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出口贸易情况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4 17:28: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出口贸易情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出口贸易情况

第1篇

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总体走向复苏,中国蔬菜出口扭转了2012年出口下降、顺差减少、出口价格普遍下跌的不利局面[1],出口量和出口额齐增,重新接近2011年的历史高值。蔬菜出口量961.12万t,同比增长3.22%,创汇115.86亿美元,增长16.22%;进口量下降,进口20.83万t,进口额4.22亿美元;蔬菜贸易顺差达111.64亿美元,是农产品中仅次于水产品的第2大顺差产品,为平衡510.4亿美元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作出重要贡献。受人民币升值、国内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蔬菜出口难度加大,急需大力开拓市场及优化产品结构,笔者分析了蔬菜出口数据,总结了贸易特点,供大家参考。

1 出口市场稳定发展

1.1 对亚欧、北美出口量保持稳定,非洲、南美较快增长

由表1可知,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出口基本稳定,出口额均实现增长。对最重要的亚洲市场出口683.88万t,同比增长3.35%,出口额78.66亿美元,增长21.34%,分别占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的71.16%和67.89%。对欧洲出口量萎缩,出口126.23万t,下降2.03%,出口额16.73亿美元,增长7.20%,欧洲是中国蔬菜第2大出口市场,但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已下降近6个百分点。对北美洲出口与2012年基本持平,出口51.17万t,增长1.18%,出口额8.91亿美元,增长0.62%。对大洋洲出口下滑,出口8.55万t,下降9.52%,出口额1.2亿美元,下降5.26%。

对非洲和南美洲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其中,对非洲出口量继2012年首次超过北美洲之后,连续第2年成为第3大出口市场,出口57.38万t,增长10.44%,出口额6.15亿美元,增长13.59%,占出口总量比重分别比2012年和入市前年增加0.4和5.4个百分点;对南美洲出口33.89万t,增长18.58%,出口额4.21亿美元,增长13.08%,占出口总量比重分别比2012年和入市前增加0.5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

1.2 主体市场和支柱市场基本稳定

2013年中国蔬菜出口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与2012年相同,64个出口1万t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主体市场,其出口量占总量的96.92%,出口额占总额的96.63%。出口10万t以上的支柱市场为18个国家和地区(表2),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俄罗斯、孟加拉国5个国家和地区,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5个东盟国家,美国、荷兰、德国、英国4个欧美国家,及阿联酋、巴西、尼日利亚、沙特4国,出口量合计769.50万t,占80.06%,出口额合计93.02亿美元,占80.29%。与2012年相比,支柱市场减少1个,占总量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

1.3 传统市场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增长较快

2013年,对传统市场的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俄罗斯的出口量基本稳定,其中,对日出口小幅下降,但日本仍以145.18万t、13.52亿美元牢牢占据第1大出口市场,韩国、中国香港、俄罗斯出口额实现增长,其中中国香港增长73.81%。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对欧美国家出口增长乏力,市场地位下降,美国曾长期为第2大出口市场,虽然2013年出口量额分别增长2.32%和0.30%,但排名已下滑至第9和第5;对德国、英国、荷兰出口虽未出现2012年量额齐跌的局面,但对德、英出口量继续下降,退出出口量前10;对意大利出口继续萎缩,量额分别下降32.11%和13.77%,出口量降到10万t以下,已从曾经的前10跌至20多位。

近年对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2013年对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出口额分别增长45.22%、96.80%和52.45%;对巴西、尼日利亚、孟加拉实现出口量额较大幅度增长,出口量分别增长27.15%、11.06%和30.95%,出口额分别增长20.20%、19.66%和63.09%。

2 产品结构调整优化

2.1 出口大类优化调整

由表3可知,从出口量分析,2013年鲜冷冻蔬菜仍是最主要类别,所占比重增加,加工保藏蔬菜比重略减,干蔬菜比重增加;出口额方面,加工保藏蔬菜2008年以来首次超过鲜冷冻蔬菜,干蔬菜比重上升3.7个百分点。2013年鲜冷冻蔬菜出口平稳,出口量601.12万t,增长5.82%,出口额43.45亿美元,增长5.18%;加工保藏蔬菜出口量下降2.27%,为315.85万t,出口额增长18.22%,达44.78亿美元;干蔬菜出口增幅最大,出口43.27万t,增长10.97%,出口额25.95亿美元,增长39.04%,是出口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蔬菜种子出口小幅下滑,出口量0.71万t,出口额1.68亿美元。

2.2 优势种类蔬菜出口增量较大

由表4可知,与2012年相比,2013年共有8种蔬菜出口量增加1万t以上,其中6种属于出口10万t以上的优势种类,占优势种类的50%。其中,葱蒜类出口大增,大蒜增加23.98万t,洋葱增加12.66万t;荸荠增加4.26万t,增幅达4.65倍,主要出口美国;甘蓝、莴苣、西兰花3种叶菜和蘑菇、木耳2种食用菌出口量也增加1万t以上。4种蔬菜出口量减少1万t以上,南瓜下降58.60%,减少1.60万t;马铃薯、生姜和番茄减少5万t以上。

2.3 高价产品出口增长

中国出口蔬菜产品137个,高于10美元/kg的高价产品有19种,占总出口蔬菜产品的14%,主要是种子和干菌类;3~10美元/kg的中档蔬菜有18种,占13%,主要是食用菌、加工番茄和马铃薯、山药、辣根、莲籽、蕨菜和金针菜;低于3美元/kg的低价蔬菜有100种,占73%。

由表5可知,高价和低价蔬菜出口量额齐增,止住了2012年出口下滑趋势,尤其高价蔬菜出口量大增70.1%,出口12.40万t,出口额20.68亿美元,增长75.11%;低价产品出口938.62万t,增长2.99%,出口额90.41亿美元,增长9.34%。中档蔬菜出口继2012年大幅下降之后继续萎缩,出口量额分别下降18.81%和8.09%。

2.4 主导产品优势明显

中国蔬菜出口主导产品优势明显,21个出口量超10万t的主导产品合计出口763.63万t,占总量的79.50%。12个出口量超20万t的产品合计出口640.07万t,占总量的66.60%(表6)。出口量超过50万t的5种优势产品依次为鲜或冷藏的蒜头、鲜或冷藏的洋葱、鲜或冷藏的胡萝卜及萝卜、冷冻未列名蔬菜及番茄酱罐头,其中鲜或冷藏的蒜头、鲜或冷藏的洋葱出口量额齐增,优势明显。

3 出口价格上涨

3.1 出口均价上涨

2013年中国蔬菜出口均价1.21美元/kg,同比上涨12.59%,比2003年上涨1.2倍。干蔬菜和加工保藏蔬菜涨幅大,干蔬菜达6美元/kg,上涨25.29%,加工保藏蔬菜达1.42美元/kg,上涨20.97%,鲜冷冻蔬菜和蔬菜种子分别为0.72美元/kg和23.66美元/kg,分别下降0.61%和6.26%。

3.2 多数产品价格上涨

中国出口蔬菜产品中有83种价格上涨,占61%,其中14种上涨40%以上,尤其是种用马铃薯、咸蕨菜、鲜或冷藏的韭菜、未列名暂时保藏的蔬菜及什锦蔬菜、其他制作或保藏的伞菌属蘑菇、鲜或冷藏的豇豆及菜豆6种产品上涨1倍以上(表7)。

3.3 个别产品跌幅较大

其他鲜或冷藏的豆类蔬菜、鲜或冷藏的芦笋、鲜或冷藏的块菌、其他鲜或冷藏的菊苣、盐水其他蘑菇及块菌、蕨菜价格跌幅较大。

4 出口优势区域集中在沿海和边陲

中国蔬菜出口优势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部分边贸省份。2013年,出口量超20万t的省份包括山东、福建、广东、江苏、天津、浙江、辽宁、河北8个沿海省市,及云南、新疆、黑龙江3个边疆省区,11个省份合计出口867.98万t,占总量的90.31%。山东是第1大出口省,出口414.20万t,占43.10%,创汇39.77亿美元,占34.33%;福建、浙江以出口加工保藏蔬菜为主,均价较高,出口量分别达79.82万t和30.70万t;天津、辽宁、云南出口量增长较快,增长10%以上。

5 促进蔬菜出口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出口贸易特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促进市场多元化,加大对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同时北美和欧洲经济开始复苏,应加强对欧洲蔬菜主流消费习惯的研究和适应,着力提升对欧洲蔬菜出口竞争力[2]。二是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加工蔬菜基地和蔬菜品种繁育基地,扶持出口企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扩大种子和精深加工蔬菜生产贸易规模;扩大食用菌等优势种类出口,发展山药、荸荠、辣根、莲籽、蕨菜等特色蔬菜出口。三是及时跟踪蔬菜贸易价格变化,利用规模和资源优势,抓住国际市场供应空档期,提高出口价格。四是加强蔬菜生态栽培技术推广,从生产源头保障蔬菜出口安全。五是加强全国出口蔬菜行业协会建设,建立生产贸易信息沟通平台,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避免恶性价格竞争[3]。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第2篇

加工贸易出口基本持平

今年上半年我国水产品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量54.72万吨,出口额25.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0.3%和增长0.6%。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水产品出口总额比重为25.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其中,进料加工出口量42.75万吨,出口额18.86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71%和1.04%;来料加工出口量11.98万吨,出口额6.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5%和5.76%。

一般贸易出口略增

今年上半年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量125.17万吨、出口额71.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8%和3.58%。墨鱼鱿鱼及章鱼、对虾、贝类、鳗鱼、罗非鱼、蟹类、大黄鱼、淡水小龙虾等产品作为一般贸易主要出口品种,出口额之和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65.7%。其中,贝类、罗非鱼、小龙虾出口量额双增,墨鱼、对虾、蟹类、大黄鱼出口量额双降,鳗鱼出口量增额减。由于连续两年养殖病害高发,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下降,同时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我国成为周边及南美白对虾养殖大国争相抢占的市场,自去年以来,我国已由对虾净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今年上半年对虾出口量继续大幅下降。罗非鱼出口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较一季度明显回落。鳗鱼出口形势较一季度明显好转,出口价格略低于上年。

日美欧韩市场明显复苏,东盟香港市场持续低迷

过去几年我国对东盟、香港、台湾市场出口快速增加,传统的日美欧韩市场出口占比逐年萎缩。但今年以来,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稳固复苏,我国水产品对其出口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而东盟和香港市场则出现较大波动。其中,美国、韩国市场明显向好,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分别增加10.33%和25.82%。对日本出口量增额减,和鳗鱼单价下降有较大关系。欧盟市场持续复苏,出口额已由一季度的小幅下降转为小幅增长。香港和东盟出口量额双降,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5.45%和18.49%。

主要省份出口形势向好 多个省份出口额呈两位数增长

受2013年同期套利贸易垫高基数因素影响,水产品出口数据年初呈现下行趋势,3月份以后逐步企稳回升,主要出口省份出口形势也逐月向好。上半年福建、山东、广东、辽宁、浙江、海南、广西、河北等沿海省份仍是我国水产品主要出口省份,出口额之和占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3.58%。其中,福建省虽然出口量、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16.15%和10.37%,但降幅已较一季度明显收窄;山东省出口量、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5.44%和3.08%,出口额已和福建省基本持平;广东、广西出口量减额增;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出口量额双增,其中出口额增幅分别达到11.24%、12.65%、21.55%和31.25%。内陆省份中,江西、湖北和吉林位列前三。其中,湖北省出口量、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1.59%和38.2%。

第3篇

关键词:进口贸易;货物索赔;情形;处理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119-02

索赔是指国际贸易中一方违反合同规定,直接或间接给另一方造成损害,受损方向违约方提出损害赔偿要求。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各种索赔问题也与日俱增。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给受害方造成了巨大损失或毁灭性打击。为此,研究国际贸易索赔问题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1 在合同规定的索赔期限内的索赔

(1)典型案例: 中国某外贸公司与德国某公司签订了一系列出口半漂布合同。根据中德贸易协定规定,凡中国从德国进口货物,均按德方国家标准进行验收,凡中国出口到德国的货物则按中国国家标准进行验收。但是,这批出口半漂布合同的品质条款规定“交货品质为一等品”,未说明一等品的含义。合同还规定“每100米允许10个疵点,每个疵点转码10公分”,同时还列出了近20种疵点名称。由于合同品质规定实际上是要求我方供应“0分布”,与中国国家标准完全不符。事实上,“0分布”在任何国家的标准中都是不可能规定的。所以中国公司出口的半漂布遭到德方索赔。德方对中方出口的500多万米半漂布几乎都判为等外品或二等品,提出了高达110万美元的索赔要求。其中上海第四漂染厂生产的100多万米窄幅布根据国家标准检验都是一等品,但按这个合同的品质条款检验,都不再是一等品了。德方有关人员也承认,这个合同的品质要求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是既然已经签了合同,就要按品质不符合同要求进行赔偿。最后,中方公司向德方理赔了相当金额后才使此案得以解决。

(2)处理原则:详定品质条款,重视索赔时效。本例中明显存在着欺诈性的行为。索赔条款的欺诈一般有两类:一是买方欺诈卖方,即在订立合同时,对品质条款的规定设下陷阱,使卖方难以做到该品质要求而被要求向买方支付一笔赔偿金额;另一类是卖方对买方的欺诈,即在合同规定索赔期上作文章,使买方无法在合同规定的索赔期内提出索赔,卖方违约而得以逃避责任。所以,处理的具体措施也有两类:(1)订立科学周密的品质条款。①订好品质条款要根据进口或出口商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品质表示方法。②运用不同的品质表示方法,相应地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是凭 规格、等级、型号或标准成交,规格、等级、型号参数等应力求作定量表达,避免使用定性和含糊不清的词语,如“先进水平”、“优良性能”、“最新型号”等。(2)重视索赔时效。索赔时效,或称索赔期限,是指定受损害方向违约方提起索赔的有效期间。在国际贸易中,为了避免使货物长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也为了避免因时间长久、搜集和提供证据发生困难,同时为了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使贸易纠纷尽快得到解决,一般都有索赔期限的规定。

(3)注意事项: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交易双方一般是通过检验条款和索赔条款明确规定索赔期限的。在索赔期限内,买方才可就品质、数量、包装等与合同规定不相符合之处向卖方索赔。另外,对于某些商品,特别是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和使用后才能发现质量和性能方面问题的商品,合同中还规定有品质保证期。这里的品质保证期是指,买方接受卖方提交的货物后,在保存和使用期发生质量问题向卖方提赔的期限。索赔期限以及品质保证期的长短,一般都由合同双方根据商品特点、运输方式和验收条件协商确定。此外,索赔时效(索赔期和品质保证期)应正确选定起算日期,通常应订为“货到目的地卸完之日起”或“货到买方最终目的地之日起”,而不是“从进口之日起”或“到岸之日起”,更不能是从“发运之日起”。

2 在合同规定的索赔期外的时间但是在货物的保修期内的索赔

(1)典型案例:中国A公司(买方)与外国B公司(卖方)达成协议,以C&F上海价格向B公司购买某种工业精密仪器,买方以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分两次付款,应在交货前的一个月委托上海中国银行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合同第10条规定,品质保证期限为货到目的口岸12个月内,在保证期限内,因制造厂商在设计制造过程中的缺陷造成货物损害,应由卖方负责赔偿。合同第11条规定,货物到达目的口岸后,买方可委托中国商品检验局对货物进行复检。如果发现货物有损坏、残缺或规格及数量与合同规定不符,买方得于货到目的口岸的30天内凭中国商品检验局出具的检验证书向卖方要求索赔。1999年3月24日货物到达目的港,买方A公司申请中国商品检验局对该批货物进行商检后,发现货物存在品质问题,A公司于1999年4月25日书面通知B公司,要求索赔。B公司以A公司已超过了合同规定的30天索赔期为由拒绝赔偿。A公司遂提起仲裁。仲裁庭认为,买方A公司虽然是过了30天的合同索赔期,但根据合同另一质量保护期12个月的条款,A公司仍有权因货物质量不良向卖方B公司索赔。

(2)处理原则:索赔期限的规定方法一般有约定索赔期限和法定索赔期限两种方法。①约定索赔期限是指当事人双方根据合同货物的种类、性质、检验及港口条件和检验所需时间等因素,就索赔期限的长短达成一致意见,并规定在合同中。②法定索赔期限即指有关法律规定的索赔通知期限。如果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当事人双方没有在合同中约定索赔期限,则应适用有关法律规定的索赔期限。《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用规定检验期限的办法明示索赔期限,《公约》第39条规定:(1)买方对货物不符合同,必须在发现或理应发现不符情形后一段合理时间内通知卖方,说明不符合同情形的性质,否则就丧失声称货物不符合同的权利。(2)无论如何,如果买方不在实际收到货物之日起两年内将货物不符情形通知卖方,他就丧失声称货物不符合同的权利,除非这一时限与合同规定的保证期限不符。根据该条规定,买方在收到货物后,如发现货物与合同不相符合,应在一段合理时间内,最迟应在2年期限内通知卖方,提出索赔请求。

(3)注意事项:就约定索赔期限和法定索赔期限的效力而言,前者的效力一般高于后者。也就是说,当合同中有关于索赔期限的约定时,适用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索赔期限;只有在双方当事人未约定索赔期限时,才适用法定的索赔期限。

3 向承运人的运输索赔(装运索赔)

承运人就是承担货物运输的公司。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分居在不同的国家,要实现商品由卖方到买方的转移,就离不开承运人的运输。而承运人的运输质量,不仅关系到买方能否收到商品,而且还关系到买方收到何种质量商品。因此,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只要和运输公司签订了运输合同,那么,运输公司在行使收取运费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海洋运输中,只要货交承运人,承运人就必须克尽职守,照料货物,提供适合载货的船只,并把装船时的货物完好地运到目的港,这是承运人的基本责任。反之,由于船舶不适航、不适货、配载不当、船舶经营疏忽等造成的损失,都应该由承运人承担。常见情况如:①货物短卸。即货物未卸净,或货物误卸在其他港口造成短卸。②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被盗窃,或因破损撒漏而货物短少。③属于承运人责任的货物损毁,包括破损、毁坏、水渍、污染等。

第4篇

关键词:当前 贸易形势 进出口贸易 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袭席卷了全球,对全球经济贸易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稳定性。随着国际金融贸易市场中的不断变化,人民币汇率处于一个逐渐升值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出口贸易的发展。当前贸易形势在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机遇,如何处理好进出口贸易中面临的挑战、把握好机遇,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给欧美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给欧美国家的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一状况改变了欧美国家人民的消费观念。金融危机到来之后,一些欧美人民开始逐渐的积攒积蓄,这就导致欧美等一些国家的消费水平处于一个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形势,虽然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呈现着一种逐渐消退的景象,但是这还不足以使欧美国家的消费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反而欧美国家消费水平所显示出来的是一种非常缓慢的上升速度,严重的影响了国际金融贸易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仍处于一个低迷的阶段,但是也逐渐的开始呈现复苏的状态。

欧美地区中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制造业,主要的原因是金融危机给服务业与金融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短时间之内还没有办法进行快速、有效的恢复,欧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这一转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欧美国家还加大了对外贸易中的一系列关税。

二、当前贸易形势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

1.我国出口贸易项目逐渐减少

就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元在国际汇率市场中处于一个持续贬值的状态,这就导致我国人民币处于一个不断升值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存在的价格优势,极大的降低了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经济收入。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人民币汇率不断的上升,国外各个地区中的资金大量的涌入中国经济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美元的贬值,我国在美国这一方面的出口贸易的局势也就越来越复杂,目前我国出口贸易中企业的产品还是主要以价格为优势,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这一种出口贸易局面中对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使我国出口贸易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局势。

2.主要贸易国的消费需求呈现降低的趋势

主要贸易国,是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中主要的经济来往者,直接影响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经济收入,主要贸易国的消费需求关系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局势,如果消费需求大,那么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就能够有一个广阔的市场作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的出口贸易,如果主要贸易国中的消费需求低,则会严重的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中贸易额的上涨,导致我国出口贸易额大幅度的降低。

3.出口贸易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

就目前来看,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非常的稀缺,出口贸易产品的品牌效应也非常的低,在国外经济市场中主要是以价格优势为核心竞争力,但是也很容易受到国外金融市场环境中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根据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加工贸易这一方面呈现着不稳定的状态,而普通贸易所受到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所占份额非常的少,这就致使我国出口贸易产品的竞争力出现严重不足的现象。

4.进口贸易额降低

我国是一个贸易出口的大国,在进口这一方面主要以一些稀缺能源为主,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我国在进口贸易中的处于一个被动、不利的地位,一些能源资源大国由于自身经济的缓慢发展,在贸易中提升产品的价格,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成本对进口贸易进行支撑,不仅影响了进口贸易额的下降,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政府、企业在财政方面的负担。

三、当前贸易形势下,进出口贸易的应对措施

1.政府要合理的对进出口贸易政策进行调整,推动进出口贸易

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要坚持“走出去”这一战略方针,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政府要针对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一些新的国际贸易项目进行扩展,参与到国际市场的分工中去,合理的利用一些国际资源,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开各个国家中存在的贸易壁垒,将进出口贸易中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主动的局面。

2.扩展内部市场,将一些出口贸易产品在我国经济市场中进行销售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下,我国可以对内部经济市场中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将一些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在内部经济市场中进行销售,一些外贸企业可以将贸易目标转向满足国内经济市场需求,满足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拉动我国内需。

3.加强进出口贸易中服务与技术的创新,完善进出口贸易体系

进出口贸易中的外贸企业,应当加强在服务与技术这两个方面的创新,提升出口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在服务这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出口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政府要完善进出口贸易体系,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外贸企业基本的经济利益。

四、结语

就目前来看,我国人民币的汇率正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造成一些国家中的热钱不断的涌向我国,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市场的稳定性,增大了我国经济市场中的风险,面对这一实际情况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应对方案,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稳定性,切实解决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能源消费;出口贸易;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也随之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供应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日益显现,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出口国,到2005年,我国的出口依存度已经达到33%,这表明,当年中国GDP中的33%是由出口加工业创造的。出口贸易和能源消费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出口贸易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能源是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中国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对能源消费与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佐证。

一、文献综述

国外一些学者对能源消费与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Arye和Hillman(1978)使用H-O理论的3x×2×2模型,对能源消费与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Jose和Goldemberg(1984)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拉美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是拉美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对其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T.Owen(1982)对巴西、秘鲁等拉美国家的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巴西、秘鲁等拉美国家出口的迅速扩大是造成这些国家20世纪60-70年代能源供给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对我国能源消费和出口贸易之间关系问题的深入研究较少。董斌昌(2006)利用简单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我国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能源消费对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作用。

二、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的协整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一)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1.分析方法的选择。由于多数时间经济序列是非平稳的,对其做简单线性回归时,可能会产生“伪回归”现象,进而可能会影响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问题,Engle-Granger(1987)提出了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Granger因果关系检

三、结论和建议

第6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贸易增长;影响

0 引言

次贷危机的出现导致全球出现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不仅牵连到欧洲等国,甚至影响到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从长远角度而言已经影响到整个国际贸易。在这种环境之下,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了一个怎样的冲击与影响,成为了目前我国社会关注的重点。

1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影响

出口贸易方式分为加工出口贸易与一般出口贸易[1]。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的出口贸易方式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2006年6月开始次贷危机逐渐显露出来,之后愈演愈烈。2009年我国的一般出口贸易比2008年一般出口贸易减少了1327亿美元,是我国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2009年我国的加工出口贸易比2008年加工出口贸易减少了882亿美元。不同的出口贸易方式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也不同。由于加工出口贸易与外部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当金融危机最初出现在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下降早于其他贸易方式。从危机程度而言,加工贸易在时间上受影响较早,但是其回升也早于一般出口贸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国际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我国国内的价格影响有一定的延后性。从受危机的程度而言,一般贸易出口的波动大于加工出口贸易[2]。2009年我国一般出口贸易占出口贸易总额的44.11%,加工出口贸易占出口贸易总额的48.86%,2008年这项数据分别为46.32%和47.20%。

2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2009年是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一年,出口贸易中主要的四类出口产品分别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农产品2009年相比2008年增长率出现负数为2.6%,纺织品-9%,机电产品-15.4%,高新技术产品-10.27%,其中机电产品与高薪技术产品占据较大的出口贸易比例,因此其增长的下降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贸易增长。观察2008年我国主要出口的产品,其中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是影响最严重的。2008年还只是金融危机出现的初期,到后期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的不断加大,四类产品均受到严重影响。

总体而言,在金融贸易的初期我国农产品的影响比较明显,进入到后期机电产品和高薪技术产品受到整个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和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影响最明显,出现的出口波动最剧烈。

3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主体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作为我国出口贸易主体中重要部分,和我国其他性质企业一起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在2009年我国遭受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一年,三大主体纷纷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负增长率高达34.7%的为国有企业,其次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负增长率为12.51%。在金融危机初期,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贸易影响比较明显,出现的负增长率远高于其他企业和国有企业,这是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初期敏感度最高。在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之后,国有企业的出口贸易影响最突出。2009年5月国有企业的负增长高达36.9%。从整个局势而言,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具有更高效率的管理能力,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能够更快保持正常运作。

4 有效降低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增长影响的措施

(1)我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国内的消费水平。想要做到扩大内需就需要配套一系列的保障制度,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够减少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从而再次遇到金融危机就能够减少对我国经济与外贸的影响。我国人民币的升值对出口贸易也有一定影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减少了出口企业的利润,导致部分外贸企业面临生存难题。我国应该在经济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就需要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完善市场供求的基础上有效调节浮动汇率制度。

(2)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提升我国出口贸易价值。我国应该在保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正常的情况下加大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这是因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具有强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即使受到一定程度的金融危机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恢复。

(3)我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出口贸易政策的调整,政府应该充分提出自身的企业服务职能,为我国各类型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出口贸易环境。同时鼓励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对外投资,有效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增长产生的影响,我国需要从需求、供给以及政策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与优化。由于金融危机属于变量,加上外部需求的波动是影响到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企业如何加强与国际的接轨是降低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增长影响的未来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贸易;影响;解决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

1.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

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波动。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在发展的历程中,在消费、投资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周期性,也正是这种周期性的发展积累了许多的问题,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金融危机也就爆发了。并且,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一个国家不断蔓延到全球各个国家,最终就形成了全球性的周期性的金融危机。

2.金融危机具有传染性

随着各国科技、通讯、网络、信息等多方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生产、金融等方面都逐渐自由化和国际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脚步也在逐渐加快,这就使得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就会迅速传染给各国、各地区。

3.金融危机具有区域扩散性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国际性的金融危机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国家或是发达国家的非周期性或是周期性波动,但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金融危机一旦爆发给世界各国造成的损害也将越发猛烈。在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发展跟创新发展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在金融领域进行了改革,不断拓展海外资本市场,强化跟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吸引更多的国际投机资本。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金融领域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因此使得其弱点完全暴露在强大的国际游资面前,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投机者的攻击目标。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置身事外,一旦爆发金融危机就会不断扩散。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直接影响

1.出口贸易行业订单减少、经济利润减少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9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9.5,到10月下降为95.6。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高档产品的减少量跟低档产品的增加量是很难划等号的。而且,美国的信贷紧缩也有逐步过度为消费紧缩的趋势,这样一来对我国出口贸易消费品的需求量也就会随着减少,最终使得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订单大幅度减少。同时,由于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退税下降、加工贸易相关政策的转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员工薪水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出口贸易行业产品以往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海外的供应商为了减轻自身的经济压力就将大批的订单转向产品价格更低的越南、印度等国家。加速了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订单转移,降低了出口企业的经济利润。

2.零售商压低商品价格,出口贸易行业陷入两难

一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外消费者的消费情况持续降低。如德国零售商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五月就开始打折促销夏季的产品,提前了打折期并且打折力度也加大。二是面对我国产品原材料价格跟员工薪水的增加,零售商本身也不愿提高价格。最终,我国出口贸易行业就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出口贸易行业的订单在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是出口产品的价格被压低,出口贸易行业的利润也急剧减少。

3.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出口贸易行业利润空间减小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元贬值加剧,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的价格逐渐上涨,加之,为了避免风险,追求更多的利益,更多的资金也流入了国际产品市场,最终造成粮食跟石油的价格上涨。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对初级产品进口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出口贸易行业来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逐渐增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提升了我国的进口成本,使生产成本也急剧上涨,最终造成出口贸易行业的利润空间减小。

4.出口贸易行业面临着信用风险

出口贸易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海外商品账款的拖欠。美国次贷危机使得资金链断裂,加之美联储采取的资金紧缩对策,使得一些对银行资金运转依赖性较强的企业陷入资金运转困难的局面,最终造成企业倒闭。企业倒闭之后的负担就会由供应链上的下游企业承担,这恰恰就是我国的出口贸易行业。因此,我国出口贸易行业面临着信用风险。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间接影响

1.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一是为了降低次贷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的影响,避免实体经济出现衰退情况,美联储采取了连续多次降低利息的方式,加强资金的流动性,加快经济的增长。美元的利率降低造成美元贬值,进而让美国的出口产品量增加,对次贷危机下的美国而言对其经济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同时,为了很好地控制通货膨胀问题,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不断增加利息的措施,跟美联储的降低利息相比,这一降一升就使得我国跟美国的利差增大,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资产被不断抛售,使得美元不断贬值,抛售出的资产很多都流进了我国市场,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使得出口退税率降低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的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减少这些压力,我国不得不采取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方式。但这样以来也就使得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利润减少,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

3.贸易保护主义猖狂,出口贸易形势严峻

就美国而言,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就是个人消费,金融危机爆发后,个人消费能力急剧降低,各种各样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就逐渐呈现出来,使得美国出口贸易严重受阻,对我国出口贸易行业来说利益也严重受损,出口贸易行业的发展形势严峻。

四、解决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行业产生影响的对策分析

1.减少出口产品成本,提升竞争力

国家政府应该给出口企业创造低生产成本的条件。以福建泉州德化县为例。福建泉州德化县主要生产西洋陶瓷工艺品,2008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仅用两亿人民币就完成了50条陶瓷窑改选技术、21个技改项目等,给企业节省成本112亿人民币。2009年4月,政府又紧抓印尼天然气入闽的机遇,降低了天然气的价格,给企业节省成本1200多万元人民币,真正给企业创造了低生产成本的条件,使得企业的经济利润空间增大。

2.加快加工贸易转型脚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工贸易呈现出很多的问题,如出口企业相关技术的研发能力缺乏、出口产品档次不高、高质量及高技术的产品缺乏、资源浪费情况严重、抗风险能力不强、容易受国际经济浮动的影响等。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加快脚步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出口产品应该符合国际市场的变化需要,不能受现有资源跟技术的限制,对出口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都要进行拓展,打造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品牌,提升企业跟企业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最终提升整个出口贸易行业的技术水准、利润空间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创建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跟应收账款制度

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外银行信用以及进口商的信用都降低,也就是说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信用风险。出口贸易行业是风险的主载体,必须要主动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具体措施为:出口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信用评级系统,全面掌握国外客户的资信情况。及时了解老客户的商业信用、债务偿还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新客户也要落实信用方面的调查工作,及时做好相关风险防范措施。在选择银行时也要尤其注意,要选择信用度高的银行,降低出口企业的商业赊款金额,同时,出口企业还应该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不断推进国际保理等防范风险的手段,降低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

4.充分发挥国内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只有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力量支撑才能紧跟发展的步伐,这里的力量支撑就是国内市场跟国外市场。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视出口贸易行业的发展,忽视国内市场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片面的。就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而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主干力量还是在国内市场的消费。所以,我国在稳定发展外贸市场的同时,还要紧抓国内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国内市场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制定出国内市场跟国外市场同步发展的经济政策,避免外贸市场的发展出现问题时,对国内市场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5.强化国际经济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我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出口大国,如果对于贸易保护主义不能采取有效地抵制措施,那么就很可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下的受害者。一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很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都借助所谓的救市计划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如美国的救市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所以,我国应该积极主动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对各国救市计划的监督和审核,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二是,各个国家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增加,如反倾销等,面对这些情况必要的时候我国还是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利益。三是,强化我国出口贸易行业跟进口国家国内市场的沟通,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拓展两者的经济利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贸易纠纷。

五、结语

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颇受打击的,但面对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打击我们应该积极主动采取解决措施,而不是任由其迅速蔓延全球,几十年后再爆发一次。对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我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理性地分析,将不利的条件转化为有利的条件,积极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经营模式,将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的影响减少到最小,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出口贸易行业稳定、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洪飞,万兰兰,张翅.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1(09).

[2]屈喜静.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行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研究[J].吉林政报(理论专刊),2008.

第8篇

1金融发展优化贸易结构一国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能有效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科学技术含量的高低。各种商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贸易经济效应。而贸易结构情况会受到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地理等自然要素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将金融发展增加进去,作为影响一国贸易结构水平的一大因素。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程度相对发展中国家要高,故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的研发能力相对都高于发展中国家,故在国际贸易中具有技术比较优势,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在贸易结构中比重较大,从而起到对贸易结构的优化,获得相对高额的贸易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如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有限,技术创新、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故在国际贸易中,贸易质量不高,获取的利润也很低。2金融发展影响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所需投入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外国学者Beck通过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相对高的国家在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有着较高的出口份额。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有着较高的外部融资能力,使得他们可以利用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这就有利于那些规模较大的行业,拥有更多的金融发展空间,促进该行业的贸易往来更加快捷频繁。3金融发展对贸易风险的分散在国际贸易中潜在各类风险,如信用风险、价格变动风险、汇率风险、政治风险、运输风险等。金融发展水平程度较高的国家,其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降低风险,将风险及时有效地分散,减少贸易损失。其中,常用的手段是可以购买保险,担保或充分利用有关金融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

二、国际贸易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1贸易自由化促进金融发展当今贸易自由化程度逐步提高,势必会加快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近些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定的贸易壁垒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贸易的自由化能使国际贸易往来更加公平。商品和资本在全球各地之间的快速自由流动,使得经济的发展势必是朝着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方向发展的。这种进程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贸易的自由化则是金融自由化的前提条件。2国际贸易带动对外投资伴随世界各国贸易的快速发展,跨国企业作为载体,带动了对外投资。一国对外投资活动的发展,势必需要相应配套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机制,自然带动了对应国家金融市场的繁华,创新出更多产品适应日益全球化的市场。综上所述,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会在多方面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样会促进或抑制金融发展,成为金融发展的物质条件之一。两者共同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浙江省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

研究浙江省作为沿海省份,占中国相当份额的贸易量,其中又以出口为主。根据国情,本文重点研究浙江省的情况,通过相关数据,用实证检验浙江省金融发展和出口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1数据说明本文数据源于浙江省年鉴,包括1986年至2010年浙江省的出口额、GDP、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本文主要以金融相关比率即FIR代表金融发展水平。据此,本文主要建立如下公式:Ln(EX)=c+αln(FIR)+βln(GDP)其中,EX代表出口,FIR代表金融发展水平,GDP为浙江省生产总值;α、β是方程的回归系数,c是常数项。并作对数处理。2平稳性检验针对本文时间序列数据,先做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经检验所有变量在通过2阶差分之后平稳。3协整检验进一步做JJ检验,确定变量相互之间是否长期稳定。经检验浙江省出口贸易、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再用OLS方法进行协整回归。.估计的回归模型:FIR、GDP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R2为0.992,相当高。所以,浙江省的出口贸易、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三者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水平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很大,金融发展程度每上升1%,出口贸易量相应上升1.348%;另外,经济每增长1%,出口增加0.963%。这个结果验证了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作用的相关理论。4Granger因果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其通常的检验模型为:因为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对滞后期的选择很敏感,因此选择不同的滞后期会有不一样的结论。本文分别选取滞后期为1和2时进行检验。表2为滞后期为2时,浙江省金融与出口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由Granger检验结果可知,滞后1期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浙江省出口是金融的原因,金融也是出口的原因。滞后2年时,浙江省出口贸易仍然是金融的Granger原因,但金融却不是出口贸易的Granger原因了。这也反映出浙江省金融没有对出口贸易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5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出口贸易对金融的正向冲击的影响在前7年是负的,且当期就会产生一定影响,第8年开始为正,但影响程度很小。经济增长的正冲击,在前7年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也是负的,第3年的时候出现最低,然后提高,第7年起,开始为正,且影响较出口对金融的冲击大。一方面,说明浙江省的金融发展水平仍然不够高,出口贸易的增长和经济增长对金融在短期内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浙江省出口贸易结构的欠缺。金融产品,在贸易结构中只占有很少的比重,故贸易额的增长没有起到带动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这和浙江省的实践情况相符合。金融发展的正向冲击对出口贸易,开始为0,然后逐年递增,在第4年的时候达到最高,然后逐步减少,在第6年的时候在较高水平趋于平稳,但全部为正。并且,金融的冲击,对浙江省的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很大。经济增长的冲击与金融对出口的冲击相类似,开始为0,然后逐年上升,在第3年的时候达到最大,程度比金融的冲击相对小一些,也全部为正。这说明浙江省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对出口有着长期性的作用,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带动出口贸易的增加。符合之前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促进机制作用。

四、结语

第9篇

关键词 中国出口贸易 现状 对策

出口贸易不仅对我国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同时它还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产业技术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我国当前的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并制定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才能不断优化我国的出口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出口产业的技术能力,促进我国产业与经济发展。

一、我国当前的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过于依赖加工贸易

早期,我国出口贸易产业受技术方面的限制,只能在加工产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依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与加工产品来撑起出口贸易的大半江山。然而这种情况直到今天也还没有太多的改善,我国出口贸易依然过于依赖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劳动密集性高是最突出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优化与调整,从长远来看这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影响非常之大,尤其是在我国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果过于依赖加工贸易,将会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失尽优势。

(二)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日本、欧盟以及美国等国家,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市场所占我国出口贸易额比例非常之高,这其实并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平衡发展。在近几年,虽然我国出口贸易市场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出口贸易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国家所占的贸易额比例逐年升高,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日本、欧盟以及美国等国家的现象依然明显。

(三)过于依赖外商投资企业

在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当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据了50%以上,这说明我国的出口贸易过于依赖外商投资企业。[1]过于依赖外资,会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面临许多风险与牵制,甚至可能导致我国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走上边缘化,这一方面会严重降低我国自身的出口利润;另一方面更不利于我国的出口贸易自主发展。

(四)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还是由于产业技术方面的原因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这严重降低了我国出口贸易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当前的出口贸易大多依靠密集的劳动力以及密集的资源,在技术方面却非常的稀疏,而且创新能力、研发能力较为不足,缺少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这使我国的出口贸易在世界市场中的长远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努力营造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贸易环境,积极引导和帮助国内企业提高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针对不同性质的技术壁垒制定相应对策,借鉴和采用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系统研究我国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战略,政府应协调对外开放和环境保护,使出口贸易与环境保护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政府还应加大对技术优势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如技改贴息、债转股等。[2]

(二)对出口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其实出口贸易就是一场国际性的产品与产业竞争,我国要想在这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并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当中的竞争力。针对我国当前出口产业结构层次低、出口依存度偏高的问题,国家政府应当加强引导,着重帮扶出口产业发展,从贷款、财政、税收等方面对相关企业予以一定程度的支持,从人才、技术等方面对相关企业予以补充,帮助其实现产业升级,尽快完成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转变,增强我国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方式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贸易结构。[3]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百劝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百劝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百劝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证乡之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四)完善出口贸易市场结构

目前,我国的出口贸易市场发展还非常不平衡,日本、欧盟以及美国等国家所占我国出口贸易额比例非常之高,如果迟迟不能完全打开国际市场,就会导致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严重受阻并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快完善出口贸易市场结构。而要想完善我国的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就应当放眼于国内、国外两个层面,从“增加内需”和“扩大出口”制定发展策略,一方面出口企业要调整产品营销略,继续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除了继续保持和发展我国传统市场,如美国市场、欧盟市场外,还应该建立和扩大在新兴市场的营销渠道,如俄罗斯市场、印度市场、越南市场等;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的产品销量一路攀升,出口企业可以放弃国外一些规模较小、信誉不好的客户,压缩出口品种,做好国内大客户,扩大内销市场。

(五)加强自主品牌战略构建

我国出口贸易在未来的发展,必须要走自主品牌战略路线,才能够获得真正长远、有效的发展,既要减少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依赖,培养一批完全自主的“纯国产血统”出口企业,又要加强对品牌的建设。在品牌的建设方面,要完全扭转我国依靠密集劳动力、密集资源撑起出口贸易的现状,要坚持走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服务密集的路线,加强在产业技术方面的研究、创新与实践,而且要凸显出我国的特色,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当中打响我国的自主品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与技术含量。

三、结语

出口贸易对于我国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意义,我们应当客观认识我国当前出口贸易的现状与不足,并加强对出口贸易发展策略的探讨与实践,不断优化我国的出口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出口产业的技术能力,增强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为中国自动化控制系统总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银忠,许劲.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基于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发展的视角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7): 77-8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