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食品市场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7 14:53: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食品市场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食品市场现状

第1篇

国外保健品行业发展趋势

全球保健食品市场容量为2000亿美元,保健食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目前美国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530家,每年共有1000多个品种投放市场,其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据美国研究结果表明,由膳食补充剂、功能性食品饮料,天然有机食品3大类构成的保健食品市场,其中前两者占据了整个市场85%左右的份额,而各国因国力、民俗等因素又有所不同。

国外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品种多,销售量最大,并将主导市场i维生素、矿物质类保健食品所占比例稳定:小麦胚油,深海鱼油卵磷脂,鲨鱼软骨、鱼鲨烯等软胶囊制剂类新产品销量增加,并有扩大海外市场之势;素食及植物性保健食品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保健茶,中草药保健食品继续风行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现状

据1996年卫生部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是指能调节人体机能、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只适合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病为目的。此定义包含3个要素,第一,不能脱离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第二,必须具有一般食品无法比拟的功效作用,能调节人体的某种功能,第三,不是药品,不是为治疗疾病而生产的产品。可以说保健食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的一种特殊食品。

目前,国家卫生部对保健食品功能受理和审批范围限定有27种,包括促进排铅,改善睡眠、促进泌乳、减肥、改善营养性贫血、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通便、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疲劳,清咽辅助降血压、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祛黄褐斑,改善皮肤水分、改善皮肤油分。我国从1996年至2005年,共批准了6514个国产保健食品(总功能项次10000多个),进口产品为523个,每年新增批准的保健食品有数百种之多。

2009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已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规模最大的为美国,销售额达到1100亿人民币;第二大规模为中国,销售额达到911亿人民币;日本位居第三,销售额达到860亿人民币。

保健食品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中国维他命、营养补充剂和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2年将达200亿美元。其中,复合维他命占维他命市场的80%,钙、人参、蛋白粉占据营养补充剂的前3位,领先品牌有安利纽崔莱,惠氏善存等。

功能性营养补充剂市场成长迅速

功能性营养补充剂市场与一般性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相当,且成长迅速,其中涉及女性美容,预防心脏病、糖尿病,改善睡眠,改善消化系统等功能产品占据市场主要份额,领先品牌有新时代,黄金搭档,南方李锦记等。

产品进一步细化,减肥与运动类保健品成为重要细分市场

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进一步细化,减肥与运动类保健食品是中国保健食品市场重要且快速成长的细分市场。2007-2012年增长速度估计在10%以上,领先的品牌主要有碧生源,一粒瘦花朵、力保健、完美等。

中国特色保健食品市场蓬勃发展

中国特色保健食品包括药酒、中药成分营养补充剂和草本提取物等市场蓬勃发展。中国特色产品比重大且增长迅速,其份额超过保健食品市场份额的1/3,主要包括药酒,中药成分。减肥茶、药丸、人参、银杏萃取精华等。据预计,2007-2012年药酒市场平均增长21%,增长最快。国内主要的黄酒制造商都在培育特色品牌,如金牌和海南椰岛鹿龟酒。

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只满足于温饱状态,而是向营养保健型转变。人们的饮食除了充饥解渴以外,还要追求补充营养、预防疾病,调整肌体生理状态等功效,这种食品需求方向的转变,促进了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

女性和老年人成为保健食品市场主要消费群体

女性和老年人成为保健食品市场主要消费群体,减肥。美容产品和消化道健康产品占据购买保健食品的首要位置。据调查,2007年成年女性健康产品购买量达40%,主要包括减肥,补血、女性美容等功能产品。老年人保健食品主要针对老年人体虚多病,为预防和辅助治疗老年疾病而开发的,主要功能有促进消化道健康,助睡眠、增强免疫力等,如添加低聚果糖等低聚糖产品的保健食品能调节肠道菌群、润肠通便,调节血脂及免疫功能等。

消费者最重视产品质量和功能

根据2008年中国营养产品市场消费行为调查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关注食品饮料的安全性;超过50%的受访者愿意付高价购买令自己安心的产品;80%的受访者认为质量必须是产品的主要特色,并同时关注产品功效。美容、减肥类产品和消化道健康产品受到消费者重视,减肥茶类产品发展迅速,减肥茶类产品约占市场份额的22%,与美国相比市场份额更大。

益生元等健康功能配料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以益生元(功能性低聚糖)为代表的新型功能食品配料已在保健食品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益生元指“人体不消化或难消化的食物成分,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大肠中对宿主健康有益的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活性,从而对人体产生健康效应”,也称为双歧因子。益生元的种类很多,包括多种低聚糖类,天然植物提取物、多糖类,蛋白水解物、多元醇等,其中市场上最常见的是功能性低聚糖类。

功能性低聚糖(Fuctional Qligosaccharide)是由2~10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糖苷键聚合而成,具有糖类某些共同的特性,可直接代替蔗糖,作为甜食的配料,但不被人体胃酸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到达大肠,具有改善肠道菌群、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茵增殖、减少有害茵生长等生理功能。目前在市场上常见的品种有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木糖等。

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4.2亿,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身体器官也开始慢慢衰退,特别是肠胃器官,消化吸收不好,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益生元改善肠道,促进有益菌增殖的功效促进了益生元老年保健食品的开发。

目前中国,大约62%的白领人士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超过3000万中国人患有糖尿病,另有2000万潜在糖尿病病患。益生元,如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等有一定甜度,但不被分解吸收,提供能量很少,作为保健食品配料可以满足那些喜爱甜食但又不能食用甜食的人(如糖尿病人、肥胖病患者等)的需要。因此,益生元在市场上的低糖,无糖,低热量保健食品中得到普遍应用。

此外,研究表明益生元还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钙吸收和防止龋齿等功效。所以,益生元可用于补钙类、防龋齿等儿童保健食品的开发。

第2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1999年产品总数1360个,2000年产品总数为1831个,2007年达到15238个,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5740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1523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8300万吨,出口创汇21.4亿美元。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7.24%,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如运城市的胃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珊瑚红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相当一部分已成功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了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2、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完整认识,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市场的拓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资料表明: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数量比重分别为: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类占59.4%、畜禽肉类占11.4%、水产类6.2%,饮品类占15.3%,其他产品占7.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在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由于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知尚浅,因而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造成有效需求不足。2006年某市统计局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称,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有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在买过绿色食品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绿颜色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2.2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销脱节问题严重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据统计,1999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近70%分布农村,有的甚至是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的山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大,造成绿色食品供货困难,产供销脱节,导致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缺乏较强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过分依赖政府,这些都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

2.3 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滞缓,市场机制不规范,影响了人们购买的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滞缓,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8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所了解,其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但购买时必须非常方便,价格合理。当前绿色食品商业流通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绿色食品专门零售商店,其他的地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混售,不便于消费者选购。

绿色食品商标必须经过注册,才得以保护。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有的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绿色食品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

3、加快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的方式和途径

3.1 严把产品质量关,组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扩大专业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关键。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它们有共同的优势:一是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品的生产基地、质量、市场占有率有保证;二是不断发展扩大,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向规模化经营迈进。随着我国人均收人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比90年代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但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暴利,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等,绿色食品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严格检疫程序,建立市场营销网络,规范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

3.2 有组织地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建立绿色食品专业销售网点;一定规模绿色食品的连锁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促进销售等特点。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设计,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配套好市场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建立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现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3.3 加强宣传,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开展多层次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启动绿色食品消费者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宣传消费绿色食品,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群众的消费观念,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绿色食品市场的完整发展,有利于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形象,实现开发绿色食品的价值;有利于引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利用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有利于疏通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实现绿色食品的附加值,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建立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建立认证制度、质量控制、环境监测、产品监测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斌.绿色食品概念.标准与原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第3篇

一、保健品产业发展迅速

由于人们的自身保健意识大大加强,使保健品的年销售量上升了30%-50%,中药类保健品销量也大幅增加。面对市场的迅速发展,中药保健品的市场潜力如何?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近年来,我国保健品产业发展十分迅速。

尤其是在2003年非典过后,人们的自身保健意识大大加强,使保健品的年销售量上升了30%-50%,中药类保健品销量也大幅增加。面对市场的迅速发展,中药类保健品是否具备了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我国保健品行业究竟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在我国,中药类保健品具有明显优势,如果能够突破四大瓶颈,克服自身不足,完全有能力打入国际市场。

二、保健品发展的瓶颈

目前中药类保健品市场尚存在四大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阻碍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保健品市场上,最严重的问题当数产品开发存在闭门造车和仿制抄袭的现象。同类产品中功效、性能相似的情况十分普遍。

有些企业事先不做产品开发应用研究,看到别人成功就进行模仿,结果导致了当前我国保健品的严重同质化。目前我国市场上仅“免疫调节功能”这一项产品就达1000多个,占全部保健品的1/4以上。

其次是规模小。目前中药类保健品企业的生产规模与产业集中度很低,由于规模小,缺乏市场控制力,造成无序竞争,致使行业信誉度下降。

第三是科研滞后也是影响中药类保健品发展的根本原因。科研经费投入太少,严重阻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组织技术创新活动。市场现状

据国务院地区经济研究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一个年产值3亿元的保健品企业,可以提供10000人就业,上交4000万元税收,降低5亿元医疗保险费用。由此可见,其发展对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保健品行业不好做了,成功的产品不多”、“钱很难赚!准备考虑转行了”,经常有些保健品从业者发出这样的感叹。的确,广告的狂轰滥炸、终端的铺天盖地、价格的高不可攀形成了对市场的过分超前掠夺,再加上急功近利似的圈地跑马、高举高打,渐渐的在消费者心目中原本美好的风景成为了一道道残缺的记忆。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国内保健品的宣传内容不符合国家规律、法规规定的达73.5%,其中对产品功能进行虚假宣传的占42.1%,未经卫生部门批准,擅自宣传产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占31.4%。

不难看出,多数的保健品企业是缺乏长远规划的,他们满足于市场的短平快,更不要说什么战略布局了,在战术层面上的争夺,恨不得把所有的社会资源一夜间全变现为金钱。保健品由此催发的狂热和不理智让整个行业都饱受煎熬。

111 以往的传统营销模式由于渠道、媒体、人力等相应的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宣传成了几大巨头比拼资金实力的演练场,不可否认的是,传统营销模式满足了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在方便购买和选择多样上使目标客户的认知度较高,而且点多面广对企业形象无形中也是一种暗示,更有利于激发潜在的购买欲,因此,目前看来,它还是一种较为主流的模式。但它必需改变那种粗放式“广告+终端”形成的依赖性,而在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上提升企业的创新精神和产品的独特人文价值。

现在跟风、追随的一些以服务为主导理念的营销模式,诸如会务营销、旅游营销等等,以直销和口碑,采取一对一、一对多互动沟通方式的营销方式,迎合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对服务更高层次满足的心理渴求,迅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在一些产品的运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自身宣传面窄,产品功能单一,产品价位奇高,相应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对有限的消费者那种诱导、拉拢、许愿,并往往引发同行一窝蜂的行为往往让人感到心理不怎么踏实,你想想,假如每个厂家都派出业务员对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名义上收集数据库实际上采用跟踪、拉拢的紧盯政策,那有多可怕。因而在保健品行业中,会务营销也好,体验营销也罢等一些行行的直销模式,并不能成为保健品营销中的主流模式了。

要说今后的保健品怎么做,关键是心态要踏实,具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和品牌理念,模式要创新。在宣传方式上吸引眼球,引发关注的除了新闻营销、事件营销外,其它的手段也非常多,中国13亿人口,70%以上都有亚健康症状,这么庞大的群体,不同的消费族群,城市农村带来的需求差异,如何寻求创新,激活市场,真的可以大做文章。据统计,现代文明病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类,包括快节奏综合症、网络综合症、空调病等,这方面也大有潜力可控。作为健康产业重要主体的保健品行业,专家预测保健品消费将由目前在GDP中2.5%的比重继续增加,进而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由此,中国的保健食品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顺应趋势,选择可进入领域放眼世界,全球保健食品不但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上千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当速度增长。美国目前的保健食品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日本近两年的保健品销售额为15000亿日元,年产保健品3000多种;欧洲的保健食品也有2000余种,销售额以17%的速度递增。

我国目前人均31元的保健品消费水平,仅仅是日本的1/12和美国的1/17。这些都足以证明,国内保健品市场有着不容忽视的巨大潜力。而且,随着保健意识的加强,潜在市场一旦被“激活”,其释放的“价值”能量将是几何数的。毋庸置疑,保健品行业是朝阳行业。有这样一组权威数据:全国31个省(市、区)都有保健品企业,生产最多的省(市)有110家,最少的仅2家,相差几十倍,并且北京、广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这6个沿海省(市)的保健食品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一半,而新疆、宁夏、、青海等中药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只有不到30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这充分说明企业分布及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不合理。

第4篇

关键词:汽车用品市场;经营管理;销售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19日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汽车用品也就成了车辆保养维修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汽车用品是指应用于汽车改装、汽车美容、汽车装饰等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品。汽车用品按功能分类,可分为保养类、装饰类、清洁类等。相对于经营整车,汽车用品的经营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一)小投入、高回报。整车经营,一般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同时,在目前汽车市场上,整车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空间也愈发缩小。然而,作为配套产业的汽车用品市场却完全不同。汽车用品经营,一般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小规模投入即可。整车销售投入资金最少也要在5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汽车用品往往代销即可,基本可以实现零投入。因此,我们说是小投入、高回报。

(二)低风险、快成效。与整车经营和传统维修相比,汽车用品的投资风险比较小。同时,汽车用品的经营,从启动到完成,整个周期所需时间较短,因此投资见较比较快。

(三)快成长、大市场。据《2013-2017年中国汽车用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售后服务的利润是整车销售利润的3倍。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汽车用品市场总量达到4,300亿元。预计中国汽车后市场到2016年将突破7,000亿元。

新车销售增速放缓,正在催生中国的汽车经济由销售型向服务型转型,汽车后市场消费将迎来高峰期。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三大板块之一,汽车用品市场也是目前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井喷式发展,汽车用品行业发展速度一日千里,2011年我国汽车用品类产品总产值已达到4,300亿元人民币。因此,我们说汽车用品市场快成长,大市场。

二、国内外汽车用品发展现状

根据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可占整个汽车产业利润总和的60%~70%。2010年全球汽车行业总利润约14万亿美元,其中8万亿美元利润产生于与汽车服务和汽车精品销售有关的业务。

(一)欧洲市场。欧洲市场主要以外装产品、户外产品、导航产品以及音响视频导航三位一体产品为主,占到了精品附件销售总额的60%。特别是便携式导航产品发展迅速,销售额已经占到导航产品整体销售额的50%。

(二)美国市场。美国政府对改装车的限制相对宽松,因此美国市场精品附件销售主要以改装车的相关产品销售为主,达到全部销售额的50%。

(三)日本市场。在日本,电子产品的开发与普及相对突出。日本市场对于汽车用品的需求也更多地偏向于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具有创新性与更新速度快的特点,能够满足更多年轻人与时尚达人的需求。其中,导航、音响视频导航三位一体产品、大包围及脚垫等产品约占精品附件销售额的50%。近年来,后座娱乐系统、倒车影像系统等与导航相关的商品和车辆改造个性化产品将成为精品附件销售的重点。

(四)国内市场。国内市场,2012年市场规模5,660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改装产品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2011年产值大概在700亿元左右。2017年预计达到1,500亿元左右。

三、汽车用品市场经营现状

(一)主要经营模式

1、4S店为主的销售模式。目前,我国的新车销售以4S店的销售为主,各个经销商在整车销售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纷纷开始关注汽车用品销售。但在过去的整车销售中,不少汽车用品以赠品的方式出售,因此,在4S店的汽车用品销售一部分仍然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4S店在售的汽车用品种类各异,品质参差不齐。这也影响了消费者在购车之后,对汽车用品再次消费。

2、修理厂、洗车美容店为主的销售模式。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修理厂的发展,利用自己维修的优势,有些维修厂也开展了汽车用品销售业务。特别是在与维修保养相关的汽车用品上,修理厂这一销售途径优势突出。另外,汽车美容的兴起与发展也带了汽车美容企业的发展。在汽车的日常美容用品的销售上,这些美容店可谓占了先机。这些修理厂,洗车店相对4S店,具有经营成本低、方便、快捷等优势,并其根据自己经营内容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种类的汽车用品,因此,在市场是较受欢迎的一直形式。

3、网络销售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各大电子商城的竞争,使得汽车用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了。目前,不少年轻消费者青睐于网络购物的方便与实惠。对于这一部分车主或者是汽车的使用者,他们在购买汽车用品时,在很多时候也会选择从网络购买。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要求不高的汽车用品也有不少选择网络购买。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者对汽车用品重视不够。目前,我国汽车市场虽然在整车销量上来看,确实呈现蓬勃发展的状态,但从市场竞争的深度来看,大部分经营者在汽车市场的经营中往往还没有全面认识到汽车用品市场的重要性。因此,对汽车用品市场的开发与重视程度不够。不少经营者在经营中意识到市场竞争的加剧,但仅仅将汽车用品作为附属的业务,所开展的相关业务也仅限于提升原有的主业。因此,没有系统的对汽车用品市场进行系统化、深入化的研究。

2、缺乏相应人才(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等)。除了,经营者对汽车用品市场的忽视之外,行业中相应人才的缺乏也成为一大问题。汽车用品市场的开发,需要大量有相应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的人才。但目前,在各种销售模式中我们看到的状况都不尽如人意。不论是4S店的销售人员,或者是维修美容店的工作人员,他们对汽车用品的认识大多也都是零散的、不系统、不专业的。比如,一般销售人员对汽车用品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美容保养的层面,对一些专业性方面的汽车用品则不了解,因此在与客户的接触中不能很好地介绍和销售相关的汽车用品;而维修人员相对了解更多的专业产品,但他们缺乏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同时一部分维修人员并不直接与客户接触(如4S店的维修人员)因此也缺乏直接销售的渠道。这些都使得汽车用品的市场开发与推广不能形成系统化。

3、汽车用品销售服务不完善。汽车用品销售目前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目前,整车销售基本可以实现从售前咨询、体验,到购买后的反馈跟踪服务。但是,汽车用品的销售情况则完全不同:用户购买之前缺乏必要的售前服务,购买之后的售后服务往往又不完善。一方面由于汽车用品销售渠道本身较多元化,而各种渠道的产品质量以及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一些非专业性的汽车用品,消费者往往认为自己比销售人员更了解,消费者无法从其服务中体会到更优的消费体验因此并不信任销售人员。

四、汽车用品市场发展对策

(一)经营者加强学习、提升认知。目前,许多汽车经营者并未认识到汽车用品市场在汽车后市场中的重要性。但从国内外汽车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汽车用品业务是汽车后市场中的三大板块之一。经营者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掌舵者,因此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经营者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全面提升对整个市场、整个行业的认知。彻底改变“将汽车用品作为附属品”这样一种狭隘的认识。只有改变了认识,才能把握好方向,才能在经营中制定出正确的经营策略。

(二)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市场的培养。目前,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用品上并不成熟。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汽车用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事实上也是对消费者培养的一个过程。消费者对汽车用品的认识是需要引导的。而汽车用品是体验性很强的商品,因此在引导消费者的过程中更适合用参与体验的方式让消费者去感知体验,从而认识到汽车用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不是一味地通过销售人员的介绍,仅仅通过介绍的方式很难让消费者心悦诚服。

(三)对人才的培养。汽车用品的销售,固然离不开销售人才。因此,对销售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汽车用品销售基本没有专职的人员。一般在整车销售中,销售人员以整车销售为目标,担心汽车用品的附带销售会导致整车价格的上升,从而导致消费者流失。而维修人员对销售技巧知之甚少,抑或没有销售的机会。而一般的洗车美容店,工作人员完成基本的洗车美容工作之外基本没有更多的工作。消费者也会由于质疑其专业性。因此,从整个汽车用品的销售人员上看,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是推进汽车用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销售人员要转变观念,不要固化的认为汽车用品的销售会影响整车销售。应该加强对汽车用品的认识,并在销售中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其次,对维修人员的培训。维修人员由于其专业性较强,较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因此可以考虑加强维修人员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要想与消费者有良好的沟通,就要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包括专业技能和沟通技能的培训。同时,对于一般的小型洗车美容店,往往一人身兼数职。但正是这样,如果做得好,往往也更容易得到客户的信任。因此,小型店更需要加强对店员的全面培训。

主要参考文献:

[1]徐传新.汽车用品三元盈利模式(一)、(二)、(三)[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3.11,2013.12,2014.1.

第5篇

关键词 化妆品 电商渠道 本土品牌

一、国内化妆品市场概况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以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按品类可分为清洁类、护肤类、彩妆类、香水类等。

中国化妆品行业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的历程,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新型产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迅速发展,目前消费总额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2013年中国化妆品总费额已经突破3,300亿元,并保持20%以上的年增速水平,中国化妆品消费主力人数(年收入3万元以上年龄20岁以上都市女性),未来5年将保持10%~15%年均复合增速,化妆品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容量为3,156.3亿元,2011~20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2%。

二、国内化妆品市场特点及趋势

(一)化妆品行业品牌集中度低,本土品牌逐渐崛起

目前,国内化妆品生产企业3800余家,化妆品种类接近500,000种。但整体市场集中度低,前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0%。中国的化妆品行业集中度相比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处于较低水平,长尾效应非常显著。2014年,中国CR10的化妆品公司市场总体份额为43.9%,比2013年还减少了1.2%。

随着国内化妆品市场近年来逐渐走向成熟,国内的生产商、销售商更多将目光聚集于本土品牌,加大投入力度,争夺市场。2011年的CR30品牌中,国外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为33.5%,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仅为5%,而到2014年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下降到32.6%,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上升到9.3%。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排名前二十的企业中上海家化、伽蓝集团、百雀羚、韩束、珀莱雅、云南白药等多家本土化妆品牌。

(二)化妆品人均消费低,发展空间大

2010年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水平仅为16美元,对化妆品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都还比较弱。2012年美日韩的人均化妆品消费分别是中国的15倍、9倍和7倍。2013年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已经达到25.8美元,年复合增速保持17%,表明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消费诉求迅速提高。但这一水平仅为日本的1/8,从化妆品消费相对规模来看,中国人均消费中化妆品消费占比不足0.8%。因此,化妆品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市场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人均化妆品消费将逐步提高,化妆品行业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三)化妆品零售电子商务渠道发展迅速

化妆品零售渠道主要包括商超渠道、专营店、百货商店、电商和直销。近几年中国化妆品的渠道结构正在经历快速调整。随着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以百货商场为代表的传统大型零售企业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活力减弱,竞争力下降。化妆品企业开始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化妆品电商渠道占比在2013年已达到25.5%,成为继超市、百货后的第三大流通渠道。化妆品零售企业开始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深层次地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推广和线上销售,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从国内化妆品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本土品牌与电商渠道是两大亮点,而本土品牌的崛起与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又密不可分。

三、化妆品电商销售渠道的优势及问题

化妆品电商渠道近年来的野蛮生长有其发展的必要土壤。首先,化妆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物流配送的压力较小;其次,化妆品下游个性化需求程度较高,电商将商品信息化展示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品类选择;再次,电商渠道可以低成本地扩大消费群体至三、四线城市。

相对而言,电商销售渠道迎合了化妆品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传统化妆品市场,品牌效应很强,中小品牌在实体渠道的推广中处于劣势,聚众能力很弱,欧美日韩等国际大牌常常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而消费者网购化妆品的关注点不仅仅在品牌的知名度上,他们更看重价格是否低廉、信息是否透明、购物的便捷性以及产品自身的效用评价。艾瑞咨询的调查显示,线上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更高,网购化妆品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较低且透明的价格。线上市场产品全部信息化后,产品的基本功能信息介绍、价格信息、用户点评信息、专家推介等容易获取。在此环境下,消费者在产品选择上不再单纯基于品牌,而是结合自身需求做出更加个性化的消费决策。由此,国际品牌的强势影响力被产品品质和口碑保证弱化,高性价比的中小品牌逐渐被市场认可。这给国内优质化妆品品牌带来了发展机遇,合理的定价区间更能迎合线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能够在线上化妆品零售市场中取得更好的发展。根据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在线上销售前二十的品牌中,国内品牌具备相对优势,占比约为50%。主要在淘宝、天猫销售的膜法世家、御泥坊、阿芙精油等,都通过线上渠道的发展赢得了口碑,形成了品牌影响力,从而再向线下延伸,弥补线上体验不足的劣势。而佰草集、高夫等成熟品牌也通过线上渠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拓展消费者。

但电商渠道的问题在于网络购物环境还不够优化。2013年化妆品电商非品牌授权销售占比近12%,与正规授权品牌近乎相当,给上游品牌商以及下游的消费者带来极大的风险。化妆品成本低、品牌议价高,加之监管缺位导致在价格战为主的网购中,假货水货的问题严重。并且在化妆品线上销售份额中天猫等综合平台占比远远高于垂直电商,但平台对入驻的化妆品商家或化妆品来源的严格把控难以实现。加之质量保障及平台责任等法律操作性偏弱,助长了化妆品假货、水货的泛滥。

综上所述,国内化妆品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潜力巨大,本土品牌与电商渠道结合,逐渐凸显优势。线上化妆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国内化妆品市场而言既是机遇又存在风险。一方面,国产中小化妆品性价比优势突出,迎合线上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给本土品牌打造了一条从线上到线下的品牌发展的成功路径;另一方面,线上购物环境整体有待优化,在假货水货横行的情况下,化妆品市场的净化有赖于品牌商与电商企业更加深度的合作,使得国内化妆品市场在发展的同时,更加规范、健康。

(作者单位为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塑料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由于塑料制品应用范围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市场前景比较广阔。从我国目前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来看,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塑料制品行业正从传统的塑料产品向新材料方向发展,同时新的生产工艺也逐步替代了传统生产工艺,使塑料制品的产品性能和环保特性更加突出。基于塑料制品行业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塑料制品行业的市场现状,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对提高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质量,提升塑料制品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我们应有正确认识。

2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从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市场发展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塑料制品行业产业规模较大,塑料制品种类齐全

目前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全产业链的行业,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和市场销售,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整体塑料制品产业规模较大,每年的产值约在百亿元左右。并且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塑料制品的种类相对齐全,塑料制品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有效的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塑料制品的市场占有率。某些特种塑料还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对丰富材料市场和增加塑料产品供应品类具有重要作用。

2.2塑料制品行业在环保要求下正在进行全面的产业升级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塑料制品面临了发展瓶颈。为了提高塑料制品的环保属性,满足塑料制品的发展需要,塑料制品行业在环保要求下,正在进行全面的产业升级,除了合理选择原材料之外,还在产品制造工艺上进行了全面创新,保证塑料制品在产品性能和环保属性上达到预期目标。从当前塑料制品的产品供应来看,具有环保属性的塑料制品越来越多,对繁荣市场和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对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3塑料制品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塑料制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国内的厂家之外,外资企业的进入也给塑料制品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外资品牌不但在产品性能和环保属性上比较突出,在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上也比国内企业有一定的优势。为此,在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企业只有对此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并在发展战略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塑料制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最终提高塑料制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从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来看,虽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并且对产品环保属性要求更高,但是由于塑料制品行业已经在前期着手进行了产业升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塑料制品行业所面临的总体压力不大,其未来走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塑料制品行业产品的环保属性将更加突出

随着国家对塑料制品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行业在发展中,也将产品的环保属性作为了研发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产品研发上的努力,目前塑料制品行业在产品的整体环保属性上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并且有些产品已经具备了可降解的属性,对满足环保要求和提高产品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未来的我发展中,塑料制品行业的环保属性将更加突出,环保属性将成为塑料制品行业的重要发展标准,对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促进。

3.2塑料制品行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将更加先进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基于对塑料制品行业的了解,以及塑料制品在市场中的应用,高性能塑料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将会对塑料产品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这一现状,塑料制品行业将会在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上进行不断创新,保证塑料制品行业能够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上得到有力支持。因此,未来塑料制品行业将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上得到有力发展,为塑料制品行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

3.3国内塑料制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更高

目前国内塑料制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除了来自外资企业的竞争之外,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随着国内塑料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塑料制品企业在生产技术和产品特性上有了较大提高,并且在生产成本控制上取得了积极效果,使国内塑料制品企业能够在市场占有率上获得较大提高,满足塑料制品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塑料制品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从我国目前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来看,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塑料制品行业正从传统的塑料产品向新材料方向发展,同时新的生产工艺也逐步替代了传统生产工艺,使塑料制品的产品性能和环保特性更加突出。基于塑料制品行业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塑料制品行业的市场现状,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对提高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质量,提升塑料制品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莉,王琪,王茹.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05).

[2]杨芳.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新材料研究与应用[D].四川大学,2014.

[3]肖良建.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刘纵曙.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14.

[5]卢晓英.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走势[D].吉林大学,2014.

第7篇

关键词:奢侈品;品牌

高端消费品,通俗的来讲就是量产的奢侈品,它既具有奢侈品的高品质、高价格、独特和稀缺等特征,同时区别于受众极少的顶级奢侈品,面向广大的中高收入阶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最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高档化妆品、珠宝、汽车、游艇等高端消费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中,高端消费品市场在我国快速成型。

一、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奢侈品协会的的《中国奢侈品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者全球高端消费品消费达到9550亿元,中国消费者在世界各地的高端消费品消费总和占全球高端消费品市场总容量的21.9%左右,个人消费用品类更是占到全球的46%以上,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全球高端消费品市场无可争议的大买家。消费渠道方面,2014年我国消费者通过境内店面、代购以及出境购买三个渠道消费比例分别保持在30%、15%和55%左右,出境购买仍是高端消费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从门店数量来看,自2010年以后,各大品牌在中国的扩张速度都开始放缓,大多数品牌对未来的扩张均持保守态度,更加注重门店的翻新、迁址和运营的改善。2014年全国所有品牌包括新兴品牌在内仅有100家左右新店开张,蔻驰、普拉达和MCM品牌店分别新增店面13、7和10家;雨果博斯关闭店面7家,多数为男装店面。

从高端消费品供给结构来看,我国高端消费品市场类商品品类丰富,国内外品牌在不同类别的高端消费品中有不同的表现。总体而言,除了少数酒类、烟草、茶叶类外,我国高端消费品多依赖于进口,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本土品牌缺失现象严重。在化妆品、珠宝、汽车、腕表等个人用品类和交通工具类高端消费品市场中,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对销售份额。贝恩公司的《2014中国奢侈品报告》中显示,我国内地高端消费品市场各类别前五大品牌普遍都被国外品牌占据,且占据市场份额超过40%,仅有周大福品牌在珠宝类中位居第三名。在高档住宅类和饮食类高端消费品市场中,我国本土品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高端消费品需求来看,我国富裕消费者的数量在迅猛增长,预计2015年将超过400万,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的全球富裕家庭第四多的国家,富裕人群的增加将会有效的带动我国高端消费品的需求。从我国高端消费品需求种类来看,中国富裕消费者中消费总额最高的高端消费品类别是高档汽车和高档住宅,其次是腕表、手包等个人消费品。

二、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问题

过度消费―在我国奢侈品市场中的消费者,存在着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过度消费。麦肯锡公司在2011年曾了中国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在中国约有45%的消费者每年的高端消费品消费支出为2万至6万元人民币,占其收入的12%~20%。有51%的消费者,他们的年收入大都在6万至20万元人民币,他们每年在高端消费品上花费0.5万至1.5万元,相当于年收入的10%。以上数字,也许可以称之为合理,但是该报告还显示,在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上,至少有3%的消费者将自己40%以上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高端消费品。甚至有些消费者还愿意赊购或者借钱进行超前过度消费。

年轻化趋势―从社会经验和财富积累的角度,40岁到70岁的中老人应该是财富集中的主要群体,在高端消费品市场成熟的西方欧美发达国家中,也正是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占据了高端消费品市场的主要销售份额。根据贝恩公司的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近几年,以白领和中产阶级为主的年轻人占据了全部高端消费品市场消费人群的50%以上。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奢侈品消费者占到45%以上,20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也出现在了高端消费品消费市场中。在全球高端消费品市场中,中国是消费者平均年龄层最小的国家。

国内外奢侈品市场失衡―贝恩公司201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中显示,随着欧元汇率走弱和境外旅游增长的影响下,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购买了全球25%的高端消费品。2012年,中国内地奢侈品销量增长了7%,但中国在境外的高端消费品消费支出却增长了31%,中国60%的高端消费品是在境外购买的,国外的消费是国内市场的4倍多。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消费严重向外倾斜。长此以往,中国的高端消费品市场内需将严重不足,也严重制约了本土品牌的发展。

国内奢侈品市场的垄断―近些年来,随着奢侈品牌涌入中国市场,垄断现象愈演愈烈。在各类品牌中排名前5的品牌就占据了几乎一半的市场份额。以市场集中度最高的腕表类和珠宝类为例,腕表品牌中排名前5的品牌依次是卡地亚,浪琴,欧米茄,劳力士和天梭。这五大品牌占据了中国高档腕表行业64%的市场份额。在高档珠宝市场,排名前5的品牌依次是宝格丽,卡地亚,周大福,蒂芙尼和梵克雅宝,它们瓜分了高档珠宝市场66%的市场份额。由于国内高档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发展,世界高端消费品厂商逐渐将自己的营销模式由转为直营。许多品牌收回了自由品牌的权。2010年6月,巴宝莉品牌以7000万英镑买回中国内地30个城市50多家门店的权。自巴宝莉之后,杰尼亚,阿玛尼,劳弗罗伦,万宝龙,蒂芙尼也都纷纷开始直营行动,拓展营销渠道,占有市场份额。此外,一些国外豪华品牌汽车厂商利用中国汽车市场厂商授权营销这一规定来牟取暴利,例如据cctv2014年8月的报道,英国豪华汽车品牌路虎揽胜车型在英国平均售价只有70多万元,在中国路虎4s店却卖到200多万元的高价。

三、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趋势

高端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活跃了市场,为全球高端消费品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在2013年以后已经开始进入调整期,根据贝恩公司最新的中国奢侈品市场调查报告,2014年,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品支出已经出现负增长,增速为-1%。未来,随着更过品牌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将更加激烈。此外,中国本土品牌会依赖中国悠久的文化特色取得长足的发展。最后,随着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更加趋于理性是正常趋势,并且更加理性的消费者对于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春兰 中国奢侈品市场及其发展对策分析[J]经济师 2014(10):79-82

[2] 顾纪瑞 中国奢侈品市场变化和消费群体分类研究[J]消费经济 2012(6):32-36

第8篇

    中国奢侈品市场本土品牌稀少,几乎被国外品牌占据。除了人们所熟知的茅台、上海滩、海鸥等少数品牌外,很少再有其它品牌。以“海鸥”牌腕表为例,有消息显示“海鸥”曾于2010年推出一款价格高达168万元人民币的手表,但迄今为止只卖出去两块,这与高级腕表第一品牌百达翡丽相比,差距巨大。我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发展落后是由历史及现实原因所决定的。从历史原因来看,中国近现代处于战争与落后的时期,这一时期人们的首要目标是解决温饱,而不是追求物质享受,在资源匮乏,经济发展严重落后的条件下,人们的印象中没有奢侈品这一概念,奢侈品品牌自然无法发展。而同时期欧美等国家历史条件则优越许多。培养一个着名奢侈品品牌需要几代人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例如劳力士创始于1908年,LV(路易威登)创始于1854年,爱马仕创始于1837年,等等。从现实原因来看,奢侈品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文化氛围,西方奢侈品大都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同时,奢侈品还具有高质量、高品质、引领潮流等特质。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缺乏打造世界顶级奢侈品的“奢侈品基因”。

    二、山寨奢侈品横行,消费者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山寨商品充斥在商场、卖场、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打击假冒伪劣及盗版口号喊的再响亮,似乎永远也禁止不了山寨产品的出现,甚至愈演愈烈。奢侈品也理所当然深受其害,由于其价格不菲,因此盗版给其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山寨奢侈品首先对品牌持有者构成侵权,山寨商品无疑会分割一部分市场,给奢侈品企业造成资金上的损失,同时,山寨名牌给原品牌的品牌形象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以知名奢侈品品牌LV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为例,其山寨产品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其高端品牌形象,这也使得中国部分奢侈品消费人群开始抛弃LV,转而消费其它品牌。

    三、中国奢侈品市场营销模式探索

    根据中国内地市场环境及奢侈品发展现状,结合国外奢侈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我们探索出如下几种营销模式,从维护企业与消费者双方面利益为出发点,迎合中国奢侈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一)直营店模式

    目前,进入国内市场的奢侈品大多采用开设直营店模式进行销售。由于奢侈品所特有的稀缺性与独特性,价格高昂,这也使得其直营店面装修过于奢华,且多位于一二线城市黄金地段,不仅能体现品牌的实力,还能彰显奢侈品特有的尊贵与奢华,这也正迎合了中国富有阶级的消费心理。由于前面所说中国奢侈品消费呈现地区分布不均现象,奢侈品扎堆一线城市,不仅加大竞争力度,也不利于辐射其它地区消费人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二三线城市人群消费能力的提升,奢侈品企业也逐渐将店门扩展至这些地区,以合肥为例,目前就有Prada、Gucci、LV等众多奢侈品直营店和专柜。可以说不久的将来,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心爱的奢侈品。

    (二)网络营销模式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的《2012-2013年度中国社交移动电子商务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3000亿元大关,网络购物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奢侈品行业自然也会采取这种模式,如消费者所熟知的奢侈品电商唯品会、优众网、第五大道、珍品网、美西时尚等,其所售商品涵盖服装、皮具、钟表、珠宝等众多奢侈品种。国内奢侈品电商采取的是一种“网络代购”模式,即由电商委托专业买手从国外买回来,再进行网络销售,相比较奢侈品专卖店或专柜价格具有很大优势,网购奢侈品也越来越流行。

    (三)二手寄卖模式

    所谓二手寄卖模式就是不改变商品所有权,卖家所起的作用就是为所有者提供一个展示商品的场所,供消费者前来选购。当商品以一定价格被卖出去时,卖家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即为卖家的利润来源。二手寄卖首先因其是二手商品,所以价格更低;其次,为那些处理手上奢侈品的人们提供一种途径,并不会缺少货源。目前这一模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已出现,并向其它城市蔓延,相信通过这种模式进行奢侈品交易也会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第9篇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牛屎运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留在那里。

用这则故事来比喻目前国内化妆品专业线减肥市场现状并不为过。笔者无意贬低国内化妆品专业线企业,不过为火爆的减肥瘦身市场泼点冷水,以便为那些赚钱“发烧友”清醒一下发热的神经总是应该的,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近几年的减肥纤体市场可谓火爆异常。人们的生活好了,吃饱了之后都忙着减肥。不仅如此,减肥纤体正作为一种流行色调在全世界范围内风行。中国的减肥市场也追随着世界潮流扭动起来,也使得一些从事减肥产品销售的化妆品企业走了牛屎运。

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目前有近7000万人受到肥胖病的困扰,减肥产品年产值将近100亿元人民币。近年来,随着国内减肥热的兴起,减肥品市场也在不断地升温。减肥产品的新品牌、新品种也层出不穷,减肥方法如药品减肥、保健品减肥、运动减肥、器械减肥、食谱减肥、血型减肥、电子减肥、电脑瘦身等可谓应有尽有。减肥已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人群的社会性问题,在全国城乡青壮年中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占23%,其中北京高达40%以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达到50%,直赶欧美国家。

女性消费者是减肥大军中当仁不让的主力军。减肥美体产品的消费者中92%是女性,有85%的女性对自己的体形不满意,想通过各种方法达到瘦身的目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整个减肥纤体专业市场,50%的市场份额由美容院占据,10%左右由专业减肥诊所占据,5%的人会选择到医院进行抽脂,而剩下的分额则由家用美体 仪、美体内衣、外涂型减肥丰胸产品、减肥食品、健身中心等瓜分。”

大家都胖了?减肥市场大了,变成了大蛋糕,哪个商家不眼红,毕竟赚钱是硬道理。

2004年第20届美博会,减肥产品、减肥食品、减肥美体器械成了众多商家角逐的重点,构成了本次美博会一道热闹的风景线,减肥的手段也是各式各样:针灸减肥、节食减肥、运动减肥、睡眠减肥。只要是和“减肥”二字有关的,就一定有人趋之若鹜。

火爆的市场背后却暗藏混乱。目前的减肥市场尚没有比较明确的统一的执行标准,整个行业也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虽然因减肥不当而造成的对消费者身体伤害的报道不绝于耳,但一般消费者在吃亏之后经常感觉告状无门,肇事者往往也就是赔点钱了事,这就刺激减肥市场的畸形发展。

据专业调查公司的调查表明,减肥人群当中,只有10%的人对减肥效果表示满意,80%以上的人明确表示对减肥效果不满意。有关专家指出,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将是影响未来减肥市场健康发展的潜在因素,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有65%的消费者曾经试过至少两种以上的减肥产品。由于效果不佳,也由于无从选择,绝大多数消费者只能跟着感觉走。73%的消费者认为现在国内市场上缺乏领导品牌,83%的消费者表示目前的各种减肥品都缺乏公信力。56%的消费者表示,鉴于目前国内减肥产品的混乱局面,他们对国内的减肥产品信心不足,愿意尝试国外有信誉、有影响的品牌。

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巨大,一方面却是空前的信任危机,中国减肥品为什么会遭遇如此的尴尬?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国内减肥行业将在近一两年进行大幅调整,能不能生存下来,取决于能否走好以下几步:

一、产品功效。几乎100%的消费者认为,产品效果怎么样是选择什么产品的最主要因素。尽管专家一再提醒快速减重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消费者仍期望在可预期的时间内让自己靓起来。单一产品显然是不能达到如此效果的,减肥产品需要给消费者提供更科学的减肥理念和组合方式,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效。

二、广告宣传。目前让中国大多数减肥产品“突然死亡”的不是市场因素,而是广告监管当局对减肥产品夸大其辞、虚假宣传的封杀。

三、产品品质。诺美亭和御芝堂事件给中国消费者留下最恐怖的记忆就是“减肥品也能吃死人”,这对市场信心是极其沉重的打击。国内医学专家指出,目前国内许多减肥保健食品采用的“替代型”产品机理仍不科学,减肥品生产企业应该学习当前国际上倡导的“运动+辅助保健品+科学饮食”的科学减肥方式。

四、产品品牌。减肥产品的持久生存必须依靠品牌的力量,而这恰恰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的致命缺陷。

五、企业实力。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可以发现,我国减肥品企业仍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生产规模普遍偏小,投资额为100万元的企业就占了41.89%,投资小于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也有12.6%!企业实力的先天不足只能导致众多减肥品在低水平上重复竞争,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中小企业将难觅生存空间。

消费者在选择减肥产品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依次是:产品功效、品牌形象、产品价格、广告承诺。调查中,消费者普遍对更注重研发投入、使用效果久经考验的国外品牌感兴趣,他们甚至认为,“还是国外的产品负责任。”

据了解,美国FDA(对食品进行认证的专门机构)对减肥保健品的审查一般要15年~25年,而在我国只需要两年左右,甚至半年即可完成,这导致国内减肥品的功效、口碑大打折扣。这一点可以从冲杀在市场第一线的国内经销商的心态反映:在选择减肥品经销时,经销商最看重的是企业研发实力、质量水平、品牌和利润等。国外企业具有做长线的心态,专注于特定市场领域的产品开发规划更为久远;国外企业具有雄厚的实力支撑,对产品研发投入巨大,具有领先的科技保障,而不像国内企业往往注重营销投入而忽视研发投入;国外企业系列化的产品线也使合作伙伴感到放心;国外产品高品质、高价位,利润空间大,能让经销商有利可图。不管是中间商还是消费者都认为国外企业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学习。面对现实,认清差距,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也是光明的。

国内美容院是今年以及未来几年减肥纤体市场的主流,据调查,追求瘦身塑体的人群在急剧增加,而美容院正是由于擅长塑体而备受关注。日前,很多家美容院都增加了更针对需要瘦腰、瘦腹、瘦手臂的服务项目,以满足不断壮大的消费需求。据悉,目前美容院的纤体业务每年递增20%,市面上的美容院,只要面积达到一定条件都会走美容美体路线。在整个减肥市场中,其所占市场份额及使用人群仅次于年销售量将近100亿元的减肥药品或保健品。对专业线美容企业来说,这难道不是机遇?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