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国际市场竞争策略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4 17:28: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国际市场竞争策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国际市场竞争策略

第1篇

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在故事片、美术片、戏曲片、纪录片和科教片的创作上,成果非常丰富。据不完全统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单独拍摄的影片,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一百多年来,中国一共拍摄有故事类影片10500多部,加上美术片、戏曲片、纪录片和科教片,总计约33000余部。当然,如果加上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视频作品,如微电影、微视频,还有学生作品,那就异常丰富,数量上极为可观。中国电影在2012年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2012年国内共生产故事影片745部,全年各类电影总量达893部。而国内电影市场迅速崛起,201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170.73亿元,国产影片票房达82.73亿元,占总票房的48.46%。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票房已接近100亿,比去年同期上升超过40%。这个速度,在过去是不能、也不敢想象的。十多年前的中国电影,产量非常少。2001年仅88部。而年度总票房,2001年才不足10亿元人民币。作为电影产业的经济指标,在2010年,全年总票房首度突破百亿大关而跨入“后百亿时代”,而国产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同样取得了几乎是非常让人惊喜、甚至是“意外”的收获。自今年贺岁档以来,不仅出现了《泰》、《西游降魔篇》等两部过十亿元的华语大片,而且《十二生肖》、《一代宗师》、《当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等,也获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显示出国产电影的市场成熟。其中,类型片创作趋向活跃,电影票房屡屡创下纪录。国产影片创作在2012年的变奏、转折与发展,和其他重要艺术现象一样,是其所处的时代、现实和社会的创造物。中国电影创作及市场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变革,很显然已经融入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新语境的表现内涵、形式呈现出的交织关系中。中国电影的成就、多维与丰富性,以及快速发展的电影市场情况,成为昭示中国崛起的辉煌的文化证明。

但是,就在国内市场快速崛起的同时,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对于2012年的中国电影说来,国内外市场冰火两重天:国内市场发展到170.73亿元,同比增长30.18%,而海外票房与销售收入仅有10.63亿元,同比减少48%。近年来的海外市场在逐年急剧萎缩,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上大获全胜,却无法开拓海外市场。从《赤壁》、《投名状》到《泰》,都成为败走西方主流电影市场的典型例证。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上的弱势地位,亟待改变。

2012年2月中旬,中美间达成了一项扩大中国进口好莱坞3D等特种电影的协议,显示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趋向。显然,政策由充分发挥护航改变为更为开放的情况,类型电影生产、电影产业、市场及技术发展势头不减,迅猛异常。但与此同时,真正实现中国电影和海外市场的无缝对接,却缺乏有效性和持久力的政策举措与策略。

我们看到,一方面,进口大片数量的增加对国产影片和中国的电影市场在票房、技术、艺术以至文化内容上的冲击明显,另一方面,中国电影“走出去”更面临好莱坞的强势话语。好莱坞对国产片创作无疑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国外商业电影,构成了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艺术、技术与文化语境。

然而,仅成为“世界电影市场”,成为好莱坞的第一大海外市场,还远远达不到发展的目的,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走向世界,发挥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的作用,是实现质的飞跃,赢得国际影响力,成为全方位电影大国以至电影强国的唯一方式。

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及其实现的关键,是如何实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转型”。它包括对内通过华语电影的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中国电影;对外采取区域化市场开拓的方式,针对不同区域的特性制订不同的竞争对策。电影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有力地证明了电影在时代文化复兴与文化建设中的位置。

近年来,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作为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我国文化建设战略重点的背景之下,不少论者都将目光聚焦于电影这一最具国际化性质的产业门类,于是涌现出了诸多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解方程的课题。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主持的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电影‘走出去’路径与策略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中梳理了中外电影交流跨世纪的进程,考证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动因与文化心态,并对中国电影在海外能见度作出解析,认为要积极应对“文化折扣”,最后提出了三条路径“分步走”:文艺片挺进国际电影节;重点辐射亚洲地区;商业大片硬碰硬“与狼共舞”。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怀亮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传媒秩序重构与中国传媒业发展战略”等课题,在前期研究成果中指出,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仍面临整体带动性不足、观念陈旧等问题,需要做好企业培育、国际市场调研、电影配音、人才培养、拓宽和选择合适的发行渠道及建立品牌、开发电影产业链等六个方面的工作。由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影视文化战略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中认为,提高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要辩证地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与现代、以我为主与市场适应的关系;适当地妥协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前提,走得出去才能站得起来;文化输出必须遵循软实力的柔性规律。由上海大学教授聂伟主持的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基于产业集聚与文化交往的电影竞合研究”,在前期研究成果中提出“泛亚洲电影共同体”的建构策略,立足海外华裔社群,将视点从好莱坞转向亚洲市场,重点培育区域产业文化链,通过跨国/区竞争合作,提升中国电影产业实力。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凡主持的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中外合拍片与中国电影全球化战略”,在前期研究成果中认为,面对以“融合”和“对话”为特征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外合拍片不仅是一个中国文化输出的平台,一个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主要渠道,一个用“借船出海”的思路打造中国电影产业实力的跳板,而且是一个力图与全球主流电影市场和全球主流电影观众价值观相融合的“行业事实”。上述观点和成果,不仅在文献研究、文本研究、历史研究、市场调研方面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而且在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双重维度上都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但探讨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的策略与路径,并就如何真正实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转型”,提出看法,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中国电影海外竞争策略可行性所涉议题内容丰富,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和广阔的理论研究价值,深入探讨,寻求发展或突破的新路径,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回望有史以来中国电影对外交流、输出和交易,有其值得肯定的历史成绩,但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海外推广以及两岸多地积极开展合作、提升传播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进程,在商业经营、内容、生产、融资、推广及大中华地区的合作与融合诸方面新的发展、互动与创新,值得反思,所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中国电影走出去,在传统的意义上,是由政府扶持、组织、协调之下进行的。近年来,在海外举办中国电影节(展),选送优秀影片参加国际电影节,在做好公益性的对外交流的同时,还愈趋注重商业性的海外营销。2012年,电影局大力推进电影频道在9个非洲国家的13家主流电视媒体、缅甸国家电视台、波兰国家电视台、美国俏佳人集团ICN电视台落地。同时,在境外4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共举办了118次中国电影展映活动,展映国产影片614部次,比2011年增加4个国家,增加43次展映活动,增加129部次影片;共选送390部次影片参加在32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举办的77个国际电影节,比2011年增加7个国际电影节、95部次影片,其中有55部次影片在21个电影节上获得73个奖项,获得奖项数量比2011年增加9个。一年来电影局共组织译制国产影片47部(英、法、西、阿、俄等10个语种),向48个驻外使领馆提供了526部次影片,用于举办中国电影展映活动。此外,电影局充分利用在国外举办的中国文化年与各国建交重要年份等机会,配合外交部、文化部等部门先后在土耳其、印尼、以色列、白俄罗斯、日本举办中国电影展映活动。目前已与一些国家相关机构建立了长效交流机制,在法国巴黎、美国洛杉矶和纽约、日本东京、加拿大蒙特利尔、香港等城市实现了每年固定举办一次中国电影节(展)的目标,在俄罗斯、新西兰、韩国实现了两年举办一次中国电影节(展)的目标。在巩固重点国家地区已有电影交流平台和渠道的基础上,又在缅甸、匈牙利开辟了新的影展举办地。

举办公益性的中国电影海外展映活动,搭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富有一定的效果。而由国内半官方性质的职能机构、行业协会联合国外非官方机构(民间组织或企业),以华语电影的模式切入,推进与亚洲电影、欧美电影的携手合作,这一追求共赢的“中国路径”在2012年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法国斯特拉斯堡红水晶国际华语电影节、澳大利亚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中初显规模。例如2012年的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由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与华语电影节协会联合主办,邀请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澳门等地的最新华语电影作品参加竞赛和展映。本届电影节共20多部影片参展,放映了40场次。由中、韩、新加坡合拍的《危险关系》作为开幕式影片,除了中澳合拍的《幸福卡片》得到展映之外,还有《画皮》、《黄金大劫案》、《低俗喜剧》、《LOVE》、《赛德克· 巴莱》等优秀华语影片。类如这样的电影展映与交流,呈现当代中国电影佳作,展示中国电影人的才华与风采,让更多海外观众了解中国文化,感受当代中国的脉搏和当代中国形象,是有意义的。

从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现状来看,中国电影目前主要依赖广电总局的海外推广公司作为输出渠道,这一机构因为没有影片的版权和专项资金支持,在海外推广过程中只能起助推作用而并非主体。而由于中国电影产业化还不成熟,在国际电影贸易中又存在“文化折扣”问题,导致我国每年生产的大量中低成本影片在国际市场的潜力非常小,“走出去”的真正主体——拥有电影版权的制片单位对海外市场的态度也不够积极,缺乏“走出去”的动力。因此,在政府“电影外交”的官方话语之外,充分发挥企业、民间社团的力量成为了当务之急。而民间性民营制片机构、公司、影人也要充分确认自我的传播主体地位:其一,在制作上,积极与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人员合作,集合多国制片方进入国际市场。其二,在宣传发行环节中,积极参加国际性电影节、影展、论坛活动。利用海外机构,甚至个人对中国电影的兴趣,共同举办电影展、电影交流活动,以此为渠道实现宣传和销售双赢。努力打造电影市场的平台,在海外形成营销网络,积极推荐优秀的本公司影片参赛,提高公司、机构、影人的知名度。其三,造就专业的电影国际贸易公司,实现海外发行销售的专业化运作。并且实现公司针对目标市场和关系机构建立客户档案、构建目标市场的追踪记录,制作各种宣传材料,影片片花或者样片光盘,译制外文字幕拷贝,利用海外主流媒体宣传中国电影。近年来,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主要是依靠以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以及中国电影集团等国有电影企业和华谊兄弟、新画面、保利博纳、银都机构等为代表的民营电影企业进行的海外发行,同时辅之以电影节展以及戛纳、柏林、威尼斯等三大国际电影节等的电影交易市场,而北京、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电影交易市场也在对外推广工作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方式确实为中国电影走向海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中国电影企业要被海外市场接受和认可,尚需要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市场经验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加大创意性内容生产项目,规划具有可行性的推广发行战略,实施全方位的系统性扶持,共同努力,规范投融资环境,为改进和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路径做引导。更为重要的是,能不能走向国际,站稳海外市场,以扎实而有效的竞争策略与路径,赢得世界的市场资源,对于努力实现国际传播的中国电影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其国际化程度的标志。

2012年11月中旬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首周四天1.01亿,截至12月31日,获得5.71亿票房。但是李安的这部影片,并非仅仅反映在票房上。影片中,碧海蓝天、发光的鱼、斑斓老虎以至人与虎的离奇故事,它们的故事意涵、影像和为美轮美奂画面所包蕴的人性、神性和东方文化问题,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东西,成为美妙观影的记忆与分享。

李安的电影创作给我们提出重要的参照与警省。伴随着中国电影票房节节攀升,繁荣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困窘的景象。商业大片题材和类型单一,文化底蕴贫瘠,中小成本影片对国际市场定位不明确,缺乏叙事的智慧和张力,这些恰恰是2012年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遇阻的症结所在。由法国著名导演吕克· 贝松创立的欧罗巴公司艺术总监弗朗索瓦认为,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艺术影片,在欧美观众眼中,只要是非英语片,一律被他们视为非主流电影,这就是世界主流电影市场营销语汇中所谓的“外语片”。而任何外语片会被自然而然地归为“艺术院线”的发行范畴,这便对中国影片的国际市场定位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明确的市场定位及相应的营销策略则是一部影片实现其市场价值的重中之重。

类型和题材单薄,创作理念、制作水平、运营理念、营销方式与好莱坞差距显著,国产电影海外票房依靠的主要部分不是中外(中美)合作拍片,就还是作为受众主体的海外华人,而作为华语电影长期海外票房保障的东南亚市场,近年来却在大幅缩水。因此,以武侠片、动作片切入,带动类型多元化实践,拓宽片种,积极进行电影类型美学创新,至关重要。用类型区分电影有利于制片人获得资金上的好处:类型电影在某种意义上总是“预先出售”的,因为观众喜欢预期和辨认熟悉的类型特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贸易部便提醒好莱坞制片人,动作片比起那些“边走边说”,依赖对话讲述故事的影片更有海外市场,特别是那些“非英语”的海外市场。重磅炸弹式影片中激动人心的情节和激烈的动作镜头是最容易也最能跨越国界获取利润的形式:使它“变得更简单、动作更激烈”,被认为是最通俗的国际化配方。[1]动作片开拓海外市场的类型优势已在中外影坛达成共识,但中国电影只有树立品牌和个性才会具有国际竞争力。武侠片对海外发行商的巨大吸引力在于它是一种打上中国标签的产品,难以被其他海外竞争者们成功地模仿。这既强化了我们立足本土市场的意识,又提高了产品的海外竞争力。中国武侠片极少能与真实情感及文化产生关联,长久以来仍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层次,无法提升。武侠片走向海外市场一定要打通东西方共通之处,制作富有人文气息的武侠片,展现人性的挑战与挣扎。不过,武侠片也要面临电影类型美学创新问题。类型的一致性需要传统和成规的简要再现,但是也允许既定的期待与新奇之间的相互作用。除了和那些在过去让观众满意的其他电影一样,一部电影还需要某些不同的特征,使它成为“新的”电影。

很显然,顺应时展需要,改变中国电影内容生产的短板和总体竞争乏力的现状,在世界电影市场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态势,体现了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说实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转型是开拓海外市场的总体战略,那么明确区域化市场开拓、在内容生产、数字技术、投融资及推广等方面实现国际化转型则是具体战术。中国电影需要积极应对社会、产业和文化发展挑战,把握社会和文化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确立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的坐标。面对好莱坞的全球化战略,中国电影要在学习好莱坞国际化的经验的同时开辟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影海外拓展与责任又该如何把握?在电影观念与电影实践发生巨变的当下,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国电影的生产、经营、融资与推广,华语电影需要做怎样的合作与融合?这些都是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策略建构中重要的时代性命题。

面对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深层的研究,提出海外市场竞争策略的路径。海外电影市场现状与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深层问题联系紧密。随着中国国内电影产业的崛起,拥有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从电影大国升级为电影强国的重要标志。拥有海外市场关键在于实现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转型”,以区域化市场开拓的方式把海外市场划分为北美、欧洲、俄罗斯、东亚及东南亚等地区。另外,从中国电影史的角度也可以看出走向海外市场的经验,比如三、四十年代的神怪片、武侠片对东南亚市场的占领以及七八十年代香港功夫片对国际市场的号召力。中国电影目前的海外市场状况相比历史上和好莱坞还有很大的差距,急需在内容生产、融资渠道、推广营销等环节上加强海外市场的观念。

国际化转型指涉电影的内容生产策略。内容生产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观众情感的生产,观众看电影是为了体会他们自己的情感,因此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形式,一定要与观众产生共鸣或被认同。中国电影在类型上比较单一,只有武侠和动作片能够走向海外,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新型中国电影将以武侠片、动作片为切入点,带动类型多元化实践,拓宽片种,积极进行电影类型美学创新。在影片叙事策略上也需要进一步国际化,用国际流行的电影语言、叙事惯例来讲述中国故事。此外,在商业类型片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也重视艺术片的国际化,进一步巩固艺术片在国际电影节中的位置。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制片公司试图通过“合作”的方式达到资本“合谋”,“借船出海”,利用国外发行渠道进行影片推广,并从单向资本输出过渡为国际化企业经营、合资制作、植入广告等深度合作模式。

2012年,中国电影海内外市场出现了技术、人才、资金双向流动的趋势。几乎每一部国产商业大片都离不开国际团队在技术、人才等制作方面的加盟,足见多元化跨国合作在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电影的融资形式越来越丰富,电影的工程越来越庞大,这也就给推动、孵化这个产业留出了许多空间与可能。迅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在融资方面的需求、对基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凸显,因此,研究中国电影业融资特点、总体投融资结构以及融资渠道和效果是必要的。推广模式包括政府主办、商业宣传、民间活动和媒体等,特别是以互联网为首的技术进步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电影应该在创作阶段就结合不同海外市场设定合作方案,用科学的方式来推广和宣传,这是中国电影开拓海外市场的关键所在。

无疑地,大电影转型中的产业交叉为海外市场竞争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和动力。利用多媒体平台,跨越不同的传播和放映渠道进行拓展,可有效建立“内容+渠道+衍生品”的全产业链协同模式。在好莱坞的企业结构中,“协作经营”策略正大行其道,它被描述为在经营行为和产品之间、在硬件和内容提供之间、在媒体之间、在不同的表达手段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创造性的横向合作。这是目前从事多元化经营的跨媒体集团的主导经济逻辑,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新发行技术的出现只会强化这样的商业逻辑。每一次市场的拓展,联合的规模都比以前更大。中国电影走向海外也可以联合新媒体平台,提升传播效果,拓展放映渠道。2012年,“迅雷”斥巨资独揽《一九四二》的网络播放版权,并实现全网高清首播,进一步奠定了其“网络高清影院”的行业定位。另外,还可以向搜狐等新媒体企业出售电影的放映权,逐渐积累市场。2012年度“中国电影文化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数据显示,选择电影院观看中国电影的受访者占36.5%,2011年这个比例是32.2%,并没有明显的变化。2011年选择网络的受访者比例是42.1%,2012年达到了58.0%,相比之下有大幅度上升。从2004年开始,Web2.0的出现,几乎改变了互联网运行的整个模式。随着新媒体、数字技术及业态的发展,传统电影正在走向大电影。无处不在的影像与数字科技互为因果,大电影的数字化趋势为其带来质的改变和提升。数字化的全面作用、互动技术的运用,使得胶片电影生产的格局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大电影通过视觉形象、独特的数字化手段和视觉意义创造出共同的精神世界,进而通过数字化传播与放映使它对业界和社会发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在大电影时代,传播形式的多元使电影形态多元化,微电影、手机电影等多种视频形式的兴起,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影院电影形态。与此相对应的是,电影产业也出现复合化趋势,电影与游戏、互联网等其他文化产业的紧密交叉,完全改变了电影的业态特征,这为中国电影的海外竞争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电影是新型中国电影的载体,也是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的主要类型。

还需要看到,大中华地区电影的合作与融合,包括合拍片在海内外票房市场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额,并进而成为全球电影产业发展的新方向。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内地电影产业的崛起,平行发展的格局被打破,合作与融合成为主流趋势,华语电影以至泛亚电影无论作为一个文化发展共同体,还是经济产业复合体,在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语电影的生存依赖于地域文化与共同影市的纽带,要拍出有深度、吸引观众的作品,背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仍然是文化,是价值观的传播。从中国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台湾电影的融合,再到与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携手合作、追求共赢的未来发展格局,这将是新型中国电影拥有海外市场的基本路径。

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竞争与国际传播,促进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与繁荣,把握中国电影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维度,对推进中国电影国际化转型和市场竞争乃至世界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产电影不断获得新的市场意识,有了跨越式的较大发展,为今天、当下的中国电影创造海外市场拓展机会,为电影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中国电影海外市场竞争逐渐建立起新的多样性的创作格局及新的国际化转型趋向,为明天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藉此推动文化进步,造福人类,受到人们更多瞩目和期待。

注释:

[1] [澳]理查德 · 麦特白:《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吴菁、何建平等译,华夏出版社2011年版,第99页。

第2篇

农产品的质量、品种、特色、价格、品牌、信誉、信息、宣传等方面分析了农产品的竞争取胜的策略,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出了思路。

关键词:农产品 竞争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产品要想在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并谋求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必须运用灵活的竞争策略。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农产品竞争取胜的策略,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参考。

一、优质竞争策略

市场经济的原则是优胜劣汰。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产品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俗话说:“市场如战场,成败靠质量”。质量的优劣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农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劣质农产品不仅会降低农户的投入产出率,而且还可能给农户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另外,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农产品创名牌,提高竞争能力的根本。所以,生产优质的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是农产品竞争取胜的首要竞争策略。

二、多品种竞争策略

品种竞争是农产品生产企业竞争取胜的基础。随着农业发展的多元化,生产经营单一的农产品品种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消费者需要的是多品种、多系列的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如果品种单一,就难以适应消费者不同层次、不同口味、不同习惯、不同爱好等的需求,市场的应变能力就差,在竞争中就会处于被动局面。因此,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开发出多品种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高企业总体市场占有率。

三、以独特的产品定位的竞争策略

产品定位,是指为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形象, 其目的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因此,产品定位是对潜在消费者需求心理所下的工夫。成功的产品定位是产品进入市场、拓展市场的助推器。在进行产品定位时,一要找出产品主张, 也就是要找准产品代表的精髓, 如农产品可以以“绿色食品”、“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用途多样”等作为自己的产品主张;二要考虑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特征,有的消费者追求的是口感、有的追求的是营养、还有的追求的是食用方便,等等;三要考虑农产品本身的特点。有的农产品附加价值高,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功效,可以定位于高档商品之列,如高档宴席选用的精致大米,蛋白质含量高、口感好、外观好看、香味浓郁;而有的产品则要定位于大众消费。四要力求在产品个性和形象风格上与竞争者有所区别,这样才能使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特色,有特色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竞争力,有竞争力才能在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四、物美价廉竞争策略

质优价廉的农产品是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追求的理想目标。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由于近两年优质绿色农产品市场供应不足,价格相对较高,导致了消费者对高价优质农产品购买的限制。因此,优质农产品的价格定得不能过高,定价过高将会影响这些农产品的销售。生产优质农产品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节约耗费的途径来降低价格,争取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购买,获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物好价又廉是农产品竞争取胜的重要策略。

五、良好信誉竞争策略

信誉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根本。信誉是生产者在与消费者的多次买卖中,与消费者建立起的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一个农产品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建立良好的信誉。要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就必须讲究信用,信守合同,绝不能用欺诈的手段赚钱,不投机取巧,不欺行霸市。经过长期得努力和一次次忠实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企业良好的形象,才能成为消费者信得过的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取得崇高声誉的企业和农产品,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和财富,这就意味这个企业及其产品能稳固地占领市场,使顾客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购买其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自然会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才会越来越强。

六、不断创新竞争策略

以创新取胜策略,也就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先人一步,高人一等。因为市场复杂多变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要想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只有不断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才能适应市场并使企业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上,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当老产品被迫退出市场时,企业的新产品必须投放市场,稳定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老产品不断地被市场所淘汰,新产品也应不断地并且快速地被推出。如果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注重新产品开发,生产的产品“几年一贯制”,那么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将会失去市场甚至被迫退出市场。因此,靠不断地创新取胜是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广泛集中新的科技成果,并迅速使之转化为现实的新颖产品,抢先推向市场。做到销售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试制一代、开发一代,使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

七、信息竞争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已成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可缺少的要素和资源,是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无形的财富,是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第二资源”,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源泉,也是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信息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不断地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开发信息,应用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八、广告宣传竞争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广告宣传作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正在被许多企业所运用。广告宣传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销售产品、开拓市场、以及巩固市场起到了重大作用。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产量日益增加,品种日趋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但农产品的销售确越来越难。这除了受农产品市场疲软影响之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不重视广告宣传。致使这些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低,不能被广大的消费者所了解、认知,这就很难购买其产品。究其不重视广告宣传的原因是生产者经营者舍不得花钱。殊不知,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企业不仅在开发产品时需要信息,更需要在开发市场时信息、传递信息,使用户了解本企业的产品,认识本企业的产品,熟悉本企业的产品,由熟悉进一步产生信任,从而购买本企业的产品,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一个广告可以使一个企业滞销的产品变成热销货,一个广告甚至可以救活一个企业。“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要抛弃旧观念,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应重视和加强广告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九、品牌竞争策略

第3篇

关键词:水果生鲜;电子商务;竞争分析;消费者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74 -03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触电”互联网,“互联网+”无疑成为水果生鲜行业发展与创新的必然。那么,如何从市场供求、竞争情况以及消费者特征入手,分析与把握我国“互联网+水果生鲜”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课题。

一、水果生鲜电商市场竞争分析

(一)水果生鲜电商市场的总体竞争势态

目前,各类水果生鲜电商以不同形态蜂拥而入。2010年前后,“本来生活”“沱沱工社”“天天果园”等水果生鲜电商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水果生鲜电商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迅猛增长,如“不到一年时间‘一米鲜’日销量突破300吨”“2014年‘天天果园’销售额破5亿元,年增幅达150%”。各大电商巨头、VC投资积极布局和投资网络生鲜业务,也充分表明了资本市场对水果生鲜电商发展前景看好。在“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许多直营农户、水果批发市场摊商通过网络销售产品,以小型水果生鲜电商公司或工作室创业则更多。因此,我国水果生鲜电商市场目前处于初级竞争阶段,市场机遇和空间较多。但一项研究发现多数水果生鲜电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销售净利润率不足10%。亏损的原因主要来自仓储冷链、物流、价格波动、产品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因此,目前并未形成某种可供学习借鉴的水果生鲜电商商业模式。

(二)竞争者细分

按照企业运营模式不同,可将水果生鲜电商行业的主体分为五大类:综合平台型水果生鲜电商、垂直销售型水果生鲜电商、物流主导型水果生鲜电商、产地直销型水果生鲜电商、鲜切型水果生鲜电商。五类电商的具体运营模式和竞争优势具有差异。

综合平台型水果生鲜电商,主要是以提供电子商务交易的平台为主,商家入住佣金费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另外也自采直营水果生鲜,如天猫、京东、一号店等。垂直销售型水果生鲜电商主要是靠整合零散的水果资源,赚取进销差价。具体来说又可以细分为两类垂直销售型水果生鲜电商,一种业务环节主要是“采购―销售”,不负责物流配送;另一种的业务范围则涵盖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采购到销售再到物流配送。物流主导型水果生鲜电商是依托于已建立起的高效、低成本的物流链,自采自销;盈利优势主要在低价、高效的配送服务上。产地直销型水果生鲜电商直接立足于水果生鲜产地,更具品控和成本上的优势。鲜切型水果生鲜电商则主要瞄准都市白领、商务人士等消费人群,提品附加值较高的水果鲜切服务。五种类型的水果生鲜电商模式对比如下表1所示:

二、水果生鲜电商市场消费者分析

(一)调研概述

本次调研拟发放问卷400份,实际回收389份,问卷有效率为97.25%。其中,性别构成:男性138人(35.48%),女性251人(64.52%)。年龄构成:“60后”(10人,2.57%)、“70后”(24人,6.17%)、“80后”(116,29.82%)、“90后”(239,61.44%)。地域分布:来自广西地区的被调研者有189人,占总人数的48.84%;其他地区被调查者200人,占总人数的51.16%,包括广东、北京、河南、浙江、重庆、四川、上海、湖南等地。职业结构:被调研者主要分为“工作人群”(259人,66.58%)和“学生群体”(130人,33.42%)两类。收入结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有139人(35.73%),2000元~3000元有85人(21.58%),3000元~4000元有66人(16.97%),4000元~5000元有40人(10.28%),5000元~6000元有22人(5.66%),6000元~7000元有7人(1.8%),7000元以上有30人(7.7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消费者的水果消费状况与购买行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水果的购买频率选择“偶尔一次”的所占比例为20.82%,其余的均分布在“1~2天一次”和“一周1~2次”。因此可以认为消费者对水果的消费需求比较稳定。但水果生鲜被认为是粘性高、重复购买率高的品类,但目前已形成网络高频购买习惯的用户并不多,“偶尔购买”的用户占大多数(65.8%)。因此,实际上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水果生鲜的习惯尚未充分建立,水果电商市场仍处于培育消费者阶段。

将被调研者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交叉分析(表2),发现被调研者收入越高每周购买水果的支出越多,其中收入区间在6000元以下的被调研者每周水果支出在50元以下,收入在6000元~7000元支出则主要在50元以上,收入在7000元以上每周购买水果的支出则更多在百元以上。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水果消费水平基本成正相关关系。每周购买水果支出在20元以下的主要人群为在校学生和工作人群中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被调研者。但在校学生中也仍有43.08%的人每周购买水果的支出为20元~50元。因此基本可以认为学生群体消费水果基本稳定在每周50元以内。工作人群的水果消费则在每周50元~100元,其中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的消费者每周水果的开支超过100元。详细数据见表3。

第4篇

【关键字】国际市场营销;发展;创新;策略

现阶段,我国国内市场已经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因此,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应制定相应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经济市场的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提高使得传统的营销策略已经无法大幅度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发展与创新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已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

一、国际市场营销的本质

国际市场营销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企业获得更高效益,同时,企业也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若想保持长远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策略让自己在竞争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可理解为企业挖掘目标市场,寻找潜在的目标群体,而后再根据自身的特性以及国际市场态势进行调整。

二、国际市场的发展现状

1.消费市场个性化

随着文明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开始展现自主化,不再盲目跟随大潮流,并且在满足自我需求的情况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市场个性化已经成为国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对此,企业必须生产出个性且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提供个性化服务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市场竞争中。

2.虚拟市场规模化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而国际市场则因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衍生出了一个市场形态,虚拟市场。同传统市场相比,虚拟市场因具有便捷性和及时性等特征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逐渐形成规模化。所以,虚拟市场在国际市场交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它能让企业在灵活性和多样性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利于企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情况并制定相关营销策略。

3.无形价值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以往,产品质量往往是决定一个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即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品质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然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产品品质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程度开始弱化。人们在关注产品品质的同时也会关注企业其他无形因素,例如企业的信誉、企业的品牌等,而且这些因素往往会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前提条件,最为突出的事例便是“品牌效应”。可见,无形价值在市场竞争中越发重要,因此,企业为能长远发展必须有战略性认知,重视企业无形价值,不再靠单一产品质量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国际市场营销发展与创新的相关策略

1.树立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理念

创新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保障,所以企业若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树立新的市场营销理念。市场营销创新理论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企业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即产品创新,如产品质量创新、标准创新等,这是企业可长久发展的一个关键;二是企业引导消费者,即营销观念的创新,如文化营销、绿色营销等,只有从“分享市场”转变到“创造市场”中去,企业才能发掘更多的消费者,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三是企业营销策略的创新,消费者很容易因为相同的营销策略而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新的营销策略更容易吸引其注意力。

2.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在现今国际市场中,各个企业凭借现今的技术以及各种服务理念都在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种类,所以,企业不能再单靠产品和服务进行竞争,必须提升自身及产品的形象。因为,在当今时代,企业产品形象和企业产品质量、价值以及价格是等同的,它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销环境,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演化为了企业形象的竞争,只有拥有良好形象的企业才能不断地或许消费者的支持,在国际营销市场中立于不败地位。

3.全面整合企业国际营销,形成战略联盟

现阶段,消费者更加追求个性化也更加理智,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地细分消费目标市场,挖掘消费者需求信息。对此,为能达到产品多样化以及规模化效益,企业必须全面整合企业国际营销,形成一种战略思想联盟。国际营销整合包括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两个部分。国际营销外部整合是指摒弃与竞争对手对立的思想,共享资源,借助彼此优势开展互补联合营销。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国际营销外部整合是目前国际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市场营销进一步的发展形态,可够同时满足市场个性化和社会需求。国际营销内部整合是指企业以消费者为基础,调整企业生产、营销的模式,确定统一产品信息与形象,构建企业品牌,完成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社会和经济发展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使得国际营销环境发生变化。未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会越来越多。对此,各个企业必须立足于消费者需求,细分目标实现,不断进行国际营销整合,掌握经济市场发展动向,如此才能让企业实现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洁.现代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探究[J].中国商贸,2011

[2]孟亮.试析市场营销的“绿色转向”[J].现代营销,2012

[3]张卿.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6

[4]胡辉.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贸易,2011

第5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对国外企业和产品开放市场的同时,也为国内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但是,当前我国化工企业竞争力较弱,因此,入世后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巨大的化学品市场给国外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带来商机,而国内的很多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由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以缩短和国外同行企业的差距便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化工企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我国化工企业外贸竞争力的弱势

主要表现在进出口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我国一直是化工产品净进口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逆差占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虽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0%多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但近年来又有上升的趋势。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贸易逆差绝对值逐年增加;我国化工产品在质量和品种上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化工产品的进口将会继续增加,化工贸易逆差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同时,我国化工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同时,我国出口市场秩序混乱:多头对外,力量分散;低价销售,自相残杀;鱼目混珠,无序竞争。这不仅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损失巨大,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

3、化工企业缺乏国际市场观念

我国化工企业市场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缺乏大市场营销的思路,搞营销组合适摆脱不了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缺乏以市场占有率为中心的营销组合规划。入世后,我国的化工企业应积极适应国际市场规则,转变观念,提升外贸竞争力。

4、化工企业国际营销渠道不畅

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化工企业产品的销售份额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真正通过我国自己的营销渠道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却很少,大量的产品不得不通过外国企业的营销渠道进入国际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化工企业实际上只赚取了很少的利润,大量的潜在收益在营销过程中“肥水流入外人田”.我国化工企业要积极开辟自己的营销渠道,使产品能更好的渗透到世界各国的市场上,提高利润率,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二、我国化工企业对外贸易的对策

尽管我国化工企业存在经济规模,劳动力密集,原料易得便宜加之一定的政策保护等优势,但以上分析的弱势还是相当明显的。所以要增强企业外贸竞争力,从特点入手,还必须考虑相应的对策,具体评述如下:

1、调优化工出口产品结构壮大企业实力

化工企业要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的方向转变。壮大竞争主体,提高竞争能力。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实力强大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工企业还非常脆弱。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壮大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主要是要提高企业的实力,生产向优势企业靠拢,产品向名牌企业集中;要利用好外贸窗口,一些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仔细分析自己的实力,若无独立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就应采纳制,与外贸企业合作,联手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实体。

2、深化化工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在80年代,就打破了在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外贸高度垄断的局面,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了自营外贸经营权,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进出口权必将进一步放开,将有更多的企业有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会有利于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但必须尽快解决和避免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外贸易企业要承认这样的现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了解市场、拥有客户以及进出口特权的优势将逐渐丧失。生产企业也要看到独自闯荡市场的风险。我国的外贸体制应当在继续放开的前提下,由市场引导逐步走向理性化的相对垄断。

3、更新外贸观念

要从长计议,建立新的市场观念。要重视市场调研。企业应当注重对国际市场的研究,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过去,清楚它的现在,掌握它的未来;要讲究市场策略。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一个好的营销策略,要处理好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与用户建立利益的共同体;要处理好短期贸易和长期业务之间的关系,做到有取有舍;要建设长期稳定的市场网络,决不可朝三暮四;要按市场需求定价。价格的确定不能仅仅以自己的生产成本为依据,要考虑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甚至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和变化着的国际形势来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产品价格;保持供求平衡。要限制生产、控制总量,整顿我化工企业,保持市场的基本平衡,以市场饥饿理论来恢复市场的元气。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理论;现状;策略

早在上个世纪,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就已经在政策的支持下开始发展起来。时至今日,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中小型企业为了寻求发展,也纷纷转向国际市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其所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根据现今状态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现状来看,企业要想采用更加科学的营销策略,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学习,从中小型企业的优势角度出发,分析最适合其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国际市场营销理论

科学的国际市场营销理论需要遵循4P组合营销理论。该理论是整个市场营销学最核心的基础。在国际市场营销当中,产品、价格、营销渠道以及促销都能够相互组合起来,形成比较创新形式的组合理论,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完成国际市场营销的目标。产品是整个市场营销的核心载体,中小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产品策略才能够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受到关注。而面对国际市场上竞争复杂的局面,中小企业要想制定合理的产品策略,需要调研各个国家消费者的消费特征、消费心理,并且从借鉴其他国家企业的产品策略来完善自身对于产品的策略计划。价格也是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中小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能够成为最主要的竞争手段,用来帮助企业争夺市场份额。产品的价格关乎到企业的收益问题,而科学的价格策略则能够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销售渠道是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使产品销售出去的最佳手段。合理的销售渠道能够为产品打造出多个分销方式,从而使产品拥有更多的销售选择。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路径增多,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自然也就取得了成功[2]。促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营销手段,也是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需要用到的常规手段,在适当的时机采取产品折价及现金返现等促销形式,能够起到极大地宣传产品的作用,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到这个产品,增加了销售额,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现状

所谓的国际市场营销自然表示了中小企业所实施的营销手段能够跨越国家。就如同在自己国家一样,在市场当中组织产品的调研工作,并对市场的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并选定产品的主要营销策略[3]。但是,国际市场营销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严格的束缚。在国际市场中的营销手段要远比国内复杂,其在资金、技术以及规模方面都是国内无法相比的。如今,国际市场的环境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更为复杂,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不仅仅要面临着国际市场上的挑战,也要应对国内市场所带来的压力。中小企业虽然大多是经营劳动比较密集的产业,产品的成本及科技含量比较低,但在国际市场中并不缺乏像服装等这种类型的产品,证明国际市场是需要劳动密集型产品。现在,国际贸易自由化已经逐渐形成,但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人员失业以及产品倾销的问题。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不受影响,在海外市场设置了层层壁垒。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发展,需要被戴上倾销的帽子,还要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4]。如今,我国的中小企业为了打开国际市场,已经签订了诸多协议,在发展上也受到了限制。我国的市场营销理念本就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而中小企业所实施的营销策略则更加单一。在该种环境下,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只是一味的付出,而无法获得收益,致使很多中小企业都丧失了国际市场营销的主导权,部分企业无法支持对海外市场的拓展。

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策略

国际市场中的营销策略很多,其中比较先进的营销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策略符合了中小企业发展要求,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转变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促使其在缺少资金以及技术优势的前提下,仍然能够保持在持续发展的状态。

1.补缺营销。我国的中小企业营销观念大多还停留在产品观念阶段,但是这并不太适合于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应用,中小企业可以不与大型企业进行正面竞争,但凡在市场竞争中,都会存在一些被大企业所忽视的漏洞。这些比较细分的市场,是大型企业无暇顾及也无心争夺的。中小企业采取补缺的营销策略,争夺该部分细分市场,既能够在细分市场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又避免了与大型企业的冲突[5]。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中占尽了优势,能够夺得市场的领导地位,进而在营销过程中逐渐扩大自身的力量。在消费者的个性化发展当中,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产品比较多,尽管大型企业能够对产品进行规模性的生产,但在细分市场中,大型企业并不了解细分市场的规则,也无法把握市场竞争的优势。采取补缺的营销策略能够使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灵活的特性来战胜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规模注定其无法抵抗国际市场上的风险波动,但在细分市场当中,其风险相对较小,中小企业也能够在营销策略方面规避细分市场的风险,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逐渐扩大自己的市场。

2.共生营销。既然中小企业选择在夹缝中求生存,就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靠山。除了补缺营销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夺得市场的份额以外,共生营销能够使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所谓的共生营销,就是在大企业的带动下,中小企业能够与大企业共享合作资源,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争得更多的份额和地位,是一种共赢的营销策略。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资源有限,很难凭借自身的发展来获得更多的利益。为了进军更大的国际市场,中小企业需要找寻可以提托的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在资金方面比较雄厚,整个集团的规模也更大,在市场营销方面拥有自身独到的见解,能够根据多年的营销经验规避在市场中将会遭遇的风险。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小企业要想获得生存,需要依赖大企业的先进技术。在该种环境下,小企业需要依托大型企业来完善自身在生产方面的不足[6]。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相互协作,从而使产品的生产环节更加细化,在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之下,大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技术得到提升。

四、结语

中小企业转向国际市场是我国经济环境及国际环境变化的结果。在我国及世界市场环境推动下,中小企业需要创新自身的国际市场营销理念,其实中小企业在打开国际市场的那一瞬间,就意味着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他们可以利用更多的国际资源。总而言之,尽管中小企业的资金、技术都无法满足强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但只要中小企业抓住关键的几个市场营销策略,就能够逐渐做大市场,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取得成功,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李盼 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沈瑞山.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1,01(21):42-44.

[2]廖伟峰.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5(03):101-102.

[3]刘振华.略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0,07(17):21-22.

[4]焦利勤.基于市场国际化的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05):42-43.

第7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策略营销管理

要想实现国际工程在市场中得以长期的生存和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其具体市场的营销策略和营销管理进行创新和改进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工程市场营销的全胜。

一、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特点

1.差异性。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人文统计、自然环境、技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2.复杂性。国际市场的复杂性是由市场的差异性引起的,由于各国之间在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了各国之间在交流上的困难,因此,使国际市场变得非常的复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3.风险性。由于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这就造成了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投资上一定要慎重考虑,使这种风险降低到最小。

二、营销中应注意的问题

国际企业的营销策略与国内企业的营销相比,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因素不但多,而且也非常的复杂。这主要是由国际企业的多样性,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多样性所决定的。

1.国际营销的环境。各国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国际营销在环境上存在着非常复杂、多变的现状。因此,在对营销政策进行制定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各国之间的差异性。只有这样制定出的策略才能符合国际营销的环境,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2.价格的控制。众所周知,价格是影响一个企业最终的利益和竞争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为了保证价格的合理性和可控性。在保证灵活、机动的价格竞争的基础上,还要在一定的销售价格上实行对价格的分散定价。

3.渠道的控制。国际营销的渠道具有非常复杂的特性,这也是使监督和控制难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就要对不同分支成员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除此之外,企业还要通过定期的考察来了解企业的经营范围、服务质量和业务能力等。

三、国际工程市场具体的营销策略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知道国际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复杂性和风险性,所以在对国际工程市场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到市场中的各种情况,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

1.国际工程市场的价格策略。由于我国在技术核心方面缺乏,以及我国人力资源相对比较低廉,这就造成了价格策略成为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这种价格的低廉,往往会造成国际中恶性的竞争。核心技术的缺乏和竞争的恶性化是造成我国国家化工程这种恶性价格竞争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就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对当前的这种恶性竞争做进一步的规范。

(1)应该保证企业之间的团结。(2)对企业的情况进行理性的分析,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求进行定价。(3)为工程概念与营销模式进行定价,避免国内这种无秩序的竞争继续在国际市场中发生、上演。

2.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文化策略。对于任何企业和任何形式的竞争来说,文化策略都是竞争中的重要策略。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建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与国际市场做到更好的衔接。

四、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的策略

1.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要想制定出更好的营销管理策略,对国际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是非常必要的,对市场的调研主要包括:对市场的形式进行研究、跟踪具体的项目、做充分的比较等。只有这样,才能对如何更好的发挥我国企业的自身优势有一个更加科学、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我国市场的特点。除此之外,这对发挥我国企业的市场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资源和科技的优势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对外工程承包的企业相比,国企缺乏一定的行业优势,如专业知识和客户关系。因此,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的一项重要策略。只有这样各个企业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协作作用,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利益。

3.采用国际促销的策略。我们所熟悉的促销的任务,主要是加强买主和卖主两者之间的沟通,而国际促销也是如此,它促销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广告、人员、网络和公共关系等。

4.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策划。如何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是我国国际工程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而举办大型的营销活动又是提高企业营销能力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项目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策划也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除此之外,巩固客户,为客户提供一些增值服务也是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管理策略之一。为客户提供这种增值业务不但可以弥补一些由文化和环境所带来的差异,而且也是让业主更好的了解企业现状的重要手段。

五、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对国际工程市场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析也是势在必行的。本文通过对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特点、营销中应注意的问题、国际工程市场具体的营销策略和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的策略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为我国国际工程企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市场 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逐渐深入,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一方面要面对国内企业激烈的市场争夺,另一方面更要面临国际上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的市场挤压。这种竞争的压力迫使中小企业努力突破狭隘的国内区域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到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因此,经营者应从企业长期发展壮大的战略高度,树立起国际市场营销观念,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营销环境,采用适当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赢得市场。

一、树立国际市场的营销观念,加快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

1、国际化的市场观念

国际市场是完全以市场作为调节杠杆的,企业要意识到国家之间的市场差异。企业无法同时面对所有的客户,所以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根据地理、行为、人口及心理标准等对国际市场进行细分,从中选准一两个被划分出的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子市场作为进入的目标市场,集中资源,把满足该市场的客户需求作为生产和出口的出发点和归宿。

2、国际化的竞争观念

由于各国的经济基础、技术基础、人才结构、国际关系等的差异,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小企业必须全方位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从以低价格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转变为以合理的价格、与客户要求相一致的产品、优良的服务、高效的工作和新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作为竞争制胜之本,恪守“信义、亲和、进取”的竞争原则。

3、国际化的风险观念

国际市场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同时也使企业处在了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企业面对的是更加陌生的客户群,其特定的文化习俗、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特别是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国际汇率的变化与调整,对产品的特殊要求以及经营方式的特殊约束等不确定因素更多,这样,与国内市场相比,企业会面临更多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各种防范措施,谨慎操作,不断学习,及时调整,随机应变,变风险为机会或把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压缩到最低限度。

4、国际化的法制观念

目前,从全球经济到区域经济都建立了相应的国际组织,并对国际市场的营销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严格规定,企业在国际营销的过程中除了应遵循本国的法律之外,还要服从目标市场所在国的有关法律及诸多国际公约、惯例和准则。

这些国际化的经营观念,是经营者进行国际营销应具有的一些最基本的理念,没有这些,说明经营者进入国际市场可能是盲目的。

二、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1)中小企业相对大型企业的比较优势。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并不具有规模、人才、管理和前沿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但在国际化经营中,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组织结构简单高效的特点使得其信息传递比较直接、及时、准确,对市场反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弹性,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而且,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

(2)我国仍然具有劳动力资源的主导优势。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中,随着我国内地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内地闲置劳动力的流动有一定减缓,企业也呈现用工难的周期性特征,工资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但从我国整体来看,劳动力资源仍然是企业国际营销优势中很重要的方面。以纺织行业为例,尽管我国劳动力成本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据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统计显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仅占美国的8.40%,日本的8.20%,法国的5.36%,瑞士的5.06%,德国的3.35%,意大利的4.59%。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和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具有实质性的竞争条件。

(3)健全的专业市场的促进作用。我国目前已经呈现出行业区域集中化的格局,尤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中小企业更为明显。专业市场汇集了商品供求的大量信息,在信息的积聚和交流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使中小企业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商品行情的变化,降低了搜索市场信息的成本。同时,专业市场形成了一个可供共享的销售网络,中小企业可依托市场分享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在营销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并依靠专业市场的知名度和整体营销宣传战略来开拓自己的市场。

2、劣势

(1)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仍然较低。据调研,分布在江苏、浙江、上海及天津等地的六十多家中小企业中,有80%以上的企业急需提高管理水平。其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现场管理混乱、组织制度建设滞后、生产经营粗放等等。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交货时间不稳定。“差不多”这一说法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习惯用语,缺乏严谨的管理制度。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主要表现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还反映在产品开发能力弱,升级换代艰难上。劳动力密集是中小企业得以发展的一大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产出周期较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短,但这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果不进行产品开发和升级换代,必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品牌意识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特征表现,能够在市场上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它更是一种质量的象征、企业精神、文化和个性的体现。它给企业带来的是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改善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品牌对客户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没有意识到品牌代表着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没有意识到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更没有将创名牌与企业利益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随处可见,鲜有“中国创造”。总体上看,这些产品低档低价,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4)资金短缺。我国银行贷款一直倾向于大企业,对中小企业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银行坚持稳健经营的政策,防范风险,而中小企业的实力弱,借贷缺乏足够的信用保证,抗风险能力差,财务制度欠规范等,所以中小企业不能成为银行的优质客户,银行为中小企业准备的贷量不足,资金短缺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进行国际市场营销调研,选择正确的产品和目标市场客户群

(1)国际市场环境调研。首先需了解国外的基本经济情况和进口贸易情况。其次需熟悉国外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包括国家的政治情况,政府的重要经济政策,政府对贸易实行的鼓励、限制措施,有关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关税、卫生检疫、安全条例等。此外,还要认识国外的文化环境,包括使用的语言、教育水平、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以及国外人口、港口特点和有关运输情况等等,以便顺利开展业务。

(2)国际市场商品情况调研。企业要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除需了解国外市场环境外,还需了解国外商品市场情况,以便正确制定商品的价格和其他交易条件。一是要了解国外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包括商品供应的渠道、来源,国外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商品质量、数量及库存情况等,尤其是商品供给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二是要了解国外市场商品需求情况,包括国外市场对商品需求的品种、数量、质量及包装、运输要求等。三是要了解竞争者情况,包括竞争者产品质量、价格、营销策略、占有率等。四是要了解国外市场商品专利等情况,避免发生法律纠纷。

(3)国外客户情况调研。对国外客户的调研主要是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经营业务范围和区域等。第一,为能理性进入国际市场,降低企业信用风险,必须了解客户的资历、信用等情况,即企业的偿债能力、履约状况、守信程度等。这主要根据客户的规模、发展历史、经营状况和管理者的变更等情况来衡量和判断。第二,需要调查客户经营的能力。主要是了解客户业务活动能力、资金融通能力、贸易关系、经营方式和销售渠道等。这主要根据客户销售网络的设立、经营利润、消费者对他们的印象、售后服务水平等来判断。第三,必须了解客户的经营业务范围和区域。一方面要清楚客户经营的商品及其品种,以便与企业的出口产品相一致,另一方面要清楚客户是中间商还是最终客户或专营商或兼营商等,以便企业准确地处理好客户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交易关系纠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主要通过报刊、杂志、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互联网等途径来调研,以节约成本和时间。而对一些重点的市场和客户,可以采取实地考察、参加展销会等方法,以取得详细资料。

2、国际市场产品策略

选择产销对路的产品策略是实现有效国际营销的关键之一。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所以,需要避开与强大竞争对手的直接抗衡,根据目标市场的客户需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国际上的最新技术,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调整企业产品项目的宽度和深度,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需要注意产品的差异化,利用其小、快、灵的特点,生产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创新品牌是我国中小企业跻身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要把品牌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在维持现有国际客户关系的同时,分步骤、策略性地将自主品牌的产品销往目标市场。因此,企业一方面可采用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根据客户的要求可采用客户的品牌,待条件成熟时再过渡到完全销售自主品牌的产品,树立起在目标市场上的企业形象。

3、国际市场价格策略

中小企业一方面具有经营灵活、形式多样、应变能力较强等优点,这也是其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原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等总体上呈逐渐上涨趋势,所以中小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价格比较适合于采用在微利基础上的合理价格策略,以低于国际市场或其他企业同类商品的价格,在国外市场全力推出商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打击和排挤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优势,扩大商品销路,进而占领市场。

同时,应该注意到,低价策略易遭遇反倾销。所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采取价格竞争策略的中小企业,必须处理好企业市场竞争策略与国际反倾销的关系。一是全面认识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议,加强对有关国家反倾销法规的了解。二是根据目标市场的价格状况确定并及时调整出口价格,使其比目标市场国的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略低。三是制定正确的市场发展战略,把握开拓市场的节奏,避免产品集中销售于特定国家和区域。

4、国际市场渠道策略

中小企业由于受财力、人力的限制,大都采用间接分销。通过国内、国外中间商出口,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进入市场的成本相对较少,但缺乏对市场的控制。所以,企业在利用中间商时,应充分了解中间商的特性和当地的分销环境,采用适当的控制手段和激励措施,以保证产品顺利到达客户手中。

另一方面,有自营出口权的中小企业应从扩大直销渠道入手,改变长渠道的分销方式,采取建立国内出口部、建立国外销售公司或子公司等手段直接争取一些国外的国际采购商,减少中间环节,扩大价格和利润空间,同时能够直接获取市场变化的信息,强化企业对渠道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

5、国际市场促销与电子商务策略

电子商务因其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营运成本低廉,非常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营销。中小企业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中小企业贸易促进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网、阿里巴巴网、B2B网站及企业自己的网站等进行宣传,使国外客户有机会找到企业、了解企业及其产品,扩大企业产品的传播度;二是到各国商会、协会及商业网站上寻找客户,寻求商机,或者利用国际、国内展会平台结识国际客户,宣传本企业的产品,收集市场信息,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取得更多的订单,建立与客户持久、友好的关系;三是企业营销人员自身或借助国外中间商、零售商采用拉销策略与推销策略做好软、硬终端的促销工作,使目标客户群了解、信任企业的产品,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全力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工作,以客户需求第一的服务理念开拓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的成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合理运用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不断提高在营销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从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家龙:中小企业市场营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尹柳营: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9篇

论文摘要:企业竞争策略分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商品价值的竞争,其实现方法和途径是强化企业管理,不断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非价格竞争则是指商品使用价值的竞争,其实现方法和途径是在强化企业管理和科技进步的基础上,通过突出商品性能、提高商品质量、改善商品包装、增加花色品种、加强售后服务、提高合同履约等非价格优势,吸引顾客,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盈利目的。在价格竞争中,有高价策略、平价策略和低价策略。高价策略和平价策略一般是以商品在非价格竞方面具有某种优势为前提的。在缺乏非价格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低价策略常常是价格竞争的基本表现形式。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市场经济制度及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竞争基本处于初级竞争阶段,企业往往过于看重价格的作用,把市场竞争片面地理解为价格竞争,尤其是出口企业,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非价格竞争优势普遍较弱,企业在制定产品出口价格时更多地采用低价策略。然而,商品个别劳动时间的下降是有限和有条件的,加之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残酷无情,很多企业为了打进国际市场,竞相压低价格,展开恶性价格大战,使正常的价格策略演变为过度的价格竞争。

一、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企业竞争策略分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商品价值的竞争,其实现方法和谜径是强化企业管理 .不断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非价格竞争则是指商品使用价值的竞争,其实现方法和途径是在强化企业管理和科技进步的基础上,通过窭出商品性能、提高商品质量、改善商品包装增加花色品种、加强售后服务、提高合同履约率等非价格优势,吸引顾客,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盈利目的。在价格竞争中.有高价策略、平价策略和低价策略。高价策略和平价策略一般是以商品在非价格竞争方面具有某种优势为前提的。在缺乏非价格竞争优势的情况下,低价策略常常是价格竞争的基本表现形式。在我 国现阶段,由于市场经济制度及法律法规 尚不完善,市场竞争基本处于初级竞争阶段,企业往往过于看重价格竞争的作用,把市场竞争片面地理解为价格竞争.尤其是出口企业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非价格竞争优势普嫡较弱,企业在制定产品出口价格时更多地采用低价策略。然而,商品个别劳动时间的下降是有限和青条件的,加之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残酷无情,很多企业为了打进国际市场,竞相压低价格,展开恶性价格大战使正常的价格策略演变为过度的价格竞争。

二、过度价格竞争的消极后果

1.过度价格竞争

易招致反倾艄诉静低价是引发反倾销诉讼的第一敏感因素。根据GATT第六条的规定,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裁定是否有倾销行为.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价格,二是损害价格是最敏感因素。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销售价格.如果低于进口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则很容易引起进口国生产商的警觉,从而有可能引发反倾销调查。事实上,国外反倾销案 中除少数案例是由于应诉不力而遭到不公平裁定外,绝大多数倾销寨确是因为拽国企业或个人低价竞争自我压价所至。据香港某刊物对我国160种出口商品调查发现.有120种商品的出口价格比应有价格低20%。尽管拽国外贸出口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由1984年的50%上升到199s年的85 6%.但出口产品的价格指数却呈下降趋势。接一般估计.每年的国际市场价格指数要上升蛳,低于,%就意味着出口价格相对下降。而在1981年~1989年期间,我国商品出口价格指数下降了50 8%。损害是反倾销裁定的另一依据。一般来说.损害程度与进 口商品的销售数量有直接关系。而进口数量的增加往往引起进口国生产商的怀疑.也是构成进口国产业损害的有力证据。以我国对美国出口西洋参为侧,1988年出口量为0.27万公斤,到1992年则为7 08万公斤出口价格从6万美元 下降 到l万美元,致使美国国内市场西洋参价格由每磅40美元~50美元下降到15美元 0美元。由此可见,多销是引发反倾销调查的第二敏感因素,是构成低价和实质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直接原因。

2过度价格竞争健我

国外贸出1:2一直未能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严重影响我 国对外贸易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之初,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附加值以及服务上.都与外国产品存在鞍大差距,根本谈不上非价格竞争,因此,只能以低价渗透国际市场。低价策略在打开进口国市场壁垒方面起到过积极 的作用.确曾为我 国外贸经济发展作出过应有的贡献。但由于竞争观念的落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对 竞争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价格竞争上,对产品的功能质量、服务等非价格竞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以低价为核心的价格竞争观念.实际上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外贸领域的典型表现.这种粗放型外留增长的不良影晌是深远的 。第一.国家不可能长久地大量投入资源和资金.坦放型外贸出口难以保持后劲 第二,这种表面上的外贸出口急剧增长,实际上掩盖了我国出口贸易在商品结构、产业结构方面的不台理和劳动生产率、管理效益低下等现象 第三,这种投产出比低、经济效益低的高速增长实则是一种浪费,将严重破坏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过度价格竞争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

近年来中国产品在国际上屡遭反倾销起诉,来自外经贸部的最新消息说,外国对华商品反倾销起诉近年 来逐年增加,从1999年~U2000年上半年就发生5起,还有10起在立案之中,涉及中国出口商品金额约15亿美元。自1979年欧盟对中国糖精发起首例反倾销指控至今,由国产品出E3遭到反倾销起诉近400起,产品娄 别涉及钢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纺组品、电子产品等等。甚至有这样的说法:“有中国产品出口的地方,就有倾销存在”。选对 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 。

4,恶化国内经营鞒境和秩序.阻碍国内强济的发展

出口产品的过度价格竞争行为培进口国造成的损害是直接的和显而易见的 比较容易被发现和引起重视 其实过度价格竞争的危害不仅发生在进 口国,产品出口国国内也探受其害。第一挤占了出口国其他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实施过度价格竞争的企业在短期内尝迅速扩大其在海外的市场份额,这实际上是不正当竞争手段挤占了其他企业 的海外市场份额.或使在海外市场正当竞争 的出口厂商受到打击而缩小或失去市场。第二,严重挫伤国外企业对中国投资的积极性。由于中国产品屡遭反倾销起 诉,大大损害了中国企业和商品的国际形象.也损伤了国外投资者在中国投资的信心.不少投资者田此不敢向中国投资,也有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因此抽叵资叠.投向其他国家。第三.扰乱国内市场秩序 过度竞争会制造一种虚假的竞争境势,引发国内其他生产厂商的过宦竞争 这种过度竞争的后果,尝使生产厂商过分关注产品价格因素而忽略非价格囡素,助长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 ,阻碍生产企业 的科技进步 ,从而扰乱出 口国国内市场 的价格形成机 制和公平竞争秩序。此外,由于大量新兴电子产品刚剐开 始出口就遭遇反倾销,使中国新兴产业 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过度价格竞争给 国内经济带 来的种种弊端 ,由于其表现 形式比较间接和隐蔽 ,比鞍容易被忽视。

三 非价格竞争应成为中国入世后出口企业的主导竞争理念

1 八世后的国际市场竞 争更加激烈. 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更为残酷低价策略市场竞争处于初级阶段的 竞争理念.是企业在产品缺乏非价格竞 争优势 情况下 的一 种无奈 的下 策选择 低价策略很容易诱导企业走人价格竞争 的误区。当今的 国际市场是开放的 、公平的、理性的市场, 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更为残酷.商品必须以质取胜,只靠价低是没有出路的。我国加入W TO后 ,企业 必须遵循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必须在 产品开发 别注重对声品技术 、工 艺品种、服务方面的投人,增强声品的非价格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非价播竞争 是企 业赛现可持 续竞争的前提和保证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 发展,竞争 日新 月异,产品的科技音量越来越 高,市场寿 命越来越短,更翱换 代越来越快 产品不创新,甚至创新慢一些,就会破市场无情向汰,企业用于后续产品的开发研制投入越来越大,可持续竞争能力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这样,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除了要考虑基本的生产 成本和 台理利润外 ,更要考虑后续产品 开发投人和企业的长远竞争战略。即企 业的定 价策略耍由 低价 策略 ”向“高价 策略 ”过渡 而高价策略实现的前提必须 是商品在非价格竞争方面具有优势 因此.非价格竞争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 的前提和保证 。

3非价格竞争 已取代价格竞争成为 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导理念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早已走过了价格 竞争的初级竞争阶段,纷纷依靠其科技 人才、资金优势,提高产品的质量 ,增加 产品的附加值,非价格竞争取代价格竞 争是科技进步和人们消费需求的变化与 多样性的反陕 ,符台市场竞争规律,有利于全球索源的优化配置 ,是健康合理的绿色竞争 。

4.非价格竞争是我国从贸易天离走向贸易强国的需要 从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来看,过度的价格竞争所形成的粗放型、数量扩张型增长不可能长久维持 首先 .由于国际闻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发选国家已更多地采取非价格竞争,初级廉价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长将越来越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其次 ,我国沿海地区原有的劳动力和其他要素成本的低廉优势正在递减, 价廉 的优势难以维持。第三,加入WTO后我 国企业必 须遵守 国际贸 易规则 ,出口企业不能继续享受原有的出口补贴等优惠.低价 出口将很难盈利 。第四,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告别短缺时代 ,外贸的作用不仅是出口刨汇.更要体现其在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企业国际化中的作用。困此,我国的出口企业必须发挥比较优势 ,通过提高产品档次,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提高外贸经济效益,使我国从贸易大国走 向贸易强国。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