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学计数法的技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5 17:13: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学计数法的技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科学计数法的技巧

第1篇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案例:嵊州市两年内新教师汇报课――莲塘中学――陈玉莲

课题: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片段:

师:问题一试试看,你还记得吗?

(1)2×2×2=23

(2)a?a?a?a?a=a5

(3)a?a…a=an(n个a相乘)

问题二,计算:

(1)23×24

(2)a3?a4

(3)am?an

师:生活中许多问题不能套用公式或法则来解决,需要仔细观察获取的数据,回顾自然数的乘法和幂的形式解决同底数幂的乘法。

评注:用学生熟知的问题引入新课,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新知识。

二、故事导入法

利用数学史上的一些故事、趣闻、名人名题等来创设生动幽默的、富有人情味和鼓动性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教研活动――刘少锋

课题: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五章第3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片段:

师:数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一些数学家生前十分迷恋数学,死后还把自己的经历、取得的数学成就刻在墓碑上,充分显示了数学家的幽默和对数学的热爱。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用多媒体显示):

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

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

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

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

五年之后天赐贵子,

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坟墓。

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你知道丢番图活了多少岁吗?

评注:这样的导入设计,既能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相关的数学史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行尝试与探究丢番图究竟活了几岁,又能使学生明白要学好数学首先必须热爱数学,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人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根小棍中任意取出三根,看能否组成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会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课题自然引出,很多几何课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导课。

四、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人法是根据七年级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案例:作者教案

课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片段:

第2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导入新课;方法与技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展开,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如缕缕清风吹进校园。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很重视新课导入的设计,下面拟对中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方法与技巧谈点体会。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当新课题与已学过的旧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新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点明教学目标,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迅速集中并有意导向教学内容,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叫做开门见山法。

如在讲授选修2-1“求曲线方程”一节时可这样引入:“我们学习了曲线方程的概念,知道如何证明一个二元方程是给定曲线方程的方法,但是并没有指出如何求曲线的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寥寥数语,点明了课题。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数学知识前后内容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内部联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选那些学习新知识必备的以及与新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作为复习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

此及彼地“以旧带新”“温故知新”,这样导入新课的方法叫做复习旧知法。

本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自然、亲切的气氛中进入新课。如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弧度制”第一节课的引入可作如下设计:提问:(1)1度的角是怎样规定的?(2)如果把整个圆周分成360等

份,每一等份是多长的弧?其所对的圆心角多大?教师板书:1度的角=1/360圆周角=长为1/360圆周的弧所对的圆心角,接着指出:长为1/360圆周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这种设计紧紧扣住了“1度的角”和“1弧度的角”的联系,以“1度的角可视为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作铺垫,恰当地引入“1弧度的角”,从而使“弧度”这一令许多学生糊涂的教学难点获得突破,使概念变得容易理解与接受。

三、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实际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从感性认识跨入到理性认识。

联系学生熟知的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为新知提供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名副其实地交流,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叫做联系实际法。

如在讲“近似数”时,教师可以从班里有多少学生讲起。当老师发问时,学生一方面会感到奇怪,另一方面又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全班学生的准确数字。教师再根据”国新办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举行会,指出我国的总人口数为13.705亿。”提问“我国现有人口是多少呢?”大家会很快地回答“十三点七零五亿”。教师进一步问“我国人口恰好是十三点七零五亿吗?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吗?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大家又常常这样说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大家一时会答不上来,抓住时机教师很自然地点明课题,就会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是发展思维的最好途径。

四、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及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提出探索性问题或设置疑问,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这样导入新课的方法叫做设置疑问法。

五、简述故事,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开始,不急于揭示课题,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先讲述一个与该课题有关的数学典故来揭示课题,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使学生在情绪饱满、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叫做简述故事导入法。

如讲授必修五“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先讲高斯小时候解一道算术题的故事,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相加,和是多少?”当其他同学忙于将这100个数逐个相加时,年仅10岁的小高斯稍加思索就得到了正确答案5050,这使老师和同学非常吃惊。你们也感到吃惊吗?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巧妙地算出来的呢?该问题直接激发了学生探求等差数列求和规律的强烈愿望,急切地盼望与等候老师把“谜底”解开,这样就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六、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动手操作,不但能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学生动手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极短的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叫做动手操作导入法。

第3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方式;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循序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好的提问,既能起到引导学生明确重点、指导学生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驾驭教学航向的主要手段。然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需要技巧的,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有的提问学生却毫无反应。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前者是提问,后者是所谓激“问”.而激“问”又常常需要教师先用提问的方式去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数学教师的提问艺术显得比其他任何学科教师更为重要.如何能使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提问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呢?我想从当前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出发,谈谈自己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一、反思课堂提问的现状

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最典型的莫过于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其实华而不实,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益处甚少。

2.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这样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影响了教学效果。

3.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种可行方法

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意义、高效的提问呢?我想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内容来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目的明确

有效的问题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或为引入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

案例:为了使学生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

反思: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学生初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所以此时教师的目的和提问符合学生当前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

2.富有启发

好的提问能唤醒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能点悟学生冲破迷雾的思路,能让学生体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

案例:正多边形教学的引入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正多边形么?

生: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师:那你们学过的菱形是正多边形么?

生:不是,哦,还要各角都相等。

反思:学生在小学时对于正多边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引入部分教师采取直接抛出问题的形式,当学生只关注到边需满足的条件时,若教师提问“只有边相等就可以么”,这个问题就显得太过直接了,缺少思维量的同时,启发的也太过深入。而教师举了个学过的菱形的例子,由学生对比自己发现欠缺的是角的条件,就更加有启发的效果了。

3.把握三“适”

第一要适度,应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第二要适时,俗话说“好雨知时节”,提问也是如此,提问的时机要得当。第三要适量,精简提问数量,直入重点。一堂课不能问个不停,应当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结合。教学中遇到新问题要拨开表面看本质,往已经学过的知识上转化,教师设计的问题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具体方法留给学生自己探索,也做到了适度和适量。

三、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技巧

1.一石激起千层浪――发问于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出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迸发。

2.邻家老枝发新芽――发问于知识的生长点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知识是“生长”出来的”。设计恰当的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己进行新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

案例:《一次函数的性质(一)》

师:①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是什么?

②.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研究正比例函数性质的方法:

⑴由图象归纳性质(形)

①分析系数k对图象的影响;②观察图象的升降;③形到数归纳性质

⑵观察自变量与函数值列表(数)⑶由解析式直接论证(数)

师:我们已分别从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图象、列表、解析式)研究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其中有图象归纳性质即数形结合研究函数的方法,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时,首先要研究系数k对函数图象的影响,那么我们怎样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呢?

3.打破沙锅问到底――发问于知识的本质点

数学知识的本质,往往隐藏于大量的数学现象之中,把握数学本质需要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需要不断地刨根问题,追本溯源。只有我们不断深入地思考,才能挖掘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呀,才能发现精彩背后的精彩,遇到问题要记得多问几个为什么!

第4篇

一、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亚里斯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在讲授“圆周长”时,提问:假如把地球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绳子放长10米(假设绳子离地球表面距离均等),中间的空隙能容纳________ 。A. 一支铅笔,B. 一只老鼠,C. 一只猫,D. 一头牛。结果学生猜测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当我给出正确答案D时,学生感到不可思议。这样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也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设疑导入法

问题设疑是根据中学生喜好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引入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例如讲授“分式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解-2x=4,再解-2x﹤4,学生类比得出x﹤-2,然后让学生代个值检验试试,结果又不对,学生陷入茫然和矛盾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设疑导入法与悬念导入法有相通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重在“疑”;后者重在疑的同时更要“悬”。

三、实例导入法

实例导入是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强调了实践性,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同时让学生感觉到现实世界中处处充满数学。这种导入类型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尤其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采用这种方法更显得优越。

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提问:小明买4千克苹果,3千克梨需27元;若买4千克苹果,2千克梨需22元,问梨和苹果每千克各多少钱?学生很快得出答案:苹果都是4千克,梨多一千克多了5元,所以梨每千克5元,得出苹果每千克3元。比直接给出方程组引入好得多。

四、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动手试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自己动手试验,必然会引起浓厚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对折,打开,滴一滴墨水在折痕边或折痕上,合上,压一压,打开观察。得到一些漂亮的图案,学生惊喜万分,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五、情境导入法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方法与技巧

想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必须吃透教本,掌握教学要领,以及初中生的特点,这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其次,教学具有目的呈现、有组织、有计划的特点,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起到组织、引导、促进的作用,教师是否发挥了自己的全部作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进展和质量。因此,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发挥初中教师的积极作用。最后,初中数学具有逻辑性、理论性和严密性等特点,以初中数学的这些特点作为出发点,制订正确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造快乐、自由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很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应先做好课程准备,安排好课堂流程,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省掉一些不必要的探索过程。在课堂中应加入一些学生自由发挥、讨论的环节,真诚地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发表的一些创新性言论要着重表扬。课下,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寻找正确的引导方式。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真诚地对待学生,这样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有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撑,必然能创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有助于学生的心智发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兴趣盎然。

二、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深刻的数学思维。进行这些知识的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注重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1.通过实际操作创设情境

科学证明,学生对于亲自动手操作过的知识记忆最牢固,实际操作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知识时,会涉及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木棒做出四边形、圆形等形状,然后让他们对这几种形状施加压力,对比这几种形状的变形程度,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在这几种形状中是最稳定的。然后让他们搜集生活中三角形的应用,这样是为了让他们看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不仅让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基础更加牢固,还能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安排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合理地安排强效、短时的课堂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还能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方式的效果反馈给教师,可以让教师较早地发现教学方式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改正,以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不便。

3.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初中数学评价方式是采取考试的形式,但考试无法检测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新的评价方式要有所改革,除了考试成绩外,平时的表现也应算在成绩范围之内,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初中生学习的主动性,创建高效课堂。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数学的看法,掌把握他们心中的重难点,在他们学习难点的时候要多多给予鼓励,在学习重点时要多多给予引导。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可以减少学生心中来自于教师和知识的压力,可以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这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要做到不用书写,就像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就能得到正确答案。这就是我们在常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作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做练习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做,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做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做的题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而且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学习数学就像建楼房一样,在建楼之前要先打好地基,这样才可能接着建房子,否则,就是房建好了也不会牢固。也就是说,你的数学不太理想,是因为你以前的基础没有打好,要么死的定义没记住或者不理解,要么就是不能很好地领会数学语言。要想学好数学必须按照数学规则进行学习,即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建刚.成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陈春来.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3).

[3]卢现飞.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考试周刊,2010(27).

第6篇

关键词:数学 高效课堂 有效方法

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直探讨话题,一般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教学的实效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育艺术,这些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积累。同时,我们教师要做到生本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高效的课堂不仅是教学效果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形成一定的能力。

一、精彩的导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基础,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导入教学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好的导入能够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数学课的开展。当然,导入教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游戏、谈话、提问等,同时需要合理的设计以及根据教学的需要等,进行选择和实施。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跟学生的交流中,问学生上课时最怕什么?学生回答:怕说错。这位老师紧接着问学生:谁没犯过错,没犯过错的学生请举手。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拉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

再如,某位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新课开始前邀请学生和她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唱完这首歌,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动作,然后师生做这些动作进行体验,并让说说,动作的前一个动作和后一个动作是什么,为什么?由于这些动作有一定的规律,学生自然能够理解,并能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让学生交流一下这些动作,此时,学生已经感悟到了这些动作是有规律的。老师接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规律》。学生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有利于新课的顺利开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认真听、思考、动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的方式。如,韩立福教授做的“如何创建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讲座,让在座的老师上台体验了小组的创建过程,体验过的教师都觉得小组合作、团队学习让人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小组内的同学能互相帮助、平等对话、共同进步,没有对差生的歧视。小组合作不等同于放任自流,是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有效小组合作。

再如: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课,这节课他不是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后就让学生去分小组合作、探究的,而是有很巧妙的引导。课堂上,当学生明白了要解决的问题后,他让学生大胆的猜测,在学生猜测时引导学生要抓住“从上面数有8个头”这句话猜,当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后,就引导学生有顺序的猜,出示表格,让学生按顺序猜。接着引导学生,这么多猜测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当然要算一算了。就出示表格让学生小组合作算一算。这时的小组合作方法明确具体,学生能够合作算出每一种猜测中有多少只脚。在用假设法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兔),为什么总脚数会减少(或增加)?2、少算(或多算)的10只脚是哪种动物的?有几只这样的动物?”在学生的汇报环节,教师用电脑演示如果把兔子当成鸡,(或把鸡当成兔)会发生什么?也就是说,学生的小组合作并不排斥教师的及时引导和直观演示。

优秀的教师不是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而是更注重探究的实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探究解决,并且能在活动前明确活动要求,活动中巡视指导,活动后小组展示交流,在展示和汇报问题时,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互评鼓励,多让孩子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语言组织,而不是教师评价。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三、练习情境丰盈,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先学后交,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老师从学习的学习情况进行补救,提升课堂实效。因此,课堂教学要注重习题的选择和设计,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节是,可以改变做练习的枯燥、机械。做练习时,让学生自己编题,比一比谁设计的题能难住同学们?编题的学生有两种选择:第一、选择自己到展台上展示。第二、自己当小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看谁会掉进他精心设计的陷阱中。练习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思维被激活,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练习当中,从而消化知识,形成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直观形象教学

第7篇

1.强化“三基”,夯实基础

所谓“三基”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可见“出活题、考基础、考能力”仍是命题的主导思想。因而在复习时应注意加强“三基”题型的训练,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骛远,抓了高深的,丢了基本的。考生要深化对“三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高考试题改革的重点是: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考试大纲提出的数学学科能力要求是: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科的能力为: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考生复习基础知识要抓住本学科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进行重新组合,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境界。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克服“眼高手低”现象,主要在速算、语言表达、解题规范、反思矫正等方面下功夫,尽量不丢或少丢一些不应该丢失的分数。

2. 全面复习,系统整理知识,查漏补缺,优化知识结构

这是第一阶段复习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考生在这一过程应牢牢抓住以下几点:①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实质性理解;②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和初步应用;③公式、定理的正逆推导运用,抓好相互的联系、变形和巧用。经过全面复习这一阶段的努力,应使达到以下要求:按大纲要求理解或掌握概念;能理解或独立完成课本中的定理证明;能熟练解答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能简要说出各单元题目类型及主要解法;形成系统知识的合理结构和解题步骤的规范化。这一阶段的直接效益是会考得优,其根本目的是为数学素质的提高准备物质基础。认真做好全面复习,才谈得上灵活性和综合性,才能适应高考踩分点多、覆盖面广的特点。这一阶段复习的基本方法是从大到小、先粗后细,把教学中分割讲授的知识单点、知识片断组织合成知识链、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使之各科内容综合化;基础知识体系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这当中,辅以图线、表格、口诀等已被证明是有益的,“习题化”的复习技术亦被证明是成功的,如,基本内容填空,基本概念判断,基本公式串联,基本运算选择。

3.加强对知识交汇点问题的训练

课本上每章的习题往往是为巩固本章内容而设置的,所用知识相对比较单一。复习中考生对知识交汇点的问题应适当加强训练,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就是知识之间的基本联系,它反映知识发生的过程,知识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是一个把厚书(课本)读薄的过程;同时通过综合复习,还应该把薄书读厚,这个厚,应该比课本更充实,在课本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更宏观的认识,更个性化的理解,更具操作性的解题经验。综合性的问题往往是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的,这几个简单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解决这类考题,关键在于弄清题意,将之分解,找到突破口。 转贴于

4. 不搞题海取胜,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

如果采取题海战术、猜题押题等手段来应付升学考试,其结果是步入了“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应该控制总题量,不依靠题海取胜,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①考生对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保证有相当数量的这类题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谓“新题”、“热题”。传统的好题,包括课本上的一些例、习题应成为保留节目。陈题新解、熟题重温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②要控制题目的难度,在“稳”、“实”上狠下功夫,那些只有运用“特技”才能解决的“偏、怪、奇”的题,坚决摒弃。③要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题目训练更强调收效。考生学好数学就必须做题,各种类型题目的训练是必须的,但决不能搞题海战术。做题的目的是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是检验对数学基本概念、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因此,做题一定要强调有收效,不要做了也不理解,甚至不知道做对没有。强化通性通法的训练,让自己达到一做就能得分的境地。要善于在解题后进行归纳总结,不要盲目地毫无针对性地要求学生做题,更没有必要大量反复地做同一类型的题,要认识到理解了10道题的收效要大于匆忙做100道重复的题。重要的是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5.注意归纳总结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8篇

关键词:桥、门式起重机;检验方法;数据挖掘技术

起重机制造业是密切关系到城市建设、交通运输、能源开发等国计民生大业的产业。近年来,起重机械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型起重机械更是完成了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达到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本文针对桥、门式起重机的定期检测,对如何掌握和理解检验方法,根据环境条件选择最科学的检测方法展开论述。

1 起重机械的检验目标的成因

起重机械的检验目标是找出其原因,其中有系统间的纵向成因、间接成因、外部成因,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四个方面:

(1)相关机理研究,是检验和对故障的诊断的客观依据。其中机械的异常故障在检验中就能够反应出来,故障诊断就是能够快速的精确的找出设备系统二次效应所反应的特征。

(2)对故障特征的提取,从检验数据库中提取与系统故障诊断有关的特征规则。

(3)依据所提取的规则判定现行系统的异常,且依据规则和其他一些信息寻找隐患源。

(4)故障决策,根据检查的数据所显示状态,对故障的发展趋势做预测,作出一定的决策,人为的干预其运行。

起重机械的检验要求更好的技术来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起重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是了解其运行状态,找出其异常表现,早发现潜在的故障的技术。这对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预防事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 选择科学的检验方法

2.1主梁跨中上拱度的测量

主梁跨中上拱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但不是任何方法都能测量所有型号的起重机主梁跨中上拱度,只有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得到最准确的测量结果。目前的检测方法包括:拉钢丝法、水准仪法、激光直线仪测量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起重机械,应选用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小、测量值最接近真实值的测量方法,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2.1.1电动单梁起重机和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由于没有走台,无法登上主梁进行测量,只能利用水准仪,将直尺悬挂在吊钩上,测出直尺在每一个位置的数值,进行曲线分析。

2.1.2带走台双梁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在理论上可以用以上3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测量,但是由于水准仪法、激光直线仪测量法均是将测量仪器通过支座置于起重机走台,受走台振动影响较大,测量时,数值上下波动,不易准确读数,造成数值误差较大。所以,带走台双梁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最好用拉钢丝法进行主梁上拱度的测量。

2.2接地电阻的测量

当完成接零保护和重复接地的检测后,为了进一步确认零线的载流性能,应对零线接地的电阻进行测试,目前检测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摇接地电阻测试法和电子接地电阻测试法。但是,当起重机所处位置无法进行布线时(室内起重机,周围为水泥地面),手摇接地电阻测试法就无法进行,所以检验中,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3 对科学检验方法的深入理解

起重机械的种类多种多样,检验人员应根据情况,深入理解每项检验的细节要求和要达到的目的,做到不漏判、不误判。

3.1电气绝缘电阻的测量

电气绝缘电阻的测量是为了检验电气线路、元件的绝缘性能,避免因绝缘性能差而发生触电事故,测试仪器为500V兆欧表,要求阻值一般不低于0.5M%R,潮湿环境下可降至0.25 M%R。整个电路的绝缘电阻,应连接在一起测量,不应分段测量。表面看来,绝缘电阻的测量很简单,把兆欧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在电气回路和金属结构上就可以了,但检验中往往因为对原理理解不深入,而仅仅测量了一部分电气的绝缘电阻。

正确方法是:第一,打开为起重机供电的地面上的总电源开关,并设专人看护。防止其他人员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闭合总电源开关,造成正在测试的工作人员触电危害。这一条要特别谨记,关系到检测人员的生命安全。第二,起重机上总电源开关和控制屏上的电源开关,均应处于闭合状态。保证所测绝缘性能包含地面总电源开关到起重机上总电源开关一段的电气线路的性能。第三,机构电动机直接采用凸轮控制器控制时,控制器应处于闭合状态,即凸轮控制器手柄打离零位档;采用主令控制器和接触器控制时,接触器应处于闭合状态。第四,用手或工具使总电源接触器处于闭合状态。这条容易忽视,当总电源开关断开时,总电源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应用绝缘物件使之人为闭合,保证回路贯通。第五,用兆欧表测量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带电体对金属结构的绝缘电阻,测量时,金属结构上的测量点应选择鱼嘴夹容易夹住的部位,用锉刀除掉铁锈、油漆,露出金属光泽。防止因铁锈、油漆造成电阻增大,造成误判断。

3.2接零问题的理解

正规厂房建造时,按照设计要求,在厂区的区域范围内应布置接地网,接地装置与厂房内的用电设备的金属结构有效连接,所以供电线路的零线不必直接连接在设备的金属结构上,而是与接地网连接,就能达到接零保护的要求。检验过程中,由于对专业知识理解的不深入,在未发现零线连接金属结构时,就判定出此台起重机无接零保护,由此造成误判。正确的方法是:先查阅设计中有关接地网的设置,然后进行现场检查。

4 对制造技术提高敏锐反应

现代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检验工作的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过去没有的遥控装置、安全滑线、调频电机、制动电机等如今已比较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之中,甚至,国外的产品也进入了中国市场。如果还是以旧的思维方式、检验手段进行工作,迟早会被淘汰。必须对新产品、新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才能使产品和技术立于不败之地。

下面以YSE、YDSE系列实心转子制动电机为例做一下解释:YSE、YDSE系列实心转子制动电机可作为各种单、双梁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的大车、小车运行机构的动力。特点是:具有软启动特性,不接启动电阻,也不必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直接送电就可获得"软启动"的效果,电机本身带平面摩擦制动器,制动速度可调。配用该种电机对起重机的启动和停止时出现的冲击现象有明显改善。

检验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对新产品工作原理不熟悉,仍抱着发现制动器才认为存在大车运行制动装置,造成误判。

5 数据挖掘技术对起重机械检验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起重机械的应用的范围和数量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国家对起重机械的信息化程度已经有很大的投入,建立了国家基础数据库,储存了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数据,能够很方便的实现插入,查询等操作,下级各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使用起重机械的单位、制造起重机械的单位,也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局域网,实现了与互联网的互联。

大量的历史检验数据储存在各个机构单位的数据库中,其中的数据包含了起重机械的实效、缺陷、故障的数据。这些为数据挖掘的实施做到了数据准备条件。通常情况下是对相关的数据做一下统计分析报表,这些都是要求在预先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的,只利用数据部分价值。如果使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对这些数据中的缺陷、实效、故障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预测、分类,肯定能够找出深层的知识,如哪些是主要的故障,故障大概有几类等等,这将会提高检验机构、企业、使用单位的工作效率,以获得比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 结束语

在检验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条件选用不同检验方法,并能深入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起重机械检验技术和检验手段都在不断提高,同时制造工艺和水平也飞速发展,在深刻认识现有检验技术的同时,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产品、新工艺,才能为现代化生产服务好。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91-01

信息技术课要上好,教师是关键,他是导演,他不仅要有责任心,而且要知识广博,多才多艺,同时,更要努力地掌握教学艺术,更好地应用教学艺术,以教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心。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刚开始,学生对计算机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并觉得信息技术课可以上网、聊天、打游戏,非常好玩,于是非常想学。但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有的内容理论性非常强,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知识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逐渐降下来了。

1.联系实际,形象比喻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形象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

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

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可大量运用。

2.须教有疑,灵活提问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提问问题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须教有疑",就是老师通过提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老师注重课堂提问艺术。

提问可以是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单问与环问,独问与对问,还可以是明问与暗问,提问形式应根据教学需要与实际灵活运用,相互配合。

2.1 课堂提问应能做到设疑新颖,激趣。

2.2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启发性,要真正提出事物的客观矛盾,形成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学习,从而获得"举一反三"的成效。

2.3 提问要注意时机,要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与有疑"之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

2.4 提问要有层次性,注重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3.兴趣激励,巧设悬疑

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这样,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我在教学"网上寻宝"时,构建了以学法指导为中心,以小组协作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当学生急切想知道网上有哪些宝贝时,我向他们推出了搜索引擎"百度和 googl e",使学生知道利用这两种搜索引擎能搜索到任何他想知道的宝贝。接着,我 又以"我的宝贝"为题,使学生融合在一起,小组一起设计幻灯片。这种方法既 让学生了解了"powerpoint",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在讲授画图软件的复制部分时,上课伊始,巧设悬疑:"同学们,孙悟空吹根毫毛能变出几十只小猴子,那我们只画一颗星,能不能变成满天星呢?"这一番妙语紧紧扣住学生的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复制的方法。

在当前形势下,无论哪位教师都很难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地"充电"。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活跃、宽松、快乐、协作、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气氛,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让学生爱学、会学、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想学什么,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在应用中有所创新,有所收获。要上好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教学是艺术,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 《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仇忠海,霍益萍出版日期:1999年12月

[2] 安桂清 研究型课程控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0,(3)。

[3] 《现代教育技术》.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