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7: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科学在20世纪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同时,生物科学又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因此,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但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偏差,教学效果不理想。只有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首先可以看到细胞分裂间期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紧接着在分裂期的前期看到核膜消失,核仁解体,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形成了纺锤体,染色体出现且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看到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进入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并被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最后在末期看到纺锤体逐渐消失,染色体解螺旋转化为染色质,出现了核膜、核仁,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了细胞板并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把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全过程。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要还原其在教学中的本质属性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辅助教学的重要策略,应用于生物教学本应取得良好效果,但由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偏差,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例如,现代教育技术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变化过程(如光合作用)、无法直观感受的生物学知识(如微生物类群)或教师不易说清的知识点(如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通过动画、影像、图片、图形、文本等多种信息生动地加以呈现,有利于突破重点与难点。但这只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非凡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意识才能得到体现和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知识要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反馈教学信息,引导学生互评互动;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所以,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是用来辅助教学的,而不能代替教师上课。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不是摒弃传统教学手段,而是改造和提升传统教育
倡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并不是抛弃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它们的协调互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现在中学生物公开课、比赛课上很少见到教师用粉笔、黑板了,平常教学中教师从网上下载课件后略作修改,整堂课便备好了。效果如何呢?一张张片子放过去,学生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有时还没理解甚至看都没有看清楚就放过去了。由于前后干扰,一堂课下来,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知识没理顺,学生大都茫然。
四、不可滥用现代教育技术
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这是检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唯一标准。但现实是每所中学中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怪现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多少是评价一堂课质量好坏的标准。于是,不管是公开课、观摩课,还是平常教学,只要有可能,就采用多媒体教学。唯恐不如此,就不足以显示出教师教学质量高。
1.忽视学生实践,不利于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课标》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假如每堂课每个知识点都是用多媒体展示、模拟,那么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生物或生物现象就难以做出客观实在的观察和描述,更难以提出与生物学相关、可以探究的问题,从而难以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过程复杂化,降低教学效果。中学教材中很多内容利用模型、挂图、黑板完全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如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关系着教学的成败。重点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而难点则是基于学生现状,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不管是重点还是难点,仅仅依靠教师单纯的语言描述或是阅读教材都是难以理解的,学生往往只是死记硬背,而根本没有理解,无法运用,无法用于解决现实问题。这一直是传统教学的最大“瓶颈”,是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直观、形象而动态地呈现知识,利用自身的特殊效果来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引向教学重难点。尤其对于一些难点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自身强大的优势,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化微观为宏观,将文字描述的知识点变成活的物体与场景,这样更能在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的知识间搭建桥梁,缩短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距离,加强学生的理解,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大课堂容量
传统教学中以语言描述、黑板板书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费时费力,教师教学负担沉重,但整个课堂教学密度与课堂容量非常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实现知识的互动呢?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输出方式的多元化,正是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存储于电脑,课上只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就可以将所要讲解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与学生进行互动探究,从而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来传递信息。其次,表现手段多元,扩大信息输出量。现代信息技术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来传递信息,这使得信息的种类更为多元,内容更为丰富。1.图片。众所周知,图形不是语言,但是却比语言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包含着更多更丰富的信息,甚至可以传递许多语言所不能表达与描述的信息。2.动画。动画将图片与文字结合在一起,并能够利用图形的缩放、移动、颜色的渐变等一些特殊效果来集中展现,更加生动,富有动态感。现代信息技术都可以充分利用图形、动画等来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这正是增大知识密度、扩大课堂容量的重要手段。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生产生活的生命学科,其内容广泛,跨越度大,小到细胞大到生物全部都是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说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生命研究。这决定了我们的生物教学不能只是就教材讲教材,而是要践行新课改所倡导的大教学观,将教学的触角延伸到无限的生命空间。生物学科既然是研究生命运动的,其传递信息的方式就不仅是文字以及插图,还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有强大的互联网为依托,同时还具有强大的综合功能与表现效果,可以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开发出以教材为中心的多种资源的整合,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让我们的生物教学与社会接轨,与世界同步。如我们可以将当今全世界人类所面对的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话题以图文声像地形式引入课题,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生物知识,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物学科与人类息息相关。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能全面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客观事实。在传统教学中这是教学的最大问题,但是在现代教学中这却正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的学习,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信息量大,处理速度快,可以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接受水平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与难易程度,更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之中,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展现学生不同的学习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身基础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展开自主学习,使得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展现学科魅力
【关键词】 现代技术;提升;生物课堂;有效性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大力推行的“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为总目标的转变。“新课标”不仅注重知识的“结论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即“过程式教学”。而“新课标”所赋予生物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生物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既要注重生物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更要注重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使之能主动认知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环境,用生物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许多知识的传授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传统生物教学存在着教法单一、知识点抽象、互动性弱等缺点。随着IT网络信息等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步入了中学生物教学领域。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认识和理解事物,培养创造能力和精神,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营造学习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传统黑板加粉笔式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忽视学生主体的情感参与,既枯燥又呆板。而按学生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设计多媒体CAI教学课件利用较大的信息容量、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多样的问题和及时的反馈等特点,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供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求知的欲望,产生兴趣与美感,学生注意力集中,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讲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中,教师在导入部分便利用多媒体播放在discovery中节选的亚马孙平原上猎豹捕食羚羊的激烈场面。学生看得入神,被吊足了胃口,接着教师启发: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那么它有哪些特点适于奔跑。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讨论,让学生明白原来猎豹的全身都是为奔跑而设计的,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紧接着,教师又播放了猎豹追赶羚羊,而羚羊利用Z字形路线巧妙摆脱猎豹的另一段录像,这让学生充分明白看似弱小的羚羊也有适应环境的“独门武器”。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摆脱了教材的束缚,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将进一步被激发。
二、具体抽象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在生物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或观察到的,许多微观、抽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单靠挂图、幻灯片等手段很难讲解清楚。中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而通过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技术可以模拟生物教学中的动态过程,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便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例如:在讲述《种子的萌发》一节中,花粉在雌蕊柱头上的萌发以及受精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若用多媒体将微观部分进行放大,并巧妙模拟其动态过程,就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再如,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本是两节内容,可讲完后学生往往难以形成整体认识,若能在课堂总结阶段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一下外界氧气进入、运输直至到达组织细胞,以及二氧化碳产生直至排出体外的全过程,将会使学生将零散知识连串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准确实验演示,减少理解偏差
实验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操作要求务必准确,细微的偏差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巨大差异,从而阻碍学生的正确理解。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演示,其细微的变化和实验操作很多学生不易观察。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清晰的将实验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在课堂上播放,既可放大展示实验的细微操作和现象,还可反复播放,突出重点,获取最佳的效果。
如学习《观察和使用显微镜》以及观察植物、动物细胞等几节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是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很难做到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能掌握,而且学生操作过程的不当之处也常常被忽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选用数码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操作,这个过程可直接通过电脑投射到大屏幕上,让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并评价此位同学的操作步骤。或教师在课前用DV拍摄一段学生错误操作显微镜的录像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们找出这位同学操作的不当之处并加以改正,通过找错误并对比自己的操作,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反思,避免雷同问题,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
四、延伸课堂教学,注重双向互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激发 突破 省时高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已遍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物教学如何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已成为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而现代教育技术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下面就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真实情景,精心导入新课
教师在导人新课时,应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组成》这节课中,可首先播放一段视频资料片,让学生深刻感受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组成成分。也可用课件展示一些能体现生态系统类型的优美的图片,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这些短剧或影片的播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方面。面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如教学《种子的萌发》时,学生对种子里面的胚看不清楚,对胚的生长发育过程更是不甚了解。而运用Flasb课件就能使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种子的构造,还能动态地看到种子发芽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复习。自主、分层、高效
在生物复习课中,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投到大屏幕上,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课堂的容量,生动直观,便于教师讲,便于学生学。可以使学生在瞬间勾起对以前所学大量知识的回忆,省时高效,而且还利于分层教学、自主复习。实际上每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教师把知识网络交给学生以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水平对未掌握的知识有侧重点地复习或重新学习,有的放矢,新旧结合,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例如,在复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有的重点复习脂类代谢,有的重点复习糖类代谢,有的重点复习蛋白质代谢,所有学生都可根据自己已有水平自主学习。
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还可广泛地应用到生物实验教学、生物测试等方面。
高中生物是一门让学生充分了解自然、接触自然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实验科学。引导学生从普通生物现象入手,然后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探究等方式,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通过笔者对生物课堂教学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习惯于强制要求学生硬性地记忆一些枯燥乏味的生物概念和理论知识,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也很难记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又如,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情况,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能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关怀和重视,师生之间关系并不是很好,这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复杂的生物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比如,高中生物中关于生命活动过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个内容很难进行实验,仅靠教师讲解又很难使学生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一个生命活动全过程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亲眼看到生命活动的全过程,这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又如,教师在授课开始前安排学生观看一场球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致,然后顺势引发学生思考:队员之间如何传递信息?队员获得信息后生体机能是怎样处理信息的等问题。这样,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是教师灌输,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都不一样,教师的“满堂灌”没有效率,加上高中生学习的内容繁多,时间紧张,压力很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针对个人的学习情况,直接、准确、快速地找到解决办法。比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直接查询、获取生物知识信息。不仅如此,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灵活地分析处理生物数据信息,进行绘制表格、构建模型、制作视频教程等,促使学生学习生物方式的多样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学科中运用的主要内容
从广义来说,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一个是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托的教学观念的渗透。
1.1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就是要探讨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课程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效果的评价,等等。
1.2 现代教学观念的渗透
与传统教学观念相比,现代教学观念更多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认知,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没有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与传统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角色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方式以及优势分析
从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的内容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更多强调的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此,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要求,笔者整理出一个合乎实际的教学过程,即:学习目标的确定——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包括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评价。上述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2.1 确定学习目标
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给学生设定一个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2 学生自主学习
本环节主要是指课前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教材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点儿提示,让学生尝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自己不懂的知识要加以标记,在随后的小组学习中讨论,甚至向教师求助。
2.3 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水平、性格等多方面因素考量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组长由组内每位成员轮值担当,这样有利于增强每位成员的自信心和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针对自主学习阶段发现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2.4 交流
合作学习环节完成后,要进行班级交流。班级交流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在教师主导下的生生交流,另外一种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交流。通过相互交流,实现互相启发,从而扩展自己的思路。
2.5 评价
在所有环节完成后,教师进行一个最后的评价,评价一定要合理、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上述整个过程中,充分渗透了现代教育理念,笔者在此分析整个教学流程的优势。
1)整个流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从上述教学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都面向的是全体课堂学习的学生,并且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侧面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过程。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素养。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挖掘,这就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对一些生物科学概念的学习,更多地注重积累一些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生物基本知识,促进他们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培育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3)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上述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对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些基本能力又是自主探究的基础。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析
3.1 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做到因生施教
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笔者概括了几个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地方:1)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多留心学生的表现,尤其是注意观察男女学生的表现差异,并及时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2)要注重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对班级中弱势群体要多鼓励,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变更教学方法,尤其是要注重对不同群体学生教学方法、要求以及评价方式的调整;5)评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学生的积极性,让组内学生共同商议、制定评定标准,并且利用此套标准对每位组内学员进行打分。
3.2 做到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环节中的渗透,真正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比如,笔者在讲授人教版“细胞的生活”一课时,就将一些多媒体技术渗透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让学生分析资料“小羊多莉的身世”。首先,笔者通过精心制作的Flash课件,将“小羊多莉的身世”进行了完整的展示;接着让学生在观看课件资料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出DNA具有遗传信息的功能,从而让学生明白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什么地方。整个课件展示形象生动,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之后,笔者在学生分组模拟制作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方法,让学生学习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构建。
3.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新课程标准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迫使教师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而在这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本学科以及相邻学科的教学资源,挖掘教材、校园、学生和社区的资源等,很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材中有一项探究活动——“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笔者设计了一个主体为“探究废旧电池污染,倡导使用环保电池”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探究课外活动,将课堂知识加以深化。
首先,在活动之前,笔者做了一份详细而又符合探究要求的设计,在此设计中,目的非常明确,并且给出了分步骤完成计划。
其次,在探究活动中,笔者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十分恰当,如在资料收集、成功展示、评价与反馈等多阶段,笔者都充分地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学习效率,开拓了学生的事业,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再次,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笔者还利用网络资源将探究课堂延伸到了社区,使学生能够尝到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快乐,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本文将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策略进行了综合阐述,实践结果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初中生物课程之间的整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同时,高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概述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我国目前所称为的“现代教育技术”一词的涵义的界定有两种:第一,强调“时间性”。新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媒体技术以及系统技术的教学技术;第二,强调“现代性”。是指现代教育活动中运用到高新科学技术,例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总之,这两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观点均有局限性与片面性,如果将“现代教育技术”与AFCT的“教学技术”概念相联系,将教学活动中的物理性以及系统整体性进行突出强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诠释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一方面强调了教学系统中的完整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应用新技术来进行教学、评价,另一方面,应需要采用高新技术来不断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不同的新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不同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如今有很多的科学技术均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教学领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创新,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培养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本文以下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关应用型高新科技产品渐渐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活动中,跟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虽然存在着一些差距,但是我国现代教学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学活动引入全新的境界,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逐渐对教育技术的机制提高了认识;第二,转变了教学方向,由传统的“教”转为今天的“学”。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教育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而且在教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国内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第一,由于我国东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以至于在认识上以及观念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西部地区的教学现状仍然较落后。第二,条件不成熟。有很多地区均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优势,但是学校的经费有限,从而导致多媒体技术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于课堂中;第三,过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的教学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结果发现,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益以及教学水平,便在课堂上45分钟一直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不愿采取其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这种过分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第四,电脑教学呈“流水课”“一键式”。教学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们操作失误而将多媒体中的课件设为”一键式“,学生们通过按键来进行阅览课件,这种做法不仅阻碍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而且使得学生们易失去学习兴趣等等。
三、探讨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进行整合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使生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生物教学是一门与生活相关的学科,因此,教学教师不但需要进行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充分的、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生物教学上讲授到病毒引起的疾病,教师需要找到一些疾病案例,同时,需要将造成疾病的各类病毒等进行制成多媒体课件,不仅有效的培养学生们学生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生物教学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另外,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生物教学活动中,使得二者之间实现优化与整合,这样不仅使得学生们有效的理解了生物教学内容的难点知识,而且更好的掌握了生物教材内容的难重点知识。
(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进行一些生物实验,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不仅消耗大量的实验试剂以及器材,而且还会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解决了上述的问题,教学教师通过播放试验具体操作的录像,并且一边进行讲解,促使学生们更好的记住实验步骤。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教学时,需要合理的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例如:投影、幻灯、录相、微机等,合理选用生物教材中的难重点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其展现出现,不仅使得生物理论以及内容特点有效的传授于学生们,而且更有利于学生们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例如“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这部分的教学,因为草履虫的身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再以CAI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以加深其深刻印象。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们从中也获得生物相关的知识,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不仅节约了学习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生物教学效率。
(三)合理的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整体教学目标
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需要合理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不需要课堂45分钟一直使用多媒体技术。这样不仅使得学生们易失去学习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易将生物课堂当做多媒体技术课,从而没有掌握到生物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过多会使得课堂教学目标变得不明确,另外,在应试考试前复习生物教材时候,找不到生物课本中的重点内容知识点。因此,需要利用问题情景或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等则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少年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多媒体虽有加快教学节奏,加大教学容量,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但它具有声、光、电的综合刺激,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在一堂课内频繁滥用,其结果势必事与愿违。因此,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生物教材中的难重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传授出来即可,从而更有效的实现生物教学的整体目标。例如:在讲授生物教材中的《人类神经调节》一课时,只需要在“条件反射的建立”上放录相带,让学生真正理解简单的反射与复杂的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就足矣。
结语:
本文将现代教育的涵义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同时,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最后,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有效整合来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策略进行了综合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同时,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榕,林雪松.多媒体技术对物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A].第十五次全国原子、原子核物理研讨会暨全国近代物理研究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
[2]李运林,李克东,徐福荫.我国教育传播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纪念宣伟伯、余也鲁来华南师范大学讲学30周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3]曾洁.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英特尔?未来教育”受训体验[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
[4]续丹,郑镁.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5]赵明秀.工程图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6]续丹,郑镁.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
[7]黎加厚.e-Education:电化教育的新定义──关于《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英文译名更新的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0(01).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着,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为适应时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 《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同时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生物课程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学生在学习了生物1的内容之后,既可以先学习生物2的内容,也可先学习生物3的内容。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
每个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生物2: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室内空间设计新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通过高新技术、高新材料之间的全面协调,装饰形式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平衡,以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室内空间设计新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通过高新技术、高新材料之间的全面协调,装饰形式与新技术、新材料之间的平衡,以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尽可能地让人们接近自然。进一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1.生物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手段,而不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凶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要促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能为优化生态系统提供智力支撑。
2.生物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物质性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服从自然本身的属性,接受自然科学的必要限制。同时更要认识到科技自身的不完备性和复杂性,积极预防科技应用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
3.树立综合的科技观评价体系。避免从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评价科技的优劣,而应从生态、人文、美学等各方面建立起合理的科技价值体系,引导科学技术健康、持续发展。
然而空间设计是借助于生态科学技术的理念来实现其理想。通过运用生物科学技术这一手段更好的设计出和谐的空间场所。尤其是在空间设计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室内空间设计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地对待现实,并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现实的空间环境总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对室内空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室内空间设计就是运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依据人们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内空间环境。它是为了人们室内生活的需要而去创造、组织理想生活的室内生态科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