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13:1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155-02
1 引言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体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与疾病的学科,与临床结合紧密,实践性很强。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求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河南中医学院在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探索和改进,进行了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构。在此,笔者结合学校情况,进行简要论述。
2 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目前,河南中医学院在临床非骨伤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将中医骨伤科学设置为54学时理论课,由于该课程不是非骨伤专业的主要课程,学生没有系统接触过中医骨伤科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对他们而言仅仅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去掌握中医伤科学疾病解剖结构、辩证方法和手法整复等临床操作技能非常抽象和困难。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对骨伤疾病纸上谈兵,实战经验缺乏,不能很深刻地记忆和理解该课程内容,而临床见习、实习阶段又属于后期教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直接来源于临床并应用于临床,在良好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将各种抽象枯燥的疾病在有限的课时内深深烙印于学生的头脑中并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呢?
实训课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可操作性,显示出理论课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课堂教学难以讲透且教学效果不佳的内容,可以通过实训的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同时也能模拟真实临床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的早期开设中医骨伤科学实训基本操作技能,成为保证学生早期安全接触临床实践和患者的必要条件。
中医学专业认证(行业标准)中需要本科生达到的临床能力目标是: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参考开设相同专业的兄弟院校实训课程及实验项目的设置情况,确立开设河南中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在授课教师、相关专家、教学管理者反复论证后确定了学时、内容和实训项目。
一般院校中医骨伤科学课程以理论课为主,实训课或见习课为辅,开出的实训项目一般都有骨与关节检查法、固定器材的认知与操作、骨折脱位的手法整复。河南中医学院将原有的理论课减少8学时用于开设实训课,分为6个实训项目:骨与关节检查法(2学时),骨折、脱位的手法及固定 (2学时),上肢骨折整复固定方法(1学时),下肢骨折整复固定方法(1学时),骨伤科常用的理伤手法(1学时),骨伤科常见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突症等)治疗手法(1学时)。这些实训项目根据由易入难、层层深入的原则设立先后开设次序,它们都是一些经典实用,在临床和生活实践中应用性强,可反复操作、练习的项目,可以为将来在医院临床技能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实现了由无到有,为了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控制,加强实训教学质量监控,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实训教学质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行为、态度、实践能力等学习活动和效果,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制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每学期对承担实训课的所有教师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对本科生实训课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教师实训教学质量评价
1)评价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同行专家和教学督导团共同评价的原则。
2)评价方式。
①学生评价:由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会同教务处、学生处及各院(部)每学期适时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根据教师实际授课情况,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②同行专家、教师评价:由骨伤学院同行专家、教师通过开展听课、检查教学文件、与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并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③学校教学督导团专家及管理人员评价:学校教学督导团专家及各级管理人员进行随机听课评价,评价结果计入督导专家评价成绩。
3)评价实施。
①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由学校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教师及学生在充分调研和实施验证的基础上,制定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计算方法,并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教学评价要求适时调整。
河南中医学院制定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有10项,分别为:精神饱满,仪态庄重,穿着得体,语言生动,讲课有热情,富有感染力(10分);仪器、材料等准备充分,摆放整齐(10分);教学内容层次清楚,概念讲述准确清晰,详略得当,时间分配合理(10分);操作技术要点、难点演示规范,讲解精练、细致(12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师生互动良好(10分);能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安全的实践操作训练(12分);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9分);教学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教学目标(8分);能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与职业素养(9分);对该教师授课的总体评价(10分)。
以上十个评分指标分别设有A、B、C、D四个评价等级,分值分别为总分值乘以1、0.8、0.6、0.4。除此之外,实训教学质量评价表中还有两道简答问题:该教师授课最佳之处,该教师最需改进之处。
②评价组织:评价工作由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中心具体组织,教务处、学生处和各院(部)协同实施,骨伤学院成立相应的同行专家督导教学质量评价小组,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团。
③评价方法:采用网上评价或填写相应纸质评价表评价。教学质量评价采用以学生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为补充的综合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成绩包括三项内容,其中学生评价占60%,同行专家评价占20%,督导专家评价占20%。
学生评价:每学期,以无记名方式在网上或填写相应纸质评价表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同行评价:每学期,骨伤学院同行专家督导教学质量评价小组根据需要,完成对承担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并填写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表。
督导评价:每学期,学校教学督导团专家及各级管理人员进行随机听课,并填写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表。
学生实训形成性成绩考核
1)考核成绩:中医骨伤科学实训课每堂课均应给出成绩,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其总成绩为每次实训课的考核成绩之和。
2)考核项目:每次实训课考核应包含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
①教师评价(占85%),为全形成性考核,即每次实训均应有形成性考核成绩,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训态度、预习情况、实验报告、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临床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确定学生分值[1]。
②学生评价(占15%),包括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自评分值占5%,互评分值占10%。自评成绩是该组根据每个成员个人表现,集体决定每位学生成绩;互评成绩是其他小组根据该小组成员个人表现,集体决定每位学生成绩。学生评价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师可以提前或临时指定学生本次答辩内容,实训预习情况、上次实训小结、本次实训总结或本次实训相关的知识点等均可。随机安排一个或几个小组,每组利用15~20分钟,在实训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协作完成或答辩,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配合补充完善。组内或组间根据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确定成绩。
关键词:中医骨伤临床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88-02
中医骨伤临床课是骨伤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类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强的课程,是学生在掌握了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所开设的一系列课程,在中医学教学体系中被设置于后期的教学阶段。由于专业性及实践性非常强,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加之,骨伤科疾病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其中尤其是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且病情复杂。这就要求学生在前期基础课的学习中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临床课教师我们的责任是如何让学生将前期基础知识和现在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骨伤科临床医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综合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学科理论交叉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各位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经典病例教学法:经典病例教学法就是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选择客观、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临床病例作为本次所授课程的导引。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组织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本病应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给学生创设悬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并在阶段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给与客观评价。采用经典案例教学法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临床动手技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达到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问式教学法:思考的动力来自于疑问,提问式教学法也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它与上面所提到的经典案例教学法有相似之处,都是以问题开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带动学生思考和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具体方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与某章节内容相关的问题在讲授之前提出,围绕问题进行授课并最终解决该问题。例如讲授“腰椎椎管狭窄症”这一节时,可以先讲某个患者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的案例,即该患者的症状多于站立或行走过久时发生,若躺下、蹲下或骑自行车时疼痛多可自行消失。下蹲后症状马上缓解,若继续行走则出现同样症状,常形象的描述为“走路走不了几十米,骑车能骑几十里”。提出疑问并让学生思考该病症的原因。但是问题不要太难,一般应该从简单的开始,循序渐进用引导法逐步提深问题的难度和高度,否则会伤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就难以调动思考的积极性了。并且老师的问题要紧扣临床的疾病,最终讲完这一章节时,要用一点时间重复一下开始提的问题,加深同学们的印象,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认识。
情景模式教学法:情景模式教学法是指学生通过“患者”与“医生”的角色扮演,模拟疾病及就诊时的情景而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时挑选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医生。由“患者”向“医生”求诊,“医生”根据望、闻、问、切四诊进行分析和诊断,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诊断。然后由“医生”陈述病史、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最后由全体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中出现疑问由教师耐心进行解答。该教学方法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考能力,提高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和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引导式教学法:我们在讲解一个疾病时一般从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几个方面来入手,一个疾病可以涉及到多个学科。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具备引导学生运所学过的如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对该疾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如讲授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腰椎间盘退变时机体会出现那些临床表现。教师可这样加以引导:同学们可以从骨组织和软组织两方面考虑。多数学生会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脱水,纤维环弹力降低,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而位移,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关节的继发性改变等。这些结构变化,均可使腰椎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直接刺激、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教师可继续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以及各类的临床表现,并且可由病理变化推导出一个疾病的治疗方法。这样教师从一个小的知识点可以延伸到多个面,可以从一个角度引导学生往多个角度思考,由一个学科向多个学科讲解,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的授课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法,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它适合你,适合你所承担的课程那么它就是以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中医骨伤临床课因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灵活、综合的运用教学的各种方法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形成自己稳定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在教学中理论联系临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临床思维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骨伤科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韦绍山.浅谈情景式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内科学中的应用,《教学探讨》.2011年第29卷12期
晚上好!
首先,我得感谢院领导给了我们护士一个展示自己舞台的机会,今晚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假如我是护士长》
在100多年前的今天,一位美丽的天使南丁格尔诞生了。天使是圣洁美丽的象征而我们护士的工作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姐妹们为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而感到自豪吧!
我曾是骨伤科的一名护士,在骨伤科的那些年来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
记得在2008年的一天,在我一次查房中发现一位原本病情稳定住了一个多月的骨折病人,却突然出现了昏迷。当时我在叫她,家属还说睡着了别叫了!我感觉不对劲看病人脸色苍白四肢冰凉呼之不应。昏迷了!我马上为病人建立了静脉通的、吸氧及时通知医生、科主任、护士长。在我们的抢救下这位病人清醒过来了,并在我们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康复出院了。出院时握着我们的手说谢谢!谢谢!人民的好护士病人的贴心人。那一刻我深切的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护士的意义与价值,也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
从这事例中,我深深的知道一名护士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医护工作看似简单,但我们肩负着的却是维护他们生命的职责。
假如我是护士长,我会加强护士对抢救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带领护士姐妹们尽职尽责的站好自己的每一岗。提倡用南丁格尔的四心去对待每一位病人,用爱心去减轻他们的痛苦,用耐心去真诚为他们服务,用细心去关注他们病情的变化,用一颗责任心去对待一切医护工作。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病房,让病人带着病痛来却带着康复和感谢离开。
假如我是护士长,我会以科学的态度安全护理摆在首位,调整自己工作思路。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护理纠纷。严格遵照执行护士管理条例,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力争在工作中显示自身能力。在与患者交往中多一点亲和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使护士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给护士姐妹们一个发展和创造的空间。
假如我是护士长,我会像所有优秀的护士长一样。用我的爱换来病人的春天,努力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增强团体协作性,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同时积极提高医护沟通,协调合作。
我深深知道护士长工作的重要性,一名合格的护士长必须为院领导当好参谋,为护理姐妹当好主管。为一线员工当好后盾,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胸怀全局,服从领导。
今天的中医院,正在蓬勃发展,业务蒸蒸日上,综合大楼即将崛起,像一支强心剂鼓舞着所有人的心。绿草如茵,极具现代化建筑特色的中医院,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身为中医院的护士,我将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我院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耳濡目染,从小立志学医
出生于一个医者世家的程灏,自小就经常听大人们讲: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医生这一职业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受到当医生父母的耳濡目染,让他幼小的心灵对穿上白大褂无比神往。
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程灏医师仍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和父母住在医院宿舍,父亲经常夜晚被叫去做手术、抢救病人。第二天早上回到家总是带着成功的喜悦讲给我和母亲听,手术做得如何如何漂亮,抢救的怎样怎样成功。”这让他被医生这个能救死扶伤、讲仁慈、讲仁爱的职业深深吸引,并认为这是一个光荣神圣且富有成就感的职业。这也是后来他经常说“治好一个病人,我比你更高兴”的原因。
上世纪70年代,父亲参加了天津市早期的西学中学习班,开始学习中医,程灏那时刚上小学。父亲希望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医学,便让他一起学习。也是从那个时候,他开始接触到中医的很多名词和基础知识,并且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习中医、治病救人。
1987年,程灏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从此便踏上了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道路,走上了从小梦想的从医之路。
创建医疗平台,打造一流团队
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工作十年后,程灏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参与创建了望京医院创伤一科,目前担任该科室主任。在这里,他注重突出中医特色,继承发扬中医骨伤科事业。同时,融入创新理念,中西医并举,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不仅提高了科室患者的治愈率,更为传统医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据程灏主任介绍,望京医院创伤一科建科于1997年,到今天已经18年的历史。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医生14名,护士1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医学博士3名,硕士4名,高级医学顾问1名。目前有开放床位44张,包括创一科病区、专科门诊、全年24小时骨科急诊的完整科室,曾担任重大群体交通事故救治,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的救援等工作,是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作风硬朗的医疗团队。
在程灏主任的带领下,创伤一科全体成员本着“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并举”的原则,遵循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传统骨科理论方法结合现代医学骨伤科理念技术的学术指导思想,为患者提供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方法。他们应用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技术、中西医结合外固定技术、现代生物学固定理念微创技术和手术钢板髓内钉固定等技术治疗四肢、骨盆及关节的各类新鲜、陈旧的复杂难治性骨折,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急、慢性骨与软组织感染等。同时,注重中医中药三期辩证施治(内服外用)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总体水平和同期国际接轨,已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科室的治病特点是:中医特色不拘泥,西医特点不落后。
多年来,创伤一科的医生们一直保持着高尚的医德,他们勤勉敬业,满怀仁爱之心,精益求精,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敢于承担风险,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尽全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凭借着娴熟的技术,高水平的理论,打造了一支卓越的护理队伍,努力为我国的创伤医疗事业发展做贡献。目前,该科室还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三项、院级科研课题三项,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创伤急救教研室工作,负责“三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因病施治,为患者谋福
“凡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任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任也。是以大凡医者,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为医也。”这是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对“医者”的界定,也是程灏主任始终践行的行医之道。
在程灏主任所在的创伤一科,多年来都保持着这样一个理念:做医生做该做的手术,给病人一个最好的、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法不一定相同的,但每一个方法对这个病人是最恰当的,作为医生就为患者提供这样的服务。“大多数疾病,包括骨折,治疗的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手术不是万能的,很多骨折也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解决。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病情,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哪种方法对病人最有利就采取哪种方法。大多数病人是不懂医学的,作为我们医生要把治疗其所患病的各种治疗方法的利与弊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患者会权衡,提出他们最能接受的治疗方法。有些骨折需要赶紧手术治疗,比如需要早期下地活动的、关节内骨折等,医生就不能犹豫,必须果断做出判断”,程主任如是说。
去过程灏主任门诊的患者都知道,在他的出诊台上放着一个小册子,上面写着“在我们的医学帮助下,您能早日康复,我比您更高兴。”这是他及他的团队发自内心的感言,更是一位医者所不懈努力的方向。
“做该做的手术,做病人需要的手术。”是大医精诚、仁慈博爱的体现。当一些疑难杂症摆在医生面前,运用所掌握的丰富的中西医学知识和高超的技术,将最恰当、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医学帮助,是医生的一种本能。但是做到这些最基本的前提是,医生必须了解中医并掌握中医骨伤的精髓,同时还要对西医现有的先进技术材料了如指掌,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一位来自北京朝阳区的患者,60多岁,没有工作,由于不小心手腕骨折了,经过北京的其他两家医院的检查,医生都说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由于怕手术治疗会留下后遗症且费用太高患者选择了放弃。后经人介绍,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找到程灏主任,当时,他非常担心程主任也动员他做手术。没想到,在程主任看完片子并详细询问他现在的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后,极其自信的说:“我们可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估计最后和手术效果差不多。”程主任的治疗方法让他的手腕在短短半年之内就基本灵活自如活动,不仅减少了很多痛苦,还节省了大笔医疗费用。
创新研究,追求卓越
创新驱动发展,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如果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走向衰亡。中医学能够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少不了我们的祖先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程灏主任也深谙此道理,为此,他在近几年带领科室推出了系列微创手术方法,他非常注重创新,对目前骨科医疗界普遍使用的小夹板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3202167560)和“发明专利”(专利号:2013 101484267)。
程灏主任介绍说,微创手术是现代骨科的精髓,指的是在微创理念指导下采用的手术方法,是一种相对的根据不同病情所采取的方法。近年来,创伤一科运用微创手术方法,已经让许多严重股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朋友重新站立起来,提高了生活质量。另外,程主任曾多次参加关于微创手术的各种国际性、国内医学交流会、研讨会,创伤一科的微创手术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充分肯定。
从事中医骨科的医生都知道,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我国著名老一辈骨科专家尚天裕等老先生总结出的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四肢骨干骨折,尤其对固定四肢中段骨折有明确的疗效,到目前为止已经被中医界使用了几十年。但是,在使用的过程,程主任发现有些小夹板的设计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近关节或关节内骨折的应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比如在固定肱骨近端的外科颈骨折时,内侧夹板下坠,前、外、后三板相互聚拢、向外开裂等,起不到固定作用。于是,程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小夹板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创新元素,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技术创新。这一创新设计的新型小夹板,克服了原来小夹板的缺陷,对上述骨折起到了明显的稳妥固定的作用,为更多骨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位30多岁的外科颈骨折的女性患者,在一次摔跤的过程中,导致非常严重的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程灏主任亲自施以治疗,并且使用了他发明的新型小夹板。不到8周时间,恢复情况很好。程灏主任还建议该患者,间断性地可以拿掉夹板,开始做一些功能锻炼。
传承颂扬,见证先进理念发展之路
中医骨伤科学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基于朴素唯物论的科学,它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滞后性也不断凸显。因此,程灏主任非常注重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西医也一样,即使是在当今现代医学逐步发展到微观细胞、基因等研究水平,但仍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需要因时依症来治疗疾病,同时需要权威而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的引领。
程灏主任介绍说,AO理念和BO理念是当今西医治疗骨科疾病所遵循的主要理论指导思想。1958年,西医骨科确立了治疗骨折的AO原则,该理念强调坚强内固定。但这一理念并不完美,出现了大量失败病例。于是,骨科专家们经过二、三十年的临床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在近十年间逐渐形成了新的骨折治疗理念――BO理念,这是一种生物学固定理念,不仅损伤小,且治愈率高。
AO理念与BO理念的主要区别在于:AO理念采用绝对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而BO理念是以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为前提,不必以损伤骨折周围血运为代价的解剖复位,主张生理学复位和远离骨折局部的稳妥固定。中医治疗骨折主张功能复位和保留骨折上下关节功能活动的弹性固定。功能复位是指满足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的复位方式,不必强求解剖复位而过多损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有中医专家将其称之为CO理念,“C”即是“China”,即中医骨科理念,其实也不为过。
一位来自江苏的患者,锁骨骨折,做完手术半年多后,仍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疼痛难忍。程灏主任在看了他一下片子之后,说道:“你这个手术应该不是在我们医院做的。”该患者说:“是在当地一家医院做的。”
为何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源于程灏主任对骨科疾病治疗理论的了解以及创伤一科先进的骨科治疗技术,他说:“从钢板固定的方法来看,首先肯定不是我们医院做的,至少不是我本人或我科做的手术。该患者的手术方式是在AO理念指导下的方法,它要求骨折钢板坚强内固定,钢板贴敷越严密越好,螺丝越多越好,越坚强越结实越好。这位患者使用的钢板,在所有钢板钉孔上打满了螺丝钉,在骨折处中间再又加上2颗螺丝捆上钢丝,”这种骨折所应用的方式,是违背目前最先进的生物学固定BO原则,所以导致半年了骨折还没有愈合迹象,接下来钢板很快就会断掉,原因就是没有跟进学科的发展。
治病方法非常重要,选择的材料也很讲究,手术材料不是越贵越好,进口的材料不一定适合每位患者,比如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人体形健壮,其生产的人工关节质量确实很好,一个股骨头假体数万元,而台湾联合公司生产的人工假体(应该属于国产)一万多元,其使用寿命不相上下,但是台湾联合的人工关节质量也是世界一流的,其产品设计可能更适合中国和亚洲人群的体型特点。不适合的产品,再好、再贵也没有意义。
中西结合,博采众长
在多年行医过程中,程灏主任深刻理解到,无论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医中药文化,还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西医理论,都是能够治疗疾病、为人类健康谋福的医学,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他说:“中医、西医各自有各自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选用哪种方法治病不是医生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看哪种方法对病人有利,中西医结合是理念的结合,绝不是方法的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临床工作中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大多数人认为,医生所提出的保守治疗就是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就是西医治疗,且中医治疗骨伤相对便宜,西医手术治疗比较昂贵。程灏认为,一个东西的好坏,不在于价格、材料,关键是真正为病人解决多少问题,当然,能够达到好的疗效就是好东西。便宜的东西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程主任表示,其实中医的麻醉术和手术要比西医早几千年,查阅文献几千年前就有华佗拟行开颅手术的记载。但是由于麻醉技术的发展,无菌技术、抗菌药物的出现,使得西方医学和手术疗法发展更快。所以说,保守治疗并不等同于中医治疗,中医也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中医治疗骨折有独特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穿针外固定等。另外,骨折三期辨证施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都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原则和手段。
再比如,对于伤口、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医几千年就开始强调“提脓祛腐,煨脓长肉”,是说伤口有分泌物不一定是坏事,有分泌物伤口才能够长得更快一些。过去,西医一直认为伤口愈合一定要干燥,现在刚刚认识到湿性愈合的重要性。然而,这些转变都恰恰符合中医的理念和方法。程主任说:现代伤科的理念和治疗方法,似乎逐渐地向几千年前中医的理念和治疗方法转变和靠拢。我认为中医与西医的发展方向,是在一个平面上沿着两条不同直线发展,而不是平行线,总有一天会有相交点。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医和西医应该是不能够分家的,也不是对立的,中医也叫“汉医”,中国还有“藏医、蒙医”等,国外也有适合自己民情的民间的医学,虽然在理论系统上各有区别,使用不同药物和方法,但是都能治病。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怎样对病人更适合,医生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才是“中西医结合”的真正内涵。
淡泊名利,关注医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作为一名医者除了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这才能被称之为一名真正的医者。在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的今天,有些医生因夸大病情不被患者理解,甚至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报复,这让作为医生的程灏主任很痛心。
程主任说,其实医生夸大病情的现象有两种情况必须区别看待。第一种:医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科,很多疾病的严重性往往被暂时的表面现象掩盖,然而这些难题患者是无法看到的,就像“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患者或家属不懂,也看不到,但是看不到并不代表不存在。第二种:医生受当前复杂恶劣的医患关系环境,和个别不良媒体故意夸张的虚假报导,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等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把疾病可能发生坏结局所谓有义务的告知。否则哪一点没说到,医生就会被认为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其实,病情的发展、治疗的效果与告不告诉患者毫不相干,与病历写的好与坏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但是,总是免不了会出现第三种情况,那就是在极个别医德不佳的人,他们故弄玄虚,拿回扣、要红包。但是“这不能代表整个医务界,不能让所有医生护士背黑锅。”这是中央电视台某节目中某著名主持人说的。
在中国几十年的医改过程中,这一现象并没有杜绝,甚至有的医疗机构变本加厉,这让我国的医患关系更为紧张。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程灏主任认为,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应该面向医疗群体,要考虑医与患双方的利益,绝不是仅仅依靠强行推行一个“医生与患者签署拒收、拒付红包协议”的规定,就希望将医改搞成功。所以说,国家投入不平衡,医保政策畸形,法律不健全,司法不公正,个别媒体虚假或不实报道,犯罪成本过低,法律保护意识滥解等等,都是导致今天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需要政府真正的重视起来,要让全社会包括医务人员都明白和理解,什么是“医学帮助”的真正的内涵。
精勤不倦,弘扬中医学
除了做好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程灏主任还积极参加各种灾区救治活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专家指导组,程灏主任主动请战,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参加了专家组。在灾区,程主任成功完成第一例骨折救治手术,在后来十天的奋战中,他们圆满完成了地震伤员的医疗救治,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伤员进行心灵沟通,不仅治好他们身上的伤,还为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他主动为灾区的重建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由于程医师的积极参与及做出的较大贡献,他被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批准授予“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奖并通报表彰。
初识孟晓东
孟晓东,慈眉善目,憨态可掬,一米七五的个头着实看不出有56岁的年纪。见到我们,笑得眼睛眯起了一条缝,让我们倍感亲切。寒暄过后,孟晓东大夫就领着急诊患者去了诊室。我们和他的爱人诸慧新女士走进办公室,先聊了起来。
“孟大夫他不善言辞,他就会自己的那套业务,治病时他能滔滔不绝,和记者说话就不会了。”诸慧新笑着跟我们解释。“他没把自己当过专家,这么多年延续下来,就秉承治病救人为老百姓热诚服务的宗旨,来看病的人经常都不挂号直接到诊室,咨询也是免费的。重伤骨折患者来了以后,马上拍片、处置、接骨,拿药,非常便捷。我们的医药费用也不贵,一个骨折,初诊下来二百多元足够了。”这时候,我们才理解“平民医院”的定义。随后在二楼的康复科看到,这里的病房朴实无华、干净整洁,格外温馨。病床墙上挂着励志内容的字画,窗台上摆着几盆花,郁郁葱葱,让人神清气爽。
从随行医生那里得知,这里大夫有外聘的,也有本科毕业生,由孟晓东亲自教他们按摩、推拿和接骨的手法。我们问:“那不怕你们学会了出去单干吗?” “孟大夫说,把我们教会了,在哪干,还不都是为患者服务嘛,旁边不远处就是他弟弟开的整骨诊所,患者愿意去哪家都可以,最终目的是把病治好就行啦。” 那位医生微笑地说。
说话的当儿,一位老奶奶在一男一女搀扶下从诊室蹒跚着走了出来,孟大夫跟在后面,原来刚才的“急诊”就是这位老奶奶。老奶奶的女儿还回忆起小时候孟晓东父亲孟庆年给自己看病的情景,“当初你爸爸在的时候,我才这么高。”她用手比划着。谈话间,孟大夫一直微笑地倾听,将老奶奶一家送到诊所门口。
话说“孟氏”
“孟氏整骨”创业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第一代祖师爷孟广俊是行武镖师出身,人称“铁筷子”。孟广俊为人刚直豪爽,一身好功夫,走南闯北途中,为自身习武疗伤,学到了民间各流派的伤科手法,搜集了许多珍贵的伤科良方,博取众长,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整骨医术,还自发配制出伤科药“接骨丹”。到了第二代传人孟昭惠,因为深得父亲真传,武艺医术样样皆通。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断筋伤骨的人越来越多,缺医少药、不能及时治疗而落得终身残疾的人比比皆是,孟广俊在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孟昭惠弃武从医,救助伤患。同治12年(1873年)孟昭惠和一家老小来到宽城子(今长春南关区),开始挂牌行医,1915年扩大了规模,开设了整骨院。当时宽城子始建不久,整体医疗水平落后。孟昭惠为人十分善良,遇到穷困患者时,不仅分文不收,还慷慨解囊。那个年代,除了“红伤”病人,患脓疮溃疡的患者也不少,孟昭惠研制出了 “把干粉”,专门治疗“黑伤”(即疮疡溃烂)患者。从此,“接骨丹”和“把干粉”也成为了孟氏的祖传药方。孟昭惠的两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业,集成家传。1928年,哥哥孟宪卿开起了“孟氏整骨药房”,弟弟孟宪明也成立了“宪明整骨诊所”。哥俩运用祖传整骨医术和秘方为患者精心施治。经过了这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孟氏整骨”在百姓心里逐渐扎下了根,东北各地区的病人慕名前来。1948年长春解放,长春市人民政府邀请孟宪卿出任长春有史以来第一个公立医院中医骨科的门诊。他把毕生所学的祖传技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年轻医生, 1957年孟宪卿当选为长春市政协委员,1960年被评为“长春名望中医”。
孟晓东的父亲――孟庆年,是孟宪卿的长子,在传承家族医术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分神接骨术”。这种看似轻松的心理疗法其实需要深厚的接骨功底,接诊时,在笑谈中,突施手法,瞬间把骨接上,等患者回过神来,顾不得喊疼就已经治愈了!这短短的几秒钟,术者必须具备精确的手法和娴熟的技术,手随心想,瞬间完成骨断端的复位,把患者的痛苦减轻到最低。
将门虎子,孟晓东是第五代传人。1968年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到双辽农场开始了知青生涯,因为能弹一手好琵琶,被抽调到了县文工团。在文工团结识了同是知青的诸慧新,她是演员,却也爱弹琵琶。一个是憨厚朴实的吉林小伙子,一个是聪慧伶俐的上海女孩,七年,就这样弹到一块儿去了!在文工团,有演不完的样板戏,演员们练功幅度大,难免磕磕碰碰,大家都知道孟晓东是“名医世家”出身,来文工团报到时还带着家里厚厚一摞医书,没事的时候就翻开看,受了伤当然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年轻的孟晓东想,试试就试试吧,咱不一定都会,但家里的熏陶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成天耳濡目染也让自己对脱臼骨折一点都不陌生,毕竟跟不接触医疗的人不一样。于是就大着胆子帮人看病,脱臼的也敢弄。没成想,还真治好了一些人,心里平添了几分信心和自豪感,这也是他最初的实践阶段,为他后来从医奠定了基础,因为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兴奋地对自己说:“我还行哈!”
恋家的孟晓东总想着回家。一个偶然的机会,组织将他派到长春汽车厂修理电机,他回到了长春,在汽车厂当起了电工,一干就是4年,待遇不错。由于爱人调去四平从事文艺工作,他也只好放弃自己的工作,陪着爱人去了四平市,爱屋及乌嘛!这也正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精益求精、甚至痴迷的地步。
直至回到老本行,他才发现,原来四年的电工生涯让自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修理电机所依据的机械原理与接骨整复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什么地方找怎样的角度,什么地方可以折,用多大力度,哪儿能使它旋转,旋转要多大力度,都需要与力学紧密结合。后来孟晓东发明的“超肢体牵引固定夹板”就是把工厂经验搬到医学的最大胆尝试。
1985年,孟晓东终于回到了长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学习和钻研。他一边在中医骨伤函授学院读书,一边跟父亲学传的整骨医术。四年后,又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实习进修。经过对祖传医术和现代医学的深入钻研,孟晓东把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和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整合归纳到一起。他笑着对我们说:
“接骨是技巧,跟中医理论不相悖,同时还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想把这个行业做起来,深入理论才能指导实践嘛!如果问祖传下来的最宝贵东西是什么,那么它就是医学世家的荣誉和责任!”
整骨技术也并非家人能够手把手教出来的,它自身有一套规律和感觉在里面,深入其中,才能获得宝贵的经验。到了1991年,孟晓东才开始另立门户行医诊病。刚开始患者少,大家那时还都认老大夫,没有人愿意上他这儿来。那一段时间,一天只来一两个患者,孟晓东就闷在诊所里看书,也想过打退堂鼓,心烦的时候就使劲抽烟,屋里屋外的大小事都是妻子张罗,妻子宽慰他:“开店容易守店难哪。”渐渐地熬过来了。
“因为得让人慢慢认可你,要一个人一个人传开去。这不像买化妆品,传播的速度快,只有患者骨折了才能知道你这个地方,完全是靠一点一点做出来的。如果唬弄一个患者,能有十个患者不来,信誉是最重要的。”孟晓东感慨万千。
患者骨折的形式大不相同,只靠协助父亲治病的临床经验还不够。这对刚出道单干的孟晓东来说真有点“逼上梁山”的意思,咋做都得治好!技术得靠自己揣摩,一点一滴积累。有当天没解决的,就让患者明天再来,非要治好不可!晚上躺在床上想办法,等要睡的时候天也亮了。那股子钻劲儿是年轻人固有的执着、认真。他坚信中医的特色就是不手术,手法整复,简洁明了,患者少受罪,康复快。为百姓省钱,把患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所以晚上经常工作到十点多也不觉得累!
经过孟晓东多年的实践和潜心研究,他的付出终于赢得了业内外人士的赞誉,并给予了高度肯定。孟晓东针对“小儿股骨干骨折”而发明的“超肢体牵引固定夹板”,是中医手法整骨的一大创举。它在孟氏小夹板原理基础上予以引申发展,集捆绑、牵引、固定于一体,替代了传统的“悬吊牵引法”,特点是稳定性好,符合人体的最佳舒适度,从而使患者减轻痛苦,加速骨愈合,缩短了疗程,功能恢复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项发明填补了中医骨伤领域的一项空白。这项专利又荣获了“首届香港中华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中华专利技术发展成就奖”,根据临床经验撰写的论文获得了“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奖”。
孟晓东又建立了“孟氏整骨孟晓东中药制剂室”,为祖传孟氏秘方申请了注册号,并在国家医药管理局备案存档,使凝聚了孟氏数代人心血的孟氏秘方得以在国家中医药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受到了国家的承认和保护。
目前,孟晓东被晋升为主任医师,是吉林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骨伤专科委员会常务委员,名字被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世纪专家名人录》,长春市档案局为孟晓东建立了“名人档案”;2000年在长春首届“名人工程”中,被长春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长春知名医生”,同时被长春市卫生局授予“长春名医”称号;2003年,“孟氏整骨孟晓东门诊”被长春市卫生局评为“中医特色门诊部”,孟晓东本人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聘为“吉林省政府行风监督员”,直接参与对政府部门的行风监督。2005年孟晓东又光荣地被吉林省政府授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孟晓东的“仁术”
医好患者始终是孟晓东最引以为自豪的事。
“最大的乐趣是给人看好病。”孟大夫说这话时,眼角都流露出笑意。
一天傍晚,孟晓东正要下班休息,一个中年汉子背着面容憔悴的母亲,走了进来,83岁的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右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由于老人腹部患有肿瘤,体质很弱,医院不敢开刀手术,急得这位中年汉子直掉眼泪,一个劲地恳求:“求求孟大夫救救我老妈吧,总不能让我把老妈再背家去呀!”孟晓东十分为难:推出去不管吧,于心不忍;收下治疗吧,风险太大,万一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那可就是个医疗事故,一连串的麻烦在等着你。可看到老人痛得不停地哆嗦,他还是作了决定:既然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开刀,那么中医保守治疗就是她惟一的希望了,我若再不给治,老人真可能熬不过这一关了。救人要紧,容不得想太多,于是孟晓东帮老人脱去外衣,一边指推患处,一边亲切地与老人唠起了家常,从老伴谈到儿女,唠完家庭又唠天气,唠着唠着,老人忘记了紧张和恐惧,这边孟大夫却一刻不敢放松,凭感觉将患肢牵拉到位后,瞬间予以复位,等老太太明白过来,这边已经治疗完毕了。孟晓东又特地给老人调配了化瘀止痛的中药。至此,中年汉子才长出了一口气,千恩万谢领着老母亲回了家。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孟晓东又亲自上门复诊。要不是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谁愿意冒这个险哪!
确实,孟晓东身为医生,时时处处为患者负责。有的轻伤患者,通过手法按摩即可治愈的,他就不给开药;有的患者盲目要求多开药,孟大夫如实下方,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有的患者在别处就诊后不放心,又来到诊所要求重新处置,孟晓东检查后就如实相告:“医院对你的治疗措施完全正确,不必重新处置,省下这笔钱吧。”在孟晓东身上,处处体现了作为医生的坦荡和真诚,没有门户之见和同行相轻的狭隘。他还多次随政府工作组远赴抗洪前线疗伤治病;跟随专家医疗队,奔赴边远贫困地区无偿治疗。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由衷地说:“孟大夫这个人真实在,就像患者的自家人。”很多患者日后都成了他的朋友。
孟晓东的忧虑
以此心换彼心,是孟晓东为人、为医不可撼动的信念,然而,有时候,却不能事事遂人愿,因为人的意识形态千差万别,偶尔的不经意就能中伤他人。
“以前诊所能开到半夜,因为咱们是强者,患者是弱者,夜不闭户也不怕!现在反过来了,晚上你是开放性质的,没有人去维护你,实质上咱们变成了弱者……” 说到这儿,孟晓东叹了口气,“主要是患者观念不一样了,医患关系物质化了。以前来医院治病,是寻求帮助,怀着感激的态度来的,现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完全没有情感的交流,都是少数人把医患关系破坏掉了。以前我们都是先给患者治病,开完药拿完处方后再交钱,遇到有困难的,就不要了。现在不敢了,看病的时候也看人,瞅起来不把握的就谨慎些。”
自幼父辈就告诉他,生活困难的老百姓和出家人都不要钱。助人为本,医患之间处的是感情。现在,孟晓东有点茫然了……他跟我们说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年,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来看病,说家里特别穷,付不起医药费,说着说着还难过得哭起来。穷也得治病啊!孟晓东给她免费开了一周的药,又宽慰了一通把她送出门。一周后,她没来复查,孟晓东和妻子想,是不是因为免费治疗,人家不好意思来了?于是,顺路按地址带着药送上门去。进了屋发现,原来她家相当阔绰,布置得很豪华。他看呆了,那女人也很不好意思,场面十分尴尬。“医生就是这样,对患者都很同情,他对咱好,相处融洽,我给他什么都是我自愿的。”遇到这样情况几次,心里难免有点疙疙瘩瘩的。
但无论何时,人的本质还是无法改变,任何人去看病,能用手法整复看好的,他还是坚决不让进手术室,“一码都是手术,谁受得了!”他担忧地说。让孟晓东感到忧虑的是,现在坚持中医治疗骨伤的领地越来越小了,“手法整复历史悠久,是我们祖先为后人留下的一大财富,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啊!而目前,全国范围内,坚持中医治疗骨伤的名老中医所剩无几,年轻一代对手法整骨一是不感兴趣,二来也无人传带,中医骨伤领域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忧患。”
孟晓东的愿望
问到孟晓东是否会让儿子继承祖业,他很坚决地点点头。
原来,孟晓东的儿子正在攻读中医学院骨伤系硕士学位。谈到儿子,孟晓东回忆说:“他是在高中以后逐渐对中医产生兴趣的。一有空就在我身边,观察我如何看病,没人时就向我请教手法、原理。本来要送他去澳大利亚学习,出国相关手续都领回来了,就等他填表了,结果他一甩胳膊说:“要去你们去,我可不去!”最近他正在导师的带领下,在中医骨伤领域里进一步修炼深造。我们心照不宣地笑了,好一个倔脾气!“老孟家”可算是在医生这个行当上扎下根了。
【关键词】中医药 英语著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 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著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著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 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著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著作
1.丛书系列
1990 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 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 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 个分册。2001~2006 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 年和2007 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 材
1998~2000 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著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 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 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 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 年谢竹藩编著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 年Chen Chiu Hseuh 编著《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Text》。1999 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 年金义成、彭坚所著《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 年李鼎原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 年陈慰中著,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 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 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 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著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著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著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著作以及普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著作:中医药英文著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著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著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加大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教材的补充和编写,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外向型人才,扩充全英文中医药教材和著作的编写,尤其注重中药学等学科的英文著作发展。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进行创造,改变以往独立作战、各行其是,既无方便的途径相互交流切磋,也无专门机构加以协调的状态,使中医专业术语的翻译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积极推广加强双语教学的改革,加大既懂中医药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文水平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相互促进,既有利于今后中医药的专业英语教学发展,又有利于中医药著作的继承和发展。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已经被世界所瞩目,中国作为中医药的根源之地,需要培养一些从事中医药事业优秀的外向型人才,不断宣传中医药文化,使世界更了解中医药,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而这些就需要有更多的中医药英文教材、书籍的编写去宣传发扬,既有助于国内学生和对其感兴趣的人们学习,对于国外友人也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使中医药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国家的人们的健康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主题词] 教育,针灸;教育,医学,本科
ThinkingandProspectforHigherEducation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intheNe
wCentury
WuFudong,LiuYifan(ShandongUniversityofTCM,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 Basedon10years
investigationon81graduatesstudent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specia
lityof2grades,
thepresentpaperanalyzeschangesofemploymentstatesofthegraduatesinthe
10yearsandexploresproblemsandcurrentsitu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
ustioneducationatpresent,
prospects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andindicatesthatitisinexorabletrendof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of
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oreformcoursesoffered,
increasenewspecialities,payattentiontotrainingofknowledge,
capabilityandquality,andtrainhighqualitycomplextalents,etc.
[Keywords] Education,AcupMox;Education,Medical,
Undergraduate
针灸学作为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保健作出巨大的贡献,也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特别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及人类回归自然观念的转变,针灸医学以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正愈来愈受到高度重视,也必将为全人类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进入21世纪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针灸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今就针灸人才培养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针灸学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针灸专业人才。高等中医院校则是培养针灸专业人才的摇篮和基地。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我国中医高等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针灸学的高等教育则起始于当时针灸基础比较雄厚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几所中医院校,随后其他兄弟中医院校也相继开设了针灸专业教学。我校于1985年设置针灸专业,1987年建立针灸系,1998年建立针灸推拿学院。此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即为我校第1、2届针灸专业本科毕业生(5年制),采取信函跟踪调查的方式,主要调查他们目前的工作现状,所有被调查对象都给与了具体明确的回复,10年间其从业状况的变化值得认真分析与思考。
1 针灸专业本科生毕业10年跟踪调查
1985、1986年级针灸专业本科毕业生共81人(男51人,女30人),1990、1991年7月毕业于我校。除其中6人从事行政、管理及西医内科专业外,其余75人(92.6%)都被分配在省、市、县级中医院针灸科或西医院理疗科及中医院校从事针灸临床及教学工作。10年后的跟踪调查显示目前仍在从事针灸专业的人员有53人(占65.4%),从事其他医疗专业工作的人员有22人(27.2%),其余6人(7.4%)则从事医药、贸易、管理等其他职业。见表1。
从以上调查对比可以看出,10年间从事针灸专业的毕业生由92.6%下降至65.4%,毕业生从事专业的流动方向主要局限于医疗行业,如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西医内科、麻醉科、痔瘘科等。所从业单位的性质也呈多元化,除国有医院外,也有民营、个体性质的医院,就业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从被调查人员的知识层次结构来看,在所有被调查者中已有5人研究生毕业(博士、硕士),12人研究生在读,共占总人数的20.9%,另外有6人次(7.4%)出国从事针灸医疗工作。
2 跟踪调查综合分析
由于10年间人员的变化比较大,给调查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研究中务必做到落实至每一个被调查者,以确保获取每个人的可靠信息,采取了信函调查结合电话询问的方式,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真实可靠的。从调查资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10年间两届针灸专业本科生从事针灸专业的比例下降了27.2%。这10年间正是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大学生的毕业分配体系亦由国家统一包分配变为供需双方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学生就业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被调查者10年间专业流动去向分析,除个别人员外,大多数毕业生仍未脱离医疗卫生界,多趋向内科、骨伤科、康复科、男性病、痔瘘科等专病专科,其中不少人还创建了个体医疗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也是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专科、专病医院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及竞争力之所在。针灸学虽然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但由于其专病特色不突出,其收费相对固定、低廉,仪器应用、药物使用相对较少,毕业生自身所处的环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不少市、县级医院针灸科尚未建立专门的病房,而已设有针灸病房的医院则因效益不佳而撤掉,再就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病人不能系统地按时到医院就诊,对针刺治疗的畏惧心理等诸多因素皆影响了针灸事业的良性发展。
3 中国针灸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中国针灸高等教育历经40余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为我国和世界培养了一大批针灸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以上跟踪调查信息的反馈,我们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及不足。虽然此次调查只是我校针灸专业2个毕业班的情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中医院校针灸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从反馈的信息分析,虽然针灸专业有本学科自身的优势及特点,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特点是针灸手法操作的实践性较强,疗效迅捷、肯定,虽然其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等多种疾病,但目前由于中医院科室划分参照西医院设置,针灸治疗疾病种类受到限制,明显萎缩,仅限于中风后遗症、腰腿痛、面瘫等有限的病种,自身特色受到抑制。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不具有优势。再者,就是毕业生反映的中、西医临床知识技能掌握的不够全面、扎实,自身有迫切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专业进修与提高,信息及学术动态掌握不够,外语水平受到限制,不能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从以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可以折射出目前针灸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针灸专业的教学不能适应已变化了的医疗市场要求,课程设置僵化、重复,知识更新不够,学生中医理论不精,西医知识面窄,针灸临床及西医临床技能掌握不够扎实,临床适应期长,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外交流能力培养不够等。以上的反映也是目前中医高等教育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不过针灸专业所存在的问题更有一定的代表性。
4 新世纪针灸高等教育展望
针灸学不仅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逐渐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世纪的来临,针灸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NIH)举行了针刺疗法的听证会,会议邀请了23位专家和学者,包括我国的韩济生、曹小定、俞瑾教授,他们所作的专题报告得到了广泛好评。听证会上,专家委员会报告指出,起源于中国的针刺疗法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作用确实,而且副作用极小,可以广泛应用。听证会的成功举行表明我国针灸医学的发展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正式认可,为针灸医学的普及与推广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医针灸进一步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有利的机遇。近年来,由于医学模式由实验医学时代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整体医学时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类疾病死亡谱、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范围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的增多等诸多因素,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以自然疗法为主要手段的中医针灸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世界针联名誉干事长日本的中岛宏博士也预言在21世纪针灸医学在治疗老年病、疑难病方面将有着光明的前景。
在新世纪针灸医学发展的大好国际环境下,目前国内针灸存在问题只是其发展过程中暂时的低潮。因此,针灸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新世纪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在目前专业调整、合并的情况下,改革课程设置,增加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专业如运动医学康复、老年医学保健等。另外,目前国际教・465・ChineseAcupuncture&Moxibustion,Aug.2002,Vol.22No.8
育界树立的全面素质教育观念也应值得中医高等教育工作者借鉴,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人才的综合水平,即把知识、能力、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高要求[1]。拓宽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宽度,重视专业技术、技能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外语教学,扩大对外交流,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注重针灸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毕业生的继续教育,把终身教育贯穿于针灸高等教育的始终,为针灸事业的繁荣、发展和进一步走向世界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国际通用型人才。
5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手法;内固定;治疗进展
中医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历史悠久, 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 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医学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闭合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是在中医正骨手法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 具有损伤小、疗程短、美观、经济等诸多优点, 但在传授和实践方面, 常因其缺乏更为具体的操作规范而需要临床医生经多年临床摸索积累经验才能进行有效、准确的操作, 同时, 随着时代进步标准化在科技进步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骨与关节损伤治疗要求进一步提高, 对医生操作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 规范和总结传统手法技术对于推进骨伤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肢骨与关节损伤的手法复位与固定最早可追溯至魏晋时期, 言论著作众多, 1958年在方先之、尚天裕领导下, 有一批掌握现代医学基础知识的医生, 凭借良好的解剖学基础与手术切开复位的临床经验, 在仔细观察分析了中医各家正骨手法之后, 借鉴《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的摸、接、端、提、按、推、拿等老八法之后, 提出正骨新八法[l], 使正骨技术更具有可操作性, 能较好地对多种部位、多种类型骨折进行整复, 获较好的效果。1964年国家科委对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做了鉴定。70年代以后, 在继承传统固定方式基础上,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论证, 创造出“抓髌器”、“尺骨鹰嘴骨折固定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等新的固定器具与方法, 但这些方法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 固定效果不确切, 对于复杂关节内骨折没有理想的复位方法。不少医生利用透视下定位, 以钢针经皮穿入撬拨复位是在传统技术上利用钢针等器械延伸手法的效应力来实现关节内骨折的复位, 贾斌[2]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通过牵引复位器复位跟骨结节, 钢针撬拨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并通过关节镜观察复位效果, 最后经皮用可吸收钉将骨折固定。在一些较难复位的长管状骨骨折, 撬拨复位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最大程度上对抗了肌肉的牵引力量, 沿骨折端移位的反方向撬拨协助骨折端复位, 当骨折端复位满意后, 可以视骨折线情况作用克氏针作有限内固定[3], 对于周围组织较坚强且复位困难的骨折脱位, 撬拨技术也有较大优势, 潘红日等[4]用撬拨法治疗27例月骨前脱位, 成功20例, 成功率74%。在干骺端或跟骨等以松质骨为主体的骨折往往伴随骨质压缩, 复位后常遗留较大骨质缺损, 小切口植骨近年来成为骨科医生的首选, 撬拨复位后形成骨质缺损, 克氏针支撑强度不足, 因此需充分植骨[5]。国外对手法复位治疗四肢骨与关节损伤鲜有报道, 其对骨折的微创治疗主要体现在今年来对LISS系统的广泛应用, LISS技术有其优越性及局限性, LISS作为一种体内的骨外固定式固定钢板, 其特点国内外学者已先后报道[6-10], 其优越性表现在:①为桥接固定, 固定的稳定性靠自锁型螺钉与钢板锁定后的成角稳定性来维持。②对骨面无压迫, 有利于骨膜的灌注。③LISS钢板预先塑形, 使之更能贴合骨面, 可作为复位和恢复解剖力线的参照。④可穿透射线的手柄使钢板插入肌肉下间隙非常简单, 并为经皮钻入螺钉提供准确的定位, 软组织损伤更小, 对骨折端血运无干扰, 明显降低了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 更能体现BO理念和微创骨科的精髓。但其局限性也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①LISS钢板不具备普通贴附钢板对骨块的挤压把持作用, 且不具备复位功能, 对医生手法复位的技术提出比较高的要求。②LISS钢板为偏心固定, 如果内侧皮质支撑不足, 尤其是老年患者或骨质疏松患者, 有发生固定失败的危险。③其操作常需多次术中X线透视, 加大了医患X线暴露风险。④LISS固定系统价格昂贵, 不利于广泛应用。目前应用的LISS系统仅限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等有限部位, 且需要以其相应专业工具操作, 远远不能满足四肢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需求。
本院在上世纪60年代即开始探索正骨技术结合微创内固定治疗四肢骨与关节损伤, 先后对端提回旋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研制的锁骨端提钳利用器械延伸手法的效应力, 创新“端提”正骨手法;经皮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全脱位临床观察;创新出“撬拨扩新”和“经皮缝合”的正骨手法;经皮导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的研究, 创新 使用“端推回绕”手法, 经多年临床实践与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四肢骨与关节损伤经验, 为其治疗方案的优化与应用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基础。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目前尚缺乏完整的规范化操作方案及指南, 是制约其更加广泛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方先之, 尚天裕.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6.
[2] 贾斌.关节镜辅助下撬拨复位经皮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4):362-363.
[3] 曹荣旗, 许红婕, 张培福, 等.麻醉性闭合手法整复儿童移位型尺桡骨下段骨折. 中医正骨, 2011, 2(31):57-58.
[4] 潘红日, 王海宝, 石德友.闭合撬拨术治疗月骨前脱位27例体会.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4, 9(4):61-262.
[5] 赵景华, 田世松.克氏针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中国骨伤, 2006, 19(4):240.
[6] 王秋根, 谭瑞星.微创固定系统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国外医学・骨科学, 2004, 25(4):252-254.
[7] Zlowodzki M, Willianson S, Cole PA.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angled blade plate, and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 for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distal femur fracture. J Orthop Trauma, 2004, 18(8):494-502.
[8] Sirkin MS, Bono CM, Reilly MC. Percutaneous methods of tibial plateau fixat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0(375):60-68.
[9] Tornkvist H, Hearn TC, Schatzken J.The strenth of plate fixation in relation to number ang spacing of bone screw. J Orthop Trauma, 1996, 10(3):204-208.
关键词: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因素;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在我国外科临床中极为常见,是手术患者术后常见与多发的并发症之一[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共收治手术患者48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该组中,男性260例,女性220例,患者年龄为15~72岁,平均年龄为(45.5±9.5)岁。择期手术患者409例,急诊手术患者71例。本组患者中,胃肠手术患者145例,肝胆手术患者49例,骨科手术患者152例,妇产科手术患者122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2例。另外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90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该组中,男性265例,女性225例,患者年龄为15~73岁,平均年龄为(45.8±9.4)岁。择期手术患者411例,急诊手术患者79例。本组患者中,胃肠手术患者146例,肝胆手术患者51例,骨科手术患者155例,妇产科手术患者131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包括手术类型、手术地点、参与人员、手术时间等,并针对上述导致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临床护理对策。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术前准备 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对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积极控制,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此外,护理人员应于术前积极做好备皮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皮肤损伤,且尽量应在患者手术之前的2 h内完成备皮工作,以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2]。
1.2.2术中操作 手术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选择层流手术室进行手术,保证手术中运用的各种医疗器械和敷料等均属于无菌状态。此外,对于较为复杂的手术、或耗时较长的手术应尽量安排靠前,并最大限度的减少接台次数。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应迅速消毒处理,接台手术间隙至少留10 min的时间换气通风,以减少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数量,降低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率。
1.2.3控制参与人员 手术参与人数是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之一,因此,手术过程中,o理人员应尽量减少医务工作者和护理人员进出手术室的次数,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在手术开始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尽可能减少术中走动。此外,手术过程中不要随意翻动患者,手术参观者应与手术台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1.2.4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不断增加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护理能力、熟悉手术具体要求与步骤,对于常用的手术设备与器械能够识记,并知道简单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护理人员应将手术器械分开放置于手术台面上,在传递手术器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此外,手术前应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避免因患者心理问题而延长手术时间事件的发生。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运用SPSS 17.0数据处理系统,当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42%,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发生率为2.2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手术室切口感染在我国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且发生率较高,可达到院内感染的20%左右[3]。临床中应充分重视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以促进手术患者的康复[4]。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是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产生的,手术室因素是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42%,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发生率为2.2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赫盛楠.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7):957-959.
[2]陈晓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4):55-56.
[3]路怡,郝毅,李萍.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1535-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