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4 17:28: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科学技术;小城镇发展;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43-01

1 加强小城镇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

历史事实说明,如何建设发展小城镇,重要的是我们对于重大战略方向的把握是否准确,是否能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因此,我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研究必须先行,摸清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建设的科学理论、方法及小城镇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保障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以科学管理和市场化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激励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研究必须结合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实际状况,借鉴国际上小城镇建设的成熟经验,集中力量开展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的攻关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为我国小城镇健康科学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城镇支撑,全面提升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盲目建设和浪费现象;缓解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促进我国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小城镇建设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生态小城镇建设共性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对其关键技术加以研究,可为实现小城镇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数字城镇是利用以3S技术(GPS、GIS、RS)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城镇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现代化,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应贯穿于建设技术的各个方面;我国地域广大的小城镇不同程度的存在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水源地与水体受污染、土壤结构破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不断增加等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小城镇生态保护、环境质量保障、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关键技术,集成和开发适宜不同气候特点的小城镇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亦是中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需求。

小城镇公共设施是衡量小城镇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应从小城镇的规模及其功能角度来研究小城镇公共设施的配置标准和规划布局,为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道路交通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纽带,是促进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针对我国小城镇交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区域交通系统、交通体系规划和设计、交通设施的建设等三个层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并充分考虑小城镇的规模效益、财政基础、技术力量、服务对象等现实条件,以形成适应小城镇交通发展的科研成果和适宜推广的技术与标准;小城镇综合管网系统是小城镇的生命线,小城镇综合管网系统规划与建设技术研究是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综合布局、规范小城镇综合管理的需要,是满足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必要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小城镇节水、节能、防灾和进行环境保护的必要措施。

3 加快小城镇产业的升级与技术创新

针对小城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快小城镇产业的升级与技术创新研究。首先应开展小城镇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划研究,为小城镇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搭建平台。推进小城镇住宅建筑产业化与绿色建材业发展,将会促使相当数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剥离出来,形成专业分工,既有利于吸纳剩余劳动、节约资源,又有利于改进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大量农房建设产业化,将会为多种消费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也使相关乡镇企业建材制品及劳动力有序地、逐步地进入市场。

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城镇的信息化水平是实现小城镇与外部世界广泛、快速和有效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城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小城镇信息服务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小城镇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最终实现用信息化带动小城镇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可见,加快小城镇产业的升级与技术创新,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 小城镇科技示范的推广研究

第2篇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活动;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在现今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社会的快速完善,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21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一个时代,但由于发展科学技术,难以避免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自然灾害的频发、环境的严重污染、水资源的不断减少等等,所以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应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减少环境损坏。在实现社会的快速进步发展的同时,时刻关注环境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社会发展的正确之路。

二、科学技术造成的环境问题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兴起是为了使人类的活动更加便捷,加快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在逐渐体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人类为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过多的使用了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一类杀虫剂,结果虽然暂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由于不断地滥用药物,十年之内对环境的影响非常之大,这些毒素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由各种方式进入了人体,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杀虫剂的持续使用后,还造成了一些害虫的抗药性,使得虫灾泛滥,杀虫剂的效果已经逐渐丧失。在可续技术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开采。上世纪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地球上现存的资源含量越来越少,特别是矿物资源和水资源的问题极为突出,江河湖海在不断遭受着污染,水体的级别一降再降,现在有许多地方的水资源稀缺,或者是水质远远不能达到要求,这对于人体的损害也是极其严重的。经调查显示,现在的森林覆盖率在逐年下降,不仅仅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这与其他方面的环境影响也有一定的关系,没有森林和湿地的调节,自然的代谢能力会越来越差,带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生活中可体现为气温的不稳定、空气质量的持续下降等等。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方法

要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就要从引起这些环境问题的源头入手,在源头上减少导致环境恶化的因素,才能使得环境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否则只是不断地治理和污染,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要实现环境的治理,首先需要严格贯彻执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因为加快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危害。在这一方面,应该对与自然环境污染相关的企业和工厂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其由于赚取利润不符国家要求的进行环境污染,在审查时也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将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在宣传上也应该加大力度,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问题还需要社会上的持续关注和教育,在教育上,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得环境问题深入人心,使得人人关注环境问题,人人保护环境发展。在企业的生产中,需要利用的设备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应该对如何减少生产设备造成的环境问题入手,研发出更加环保、减少环境污染的产品并大力推广使用,减少由于这一方面原因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学校的教育中,从儿童的启蒙教育开始,就应该灌输给儿童要保护环境,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改变环境的重要责任,时刻关注环境问题,坚持做维护环境的优秀公民。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将环境保护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才能使未来的社会发展在更加环保的运行模式下进行。对环境伦理道德的宣传应该始终做到有良好的传播效果,这样才能使得环境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

结束语:

科学技术在人类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将环境保护治理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到一起的合理途径,是解决目前环境问题的必经之路。在环境问题上,我们要始终秉持着减少环境污染、有效治理的心态,不能由于环境情况的不乐观而放弃对环境的治理和优化,始终坚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只有不断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才能使环境问题得到持续关注,将环境伦理道德的宣传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将环境问题得到良好的控制,使环境得到较好的治理和维护,还地球一片绿色、还人类自己一个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陈士俊,柳洲,王梅.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环境问题的理论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01)

[2]车丽娜,刘庆华,王泉玉.浅析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J].知识经济.2009(08)

第3篇

[关键词] 科技档案管理; 科学技术; 发展; 关系; 提升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47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85- 01

1 科技档案管理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科技档案是对科技活动信息的有效保存,能够在科技发展当中提供指导性作用,而对于科技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也能够很好地保障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两者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这种联系包括着如下几个方面。

(1) 科技档案管理能够确保科学技术得以很好的保存。科学技术是一种知识形态,其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加以保管,从而在无数次的重复运用后,对经济社会带来极为有效的改革。科技档案就是保管科学技术的载体总和。人们在进行科学活动之时,最早形成的是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理论思想,在逐步将这些思想进行实践操作后,才能形成最终的科技成果。就抽象意义上的科技思想而言,其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被保存下来,而这些文字资料就形成了科技档案。显然,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不仅能够完整地保存科技成果形成的基石性思想理念,而且对这些科技档案的有效分析也能够确保人们可以对科技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理解。

(2) 科技档案管理可以保障开发的科技成果得以有效的保管。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逐步发展的特征,也就是不断根据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而发展,不具有突然变化的特质,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就必须确保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科学技术认识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这是科技档案的最主要成果。而对科技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则能够保证科学技术在研发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被积累与分析,从而对科技发展前景进行合理的预测,体现出科技档案管理对于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事实上,从科学研究自身的模式来看,现有的科技成果、文献等对科技进一步发展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解读、分析,才能够确保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

总的来说,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与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科学技术内容所体现。科技档案自身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而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则有效地将这种价值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层面,带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就是说,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在一段时间内沉淀的产物,而科技档案管理则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有效工具,两者的紧密结合最终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科技档案资料自身具有客观性,因此针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强化,则可以极大地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平。

2 当前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关于科技档案的规定各省、地市均不统一,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无法规范地进行,给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为这个原因,目前有部分组织,不管是组织领导还是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科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都不是很重视,对科技档案管理的投入不足。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化必须以引进先进的科技档案管理技术手段为前提,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短缺无疑极大束缚了现代化的进展。

2.2 缺乏科技档案更新意识

通常情况下,在组织进行科技档案编制与管理的初期,人们对于科技档案管理的认知十分重视,能够保障科技档案构建的完备性。然而,随着工作的持续性开展,人们对于科技档案更新的意识出现了一定的滞后状况,这主要是因为运营方面的正常开展已经成为人们所主要关注的方面,而核心工作团队及经济业务的稳定发展,也使得科技档案更新处于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中。这种更新意识的缺乏在企事业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危机时往往难以从科技档案管理层面给予组织足够的帮助。

2.3 缺乏相应的科技档案管理高水平的人才

科技档案管理从传统的管理手段走向现代手段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除了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外,还必须有优秀的技术人才支撑。科技档案工作在组织中属于后勤类,工作挑战性不强,对于职工晋升来说并不是多么必要的筹码,因此,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进程需要的人才必须是同时具备科技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有的组织不知道购买什么样的科技档案管理设备,也有的组织“跟风”购买了先进设备却缺乏熟练的操作人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 提升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着力提高对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某些组织由于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导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对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水平产生不利影响。组织的领导要着力提高对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组织领导应认识到科技档案工作是组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领导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制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和细则,制定信息化的战略,对信息化过程进行全程掌控。与此同时,对于信息化进程的投入要予以适当增加。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需要相应的软、硬件设施,首先就是必须充足的资金支持。

3.2 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工作规则和标准对任何一项工作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水平和规范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另一方面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标准化和规范化应该体现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在科技档案管理过程中尤其应该如此。

第4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 科学课堂 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192-02

科学并非指知识的本身而是指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知识可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技术可以方便快捷的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难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所展现出的巨大应用作用,因此,教育界对于科学技术有着充分的重视作用,不仅在普通教育中设计科学教学,更有专门细化的职业教育来进行科学技术的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只有落实科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学。

1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科学技术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学生理解科学、拥有科学的态度、去追求和探索、去解决人们生活中的一些难题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总结起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以下意义:首先,科学素养是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难题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电器和设备无不是科学技术的伟大结晶,尤其是智能化机器人的研发,可以看出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科学素养的提升可以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融入社会,更好地利用社会中的各种资源。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在于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科学核心素养,让人们保持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去创新去发展科学技术。最后,提升科学素养,掌握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培养科学素养,人们逐步掌握科学常识,对于生活中的小问题可以很好的解决,比如贴在物品上的标签难以去除,通过吹风机加热后,标签可以轻易的揭掉。

2 科学核心素养的内容

科学设计众多领域包罗万象,其中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科学,其中设计自然、社会、哲学、物理等众多的学科,关于科学的核心素养内容也十分的广泛,在此笔者对科学的核心素养进行简单的总结如下:(1)实证意识。实证意识主要体现在哲学中,源于哲学中的实证主义,科学的实质就是实证,科学要求客观的进行实践,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证意义,客观的进行科学研究。(2)实践能力。科学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和验证,可以看出科学也是一种实践过程,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去验证理论的真伪。(3)探究能力。科学要求人们保持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以及自然、社会规律,探究能力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素养,需要人们提出问题、信息收集、提出假设、实践验证、得出结论等,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究过程,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探究能力。(4)科学思维能力。科学不仅是一种探索实践活动,同时也是思维方式的一种,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3 核心素养在科学课堂中的落实

3.1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由于科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多的运用现实中的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科学内容的讲解和教学,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后学生会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生活案例观察,来验证教学内容,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例如,摩擦会起静电,冬天脱毛衣时,由于毛衣和衣服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后,就会有意识的观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服沼谏活,生活实际案例的讲解,提升了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3.2 鼓励学生动脑动手进行科学探索

科学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教育的本质一方面是进行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是观察、分析、探索能力的培养,科学教学可以被总结为授人以鱼同时授人以渔。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时,更多的鼓励学生去思考、质疑、探索未知领域。只有鼓励学生去进行探索,才能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成功探索的喜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行科学探索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探索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偏差,教师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科学探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3 加强课堂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毫无疑问,兴趣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推动力,在科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生活活泼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加强师生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教师也能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其次,成立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实现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最后,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鼓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通过鼓励学生去学习、分析、质疑、探索,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科学教学展现出极大的兴趣。

4 结语

科学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传授过程,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得以体现,科学设计内容广泛,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升,保持科学的态度去质疑、探索、分析,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章建跃.树立课程意识, 落实核心素养[J].数学通报, 2016,55(5):1-4.

[2] 王云生.探索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J].化学教学,2016(9):3-6.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286-01

信息时代,人们的现实生活逐步趋向信息化。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环节,已经朝现代高新技术的方向发展。“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已有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实出发,扎扎实实地抓好未来教育,振兴民族,继承和发扬民族的文化传统。

现代教育的任务是艰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这里的“教学优化”就涉及到我们的教育事业中怎样才能实现“教学优化”这个问题。

振兴教育的关键还在于教师。那么,作为在现代教育技术中起关键作用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怎样才能实现“教学优化”呢?

1.教师要志存高远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实,与时俱进,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培养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以德育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2.在平凡的岗位上明确自己职责的神圣性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教师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向现代技术教育过度。在这个重要阶段,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应更进一步。在现代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语文教师,更应做到这一点,从“师德”“师风”“师范”出发,认真、努力提高自己,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人的情趣往往会影响人的工作、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给学生一个潜移默化的良好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小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鼓励失败的学生,以赞许的目光指导优秀学生,调动学生热情,让他们感觉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与重要性,创设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这犹如农民种地,首先要培育一块肥沃的土壤,小麦才能茁壮成长。同样,创设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的氛围,才能达到教师默默耕耘的目的,才能使自己的职责敬到位,教学也会出成果。

3.语文教师应具有现念

具有现念的高素质语文教师,不会把自己禁锢在狭小的空间中。他会以良好的人际品质,完美的人格魅力,科学地管理学生,积极创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一位有知识、有涵养、有现念和技术的教师。

4.专业知识和能力尤为重要

语文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还必备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准确地组织语文教学活动。陶行知先生说:“想要学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说明,学生的提高在于教师,这个提高就包括知识的提高和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提高就是语文本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的提高,就是教师一定要具备怎样将自己的知识通过教育方式的转变转化给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有所收获,包括知识、学习方法、做人等方面。语文教师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他的能力也随之提高。所以,教师的专业水平应该说是很重要的。

5.应该强调的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柏拉图说:“教育者之人品,为教育成败之要素,教育良否之所由行也。”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每位教育者应实事求是,各负其责,“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形象、职责、素质上都需要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6.必须有信息化的头脑,努力走进信息教育中

通过校本教育,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自己,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技能。利用学校信息化系统,带动语文教育现代化。

第6篇

关键字:技术;数码照片;档案

根据国家《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照片文字说明应当具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由、背景、拍摄者等。当前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照片档案数字化技术条件已日趋便捷、成熟。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云环境时代,受众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相关网站浏览或下载图片。如何使数码照片档案更便捷、准确、安全和真实地对其收集、整理、归档和进行利用,在技术层面就充分体现了照片档案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性。

1 什么是技术

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一般地说,技术的发明是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物化,使可供应用的理论和知识变成现实。技术涵盖了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事物,是生存和生产工具、设施、装备、语言、数字数据、信息记录等的总和。所谓熟能生巧,巧就是技术。广义地讲,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根据不同的功能,技术可分为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生产技术是技术中最基本的部分;非生产技术如科学实验技术、公用技术、军事技术、文化教育技术、医疗技术等,是为满足社会生活的多种需要的技术,数码照片档案与利用涉及到的大多是非生产技术。

2 技术的特性

技术的使用在现代社会无所不在,一套共同的特性可以用在现代技术上。许多的作者,如McGinn (1991)和Winston (2003)列了下列一些关键的特性:

复杂度,指大多现今的工具都很难以了解的特性(即需要一连串对制造或使用的事先训练)。例如对纸质照片损坏的修复技术,修复后才可以完整真实的对其做数字化技术的处理。

依赖性,指现今工具多依赖著其他的现代工具,而其他的现代工具又依赖着另外的其他现代工具的事实,不论是在制造、使用上面。例如,数码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便有一套巨大且复杂的制造及维护工业技术持撑著。而使用也需要有存储空间、电池、网络等设备支持。

多样性,指相同工具的不同类型和变异。

规模性,指现代技术的普及。技术支配了现代的生活。如照片数字化、手机网络、因特网、飞机航行、通讯卫星及其对地球上人们的影响。

3 技术的价值

技术价值是凝结在产品中的由物化劳动所释放的技术生产力,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价值等。

技术的广义价值是在把技术当作文化现象的基础上理解技术对社会和文化的作用,如认为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也就改变了人们的存在方式;技术的狭义价值指在考虑具体技术目的的意义上理解技术的效果,如思考何为适宜的技术,探讨具有实现可能的技术是否就是人类应该渴求的技术等问题。

对于现代技术所导致的“劳动异化”则少有涉及。随着科学的进步,档案管理系统的简单化,档案工作者也同样成为简单重复操作的执行者,变成了这类管理系统的工具,而不是对档案管理系统的支配者。而我国目前把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与发展科学技术、技术生产力和技术价值高度统一起来,找到了建立在发展技术生产力和技术价值基础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与发展道路。开创了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大效益发展技术生产力、技术价值的新局面。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档案工作者应该走在技术前沿,不断创新,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尤其是数码照片归档和利用的系统更应该人性化,真正实现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准确的利用服务。

技术价值的发现及其理论体系的创立,为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挑明一条业已存在的“科学技术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物化劳动技术生产力技术形态可变资本技术价值技术资本技术世界共享主义”的新型发展道路。

4 技术对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尽管各类数码照片档案的归档、利用平台已有很多,但大部分在技术上存在一些还有待完善的小问题,比如照片放大后不清晰、照片经过修改后改变事实再存档、照片时间录入不准确、照片的文字说明不真实、数码照片的排序混乱等等问题。

按照什么样的价值规范与价值标准进行技术选择,最直接的就是人性化的价值取向,即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方向的技术选择。照片档案是历史的印记,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其利用价值越来越大,其所展现的直观感受震撼人心,但是有的老版纸质照片已变色、发黄、破损,甚至已成孤本,对其利用存在危险性和破坏性。随着扫描仪、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功能的不断强化完善以及应用的普遍性、广泛性等因素,使照片档案数字化技术条件已趋成熟。为了保护照片档案原件,使之能反复利用并不改变其真实性,对其进行数字化技术加工,为利用者能够方便地提供数字化的电子照片档案查阅服务,这样人性化的价值取向就显得更加安全。

当前,国内外对照片档案数字化基本有三种技术途径:其一,将纸质照片通过扫描处理,经过纠偏、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等手段,获取数码照片;其二,对纸质照片用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直接的翻拍,获取数码照片;其三,直接用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代替传统胶片相机进行拍摄,获取数码照片。对馆藏照片进行数字化技术加工是为建立馆藏照片档案数据库提供素材,保护照片档案原件,使之能反复利用。对照片档案进行数字化技术加工时,不仅要对纸质相片数字化,还要将与其对应的文字说明数字化,这样才能建立对应的照片档案数据库。使数码照片档案工作实现“收集技术整理技术鉴定技术保管技术检索技术服务和利用的技术共享主义”的技术形式。

参考资料:

【1】《论技术》,远德玉,陈昌曙,1985年.

【2】《双刃剑的困惑――技术价值的分析》何立松,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

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经济学基石的劳动价值论受到了新的挑战,然而劳动价值论和知识经济并不冲突,劳动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所谓知识价值论只是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外在表现。尽管如此,新时期劳动价值论的内涵仍需要在坚持其本质的前提下有所深化和发展,才能有助于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为其经济理论的基石,产生于150多年前的工业经济时代,是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所写:”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知识创新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人也因此对劳动价值论产生了质疑,提出了所谓的“知识价值论”等标新立异之说。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论呢?

一、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井未过时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批判的继承了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分析了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区分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指出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第一,人类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而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第三,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第四,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所创造价值的倍增,等等。其中第一点即劳动的二重性原理是这一理论的基础,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劳动仍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因而劳动价值论与知识经济并无矛盾。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价值”中的劳动并未限定为体力劳动。在定义抽象劳动时,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可见,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是包含脑力劳动在内的,而并不局限于体力劳动。并且脑力劳动能转化为多倍的体力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而脑力劳动的产出最直接的体现是无形的知识。因而从表面上看,由于商品科技含量的被重视,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商品是非体力劳动的产物。尤其是.,无人工厂”的出现,更让人们看到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知识、科技的推动在起作用,误认为劳动不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乃至出现”知识价值论”这样的错误结论。人们狭隘的将劳动理所当然的理解为体力劳动,而忽视了知识的最终来源正是一般情况下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脑力劳动。

其次,知识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贡献在于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及形成。”无形的知识财富必须作用于劳动力或劳动资料而间接的对生产发挥作用,而有形的知识产品必须通过劳动者的劳动才能实现价值的转移。”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和资本在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使用价值的创造中作用越来越大。它一方面通过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劳动技能的娴熟,生产活动的集约化和统筹化,从而使相同劳动时间内的劳动耗费能转化为更多的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生产设备的革新、劳动工具的改进、生产工艺的提高,从客观的生产条件上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生产出更多的使用价值。无论是哪一方面,知识本身都不能创造价值,而只是作用于劳动者或生产工具上,最终促进使用价值的生产。

最后,知识的最终来源仍是人类劳动。知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人脑,是人类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产生、积累和总结的。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并在解决生产过程遇到的问题中探索新的生产方法和技能,从而不断推进技术的进步,而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知识并不能创造新价值,而只能转移价值,能创造新价值的只有人类的活劳动.可见,知识推动使用价值的创造,而知识的发展又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因而,归根结底人类劳动仍是知识的最终来源。

二、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化

如前所述,劳动价值论不仅适用于工业经济时代,而且同样适用于知识经济时代。但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其与时俱进性,因而经济学理论并不是终极真理,它同任何其它科学理论一样都应随着社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在知识经济时代必然也必须在坚持其理论本质的前提下有所深化和拓展。

首先,劳动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脑力劳动的比重明显增大。《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此己有论断:”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的取决于动时间和己耗费的劳动量,……相反的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水平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伴随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单纯的体力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商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社会生产越来越多的依靠机器设备,机器生产越来越取代人力劳动,甚至出现了无人工厂。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脑力劳动,来创造适应现代化生产所需的机器和技术,脑力劳动为需要更少体力劳动耗费的机器生产提供了可能和动力。 其次,生产性劳动的范围需要重新厘定。生产劳动不再局限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科学研究、管理劳动以及服务行业等在现代社会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科学研究、教育文化产亚、卫生服务行业等,虽然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但它们或者是为生产过程做准备,或者是使生产过程更合理有效的进行,或者是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因而是为生产过程服务的,并且是知识经济时代中价值的创造过程所必不可少的,因此都应包含在生产性劳动的范围内,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这就使得生产性劳动的范围大大扩展。

最后,劳动产品的形式发生变化。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产品的形式不再是单一的有形产品,尤其是对脑力劳动而言,其产出更多的是无形的产品,比如生产技术、信息、品牌商标、创意和新的理论、思想等。它们的价值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远大于有形产品的价值。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提供的劳动产品大多体现为无形的精神产品,如技术发明、理论创新、文艺作品等。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如信息、通讯等,也不是单纯的有形产品。尽管这些产品不同于传统产品的表现形态,它们仍毋庸置疑的属于劳动产品的范畴。

三、劳动价值论的现代价值

现阶段,随着社会进步,科教文卫事业和第三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产品和形形的服务,这些部门的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应被正确认识。正如北京大学胡代光教授所说:”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己愈益对其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劳动者整体既包括工人,又包括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乃至被雇佣的指挥劳动或监督劳动的人员,他们都以各种不同方式参与商品价值的创造。’.劳动价值论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知识经济时代,由于脑力劳动的重要性显著提升,由脑力劳动产生的科学技术在价值的创造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各个国家也因此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发展。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在内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后,美国、日本等新兴工业国家的迅速崛起和英法等传统工业国逐渐衰落,通过对各种资料的分析考察,不难发现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正在于这些国家对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态度上的差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正在于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显著提高。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对科学技术发明创新的支持和鼓励,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次,对管理劳动重要性的认识。管理劳动虽然不参与直接的生产价值劳动,但它有助于恰当安排劳动力的分工,科学统筹和规划生产程序,使生产过程更为合理有效的进行,为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服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劳动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专门管理人才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企业的竞争力集中的表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而管理劳动的素质则是其中具有关键作用的主观因素。因而,认识到管理劳动的重要性,并重视对管理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现代企业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必须做到的。

第8篇

关键词 波斯曼 技术垄断 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The Cultural Reflection of Postman's Technopoly Concept

ZHANG Yi

(Public Management Colleg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Abstract Technopoly is the important point in Postman's book "Technopoly", he warned that we have now entered a era of technology monopoly the culture, culture succumb to the technology, reminding us to be alert to technopoly on the cultural hazards, he criticized this point very deeply. There is a reference value for us to rethin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culture,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ultural values.

Key words Postman; technopoly; cultural reflection

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1931-2003)是世界著名的媒介理论家和批评家,他在其著作《技术垄断》中,系统提出了“技术垄断”(Technopoly)的思想,极其详尽的论述了技术垄断对人类文化的巨大影响,并对技术垄断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1 “技术垄断”观的提出

作为一个技术文化批判者,波斯曼对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有其独到的见解。在芒福德、埃吕尔、伊尼斯以及麦克卢汉等人的影响下,波斯曼以时代的技术特征为基础对人类的历史文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统治文化阶段和技术垄断文化阶段。与此相应,人类文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工具使用文化类型、技术统治文化类型和技术垄断文化类型。

在波斯曼看来,从远古到17世纪,人类处于工具使用文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技术以工具的形式存在,它受到社会体制或宗教体制的约束,能够以一种友好的方式从属于社会和文化。从18世纪末开始,人类进入技术统治文化阶段,这一阶段工具逐渐成为了思想世界里的核心角色,其它一切都服从于工具发展的需要,都必须给工具的发展让路,但此时的技术仅仅是将文化置于从属地位。技术垄断文化阶段开始于20世纪末,在这一阶段技术清除了任何替代它的选择,“一切形式的文化生活都应臣服于技艺和技术的统治。”“任何技术都能够代替我们思考问题,这就是技术垄断论的基本原理之一。”①在这种情境下,技术已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信仰,左右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似乎“只剩下一个可以相信的东西――技术”。文化必须寻求技术的认可和支持,才能获得其存在的一席之地。

波斯曼详细论述了机器意识形态和“软技术”对传统文化的侵蚀。他认为在技术垄断的条件下,人类对机器的迷信程度不断加强,尤其在电脑和医疗领域里技术垄断文化的表现更加明显:计算机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近乎完美的机器,它把我们有关自然、情感或精神的主张置于从属的地位;病患病症的确定也不是由医生来诊断,而是要依靠医疗设备的检测。在这些技术面前,我们变得更加现实、更加物质化和更加浮躁,已经不能继续静下心来思考。在这种情境下,技术就成为了评判一切的主宰,而延续人类文明的传统文化则退居一隅,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颠覆人类传统的文化信仰,使文化屈从于技术至高无上的权威。

波斯曼这种看似危言耸听的观点给我们清晰描绘了技术垄断对文化的巨大影响,提醒我们要警惕技术垄断带来的危害,他本人对技术垄断这一状况也持强烈的批判态度。

2 波斯曼的批判

波斯曼对技术垄断是持强烈的批判态度的。作为一个印刷文化人,他时刻警惕着电子信息技术对文化的侵蚀,强烈批评电视文化等新媒介对现代社会的不良影响,提醒人们要警惕并抵抗技术垄断带来的危害。

波斯曼认为“技术垄断”是文化的“艾滋病”(AIDS),即“抗信息缺损综合征”,文化“艾滋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对信息缺损的恐惧。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拓展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在这种“信息过载”的情境下,对信息的筛选、加工和控制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庞大的信息面前我们变得手足无措,信息防御机制也因此失灵、崩溃。信息的不断增加不仅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还对人类的文化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这种情况下,文化的发展不可能出现超越,从而使得文化的有机整合变得更为困难。

波斯曼还揭示和批判了智力测验、民意测验以及各种统计手段等各种“软技术”的偏颇和欺骗性,提醒(下转第24页)(上接第4页)人们这些“隐形技术”只是技术垄断者转移公众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寻找一种权威的源头”,进而服务其社会政治需要。这种方式“对我们的社会造成了普遍的伤害,对教育的伤害尤其严重”。波斯曼强烈地批判了作为技术垄断理论基石之一的唯科学主义,认为唯科学主义是一种对“技艺的滥用”,它们把人类经验的物质领域和社会领域混为一谈,这些在波斯曼看来都只是一些“虚幻的信仰”。正是由于各种“软技术”和“社会科学”对技术的谄媚,才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从而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他在为传统文化流失痛惜的同时,也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人文教育来抵抗技术垄断对文化造成的冲击。

3 “技术垄断”观的文化反思

我们生活在一个已经彻底娱乐化的世界,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面前,我们虽然暂时获得了视觉和心理上的满足,但却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技术的限制和牵制,毫无防备地就成了技术的奴隶。处于这样一种单纯依靠技术的情形是危险的,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人类文化也是畸形的、病态的,整个社会缺乏一个平衡机制,我们需要反思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我们所持有的价值观。

技术和文化从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相互博弈,随着人类发展,技术不断地进步,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让・拉特利尔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文化的内容,而且改变了文化的基础。”②在“技术高歌猛进,传统信念贬值”的社会情境下,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认为,任何技术活动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它们的发生与发展都有一定的社会前提。因此,技术的发展是根植于当时社会环境的,文化的选择、不同群里的价值偏向及其利益需求都对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处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时也一定要以当下社会文化的特点为基础,引导技术的发展,进而使得技术和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事实上,技术本身就包含着文化因素,它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技术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毕竟需要依靠人的智慧,绝对不可能凌驾于社会文化之上。因此,面对技术垄断,我们没有必要恐惧,而是需要以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它,不单从技术与文化的角度,也应该从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以及技术与社会等角度来宏观把握技术对文化造成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层面来分析技术垄断时代,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应对技术垄断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波斯曼的技术垄断观虽然是一种对技术的神化,带有技术悲观主义色彩,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地关注技术的发展,而应树立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使文化也相应地向前发展。只要我们能够保持思想的独立和文化的传承,技术就不可能垄断文化,文化也绝不会向技术投降!

注释

① 尼尔・波斯曼著.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0.

② 让・拉特利尔.科学和技术对文化的挑战[M].吕乃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3.

第9篇

关键词:水利建设;节能环保;技术

引言

基于对社会资源的日益紧张和落实贯彻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利建设工程提出了一种新型节能技术,在当今我国的技术手段不断的在进步和水利建设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非常有必要和迫切的使用节能新技术和新能源。通过水利建设节能新技术与新材料的科学结合,以最科学的方式上降低开销成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做到施工质量的保障。本文主要基于对水利建设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技术应用进行简要的讨论分析。

1节能环保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背景

节能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主要是根据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新型技术的投入使用,不仅仅能够减少资源的损耗,增强工程的质量安全可靠性,还能大大的增加建设的经济效益。用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为水利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客户的口碑,为水利公司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在节能环保的理念下提出的节能新技术,它主要是依据能源的类型和实用范围,能源消耗的状况等等,找出能源消耗的主要地方,从而制定出对应的方案来解决,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减少能源的浪费,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2水利建设节能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1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建设的过程中,绿色节能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对热和太阳能这类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绿色资源的重视,尽肯能的使用可再生资源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损耗。为了实现建设的节能,水利公司通常在绿色节能技术上主要注重节能设计上,采用清洁能源来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一般在绿色节能技术中,首先都要对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在施工之前充分的预计出,哪些环节可以使用清洁能源,哪些地方不适合使用清洁能源,合理计划。充分的使用清洁能源来减少资源的损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加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预期规划在一个建设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容小觑。通常的来说,水利建设工程在使用绿色技能技术后,都能够很有效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减建设工程的质量,使建设工程符合现如今的建设标准。在水利建设工程中,第一步就要对建设工程的建设方向做出规划,让太阳能资源的摄入量能够充分的保证在建设工程的方向上。水利建设工程的预期规划要面向太阳照射面来规划,确保建设工程的热量和湿度,让人们有很好的体验感,舒适安全。在建设工程的布局规划上,要确保房屋的通风性,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勘察,结合环境和建设工程的预期目标,来提高水利建设的居住环境质量。

2.2太阳节能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清洁能源中,太阳能资源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清洁能源,而且又是可再生资源。因为太阳能资源是自然条件所给予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且太阳能资源蕴含着大量的能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如今我国对太阳能资源的使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能够很好的利用太阳能资源来进行建设工程的使用,还可以把太阳能资源转化成别的能力来使用,增加了太阳能资源的利用率。比如:转化成电能,通过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给水利建的供电使用。通过对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创新使用,可以大大的减少其他资源的使用率,提高建设工程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很好的帮助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消费者的舒适程度。

3水利建设节能新型材料的应用

3.1防水密封材料

在许多的建设工程以及其他相关的行业中,防水密封材料是极其需要和重要的材料,在建设工程和材料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现在主要是利用沥青油毡来防水,其效果要比传统的防水技术好上几十倍,还有一些合成高分子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在建设工程中广泛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水对房屋其他材料的影响,减少的其他资源的损耗,提高建工程的建质量。

3.2新型墙体材料

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型墙体材料也随之不断地创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普遍都是采用现代的生产技术在材料生产的工艺上,同时还结合了许多优型材料的制作方法。现今我国的墙体材料已经面相大规模的,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改进,致力于达到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全面自动化生产模式,目前我过已经能够实现通过电脑智能化控制来生产新型墙体材料。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