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6: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管理法律法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所有收入支出项目,包括财政拨入各种补贴、补助以及各类专项经费,上级专项补助经费和其他收入;所有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以及对个人发放的除正常性基本工资而外的各项补助、补贴、奖金等必须全部纳入单位统一帐户实行统一管理。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管理规定,各项收入均需全部纳入核定账户进行管理,不得坐收坐支、以支抵收、随意减免、挪用或截留各种收入。
二、严格账户管理。
所有资金都必须纳入统一核定的账户体系,收入、支出都必须在核定的账户内运行。按规定需要开设账户的,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并严格按规定使用。
三、严格票据管理。
凡按规定有收费项目的科室及下属单位,必须按照“凭证领票、验旧领新、按月核销”的管理办法领用票据,按“一费一票,一事一票,票款同行”的原则使用财政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严禁转借、串用、代开财政票据,严禁外购其他票据、自制票据、白条收费。下属单位的特殊性收费项目的收入票据必须实行“专人管理,专人开票,专人保管”原则,坚持“验旧领新、定时结算”,并确保及时入帐,及时存档。
四、严格采购管理。
凡使用公有资金采购政府采购目录内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必须按照《民政系统物资采购与工程建设项目暂行办法》实施,采购资料需报局监察室备案。
五、严格津补贴的发放。
津补贴发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严禁以任何借口、任何名义、任何方式设立津贴补贴、奖金等项目,严禁提高津贴补贴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严禁套取现金用于发放奖金、补贴或福利。凡不按规定执行,巧立名目、擅自发放津补贴或变相发钱发物的,一律按照违规违纪处理。
六、严格“三公”经费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从严控制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费出国(境)经费等支出。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差要严格执行县相关文件规定,严格执行住宿、餐饮标准,不准超标准接待;会议要从严控制规模、规格,严禁发放礼品、纪念品等与会议无关的物品,严禁将无关的费用充抵会议费用;切实加强单位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控制燃油、修理等费用;加强对公费出国(境)的管理,严禁借考察、学习、培训、招商等名义变相出国(境)旅游,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
七、严禁私设“小金库”。
所有收支活动必须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严禁将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私放、设立账外账。严禁以各种名义虚报支出、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
八、严格专项资金管理。
各类民政专项资金都要按中央、省、市、县规定使用,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严禁将专项资金用于公用经费、发放职工福利等。专项资金要坚持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虚报、挪用、挤占、截留。
九、加强往来管理。
对进账款项要逐笔落实资金来源,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财务人员;对暂付款项,要加强事前控制,严格执行“一借一清,先清再借、一年一清”的控制原则,严格控制各类借款,采取日常清理和集中清理相结合的办法,做好往来款项催收、清理工作。严禁任何单位以还本付息或者支付股息、红利的方式向内部职工或者社会公众进行有偿集资活动,更不得设立针对融资的有关奖励事项。对违反规定举债的,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十、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依法设置资产账簿,新购置资产必须及时登记入账,严禁账外管理。对固定资产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证资产安全和完整。国有资产处置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评估、拍卖,形成的收益要及时足额入帐或按规定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十一、严格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和重大经济业务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单位的财务实行一支笔审批,重大财务事项必须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执行内部制约制度,完善开支手续,每一项经费开支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三人以上的签名方可报销入账;严格执行日清月结制度,保证账款、账账、账表相符。
十二、强化监督检查。
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两个责任”要求,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对本单位财务管理的主体责任,局纪委、财务、监察室要履行财务监督检查责任。
一、命题规律总结
(一)试题的设计体现了相关学科的相互联系,即财务成本管理要求有良好的会计基础。侧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知识,同时也重视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分析、应用、评价和综合能力的测试。如2003年计算分析题分配联产品加工成本要求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分配;2004年综合题要求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及其项目构成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及其项目构成;2007年计算分析题涉及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杠杆贡献率和权益净利率的计算和分析,2007年综合题涉及编制价值评估所需的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等,要求考生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报表项目和经济含义熟悉。对于以上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会计基础将很难作答。这一方面体现了今后注册会计师执业方向(除法定业务外的管理咨询);另一方面对非专业人士群体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设置了准入门槛,为注册会计师队伍输送、选拔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合格人才。
(二)覆盖面广、重点突出。试题主要突出了财务成本管理的重点,如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财务分析、流动资金管理、财务预测、企业价值评估、期权估价和成本计算等。
(三)试题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体现在试题的设计跨章节,知识的融合上具有一定的广泛度,这对非会计专业考生有较大难度。如2005年综合题第1题有关各类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分配和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等融合在一起;2007年综合题第1题把第三章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第二章会计报表的改进,第十章企业价值评估中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和经济利润的计算,实体现金流量法、股权现金流量法和经济利润法下的股权价值的计算等结合在一起出题。
(四)试题在考核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测试考核实务操作能力,减少了对记忆和理解能力的测试,重视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能力的测试。在财务成本管理以及其他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中,试卷上已经出现越来越多根本平时在教材上见不到的陌生题目,表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方向已经越来越贴近考查一种真正的能力,一种从书本提升到实际处理和应用的能力,而不是以往靠背书的能力。
(五)注重考查教材的新增和新变化内容。从财务成本管理考试以往命题的规律来看,凡是新增加的内容,历来是考试出题的重点内容。所以考生应加强对教材新增加和变化部分的理解和运用,这对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考试有很大的影响。如2003年教材第4章新增的关于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值的计算作为当年的考试重点考了两个计算分析题;2004年教材第10章新增企业价值评估一章中,考了3个计算分析题和3个客观题共计22.5分;2007年教材第2章新增改进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考了1个计算分析题;2007年教材新增第11章期权估价考了2个判断题和1个综合题共计19分。
(六)试题总体难度降低,但主观题题量增加。2007年主观题题量(计算分析题由2006年的4个题增加到2007年的5个题)增加,题量增加要求考生对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进一步提高,没有非常熟练的答题速度根本做不完。
(七)题目的条件更具有隐蔽性并充满陷阱。近几年的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试题中给出的条件,越来越侧重变形,主要是运用一种考生平时未见过的表达方法,将某一考点表示出来,所以大家要跟上出题者的思路,不能学死。这种出题思路,在2003年的考题中能非常充分的体现出来。例如多项选择题中的可持续增长率公式的变形;判断题中的赎回条款的考查;计算分析题第1题的“平均在15天后付款”,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我们假设存货是均匀购入,款项也是均匀支付,所以,当期购货只需付现50%,下月付现50%。这些都是对原来解题思维模式的一种变化,如果学的不灵活就很难适应。大家要充分注意,其关键点还是要基础扎实,各章节内容联系起来学习。
二、学习方法
在我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有朋友问如何学好财务成本管理,我的经验就是要把书本学透,把知识学活,达到一个较高的认知和思考水平。通过考试有3个要素很重要:毅力、方法、智慧。毅力就是强调坚持不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积累基础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沉淀靠日积月累,不可一蹴而就,尤其是大家戏称的“注会魔鬼考试”,你一脚迈进魔鬼大门,就要准备打持久战,就要摸着黑一路勇敢坚毅地走下去;方法是强调学习方法要得当,如果方法得当会事半功倍,当然好的方法没有定论,因人而异;智慧是指是否具备注会考试应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或者说你是否适合这种考试,不是说人定可以胜天,你花了8年的时间考过去又有何意义呢?我们考过注会一方面是为了体现自身价值,但考虑更多的是希望把所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现状。所以,我的观点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走适合自己的路,这是一个方向问题,否则会耽误宝贵的时间和青春。
财务成本管理的学习,重要的是把它学活,要从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做过的习题中,概括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见解,能够独立解决财务问题。要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进入到有自己认知的主动状态。不能永远停留在只会做你见过的试题,而要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对。要想获得上述活学活用、应对考卷的能力,最根本最有效的就是刻苦学习。一些合理巧妙并且适合自己的方法与经验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绝不可以本末倒置,所有考生都在苦苦追寻一条最通畅、最快捷、最有效的捷径,但最捷径的路还是脚踏实地地看书、做题和思考。就具体的学习来说,下面的几个环节很关键。
(一)熟知教材内容,排除疑难问题阶段
认真阅读教材内容,首先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教材看一遍,不用太记忆,只是把书中内容都看到,不一定都看懂。通过第一遍看书主要是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知道教材中讲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估计对自己有难度,如果自学而不参加培训是否能够啃下来。这一阶段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
1.对章节知识的整体把握。在对教材内容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手头的辅导用书了解本章历年考试情况,对考试重点和相应分值进行把握,将本章在全书中所占的分量做到心中有数,全章内容框架、逻辑架构、总体脉络有个更感性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学习。
2.划分层次,以点带面。教材内容中有重点和非重点的区别,但绝没有考和不考的区别,针对教材中不同的考点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重点采取集中时间彻底攻破,就是在短时间内速战速决;针对难点采取迂回曲折中循序渐进,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针对热点采取反复阅读中慢慢掌握,每次反复中不断加强;在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强化热点的过程中,对于承前启后的基础点已经渐渐渗透,以点带面地将全书的内容串连起来,对全书进行回顾的时候,就会发现整体知识基本尽收眼底,重点难点层次清晰。
学会做题,众所周知,CPA考试以其题量大、难度高、通过率极低而著称,为更好地适应这一考试现状,平常一定强度的训练必不可少。选择一些质量高、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进行反复演练是顺利通过考试的一个重要前提。但在不同阶段要分别进行不同层面的训练,这一阶段的训练主要是章节同步训练。在复习当中,看书是基础,但要想将本章考点深刻掌握,并在考场上灵活应用,必须做一些习题。看完一章后配合着做一些章节同步习题,在做题中掌握和记忆有关的内容,攻克有关难点,不要成为下一步学习的拦路虎。完成本章节习题后还要有针对性再看一遍书,通过这样的反复,把看书过程中许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考点具体化。做题既检验了本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又避免了因看书不细造成的漏洞。
练习题到底做多少为宜,这是好多朋友关心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因人而异。对于那些基础较好、领悟能力较强、而又报考科目较多没有太多时间的朋友,那只能有选择地做一些综合性和难度较大的题目,以达到以点带面、融会贯通,便于归纳出规律和方法的目的。但在教学中发现至少80%以上的朋友是非会计专业或在职学习的,因此要尽快把握财务成本管理的精髓,必须要保证相当数量的练习,通过强化练习可以增强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把原来没有理解的内容理解了;增加知识点,把原来不了解的内容了解了;增强记忆力,把一些过去没有记忆下来的重点内容通过练习强化记忆;增强归纳总结能力,强化练习有利于系统地归纳和总结题型或专项问题,大部分总结都需要习题来验证;增加熟练性,平时的强化练习临场才会解题迅速,争取时间,适应变化。
通过两遍看书和做题或者通过参加培训以后,将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解决了,重点问题明确了,但这仅仅还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这是学习的第1阶段。
(二)总结提高,融会贯通阶段
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学得灵活、擅于变化,要前后各章节联系起来,刻舟求剑肯定是行不通的。对书中内容与基本习题有了基础学习之后,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程。先看每一章都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总结为几个大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涉及哪几个公式、哪几种方法、有几大块理论等等。每一块的核心内容又是什么,自己是否已熟知。如果尚有欠缺,就要重新认真阅读此章,直到清楚了解为止,如第4章财务估价涉及投资组合标准差的分析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A、B完全负相关,组合的风险被完全抵消,如果A、B完全正相关,组合的风险不减少也不扩大”,实际上这句话是有前提的,即A、B标准差相同,投资比例相同,如果放在一般情况下,这层意思应这样表述:完全负相关(r=-1)的两只股票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并不是全部抵消,风险(标准差)等于两种证券标准差加权之差的绝对值;完全正相关(r=1)没有任何抵消作用,风险不减少也不扩大,注意这个不减少也不扩大是相对于加权平均标准差来说的(r=1时组合标准差等于加权平均标准差),相对于A、B来讲,并不是不减少也不扩大,而是比低者高,比高者低,这层意思要注意理解。到了这一程度,解题应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应该是对基本知识已有比较熟练的掌握,可以从整体上有自己的处理主张的阶段。这一阶段要从机械地学习书上的知识点转到可以有自己的熟练思考、分析、判断和运用。当然开始很吃力,但慢慢就会好很多,慢慢就能在不断完善之中建立起广阔的思考模式,能够融会贯通。这一阶段的训练主要是跨章节习题训练,通过做跨章节综合性大题,将大章化为小节,将一本书当做一章来重新贯穿一下,不断刷新改进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从整本书以自己灵活的思路来把握每一道题,而不只是以见过的题型往上套。这是学习的第2阶段。
(三)进行模拟测试,考证历年试题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以后,第3阶段就需要进行模拟测试,考证历年试题,然后对专项问题、重点题型进行归纳和总结。这阶段应在把教材内容学透、学扎实、前后融会贯通的基础功底牢固之后,系统而快速地提高学习效率。
1.考前模拟测试。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对全书整体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解题技巧,此时进行考前模拟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进行模拟测试时要注意:一是闭卷,不借助教材,不翻阅参考答案,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计时,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卷首做记录;三是完全模拟考试状态,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每一个题目做完;四是记录成绩,通过核对答案和解析对测试进行评分并记录,以便做横向比较;五是测试总结,着重是分析错误找出差距,进行有针对性的拾遗补缺。
2.考证历年考题。为了了解考试的整体要求,包括题量、题型、深度和广度,在对历年试题考证中要注意:(1)关注题型、题量、分值的变化。(2)关注重要考点。统观历年考题,虽各年有变化,但总有些考点是年年必出。(3)列表研究考试趋势。将近4年考题中出现的主观题所涉及的考点通过表格进行列示,结合本年度教材新增变化内容等因素,对考试趋势进行把握。(4)注重解题过程。在对历年考题的考证过程中,要注重积累解题思路、答题路径和思维方式,通过积累,解题方法越来越丰富,思路越来越灵活,通过考试的信心也越来越大。(5)勤于总结。大家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上周做过的题怎么今天又做错了呢,或者说还是没有思路呢,这样的题到底得做多少才能会,才能记住,或者说一合上书就不清楚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非常的无奈。总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勤于总结会大大提高做题效果,如果你勤于总结,你做题时会有这样的感觉:题目摆在面前,不可能一点思路都没有,首先看属于哪方面的问题,然后看已知条件,进而联想自己平时的总结,该用哪种方法、哪个公式来计算,这样有助于快速而准确的解题。总结要因人而异,一般不要总结的问题太多,面面俱到,依人学习的细致程度和基础而定,总结的内容可多可少,只要是有规律性的东西、一些通过做题得到验证的正确结论和某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提炼出来都可以总结。
关键词:财务管理 现状 问题 对策
针对我军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提高,对于我军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意义,有效的财务管理不仅是军队所有经济活动的纽带,而且也是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本文对我军的财务管理的现状以及问题做出详细论述,并对此提出相对个人见解。
一、我国军队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军队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在进行着深入的改革,并且在财务管理方面成果显著。其改革措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党政领导的分工责任机制,充分做到集权的合理分配。即存在集中管理的部分,又充分考虑到分工的多样性和具体性。并且,根据军队中兵种和地区的不同以及其内部的一些特殊性,适当的给予其一定的经费令其自由进行支配,使其能够在具体情况下具体处理,做到灵活机动。于此同时,军队的财权和指挥权在针对具体任务的时候,合理的进行结合,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我国军队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军队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其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与实际管理需要匹配度不高。从而影响到其实际的功能的有效发挥。其次,相关的财务管理法规也不够健全,至今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财务法律法规。最后,尽管现有的财务管理法规数量较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单向性的部队财务管理法规,对于整体性的部队财务管理法规依然显得较少。
(二)监督不够规范全面
我国当前部队的财务规章制度不够严格的一个间接因素是监督不够规范全面,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造成了财务管理的十分的不严格,而且还有部分对于经费的支出掌控非常的不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多头审批和多种渠道开支经费的问题时有发生。对于资金的管理业存在不够严格的现象,有部分单位现金结算起点支付现金,现金的存在有着超限额的现象,而且个人的借贷也比较多,没有按照夜歌的经费指标和“经费供应证”对借贷款进行夜歌的控制。
(三)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财务工作人员掌握的财务知识结构显得陈旧落后,在工作中进行的培训力度以及要求显得明显不够,虽然,相关的财务管理课程上的次数不少,但是,大多数的学习过程都是比较形式化,导致军队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偏低,对于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没有一套良好的培训学习计划,也没有明确制定相应的培训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相应措施等,军队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水平层次显得参差不齐,那么对于军队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全面开展存在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经费分配使用上协调不够
尽管实行零基预算,但是条块的分隔显得格外严重,在建设中存在着重复建设现象。在管理内容上显得比较重视现金而忽视了其他物质,部分的强调知识单方面的各自工作的重要性,只是申请经费,财务部门不能调配资产,业务部门各自办理自己的事情,使得投入与效能相互偏离。
三、提升我军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对军队财务工作的领导和教育
全面搞好财务工作要坚定不移的进行将这目标进行落实,从整体的高度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财务保障计划,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的核心思想。另外,还需要将“节约是价值的增值”意识在全军心中进行增强。做好军队节约工作对于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引入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
在管理会计中存在的独特预测方法,能够帮助军队的财务管理人员在纷繁复杂的条件下,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优的决定。所以,将预测法全面合理的运用在军队经济活动过程中,可以对经济活动进一步给出全面的反映和监督以及预测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三)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财务管理法体系就需要进行科学和的创新和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于不符合现代需要的财务管理法规进行及时的更新处理;制定专门的部队财经法律,全面规范财务管理活动;将综合性不对管理法规进行有效的补充,充实部队财务管理法规体系。
(四)完善监督体制,不断促进规范化
在整个经费运行的过程当中全面融入有效的监督体制,充分发挥监督的全面化。在经费使用的整个过程中, 年初对于经费预算需要做好重点监督;年中的时候对于经费的使用流向和调整开支都需要作为重点监督监督对象,年底对于乱花钱现象尤其需要得到更大的监督突击,其中监督重点还需要考虑到领导班子在调整的时候和大项活动筹划时以及工程建设立项时等都需要做好监督检查。要将内部监督全面有效的进行整体规范,将财务法规作为主要依据,对于经费的预算和资金拨付以及财务部门内部的监督秩序都需要严格把关。
四、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核心目标已经从政治领域转向到经济领域,是以实现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因此,军队的一些管理制度和任务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其财务管理制度也是在不断的适应着军队建设的发展需要而不断的进行着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会损害到一些个人和集体的利益,但是,其总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对我国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一定会使我国的军队整体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并且,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军队。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成为全国人们安居乐业的坚强守护者。
参考文献:
[1]翟彪.加强新形势下军队财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
[2]祝蕾.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部队财务工作[J].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 筹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054-01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各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稳稳地处于行业之林,就必须严格经营,本着诚信、负责的态度处理各种事物。其中,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应慎重处理,以减少风险,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资金问题是头等大事。要想企业长久发展,就必须确保资金有所保障,谨慎处理企业的财务问题。对于资金不仅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还要考虑其风险、报酬、利息率、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因素。一个企业的运作从资金投入开始,进入资金的循环,最后资金的输出,每一个细节都得考虑周到。资金投放前期,对于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做出决策,在看到预期的回报时,不能忽视风险的存在。一般而言,回报越大,风险越大,回报越小,风险越小,不能只顾结果,不计风险。同时还要考虑到资金的利息率、利息等问题,合理地安排资金,达到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目的。
企业的资金可以投资于不同的项目,而不同的项目又会得到不同的报酬,同时伴随着不同的风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同,需求的程度也不同。资金会从报酬低的项目转移到报酬高的项目,从而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在此期间要弄清楚资金的发生时间与发生的方向,什么时候投入,什么时候收回,资金是投放了还是收回了,进而计算出资金的时间价值,合理地使用资金,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如果处理不当,就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如果资金是贷款而来的,还要意识到利息的问题,利息是在信用基础上产生的,是资金使用者为从资金所有者手中得到资金暂时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利息是资金使用的价格。利率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做好对利息的处理问题,了解利率的概念和其决定因素,进而做好财务决策。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尤为重要,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
一个企业的运营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当资金不足时,企业就得进行资金的筹集。筹集资金的来源、方式不同,则筹集成本也就不同,从而伴随的风险也就不同。成本较低的筹资方式会增加企业的风险,风险小的筹资方式又会有比较高的资金成本。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正确判断风险与资金成本的问题,权衡二者,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
企业将筹集的资金投放到项目中去,从而产生了企业的投资决策。其中,投资决策分为短期投资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两种。短期投资主要是指流动资产的投资,如现金、短期有价证券、存货等。短期投资流动性强,收益小,风险也小。所以,当企业对某一具体项目投资时,应考虑报酬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长期投资主要指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同时也要考虑风险。
当企业盈利了,利润怎样分配,这便产生了股票分配决策。在进行股利分配时,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兼顾企业的发展,合理进行分配是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做到的。
企业的财务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要把三个内容联系起来,统筹安排,合理调度,进而处理好企业的财务问题。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组织
财务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立企业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健全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是企业处理企业财务问题的基本保障。按照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企业的管理办法,调节企业财务管理的秩序,避免出现财务问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持企业的活力。
根据企业的规模不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同。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办法。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逐渐完善起来。
大型企业一般都设有财务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注意企业的筹集资金、收回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等问题,协调各部门,从而促进企业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
从宏观层面上讲,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财务分析、预算和财务协调等工作内容,具体是指企业在分析内部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对企业总体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控制。从微观层面上讲,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在组织具体财务活动的管理以及在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中的管理,具体是指企业在资金分配与运营管理,政府、企业各部门与债务人之间财务关系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对保证企业财务正常运营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也促进企业经济的科学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财务资源较为缺乏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政府通常经济扶持政策较为匮乏,而对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政府注入过多政策性保护举措,使中小企业在自身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扶持体系,使其财务资源相对困乏,不利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与经济体系的构建。而且中小企业相关的政策性法律法规比较少,不能对中小企业进行财务扶持。
2.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综合素质不高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长期受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持,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与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点,但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不能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财务管理的改革。部分国有企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困乏,没有受过正规的培训,综合素质水平低,而且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知识更新没有普及,远远满足不了国有企业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
3.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重视自身经济效益,忽视整个市场经发展方向,导致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不能进行准确把握,造成财务管理失控,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健全就致使企业不能正常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阻碍企业发展效率,影响企业发展质量。因此,健全我国财务管理法律体系刻不容缓。
4.我国企业财务配置失衡,资金利用率低
我国企业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导致资源配置失衡,资源利用率低,不可避免造成资源的过度浪费。而且企业财务管理不及时,不能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资金利用低。企业在进行财务工作时,没有按照相关程序执行,企业在兼并重组中盲目的进行担保、投保,随意进行出售转让,财务管理内部协调控制不健全,导致企业资源的过度流失。
三、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措施建议
1.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抵御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应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目标,科学准确的进行财务预测。企业应加强各部门财务管控,定期核对企业财务账目,若出现财务风险,应及时制定相对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政策,培养定期抵御财务风险的习惯。并加强企业管理人员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落实财务风险的反馈、控制,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应健全自身财务管理体制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意识,完善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体制,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轮流上岗分工制度,促进各个岗位之间相互平衡,相互制约,共同监督,确保企业各部门资金的安全。还应严格规范财务核算,提高会计业务工作水平,将企业总账目与各个明细账目进行核算校对,编制相应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目前经营管理现状,并及时改进财务管理问题,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积极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组建优秀财务管理团队
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定期培训工作,增进企业财务管理人才业务知识,通过不定期考核,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自我约束意识与财务管理能力,从中挑选高水平管理人才组建优秀财务管理团队,并给予奖金或员工福利等激励措施,促进财务管理人才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思想道德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财务管理力量。
4.完善企业财务报表体系,加强财务分析力度
财务管理人员要明确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财务分析工作,提高财务分析质量。完善企业财务报表体系,落实企业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真实透明的反映企业各项目各阶段盈亏信息,使企业管理层能正确掌握企业综合竞争水平。并定期对财务分析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将财务分析与电子信息相结合,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将财务信息分析的更透彻,更明确。同时也要增强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严谨性,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准确无误。
四、结语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科学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仍存在一些挑战,政府部门应与企业齐心协力,完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财务政策支持,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解决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使企业健康优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虎军.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 ,2011,(03):4-5.
[2]杨永宁.浅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策略[J].财经界(学术),2010,(22):26-27.
[3]李昂.谈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龙江电力,2011,(06).
[4]陈芳.中小企业财务分析方法体系的设计[J].财会研究,2012(5).
作者简介:邵玉芬(1965-),女,山东海阳齐格庄村人,本科,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中级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研究。
中小企业的存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活力体现的重要标志。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就业、产品技术创新、活跃市场经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小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更要重视财务管理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认识和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严重制约了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分析吉林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入手,研究如何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吉林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解决就业、技术创新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我省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我省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导致我省中小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生存能力较差。因此,在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前提下,中小企业如何完善财务管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我省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文献综述
国外许多学者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金融市场研究为基础,主要研究财务决策与企业效益关系的模型。近年来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前提对其进行了研究。国内许多经济学者认为,重视企业管理,关键是重视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因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运转情况、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载体。所以要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就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2 吉林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现状
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中小企业势必要健全财务管理体系。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我省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在我省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中小企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在实践中,我省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与当今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环节。
3 吉林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我省中小企业大部分管理者在财务管理理论的认识上缺乏客观性,未能及时掌握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管理中,只重视生产和销售,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重视,他们认为,中小企业并不同于大企业,财务工作量小,业务简单,所以并不需要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也不需要细化财务工作职能。这样就造成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中应该发挥的监督、检查、资金控制、企业前景预测等功能难以实现。
3.2 融资难、投资机会少
首先,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吉林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同时,政府大力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除了政策的支持外还需要企业内部合理使用和分配资金,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一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设置较高、使中小企业在融资上缺乏保障。
其次,投资机会少。吉林省中小企业由于融资难等问题,致使他们在项目投资方面的能力较弱。当面临企业技术升级或者生产转型的时候,企业在有机会投资的情况下,由于融资难就失去了转型和升级的机会。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和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导致投资方面出现一些短期性和盲目性的问题,使企业在发展前景上缺乏长远的规划,在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及分析等方面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在:资金使用缺乏控制,分配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盲目投资;资金周转速度慢等。
3.3 法律法规不健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会计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中,仍不能满足现阶段财务管理的需要。会计法规由于制定的部门不一样,导致会计法规之间存在不协调等问题。在对财务工作监督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致使财务监管部门很难对一些会计违法乱纪现象进行检查。主观上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现有的会计法律法规认识上存在偏差,是造成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不能发挥作用的主观原因。
4 解决吉林省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在企业内部,财务机构的科学设置和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单位在经营管理上要求越高,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就越高,从而体现了设置会计机构的必要性。而会计机构的设置需要配置相应水平的专业人员,财务人员要具有专业的业务水平,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金融、投资、风险预测等学科有一定得理论基础;而会计人员要掌握与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准则、会计原理、会计法规等。
4.2 强化资金链的控制
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同时,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在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上严格控制,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建立健全的财务控制提系,才能使金融和担保机构对企业有信心,放宽企业的融资门槛。只有解决了融资问题,才能保障投资的效益,使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提高企业的效益。
4.3 建立健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法律体系,规范和制约会计业务;健全会计监管的法律制度,明确监管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其定期参加学习国家的财务相关法律及政策、特别是财务管理知识,不断提高法律意识、财务管理意识、更新思想;对于财务人员要定期参加税务或政府部门举办的财务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4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监管制度
实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内部财务监管体系。要保证财务监管制度的公正性和严肃性,避免流于形式的监管制度。为了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必须做到事前控制,以便于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监管。
【参考文献】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体制改革,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企业资产的负责人以及利益代表者往往都是由经济或厂长一人兼三职,基于这一管理制度,企业财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的工作将会存在一定的漏洞,部门下属被迫在他们的指示之下在财务工作过程中报虚数、做假账,进而使得企业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难以得到保障,最终难以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财务管理观念与模式滞后。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相关会计工作人员的财务观念落后,资源优化配置与成本控制思想有所欠缺,进而造成其财务管理行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所缺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失误与不足,使企业的资本成本大幅度增加,最终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难以提高经济效率,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相关会计规范与约束的缺失。目前,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与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有的企业出于对个人私利的追求,其财务会计报告的依然存在一些粉饰性行为,严重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没有充分考虑,最终造成国家相关会计准则的遵守难以得到保障,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有着不利的影响。
(四)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到位。现阶段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难以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而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体现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会计核算的电算化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经济形势,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同时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使企业财务管理资源信息的共享得以实现,并充分掌控企业财务资金状况,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此外,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还应注意财务管理的透明化发展,使企业财务腐败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二)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理念使价值观的反映,为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积极转变财务理念,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因此,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应对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全方位的改变与创新,积极树立先进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结合经济形势发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有效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加强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建设。为了做好财务管理工
作,除了企业要付出巨大努力,政府也要予以大力支持,应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不断改进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使财务与会计间的管理合作关系得到明确,使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得到增强,进而为财务管理人员与财务监督人员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物流贸易 企业集团 资金管理
一、物流贸易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现金管理意识薄弱
物流企业在现金管理上还是做得不够,领导对现金的掌握度不够,出现现金剩余或者现金亏欠,导致现金利用率不高。由于物流贸易公司对资金监管的不严格,在正常的运营中很多环节出现了超预算的现象,特别是在采购过程中,物流公司对现金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在购买价格、材料和设备租赁或者采购的过程中出现了虚高额现象。一些物流企业对于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方面缺乏相应的监督,没有对采购员所购设备进行核查,并且在设备急等用的情况下,手续不健全,支付现金购买,但事后并没有进行及时的登记,这就给现金管理埋下很大的祸端。同时大型物流企业由于机构比较庞大,日常开支比较多,管理费用的使用缺乏相应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大,这样以来会使得各种各样的成本在无形当中增加,使得资金超过预算,从而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企业现金管理混乱
1、超限额、超范围支取现金较为普遍。通过物流公司现金支取情况看,很多超过了规定的额度,同时一些物流企业为了能够支取现金,在现金支票用途栏中往往以备用金或者工资的名义出现,这就对现金管理埋下一定的隐患。
2、现金管理中未能按期进行盘点。对于现金的管理很多物流企业采取了不定期的盘点,这种做法往往就会导致在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查找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对于现金要每天进行清点,对出现问题的点能够及时发现,有利于现金管理。
3、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精神不强。物流企业发展比较迅速,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按照相关规定来完成现金管理,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谋求私利。一些大型的物流贸易企业在现金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漏洞,财务管理人员往往会利用这部分漏洞。
(三)现金管理法律法规滞后
目前,我国现金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是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人民银行相应制定的《实施细则》。随着物流企业的发展,原有的现金管理目的和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物流企业的发展。对《条例》中规定的库存限额、现金使用范围、结算起点等一些条款适应性不强,很多银行在履行起来就非常费劲,针对这种情况,《条例》没有做出原则规定,如通过信用卡异地提取大额现金问题,以及开户单位通过存款转账进入储蓄账户提现问题等。
二、加强现金管理的建议
现金管理的混乱,特别是一些大型物流企业现金管理的混乱,直接扰乱我国现金流通秩序,企业随意提取大额现金,削弱了国家对现金的调控管理,容易滋生犯罪的发生,让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加强现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全方位和全过程加强企业现金管理
1、统管管理现金
为了防止出现现金体外循环,要加强对现金的监管,很多物流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行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所有的现金必须经过银行,防止出现手持大量现金。
2、加强对企业投资过程中现金流量的管理和控制
在传统的现金管理中,金融机构仅注重对现金的统一调度使用,对投资后的项目疏于管理,这就让很多物流投资项目成为现金无底洞,大量的现金失去管理。
3、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现金管理
很多物流企业,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制约,或者制约机制不强,导致一些大型物流贸易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为了更好实现对现金的管理,应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现金管理,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授予不同的管理人员不同的权限进行审批,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现金,对于有权审批的管理人员,应该有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
4、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流量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解决一些紧急问题,还可以维护企业总体效益目标及财务安全性目标。在保持现金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好经营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和投资活动现金流三者之间的关系。一个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产生正常的现金流量,而是依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来支持成长和发展的物流企业,其最终将会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抛弃。
5、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对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其培训,招聘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对于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进修,参加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其业务能力。
(二)加强现金管理,推行会计电算化
财务的电算化能够对现金流量进行更为精准的掌握,对下属单位能够及时进行监控和指导,能够消除空间和时间限制。通过电算化能够更好地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在比对中找到财务管理中的失与得,传统的现金监控不能很好地反映现金流向,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经过数据和信息的加工,才能够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开发利用会计电算化,对管理理念的延伸、管理方法的创新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完善现金管理法规,增强可操作性
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现金流的管理并没有太多考虑到民营企业,很多财务管理规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缺少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会计行为随意性大。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台专门适用于我国民营企业的、统一会计行为的法律法规,特别是物流企业的相应规定,从而减少会计行为的随意性。现金流在企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来不断完善,同时还需要企业内部建立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到管理中来,管理好现金,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光.煤炭企业的财务管控模式与手段[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04)
[关键词]国有投资 经营性项目 财务管理
一、国有投资公司的发展与现状
经营性项目主要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辅之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是国有企业,也可以是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投资可以收回并能够获得预期收益,现金流量稳定。运行过程遵循市场化规则,实行公开、公平的招投标竞争方式,谁投资谁受益,但由于涉及到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价格制定方面需要在政府协调下兼顾投资方和公众的利益。本文经营性项目侧重突出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房地产业、商品流通等行业展开论述。
经营性项目投资的现状是经营性项目单位申请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时,先通过地方计划部门(现在的地方政府各级发改委)提出项目申请,经地方计划部门(现在的地方政府各级发改委)审核并逐级上报审批后,由地方计划部门(现在的地方政府各级发改委)下达项目计划,再由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地方计划部门下达的项目计划,由地方财政部门下达项目资金计划。再由经营性项目单位直接到地方财政部门办理项目拨款手续。(一般只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达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很少对国有参股企业、民营企业下达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2002年以后才逐渐对国有参股企业、民营企业的经营性项目单位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进行投资。
在财务管理上,国有投资公司对经营性项目单位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不能参与管理,没有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在财务核算上,地方财政部门直接对项目单位(用款单位)拨款处理,而项目单位(经营性项目用款单位)收到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后纳入资本公积和专项应付款核算,待项目完工交付使用时,从专项应付款核算转入固定资产管理。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项目建设单位收到收到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后纳入资本公积是不能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的,造成经营性项目单位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长期沉淀,国家也疏于这部分资金的管理,使国有资产的大量沉淀。在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方面也没有这方面的有效的管理办法。从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角度来说,也不能参与经营性项目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
国有投资公司、经营性项目单位在收到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时,国有投资公司财务上作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2002年前经营性项目单位在接到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资金、国债资金国有投资公司不作财务处理,财政直接将项目资金拨给项目单位。只有在国有投资公司直接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时,才将这部分资金在财务上作资本公积处理)。而经营性项目单位财务上作资本公积(2002年前作专项应付款,待经营性项目单位项目竣工后再从专项应付款转入固定资产)。
二、国有投资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家已经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实施,在《企业国有资产法》中有专门章节规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地方政府及其地方政府各部门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制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试行办法》、《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地方政府授权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地方财政局收取国有资本收益,再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国有投资公司向企业收取国有资本收益。对于有规范的股权结构,可以根据《公司法》按国有股权所占的比例直接参与收益分配。而对经营性项目单位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方面,根据《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不相适应的地方。根据《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经营性项目单位收到此资金后,记入资本公积管理,待项目单位同意增资扩股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国家资本金管理。而国有投资公司在与经营性项目单位签订协议并出具收据后,记入长期股权投资(或者长期债权投资)。
根据以上财务处理办法,国有投资公司在经营性项目单位不具有规范的股权(债权)结构。依照《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的有关规定,不能正常参与经营性项目单位的收益分配(无法律依据),加之在国有参股和民营企业中,特别是民营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长期虚亏实盈,更不愿意在增资扩股时将这部分资金作为国家资本金增加股权所占的比例,对企业实施控制,让国家资本对企业实施影响。对这部分国有资产投资如何进行管理,应该采取哪些办法和措施,来保证对使用这部分资金的项目单位实施有效的管理,既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保障地方财政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根据《预算法》、《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地方政府制定的《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试行办法》,对以国有资本的形式直接投资的企业可以根据《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而以其他形式投入企业的国有资产则不能根据《预算法》、《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地方政府制定的《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试行办法》,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而对于经营性项目单位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的企业,由于国有投资公司只是受托管理经营性项目单位使用这部分资金,名为受托管理,实为管理缺失,无法规、政策可操作管理依据,只是挂账管理。
国有投资公司对经营性项目单位在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的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上已经形成潜在的隐患。特别是对国有参股公司、民营企业长期疏于管理,造成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使用沉淀,资金使用效益较差等情况,已经造成国有资产不能保值增值。待项目单位同意增资扩股的情况下,才可以作为国家资本金管理。《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没有硬性规定将这部分资金在企业增资扩股时增加国有资本金,很多民营企业还没有等到增资扩股时就已经不存在了。如何对经营性项目单位在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方面加强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地方政府如何在制定地方法规或者地方行政命令上来约束经营性项目单位使用这部分资金,来确保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以某种形式授权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国有投资公司参与经营性项目单位财务管理,并以一定的形式参与使用经营性项目资金单位的收益分配,来保障地方财政部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在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上有一定的依据。
对股权结构规范的企业可以根据《公司法》规定,直接按规定参与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分配。而对经营性项目单位使用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项目补助资金、国债补助资金存在向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民营企业等经营性项目项目单位拨款,因存在形式与《公司法》中股东出资形式有一定的差距,即出资人身份和形式不规范,造成国有投资公司无法以代表政府行使出资人身份参与企业经营,更无法参与国有资本收益的再分配,不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民营企业等经营性项目单位拨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对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的界定。国有资产包括国有资本,国有资产的定义在《企业国有资产法》中有明确的界定,而国有资本在《企业国有资产法》中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专门章节进行了规范,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在《企业国有资产法》中也有专门规定,对国有资产的转让在《企业国有资产法》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规定。
《企业国有资产法》所规范的是企业全部国有资产,有比较详细规定只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而对国有资产的规定就比较笼通。国有资产(国家所有者权益)=国家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利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在编制国有资本收益经营预算时进行严格区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以国有资本的形式存在各类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在目前的法规中才能够编制国有资本收益经营预算,地方各级政府才能安排所属职能部门编制国有资本收益经营预算,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三、国有投资企业的改进措施
1.加强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管理
从财务风险管理的角度,国有投资公司主要应从自身的业务特点出发,以财务监管为抓手,不断完善对项目单位管理体制,健全财务内控系统,防范财务风险。
(1)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对项目单位的战略协同涉及财务监管机制方面,主要是加强项目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与控制。保证全面预算的顺利执行,也就是保证了对项目单位权力分配的实施。对公司对项目单位在按年、季、月编制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纠偏补漏,对执行结果实施考核评价,及时整改完善,从而将目标控制与过程控制、结果控制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掌控项目单位的财务风险。
(2)建立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
对公司对项目单位的管理如果过细过紧,很可能“一管就死”,放得过宽过松,又可能“一放就乱”。因此,对公司关键是要管好项目单位的重大财务事项,只要不超越边界,就给项目单位充分的经营自,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动性。
(3)强化对项目单位的内部审计
对项目单位的内部审计,一是除控股项目单位外,要将内部审计延伸到参股项目单位;二是除年度决算审计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财务预算审计等专项审计;三是审计时要注意与项目单位的沟通,注意方式、方法和界入的时机;四是审计要深入,整改要落实。
(4)完善控股项目单位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
从委托―的角度考虑,由于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契约不完备等内在矛盾,人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必须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用激励机制来促使经营者为股东出力和谋利,用制衡机制来对抗潜在的权力滥用。
2.加强参股公司的财务管理
笔者认为,对国有参股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进行立法管理:首先要尽快做到有法可依,即建立一整套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治产,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特别要对查处国有资产流失的办法尽快立法。
(2)对于国有参股企业内部,每年应定期进行国有资产清查,核实国有资产存量的分布构成、经营效益、增减变动;清查是对日常资产的检查、验收和评价,建立能落实责任、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
(3)规范产权转让行为,强化产权交易中心职能。明确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产权属国家所有,只有国家授权机构才具有产权转让资格。还要规范转让的中介机构,以信息充分,合法场所,公开、公平交易,公正监督为前提,依法管理。对交易行使统一管理,确保产权交易的规范化,合理性和权威性。
3.完善相关法律保障
国有资本属于全体人民所有,对于全体人民所有的资产监督也应由全体人民的代表来履行。目前我国现有监督体系中,国有资产初始委托人(全体公民)的出资者监督权虚置。而在各类法律法规条文中,并没有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有关的规定都散见于其它法律条文中。所以需要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人大对国有企业的最高监督权,需要尽快制定《国有资产法实施细则》以明确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的法律地位。此外还要制定《国有资产组织机构法》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以确定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并修改完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将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目前以所有者代表身份履行监督职责的国资部门,实际上只是中间人(政府)的代表,而不是初始委托人(全体公民)的代表。在设置了对国有建设项目的独立监督机构后,国资部门将不再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监管,而转由独立监督机构专司履行监管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明确规定该独立监管机构的监督权,并委托人大常委会负责管理独立监督机构,负责对国有投资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监督。
从现行的法律构架来看,审计监督的法律依据最为充分,也最为完整,从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到专门的法律规范《审计法》再到相关的具体实施法规《审计法实施条例》,都明确了审计部门的监督权力。在《宪法》中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审计法》中第二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审计监督所依据的完整的法律框架。
相比之下,财政监督的法律依据比较模糊。财政监督所依据的主要是《预算法》和《会计法》,财政部门的职责是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进行综合检查监督,对企业的监督则不限于国有企业,而且监督的内容也仅仅是预算执行情况和会计信息质量,其对国有投资建设项目监管的法律依据并不充分。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国资部门的监督和国有投资公司对建设项目的监督性质是一样的,其监督权都是来自资产所有权的延伸,所不同的是国资部门是受到政府的委托管理国有资产,其主要法律依据是《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条例》,而国有投资公司则受国资部门的委托出资,其监督权完全来自所投资资产产权的自然赋予。为协调独立监督机构中各方面的法律关系,应该尽快出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以明确国资部门和国有投资公司的监督权,并修改《审计法》、《预算法》和《会计法》,以协调监管各方在对建设项目监管是时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
四、结束语
国有控股投资公司是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适应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渡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体制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既要作为法人实体通过市场化机制进行独立经营,又要作为政府投资代表履行部分政府职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其发展能否实现可持续性面临着一大挑战。
国有投资公司的最基本责任是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是在实际投资管理中对国有控股、参股项目都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对国有参股企业、民营企业,无法很好的通过内部控制和审计对其监督,需要财务管理措施以及制度上的创新改革,同时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能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更正改进,国有投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上升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宋立;肖金成.国有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化改革思路.财贸经济.2003-04-25
[2]杨勤勇.论国有投资公司在国资管理中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200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