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5 17:13: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第1篇

蒙顶后山绿茶庄园历史

秦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 吴理真在蒙顶五峰驯化野生茶树,开创世界人工植茶的先河。

唐天宝元年 蒙顶茶开始入贡皇室,经历唐、宋、元、明、清,千年延绵不断。

1958年 主席指示:蒙顶山茶要发展,要尽快与人民群众见面。

1959年 “蒙顶甘露”名列中国十大名茶。

2003年 “蒙顶山茶”获“中国地理标志”。

2004年 《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发表,明确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闻名的发祥地,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地位。

2012年 蒙顶山获“中国驰名商标”。

2005年 蒙顶后山绿茶庄园基地――红草坪茶业生态园开垦种植。

2013年 雅安蒙顶后山绿茶庄园有限公司诞生。

高速公路遇小雨

318国道,被称为景观大道,尤其是成都-拉萨路段更是令人向往。我驾驶的是猎豹飞腾,这是一款耳熟能详的SUV。由于配备了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加上轻巧的车身,飞腾在高速公路上奔跑一点也不费力,甚至还会有些许推背感。

我们出发时天气不大好,一进入邛名高速,天气就阴沉下来,偶尔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的前车是宝马X5,我一度担心飞腾在湿滑路面会不会被甩得很远而跟不上前车。但事实证明我多虑了,飞腾在中段加速所爆发出来的力量还是不错,硬朗的悬挂丝毫不担心高速状态下的操控性。

绿茶庄园品茶香

有诗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岂可自怡悦,速速持赠君。”在双向两车道的乡间小路上驾驶,渐入佳境,越来越有陶渊明“世外桃源”的感觉。

蒙顶后山绿茶庄园海拔900多米,土壤呈红、白、黑三色带状分布。除了茶园,庄园内植有万株桂花,成一方风景。我们汽车生活传媒集群在蒙顶后山绿茶庄园认购了5亩地,自耕、自种、自管,成为了庄园主,我们本次自驾游的目的地便是此了。

来到自己的茶园,心里格外畅快,像在自家客厅里那样自由自在,我再次想到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除了游玩,游客们还随时享用来自私家茶园的一杯清凉好茶,更可以通过管理专员随时了解茶园里的变化和生长情况,好不惬意。自己采茶、制茶,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庄园度假乐趣多

从茶园到庄园,还要经过一截山路。整个山路在幽长的峡谷中前行,两旁是悬崖绝壁,而正是这样的路,却让猎豹飞腾大显身手。不管是泥泞还是崎岖,飞腾丝毫也没有输给前面的宝马X5,硬生生就闯了过去,如履平地。尽管最大扭矩输出被设置在4500rpm,但低转速的爆发力不容小视,几乎是一抬离合器车就有反应,爬陡坡就需要这样的动力。

第2篇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是纵贯滇、藏、川等地区的主要商贸通道。其无论是在历史文化发展中,还是在文化景观形成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将针对云南茶马古道遗产的构建进行简单分析,并且就其与茶文化旅游的合作现状进行阐述,提出未来有效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云南茶马古道遗产廊道的构建,推动该地区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结合与合作,从而将我国茶马古道遗产文化和茶文化推向世界,促进两种文化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茶文化旅游

茶马古道是唐宋之后,就形成的一条重要民间贸易通道,其辐射了我国云南、、四川西南部的边疆地区,并且也涉及到了缅甸、印度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所以在这条茶马古道中,可以分出川藏道以及滇藏道。这条茶马古道将汉族、藏族、哈尼族、纳西族、白族、彝族等众多民族联系在一起,对我国边疆事业的进步以及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在这样长期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当中,茶马古道也形成了极具自身独特文化特点的民族文化,这一文化如今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部分。而茶马古道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茶文化以及茶历史,所以当时茶产区的茶道主要是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到大理白族自治州之间的这段线路。如何将云南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遗产廊道进行挖掘与发扬,同时与茶文化旅游本身结合起来,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茶马古道遗产构建

1.1遗产廊道构建的概念

实际上,茶马古道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了现状区域范围形式。所以人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的时候,可以按照茶马古道所在线路串联起相应的历史文化遗产元素,进而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挖掘。首先,分析遗产廊道的概念。其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对区域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方式和方法。而我国定义遗产廊道,则可以简单理解为拥有者极其特殊文化资源与历史内涵的线性景观,其不仅仅具有明显的经济中心,同时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也相对丰富,老旧建筑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修建与再利用,从而将该地区周围的环境进行改变。所以我国在对茶马古道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就采用了这一原则与方法,并非对其进行局部或者点的保护,而是对整个滇藏茶马古道实现全方位的保护,从自然、文化以及经济等多个角度,对其形成的保护体系。

1.2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的重要意义

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滇藏地区茶马古道,可以发现云南茶马古道的保护与遗产的构建是势在必行的,其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滇藏地区茶马古道的特点与遗产廊道所要保护的特征有着较强的相似性。正因为云南茶马古道呈现出线性特点,所以其与传统的遗产区域保护形成了本质的区别。之所以按照廊道形式对其进行保护,是因为其本身没有具体的尺度与标准,整个线性文化遗产区域都是值得保护的。在整个遗产廊道当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茶文化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休闲娱乐资源,这些丰富资源足以构成和突出云南茶马古道遗产资源的丰富历史内涵,也体现出该地区独特的经济价值与自然文化价值。云南茶马古道主要是在滇藏道部分,所以这一部分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云南西双版纳有着众多的古老茶园,而这形成的茶文化本身兼具文化、经济、旅游等多重使命。其二,云南茶马古道本身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滇藏段茶马古道联系了我国众多民族,同时也是这些民族和谐关系建立以及民族团结形成的见证。此外这些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都是通过茶马古道实现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讲,其构成了众多地区、众多民族经济上的依赖性与依存性。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茶马古道更是将我国西部文化最为原生态的内容保留与体现了出来。所以茶马古道在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其三,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云南茶马古道确实将西双版纳、临沧地区这类重要的茶叶种植区域、生产区域联系了起来。在这一线路当中融合了众多自然遗产与文化资源。该地区茶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茶马古道完成与实现的。所以最初的茶叶贸易往来与茶叶市场开拓都离不开茶马古道的存在。

1.3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的必要性

1.3.1有利于完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在我国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当中,并没有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这类大尺度的线性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所以这就足以看出我国对其的关注程度不够,并没有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重要性。故而针对这一现象对云南茶马古道进行保护与构建有利于填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的空白。

1.3.2实现云南茶马古道保护目标的合适之举

通过对茶马古道进行遗产构建,有利于滇藏茶马古道保护目标的实现。因为滇藏茶马古道沿线的所有地区,都因为城市化的加快,引发了茶马古道被破坏与消失。现代化交通方式的更新与建设更是将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湮没。复古而对茶马古道中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实际上也是对茶马古道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重要举措。

1.3.3有利于保护茶马古道大量的线形文化景观

茶马古道线性文化景观包括沿线的区域自然以及文化景观,所以实际上对这条廊道进行整体的遗产构建,还可以对沿线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保障。通过构建人文生态系统,弘扬并传承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推动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旅游经济的活力焕发,实现了该地区旅游事业的大进步与大发展。

2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与茶文化旅游的结合

2.1茶树茶园以及制茶商号

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区,都是我国茶叶种植的主要园区,同时其本身有着较大面积的古老茶树和茶园。红河以及文山等地还有这众多的古茶树分布。所以云南作为我国乃至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其不仅仅是茶叶文化发展的发源地,更是珍贵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尤其是西双版纳,其古茶园面积约为8万亩之多,同时也有较多的野生古茶树和后来栽培的老茶树。而普洱市也存在大量的古茶树,其分布于无量山以及澜沧江两岸的原始森林当中。所以近些年来,以西双版纳为代表的云南地区充分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西双版纳除了以热带雨林为主要旅游资源之外,更是将许多茶园进行开放,以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带动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正因为得益于茶马古道的存在,许多本想沿茶马古道探究旅游文化的游客,也会到云南地区之后,注重该地区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从而将茶马古道遗产与茶文化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2.2以滇藏茶马古道遗产廊道为中心辐射旅游资源开发

从宏观上需要对茶马古道的主要辐射范围进行把握,然后对其周围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开发。由于茶马古道线路上存在许多节点,所以必须要在遗产廊道的构建上选择多个主题,这样才能以茶马古道为主要历史背景,对不同的廊道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茶马古道遗产文化的挖掘,打造出最符合茶马古道实际文化内涵的资源开发形式。

2.3对遗产资源进行评估且设置文化遗产保护点

相关部门应该对该地区的遗产资源进行摸底,这样才能清楚了解云南茶马古道所拥有的实际资源。通过掌握遗产廊道的情况,将其中的历史文化元素挖掘出来,。然后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点、国家以及省级文物保护点、非物质文化保护等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界定,从而有选择地对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开发。比如该地区的风俗习惯、茶文化发展、风情风俗等,都可以成为对茶马古道遗产资源评估的重要参数。

2.4注重滇藏茶马古道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

滇藏茶马古道的价值,可以从历史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现代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茶马古道本身蕴含着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内容,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许多人来到茶马古道一探究竟,既是被其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所吸引,另一方面也是对茶马古道最初的茶文化有所体会和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我国云南等地进行茶文化的了解,并且以茶马古道作为依托,更是满足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的需求。

2.5对茶马古道腹心区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

在对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的时候,并不是一味地对所有的地域进行保护,而是有选择地开展保护工作。茶马古道是线性景观,所以其蜿蜒于崇山峻岭以及河流峡谷当中,所以涉及到了许多行政区域。若一味进行保护,将使得每一地区都无法得到全方位的关注。故而应该对茶马古道腹心区进行重点保护,注重层次的划分。比如可以对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这类不仅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更是茶文化发源地的地区进行重点保护,从而围绕地区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开放。

3结束语

云南茶马古道是我国重要的茶马古道,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而云南地区茶马古道除了具有独特的历史资源之外,更是有茶文化的最初形态,故而我国除了要建立对云南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构建,更应该将云南地区独特的茶叶文化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通过以茶马古道为依托,发展该地区的茶文化旅游经济,从而促进我国茶马古道在世界知名度的提升。既实现了对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将该地区的茶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高远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剑明.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现状与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10,04:91-101+7.

第3篇

2013年5月21日,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动在北京举行。农业部公布了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湿地山地循环农业生产体系——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榜上有名。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出席了活动。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出席活动并接牌,还作为农业部指定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唯一代表作大会发言。严可仕称,此次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打造生态福州、提升福州国际影响力,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近年来,福州重视茉莉花种植和茶文化系统的保护发展,开展地理标志申报、保护,积极扶持培育良种基地,建立茉莉花茶生态加工园区,做好工艺传承,较好地实现了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严可仕表示,福州市将再接再厉,继续做好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的保护和利用,让福州茉莉四海飘香。

福州是全国唯一以茉莉花为市花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福州独特的山水灵气孕育出了清雅飘逸的茉莉花茶,成为世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是包含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根文化、香文化等于一体的复合文化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第一批的1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以及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高鸿宾指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能够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

农业申遗实至名归

2013年7月10日,农业文化遗产系列学术活动在榕拉开帷幕,系列活动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会议、“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实地考察及“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咨询会等。“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学术沙龙也是其中的一项。

此次沙龙在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春伦生态茶园举行,研讨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指导,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市政府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工程院、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指导委员会主席、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李文华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彭镇华研究员为研讨会作了主题报告。在沙龙上,来自中国工程院、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关乎过去的遗产,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福州茉莉花和茶文化系统实至名归。

沙龙探讨了传统农业的价值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及学科基础,多学科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等4个议题。专家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打开了广阔的学术空间。“我认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下一步发展,可以增加文化内涵。”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闵庆文表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在产业发展、市场开发及产品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应该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增加文化内涵、文化元素。他认为,品茶不仅仅是喝茶问题,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可以通过发展茉莉花茶基地、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和品牌建设力度、保护茶工艺、开发茉莉花茶优质产品等举措,把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做大做强。

从西汉开始,茉莉花因花香馥郁,清新不浊,落地福州,成为福州人的最爱,由于福州市“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不足,勤劳智慧的福州发明了积沙成田,在沙地上种植茉莉花的方法,茉莉成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作物,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之首,同时,福州四面环山,700~1000米海拔的山区非常适合茶叶的种植,将茉莉花香与茶香结合在一起,这是福州人智慧的结晶,而这样的窨制传统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清朝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成为贡茶。同时,福州作为全国三大茶市,茶叶出口占到了全国的35%。当时在京津的上层官员和外国人引发了福州茉莉花茶热,外国商人先后来福州开洋行,花茶畅销欧美和南洋。1872年,俄国人在福州泛船浦开办阜昌茶厂,福州和汉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机械制茶的地区。

“闽边江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福州茉莉花茶的兴旺在这民谣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到2012年,福州辖区的茉莉花茶产量达到1.1万吨,产值17.85亿元。茉莉花茶及其形成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不但关系这平民的生计,更是福州文化的一部分,它就好像福州的榕树,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福州这个城市,都深深打上了茉莉花茶的烙印。这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保存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承高价值传统知识和文化”不谋而合。

全球申遗有序推进

今年5月福州茉莉花茶被列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7月,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启动申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强势复兴呼之欲出。

7月10日召开的学术沙龙上,专家学者们更论证了福州茉莉花茶全球申遗的可行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指导委员会主席李文华表示,农业文化遗产是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福州茉莉花茶和茶文化系统如果申报成果,将对福州生态系统和茉莉花茶文化系统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表示,福州茉莉花茶入选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遗产,对打造生态福州、提升福州的国际影响力,及时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对于福州茉莉花茶如何申报“全球遗产”,李文华院士提出“政府主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社区参与、媒体宣传”的模式。他建议,要围绕“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将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农业遗产建设成茉莉花茶产业生态发展的示范基地、中国茶文化的展示窗口,以茉莉花茶产业的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动经济效益和文化自觉,进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最终走出一条既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要求,又符合生态福州特色的申报之路。

据了解,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GIAHS)项目,是2002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目前全球共有25个保护试点。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解释,农业遗产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并在国际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然而农业的申遗相当困难,它有一整套复杂的指标和系统,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全球仅有25处的原因所在。

以秘鲁的安第斯山高原农业系统、智力的智鲁岛屿农业系统、菲律宾的伊富高稻作梯田系统为例,这一个个农业遗产,不仅仅是历史悠久,它们还都是植物、人类与景观在特殊环境下共同适应、共同进化的成果,对于当地人的生计、社会、文化、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典型性。中国农业发展历史久远,有许多独树一帜的农业文化流产至今。目前包括浙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浙江绍兴古香榧群等8个项目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保护试点。

虽然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近年来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茉莉花茶的种植面积、产量对人民对茉莉花茶及其茶文化的需求还是不平衡,茉莉花茶产业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作为茉莉花茶的发源地、作为在茶叶历史上有着显赫地位的福州,理应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让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向着生态、可持续方向进一步发展。

近些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对于茉莉花茶的重振和保护可谓煞费苦心,不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恢复优质茉莉花生产基地、成立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和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等,同时在2011年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上提出,福州要打造世界茉莉花茶之都,让全球茶人聚到一起,共同领略福州茉莉花茶的魅力。

2011年10月24日,福州茉莉花茶一条街正式开街。它位于福州仓山区南江滨番船浦,这个昔日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码头,意在重现番船浦昔日的辉煌。今年,福州市拟建立1600亩茉莉花茶产业园区,市区主干道及公园将遍植茉莉花,集采花、采茶、品茶为一体的“茉莉花茶文化之旅”也将与游客见面。

不久的将来,福州将是“满城尽是茉莉香”,福州的城门山还将被规划建设成茉莉花主题公园。在2013年~2022年这10年间,福州市相关部门规划将福州茉莉花茶种植与茶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建设成茉莉产业生态发展的示范基地、中国茶文化的展示窗口,带动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的全面发展。

第4篇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禅文化。禅文化和茶文化的进一步融合,缔造了灿烂的禅茶文化。因此禅茶文化是儒家之正气、道家之清气、佛家之和气、茶人之雅气和谐融合的结果。弘扬禅茶文化就是以茶为载体,通过茶为国饮的普及性、禅的融合性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渠活水,也是中国茶俗、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以及汉文化圈茶文化的共同源头之一。禅茶文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世界的人文进程。

自古名山出名寺,从来名寺出名茶。太姥山既是佛教名山。又是世界六大茶类之一白茶的发源地,太姥山的白茶母树绿雪芽,因其治病救人的特殊功效和无私奉献的慈悲精神而誉满天下。太姥山历来高僧辈出,佳茗飘香,禅风和悦,茶韵幽远,堪称“茶禅一味”的典范。早在唐代,太姥山下走出的高僧沩山灵佑禅师,常与弟子仰山慧寂以茶参禅,以茶为显道表法之具,以茶为机锋,教诲高深佛理。终成开创沩仰宗的一代大师。现代的圆瑛法师、圣训法师也常以吃茶之道教化众生。以茶结缘天下,以茶启悟人生。

太姥山下潮音岛畔的资国寺秉承古圣先贤的智慧,传承禅茶法脉,弘扬禅茶“正、清、和、雅”的哲学价值,“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人文价值,“以和为尚”的社会价值,对构建和谐作出了积极地尝试。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白茶“三抗”、“三降”的功效带给人类身心健康,如同甘露,带给人们清凉,与佛教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弘扬禅茶文化,把福鼎白茶文化融入佛家的“和气”之中,以茶净心,让人心平气和。实现自我身心的和谐。

福鼎的白琳功夫是闽红三大功夫之一,早在清代就远销欧洲。红茶象征着正统和吉祥,是儒家思想的象征。通过弘扬禅茶文化。把白琳功夫的茶文化融入儒家的“正气”之中。以茶养德,让人品端气正,以茶会友,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

福鼎也是有机绿茶的重要产地。绿茶的清心养性和道家的清净养生殊途同归,通过弘扬禅茶文化。把福鼎绿茶的文化融到道家的“清气”之中,以茶养生,让人行健气清,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

同时,弘扬禅茶文化。将正气融入感恩中,将清气融入包容中,将和气融入分享中,将雅气融入结缘中,品茶参禅。以和为尚,发挥禅茶文化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优化自身素质、和谐社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福鼎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成为推动福鼎茶产业发展的一渠活水。

“如果没有文化,茶叶只是一片普通的树叶”。举办首届中国(太姥山)资国禅茶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邀请世界各国文化界、茶学界、佛教界、传媒界精英云集福鼎。共襄禅茶文化盛举,来共同整合福鼎“禅茶一味”的文化资源。提炼福鼎茶文化的附加值,提升福鼎各大茶类的品牌,提高福鼎的茶文化品位,对福鼎茶产业的升级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禅茶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一次大型的旅游推介活动,以茶促旅,以旅促茶,茶旅互动。将有力推动福鼎茶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的齐头并进,和谐发展。此外。通过举办国际性的盛会,对福鼎城市的文化整合、升级和传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和谐的福鼎、开放的福鼎、进步的福鼎将是一次集中而又个性的展示。

第5篇

2013年5月21日,农业部公布了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及茶文化系统等19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一批中国重要遗产。

茶源于中国,茉莉源于西方,茉莉花茶是两千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福州是中国唯一以茉莉为市花的城市。国际茶叶委员会2011年授予福州――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2012年又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称号。

茉莉花茶制作要求茉莉鲜花采摘后当晚付制。福州是大面积露天栽培茉莉花的最北缘,有着独特的河口盆地冲积平原优势,盆地四周高山日照短,多散射光,云雾缭绕,茶品质好;盆地中心的冲积平原为潮土,肥力高,水分足,茉莉花品质好。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在长达两千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山丘栽茶树,沿河种茉莉”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种植格局,是古人充分利用环境、适应环境发展农业的典范。

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是包含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根文化、香文化等的复合文化系统。茉莉――莫离,它代表永不分离的思乡之意,冰心就称茉莉花茶为四海为家的福建人故乡的茶。

第6篇

茶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巨大的指导作用,基于茶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掌控语感、语境的掌控能力会更强。茶文化源于中国,但是自从茶叶传入英国之后,英国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随着世界贸易文化的交流和往来,茶文化也成为了中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跳板,大学英语也开始逐渐关注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借助茶文化这个平台,能够更好的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也能够以西方文化为背景,更好地传递英语的价值,本文针对茶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

茶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引言

以茶文化作为英语教学的媒介,是高校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语言驾驭能力为前提,不仅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借助这个有利平台,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传递华夏民族精神的责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1大学英语与茶文化概述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当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中国茶文化自发源开始,发展至今已经有4700多年的历史,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丰富而深厚,承载着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其核心内涵集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大学英语属于语言教学范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基于文化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范围之内进行。从英语语言教学的角度看,开展英语语言相关的文化教学,才能够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的统一,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内容丰富,包括语法、句法以及各种语言运用方面的训练,教师将茶文化作为基础背景,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能够使高校英语教学丰富和完整,学生对语言的使用能力、驾驭能力会不断增强,但是从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情况来看,文化教育与语言之间的链接并不紧密,英语教师要认识到文化对于语言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了解不够透彻,教师应该将茶文化与英语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词汇,掌握英语语法和句法,同时能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中西茶文化差异概述

中国茶文化在中国发展并传承了4700多年,茶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基于中华茶文化差异背景下进行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奠定学生的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在学生语境分析,以及语言驾驭方面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中西茶文化差异的教学,学生理解语句,分析阅读方面都会有所进入,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茶文化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习惯,充分借助茶文化的教育价值,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茶叶风靡世界,在不同的国度里都非常受欢迎,受到社会环境、民族民俗的影响,不同国家中的茶文化内涵也存在很多差异,茶叶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传入欧洲国家,最初,茶叶有荷兰和葡萄牙人带入欧洲,后来在十八世纪初期才进入英国,那个时候,茶叶在英国是极为奢侈的饮料,只有皇室、达官显贵才有品饮茶叶的机会和能力,后来随着茶叶的普及,一般民众才有机会饮用茶叶,茶叶在英国非常受欢迎,英国人每天都需要饮茶,在饮茶习惯、时间以及其他很多方面都与中国存在差异:

2.1中国茶文化发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

从中国历史记载来看,神农氏最早发现了茶叶,并以茶叶解除了自己在尝验草药时所中的毒,因此最初是被作为药用的,后来人们发现茶叶经过蒸煮,制作,能够被作为一种非常可口饮料,不但生津止渴,还唇齿留香,尤其是中国的文人雅士,在饮茶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感悟和体会,因此茶叶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少的一种饮品。作为茶的故乡,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煮茶、制茶以及品茶十分钟爱和了解,说到中国茶文化就会不得不提到中国巴蜀。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中曾经记载,茶文化是起源于巴蜀,实际上巴蜀不仅是一个地名,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古代的巴蜀地区在华山之南开始,西边到黑水,大致的范围就是当代的四川以及重庆等地。巴蜀地区具有自己特有的地理特征以及文化特征,中国茶文化就是这个地区孕育起来的。虽然中国茶文化在发展中多多少少经历了一些改变,但是其外在形式与内在的文化表达是一致的。中国茶文化主要是以采茶、制茶以及烹茶等茶事为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思想。西方国家茶文化的起源同样是中国,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入英国,并将茶叶带入英国,她推动了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凯瑟琳公主会邀请闺蜜以及好友在自己的卧室中饮茶、吃点心,聊天,这种习惯被很多上层社会的贵妇效仿,茶叶也被视为一种象征高贵和地位的奢侈品。当然后来茶文化不断发展和普及,目前已经成为了英国人的主要饮品。但是不管西方国家的茶文化多么“色彩纷呈”,它们的起源也远远落后于中国“茶文化”,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同时西方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中国“茶文化”中所蕴藏的巨大文化财富,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2中国人在饮茶的时候喜欢清饮

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人都是一杯清茶,三五好友,谈天说地。中国人对待茶,已经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习以为常。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说明茶已经作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老百姓饮茶没有太多讲究,也比较随意。当然也有十分讲究的品茗者,他们会准备精致的茶具,按照一定的工序泡茶、滤茶、喝茶汤,并且中国人几乎不会在茶中加辅料,吃茶点。喝茶没有固定的时间,可以一天喝好几次,也可以两天不喝茶,当然也可以每天都喝,依据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和爱好而决定。英国人喝红茶,并会加入一些奶、糖以及其他辅料,目前英国是世界第一大茶叶进口国,英国人对茶的热爱并不亚于中国。也正是因为如此,英语系统中茶语数量也越来越多。英国人习惯于开茶会,他们会在家中拿出精致的茶具,约上好友,一边吃茶点,一边喝茶,消磨无聊的下午时光。也有很多工作十分忙碌的英国人,他们就算再忙碌,也会抽出时间喝上一杯下午茶,正所谓“雷打不动的下午茶”,说就是英国人的下午茶文化。

2.3中英茶文化

除了以上两点的差异,在茶道精神上也存在很多不同,中英茶文化的茶艺还体现在茶道精神与饮茶礼仪等方面。饮茶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既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文化精髓。与中国相比,英国人喝茶更讲究品味以及享受。他们最初就是为了消磨时间才举办茶会。并且每天都会喝茶,饮茶有固定的时间。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在分析了茶文化与英语教学,中西茶文化的差异之后,在这些的基础上,英语教学应该充分与茶文化教学相结合,这对于高等语言教学来说,不仅是一种补充,也是一种进步和创新。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阅读是高校英语的重要部分,在引入茶文化之后,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为目的,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具有茶文化特色的西方文学作品,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西方茶文化,并感受英语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会受到熏陶,对英语语言的学习也会更具兴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量,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去阅读原著作品,或者是汉英互译的版本,英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都涉及茶文化,作者本身在茶文化氛围中生活,对于茶文化十分热爱,因此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会融入很多关于茶文化的描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就是是简•奥斯汀,她的《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等等,都多次出现了关于茶的描写,并且这些描写的意义不仅仅具有推动茶业发展的作用,还体现了英国茶文化对于文学领域以及语言领域的影响。教师将这些成功并且极具茶文化价值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并建议他们经常阅读这些作品,用英语对话,以此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树立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要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设计英语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包括学生的交际习惯、交际规范以及句法等,这些方面的教学,都应该以茶文化差异为背景,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习效率会更高,比如:在很多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引入中英茶文化差异,以红茶为例,英文对应词汇是Blacktea,如果直接翻译成中文是黑茶,那么中文与英语之间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差异,这与红茶最初引入英国时有直接关系,通过讲解英国红茶词汇的来历,强化学生记忆,帮助他们理解词汇的内涵,这样在联系的时候,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就会更加容易。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该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遵循人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会更高。大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在引入茶文化之后,教师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依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一步从语言结构等基础讲解,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阅读文学作品,或者进行语言交际才会更加顺利。接着,教师将茶文化系统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结合英语课本总结出文学教育框架。最后,进行拓展教学,从茶文化向其他文化领域拓展,促进和巩固学生的语境、语法能力。

4结束语

本文对茶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茶文化差异,以及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21):220.

[2]刘俊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体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4):286-287.

[3]张瑞.基于茶文化角度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究[J].福建茶叶,2016(4):332-333.

[4]梁苑霞.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育[J].福建茶叶,2016(5):241-242.

第7篇

韩国现有50多个茶文化社团,有500万的习茶者,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这次的三国茶文化研讨会,在韩国议会大厦的纪念大讲堂里举行,韩国的四位议员出席会议并致辞,茶界人士等近500人参与。来自三个国家的10位代表分别发言,或提供建议,或展望未来,各抒己见。

来自教育、宗教、文化、茶学界的学者专家参加了这次聚会。他们呼吁,全国应从幼儿园开始,包括小学、中学、大学都设茶文化课,并具体地安排出课时与内容;有人认为要创作关于茶的童谣、民歌,以利于普及;有人提出演练传统的“五礼仪”宫廷茶礼(指吉、嘉、宾、军、凶)来弘扬民族文化和尊重历史。他们相信,要保持传统才能创造新的文化;认为21世纪茶文化的复兴,要从教育的早期化、大众化、传统化三个方面拓展其宽度;认为以知识为主的教育不是全面的,必须要有人格的教育,通过茶礼进行礼仪学习,茶文化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会议的发言也有不同的声音,如一位韩国农业专家呼吁抵制一切进口茶。但有人持有朝鲜半岛的气候条件不适宜种植乌龙茶或普洱茶的观点,不同的观点,让大会有了真正的研讨气氛。

寇丹先生作为中国代表,在这次会议中作了《中韩水长流》的精彩发言。他认为茶文化就像那不断交融、流的水,不仅属于东方,也是属于世界的。中韩两国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中国是茶的祖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中韩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第8篇

自古以来,茉莉花茶就被誉为花茶之魁首,而福州窖制的茉莉花茶则以无与伦比的优良品质享誉海内外。2010年,中国茶叶出口32.2万吨,平均单价为2.58美元/公斤,而同期中国茉莉花茶出口平均单价为5美元/公斤,其中福州茉莉花茶的出口单价最高,其茉莉银毫出口单价甚至达到了60美元/公斤。

虽说有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福州茉莉花茶一度沉寂。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恢复优质茉莉花生产基地,成立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等重振茉莉花茶产业。

2011年10月24日,在福州召开的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向福州,汇集到茉莉花茶那悠远绵长的茶香中。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授予了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荣誉称号,福州茉莉花茶一条街也正式开街。

一个城市的名片

为了促进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的传承、发展,在2011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上,国际茶叶委员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福州市农业局三方签署了《打造福州茉莉花茶城市品牌》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福州茉莉花茶城市品牌。

会上,国际茶业委员会主席迈克・本斯顿就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此次大会是无价的,它让全球茶人聚到一起,共同领略了福州茉莉花茶的魅力。”他同时还表示,这次会议是茉莉花茶向世界推广的一个很好的契机,通过此次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回国的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福州茉莉花茶。“当然,这需要过程,但是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很久。”迈克强调。

加拿大茶叶协会主席路易斯・诺伯格女士表示,她以前就很喜欢加拿大的中国餐馆所提供的茉莉花茶,但是这次喝了正宗的福州茉莉花茶后,她才知道餐馆里提供的茉莉花茶是比较低档次的。“我很高兴能来到中国喝到品质这么高的茉莉花茶,一定要带回去给家人朋友们分享”。路易斯・诺伯格女士笑着说。

欧盟茶叶委员会主席兼英国茶叶协会主席威廉・戈曼介绍了中英茶叶交易的情况,他说,过去英国从中国大量进口绿茶,后来由于中国绿茶种类单调的缘故,英国改从其他国家进口茶叶。10年前,中国出口的茶叶在英国的茶叶市场比重只占了4%~5%。两三年前,中国绿茶的种类开始增多,英国向中国进口的茶叶量也开始逐渐提升。“我这次带领英国茶叶协会的成员来到福州,福州茉莉花茶的品种之多,滋味之好,让我们无比惊讶。这是个新商机,接下来我们将回国进行调研,为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做准备”。

这次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在福州召开,目的就是让世界寻找茶叶的根源,认识“东方威尼斯”――福州,这一独具魅力的东方城市,打造“福州茉莉花”这一独一无二的城市味道,品味“中国春天的味道”――福州茉莉花茶的独特韵味。以国际化的视角打造“茉莉花茶”这一福州城市品牌,让全球重新认识福州这一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茶叶港口,满城尽飘茉莉香的魅力城市。

千年茶香绽放新姿

福州茉莉花茶一条街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原泛船浦茶叶港口附近,集“名优茶叶、精美茶具、茶饮料、茶工艺品”为一体,是全国第一个专业的茉莉花茶市场。茉莉花茶一条街的开街,意在重现泛船浦在清代及民初茶行林立的景象。茉莉花茶一条街全长1.3公里,共规划9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除了经营茶叶、茶具、茶工艺品等与茶相关的商家,还配套有餐厅、住宿、银行、票务等服务设施。

当天,在茉莉花茶一条街的品茗区,国家和地区的茶叶协会领导、茶叶商人等嘉宾一同品尝福州茉莉花茶,不同肤色的嘉宾对福州茉莉花茶有着同样的热爱。

“这实在太棒了,我们都不想离开了。”在品茗区品茶的时候,英国茶叶协会主席威廉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些话。当要离开的时候他依依不舍地说:“这里安排的时间太短暂了。请问下午这边还有人在吗?我们都很想再来这里。”

Tina是一位来自加拿大的茶商,在品茗区她流连于各个展位,每次喝到不同的茶总会尽可能地与主人交流,忙坏了边听边记的翻译。而且每次喝到喜欢的茶她也总会向主人索取茶样,交换名片,积极为以后的生意做准备。“我在加拿大卖很多国家的茶叶,当然也有茉莉花茶,但是并不知道福州才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来到这里让我很兴奋。”

当天,福州的茉莉花茶传承大师还为外宾展示了精湛的茉莉花茶制作工艺。在观看茉莉花茶表演技艺时,众外宾都跃跃欲试。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不过依然抵挡不住心中的好奇,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迈克第一个走上舞台一试身手。在传承大师的指导下,实践几次后的迈克就能顺利的完成茉莉花茶制作过程中简单的“筛花”动作。看着迈克有模有样的筛花,现场相机快门声、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

在春伦茶业的表演区,俄罗斯茶商Jone对传统纸包的茉莉花茶颇感兴趣,主动向手法娴熟的工作人员学习包茶。当主办方决定将Jone亲手包的茶送给他时,他很努力地用中文说:“谢谢”。“我回国后,会把它送到我们的博物馆里,这太有纪念价值了!”Jone激动不已地说道。

链接:

第9篇

宋朝时,饮茶、斗茶之风盛行,斗茶成为文人雅士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动,出于斗茶的需要,人们对于斗茶器物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需要有一种能清楚地衬托茶色的茶具来方便人们观察、鉴赏,曜变天目茶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烧制出来的。

宋朝的曜变天目茶碗,属于黑瓷的一种,原产于福建建阳窑。由于在烧制过程中涂釉流动的特殊原因,在碗的内壁形成特殊的“曜变斑”,看上去就像一颗颗星星,因而得名“曜变天目”。独特的花纹,让这种瓷碗看上去神秘莫测,一被烧制出来就风靡一时,就连当时的宋朝皇室,也将其当做御用茶具使用,因此成为“中国宋代名瓷”之一。

宋朝时,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如此美丽的瓷器,自然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注意。公元1168 年,日本著名僧人荣西禅师抵达南宋明州(今浙江宁波),立即被这种优美的瓷器所吸引,他形容这种茶碗是“碗中宇宙”,看起来就好像看到浩瀚无垠的星空,让人感受到“三千大千世界”(佛教的宇宙观)的博大。后来,荣西禅师返回日本时,不但将禅宗理念、茶叶种子带回日本,更将这种瓷器也一并带回。

南宋灭亡后,这种神秘瓷器的烧制方法在中国失传,曜变天目茶碗也绝迹于中国。但荣西禅师带去日本的那些茶碗,却有两只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日本的大名(日本封建时期对领主的称谓)们争相追捧的宝物,其中一只被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织田信长所得,这位被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一代枭雄,据说得到茶碗后高兴了很久,认为自己为上天所钟,便四处征战,开始自己“天下布武”的道路,可惜在“本能寺之变”中,织田信长被杀,茶碗也在大火中烧毁。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