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13: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土木工程施工工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土木工程; 深基坑施工工艺; 质量; 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S969.1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也成为必然要求。地下空间的出现很好地顺应了这一要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地下空间的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技术——深基坑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
一、深基坑施工前要做的准备工作
第一点,要落实责任到个人,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责任,确定总负责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员和安全监督员名单,并明示其工作的职责和范围。第二点,对施工的方案加以全面掌握,对施工图纸进行核对并确定相应的标高和施工位置,明确施工的工艺流程和采用的施工技术,完备施工的机械和所需的材料等。在此过程中,总工程师肩负对施工图纸的严格审查工作,要对现场的地下管道等情况有详尽的把握。
二、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的工艺和流程
在进行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中主要涉及到土方的开挖,对特殊地基进行处理并进行深基坑的支护建设等工作内容。
2.1 土方的开挖工作
进行土方的开挖工作之前,一定要保证前一阶段的施工任务已经严格根据要求完成了施工。开挖土方要严格遵循施工图纸进行,并且在开挖前要做好施工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将场地地面的障碍物予以清楚,对工程地段展开实地调查,了解地质情况。同时,还要对地下管线或管道的埋设情况详细掌握,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另外,还要将开挖中涉及到的排水设施和电力设备进行完善。在进行开挖时,要保证开挖工作符合相关的规定,而且必须有条理的安排开挖工作,并且将反铲挖土机和人工相配合进行开挖,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挖出的土方进行合理的利用,若不能利用则可以安排专车运送到固定的地点集中堆放。管道基坑的开挖可以以1∶ 1 的方式进行放坡,并且一边开挖一边后退,在基地的两侧可以保留宽约40cm 至50cm 的工作面。开挖过程中还要注意随时对坑底的标高和宽度进行检查,如果宽度不够则要进行及时的修整,每隔2m 进行以此修坡,达到设计中的标高后进行修坡清底工作。在开挖工作中要杜绝挖掘机操作人员不听指挥的现象发生,不可超挖以免造成土体的扰动,在开挖尽头要将坡度放缓至1∶ 2 并压平,保证工人进行上下基槽的操作。
2.2 对特殊地基进行处理
在进行深基坑的开挖工作时,有时会遇到岩石、废旧墙体或较大的石块土块等特殊地基,这时需要进行及时的排除清理工作,保证土木工程地基的稳固,避免日后出现出现道路开裂或道路损坏等问题的发生。在对特殊地基进行处理时,可以先将特殊地基内的障碍物挖出0.03m 到0.05m,然后用土砂的混合物进行填实处理。如果基础部分是在硬土层里,可以先在软土层进行砌块的构筑,在基础处用钢筋进行预埋。特殊地基中的软土地基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土木工程发生非均匀沉降,造成后期道路开裂或其他损坏现象发生,所以要结合道路所处的地质情况采取适当方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通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置换法、强夯法、排水法、灌浆法和混凝土灌注法等。
2.3 深基坑的支护建设
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工作中的支护建设,是指在深基坑施工中对基坑和基坑壁建设支护进行围挡防护,对附近的建筑物和地下埋设的管道进行维护和检查,这是保证深基坑施工安全进行的有力措施,具有临时性,涉及多方面问题,在支护建设中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支护建设工作的成败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也会对附近的设施和建筑及地下管道等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而城市的大环境限制了工程场地的规模,所以在有限的场地里开挖深基坑,对相关支护建设的要求就更高。
在建设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对于工程的造价、施工的条件和进度、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因素等,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配合开挖状况及地质情况对支护的构造进行选择,避免与相关的其他环节发生冲突或矛盾。
2.4 基坑监测方案
为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为结构施工创造条件,从土方开挖开始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监测基坑周边的变形,及时反馈及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使基坑不发生意外破坏和变形,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监测内容有:⑴护坡桩水平位移;⑵护坡桩倾斜程度;⑶锚杆变形;⑷沉降观测。
为了使基坑围护及基坑开挖尽可能降低对周围的不良影响,保证安全施工,采取如下相应监测措施:⑴在基坑内外土体设点进行观测,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周围土体沉降、位移等情况。⑵在西侧、北侧、东侧已经施工完成建构筑物上设点观测,及时掌握既有建筑实体的沉降、位移情况。
三、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在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工作中,常会由于场地的分散和技术人员的水平不一给施工的统一管理造成困难,导致施工质量和安全不易保证,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从而促进深基坑施工的顺利安全展开,保证土木工程整体工程的顺利进行。
3.1 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规定
进行土木工程深基坑施工中,施工工艺是最重要的环节,要保证施工过程是按照规定的工艺和流程展开,确保施工工作符合相关的验收标准和规定,便于后期的合格验收。
3.2 建立并完善监察系统
进行深基坑施工之前就要建立相应的监察系统并加以完善,保证监察工作可以有效而合理的进行,实现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察,对可能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排除。
3.3 对材料严格选择
施工材料是施工建设的基础,必须对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的建筑材料和原材料加以严格的选择。要慎重的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材料供应商,严格管理材料的采购人员和运输人员,在材料进场时必须做好相应的合格验收工作。
3.4 对施工机械和设备维护保养
施工用的机械设备是施工的物质基础,在严格选择机械设备进场的基础上,要对所有设备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在施工中正常运转。
3.5 加强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在土木工程的深基坑施工中,安全控制是最重要的内容。在进行开挖前,要对土木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安全隐患的排除,深入把握场地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工程的特点切合工程实际针对性的编制深基坑施工安全开展的专项施工方案,完善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进行有力的指导。对于深基坑施工人员要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并进行必须的安全技术交底,细致每一步的施工计划。土木工程的深基坑施工具有危险的突发性,所以要建立应急救援预案,保证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时间可以及时展开救援工作。最后,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日常检查和监督管理,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处理。
结束语
在进行深基坑作业时, 应采取多项专业的施工技术,从多方面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 确保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 还要利用信息化的监测手段, 对施工的质量保证起到了很好的保障,最大程度保证工程周边建筑与道路的安全, 促使工程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林鸣、徐伟,建工出版社2006年出版
[2]《2005 年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实用手册》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5 年1 月出版
[3]《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年出版
[4]《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 版(2009 年11 月1 日)
[5] 咪耀龙, 李克江, 高长春.某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综述[J].建筑安全, 2仪为.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是作为工程施工当中各项管理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体现建筑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在土木工程施工当中必须是以科学合理的技术控制标准作为基础,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技术控制加以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才能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与技术控制促进施工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发展。
一、 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存在的问题
1.1 现如今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1.2 现如今如何能使理论研究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1.3 现如今工程应完善验收标准与规范。有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错误。
二、土木工程中主要施工技术的发展状况 土木工程中存在多种施工技术,而本文将主要分析深基坑支护及钻孔灌注桩基础等方面的施工设计与技术的发展情况。因为,这两个方面的施工设计与施工技术都是建筑工程基础设施中的主要内容。
(一)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与施工 深基坑工程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即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的措施。据相关调查发现深基坑工程施工事故频繁发生,极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而带来相当严重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预控措施不到位。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对于保证安全施工、减低损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据了解,目前在深基坑支护领域已研发出一种设计软件,只是相当一部分设计院没有足够经济能力进行购买。大多情况下,建筑施工设计图纸中并不含有深基坑支护设计内容,施工单位只能执行解决与深基坑施工相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根本得不到有效保证。这是与城市建筑工程“安全、经济、高效、优质”设计原则相背离的,更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需求。因此,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内容应当纳入工程设计图纸,并做出严格的施工质量规范和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应当在财政方面给予有关设计院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当然,并不能完全依靠国家的扶持,设计院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寻求多种途径来增加经济收入。只有这样,与土木工程施工相关的设计院才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现代化的设计软件。
(二)深基坑工程中SMW工法桩 SMW工法以多轴搅拌机在现场一定位置向一定深度进行钻掘,在钻头处喷出水泥系强化剂而与地基土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进行混合搅拌,在各施工单元之间则采取部分重叠搭接施工,在水泥土混合体未结硬之前插入H型钢或钢板作为补强材料,与水泥土结硬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连续完整的、无接缝的地下墙体。该工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止水性能好,构造简单,型钢插入深度一般小于搅拌桩深度,施工速度快,施工噪音小,排土量少,型钢可回收重复利用,成本低,对周围地层的影响小等。
(三)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设计与施工 钻孔灌注桩是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基础施工技术,尽管这部分内容在设计图纸被体现出来,但设计单位不会规定应当采用何种型号的机械设备,更多情况下需要施工单位自行决定。桩基础作为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是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因此,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设备的问题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并得到有效解决。
三 发展展望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者意图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施工技术: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设计者的意图能否实现。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施工过程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气候条件、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还存在着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异。因此,施工控制就是要进行实时识别、调整、预测,最终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实现设计最佳目标。 施工控制就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施工过程,求解其内力和位移,对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若两者误差较大则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施难度较大,涉及到不同材料、不同体系、理论分析、测试手段和现场组织等多个方面,实施中需要多方配合,协同工作。施工控制是施工阶段宏观质量和施工状态宏观安全的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大工程,且对安全性要求高,因为这联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理论研究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管理体制问题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发展施工技术,在过去的土木工程建设中,人们总结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也在教训中得到启示,因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这将给加快土木工程发展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尚亚伟,应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
[2] 刁立明.浅析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J].华章,2011.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半自助式;三阶段;教学方法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就话充分说明了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方面,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实践又会进一步促进认识的深入发展,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有效果。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问题的能力。改进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的重要环节。为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诸多缺点,笔者在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借鉴其他院校同类课程教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自身的特点,提出该课程的半自助式三阶段教学法。
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内容理论面广、实践性强且技术发展迅速。理论面广是指该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宽,有很强的综合性,要学好这门课程,还必须学好其前期各种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性强是指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均来自工程实践的总结,包含各种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并直接为工程实践服务;技术发展迅速是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土木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各类相关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修改,教科书中的部分知识很快就变得过时[1]。正是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以上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的难度。在采用传统的“全程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时,会存在以下缺点[1]。
1.1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目前,国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中有长期在施工一线的工作经历,对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把握足够深刻并且能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地讲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师很少。在这种条件限制下,传统教学模式就会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也会感觉本课程比较枯燥,很难有很好的教学效果,造成“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肤浅”的局面。
1.2教学和实践脱节
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之前,普遍没有施工方面的工作经历,缺乏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论是采用板书还是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呈现的都是纸面上的静态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知识,对学生来说直接跨越了感性认识学习理性认识,教师感觉是在“纸上谈兵”,学生感觉学的知识像是“空中楼阁”,教学和实践脱节,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动手能力差,到了工地实习的时候感觉比较茫然,难以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教学内容跟不上施工技术的发展
在现有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材中,部分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在实际工程中已经很少使用,甚至早已淘汰。同时在工程上已经大范围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却不能及时编入教材。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相对陈旧,知识体系跟不上技术发展,影响培养质量,也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对人才的要求。
2半自助式三阶段教学方法的内容
鉴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如果彻底抛开传统教学方式,完全采用学生自主实践的自助式教学模式并不科学。所以笔者提出半自助式三阶段教学方法,目的是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使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联系起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半自助式三阶段教学方法以学生半自助学习为主线,将每个授课内容单元(按照课程具体课时数和对各章节内容的教学要求来划分)分为3个阶段,共用2~4个学时完成。
2.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分为两个方案,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实施,也可两个方案同时实施以取得最佳效果。第一方案为推荐方案,需占用2个学时的时间,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提前接触工程实际。授课前由教师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施工内容应与教学内容相关。在工地参观的同时,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有关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引导学生学习施工各阶段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方法以及如何协调搭配好人、材、机的现场管理,并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理论依据,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能接受充足的感性知识,为学习理论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起来也会更轻松。为使该方案能充分实施,教学单位应在充分利用学校基建工地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如果实习基地紧张,可以把学生分散在校外不同实习基地,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方案为候补方案,在不具备工地实习条件的情况下或者两者方案同时实施时采用,该方案主要为学生自助学习,不占用正式课时。正式授课前,教师应将本次授课的教学课件、施工图像资料、名师讲座视频、重点难点、知识脉络图以及思考题等资料放在公共电子邮箱内,供学生下载学习。目前网络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教授讲解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课堂录像已经可以下载,应向学生提供这些视频资源或者网站链接。以上资料中,施工视频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它可以使课程的主要难点以及复杂的建筑施工场面和工艺过程均能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得到最直接、最生动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设计应以微课形式设计为佳,即以知识点为单位设计视频,一个知识点的长度以小于10分钟为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2]。
2.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本阶段需要1个学时左右的时间。有了第一个阶段的学习基础,学生已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所以在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上,要求进行全面取舍,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学习,哪些内容需要在课内适当讲解,哪些内容需要在课堂上重点关注。本文建议具体讲解内容主要针对课程难点来展开,一些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自学起来比较轻松,教师只需要理一下知识脉络就可以。此外,教师还应介绍土木工程施工领域前沿发展的内容、长期存在却未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以及工程建设的发展对施工领域在技术上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在本阶段,教师还应利用板书、框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并采取学生提问和教师提问二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学互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素材和参考借鉴,起到总结深化理论教学的目的[3]。
2.3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内容主要为学生间的讨论、互动,约占用1个学时的时间。本阶段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实现。(1)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4~6人的兴趣小组,小组内推选小组长进行组织协调,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对本次课程所学的施工技术或者施工工艺内容,进行交流互动和全面的总结,并提出本小组对该技术或工艺的学习心得或者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所持有的观点看法,成果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之后,每组学生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推选1名组员以论文报告的形式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学生讨论的成果和课堂具体表现应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从而实现同组学生分工协作,不同小组之间良性竞争[4]。(2)学生转换身份上讲台。学习一门课程最快的方式之一就是自己作为任课老师去认真备课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转换身份,自己选择一个知识点进行备课,并上讲台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大家进行讲解,并让其余同学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打分。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或者讲讲有关土木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在整个土木施工课程授课期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至少有一次机会上讲台。经验证明,这样做学生为了讲好课会认真学习备课,其余同学也会比平时更专心地听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激发其学习兴趣。(3)教师在以上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应甘当“配角”努力营造平等、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积极的认知态度,提高学生多层面纵深获知能力和从不同信息源获取、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半自助式三阶段教学方法的优势
半自助式三阶段教学方法可以让土木工程施工的课堂回归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将普通课堂中的讲授内容的相当一部分移到课外进行,这部分移到课外的内容可以为实践环节,即在工地的参观、实践,也可以为自身的主动学习。在课堂内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讲解解惑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并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实施者,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上能直接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师则由原来在讲台上单纯传道授业解惑的“演员”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和学生身边的“教练”,而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2],课程内容中枯燥无味的内容也能更轻松地被学生接受。在考核方式上,半自助式三阶段教学方法能够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应试能力,更加符合当前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祝江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5):271.
[2]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3]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17.
土木工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38-02
一、建筑空间的扩展
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堵塞、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等“城市病”给人类居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土木工程的未来至少有以下五个发展方向:
1.向高空延伸
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之一,高层建筑物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而且在高度上也越来越高,与地面高空发展相对应。日本拟在东京建造800.7m高的千年塔,它在距海约1.25英里的大海中,将工作、休闲、娱乐、商业、购物等融于一体的抗震竖向城市中,居民可达5万人。中国拟在上海附近的1.6公里宽,200m深的人工岛上建造一栋高1250m的仿生大厦,居民可达10万。印度也提出将投资50亿建造超级摩天大楼,其地上共202层,高达710m。
2.向地下发展
地下空间的开发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原因在于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不需要支付或支付很少土地费用。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十分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如果得到合理开发,其节省土地资源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另外工程实践也表明地下空间开发在一些大城市条件已基本成熟,而且是现代城市开发的必然趋势。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通过了《东方宣言》,提出了“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建造地下建筑将有效改善城市拥挤、节能和减少噪声污染等优点。
3.向海洋拓宽
为节约使用陆地,围垦、拓岸工程和建造人工岛都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为将来大的近海城市建造人工岛积累了科技经验和准备力量。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的七星大酒店也建在海上,洪都拉斯将建海上城市型游船,该船将长804.5m,宽228.6m,有28层楼高,船上设有小型喷气式飞机的跑道、医院、旅馆、超市、饭店、理发店和娱乐场等。
4.向沙漠进军
全世界约有1/3陆地为沙漠,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耕地被侵蚀,这将影响上亿人口的生活。世界未来学会对下世纪初世界十大工程设想之一是将西亚和非洲的沙漠改造成绿洲。在缺乏地下水的沙漠地区,国际上正在研究开发使用沙漠地区太阳能淡化海水的可行方案,该方案一旦实施,将会启动近海沙漠地区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5.向太空迈进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大胆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由于近代天文学宇航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登月的成功实现,人们发现月球上拥有大量的钛铁矿,在800℃高温下,钛铁矿与氢化物便合成铁、钛、氧和水气,由此可以制造出人类生存必需的氧和水。预计21世纪50年代以后,空间工业化、空间商业化、空间旅游、外层空间人类化等可能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二、超大型工程的修建
随着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施工方法的出现,人类将有可能从事更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建设,从事土木工程的人们将为改造世界做出新的贡献,取得新的突破。西班牙与摩洛哥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割断了欧洲和非洲大陆的交通,至今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联络线方案。如全长30km,最大主跨为2000m的吊桥方案;全线长14km,最大主跨为5000m的吊桥方案;也有的提出采用最大主跨为5000m的海中浮游式桥梁方案等。对马海峡的地下隧道工程、白令海峡的填筑等也是世界上酝酿中的超大型工程。
三、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及其他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高轻质材料的出现,比如比钢质量更轻但是性能却更好的铝合金的使用以及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使用等,为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新趋势提供了材料基础。具体体现,就是超高建筑和超大型工程的修建。
四、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世纪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由计算机技术和力学的结合产生的新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和新材料的结合。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新管理技术和运营方式的采用
建筑业的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1]葛晓红.新华.知识经济时代下土木工程之进展[J].三明职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2]吕志涛.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建筑.2003年增刊(总第92期).
乔雨蒙(1989.8―)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桥梁工程。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
[1]段树金.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灌注桩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土木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改造自然的重要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基本的生存保障和生产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土木工程已经演变为成为复杂的多分支学科,包括道路、桥梁、工民建筑、水利、铁路、港口等工程在内的多种学科,从而需要新的技术来适应各个方面的发展及衍生。
1、存在的问题
1.1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1.2缺少验收标准和规范。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的错误。
1.3管理体制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2.1软土地基施工与石方爆破施工
软土地基施工特点:往往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要求,施工时如果采取措施不当,往往会发生路基或建筑物地基失稳或严重下沉,造成建筑物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需要进行加固;加固方法:换土垫层法、强夯法、振冲法、砂桩挤密法、深层搅拌法、堆载预压法、
化学法等;土石方爆破施工:适用环境:开挖时遇到岩石,施工现场地下障碍物的清除、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拆除;施工的工序:打孔放药、引爆、排渣;特点:施工费用低、效率高、有震动和粉尘危害,对旧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还可以采用静力破碎等配合施工工艺,是拆除在低震动、低粉尘、无公害的情况下进行。
2.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基础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它由相关建筑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但由于图纸设计中很少将相对应的施工器材详细明确,因此施工方经常会根据自己的观念来进行选择。多数施工企业为了节省资金成本采用涡锥钻来进行工程桩钻孔。但此机械
是以个体单机作为单位,对设计图纸上要求的工艺指标做不到完美体现。故经常造成桩的承载力无法达到最优,使得诸多问题桩产生,且无法对工作过程中的污水、烂泥进行及时处理,影响作业环境,造成施工进度缓慢。
(1)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是利用成孔机具,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中成桩的工艺,适用于黏土、粉土、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等土质。目前常采用螺旋钻机成孔,它是利用动力旋转钻杆,使钻头的螺旋叶片旋转削土体,土块沿螺旋叶片上升排出孔外。(2)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是利用原土自然造浆或人工造浆护壁,并通过泥浆循环将被切削的土渣排除而成孔,再吊放钢筋笼,水下灌注混凝土成桩,它不论在地下水位高或低的土层皆适用。
2.3沉井基础施工
沉井是由刃脚、井筒、内隔墙等组成的呈圆形或矩形的筒状钢筋混凝土结构,多用于重型设备基础、桥墩、水泵站、取水结构、超高层建筑物的基础等,施工过程:施工时首先制作井筒,然后在井筒内挖土,使井筒靠其自重沉入土中。井筒的最下端为刃脚,形状如刀刃,
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使沉井切入土中。沉井的外壁为井筒,在下沉过程中起挡土作用,同时靠其自重可以克服筒壁与土之间的摩阻力和刃脚底部的土阻力,使沉井能在自重作用下逐步下沉。
2.4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
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
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当今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大化、质量效益最大化,因此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难度不断增大,建筑规模不断增大,因此土木工程施工术呈现出科技化、自动化、生态化的新趋势。
3.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科技化趋势
由于现代的土木工程施工要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工程造价是左右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参数之一。工程造价推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必须采用新的高科技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要,利用科技推动施工过程的的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等发展,用以降低不必要的人工
费、机械费等,使工程施工技术在科技的推动下多层次渗透,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提高土建工程施工效率。
3.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自动化趋势
自动化是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它力图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引人到建筑活动,以标准化、工厂化的成套技术改造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从建筑构件到外部脚手架等都可以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带来建筑的高效率,为我国今后的建筑施工技术的统一化提供了可能。
3.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生态化趋势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人类改造和利用大自然的重要方法,随着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和社会生态化的需要,施工过程中生态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趋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不例外。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是未来长时间内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要充分利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要防止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环境和对环境不利的事件发生,尽可能选用低污染、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设备,力求建筑与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存。
结束语:
总的说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近几十年虽然有了飞速发展,但是土木工程施工至今仍以手工操作、半机械作业为主的综合大工程,劳动效率大大低于其他产业部门,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土木工程的安全性要求高,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被联系着,所以施工
技术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新的施工技术不仅要满足当前土木工程建设需要而与之配套的施工技术,还要向高效率、无公害、高质量、机械化、智能化、高技术含量、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树金主编. 土木工程概论.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是一门涉及范围极广的综合性学科,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土木工程的施工也在耗费着大量的能源资源,同时对自然环境等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积极探求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形势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是每一个建筑从业者的职业道德。
一、国内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要提高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
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尽管目前建筑机械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人为的因素造成质量事故的情况仍然很多,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奖罚明晰,责任明确,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施工方式选择最优化。在施工方式的选择上,必须以增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原则,进行优化设置。
3、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设计方案关系着工程整体的质量,但是随着实地条件的变化,设计方案也会出现不合理的地方,这时设计部门应当抓紧改进最初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减少设计变更对减少工程变更有着根本性的作用,这也是施工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
4、原材料质量控制,目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材料销售名目繁多,对采购人员极易产生误导,所以要严把材料关,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日期、经办签名及原件存放点,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递交材料。
5、积极发挥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作用。建筑施工监理十分重要,它是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
6、加大对人员的培训。这里的培训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经过培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其责任意识。
7、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处理。如发现施工中出现问题应立刻解决,以保证质量与工期的要求;如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则要停止施工,然后要求提出报告说明质量情况,产生的原因和处理的方法以及提出如何确保此类问题不再发生的措施,经质量管理人员审批同意后进行处理,解决完该问题后经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后下达复工令。
8、积极发挥建筑工程监理的作用。监理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三方,能够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所以在工程领域推行监理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土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理论分析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土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理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三阶段控制原理。在质量控制中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这三个阶段构成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事前控制就是要加强主动控制,要求预先针对如何实现质量目标进行周密合理的质量计划安排,事前控制包括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和质量活动的准备阶段控制。
第二,全控制原理。全原理是指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全面控制是指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的工程质量与工作质量的全面控制。任何一方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第三,PDCA循环原理。PDCA循环是指在质量控制中涉及到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这四个阶段。计划是指明确质量目标及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方案,计划必须做到可行、有效和合理。
四、工程质量各阶段的管理
1、工程质量管理 一是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加强对设计方案、设计图纸等设计文件的质量进行会审。二是对施工方案、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可行性、施工技术的工艺,结构的稳定性、牢固性等进行检查。三是对施工人员和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等进行质量管理意识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四是把质量管理与员工个人待遇联系起来,实现质量奖罚制度。对进场材料的质量实行三检制度。 2、加强工程施工监理 一是工程施工监理人员应其实履行监理职责,对工程进行全程动态监理。二是对重要部位的施工应严格执行旁监制度,确保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三是工程施工监理部门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监理制度,对监理人员进行认真的管理,确保其监理工作落实得到位。四是提高监理人员的待遇,提高监理工作积极性。3、加强对工程设备的检查、维护,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一是建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提出检查、维护机制,确保机械检查设备维护工作常态化。二是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和安全操作的培训和管理,严防应操作不当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特别是应尽可能地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三是建立和健全机械设备检查维修台账。在进行质量检查时,应及时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后面的设备管理和维护提高参考依据。4、加强施工环节的效果抽样检查一是各个施工班组长应在某一道工序结束的环节,应进行自我检查,争取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相关的整改。二是对每一道工序都应进行抽样检查,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对于抽样检查结果应进行详细地记录和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施工单位。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地要求其进行整改,确保再次检查质量合格
五、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1、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事业仍在高速发展,它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的进步,管理理论已臻成熟,在未来,新材料以及多极化新能源的利用将会是土木工程技术发展的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段树金主编.土木工程概论.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2]刘丹.世界建筑艺术之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土木工程 施工技术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37-01
在一定程度上说,土木工程这是我们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其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但是,土木工程也是消耗能源和资源最为严重的行业,在人类面临着资源、能源紧张的今天,对于土木工程技术的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
1.深基坑支护设计
对于建筑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就目前而言,一般并不包括在施工图合同内容中。设计单位根据建筑总平面图所标定的、相邻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分布情况,结合基坑侧壁的土质和高度,在旋工图上提出有关支护的原则性意见和建议;具体的工作则由施工单位自行解决或另行委托专项支护设计。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得到应用,只是相当比例的设计院没有配备;这其中固然有技术风险与经济收益不相称的实际因素。但这种现状与当今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施工现场条件严重背离,对设计人员消化吸收新的支护技术尤其不利,应当引起设计院管理层与设计人员的重视、并尽快加以改进。
2.钻孔灌注桩基础
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钻孔灌注桩基础的设计,通常设计人员在施工图上一般对施工机具的选用并未加以明确限定,任由建设单位选择;而建设单位从节省造价的出发点考虑,最终选择的工程桩成孔机具多是涡锥钻,且实质上是以个体单机为单位的涡锥钻。结果导致施工图上标明的工艺指标难以做到严格控制,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多数量问题桩,桩承载力也不能充分形成;至于工作面的整洁更是无从谈起,烂泥污水充斥基坑,施工进度缓慢。
事实上,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已经投入应用;考察新技术开发区某些施工现场,由于采用了先进进口旋挖机具:(1)设备和旋工工艺先进、人为不确定因素很少,使成孔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桩孔的垂直度、孔底清渣程度等各项指标非常令人满意。(2)对比于同桩径、同桩长的涡锥成孔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一般要提高将近百分之四十至五十(静压检验数据),这足以抵消因机具费用较高而增加的单桩造价;折算成单位极限承载力造价,则两者接近或持平。(3)对比某两个基坑作业面面积相近的工地,两台旋挖机具日成桩数与最大密度排布的涡锥成桩数量相当(均为18根),而且前者提出的泥土即时可以装车运出工地,综合效率高于后者。(4)施工现场异常整洁,地面无泥,只有少量的清水可很容易地有组织排除。基于以上的对比,本人认为,旋挖成桩工艺的先进性十分明显;设计人员应该在施工图上明确对先进施工机具的选择。同时又因为旋挖成桩单桩成本较高,应注意提出较全面的对比数据,以说服建设单位接受。
3.砌体工程施工
原则:对孔、错缝、反砌。砌筑施工时,砌块应底面朝上砌筑(反砌―易于铺放砂浆和保证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这也是确定砌体强度指标的试件的基本砌法),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砌筑,内外墙应同时砌,纵横墙交错搭接;对孔错缝搭砌,个别情况下无法对孔砌筑时,可错孔砌筑,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若不能保证此长度应在灰缝中设拉结钢筋。砌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若留斜槎有困难,除转角处外也可砌成直槎,但必须采用拉结网片或其他措施,以保证连接牢靠。砌体的灰缝应做到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1.深基坑施工技术
深基坑施工技术是为了保证土木工程地下结构安全、保证基坑周围环境安全而采取的对周边环境加固、支档的措施。由于我国高层建筑的增多,深基坑施工技术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目前有两个方面得到了较大发展:
1.1桩-桩一锚支挡体系: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创新之一就是桩锚支挡体系的应用,对于深掘深度较深的土建施工,如果土质情况差、开挖深度大、坑壁岩石涌透性大时,往往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灌注桩加预知应力锚杆体系。采用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但是,这种施工体系由于难度较大,一般施工效率低下。
1.2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用于临时支挡的桩、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柱以及地下室墙一体化后,实现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一体化的承重与支挡系统既能够满足支挡的需要和承重要求,又能够提高施工速度,节约资源、能源,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社会效益,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3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我国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是随着高层建筑数量增多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目前较为成熟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技术已经能够在完善的图纸中显示标注,而各单位也会通过自我需求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对施工设备、材料、工艺进行选择和应用,因此,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在这样的需求下更显得明确和规范,并且正趋于更完善与成熟。另外,旋挖作为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运用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已经投入使用,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并且能够减少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体外预应力是混凝土结构表现的受力特征,依靠这种结构特性,施工人员可以转变体外预应力大小,简化结构操作复杂程度。对大跨度建筑结构而言,体外预应力不仅可以增强结构的应力拉强,还能将保护钢筋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性质,使其在巨大破坏力下,依然保持稳定结构。虽然混凝土受力情况是可控制的,但是由于混凝土材料、结构、性质比较单一,所以如果预应力变化频繁,则钢筋的结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为此,施工人员必须采用粘结工艺,将未粘结结构融合在一起,让它可以统一承受张拉应力。粘结工艺操作简单,不仅能够稳定混凝土结构,还能为土木工程带来巨大的成本效益。
3.建立健全“绿色”管理体系和施工制度
为了进一步的确保建筑工程的“绿色”技术和施工,一定要建立健全“绿色”管理体系和施工制度。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统一监督和领导之下,统一建筑单位和施工人员的思想认识,及时出台相关管理体系和施工制度,加强多行业、多方面之间的协商和沟通,完善“绿色施工”的制度保障,有效促进绿色施工的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尤其对质量和安全性要求很高,这些都取决于施工技术。因此,在土木工程的发展中,施工技术也必须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强化健康监测,建立健全“绿色”管理体系和施工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Civil Engineering, and discussed several commo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peer reference.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blem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业是国民 经济的支柱产业,土木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国计民生,所以完善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是推动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建设优质的建筑物;政府的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维护建筑业的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1 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存在的问题
1.1 现如今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多头管理,管理责任不能落实,缺乏对施工控制的高度重视,对特大型工程前期研究不够,对工程的解剖不够细致。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实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管理思想,使管理责任明确并得到落实。强调施工单位应采取主动控制,使责、权、利能够达到系统的统一。
1.2 现如今如何能使理论研究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由于施工控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系统识别、材性分析等,目前既有一般性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应用性理论的研究,但缺乏系统的集成和有价值的应用。
1.3 现如今工程应完善验收标准与规范。有一些领域对施工控制缺乏概念和思维方式,更无标准可言。也有一些领域有一般性的标准,但对大多的创造第一的工程仍缺少足够的科研准备。对于施工控制的标准如何提出,不仅涉及到长期发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但有一点就是要对没有经验借鉴的工程必须全面贯彻施工控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错误。
2 深基坑支护设计
对于建筑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就目前而言,一般并不包括在施工图合同内容中。设计单位根据建筑总平面图所标定的、相邻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分布情况,结合基坑侧壁的土质和高度,在旋工图上提出有关支护的原则性意见和建议;具体的工作则由施工单位自行解决或另行委托专项支护设计。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在深基坑支护设计中得到应用,只是相当比例的设计院没有配备;这其中固然有技术风险与经济收益不相称的实际因素。但这种现状与当今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施工现场条件严重背离,对设计人员消化吸收新的支护技术尤其不利,应当引起设计院管理层与设计人员的重视、并尽快加以改进。
3 钻孔灌注桩基础
高层建筑普遍采用的钻孔灌注桩基础的设计,通常设计人员在施工图上一般对施工机具的选用并未加以明确限定,任由建设单位选择;而建设单位从节省造价的出发点考虑,最终选择的工程桩成孔机具多是涡锥钻,且实质上是以个体单机为单位的涡锥钻。结果导致施工图上标明的工艺指标难以做到严格控制,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多数量问题桩,桩承载力也不能充分形成;至于工作面的整洁更是无从谈起,烂泥污水充斥基坑,施工进度缓慢。
事实上,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已经投入应用;考察新技术开发区某些施工现场,由于采用了先进进口旋挖机具:首先,设备和旋工工艺先进、人为不确定因素很少,使成孔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桩孔的垂直度、孔底清渣程度等各项指标非常令人满意。其次,对比于同桩径、同桩长的涡锥成孔桩,单桩极限承载力一般要提高将近百分之四十至五十(静压检验数据),这足以抵消因机具费用较高而增加的单桩造价;折算成单位极限承载力造价,则两者接近或持平。第三,对比某两个基坑作业面面积相近的工地,两台旋挖机具日成桩数与最大密度排布的涡锥成桩数量相当(均为 18 根),而且前者提出的泥土即时可以装车运出工地,综合效率高于后者。第四,施工现场异常整洁,地面无泥,只有少量的清水可很容易地有组织排除。基于以上的对比,本人认为,旋挖成桩工艺的先进性十分明显;设计人员应该在施工图上明确对先进施工机具的选择。同时又因为旋挖成桩单桩成本较高,应该注意提出较全面的对比数据,以说服建设单位接受。
4 发展展望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者意图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施工技术: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施工技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设计者的意图能否实现。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施工过程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气候条件、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同时还存在着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异。因此,施工控制就是要进行实时识别、调整、预测,最终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实现设计最佳目标。施工控制就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施工过程,求解其内力和位移,对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若两者误差较大则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施难度较大,涉及到不同材料、不同体系、理论分析、测试手段和现场组织等多个方面,实施中需要多方配合,协同工作。施工控制是施工阶段宏观质量和施工状态宏观安全的保证。例如某大跨空间结构屋安装到位后的屋面成波浪状态,竣工后不久发生漏水,高层建筑的水平构件与竖向过渡之间出现许多裂缝等等,工程事故尽管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定程度上反映施工控制在宏观上的失当。因此,施工控制是施工阶段重要的保证,特别是对于大跨度、超高层、超深、复杂的结构则更为重要,必须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另外,还对特殊的结构形式和特殊材料组成的结构施工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将对今后的施工技术和高质量的工程产品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5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施工控制在部分领域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在我国土木工程领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工程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控制及施工力学将不断走向成熟,并将不断应用到工程的建设之中,为工程建设服务。通过上述分析应该看到施工过程的分析与传统意义的力学分析存在一定的差异,定义施工力学存在着其发展的必然,也使得施工过程的研究进入一个科学的数字的发展阶段。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差异,在结构终态中的残余内力和残余变形存在较大的不同。施工控制技术不仅应该考虑机械设备的配置、劳动力、工序的安排,还应该考虑最终完成的结构具有最小的残余内力和变形。因此,施工工序的安排应该综合考虑人、财、物以及结构的施工特征。施工力学的提出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施工过程的诸多问题,而且将为今后的施工技术研究提供依据,为施工目标的最终控制提供保障,将被动控制转化成为主动控制应用于不同的工程领域。施工力学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设计人员从施工角度考虑设计,也可以使施工人员从受力的角度考虑施工,从而使设计出来的结构内力与变形与实际完成的结构内力和变形尽可能一致,使材料的应用和结构形态更加合理,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永涛.工程项目管理应抓好质量控制五要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02).
[2] 谭武,邓小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10,(18).
[3] 王汉武.建筑工程的控制因素解析[J].内江科技,2011,(04).
[4] 教富英. 试论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