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障碍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化解学生思想上的一些偏科行为,排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历史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将历史学习当成一件轻松、愉快又很重要的事去做[2]。

2.4 树立人本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在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并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和奉行。在学校,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学校以及老师牢牢树立人本教育理念,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和需求,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其实,按照现代教育研究成果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两大最基本主体,二者是相互的、共进的。

三、结语

历史课本身就是一门丰富多彩,容易吸引学生学习的学科。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培养。对备课内容要做到精益求精,在教学中适当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促进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初中历史高效教学浅谈[J].学周刊,2013,(30) .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