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5 17:13: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商务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41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SHAN Qinq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iw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Statistics courses are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 professional basis.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for students of statistical knowledge and statistical skills, improve their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Currently, there are students low interest, igno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ching tools and method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so on Teaching Statistics. Higher Colleg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reality, to build statistical science teaching system,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statistical theor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course teaching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因此统计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性课程。我校从2010年开始,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经管类专业中开设了统计学课程,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1)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树立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意识。高职院校应根据经管类专业就业的特点,根据就业需求确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难度适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的讲解,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2)培养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设置实验、实训、调查等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统计的基本技能。如利用EXCEL、MINITAB、SPSS等常用统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编制统计指数,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对变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基本技能;通过统计调查环节,培养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搜集和整理统计数据等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课程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结合专业的特点,可以设置综合性训练项目,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大学生兴趣调查,新产品市场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等。

2 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经管类的学生以文科为主,统计学又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对学习统计学有畏难情绪,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动力不足。

(2)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应用能力较差。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未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或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如缺少实际操作课程,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难以消化和巩固。另外,在经管类其他课程教学中也不重视学生统计技能的培养和统计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3)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采取传统教学形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授满堂灌,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

(4)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所学的专业不是统计学专业,自身统计学的功底较差。有些教师不熟悉EXCEL、MINITAB、SPSS等统计软件,不能正确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有些教师组织能力较差,不能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3 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岗课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3.1 理论教学

(1)教学内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内容适宜,难度适中,以岗位应用为导向,适当选取学术前沿内容。主要内容可包括:绪论,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教学课时60~8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0~50课时,实践教学20~30课时。

(2)教学方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的有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外,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从社会经济生活中选择或编辑适合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总结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一章中,可以以一个网店为例,对商品的销售量或顾客进行分组,通过频数分布表或直方图,对商品的销售趋势或顾客的偏好进行分析和预测。任务教学法又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因此,在统计学各章中,可以设计一个特定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如在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章中,可以让学生去收集高职生日常消费数据,兴趣爱好数据等。互动式教学法,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体情景,通过设问,与学生展开双向交流。如在假设检验一章中,可以对统计决策究竟是确定性决策还是非确定性决策进行分析讨论。

(3)教学手段。目前统计学的运用一般是基于常用的EXCEL、MINITAB、SPSS等统计软件,因此统计学课程教学应选择多媒体教学系统,如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统计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3.2 实践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较大(高职院校一般为40%~50%)。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的步骤包括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对调查数据分类整理,数据分析和预测,并写出调查总结报告。如在学校内部,可以进行学校环境调查、学生食堂调查、学生网购情况调查等。另外,在其他的专业课程(如市场调查)、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统计调查。

(2)实验。统计学课程实验一般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实验类型。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有EXCEL、MINITAB、SPSS等,EXCEL 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基本的统计计算和统计分析,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MINITAB软件和SPSS软件的功能较EXCEL强大,但MINITAB软件相对来说操作简单,深受非统计学专业人员喜爱。统计学课程实验的项目较多,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数据特征的度量、统计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3)大作业。统计学课程在讲完某一个章节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大作业,让学生主动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某些大作业可以由一个小组完成,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如让学生小组进行某一个统计调查,再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统计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紧跟社会需求,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根据经管类专业的就业需求和岗位需要,分析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确定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确定课程的总课时(包括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和开设时间,二是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2)加强多媒体和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如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配置先进的统计学教学软件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统计学实验的需求,并为统计调查分析等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统计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采取进修和培训等手段,提高统计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二是统计学教师应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统计学软件的操作,提高操作水平;三是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生动有趣,善于提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三是教师要有责任心,对学生要求要严格。

5 结论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必须依据岗位需求确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金华等.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5(1).

第2篇

关键词:商务礼仪;教学改革;创新

商务礼仪是经济类学生的必修课,商务礼仪已经运用到学生的很多方面,从学生的求职面试、工作细节以及商务谈判等等。商务礼仪是一门知易行难的课程,即学生能很容易地接受和理解相关的理念、知识理论,并且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日 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行为举止规范,但想把知识转化为行为,乃至内化为自我的言行习惯,却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掌握商务礼仪的相关技巧,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推进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创新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进行创新,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应该突出三性: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商务礼仪理论是学生对商务礼仪课程掌握的基础条件,因此我们在突出商务礼仪的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且打下坚实的基础。商务礼仪的运用是要求学生掌握商务礼仪的技巧,并不是是死记硬背相关知识,而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如何将商务礼仪的相关技巧更好的运用的实际生活中。商务礼仪的实践性是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课外实践平台,让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并在实践中对课堂上所学的商务礼仪技巧进行实践运用。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课程教学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商务礼仪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

二、实现商务礼仪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改革

传统的商务礼仪教学方法是简单地以教育学生规避商务礼仪中的陋习、知晓商务礼仪规范,而商务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并且有较高的形象、视觉要求的课程,所以在教学时就要避免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要做到把书面知识鲜活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拥有高度的自我认知能力,产生自觉的商务礼仪行为,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内心的自信和创造力。

所以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第一,课堂讲授法。这是最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要生动、通俗易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第二,示范互动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并即刻亲身实践,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第三,课堂讨论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堂讨论,从而得出结论,不仅使学生对此内容掌握更精,更深,而且还可以做到触类旁通。第四,行为训练法。包括坐姿、站姿、走姿、握手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商务礼仪知识。第五,情景模拟法。这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堂中讲授的多个单项只是融合在某一个具体的情景当中。

三、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得原有单一的模式逐渐变了多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体系特点。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并且这种教学手段与学生自身专业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礼仪素质的发展。

目前学院已经建立了国际贸易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统计学教学互动平台、财政学和金融学网络资源共享系统等一系列教学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学习。

四、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讲课过程中用电子教案把问题讲清楚了,学生看明白了,并不能保证学生就一定把知识学到手了,更不能说明有主动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把所有能方便展示的内容都展示出来,但是学生多数时候只是被动地去观察,去理解,这也就是斯金娜行为主义派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利用和分析学到的知识,避免从零开始起步,迅速地开始有意义的研究,这是信息时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应用电子教案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体现这一点,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利用和综合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遵循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给学生留有余地。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觉和记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获得新知识而发展和优化认知结构的过程,应把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发展和优化,如何促进学生新的知识的形成和优化上。

五、建立多渠道的校外实践平台

在本科生二年级时结合专业特点、社会热点,开展以社会考察、社会调查、"三下乡"为主要形式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着重开展专业调查、产业认知实习、市场数据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其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设想,进一步消化、补充和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并且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商务礼仪大赛,通过礼仪大赛,不仅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了课堂之外,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应变能力,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礼仪基础。

第3篇

在中国,统计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于2011 年成为一级学科,这标志中国的统计学正进入一个新的全面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不少人对统计学的一些分支,特别是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这些学科的定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发展前景的认识并不一致,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认识误区,甚至将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对立起来。这些认识误区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不利于统计学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厘清统计学科内部分支,特别是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理论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前景。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从统计学与经济学统一的视角,论述统计学各个分支,特别是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经济理论( 包括数理经济学) 各自的学科定位、作用,以及这些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的分析表明,作为现代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数理统计学在中国正在迅速兴起。在经济学中,经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由于与经济理论的密切结合,在量化描述经济现象并透过现象揭示内在经济规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一起构成了经济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完整的方法论,其中经济统计学作为测度方法论是经济实证研究与计量经济学的前提条件与基础,有其深厚的学科根基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可替代。

作为统计推断的一般方法论,数理统计学的发展不会弱化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方法论作用,相反地,随着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将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实证研究的水平与科学性。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二部分分析并论述统计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以及经济理论( 包括数理经济学) 等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讨论经济统计学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在经济研究与经济管理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第四部分讨论发展经济统计学的主要途径。第五节是结论。

二、经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是关于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表示、刻画及分析的一般方法论。统计学就其研究范畴来说,包括描述统计学(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与推断统计学两大领域。描述统计学主要是数据搜集、整理、加工、表示、刻画和分析等,包括概括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而推断统计学则是基于样本信息,对产生样本数据的母体或系统进行推断的方法论科学。现代统计学的迅速发展有两个主要历史原因,一是各个国家、政府和社会部门基于管理目的搜集社会经济信息的客观需要; 二是数学学科中的概率论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中,数据搜集的历史非常悠久,描述统计学特别是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刻画与分析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数据的搜集及数据质量本身是任何有意义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与前提。没有高质量的数据,任何数据分析及其结论将毫无意义。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如何用简洁、方便、易于解释的方式,从大量复杂数据中概括其最有价值的信息,也是描述统计学的一个重要作用。

但是,现代统计学的发展及其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中很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由概率论的产生与发展推动的。概率论的产生最初主要是对赌博研究的需要,后来成为研究不确定性现象最主要的数学工具,广泛地应用于自然、工程、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在统计应用中,人们一般无法获得整个母体的信息,而只能搜集到母体的一部分信息,即样本信息,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获取整个母体信息的成本太高、时间太长或者因为客观原因而无法获得。因此,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样本信息推断母体的规律特征。在这个推断过程中,概率论对描述样本信息与母体规律特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学工具; 更重要的是,它对基于样本数据的统计推断所获得的结论能够给出某种可靠性描述。这奠定了推断统计学的科学基础,也是统计推断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推断( 如命理师根据手相或面相等样本信息推断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的最为显著的特点。

因为这些原因,概率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推断统计学的发展,特别地,概率论提供了很多数学概率模型,可用于对母体的概率分布进行建模。因此,统计推断就转化为从样本数据推断数学概论模型参数值以及其他重要特征等信息。这样,推断统计学就主要表现为数理统计学的形式。数理统计学有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模型参数的估计,另一个是参数假设的检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理统计学发明了很多推断理论、方法与工具。这些推断理论、方法与工具能够从样本信息推断母体特征、性质与规律,并提供所获结论的可靠性判断。由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大多是从实验数据或观测数据推断所研究的系统或过程的内在规律,因此,数理统计学被广泛而迅速地应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的实证研究。数理统计学之所以成为现代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因为它作为一门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论,符合人类科学探索的过程与需要,即从有限样本信息推断系统或过程的性质与规律。随着中国科学的发展与研究水平的提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各个学科,对实证研究的方法论的需要将与日俱增。

因此,统计学特别是数理统计学今后将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与迅速的发展。描述统计学几十年来也有长足的进展,在包括实验或调查方案设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无论在方法论、调查手段还是工具方面,都有极大改进。数据挖掘作为一门关于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的新兴学科,可视为描述统计学的范畴。在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之间,描述统计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为描述统计学牵涉到数据的搜集、解释、整理、测度、表示、刻画与分析,而数据及其质量是推断统计学结论科学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描述统计学在刻画数据特征时所使用的一些统计方法与统计量,也是推断统计学的基础工具。与描述统计学相对应,经济统计学是对经济系统中各个主体、部门、变量和各种经济现象的一种数量描述。经济统计学的本质是经济测度学。经济统计学可视为描述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但不是描述统计学在经济学领域的简单应用,而是描述统计学和经济理论的有机结合。前苏联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统计,特别是部门统计,就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模式转为市场经济模式,部门统计乃至计划统计越来越不适用于描述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经济统计学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这其实是著名经济统计学家钱伯海( 1997)在他的晚年将精力从研究经济统计学转向研究社会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原因,因为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已经落后于中国经济转型以及中国经济统计学发展的需要。经济统计学主要是在描述统计学和经济理论两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统计学与经济学双重学科属性。

由于研究对象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经济统计学中量化描述经济现象与测度经济变量的理论、方法与工具,比描述统计学标准教科书所介绍的理论、方法与工具要丰富和复杂得多。这也是经济统计学的魅力所在。同经济学可划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样,经济统计学也可划分为宏观经济统计学、中观经济统计学和微观经济统计学。所谓宏观经济统计学就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主要是搜集和整理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所有数据信息,对包括存量与流量、总量与结构、国内与国外,静态与动态等各种方面进行量化描述与分析。

微观经济统计学也称为企业经济统计学,主要是对企业本身各种经济活动、经济行为、经济现象进行量化描述。以企业财务为主要对象的会计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微观经济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企业财务统计学。所谓中观经济统计学,是指对介于整个国民经济与企业之间的中观部门,如政府部门、产业部门,不同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进行以数据为基础的量化描述。与经济统计学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假设经济系统是一个随机过程,服从某一客观运行规律; 任何观测经济数据,都是从这个随机经济系统产生出来的。计量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基于观测经济数据,以经济理论为指导,利用统计推断的方法,识别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经济运行规律。有关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方法论作用,可参看洪永淼( 2007,2011),李子奈和齐良书( 2010)。

可以说,计量经济学是推断统计学在经济学的应用,但并不是简单的应用,而是统计推断理论和经济理论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数理统计学中,统计推断是通过数学概率模型对样本数据建模。在计量经济学中,计量经济模型不仅仅是数学概率模型,其模型设定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 如选择哪些经济解释变量) 。

其次,数理统计学的一些方法论并不能直接用于对经济数据的统计推断,因为经济数据有其特殊性。比如很多高频金融数据,有所谓的波动聚类现象( volatility clustering) ; 在劳动经济学中,很多数据存在所谓的内生性,这种内生性对识别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很大困扰。另外,一些计量经济模型,如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动态资产资本定价模型( Hansen、Singleton,1982),是通过欧拉方程条件矩刻画的,其中经济理论( 如理性预期理论) 并没有假设相关经济变量的概率分布已知。因此,数理统计学没有现成的方法可用于估计、检验这个模型。这就是为什么2013 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Hansen( 1982)提出广义矩( GMM) 估计方法的原因。

第三,使用什么样的计量经济模型,要由所研究的经济问题来决定。什么时候需要用回归模型,什么时候需要用波动模型,什么时候需要用整个概率分布模型,这并不是由研究者个人随其偏好而定,而是取决于所研究的经济问题的本质。例如,用历史数据研究市场有效率理论以及资产收益率的可预测性时,合适的计量经济模型是时间序列回归模型( 即条件均值模型) 。这是因为预期收益率可由条件期望来刻画( 陈灯塔和洪永淼,2003)。

第四,计量经济学是经济计量模型的推断方法论,包括如何估计参数和进行检验参数假设,判断模型是否正确设定,以及如何进行经济解释。参数假设与原始的经济假说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经济学家关心的是经济理论、经济假说的正确与否,为此必须首先将经济理论和经济假说转化为可检验的计量经济模型的参数假设,然后利用经济数据进行参数假设检验,并解释参数假设检验结果的经济含义。计量经济学建立在经济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即建立在经济统计学的基础上。经济统计学对经济变量和经济现象进行量化测度,这些测度首先表现为经济数据。经济数据是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原材料。计量经济学的推断结论的科学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原材料即经济数据的质量优劣。

绝大多数经济数据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观测数据,不能用可控的实验方法获得,因此经济数据的测度具有巨大的挑战性。同时,由于经济观测数据的不可实验性,计量经济学需要一些基本假设,如假设经济系统是一个随机过程,经济观测数据是经济随机系统的一个( 偶然) 实现,经济随机系统满足某种平稳性或同质性条件,等等。这些假设是否符合客观经济现实也会影响计量经济实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对经济变量、经济现象的准确测度,是经济实证研究的先决条件与基础。没有高质量的经济数据,任何经济实证分析及其结论将毫无意义。

与此同时,经济统计学可以揭示、刻画重要经济变量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通常说的典型经验特征。这些典型经验特征实际上是经济实证研究与经济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与出发点。测度与刻画经济变量的数据特征,包括它们之间数量关系的特征,是经济统计学的范畴。如何更进一步地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内在规律,则需要经济理论与统计推断。经济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概率论一样,可以指导对经济现象的建模。因此,在经验典型特征事实基础上,以经济理论为指导,对经济现象进行建模( 所建模型即为计量经济模型) ,并基于经济观测数据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统计推断,从中找出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及经济运行规律,并解释经验典型特征事实。这是计量经济学的范畴。可以看出,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统计学、经济理论( 包括数理经济学) 与数理统计学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交叉学科。正如著名计量经济学家Goldberger( 1964)指出的,计量经济学可以定义为这样的社会科学: 它把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推断作为工具,应用于经济现象的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学研究从定性分析为主转为定量分析为主,特别是转为实证研究为主,可以预计,计量经济学作为实证研究最主要的方法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经济统计学是对各种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经济主体的一种量化描述,其本质是经济测度学。而计量经济学是在观测经济数据的基础上以经济理论为指导进行计量经济学建模与统计推断,从而检验经济理论和经济假说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并揭示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和内在经济运行规律。

很明显,经济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经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经济实证研究的完整的方法论。经济统计学是经济研究的基础方法论,是整个经济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前置环节。计量经济学的推断方法,包括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 由经济理论指导) ,模型参数的估计、检验及其经济解释,是经济实证研究的主要内容。1970 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曾说过,计量经济学可以定义为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这种分析基于理论与观测的并行发展,而理论与观测又是通过适当的推断方法得以联系。换言之,计量经济学是建立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测度两者基础上的,而经济理论和经济观测又是通过统计推断方法,即通过数理统计学而联系在一起。与经济统计学一样,计量经济学同样具有统计学与经济学两种学科属性,并不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以上各个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 表示。

三、经济统计学的地位与作用

前文分析指出,经济统计学是对经济现象的量化描述与对经济变量的测度,而计量经济学则是在观测经济数据的基础上,以经济理论为指导,结合统计推断,揭示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与经济运行规律。经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一起,构成经济实证研究完整的方法论,其中,经济统计学是经济实证研究与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方法论前提,它起着一种基础性方法论的作用。那么,经济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管理和经济研究中具体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作为经济测度学,经济统计学用数字描绘经济系统的各种经济现象、各个经济主体、各个经济部门、各个经济层面在不同时间的动态立体图景。Samuelson 和Nordhaus( 2000)指出,虽然GDP 和国民经济核算似乎有些神秘,但它们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如同人造卫星探测地球上的气候,GDP描绘出一幅经济运行状况的整体图形。这种对经济现象的数字描述,为经济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以及社会公众了解整个经济现状以及进行相关的经济决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在现代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的基础,而在经济统计学中,国民经济统计学是宏观经济学的统计版本,企业经济统计学则是微观经济学的统计版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对经济系统的理论描述,而宏观经济统计学和企业经济统计学是对经济系统的一种现实描述,以数量的形式描绘了整个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

第二,统计学有一个重要思想,是通过构造简单、方便、易于解释但又具有科学性的统计方法与统计工具,从大量数据中概括其最主要特征与最有价值信息。经济统计通过收集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的大量经济数据并且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这是经济统计的最主要任务与最主要功能。在信息爆炸时代,从海量数据中总结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地以简单、方便、易于解释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政府官员、经济学者、企业家、社会公众,这些重要经济信息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企业微观管理与决策及社会公众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基础。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各国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央行的货币政策,而通货膨胀率,主要是CPI 的测度,其有效性、精确性与科学性是央行制定政策的依据。第二个例子是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与经济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测算GDP 是一个重要问题。第三个例子是如何测算中国的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 ,这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公众对官方的经济统计数字经常表示质疑,这种质疑一方面表明,中国经济统计学家与经济统计工作者还需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和改进工作,另一方面也表明经济统计学知识在中国的普及势在必行。

第三,经济统计学是经济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的前提与基础。经济统计学提供的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实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众所周知,经济学研究的最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所观察到的各种经济现象进行理论思维与理论创新,揭示经济运行规律。经济统计学可以从观测经济数据中找出重要的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构成经验典型特征事实。经验典型特征事实是对复杂经济现象的一种概括性刻画,是经济学实证研究与理论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宏观经济学中, Phillips( 1958)从英国宏观经济数据中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这后来被转化为刻画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经验典型特征事实,构成了凯恩斯以后宏观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所有宏观经济理论都必须能够解释为什么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上个世纪70 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陷入了滞涨阶段,菲利普斯曲线变为正斜率,这个新的经验典型特征事实推动了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另一个例子,是由Mehra 和Prescott( 1985)提出的所谓证劵风险溢价之谜( equityrisk premium puzzle) ,即美国证券市场收益率远高于无风险债券市场收益率。这一经验典型特征事实,对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学领域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微观经济学中,有所谓的恩格尔曲线,即一个家庭消费所占的比例随收入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是恩格尔通过微观经济统计数据发现的经验典型特征事实。在金融学方面,早在1960 年代,金融经济学家就发现,股票市场存在波动聚类现象,即今天一个大的波动,明天常常伴随另一个大的波动; 今天一个小的波动,明天常常会伴随一个小的波动,这两种变化交替进行,而不是大小波动均匀分布。2003 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Engle( 1982)提出的著名的ARCH 波动模型之所以流行,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可以解释金融市场波动聚类这个重要经验典型特征。在中国,引起中国经济学者、政府官员和社会公众关注的很多重要经济问题,其实都有经济统计学的贡献。

例如,经济学家在分析中国经济统计数据过程中发现,劳动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在过去近20年中逐步降低。这个经验典型特征事实成为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学者的热门研究课题。中国经济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水平的提升,关键就是要能够在细致、准确地搜集与分析中国经济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反映中国经济在转型期的经验典型特征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转型理论解释中国经济的运行及发展趋势,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如果中国经济学能够遵照这种研究范式,那么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将得到很大提升,并对经济转型理论做出自己创新性的贡献。但是,目前中国经济统计学家、计量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家在总结中国经济经验典型特征事实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对重要经验典型特征事实在经济研究与理论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与重要性,也认识不足。

第四,经济测度对计量经济学的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经济测度的质量决定了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结论的科学性。其次,经济数据,特别是经济数据的类型,对计量经济学学科发展影响巨大。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经济数据观测的误差( measurement errors) ,对计量经济学的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参数假设检验,有很大的影响,如导致不一致的参数估计。为了研究测度误差的影响,计量经济学很早就有了一个分支,即变量误差的计量经济学。当然,变量误差也可能由其他因素而非测度误差引起。第二个例子是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的发展。Nelson 和Plosser( 1982)在一个实证研究中发现,绝大部分宏观经济时间序列,包括GDP、CPI和股票价格,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这对当时以平稳时间序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提出了挑战,因为平稳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不适用于分析非平稳时间序列。

后来的单位根和协整等现代时间序列经济学理论,就是为了研究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发展起来的。第三个例子是不完全识别计量经济学( partialidentification econometrics) 。在微观经济数据中,有一些经济变量不能获得精确测度,比如在美国问卷调查一个人或家庭收入时,因各种原因只能调查收入处于哪个区间,不能获得一个精确测度。这种不精确经济测度,对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地,在估计计量经济模型参数值时,不能获得点估计,只能得到区间估计。这种统计推断的方法催生了一个新的计量经济学分支,即部分或不完全识别计量经济学。第四个例子,在大数据时代,各种以前没办法获得的数据,现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得到,比如在金融市场,可以获得每笔交易数据,即tick by tick data,每次交易的价格、交易量以及交易的时间点,都可以完整地记录下来。这种新型的交易数据,包含很多交易行为和市场微观结构的信息。除金融市场外,超级市场或商店通过信用卡完成的交易,其交易以及交易者的信息,也同样可以获得。对这种实时交易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建模及推断,产生了一个新的计量经济学分支超高频数据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ofultra-high frequency data ) 。更多讨论参见Engle( 2000)和Engle Russell( 1998)。

最后一个例子是面板数据。以前大部分经济数据,要么是时间序列数据,要么是横截面数据。现在,越来越多的二维数据,即对每个横截面单位( 如个人、家庭、国家等) ,可以在不同时期跟踪并测度。这种二维数据称为面板数据。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是美国密歇根大学PSID 调查数据。这个数据库调查了很多美国的个人和家庭,而且在不同时期跟踪测度,对研究美国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数据推动了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实际上,不仅是面板数据,现在也可每天观测到一个曲线,如IBM 股票价格每天从开盘到收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又如不同城市每天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这些在统计学上称为函数数据,有相应的统计模型,更多讨论参见Ramsey 和Silvema ( 2005)。上面几个例子表明,数据的类型,即经济测度的类型,在很多方面都推动了计量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这其实是经济统计学对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和重要贡献。第五,一个多世纪前,有一位美国学者说过,统计思想与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和要求一个人能够读、写一样,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大量具有经过系统训练的经济统计人才,对完善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提高治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经济统计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大量高素质、具有系统的经济统计学训练的专门人才,推动中国市场化经济转型、提高宏观与微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国家社会治理水平。尤其是,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需要培养大量懂得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基于数据进行决策与管理的经济统计人才

四、如何推动经济统计学的发展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升与发展经济统计学?第一,坚持经济统计学是经济测度学这个基本学科定位。经济统计学用数字描绘各种经济现象、各种经济主体、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不同层次在不同时间的动态全景图像。经济统计学的最主要任务是经济测度方法论的创新,发展能够更精确地测度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理论方法与工具,并应用于实践。这个基本定位将保证经济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基础地位,从而不会受到包括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在内的其他相关学科在中国兴起的可能冲击与影响。一些学者曾提出广义经济统计学的建议,将作为推断方法论的计量经济学作为其中一部分。

这种想法符合统计学的范畴定义,即如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那样,经济统计学也可分为经济测度学和计量经济学。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计量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在国外已有80 多年历史,在中国也有30 多年发展历史。如果将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统计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可能会出现计量经济学取代经济统计学的情形。因此,坚持经济测度学的基本定位可以更加明确经济统计学的学科特色,有利于经济统计学的长远发展。在这方面,邱东( 2013)对国民经济统计学科的定义与内涵、外延发展,做了精确阐述。

事实上,在国外,经济统计学主要也是定位在经济测度学方面。第二,发展经济统计学必须立足本土化。在中国,经济统计,特别是现代统计学意义上的经济统计,历史不是很长。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与不同群体或阶层之间差异巨大,经济统计不但水平较低,而且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也特别巨大。这种基本国情为在中国发展经济统计学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比如,关于宏观经济数据的构建,一个重要问题是处理季节性因素。在西方的经济统计工作中,季节性因素对经济变量的影响,比如感恩节、圣诞节、元旦等等,其处理都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季节性因素。比如中国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都是根据中国农历而定,而不是根据西方公历而定的季节性因素。这些季节性因素的处理方法将与国外季节性因素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这是中国特色。

又如,中国在过去30 多年,成功地从计划经济模式转为市场经济模式。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程度还比较低。中国经济统计学家能否提出一套刻画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程度的指标,以测度中国市场经济完善的程度? 还有,中国过去30 多年,以要素投入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面临一个转折点。中国经济必须经济转型,以确保持续稳定发展。对中国过去30 多年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一些不可持续的因素制约,如对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在统计方法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有说服力的量化描述与估计。最后,中国正处于实现以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过程中,对中国梦的量化指标的构建,包括对人民幸福感指数的构建,也是中国经济统计学家,计量经济学家与经济学家可以做的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研究工作。总之,立足本土、立足国情、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将使经济统计学焕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第三,大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中国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与现代化。上文在描述经济统计学的重要作用时,讨论了经济统计学对发展其他学科,特别是计量经济学的重要作用。同样地,包括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在内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对发展经济统计学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前面提及,著名经济统计学家钱伯海在他的晚年,集中精力从事社会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他从经济统计学研究中深深感受到要发展经济统计学,特别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核算体系,必须有新的经济理论作为指导。作为经济测度学,经济统计学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统计抽样调查。

在这方面,数理统计学特别是抽样理论的最新发展可以提供很大帮助。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对宏观经济变量的测度,以及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描述及解释,也需要经济理论的指导。宏观经济变量是微观经济变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加总( aggregation) 。由于微观个体的异质性,加总以后的宏观经济变量的性质,以及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原始的微观经济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需求函数,即微观个体需求与个体收入之间的关系,如果对微观层面个体的需求函数加总,所获得的总需求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与原来个体的需求函数将有所不同,除非微观个体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满足所谓的hypathetic utility function 假设。由此可以看出,对宏观经济变量的测度( 类似加总) 之后,如何理解宏观经济变量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需要有微观基础,而这就涉及到经济理论。另一方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对理解宏观经济变量的性质也是很有助益的。例如,Granger( 1980)讨论了微观消费函数的加总问题。他假设个体之间的边际消费倾向系数有所不同,而且微观个体的边际交易倾向的数值可视为是从 分布中产生的实现。

加总以后的宏观消费变量与原始个体消费变量的统计性质将出现本质区别: 虽然微观个体的消费是一个短记忆的时间序列,但是加总以后的宏观消费变量将具有长记忆( longmemory) 的时间特性。总之,推动各个统计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将促进各个学科的发展,包括经济统计学。不管是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或是数理统计学,这些相关学科都有它们共同的基础,即统计思想与统计思维。因此这些学科完全能够在互相交叉融合中不断完善。同时,也有可能因此产生一些新的交叉学科。例如,实验产生的数据与现实观测经济数据有很多不同特点。特别地,经济观测数据是各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具有不可实验性( 即不能通过重复实验获得) ,因此一般情况下没有办法将其中某一或某些因素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准确地分离测度出来。而实验经济学则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可以较精确地测度所关注因素所产生的后果。实验经济学实质上是通过可控实验改进经济测度,从而可以更好地研究经济行为与经济规律,包括经济因果关系。

事实上,实验经济学与经济测度学及计量经济学的交叉与融合,正在产生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即实验计量学( experimetrics)。第四,为了发展经济统计学,必须大力推动国际化,通过国际化推动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在中国,经济统计的历史相比西方国家短得多,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只有30 几年历史,而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历史,我们在统计资料搜集、统计方法与工具等各个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上个世纪70、80 年代,中国国家统计局和厦门大学合作,提出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是西方经济统计学、现代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范例。今天中国的经济统计学同样可以从国外相关学科学到很多有益于自己学科发展的知识。例如,众所周知,GDP 大体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社会财富水平。但是GDP 作为描述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缺陷,既不能精确地反映总量,也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与效益,更不能反映经济结构、社会分配、民生改善、以及对环境破坏的程度等等。

认识到GDP 的种种缺陷,国外学者,包括经济统计学家、经济学家,过去几十年提出各种指标,试图修正GDP 的缺陷,比如Nordhaus 和Tobin( 1972)提出了去除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等成本的净经济福利指标; Repetto等( 1989)提出了扣除资源损耗成本的国内生产净值; Daly、Cobb( 1989)提出了将财务分配状况、社会成本等因素计算在内的所谓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 Pinter、Hard( 1995)提出可持续发展指数; VonWeizsacker 等( 1997)提出了绿色GDP 概念,等等。这些对构建适合刻画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与发展水平的指标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第五,必须顺应时展潮流,与时俱进地发展经济统计学。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如何有效地获取大数据中的有用信息,统计学无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理论与工具。与此同时,大数据也为包括经济统计学在内的统计学等分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空间。例如,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电子商务,正在中国蓬勃兴起,深刻地影响了贸易、购物、消费乃至生产形态。如何统计电子商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经济统计问题,这也为经济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又如,大数据使得以较高频率测度宏观经济变量成为可能。目前绝大多数的宏观经济变量( 如CPI) 最高频率只有月度数据,在大数据条件下,完全有可能获得更高频( 如每周) 的宏观经济数据,这样可更及时反映客观经济运行情况。第六,加速经济统计学教材更新换代,尽可能地全面反映几十年来中国乃至世界上经济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的研究成果。在国外,不论是统计学还是经济学相关专业,大都没有经济统计学课程设置,因此也就没有相应的教材。这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其他经济学课程有很大不同。因此,中国经济统计学教育必须更加注重教材建设,在明确学科定位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各个相关学科以及经济统计的理论与实践,尽量汲收国内外所有有用的研究成果与经验,争取使经济统计学的研究与教育不但成为中国经济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成为引领世界前沿研究的国际化学科。

五、结论

本文从统计学和经济学统一的视角出发,分析论述了现代统计学若干分支,特别是概率论、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以及经济理论( 包括数理经济学) 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发展前景。分析表明,统计学的这些相关学科,各自定位非常清晰,在各自学科发展方面,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发展空间。其中,经济统计学既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经济学的分支,是统计学与经济学结合的交叉学科,具有统计学和经济学双重学科身份。经济统计学本质是经济测度学,是经济测度的方法论,是经济学实证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这是经济学其他任何相关学科,包括计量经济学,经济理论,数理经济学等无法替代的;也是统计学的其他相关学科,包括数理统计学无法替代的。

随着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作为推断方法论的数理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因为有日益增加的需求而得到迅速发展。作为从样本数据推断母体特征的一般方法论,数理统计学因为符合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与需求而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很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作为经济实证研究的推断方法论,计量经济学在中国过去30 多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在《经济研究》、《统计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顶尖学术期刊,可以看到大量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实证研究,而专门研究经济测度的经济统计学的文章的数量则相对减少,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实证研究对推断方法论日益增加的需求。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大量使用,显著地提升了中国经济实证研究水平与规范程度。

第4篇

关键词:统计;建筑企业;招投标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64-01

一、统计为招评标阶段提供科学计算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招投标方面的改革变化,在招投标活动中统计工作不但能够提供科学的计算方法,而且还为其提供准确的系统性资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具体谈谈统计工作在建筑施工单位招投标活动各阶段中该如何发挥应有作用。

评标与定标在招标过程的各环节中是至为关键的,为此必须有一个能体现科学合理、操作准确性强的的评标办法。现执行的大多是按照“合理价中标”并采用百分制评标办法。即使加进去标底价、投标报价算术平均值,好一些的把参考造价、标底价与投标报价算术平均值的权数取定加权平均价作评标价格,或者有的考虑了在加权平均价及标底价的前提上采用随机抽取下浮率及预前确定批准的下浮率来计算评标标底价。但更为科学合理的评标计算方法应该运用统计学原理中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和统计指数等来消除负面影响。另外,如果最终报价经业主核实为复合标底的80%以下或110%以上,都视为无竞争性标而不计入评比。对于低于成本价的投标视为恶意竞争标处理而自动退出评比。常见两种复合标底计算公式:1.复合标底值C=(业主的标底值A+投标人报价平均值B×低价竟标校正系数m)/2。其中当投标人评标价平均值在业主标底值的80~90%之间,m取1.0~1.1的平均内差值;II、复合标底值C=投标人报价平均值B×校正系数n。其中B值应剔除B±mS范围外的数(注:m为合同段投标书份数),S为投标人报价平均值的标准差,可消除正负离差,较之定性的“评议法”和“百分法”运用算术平均数则更为科学合理。

二、统计为投标阶段提供科学的依据

科学合理的投标决策对施工企业管理决策者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投标项目的选择、投标决策及报价的确定等方面都要依靠数理统计做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最后才可能分析讨标价各类风险并做出调整合理标价的决定。

(一)统计在报价阶段的作用

建筑市场目前投标报价主要采用工料单价法和综合单价法来编制,二者都需要根据现行计价定额、人工、材料、机械消耗及其预算价格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成本和间接费成本等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体现,呈现较持续的稳定性。由于工程定额随时间及市场变化而变化特点,在计算标底与现价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需要据材料价差系数纠正,该系数是相应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中材料价格指数的几何平均数,其数据基础来自各级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企业统计部门对市场的单价、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和材料价差搜集信息,使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出上述数据;企业的各项费率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企业根据往年统计资料分析确定;比较困难是对“风险金”的准确估算,尤其是固定价格的合同工程,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形成的风险金额和不可预见费,在风险管理范畴对其预测必然涉及到概率论和数据理统计知识。

为此,为投标经营服务搜集大量市场资料是统计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包括搜集国内外、地区的行业相关企业的报价信息和历史资料,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类分组和整理,运用科学的分析手段,得出定量分析结果,使得中标价格应当基本合理,做出投标决策才能正确并具有更强的竞争性。

(二)统计为工程价款结算提供科学的计算方法

大多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难免会受到材料物价、人工费用、施工机械费乃至工程变更等多种变动因素的影响。只有制定合理的调整工程价差的方法才可以更好的维护合同双方的应得利益。针对工程造价动态性的特点,工程价款价差常用工程造价指数调整法和调值公式法得出的统计价格指数去调整。在国际惯例中,造价指数调整法一般是即将竣工时根据双方认可的合理的工期中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工程造价指数,对原承包合同价予以调价补偿给承包商;在建设项目工程价款的动态结算多采用调值公式法。这一调值公式需要在签订合同时就明确列出。调值后合同价款或工程实际结算款,合同价款中工程预算进度款,各项费用的基期价格指数或价格等参数的确定都需要建立在必须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综上所述,统计在中标合同实施阶段提供了科学的计算方法,使工程价款结算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起到技术保证。

(三)统计为商务标应提供系统性资料

投标书中的商务标主要包括业绩资料和资质年检中的代表工程业绩,主要内容有:近三年实际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代表工程的具体工程名称与工程类别、技术指标、计量单位和数量、合同结算价等,这些根据建筑业施工统计资料填报。在国家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中明确规定年检表必须是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样式式,并且填报的资料必须以企业法定统计部门填报的数据为准。

三、统计在招投标造价发展变革后的作用

未来工程招投标中会逐渐推广国际通行做法――工程量清单报价法。其特征是控制量和放开价格,消耗量成为国家标准并真正符合当前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及生力发展水平,企业可以自主报价,但是最终价格由市场信息来决定,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动态估价。这种报价方法要求建立已完工数据资料的积累,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都要按要求取样、编制、制订统计样本。施工企业应编制本企业的定额,从而方便投标报价和内部进行成本控制。这给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1)从宏观方面为建立国家工程造价数据库搜集积累资料,建筑企业利用往年竣工工程项目及重点单位工程情况统计表,整理主要工程实物量单价作为数据库历史资料组成部分,并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数据库具体内容搜集资料。(2)从微观方面,完善建立企业内部统表制度,为建立和完善企业定额做准备工作,为企业投标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更精细化为投标做好服务。因此,将来的招投标活动中统计工作的服务范围更宽广、更深远。

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电子商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8-0207-02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初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用于法学、医学和管理学教育以来,已被愈来愈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已经培养出众多医学、法学和工商管理领域的精英。同时,学生可以针对案例中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本文考虑将案例教学法和教学质量理论联系起来,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质量。

二、理论综述

(一)案例教学理论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开始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郎道尔教授创立。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出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案例总是试图比较客观而又多维地呈现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等信息,力求包含大量的细节和信息,以引发持不同观点的案例使用者进行主动地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质量理论

质量是反映产品能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广义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高校的教学质量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即“社会质量”;二是毕业生对所在高校教学的满意程度,即“内部质量”;三是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领导与教师等)对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即“工作质量”。

从教育学原理看,教学质量要素包括:目的明确(即有目标设计,对学生要求具体,教学活动围绕目标进行)、内容正确(即安排教和学的内容有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和发展性)、方法恰当(即传递信息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积极有效的认知活动)、语言清晰、生动(即发音清晰、语调高低和语速及节奏适宜。这影响学生的听觉效果和心理接受,对教学效果有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和组织合理(即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紧凑)。

三、运用案例教学提高电子商务课程方案设计

(一)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师教学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活动才能有方向、有序地进行下去。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目标是: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选择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以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质量问题来组织案例选择。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符合下列要求:案例的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涉及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案例的具体情节符合客观实际。

(三)编写案例

编写案例有以下基本要求:首先,明确案例编写的目的。编写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课堂讨论,它使得学生通过实际参与体会到自己将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要开展案例研究工作。案例的研究有两个阶段:一是图书馆研究;二是采访阶段。采访阶段是案例研究的最困难的阶段也是必需的阶段。第三,撰写案例。案例撰写的核心是要提出一个超出常规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第四,制定教学计划。内容应包括:如何提第一个问题;提问的顺序是什么;预期中的讨论方向;如何应对预期外的方向;如何使用黑板和其他工具;如何进行总结等。

(四)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

教师在精心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后,可以因地制宜,用以下的方式灵活地进行案例教学:其一,穿插式。教师在讲解电子商务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案例作为理论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基本理论问题。其二,讨论式。教师可以在某一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由教师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其中也可以适当进行启发式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其三,组织专题辩论。这主要是选择一些综合性案例,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也可以组织同年级的班级,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其四、组织专题讲座或报告。教师或院系可以邀请一些校内外专家和企业家围绕电子商务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做一些学术报告;这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些学术家和企业家的思想,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加深对电子商务的理解。

(五)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要求学生写好案例分析报告是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报告可以每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完成。对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写好报告的关键所在。笔者通常向学生提出如下要求,收效较好:第一,认真总结。要求学生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观点作简要回顾,对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结论性的观点列举其依据,分析其关系,说明其利弊。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再现讨论过程,加深印象,锻炼学生把握观点、概括说明的能力。第二,刻意创新。要求学生不仅要写讨论总结报告,也要写案例分析报告。力求超出别人的观点,超出讨论的局限,鼓励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作概括说明。这项要求旨在督促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案例教学同课堂教学融会贯通。第三,力求精练。无论是总结还是分析,都要抓住要点,简洁、明快,一目了然。这项要求可促使学生注重思维的逻辑性、文笔的流畅性和文字的简洁性。

(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侧重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指标进行组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周全,执行完整有序;关心学生课堂参与、教学管理严格;对所讲内容掌握娴熟、运用自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学生容易理解;内容充实、信息适中;讲授系统、便于学生归纳总结;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教学语言清晰、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指标体系确定后,还要将每个评定等级赋予一定分值,计算教学质量评价的最后分值。

四、方案实施效果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提高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特定的情境出发,在掌握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班级小组、大组的合作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案例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学生们为了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就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善待同伴,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三)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四)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侧重点在于讨论和交流,要想完成学习任务,需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力争说服对方。学生在积极参与、广泛合作过程中,学会了与人相处和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意识。在交流过程中,使他们感到了自身的价值,又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体验到学习过程的乐趣。

(五)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准备、参与讨论、分析思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能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所学的知识及理论的内化。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双方良性互动,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郑丽霞.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药导报,2007,(10).

[2]王冠.运用教学案例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J].成功(教育),2007,(1).

[3]李雪.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基于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7,(8).

[4]王志芳.引入“案例教学”与提升“两课”教学质量[J].教书育人,2005,(53).

第6篇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市场营销专业都是社会学科主流专业,就业率较高。中美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不断探索与改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旨在培养更能为社会服务的人才。本文在对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分析基础上,分析了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分析两国在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中美高校

现如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很多高校都设有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是企业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与企业客户及整个社会进行沟通、提供价值的活动过程,各行各业都需要市场营销,它的专业适用性极强。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已成为中美高校中最为普遍的专业。作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高校,科学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能力培养、就业及岗位适应力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

(一)美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在美国,市场营销专业是老牌传统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成为普遍现象,企业活动的网络化动作,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美国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注重适应这样的社会变化,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与应用。美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整合营销,其主要培养的是掌握企业营销战略业务过程的人才,主要传授围绕企业在制定、调整、执行、管理营销战略业务中的相关知识,在不同领域开展营销业务。二是市场分析,主要通过市场调研相关理论与方法知识的讲授,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与软件,分析市场中商品供求关系,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分析方法理论的逐渐完善,大数据分析也被纳入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1]如美国TepperSchoolofBusinessinCarnegieMellonUniversity在制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学习市场经济分析方法论相关课程及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相关课程,还要求学生们学习本学院以外的文学、计算机、工程学、人文科学等相关课程,以便学生们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学习更多的兴趣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中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社会上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全国有760多所高校开设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有80多所重点大学设有市场营销硕士专业,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中国十大高薪专业之一。在本科教育阶段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数量远比美国多。中国各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相差不多,无论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要求学生们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市场营销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市场营销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市场营销理论前沿知识,要具备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研究生教育中还要求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和数量分析方法,具有独立科研和工作能力。[2]如在全国第一个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旨在为企业培养理论基础雄厚、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操作能力强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理论和管理基本理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所需的人力资源、组织行为、财务会计、金融投资、计算机、统计等方面基本知识;熟练运用外语;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技能。中国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基本都设在商学院或经济管理学院,如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设在商学院,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则设在管理学院。但由于我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基本类似,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出现类同现象。

二中美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现状比较

(一)美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美国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比较重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国际性与平衡性,并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步性。美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结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提供了多种类、多层次的课程选择方案,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但这种多样化并不是无规律、无限制的,学校会设有一定数量的核心课程和相关领域课程,核心课程由本专业必需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相关领域课程是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学习而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掌握市场营销知识,以便将来成为本领域的领导者,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如历史、文化、地理、艺术、工业设计、媒体交流等各方面。此外,有些高校还规定学生要完成一个副修专业,目的是让学生从其它专业领域中学习相关知识,更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课程选择上,美国高校一般会规定获得学位必需的课程门数及学分,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最低课程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核心课程、相关领域课程、选修课程等,因此,每个学生可以比较灵活地选择课程,安排学习、社会实践、旅游等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理解知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有两方面的核心课程,一是组织领导学相关课程,如组织行为学、商业沟通、职业与服务项目策划、商业社会与道德等课程,另一种是商业分析与策略相关课程,如全球商务、会计学、运营管理、金融学、管理博弈学等课程。该校设有数学、经济、统计、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课程,数学方面包括微积分、多元分析方法、最优化分析方法与模型等课程,经济方面有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统计方面有商业概率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课程,计算机方面有数据处理、商业数据处理等课程。该校还规定十个相关领域,规定学生至少选择一个领域,完成该领域三门课程的学习。该校还规定,学生们必须在Tepper商学院以外的其它学院副修一门专业,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其他领域专家团队,这也是该校市场营销专业引以为豪的特点。

(二)中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考虑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又兼顾了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将社会需求与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尤其是重点大学中自主招生权限的市场营销专业更体现出这一点。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与教育管理体制,国内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共必修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国家教学大纲中要求必修的课程,每所高校的学时安排和学期安排基本一致。二是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学校具体办学特色来设计难易度,一般院校与重点院校之间有一定差距。三是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需要学习的课程数目较多,虽然各高校专业课设置基本一致,但从教学内容与层次上各个学校的差异度也较大。如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不少专业课程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在专业必修课外设计了院选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3门本院开设的英文课程,其中至少一门是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较高的。

三结论

现如今中国的教育步入了国际化发展阶段,由于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有着较大的不同。在美国,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在强调核心课程学习的同时,也体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学生不仅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相关专业课程,还需要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知识,并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解决营销方面的问题。纵观中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各个高校正努力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调整其课程体系,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的灵活度与融合度,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像北京大学这样的重点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计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了专业教育水平。在今后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国内高校在学习美国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自身专业发展特色,以便在国际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作者:赵贵玉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发展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需求有了更高的标准,国家也提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着重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要求。我院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建设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实验技能示范中心,按照“实验体系层次化、实验资源共享化、实验资料真实化、实验环境场景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实验管理规范化”的指导思想来建设实验中心。

1.经管类实验教学的定位及规划

近几年来,经过一些大学的积极探索和倡导,把实验引入经管类专业教学,在我国高校逐步形成共识。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需要,既具有开拓、创新和创业精神和竞争、合作意识,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经管人才,实验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与理论教学、企业实习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实验设计体系化,实验资源共享化,实验资料真实化,实验环境场景化,资金软件来源多元化,实验管理规范化”的思想指导下,我校制定了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发展规划,规划要求,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应达到以下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资源共享开放为基础,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将经济管理类专业技能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功能配置合理,环境整洁高雅,实验教学条件一流的全方位开放式,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有特色、有强项、门类齐全,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

借助于学校的学科背景和办学的经验,特别是多年来在经管类学科开展实验教学的实践体会,我校系统总结并提出了经管类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既注意与专业结合,又强调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实验体系的优化整合。”这一思路得到了各级领导与同行的充分肯定。

3.中心组织架构

中心属于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实行主任负责制。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中心在对经济学科的实验教学及科研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后,根据实验性质的异同将原有资源重新整合,加大经费投入,合理调整实验用房与人员分配,与学校共建实验室。中心根据经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特点,有效地整合和开发资源,注重学生不同层次能力的培养,突出不同学科的特点,从功能划分的角度将实验中心划分为功能齐全的六大综合性实验室:金融市场综合模拟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财会信息技术与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ERP&DRP实验室、经济计量学实验室、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此外,还有中心控制室、实验教学研究室、远程会议系统、语音室及研究生实验教学基地等。中心将各种实验需求通盘考虑,统筹实验室建设资金,统一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优化各种实验室资源配置,统一协调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上列各专业功能实验室并不分属于学院相应的系或者专业,每个专业在不同的教学实践阶段使用相应的功能实验室,从而在整个教学实践环节的组合中使用这些实验室的功能,以达到完成本专业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日的。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将在电子商务实验室学习Internet和电子交易的知识,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实践掌握本专业的大部分理论和技能,在金融(证卷)实验室了解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的原理和系统。由此,该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完成本专业领域涉及的所有教学实践的学习和训练。

4.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构建崭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形成认知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转移、学用结合等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全面而又深入地理解。按经济与管理学科大类平台构建的实验教学体系,体现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平行、渗透及互补的特点。在实验体系的设计上分为五个层次。

(1)基础实验平台。这部分实验主要分计算机技术基础大类和专业基础大类。经管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紧密结合学生的主修专业设置的相关课程内容,特别注意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比如跨平台的操作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等)和素质结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几个方面的均衡发展。经济管理类学生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实验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实验。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结合具体的专业和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实验中心设计了相应的模块。专业基础大类实验主要在大专业、大学科的背景下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如会计学实验、统计学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等,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的应用软件,为专业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2)课程单元实验平台。这类实验针对专业课程中的某一单元或章节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少,综合性体现也较弱,但它可强化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并为后续的综合实验打下必要的基础。实验中心现已开设了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营销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财务会计、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原理与实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实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系统模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近20门课程的实验项目。

(3)课程综合实验平台。这类实验针对某一门课程的全部或主要内容设计的,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如会计电算化实验、EDI模拟实验、统计技术实验、电子商务实验、证券投资模拟实验、销售系统实验、期货投资分析实验。

(4)专业综合实验平台。这类实验在设计时将多门甚至全部专业课内容组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运用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实验形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经济与管理模拟实验、电子商务大型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型实验、沙盘决策模拟实验、ERP实验、会计模拟实验。

(5)创新(创业)实验平台。这类实验具有研究、开发和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经理人经营决策实战演练实验、网站总体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创业设计等实验。

5.建设发展思路

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学习国内外大学的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深化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开展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新一轮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形成一流的建设水平、一流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方法、一流的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一流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莉萍.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初探.[J]改革与开发,2010,(12):162-163.

[2]骆旭林,李梅,包国剑.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J].当代经济,2007,(11下):132-133.

第8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 PBL模式双语课程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42-03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各类高校均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双语教学方法就是其中之一。双语教学是以外语作为教学工具,通过采用外文课本,外语授课,达到既学习专业知识,又能提高外语水平的目的。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PBL学习)则是另外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近年来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它主要是通过转变传统教学与学习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开展了关于双语教学或PBL模式的研究工作,但将这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结合研究的则较少。本文拟将PBL教学模式与双语教学方式结合,以国际商务课程为例阐述具体实施方案。

一、PBL模式双语教学必要性

我国高校分为三大类:国家重点大学(即985高校)、省部共建大学(即“211高校”)和地方性高校。地方高校又分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及专业类型学院以及高职高专等,地方性高校的财政拨款主要是由地方负责,其教学宗旨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中心,培养符合社会生产实践所需的各种类型人才。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最先是从重点大学开始,近年来逐步拓展至地方高校,重点大学与地方高校存在众多的差距,首先是生源素质的差距,其次是师资力量的差别,再次是经费的差别。在地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先天不足,如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等与重点大学相比均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预示在地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应用的扩大、电信技术的完善,在地方高校中开展双语教学已是形势所需,为此,国家出台了鼓励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相关鼓励政策,并已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高校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广西属于边远发展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居地。广西作为西部省区,因历史及地理原因,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而言较为落后。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开展,尤其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西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出口总额逐年递增,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经济的发展,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双语教学是提高专业英语、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广西部分高校已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但是因受教学经验、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双语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知识被动接受者,学习过程是知识的传输及接受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影响了双语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针对传统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本文拟将基于项目的学习(简称PBL学习)引入双语教学实践。PBL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老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转变: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起到指导作用,而学生则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将PBL理论与双语教学结合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及创新性。

二、PBL理论简介

PBL学习方法源于知识的构建主义理论。PBL学习方法最先是由美国Bar-rows教授于1969年创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输入式的学习方法,通常是由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是被动学习者,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进行知识的传递,教师只是起到广播员的作用,并没有新知识的创造,而PBL学习方法则有很大的不同,PBL的主次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变成了学习的辅导者及指导者,并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则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自始至终,学生的直接参与构成了PBL的核心内容。根据PBL理论,PBL主要由以下基本要素组成:(1)以项目为中心,学习过程以项目作为主线贯穿学习的全过程;(2)所选的问题是由学生提出。在PBL实践的初期,则可先由教师提出题目作为过渡,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完全由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在经济、社会、教育等领域中发生的真实问题,是实践或理论中真实存在且有待解决的问题;(3)学习过程强调团结协作精神,因为根据PBL的要求,学习组织形式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因此,协作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改变,在PBL中,教师的作用是提出问题,并提供指导,但不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5)为检验教学效果,PBL还要求进行教学效果的有效评测。概括而言,PBL的优点如下:首先,PBL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意境,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它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能够逐步培养规范正确的科研习惯;最后,通过PBL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书写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另一来源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指导者的作用。正因为PBL具有的这些优点,PBL一经创立即得到了应用,PBL首先在国外医学教学领域得到了应用,随后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了我国,并已在部分医学院校实践。PBL目前主要是应用于医学教学领域,相对而言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则较少。

三、PBL双语教学改革

为实现PBL在双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拟以国际商务课程为例说明实施全过程。案例研究将根据PBL理论的实践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广西当前经济、商务热点问题的解决,为将来参与国际商务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及外语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商品的进出口,技术转让与引进、海外直接投资等国际经营形式在全球不同地区交替进行,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钦州保税港区的建立,国际商务双语课程在广西高校的开设具有时效性。国际商务课程则是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的需要,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国际贸易、国际营销、企业管理等学科,以国际商务为主题而综合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国际商务双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等学科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文化差异、经济全球化、国际化企业战略与管理、国际化企业经营新模式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商务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具体了解跨国企业的运营过程及注意事项。国际商务内容众多,各成体系,但又互相融合,自成一体,该课程对于管理学科的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课程。为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将从教学方法角度分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实施方案、关键问题及绩效分析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革内容

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教学重点应是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原理、概念及专业词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企业在国际环境中的经营方法和经营策略。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从管理职能及经营角度,了解国际企业环境、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形成等理论,探索中国企业尤其是广西企业在走向世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策略问题。试图从理论及应用角度,解决以下问题:企业走向国际化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如何保持良好经营活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实现企业国际化及标准化,并建立适合国际竞争的企业经营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企业国际化的关键。本文拟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进行改革。理论教学改革方面,根据PBL教学要求,基于项目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事先必须掌握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开展PBL之前,首先进行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在理论教学实践中,将紧密结合实际,根据PBL项目的具体内容,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在完成基本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兴趣进行分组,开展项目的学习。通过实践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理论学习、轻实践的不足。

(二)改革目标

国际商务课程是在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课的基础上的后继主干课程。该课程将突破现有的教学分析框架,重点分析中国企业尤其是广西企业实现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广西学生的具体情况,该课程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双语学习,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内容及运作机制。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化、国际商务、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内容。二是通过PBL模式的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基本书写能力。三是为广西外贸发展提供综合型应用人才。综合技能包括英语表达技能、国际商务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能。通过本文研究,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课程学习,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学生培养方案,为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三)关键问题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有两方面的内容将成为关键问题:一是解决PBL教学中学生分组问题,将不同基础学生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设置相关程序。二是如何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动性学习模式,实现素质教学的目的。PBL对学生和教师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需要转换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模式,变以前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需要学生充分认识PBL对于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能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学习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PBL的效能。PBL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学科知识扎实,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及创新精神,对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这是有效开展PBL教学的重要前提。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模式的转变成为难点之一。

(四)实施方案

PBL双语教学实施除了需要从理论上阐述其可能性外,还需进行教学实践的检验。下面从微观角度,以一具体案例分析实施过程。研究顺序分别为预备知识、课程讲解、题目拟定、过程指导、成果总结五方面内容。

1 预备知识。首先进行课本选择,所选课本为英文版教材,选用美国经济学家Hill编写的《国际商务》(英文版)(工商管理经典教材・国际化管理系列,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教指委双语教学推荐教材)。该教材是国际商务经典教材,现已出版第七版,在世界各国高校被广泛使用。当前,在世界经济学及管理学界,进行相应研究的方法主要归纳为两类,其一是定性分析,其二是定量分析。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为更好体现研究的客观性,在课程预备知识的讲授中,我们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所以在预备知识讲解时,补充了计量经济学、相关专用软件的使用等知识的讲授,为PBL实施打好数学基础。

2 课程讲解。国际商务课程内容很多,分属不同一级学科,本文选取其中的贸易理论内容为例。为准备PBL实施,在内容的课堂讲授中,需要注意理论讲解的全面性,比如,在“国际贸易”这节内容,就必须对贸易理论的来源及其发展历程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主要的贸易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使学生了解传统的重商主义贸易理论,还要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新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剖析贸易理论的实际应用。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管理研究领域永恒的主题,只有经济增长了才能论及其他。经济增长从宏观角度观察,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投资、消费和出口,在新经济时代,除了传统生产要素以外,企业家才能已成为新时代的生产要素,而科学技术则成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因此,为深入研究贸易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应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的讲解至关重要。

3 题目拟定。对于首次采用PBL实践而言,研究题目的拟定一般由教师指定。学以致用,是学校教学的目标之一,学习国际商务理论也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所拟题目必须紧靠经济实际情况,选择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广西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制糖、有色金属、食品、电子等产业成为了支柱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被列为优先发展的三个千亿元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培育创新型国家及增强国防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题目之一是电子信息贸易与广西经济增长,也可以拟其他相关题目,比如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广西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等。此类题目既与课程内容相关,又以实际经济相结合,能较好地体现研究的时效性。

4 过程指导。根据PBL实施步骤,拟定题目后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及知识基础进行分组。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教师只是进行宏观的指导,不参与到具体的研究细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教师的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其一是研究方法的指导,因本科生是第一次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入手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这方面教师就应该提出宏观的研究思路供学生选择,内容包括参考资料的查找方法,材料的正确选择等均需要教师的指导;其二是协助建立学习交流平台,研究是一个创新过程,同时也是协作过程,为有效协作,可以构建学习平台,通过建立国际商务双语教学学习网站,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在线答疑,实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只要能连接网络就能进行课程研究的目的。其三是协助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正确与否的判断,在结论判断方面,对于定量分析而言更显重要,定量分析的结论是有明确数据结果的,因学生研究经验缺乏及知识面所限,往往对定量结果的判断出现差错,在这关键环节上,教师必须担任主要角色。

5 成果总结。研究结果出来后,接着就是进行成果的总结,成果总结步骤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成果总结,可以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成果总结形式一般是将研究成果撰写为论文形式。科研论文的撰写是一项严谨工作,有其学术规范,在撰写步骤、注意事项、书写规范等方面,教师必须认真指导,使学生通过学术论文的撰写得到规范的训练,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好良好的学术基础。

(五)绩效分析

第9篇

【关键词】 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危机干预;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10-02

Effects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in University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XU Ruo-lan*, GUO Zhao-hui.* Center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epressive emotion and depression in undergraduates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in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Methods

130 undergraduates with mental troubles were chosen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experiencing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while 100 students at the same university were chosen by random as control group. SCL-90, SCCS, SAS and SDC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indices according to pre- and post-intervention,and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after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any more between them. It suggested the psycho-condi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was positive.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has a positive effect in crisis intervention at university, which makes sense i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cognition, emotional adjustment,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Cognitive therapy;Behavior therapy;Crisis intervention;Students

心理危机干预是近年来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一个主题。心理危机干预的任务是要帮助当事人提高应付能力,恢复心理平衡,获得成长和发展。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及抑郁症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关注的重点对象。认知行为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等创建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法,对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认为,导致个体情绪混乱、出现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事件的认知与评价。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上的缺陷是由于其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一旦认知得到矫正和改变,情绪和行为上就会相应好转,危机得以缓解[1]。本次团体辅导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矫正大学生的认知模式,进行负性情绪调适,以探讨认识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此次团体辅导是在“青少年学生生命教育模式研究”课题背景下开展的。2005年3月课题通过公开招募,在成都理工大学内选择了130名存在一定心理困扰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新生适应、人际沟通、考试焦虑、职业生涯规划等不同角度组织11个辅导小组,进行了近1 a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另外随机选取校内3个班100名学生作为课题研究的对照组。

情绪调适小组是11个辅导小组之一。在招募会谈中,选取6名自述有过较多抑郁情绪困扰的学生,其中男生2名,女生4名;2名学生自述曾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曾经服抗抑郁药物;3名学生曾有过较强的自杀念头;另有教师1名,作为本组组长。

1.2 方法 开展心理辅导前后,对辅导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心理测试,测试量表包括SCL-90、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情绪调适小组还单独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干预前后测试。辅导组和对照组都接受了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了5次大型讲座。情绪调适小组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要求小组成员参加公选课“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学习,掌握相关的情绪、情商的理论和情绪调适的方法等心理健康知识,有的活动在课堂内学习和完成,并根据认知行为疗法模式设计团体辅导过程,依次按“情绪体验―认知建构―行为训练―反馈调整”顺序组织活动[2-5],小组活动分为8次,每周1次,一次2~4 h,有的小组成员又个别辅导3~8次。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小组,进行SDS前测;(2)玫瑰之旅―情绪体验、情绪自觉;(3)开展“谁控制我们的情绪”、“主观和客观”的活动[6],介绍艾里斯的“ABC理论”,让成员们将平常的想法分为理性想法(积极的、正向性的)和非理性想法(消极的、负性的),并尝试对不合理信念进行驳斥;(4)识别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帮助小组成员认识到不合逻辑的或非理性的信念是情绪痛苦和交往冲突的基础;(5)重建积极的、合理的信念,学习评价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放弃对生活的消极人生观,代之以理性的、积极的人生观,引入认知重构的思想和信念[7];(6)小组成员在小组中表述体验、宣泄情绪、分享感受、角色扮演等,其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训练,学习情绪的适时适地适当表达;(7)小组进行全身放松训练,学习制作提醒卡技术,鼓励学生抵御外来的伤害和攻击,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8)小组总结,并进行后测。

2 结果

团体辅导结束后,情绪调适小组和其他辅导小组与对照组同时进行了后测,结果见表1,2。

在前测中,辅导组与对照组在SCL-90所有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近1 a的辅导,辅导组与对照组在SCL-90所有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辅导组自身的前、后测来看,除了躯体化、敌对和其他3个指标没有显著改善以外,其余指标均显著改善。

在SCCS前测中,辅导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显著高于对照组,自我的灵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后测中,虽然辅导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我的灵活性上,辅导组已显著高于对照组。辅导组后测中,各指标均优于前测,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达到统计学水平。

在SAS前测中,辅导组焦虑显著高于对照组;后测中,辅导组焦虑均分低于对照组;辅导组自身后测焦虑水平显著低于自身前测水平。

情绪调适小组在辅导前后还进行了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表明,团体辅导后,6名学生的抑郁得分均有所下降。

3 讨论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在小组辅导中的应用,干预前、后小组成员心理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在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平、缓解抑郁、调适情绪、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效果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缓解情绪障碍。小组成员在小组里能够将痛苦的、失望的感受用话语表达出来,使情绪得以疏导,抑郁症状明显好转。(2)促进认知功能完善。小组辅导对自动思维、核心信念的认识和修正,实际上是发展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积极地、全面地看待环境、看待人生。在小组里学生通过认识自我,开放自我,重塑自我,进而改变原来绝对的表述,变为能被接受的客观的表述。(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原认为自己主动与同学交往会被人瞧不起的学生,学会交往技巧,并运用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中,主动与同学沟通,化解双方原有的隔阂。在交往中,学生们增强了自信心,适应了环境,在学校、班里和家里逐渐有了安全感。(4)在小组中意识到并矫正负性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现实生活中的调整还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对小组中有的学生继续进行个别辅导,和他们一起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惑,巩固新的核心信念,调整负性自动思维。另外,团体辅导的疗效能持续多久,还有待于追踪调查。

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整合深化,强化了危机干预的效果。笔者在辅导中感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很多的困扰和痛苦,但他们乐于接受帮助,有能力通过认知和行为层面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的过程中真正地成长了,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能和知识,改善了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认知行为疗法为高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实施模式。

4 参考文献

[1] LDJUDITH SB.翟书涛,译.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5-45.

[2] 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香港商务,2000:25-28.

[3] 杨眉.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认知―行为―情绪管理小组治疗.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3):195-198.

[4] 李靖.认知行为取向危机干预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3):266-268.

[5] 许若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2):26-29.

[6] 吴丽娟.理性教育课程设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20-3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