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民办高校的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7 14:53: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民办高校的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民办高校的管理

第1篇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编制预算;管理体系

我国近年来民办高校发展较为迅速,与公办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却因一味地只顾发展导致相应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

一、我国民办高校财务预算概述

财务预算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做好预测以及具体方案的基础之上,为了能够对企业所拥有的活动进行一个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来保证工作效率,将企业的销售、成本等方面用具体的图表来进行表现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说财务预算是整个企业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一个企业要想能够稳定发展必需要做好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与企业开支预算及绩效管理的配合工作。

在我国现有的民办高校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改进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财务预算主要是通过记录民办高校日常的资金流动以及业务安排,来对民办高校的未来应该如何进行资金流动以及如何安排业务,才能够实现在保证教学目的的情况下效率最高、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方式,而这一般需要通过较为合理的规划以及测算过程,才能够形成一套拿得出手,较为完善的计划方案来为民办高校今后的各项活动和资金流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众所周知民办高校是为数不多的一类非盈利企业,因此对于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与一些市场上的企业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具体来讲,民办高校在进行财务预算工作时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坚持节俭原则,因为大部分民办高校的资金相对公办学校来讲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学会将钱花在刀刃上,也就是相关财务部门的主管部门应该将资金预算放在学校的重点项目上面,即优先满足那些教育科研工作。另外就是进行预算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即使是这些项目也应该秉承节俭,从而保证资金安排的合理性。第二点就是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较为敏锐的眼光能够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从而将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这点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但往往它也是辨别一个财务管理人员优劣的一个重要的判定条件。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功能与重要性

在民办高校当中财务管理工作是整个学校的中心所在,而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财务预算工作。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通过对财和物这两个方面的运行方式进行事先的规划,并将其分别安排到不同的具体工作人员当中,从而努力使得学校内部的财、物、人这三个方面能够结合为一个整体,进而实现对整个学校的规划以及控制。就我国目前的民办学校来讲,因为其所有的费用都是由创建者自筹经费,因此民办学校的发展方向是由财务预算来进行引导的,引导其能够运用最科学合理的办法来达到各种促进学校发展的目的,并且财务预算工作人员还需要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做好应对的把握,最终达到民办高校的资金和政府相关制度以及实行计划目的的完美结合这一最终目的,所以做好民办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学校的长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民k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预算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全局把控力度

要完成一个大目标,不可避免的需要在它下面设立一系列的小目标来对每一个工作者进行约束以及指明发展方向,民办高校也如此。要想做好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对学校发展的整体战略、经营目标和年度预算进行整合,而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的民办高校都达不到这三项的完美整合,因此这就会经常性的导致一些小目标与指定的愿望有些偏差,长久以往就很有可能会整体偏离学校的发展计划。我国民办高校在创建初期很不容易,曾经出现过许多的问题,如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都是由创办者想办法弄来,这就导致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后劲多少会有些跟不上,再比如我国许多的民办高校都为了能够招纳更多的学员而大费苦心,想方设法的扩大投资来进行对学校的宣传以及美化工作从而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还有因为是私营企业,一定会有政府对一部分学校的支持态度要比对公办学校的态度差一大截,而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出现,社会对其认可度不高。另外那些刚开始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以及初次接受民办学校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工作开始时一般都不会有现成的师傅去进行相关的工作教学指导,一切的工作只能靠自己的想法去做,而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现在的民办高校管理水平相比公办学校来讲较为低下。因此在对预算管理目标进行考量的时候一定要将目光放长远一些,绝不可以只考虑一时的利益而失去了对全局的把控力度。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管理者对财务预算的编制缺乏必要的重视

要想令财务预算管理在整个民办高校的发展当中起到重要作用,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科学的编制我国的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这对于学校今后的发展以及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可以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就我国目前的民办高校来讲,大部分的学校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增量预算这一方法,这一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对于发展的需求,并且确保资金的正常流转,但其弊端也是相当明显的,比如这种算法较为粗略,因此对于一些对精细度要求较高的项目就难以做到细致化分析,即在对使用资金的量化分析方面还较为欠缺,举例来讲,假如今年某家民办高校购买了一些学习设备,设备购置费的本年预算支出与去年的发生额之间并不存在对应的增减关系,应该根据今年的发展计划编制。民办高校受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生源很不稳定,收入无法可靠估计,这就是估算的消费指标过于简单,细致计算下来总是会与实际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差异。

我国的民办高校领导者往往对其获得的财富重视度较高,他们总是想费尽心思来得到更多的财富以及利益,总是对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度,为减少开支,领导者总是会将预算管理当中的编制、执行以及一系列的监督任务全部交给财务部门来进行管理,这就导致了学校当中的权利分配严重不均匀,财务部门的权利过于集中,而这也就非常容易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够做到人们需要的公开公正,从而进一步导致整个民办学校的各个部门经费分配的不合理从而给学校的长久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更有甚者我国一些民办高校的管理者目光较短浅,对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根本没有设定相应的制度,这样的民办学校是很难长久发展下去的。

(三)预算流于形式,目标责任难以落实

上文对财务预算工作在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简要概述,有些民办学校当中虽然领导者对财务预算工作有着足够的重视度,也为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但由于时间等原因,原本的流程本该是提出项目,进行预算,然后对预算进行审核工作,最后就是对项目的监督过程,即各项经费的收支必须按照预算来进行,过程本是这样,但有些民办高校由于监督体制的不到位,监督不够严格的时候就会发生对预算的各种调整,然后在对执行过程中的追踪评价也并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另外就是在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有些领导者经常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按照相关的财务预算来安排使用资金。综上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预算工作要求不到位导致的预算不够准确的现象。二是财务预算设计完成之后,各实施人员对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够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工程项目。

四、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成立财务预算的组织机构,确立民办高校的长期发展

保证财务预算管理过程的正常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做到这一点才能增强民办高校在市场的生存能力,学校的相关管理者应在校内建立一个组织来对财务预算过程做全面的监督,保证财务预算的执行,执行预算的人员还应对民办学校内部以及外部的资源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保证全面公开公正的进行财务预算工作的编制。

(二)科学编制财务预算,明确编制要求

在进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财务预算的具体编制工作应引起广大领导者注意。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最能够体现出一所民办高校的创建思维以及领导者的全局意识,因此各相关人员一定要难校的角度出发去强化对需要执行项目的论证观点,另外在进行项目预算上报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工作,即要根据当地的预测投入与回收比率,预测学校的投入成本与办学效益,这对于资金节省以及提高民办高校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预算的编制时间和上报给领导者的时间务必要及时,即保证编制效率,另外财务部门一定要及时与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做好沟通交流工作,要及时将对各个部门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公开以及送达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工作,因为财务工作只是单纯的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估计是不能够准确计算好自己学校各部门的花销情况的,因为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与其他部门增进关系,了解各部门的需求也是准确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必要前提工作。

(三)建立和加强预算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预算执行

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层要为学校的财务预算制定一个长期行之有效的目标,使其有方向供其去努力发展,在当今我国对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正是民办高校的飞速发展时期,当然在这之中不仅要做好对学生生源的吸引,还要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做好长期发展的准备工作。因此绩效考核就成为了民办高校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方面。首先绩效考核能够给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提供具体的管理信息安排,实行的绩效考核要服从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调度,促进信息收集的规范合理化。其次要想做好民办学校的绩效考核工作,就一定要令学校内部各个单位的负责人认真分析在任员工的工作职能,了解其能力限度进行具体岗位的调配安排,以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整体性评价,带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发展安排,进行人才的优化。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做出努力,认真评定员工的工作状况,在定期的例会中进行汇报,反馈给各部门的负责人,并要求其对员工的工作流程进行调整,在合理的范围内将员工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优化管理办法,提升人才素质。学校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定期培训,了解员工的实际素质,进行针对性培训。此后,还要根据实际的培训工作对员工进行考察,要满足一定的培训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员工进行奖励,没有达到要求的员工进行处罚,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这对于我国民办高校的长期发展来讲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五、结束语

在我国当今这个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民办高校要想在众多学校当中令自身的旗号被广大人民所了解,就一定要将工作做细做实,即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做好对财务预算工作。当然要想实现长期发展计划,相关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着重在普通员工心中建立预算管理理念,细致安排好各项建设工程的预算管理以及资金的使用,充分做好对学校内部财务预算编制以及相关监管力度的提升,为更好的提高我国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小兰.基于控制论的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研究[J].价值工程,2016(22):258-259.

[2]刘万琼.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J].企业导报,2016(10):39+41.

[3]张晓敏.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5(07):48.

[4]罗小兰.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76-77.

[5]张军.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3(08):181-182.

[6]蒋方瑾.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79.

第2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预算管理;优化

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也随这种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民办高校的涌现,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政策,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但是在现有的市场机制下,我国的民办高校需要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制度,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符合现代化社会对于民办教育的要求。

一、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学校独自筹措,以及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相对于公立学校来说,民办高校的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较少。因此,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目标就是将现有的经费,包括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及相关费用,以及学校对于教学科研的投入和维持学校正常运行的一系列开支进行合理的调配,实现对现有资金的控制和规划。由于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因此就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对于预算管理的优化。

另外,民办高校对预算进行管理是学校正常进行经济活动的前提,预算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财务工作的发展,在民办高校中的预算管理活动能够对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方面产生促进作用,还能够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在实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的对民办高校的校产和资源进行监控,由于现有地民办高校在办学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就是资源和财务,实行预算管理后,能够在预算的分析、编制以及评价过程中,对于学校的资源、财产进行有效的监控,降低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财务和资源风险。

最后,民办高校实行预算管理还能有效的在学校内部实现经济责任的落实,因为在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学校的资源进行划分,当资源划归学校的各个负责人之后,意味着各个分部的领导和学术一同对于共享的资源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是通过预算管理,将资源划分之后,在落实责任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的调动学校师生以及学校领导的积极性,实现民办高校内的经济活动有序进行。

二、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预算管理是其工作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较多的民办高校对于预算的管理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预算分析缺乏战略指导

对于预算的分析需要根据学校的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但现有的部分民办高校在预算分析的过程中,与学校整发展战略相关度不高,这样的预算分析,不仅是无法满足学校预算管理的目的,同样在发展的过程中经不起市场机制的考验。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是与学校现有的资源整体相关的,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校的预算安排,能够保证学校的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现有的部分民办高校忽视战略发展的需要,制定的预算计划仅仅是短期的预算,不能保证学校的未来发展战略预算之间的衔接,导致现有的预算缺乏发展的弹性,在市场发生变化时,难以实现预算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预算编制方法随意

对于预算的编制有一系列相关的规章,但是在民办高校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于其中的环节不够重视,导致编制出的预算计划具有随意性。在对现有的民办高校财务审查的过程中,发现民办高校存在“小金库”的现象,并且几乎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问题。尤其是对于公办学校的二级学院,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其中的部分利益团体在分配资源的过程中截留收入,导致整个民办高校的资金流动中出现外流的现象。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对于“零基预算法”的重视程度不够,编制方法老旧,很难实现预算的嗜沸浴S绕涫鞘褂蒙弦荒甓鹊谋嘀票曜甲魑本年度的预算编制的依据,容易出现预算过高的现象,并且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三)缺乏预算监控体系

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的监控和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较多的民办高校在预算管理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来自于监控体系的缺陷。预算监控的关键在于在民办高校内部建立起一整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在预算实行的过程中逐级展开,从上之下层次监督,并且对于民办高校的经营活动、教育科研活动以及投资活动等都要进行预算的监控,才能保证预算的正确使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预算浪费的情况。

三、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优化

(一)树立新的预算管理观念

在民办高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预算是在学校未来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制定,由于预算管理是对于学校发展战略的实行,是数字化放映学校的发展计划,因此,在学校编制预算计划之前,需要对于学校内部的资源和外部的环境变化进行调研,明确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制定学校发展的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学校的预算与学校的发展一致,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预算编制的盲目性。尤其是能够保证学校的预算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战略一致,前后有效衔接,不会出现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错位现象,并能够在市场发展中,经受住考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树立预算管理理念的过程中,还需要将预算管理落到“地上”,也就是确保预算管理能够落实到各个部分,实现权力和义务的结合,并能够对拥有的资源负责,合理利用资源。

(二)坚持全面整合预算内容

对于高校的预算,无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学校,大体内容一致,包括学校的教育经费预算、科研预算以及基础建设投资预算等几个方面。民办高校在对学校内部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大预算”的原则,对于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活动以及项目都要有明确的依据,对于不同学科和不同时期的预算,也要遵循客观的规律,全面考虑学校的发展,不只是着眼于部分,这样才能实现民办高校预算内容的一体化,实现预算管理的系统性。

(三)提高预算执行能力

民办高校能否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实现预算计划,主要的影响因素就在于学校的预算执行能力。对于民办高校来讲,学校的预算制定之后,在实行的过程中不允许调整,因此,一旦民办高校的预算经过审核,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学校的发展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调整的时候,需要在学校的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同意批准才可以进行。所以,民办高校的预算执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发展计划,并能够保证学校的战略逐步实现。

四、结论

预算管理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能力的方法,对于预算的管理需要在学校发展战略指导下,依据科学合理的规律制定。但是我国的民办高校事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对于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还是在探索的过程,可以在对预算管理时借鉴相关的经验,不断发现其中的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计划,合理的控制调整民办高校的资源,控制民办高校的办学成本,实现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彦斌.加强民办学校资产与财务监督的动因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2(5):31-33.

第3篇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统一性。民办高校应当接受有关行政部门的领导,执行国家有关社会力量办学财产、财务管理规定和财务管理制度,依法管理,不得各行其是、各司其政。特别在社会力量办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校办学水平、财务管理水平、办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良莠难辨的情况下,更要强调统一领导的原则,这是社会力量办学得以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保证。

(二)独立性。民办高校实行自筹资金,其财务既不纳入举办单位的财务管理,又不纳入审批部门的财务管理。学校必须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办学活动全部经济收入及风险由办学单位或个人承担,其收入也由学校按有关规定支配使用。其财务管理的权利、责任、义务统一由学校负责。

(三)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是公益性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在收费方面必须根据教育投入成本进行核算,取之有度。所有开支也应视收入状况进行安排,以量入为出、收支相抵、略有节余为宜。这样有利于控制学校以办学为名谋取暴利,为求学者合理承担学习费用创造条件;可控制不必要或者不合理的经费开支,特别是杜绝乱开支、乱挥霍的现象发生;有利于引导学校积累资金,不断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原则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为此,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一)依法管理原则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民办高校财务制度方面的专门立法,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应参照国家对公办高校的相关规定规范其财务行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高等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同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保护学校应得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或损害。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原则

由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合理配置财力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在对财力资源的配置,要充分有效科学配置好高校的各方面资源,避免资源使用上的低效或浪费。在维持学校日常性开支、安排学校发展性支出以及制定校内政策时,要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

(三)正确处理各方面经济关系原则

首先,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优先保证日常维持性开支;在财力增加时,民办高校确定发展目标要明确、定位要恰当、资金要集中,为将来可能进行的后续建设奠定基础,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学校在办学、科学研究、对外投资、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但这不是惟一目标,民办高校必须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三是要集中财力优先保证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教学、科研以及其它管理工作必须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其它管理工作必须为教学、科研保驾护航。

(四)依法多渠道筹集收入的原则

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满足不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依照法律规定,积极组织收入来源,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

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财务运行正常化

保证财务运行正常化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民办高校是一个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首先,民办高校必须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这些资金来源渠道有:个人投资、教育收费、校办产业、社会捐赠等,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是为了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完成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任务。其次,还有在财务往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金的应收、应付及借入款项等,这些资金又运用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如购建教育工作需用的建筑物、图书、设备等;满足教育工作需用的专用材料、低值易耗品、教材书籍、文具办公用品等;形成在经济往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借出款、应收及暂付款项和储备为维持日常教学活动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等。因此,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必须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要在发展中求生存,只有不断扩大收入,筹集高校发展所需资金,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达到保持最佳现金流量,才能保证财务运行正常化的基本目标。

(二)管理机制最优化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机制是指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为了合理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方面财务关系、规范各部门财务行为和合理划分财权为目的,所建立的经济管理的内部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机制是保证民办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保证各项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自上而下能够顺利贯彻执行的根本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要受到民办高校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的约束,与民办高校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机制相适应,我国民办高校目前普遍实行的财务管理机制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两种形式。这两种财务管理体制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权程度不同,是分权多一点还是集权多一点,两种体制各有所长,适用于不同办学规模和不同管理水平的民办高等学校,规模较大且管理规范程度较高的学校可以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规模较小的和管理水平不高的学校则适于采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

(三)经费预算精细化

一是确立“以战略为基础实施预算管理”的新理念,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学校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学校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应该认真地进行外部市场调研和内部资源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二是确立“面向市场搞预算”的新理念,使预算指针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民办高校面对的市场充满竞争和变幻,生源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产学研市场等等,市场风险难以避免,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制定的预算指针值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留有余地,减少过大的预算刚性给预算管理工作带来的风险。三是确立“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新理念,全面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人是预算的制定者、预算信息的利用者、预算的执行者,也是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人是预算工作的主体,是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预算工作应该以人为本,离开了对人的关注,预算工作无法搞好。由于预算影响到很多人的经济利益,预算管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道德问题。比如,不少部门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在制定预算时经常表现出本位主义的思想,作出较为宽松的预算,即有意低估收入、高估成本。这违背了预算指针应该尽量客观、公正、可靠的要求,缺乏道德意识的预算管理必然影响预算工作的质量。“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理念还要求在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应该尊重人性,注意发挥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职员工参与预算工作,在教职员工中塑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不给被考核者造成“这是你强加给我的预算”的感觉。

(四)管理手段信息化

影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会计信息质量、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管理等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强了会计核算,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上作质量。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准确、及时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资料,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使高校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客观上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第4篇

【关键词】老子 管理思想 民办高校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的教育现状也越加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世界的关注,尽管这些年我们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增加,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总体而言,中国还没有真正地可以与公办高校竞争的民办高校出现,更别说像美国哈佛和斯坦福这样的世界级的私立大学了,众所周知,只有出现民办高校的百家齐放,才能刺激和带动我们国家整体的高校质量。本文拟从老子的思想中挖掘可供民办高校的管理精髓,为民办高校的发张、壮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的探索和支持。

一、不争而胜的战略思维

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民办高校要想在处于劣势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打响品牌知名度,需要管理者具备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对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更需要与众不同的战略思维。老子在《道德经》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里的“不争”并不是在现实中无所作为,被动应对,而是在战略上高过对手,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最快的抢占战略制高点,不做太多的同质化恶性竞争。众所周知,同样是国际顶尖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在美国名列前茅,享有盛誉;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以培养商业精英而著名。每一所知名大学就像每一个成功人士一样,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个性,正是因为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质造就了他们各自的辉煌,而这一切要归因于成功的大学的另辟蹊径的战略思维。马云曾说过:“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就是对老子“不争而胜”的最好诠释,目前中国的很多民办高校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一定要结合中国发展和世界一体化的新形势,在战略高度和战略定位上,高屋建瓴,高人一筹,独辟蹊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样才能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对于还在发展初期的民办高校而言,一定要学会聚焦,打造自己的独特竞争力,最终达到老子所说的“不争而胜”的境界。这正如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在他的畅销书中所说的: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民办高校虽然不是企业,但是其发展规律也遵循着类似的竞争规律,因此学习老子的不争而胜,就要求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能有大胆尝试的战略眼光。

二、上善若水、知人善任的管理之道

从古至今,一切伟大是事业无不得益于人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是一起伟大事业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刘邦说的好“: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可见,善用比自己优秀的人才是成功的关键。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认为: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人自身价值的实现,管理的良好绩效要通过人的努力方可实现。民办高校要想和公办高校竞争中胜出,要有良好的留住人才的机制,更要有独到的管理人才的制度,尊重人才“,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高校是知识分子集聚的组织,领导者要想让所有的人充分发挥其工作潜力,不应该高高在上,指点江山,而应该学会“上善若水”的管理之道,乐于奉献,满足员工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做到“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管理者要严于律己,淡泊无私,行不言之教,同时,管理者要像水一样谦卑处下“: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七章)。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具有先生那样的雅量和识人之明,相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任人唯贤,尊重人才,让每个员工各得其所,各施所长。管理者不仅要研究每一员工的潜力、创造力和精神需求,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领导者只有知人善任,发掘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优势,因势利导,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治学和育人氛围。因此,一个有竞争力的高校,就应当是通过激发每个个体的高尚的动机,锻造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良性的循环。

三、循序渐进的提高竞争力

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章)。又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可见对于高校的管理者而言,最难的不是“知”,而是不折不扣的行动能力。对于民办高校的领导者除了要指定长远的战略规划,更要有“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实干精神,因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比作于细。”大生于小,多起于少。(《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民办高校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挑张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如果管理者能够理性地面对现实,每日切实的处理好主要矛盾,不断地改进工作效率和整体效能,就可以最终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一个高校的综合实力提升有赖于它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需要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持续努力,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实努力,所以领导者要开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高校的所有工作人员在不断得精进中保持科研和教学的动力,形成良性的循环。纵观国外名校,无论是哈佛,还是牛津和剑桥无不是经过长期地可持续发展,才造就了如今的巨大知名度和良好声誉。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必定会因为民办高校的参与而产生“鲶鱼效应”,让中国的高等教育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老子的思想言近旨远,充满了辩证思维,体现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洞察。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着机会和发展并存。如果高校管理者能够有清晰而独特的发展目标,学会道法自然的管理之道,在行动中提高竞争力,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定能超越公办高校,提升中国整个高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13-02

所谓的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员工对企业及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修正的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企业提供用于帮助企业内在从事某类职业的员工的行为过程。通过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之相吻合。

职业生涯管理的主体是单位和员工双方,包括员工个人的生涯设计与规划和单位的指导与管理两个方面。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及自身能力、兴趣、人生观、价值观等在对所从事的事业有较深了解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径,其中包括与人生目标及长期目标相配套的职业生涯发展战略,与短期目标相配套的职业发展策略。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现状分析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位模糊,造成职业发展不明确

1、辅导员被定位为学生的“保姆”

当前民办高校生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成为民办学校持续办学的生命线。为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民办高校中辅导员的工作除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外,重点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服务管理工作,服务细致,由此,民办高校辅导员被称为“保姆”。从而导致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渐被弱化和边缘化,造成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很不明确。

2、辅导员事务繁杂,工作压力大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既包括对学校政策的领会和解释,又包括对学生意见的搜集;既包括协助实施正常的教学计划,又包括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活动;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辅导,又要负责各种补助、评优、贷款等琐碎事务,凡是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可以由辅导员完成。因此,除了业务指导部门如学生处、党办、辅导员布置工作任务以外,整天还要忙于管理学生的生活琐事,而弱化了真正的本职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迷茫,造成职业生涯管理模糊

1、民办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审不明,造成职业生涯发展受限

近几年来,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大多具有研究生学历,曾做过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良好,具备较好的潜质,但是很多学校对辅导员究竟属于什么系列划分不明确。与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整天忙于学生事务,占去大量时间;在教学与科研成果方面不如专业教师,在职称评聘等方面没有优势。

从政工系列看,都说辅导员队伍是学校后备干部培训和选拔的重要来源,但是,得到晋升的毕竟是少数,许多辅导员都面临着发展机会少、出路窄的局面, 对发展前景持不乐观态度,时刻在为被换岗提心吊胆。

2、辅导员工作认同感低,辅导员工作成为跳板

虽然国家出台了各种文件政策肯定了辅导员的重要性,但在现实工作中,一方面,有些人瞧不起辅导员,不把辅导员看作是教师,认为辅导员工作无足轻重,没有技术含量,很多人都能干好;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对所从事职业的不怎么认同,认为辅导员工作没前途,只能作为跳板。因此,不少人认为辅导员工作是短期行为,是临时过渡性的工作,等条件成熟后就转为专业教师或行政干部。

3、辅导员收入单一、待遇低,无法安心做好工作

辅导员收入单一,除获得学校的工资和补贴外,再也没有任何其他经济收入;再加上辅导员工作时间很不固定,晚上加点、周末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根本没有时间从事第二职业进行创收。而且辅导员的收入与其辛勤付出严重不成比例,牺牲的休息时间往往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电话费、交通费等也少有补贴,且因辅导员职称普遍不高,造成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收入差距明显。由于辅导员工作要求高,而工资待遇又偏低,这一高一低反差太大,造成辅导员心理失衡,无法安心做好工作,严重地影响到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管理措施

(一)辅导员从自身条件出发,设计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人生志向

所谓志向,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对于一名民办高校辅导员来讲,是否热衷于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否愿意为学生有所付出,成就一翻事业,在整个职业生涯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要对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素质有清楚的认识,还要认识学校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生涯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在设计之中学校相关部门应该为辅导员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通过科学量表进行测试和分析,对自我作出科学的评价,以作为职业生涯设计的科学理论依据。

根据自我评估和学校评估的结果,辅导员可以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从具体工作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设计应该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各目标要相互联系,彼此相承。

(二)民办高校应该为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第一,校方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向辅导员宣传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等,使辅导员的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互融合在一起,这样既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也有利于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第二,校方要为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给予科学指导和帮助,使他们设计更符合每个辅导员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对于新任职的辅导员,这样的帮助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年轻辅导员刚刚走出校门,对自己职业充满了幻想,往往是最初比较自负,遇到现实困难之后又容易妄自菲薄,这将大大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客观性,因此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给予关怀和帮助。

第三,帮助辅导员找出他们的优缺点,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己。根据每一位辅导员的不同特点,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及分流转岗过程中为他们创造便利的条件。由于辅导员最初进入这支队伍的情况不同,就不能排除有些人并不喜欢这项工作,而是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同时也不能否认其中一些人不适合辅导员工作。因此,校方有责任建立起有效的辅导员分流机制,这样也是对辅导员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

第四,加强培训,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一是要有超前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竞争性,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制度,设立培养专项经费,制定倾斜政策,建立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不定期送出培训制度,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二是重视业务素质和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每年定期组织辅导员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考察,以开阔眼界,拓宽工作思路。三是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培训。高校应将辅导员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业教师同等待遇。应每年有计划地对辅导员进行在岗培训,系统学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为辅导员参加校外培训和国内外学习考察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第五,健全管理、考核、晋升机制,提供发展平台。民办高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加强辅导员的配置,完善选拔程序,严格把好入口关,切实保证选留辅导员的质量,真正做到选聘的辅导员都是符合要求的。引进门之后,要加强辅导员工作考评,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本校为例,为了解决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学校积极采用辅导员星级聘用制。例如,新入职的辅导员转正后自动成为一星级别的辅导员,然后根据工作业绩、学术科研水平、工作年限等条件不断向更高星级别晋升发展,最终可成为五星辅导员(等同于副处级干部或副教授职称)。同时,还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将辅导员的工作进行量化,强化监督监管机制、多方位的考评机制,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与实效性,建立切实可行的辅导员流动制度和发展规划,激活用人机制,拓宽辅导员出口,加强辅导员的交流和提拔,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蒋松柏(1968.06― ),男,湖南大学MPA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doi : 10 . 3969 / j.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36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67- 02

民办高校大多由于建校较晚,软硬件基础差,科研力量薄弱,纵向经费拨款有限,科研投入主要靠学校自筹。学校存在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会计控制弱化、管理平台落后、效益不高等现象。现就如何提升民办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浅谈若干点看法。

1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组织机构不健全

民办学校特有的办学体制下,科研经费渠道单一,数额较少,因此,普遍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着“重争取,轻管理”的客观实际。科研管理部门往往由教务处派出人员兼管,不甚专业。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不知情,对经费去向不过问,这些现状难以适应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科学管理的需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①民办院校起步晚,科研实力弱,纵向经费较少,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②大多民办院校职能部门少,存在身兼多职现象,管理粗放。

1.2 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度形同虚设

按照国家规定,高校科研管理由科技处、财务处、课题组负责人共同承担。由此在三者之间形成互相依托、分工合作、责任分担的管理机制。但现实情况是多数民办高校财务部门难以获取科研项目的信息资料,更难以对科研课题经费支出的情况、结题成果进行分析,根本谈不上参与科研前期预算制定、中期开支去向、后期结题及决算的监督管理工作;科技处与财务处没有会商机制;课题组脱离了财务监管。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无法有效落实,出了问题往往财务部门背黑锅。主要原因有:①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经验不足,未形成一套规范且高效的管理体制是根本原因。②课题组缺乏对科研经费意义的认识,主观上不愿意受财务部门约束。

1.3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1)存在挪用、侵占经费现象。个别课题组责任人借协作科研之名,把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或转入关联单位,最后中饱私囊。

(2)存在经费结构错位,支出混乱现象。大部分科研项目中的差旅费、餐饮费、劳务费占比较大,真正用于科研开发的费用占比较低。报销票据存在“失真”的现象:如发票开具时间不在科研活动时间范围内或者未附购物清单;使用收据、假发票等票据不规范行为;科研管理部门审查松懈,财务部门会计科目不明细,把关不严,这都给一些部门违规核销有机可乘,甚至报销与科研业务无关的汽油费、过路费、停车费等。

(3)存在“结题不结账”现象,造成资金沉淀。民办高校缺乏结余经费处理规定,管理松懈。有些项目已终结,但部分项目负责人总是想方设法用完结余资金,把项目结余资金用于部门旅游费、通讯费、家庭消费等方面。由于结账时限制执行不严,常常出现“马拉松”式的报销问题。不仅影响到财务日常账务管理还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甚至人为贪污浪费。

(4)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名义上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院所、财务部门等齐抓共管,实际上共管缺位。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等资产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甚至成了私人财产,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时,缺乏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科研投入的固定资产财务无记账,处于失控状态。

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①财务缺乏监督检查能力。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不熟悉,获取的信息不对称,也难以监督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对固定资产管理更是无章可循。②费用支出约束性差。科研经费如何运用,科研管理部门一般不管,财务部门也只有流水账,绩效评价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科研经费不规范开支严重、甚至产生。③人情因素干扰,财务控制职能弱化。财务部门即便有科研经费时限结算制度,但实际执行中由于人情因素干预,总是执行不力,造成报销拖延。

1.4 缺乏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资金使用效率低

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来自学校自筹,每年经费预算较少。抢报科研项目申报成了各个学院普遍的例行“公事”。而对应项目研究的结果却鲜有奖惩措施,这就导致“有申报无汇报”的现象。申报项目落后,科研结果应付了事,浪费了科研资源。这些主要是因为缺乏对科研过程及结果的绩效考核制度,客观上造成为申请科研经费而申请经费的现状。

1.5 没有信息管理平台,监督管控不力

多数民办高校没有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网络信息平台,财务部门根本不能及时了解科研项目资金的最新使用情况,何谈风险监控。学校也没有建立三方商讨机制,科研资金使用全凭项目负责人一人管控,没有了过程监督,最后结算很难避免出现支出混乱,马拉松结算等现象。就是因为缺乏信息共享平台,监督技术难道大。

2 提升民办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的举措

2.1 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随着民办高校进入快速成长期,其承担的科研项目逐步增多,纵向科研经费呈现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学校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因此高校领导要重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健全科研立项、成本核算、项目预算、合同审查等岗位职能,加强会计控制;财务与科研管理部门建立协调机制;为科研经费的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2.2 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中要扮演主导角色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从科研立项、资金划拨到位开始,财务部门要对资金统一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要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对科研购置设备进行资产清查备案,对资金去向进行跟踪。还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绩效审计。财务人员要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信息,与科研管理部门一道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参与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

2.3 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财务报销制度。财务要用公示的方式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核销流程及要求,明确经费审批权限,减少科研人员报账的无序性、随意性;严格按照核销标准执行,打消票据作弊侥幸心理;相关领导要重视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减少人情干预财务制度。

(2)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经费使用办法。针对科研项目的学科特点,组织专家团队核算项目成本,科学预算,不搞一刀切,明确规定不同性质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和方法,对其中的经费使用核销明细作出严格规定,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严格结题时限。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6个月内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财务处根据学校管理办法予以结账,直至冻结资金。

(4)明确固定资产归属。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项目结算时要持有《固定资产清单》及移交、保管情况方可进行课题结算。

(5)为了预防项目组或个人利用学校的设备和技术等资源私自换取横向收入,防止学校资产流失,项目结题时财务部门必须审核确认所有与财务收支相关的数字后,才能出具报告。要保证科研经费能够“好钢用到刀刃上”。

2.4 财务与科研部门携手建立并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制度

(1)产出绩效考核。具体选取以下指标:科研人员数量、科研支出经费、专著论文数量及质量、鉴定成果数、技术转让收入等方面考核评价,在政策上加大对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对于科研水平低,项目效果差的则采用惩罚措施,比如按比例核销经费,减少下一年度的申报项目数量和资金预算等,对于弄虚作假的甚至可以停止科研项目经费的申报,达到奖优罚劣的目的。通过绩效考核和评价,提高科研水平和资金综合使用效益。

(2)扩展评价对象。实行个人与项目组相结合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式,鼓励内部竞争,形成将个人利益与项目发展紧密结合的良性循环。

(3)公示考评结果,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

2.5 建立财务―科研信息管理平台

向先进院校学习管理,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查询系统为一体的“财务―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将科研项目预算审核、经费支出、查询、决算结题等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形成一个动态的信息查询平台。各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对科研经费进行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方便及时快捷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促进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和制约。科研及财务部门根据网上数据信息,对项目的进展程度和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对不规范的费用支出要及时踩刹车,实现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管,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综合使用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翟慧霞.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J].事业财会,2001(4).

[2] 程忆军.课题制管理条件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难题及对策[J].学院

学报,2005(4).

[3] 蔡爱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亟待加强[J].发展研究.2005.12。

第7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分析探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普及不断深入人心,众多民办高校应运而生。为了在众多民办高校的激烈竞争中得以长足发展,众民办高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来扩大教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等。由于过快的资金使用速度而显露出民办高校资金数量和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就目前民办高校不断扩大发展的今天,资金队伍的有效管理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一、当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观念淡薄,资源配置出现问题

当前民办高校的资产来源除了国家财政拨款之外,大部分为个人集资。由于大量的资金集中,原来的资产管理观念不再适应当前形势,资源配置发生变化。而民办高校对于资产的处理过程中重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设备的采购而忽视了对资产的管理,从而导致资产大量输出和设备资源浪费。

2.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完善

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模式以民办高校自身管理为基础,相关企业协助共同管理。在两者双重管理模式下,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依然存在着大量管理漏洞。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多部门同时管理导致管理层面的统一认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能力弱,这样就直接引发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

3.固定资产价值的贬低及失真

在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交易过程中经常出现资产价值失真和资产故意贬低的情况,其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交易过程来满足某些人的利益要求。这种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中存在弊端。如何能够做到有效管理是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改善资产运用的有效策略

1.加强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意识,提高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是民办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增强资产管理意识,提高民办高校的资产有效利用率才能够使民办高校得以长足发展。

2.加强固定资产的保护建设

在民办高校自身管理和相关企业协助的双重管理模式下,为了加强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建设,管理层应相互协调建立完善的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采用企业的有效运营模式和监督管理制度来正确地引导民办高校资产的使用,在最大程度上限制资产的流失和价值贬低。在资产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做出相应的安排,资产的每一项流动都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加以解释说明。

3.设立资产使用监督部门

大量的资金使用和有效利用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发展速度,因此,对于资产的使用情况应当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时时监督民办高校各项资产的流动情况,确保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能做到有理有据。同时,监督机构的设立还能够方便教育部门对民办高校的检查和全面了解。

4.树立责任心,提高员工素质

目前的民办高校由于快速的资金集结、管理队伍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相应的工作人员缺乏负责的工作态度。这种问题的出现使得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不能够彻底地实施。所以民办高校应当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5.利用计算机技术达到资产透明

资产管理过程中大量的人工操作势必出现一定的问题,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中,能科学有效地达到统一管理和精准计算。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得管理过程透明化,达到人人监督的效果。

当前民办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因此,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地实施,从而达到民办高校资产的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常 瑛.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初探[J].商业时代,2006(8).

第8篇

一、民办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过去

民办高职档案管理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管理和一些公办院校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档案管理起步晚,人员少,基础薄弱。建院之初,“有无充足的生源?能否招到一定办学规模的学生和教育、教学质量成了民办高校的二条生命线”[1]。学校工作的重点当仁不让地放在扩大招生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上。由于投入少、教职员工少而精,在当时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工作已属不易,也就无暇顾及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一些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档案、教学活动环节中形成的教学档案(包括学籍档案、新生录检表),以及一些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工程档案都分散保管在相关人员的手中。由于民办院校人才流动比较频繁,造成了需要保管的材料不齐,需存档的资料时间流失,档案管理基本无从谈起。

2.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质量较差。由于建院之初人员少,管理人员一般要身兼几职,也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一般负责收集、保管自己工作中形成的材料,由于工作繁锁、档案管理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质量并不十分重视,经常造成已组卷的档案没有严格按档案管理的要求规范操作,经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一些文件归集在一起就算是学校的档案了,从而出现了无章可循、无规范可言的局面,更谈不上档案管理的质量了。

二“、迎评”工作为档案工作带来良机

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估,不仅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且也是学校教职员工增强档案意识,推动档案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一个良好契机。从评估的实际情况看,专家通过查阅与评估指标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的原始档案来获取学校在教学、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信息,了解学校各方面发展的情况,籍此对学校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做出综合评价。而全面系统完整的评估材料是学校教学评估的依据和基础,是专家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必不可少的支撑。为此各校在迎评过程中,都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已有材料进行梳理、整合,同时按评分指标要求编写相关材料。其间不仅调用了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同时也产生了一批评估材料。通过这次评估,教职工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在迎评工作展开过程中,发现了以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例如学院在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中形成的教师的优秀论文、获得的各类荣誉,教师编纂著作、编写的实训材料等这些评估工作中强有力的佐证材料,由于以前没有足够重视,有部分没有归档。因而在材料组织过程中,常常需要问当事人借用复印,部分材料由于人员调离而缺少,从而给迎评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工作量。通过迎评工作,使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从而专门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措施;同样也使各部门管理人员领略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各部门对照考核指标和学院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对本部门档案归档的范围重新作了规范和明确,为学院档案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铺平了道路。

三、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学校档案反映和记录了学院建设、发展、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历史过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档案馆作为学校长期保存和提供利用档案史料的部门,在学校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②。学校的档案不仅记载着学院的昨天、反映发展的今天,而且为学院的明天的利用提供有力保障,做好民办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刻不容缓。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明确职责,规范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档案工作的内容、性质及档案利用产生的效用,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自觉增强档案管理的意识。要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领导重视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我院在院长的重视和支持下,建立了综合档案室,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了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建立并健全了档案管理网络,即由主管副院长担任总负责人,专职档案员负责学院档案管理,各处、室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明确各级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把档案管理和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制定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各级档案管理人员按章办事,认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检查、归档工作,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得以贯彻执行。

2.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档案室设施建设是档案管理的物质基础,合格的库房设施是档案保管的有力保障。学院为综合档案室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刻录仪、空调机和去湿机等设备,在硬件上基本满足了档案管理的要求。同时引进了“南大之星”档案管理软件,在全院范围内建立了档案管理电子化管理平台,以网络的方式加以连接,由计算机完成档案的检索、统计工作,并逐步做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时归档。对于学院重大活动中产生的声像资料,通过网络及时上传档案管理系统,(或定期刻制光盘,移交档案室)。档案管理方式由传统的手工管理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方式而转变。借阅者在授权范围内,足不出户,通过网络便能快捷地查阅一些档案的电子文稿,调阅相关活动的照片,档案资源得以共享。“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利用者快速、准确、便捷地提供信息”[3]。从而提升了档案服务的质量,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9篇

(上海科学院 201203)

【摘要】完善的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是民办高校会计发挥反映和监督职能的首要的前提条件。上海教委过渡性地解决民办高校的会计制度明确性和适用性难题的方案,统一了上海各民办高校的核算办法。全国其他省市也有类似的过渡性办法颁布。同时伴随着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的逐步落实,意味着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得到改善,民办高校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力度加大。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对如何加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进行思考,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民办高校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目前,上海民办高校在适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同时,于2009 年统一执行上海教委(沪教委财〔2008〕124 号)颁布的《上海市民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民办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办法〈试行〉》,处理学校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另江苏、河南、广东、重庆等地也出台有相关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办法(试行),为全国出台统一的《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制定起到铺垫和借鉴的作用。

以上办法的实行过渡性地解决了以前各高校自行选择会计制度,会计信息没有可比性的问题。2010 年,上海首推落实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实施办法(沪府办发〔2010〕7 号),这一政策的推行旨在更大幅度地增扩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民办高校教育办学条件,扶持民办高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以及支持民办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①。

在新形势下,怎样解决投资者、政府、捐资者、教职员工、学生以及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现阶段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财务制度陈旧

财务管理目标受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策影响,但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是关键影响因素。一些民办高校忽视办学公益性与追求利益的平衡,缺少长期的发展规划,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导致学校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教育经费精细化管理方面停滞不前。例如,目前上海民办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除学费收入外,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大,另外还有社会上的捐赠收入。如何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核算,满足不同的投资人对资金管理和使用状况的了解,督促学校按照规定的时间、范围和用途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这些资金的管理制度、核算方法及内控制度方面,学校没能跟上国家和地方新颁布政策的脚步,缺乏足够动力制定新的财务管理办法。

(二)民办高校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民办高校财务发挥的只是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人员处于报销环节的末端,一些重大经济业务直到报账的时候才知道,财务部门对于经济业务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几乎没有参与。例如,对外投资、工程建设、重大物资采购等都是投资者或人说了算,这些现象在民办高校中并不是孤例。在没有主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环境下,民办高校体制内会计监督实质上是一种不现实的逆向监督,使得一些经费支出随意性大,甚至有些不合理的支出产生。

(三)预算编制管理考评制度不完善

民办高校处于从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过程中。之前盲目扩张型的民办高校的“生源争夺战”结束,经过优胜劣汰完成期初的积累后,在向内涵式发展过程中,有些学校受生源质量、师资、专业学科建设等“软件”的影响,基本采取稳健发展思路,等待下一轮教育需求的到来。对于学院的软硬件的建设、资金的使用缺乏长期目标,而严格的预算控制考评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因此,预算编制流于形式,不重视全面预算制度的建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预算使用部门不是根据下学年的真实需要来拟订计划,而是参照以前年度的发生额或比率进行估算,编制主观随意性大,同时存在学期末突击花预算的现象,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现阶段国内相关法规法律不成熟,存在监管真空地带

现代民办学校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当迅速,有效监管法规的出台还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之中。比如:《民办高校会计制度》的出台,“首先必须解决其上位法《民办教育法》缺失和《民办教育促进法》设定分红权等难题”——设定分红权与民办高校作为民间非营利组织所要求的不取得经济回报和资源提供者不享有所有权是矛盾的。对于民办高校的投资分红的标准以及分红的取得没有实施细则,相当多民办高校几乎不敢有“利润”产生,似乎有利润就违背了公益性;对于税后计提民办高校的发展基金的规定,各高校执行情况不一,取得所得税免税政策优惠的高校执行得好,但是没有利润的民办高校这块基金就是空白,这对民办高校办学资金风险防范是不利的;在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上各地执行的尺度的把握上也有差异,因此财政、审计、税务、教委等部门的检查,各自依据的法规和检查的出发点不一致,或者交叉重复检查或者存在几不管的真空地带,缺少横向的信息沟通,很难形成监督合力。

(二)内部治理结构失衡,投资者对学校的管理干预过多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投资办学的性质,与捐资办学注重教育投入不同, 更注重产权归属、投资回报。我国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前,举办民办高校,采取的是先成立一家具有土地房屋等办学条件的教育公司,再由这家公司投资举办民办高校的模式,房屋土地教学设施都由学院在使用,但却没有对实际财产的支配权,产生法人财产权不明晰;同时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产生了所有权与管理权不分,投资者与管理者在对学校的经营上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董事会与校长之间难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利益制衡机制, 导致学校利益与股东利益趋同。虽然表面上大多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投资者天生按经济规律办学的思路制约着民办高校按教育规律办学思想。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属于报账型财务,仅重视财务的核算功能,忽视财务监督功能,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为民办高校的办学风险预警和公益性教育特色保驾护航。

(三)会计部门力量薄弱,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各地方对其会计核算都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核算办法。上海民办高校中推广运用的海天软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加强民办高校财务核算、预算管理和政府监控的有力工具。但在使用过程中,反映出工作人员对新的会计核算软件运用和接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不按规定使用相关科目等现象。在民办高校会计工作者必须要主动去掌握的工作技能中,由于缺乏内外监督、管理考核压力等,工作人员的能力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有各高校及行政管理部门有相关的措施和方法去引导和激励财务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财务部门整体工作水平。

三、完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在政府层面出台相关政策,优化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外部环境

1.近年来上海民办高校得到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目前的会计核算对于不同来源的收、支和净资产,已经区分限定性和非限定性资金分别进行核算。但对于民办高校的积累增值部分仍很难严格区分哪些由投资者享有的,哪些是政府和社会的。如何划分产权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怎样取得合理回报?投资者的利益分配应该给予会计处理的操作空间。

2.对于已经承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在税收政策方面应该明确同公办院校享受一样的税收扶持优惠。对于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高校,若享受税收优惠,相对应的税收优惠额度可视同政府补助收入作为限定性净资产管理,需要动用这项金时,向主管部门及财政申请使用,作为民办高校教育扶持资金专款专用。3.《民办教育促进法》第8 条规定,民办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不得抽逃出资,不得挪用办学经费。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应出台针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支出财务准则,约束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套现行为,如在职消费、关联交易等,为外部监督实施的可操作性提供政策依据。如以上财政、税收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政策能够出台,可以从外部环境上消除投资者在产权方面和取得合理回报方面的顾虑,让形式上避而不谈的营利问题在账务处理上得以正确反映,从根本上利于民办学校长远的办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和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选择权更大,良好的内控环境建设有利于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提示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办学风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高校市场化需要,完成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前提。虽然各省出台的财务管理试行办法均表明了法定代表人对学校财务工作承担全部经济责任,但是基于上述第二项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原因,现实中民办高校并不能严格执行。因此,要求民办高校在章程和制度中落实校( 院) 长经济责任制,明确校(院)长对学院财务工作承担法律责任,赋予管理者相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设立院长总负责下的总会计师制度,全院师生共同参与,明确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在内控中的权利和义务。

(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程序明确化、制度规范化、要求具体化、呈现公开化

1.民办高校管理层要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管好用好学校的资金,量入为出,可以结合公办高校和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民办高校的预算编制方法、审批流程、执行和绩效评价等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架构,完善报表体系,除目前每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大主表外,还应增加往来明细表、针对各专项基金(包括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编制项目明细表,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表及汇总表,以及丰富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信息等。

2.教育经费精细化管理。加强教育成本核算,专项资金的管理可以参照公办院校分科目分项目平行核算,及时反映政府下拨各类专项资金的收、支、存情况。目前上海民办高校的使用的财务软件具有预算控制和项目核算的功能,但由于之前对于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及计提折旧的处理考虑欠缺,尚不能从账面直接准确反映教委拨入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结余情况,有待完善。另外预算的控制也仅限于政府拨入资金这一块,大多民办高校对预算的编制的源头就不太重视,所以并未利用这一软件功能,对学费收入的预算使用进行控制。

3.财务部门应将财务管理制度,报销流程,票据管理要求,各类奖助学金补贴等的申请、发放标准和发放情况,教职员工申请国家设立的有关科研项目、课题等文件规定及时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公布,在满足不同主体信息需求的同时,也使相关财务信息公开化,一方面有利于对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的监督,另一方面也符合高效精简、科学透明的原则,树立良好的学院的外在形象。

(四)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好的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优秀的财务人员去实施。学校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发展和管理,有相关激励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财务人员通过参加培训、讲座、同行业交流、自学等方式开展继续教育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彦志, 万丛颖.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10(1).

[2] 李钊. 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