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icu优质护理服务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7 14:53: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icu优质护理服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icu优质护理服务

第1篇

1 加强思想教育, 树立了优质化服务服务理念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 保证患者的安全, 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 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 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 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因此, 作为icu的监护护士, 在没有患者家属陪伴的工作环境下, 处处以患者为中心, 将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从思想上转变认为监护护士是“高级保姆”的观念, 用实际行动把优质服务落实到位。开展“优质护理”活动的初期, 科室对科护理骨干进行了动员, 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了创优动员, 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 转变服务理念, 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根据科室的特点, 在原有的基础上, 通过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不断改进科室工作, 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及时对表现好的进行奖励, 使护士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也渐入人心。

2 夯实基础护理, 注重服务质量。

2. 1 针对ICU无陪护、探视时间短, 所有的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均有护士完成这一特点, 提出在临床工作中, 护理人员注重每个细小的工作, 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满足及康复的要求, 为患者提供系统化、全方位照顾的基础和核心。例如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病床之间用床幔隔离, 协助患者更衣等, 护士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次鼓励的握手等均给予患者康复的力量。

2. 2 强调对基础护理的督导检查, 逐步将基础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督促变习惯, 使以前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积极为患者着想, 把患者的需求时刻放在第一位。并将基础护理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全过程。ICU患者病情重, 生活不能自理。ICU的全体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护理, 晨间护理、午间护理、晚间护理都做到一丝不苟。渐渐的, 规定变成了习惯, 基础护理要做好变成了每一位护士心中的理念。ICU的患者也慢慢的有了新的变化, 床单位整洁了, 患者精神了, 病房干净了。

2. 3 科室评选出1~2名护理质量督导员, 对护理工作中护士长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督察, 及时给予指导改进, 及时登记在科室建立的护理质检本上, 并每月将发现问题及改进的效果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一次, 取得了良好地效果。

2. 4 实行上级护士负责指导, 监督检查年轻护士工作, 质量考核和科室护理绩效考核挂钩, 护士长和护理质控小组成员每天床头交班时负责检查患者的护理质量, 并记录存在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使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 5 确定每月科室护理例会时间为护理质量学习标准日, 规范和提升了护理质量标准。

3 提高临床技能, 加强科室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培训及操作培训。

想要更好地做到优质护理服务, 必须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 针对这一点, 本科室利用晨会时间体会提供相关患者的理论知识和护理常规, 护理操作组成员不定时抽查护理操作情况, 并作好相应登记及反馈,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每月组织护理查房一次、业务学习一次、护理理论考试一次及每人护理操作考试两次;每季度集中床边操作各种监护及急救仪器一次, 做到人人熟悉仪器的的使用及保养, 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4 鼓励科室继续教育及专科培训。

全科人员均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其中2名护理人员完成山东省重症培训, 3名护理人员参加硕士在职教育, 2名通过了护理中级执业证书考核, 其余护士均参加本科在职教育,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扎实理论基础, 丰富个人经历, 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5 监护室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优质护理举措

5. 1 粉红色的温馨留言卡:让患者家属留下联系方式, 并将患者的喜好、生活习惯等标注在留言卡上。更多的家属则会写上鼓励患者的话语, 由监护护士转达, 表达家属及亲友的心情, 拉近了患者、护士及患者家属的距离。

5. 2 术前访视并发放“致患者的一封信”以及转出患者的回访:通过访视让患者及家属减轻了对ICU的恐惧和陌生感。

5. 3 为患者提供一次性纸杯、卫生纸。

5. 4 为探视患者家属提供鞋套、隔离衣, 喷手消毒剂。

5. 5 进行英汉语结合交接班, 对于敏感词汇, 使用英语交接, 避免影响患者情绪及治疗,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 6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为患者定制营养餐, 满足患者的合理的饮食需求, 每天有供患者选择的菜单, 有加热饭菜和保温措施。

第2篇

关键词:ICU;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本次研究中,为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260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应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取得理想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2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ICU基础护理设定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男68例,女62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0.5±4.8)岁;观察组男69例,女61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39.8±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ICU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为ICU患者行常规的护理措施,例如:监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各项生命指征的变化等。对ICU基础护理流程展开,对护理流程中每个环节进行分析,经过讨论分析,找出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解决方案,应用优化后的解决方案后,与优化前基础护理进行对比,具体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如下:

1.2.1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ICU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关于优质护理内容的学习,对ICU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充分重视起来,投入到护理服务中。同时要进一步完善ICU护理流程,使ICU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保证。优化护士排班,评估护士工作量,从而科学的、合理的对护士资源进行分配,使ICU护理质量得到保证。根据我国ICU管理规定,ICU床位和护士比例是1∶3,床位高最峰时也不得超过1∶2.2,实际上,ICU床位对护士的需求量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将护士岗位与护士职责重新调配,细化护理职责也护理流程,充分评估护士工作能力与护龄等情况,选出组长,合理搭配各护理小组的组员,采取弹性的排班方式,以固定小组搭配加强班的排班方式,使每个护理班组、每个时间段都能保证人员充足,充分满足ICU的护理工作,17项ICU基础护理工作得以实现[1]。

1.2.2完善护理流程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需要为ICU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和教育,帮助护理人员建立起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ICU基础护理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基本构成,及时观察患者病情进展,对17项基础护理加强学习,分析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护理小组组长要控制好ICU温度和湿度,准备好护理物品,ICU基础临床护理要根据规范操作,固定好各种导管,使导管时刻保持通畅。每周都要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2]。

1.2.3优化护患间的沟通 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服务的每个步骤,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学习护患的沟通技巧,定期发放护患沟通调查满意表,通过调查了解到护理人员和患者间的交流和沟通情况,掌握患者病情进展、用药、饮食及检查结果等,指导患者家属配合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时解答患者家属的问题。应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实行多劳多酬的方法,其中绩效薪酬包括岗薪与绩效两部分,绩效薪酬由护理工作量和护量满意度等指标统计,使ICU护理人员薪酬的分配实现公平和公正[3]。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医院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96.0±9.2)分,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86.7±7.5)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医院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医院感染率9.2%,对照组医院感染率30.8%,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9.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8.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ICU基础护理服务的优化需要从基础上了解护理流程,从而对护理流程进行分解、简化和增加,使基础护理流程进一步完善,从而可以为ICU患者提供优化的护理服务,提高ICU护理质量[4]。优化ICU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医院医源性感染发生,为ICU患者临床抢救创造条件。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一致[5]。可见,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规范护理人员不良行为,改善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优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使临床护理工作实现最优化服务。

综上所述,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为ICU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ICU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可以更好的创建ICU优质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2.

[2]马俊涛.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4,35(3):645.

[3]刘晓辉.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54.

第3篇

【关键词】 基础护理;ICU;优质护理服务

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且危重,并执行无陪护制度,因此护理人员较其他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承担了更多的基础护理工作。因此护理质量不高,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患者满意度相对较低。为提高患者满意度,必须提高护理质量,首先要重视基础护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明确一个主题:”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满意服务[1]”。我科作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试点科室,自2011年2月以来,我科对重症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有16张床位,40名护士,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28名,护士7名。专科毕业8人,本科毕业32人。

1.2 方法

1.2.1 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 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优质护理方案。对于不同原发病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并实施现场护理质控等创新工作思路。

1.2.2 加强基础理论及专科理论培训 规范护士基础护理技能,完善专科知识,形成书面材料供护士自学,安排资深护师专科讲课,要求每人必须熟练掌握专科疾病特点、临床表现、病情观察要点、沟通技巧、安全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

1.2.3 全面提升基础护理质量 患者的所有生活护理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比如患者面部清洁、足部清洁、喂药及鼻饲等等。在此基础上,科室将基础护理各项目纳入各班职责;在护士长日查房中将基础护理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并实施规范的交接班流程,为患者实施安全护理,保证有效治疗,提高护士的疾病观察意识;设立两名助理护士,增强护理人力,为基础护理提供人力保障;开展了皮肤管理品质圈,增强了护士的皮肤护理意识,提高了危重患者皮肤护理质量,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了。

1.2.4 以“患者为中心”,为危重症患者及家属创造良好的人文化环境 对于极危重症患者适当延长陪护时间,对于外地探视者适当予以照顾,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利用探视时间,征求患者家属意见并评价护理质量,以促进护理工作的提高;同时,科室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针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予以积极解决。建立陪侍区宣教专栏,编写ICU患者及家属入院告知书,使每一位患者及家属进一步了解重症护理工作,以取得理解与支持。

1.2.5 提供优质全程小组责任制护理 完善护理管理体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改善排班模式,实行APN排班,按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互相搭配排班[2],分成6个小组,A班由2个责任小组成员负责分管16张床位的患者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P班和N班,由责任组长兼医嘱班工作及病房管理工作,责任护士分管患者。小组成员一同参与制定患者的护理计划,及时完成分管患者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对责任护士无法完成的技术操作和临床判断,组内成员团结协作,责任组长随时给予帮助,特别是一些复杂病情演变的判断,责任组长要起到指导作用。交接班时,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进行床头交接,责任组长之间把科内重点患者和重要事项进行交接,使护理工作的连贯性有双保险。护士长每日根据次日危重患者数实行弹行排班,在护理工作薄弱时间段、节假日增加护理人力,保证患者在各个时间段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护理。

1.2.6 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 废除原来入院评估单,修订了特级护理记录单,将曲线图和表格式记录融合,简化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工作,通过曲线图记录一目了然,替代了以往各班需书写的方式,而在书写内容上要求精炼,具体记录患者阳性症状和体征病情变化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改进护理文件书写后明显缩短了护士书写时间,将护士还给患者,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重症护理质量,使护理回归本源。

1.2.7 建立健全护理薪酬和激励机制 运用绩效考核,达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目的,并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根据护士工作的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出勤率等进行考核,同时结合护理岗位技术职称进行奖金分配,对于高学历护士、骨干护士,还应将其自我价值实现也作为激励因素,科室还制定了明确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2.8 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采用本院现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家属探视或办理出院、转科手续时进行调查。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调查内容包括护理和环境方面,采取打勾方式,用满意、不满意来回答,对于不识字的患者家,责任护士逐条解释,患者家属自行打勾。

2 结 果

2.1 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 分组负责后,护士责任感增强,病情观察及时,增加了护理安全系数,每个月科室医院感染、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与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的检查内容达标率达到98%。未发生护理纠纷,基本上达到了零投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9%。

2.2 便于本科室护士长的管理 通过分组可以更加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绩效考核还可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轻护士长的一些管理压力

2.3 提升了护士自身价值 优质护理开展以来,护理人员争先恐后地参加了医院等一系列有特色的护理培训,拓宽了护理内容,提高了护理品质,为成为护理专家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有6名护士在参加医院优质护理活动中获得了优秀个人奖。

3 讨 论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动态观察病情的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危重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基础护理质量;同时由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基础护理是患者舒适度、安全性的基本保障,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服务精神的直接表现[3]。落实基础护理,要以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做支撑。不懂专业就做不到优质。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优质护理”不是机械地将基础护理项目分解开来完成,而是要围绕患者的病情、诊疗效果、医疗安全、转归和康复的需要,将基础护理专业化,将基础护理、人文关怀以及专科护理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实施整体护理,从而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4]。

参考文献

[1] 曹荣桂.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1.

[2] 陈娅莉,盛芝仁,徐海燕.护士分层管理在优质护理病房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 复,2012,11(3):270-271.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ICU患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4年2月—2015年2月,ICU患者114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72例,女42例,年龄20~60岁,平均(41.26±1.69)岁;体重45~83 kg,平均(63.12±5.97)kg;原发疾病:24例脑出血,39例脑外伤,21例脏器功能衰竭,12例重症休克、败血症或中毒,18例心肺复苏。对照组中,男68例,女46例,年龄22~65岁,平均(40.45±2.05)岁;体重46~85 kg,平均(64.21±5.59)kg;原发疾病:22例脑出血,36例脑外伤,23例脏器功能衰竭,18例重症休克、败血症或中毒,15例心肺复苏。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原发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ICU常规病情监护、遵医嘱护理、病症防护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分析临床护理经验、结合ICU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①加强护理团队建设。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护理风险监控小组等,根据ICU具体情况、患者情况制定专科护理操作规程、基础护理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理预案等,同时制定相关责任制度及管理措施确保风险护理与优质护理贯穿于日常护理全程中。组织开展ICU风险相关知识、优质护理相关知识及专科护理知识及技术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风险防控意识与能力。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职业水平、年资等组织开展分层次培训,强化专科科室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技能。

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根据ICU实际需求,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对于午间、晚间、节假日、突发事件以及工作量剧增等环节,随时调配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全面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可减轻护理人员的身心压力。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凸显人性化护理、全程护理,做到密切询问患者、详细查看病情、完善基础护理、全程贯穿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全面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主动关心患者并为其提供服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③优化护理流程。健全ICU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并优化工作流程,建立ICU常见病护理流程、专科操作规范,例如CVP监护规范、呼吸机操作规范等,细化专科护理服务内容,从而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专业、高效、优质、及时的护理服务。优化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模式,根据ICU诊疗特点以及相关管理规范,准备好各项常用药品,并由专人管理,在使用后及时补充或养护,确保ICU急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优化护理文书书写,即参照《护理文件书写实施细则》并结合ICU特点设计护理文书表格并结合文字书写,形成ICU专科护理记录单,节约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提高护理记录书写效率及准确率,为临床护理争取更多的时间及经历。 

④严格执行无菌规程。ICU留置管路较多、侵入性操作频繁、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等,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护理中,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操作规程,切实落实消毒管理制度与无菌操作制度,加强病房消毒以及通风,对于预防或减少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⑤持续质量改进。建立健全ICU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定期结合不定期质量监控,逐级反馈既存护理问题并督促整改,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加强对重点时段、环节及人员的监督检查,切实落实核心管理制度,实现全方位、连续性质量管理与护理服务,确保每一个护理环节均一丝不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例如院内感染、跌倒、坠床、烫伤、非刺激性拔管及压疮等。采用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宣教、住院环境、沟通技巧等,总评分100分,得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80-89分为基本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计算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护理方案能够减少或避免坠床、跌倒、院内感染等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ICU开展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2。 

3 讨论 

ICU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科室,日常护理中潜在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自身综合水平偏低(护理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综合水平低下以及操作技术部熟练)、病房无陪护、消毒隔离不到位、无菌操作不严、护患沟通不到位及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等方面[3-4]。上述因素的存在,可导致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高度紧张,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基于ICU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转变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开展全方位、人性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对于降低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其是在加强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强化人性化护理、规范化护理、安全性护理与集成护理,将传统“疾病护理”转变成为“生理-心理-社会”全面优质护理[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充分融合人性化护理的内涵以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寻、开展科学性、可行性的护理服务并逐步推进护理质量改进,从而优化内部管理、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以及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等[6-7]。同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具有综合水平高的护理团队 、严谨的护理细节以及监护整体的连续性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护理薄弱环节,规避护理风险[8]。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切实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理念,更好地体现护理核心,提高护理团队整体水平,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实施弹性护理排班制度,能够强化护理薄弱环节护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转变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也有利于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更加投入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9]。优化护理流程,可规范护理行为,避免因个人护理技术水平不足所致护理缺陷或护理不良事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则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关键环节,也是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上述优化护理模式,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改进,能够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得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和患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规避护理风险事件。该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在ICU中开展优质护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仅为2.63%,较对照组常规护理后的14.91%显著降低,且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5.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与张隽等[10]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针对ICU护理特点及既存问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流程、规避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玮.优质护理在提高 ICU 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220-3222. 

[2] 吴晓华.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现代养生(B),2014(1):154. 

[3] 于春艳,张宁,江磊等.优质护理在ICU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上旬刊):4057. 

第5篇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理念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ICU收治的59例患者以及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ICU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59例患者为对照组,后59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86.4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84.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在ICU护理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优质护理;ICU护理管理;应用研究

医院ICU病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临床护理环境封闭,接受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家属难以陪护,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全部由护理人员完成。优质护理理念是指护理人员要加强基础护理,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不仅要完善护理专业的工作内容,还要提升护理的服务水平。本次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ICU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该组未采用优质护理理念;以及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ICU收治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该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理念进行护理管理。所有118例患者均符合2008年《全球急救重症学会制定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为46-90岁,平均年龄为68.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五点:第一,加强护理人员教育,树立优质护理理念。通过院系的健康教育,对ICU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的认识,形成护理价值观和护理行为标准,调动护理人员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治疗事项,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难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第二,改善ICU的护理模式。ICU患者大多呈现危重、昏迷状态,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同时要从患者家属着手,在探视时间热情的接待每一位家属,告知家属ICU的探视制度以及患者情况,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第三,尊重并且理解患者。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尊重患者的意愿,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从而获得患者的认可。护理人员从接待患者及家属时,要告知患者ICU的准则,告知患者主要治疗方式和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于不能言语但神志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准备笔盒写字板,了解患者的想法,从而为患者更好的服务;第四,加强医院护理人员的排班工作,优化排班模式。ICU护理工作非常繁重,护理人员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要合理的进行排班。将年轻护士与经验丰富的护士结合排班,每组设立组长职位,责任护士要带领小组成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第五,加强医护合作,主管护士要与主管医生交流沟通,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将患者病情变化告知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特点,告知护理人员相应的注意事项,从而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其中,满意度指标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其中护理总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和不满意;另外,统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ICU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处理

整理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数据和护理满意度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9例患者中,共有57例(96.61%)患者抢救成功;58例(98.31%)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对照组59例患者中,共有51例(86.44%)患者抢救成功;50例(84.75%)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ICU护理管理中树立优质护理理念,并且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还能够实现和谐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管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得到医院、患者以及社会的认可,既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能够树立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ICU护理管理中,应该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周娇莹 单位:台州三门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辉,宁卓慧,康凤英.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护理研究,2012(03).

第6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ICU患者;护理效果

急诊ICU是救治危重患者的科室,在急诊ICU中,不仅需要医师具有专业的急救素养,同时需要护士具备较高的护理素质来提升患者的存活率。但是在急诊ICU患者的护理中,常规护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优质护理属于新型的护理手段,但是对其在ICU患者临床护理的研究较小,因此,本文结合在本院急诊ICU接受护理的48例患者,探究优质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急诊ICU接受护理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51.6±4.4)岁。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全球急救重症学会制定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2)患者家属同意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以及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包括急救流程以及护理操作的培训,并且在培训过程中,要提升护士的服务意识,(1)加强对抢救仪器的准备工作,保证氧气袋、呼吸机以及引流装置及时投入到抢救工作中。(2)建立优质服务理念,关注抢救细节,对于患者气道、呼吸以及管道等问题,应该采取提前干预,最大程度的提升抢救效果。(3)在患者进入病房后,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急救计划,在抢救过程中,要根据临床经验考虑是否再次加入30%酒精湿化。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氧流量,保证在2-4L/min。对患者建立静脉管道以及PICC通道。(4)密切关注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以便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如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可以行气管插管,给予患者机械通气,并且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采用护士长评分的方式,对护士的护理操作、设备仪器准确性以及护理安全性进行评分。另外,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维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及(sx±)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分别采用X2和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情况及护理评分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3.33%,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护士的护理操作、设备仪器准确性以及护理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62.50%,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ICU患者具有发病急以及病情重的特点,有效的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抢救效果。而常规护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急诊ICU患者的护理需求。优质护理是对护士的护理操作、责任心以及服务意识进行培养,使其具备专业的素质以及优质的服务意识,从而可以提升患者的抢救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83.33%,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护士的护理操作、设备仪器准确性以及护理安全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对ICU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且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操作评分。其可能是由于优质护理模式是针对护士的操作方式,可以提升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以及服务理念,从而可以提升护士护理操作的各项评分。在对优质护理方式的研究中,崔红美等人认为对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并且可以将护理操作评分提升10分左右[1]。覃闽桂等人认为在胃出血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率10%左右[2]。诸多研究证实了优质护理的有效性。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62.50%,说明在对ICU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其可能是由于在对患者的护理中,优质护理更加接近患者的抢救护理操作,且可以照顾患者家属的情绪,从而可以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黄万红认为优质护理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约15%[3]。姜春江认为优质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18%左右[4]。诸多研究证实了本次研究观点。总之,在ICU患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更好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操作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崔红美,沈国娣.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06:66-69.

[2]覃闽桂.优质护理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5:1-2.

[3]黄万红.研究优质护理服务用于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02:408-410.

第7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基础护理;流程;护理服务质量

为了响应卫生部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号召,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1年起开始创建优质护理工程,从多方面入手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对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而言,由于收治患者特殊,护理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改善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第一步。就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对ICU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病房共有21张床位,护理人员54名,年龄为22~46岁,平均年龄为(29.20±4.60)岁;大专9名,本科45名;护士13名,护师30名,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1名。

1.2基础护理流程优化方法

(1)强化ICU护士的基础护理意识:基础护理是整个护理工作的主干部分,做好基础护理服务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大前提。要求全科护士包括工勤人员都必须重视基础护理,开展以基础护理为主体的学术讲座,对全体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集体学习卫生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明确护理对象及护理目标,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思想。基础护理是确保患者诊疗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护士观察病情的良好途径,在基础护理过程中护士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且护士能够通过基础护理来体现对患者的关怀和重视,体现人文精神。基础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充分体会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的需求,明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2)优化排班流程:合理的排班能够为护士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又能确保工作质量。ICU班次调整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况,围绕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予充足的护理服务。以往的排班安排中,存在大夜班护士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体力消耗巨大的情况,这导致护士很难有充足精力来保质保量的做好基础服务,而基础护理不到位则会直接导致患者、家属的不满,进而引发纠纷,在调查中ICU护士也充分反应了排班不合理的情况,因此针对排班情况进行了优化。首先将晨间护理由以往的大夜班护士负责改为了大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共同负责,减轻了大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其次将白班工作时间提前半小时,确保白班护士能够及时参与到晨间护理中来,大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的共同执行也确保了基础护理能够进行双人查对,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其次,在排班的具体安排中,采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对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了充分的评估,确保各个班次都能够实现高年资、低年资护士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互补,既克服了人力不足的问题,又确保了基础护理质量。

(3)优化工作流程:要求以往各班次的护士根据自身工作内容,对原有工作流程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原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由管理层进行审核,重新完善和优化工作流程。在流程初步设计完成后,在全体护理会议上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进行修改,初步拟定完成后在临床试用一个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进一步调整流程,最终制定成册,要求所有ICU护士都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来执行,尤其对于新护士要强调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如ICU组长工作流程:①查阅ICU护理记录及患者情况。②根据患者病情及本小组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本次工作分配。③认真听取交接班记录并提出指导意见。④进行床头交接,了解夜间患者的情况,检查患者的皮肤、及各类管道。⑤和夜班护士共同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擦浴,并整理好床单元。⑥更换氧气湿化瓶,需要雾化治疗的患者配置雾化液。⑦遵医嘱进行气压治疗和多频振动治疗。⑧协助白班护士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⑨进行转科患者及外出检查患者的安排。⑩协助办公及治疗护士工作。瑏瑡检查治疗车内药械并补充。除此之外,还要强调每周的工作重点,例如周一整理病房、周二检查管道标识等。

(4)加强各级人员培训:在强调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要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流程的培训,确保所有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流程。做好新护士的入科培训工作,将基础护理流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强调,确保每个新护士在上岗前都能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护理意识,在入科后由带教老师负责进行流程的说明和指导,确保在上岗前能够熟练按照流程进行护理。每个护理班组要安排资深护师负责指导工作,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性。护士长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基础护理工作,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感染和激励护士,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热情和动力。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分析该阶段中基础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优秀的护士提出表扬,进一步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热情。

1.3评价方法

分别抽取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前后的ICU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优化前ICU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4.18%,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2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2.50%。优化后ICU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1.41%,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21%,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7.78%。两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3.1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护士的专业能力得以体现,能够更好的服务患者,科学的工作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护理差错。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强化了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同时也加强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确保护士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做出应对措施。

3.2减少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有效避免了护理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了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的研制执行,避免了患者交叉感染,从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3改善了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对护理工作最客观的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往往代表了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大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双人查对的制度也体现了对患者安全的重视,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4结语

优化基础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改善ICU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ICU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2.

[2]蒯莉.优化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2,31(24):117-118.

[3]魏雪银,温小连,黄琼,等.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2,2(11):271-272.

第8篇

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优质护理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95-02

颅脑损伤是比较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起病急、病情重、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降低致死率和病残率是临床上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目标。除了正确的治疗方法,护理干预也对颅脑损伤患者的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质量,我院神经外科从全面了解、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工作模式、排班模式进行积极改革与探索,自2011年12月以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头颅损伤时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均经临床、影响学诊断确诊,CT显示脑挫伤或脑干损伤,但无明显占位病灶;除颅脑损伤外,其他部位外伤没有致命伤。无高血压,脑血管病史。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11,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12~65岁,平均42.5±4.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2例,跌伤12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7例,其他原因损伤3例。外伤后持续昏迷时间>6h;保守治疗36例,手术治疗34例。将该组患者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分界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小组包干责任制。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划分责任小组。责任组长一名由主管护师担任,每个护士负责3~5个患者,做好患者入院开始到留观期间的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所有基础护理、出院后的随访工作及病历质控等工作。制定三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一级护士休息时由二级护士责任组长,履行职责。二级护士和三级护士参加病区晚夜班轮转,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护理组长由护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由年资相对较低的责任护士负责,责任组长负责对同班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护理业务指导[1]。

1.2.2优化排班模式。根据每天患者数、护理工作量、难易程度增减上班时数,护士长上行政班,实施责任班相对固定,大小夜班双班制[2],严格实行8h在岗,24h负责制。增派早晚班次,加强晨晚间护理的人力,保证晨、晚间基础护理质量。11∶00、17∶00主班有半小时的就餐时间。

1.2.3无缝隙护理服务。对日常护理服务、疾病护理等制定标准流程,实现全程服务无缝隙;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细化服务,实现主动服务无缝隙;重视患者知情权和参与权,将治疗方案和护理内容及时告知,实现透明服务无缝隙;增强骨科护士的应急处理、临床观察及沟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专业技术无缝隙;对不同病种及人群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心理问题进行有步骤、有技术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实现心理干预无缝隙。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并发症(呼吸道感染、皮肤受损、泌尿感染等)、后遗症(肌肉萎缩、关节强直、静脉血栓等)以及自理能力(完全自理、部分自理及不能自理)。

1.4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频数描述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以P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分别97.7±5.2、85.7%(30/35)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5±4.6、60.0%(2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神经外科ICU的患者常合并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疾病,病种复杂,住院时间长,病情不稳定,康复时间较长,护理起来难度较大。常规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该类患者的需求,必须转变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35例神经外科ICU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小组责任包干制、优化排班模式和无缝隙护理服务,其中责任包干制对各级责任护士的职责进行细化,工作责任到人,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就开始收集其资料,住院时又完成其治疗、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记录、健康教育[3]。排班模式的优化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排班制度的弊病,不仅确保了护士的休息,而且保证了各班护士与患者收治情况的匹配,提高了工作效率。无缝隙化护理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断在护理过程中查找漏洞,通过消除服务中的缝隙,达到适合个人最佳服务的目的[4]。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谭莉萍.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7):97-98

[2]洪艳,周文胜.APN派班结合小组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实践与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179-180

第9篇

【关键词】ICU; 护理管理;人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91-02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在护理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实施人性化服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日常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是新的医疗模式发展的需要。护理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包括对护理人员和对患者两方面的管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1],只有真正把人的因素放在一位,既要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又要为护士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才能确保护理内涵质量的提高和护理安全的实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 以护士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1.1 引导护士正确认识自己。注重人的潜能开发是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基点。护士长要对科内护士的优缺点了如指掌,协助护士通过自我察觉和反思、自我测试等方式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做出客观的评价;只有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利用自己的优势转被动为主动,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可以根据每个护士的不同优势协助建立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在安排护理工作时尽量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优势,使其向护理专家型的骨干发展。

1.2 妥善协调护士情绪

1.2.1 真诚的关心。需要关心和体贴,是人们普遍的心理需求。ICU的护士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护士长要关心每个护士,使他们感到温暖,得到安慰,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给每个人以均等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1.2.2 要善于倾听。护理长要善于听取护理人员的不同见解,采纳合理化、创新性的建议,有利于克服工作中的独断倾向,使护理人员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能够无防卫地诉说所面临的问题和情绪状态,管理者可不失时机地安慰护士,使其尽快消除烦恼,振作精神。

1.2.3 适当应用赞美和批评。许多心理实验表明,赞扬对于强化人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护士进行赞扬有助于保持护士的良好情绪,强化积极的行为与上进心和责任感,但表扬时要把握分寸,以真诚为前提,批评前先肯定成绩,批评时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当批评结束后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免护士产生泄气、消沉等负面情绪,影响工作[2]。

1.3 树立集体荣誉感。护士长要引导每一位护理人员树立与ICU共荣共存的观念,让大家明白ICU就是她们工作中的家,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疑难患者,要想做好工作,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要团结大家共同完成,病人的任何一点点好转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护士长要适当地“放权”,将责任分配给下属,并授予一定的权利,使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1.4 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护士长是护士的楷模,其良好的形象能对护士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3]。护士长应注重管理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人本原则的重要性,以使护士在体力、智力、思想品德、精神心理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4]。护士长应采取多表扬、少批评原则,不断肯定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满足护理人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肯定他们在不同岗位上的作用,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荣誉感[5]。同时要注重物质激励,制定绩效奖惩方案,对于各类考核成绩优异和省市竞赛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 以患者为本,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2.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和查对制度是以患者为本的集中体现。住院患者的最根本利益就是生命安全和疾病康复,所以,作为ICU护士一定要始终立足患者根本,也就是始终以严谨、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护理过程。

2.2 护理管理的目标是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ICU内护士应24小时实行床边护理,随时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要尊重患者人格,创造合理病室环境,适时保护患者隐私。在ICU内病床间应设立床帘遮挡,保证患者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ICU的病人因治疗护理的需要一般大部分都在外,针对此我们设计了加长版病员服,衣服下摆可以盖至病人膝盖,避免会等私密部位的暴露,确保患者人格尊严。

2.3 讲究沟通技巧,保证护患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尊敬病人是沟通的基础。护士应以真诚、热情、友善的态度对待病人,尊重病人的权力和人格,对所有的病人一视同仁。对于清醒的病人,应根据其年龄,选用适当的称谓同他们交谈,交谈时应态度和蔼,语言诚恳。在进行护理操作中通过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感受并给予指导,使病人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关怀和尊重。对于气管插管等语言沟通障碍的病人,采用需求牌[6]和手势等来了解患者的需求。

3 以家属为本,通过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理解和配合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周诚忠曾说:“能够为患者家属提供优质服务的医院,才是真正的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ICU患者病情重、危、急、变化快,家属将承受着由创伤和治疗带来的情感痛苦[7],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人性化的ICU,可以为他们提供一间专门的家属休息联系室,设立爱心电视,方便家属每天定时通过电视看到患者。同时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探视时间主动把病人的病情告知家属,指导家属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如安慰性的目光、触摸等,共同为病人解除思想负担,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佳,邢利英,刘艳萍.“以人为本”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5):103

[2] 杨敏,徐敏珍.情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12:3268

[3] 许俊芳.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2:443

[4] 王翠娥.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5B):924-925

[5] 冯丹丹,王艳杰,刘艳荣.人性化护理的分析与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