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中地理学科特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5 17:13: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地理学科特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中地理学科特点

第1篇

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既要自觉综合自然和人文各要素,又要灵活地将已学的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中来,以获得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这一学习过程有利于使学生在知识和认识联结时产生出创造性的“火花”。另一方面,地理学又有鲜明的区域性。虽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点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也有些区域特点是在特殊规律作用下而生成的,这些表现特殊性的地理现象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创新思维的绝好素材。当学生能独立发现“新”的地理现象,进而用自己的理解分析、解释它们时,便是最生动的创造性学习。因此,地理学科实施创造性教学具有极其广阔的舞台。

地理创造性教学的成果是诱人的,但获得成果需要众多的条件和脚踏实地的实践。

地理教师要创造教学的各种措施和途径,首先离不开在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理教师的实践和努力。但是,只有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才更懂得,现代地理教育再也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仅仅知道“这地方是什么”“那地方有什么”的再现型人才,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乐于探究“这地方为什么是这样”“那地方怎么办才可以更好”的创造型人才。观念的更新常常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

一、 教师要巧用课堂引言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 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在讲生物资源时,我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乱哄哄的,学生还在热烈讨论刚才的考试。我趁机一本正经地说:“教室里有这么大的噪声, 本人建议在此植些树吧!”学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摸不着头脑:树与噪声有何关系?此刻,我在黑板上快速写下“生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讲:“森林其中的一个作用就是减弱噪声。”学生马上集中了注意力,开始认真听课。在讲“日界线”时,我这样导入:“有一双胞胎姐妹,妹妹却比姐姐大一岁,这是为什么呢?”提出这种悬念、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和探寻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 课堂教学中可巧用古诗文

把古诗文中的优美诗句,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地形时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时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讲森林美化环境时用“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讲丘陵时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庐山),这些诗犹如“味精”一般使地理课堂更增添了一番风味。

三、 课堂教学中可巧插趣味故事

在地理课堂中可以用地理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西亚”一节时,讲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白色长袍。讲完后,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西亚气候干燥,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故吸热少。从而使学生对西亚气候形成长时记忆。

四、合理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

当然,高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地理问题不可能是类似天体演化、地壳运动、气候变迁等地理科学家研究的高难度的纯地理理论,也不可能是大空间尺度范围的国家或省区工农业区划问题,而应该是与学校所在地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和社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与保护,地方小气候,城市工业及交通布局,城市商业网点,住宅小区与楼价因素,公园绿地,公交路线等与群众生活、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社会热点与焦点。学生通过课题确定、方案设计、问卷调查、访问与查阅资料、取样化验、互联网查询、统计分析、模拟体验等多种形式,研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现象与问题。比如我在讲“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把班里的同学分小组调查学校附近的天沙河的水污染情况,其核心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习得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激发出潜在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五、 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

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大小。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地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另外,教师要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语言,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以关爱、欣赏的态度及语气给予学生肯定或引导。再且,教师有时候也可适当引用学生的语言习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第2篇

关键词:中美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启示

中图分类号:K9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优化课程结构一直是国内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不断探索的问题,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的构建对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素质养成影响深远,课程体系特色的积累可形成学生在求职和未来工作岗位上的重要优势。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其地理系的设立比较早,课程设置和地理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为此,本文选择美国近十所重点大学的地理系,对其专业/方向划分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其特点,并与国内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吸收、借鉴美国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为我国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1 美国大学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国内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前者更具独立性,各院校系所开设的课程各有千秋,而后者统一性却比较突出。但是,通过调查美国地理专业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有较高知名度的近十所学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明尼苏达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爱荷华大学、克拉克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课程设置情况,了解他们的专业(方向)划分、应修专业课程数、学校开设专业课程总门数、主要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等基本概况,还是能够发现一些共同特点。见微知著,了解美国大学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对我国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将有所启迪。

1.1 学位授予和专业(方向)类型

美国大学地理系学生可以申请理学和文学两种不同学位,这一点不同于中国。比如,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地理的学生,根据所修课程的不同,毕业时可以拿到理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BS)和文学士(Bachelor of Art,BA)两种学位证书。学院为申请两种学位证书的学生分别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地理专业学习方案,相同之处在于均可以学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运用地理技术(如绘图和空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在于文学士偏重学习社会和行为方面的地理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和学分要求相对较少;理学士强调地理学的环境视角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性更强和学分要求较高。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爱荷华大学、华盛顿大学的地理系也都有BA和BS的区分,其余很多学校则没有该区分。

由于美国大学可根据自身学科发展情况设置专业或方向,名称也可不同。不同院校的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课程设置各有侧重。但是,从总体来说,美国大学地理系与我国基本类似,即多数院校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学三个专业(majiors)/方向(options)/领域(areas)/组群(clusters)(见表1)的课程。比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理系分设地理学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两个专业(majors),地理学专业又分出自然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和人文地理学三个方向(options)。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地理专业设立于地球与矿物科学学院,其地理学理学士分设综合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四个方向(options)。明尼苏达大学、爱荷华大学的地理专业均设立四个主要领域(primary ar eas)。多数高校像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样,不分专业,只划分不同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通过选择不同的课程来达到不同方向的学分要求。

1.2 课程开设基本情况

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分为两大模块,分别为通识教育模块和专业教育模块。本文主要介绍专业教育模块的课程设置。各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的门数和种类很多,不仅涵盖了地理学主干理论,还涉及到各个细小分支学科以及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结合。专业课和我国类似,也分为必修课(core or required)和选修课(selectives)。所有专业课分为不同的课程组,学生只需在每个课程组中选择满足学分要求的课程即可达到毕业要求。比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地理系将开设的专业课分为五个课程组(five groups),分别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区域与全球系统研究、制图与地理信息科学。每个组均包括基础、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的课程。一些交叉性的课程分别开设在不同的课程组里,学生只需选择其中之一即可。一般来说,课程编号的首位数字越大代表所开设课程越难,一些较简单的课程(一般为学科基础课)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较难的课程(多为研究和应用型课程)仅向高年级的学生(本科三四年级以及研究生)开放。对主修、辅修或双学位地理专业的学生,要求其选择不同数量的不同课程组课程。

2 美国大学地理系课程设置总体特点

2.1 方向划分相对自由.突出学校优势并注重学科交叉

由于美国大学在专业或方向划分上相对自由,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适合自己的专业或方向,并且,在设置专业或方向时充分彰显研究优势。比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理本科教育在全美排名第四位,在环境与全球化研究方面有专长,该校就设立了“环境与社会”、“大气与气候研究”、“城市区域与全球研究”、“GIS与空间分析”四个方向。克拉克大学地理本科教育在全美排名第一,根据自己学校的特长设立了“全球环境研究”和“地球系统科学”两个方向;明尼苏达大学设立了“人地系统整合研究”方向。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地理系已经形成了“空间分析”、“区域研究”、“人地关系”、“地球科学”4个传统优势,因此设立了“城市与区域分析”、“地球系统科学”、“国际企业与全球贸易”等方向。

此外,在设置方向时,注重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比如,明尼苏达大学的“生物地理学”、爱荷华大学的“地理与社会变化”、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环境与社会”、华盛顿大学的“环境、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全球化、健康和发展”等方向体现了地理学与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医学、地质等学科的交叉。学科间的交叉有利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及边缘学科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多样化和毕业后就业。

2.2 紧密结合全球变化.突出人文关怀

美国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结合全球变化,对与全球人类生存、生活相关的方向特别关注,对于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文化及人口的变化、人类与环境的交互发展等均非常重视。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全球化”、明尼苏达大学开设“我们正在全球化的世界”、俄亥俄州立大学开设“不平等的发展与全球化”等课程。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设“能源政策发展”、“发展中国家地理”、“全球变暖的人类影响机制”、“财产与全球环境”、“全球经济中的劳动力”、“国际事务中的地理环境”、“权利与公平”等课程。华盛顿大学开设“数字地球”、“俄罗斯景观变迁”、“女性与城市”、“城市社会公平”、“健康地理”、“全球经济迁移”、“潮湿热带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全球变化和当代政治与经济的关注与思考,使其养成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刻的分析能力。

2.3 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特色突出

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美国大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国家对地理系的课程设置有一个官方的基本标准,但是各个学校在具体实施时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特别是选修课,可以充分根据地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像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华盛顿大学等开设的选修课涉及到细小分支学科、世界区域地理、美国乡土地理等,比如“妇女地理”、“法律地理”、“更新世冰川地质”、“全球气候变暖争论”、“森林地理”、“东亚政治经济发展”、“非洲地理”、“美国西部”、“西欧历史地理”、“北美历史文化经济”、“美国种族阶层和贫穷地理”等。

2.4 强调地理技术类课程.重视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培养

地理技术类课程在美国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中占比例较大,极受重视,各校地理系普遍开设有诸如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原理、GIS和空间分析、GIS应用、野外调查、制图设计、遥感等课程。该类课程可作专业方向课程,而且一般为专业必修课程(见表1)。并且,该类课程一般会占到专业必修课课程数量的1/3~1/2和应修课程数的1/4左右。

美国大学实践和研究性课程种类较多,有“独立研究(Independent Study)”、“研讨(Seminar)”、“专题(Topics)”、“论文(Thesis)”、“实习(Internship)”等各种类型,并且所占学分较多。在明尼苏达大学,“绘图实习(Cartography Internship)”占2-7个学分,“专题(Topics)”占3学分,“新生研讨”(Freshman Seminar)占3学分,“高年级项目研讨”(Senior Project Seminar)占4学分。学生在各种实践和研究性课程学习中,需要做到主动参与而非被动接受,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共同讨论以及撰写作业或论文,真正锻炼了利用所学地理知识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从事科研和各项工作。

2.5 选修课门类众多.授课方式灵活多样

美国大学地理选修课程“广而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宽。不过,要完成毕业目标对学生的学分要求并不是非常高。如表1所示,六所大学学生应修的专业课程数从十几门至二十几门不等,但是学校开设的课程总门数则多达几十甚至上百门,这样学生自主选择性强,可以选修那些自己感兴趣或者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帮助的课程。

其次,各门选修课程开设的频率不同。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一些主干课程(如全球自然环境、环境自然系统、人文地理学导论、城市导论、区域发展与规划等)每学期都开设,部分课程(如气候学、自然环境分析、全球变暖争论、美国西部、欧洲地理、土壤地理学等课程)是一学年或隔年开设一次,而有的课程(如地貌学、高级景观地理、历史环境变迁、人类活动空间组织、人口迁移与分散、西方社会健康与财富等课程)仅偶尔开设。

第三,美国教师在授课方面具有相当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学生上课大多没有固定教材,学校给出的课程大纲也只是导向性的,因此,同一门课程可能会因不同的授课教师而强调不同的方面。每个学生所选修的课程都不尽相同,常常是选修同一门课的学生都在一起上课。

3 国内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

3.1 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高等教育的传统专业,地理专业已在我国近百所大学开设,这些大学绝大多数是高师院校,少量是综合性大学。部属高师院校,往往既有地理科学专业,也有地理教学专业(师范类);综合型大学,只有地理科学专业;省属高校,往往仅有地理科学(师范类)(见表2)。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较大区别。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学院就明确指出,“地理科学专业旨在培养优秀地理科学研究的后备人才和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才”,“地理科学(师范生)旨在培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学教学、热爱教学事业的优秀中学地理教师”。简言之,非师范类以培养从事地理科研的人才为主,师范类以培养中学地理教学骨干为主。

3.2 课程设置整体状况

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直接决定了课程设置上的差异,最突出地表现在师范类学生要修满教师教育课程。不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高师院校,不论是部属还是省属高师,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基本围绕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地理技术4个主题组建专业课程群,减少相互重复和过度交叉,使课程之间关系清晰。这一点类似于美国将课程分为不同的课程组,既着意培养学生坚实而广阔的学术基础,又增加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想要深入研究的某个领域,从而更好地与未来工作和研究生教育相衔接。在传统课程和优势科研领域的基础上,各高校确认和新设了一些主干和特色课程,如南京大学开设“海洋科学导论”、“中国水问题”等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开设“河口与海岸”、“流域过程”、“城市环境过程”等课程。

由于地理专业非师范类学生不必学习地理教育课程,所以,为他们设置的专业选修课程门数远远多于非师范类。由表2可以看出,为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基本一致,课程总数大致在40-55门;但是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非师范类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总数分别为73门和84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3.3 课程设置的不足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国内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美国基本相同,均主要集中于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人文地理、GIS、地理科学导论等。不足之处在于专业选修课程总数偏少,特别是国内高师院校为地理科学(师范类)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明显不足;涉及世界区域地理、全球视野的课程偏少,国内高校很少开设非洲地理、俄罗斯地理、美国地理、加拿大地理、全球化等相关课程;国内课程整体上偏重于理论和宏观,应用类、综合类、交叉性的课程偏少,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动态变化的课程偏少;虽然国内也有野外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前沿讲座”类似于美国的“专题(Topics)”,但是缺少类似于美国“研讨课”(seminar)和“独立研究(Independent Study)”的课程,并且国内受实习经费紧张所致,实践课程越来越形式化。

4 对我国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

4.1 发挥学科传统优势.重视实践应用

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的特点,所设立的方向(或课程组)不必求全,而在于将各自的学科传统与区域特色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得以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设立一些应用性较强、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方向,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应用型地理人才的培养,也更有利于激励教师不断发展其研究方向和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比如,山东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可利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增设“山东区域地理”、“山东海洋地理”等课程。

4.2 及时调整选修课.课程设置尽量灵活和多样化

国内高校应该更加广泛地开设专业选修课,进一步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广阔的专业学习空间。选修课可以根据教学科研需要随时调整,不要一味拘泥于不变的“刚性“计划。不论是对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学生,都应注意增加实践应用课程、分支及相邻学科课程,增加“全球转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具有学术研究的全球视野。

4.3 强化实践类课程和课程实践性教学.着力动手能力

首先,增加地理技术训练和野外实习的学时数,加大野外实习经费投入和建立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保证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范围等满足实践教学的正常需要。

其次,改变教师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增加课程实践性。比如部分课程可以尝试设计一些学生自学环节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将自学及实践成果互相交流,形成类似于美国“seminar”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第三,完善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机制,鼓励本科生在课程学习之余积极参与教师科学研究。虽然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比较困难,但是,可以尝试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又能锻炼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3篇

一、 “图”――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1.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在地理学中要形象、直观、多元表达地球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规律及发展变化等信息多通过绘制图来实现。可见,“图”是地理空间信息的载体,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学科特征的重要体现。

现在各个必修模块的编写,无一不是围绕着各种图展开的,教师只有把握住了图的关键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因为识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应强化读图、析图、图文转换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诸多能力。

“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高中生而言,其能帮助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概念,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地理思维、空间想象、推理预测等能力。例如,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等高线的数值、弯曲、走向等判定某处的地形、地势、高差,还可以推测出何处可能会有河流、何处适合修建大坝、何处易发生何种自然灾害,甚至对该地的交通布局、农业发展等都有一定的见解。

地理中的“图”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公路上的指向标、景区、公园等的导向牌、地图、汽车导航、行政区域图、地形图、气象图、交通图等。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地图已日渐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百度地图、谷歌地球、高德地图等。生活中无处不有“图”。显然,通过对“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也正是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目的。

3.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绝大多数高中生均要参加高考,在历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与“图”相关的试题所占比重较大。可见,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其高考地理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 “图”――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

1.高中地理教学中“图”的特点。

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图”种类繁多,较常见的包括:经纬网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景观图、二维坐标图、三维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等,学生学习的“图”量较大。一部分“图”学习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不仅如此,许多“图”还富于变化。例如,几张图叠加成一张、图所反映的内容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或非教学中学习过的内容、非常见的图等。

2.高中学生“学情”。

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逻辑推理等能力有限,且认知水平一般。加之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大,所学科目较多,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学生对“图”的学习不是很努力。诸多因素造成“图”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大难点。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影视资源

引言

自出现多媒体教学设备或现代化教育技术之后,教学领域呈现了一番新气象。而近两年,随着影视资源的不断丰富,将影视资源引入教育教学中也成为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选择。那么,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有何意义,又该如何应用呢?下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一、高中地理学科特点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难度相较初中阶段难度大大提高,其知识点众多,且偏于抽象(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视角更为宏观(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内容也更为前沿(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不仅关注学生的记忆能力,也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二、将影视资源引入高中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意义

1.使知识更为直观、形象

高中地理学科中的知识比较抽象、宏观,因此仅凭课堂教学和教师单纯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而引入影视资源,则可以将地理中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化为声像图文并茂的影视资源,有利于突破重难点,使地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记忆。

2.使学生充满兴趣

曾有人开展过一项针对高中生学科兴趣的调查,调查发现高中生普遍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以往的教学经验也表明,学生在地理课上确实兴致较低。而将影视资源引入地理课,就像一颗石子投向了平静的水面,势必会泛起涟漪。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内容,可以对地理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恰当应用影视资源

1.利用影视资源导入

导入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导入时播放影视资源,可以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由课间顺利过渡到地理课堂,并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比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中《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一节的导入时,教师播放了《2010年全球十大自然灾害》的视频,学生被地震、海啸、洪灾、火灾、天坑、滑坡等这些自然灾害以及灾害过后的伤亡人数、巨大损失震撼了,他们看得全神贯注。这个时候教师再导入新课,自然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

2.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源

影视资源纷繁复杂,教师如何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择不恰当,不仅难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还会使课堂难以控制。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源呢?由于是辅助教学,因此教师应该保证影视资源的科学性,要尽量选择一些纪录片、新闻等客观、科学、准确的影视资源,截取其适合播放的片段来为学生播放。比如在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节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央视新闻频道的《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这段只有2分49秒的新闻片段以权威的数字、简短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分析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十大主要环境问题,这段视频令人十分震撼。教师在播放的过程中,将每一个环境问题写在黑板上,并在视频播放结束后与学生一同分析了每一个环节问题背后的原因。

3.运用影视资源突破重难点

影视能化静为动,化平淡为神奇,化艰深为浅易,可将不易发现的内部结构展现出来,不易讲解的地理原理演示出来,再加上其有形有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为学生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和新知识的深化。因此教师在教学重难点处,应多加入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源,以直观、形象、生动的视频来使学生加深认识,更好地理解。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的注意事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如果应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作用。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注意把控影视资源的播放时间

虽然影视资源对于教学意义重大,但是教师也要注意控制播放时间,一般以10分钟内为最佳,时间过长,会导致教师教学时间缩短,还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2.注意观察影视资源播放过程中学生的状态

在影视资源播放过程中,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表现。比如说,如果学生表现出疑惑的表情,播放结束后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提问,为学生解决疑惑,或联系所要学习的内容,化疑惑为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

五、结语

以上,我们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的意义、方法与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更多地探索,开发合适的影视资源,及时反思问题,改进方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海燕.浅谈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实施策略

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行深入探析,并充分的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要求,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完善。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于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让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能够更加贴合“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学服务。

一、进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通过进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可以对现有的高中地理教学体系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让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并可以在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促进高中生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提升。经过归纳完善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并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诉求,并将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放置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寻找好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地理知识学习,不断完善高中生的地理学习体系,为学生系统高效的掌握高中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提供帮助。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探析

1.不断寻找高中地理教学“突破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能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充分的考察班级里面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对高中地理教学“突破点”的寻找研究。与此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对地理学科特点的考查,缩小高中地理教学“突破点”的寻找范围,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地理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高效的完成高中地理教学过程。

例如,在进行对学生的地理“地图的利用”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对高中生学习特点的总结研究,丰富该章节内容的教学方法,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突破”。比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地图的种类区别”,通过对于不同类别的地图的利用形式的总结分析,让高中生充分的意识到,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与此同时,高中生具有好奇心强的学习特点,往往对我国地大物博的地理知识产生很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将这些地理知识添加进入地图教学过程中,这就很容易就可以激发高中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热爱,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也就可以轻松得到突破,学生也就能够更加高效的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

2.不断丰富高中地理教学形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要求的逐步提升,为了充分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针对性和科学性,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对高中地理教学形式的研究,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促进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的提升,并帮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灵活多变的逻辑思维体系。

3.进行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优化筛选

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地理教学效率,要合理的进行对地理知识的筛选处理,突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心,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高中地理的“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教学中,就要明确这一章节的核心内容所在,并以核心内容为主要介绍内容,实现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划设计。通过这样的地理教学方式,就可以明确高中地理知识的中心,为提升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丰富高中地理教学形式,突出高中地理教学重心,满足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段如婷.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J]. 保山师专学报,2007(02).

[2] 杨照军. 谈调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3] 曾强.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实际;实践活动;创新方法

高中地理是在学生已有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索地球奥秘,揭开日常生活现象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地表形态、自然灾害等内容,它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随着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新课标提出了“学习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这既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使理论结合实际,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

一、教材知识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只注重教材知识的讲解,将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熟悉的、了解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其中,并与教材知识相结合,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将生活现象和教材知识相结合,需要注意几个基本要点;第一,教师本身应该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具备足够的认识,能够深入、细致、准确地剖析生活现象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对其能够形成深刻的认识。第二,教师需对教材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尤其是切合考试重点的相关知识,教师更应深入分析历年高考试题的出题趋势,对教材知识进行拆解和重组,使其与生活现象形成统一。第三,结合教材知识和生活现象,既可以把生活现象作为载体,在其中融入教材知识,也可以把教材知识作为脉络,用生活现象充实教材知识。

二、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生活环境。此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地理学习效果。组织课外实践活动需要按照合理的形式进行:首先,应合理选择实践项目。实践项目的选择既要切合教学的重点,又要切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其次,合理设计实践方案。实践活动在正式展开之前应设计完善的方案,以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设计方案需根据对应的实践项目、人员组织、实践重点等环节进行。最后,做好实践活动的管理工作。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实际环境展_地理知识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做好实践活动的管理,确保学生能够完全融入实践中。

例如,在教“地球自转”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地球自转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地球自转现象的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调查,凭借调查所得到的各类现象,对地球自转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比如昼夜更替、地区时差、物体偏移等现象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三、地理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地理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知识,不能把学生培养成死记硬背的应试型学生,而应多给学生提供发言、思考的机会,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地理工具。在地理课程中,看图能力是每名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在以后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能力,教师应教授学生看图的重点、技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充分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地图。

例如,在教“中国地形分布”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形成形象的地形分布意识,在做题时或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际的地形图,可以让学生清晰、直观地认识到三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其分界线所穿越的地区;还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形成一定认识,如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等基本规律。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利用地形图引导学生发言、思考问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地理教学的活动中,以此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突出高中地理学科特点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地理学科仍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如地域性、综合性、实用性。高中地理知识中既有世界地理也有中国地理。从整体上看,世界地理有一些共同发展规律,可以普遍适用于各个方面;但从细处分,不同地域环境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地理特点,这时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要重点分析其差异性。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联系实际,突出相关地理知识的特点,以此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比如,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铁矿储量巨大,产量连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澳大利亚也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其对应特点就是养羊业十分发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实际,突出这些特点。

第7篇

关键词: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 有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效性教学。高中地理课程要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全面探索提升课堂教学中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一、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从根本上重视有效性教学。在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将目光集中放置于学习成绩方面,过于偏重于教学成果,没有充分的思考教学过程。比如,在课堂上开展课题研究“洞庭湖的未来”,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不愿意运用客观的知识来对洞庭湖蓝图进行设计,因为这些和考试内容关联不大,并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结合实践,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充分的进行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想法设计。总的来说,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教学的素质教育转变,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是通过语言描述将教材上的抽象知识进行复述,学生往往会感到无趣和乏味,整个课堂教学都会显得较为枯燥。而地理学科相较于其他课程来说,现实性和趣味性较强,很多知识点都能够通过多媒体来进行立体化的展现,甚至于具体的地理现象也能够采用动画来进行深度模拟,比如教师能够向学生展示多角度的地球全景图,也能够播放一段视频来介绍火山爆发的景象和影响。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从视觉、听觉双方面来进行认知,很容易理解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地理现象,在脑海中形成三维的地理知识体系。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能够有效的突出教学重点,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在思维空间中摆脱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地理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地理学科特点,全面开发课程资源

高中时期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仍然保持了浓厚的好奇心,在探索世界的同时逐渐走向成熟。而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时空光远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地理课程的发展就是人类探索环境的过程,地理学科能够逐渐将学生的好奇心理转变成对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近数十年来,地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比如拉尼娜现象、我国神舟十号发射、通古斯爆炸等事件,都包含了很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理学科还具有一定的边缘性,它所涉及的领域是非常多元化的,和高中其他课程的教学也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教师既能够结合地理素材来向为其他学科提供背景,也能够利用其它课程的知识来解说某些地理现象。比如,在数学课程中学习“球体”的时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经纬度有关的知识。

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征,提升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和作用是无形的,但同时又非常强大。教师能够在地理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教师在讲解“水循环”的时候,教师能够以诗仙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情境的营造来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水到底能不能复回”。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难度始终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认知进行一定的冲突,利用适度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来得出答案,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实现以问引思,以思激趣。

五、精讲活练,讲练结合

对于高中任意一门课程来说,教师讲解和习题练习都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讲解能够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通过适当的训练能够提升自己对知识的熟悉度,能够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高中地理在教学内容方面,可谓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但是地理课程的逻辑性较强,空间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如果仅仅是进行理论思考,往往会使得学习生成果不尽人意。这就会地理练习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灵活的习题,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难度的训练,来不断地巩固自身所学,提升地理知识水平。

六、总结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方式,同时利用地理学科特点,来全面开发课程资源,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征,提升学习积极性,注重教学的精讲活练,讲练结合,在根本上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双.巧借“外援”,教活高中自然地理[J];课程教学研究;2012(09)

[2]张敏.体验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比较法;合作;兴趣;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高中地理教学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及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也是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基本理念。而高中地理比较法是一种简单明了,对比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教学核心是对知识概念的梳理和整合,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书本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至此,本文就依据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教学标准,将地理比较法合理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所要注意的问题中,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1.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高中地理是一门逻辑性、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区域性较强的自然学科。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知识就要全面地对地理概念进行总结整合,有效地引入地理比较教学方法就十分重要。介于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知识的多样性,地理比较法也十分多样化,包括类比法、借比法、纵比法、中心内容比较法、横比法和综合比较法六大类。这几种比较法可以很好地将地理知识进行梳理整合,简单明了地展示给学生。各种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中的数据统计比例如表所示。而多样性的地理比较方法可以将两种不同的地理概念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与区别性很好表示出来,并在日常教学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强调。将生活中的实例更合理地引入到课堂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熟练地将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现象。同时,这种引入多素材、多资源的对比教学方法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地理比较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增加课堂的枯燥性,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即使地理比较教学方法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在应用地理比较法时就要灵活地结合其他地理逻辑方法,增加教学模式的多元性,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例如,我们学习高中地理(鲁教版)“水圈和水循环”课时,教师可以借助书本知识对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进行讲解。然后引入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进而让学生总结洋流对渔场的影响。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地理比较方法,对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进行分析。然后将四大渔场的地理所在图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的地理位置分别在东格陵兰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处。这种比较方法就可以直观地再现这几大渔场的共性,进而总结出四大渔场的分布特征和洋流的关系,得出洋流对海洋产业的影响规律。但是,仅仅借助比较法将各种渔场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还不能全面地再现其规律。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再现各种渔场的地理特征环境。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围绕学生认知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知道,高中生已经接近成年,有自己的判断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展开教学互动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学知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课时,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时,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对比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破坏程度。但是,很多城市的学生对于环境的破坏意识不强。他们大多时候都在城市生活,对于水资源及土地环境的泛滥砍伐意识不够强烈。而农村的孩子对于环境的破坏意识更强。因为当前农村很多地区存在乱砍、土地资源荒废、河流污染的现象,对农畜牧及人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多媒体的形式,结合具体的数据图表直观地将环境破坏前后的影响展示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交叉分组,认知水平均衡。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3.总结

综上可知,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地理教学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及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引入地理比较法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设计推广;围绕学生认知特点来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育;兴趣教育;农村教育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行较强的学科,地理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高中地理教学更关注基础知识构架,关键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 而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使学生学会认识地理的方法, 养成正确的地理思维习惯,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教师必须接受并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必须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放在首位。

首先,应从大背景出发,谈谈我国高中地理教育的现状。

一、地理的特殊性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是非常特殊的,可以说是地理教学始终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地理学科的位置愈加艰难。

在高考中地理虽也是高考科目,但较之于语、数、外来说,地理在高考中所占分数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所以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肯定是不如前面所述的几门科目;仅就文科生的学习来说,地理的学习时间远远少于历史和政治,很多学生告诉我,初中阶段和高一时期的学习已经习惯把地理当作一门副科,上了高二以后虽然知道高考要考,但是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很难再提起对地理的重视,而对于历史和政治的学习确不会出现这种现像。这就会给学校一个信号,那就是地理在文科科目中所占的地位是最低的。

二、地理课堂教育的盲目性

当前的地理课程中,由于地理的学科位置尴尬,很多学校都是不重视这个学科教育的,甚至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短缺,绝大部分地理老师都是非地理专业,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知识的老师,在这些人当中不乏出现一批爱钻研、爱学习的优秀教师,但是更多的确实一知半解,没有完全领会地理学科的博大精深怎么能给学生带来宽广的视野?怎么能给学生展示地理博大的胸怀?这样的教师的讲课内容主要是跟着课本知识走,以念为主。学生们在地理课堂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没有发言权,更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这也就导致了学生认为地理课完全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他们自己也可以背诵课本,不需要老师的喋喋不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没了,教师教学心情也会受到影响。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高中地理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从根本上找出绝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缺乏兴趣的一些原因,作为一名普通地理教师,有些事情确实无力去改变,但在很多方面我们还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以下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现今社会学生的现状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法和措施,尽最大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注意地理教学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地理学的实质就是从空间角度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加入到地理课堂中去,从身边的例子出发,往往就能引起学生们很大的兴趣。如在学习关于地震的章节时,就可以采取形象教学的方法,教师可在课堂中插入《汶川地震》纪实片段,从地震灾情、地震抢险、地震救援、地震赈灾等几个大层面上结合讲解。相信学生看完纪实片段后都会有很深的感悟。

四、构建开放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对地理主要知识的把握,而是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适当地引入课外资源,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基础上,倡导学生掌握更多地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不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述一个地理知识点时,应首先引出一个问题,最好是开放性较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点和实践经验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和开拓学生学习地理思维的效果。

五、改革评价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表扬

在学生的地理学习综合评价方面, 不仅关注学业方面成绩, 而且关注其学习能力的多种表现。教育评价必须关注教学评价改革, 建立综合性评价机制, 使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方式上, 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以及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六、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这就要求教师绝不能满足于大学学习的知识,而是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在传统教学中很多老师信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我想在现代教学中这种要求仍然有必要,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起码在地理知识的储备上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移动的“图书馆”,尤其是高中老师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师德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任何一个师范学校都有这样的标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应当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热爱工作、有责任心、热爱生活的榜样,用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喜爱老师的同时也喜欢老师的课”是很多学生喜爱学习的原因。

最后,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是作为教师永远要考虑的问题,在新课改中如何更好的渗透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是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郑艺.对高中地理课堂有限性的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3-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