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6: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生物的基本特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建构;实施途径
在生物课程中生物学概念是基本内容组成,并且使生物学课程的核心,它主要就是对生命的基本特征、规律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生物学有一个基本认识且为以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将概念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然后进行合理的教学。那么怎样的方法途径才能够让生物学概念知识被学生很好的吸收呢?下面我们就来做研究探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实施途径。
一、建立重要概念意识,明确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们就要将重要概念的内容进行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重点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那么应该怎样开展教学活动呢?首先,教师应围绕重要概念进行展开,根据概念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无论是用实验、讲解、资料分析等,都是可以为学生构建正确的重要概念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就比如说,在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时,教师就也可以列出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和细胞壁结构,但是动物细胞不具备。3.生物都是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组成的。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5.细胞进行分裂、分化,主要就是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二、亲身实践,积累知识
由于生物学教学与人身体反应具有很大联系,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来了解生物概念规律以及基本原理。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用直接感受来让学生深刻记忆,从而达到积累知识的目的。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是很活跃以及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任何事情都能够引发他们去思考。生物学可想而知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在课堂上用生物学内容讲生活中不为人熟知的科学用教学方式讲述出来,这样的方法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地学习兴趣,并且也能让学生们深刻记忆。就比如说,教师在讲“反射”这课之前可以和学生们做一个小游戏,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蒙住眼睛,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让他们去伸手碰热杯子,然后让其他的学生来观察被蒙眼睛学生的反应。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数不甚数,通过这个亲身实践,让学生讨论思考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们能够对反射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验膝跳反射,学生自己体验简单的反射存在,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像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引发学生对本节“反射”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让他们真正的掌握好重点概念,并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解决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课堂教学的目的,实现生物学教学意义。
三、运用对比,引导区分
一般在初中生物教材上都是概念居多,对比较少,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们混淆一些相似的内容。比如说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等,而用对比的形式将他们进行对比,这样就更能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以及属性。
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对比:
联系呼吸作用的进行必须要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必须要呼吸作用释放能量,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对生物学中重要概念的教学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作为教师应该在讲课之前对讲课内容做好充足准备,并且在课堂上还应该根据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灵活的讲解,从而达到重要概念的建构。如果学生只能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不能通过事实的抽象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那么这就不能够解决生物学中相应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生物课程的学习。所以,想要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且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那么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就要扮演好主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们共同实践并做好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生物课堂;实验教学;教师备课;策略分析;高效教学
一、教师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把握好先进的课堂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的观念指导相应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让实验教学的理念作为基础,发挥高效教学的优势。
还有,备课是否充分是实验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收集有关教案和大量资料,借用他人的精华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只要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转变成学生的实际行动,就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思考。
二、实验教学开展的策略分析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心理学者研究证实,实验和学习的内容和生活情况越接近,学生自觉吸收、接触的知识度也就越高。教师进行一项实验前,如果注意从生活实例中进行引导,就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例如:学习《种子结构》时,用一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一下就可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至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准备各种不同植物的种子进行实验,实验可以是将种子种下,通过观察日记方式进行,也可以是对比不同的种子有什么的不同点等。
2.设计实验
生物这一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其主要方法就是科学的实验。验证性实验可以加固课堂上的知识,探究性实验可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要学生”做实验转换成“学生要”做实验。在课时充分的范围内,生物课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做实验。在初中生物中,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非常多,例如:唾液的消化作用、胆汁参与消化作用等等。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例如:野外实习、标本的收集与制作、课外实践、生态调查、水污染调查等等,只要教师可以从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在正能量的情绪中学习,这样,生物实验教学将得到极大地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弊端;复杂科学;初中生物;特征
一、线性思维方式造成的弊端
1.知识本位倾向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直以来,生物教育强调“刺激―――反应”,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这一简单线性思维方式,仅仅将学生视作个体信息的处理者,忽视了人脑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特殊的认知过程这一本质。造成了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强调“接受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简单化,偏重于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思考和整和,教学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由此学生必然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缺乏体验的能力,更缺乏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生物教学中的应试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当前,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标准仍很简单―――成绩。教师通常通过加班加点、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等短平快的方式来应对各种考试、评比。生物教科书中规定的必做实验,有85%的教师和学生懒得去做,即使考也可以变做实验为讲实验,学生亲自做实验变为听实验。所谓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也只能“望本兴叹”。这种现象严重扭曲了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的功能,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真。
二、复杂科学视域中生物教育的特征
1.生物教育具有自组织特征
自组织是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首先学生作为个体生命,是自然生命,具有自组织特征;能主动地从外界系统中获取阳光、空气、水分等营养物质,自主地生长;同时从学生的精神生命看,学生能主动地获取书本知识、社会经验,不断调整自己与外界的相处方式。在自组织的启示下,教师必须重在引领、激活学生的自组织系统,唤醒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其次,生物教学系统具有自组织特征。这里至少存在教师系统、学生系统、教材系统。这些系统在教学活动中经过其内部和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逐步向合理、有序化发展,呈现出教学的无限丰富和发展性。这里教师要起到优化教材系统,积极激活学生系统的关键作用。
2.生物教育具有非线性特征
一直以来,在线性思维的指导下,人们在生物教学中认为,人的发展是线性的,可以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被测定分解为一个个小的不连贯的步骤。强调行为的客观性和因果制约性,追求因果的透明和相互作用的简单性为求在每一种情形中都辨认出原因和结果。实际上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而教育事件的发生与否还取决于具体的情境等随机出现的条件,基于此我们不能对某一教育结果的出现作简单归因,也不能对即将出现的教育效果作断然的预测。因此要求:①教师要不断提高示范、引领作用,重视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要自觉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鼓励学生的“超越”“质疑”与创新。③重视学生的实践探索与亲身体验。重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④重视挖掘和利用生物教育的资源。
3.生物教育具有整体性特征
整体性是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系统的整体行为决不是所有局部行为的简单相加,一般情况是整体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因此生物教育不能简单地分离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确认教学是师生精神生命共同生长的过程,不能还原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从生物教学的总体上去把握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师生充分交流这一关键。对生物教学内容不可分离得支离破碎,不管是介绍人、其他生物,还是环境都要从生物圈这一整体去理解把握。生物教育整体性关注青少年生命整体的发展,明确认识生命发展的复杂性,以期实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总之,生物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系统,一是要注重体现系统的整体性和自组织性的理念,从而克服传统生物教学的片面性和强制灌输性;二是要以非线性、开放性、不确定性等复杂性思维方法为指导,优化课程组织、教学过程与方法,使生物教育从简单、封闭、线性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走向健全、科学与高效。
【参考文献】
[1]初中生物[J].课程.教材.教法.1990,(04).
【关键词】初中生物;训练思维;提高能力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科学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初中生物教育,作为生物科学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决定了初中生物教育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一、生物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学生的“思维的知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实践证明,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就会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机会,就能够从观察对象上发现新事物。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按顺序观察。因为生物的结构是有一定的排列顺序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探索。通常来说,都是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的,当然,有的也会从对象本身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观察,比如说在“根尖结构”的观察中就需按根尖到“根毛区”的顺序观察。
2.对比观察。有比较,才能有新的发现。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在一定的参照物之下进行。所谓的比较就是让学生在观察中区分客体,确定不同客体的异同。从笔者的教学经验上看,这种方法最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如异中求同,笔者就在教学中,让学生对“草履虫”与“变形虫”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以此归纳出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同中求异,笔者在引导学生对叶表皮细胞进行观察时,同时要求学生把表皮细胞与保卫细胞以及保卫细胞、细胞壁本身不同部位的厚度进行比较,发现差别。
3.表述观察。这种观察方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毕竟,学生在接触生物知识的形象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而一旦学生能够准确的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述观察对象,就可以培养学生在观察中的分析概括能力。
4.摹像指示观察。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在接触生物这门学科时,无法准确的把握其中的各种定义和生物结构,而且一些学生对复杂的观察对象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的借助模型、挂图等摹像来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学习,以便能够准确的辨别细微特征和复杂的结构。例如观察“草履虫内部结构”时,可以用模型或挂图作参照。这是因为初中生观察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差,需要直观表象的支持。
二、培养学生渐进式推导能力
大部分初中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基础都是比较薄弱的,在接触生物这门课程之前,对生物的概念并不明确,但对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往往只有简单的食物关系的认识,对相互关系的了解很少,更不可能准确描述生物中复杂的网络关系,但是,初中学生学习生物,首先就需要建立一个生物系统结构,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生物之间的关系。然而,要让学生记住庞大的生物系统,靠记忆是不够的,需要运用一定的推导能力,才能完成相关的学习。
同时,具备推导能力也是学生拓展自身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推导训练。比如说在生态系统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食物链着手,让学生从熟悉的动物来推导思考,进行推理活动。
例如从狼吃什么食物,学生会即刻答出狼吃羊、狼吃兔。再提出羊或兔吃什么食物,大家会得出羊吃草、兔吃草、兔吃胡萝卜等答案,进一步再问草靠什么来生活,学生会答出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然后笔者顺势提出,是不是只有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各种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在这样的推导前提之下,笔者引出生产者的概念,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各种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所以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而各种动物消费了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所以是消费者。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生物实验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初中学生而言,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探索,更能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如在“根的生长”的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根对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并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①实验材料为什么要选活的根?
②根染色为什么要用亚甲基蓝而不用龙胆紧?
③为什么要用蒸馏水冲洗已染色的根?
④染色的根放入CaCl真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⑤将染色的根置于等量的蒸馏水中的目的是为什么?
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发现并掌握其规律。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教学思路的逻辑性和辩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这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材系统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各个角度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伊秀莲;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11年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性;反思
初中生物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一些教师不能适应这种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的教学观念无法有效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现阶段,虽然很多教师对新课改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和交流,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习惯很难进行改变,教师虽然对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在实际的生物教学实践活动中却无法很好的将新的教学观念应用到其中。很多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只是一味的向学生讲授生物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陈旧、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
2.传统教学模式仍旧存在于生物课堂中。
现阶段,高等院校仍将中考当做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升学目标,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初中生物课程的知识点非常繁琐,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只顾讲自己的课,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3.生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除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外,还要带领学生进行教学要求的相关生物实验。整个初中生物课堂的氛围显得枯燥乏味,教师和学生都表现出一种按部就班的状态,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思路学习,生物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为了考试而去学习生物知识。
二、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经常进行自我反省,不断更新并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教育思想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优化生物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将夯实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使学生能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学习生物知识。
1.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现代初中生物教学要求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效的融入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中,并针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其贯穿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新课标要求初中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用于创新和自主探究的综合能力,在初中生物课中讲述“植物标本采集”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识植物,还要让学生接触大自然,了解各种制度,弄清植物的科学研究价值。
2.创新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情境的营造。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应该⒀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教师放在教学的主导位置,教师应该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坚持和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初中生物课堂的主人,一起为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献计献策。例如,教师在讲述“生物变异”的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其进行讨论,然后让各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陈述,这样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到他们对相关知识的兴趣点有哪些,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对其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质疑和探索,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感兴趣,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初中生物知识学习中。
3.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绝不能按部就班,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束缚,针对当前生物教学课堂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生物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除了使用板书教学以外,还要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音频、视频软件直观的了解到生物现象的本质,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学习生物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观看花朵开放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才会对生物知识更感兴趣,进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4.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在指导方法上下功夫,方法对头,才能走捷径。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虽然如此,但仍需要教师在方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比如在没有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事先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先让学生拟定好提纲,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后让学生提出质疑,指导拟定的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这样对学生来说可加深印象,便于掌握学习的知识。例如在讲授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一节时,让学生自拟提纲,掌握新陈代谢的两个过程是什么?明确新陈代谢的概念包含哪两层意思?在指导学生拟定阅读提纲时要力求悬念性、启发性,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全文或一个、几个重点段落。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生物课外参考书种类繁多,要告诉学生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原则,同时做好笔记,去粗取精。课外书籍的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和热情,最重要的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结: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问题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在生物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种种问题,许多问题的反思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初中生物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反思,才能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才能为初中生物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尹娟.如何解决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理科考试研究.2014(18).
关键词:灵活应用 网络信息 物理课程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0(c)-0196-01
1 初中生应用网络信息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内容和基础
1.1 初中生应用网络信息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内容
网络信息在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习中的灵活应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老师们的上课效率、减少维持纪律次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快了我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以便于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网络信息在初中生物理学习中的应用不仅充当辅助工具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激发出大家对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以此作为起点,使自身所掌握的物理学习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初中生的发展需要与时代保持同步,网络信息的应用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是传统物理课程学习所达不到的,这种方式已经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和喜爱。
1.2 初中生应用网络信息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基础
我们在学习物理时,因为物理知识和生活里的现象息息相关,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儿性,所以我们都愿意去挖掘更深奥的知识,而不仅仅是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除了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可以获取快乐,通过应用网络信息便可实现这一目的。物理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信息刺激,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凭借现如今强大的网络信息平台来获取自己喜欢的知识,由被动转变成主动,形成一种能动的过程。灵活应用网络信息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正是如此,初中生希望成为物理课程学习的重心,这样才能在课上真正学习到知识,更进一步接近自己未来的愿望。
2 初中生应用网络进行物理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
2.1 初中生基本特征的差异
虽然同在一个班级上课学习,虽然由相同的老师教课,但是我们的基本特征都有所区别,包括每个同学的智力水平、应变能力等等都应作为影响网络信息课程学习的主要因素。在进行物理课程学习时由于基本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相互之间进行研讨便存在较多问题。所以,在学习之前应该相互了解,这样有助于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持的看法能够达成一致。与此同时所使用的学习仪器设备以及所处的学习环境都是影响自身能否灵活应用网络信息进行物理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2.2 学习目标的不同
在利用网络信息进行学习物理课程之前,要对其进行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在上课期间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这种方法固然是好,但是随着我们预习的不断深入,产生疑问和问题的方向会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上课时只关注自己不会的地方,学习重点的不同便体现出来。一般来说物理学习以活动、实验为主的目标,所以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在学习重点方面,小组之间经过多次交流和沟通,物理学习过程的高效性不言而喻,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 初中生在网络信息物理课程学习的优势
3.1 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技术得到有效的激发
网络信息的灵活应用对于初中生而言就是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比如说在进行物理课堂学习时,经常参观模拟仿真演练,一些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通过物理模型得到展现,使它在内心中得到形象化和具体化。课堂上对计算机播放视频与动画的观看,有助于大家直观的去了解一些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以便于去深入思考物理知识。
3.2 初中生学习的效率因网络信息环境而得到提高
在如此之大的网络信息环境下,一般主要通过超链接、动态识别库等形式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通过超链接可以自主的选择喜欢的知识,因为超链接具有一个特性,就是能够将物理知识、概念等理论内容与实例、习题或是其他形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喜欢哪种学习方式就选择哪种模式,因人为宜,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及时与教师进行反馈的重要性,有疑问的地方向老师进行询问,这样的话,能进一步提升学习的灵活性,使物理课程的学习更简单、便捷。灵活应用网络信息在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
4 初中生在传统与网络信息应用中对物理学习情况的总结
4.1 初中生在传统条件下的物理课程学习情况
传统物理课程学习的内容是指借助教师对教学大纲要求的解读来获取基本物理知识,我们在每次考试中取得的成绩被当做评价学习情况的依据。具体情况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课上学习物理课程大多数是以填鸭子的方式进行的,即使自身对某一方面的物理知识出现疑问,由于教师的极少引导,上课积极提出问题的现象也较为少见。其次,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这一内容,导致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对于老师们而言,减少了不小的教学负担,但是对于我们而言,物理学习过程较为枯燥,无趣。最后,由于传统物理学习方式、方法单一,导致自身的兴趣普遍偏低,上课与教师互动的情况少之又少。
4.2 初中生在网络信息条件下的物理课程学习情况
网络信息条件下的物理课程学习情况是:我们将物理实验作为学习的重点,相互之间积极研究、探讨物理问题,来培养自身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大多数根据大家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总结规律,由此不难发现学生是目前网络信息应用的核心,我们仍然采用传统课程学习中听老师传授知识的方式,课上氛围依旧活跃,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自主将其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内容,通过网络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自身的学习热情比以往有了一定增加。
5 结语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初中生正受到网络信息热潮的吸引,在课程学习方面灵活运用网络信息便是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方式,与此同时,我们才愿意、主动的进行学习。该文主要初中生在传统与网络信息条件下的物理课程学习情况、初中生在网络信息物理课程学习的优势等方面展开论述。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相信初中生通过网络信息在物理课程学习阶段一定会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现代意识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生物学科在我国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不容乐观,一直是初中学校眼中的“小学科”,老师眼中的“豆芽科”,学生眼中的“副科”。但是我认为,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我国培养新时代生物科技人才的重要阶段。在生物教学中,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教给学生合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让初中学生在未来21世纪有所作为。以下是我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与同行共飨。
1.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启蒙
现代意识是指现代人所具有的意识,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现代人对现代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反思的结果。当前的素质教育就正是启蒙和培养他们适应现代意识的最佳时期。
1.1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竞争意识
竞争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比较丰富,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竞争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七年级上册中第2单元第2章《生物与环境》中的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中的重点内容,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其中就富含竞争的内容,可以向学生介绍竞争的概念,然后请学生举出一些竞争的现象,最后可以补充例子,说明现代社会中也存在很多竞争,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有利的情境。
1.2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的意识是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前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容也有不少,尤其体现在实验教学中。比如,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中第5章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中的实验,探究了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教学中,首先介绍消化液对食物消化所起的重要作用,其次介绍消化食物时食物的量、食物与消化液接触的面积、消化液中消化酶的量与消化食物的关系。然后对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探究主题提出问题,为什么暴饮暴食会引起消化不良?继而作出假设。假设我是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时,能提出哪些问题,并且进行小组交流。这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被激发了,根据前面的介绍,学生可以得出答案:(1)过量的食物会刺激消化道,引起消化不良。(2)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用此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的学生作出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但是这何尝不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呢?
2.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兴趣的培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认识、学习、实践、形成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目标,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比别人强。我认为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教师所授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尤其在没有生物中考压力的前提下,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生物课堂上注重情景教学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促使教学模式的快速转变,在整个转换过程中,教学情景的设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初中生物是一门以植物、动物和人类为线索并进行系统探究的学科,大多数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而情景教学则不同,它以声音、动态图像及flas等现代技术再现书本所描绘的情景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对整个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例如,在讲到腔肠动物的代表水螅时,学生根本无法想象出其出芽生殖的过程。这时我将事先制作好的flas在课堂上演示:水螅的母体上首先生出了一小芽,小芽长到一定程度后会成为一个小水螅,脱离母体后便独立生活。使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生动化、具体化,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效率,激发探究兴趣。
2.2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是使学生对生物产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多做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提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利用好实验,不仅要保证学生实验的完成率,还要有较多的演示实验,应该将演示实验与授课相结合。初中生物学的很多知识我们都可以通过一些演示实验来展示,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有兴趣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七年级下册《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节,主要介绍细胞这一知识点,而学生又是初次接触细胞这一概念,很难理解。这时我就大胆尝试,将课堂搬到实验室,把实验和授课相结合。让学生一边看着显微镜下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一边对照着书本上的模式图,找到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关于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也是采用以上方法,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做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发现了生物的乐趣,同时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了直观认识,为今后学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夯实了基础。
3.在生物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初中生物的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初中生来说,这些基本概念很抽象,难于理解,需要教师有意地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方法。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事半功倍,减轻学生的负担,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循环。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把教学的施力点放在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适应社会及其发展的能力。
3.1比较法
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学生理解和思维的基石。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讲到植物呼吸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如果从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方面一一介绍,则不仅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最重要的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动脑筋思考,只是一味地等着老师将知识点传授给自己。在教学中,我先复习光合作用的知识,再介绍什么是光合作用,然后让学生在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方面与光合作用做一个对比,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从而得出答案。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有的同学还能找出这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给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呢。
3.2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都是从整个大自然中得来的,因此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更要注重联系自然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又有利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节时,我并没有按照书本上组织学生活动展开新课。那样,学生不仅要花费时间裁剪纸蝴蝶,而且上课的时候还要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玩抓蝴蝶的游戏,着实有点幼稚,也有点不符合当下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将课堂一半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到学校的草坪前亲眼看看嫩绿的青草,看看活跃在青草丛中昆虫的体色,从体验中找出大自然中“生物适应环境”的奥秘。让学生知道,在我们周围就有很多生物知识。
3.3培养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探究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探究性学习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乐于进行生物探究,在探究中掌握生物学知识,是真正从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的方法。在七年级,《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一课中,讲授生物的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布置了一个课后活动,探究周围的哪些生物由于受到了环境污染而无法生存。这个探究活动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展开,学生的兴趣较高。学生通过调查、找资料发现了很多生物由于当地环境的污染而无法生存的现象。在总结时,我顺理成章地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这一生物学基本理念。本次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了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创造、求知的欲望。
总之,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创新意识的启蒙教育,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应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挥,更好地培养生物科学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思想
然而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呢?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前提
过去初中生物是一门非统考科目,现在中考虽考生物,但分值很低,所以不被学生和老师们重视。尤其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初中生物课根本不当一回事。这样不仅不符合义务教育要求,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力求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水平。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升人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而且能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为参加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特别是农业生产劳动配备必要的生物学知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应当高度重视起来,它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一门学科的简单知识而已,更重要的是它是自然科学中一门基础学科——生命科学。因而我们应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要深刻意识自己的历史责任,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唯有如此,才能开拓未来,走创新教育之路,赶上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课堂教育改革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任何教师不能代替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方法必须靠学生本人去消化理解、体会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虽然学生只要进了课堂,听老师讲课就实现了形式上的参与。但我们应摒弃形式的、被动的和浅层的参与,而提倡主动的、思维的、深层的即实质的参与;在生物教学中,唯有实现这种参与,才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探索中学会探索。而对于我们初中生物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可以这么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努力创设有利于探索的课堂教学氛围。
21世纪不仅应该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生物教学中也应像陶行知先生讲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这也正是体现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思考。因而在生物课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改变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死记、硬背、呆板、沉闷的教学形式和氛围。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它关系到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现代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它是实现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方法。虽然对于我们农村中学来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些困难,但简单投影仪,我们可以用起来,可以对学生进行生物录像的放影,教师也应多做些生物标本给学生看,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教材中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设置了实验、观察、讨论、思考、阅读、动手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比如:“观察”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去思考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动手”提高学生参加科学实验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我们生物教师应针对各种栏目,依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的进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因此,所选取的植物和动物,既要重视其典型性,又必须尽可能是各地比较常见的,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动植物和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3.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三)适当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很快,生物课必须重视用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地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2)、(3)、(4)三个班级,三个班级人数分别为:46、45、46人,虽然通过班主任,我对个班的现状有了一点了解,但由于生物是从高二开始的起始课程,所以具体情况还不能下定论。
四、教学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