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6: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探索与反思
引言: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地理情境进行观察、分析、思考、讨论及归纳的教学手法。案例分析教学已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对于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探索
1.利用案例提出地理问题。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往往会产生焦躁厌烦心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地理这门课程,知识点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够活跃,不能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笔者的做法是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针对这一案例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探寻问题的答案。
例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以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在课前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们都知道哪些地区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2)我们所在的城市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哪些?(3)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进行都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然后再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便于更好的掌握地理教材。
2.利用案例分析及解决地理问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生活,案例应具有详细的资料与数据,并且贴近生活,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并对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地理知识对案例进行剖析,即找到案例的关键点,根据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对于案例中存在的地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例如,在教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时,笔者先给出一组土地荒漠化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图片中反映了怎样的环境现象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假想自己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解决这一现象时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怎样具体实施这些措施等。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利用案例证明地理原理。地理原理,即地理规律,是指所有地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必然会产生的规律现象。地理原理有难有易,因此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设定不同的地理案例情景,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正确且普遍存在的地理规律。另外,教师也可改变传统教学策略,通过对于地理案例的分析与教学,为已有地理原理进行验证,以帮助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2012年12月7日于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此次地震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道路交通严重受阻,日本地震厅还发出了海啸预警。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揭示出板块运动规律及地震的成因,加深学生对于地震这一地理现象的了解。
二、高中地理案例分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反思
1.受教材版本、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的影响,有些教学案例的选择受到了限制。这种局限性为课堂案例的分析与讨论造成了一定困难。对于这种状况,教师要适时调节教学策略,选择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案例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的现象。
2.案例教学是通过几种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使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对整个知识系统很难全面了解。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争取做到以点带面,由一个知识点引出所有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
3.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要想让学生对于案例进行更好的讨论与研究,就会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对于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计算好进行每个环节的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让案例教学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4.有些教师授课时过于注重案例的数量而忽略了案例分析所带来的实际效应。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其时代感与现实性,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更好的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避免了教师对于这些地理现象的枯燥陈述,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的学习状态。
三、结论
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产特点;案例教学法
一、结合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的案例教学法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或情境的描述、呈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笔者在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人教版)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二节《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发现用案例教学法来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效果非常好。
二、结合地理高考、高中地理会考,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地位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纲中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地理高考考纲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要求是,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例如,2010年聊城质检就有一题,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这道试题就明确提出对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进行考查。此外,在高考和高考模拟考中,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考查,多数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三、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教学在模块教学中的地位和
作用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地理模块必修二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应辩证地、发展地看问题;通过不同地域人类活动特点的讲述,使学生能够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等。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为其他章节和“环境保护”等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教学,教师通常先对课本的图片进行分析,按照分布地区、区位条件、生产特点、主要农作物的教学思路逐一呈现知识点。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思路思维的清晰度不够。这是因为学生对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一个是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另一个是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区位条件分析。而且在分析农业区位的时候,学生往往只注意了区位条件分析,而忽略了农业地域的分布,因此,导致农业地域类型这一模块的学习思路不清晰或者知识结构不够完善。
为此,笔者从农业区位的概念出发,对原来的教学思路稍做调整,教学思路如下图:
这个教学思路是先进行农业地域的生产特点分析,之后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区位。这样就把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分出了前后顺序。由于对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且是分开呈现的,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能快速掌握知识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了。
经过这样的教学思路调整,明确了各个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教学并非可有可无,并且在教学中应首先呈现,它也是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成败的重要基础。为了讲好各个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笔者通过阅读多个版本的教材、参考多位同行的设计和课件,经过综合分析,认为要讲好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首选案例分析法。
四、以四个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教学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实效性应用
地理教学案例的应用一般有三个方面:(1)用案例引述一个地理问题;(2)用案例印证一些地理原理;(3)用案例探究某种地理规律。下面用四个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施教案例说明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效性应用。
在进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教学时,笔者注意到案例分析法能快速达到教学目标。以下就具体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1.使用文字案例与图片案例相结合的实例分析
(1)施教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案例
笔者选取了图片案例和一段文字案例。首先呈现的是图片案例――“水稻的种植过程”共15张图片,分别展示了泡种、育秧、犁地、插秧、田间管理等,在展示过程中还对照图片特别讲解了地少人多的特点、地块小的原因、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的特点。由于图片展示直观性强,学生也能基本理解季风水田农业投入劳动力多的基本原理。之后呈现的是文字案例――“李守田一家的水稻种植简介”,案例如下:
李守田家住在江淮平原上。①全家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李守田承包了8块地,共0.5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②李守田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头耕牛、一台水泵、一台电动脱粒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自备。一般情况下,李守田用0.3公顷田种双季稻,用0.1公顷田种单季稻,用0.1公顷田种其他作物。③他家每年约收稻谷3800千克(双季稻产量为1050千克每0.1公顷,单季稻产量为650千克每0.5公顷),其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粮及上缴公粮,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售。
通过对文字案例的解读,学生可以自主归纳出季风水田的特点。对照①可以归纳出的特点是:小农经营,地少人多;对照②可以归纳出的特点是: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对照③可以归纳出的特点是:单位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此外,回顾之前的图片,可知季风水田农业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水利工程量大。
(2)施教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的案例
笔者首先选取呈现一幅潘帕斯草原的放牧图,指图对比潘帕斯草原的牧草与我国乡间常见的牧草,学生能马上得出潘帕斯草原水草肥美的结论。接着从图上看到放牧牛羊众多,学生可以基本获得一个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之后呈现两个文字案例,如下:
文字案例1:“潘帕斯”意思是没有树木的大草原。它位于阿根廷的中、东部,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潘帕斯草原气候温暖湿润,平坦的沃野无边无际。阿根廷人总是夸耀这块富饶的土地,说从大西洋岸边一直耕到西边的安第斯山麓,连一块石头也找不到。
潘帕斯草原的大部分土地已被开垦为农田和牧场。田里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牧草丰美的草原到处是白色、黄色、黑色、花色的良种牛群。
文字案例2:草原上种植的玉米,大部分用来饲养牛羊,牛肉产量很高。阿根廷每年要宰杀1千多万头牛,除了大部分供国内食用,还大量冷藏出口,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牛肉是阿根廷的主食,菜市上最热闹的地方是牛肉铺,宴席上大都是用牛肉做成的佳肴。潘帕斯草原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南美的粮仓。这里有着阿根廷全国67%的人口,80%以上的工业,以及许多重要铁路和城市,是阿根廷的心脏。
通过对文字案例1的解读,学生可以得出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其中一个特点:生产规模大;通过对文字案例2的解读,学生可以得出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另外两个特点: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2.仅使用图片案例教学的实例分析
(1)施教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案例
笔者选取一幅广阔的麦田图片,在金色的麦浪中,零星分布着两三台收割机,图片上的情景已经强烈地表达了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施教乳畜业特点的案例
笔者选取了多幅图片案例,首先是各种奶制品的图片,以此说明乳畜业生产特点之一是商品率高。然后呈现的图片是“利拉伐”AMR全自动机器人转台挤奶系统,由此说明乳畜业的其他生产特点: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
五、评价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单元的几个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笔者深深体会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施教过程中的强大魅力。
上述展示的案例在教授新课的时候,由于直观、形象、生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是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第一次施教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到复习阶段,只要教师提醒学生回忆典型案例,例如,复习商品谷物农业特点时,让学生回忆麦浪中的收割机,学生就能快速反馈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这个特点。因此,教师备课时特别应该分析一下是否应该采用案例分析法,如果需要,应该选取哪些案例能使教学更加有效、更加容易地帮助学生学习,达到目标。
关键词:案例教学;地理教学;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而言,案例教学法更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之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也逐渐成为教育的核心。地理是中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门课程有着实践性的特征,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地理教学中可以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景,通过此类情景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与分析即可有效的优化地理教学的效果,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用案例教学法呢?
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案例,构建出案例应用平台
一个科学的案例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也可以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课堂教学直观性,因此,对于案例教学法而言,如何获取到适宜的案例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如果自己来寻找会花费大量的精力,且案例也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可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联系,定期的进行研讨,从教材中挖掘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案例。此外,还可以建立案例交流博客,将案例素材上传到博客之中,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的参与各类气象、城市环境与地质矿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收集案例,优化案例教学的效果。
2 加强课堂指导,及时评价效果
在将案例引入课堂之后,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并加强案例教学的评价。就现阶段来看,对于案例的评价多集中在“选拔功能”上,实际上,这对于学生而言并不公平,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案例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平台,创设这种平台的目的就是将知识更好的传递给学生,要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要对你学生进行正确、及时、科学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课堂指导与评价进行有机的结合。
3 分析案例内涵,扩展应用思路
地理课程既有自然学科的特征,也有社会学科的特征,地理教学的案例也有着形象、直观与典型的特征,可以使用的案例也较多,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法还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对于案例类型的选择与使用方式还有着较大的疑惑,实质上,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将案例引入课堂中并深入的分析其内涵与特点,积极的扩展思路,即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进行拓展前,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在必要的情况可以将案例的部分与全部展示出来。
4 开展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讨论是案例教学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教师要创设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初步的了解,待学生有初步了解后再确定好案例的重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与方法。为此,可以将学生分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当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地位,对讨论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的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讨论的顺利进行。
5 总结述评,巩固教学效果
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在进行分组讨论后,还可以开展班级讨论和交流,具体的交流方式可以按照案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为角色扮演、辩论,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进行案例总结述评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巩固教学效果,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所体现出来的知识点。除此此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记好笔记,防止发言出现重复,待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要进行综合与概括,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及时的进行表演,对于回答不到位的同学则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建议,激发出学生表达的主动性。
6 教学实例
比如在《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这堂课的教学中,首先是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出流域水系示意图、田纳西河在美国本土位置图、流域矿产分布图、气候资料图等,然后针对性的为学生提出下列的问题:
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与地形有什么样的特征?
田纳西河流域资源有何特征?
田纳西流域开发的优势与困难?
田纳西流域的治理计策?
通过上述问题的设置,便可以很好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此时,便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就有了自己的见解,以田纳西流域的治理计策为例,学生所能想到的计策也是五花八门,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如果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的话,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进行水域治理;如果从资源利用角度进行治理的话,则会有建立水电站、开发水资源或是合理开发河流,宜林则林,宜农则农等不同答案;如果从经济角度来看,通过开发田纳西流域矿产资源,促进周围经济的发展来有效规划流域的发展前景;当然也有的学生提出了制定政策,吸引技术、人才与资金等措施。
在这一阶段的交流中,教师需要充分的肯定学生探究的成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获取到成功的体验,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待整个讨论流程完成之后,即可对案例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分析其中的不足;二是要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方式;三是提出新的问题:如何看待河流的治理与开发呢?采用这样的方式即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由此可见,在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师要进行综合的点评,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地理观念与情感态度观念。
7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案例教学的整体分析可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地理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的发展,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教育体系中还处在初始阶段,但是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必将体现出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雅君.也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地理教育,2002(03).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对应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55
在高中学习地理的阶段,地理案例是指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在给定案例中进行观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实践学习。通过这些来思考和总结归纳,从而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方式不仅能实现学生快速的接搜知识,还能够更高的程度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案例教学中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探讨。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应用。
1.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概况
新课标确立以后,在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的要求下,地理案例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显得越来越重要。案例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素质的高低乃至整个素质教育的改革等。案例教学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地理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高中地理老师一定要正确的认识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用案
例提出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用现实中的地理案例论证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
1.1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一个新引进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地理案例教学只是教学的初期,在初期很多知识和方法都需要学生不断的适应。
1.2学生问题
地理案例教学方法的时候,对于学生有可能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案例的理解性不够积极。这样就影响了案例教学。其实,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应该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的积极配合来实现。由于地理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都老师和多学生都有一定的较高的要求。在案例提出来的时候,要理解这个案例就要求学生有很多的社会阅历,这样才能有效的理解这些。对于老师要有丰富的教学敬仰,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解答好这样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学。
1.3老师问题
对于老师来说,案例教学作为一个新引进来的教学方法,老师会有一些教学技能上的不足,没有地理案例教学的经验。这样就会影响到案例教学。地理教师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主要的作用是组织、指导与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记”得陈旧的方法。而现在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已经和以前不一样。
地理案例教学方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以及地理案例教学
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地理其实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地理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资料分析和解决资料中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实现对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没有这样的案例教学经验,这样就要求学校以及相关教育部门也未建立有效的教师实践的培训,这样就能够帮助地理老师增强他们案例教学的经验。
1.4实际案例问题
在地理案例教学初期会出现可用的案例少,而且案例的类型和知识不能够相符合,这种情况是很容易发生的。所以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地理案例的内容要丰富多样。教师要不断的搜集符合课本知识的案例,不断的进行案例研究。可以鼓励学生寻找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周围存在很多的地理知识,使学生更加能够理解地理案例。另外案例的选择要多方面的,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案例的知识深度,选择一些能够容易理解的案例。这样有简单到复杂能够让学生不断的接受到这些,为地理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条件。
2.解决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办法
地理案例教学中对于老师、学生和案例都存在相应的问题。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老是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还是要靠老师自身解决,在没有实际案例经验的时候。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地理案例,不断的探索身边的地理案例。学生在没有积极性上案例课的时候老师要想方设法的去增加课堂的幽默性。另外学校和一些教育组织要定期的组织一些地理知识的培训。这样能够帮助老师增加一定的经验。
对于学生来说上课的时候不能快速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要多多的接触一些课外地理知识,因为很多材料都来源于课外资料。在阅读课外资料的时候要不断的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这些资料就能够更好的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对于案例少,而且实用性不强这个问题。主要还是要靠学校和老师的不断努力。老师要多方面的搜集一些案例的资料。可以通过电视以及网络等平台进行搜集。如果还不充足还可以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互动,两个学校的地理老师一起进行案例研究,这样就能够填充一个学校学习资源的不足。
3.高中地理案例教学重要性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知识,案例教学就像一个课外读物课堂。他能够能加丰富整个教学环境。其次,地理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加入到课堂。在课堂中更加活跃,能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在课堂中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那些案例知识,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最后在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增加很多社会经验,地理课堂的案例有很多和生活有关,学生深入理解之后就能够更加热爱生活等。
结语: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老师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做到让学生喜欢上地理案例课,让学生加入到整个课堂中来,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氛围。作为学生要深入的理解案例这样能够增强自己的素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倡导案例教学要把新课标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春雷.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对技巧[J].考试周刊,2010,(39):177-178.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分析
案例教学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历史由来已久,面对新课程改革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提出的诸多要求,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的大趋势了。实践中,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案例教学的理念
纵观我国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事业,相当一部学校和地区的软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还没有被建立健全,尽管以远程教学和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为先导的现代化教育教学革命已然到来,学校似乎在教学理念层面还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针对这样现实情况,在践行案例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摒弃以往应试教育中培养的僵化的、唯分数论的传统理念,依托案例教学的相关手段,更加强调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和通识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成长,助力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
二、着眼案例,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一个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基础和前提,互联网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改革创新的相关工作也不例外。在面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相关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时候,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并寻找当前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当给一线教师和学生一些自,除了规定一个固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外,不再为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予以规定,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能够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自主选择所学内容,这种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在互联网学习中获得快乐和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便利性,发挥网络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着眼于案例教学,善用互联网
网络的深入发展,让远程教学成为了可能,当前,随着学校里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网络教育教学机制的深度创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也逐渐成为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加大远程教育方面的投入,力求用专业化的知识、技术和设备,推进案例教学环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课程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应当绝对杜绝“外行领导内行”情况的发生。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才有可能可持续的发展,新技术才有能不断地被应用于实践。
四、依托案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的初衷,随着当前高等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不断进步,很多采取的教学改革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因材施教理念的践行。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学校毕竟是集体学习的地方,所谓的教学改革也不过是在集体学习的前提下进行的分层次教学。我们在进行因材施教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强调集体学习的重要性。在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的时候,还要强调大课、中课和小课的互补学习,其中集体课是教授学生的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旨在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中课是针对主体学生的开展的一般难度的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而小课的开设则是走向了两个极端――针对学习程度最好和最差的两组学员进行的单独教学。
五、改革考试制度
考为了推动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长远发展,对于学生考察中,应该将考试和考察的方式多样化,将更加丰富的考察形式带入到高中院校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教学的考察模式中。学校应该考虑改革现有的考察模式,以配合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改革和相关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弹性学分制是可以参考的一种改革方向。就是说,把以往用于考察学生学习程度的固定的学分标尺,改变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来定义的相对概念。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从繁重的课业和练习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尽早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主见,建立自信。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时代对于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推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在已有的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领治,陆建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2014(23):78-79.
[2]刘剑英,宋鹏.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高中学报,2012(3):12-13.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应用;分析
地理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科是文科的主要学科。地理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地理教学,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我国各个学校的地理教学水平有显著提高。特别是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方式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水平。
教学案一体化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出来的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案一体化是一种系统教学法,它在各个学科中应该用非常普遍。在地理教学中应用这一方法,成为了未来地理教学的必然选择。
一、 教学案一体化概述
教学案一体化主要指的是把教师的教案与学生学案有机结合成为一体,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方法。教学案一体化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专业教学法。在平常教学工作中除了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外,对于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保持高度重视。教学是一种对象,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身状况。正确及时地评估学生反映,并合理调整教学方法有助于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案一体化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案一体化的真正本质。
教学案一体化不仅仅是一种老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更是师生交流的催化剂。教学案一体化是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它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有助于实现任务化教学。在实行教学案一体化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加强教学案一体化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上文充分分析了教学案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加强教学案的应用是地理教学的必然选择。实现教学案一体化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教学思想。二是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三是要构建教学案一体化专门体系,四是要实现任务教学,五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六是要科学评估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几个方面。
(一)明确教学思想。所谓明确教学思想,在这里更侧重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案一体化方法的教学应用,要求地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思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自身反应决定着教学效果。地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意义。上文提到教学案一体化的基本要求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转变教学思路就成了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一点。
(二)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所谓全面充分的调查,笔者认为主要是对学生学案,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教师自身素质,教师教案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地理教学是一个系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基本情况是加强应用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教学案一体化专门体系。构建教学案一体化专门体系是教学案一体化应用的核心,构建这一体系,核心在于教师教案与学生学案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实现两者的结合,要定期收集学生学案。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对教案进行充分说明。
(四)实现任务教学。任务教学是新课改教学的基本要求,任务教学主要是把教学任务分解成各个部分,然后由各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实现任务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教学案一体化的应用,最终提升教学水平。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对于教学案一体化的应用有根本影响。针对学生的科学考核有助于激励学生,从而有助于教学案一体化的应用效率。针对教师的考核有助于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从而能够促进教学案一体化的应用。
(六)科学评估教学效果。教学案一体化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后,教学工作者要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评估教学效果是为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学评估教学效果,主要的衡量标准是学生自身的地理成绩以及地理综合素质。在教学案一体化应用以后,如果学生的地理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说明教学案一体化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地理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教学案一体化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未来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地理教学中教学案一体化应用,笔者认为必须要从以上六个方面来下功夫。
参考文献:
[1]林耀春.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刍议[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6).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环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想他们的心理,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课本剧体会深刻道理是本课的宗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2)通过学生的朗读、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尽可能亲自去尝试,通过朗读表演,明白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和贴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屏幕出现葡萄架的情境图)
师:这棵惹人爱的葡萄架下来了哪些小动物呀?(出示四个小动物动画)你们还记得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运用直观、形象的动画课件,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开展创造鲜活的空间。学生一头扎进童话般的学习情境。
二、自主探究,研读感悟
(一)课件出示探究主题:……认为葡萄是酸的,……认为葡萄是甜的。
1.指名生说。(教师相机出示贴图,并点击课件,在两个观点下分别闪现“?”)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学习小组进行交流。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讨论交流(随机交流研读内容)
1.探究“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
(1)探究、揣摩“狐狸”
①讨论: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它想不想吃葡萄?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反馈。板书:狡猾)
②课件出示句子:它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
a.指名朗读。(可加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表情)
b.看大屏幕,启发想象:狐狸望着那诱人的葡萄,它心里会想些什么?
③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2)探究、揣摩“小松鼠和小兔子”。
过渡:听你们这么一读,让我听出了狐狸真是馋极了,气极了,怪不得它要说葡萄是酸的。那么除了狐狸,还有谁也说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兔子)
①学习第2-3自然段。
②讨论:你喜欢小松鼠和小兔子吗?为什么?
③小结:是呀,小松鼠和小兔子没有亲自去尝试,轻易相信了狐狸,上当了。(板书:轻信、上当)
2.探究“为什么说葡萄是甜的”。
(1)为何只有猴子认为葡萄是甜的?它怎么做的?
(2)交流汇报:(随机出示两条句子)
①课件出示句子:它望望架上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a.理解词语:迫不及待。(可用换同义词等方法帮助理解。)
b.启发想象:猴子那么迫不及待,此时它心里会怎么想呢?
②课件出示句子: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a.指名朗读。理解词语“大口大口”。
b.看动画课件:想想此时小猴子心里又会怎么想?
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为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想象,挖掘学生认知体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积累语感;同时还丰富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三、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现在你想对故事中的小动物说点什么?(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直接与小动物对话,拉近学生与小动物的距离,帮助学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表演童话,师生评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总结
初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是一些初中地理教师将地理当做“文科”学科,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学生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文章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与重要性分析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指的是一个问题或者一种情况的实际例子,并且这些案例会对群体或者某些人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为:根据教学目标,以案例作为教学载体,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讨论,实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知识。
2.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强调学生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设计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案例,保证教学案例的质量。例如,在“不同的人种”教学中,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根据世界不同人种的分布地区、分布原因以及特点,选取相应的教学案例,这样能够给学生非常大的思维空间,不至于出现课堂结束后学生记忆不深刻的现象。选取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案例,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黑人为例,黑人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但是美洲和非洲黑人存在差异,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和讨论美洲和非洲黑人的异同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同人种的差别。
2.案例呈现
案例呈现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真实的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刻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参与积极程度、表情以及眼神等,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应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堂案例讨论准备,并为每个案例给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在案例呈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传统的教室布置会对案例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方便学生讨论和交流,应该采用台阶式、半环形的课堂布置方式,采用可以转动、移动的坐椅,方便前面的学生转过身和其他学生交流和讨论;(2)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谈空间,让学生倾听和接受别人的观点。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核心,进行案例分析时,应该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教学情境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案例问题的分析。例如,南方为什么多顶尖的房子、吊脚楼?北方为什么多为平房?问题分析:南方和北方房屋的建筑特点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因为南方阴雨天气较多,如果采用平房的建筑方式,不利于雨水的流动,采用顶尖的建筑形式,能够防止房屋出现漏水问题。
4.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升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然后由教师对课堂案例进行总结,因为学生在总结时会存在许多不足或者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案例的关系,并明确各种关键要素,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案例所蕴含的理论,加强和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进行案例总结评价时,应该肯定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的精神,对于存在的不足或者问题,应该给予鼓励,对于表现良好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正面的激励和表扬,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以后的教学中。同时,案例总结是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量化、系统的考核,例如,自我考核,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弱化和他人比较的心理;教师考核,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进步,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和帮助。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把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案例教学;实效性;鱼骨图;因果剖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6. 08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6- 0136- 03
案例教学(Case Method)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授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动员学生热情地参与,开展讨论,通过针对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下,案例教学法因极好地体现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双重目的而备受各院校及教师们的欢迎。一时间,不论所授学科、学生层次和教师水平如何,都争相上马案例教学项目,问题即随之而来――高校在重视案例教学普及性的同时忽视了其实效性的发挥,即学生的能力并未从案例教学中得以提升,实际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案例选取重简轻繁,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因此而得到提高。大部分教师在案例选取时侧重简单的知识点案例,忽视繁杂的、系统性强的综合性实验案例。前者是为讲解某个专用术语而选取的短小精悍的案例,俗称“举例子”,这是案例教学的最简单形式,可以让学生很快了解名词的真正含义、运用起来简单方便,不需复杂的程序和精心的课前准备,计划性强,更切合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进度,其缺点则在于缺少了学生针对某一问题的深入讨论与互动,不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的优势。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知识点案例在运用上具有非常便捷的优势,所以教师更愿意使用这种方法,案例教学的整体实效性则被大大降低。
(2)在教学形式上,部分教师的教学走过场严重,没有发挥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尽管教师选取了合理的综合性案例,但为了节省时间、完成任务,往往将案例的内容与结论当做知识点给学生做平铺直叙的讲解,没有改变传统教学被动性的实质,这当然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学生的能力需要在案例设想、讨论、不同观点的激烈交锋中得到提升,同时,单个案例的学习并不是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具体案例中发现、总结规律的能力,并能将这一规律运用到其他相关案例中进行相应的类比推理,亦即将具体升华为抽象再由抽象应用为具体,这才是能力的真正提升,也是案例教学的真正效果所在。
(3)在教师能力上,部分学校轻视对教师案例教学能力的培训,使教师不能有效驾驭课堂。案例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笔者通过授课及听课发现,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往往难以把案例与教学内容恰当地融合,出现诸如无法凸显教学重点与难点、不能合理控制时间进度、案例问题设计不深入、不能自如应对学生突如其来的回答,不能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参与度不高,亦或学生的激烈讨论严重偏离主题等常见问题,从而直接导致了案例教学效果的降低。
(4)在思想认识上,学校及教师轻视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足。案例教学的实施对于习惯被动学习的学生而言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很多院校将这一重任压在了教师身上,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促进了教师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大幅提高,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并未同步提高,学生群体的课外参与度明显不足,仍然是“等、靠、要”,参与主体本末倒置,完全违背了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初衷,未能发挥案例教学的全部效果。
2 问题的因果剖析
为了明确“案例教学实效性低”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及表现,课题组在专家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运用鱼骨图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因果剖析,原因涉及了案例、学生、教师、环境等4个主要因素,构成鱼骨图的主骨。在确定主骨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分类别梳理出各种具体表现,构成中骨、小骨。剖析结果见图1。
由图1不难看出,在案例的选取、学生主体、教师主体及教学环境等角度都存在各种制约案例教学实际效果发挥的具体问题。
(1)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借鉴已有的经典案例,这些经过反复教学实践检验的案例本身必定是严谨而有效的,但如果教师不考虑自己授课学生的特殊性,盲目“拿来主义”,对案例不加任何修改,则会出现案例偏离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或者由于案例过长而影响教学进度等问题。与“拿来”的案例相比,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自主开发的案例更具有实效性,但由于学校及教师投入不足、缺乏创作团队、单个教师能力的欠缺等各种原因,往往无法实现案例的自主开发。因此,案例选取上的低效主要受制于教师这一主要因素。
(2)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主体及实施对象对教学效果的发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案例教学通常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在分工不明确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偷懒、不主动参与等负面行为,而参与的学生中又存在由于基础知识薄弱而无法有效分析案例的现象。薄弱的知识一方面表现为基本理论的欠缺,这使案例分析变成了“空对空”和“想当然”;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学生未能投入时间和精力查阅相关资料,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些问题都使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关键,而这又与教师这一主体的责任紧密相连。
(3)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少,相反为了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师必须以更加主动的心态增加投入、提高水平。教师投入的不足表现在对案例选取上不加甄别、不做修改,对不适于案例教学的软硬件环境被动适应、不做协调,对学生的参与、投入不能严格管理、充分激励等;教师的水平不足则主要源于自身知识和阅历积累不足,以及由于缺少案例教学的专项培训而不能有效地调控课堂等。因此,教师主体的投入及水平的提高密切关联着案例、学生、环境等其他各因素效果的发挥。
(4)教学环境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好坏的外部因素。由于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大多以分组讨论、小组演示的方式进行,因此往往需要多媒体、各类专业软件、活动的座椅等软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学生人数多、组数多也会大大降低部分学生的参与机会和参与度,降低案例教学效果,而在学生参与度高的情况下又可能会出现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冲突等难以控制的局面。这些外部因素的限制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效性,而缓解的根本则在于教师这一主体的主动协调。
上述原因的明确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对这些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案例、学生、教师、环境这4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不平等,尽管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但其中的主导“教师”却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慧民.现场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71-76.
[2]福州大学《国际贸易》省级精品课程组.国际贸易案例教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易露霞,方玲玲,等.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程(双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