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6: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低碳出行的建议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城市建筑;地域文化;设计表达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对地域文化的界定
文化的含义广泛,美国学者克拉可洪认为:“在人类学中,“所谓文化”,意味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总体,以及个人从某集团获得的社会性遗产。”世界发展至今存在着丰富的文化果实,地域文化正是组成如此多样的世界文化之一。现代建筑设计有时过多地强调了自身的风格和流派的发展,而忽略了每种文化所具有的独创性、城市的雷同、建筑的克隆,使得今天的世界变得如此相似。在强调个性化、人性化的21世纪,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正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可以唤起特定地域里人民群众的自信和自豪,引发外来人口的好奇和猎奇,使得城市面貌多样化、进而促进商业、旅游的繁荣,同时也使得地域文化得以保持和发展。
创新是设计的目的。但创新不是漫无边际的;它受到多种因素:“诸如技术、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约”,另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矛盾对象--即传统。每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较高的大众认知度,那么传统就是一个绝对不可忽略的因素。从未经受西方“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洗礼的中国建筑与城市与其说是在20世纪末快速接受了“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的成果,不如说是忽然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从地铁到高速公路,从集装箱到超级市场,从地下车库到购物中心,从公共社区到高层建筑,来势迅猛的“现代建筑与城市硬件”正在改变中国人的心态以其生活与工作方式,与其同步的建筑与城市发展也出现一系列危机:空间与形态模式的雷同性日趋增重,各地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差异性逐渐模糊。
一大批极富地域特色、富含文化韵味、千姿百态、充满生活情趣,亲切、生动、宜人的建筑和街区被无情破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缺乏地域性、民族性,风格、形式统一的现代“国际式”建筑,单调、生硬、冷漠。此现象,早己引起建筑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忧虑,并为此做出了积极的理性探索和实践创作,以求找到一条满意的现代地域建筑创作之路。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地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发展,己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摆在建筑界面前。
二、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1、通过空间营造来表达
苏州博物馆是个例子。该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贝聿铭的设计思想是“中而新苏而新”“苏”主要体现在与苏州古城风貌和人文内涵的融合“新”主要体现在用材上。新馆建筑将三角形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
筑的各个细节之中。
2、 通过对本土材料的应用来表达
地域性建筑来源于各个地区的人们长时间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地形、材料等条件而营造的建筑。建筑材料被地域文化所影响同时也在影响着地域文化。然而随着新材料的发展,本土材料被逐渐替代,钢筋混凝土成为了大多数建筑的首选材料,造成的后果就是国际风格的建筑正在逐渐取代地域建筑。地域性及本土化讲求的是一种最大程度的贴近自然。一种“负建筑”。隈研吾认为成功的融合于自然的建筑能贴近文化并顺应自然。很好地运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即使没有运用本土建筑元素也能很好地表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长城脚下的竹屋就是这种建筑的杰出代表。
3、通过细节来表达
上海的金茂大厦就是从传统中提取满足现代生活的空间。金茂大厦塔楼平面双轴对称,提炼“塔”的形意。其应用高技术手段来表现的中国古塔的韵律是那么的惟妙惟肖,从更深层的文化美学上去寻找交融点,用技术与手法来表现地域文化的精髓。从建筑布局和细部处理等多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一些传统建筑形态语言运用与变异,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下拥有了新的活力。在此,可以将其看成是对传统文脉的发展。
三、北京故宫、天安门的地域文化为例
故宫拥有独具一格的和谐整体美感,而观礼台将自己谦恭的融入天安门的和谐整体美感之中。当年在天安门前加建观礼台的建筑师比设计国家大剧院的法国建筑师更懂中国建筑更为尊重中国建筑文化,观礼台设计的成功首先在于本体构成在比例、尺度、色彩基调及其表面材料上与天安门城楼浑然一体,一致长期以来人们几乎从未注意到观礼台,甚至以为天安门城楼原先的附属配套建筑包括观礼台。观礼台在“土红色”的城市基调中悄悄消逝了,只有你走进观礼台你才能发现观礼台的主题形态构成并未刻意去模仿天安门的“神似”,也没有以现代现代结构与材料去复制天安门城楼上的飞檐、斗拱与柱廊。事实上与传统建筑“协调”有多种方法,并非只有像那些复古主义手法用现代“结构”去制造现代的“营造法式",观礼台采用一种简练雅致而又体现出衬托出天安门主体建筑的城市基调,以“土红色”及其“烘托主题”的钥匙打开通往故宫建筑群的城市文化之门。
四、结束语
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强调地城文化性必将成为21世纪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亮点:强调地域性与民族风格也就是通向设计的世界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环境艺术作品,也才能更好地展示丰富的城市建筑的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1.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编.商业区与步行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9
2.《老建筑改造与再生研析》,张煜等,《江苏建筑》2009,4
一、 毕业会考的必要性、可行性
1 毕业会考作为毕业资格的考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课是我国初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但由于地理教育价值未能被正确认识,导致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歧视,认为地理是“副科”“豆芽科”,对地理教育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关于地理教育价值,《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地理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须。这是因为,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地理课程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当今世界三大问题,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迫使我们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们应树立这种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而这正是中学地理教育的神圣使命。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可见,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应是立体的,多方面的。学校也将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主要方向。学校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加以培养教育。如果在保证学生的文化知识达到毕业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发掘他们的智力潜能和综合实践能力,使之达到更为优秀,以适应未来的需要,似乎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原则。
2 毕业会考作为毕业资格的考试,其基本标准是教学的最低标准,内容为必修课的内容。应该说凡是具备了必要的办学条件,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符合要求,教学管理工作正常的学校,学生们通过努力就能够达到合格的水平,尤其是那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端正,学校管理严格,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质量较高,素质教育成效显著的学校,文化知识的覆盖面已超过了会考的要求。
3 毕业会考,无论怎样也没有脱离开考试。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的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许多矛盾。升学的激励机制仍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和学的主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考不但没能将学生从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解脱出来,反而使他们的考试又平添了许多。如果是为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设立的初中毕业会考制度,其实施的结果对于素质较全面的学生来讲未必符合这个初衷。而现在社会又是一个功利社会,如果不考,开设的小学科可能成为一种摆设,或者上课要么学生不听要么教师应付了事。而从日常的教育中学生们懂得,只要考,就要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做事认真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二、 毕业会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复习课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使每节复习课不仅
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活动”从而不断提高
复习课的效率。地理复习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读、划、圈――“预习预热法”:认真学习、研究《2009年初中毕业会考地理考试标准》,并发放给学生。其会考内容应分为以下五个板块: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经纬线、经纬度和地球的运动;世界海陆分布大势;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四大分区地理;黄土高原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上课之前让学生在书上勾画知识点或自已编写复习资料。要求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要求做到读、划、圈并行,以加深印象。
第二步,书理、指图讲解――“思维描图法”对学生前一天勾画的知识点书理出知识结构。并针对学生容易妄记的问题以问答式过一遍;针对概念不清,不易理解的地理原理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点拔。这一阶段要充分利用挂图、板图。设及地理名词的分布要落实在图上,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分析要绘出板图或制作课件――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具体的空间轮廓。这样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图知识更牢固。
第三步,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前两步的复习,在掌握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
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
绿色生活,始于足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了我们的天空更清朗,为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丽,为了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绿色出行建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绿色出行建议书1全市广大职工同志们:
绿色,不仅是环保的代名词,更代表希望、青春、生命。为让古都安阳拥有更多的蓝天,引导全市百万职工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出行”生活方式,争做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力军,助力我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积极贡献,安阳市总工会向全市工会干部和全市广大职工发出倡议:
一、做绿色出行的宣传者。环保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大家向身边人宣传绿色出行环保理念,把绿色出行作为我们的环保新时尚。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给我们的地球放一天假,给我们的城市放一天假!
二、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倡导低碳生活,出行采用“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交车”的绿色低碳方式出行,争做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的践行者。
三、做绿色出行先行者。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践行绿色出行。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次数,多走一点路,多乘一次绿色公交,以实际行动支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实施。
四、做“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活动传播者。坚持遵守城市交通秩序,选择公交出行,为保护城市公共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缓解交通拥堵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绿色交通,文明城市,需要你我他一点一滴的维护,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出行方式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让绿色出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中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片清新,多一些健康,为建设美丽安阳作出应有的贡献。
绿色出行建议书2广大市民朋友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其尾气污染已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蝉联三届的全国文明城市,济源人的文明素质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现已进入冬季,近期受气象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任务艰巨。在此,我们呼吁全体市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带头形成崇尚节约、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一、倡议大家出行优先选择城市免费公交车,积极选择共享单车、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出行请佩戴口罩。二、倡议大家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选乘公交车,将绿色、环保、健康的出行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三、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文明单位的干部职工积极宣传、带头践行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健康出行理念,以此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绿色出行活动中。绿色生活,始于足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了我们的天空更清朗,为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丽,为了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让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成为我们济源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风尚!绿色出行建议书3广大兰考青少年朋友们:
为进一步树立绿色交通发展理念,提高全县青少年绿色出行意识,倡导绿色、安全、文明的出行方式,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绿色出行,我践行。从我做起,选择更环保的出行方式,秉承“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
2.绿色出行,大家行。
从大家做起,建议“有车族”每周少开一天车,倡导绿色环保出行。
3.绿色出行,现在行。
从现在开始,做环保人、走环保路、行环保事。
朋友们,我们每个人,不仅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因此,为了更美丽的兰考,我倡议:
减"少"一天机动车启动。
敞"开"一片湛蓝色天空。
献"一"份爱心给大自然。
共"天"底下人呼吸畅通。
携"车"友今天绿色出行!
"一"双小手带动一个家庭!
绿色出行建议书4“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种愿望。为了我们的城市更加靓丽,为了我们生活更加幸福,为了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我们向全体工作人员发出如下倡议:
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传播者。我们倡议大家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自觉遵循“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的倡议内容,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作出表率。
让我们积极采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益健康的绿色出行方式,坚持做到绿色出行“135”——上下班和办理公务时,在1公里以内的尽可能选择步行,在3公里以内的尽可能选择骑自行车,在5公里以内的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主动宣传、倡导、推广“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健康出行理念,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到绿色出行“135”行动中来,共建共享低碳、健康、有序、文明、畅通的绿色交通环境。
同志们,绿色出行、安全出行、健康出行、文明出行,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我们一起加入到“135”绿色低碳出行的行列中来吧,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让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关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绿色出行建议书5广大市民朋友:
进入秋冬季以来,受气象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污染物扩散能力变差,空气污染逐步加重,对市民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近期市区实施道路改造工程,部分路段实行封闭施工,通行能力出现暂时性下降,机动车绕行较多、车速较慢,尾气排放有所增加,空气质量改善压力进一步增大。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市区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特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做“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的先行者。美丽环境,你我共享,美丽家园,你我共建。广大市民朋友要勇于改变传统观念,强化“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理念,增强先行意识,积极采取科学、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主动使用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工具,使绿色生活、绿色出行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二、争做“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采取“一公里步行、两公里骑行、远距离公交”的绿色出行方式,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尽量停用、少用机动车,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减少城市车辆的运行,让我们的城市少一时拥堵,多一分顺畅;少一粒尘埃,多一片蓝天。
摘要 全球变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对的巨大威胁和挑战,而低碳城市的建设、低碳生活的形成是解决当前环境和气候问题的迫切需要。回顾我所经历的一点一滴,那些记忆依然使我感到充满着挑战性。如何更好的认识低碳、实施低碳,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查阅等,对杭州市及其临安县社区居民的低碳行为现状进行调研,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提出提高我国城市尤其是杭州市居民低碳行为的途径。
关键词 低碳 行为意识 社区居民 出行
一、调研背景、意义及目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的排出,导致地球变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各地区部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志愿者联盟与绿色传播中心的在京成立,让低碳进入生活,进入社区,其宗旨是促进中国绿色碳汇增加、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在这样的形势下, “低碳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认同。由此,我们践行低碳生活,走进社区,也是刻不容缓。
由此结合我们2012年暑期“情系母亲河”流域科考实践团,通过实地调查活动,以进一步认识人们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我们利用暑假分别在五大流域途经的省市自治区开展环保宣传实践活动,以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绿色家园、培养绿色队伍为重点,以青年人的影响示范力,带动社会公众关注母亲河、关爱母亲河,在全社会倡导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
二、调研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研对象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人群、临安天目山镇白鹤村村民、T32杭州——北京车厢3、4、5、6的旅客。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方法:通过《社区居民低碳行为意识调查问卷》,有针对性的发放100份,回收93份,有效问卷86份。《低碳列车出行意识卡》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
2.数理统计方法:通过Excel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实地访谈法:通过与临安县天目山镇白鹤村社区、杭州市民、T32杭州——北京车厢3、4、5、6的旅客进行访谈,了解实际情况,以了解第一手真实有效的资料。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低谈的有关知识和数据调查分析,了解现阶段的权威研究情况,以便在分析问题时更为准确和全面。
(三)调查内容
首先,是对低碳居民社区“低碳”行为意识调查,包括居民对低碳认识度、意愿度和重要性调查、社区组织低碳宣传或教育情况、社区居民对自身生活是否低碳的评价、社区居民实践低碳宣传和传播情况、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障碍因素、低碳生活好处和对身边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等。
其次,“绿色列车 低碳出行”行为调查包括出行方式调查、出行饮食调查、出行低碳习惯调查和低碳级别汇总与调查等。
最后,杭州市、临安市白鹤村低碳宣传行为调查,包括举行的环保宣传活动、举行“最美庭院”评比活动以及举行低碳教育讲座等。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结论
(一)低碳居民社区“低碳”行为意识调查
1.调查对象研究
此次调查对象中,14%在18岁以下,23%在18至30岁,20%在30至50岁,43%在50岁以上。男性占58%,女性占42%。受访者中退休老人居多,占37%,在职者其次,占25%。
2.低碳与生活的关系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而如今,这股热潮正影响我国许多城市,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许多人对低碳已经有很深刻的认识。对受访者分析后我们发现,67.73%的人认为低碳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其中表示不知道低碳的只有3.95%。
3.社区居民实践低碳宣传和传播的情况
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现状,有91.50%的居民表示自己所住的社区几乎没有进行过低碳的宣传,而微乎其微的社区经常进行低碳传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而不应该只要求民间组织自行发起活动。
4.对自己生活是否低碳的评价
如下图显示,表示自己在生活中做的很好的群众只占13.32%,这说明我们的低碳还主要停留在只为图实惠方便的层次,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加强对低碳行为进行方便性上的创新,从而使大家喜闻乐见,真正融入其间。
5.社区居民低碳行为意愿度调查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居民是非常愿意进行低碳行动的,而仅有12.80%的人表示不会在意,2%的居民表示不愿意,可见,社区开展低碳宣传等活动,不仅不会给居民带去负担,相反还会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在居民看来,生活中进行低碳行动是很能够让人接受的一件事,其中,最能让人接受的是观看环保相片,还有社区绿地保护也令人喜欢。可见,大家对完善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还是持有一颗炽热的心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低碳行动将不断壮大。
6.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障碍因素
从数据来看,35.60%的居民表示,缺乏有效的引导,不知道如何实施低碳是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主要障碍,还有32.36%的居民表示人们的生活方式依然比较粗放,并不考虑生态成本。由此得知,居民对低碳还是有自己主见的,社区在进行宣传时更应注意引导,而不应是照本宣科,不达效果。之前有调查显示人们进行低碳活动主要是为了节省自己的经济开支,但是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这种想法的只占4.5%的比例,可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于低碳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加深。除此之外,从受访者们还得知,仅有14.64%的人表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表示非常满意,而还有21.19%的人表示不满意,对于一个追求建设和谐主义社会的国家来说,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慢慢消除这种差距。
(二)“绿色列车 低碳出行”行为调查
1.长途与短途出行方式调查
在众多出行方式中,火车以其方便实惠的优点广受大家欢迎,73.32%的人表示自己进行长途旅行时乘火车出行,这也是比较环保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此次举行绿色列车还是很有意义的。
在短途出行时,乘坐公交占85.97%,而乘坐出租车和驾驶私家车的人仅占8.73%,由此可见,虽然有不少人不知道“低碳出行”,但大家其实都已亲身参与其中。
2.出行餐饮,饮食及习惯调查
在快餐与正常餐两者中,大多数人选择了正常餐,占73.32%。在快餐中,71.32%的人表示自己经常吃包装食品,其中38.97%的人表示自己吃方便面。对于这些包装食品,既不健康又不环保,而且所花费的钱跟购买车上食品差别不大,我们应该提倡大家减少包装食品的消费。
在旅途中,自带水杯和自带手绢的人明显少于不带的群众,可见,对于比较细节的生活方式上大家对低碳还没有太强的概念,这也是我们低碳志愿者今后需要加强宣传的方面。
3.电器(包括手机)使用时间调查
在旅途中,大家使用电器等设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4小时以上,而手机模式多数会主动调节到省电模式。
4.车上吸烟情况
在车上吸烟的受访群众占51.09%。国家提倡戒烟的政策不但有利于吸烟者的个人健康,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的重要行动。一支烟的制造和消费后的污染都是极不低碳的,因此,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们也应把戒烟纳入低碳的活动中去。
四、调研结论
通过走访以及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居民知道“低碳”,但不了解“低碳”的具体内容,接下来的低碳环保活动应更侧重于实践,要实现“低碳生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从调查结果看,尽管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众对低碳生活只有很浅的理解(如节电节水等),往往对一些更深层次的低碳生活方式一无所知(如循环用水、家电不待机、适度消费等)。
(三)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大多数居民的“低碳生活”大多是出于节省,而并非是以低碳为出发点,市民对低碳窍门的掌握显得非常匮乏,在最后对低碳生活窍门了解程度的调查中,仅有不到8%的人能快速而准确的举出实例。
(四)前文数据表明,虽然居民想过“低碳生活”,但当低碳生活影响生活质量或为居民带来麻烦时,往往会选择放弃低碳,而不愿选择替代的节约能源的方法。
(五)通过在列车上对旅客们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知道“低碳出行”这一理念的人并不多,但因为人们消费观念的原因,大家在生活中低碳出行这一方面还是做得很不错的,不过,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为了自己方便实惠”的层次,需要进一步地带动改善,从而真正做到低碳出行。
五、政策建议
(一)宣传方式和管理方法
首先,我们要改进对低碳生活的宣传方式,明确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例如,通过宣传单、海报等为人们提供一些低碳生活的小窍门。其次,阐明应做到低碳生活的原因。对待不同的人,要着重说明低碳生活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益处。例如,对于生活条件较差的人群,低碳生活能帮他们节省开支;对于生活条件较优越的人群,低碳生活能让他们有更简单、纯净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心境得到满足和升华。之后,可以采用人们乐于接受的宣传方法,促进企业采用低碳促销方式;在社区举办低碳宣传专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充分利用特色活动的影响力,如 “地球一小时”,手工DIY变废为宝等。同时,重点针对城市居民开展低碳生活的宣传教育工作。最后,还要依靠科技和法制手段,如可以规定人们在扔垃圾时必须分类,否则予以罚款。当宣传教育不起作用,采用强制的方式让人们去做正确的事情也是有必要的。
(二)低碳行为建议
纸张都双面打印,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仅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等等。
关键词:低碳;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社会实践调研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51-03
引言
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一股低碳旋风席卷全球,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低碳”概念的关注。发展低碳,不仅要发展低碳经济,更要发展低碳生活。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人口、工业、交通相对集中的城市,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要构成,其衣食住行都会产生碳排放。因此,引导城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模式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集中对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赴秦皇岛市居民社区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知识”的宣讲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研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会调查,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中寻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
对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课题组从居民对低碳知识的衣物购置情况,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和出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中国居民衣物购置情况
课题组对城市居民衣物的面料选择,洗涤方式和购置频率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居民衣物面料以棉质为主,占所有面料的65%,其次是化纤类,占所有面料的28%,麻类衣物占3%,另外,75.4%的受访者经常穿着牛仔裤;衣物的洗涤方式中,机洗和手洗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8%和49%,采用干洗方式的人群较少,占受访者的3%;在衣物的购置频率上,一个月到半年购置新衣的人数居多,占受访者的51.2%,而其中又以20~30岁的女性受访者为主,购置新衣的时间在一个月以内和半年以上人数相当,分别占受访者的23.3%和25.2%。
(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对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查显示,约有82.3%的受访者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其余17.7%的受访者以素食为主;对反季蔬果的选择总体上比较理性,54.4%的受访者偶尔购买,18.5%从未购买,但仍有27.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另外,对城市居民饮食方面的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在家烹饪的受访者占总体的32.3%,其余67.7%的受访者均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选择外出就餐,9.1%的人选择叫外卖。调查显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会有外出就餐消费,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此外,在餐具选择方面,62.2%的受访者出门就餐选择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带餐具,但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 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
(三)中国居民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
从装修情况来看,64.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有环保装修材料,但没有专门去采购,2.4%表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65.3%的受访者表示房屋装修最关心的是价格,30%最关心的是安全健康,4.7%最关心的是豪华程度。在家电使用上,课题组对居民家电的使用时间、次数等调查。54.8%的受访者夏日将空调设定在20~25度;46%的受访者冰箱内存放的食物超过容积的80%。①
(四)中国居民出行情况
在出行方面,课题组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城市家庭私家车拥有、排量及使用情况,以及出行目的。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87%的受访者表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代替出租车及自驾车;拥有私家车的受访者占到了总体的41.4%,其中68.6%的受访者选择1.6L~3.0L的中等排量汽车,24.3%的受访者选择小排量汽车,7.1%受访者选择大排量汽车;对购物地点的选择,超过80%的受访者偶尔或者经常去外地购物。
二、低碳视角下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其中有许多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居民对于不同衣物面料制造、洗涤过程的碳排放量②不了解。对牛仔面料的衣物购买量很大,而对麻类面料③的衣物很少购买。
2.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出就餐人数比例较大。第一,饮食结构以烹饪过程中碳排放量较高的肉食为主;第二,仍存在经常购买反季蔬果的情况,而反季蔬果的种植及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均高于应季蔬果,经常食用反季蔬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就餐,而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第四,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中国居民对环保装修材料和节能家电的了解度及购买量不足,多数人不能做到基本的节电行为。第一,环保装修材料进入市场已多年,但中国城市居民的采购量并不高,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第二,大多数居民对于如何合理低碳地使用家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存在许多浪费现象,例如53.2%的受访者在关闭台式电脑后没有关闭显示屏,63%的人的电脑不使用时没有启用睡眠模式,44.7%的受访者不能做到将不用的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16%的受访者不能做到随手关灯这些基本的节电行为。
4.中国居民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较少,私家车购买行为不够理性。从各种出行方式选择的人数比较来看,几乎没有人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同时,课题组对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查中显示,城市中私家车拥有量在不断且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车辆上路带来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问题,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等。调查还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庭在初次购车时会选择小排量汽车,而在选购第二辆汽车时汽车的等级往往高于第一辆汽车,更多的考虑中等以上排量的汽车。
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不低碳的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自身、市场、政府和媒体三个方面。
1.居民自身对低碳知识了解不深,自主环保意识较差。调查显示,80.6%的受访者是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生活”一词的,但51.3%的受访者表示对“低碳生活”的具体概念不是很了解,54.6%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消费。另外,81.6%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提供机会,72.4%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植树等环保活动。但是,实际上仅有60.8%的人有过参加环保行动的经历。而受访者中仅有4%是经常开展或参加环保活动的,且所参加的环保行动多为学校,或是工作单位强制要求的,自主环保行为较少。
2.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较高,商家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环保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会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其中52.3%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另外,环保产品的影响力及商家推销力度不够,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节能效果带来的长远利益。
3.政府媒体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以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上不到位。第一,由于对“低碳”相关概念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只是知道“低碳”一词,对于其内涵和好处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一些媒体的误导使一部分居民认为“低碳”就是环保,而忽略了“低碳”带来的经济效应及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作用,另外,对于一次性筷子等非环保产品的危害曝光度不够,调查中多数居民并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不卫生,有许多潜在的致病因素,当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制造过程以及现在很多小作坊存在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再加工销售的现象,居民都表示以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第二,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环保机会较少,没有对居民的环保节能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第三,一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仅课题组走访的四个秦皇岛居民社区中两个就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第四,公共交通的速度较慢,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严重,这是城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更应该发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1.居民的生活消费上应注意做到节能低碳,具体建议如下:(1)在衣物购置方面,选择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应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洗涤剂、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旧物利用;在面料的选择上,多选择棉麻制品,尽量少选择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①尽量不选择“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②(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方面,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尽量食用应季蔬果并在家烹饪,减少购买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数,此外,外出就餐养成自带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习惯。(3)住房装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装修设计中须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镜子,尽量选用浅色墙漆、墙砖、地板,减少过多的装饰墙;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在家电使用上,选择节能产品;避免浪费现象,养成节电节能习惯。建议各社区征集家电使用小窍门,举办合理使用家电的宣讲会,介绍各家电的节电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数、时间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中小排量汽车;尽量不选择自驾游,多参加一些徒步、骑行活动,在节能的同时强身健体。政府也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给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增加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城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3.加大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低碳”的内涵和其经济效应等益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低碳类电视节目,报道低碳新闻,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低碳”宣讲会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杰伦・爱玛低碳出行公益行动”启动仪式现场。金色大厅外的夕阳在寒风中,见证了当代年轻人对环保、低碳出行的热情。
下午5点,当青春时尚的周杰伦到达会场门口时,全场欢声雷动。走下汽车的他,潇洒地骑上一辆电动自行车,很高兴地加入了由十余人组成专门迎接他的电动自行车车队,并大秀“超炫车技”。
率先响应
“我最近很关注哥本哈根会议的相关报道,特别是前几天,有一则全球电动车在哥本哈根巡游的报道。低碳环保涉及的几大领域中,我们电动车行业作为绿色低碳交通工具在环保方面有着很大优势。”爱玛董事长张健的谈话激动中透着急迫:“总理已经代表中国政府作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要降低40%―45%。这个指标的实现就需要我们每个企业、每个公民从自身出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爱玛电动车策划这项行动是要倡议大家做低碳公民,低碳出行,绿色环保。”
周杰伦参加的“低碳出行公益行动”是一项旨在吸引更多人参与低碳出行的公益活动,爱玛电动车集团先期投入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未来将有更多资金注入。
“电动车是一种很棒的交通工具,它时尚、环保、节能又便捷,建议以后大家少开汽车,多选择碳排放最低的自行车及电动车,保护我们的环境!”当爱玛低碳出行绿色行动大使周杰伦用别致的“周氏普通话”,宣读《绿色交通、低碳出行自律宣言》时,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都被周董如下承诺所感动:认真践行“减碳补偿”价值观,在经济条件许可下,自愿通过向专业机构付款购买“碳指标”的方式,支持植树造林和节能减排环保事业,补偿性地支付抵销、中和个人交通碳排放量的治理成本,改善空气质量、延缓气候变化,一定亲力亲为、坚持到底!
周杰伦最后在《绿色交通低碳出行自律宣言》展示板上签名,并表示今后要时刻提醒自己,生活中尽可能减少碳排放量,力争成为一名低碳主义者,同时尽可能地影响到更多人。
爱玛行动
“家园兴亡,匹夫有责。大家都知道‘爱,就马上行动’是爱玛集团的广告语,此刻我要表达的则是如果你爱地球、爱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就要马上行动!”作为本次低碳出行公益行动的“总舵手”,张健的观点直接而迫切:地球正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持续升高的气温,直接导致我国区域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就连SARS、甲流等呼吸道疾病的暴发、流行,也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系。
下辖天津、无锡两大生产制造基地的爱玛集团,建设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天津基地,坐落于美丽的静海现代生态工业园,占地约22万平方米,集研发中心、总部办公、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于一体,年产能规划300万辆;无锡制造基地,位于锡山区羊尖工业园,占地20万平方米,年产规划200万辆。
以爱玛无锡基地的产能计算,200万辆电动自行车对节能减排有多大的贡献?
如果年均行驶6000公里,电动车比摩托车年均少排放二氧化碳330公斤,如果按一棵树平均一年吸收二氧化碳18.3公斤计算,相当于18棵树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
按照爱玛年产销200万辆电动车计算,年减排二氧化碳总量可达66万吨,这相当于3600万棵树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总和。这还没有把电动车大都夜间充电,符合“削峰填谷”带来的双赢效益计算在内。
“‘杰伦・爱玛低碳出行公益行动’先期启动资金500万元,未来将继续追加投资。”张健呼吁:爱玛的一家之力肯定不能阻止全球气候变暖,但如果全社会集体放弃为节能减排而努力,那么,拯救绿色家园的行动就注定会失败!
迈出第一步
“改建绿色工厂、宣传低碳理念以及开展低碳行动是低碳出行活动的三个重要方向。”爱玛电动车营销总经理余林介绍,为了把爱玛打造成 “社会所期待的企业”,未来5年,爱玛将创建行业首块“低碳生活企业社区”,届时,革新后的厂区、园区将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相关清洁能源产业,实现生产、生活的低碳排放。
与此同时,一项名为“杰伦爱玛低碳出行公益行动”的广告宣传片征集创意和导演的大型征集活动在全球展开。预计到2010年3月中下旬,进入创意评选阶段,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次公益广告宣传片由爱玛电动车品牌形象代言人周杰伦担任主演,北京奥运会导演张艺谋等知名导演在拟邀请导演之列。
“爱玛的低碳环保之路,不仅是资金上的投入,更是全体员工和广大经销商的身体力行,人人积极参与其中。”余林感慨,参加《上下同欲,万众一心――2009年爱玛家人万人营销年会》的经销商,发起万人低碳环保宣言,其声势之浩大、场面之感人令人震撼!
全体干部职工: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的一种愿望。为了我们xxx更加靓丽,为了我们生活更加幸福、环境更加美好,我们向全局干部职工倡议:
一、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我们倡议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掌握、宣传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向身边人宣传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行动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多一片蓝天,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些文明。
二、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践行者。我们倡导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活动,特提出如下倡议:
(一)居住在城区范围内的干部职工在不影响上、下班制度前提下,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选择步行或骑行的方式出行。
(二)根据天气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每天下午下班后,由“低碳绿色骑行俱乐部”组织在城区车辆较少的路段骑行1小时。
(三)本年度选择步行或骑行的出行方式,沿永定河、大清河、引清东干渠等河堤,组织2次以上的河流生态环境巡查活动。
(四)利用周六、日组织一次远距离骑行,到周边县、市参观绿化、生态、污染治理的工程项目,并交流工作经验。
(五)每周五设立为“无车日”。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全局干部职工不使用机动车。集中执法行动或上级安排的集中活动除外。
三、争做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倡导者。我们倡议全局干部职工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出行理念,自觉遵循“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倡议内容,尽可能采取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为广大居民作出表率。
繁忙的道路,城市的未来,也许将从这一刻开始,更加通畅,更加光明!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xxx县环境保护局
XX年6月xx日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节能维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危机的跋涉中,需要我们珍惜资源,降低能耗,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地球,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为此,特发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倡议:
一、做节能减碳的传播者
节能减碳,不仅是一种认知,更是一种发展方式,需要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树立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节能减碳的宣传员、志愿者,以节能降耗为己任,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俭、环保的良好习惯。以积极的心态,摒弃陈腐的用能观念,抵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把低碳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传递给周边的每一个人,共同营造低碳环境,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
二、做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的点滴小事做起,做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楷模。
1、养成离开办公室、教室、寝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时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的良好习惯。
2、会议室、办公室(家庭)做到冬天空调温度不高于20度、夏天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
3、天气晴朗、光线充足时,建议教室、办公室、会议室以采用自然光为宜。
4、开展节水行动,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洗涤剂要适量投放,避免过量用水。
5、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信”,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6、树立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争取做到“一物多用”。逛街时带上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用品(如纸巾、纸杯、筷子、方便碗等)的使用。
7、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节俭文明的生活消费理念,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提倡适度消费,不超前消费。
8、分类保存和回收处理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促进生活节能减排。
9、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少开车;多爬楼梯,少乘坐电梯,为节能减排出力。
三、做督促节能减排的典范
倡导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养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发现身边有浪费等不良行为要主动制止、及时规劝,发现因设备损坏或施工造成的浪费现象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督促整改。围绕节能减排,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的远见、智慧和内涵、修养的外在彰显,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身体力行、义务担当!一滴滴水能汇合成大海,一棵棵树能成长为森林!让我们每一位师生员工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认真开始低碳生活,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创建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xxx中 学
二一四年六月xx日
低碳绿色环保过春节倡议书
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亲人团聚,走亲访友,享受欢乐,热闹非凡。为努力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和舆论氛围,鼓励引导社会公民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切实履行呵护环境责任,我们向全市人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是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为了您和他人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的呼吸更清新、家园更绿色,让我们从不放一支烟花、少放一串鞭炮做起,切实改善我们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尽量选择电子爆竹、鲜花等安全、时尚的方式,送出衷心祝福,欢度新春佳节。
二是选择健康绿色出行。春节期间,市民外出走亲访友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不开或少开私家车。在距离合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不断改变高消耗的生活习惯。上下楼时,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不仅有利于锻炼身体,而且还有利于节能。
三是树立节俭消费观念。走亲访友不攀比、不浪费,拒绝购买过度包装和污染环境的商品,选择购买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为父母、亲人送上表情达意的节日礼物。倡导节约、勤俭的就餐方式,亲人团聚时,做到按需点餐,不剩菜、不剩饭,剩餐打包,争当“光盘”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四是享受低碳生活方式。外出购物时,多使用布袋子、菜篮子,少用塑料袋,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等日常生活用品,努力减少节日垃圾,共同呵护我们绿色的家园。照明选择使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切实降低能源消耗。
【关键词】: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城市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ity of small city, accelerate the slow road construction has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small city slow traffic construction problems of slow traffic planning idea of weakening, science is not strong, the lag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small city in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slow traffic system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 small city; slow traffic system of c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91.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的交通[1]。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不断加剧以及低碳出行方式的提倡,慢行交通建设逐渐提上日程。然而,当前对慢行交通建设的论述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对小型城市的关注较少。小型城市慢行交通建设是否必要?当前小型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建设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本文对我国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一、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小型城市是相对于大、中城市而言的,其交通特点是道路少且相对狭窄。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小型城市快速变“大”,向中、大型城市转变,原先道路建设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汽车的爆炸式增长,小型城市的道路容量更是捉襟见肘,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小型城市,城市逐渐衍变为停车场,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小型城市进行慢行系统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2、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新型城市化提出了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要求,而基于低碳理念的慢行交通则是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型城市道路容量在城市规模扩大和机动化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的冲击下,交通现状日益严峻、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发展基于慢行交通体系建设的城市低碳交通已迫在眉睫。
3、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小型城市居民长期以来主要是以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保护和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既可以保持原有交通习惯,也为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加人际交往提供了现实可能。同时,保护原有的慢行交通系统,对促进城市风貌的保护,宏扬当地文化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是建设文明生态宜居城市、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当前小型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慢行交通理念有待强化
就总体而言,小型城市的慢行交通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城市交通发展领域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理论界很少有关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研究,从实践看也只有少数地方重视慢行交通建设。随着汽车的增加,小型城市“车本位”思想逐步增强,对步行、自行车交通方式缺乏必要尊重,“人让车”现象司空见惯。
2、慢行系统规划科学性有待加强
由于私家车在交通行车中的比例增大,小型城市城市交通规划逐渐被机动车交通规划取代,快速路与日俱增而自行车道日渐减少,慢行交通比例不断降低。小型城市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往往没有很好地与居住空间相联系,在整体规划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小型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往往只关注局部上的点、线,而没有将人行天桥以及步行街等重视起来。公共换乘枢纽欠缺科学合理的规划,过街设施缺乏精细化设计,慢行交通舒适度有待提高。
3、慢行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当前,小型城市路网建设向机动化交通倾斜,面向步行者、骑车者的城市街道基础设施没有得到相应发展。道路设计缺少慢行交通过街专用信号,已建成的人行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场比较少。部分公共交通换乘点缺少科学合理的人流停滞区域以及停车设施,慢行交通缺少必要的保护设施。
三、小型城市加强慢行交通建设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低碳、绿色出行理念
理论界应加强对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宣传,提高居民对小型城市慢行交通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当地政府应充分利用小型城市出行半径短的特征,积极倡导低碳、绿色出行理念,引导居民“步行+公交”的出行方式,提倡短距离的非机动车出行[2],努力打造慢行文化。
2、科学制定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加强政府主导,制订并出台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权利和利益,保障非机动车的道路通行权利,加强对道路断面、路边停车等设计指引,创建友好的慢行空间。要规划层次分明的慢行交通系统,重视慢行通廊的构建,引导非机动车出行由交通性向休闲性出行转变,构筑绿色慢行廊道;重视慢行单元的划分与设计,按照不同功能分区,科学设计步行服务半径。
3、加强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小型城市应利用城市特色,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慢行系统。比如山区城市应大力发展山体步行道,滨江城市应充分利用两岸景观优美的特点发展滨江(河)步道。加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提高自行车出行比重。建设非机动车换乘枢纽,提高“非机动车+公交”的交通出行方式比重。在道路两侧通过隔离设施等建立自行车专用道及步行道,并尽可能连接成网,实现交通流的“机非分离”、“人车分离”,保障步行、自行车出行的安全[3]。在步行区、人行道等提供休闲设施,在交通路口设置遮阳避雨设施,提高慢行交通环境。
4、加强慢行交通系统管理
小型城市居民有序交通出行意识相对淡薄,闯红灯、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交通执法力度,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同时,有关部门应切实负起相关职责,加强重点街道管理,严禁乱设摊,严禁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人行道,保持道路畅通。
四、结语
低碳、环保、健康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和城市发展目标,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发展慢行交通在小型城市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探索性研究,引发大家对小型城市慢行交通建设的重视,同时也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小型城市低碳、绿色出行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肇飞等,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第6期
关键词:低碳交通公共交通交通模式高铁片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日益凸显,资源迅速消失、环境恶化显著,尤其是全球气候开始变暖。在此情况下,“低碳”一词逐渐被提出,并日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低碳文明将是人类共同发展的方向。目前,低碳城区交通规划及建设也自然而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内容。
一、低碳及低碳交通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低碳的概念
低碳,狭义上指温室气体的低碳排放,广义是指由此而衍生出的“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交通”“低碳社区”等一系列新概念。这一系列关于低碳发展的思维成果统称为低碳理念。其中乌鲁木齐市近五年内普遍统称统建的“节能”是低碳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而低碳理念主要强调在能源消费终端具有低排放的特征。
(二)低碳交通的概念
“低碳交通”的概念于2009年由英国提出,国内关于“低碳交通”有不同的解释:一是“城市低碳交通是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交通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少的化石能源消耗和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人流和物流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和公平的服务”;二是“低碳交通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最终实现交通领域的全周期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这两种解释可以达成以下共识: “低碳交通”不是一种新的交通方式,而是一种发展理念,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区域空间规划、交通组织结构优化、交通需求有效调控、交通组织管理创新等多措施,最终实现交通领域的低碳化。减少交通活动中的碳排放量,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三)低碳交通主要研究的范围
根据城市低碳侧重的内容不同,主要可以分为地面、水上、空中三大类低碳交通,但从目前各个城市的交通发展来看,城市内地面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中面临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部分,也是城市交通系统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力,因此也是城市低碳交通主要建设和改善的主体。城市地面客运交通主要是指步行、自行车、小汽车、公共汽车(BRT)、出租车、地铁、轻轨、高铁等多种交通方式。
二、城市交通规划与低碳理念的关系
随着全球能源日益紧张及环境问题的突出,交通能耗需求的不断增加,交通领域成为了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如何减少道路交通的碳排放,实现交通领域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的关键环节。
将城市交通规划与低碳理念实现有机结合,通过对低碳交通规划的交通模式选择、交通体系、道路系统、静态交通等多方面的内容的研究和实践,采用系统调节和创新应用绿色技术等手段,提出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减少换乘距离和时间、实行公交优先、停车规划等一系列对应的城市交通规划策略,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相互促进,节能减排,降耗降能的目标。如图:
城市交通规划与低碳理念的关系分析
三、低碳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策略和实施途径
城市交通体系从使用范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个体交通和公共交通。广义上来讲,公共交通由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包括有轨电车、地铁、轻轨交通等)、公共交通(BRT交通)和社会交通(包括小客车、出租车、小型公共汽车等)三部分构成。个体交通,包括私人小汽车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在城市机动车交通中,公共交通的碳排放量远低于私人小汽车交通碳排放量。因此,从低碳理念上来说,降低碳排放、节能减排的角度看,城市交通系统应实现综合交通换乘与普遍采用公共交通相结合的低碳交通发展模式。
(一)建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转运系统
随着各地城市逐步向外部延伸和发展趋势,交通建设已不受老城区现状用地开发、现状功能布局的限制,逐步向开放式,集约式利用土地方向发展,是实现城市交通低碳发展的最佳区域。按照“以人为本、方便换乘、强化衔接、突出功能”的枢纽规划理念,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高铁、地铁、公交、BRT、出租车、小汽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将各种不同交通方式直接引入枢纽,缩短换乘距离、减少换乘时间,提高换乘质量,从而形成紧凑、高效、便捷的综合换乘转运系统,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达到统筹交通方式,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换乘不便带来的能源消耗,达到低碳交通出行的目标。
(二)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均衡集散系统
要发展低碳交通必须以资源占用少、能耗低、污染小的现代化运输方式为主导。从交通方式集散考虑,要实现快速有效解决大规模人流集散,必须采用优先使用大容量的公共交通为主导地位,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均衡集散系统,尽可能减少机动车(特别是私人小汽车)的使用,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中、远期规划中,应具备前瞻性和长远性,预留公共交通专用土地,确保中远期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在公共交通站点或者转乘中心周边建设廉价住宅,引导投资城市商业开发建设项目,确保城市主要功能片区围绕公共交通建设;同时加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公共交通规划的一体化发展,实现城市开发与公共交通建设的一致性。
(三)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公共交通网络
构建“公共交通”骨架,就是要将公共交通作为联系城市主要人流集散点,联通城市主要功能节点的主要交通方式,实现城市主要客流交通出行均可依靠公共交通完成的目的。建立以轨道交通、传统路线公共交通和小客车、出租车、小型公共汽车三部分为一体的“公共交通路线”骨架体系,为公共交通提供良好的物质载体,充分发挥高铁、地铁、公交、BRT、社会车辆、出租车等各种出行公交各自的优点,做到相互补充、无缝链接,形成便捷、高效的公交网络架构。
目前,主要的“公共交通”骨架的方式有:一是建立轨道交通骨架,实现主要出行路线的轨道化。二是以BRT线路作为城市交通骨架,联系主要功能片区。三是以轨道交通和BRT线路项结合构成城市交通骨架,互为补充;四是无力建设轨道交通或BRT线路的城市实施公交优先。在以上述方式构成交通骨架,形成一级公共交通网络,在一级网络未覆盖的区域,补充路面公交线路,并实行慢通系统,连接众多的交通出行端,全面实现出行的低碳化。以上四种构建“公共交通线路”系统的方式是一致的,即通过符合当地经济实力的大容量、高效、高速的公共交通方式建立这一系统的主干,补充以较小运量、较低效率、较低速度,但更具灵活性的公共交通方式,形成具备层级性、网络化、广覆盖等特点的公共交通的网络系统,搭建起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骨架。
(四)提高常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将对居民选择出行方式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的关注度,出行和换乘的便利度、乘车环境的舒适度等方面。提高交通服务水平的关键是,树立“人本位”的思想,提高公共交通的人性化,在保持充足的公交车辆供给的条件下,增加公共交通的稳定性,保障其正点率,减少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所花费的时间,尤其是路面公共交通。采用灵活票价、同步建立停靠站、候车亭等配套设施、加快车辆更新,优化车辆结构,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安全性能高,乘坐舒适的车辆等举措,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公交优先政策,实现城市出行的公交化,减少城市交通中的碳排放,实现城市交通的低碳发展。
(五)加强对小客车的使用和调控
发展公共交通的目的是减少居民对小汽车的使用,在完善公共交通的前提下,基于人性化前提,考虑采取相应措施限制小汽车出行和使用,使人们能够有更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加强小客车使用控制,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尾号限行,为过境及外地车辆提供有效的分流路径,并在限行区域边界道路设置电子警察等措施,加强违规车辆的监控与执法,落实限行政策。在出行选择方面,可以限制小汽车行驶速度,提高公共交通的行驶速度;重新分配道路功能,增加公交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道,减少机动车道,从而降低小汽车使用的便利性,调控居民的出行选择。在停车方面,严格禁止路边停车,保障道路的通畅。
(六)加强停车规划和设施建设管理
随着区域用地开发强度增大,人口和岗位密集,住宅及公建类设施建设长期规划不足,公共停车位严重匮乏,停车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考虑在发展公共交通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情况、交通供应水平、停车需求的特点情况,分类分区域建立区域停车系统。对停车紧张区域,采取提高停车收费,控制需求,新建立体化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场,错时利用现有配建停车场,并考虑增加夜间路内停车供应规模,建立停车信息化系统,提高车位利用率。对于新城区可采用适当宽松供给方式,结合周边地块建设情况,适当提高配建标准,弥补周边停车不足,修建部分占地少的立体及地下停车场。
四、实例分析及总结建议
乌鲁木齐高铁片区交通设施是集高铁新客站房、长途客运站、地铁车站、南北广场、交通集散匝道、公交场站、出租车蓄车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需根据需求采取一系列举措,以实现对外高铁铁路始发、换乘,对内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多种交通方式相辅助,实现有效、快捷、舒适换乘,达到低碳交通出行的目的。
依据以上理论分析,对高铁片区低碳交通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1)形成综合交通枢纽,有效减少换乘。通过高铁铁路及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公共交通、社会车辆等在高铁新客站汇集的交叉形态,构建对外大运量快速公交走廊,完成综合交通的有效换乘。
(2)构建公共交通系统。核心区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系统、常规公交系统和出租车系统等多种形式,需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各种形式相互分工和有效衔接,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
(3)构建公交枢纽。公交枢纽是联系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不同交通方式,或多条公交线路之间相互衔接、供乘客换乘的站点。高铁核心区规划需考虑设置由附属建筑以及紧邻站房的公共交通广场、停车场构成的公交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