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青少年素质拓展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07: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青少年素质拓展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青少年素质拓展培训

第1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社区 拓展训练 共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58-01

现代职业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社会服务作为其中重要职能之一主要是指在发挥教学和科学研究两个职能基础上,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智力等方面的优势,根据社会需要直接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从而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职业院校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信息资源,这资源被社区充分利用,就会大大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将职业院校与社区共建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有机结合,通过共建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对学校和社区青少年进行系统科学的素质拓展训练,实现学校、社区双赢的效果。对学生本人、学校、和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当前青少年体验式拓展基地服务的现状

经费投入不足。许多活动无法付诸实践,社会参与度不高。很多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士也因报酬太低另寻其他职业,队伍整体素质上不去。

对社区青少年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把青少年社会化的责任完全归于家庭和学校,似乎没有社区、社工什么事,忽略了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专业的社区青少年工作者队伍薄弱。社区工作者多是年龄大、文化低、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的人,很少有专业服务提供给青少年。

社会各界对此项服务认识不到位,导致服务定位不正确。“关爱青少年”很多人简单地理解为政府给广大青少年提供经济帮助、办好事,而没能把握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实质和精髓。服务定位在政府或民政部门单向的救助工作,上级没指示就没有服务工作。

我国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实践还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青少年服务工作的发展滞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制度规范性不强。

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在最初提出社区服务概念的时候就带有很大的经验性色彩,不同行业的人们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进行解释的。

2 素质拓展训练在培养青少年品行上的优势

通过拓展训练能让青少年在参与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魅力,对培养青少年的优良品格具有重要意义。拓展训练能让青少年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

此外,拓展训练的许多项目与现实社会和当今企业的许多情景联系起来,模拟特定的场景,通过团队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对于青少年走入社会以后在与人的交往方面、沟通协调方面具有极为积极的作用,能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3 职业院校与社区共建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途径与方法

(1)共建资源协调保障模式。社区从争取政策资源、吸纳物质资源和整合阵地资源三个方面构建起资源保障体系。一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将青少年体验式拓展基地建设纳入到党政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在投资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二要寻求物质依托,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积极发掘社会资源,既达到项目盈利,又达到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双赢目的;三要进一步加强阵地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在全社区范围内合理配置、使用,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以支持体验式拓展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四是要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通过互访、联合培训等方式,加强不同社区间的青少年交流活动。

(2)共建双方资金支持模式。在社区与职业院校共建体验式拓展基地的过程中.资金始终是保障基地成功运行关键的一环。拓展训练项目所需场地比较简单,方式灵活多变,有利于在校园开展。拓展训练器材整体费用不高,为学校建立拓展训练基地提供了可能,不需要政府投入大笔资金,只需追加部分项目投资即可完成整个项目的运做。

(3)共建培训师管理模式。职业院校德育老师可担任拓展培训师。德育老师可以通过培训获得国家级体验式拓展培训师资格。培训师问题的解决将对青少年体验式素质拓展训练进入社区起到充分的保障。

(4)共建规范管理运行模式。青少年青少年体验式素质拓展工作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要建立以社区为核心,以实践培训基地为依托,通过争取政府支持、社会赞助、项目服务等方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工作的良性运转、持续发展。

青少年的教育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一项工作,社区、学校在其中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素质拓展活动是体验式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有效、合理、规范地将学校与社区共同建设好素质拓展基地,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辛志勇,姜琨.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J].人民教育,2005(18).

[2] 杜淑冰.青少年道德现状分析与社区控制[J].青年探索,2003(05).

[3]徐永祥.上海市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研究[R].上海:上海市政府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课题,2005.6~2007.5.

第2篇

秋高雁飞大江奔腾水欢笑,彩旗高飘锣鼓喧天庆落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是我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一大喜事。在此,我代表××县教育委员会和全县××万中小学生向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我县教育事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校外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接受校外教育的要求日益迫切,校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推进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成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落成是我县校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县校外教育进入了阵地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这给我县素质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愿增进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亲密伙伴关系,加强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坚强有力合作,发扬团教一家的优良传统,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和谐发展。积极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发展提供师资、生源、培训、管理和学术支持,协助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发展,使青少年活动中心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基地、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教育的前台。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校外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锻炼和能力培养,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改革学校教育囊括校外教育不合规定、不合时宜的做法,突出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优势,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参加校外培训、锻炼的时间和自由,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促进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共同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

第3篇

5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市青少年宫在团市委的领导下,在中国宫协的指导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技术普及、文艺体育培训、劳动技能锻炼、心理健康咨询等社会教育活动,不断满足青少年的兴趣需求和成长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优秀青少年人才,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2005年、2007年连续两届被授予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奖。

一、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是一种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唯有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促进事业进步的主题,青少年宫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与育人的阵地作用。近几年来,我们通过抓基础建设,原来设施陈旧、条件简陋、功能单一的青少年宫变成设施一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青少年活动场所;通过抓活动建设,素质培训渐成体系,实践活动实现了常态化、规模化,社会影响不断增强;通过创新运行机制,使社会资源得到整合,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不断深入,社会认同度日益提升。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强化以青少年为本的工作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青少年宫的服务对象是青少年,我们必须坚持以青少年为本,根据青少年的服务需求和身心特点策划活动项目、设计活动方式、规划活动场地。在建设艺术综合楼时,我们在素描教室开设天窗、器乐教室增加吸音设施等,满足青少年的学习环境要求;在进行后区整体改造时,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设立了“翻滚坡”、“欢乐谷”、“海盗船”、“坐井观天”等青少年喜爱的游乐景点;在组织开展活动时,策划实施了“儿童安全训练营”、“奇奇趣味运动会”、“绿色环保夏令营”、“飞绳比赛”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在素质培训时,根据贫困家庭子女的学习要求,免费开展了农民工子女和特殊困难家庭子女“爱心课堂”活动。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青少年社会教育”理念提出的时间不长,其规律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把握。近几年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和青少年需求变化,我们注重加强理论研究,从青少年宫的功能定位、科学管理、教学培训、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制订了《2009—2013年发展规划》,全面指导全宫未来五年的各项工作;将2007年定位为“基础建设年”,20*年定位为“建设发展年”,2009年定位为“队伍建设年”,每年解决一个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青少年宫一步一个脚印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二、积极探索实践,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

近几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着力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创响工作品牌,使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

1、争取政府支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以贯彻落实中央系列文件精神为契机,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育服务功能。

广泛调研,争取立项。2000年,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13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对全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情况进行了针对性调研,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新建一座适应时展需要,具有现代教育手段的市级少儿艺术教学培训综合楼”。经过市委、市政府25次专题会议研究,市青少年宫艺术综合楼于2001年底正式立项。

高标准、高规格改建市青少年宫。2004年12月24日,总投资1.3亿元的*市青少年宫艺术综合楼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市委、市政府将市青少年宫的建设纳入“法定图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经过正常程序不得改变青少年宫的基本布局。建成后的艺术综合楼功能齐全、设施一流。2005年底至2007年底,市委、市政府又投资近1亿元,按照“以园林绿化为主,功能分区明晰,体现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要求,对市青少年宫进行了整体环境改造,使全宫形成了前区为素质培训区、中区为休闲娱乐区、后区为体育运动区的分布格局,宫容宫貌焕然一新。

2、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工作运行机制。

我们注重争取政府资源,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创新工作运行机制。

创新领导机制。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后,如何管理和使用好青少年宫,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少年社会教育主阵地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积极向市委、市政府谏言,着力创新领导机制。2006年6月1日,全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综合协调机构——*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中心在我宫成立,“中心”下设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非营利性实体——*“小时候”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创新了公益性社会教育活动的领导、统筹和协调机制。20*年,我市成立了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联系共青团工作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财政等14个部门和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将“中心”更名为*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中心,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全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和管理工作。

创新协作机制。为促进*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由我宫发起的*1+8城市圈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协作组20*年6月1日成立,搭建起*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9个城市的20余家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友好往来和对口协作的平台。协作组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业务往来、工作交流、信息共享、项目合作等进一步加强,“小时候”青少年社会教育主题活动也成功走入城市圈,让城市圈的孩子们也品尝到“小时候”文化大餐。

3、丰富活动内容,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我们不断丰富学科活动和阵地活动内容,立足本宫,发挥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稳步发展素质培训。素质培训是青少年宫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教科研、教学督导和师资队伍建设,我宫宫本教材不断完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美术、书法、舞蹈、器乐、武术、足球、乒乓球、声乐、表演、科技等80多个门类的素质培训活动逐渐形成覆盖各个年龄层的培训体系,年培训近4万人次青少年。同时通过“流动青少年宫进社区”、设立“小时候”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站等方式,将素质培训活动送进社区、学校,进一步扩大了素质培训的覆盖面。

常态开展阵地活动。活动是扩大社会宣传的重要载体。我们依托前区广场、运动场等场地,以常态化、规模化的阵地活动不断提升青少年宫的社会影响。美术鉴赏、网络书画比赛等学科活动,“名师讲堂”、“青年创业大课堂”等公益活动,组团参加国际少儿艺术节等交流活动,以及全市性的青少年飞绳比赛、沙滩排球赛、轮滑比赛、乒乓球比赛、足球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公益性活动,带动了全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仅20*年,我宫就开展环保类、心理辅导类、体验类、拓展类等各类公益活动80多项,近50万人次青少年参与活动。

强势打造“小时候”活动品牌。创建品牌是推动青少年宫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策划各类活动主题时主打“小时候”,暑期活动、寒假活动、六一活动都冠名“小时候”。从2006年开始,“小时候”活动立足市青少年宫,深入到全市800多个社区,免费音乐鉴赏会、快乐剧场天天演、儿童皮影戏演出、社区嘉年华等活动丰富了“小时候”的项目内容;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组织“双百场演出进校园、社区”活动,完善了“小时候”的组织形式,青少年累计参与达190多万人次。特别是2007年,组织200场儿童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被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政府给予的机制、资金和组织保障,进一步推动了“小时候”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促进青少年宫事业新的跨越

今后几年,*市青少年宫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务实创新,以一流的业绩推动各项事业的新一轮发展。

1、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工作重点。

今后几年,*市青少年宫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3年,初步建立起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活动场所体系,民主科学、和谐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目标明确、充满活力的素质培训体系,平台广阔、形式多元的教育活动体系,规范有序、辐射全面的服务工作体系,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环境艺术体系,使命共同、追求卓越的职工文化体系。

工作中我们将以坚持培训、活动、开发、管理“四轮驱动”的运行模式为重点,努力打造“四个平台”。

以培训为支撑,不断完善结构,扩大规模,打造素质培训平台。一是拓展项目,在完善调整少儿素质培训项目的同时,与劳动、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合作,适时增加青年及成人就业、创业等培训项目,进一步丰富完善培训体系;二是开发时段,充分利用好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时间,逐步解决“两天忙五天闲”的问题,提高场所利用率;三是提高质量,加大团队、学科活动及教科研发建设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师资品牌和教学品牌;四是示范带动,在加强与宫外优质培训机构联合办学的同时,以“流动青少年宫”等形式向社区延伸,进一步发挥辐射作用。

以活动为重点,不断丰富内容,提高频度,打造活动开发平台。突出“小时候”活动主题,定期组织各类学科活动、阵地活动和交流活动等,使各类活动进一步常态化、规模化,面向社会定期公布每次活动的时间、内容、地点及效果,督促活动策划、组织部门提高水平和质量。加强“小时候”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增强造血功能,逐步使其成为较成熟的市场主体,通过实施采购活动项目和服务项目,实现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模式,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以开发为突破,注重项目开发,合理布局,打造项目管理平台。结合青少年特点开发引进更多的实践体验、道德教育、素质拓展、体育健身、亲子教育等参与性、互动性项目,重点加强“红领巾营房”室内、外青少年活动场所项目建设,使青少年宫形成前区以文艺、科技、体育等教育培训为主,后区以体验、创意、拓展、娱乐等活动为主的合理布局;适时开发青年服务项目,根据青年的就业创业、婚恋、健身等需求,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择业咨询、技能培训、征婚交友等服务活动,体现既服务少年、又服务青年的功能。

以管理为基础,不断强化措施,政策驱动,打造谋事发展平台。一是讲求科学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施行量化考核;二是实行层级管理,发扬民主,逐级放权,发挥干部职工特别是中层干部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完善绩效管理,提高工作效能,逐步实现收入与绩效挂钩;四是探索人事管理,完善制度和措施,鼓励干部职工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干成事,营造“想事业、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2、注重操作方法,处理好五种关系。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50多年的探索实践,为新一轮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机制、体制是推动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手段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事业新的发展。

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的关系。《*市青少年宫2009——2013年发展规划》描绘了5年后的发展蓝图,制定了5年后的发展目标。这种规划目标是激励全宫干部职工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前进动力,完成规划目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细化工作方案,制定近期重点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地逐步实现,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地向前迈进。

造势与务实的关系。造势,就是做好宣传;务实,就是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工作。我们所开展的工作、组织的活动需要宣传,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认同。我们既要杜绝盲目追求大而全的浮躁情绪,也要杜绝遇难不进的畏难情绪,沉下心来从细节入手,将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做到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效益的有机统一。

质量与效率的关系。质量是事业发展的生命力,效率是事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只有不断提高活动、培训、管理和服务质量,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同度。工作中必须强化效率意识和质量观念,抓时间结点、抓工作进度,做到“保质保量保时”。

第4篇

一、实践探索

在校外文化教育转型的背景下,笔者所在的武汉市青少年宫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队伍建设指导思想,一是加强活动场所师资和文化工作者力量,二是优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三是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四是重点培养一批青少年校外文化教育领域知名教师、群众文化工作者和懂教育、善管理的校外教育管理人才,促进了各项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发展1.拓展引进渠道,改善人员结构武汉市青少年宫建宫历史长,职工队伍年龄偏大,知识、专业、能力和年龄整体结构与目前所担负的重要任务很不协调,亟需调整和加强。自2009年起,我宫从拓展引进渠道,改善人员结构入手,逐步壮大专业教师队伍,一是连续5年向社会公开招聘近17名专业技术人员,二是于2011年经职能部门同意,创新探索人员引进渠道,从各大专院校引进12名合同制教师,充实培训活动的业务工作一线岗位,逐步改善了专任教师和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结构。2.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活动质量为确保教育教学和文化活动质量,我们通过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开展综合教研活动,建立听评课和课题研究辅导制度,开展常态化的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教研论文撰写辅导,群文活动观摩展示课,文化论坛讲座、学员成果展示,等多项教研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和校外文化教育工作水平。我们还采用多渠道、多方式、有计划地对教职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专业进修和文化深造,逐渐调整和完善教职员工的年龄、知识、专业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及年龄结构,不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3.制定职业规划,提高整体素质围绕我宫建设与发展重点,我们不断强化职工的职业规划意识,陆续开展了在职人员的职业规划培训和专业培训,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如何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培训、素质拓展训练、各项专业培训等活动,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提高职工队伍的实践能力整体素质。4.依托职工队伍,开展公益活动由于近些年我宫十分注重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各项公益性青少年群众文化活动硕果累累。一是结合党团中心工作、青少年快乐成长的实际需要、上级团组织和宫协的要求,依托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中心、市青教办、市少工委、市宫协等组织和宫阵地平台,采取整合社会资源的途径和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陆续开展了“小时候”主题系列活动、“乐享文化之旅”主题活动、“党在我心中”建国60周年文艺汇演、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首义100周年系列活动、“感悟成长•未成年人训练营”、奇奇趣味运动会、“梦之翼”爱心课堂等多项主题思想教育文化活动,加强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以及文明创建、生存自护、节能环保等多项教育活动,激励青少年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活动中注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注重活动方式的转变,注重凸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做到高频度、广覆盖。活动立足本宫,面向全市,辐射基层,覆盖到全市11个中心(新)城区、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年均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达两百万余人次,较好地发挥了活动教育引导娱乐和保障青少年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作用。二是素质兴趣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效益不断增长,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后备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三是阵地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来宫参加各类阵地文化活动的青少年和市民近百万人次之多,充分发挥了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的服务青少年、服务文化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

二、经验启示

1.造就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必须营造一种单位创新用人机制,打造成长平台;员工目标明确,奋发向上;职工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欣赏的团队文化氛围。讲学习,讲工作,讲专业,讲发展,使教职员工们既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又有具体的实施环境和有利的政策支撑,个人专业成长的快乐与和谐与单位的事业创新发展同步。2.围绕全宫教育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探索建立符合实际、具有操作性的教职员工培养规划、评价体系和管理办法,完善专业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群文工作者)评定制度,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树立品牌。3.广泛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拓展业务培养空间。我宫以编撰文体活动宫本教程、撰写业务论文、调研报告、公开示范课、参加全国行业专业会议、挂职交流、职称晋升、申报市政府专家津贴等有效途径,提供工作学习发展空间,健全保障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发挥专业教师的骨干作用。近4年,我宫共有4名专业人员分别晋升为正高专业职称或被评为享受武汉市人民政府专项津贴。4.选择聘用一大批教学活动经验丰富、素质能力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教师和文化工作者,壮大本宫教职员工队伍。建立教师和文化工作者个人专业发展档案。每年进行个人专业小结,汇报自己学历进修、教学科研、专业发展的情况。总之,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校外教育和群文活动质量,推动校外文化教育活动场所内涵式发展,既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校外教育和公共文化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作者:谭敏 单位:武汉市青少年宫

第5篇

校外教育和谐发展教育公平近年来,校外教育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专业化趋向日渐显现。在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必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校外教育也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解决实现中小学生校外社会活动和谐发展的认识和实践问题。山东省枣庄市青少年宫作为枣庄市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科学规划,全面统筹,积极探寻促进校外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的方向和可行性的方法,在工作中提升作为,坚持更加有为地服务大局、更加有效地服务社会、更加有力地服务青少年,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校外教育机制,以实现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快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深化体制改革,丰富教育载体,促进校外教育立体化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校外教育工作的内涵与社会影响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单一的、传统的艺术、文化、体育培训项目已逐渐显现出自身的局限性。按照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需求,逐步调整校外教育活动结构,使校外教育更加科学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校外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教育形势,正确把握校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不断调整工作结构,完善教育内容。2012年,华东地区校外教育年会明确以“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创新研究与均衡发展”为主题加以探讨,彰显了校外教育领域在不断扩展,内涵在不断延伸。枣庄市青少年宫以专业培训为基点,大力发展体验性、参与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积极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教育载体、改进服务方式,以培养未成年人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和增强人格素养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参与,实现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扩大校外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加强青少年社团建设,开展创新型少年儿童群体性活动,提高服务未成年人的覆盖面。枣庄市青少年宫以各类艺术团体、文学院、书画院、兴趣小组、少年军校、夏令营等为活动载体,通过举办艺术交流、社会实践、室外写生、野外素质拓展训练等十余项主题活动,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模式,为青少年提供更宽广的校外知识领域和活动空间,使之学到有益的知识,接受正确的引导,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和生活能力。同时,开办了“红色之旅”夏令营、龅牙兔情商教育夏令营等活动阵地,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教育、公民教育、健康教育、生存教育等,活动参与人数每年达8000余人,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丰富的校外教育,使青少年的素质得以提升,使教育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实现了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校外教育均衡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教育明显存在群体差异、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十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而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根本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把公益性放在首要位置的校外教育主阵地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机构无论是在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还是在教育形式、活动规划等方面都有着学校教育不可企及的优势,在一定形式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短板。枣庄市青少年宫充分灵活地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辟青少年校外教育新天地。通过“流动青少年宫”“网络流动青少年宫”“七彩课堂”青年志愿者山村支教、城乡小伙伴手拉手、冬夏令营,送图书下乡,送科技下乡,送教师下乡等等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活动120余次,达成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扩大青少年宫辐射效应,把城市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带到农村、社区,给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参与和体验的机会,共享优质社会教育资源和成果,从而既能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又推动了校外教育机构更好地向公益性方向发展。面向社会贫困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枣庄市青少年宫制定年度公益培训计划,对1500名学生免费开放和培训,让社会弱势群体也享受到相同的社会教育资源;枣庄市青少年宫还利用自身优势举办共青团周末剧场,每年为3000多农民工以及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提供免费的优秀文化服务。多种举措,全面实施,实现教育的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三、拓展活动广度,提升教育力度,确立校外教育一体化发展

目前,学校是“封闭式管理”,校外教育机构是“散漫式发展”,自成一体,互不干涉,枣庄市青少年宫尝试改变现在的运行模式,拓展活动的广度与宽度,确立校外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首先,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在活动、培训的开展上,争取到教育部门的官方支持与认定,以便把活动以更顺畅的渠道推广到每一个学生身边。其次,充分利用自己的优质的教师资源,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到学校进行课堂辅导,把各类专业的知识技能直接输送到每个孩子身边;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及活动专业人员到青少年宫设计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活动项目,并组织青少年到青少年宫来举办各类活动;青少年宫招募各类志愿者参与到青少年的校外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激发青少年参加活动的兴趣与好奇心。现在,枣庄市青少年宫已成功与市中区文化路小学联合办学,书法、舞蹈专业也基本实现了宫校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再次,青少年宫充分利用场所与设施的优势功能,为学校教育提供科技、信息、馆藏、生物等多方面的帮助。以青少年宫为媒介,邀请大学教授、各领域专家,与青少年一起研究,一起学习,探讨问题,让青少年能接触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目前枣庄市青少年宫已邀请了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建、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国家运载火箭专家黄春平院长、枣庄市营养学会、峄城聚好人俱乐部及枣庄市国学研究会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来青少年宫讲学指导,累计举办活动30余次,已有35000余名青少年从中受益。

四、拓宽筹资渠道,丰富主题活动,促进校外教育公益性发展

面对公益活动后续资金或资源投入不足的新形势,枣庄市青少年宫积极拓宽活动经费的筹措渠道,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公益性主题教育活动,加快校外教育的公益性发展步伐。首先,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响应党的号召,引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入到描绘“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举办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取得政府职能部门的认可和财政支持。近年来,枣庄市青少年宫围绕市党代会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宏伟蓝图,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体现为创建国家、省市文明城建设献计出力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如连续举办5届枣庄市少儿春节晚会、“创建文明城,青年在行动”志愿者服务活等。其次,加强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采取“借船出海,借米下锅”的方式,争取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的捐助,获得企事业单位的冠名、协办、赞助,形成社会教育效果和提供经费支持的企事业单位公众品牌形象的“双赢”。组织策划了“枣庄电信”杯青少年文化广场活动、枣庄市“金吉利”杯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连续五届“祖国在我心中”枣庄市“金吉利”杯青少年声乐大赛等具有影响力的大型赛事活动110余场次。再次,有效激发广大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管理创新,为广大青少年社会实践创造广阔的舞台。成功组织了“童心系雅安共绘中国梦”迎“六一”少儿现场绘画赈灾义卖活动、图书义卖、回收废品、报纸义卖等青少年实践活动180余次,不仅为

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筹集了活动经费,还激发、锻炼了广大青少年的实践能力,使青少年公益主题教育活动向深层次、全面化发展。

五、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校外教育可持续发展

第6篇

1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教育资源的优势

博物馆凝聚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叙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展现着人类整体文明与智慧,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

1.1博物馆是直观性展示的教育资源

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直观的实物、模型、标本等藏品,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配以图文的形式来展现、传递久远的历史文化,借助讲解员详尽细致的讲解服务,利用现代的声、光、电等视听技术手段,给青少年创造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展示环境,从而全面调动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让青少年参与到场馆的生动氛围中,全方位感受藏品的文化质地与知识信息,从中得到教育,增长见识。这种以实物表达内涵和传送信息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和求知兴趣,与学校枯燥的教育环境、教育模式相比,博物馆给青少年提供的教育资源更具直观性、真实性和形象性,也更具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

1.2博物馆是丰富有意趣的教育资源

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实物资料使博物馆天生就具备大量立体的、直观的教育资源。参观博物馆人文环境、触摸实物展品,视听馆中贴配的图文语言、参与其中的互动环节等等,这些非直接的教育方式,非常适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及情感特征,可以把课堂上的抽象知识生动地转化为他们易于接受的现实感受,从而引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与愿望,进而生发出他们自觉认识人生的价值意义,自然提升他们关注历史、承继文化、担当社会的使命。可以说,博物馆收藏的实物及其整体环境所内蕴的文化意趣,就是熏陶、激励、教育青少年的绝佳教材。

1.3博物馆是自主开放性的教育资源

博物馆有形无形的教育资源无所不在,能够给予青少年自主开放的良好教育氛围。其一,博物馆藏品丰富、展览形式多样,青少年可以在博物馆开放的条件下完成自我学习和教育。其二,博物馆的很多活动是采取开放的形式,常常会向社会公布教育活动日程,教育活动采取的规模、形式及场所也很灵活,青少年们可以方便地加入其中。在博物馆不拘一格的教育氛围里,青少年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参观日程和选定参观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接受和寻求哪些知识,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改变了青少年在学校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调动起青少年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拓展视野、激发创意的第二课堂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可以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引导的自主学习者。

1.4博物馆是素质大拓展的教育资源

博物馆教育资源还可以拓展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比如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陈列展览,既可以展示人类文化的历史风貌,又可以展示地方奋斗不息的发展脉络,还可以展示当代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辉煌成就。学校教育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博物馆教育资源全部可以涵盖得到。如,综合性博物馆可以扩充学校德、智、体、美等多种课程科目的教育内容,艺术类博物馆在配合学校美育方面优势明显,科技类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智育方面效果突出。因此,将博物馆广博开阔的教育资源作为青少年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辅助部分,对于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2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教育资源的利用策略

博物馆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要发挥其资源优势,必须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升博物馆教育感染力,拓宽博物馆教育渠道,真正把博物馆文化变为滋养教化青少年的精神动力。

2.1提高博物馆自身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意识

我国博物馆教育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很多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利用和开发。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展潮流,提高博物馆自身的开发建设,深度挖掘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首先要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研究博物馆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借鉴其他教育形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提升、完善博物馆教育体系。其次要加强对博物馆收藏物品的研究,扩大藏品研究的侧重点,改变传统纯学术的研究角度,从教育服务大众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出发,对藏品的研究除保持传统风格外,也应根据观众的心理规律、认知特点、学习需求来调整研究方法路径,真正挖掘和展现出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内涵。最后,要重视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创新研究。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应重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与时俱进地设计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新活动、新模式、新方式。如河南博物院开展的编钟古乐活动、西安半坡博物馆设计的史前工厂、宁波博物馆的青少年探索体3D立体拼图等,这些特色活动吸引了青少年留恋关注,很好地展现了博物馆内在的教育魅力。

2.2注重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

作为公益性的特殊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教育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职责使命,博物馆和学校应当加大合作力度。其一,各方主管部门应当为馆校合作制定共建计划,在制度上提供保障,在经费、政策和组织上给予支持;要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馆校联谊活动,以展览、宣讲、辅导等形式让博物馆育人活动在学校落到实处。其二,学校方面也应当切实地参与到互动计划和实施中去,在经费上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诸如人员培训、课程建设、组织参观考察、邀请专家座谈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其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为馆校合作搭建平台。只有当教师掌握、了解了博物馆的文物文献资源,把藏品内涵的历史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博物馆的文化资源才能真正转化为青少年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桥梁作用,博物馆也培养和吸引了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大批人才资源、观众资源,可以更好地推动自身的持续发展。因此,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学校,都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传播效应,积极主动地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和职业拓展课程,为青少年汲取知识,提升素质,充实人生提供一个馆校交融的良好文化环境。

2.3充分发挥青少年志愿者组织的服务作用

西方在博物馆开发、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工作方面已有成熟惯例,招募和建立青少年志愿者组织助力博物馆事业已经成为风气。相比之下,我国的青少年志愿者组织活动开展的规模还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和热情,有的地方甚至对志愿者活动还抱有错误态度,把志愿者简单地当成不要报酬的临时工或义务工作人员。作为特殊的公众服务和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工作需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积极主动地为青少年志愿者创造便利条件,使博物馆成为他们最好的社会实践场所。博物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平台和机会,如安排专人负责专业的指导培训;协助博物馆组织观众、志愿讲解、分类收集社会对评价意见;参加博物馆活动策划、办展、宣传;参与博物馆藏品的清洁、整理、收藏等等。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青少年们收获的不仅有鲜活的文博知识,还有宝贵的情感升华。

2.4加强网络建设完善博物馆在线教育体系

西方很多博物馆都利用网络覆盖广、传播快的特点,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板块建设成网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中国博物馆界落后于其他许多国家[1]。今天,我国博物馆网络建设应跟上时代的潮流,勇敢应对移动互联网风潮,认真面对庞大的青少年网民群体,与时俱进地发挥网络平台威力,建立和完善网络教育体系开展青少年网上教育阵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博物馆教育时空,方便青少年群体网络学习;另一方面,将青少年在线上博物馆的学习经验和在实体博物馆的学习体验进行虚实对接,实行比较互动,让博物馆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建设和完善博物馆网络教育体系,从而实现博物馆青少年网络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第7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对于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我镇青少年法制宣传工作网络不断健全,教育形式和内容日趋丰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明显提高。但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不高,依法维权意识不强,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在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功能,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努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根据小学、中学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分类施教,增强学习效果。要在教授法律知识的同时,注重把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识放在突出位置,结合以建设依法治镇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

2、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步做到计划统一实施,师资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落实,课程统一设置,实现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和法制副校长的“五落实”;要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把学生学法和遵纪守法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内容。

3、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授课技能,提高法制课教学质量。要分期分批对中小学法制课教师轮训一次。进一步健全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开展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培训和考核工作。把法律知识的学习纳入教师专业知识综合水平继续教育的范畴,提高教师法律素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适时制定有关学校法制课程考试考核、法制课教师培训考核、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培训管理以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监督检查和表彰奖励等制度,逐步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4、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法用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5、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不断深化依法治校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校的领导机构建设,加大依法治校工作的考核力度,进一步提高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要以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的综合治理,构建安全文明的和谐校园。

三、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实现突破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综合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法制教育资源,加强社会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切实发挥基地的宣传教育功能。进一步发挥社区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列入社区、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黑板报、展览橱窗、录像、案例、学习参观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独特优势,不断推动法律知识的普及,为青少年提供方便的学法场所和快捷的法律信息服务。大力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和“归正青少年安置帮教导航工程”,加强对罪错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和帮教工作,通过教育和服务,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止罪错青少年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8篇

一、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普展览教育

中国科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主题式III型科普大篷车首次走进乌兰察布市,送去了以“节约、环保”为主旨的新的科普理念。第三代科普大篷车(简称:III型科普大篷车)展示内容紧紧围绕主题进行研发,主题包括:节约、环保。“节约能源资源”III型科普大篷车设计内容涵盖节水、节能(节电、节油、节约天然气、节煤),可形象的称之为“流动科技馆”,是集“教育性、互动性、启发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把科技馆展品带到城镇、农村和少数民族等没有科技馆的边远地区进行科技展教的科普活动场所。在科普周活动期间,乌兰察布市科协在新区广电大楼举行了“中国科协III型科普大篷车走进乌兰察布巡展活动”启动仪式,对市属部分学校的科普指导教师和教职员工大约30多人进行了专项培训。北师大陈飞星教授、北京龙门集团唐佳和魏全民三位科普专家分别以“III型科普大篷车展品及活动内容、大篷车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乌兰察布科协的工作人员就“拯救能源即将枯竭城市、节能减排、触摸屏、电脑游戏、保护野生动物、烟尘处理、污水变清、保温与冷藏、太阳能车、候鸟迁徙”等等问题对师生进行了详细地讲解,使受训人员受益匪浅。

二、组织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学实践活动

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优势,集结全市广大科技辅导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学实践活动。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科技模型竞赛、“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英语大赛、青少年智力七巧板竞赛、青少年航模比赛等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技活动,既丰富了在校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又极大地推动了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全市每年有近万名学生参加到这些活动中来。

三、发挥特点优势,扎实推进“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

一是科普展览进校园,利用传媒工具,普及科学知识。通过更新科普画廊内容,利用与市电视台、市电台、市报社联办的“科普大篷车”、“科普之声”、“科普园地”以及乌兰察布公众科技网和《科技园地》期刊,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声光电动手科普”、“科学家的故事”、“消防安全知识”、“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科学发展观展览”、“科普人文展览”“环保知识”等展览,除在科技馆展厅展出宣传后,通过科普大蓬车形式在全市城乡中小学校进行巡回展览,使展览直接走进学校,先后在全省和全市11个旗县(区)的几十多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巡展,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

二是科技活动进校园。为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将科普示范学校的青少年活动与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开展科普活动、召开青少年科普工作会议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是我们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特点之一。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学校示范作用,扶持一批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积极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出谋划策、提供支持和便利条件,指导学校开展科技活动,推动学校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大力开展。

四、服务“三农”,积极推进农村青少年科普教育进程

第9篇

一、活氛围,全面推动科普进校园

为提高广大青少年对科普教育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让校园遍开科技之花,近年来,我局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区和推进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文化先进区等工作,以“科技活动周”、“科技进步活动月”、“科普日”为主题,举办了科技辅导员培训、知识产权培训、科普知识大赛、“科普大蓬车”进校园、避震演练、“5.12”防灾减灾日宣传等科普活动,全面推动科普进校园。同时积极组织师生参观科技馆、科技文化节、科普教育基地等。使学生都有机会走进科学教育行列中来。极大地活跃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提高了科普教育普及率。各中小学纷纷成立校园“科技兴趣小组”、 “小小发明家协会”,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蓬勃开展,科普活动向常态化发展,特色逐步凸显。

二、构平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

为了给广大学生铺就一条走近科学、探索科学的道路,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我局从三个方面下功夫,构筑科技创新平台,让学生大显身手。一是在举办科技创新大赛上下功夫。我局协同区科协、科技局。2005年12月举办了首届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26个代表队531件作品参加了比赛,影响广泛,获评良好。2007年12月,又与区科协、科技局一同成功承办了第六届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受到省教育厅、省科协领导好评。二是在引导学生参赛上下功夫。积极发动和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连续在全国、省、市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68项。三是在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上下功夫。为给学生扩展认识、掌握科学的窗口,推进科普教育,我局联合区科协在“广东省大亚湾水产增殖站”和沙田镇“惠州梅园生态园”建立了惠阳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共组织学生2万多人次参观,为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大自然生态提供了良好场所。

三、立规范。大力建设“科普特色学校”

为搞好科技教育试点工作,使各学校学有目标、赶有榜样,我局联合区科协,制定了《惠阳区“科普特色学校”考评办法与标准》。按“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设施完善、学生科普意识强”的基本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先后创建“科普特色学校”14所,并经过申报评定,其中5所成为市级“科普特色学校”。2所成为省级“科普特色学校”,位居全市各县区前列。同时,密切联系区科协、区知识产权局,多次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积极引导师生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申报专利。2006年,我区实验小学3件作品申报国家专利。目前,我区师生共获国家专利20多项,获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少工委认定的“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3所,示范学校1所。

四、强队伍。打造过硬科技教育师资

科普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有追求、业务精、乐于奉献的辅导员队伍。近年来,我局先后组织260多人次参加省、市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并注意在历届创新大赛中发现和培养骨干,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目前,全区各学校有科技辅导员200多人。在区科协注册的科普志愿者有126人。我区实验小学黎一兵老师,不仅指导本校科普工作,还到惠州市各县区传授自己总结的科技创新“想、说、写、做”经验,受到普遍欢迎。他主持的《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全面提升科学素养》获评为广东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优秀案例。

五、建机制。不断优化科学素质教育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