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4 17:28: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第1篇

一、教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领会程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新课标突破了学科中心,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注到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切实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在使用之前是不是彻底学习并领会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它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我们的教学要以它为依据,要结合学校情况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还要想想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容易了还是太难了,斟酌之后才能拿到课堂上。

二、教师的观念是否真正得到转变

假如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总是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执教者,而学生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而且是被动接受的,没有视教师和学生是互相交流的合作伙伴,哪怕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实施了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在保留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基础上,更多注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要和学生交流、学习,共同成长,更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情感熏陶、道德教育等等,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得当

学生爱不爱学习,对学习内容敢不感兴趣,和教师的教法有很大关系;学生学得好不好,考试成绩理不理想,和他们的学法也有很大关系。教法和学法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例如,笔者在教学文言文《口技》时,盲目地为了突出新的教法,使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分配任务,第一组完成一家人由睡到醒的部分;第二组完成一家人由醒到睡的部分;另一组完成起火救火那部分。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注解会翻译,找出并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弄清哪是正面描写,哪是侧面描写等。学生折腾了半节课才发现问题,但是解决不了以上这些问题。笔者反复思考其原因,觉得学生学习古文还是离不开教师,该讲的教师还得讲,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否则会事与愿违。

四、教师是否从“主导者”变为“指导者”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者从过去的“高高在上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者”,让每位学生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因此,要适应新课改,必须打破教育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又是新课改实施的内容和任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融化师生间的隔阂,能融洽师生间的感情。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增强“人本”思想,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

按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教与学要并举,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得考虑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教师要学会走近学生,要学会微笑和问好,学会轻松谈笑,学会幽默风趣。和学生谈大道理,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训斥惩罚是行不通的。教师要转变观念采取新的教法。

光行动上走近学生还是不行的,我们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爱戴敬慕的老师,让他们从内心折服。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心研究教法学法,多带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事半功倍。学生能够比别人付出少些,但又能考到好的成绩,他们就会折服自己的老师。

教师还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科,身体力行地在自己的学科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也充满激情地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也热爱这门学科,并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第2篇

摘 要:目前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不利于中职院校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为进一步推进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本文主要从倡导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实行创新教育和优化教学方法几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困惑 出路

长期以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不足,中职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反思探寻中职语文教育的困惑和出路势在必行。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依据自己有限的视野和经验,谈一点粗浅的“见解”。

一、面对曾被“忽视”的学生,发挥赏识教育的独特优势

中职学生的生源很复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是中考的落榜生,心里有沉重的失落感,学习兴趣几乎没有,缺乏自信心,行动随便,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的事情经常发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都漠不关心,对语文学习更是持有无所谓的态度,尽管老师说烂口舌,使出浑身解数,对他们来说也毫无用处。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们真是感觉无计可施。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中职的学生虽然在中学时经常受到老师的忽视、批评、否定甚至放弃,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但是经过细心的观察不难发现他们的自尊心、荣辱感、表现欲特别强,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重视。我们正是要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更多地进行赏识教育。仅仅初中毕业的周弘老师能将自己双耳全聋的女儿教育成中国第一个聋人研究生,靠的就是赏识教育,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无任何残疾。把赏识教育运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就是要做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时时关注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从正面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过来。在课堂上我们要多用“真好”“真棒”“有进步”“好样的”之类的激励性的语言。作为职校教师我们必须要深刻地认识到表扬远比批评好。我们的每一次表扬,都将成为学生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面对学习“不主动”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势在必行

职校学生上语文课的纪律性普遍很差,上课心不在焉,随便说话,玩手机,哄堂;集体朗读课文读不到一块儿,领读也懒得出声;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一问三不知。有的学生一学期下来课本还是新的,一个字也不记。有的甚至蒙头大睡,有的干脆逃课,对语文的学习越来越淡漠,认为语文课可有可无。

在反复的实践和探索中笔者深深地认识到,普通中学的教学经验在这群学生身上完全不奏效,学生课上的诸多不正常表现主要是因为对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让学生成为 “乐之者”,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1.应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进行情景剧表演;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咬文嚼字大赛;讲授《史无前例的大迁徙》一课时组织学生观看《话说农民工》的电视专题片等等。这些趣味性的教学环节都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应从就业问题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职校的学生普遍非常关心自己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非常渴望自己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企业在招聘职校毕业生时,不仅强调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非常注重他们的文化修养。如有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求应聘者作自我介绍、写自我鉴定或朗读某篇文学作品,这些都是和语文课的学习息息相关的。试想,如果你们毕业后进入企业,连最起码的请假条都不会写,不会写计划总结,不会写报告,不会和别人交流,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说普通话,怎能应聘成功呢。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师让学生把学好语文基础知识与实现自己的理想结合起来,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面对“机械”的学生,树立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

职校的教师普遍认识到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学生在校学习了两年,到企业实习还是很难适应本职岗位,技术不过硬,照搬课本,机械复制,以致有的被调离工作岗位,有的甚至被企业开除。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过多地强调课本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同样需要创新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老套的教育观念,树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全新教育观念,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灵活性教学,变呆板的一言堂教学为探索性教学,变教师领舞为师生共舞。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和空间,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发明和创新。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和调控,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及时肯定和鼓励。语文教师还要不断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将翻转课堂、微课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语文课堂,以此来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四、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倡导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中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表现在学习活动方面也是多种多样,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求知欲弱,精神不集中,学习不主动;有的学生在学习中目的不明确,兴趣和志向经常改变,对所学知识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学生虽有学习欲望,但自制力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佳等。

面对这些现实性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能搞一刀切,一定要全面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完成统一集中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要针对少数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一些有特色的、个性化的学习单元,以弥补统一集中教学的不足。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应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主体性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辅之以开放式的考核评价方式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和性格特点,通过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挖掘、拓展以及深入浅出的优势组合与创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总之,中职院校语文课教学必须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五、小结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探索中职语文教学的出路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职校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实际,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策略,努力发掘有利因素,为中职院校教学改革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韩清林.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

[2]马树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1999(10).

[3]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3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多次鲜明地提出、调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意义。“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也提出了相应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这一些意义和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内容和活动很难理解和实施,在实际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少困惑。近几年,本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的教学做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现谈谈以下几点思考与认识。

一、“综合性学习”存在的困惑

1、部分综合性学习与师生生活、学校实际严重脱节

如“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上提供的相应资料极其有限,老师手头上不仅缺资料,就连自身也对月球的奥秘知之甚微,师生更无法从网站及图书馆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因为像我们这样以体育训练为主的学校哪有如此方便的资源可享。再加上月球的奥秘本身就是一个让师生感到陌生无趣的对象。因此,活动要么无法开展,要么也只有“纸上谈兵”、“走过场”罢了。像此类不适合我们这类学校师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课本还有好多。如“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追寻人类起源”、“马的世界”、“戏曲大舞台”、“论年文化的魁力”等。

这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对象或范围,恐怕连高中生或大学生也是难于应对或不愿去了解的。要实施这一些综合性学习,以达到提高素养的目的,看来非专业人士莫属。

2、学校及周边环境束缚着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要么是学校和本地地方条件差,没有相关的资源或设施可以供给享用,如图书馆、天文馆、博物馆等,要么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百姓的不支持,妨碍着师生的活动,如学校禁止教师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览及校外活动。这样一来像“漫画探险”、“背起行囊走四方”等活动,即使是学校准予组织,老师可以担待事故责任的处罚,来组织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但学生一旦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学生家长也会把你闹得惶惶不可终日。如此一来,综合性学习也仅仅只能是局限在校园或教室,可想而知,效果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也只能是纸上空文,老师也只能是望“标”兴叹。

3、学生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参与意识淡漠,兴致不浓,少合作、惰探究,是影响综合性学习的展开及其效果的又一主要原因

4、教师对于开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是学生忙于训练,教师忙于检查、考试、很难抽出时间花费一、二周时间来精心筹划、组织、指导、督促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二是惧怕压力和责任。上级及学校一再三令五申不得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若发生事故,责任自负。且两个班100多个学生,个个活泼好动,任你有三头六臂也无力组织和指导,只好来个“闭门”静坐综合性学习了。

三是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文化修养欠缺,又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手段,致使综合性学习走走过场,现卖课本上仅有的一点资料而已,毫无宽绰之。

二、提高综合性学习教学效率的对策

对综合性学习任凭会遇到怎样那样的困惑,但在实践中,我也总结出了三方面的构想及对策,即“三个超越”。

1、超越教材,张扬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突破教材中相对固定的语言训练序列,有序与无序相结合,训练与引导创作相结合,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随时适应学生变化着的现实生活,顺应学生不同的语言个性。”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教材,科学处理加工教材。

“钻入教材”是基础,引导学生钻入教材,将“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使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引导学生去开发新文本。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认识路线,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对教材进行量的扩展延伸,质的发展创新,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超越教材,要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针对语文教材,我们在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相关的资源,使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美文、诗词、谚语、成语等,再带领学生融入自然去体验春之美。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吟颂有关春的诗句,欣赏大自然春的美景。学了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吟春颂春:唱歌、朗诵、吟诗、作画……学生在这样开放的作业中,定会自主参与,乐于学习。扩展《春》的文本,丰富了春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又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开发。

超越教材,获取信息,搜集资料,重组创造,滋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但解决了学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会学的问题。

2、超越课堂,融入生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课堂时,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语文教学失去了实践活动的翅膀――充裕的时间;失去了实践活动的舞台――广大的空间;也失去了实践活动的旨味――无限的乐趣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如果离开了生活的意义,语文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它应注重:语文学习内容的整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学习的结合。“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以课堂当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只有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才能使人生多姿多彩,个性得以张扬。

超越课堂,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我们都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和能力。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利用学校、班级、家庭、社区、街道、各种节假日等空间和时间资源开发语文学习的内容。以演讲、辩论、课本剧表演、逛书店、读书心得、热点追踪、佳作赏析、影视评论、主题班会、联欢会、座谈会、人物采访等多种活动形式学习语文。当然,还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即既安全又能让学生能尝到知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更加紧密。

超越课堂,融入生活。要触及学生的心灵。语文学习回归生活的本真,就能引发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获得与文本、心灵对话,语文的三原色在生活的调色盘里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如果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触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语文就是黑白的。如:《成长的烦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父母和长辈在青少年时期的烦恼和困惑,明白他们是如何面对这些烦恼的,这些烦恼给人带来了什么。通过人物采访,调查分析,心灵互动,写下烦恼等精心设计的活动,真正实现心与心的交流,真实了解大人的心路历程,正确对待自己的烦恼,真正下触动了学生的心灵。通过这样的活动,促使他们能够正确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生活,以平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烦恼,让爱常住心间,让阳光充满生活。

让学生置身于社会大课堂,自主支配时间,自由选择空间,学生的身心得以充分释放,尽情呼吸自由的空气,完全生存在超越课堂的“课堂”中。

3、超越知识,走向智慧

“如果说知识是豆浆,那么智慧便是卤水。知识很多,智慧很少的人,总是一盆豆浆,点不成思想的豆腐。”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走向智慧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而语文教学却恰恰缺少了智慧、缺少人文关怀。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传统的话文教学一味强调知识的学习、记忆,而忽视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主,他们旺盛的生命力逐渐变得刻板、苍白,他们潜在智慧的成长被阻隔了。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被动的、机械的操练,学生品尝到的只是枯燥、乏味、痛苦。更可悲的是语文课堂里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抹杀了无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更无智慧可言了。

超越知识,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发问。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处理好了这两个问题,学生的智慧必然能得到提高。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唤醒、引导、启发!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困惑与转向

G623.2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当前改变语文教学传统现状,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在新课改思想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改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能够及时把我现代教学的先进观念,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以下内容通过两个部分的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存在的一些困惑或者继续改进和填补的内容,并提出在未来改革中需要把握的方向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分析

根对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实际情况的调研总结,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阻碍主要来自于没有认清楚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由此不能找到很好的解决策略。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主要是以下方面:

(一)观念认识不够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学习位置,教师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处于完全主动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很难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也仅限于教师授课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认识到新课改的精髓所在,不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教师也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教学的情况,没有了很好的反馈体系。

(二)我国教育理论的缺失

我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的探讨起步较晚,现代的脚下理论主要来自于国外的经验,作为先进理念传入我国之后,对我国语文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变化,这些教育理论思想和体系与我国实际情况之间产生的差异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发现,这些教育理论体系是在发达国家基础上建立并发展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并不适应。但是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导致教育理论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产生了冲突。

(三)教师的综合水平有待提升

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传统教学思维,这就造成在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改革过程中阻力重重。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停留在浅层次上,对课堂理解片面,不仅没有采取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对于教材也无法实现深层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综合水平对于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教学水平高、感染力强的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讲课毫无亮点,无法用自身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这是无法实现创新的。

二、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改革转向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

思想能够指导人的具体实践,为了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保障小学语文课堂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具有打破传统观念的决心,在小学中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环境,并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对每个学生尽量做出积极评价,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科学借鉴国外教育理论

教学理论能够指导正常的教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性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在当前,我国在创立本国教育理论时,必不可少的要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教学理论,但是这种学习不应当是照搬,而是要有限度的借鉴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另外,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因此在创造和发展我国语文教学理论时还需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涵,融合现代的理念进行创新发展。

(三)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载体主要为语文教材。目前,教材也开始从传统黑白模式进入到彩色模式,其中有大量彩色的插图,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插图联想出动态的短片,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现有的插图进行补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挖掘出插图背后蕴含的深层含义,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应对小学语文改革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接触知识、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其思维能力也处于转换阶段,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认识都比较感性,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多种多样的素材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另外,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场景设置、主题变化等方式,实现学生思维的飞跃。

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改革,也是符合我国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要求,只有充分认识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改进,并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指导。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渗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如何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关注的课题。小学生年龄较小,未谙世事,像一张没有任何图案的白纸那样简单,像皑皑白雪那样纯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爱国教育,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知识面窄,表现欲强,争强好胜,教师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讲课要生动、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同时,由于小学生喜欢被肯定、被表扬,教师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其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上。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在教低年级的学生,要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到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徽、国歌等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的学生时,要注重给学生传授国家和民族的相关知识;在教高年级的学生时,应该重视挖掘教材,对学生党国家政策方针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了。

二、充分挖掘教材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富饶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宝藏,还有一群勇敢勤劳的人民。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描写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四季,丰富的物产。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华儿女感到骄傲、自豪,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得到了培养。又如在上《刻舟求剑》一课时,教师要重视刻舟求剑的道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不能像《刻舟求剑》的人那样不知变通,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处理问题。这样就启示学生做事不能死守教条,不知变通。这样就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景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立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知与体验,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认知。特别是在教师无法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时候,更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创设和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与掌握。比如音乐情境、画面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在学习《小珊迪》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营造一种悲伤、凄惨的课堂氛围,接着用一些语言引导其继续学习。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与小珊迪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讲授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两个情境:一、小珊迪被撞,车夫扬长而去的场面。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场面。通过这两个场面,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赞扬了主人公的良好品德,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四、利用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演讲、作文、周记、随笔等。作文、周记、随笔等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作文、周记中学生可以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而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习作,重视评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比如有一次某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点小事故。于是笔者借机在班级开展了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布置任务之后,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查找例子,为演讲比赛作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就得到了安全方面的德育渗透。同时,教师对于演讲中情绪消极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对自满的学生要告诫他们不骄不躁;对于处于迷茫、困惑中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结语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心里特点,开展适时的教学。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得到相应的熏陶,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龙明.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陈红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几点做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3] 陈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1,(2).

第6篇

       理论经纬

        (4)浅谈曾子文章中丰富的教育内容 曾祥芹

        (7)论君子——《论语》串读 吴永福

        (9)浅议基于行业需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策略 言岚

        (11)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因素整合的创新 郜暘

        (13)《大学语文》鲁迅专题授课的几点收获与思考 陈亚萍 段朝霞

        (15)基于职业语文能力培养的技工院校口语教学探索 张丽

        (18)品,《老王》教学的简约风格——余映潮老师执教《老王》 曹月芹

        (21)浅谈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魏婉棉

        (23)专题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性研究 陈露 张晨

        (25)从莫言获奖感悟:让语文理性的回归 王云雨

        (27)教科书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程鑫

        (29)语文有效课堂之我见 向箭锐

        (32)关注大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性 莫云

        (34)敢问农村语文教师素养提高之路在何方 苏红平

        备教导航

        (36)高中语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探究 张俊珍

        (38)《魏公子列传》教学思路及说明 王冰雪

        (40)浅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李清照诗词的豪放风骨 胡亚玲

        (42)由“同行”说开去——简论古汉语多音字读音与意义的关系 杨辉

        (44)《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线索设置艺术探微 文建设

        (45)由一堂课管窥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钟水长

        (47)“一个”阿q的“种种”角色 李晓奎

        (49)探寻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出发点——以四堂《在沙漠中心》异构课为例 张寰宇

        (53)构建诗意课堂的几点思索与尝试 杨丽娜

        (55)从《散步》五则课例中浅析语文课的有效拓展 朱媛

        (57)依据语感特性 培养语感能力 周莉

        (58)我教学生这样背诵《阿房宫赋》 罗珺

        (60)“独立寒秋”之“独立”赏析 蔡恒

        (61)多少愁恨如春水 满纸血泪就华章——对李煜《虞美人》的品读与思考 袁安彬

        (63)语文教学幽默艺术刍议 张婷

        (64)“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西江月》一词中的“别”字赏析 朱文玉

        (66)谈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艺术 周雪梅

        (68)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余满仓

        (69)论高中语文课堂文本拓展教学的有效性原则——以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为例 吴玉南

        (71)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把握教材 吴少桂

        (73)

诗词色彩美之赏析

        (74)《金岳霖先生》一文的细节析疑 刘红丽

        (76)浅说古诗中酒意象及其文化的赏析 杨扬

        (77)让语文课堂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应寨铃

        (79)课堂提问艺术?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简迎春

        (81)浅析诗歌中的“想象·诵读·品评” 吴建方

        (83)浅谈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嵇素贞

        (85)让课堂成为美的发源地 张灼花

        (87)诗美的积淀与选择 邓春浓

        (88)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打造语文和谐课堂 史俊英

        (90)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 包永杰

        (91)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语文课堂 房颖

        (93)论如何上好新职业素质培养环境下的语文课 魏劲松

        (95)让对话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郑云龙

        (97)有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杨金平

        (98)教师是语文课改的关键因素 刘肃善 何永国

        (100)课堂教学不惟模式,惟高效 蒲仲慧

        (101)有效课堂教学之根本 李福伟

        (103)做个轻松高效的语文教师 王存法

        (105)浅析莫言诺奖演说三个故事的寓意 刘俊林

        (107)浅谈赏识教育在语文课堂练习中的应用 王燕玲

        (108)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吴玉梅

        (110)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 安东升

        (111)浅谈农村中学校本教研中语文公开课评课活动 祁辉君

        (113)语文教师动起来才能造就灵活课堂 吉守金

        阅读教学

        (115)农村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崔文龙

        (117)中职语文课外阅读再审视 鲍源泉

        (119)从“读书人是幸福人”论当代学生的读书 王海安

        (121)例说论述类文本的教学维度 骆汉忠

        (123)新课程背景下课外阅读平台构建的现实追求 李杏珠

        (126)以苏教版中《雷雨》(节选)为例谈戏剧文本的阅读 袁书春

        (127)重视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李兴存

        (129)阅读·悦读·跃读——也谈课外阅读 胡志峰

        写作教学

        (131)试论初中作文中语言陌生化的应用 金冠芬

        (133)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素质之我见 黄荣光

        (134)作文:追求真实的生活感受 易风云

        (136)对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突破思考 张建辉

        (138)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实践研究 彭一晗

        (13

39)写作,需要让学生自由表达 石建善 刘玉秀

        (141)记叙文的“模式化定型” 付永东

        (142)向教材学教法 向经典学技巧——从教材古代议论文中学习写作技巧 夏炯

        (144)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 徐萍

        (146)引领学生抒写个性化作文 黄新霞

        (147)浅谈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作文 王国

        教材课程

        (149)黄金时代渐逝 无限感伤萦怀——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送考》主题重解 魏静

        (152)“速”当作“迅速,快速”解——苏洵《六国论》“速”字含义辨正 汤振洪

        (153)挖掘资源丰富课堂 研究拓展深化教学——普通高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陈蓉

        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

        (155)谈文言文阅读之虚词复习 潘秋霞

        (158)浅析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命题规律及解题方法 张山姗

        (159)毕业班语文复习的困惑及对策 刘颖

        无

        (f0002)杏坛学人风采 无

        (f0003)乐于读,善于思,勤于写 第十届“孔子杯”全球青省年华文作文大赛征稿启事 无

第7篇

>> 对《新闻记者》新闻打假的感想和建议 语文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困惑和反思 新时代下地理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和反思 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的困惑和反思 浅谈初中新任物理教师的困惑和反思 对哈特承认规则的反思辨析 反思新课改的教育困惑 历史教育困惑的反思 关于“严打假新闻 宽容错新闻”的思考 八年新闻打假,留下五大困惑 素食者的困惑 外企在华打假的策略和经验 解析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 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 对“辟谷”的困惑 市场中知假买假者的打假优势 从王海打假试析消费者的界定 一位药品打假者的维权之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③本人认为“假”无非是“虚假”的简称,因此“假新闻”与“虚假新闻”的内涵完全一致

④从约定俗成的语言内涵看,“假”无非是“虚假”的简称,“失实”的内涵应包括完全捏造的“造假”――引者注

⑤参见唐远清:《任何时候都应追寻新闻的真实――对汶川地震后“母爱短信”报道的反思》,《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6期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途径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进一步创新和改革,并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和成绩。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课程,语文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实现,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储量以及语文综合素养。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因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探究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实现途径,进而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创新教学理念

为了实现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主要以教师的“教”为核心,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得初中语文课堂缺少一定的互动和交流,初中语文课堂逐渐成为教师的演讲现场,进而降低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民主教育理念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达到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语文素质还是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会让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需求进行指导与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避免出现语文教学活动高于学生的理解与思维,而降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交流和沟通,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关注,不仅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目前的生活状态,以便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民主教育理念的创新。

二、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视频以及相关学习资料在家自主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初中语文课堂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为学生解答自主学习中的困惑,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学生间进行思维碰撞。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济南的冬天》重点知识进行学习资料的设计,将其上传到班级QQ群中,以便于学生进行下载和学习。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要提出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教师根据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解决,并提出“欣赏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其中美妙的语言,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回忆。翻转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动手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且课堂中的互动和交流汇集成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彻底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2.情景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几乎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情景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延伸,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进而不断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力,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皇帝的新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皇帝的新装》的动画片,创建皇帝“被骗”过程的情景,展示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表情和行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和朗读,进而了解其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文章的中心内容。

总之,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和基础素养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民主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进行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实践策略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02-01

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实施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在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都掌握了,但是,在实际中却不能灵活运用;在仿写句子的时候,学生也能比猫画虎,但是却缺乏新意,甚至 "离题万里"。因此,要注重素质教育的贯彻,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含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很多学校对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开展情感教育,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事实上,还有很多老师并没有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使得语文素质教育陷入误区。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明白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上,让学生获取知识,理解语言,体会语言,进而形成自身的语文素质,灵活地运用到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去,同时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素质教育下,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这对老师的能力是一种考验。因此,语文老师在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基础上,还要明白这两点:一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矛盾,开展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否定了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更不是对文化知识的忽略。从近几年高考题型分析,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也使学生更了解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二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更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不会统一要求全体学生。应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让学生打好基础,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2.1 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个压抑的环境会影响到学生的好心情,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愿意思考,对学习的内容也不敢兴趣,虽然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之,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心情也会轻松愉快,他们必然会获得快乐的体验。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主动地分析问题,深入地理解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愉快环境的创设,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师生互动交流,他们互相尊重,教学相长,学生放下了惧怕和紧张,他们为了取得成功,以及得到老师的表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教师不是单纯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这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3 激活课堂教学,贯彻素质教育 。语文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学生情绪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心情愉悦,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情绪和课堂气氛是分不开的,教师要面带微笑进入教室,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精神愉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情感相一致,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好处。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堂导入内容既要联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学生更好地去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4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节奏的把握应依据学生的生理变化特点,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又不能节奏太快减低学习效率。因为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外界的刺激会使他们的思维反应强烈,同样对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注意引发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问题以加强学生有意注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速度要保持一定的节奏,另外,课堂教学语言同样也要有节奏感,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根据文章内容随时变化着,文章感彩灰暗,教师要放慢语速。文章感彩强烈的时候,教师的语速要加快。语言要有艺术性,要做到抑扬顿挫,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语文愉快教学。此外,教学节奏的调节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变化,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节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5 善于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高一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踊跃,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追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习惯搞题海战术,不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依赖心理,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因此,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必须要扭转这种局面,改变传统的教和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制订课堂发言竞争机制,合理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制定一名学生负责统计本组成员发言次数,每周进行评比,把发言积极的个人或者小组张贴在班级的光荣榜上。教师要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使学生发言错误,教师也不能批评,应正确引导和鼓励,以免打消其积极性。

2.6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教育是知识传播和创新的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才能形成和发展其它能力,尤其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语文素质教育,要让学生积累深厚的语文知识,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并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为学生终身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志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2):78.

[2] 刘占良.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2):61.

[3] 王梦颖.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9):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