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07: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语文教情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语文教情分析

第1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大量情感丰富的文章,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情感资源,实施和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钻研教材,找出文章中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强化学生对文本所表述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来。比如说,在《童趣》一文的教学中,文中描述儿童所用的词句:“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就透露出稚气的童趣色彩。老师在对其讲解时,就可以结合大部分学生的童年生活,以此作为契合点,让学生积极讨论各自的童年趣事,引导学生回忆与文本所表述的类似事件、经历,让学生细细领悟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满足学生情感需要。

二、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情感氛围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前提,构建鲜活、生动的情感教学环境是情感教育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设置悬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情感氛围的有效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疑问,通过层层设疑的方式,引入悬念,引发学生情感波动,满足学生情感的心理需要。比如说,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老师在讲授“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之后,就可以巧设疑问:“迷路了,作者接下来会找回家的路吗?他会怎样办?会遇到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设想。之后,巧妙引出“忽逢桃花林”的结局,并让学生带着“桃林是怎样的?桃林的前面又会有什么?”等悬念思考、设想。在层层的设疑之下,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为了满足情感心理的需要,都表示出强烈的阅读兴趣,纷纷投入到文章的阅读活动中来。

三、结语

第2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新课改中规定的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必要一课。只有把情感教育恰当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新课改中规定的目标,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近年来,农村中学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愈加重视。那么,如何把情感教育运用到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提出了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有利于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提高的教学活动。农村中学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少,且留守儿童日益增多,他们缺乏情感交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使他们在情感上达成共识,将大大有利于对语文的感知,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注重“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宗旨,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引起学生对文字的共鸣。了解现阶段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作用,合理导入到日常语文教学中,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丰富的情感是我们探索世界的重要因素,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增进与教师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不仅对教师有能力方面的提升,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开发潜力,提高综合能力。

同时,新课改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也存在不足之处:第一是它的滞后性,对于现阶段的农村教师来说,传统式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新课改所提出的情感教育在现阶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情感教育的滞后性。第二是理解程度不够,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往往把它与德育混为一谈,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认识得不到发展,同时缺乏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无法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目标。第三是运用方式不正确,教师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充足的肯定,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用的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班班通教学已经普遍应用到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班班通播放和教材有关的音频、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欲望,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思想感情。比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如:《愚公移山》),原来教师大多采用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讲解,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而班班通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创造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音频导入教材内容,让同学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里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角色,进行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感受作者的写作目的。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要想培养这种能力就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除了学习口语、阅读、写作等之外,还应该学习情感培养。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来学习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语文知识蕴含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只有利用生活中的情境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的知识,从而体验真实的情感。所以,实践是检验学生情感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

(三)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注重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良好的表现,教师应该给予言语或者物质方面的奖励,这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同时还能激发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努力奋发向上。语文课堂上最能引起学生情感上共鸣的应该就是朗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名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带领学生走进诗情画意的文章和多愁善感的诗人内心,体会作者不同的生活遭遇,从而增强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把握。阅读古人的文章可以增进与作者的距离,有利于对文章进行理解。所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通过阅读陶冶情操,开阔学生的眼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DyLW.NET

参考文献:

[1]胡华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才智,2016(9).

[2]王晓光.情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6(8).

[3]赖秀霞.浅议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5(03).

第3篇

【关 键 词】 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及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的定义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并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使情感因素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所有的学习既是认知活动,又是情感活动。一个健康、向上的情感可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人精神饱满。可以说,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反之,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向上的情感,这样极容易导致学生情绪低落,还会降低学生的智力,最终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情感教育有效地渗透在教学中,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与文章产生情感上的体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一)改革与发展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都是一如既往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等等,使教师一直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从而导致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为了课堂的控制者,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改革与发展教学方式,并把情感教育思想有效地融合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维,方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问题教学方法为例,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把重点词语、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再向学生提出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文中有几个人物?爸妈为什么要让我把木雕拿回来?当我把木雕拿回来,万芳是怎样的情感表现?文章主要是讲解一个什么事件?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等,通过采用问题提问法,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为情感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不仅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而且还走进了教学中,得到了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因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用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促进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三)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材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一定要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便于将情感教育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钻研教材中的情感脉络,然后再将这种情感传导给学生,只有将课文中的真正内涵体现出来,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颤动和共鸣,更能拨动学生微妙的审美情思。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应深知该篇课文的任务除了是让学生读懂课文中的词语、句子、了解作者采取了何种表现手法以及让学生熟练的掌握课文内容外,还应让学生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内容。只有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方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真正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出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而教学内容其实就是学习阅读内容、了解词义及词意,以及写作方面,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要想更好地将情感体验有效地融入在教学中,单单只是靠理论知识的讲授是无法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发挥出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有效吸收课堂教学内容,从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由此可看,实践是检验学生情感教育效果最主要的方式,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支持。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育有效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便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让其更加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禹露. 从美育角度探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情感教学[D]. 贵州师范大学,2015.

第4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和透彻的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在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积极的发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并能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促进情感教育的不断深入。

1、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教育也是学生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其认知能力与识别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影响,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的应用情感教育,需要学生和作者、教师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关键词汇、关键句以及关键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字面意义下的深刻内涵,从而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例如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塑造了大量的意象,每个意象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句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枯藤”、“老树”、“昏鸦”等意象所包含的萧瑟、凄凉之意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萧瑟的秋景与作者孤独的身影,更好的体会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情。

2、教育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深入解读语文教材后,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结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贴近的事件与案例。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真实可感的案例开展教学,学生理解起教材中包含的情感也更加容易,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背影》一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对其导入时,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在你们映象中的父亲是什么形象?你是否认真观察过自己的父亲?你看到过父亲的背影吗……”等问题,学生就会对该问题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父亲的日常观察进行描述。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很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词汇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明白作者父亲浓烈、深沉的父爱,也能明白作者的思念之情。教师也可以乘热打铁,要求学生在教学结束后,观察父亲的言行举止,仿照《背影》的写作模式,对父亲与“我”的故事,或是父亲的故事进行描写,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与理解父亲,能够从小事中体会到父亲深厚的爱意,并产生孝顺父母等积极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该方法应用于分析文学作品形象以及讲解议论文中,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形象特点,并且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教材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也能提升其感情领悟能力。

3、根据教学教材进行渗透教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的兴趣、个性、爱好作为设计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影响要素之一,在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3]。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应用解读教材的方法,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感受到作者真挚感情的同时,也受到该情感价值观念的影响。教师合理的应用情感教育也可以增强文章的感召力和深度,从而能够吸引学生进一步阅读、学习文本,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例如在学习 《沁园春・雪》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与分析在诗歌中包含的深层内涵。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明确在其中包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怀,以及挥斥方遒的壮阔气概。学生在对诗歌进行全面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诵与背诵该诗,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也使得爱国情怀与澎湃朝气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素质教育也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情感教育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惺菡.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2)

第5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语文;应用

【中国分类法】:G633.3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改革的脚步越来越坚实。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为过去的应试教育而服务,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快乐学堂。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使之为课堂服务。其中,情景教学法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途径。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枯燥,给学生的误解是语文是单纯的记忆过程,这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学方式单一,大多是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这就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也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否改善这一现状呢?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

二、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通过情景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体验情境,进而打开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为学生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得到了提高。随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最后,在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的表情不能过于严肃,适当地运用自己的眼神、表情等各种肢体语言。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三、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状态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情景教学模式的引导下的课堂更是这样,在上课之前,教师作为情景的创设者,应该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以及情景创设过程的预备解决方案。同时,教师保持良好的情绪与精神状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3]。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讲述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事迹。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轻声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那个自由的、活泼的、充满童真的百草园的情境中去,从而切实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展现情景。初中生年龄尚小,社会阅历较浅,对课文的理解也容易产生偏差。因此,运用情景教学,引入生活实际经历,既能丰富学生的阅历,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成长的烦恼》这一课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对情感的把握也就更加细腻了。

(二)利用音乐,创设情景

音乐是一种散发着节奏美与旋律美的艺术。它能够创设一种情景,促进人体会作品表达的意境及思想。例如,在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中,在导入的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这样既能介绍贝多芬的作品,又能借着铿锵有力的如雨点般深刻地敲打着学生的心灵的节奏启发学生感受贝多芬作为一名音乐大家面对命运的打击时那种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又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的《黄河颂》时,在上课之始,就播放一曲《黄河颂》,则会给课堂营造一种了气势磅礴的氛围。在这个基础上,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诗篇的学习,然后指导学生朗诵,体会诗歌传递的浪漫主义革命情怀。接下来,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诗人所歌颂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与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三)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初中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与求知的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中,有一句至理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仅仅从这句话来看,哲理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有必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作者背景,思考“路”指什么?有几层意思?“路”与“希望”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结合式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这句话就容易多了[4]。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视觉情景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代的语文教学若能与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也能为封闭的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激发出学生更多想象与思考的智慧火花。如在七年级下册《口技》一文中,教师准确教授文中的翻译、字词重点并无太大难度,学生也可以理解体会,但是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离我们毕竟已经比较遥远,对很多学生来说甚至是陌生的。然而,若能在课文讲授前或讲授结束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现代的口技作品,相信可以令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加深刻,也能侧面增添了文言文的魅力。

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情景教学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创造性劳动,仅仅依靠以上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5]。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更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设计更多更新鲜更高效的教学情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讲解与解惑,让学生在情景中得到启发,在情景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左侠.新课标新教法: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师怎么教[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2]单彬彬.试析情景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现场阅读,2012,3.

[3]姚进.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情境教学法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欲望,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开拓大脑思维。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学习古诗的印象,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古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运用音乐创设情境,烘托气氛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来烘托课堂气氛。音乐本身就能调动人的情感,烘托现场气氛,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将音乐语言与初中语文古诗结合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古诗的教学中,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古诗的含义以及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古诗教学质量和效率。

比如:在对《过故人庄》进行讲解时,作者孟浩然将古诗中美好的田园生活与自身愉快的心境进行完美的结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古诗大声地朗读出来,然后以《苗岭的早晨》民乐开头,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快速进入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美好的境界中,体会当时作者的感受和心情,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真情美读,感知情境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美读的方法对古诗进行朗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有效地运用美读,不但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说明的意思,还能够感知古诗中人物的感情。在进行美读时,教师引导学生注重语句的停顿、语调的处理以及语句的重读,这些都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比如:在对《钱塘湖春行》进行讲解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美读的方法,不但能理解古诗的含义,而且还能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首先,教师让学生用愉快的心情去朗读这篇古诗,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韵律、停顿以及重读,用心去体会诗的平仄、声韵以及节奏,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钱塘湖春行》是作者将西湖美景与清晨的美景完美结合在了一起,运用美读的方法能将古诗中的情感朗读出来,从而让学生感知情境。

三、运用画面,再现情境

利用画面与古诗进行结合,能够将古诗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含义以及诗中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运用图画、多媒体等比较直观的教学工具,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快速地投入到古诗情境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在对北朝民歌《木兰诗》进行讲解时,首先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对古诗的故事情节有了大概的了解;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美国《花木兰》的动画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动画片播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所看的动画片的情节,将课文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对我国的花木兰与美国的花木兰进行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处于兴奋状态的学生,开拓大脑思维,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时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发现了两个花木兰都有着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知识量,使学生在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刺激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的情境中,与诗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描绘形象,引入情境

教师在讲课时,可根据诗的不同基调变换不同的情绪语气和语调,把握描述的节奏,绘声绘色地展示诗的情境。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等渗透着教师个人的知识功底、人生阅历和教学技艺,对教学氛围起着强烈的渲染作用。

比如:在讲解著名散曲《天净沙・秋思》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散曲的意境再现为一幅真切的图画,从而感受它的意境美。散曲中有四幅片断的图画,学生在想象中生动形象地把他们浮现出来,同时用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描绘这秋天悲凉的景色时,深深地体悟到在外的游子孤寂苦闷的心情,进入了断肠人所处的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氛围,达到了语言描绘的目的。

总之,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

参考文献:

[1]王术井.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以趣入境知诗意[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9).

第7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际氛围;教学情境;生活情境

一、和谐的交际氛围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交流以及主动沟通。因此,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快速地进入口语交际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交际氛围十分必要。和谐的交际氛围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其中在营造和谐交际氛围的过程中,多媒体展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还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完美实现。

二、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

素。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性地给予学生表扬和肯定,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

三、生活情境的创设

口语交际教学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交际素养,从而提升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综合性能力,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口语交际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实际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还能促使口语交际的顺利展开。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中情境教学可以从创设和谐的交际氛围、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及合适的生活情境这三个方面出

发,但不管实施何种策略,口语交际的主体都是学生,因此,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中,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和谐的情境。

第8篇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初中语文;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 声情并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保证教学质量,还要进一步的美化课堂,从而把学生带到浓厚的语文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们从中真正体会到上语文课的乐趣。声情并茂指的是教师充分利用声、形传授知识及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范读课文中尤其能够彰显出教师上课时候的声情并茂的状态。作为初中语文课文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述能力,并利用相关的教学技巧从而凸显出语文教学课的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时,应该充分体现出声、形、色等要素。声,是指吐字要清楚、响亮;形,是指要保持姿势与手势的协调;色,则是指在表情上要与课文内容互相一致。例如:教师在范读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时,教师需要把自己带进到当时的情境中,身体站直立、挺起胸膛,声音要铿锵有力,眼神要执着坚定,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海燕的坚强与无勇敢。

二、恰当结合文章主旨,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对于教师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我们要从各个方面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只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且对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及养成意义巨大。教师若能够善于利用文章的主旨,把各种与众不同的观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出广阔的思考问题的平台,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计划安排,另一方面还能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推动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动。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从孔乙己的"死"作为出发点,教师精心的设计了各种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文章的内容,在为学生们创造思考问题机会的同时,引导其独立思考并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去领悟全文的目的。问题一,孔乙己究竟最后会不会死?如果会死?会如何死去呢?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可以预见最终的答案也会是多种多样的。也正是提出了开发性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问题二,孔乙己最后为什么会必死无疑?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问题三,文章写的是孔乙己的悲剧故事,却又为什么要把他安排在别人的笑声中呢?上述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去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通过开发式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学生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出来的答案可谓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学生们思维枷锁被彻底打开了。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其中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带来了福祉,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不少便利,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可以说是语文教学形式上的一种革命。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施现代化教学,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启发学生在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使他们的学习乐趣和动力被彻底激发出来。教师则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融合,将授课文章和现实中的音乐、影音、图片的相互配合,最后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全面展示出来,这样就会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如:在上《安塞腰鼓》这堂课时,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西北汉子在黄土高原上舞动腰鼓的视频,学生们面对这种活生生的场景,在视觉和听觉上都产生很大的刺激,在这样内容丰富、活力动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对腰鼓有了切身的感受,对整篇文章的内容也有了更深刻、更细腻的体会,这种审美式体验的教学作用十分明显。

四、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生活是现实社会中的大课堂,是一切知识的来源,脱离了现实生活来讲语文教学就好像是离开了水的鱼,是没有生命也没有意义的。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的教学情境,就好比把鱼放入水中一样,鱼在水中才能自由自在地游动,学生们会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文章的体会就会更加清晰更加透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大多数都是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有的则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真实人物的缩影。虽然有些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和现实生活大不一样,但只要教师能够参照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就能充分调学生学习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对语文教材就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例如:在上《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时,祥子生活的年代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通过启发学生通过烈日和暴雨这两个关键词,使学生回忆起自己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感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会使学生们轻松学习,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表演式体验教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通过创新课堂授课方法,使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有大幅度提升。让学生们表演不同的角色,使其身产生临其境的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们饰演角色,增添了课堂教学情趣。通过表演的实践活动,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以不同角色人物的语气来朗读,分别模仿皇帝、老大臣、骗子和小孩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还有在教授《核舟记》时,给学生下达任务,将核舟上船头和船尾的内容表现出来,学生会寻找人员和道具。正式开始表演前,学生都充满期待,学生们精彩的表演给课堂增色不少。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对照课本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欢快的课堂中学到知识,大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六、借助美术作品等工具,较形象展示教学内容

通过借助美术作品等教辅工具,能够使教学内容形象、立体的呈现,便于学生们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讲《陋室铭》时,预计学生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意思理解起来有难度,就运用教学挂图工具来解读"斯是陋室",便于学生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在新课标准推崇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还需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地点等进行灵活调整实施,它代表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谭顶良.学习风格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

第9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实施策略 

一、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现状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然而从当前中学教育的现实情况看,受传统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仍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致使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失落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一是教育功能的误区。在唯理智教育的支配下,学校教育主要把培养高技术、高智能、高效率的人才作为重要目标,致使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理论的传播,而轻视甚至忽视对情感经验的积累,由此导致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欠缺;二是受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在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的今天,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也容易引发独生子任性、狭隘等不良个性特征,再加上信息化迅速发展下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减少,更让学生在建立健全个人价值观念的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参照和引导,情感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推广遇到阻碍;三是情感教育本身存在的难度。在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情感素质这一内容,本身就比较抽象,尚未有成熟的范例指引,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情感教育过程中,可以寻求的参考大多停留在心理学理论层面,这点给中学音乐培养学生情感素质带来困扰。 

二、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优势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高速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旺盛的精力和生命力。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情感体验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他们很容易动感情,也很重视感情,他们喜欢参与社会,渴望关注人情,分析人事,体验丰富的情感。这种学生主体存在的内因使得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使他们在学习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在情感熏陶中真正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应有的丰富内涵,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 

三、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学的主要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 

情感是指人类对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形式,是人对事物的认识及产生的心理体验。在语文教材中,收录着许多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从整体上看,语文学科无疑是当前学科教育中最富含情感要素的一门学科,教师教育和指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种文学作品的情感解读、展示和转化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情感素质,教材的情感准备是必要前提。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人文情感,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自豪之情,有对人民的忠诚与敬佩之情,有对事业的追求,有对信念的敬仰,有赤子心,有朋友义,有手足谊……教材作为这些情感的主要记录和传承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材料。教师只有深“吃”教材,让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融合,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讲文以入情”,真正用教学内容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二)发挥教师的情感关怀作用。 

如果是教材是情感的主要承载体,那么教师就是情感的传播者。在初中语文实施情感教育中,教师是实施教学的教学者和情感引导者,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活生生的情感个体。在一般情况下,文学作品的情感能否成功被学生感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情感如何引导和培育,做到以读入情,以读入境,以读会心。所以,在初中语文情感教学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情感素质之前,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富有情感的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情动情”。那么,教师如何做好自身的情感准备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是对教育和教学工作本身富有充分的感情。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教育事业足够忠诚,在教育教学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将满腔的热情和激情都奉献给事业。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培养应试高手,而是用情感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心态健康、积极向上的人;二是对音乐学科的情感,也就是教师本身需要热爱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能够甘之如饴,自得其乐;三是对学生的情感热爱。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才是教育。”教师要想培育学生的情感素质,除了自身需具备充分的情感之外,还需要对自己所教学的对象充满情感,也就是做到热爱学生,用爱教导学生,用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爱教、爱生”。 

(三)启迪想象,引入情境。 

学生是学习主体,也是教学活动中丰富情感的另一个主要来源点之一。和老师一样,学生也是一个个鲜活的学习个体,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情感,或许他们的情感没有老师的稳定和成熟,但无穷的热情绝对是他们的主要优势之一。因此,在构建一节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课堂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启迪和引导,包括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对教学教师的情感,以及对文学教材的情感,这些都是实施情感教育课堂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努力结合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感受文章作品的文字和意境,同时通过沟通认知与情感的联系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深刻有效地理解文章语言的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