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临床医学的专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3 17:06: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临床医学的专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临床医学的专业

第1篇

【摘要】为了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对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国于1998年设置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这是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战略性调整,它将彻底改变临床医学者的临床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能力较弱的状况,为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专业能力;临床医学

为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并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合并疑难病症,从而提高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临床医学专业现状

1.1 临床医学管理的不规范,制度欠完善。医师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一是由于各医院的建设目标均为自己设定,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参照系,加上学科分布不一,考核较难。二是上级机关由于人力、精力等诸因素限制。对临床医学中心运行机制研究不够,缺乏有力指导和组织管理。

1.2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自身建设不足建设经费投入中绝大部分均用于病房和手术室改扩建、重大仪器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用于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软件建设不足:人才流动受人事分配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制约明显;半数以上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已过65岁;面临扶植、培养新一代中青年学科接班人的问题。

1.3 部分临床医学专业作用发挥不足大部分单位为适应发展需要,不同程度地对临床用房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对一些新进设备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学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收入与所承担的工作数量、质量、风险、难度之问差距明显,各医院之间分配悬殊,直接影响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制约了临床专业的产出,导致其作用发挥不足。

2 未来发展政策及建议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我们提出“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思路。

2.1 实行科学管理:一是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申报、审批程序和管理细则以利于开展检查与指导,体现管理效益。主管部门既要严格临床医学专业准人,又要在之后的每一轮评审中加强动态管理,督促临床医学专业的计划落实。

2.2 抓紧研究建设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一是主管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组织专家对临床专业的数量、结构、布局进行科学论证,正确引导处理增长与数量,质量与速度、效益的关系,本着“适度规模、适度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即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计划。二是医院要有重点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结合医院自身条件、市场因索、支撑条件、专科技术等方面,在多专业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充分选择论证重点发展专业。

2.3 建立临床医学中心:由于临床医学中心研究在当地具有专科技术优势,能够吸引周边地区大量疑难危重病例。然而普通病例与疑难危重病例在诊疗技术方法、卫生资源消耗上差别很大,如不将其加以区分。就很难合理实施质量控制。传统的评价指标如治愈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死亡率等在不同的医疗单位之间缺乏可比性,依据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往往不能反映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病例分型管理理论结合患者病情,将住院病例进行科学分类。解决了当前医院管理中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不完善、分类过粗、可比性较差等问题。防止了临床科室片面地强调以。指标为中心。鼓励多收治复杂危重病例。从而发挥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正面导向作用。同时有利于奖金分配、评功评奖、职称晋升和人才堵养、医疗保险理赔等措施的完善。

2.4 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软硬件建设:针对临床医学专业“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及管理等软件建设。 以人才培养为例。

一是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从岗位和需要出发进行选拔培养,综合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学术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推动新兴和前沿学科发展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二是要培养技术骨干队伍。大力启用培养现有中青年骨干的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梯次合理、整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医德医风好。具有团结、拼搏、奉献精神的技术人才队伍,以保证学科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不断改善支撑条件。完备专科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医疗用房和一定规模的床位,保证资金投入,强调设备购置高精尖和配套适用,保证临床医疗中心规模和重点学科科研顺利开展。

四是努力进行技术创新。集中精力,重点突出,突破高新技术、重大疾病防治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技术,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和主导技术。着眼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注重新兴、交叉、边缘学科领域,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确实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持续的、高层次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

五是深化人才激励制度改革,拉大收入差距,使分配向临床第一线、向优秀人才倾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支持知识、技术和管理要索参与分配。体现人才价值,对少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年薪制”。

2.5 构建优势学科群: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研究项目为切人点。深入开展研究。通过若干同类相关学科或跨门类学科组合、交叉、渗透和联合,使原有学科优势和效能得到更大发挥,进而组建集不同学科之长、体现群体协作优势、跨学科联合攻关的学科群,形成强大综合实力,实现知识、技术的创新及新知识的推广用,以此构建医院的创新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是为了探索专科技术新理论、创造新技术、提供新经验,带动整个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要在技术上勇于创新、改进。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负责对其他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技术帮带和协作联合,通过交流经验、现场劳教指导、培养进修人员等方法促进本市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组成本市同类临床专科技术中心协作网;在临床医学中心运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管理经验,针对中心建设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月忠.充分发挥科主任和护士长在科室管理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杂志,1999,6(4):281-282

[2] 曹德品,朱慧全,王丽娟.新形势下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3.4:34

[3] 杨蕾.许苹,连斌.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绩效评估[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8):623-625

[4] 易学明.狠抓教学查房确保教学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5,12(1)

第2篇

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为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临床诊疗水平、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口腔医学专业实用型人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临床医学课程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很多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从事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与预防工作,只需掌握口腔医学专业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内、外、妇、儿等学科知识缺乏重视,致使学习效果不佳,这将对学生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工作非常不利,为此,克服学生的轻视思想,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临床医学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使之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兼顾局部和全身,是非常重要的。

1.1 临床医学与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关系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是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颞下颌关节、唾液腺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学好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对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体系的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一样,能造成局部软硬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会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不仅要掌握拔牙技术,更应了解各种全身疾病可能产生的影响、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处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牙拔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拔牙后出血,除局部因素外,还常有可能是出血性疾病所引起,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师具有相关内科学知识。

口腔颌面部损伤发病率较高,同时容易伴发其他部位的损伤,并且有危及生命的可能,例如颌骨骨折伤员容易并发颅脑损伤,重要本文由收集整理脏器或肢体严重损伤,这就需要医师有相关临床医学知识,根据疾病特征迅速做出正确判断,首先抢救病患的生命,待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行颌面部处置,若对相应临床疾病缺乏认识与判断,未分清轻重缓急,将治疗的先后步骤弄错,贻误治疗时间,则易酿成大错,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更是要求必须掌握一般外科基础:外科基本操作、水与电解质平衡、麻醉知识等。

因此,要想学好口腔颌面外科学,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除了必须掌握的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还要学好临床医学中的普通外科学,麻醉学,内科学等等。

1.2 临床医学与口腔内科学的关系

口腔内科学也是口腔医学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口腔内科学与临床医学中的很多重要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龋病是口腔内科学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龋病及其病灶可能会引起身体其他病变——心内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口腔医学另一个患病率较高的疾病是牙周病,牙周病的病因复杂,近来有学者研究发现有些牙周组织疾病是全身疾病的表征或受全身健康的影响,例如有人提出将牙周炎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因此,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学好牙周病学,就需要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相当的认识和掌握。

另外,许多口腔黏膜病是全身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如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克罗恩病,这些疾病的早期损害就体现在口腔内,患者首先到口腔科就诊。这就要求口腔医师特别警惕,做好鉴别诊断,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除了加强局部处置,还需要重视全身的综合治疗,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hiv感染者在发展为艾滋病前并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多数在早期很有可能出现口腔病损,所以艾滋病的防治是口腔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他们具备相关知识,以便对疾病进行控制,提高治疗效果。

2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灵活掌握

2.1 有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内容丰富,但对于口腔专业的学生不必一一掌握,应该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重点课程,重点课程中又有重点讲述内容,例如外科学中重点讲授外科基本操作、水与电解质平衡、休克、创伤、肿瘤、颅脑损伤、麻醉知识等。内科学中重点讲授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与免疫缺陷疾病等。总之,本着重点讲授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临床疾病的原则进行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

2.2 改进教学方法,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指导思想,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糖尿病、艾滋病等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时,应用多媒体,在重点讲述该疾病的相关知识点时不忘突出口腔特征,使学生对该疾病产生浓厚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为日后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3 加强相关教研室间的交流合作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不断学习,扩充知识储备。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各教研室间应加强合作,定期开展研讨活动,进行业务学习,也可有针对性的听课,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更全面的了解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哪些知识,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第3篇

关键词:临床专业认证 教学改革 医学化学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Chemistry in Accredit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KONG Ling-dong,WANG Ning, LIU Jun,LI Zhen-quan, DU Zhong-yu, XIE Zeng-yang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 Jining 272067)

Abstract:At present, the national medi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arried out the accredit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This accreditation had proposed the specific target for the clinical graduates and school standards of medical education.?For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the main focus should be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ideas.Medical chemistry education should enable students to adapt to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 teaching ideas, and gradually chang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find new ways of learning and gradually change the learning attitude, find a new learning method, and the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later integration courses and clinical courses.According to the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and combined with our practical, medical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is mainly from revision of syllabus, theory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leading students to early exposur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Medical Chemistry Accredit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95-02

作为一种外部质量保证制度,医学教育认证已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美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认证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我国从2002年部署医学教育标准的本土化,到2008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颁布,临床专业认证工作开始启动[1]。此次认证工作有利于提高我国临床学生的素质和临床教育办学标准,从而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尽早能够与国际接轨,得到国际认可。为适应此次认证标准,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医学化学作为临床专业基础课程,在认证过程中也应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为提高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与化学的联系日益密切,对于临床专业学生,化学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必修课,化学的学习为之后开设的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学科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医学生本身而言,往往认识不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无论是从后期的专业课学习还是后期的临床实践,都很难直接接触到与化学相关的知识,这也就造成了临床专业的学生对化学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认真,精力投入不足。另外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素质较以往有明显下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省份的学生高中阶段只选修了有机化学或是无机化学或是结构化学,化学知识基础薄弱,这也是造成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化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近几年,化学理论课教学学时数不断减少,而对于多数教材,知识点并没有减少,这就造成了教师在上课时,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化学与医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兴趣。因此,医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必要进行改革,以适应临床专业认证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1.教学大纲的修订

为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满足认证工作的需要,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我们重新制订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与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加以区分,使其更贴近临床医学的专业特点。

1.1注重化学发展与医学的联系

在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绪论课部分,我们加入了化学发展与医学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以及相关分支学科的发展对医学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古代炼丹术到现在基于分子、原子水平的研究,化学的发展无疑对医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化学研究的众多成果也都应用到了医学领域,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现代医学已经进入到后基因组时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与医学越来越相通。

1.2强化与医学有关的知识链接

课本中与医学相关的知识链接,在以往的讲授中,只作为引言或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料,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化学知识点的讲解上。但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知识链接部分有很大的兴趣。为了能够将化学知识点与临床专业密切联系,我们把知识链接部分作为重要的知识点加以讲解,并结合化学知识加以解释,对于课本中没有的相关知识链接,我们也注意与临床知识相结合,适当补充,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3教学内容的优化

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中有些知识点与临床专业的关系不是很密切,而且有些内容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讲确实枯燥乏味,也很难掌握。因此,就这些内容来讲,我们做了删减。比如在基础化学中关于热力学部分,不再讲述;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部分,对于量子力学相关的原子结构、原子轨道、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等作为学生了解的内容简要讲解;共价键与分子间力一章中,分子轨道理论也作为一般了解性内容;配位化合物一章中,晶体场理论不再讲述;将滴定分析和分光光度法的内容与实验内容相结合,重点在操作和应用上。有机化学中的反应机理问题我们一般是作为了解性的内容来讲述,不再要求学生掌握;同时强化与医学相关的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内容的讲解,与生物化学等医学相关基础课程相联系。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深刻理解“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理念的内涵,医学化学作为临床专业学生较早接触的学科,应逐步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我校2014级卓越医师班的教学中,我们参考“三明治教学方法”,对“立体化学基础”这一章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首先按照每五人一个学习小组分组,教师提出本章的五个问题,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课下讨论。课上,各小组成员互换,分别负责讲述自己负责解答的问题,再由五个小组分别选出代表给大家讲授,中间穿插互相讨论的环节,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解决。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打破了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了教学当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实验教学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减少理论课学时数,增加实践课学时数,将是医学教学改革的必然。在教学中,应适当减少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时数,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3]。以往在实验内容的讲授上非常注重原理和实验步骤的讲解,之后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听课时兴趣不高。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选择以及实验授课方法上有必要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在实验教学的内容改革中,我们删除了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只保留了基础操作实验,增加了综合、设计型实验,适当添加科研型实验,同时增加与医学相关的实验。比如在乙酰苯胺(退热冰)的制备实验中,我们按照设计型实验的要求,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流程,写出实验方案,课上以集体讨论的形式确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学生从方案制定,仪器、试剂准备,仪器组装,结果讨论都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真正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

在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筛选中,我们主要选择一些与医学相关,或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精神的实验。比如在基础化学实验中我们确定了“济宁太白湖水质的化学需氧量测定”,既能让学生学习化学方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相关知识,又能对当前的生态环境引起足够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临床专业认证的重要指标。

三、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研

为了能让学生早期参与科研,我们2014年申报了三项济宁医学院教师指导学生科研项目,通过报名和遴选,将有近15名临床专业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参与全校教师科研课题的学生将有近百名。这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将有很大帮助。

四、改革成绩考核制度

以往考试成绩只是反映在期末的卷面成绩。在临床专业认证中也特别强调了形成性评价。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我们采取了平时成绩、考前测验和网络考试的模式,网络考试的成绩只是占到了总评价体系的50%。实验成绩比例占到到25%,其中包含实验报告成绩、考勤、实验考核成绩。其中,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更能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之后临床技能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实验中,我们制定出了实验考核标准(表1)。

表1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考核标准(参考)

五、总结

在整个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过程中,医学化学教学的改革重点应该做到逐步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方法改革;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切实与临床专业相联系;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彭韵杨,伍林生.美国八年制医学教育认证标准对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观念的启示,医学教育探索[J].2014,35(498):71-73,96.

[2]陈 垦,冯建玲,杨建新,等.医学专业认证下我校临床医学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进[J].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of Medicine.2011,32(16):2640-2641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药理学;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是为满足现代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以培养面向农村、社区医院助理执业医生为目标而设置的专业, 与本科专业相比,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生源相对较少, 起点较低, 学生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1], 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根据其特点采取一定的相应措施。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本专业整体教学质量, 进而可能影响这些学生毕业以后的临床技能水平[2]。同时药理学科学科面广、理论性强, 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点多,是一门令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课程,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成绩挂科率始终处在所有专业课程前列。

我们认识到, 要达到医学专科生的培养目标,必须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客观实际, 革新常规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模式, 努力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变得可理解、易记忆, 并激起和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近年来, 有不少学校尝试了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和TBL (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3, 4]。鉴于此, 我们融合了PBL和TBL教学法, 并探索性地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元素, 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科的理论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 丰富教学内容

1. 1 让“故事”串联起知识点 在以往的理论课教学中, 我们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佳的情况较为严重, 但是, 我们深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之后, 我们发现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学生感觉“上课无味”, 即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起学生对药理学理论学习的兴趣, 我们在不折不扣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外, 有意识地尝试在课堂上添加与课程相关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教材上没有的内容, 包括著名药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某些药理学重大发现或发明的前因后果、某些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经典案例等。对于刚接触药理学学习的学生来说绝对是新鲜内容, 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而提高他们对药理学科的兴趣。例如, 在讲解抗生素时, 可以引入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红霉素与军团菌的故事、百浪多息和磺胺药的故事;讲解抗组胺药物时可以穿插苯海拉明和二战士兵晕船的故事;讲解抗肿瘤药物时候则可以讲讲因为误用叶酸导致白血病加剧并最终发明甲氨蝶呤的故事等等。通过这些故事, 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并能激起他们对药理学的兴趣。

1. 2 口诀和联想记忆法的运用 药理学的知识点很多, 而且各章各节之间跨度大, 知识点之间独立性强、抽象性高, 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此, 我们通过收集和改变了一些记忆口诀和联想记忆法, 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深受学生喜爱。例如, 在抗癫痫药物这一章, 由于不同症状要用不同的药物, 记忆中很容易搞混, 记忆口诀为:癫痫小发作, 首选乙琥胺;局限发作大发作, 苯妥英钠鲁米那;卡马西平精神性, 持续状态用安定;慢加剂量停药渐, 坚持用药防骤停。局麻类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等, 名称接近, 用途有所区别, 记忆起来容易混淆, 口诀为:丁卡表麻毒性大, 普卡安全不表麻;利多全能腰慎选, 室性律乱常用它。通过这些口诀, 可有将零散难记、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 记忆起来方便而牢固。联想记忆法是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通过联想记忆法可以讲药理学中原本较为零碎的知识点和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形象化, 方便理解和记忆, 同时一旦记住还不易忘记。例如, 用阿托品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机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初学者很容易将这些变化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相混淆, 如果应用联想记忆法就可以轻松记住这些症状和体征。 阿托品的作用联想为:未孕女子持枪上战场打仗。在战斗中, 女子情绪激动(心率加快), 血脉喷张(皮肤潮红), 怒目圆睁(瞳孔散大), 战场上硝烟, 女子口干舌燥(抑制腺体分泌), 仍然只顾射杀远处敌人却不顾自身安危(只能看到远处, 无法看清近处), 同时由于未孕所以子宫松弛(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 由于要战斗所以顾不及上厕所(抑制逼尿肌痉挛)。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联想记忆法, 学生一看到阿托品就会联想上述场景, 记忆深刻而持久。

2 探索创新课堂模式

2. 1 “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堂课45 min全是教师讲, 学生听。对于刚接触药理学科的学生而言, 药理课是生涩难懂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如果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 学生很难保持5~10 min的注意力。即使在教学PPT添加了丰富的图片和小视频, 讲课过程中也插一些故事和医例后, 也难以保证学生在整堂课都保持注意力。有研究表明, 健康成年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40 min[5], 超过这个时限之后, 大脑就会疲劳, 注意力就会打折扣。为此, 我们尝试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 即采用“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 教师讲课的时间控制在35 min左右, 剩余的时间是小组讨论和回答教师提问时间, 讨论的内容主要针对但不限于本堂课所学内容(详见下节描述)。

2. 2 “提问式”和“小组化”教学 “提问式”和“小组化”教学是和“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配套使用的。在前30 min左右的课程讲解环节中, 我们有意识地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 并示意学生记下问题。在后15 min的环节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抢答或者教师“点将”的方式回答问题, 教师负责当场点评并视问题回答正确性、完整度给予全组学生一定的奖励分, 奖励分与学生的平时成绩直接挂钩。除回答提问, 我们还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行寻找予课程相关的知识、疑问甚至新闻事件在课堂上分享, 教师给与点评或释疑, 并酌情奖励全组, 奖励分也与平时成绩挂钩。

教学实践证明, “讲解+讨论”的新课堂模式结合“提问式”和“小组化”讨论的教学显著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强了师生沟通, 不仅完全可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药理学课程的兴趣和考试成绩。

3 总结和展望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核心和桥梁, 而理论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核心和基础。因此, 药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是事关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与本科和七八年制同专业学生相比, 在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甚至纪律性等方面都较有差距, 这客观上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采取更有吸引力的方式。然而, 在常规理论教学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者板书的形式, 按照教材的内容讲足45 min, 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填鸭”的状态, 教学质量不言而喻。为了打破这种“教”与“学”相疏的窘境, 从2011年开始, 我们以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科的兴趣为切入点, 在本学科理论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上都做了一些革新, 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我们设计的理论课教学新模式能很好地吸引高职高专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教学质量有较显著提高。下一步我们将会在药理学教学中继续坚持和改进这套教学模式, 同时还将以此为基础与其他学科教师一道, 共同探索和改进这套新模式在其他学科的应用, 努力为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学总体质量的提高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吴友科, 汤之明, 游斌, 等.探讨临床医学专科教育课程(实验班)改革方案.医药前沿, 2011,1(15):92-93.

[2] 白纪红, 赵日红.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探析:逆向思维教学.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10(3):283-285.

[3] 王向玲, 王素利.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P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与分析.教育与职业, 2012,(18):149-150.

第5篇

引言:中西临床医学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技术能力,能够运用临床思维解决各种问题。对于临床教学的评估工作而言,实践教学也是主要的衡量标准。中国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正适应目前的临床医学人才需要而不断地做出调整,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予以高度重视。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做出调整,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技能需求

一、对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具有不良影响的因素

(一)卫生服务模式有所调整。目前的卫生服务模式是不再是以疾病为主导,而是围绕着健康而展开的。原有的以为单个患者为作为服务目标转变为以患者家庭为中心展开。医院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但是,卫生服务是建立在社会的基础上的,更多地注重预防保健,在鼓励疾病防治的基础上,将提高全民的身心健康素质为主要目标[1]。卫生服务模式的调整必然会给目前的临床实践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单一。长期以来,中国对中西医临床一些专业人才的培养都采用了传统临床教学,并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才,对促进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在教学中往往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滞后于时代了,而且与目前的学生多元化思维模式不相符合。特别是没有注重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和一些科研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临床实践教学重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要在专业技术上有很高的接受能力,还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因此,以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进行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是需要重点强调的。为了激发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主动性,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将病例引入教学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各种疑问。对于有学生的疑问,解决问题的并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之后,学生可以在小组中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解决[2]。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课间交流的方式,将讨论医学问题的活动延伸到课间,让学生将医学问题讨论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利,逐渐地,学生就会有能力运用临床思维思考问题。学生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产生积极主动性,就会自觉地做好课程学习计划,能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结合教师组织的时间教学,实现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二)设置临床路径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治疗中,临床路径属于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模式,要求临床治疗中要按照规范的治疗程序展开,对治疗组织和疾病问题的解决是建立在治疗模式的基础上的,将循证医学证据作为指导展开教学,主要的目的是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不进可以使医疗质量有所提高,而且临床治疗的疗程也会缩短,治疗的成本也会有所降低。在整个的临床路径中,讨论贯穿于始终。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讨论是重要的环节。将临床的病历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学生以研究病历和讨论病历的方式进行学习。关于讨论的内容,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最好是能够将执业医师考试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的讨论有方面、有目标、有重c[3]。临床实践教学虽然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但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地做出调整。学生针对需要研究讨论的问题要有所准备,且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资料,教师提出病历的时候,要求学生要对病历的特点予以掌握,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学生从原有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向主动学习,摒弃了机械式的学习,而是通过思考自主地解决问题障碍,对培养学生的临床问题的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采用这种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对教学内容充分掌握,包括患者进入到医院之后的一系列诊疗活动,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护理内容以及整个病程的详细记录点的,都要从病人的诊疗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动态思维。

(三)强化临床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临床实践教学需要在培训基地展开,给学生塑造良好的实践教育空间,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的临床实习需求,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临床教学培训基地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所选择的病历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且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接受引导,并获得启发,对于疾病问题的解决可以建立在多种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多种治疗方法[4]。在临床疾病的选择上,要优先选择器质性的疾病,而且疾病要具有可治疗性,之后才可选择功能性疾病,最后选择无法治疗的疾病。在实践教学中,虽然是以实践操作为主,但是重在培养学生用临床思维解决问题,因此,还要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将病历作为一个科研问题,按照科研步骤解决,逐渐地,学生的临床思维就会建立起来,科研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要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的一些临床思维训练,将人文教育渗透于其中,以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优秀人才,对推动中国医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通。

参考文献:

[1]刘丽军,裴景堂,郭聪丛,等.临床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践研究[J].南方医学教育,2013(01):42―43.

[2]刘铁滨,符晓华,张坚松,杨华中.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03):191―193.

第6篇

1.1访谈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共抽取60名访谈对象。其中市卫生局管理人员5人、区县卫生局管理人员10人、市级医疗机构医务科科长9人,镇级医院管理人员10人,服务于一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村卫生室医生26人,就人才结构状况、基层医生岗位的基本情况、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等问题进行访谈。调研由临床医学专业教师完成,教师经过统一培训,熟悉调研目的和内容。采用开放性访谈形式,在访谈前列出访谈提纲,全程采用笔录形式,时间控制在50~60min。其后,对访谈记录进行定性分析,得出结果。

1.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我校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进行培训,以学生暑期社区实践方式开展调研,学生到调查对象所在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答当场回收。总共调查了全国350名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生,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16份。

1.3统计学分析

建立专题数据库,利用Excel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层卫生机构及医生的人力资源现状

2.1.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2》显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共892337个,农村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32。

2.1.2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年龄、学历、技术职务构成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技术职务偏低,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技术职务以初级为主。

2.2基层医生岗位工作任务

通过对服务于城市社区及乡镇农村基层一线的医生进行问卷调研,发现他们的工作内容都非常广泛,除了诊断和治疗疾病以外,他们还从事很多其它方面的工作。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全科医生比例最大的前3项工作内容依次是日常体检(49%),健康教育与咨询(43.3%)和预防保健(41.2%)。

2.3基层医生就业岗位及准入条件

通过访谈和调研得出,基层医生的就业,主要岗位任务是从事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六方面的相关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工作1年后有资格考取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3讨论

3.1人才需求与专业定位

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数量巨大,而农村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32,离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1.88差距甚远,基层卫生人员的主体仍然以专科层次及以下和初级技术职称为主,所以基层医疗机构对专科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庞大。专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周期短、岗位针对性强,是医学高等教育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具有不可替代性。为满足基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更好地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各环节的作用,尤其是建立健全集“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专科的临床医学专业应面向基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基层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能直接服务于基层卫生机构的实用性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

3.2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导向及课程体系改革

在调研中发现,传统的“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目前基层医生岗位不适应,专科的临床医学教育应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确立面向基层办学的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坚持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学上融“教、学、做”于一体,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本科压缩型”课程体系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现状需求,必须根据基层医生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的特点,重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除了考虑基层医生的卫生服务与管理能力外,还需兼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核标准,确定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及岗位持续发展能力,以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以岗位“六大”工作任务构建核心课程,校院共同开发《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学》、《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学》、《妇产科常见疾病诊疗学》、《儿科常见疾病诊疗学》、《急救实用技术》、《中医实用技术》、《诊断学》及《预防医学》等八门核心课程。

3.3教学内容改革的重心

教学内容主要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结构,合理组织和选取教学内容,将原来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整合为《正常人体结构》,将《老年病学》、《传染病学》与《内科学》整合为《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学》,增设《遗传与优生优育》、《康复治疗技术》和《常用护理技术》,强化培养目标,淡化学科意识。以基层医生岗位、工作、能力和工作情景设计教学内容。

3.4人才培养目标路径

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的科学性原则、目标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通过3次调查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全面了解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职业面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基层医生岗位及岗位群工作任务,结合行业专家建议,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职业要求,据此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临床医学专业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途径。

4结论

4.1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基层医生岗位基本素质,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融临床诊疗、疾病预防、保健、疾病康复、计划生育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基层卫生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农村、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实用性高素质医学人才。

4.2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4.2.1知识

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英语、计算机和法律基础知识;掌握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城乡基层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地方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知识;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掌握改善疾患残障及康复的有关知识;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筛查的原则。

4.2.2能力

具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安全、经济、有效的临床(适宜)技术对城乡基层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地方病的诊断、治疗的能力;具备对城乡基层重大传染病及时识别、早期处理的能力;具备处理城乡基层常见急危重症初步处理、组织抢救与转送病人的能力;具备对常见致残疾病进行康复治疗及管理的能力;具备开展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实施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的能力;具备胜任城乡基层卫生宣教、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工作的能力;具备对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领域独立应用计算机技术、利用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源等途径,自我发展、继续提高的能力;具备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具有处理好人际关系,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具有与患者、患者家属、同事及其他医疗卫生保健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组织协调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4.2.3职业素养

第7篇

1医学留学生外科实习轮转教学的困境

1.1相互国家文化差异 来我校学习的医学留学生基本上来自于东南亚国家,而且分布几个国家各自的语言结构以及文化背景差异性很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直接的障碍就是很难寻找统一的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差异直接导致教学进度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简单的说,医学是一个伦理性很强的学科,在具体的医疗过程中,可能会牵涉伦理方面的抉择,这个时候,往往决策的方向都取决于各自的文化底蕴和基本思想教育。

1.2教材的选择问题 目前各个高校对于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教材的选择往往是自主选择,选择怎样的教材,对于学生的领会和接受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国内的医学教育相关的教材已经非常完善,但是,针对留学生的特征性的教材,还没有系列的。所以,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留学生们很难找到良好的学习方式去外科实习,更加不能跟上三甲医院的日常的临床任务。因而,具体的学习还是受到很大的约束。

1.3语言交流的差异 本校的留学生大多来自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本身也是以英语为基本交流语言,但是他们的英语都带有很浓重的国家特色[1],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以全英文的教学模式,可能很难适应相互的语言方式,因而出现不必要的沟通障碍,严重影响授课质量。①两国的文化背景不一致,对于很多的价值观,尤其是医学伦理学,都可能存在重大的差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实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具体的医疗实践当中。②医学的实习过程,其实最为重要的是与患者交流,患者的病情是我们最好的课本,如果留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的汉语基础,就很难在具体的临床实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学通过实践巩固。

2加强实习轮转的教学探索

2.1对留学生有个全面的摸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需要的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增加对本校留学生的认识。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不同于我们日常所学习的英式英语或是美式英语,往往会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因而在彼此的交流对话中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需要相互的磨合[2]。另外,外科轮转实习过程中,需要和患者交流,可以充分利用来自于少数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他们有很好的中文基础,可以再具体的问诊过程中充当翻译。同时,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交流,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

2.2加强双语教学和逐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在外科的实习过程中,面对的都是中国的患者,我们的官方语言还是汉语。所以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就需要①学生能有很好的汉语基础,以能够与患者进行基本的沟通,帮助实习知识的巩固;②也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在加强英语功底的同时,多和外国的专家交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其次,在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开展双语教学,基本要求是将基本的汉语与教学知识相结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交流。并就外科的相关基本操作,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操作培训以及考核,以提高外科轮转的手术技术的提高。针对教师队伍,定期对留学生带教老师举行相关的英语授课培训,制定统一的教学案例,并备课的形式,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建立完善的听课评课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向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听课,学习良好的授课技巧和教学思路[4]。

3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基本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课堂讲课为主,即以传统的教师授课传授知识的单一形式为主,意为1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此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甚至是讨论的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为了提高最佳的教学质量,需要带教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针对外国留学生外向积极的性格, 可以以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制定相关的PBL教案手册,在具体的年轻带教老师,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授课,例如CBL,PBL,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等[1],以充分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图书馆、书籍、教科书等多途径获得所需要的医学知识。例如,在普外科胆囊炎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标准化病例,选定某一患者或者正常人模拟患者,以供留学生进行病史采集以及体格检查,从来完成教学任务[5]。标准化的病例,可以很好地解决了留学生由于语言的障碍不能很好的采集病史等实习任务,为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模拟环境,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4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采用多形式的评估机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课程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查和检验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检验的形式可机动采用口试的方式,灵活机动的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一定程度减轻期末考试的理论课程的压力,真正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和主动[1]。

留学生的教学已经成为苏州大学医学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学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某种程度上促进教学师资力量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的针对留学生教学的困境。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探索,为了有效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需要让留学生在具体的外科轮转实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并让临床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加强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最终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为今后的医学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邈,郑凯,周剑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80-81.

[2]涂增,何永林,徐蕾,等.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36-1038.

[3]杜瑾,穆瑞锋.多元文化融合教育手段提高医学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J].科教文汇,2014,1:102-102.

第8篇

1疾病谱变化的客观要求    

一项由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协和医科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等机构对中国疾病负担进行的评估表明城市化、收人增加和老龄化等原因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突增,导致中国人死亡(2010年)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交通意外伤害、肺癌、肝癌、胃癌等,如将恶性肿瘤合并,则导致中国人死亡前三位的原因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因这些疾病的多病因性,发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行为模式等关系密切,仅靠临床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得以展示,据《美国医学杂志》(JA MA)报道,从1970-2002年约30年,美国心脏病及脑中风导致的死亡率分别下降了大半(中风下降63%,心脏病下降53 % )。同期我国全国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统计数据未检索到文献公开报道,但从个别地区的文献报道结果也能大体推断出其变化趋势,如王文化等对北京市1984-1999年急性脑出血和脑血栓发病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后,发现脑血栓的发病率和构成比均在增加;吴桂贤等发现北京部分地区1984-1998年15年期间冠心病死亡比例有显著增加的趋势(年均0. 52%);最近的相关报道更加触目惊心:据2014年8月8日《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报道,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38.7%,城市为41.1%;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而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导致中美两国这两类疾病发展趋势完全相反的根本原因,不是两国的临床治疗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也不是美国在心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是20世纪7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AHA)随即实施了全民教育,号召医生带头戒烟、控制血压、加强锻炼、降血脂等,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了近150%的骄人成绩。    

上述例子一方面证明了普及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性,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我国也采取相似的措施,并在加强锻炼方面引人传统医学的健身方法,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将取得更好的健身和防病效果。    

2完善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客观需要    

现代医学在近百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这并不能说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得尽善尽美,它在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防治上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而传统医学则在养生、饮食和运动等许多方面值得现代医学借鉴。例如,2009年7月,《科学》( Science)刊登了一项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将恒河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减食30的减食组,当对照组恒河猴只有50%存活时,减食组恒河猴则有80%存活,更重要的是减食组恒河猴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病和脑萎缩等疾病的发病时间明显延后,发病率显著降低。《科学》刊登该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当然,如果大家对中医学熟悉的话,就会发现这只是用实验动物证实了早在我国北宋时期的医学家钱乙就提出的“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论断的一部分而已。再如,现代医学研究非常注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如都是同一种属、年龄、体重基本一致的大鼠等,否则得到的结论会受到质疑。但是现代医学绝大多数大规模的人群研究,除考虑性别、年龄、行为习惯等因素外,很少对人群按体质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而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很可能对同一药物、环境毒物的反应差异很大,甚至相反,如有研究报道,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的人更容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3医学生的需要    

第9篇

关键词:解剖学 临床医学专业 教学方法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154-03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内、外、妇产、儿科等学科的基石。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界已达成共识[1],即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应更多联系临床问题,使医学教育过程更连贯、更科学,努力建设一支既有坚实理论知识,又有临床思维能力的新型医疗队伍。该校贯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要求,提出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教研室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凝练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把解剖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手术相融合,解剖学教师和临床一线医生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以期与解剖学同仁探讨。

1 制定服务于临床实践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进入各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因此,该专业的解剖学授课内容必须强调实用性[2],很多业内人士主张将临床应用价值高的内容列为掌握,其余列为熟悉或了解,做到“因需施教”。面向临床教学需要,减少复杂的细节和生僻名词讲授[3],让学生学到真正有应用价值的基础知识,减轻学习负担是很必要的。我们教研室依据临床各学科和解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大纲的设置,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上充分参考临床医生的建议,每年授课内容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手术为依据,不断地进行修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解剖操作上肢、下肢、盆腔和腹部,而头、颈、胸部则用标本示教。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较快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技能和实用性的基础理论。

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4]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该教学法使基础概念和理论通俗易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剖学教学中,适时引用一些学生自身或周围的常见临床病例,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对临床病例讨论分析过程中,培养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既能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够较早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系统解剖学讲课过程中,引入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来讲解其与脊髓、椎间孔及脊神经根的密切关系;引入脑出血患者内囊损伤出现的“三偏症”的临床表现,加深对内囊中纤维传导束的理解;再如消化系统疾病的胆囊结石、胆囊炎引发的墨菲氏征阳性,胰头占位性病变而引发的黄疸、白陶土样便等临床表现,加深学习印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解剖学知识。在局部解剖学学习过程中,结合临床外科手术的一些入路介绍局部的解剖层次和毗邻关系,手术过程中注意事项等,例如:可以将气管插管、硬膜外麻醉、腰穿等临床操作与局解内容相融合进行讲解。

2.2 启发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5]是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例如:课前采取导课策略,引入一个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讲课结束时回归到该病例开展讨论,用与该病例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解释一些疾病表现,让枯燥的解剖学理论具体到实践,把不容易识记的知识转化为印象深刻的记忆。其次,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授之以“鱼”,更需要授之以“渔”[6]。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有意识地将一些学习记忆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启发学生自己采取巧妙的办法识记一些解剖学重点内容。再次,临床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教师在传授“是什么”的同时,还要注重传授“为什么”和“怎么样”,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例如:局部解剖学尸体操作教学中,在观察解剖局部结构的同时,引导学生多思考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并从疾病发生发展、手术治疗等角度分析它的实际临床意义,如在做颈部解剖时,通过甲状腺位置、血管神经分布及毗邻结构的观察,设问学生在手术过程中如何进行甲状腺上下血管的结扎,手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等。

2.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l,FCM),是一种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课上进行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前将大量相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在课外完成知识传授环节;在课堂上,学生运用课外所学知识,通过和同学交流讨论,老师协助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终将知识内化[7]。

随着该校临床医学生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尸源相对不足,成为困扰解剖学教学的主要瓶颈。另外,福尔马林固定液的气味之大也降低了解剖学教学效率,让很多同学产生厌倦和恐惧感,而且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性学习,大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而FCM教学模式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数字化解剖学教学资源[7],例如:数字人虚拟解剖教学平台,国内外优秀的网络版解剖学图谱、三维动画图像、解剖操作视频演示、网络精品课程等,为FCM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引入FCM教学模式,提前将解剖操作录像和网络精品课程课件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规定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下次上课时间进行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畅所欲言,最后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一起回顾该章节所学知识。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加强,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将“教师课堂讲课+学生课后复习”转变为“学生课前学习+师生课堂共同探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8],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的主动性与灵活性。

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立与临床学科相关的临床解剖学教学体系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开发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1)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该校解剖实验中心建设有解剖多媒体实验室和生命科学馆。生命科学馆是实验中心的标本展示区,展示有大体、断层以及塑化等各类标本,利用第二课堂开放生命科学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全面地观察各个标本,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2)利用局解课的标本开展第二课堂的解剖学操作,鼓励学生进行标本制作。大三学生局部解剖学结束以后,可以综合利用教学标本,针对大二学生开展标本制作比赛活动,带着临床疾病的问题进行解剖操作或者标本制作,把系统解剖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在设计制作心标本时,就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探讨怎样进行动脉导管修补,在设计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标本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进行关节镜修复治疗等。

(3)开设选修课,开展相关外科手术模拟讲座等。开设为临床应用服务的局部解剖学类选修课,体现基础学科的临床实用性。根据临床医学生未来工作的需求,把该选修课程划分成4大模块:模块一为神经科学服务,解剖头部和脑;模块二为普外科服务,解剖颈部、胸部和腹部;模块三为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服务,解剖盆腔和腹腔;模块四为骨科服务,解剖四肢和脊柱。每个模块各设置30学时,供学生自由选课。另外,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开展基于“临床手术”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和专题系列讲座[9],每学期定期邀请临床相关科室大夫讲座,手术室视频演示,在尸体标本上进行模拟外科手术等,将基础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找到局解与手术相结合的交叉点与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在今后临床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10]。

第二课堂教学以其形式和内容上的多样性,可以解决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问题,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近年来,该教研室实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内容新颖,形式灵活,能够激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组建和临床专业相适应的解剖教学团队,提高解剖学教师队伍的医学专业水平。

4.1 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首先提高理论教学水平。该校为每位解剖学青年教师安排一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教师担任导师,进行传、帮、带,每学期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完成每次备课,要求多听优秀教师的授课,全面深入地理解理论内容。其次,提高解剖标本的操作能力。解剖学青年教师在实验室、陈列室全面观察熟悉本科教学用标本、模型,在标本制作室学习常用标本制作技术。同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1~2具尸体标本的解剖操作,做好操作记录。

4.2 招聘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解剖学教学人才

吸纳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解剖学人才参与到解剖学实际教学中来,有助于提高临床专业解剖教学的水平,也适应目前基础-临床一体化培养的要求。“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在保证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在该专业有所提高的基础上,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接触临床”,我们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要求下,进行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系合并,形成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一体的临床医学院,对基础医学各科教师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和临床思维的训练,定期开展基础学科教师和附属医院临床医生交流会,参与临床案例讨论会等,解剖学科的教师还可申请参加和观摩内外科手术。通过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拉近解剖学教学和临床的距离,也同时提高了解剖学教师医学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日后解剖学教学。另外学校人事处近些年招聘解剖学教师要求本科为临床医学专业,大部分从事解剖教学的老师都有过临床实习经验,考取过执业医师证,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需求。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解剖学是医学生医学之旅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根基学科。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幽默易懂,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个解剖学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教研室采取的系列有效教学改革,特别是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灵活教学形式的运用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会用心去发现去改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 袁圆,耿慧慧,隋东莉.病例研究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BasicMedicalEducation,2014,16(8):596-598.

[2] 严莉,李国营,刘靖,等.基于临床需要的局部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研究,2007,29(3):232-233.

[3] 沃雁,刘文超,丁文龙.解剖学教学实践与启示[J].BasicMedicalEducation,2013,15(12):1048-1050.

[4] 陈晋,杨强.解剖学教师参与神经外科案例教学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5):512-514.

[5] 刘宏伟,乔国军,唐兴国,等.启发式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5):561-562.

[6] 肖春苟,陈秀琴,周星萍,等.启发式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09,31(2):150-152.

[7] 陈禹,郝嘉南,许冬明,等.“翻转课堂”引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83-84.

[8] 王俊波,袁张根,张大勇,等.翻转课堂应用于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6):191-19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