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机电一体化简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4 17:28: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机电一体化简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机电一体化简述

第1篇

(一)深化“校企互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了“机电技术+人文素质、实践为主+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获2011年度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同时,完善了机械CAD、自动生产线调试与维护两门区级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网站,完成了PLC工程技术及应用、机床夹具应用技术两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并通过学校验收,开发了自动线调试与维护、PLC工程技术应用、维修电工技术等5门课程与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与企业共编《SMT实训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7本。本次科技项目的合作,使教师主持的课题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职业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走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发展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二)打造理论和技能过硬的“双师型”区级教学团队和区级名师

目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团队共有专任教师10人,固定企业兼职教师8人。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该校不只是满足于取得技能等级资格证书,而关键是着力对“双师型”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结构性调整和优化,为教师参与生产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创造条件。2011年4月,派出3名骨干教师到富士康科技集团参加SMT专业技术讲师培训班学习,参与企业设备的安装、调试与检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很大提高,并获得富士康科技集团颁发的SMT专业培训讲师聘书。为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知识结构和行业新技术,先后选派专业带头人诸小丽教授等参加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举办的电液伺服与电液比例控制技术中高级培训班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师资培训班学习,聆听行业顶级专家、博士生导师们对行业最新技术的介绍,开阔了眼界。同时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通用电气公司学习企业课程,掌握自动化的前沿技术,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技能水平。经过近2年的建设,团队多名教师获“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诸小丽教授荣获“广西第五届教学名师”称号。

(三)形成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训中心的实践基地体系

2011~2012年,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分别与广西桂网电力试验公司、南宁智能电控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协议,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合作企业承担人才培养任务,为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顶岗实习场所,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生产组织,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实践观念,增强职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打造品牌特色专业,2011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与通用电气GE智能平台合作建成了自动化系统集成实训中心,可将PLC技术、总线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组态技术、步进伺服技术等融合为一体,真实展现工厂自动化现场实际加工过程,具有现场化、网络化、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不仅能满足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机械设备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学生进行专项技能实训的需要,而且能满足师生进行科研、创新等活动的需要。

(四)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深化教学改革

实现课证融合,即操作技能与职业标准相融合。将CAD绘图员考证、维修电工、PLC设计师等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实训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接近50%,毕业生的双证率在95%以上,使学生知识能力与职业技能要求“零距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校生约800人,每年学生的就业率均超过95%。

(五)初步建成机电特色专业网站

建立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核心课程如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维护、CAD应用技术、PLC工程及技术应用、机床与夹具的电子教案、习题库、教学视频、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源。

二、机电一体化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2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践

电工电子技术是理论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信息量大,内容跨度广,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乏味和吃力。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的实操技能、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以理论教学为主,和实践教学是分开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般是老师教授,学生记录重点,像电工电子技术这种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学生普遍觉得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差,学习效益低。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和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四个特点。优势主要表现在它消除了理论和实践分离的弊端,减少了知识重复学习的现象,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了为知识的引导者。其次,一体化教学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理论实践并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是知识和技能都完美掌握的复合型人才。最后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一体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践

一体化教学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表现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一)一体化教学任务和目标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就要整合教学内容,分析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岗位对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了解毕业生和上届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根据这些资料来确定一体化教学任务和目标。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如:万用表的组装,知识目标是掌握直流电路的一些基本概念、定理和计算方法,技能目标就是识读电路图和焊接电路等;照明电路的安装,要求掌握交流电路的概念、规律等,并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功率放大器的组装与调试,不仅要掌握放大电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还要求能够设计、制作和调试功率放大电路等。教师在课前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安排好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一体化教学内容

一体化教学内容就是要求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机结合,围绕实践教授理论,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在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参考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学内容。如从万能表的组装教学任务和目标可得知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与直流电路相关的概念理论、基本定律和计算方法、电路元件和电路图的识别方法、电力的检测和调试方法及电路的焊接操作教学;照明电路的安装的教学内容包括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方法。教师既要讲解理论知识,有要向学生演示万用表的组装操作过程,知识和技能穿插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这样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掌握,提高实践效果和教学效益。

(三)一体化教学方法

教师明确了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就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就是叫教学做的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客体,教师主要是创设学习情境,起引导作用,要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任务中主动获得知识,在实践中获取技能。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写好教案,在课中要教授专业知识理论和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然后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或者单人独立完成万用表、电工工具的组装使用。之后可以以答辩或者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组装使用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对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存在不足的小组,并对组装操作中的错误给予纠正。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进一步优化教学,形成良性循环的教学链。

结束语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要特别注重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任务的选取要以学生的就业需要为依据,就以电工这一职业来说,教师要根据社会对这一职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教。在教学中要实践与理论并重,将教、做和学三者结合起来,给课堂注入活力。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其引导作用,注重教学方法的选取,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将中心由课本课堂转变为任务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让学生真正掌握好知识和技能,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树瑾,阴奇越.《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4)

第3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 职业化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0076-03

一、研究背景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运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改变了传统行业的生产工艺和相应的生产装备,逐渐发展为以智能仪器与仪表、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计算机、数控加工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来构建柔性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提升生产设备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机电职业教育龙头地位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已荣获自治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特色专业项目建设进程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众多企业深度合作,依托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共管、共用实训基地,建立订单班培养,互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培训学生、教师、员工,并引进人才评价标准,构建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给企业输送专业对口人才,该校2008年起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五期“五菱班”、“联发班”订单班,目前大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本文拟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如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进行研究。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坚持以广西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面向北部湾地区汽车、机械两大先进制造业和铝业、制糖造纸两大资源型产业以及现代港口物流两大新兴特色产业(以下简称“两制两资两特”产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应用企业,倡导“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岗促学、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坚持“理实一体化、企业订单班”的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团队教师通过为企业技术员工培训、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横向科研课题及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了“2+1”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同时,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编写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化教材,依照岗位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由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实训内容、课程考核标准要求。基于对课程体系改革及原有的学科体系的解构与新的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的重新思考,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三、构建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的做法

(一)与企业深度合作,确定工作岗位群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团队成员坚持“职业教育要面向先进制造业服务,面向生产业”的目标,主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围绕北部湾地区“两制两资两特”产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和应用企业,通过筛选,选择了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子奥蒂斯电梯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区内外知名度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的典型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市场前景、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及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专业工作岗位群,如图2所示。

(二)围绕工作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

根据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确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如图3所示。

(三)职业化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

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从职业意识、集体观念、组织协调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现场,深入企业的生产岗位、研发机构和服务部门,学习企业的文化管理理念,按照企业的培养需求、岗位标准和发展规划,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转变教学方法,重组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符合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职业化成长规律的职业化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第4篇

一、机电一体化和建筑的关系概述

为了在建筑工程中更好地发挥机电一体化的作用,我们要明确工程的性质,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随着人力施工渐渐退出施工的舞台,机械化作为一种主导力量广泛地运用于建筑当中,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施工的效率,对电子管理系统方面的探索及应用更进一步地推进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使得机械工程方面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实现成为可能。

在工程机械不断发展的当下,机电一体化应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要逐渐向走合技术方向靠拢,先进的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当中,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居住的需求。

在具体的施工建筑当中,尤其是小高层的建筑,机电一体化的施工技术可以对建筑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检测,在一定程度上为施工人员提供了加强的便利。而电子控制设备体现其高效、经济和安全的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当中。建筑施工给机电一体化的使用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市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些年来我国的工程机械的销售以及其质量都在明显成上升的趋势,而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的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可以说二者是相互推进,相辅相成的。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二者更需要紧密联系,共谋发展。

二、建筑施工中常使用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1.半自动化技术

半自动化技术作为机械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它的使用范围、划分标准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施工的机械可以分为作业装置、行走机构以及设备运行速度这几个方面的自动化,为了更好地掌握机械自动化的操作要领,通常都是以最高标准来要求实现自动化的。

2.监控技术

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比较复杂,不可预知的突况比较多,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不保证。为此,建筑领域引入监控技术来完成某种高危险的施工。监控技术作为一种利用微电子技术而实现得对机械本身展开的外部控制。在机械运行的过程中,其液晶屏幕上会现实施工状态,根据施工的具体需求发出声音或者遇到一些问题紧急停止。这种监控装置一般会安放在推土机、挖掘机以及装载机械上面。例如起重机上面所安装的限制监测器就是为了对起重机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推动了起重机械的操作系统向智能化方向转变。当前,智能起重机配备有红外线、微电脑及超声波传感器。可快速地探测到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有影响施工的障碍物。更先进的监控技术,例如安装在盾构掘进机上面的检测工具可以测量机械的作业对象,在确定好具体的目标后,将有关的图像传送到机械控制的系统当中,利用控制操作来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

3.全自动技术

在施工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实现全自动会涉及到部件化的技术领域的相关操作。针对建筑施工的全自动化,并不是指对整个施工工程进行全盘的施工操作自动化,而是要依靠一些技术人员通过相关的自动化编程最终完成自动化操作,让机械人按照相关的编程去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这就是在建筑施工中的自动化体现。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发展前景

1.实现与网络技术的融合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产品与技术,需要有可靠的质量与完善的功能来进行保证,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并且得到迅速的普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处于网络环境下,就需要与这个领域相融合。网络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各个领域当中,而机电一体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也是与之相关。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互联网+”融合,实现远程监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实现与微电子融合

机电一体化在未来要与微电子融合,这一趋势是结合当下的“微时代”特点,走向这一领域会大大减小产品的尺寸,让产品向更优化、更精简甚至到纳米级的方向去发展。这种产品有着高质量、轻重量,它可以被运用到诸多领域当中,并且有着不容忽视的优点。微机机械技术就是实现这一工程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微机技术,以此作为机电一体化走向纳米级的前提,才有可能真正地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质量、轻重量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被运用的只有光刻、蚀刻这两种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有更多新型技术出现。

3.实现与传感器融合

当下,传感器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工程当中,例如发电机中装置的机油压力传感装置,这项装置可以调节其工作状态,并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在沥青摊铺机中装置传感器,不仅可以让其自动找平,还可以让其达到自动前进,从而进一步调整平度标准。当下的传感器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有着多元化和集约化的特点,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传感器会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建筑施工当中。传感器将走向高品质、多元化和复合型、综合性、微小型的方向,研究新型的材料,探索新颖的方法,将传感器逐步发展到智能感知的领域当中,这是未来我们需要发展研究的方向。寻找新的敏感材料,研究新的感知方法,这将意味着我们的感知范围在不断扩大,可选择性也在不断增强。

第5篇

关键词:煤矿机械 机电一体化 应用 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10-01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容及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它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渗透而形成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兴综合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煤矿传统的作业模式和生产方式,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下降,劳动效率明显提高。如采煤工作面使用综采设备后可根据不同的煤层条件进行多种采煤工艺,极大的提高煤矿生产效率,采煤工的作业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本上不用到潮湿及煤尘飞扬的复杂环境中进行高强度、高负荷工作。在掘进工作面使用新型掘进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巷道采用不同的掘进工艺,具有钻爆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另外,全数字直流提升机、计算机监控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煤矿中使用均有重要意义。

2 煤矿机电一体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随着机械化程度的逐年上升,开采工艺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煤炭工业的大力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

近20年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煤炭工业战线上技术人员的努力,我国多电机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国产新型采煤机已占据主导地位。电牵引采煤机相比液压牵引采煤机,具有更优良的牵引特性,更适合大倾角煤层,而且结构紧凑,寿命更长。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提升机中的应用

矿井提升机是一种机和电高度集中的煤矿大型设备,内装式提升机是将滚筒和驱动合二为一的典型结构,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等特点,是电力―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有机结合的充分体现。

2.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运输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采煤机功率的大幅增加,与之配套的运输设备向大功率、高强度、高可靠方向发展。

我国经过“八五”计划期间的努力研发,煤矿运输设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煤矿井下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的研发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矿山大运量、长运距带式输送机的软启装置均采用机、电、液一体化的CST技术,极大地改善了带式输送机驱动难题。

2.4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井安全生产检测监控中的应用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紧跟国外先进监控系统发展潮流,经过二次研发改进自行设计出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监控系统。最具代表的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的KJ90系统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的KJ95系统。这两套系统均采用先进的操作系统,监控分站的智能化水平十分明显。

2.5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矿山压缩空气设备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机械工业喷油技术的逐渐成熟,机加工水平不断提高,转子型线的不断改进,螺杆式空压机在压气设备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是螺杆式空压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工作时作为螺杆空压机的显示系统,如气压显示、油压显示、过载显示、停机显示等。也可以作为空压机的保护系统,如电动机过载保护、排气温度过高保护、错相、缺相保护等。另外,智能保护系统具有增值功能,如警示复位、故障诊断、记忆储存、远程通信等。

3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分析

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较晚,和世界先进采煤国的水平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煤炭工业从业人员必须努力把握信息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相关技术发展的动态,努力进行煤矿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发,才有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3.1 研发功能强大的PLC

PLC是机电一体化的核心装置,PLC相关人员应科学掌握编程技术,制造出体积和功耗越小、存储和运算越快的PLC模块,只有这样,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3.2 拓展增值功能

新型的煤矿一体化产品应开发相关增值功能,便于与监控系统、控制系统连接实现远程通信功能,通信功能对应模块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开放性及可靠性。另外,还应具有机组联机功能、警示功能、记忆功能等。

3.3 提高产品四化

目前我国已生产出多种型号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但是产品标准不统一。为了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长远发展,相关部门应规范其标准化、规划化、通用化及系列化的程度。

3.4 加大纵向开发力度

矿用传感器应能准确地在恶劣复杂环境下进行信号测量,而且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应开发不同的测量传感器。

3.5 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速,应时刻关注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新技术的发展,对于有利于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新技术,应及时吸收采用。

4 结语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基础,更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掘、运、装备等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大力地推动我国煤矿综合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张旭.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6):210.

第6篇

摘 要:在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广泛应用中,为满足会计自身改革及现代化医院管理需要,许多医院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逐渐引入了会计电算化,其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医院具体实践工作中,会计电算化也潜存着一些问题,对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本文在对医院会计电算化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有效解决对策。

关键词:医院;会计电算化;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财会部门业务变的日益增多且复杂,为了减轻医院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现医院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核算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会计信息化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晚,应用时间短,加上医院会计人员的信息化业务水平不同,使得医院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医院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制度层面管理

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对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实现进行了多次强调,但是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目前,会计电算化在医院的应用率仍很低,特别是在部分地区医院,应用更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关管理人员缺乏对电算化工作的认识与重视,会计电算化就难以向战略管理层面上升。处于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有时候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仅仅局限于应用软件的购入和安装,实际工作仍然沿用传统手工记账体系;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进程中,只知道重视投资硬件,而对相关应用软件的投入不够重视,有时候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甚至不惜购买非正版的财务软件,这样会计电算化的效率就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会计电算化工作就难以得到发展。

2.缺少复合型人才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会计电算化涉及信息学、会计学、计算机学等多方面知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培训和继续教育中,对电算化的操作技巧和理论体系进行掌握。目前,部分专业财务人员只具备过硬的会计方面的知识,而较为缺乏对电子数据的熟处理能力;部分专业计算机人员具备较少的财会知识而难以实现融会贯通,所以既懂财会知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就极为缺乏。严重缺失复合型人才的现状对医院会计电算化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形成了制约,对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医院引用电算化积极性及其可信赖程度等都形成了严重阻碍。

3.缺乏数据安全稳定性

会计电算化为医院会计信息系统造成的数据安全风险,是由电子数据和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引起的。会计电算化在医院的实施,主要面临着不稳定的软件程序风险、会计档案保管和形成风险、计算机维护风险及实际操作风险等。同传统书面账本相比,电算化产生的电子数据具有较弱的保存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可能由操作失误或子系统遭遇黑客致使设备瘫痪,从而使重要数据丢失而难以查证。同时,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增加的会计信息量和多样化的人员,往往会增加时间耗费、管理难度及监督难度,因而同成本效益原则相悖。此外,其数据处理权限和超越访问等,也为数据安全稳定性埋下隐患。

4.缺乏可操作性

一方面,市场上缺乏全面专业软件的提供。会计电算化在医院的实施要以对医院特殊条件相适应的电算化软件系统的运用为前提,然而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多为金蝶和用友等适合大多数企业运用的软件,其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基本满足,但是对医院管理制度的特殊性来说,缺乏完善性。另一方面,医院利用和研发软件的能力有限。部分医院聘请专业软件开发商进行专门性的开发设计,从而使自己的财务软件更好的运用到工作中,然而受专业计算机人员对医疗财务知识的缺乏及较低的售后服务质量等影响,软件安装使用后仍然存在较多漏洞。

5.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单位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内控的依赖性也较大。然而,很多医院缺乏充足的内控意识和健全的内控制度,致使会计人员缺乏明确的权限和职责,产生的问题难以责任到人,因而存在的一些隐患也较为突出。部分医院在会计电算化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对传统内控制度进行沿用,对根据新型财务处理模式而做出相应调整和修改的缺乏,致使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丧失其实质作用。

二、完善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1.转变观念

作为会计电算化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就需要单位相关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和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参与。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要强化对电算化的认识,作为一项需要长期连续进行支持和投入的信息化工程,会计信息系统并非有软件、有钱就可以建立的,需要与医院运营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需要相关领导的支持,同时有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才能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财会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对观念进行积极转变,新的历史时期,医院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对其会计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更新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要以事前控制代替事后分析,从而为医院管理层的各项决策提供更为有利的信息依据。因此,会计人员要对应用计算机工作进行积极参与,在认真做好领导助手和参谋的基础上,使采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工作得以实时化、动态化、规范化、及时化,使医院管理中财务人员的作用得以更好发挥,从而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持续发展。

2.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根据医院实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各种问题,医院要对操作计算机的相关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政治思想教育,从而使其形成强烈的法制观念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会计数据信息的完整、及时、准确、真实提供保证。同时,还要根据新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及《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对现有的医院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内控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进一步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前景进行强化。在进行医院日常工作管理时,要对合理科学的人事制度进行制定,从而使电算化工作队伍得以稳定、高效发展。电算化系统涉及审计人员、操作员、系统维护人员、开发设计人员,为使电算化系统能够高效顺利运作,从而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充足的参考信息,同时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管理,对既对应用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又对财务业务深刻了解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引进和培养,从而使电算化事业得以顺利发展。

3.强化管理,全面提升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

受设计医院财务软件的人员对财务管理、财经法规、会计原理等知识的缺乏,对会计处理环节和流程等难以周详考虑等因素影响,需要对专业的经过有资质机构或管理财务软件部门认定的、进行系统监测后明确的、兼容性好、功能强大、数据稳定安全的软件进行购买。还可以对实力雄厚的软件企业进行委托,从而使与医院实际相符合的具有个性化的软件系统得以应用。此外,确保软件可靠、保障数据安全的具体措施还包括:相关会计资料的认真保管;会计系统的经常维护;离职人员对文件移交手续的认真办理,对数据库、软件清单等相关资料的认真移交,不得私自毁损、复制和隐藏;操作日志的认真填写,异常情况的仔细记录;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全面,对程序清单、数据库、运行日志、财务数据等资料的认真保管及定期的磁化、霉变和破损清查和保密;使用密码的认真妥善保管及定期按规定更换;原资料、备份资料的分地、分人及时保管,最大程度的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

三、结语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病人需求不断趋向多样化,医院间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要求医院行动必须快捷、灵敏,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实践证明,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合理运用好会计电算化化,建立和完善医院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消除一切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健康的发展,并促进医院财会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配电网;数据采集; 一体化

随着供电业业务管理不断发展的要求,目前国内县级供电企业建设了配网自动化、调度自动化、营销等系统,这些系统不能提供全面的电网数据,对管理决策起不到实质的帮助作用。为了便于管理者决策,又开发出了新的系统,新的系统有助于管理者的决策,但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经济效益差等不足。为了适应智能配电网发展需要,又能降低投资、满足信息化发展需求,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统一采集、分布应用”的数据采集平台方案。

一、一体化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

1、专用系统基本功能

针对以往配电网应用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大量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小型县级配电网应用系统建设改进方案:建立一个一体化数据采集前置处理平台,配电网各类应用终端采集来的数据统一收录在这个平台上,在前置系统进行解码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向各应用系统的服务器分发。该平台可以实现配电网的实时监测、电压质量统计,停限电情况统计,线损率核算“三率”的综合监管,对配电网实行全面的监测。此外,该平台还具有配电网数据采集与处理、状态监视、历史数据管理、事件管理、故障定位、动态拓扑、运行工况可视化监视、线路供电能力可视化、系统接线图、电压质量监测、无功电压考核、停电统计等系统基本功能。

一体化数据采集平台集把调度自动化、电能计量自动化等各类实时数据进行集成,MDB 将这些集成数据有效组织起来,这些数据确保多种实时类型的综合应用,及电网运行信息的综合展示和单一系统难以完成的综合应用。该系统还可以整合基础应用及高级应用。例如:在同一电网接线图上可同时展现变电站自动化、电能表和配网状态信息,便于综合比较和分析等,结合地理信息系统( GIS) 提供的拓扑信息,实现10 kV配电线路状态监视等功能。

2、专用系统不具备的功能

线损率在线计算分析功能,包括指标统计和线损分析,主要对线损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例如以组为单位对每台公用变查询其供电量、售电量和线损情况。

数据平台采集了关口表、配变台区、低压客户同一时刻的计量数据,核算的线路、台区线损率真实可靠,可以真正反映管理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不但可以分类查阅任一线路的线损数据,还支持多组数据的对比分析,能直接的反应线路线损状况,便于线损管理。例如进行指标对比,将线路数据与在指标管理中设置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百分率超过标准则以红色标出,直接反映线路指标状况。

抄表与核算分离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电力的专门部门管理一体化数据采集平台,采集来的原始数据存入历史库,然后提供给相关应用系统进,自动化的控制避免了抄表和核算长期分离的现象,业务人员不必进行繁琐数据的调整,也起到了监管的作用。

数据平台能自动统计以客户为单位的停限电范围、时间、数量、少供电量等,计算供电可靠性指标,按统计周期自动生成报表,实现了高效的精细化管理。

对采集数据进行比对、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用电异常。如同一测量点不同采集方式的采集数据比对或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比对,发现功率超差、电能量超差、负荷超容量等用电异常,记录异常信息;对现场设备运行工况进行监测,发现用电异常。如计量柜门、TA/TV 回路、表计状态等,发现异常,记录异常信息;用采集到的历史数据分析用电规律,与当前用电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分析异常,记录异常信息;发现异常后,启动异常处理流程,将异常信息通过接口传送到相关职能部门。

二、一体化数据采集平台的优势

1、新的特色功能

作为业务部门管理报表和分析数据的平台具有使用客户端工具,可快速有效地提取电网运行实时数据,生成各种报表,结合业务需求可开发丰富的数据分析等功能。

应用平台实时数据库提供的工具,可方便地进行各类分析,全网电压与无功补偿、变压器油温与负荷关系、全网与分区负荷特性,及全网电容器运行状态、变压器运行状态、母线电压集中监测等独特的专用系统不便完成的功能;同时,利用平台保存的历史数据,可以查询到任意对象任意时刻的运行数据、任意对象任意时段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以及任意时刻的历史断面,并可导出报表,实现电网运行数据的“全息”保存和查询,弥补专业系统只能查询指定时刻数据的缺憾。

2、在线监测系统的主站或接入平台

系统可作为变压器设备油气监测、变电站蓄电池在线监测、线路温度监测等设备在线监测的“主站”系统或接入平台。同时,结合变压器负荷数据可实现完善的变压器设备在线监测功能,结合线路负荷实时数据可实时分析线路的传输容量,便于设备状态的在线监视和综合分析,进而可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等应用。

3、配电网一体化的平台和模型中心

一体化数据采集平台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和GIS 等系统的实时数据和模型数据,整合数据能够建立配电网一体化的数据采集平台和模型中心,对数据和模型进行统一化的网络管理;这种符合CIM 标准的电网一体化模型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另外的系统也可以利用。

一体化数据采集平台可以监测配网信息,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可测查线路、负荷开关、配变台区等各测量点的实时运行情况,全方位管理现有的各类配网设备;能方便地配合实施智能配电网的高级应用,为全网、局部区域电网优化运行分析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用户异常用电行为,减少电线的线路,走精细化的管理道路。

三、结语

数据平台是一个服务于高级应用的基础平台,后续的方向是基于此系统的GIS设备台账管理系统、营业管理系统、配电网故障自愈系统等高级应用系统的开发。一体化数据平台在电力中的运用,提高了配电网管理的水平,减少了停电的时间,提高了电压的稳定量,降低线路损耗,不仅给电业部门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明显,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运用平台。

参考文献

[1]邵亚波,黄备. 智慧之光耀万家――宁波鄞州供电局农网智能化试点项目建设侧记[J].农村电气化,2012,3:11~13.

第8篇

关键词 江海学院 机电一体化 专业 建设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方向,具有独立颁发国家专科文凭资格的民办全日制高职院校。学院位于名城扬州古运河畔, 校园占地面积1040亩,教学区、实训区、运动区、生活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建筑面积22.15万平米。

江海学院于2002年申请并报请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设置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现有在校生540人,生师比:14.7。 已有两届毕业生共89人,就业率分别为95%和100%。 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及校内实训工厂,并建有9家校外实训基地和3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点 。

一、准确把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面向

(一)明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深入贯彻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

(二)培养目标。通过产学研合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身心健康,具备本专业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精神,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技术管理和维护等工作,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定位: 机电行业生产第一线的生产技术与管理人才.

就业岗位: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 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 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二、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企业岗位对学生必备能力的要求为起点,构建为达到必备能力所必须的知识和必要的训练。根据技能要求构建支撑核心课程和支撑实训环节。

课程体系

技能模块

技能要求

支撑核心课程

支撑实践环节

传统的机械基础技能

能对常见的普通机床会操作、维修和调试,能就简单的机械零件进行测绘设计,能进行工艺规程制订和夹具的设计,能进行车间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基础A、机械制造技术B、金工实习及其它实践环节

金工实习、机械设计综合实训A、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训B、机床拆装实训

现代机电设备的控制调试、管理和维护技能

能对现代机电设备广泛使用的液压气动等机械执行元件和传感器、单片机、PLC等控制元器件进行控制调试、管理和维护

电工与电子技术A、液压与气压传动A、单片机原理与应用A、机床电控与PLC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

电工电子实训、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机床电控与PLC应用课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验

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技能

能操作使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线切割等设备,能手动和自动编程及三维造型设计

数控技术、机械CAD/CAM

数控技术综合实训、机械CAD/CAM课程设计

学时分配表

教学类型

学时数

总学时2930

百分比

课堂教学

讲课

1580

1580

54%

实践教学

实验

180

1350

46%

集中实践环节

45周=1170

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1、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7人,有在校生540人,生师比14.7,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0人,占58.8%,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3人,占76.5%,40岁以下青年教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占50%,有2名专业带头人。

2、本专业有一支来源和数量稳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本专业有兼职教师13人, 具有高级职称7人,占54%.

具体举措:

(1)通过引进、招聘,吸引企业上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2)通过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在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研究开发能力和学历层次;

(3)通过新老结对帮带,组织教改、教研及科研课题小组,促进青年教师提高;已有两项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被学院批准立项,并开始研究。

(4)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工程实践以及工程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的获取、能力培养的重要步骤。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与科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学校在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校内实训条件。本专业的校内实验实训环境由实验室及校内实训基地组成,主要承担学生课程实验和各类技能实训。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培养的需要。

本专业拥有11个院内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1014台套,总面积1720㎡。可完成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的实验实训。

校内机械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生产环境,训练手段齐备,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权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建筑面积5042㎡,拥有数控加工中心2台,数控铣2台,数控车8台,普通车20台,线切割2台,电火花,平面磨床,外圆磨床,万能摇臂钻各一台。

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冷、热加工操作实习、数控技能实习实训。

同时本基地具备车、钳、铣、数控车操作的初、中、高级职业技能的鉴定能力,保证了“双证制”教育的实施。

本专业院内实验实训一览表

序号

实验、实训基地名称

仪器设备台套数

启用时间

1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室

53

2006年12月

2

机械制造技术实验实训室

8

2007年6月

3

液压与气压传动

实验实训室

5

2007年8月

4

工程材料实验实训室

54

2007年5月

5

材料力学实验实训室

3

2006年10月

6

电测实验实训室

58

2006年10月

7

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

469

2006年4月

8

电工技术实验实训室

48

2006年4月

9

单片机及微机原理

实验实训室

216

2006年9月

10

PLC技术实验实训室

40

2007年6月

11

CAD/CAM实验实训室

60

2007年6月

12

校内机械实训基地

第9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机电一体化;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一词最早是由日本企业所提出的,在现代化工业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水利工程中更好地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了限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集合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工厂机械电子操作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在计算机智能领域、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电子传感系统检测领域以及传动领域都有所涉及,在现代化生产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后,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在信息统筹及处理方面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改进。就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言,会朝着更加智能化、微型化以及生物学化发展,在此技术的基础上添加光电传感技术,进而增加工程项目机电系统自身的柔和性,在每个工程项目中都有一个总操作系统,下面每个操作项目板块中又分别有不同的子系统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的工作互不干扰,在人工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建设与发展中,它的应用途径将会变得更加广泛。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

(一)设备安装

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建设中,操作工人应当在按照科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求在水利工程建筑项目当中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正确的安装,在安装设备以前,操作工人必须到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从而了解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工程所处环境的地质条件,气候的变化情况等,然后再对所要安装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可以正常运行以后,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整体的工程布局规划,在涉及到施工场地以及施工通道时,操作工人要能够及时清理干净机电一体化设备所经过的地方,再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部位的混凝土基座采取正确的施工策略,按照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流程进行施工,在工程基座中添加机电一体化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安装之前已经检查过一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使用性,在进行正式安装时,还应当再重新检查一遍,一定要确认机电一体化设备正确安装了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有关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必须要由专业人士来进行,在涉及到高空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操作工人在高空作业时候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二)设备调试

当机电一体化设备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安装完成以后,还要有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对所安装的设备进行技术调试,再一次确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是否正确的,能否正常地发挥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同时也要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不会出现任何的安全问题,在设备调试的过程中,主要检测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参数,工作的效率参数以及机电一体化设备所产生的工作效益,需要将每次设备调试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输入到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方便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的操作和处理。

(三)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

在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过程中,可以举位于河南省境内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为例,小浪底水利工程项目在三门峡水利工程的下游,它每年能够控制的流域面积大约在70万平方公里左右,是黄河中游地区一段峡谷的出口部位,是黄河流域中非常重要的水利控制工程。在小浪底水库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大大增加了黄河地区流域的抗洪防捞性能,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和开发,起到了科学的水资源保护作用,促进了小浪底水利工程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开放式控制系统应用当中,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打造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智能操作系统,由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来进行系统性的操作控制以及模糊性的操作控制,采用中央处理器的来进行核心操作,而在应用分布式的控制技术时,利用电子计算机设备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情况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及时发现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加以控制,进而实现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测、控制及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有着操作简单,上手容易的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能。在施工现场操作总线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发展中,通过开放式技术控制系统的密切配合,实现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实时沟通,采用现代化的电子通讯设备能够将施工现场当中的所有机电设备,生产设备以及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将这些设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通过现代化的电子通讯技术传输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核心总控制室,由计算机操作系统对各生产设备、机电设备进行统一的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控制操作一体化发展。

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研究

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一定会朝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发展,生产效率会越来越高,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生产力提高的一种表现,它融合了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方面生产技术,而且国家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开发与创新项目高度重视,希望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能够继续开发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的人才培养力度,相信通过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一定会更安全,更绿色,更环保,既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模块化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在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生产产能,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号召,促进工程建设中各环节的信息交流。

综上所述,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与发展可以说是现代化水利工程项目发展的大势所趋,科学地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在计算机智能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与应用过程中,未来的水利工程项目将呈现出一片大好趋势。

作者:林品渊 单位:江西省海龙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龚祥普.水利工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探讨[J].江西建材,2016,08:12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