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7 14:52: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德育实施途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德育教育课堂教学实施途径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德育教育,把它贯穿在我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学习榜样等方式、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育情操。
一、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使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应该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过程重点又在课堂上,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可见德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的习惯。在上课过程中,我对课堂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视,通过和学生的双边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谈出来,让学生知道高尚的思想和做人的道理,并且重视培养学生的向善之心、仁慈之心、友爱之心、感恩之心、爱国之心。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力争做到“五个结合”,即把爱国主义教育同我国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在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在国际主义问题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主持正义、不畏、热爱和平,并把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在我国和日本争端中,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把精力用到学习中,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志,而不是不理智、不冷静的对待。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倡导“看百部电影,读百本图书,知百名人物,唱百首歌曲”等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德育素养,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班级文化作为课堂的补充和完善,覆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去影响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我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各项活动中去,例如组织书画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创建文明宿舍、“爱班、爱校、爱国”等系列活动开展有自己特色的德育教育。通过周一的升旗仪式,升国旗,唱国歌,在国旗下演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德育教育效果。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正面灌输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德育意识,把德育教育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三、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榜样有远距离的,如历史人物、当前名人等。一般来说,远距离的榜样,我用来对学生进行远景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等大的方面的德育教育,重在让学生理解他们的精神实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并不是去模仿他们的行动。例如通过、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小立大志的做法,教育学生要树雄心,立大志,不要虚度光阴。
榜样也有近距离的,如学生的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对于近距离的榜样,我用来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重在从小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学习他们的行动,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高自己的德育情操。例如让学生放月假回家时,观察父母一天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不易,进而内化为自己在校学习的动力。
1.“以材寓教”――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材本身的思想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体育教学由于教材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给德育渗透带来十分有利的因素。由于各项教材内容的不同,达到的教育目的和效果也不同。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各项教材,分析不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道德品质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活动实践(课堂也是小社会)和教育的熏陶,以及个人自觉锻炼与修养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不但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用足”各项教材本身的思想性,还要根据各项教材内容的不同点,“用活”教材本身的教育性。
动态的技能教学为德育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时空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例如:
(1)体育课中的队列队形的练习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又是渗透严格的组织纪律和集体主义教育的载体。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形式和各种信号进行内容不同、要求递增的训练。使学生在各种的统一信号下学会行为控制,完成协同动作,获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自己遵纪守法,履行道德义务所需要的控制力和组织观念以及集体主义观念。
(2)耐久跑、跨栏跑、跳高、单双杠等教材具有明显的德育教育结合点。显而易见,通过耐久跑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通过跨栏跑、跳高、跳箱、单双杠等教学可培养学生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重要的是在教学互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如何不失时机地渗透相应教育。品质的形成与技能的掌握一样要依靠磨炼的反复和时间的积累。学生在体能的增长、教材的学习、技术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往往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同程度的“困难”,有时“困难”会反复出现。教师发现后不仅在专项教材的学习上给予“解困”,而且同时在心理上加以“传道”与“解惑”。启发和帮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反复磨炼自己,不断积累战胜困难的“心智”、“体能”和“品质”。当学生获得成功时,不仅及时总结完成技术动作等学习任务的情况,还要启发学生回味成功取得的不易。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敢于拼搏的精神等贯穿在学生体能的增长与技术的“磨合”过程中,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和生活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当今社会和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品质,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3)篮、排、足球等球类教材本身的思想内涵丰富,其中技术和战术配合的教学是渗透“互相合作”、“整体配合”、“集体观念”的有机结合点。教师可通过“战术配合”和“单兵作战”的具体演示与效果对比,让学生直观的懂得集体配合的重要性。在学生进行“战术配合”的练习中,启发学生体会同伴为自己、自己为同伴创造成功机会的“相互配合”和“集体协作”的作用,体验集体主义的精神与物质的力量。学生喜爱的球类教学比赛是渗透“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的机不可失的教育契机。教学比赛的胜败引起的人际言行的多向互动(胜队与负队、胜负队内部、队员与裁判),出现的情绪波动和矛盾冲突,教师要及时“活血化瘀”,因势利导地进行成功与挫折教育。
总之,多样的体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师应有意识地去发现,挖掘和提炼,把它作为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
2.“以境陶教”――利用自然环境和创设环境进行德育教育
环境是“隐形”教材,同样具有教育性。体育教学的时空常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外界因素的干扰。教师应利用动态变化的气候场地条件、外界因素干扰针对性渗透德育教育,变消极作用为积极因素。例如“头顶烈日”,“身出严寒”的教学环境,就是磨炼学生意志品质的自然条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艰苦环境中出现的不良心理活动与行为(如怕晒黑、避寒风、厌运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同时教师以身立教,顶骄阳不怕晒,冒严寒不避风,让学生跟着自己艰苦环境中磨炼。有意识的创设具有教育功能的教学环境更是值得教师重视的。学校场地、设施、器材优劣不等的条件也可作为“环境育人”的积极因素。
3.“以章治教”――贯彻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课堂常规贯穿于并规范着教学的全过程。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制订师生共同遵守的体育课堂常规。坚持课堂常规的规范教育和严格训练,是学生“起始于知”,“落实于行”,做到知行统一。同时坚持循序渐进,逐步“磨合”,全面要求,持之以恒,在贯彻课堂常规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执行常规过程中出现的榜样行为与违纪现象,瞄准德育的渗透点,及时实施教育。通过规范约束与思想诱导的合力,逐渐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理性控制自我的习惯。
4.“以身立教”――发挥表率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教育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言行仪表、工作态度、行为方式、文化修养、道德面貌、意志作风等,像一部内容丰富的活教材展示在全体学生面前,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应该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垂范、身教为先,以达到“其身正,(下转72版)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途径
一、前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个阶段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价值观念形成和道德素养的形成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对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及时的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形成好的道德品质。下面将对初中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创设和谐的德育教育环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里面充斥着网络信息,学生能在网络上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因此在思想上呈现出了一定的独特性。再加上当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受到的家庭宠爱比较多,在心理上会表现出一定的骄纵和任性。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与学生同等的角度上,深入学生内部,充分的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想法和个性发展的情况,从而更好的把握学生思想。同时作为班主任应当时刻的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和健康问题,当前阶段很多的学生都存在着心理焦虑或者是脆弱等问题,需要教师能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心理疏导方案的制定,促使学生能逐渐的走出心理阴影。班主任要想让学生都能得到心理上的健康发展,一定要重视起环境的构建,要及时的给予学生帮助,促使学生能得到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倡导人性化管理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善于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对于一些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或者心理相对较为脆弱的学生教师则需要积极的从其身上找到闪光点,并鼓励学生将此发扬,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小组管理,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促使学生的班级管理积极性能得到提升。同时,教师对于学生所出现的不良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引导,而不是严厉的教育批评,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来进行感化,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四、在学科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
在学科教育当中适当的渗入一些德育教育知识,是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当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好的学科教学当中教师在保证知识教育的同时集合课程特征,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德育知识的教育,实现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对此,作为班主任要做的是积极的与各种学科教学的教师进行沟通,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好的情境,既能达到提升学生积极的效果,同时也能让德育教育的实施有基础保障。每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是具有阶段性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学科的发展历史来逐渐的渗透德育教育,鼓励学生在当中得到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五、建立平等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班级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取审美样的方法教师一定要保证树立起对于学生的平等观念。平等不仅仅要尊重学生,同时也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心理健康角度出发,避免因为过于严厉的管理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教师要做到对于学生的宽容,但这种宽容并不是无底线的,而是要正确的看待学生所犯下的错误,要采取心理疏导方式来进行逐渐的教育,在保护学生自尊心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让学生能懂得教师的一片苦心,从而促使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能得到提升。此外,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当中应当树立起班级内部的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来促使学生积极性能得到提升。让学生能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规范自我行为,为班级的德育教育实施效果提升做出保障。
六、积极开展团体活
班主任应当尽量的避免进行单一乏味的说教活动,而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好的展示平台,从而让他们能得到自我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对班级内部的制度进行适当的完善,建立班级管理团队,让学生能自我进行班级活动的组织。学生之间的带动性是比较强的,在长时间以来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和自觉性都将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能产生提升学生合作意识的效果,是德育教育当中重要方式之一。
七、结语
作为初中的班主任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学生的特殊性,要从实际出发来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并积极的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们能得到全面的提升,为他们的素质能力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建军.论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多样性[J].文理导航(上旬),2016,(12):174-188.
【关键词】初中班级;实施;德育教育;途径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主要以班级的形式展开集体性教学,许多的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作为基本单位来展开,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下面以自身的经验对初中班级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利用班会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的教学中,班会的召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班会教师能够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自信心。如果在班会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在其中进行德育教育,将会有助于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让更加体现出德育教育的效果。当然,楸Vぐ嗷峥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班主任应当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更新,不要每次班会所讲述的都是一些现成的问题,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德育教育不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例如:在中学的德育教育中主要以国家发展历史为基础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二、教师要树立平等宽容的学生观
教师在实施班级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可能的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并对学生尽可能的宽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予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相同的对待,以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同时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日常的交流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的予以指出,让他们能够顺利的改正。除此之外,当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出现错误之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宽容。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对教师真正的认可之后,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和实施德育教育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三、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
在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本人认为需要多角度的升级优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首先,教学方法的优化。使用更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自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其次,实现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亲切度不断提升,这样他们更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程。这也需要教师进一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手段不断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案例。最后,信息技术的融入教学。现代社会是网络的时代,需要不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因为这些多媒体课件、互动式白板教学、网络微课程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氛围营造。
四、拓展德育教育的课程领域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一周几节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最终完成的教育,需要进一步拓展德育教育的课程领域。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是一些德育教育的有效模板。现在国内所有的初中语文教材的版本选择的文章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德育教育的价值,因此在进行相关生词认识,阅读、写作能力训练之余,进行有侧重的德育教育,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初中语文教学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其阅读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式,有着这一基础之后,教师结合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提出对于某一方面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时,在进行相关的语文素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于文章关键语段进行重点理解,这一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有效融入生死人生观教育,怎样才能死后重于泰山,对于这种生死观的德育教育可以融入文章中心思想及重点段落理解的小组讨论之中。这种小组讨论可以实现学生参与班级德育教育的主动性提升,更好的提升学生德育教育质量。
五、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融合教育
如果单单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进行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德育教育。学校的教学上述两点论述很多,这里就不再累述了。家庭也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有效平台,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需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多引导正能量,少释放负能量。社会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不断拓展德育教育进社区,让学生到社会活动室,帮助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实践他们的德育理论知识,树立正面的人生价值取向。
六、结束语
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是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必要教学方式,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学习兴趣等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应该积极的加以配合,希望我国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少年;养成教育;德育;途径
从广义上讲,所谓青少年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多渠道的协同教育和影响,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养成教育的核心是习惯教育,养成教育强调由自发向自觉的渐进。加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和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德育过程的内涵
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实现社会道德规范向受教育者主体的转化,以实现人的价值,而后再外化为道德行为。德育过程的基本趋势是依据发展的规律和道德价值的追求,去限定素质发展的方向,并使道德品质逐渐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由多方面的变化到成熟。德育过程的结果就是人的社会化、阶级化、人格化,形成一个人的社会特质。德育过程实质上是给学生建立起受教育者所要求的实际关系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德育就是通过对人的启迪与内化,提高人的素质,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境界。
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少年期以前的时期(即12岁以前),是真正的幼稚期或儿童期。这一时期的人更多地依靠成人的照顾、爱护,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都比较低。少年期或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过渡期)的青少年,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并存的时期。这一时期是青少年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的时期,是世界观萌芽的时期,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理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的时期。这就需要教育者循序渐进地、积极地引导,以促进青少年养成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成功开展青少年养成教育的五个基本点
(一)引导
引导在青少年养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德育过程的积极因素,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必然要求。引导青少年养成教育,除要遵循德育的原则(说服教育原则,摆事实、讲道理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实践性原则)之外,还要遵循普遍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等。
1.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引导,切不可受“唯智论”的片面影响,只注意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要注意到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二是指要尽量把“引导”渗入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各个方面,贯穿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每一个基本要素,从而使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统一,促进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2.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也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针对养成教育的对象——青少年。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针对青少年特有的心理特征,实施积极的引导。二是要针对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性。人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有共同的显著特征,但人与人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开展养成教育,一定要针对这种个别差异性,做到普遍关注下的个别引导。
3.适度性原则。少年的第一个社会化任务是谋求独立,在此过程中,他们开始抵抗儿童时期不愿执行的那些任务要求,当教育者限制他们的独立性,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会表现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的形成以及世界观的萌芽、自我意识的发展等心理特征,都要求教育者在引导青少年养成教育时,必须掌握适度原则,避免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二)协同
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 的德育网络系统,使多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这里的“协同”指的是德育网络中各要素的协同与一致。
1.德育网络系统分析。青少年的德育网络系统应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德育网络系统,即由课堂教学系统、课下活动系统、校园环境系统和班级教育系统组成的联系网络。二是校外德育网络系统,即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系统。这是一个为有效实施德育在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德育途径之间结成的一种“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体系。校内德育网络系统能够充分体现教育者的意志和道德价值取向,而校外德育网络系统是校内德育网络系统的有效补充。
2.德育网络系统各因素功能上的互补。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上各具特色,既不能相互替代,又各有优势和不足。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认识——理性和规章制度、纪律来实现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青少年的教育影响有着显著的特点:奠基性、先入性、亲情性、可信性、权威性、有效性、灵活性、针对性、渗透性、感染性、长期性、持续性、随意性、局限性。社会教育影响主要包括社会宣传、社会舆论、社会风尚、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社会环境和邻里环境等,这就决定了社会教育的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和自主性。
3.协同教育的重要性。有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以自己的不正确的生活经验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轻易帮助别人”等。这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养成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的道德教育效果也会在父母的不良“经验教育”中毁于一旦。德育网络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不协同,就会让受教育者无所适从,德育效果得不到强化,不利于养成教育的成功。
(三)活动
养成教育应该重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品德,让青少年在日常活动中体验、感受道德的力量。活动在青少年养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在活动中可以学到很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在活动中得到检验和矫正,这样,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感受,从而深信自己所了解的行为规范是正确的、合理的,这些活动和行为才会变成他们的品德特征。例如:如果青少年只从理性上认识到劳动的好处和意义,没有亲身体验到劳动的作用,没有感受到劳动后的欢乐,没有经历真正的劳动,那么热爱劳动的品质只能是空的。总之,任何良好的品德都是在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所以养成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上,更重要的是组织青少年亲身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教育。
(四)自律
养成教育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青少年学生不可能永远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他们终究要长大,终究要离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尽可能地让青少年独立生活,使他们时刻能够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完善自我,使他们在自警、自诚、自励的“道德长跑”中养成良好的德性,这是养成教育成功的捷径。
(五)评价
养成教育的评价是养成教育成功的重要部分,关系到青少年在养成教育中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定型化。青少年接受的道德教育,往往只限于奖励和惩罚,先是物质上的,后发展为精神上的,德育的价值在他们身上带有一定的功利性。随着个体身心的发展,道德价值的享用功能得以深化和发展,并由此产生一种道德发展、人格完善的根本动力。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正确评价会成为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强化,从而使他们乐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
现阶段,我国在道德评价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德性养成不太重视。这样不利于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养成教育的成功也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参考文献:
[1]成有信.教育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3.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管理网络;队伍建设;德育评价;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结合多年德育工作的实践,就小学实施德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谈几点体会。
一、健全德育管理网络,落实德育目标任务
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发展大局,学校必须确定以德育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以“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管理网络。要根据学校实际合理确定德育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方案,详细具体安排德育工作。要加强德育工作督促检查,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我校确定了“追求真善美,培育有智慧、明是非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理念,提出“以真求真、以善扬善、以美育美、以爱育爱”的落实路径和措施。在全校开展“真善美在课堂、在校园、在校外,真善美在语言、在行动、在礼仪,真善美在教师、在学生、在家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系列活动。从“弯腰捡起一片纸”“随手拧紧水龙头”“不闯红灯文明行”“在家我做小帮手”等细节入手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基础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队伍。班主任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能组织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我们的做法:(1)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如开展“读书点亮智慧人生”“放飞心灵,成就梦想”等为主题的班会课观摩,让班主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开展思品课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1~3节思品课的观摩教学,组织班主任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模式。(3)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每学年除有计划地送部分班主任参加外地培训外,学校政教处还按月开展班主任培训,培训做到月月有主题、有点评和反馈、有实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德育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长春52中开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平台,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价:(1)引入学生标志性发展评定卡评价、班级捆绑100分评价、课堂优化评价、等级评价和积分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都注重及时性和激励性。等级与积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更有实效。(2)改变了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从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实践与操作素养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3)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4)学期末通过评价平台,对所有学生一学期来的思想表现形成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等级,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予以通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系统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学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进,提高了德育评价的实效性。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
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德育多元化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生源复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混杂,还有外地来做生意、打工者的子女,也有父母都不在身边在校外公寓寄宿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仅靠一两节品德课教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点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以及公寓寄宿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行。
参考文献:
[1]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一、德育教育社会化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其主要精神是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讓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专家的这些论述都在说明,品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会变得苍白无力,就如同在岸上教人如何游泳一样毫无意义。因此,品德教育只有积极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讓学生亲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体验与感悟,才能唤起学生生命的全部热情,使学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敞开,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如此一来,德育的实效性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了,学生在此过程中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二、德育教育社会化的实施途径
我们北京五一小学周边有很多可利用和开发的德育资源。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拓宽育人途径。
(一)建立实践基地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坚实基础
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建立“三军仪仗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实践中,我们将中国人民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的光荣历史、中华文明礼仪故事编辑成册,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并组织学生走进仪仗队,进行参观、访谈。开展争做“小小仪仗兵”的活动,练就过硬本领。
2、科学创新教育基地建设:建立“航空航天部二院科学创新教育基地”。我们通过邀请研究院的科学家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带领全体学生参观、进行航天模型制作等活动,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邮文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永定路邮局邮文化实践基地”。我们与永定路邮局合作,成立青少年邮驿站。通过参观邮政营业场所,了解了邮务常识和邮票的基础知识;通过尝试开展加盖邮戳、写信、寄明信片等体验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感悟具有3600年的“邮文化”,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审美意识。
4、“酒文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中国龙徽葡萄酒厂酒文化实践基地”。我们组织学生到龙徽酒厂进行参观、学习。透过龙徽近百年的发展史,学生了解到北京地区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产业的百年发展历程,从中看到京城老百姓饮酒习惯的变化。通过龙徽葡萄酒基地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开发家长资源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有效保障
五一小学家长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是周边军队、医院、法院、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他们热心学校工作,愿意为孩子们的成长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因此,我们充分开发社会资源,整合校外力量,建立起一支由校外辅导员和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校外工作团队,聘请科学家、官兵、法官、邮政工作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校外志愿服务团不断走进学校,参与指导学校社团活动;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这些活动讓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充分显示了教育活动实践性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的心理需求。
(三)开展志愿服务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平台
开展志愿服务是深入推进德育教育社会化的有效平台。为此,学校努力为学生搭建参与实践的活动平台,组建了红领巾志愿服务团。红领巾志愿服务团的团员们,每人在校园内确定一个服务岗位,明确服务的职责,个个有实践和体验的机会。他们还把志愿服务精神带到敬老院,带到社区、街道,给社会献爱心,送温暖,用自己的小手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号召每位学生争当红领巾小主人,争做合格小公民,参与学校管理。志愿者的行动是永恒的,无限的,但贵在平时,贵在坚持,贵在实效。目前我校有500多名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共同营造文明、礼仪、健康的社会氛围。
(四)德育课程生活化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如《我是参与者》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利用开展“迎奥运师生同乐趣味运动会”的契机,将教学中的三个环节“我们可以做什么”、“自己管理自己”、“参与无极限”设计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在“参与无极限”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小情境:如果运动会那天,我们班得了全校第一名,你们会怎样?如果因为小明没有发挥好,影响了全班的成绩,你们会怎么做?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假如有的同学不理解,你怎样做?通过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热心管理这样的“闲事”其实也是我们参与集体事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主动地化解一些矛盾,为集体的事着想,这也是一种参与。
关键词:德育观 信 爱 角
一、我的德育观
自参加工作以来,德育就一直充斥着自己的耳畔。那个时候,还真没有仔细想过:什么是德育?随着时代的变化,似乎对德育开始敏感起来.尤其是最近几年,自己成为学校大队辅导员后,纵观学校搞的很多活动,让我这个当教师的不得不发个疑问?什么是德育?什么是学校的德育?
学校的德育是整洁的教室和清洁的校园环境,环境“塑造”人,好的环境打造的是胸有大志,善于拼搏,追求卓越的人;
学校的德育是早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是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
学校的德育是教师得体的衣着,温暖的眼神,知心的话语;
学校的德育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别看孩子不知晓领导们是怎么掌控一所学校的,但是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和谐与否,会尽收眼底,因此,学校德育是一种和谐的气息;
一个好的班风是德育,一场好的联欢会是德育,一个运动会是德育,一个参观是德育,一个好的老师是德育,一个好的班主任是德育,一个好的主任是德育,一个好的校长更是一个德育,而且是一个大德育......
德育不虚无缥缈,德育无处不在,德育工作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亚于教学工作。
二、有效德育需要抓好三个关键:
一是“信”。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信好学”中的信,指的是“信仰”、“信念、”“信心”之意。孔子认为,“信”是一个涉及做人、交友、社会、治病、取人、治国诸方面的伦理范畴,它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
德育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难解决的德育问题,而德育问题往往又是无解的,因此,我们要先树立信心去做德育工作,这样才会有了坚持我们面对问题的信念,学会去艺术的化解无解问题。
第一,要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人无信不立”,良好的信用是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没有信用或信用不好的人,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将会被社会淘汰。
第二,要强调诚信的必要性。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做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其中有一点就是诚信,社会讲诚信,首先是个人要讲诚信,所以,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只有人人讲诚信,社会才有诚信,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
二是“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德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德育是死亡的德育;不能培养爱的德育,是失败的德育。
当德育工作者要做到热爱学生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使学生体会理解、接受这种爱。
李镇西:“所有的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你能否感受到爱。”正如世界上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光。有爱,才有投入,才有奉献;爱要爱的真诚、具体、深远、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不是好班主任;教师的爱是人间最博大、最深厚、最纯洁、最无私的爱。
丰子恺先生在回忆录里写了他的恩师李叔同的一段往事: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随地吐痰。李先生是个极其严肃的人,他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下课后,李先生请那两位学生留下来,用很缓和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作,刚要申辩,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每个学生都有权享受关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优生”身上优点固然多,“学困生”身上也有闪光的地方。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是班主任不偏袒、不主观臆断的最好表现。
“爱胜过一切说教”,语言是师生交流的主渠道。若我们恰当地使用富含爱意的语言与学生谈话,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学生有了进步时,可以鼓励他:“有这么大的进步,真了不起,要继续努力哟!”学生表现很出色时,可以夸奖他:“我真为你感到骄傲。”如学生失败了,可以告诉他:“别灰心,还有下一次!”学生受到委屈时,可以信任地说:“老师相信你……”也许这一些简单的话语,在不经意间就让你困扰的德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是“角”。
角,角色。扮演不同的人物。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他的意思是:自己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自己就应该自问自己对别人的仁爱;自己管理别人,别人却不受我的管理,自己变应该自己反问自己的智能如何;自己对别人很有礼貌,别人去不加理睬,达到,自己就应该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凡是自己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身做对了,天下的人自然会归服与你。
德育工作者往往把学生当做塑造对象,把自己视为“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常常持着“评价性学生观”来开展德育工作,这往往会让自己遇到很多障碍。德育工作者该随时的转换自己的角色,有的时候做学生的服务者、协助者;有的时候做学生的朋友、参谋,甚至“同伙”。不是去帮学生判断事情的对错,而是给予学生尊重、理解、支持和信任,设想学生的处境和感受,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赞成、认可学生一切思想和行为。通过帮助学生理清事实,澄清其价值观念体系中的矛盾,培养学生的抉择能力、判断能力,引导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德育工作者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1.让学生认识自我角色。如设计生活自理角色系列,班级管理角色系列,“合格小公民”角色系列,通过自我角色实践活动,培养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2.让学生感受历史角色。如扮角色读课文,根据课本演剧本,为演示某一规范行为而设计不同角色的情境表演。通过感受历史角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结合内容,激感
从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与心理因素。从备课环节着手,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教材本身具有的德育功能。
歌曲《我们爱国旗》是一首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歌曲本身就是抒发对国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通过对歌曲的学唱,以及教师的引导和知识的引申,进一步了解国旗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之情。以此达到它本身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歌曲《快乐的早晨》,表现了大自然间朝气蓬勃、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从音乐中感知生活的美好;歌曲《一对好朋友》、《可爱的动物》、《小狗与口哨》等乐曲则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亲密和谐的融洽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这种美好、善良、纯洁的心灵。这些教学素材本身就具备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育人功能。
2发挥机智,随机应变
教师应该发挥教育机智,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发现德育教育的切入点,适时适地的把握时机对学生灌输德育教育。在一次偶然的唱游课上,一只小鸟不知何时误打误撞飞进了唱游教室。在同学们的喧闹声中受到惊吓,在教室里横冲直撞,直到撞到窗户的玻璃上,瞬时失去了生命。同学们惊呆了。这是以此很好的进行生命教育的机会。他们亲眼见证了生命的脆弱,我把握住这次良机。在当天的唱游课上正好进行的是飞的律动。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在学小鸟飞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状况。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要注意安全,看清周围环境,要注意谦让,不要发生交通事故,不能拥挤做事情不能着急学生们很有自己想法。一次小鸟事件成了一个很好的生命教育的教育素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类似的状况肯定会有很多,只要教师能够适时把握机会,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3活动体验,收获感悟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真实的感受,往往比他人的灌输更加能触及内心,这也是学生通过主动思索而达成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小树快长高》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歌曲抒发了小朋友和小树亲切交谈的亲密关系和希望小树快长高的美好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给光秃秃的小山坡种树的环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小树,亲自劳动把小树种在山坡上,并面对面的对自己亲自种的小树唱出自己的祝愿这一连串的活动,真实的感受到我们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发自内心的对小树许下祝愿。通过活动,激发了小朋友内心真实的情感,生动的让他们增强了环保意识,进行了生命教育,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我想这样的教育比起单纯的说教可能更为深刻和有效。
4兴趣着手,引发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兴趣不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目的,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兴趣更能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喜悦和求知欲望,引发他们的主动探索。
《小红帽》是一首活泼、可爱、节奏欢快的歌曲,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脍炙人口,歌词生动、有趣,非常受到小朋友的喜爱。教学环节的设计从歌词入手,创设和歌曲内容相切合的森林情景,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分工扮演森林中生动有趣的不同景象,在表演中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也有极大的兴趣和很高的参与热情。不但亲身感受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更是增强了安全意识和主动自我保护的意识,与生命教育达到了有机结合。
5不拘形式,無形渗透
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又是不拘一格的。德育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应该在无形之中无声的渗透。
歌曲《小雨沙沙》的教学过程加入小雨的表演,意在为歌曲的学习创设情境,却在无声中让学生感受了沙沙细雨滋润大地,唤醒大地间的万事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气。感受了自然界蕴藏的无限的生命力以及细雨对自然生命的爱护。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也让学生在表演中在学唱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通过对大自然美好的想象,对生活美好的憧憬,激发出学生对生活的热情。通过这种听、唱、玩、演、说等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感知感悟,逐渐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达成了生命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
6适时评价,有效引导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适时的评价,是学生最好的激励,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能淡化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歌曲《小叶子》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同学们在情境表演得过程中扮演小叶子空中随风飞舞的样子。有的舞姿轻盈优美,有的简直是群魔乱舞。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评价、有效的引导。对舞姿优美的同学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