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7: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物药品行业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生物药品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促使生物技术药品行业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一、我国生物技术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发展比较迅速,起步较晚,最早的生物工程药品追溯到1982年人胰岛素的诞生,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应用日益的广泛。
医药生物技术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1、重组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研制的药物或建立的新的治疗方法。2、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生产的药品。3、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制备的药物。4、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的疫苗。5、利用现酵或反应工程和生产生物来源的药物。6、应用蛋白质工程和分离技术从生物资源中寻找或制备的药品等。在这六个方面中医药生物技术对医药汗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效应,但是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保证药品额安全性、医药行业的道德性,总体的发展方向是很乐观的。
二、生物技术药品发展的原则
生物技术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中去,生物技术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是生物技术药品的发展必须把握一定的原则和尺度,没有原则的利用生物技术,以生物技术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有损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3号《生物制品管理规定》第二条中指出:“生物制品是药品的一大类别。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它包括疫(菌)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试剂等。”从生物制品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药物制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实验,得出具有长效的药物产品,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水平,而对于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方面的应用应该予以抵制,非法利用药品进行交易和犯罪都应该受到监督和制裁的。
生物技术制药产业能够给药品和医疗卫生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绝对不能忽视药品的安全性,原材料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因此需要的投入成本也是占有很大的支出比重的,正确的分析市场,不能因为市场需求的增加而盲目的扩大产量,加快生产从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制药行业是良心产业,生物技术的使用也是为了为人类生活带来福祉,所以应该正确的把握生物技术的使用尺度,保持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正确应用。
三、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依据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的应用现状,我们看可以看出,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首先是在生物技术水平上,积极的开发高科技产品,拓展药品行业的技术深度。我国的生物资源极其的丰富,微生物、真菌、海洋生物等资源都可以运用生物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独特的药效的药物。目前在我国生物技术对于治疗很多的疾病都有很高的治疗效果的。
其次,在生产的规模上,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提升药品行业的集群效应,药品企业和医药公司进行合作,充分的进行市场调研,贴近市场进行研发,利用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引进的财力和人力,规避药品行业的弊端,促进生物技术药品的研发的效益整体得到提升。顺应世界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尽快改造传统生物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低耗原料和能源、高附加值的现代生物技术药品,以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的学习引进,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近20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制药行业发展很快,开发品种齐全,种类多样化趋势,生物技术在药品行业中产业结构并不是很齐,生物药品质量要求不断的提升,技术合作和人才的培养都是提升药品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国内的需求,面对国内的技术难题应该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装备、技术、人才引进,通过合作、合资的方式创造生物技术药品行业的新发展途径。加强基础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信息资料库,掌握世界生物技术药品的科研和产业化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动态。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不再是在人们的想象中的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进行发展和创造着,在药品行业中的应用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惊喜。(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舜,李蒙.生物技术与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1).
[2]徐广军,杨德峰,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的动态选择问题探讨[J],理论学刊,2006(2).
1、医药工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2、医药工业效益水平稳中趋升,盈利水平增速放缓
3、进出口总额保持一定增长,呈现高出低进的态势
4、市场消费需求活跃,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
5、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持续走低
6、行业生产销售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
7、医药零售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8、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9、医药市场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
二、2005年影响我国医药市场重要因素与事件回顾
1.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推行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行,2005年,我国在90%以上的地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将达到8000万人。参保人数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潜在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张,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继续增加,从而为中国医药市场特别是主流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需求动力。
2.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深化
?2005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价格更趋市场化;后GSP时代来临;药品分类管理提速等,都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会显得相对狭窄,OTC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药品价格调整
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9月28日宣布,从2005年10月10日起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降价金额约为40亿元。这是我国第17次药品降价,也是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使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药品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06年开始,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农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并且根据规划,到2006年,“新农合”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07年达到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将带来大约450亿元的医药市场空间,今后农村医药市场将成为整体医药市场新的增长点。
5.医疗改革进程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没到位,50%的城市人口和83%的农村人口没医疗保险。2005年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提出中国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目前,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模式一种是产权置换,由公有公营变成民有民营;另一种模式虽然产权不变,还是国有事业单位的性质,享受各种税费优惠,但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还有就是两者杂揉,许多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联合办医。在明确了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第一的目标之下,推行覆盖面广泛的公共医疗改革措施,引入市场化方式、提供差别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可以预计,新方案将为老百姓带来享受医改成果的喜悦,更将为医药市场巩固正日益脆弱的消费信心。
6.汇率政策调整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政策的调整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人民币升值,就短期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看,程度是不同的,而对产业内部不同子产业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就医药工业来看,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受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对化学制剂药和生物药品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国外新特药的进口价格将会下降,间接压缩了国内仿制药的盈利空间,国内企业产品的价格会有所降低;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是造成进口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而对中药行业的影响相对较轻。
三、2005年中国医药市场分析
(一)我国药品行业2005年发展情况分析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特点
(1)化学原料药工业销售持续向好
(2)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处于增长平稳期,创仿结合仍有可为
(3)中药工业运行基本平稳
(4)生物制药工业销售增幅有所回落
2、我国药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药品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药产业亟待产业升级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4)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
(5)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二)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1、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一直倍受瞩目。200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达到辉煌的顶峰,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随后几年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年、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3%和29.8%,2002年销售额仅为200亿元。2003年在初突如其来的SRAS疫情的刺激下,保健品行业明显回暖,当年销售额就达到30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50%;2004年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上升势头,销售额为34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为13.3%,虽低于2003年增幅但依旧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销售额突破了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据商务部预测,2009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8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24%,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保健品增长最快的市场。
2、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2)产业法规不完善,市场发育不足
(3)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力量薄弱
(4)重视广告促销,忽视提高质量
(三)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分析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走势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30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容量由2000年的45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5年的860亿元人民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额每年保持在14%左右的增速。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
(2)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医疗器械行业缺乏知名品牌
(4)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四、影响我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
1、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
2、日益增长的医药保健需求
3、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4、农村医药消费市场的发展
5、国家相关政策影响
五、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总体趋势
1、医药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
2、市场药品价格总体走低,第三终端市场活跃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并购、重组仍是主题
4、农村医药市场将有较大发展,推动农村药品市场仍需多管齐下
5、OTC市场将迎来大发展
(二)医药市场分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医药企业的虎视眈眈,药品零售价格的持续下降,都将给药品市场带了机遇与挑战:
(1)继续保持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
(2)天然药物热潮涌起,中药现代化成为热点
(3)医药制造企业盈利水平仍将下降,药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4)医药零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2、我国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2)保健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不同种类产品价格发展趋势不同
(3)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品将成为主流
(4)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直销渠道将成新宠
3、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将变得更为广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2)高精尖、中高档医疗器械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国外公司垄断高端市场
[关键字]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生物医药是现代生物技术生产中的重要产品,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产业是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我国把生物技术列为一门“前沿技术”,加强生物技术各领域的应用,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赶超的重点。生物医药和生物制药领域是重点发展的领域,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必须加快其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进程。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还存在差距,必将经历从科研到产业化的艰难之路。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生物制药技术基础及产业链
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是新的科学技术支柱之一。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医药卫生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迅速成长。生物制药这一制药技术,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通常在大规模、集中化的发酵工厂进行,它的生产过程既不同于传统的化学药物,也不同于从动、植物中提取的药物。生物工程技术制造药物,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培养出“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然后再利用现酵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从中提取出所需的药物。生物药在分子结构、物化特性、制备技术等方面与化学药不同,综合利用了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科学的原理和技术,从生物体、细胞、体液等提取制造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生物工程制品。这一制品具有高效性,对疾病也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生物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应用,生物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生物产业正加速着新的技术时代。
生物制药业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投入、收益、风险四高及低污染的特征。制药行业产业链可以简单分成研发、测试、上市销售三个阶段,组成生物制药产业链的各环节与传统制药行业基本一致,但在每个环节上的技术基础差异很大,主要的生物制药技术如基因重组、单克隆等均源于上世纪对细胞内部结构的突破性发现。生物工程药物的发展,给制药工业带来一次革命性飞跃,将在持续提升人类的医疗保健水平上发挥重大作用。
二、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庞大,但自主研发能力仍很薄弱,药品生产以仿制为主,原创性药物较少,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和国际水平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大力促进整个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将成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
(一)行业起步较晚,行业产销均保持较快增长。
在市场需求旺盛和政策大力扶持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2012年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775.43亿元,同比增长19.42%;2013年生物药品制造业需求稳定增长,实现销售收入2381.36亿元;2014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虽然受到药品持续的降价和医保控费政策的双重影响,实现销售收入2749.77亿元,收入和利润增速远超当年GDP增速,分别达到13.95%和11.82%,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2013-2015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这不仅推动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到市场,还集聚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大大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中度及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二)行业技术落后于国外技术,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占比偏低。
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业中,产品多集中在较为低端的仿制疫苗、血液制品行业,技术壁垒较低。支持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设备、技术落后及生物技术的产研脱节等因素是导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水平低的主要方面。2012年,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业总资产达1848.07亿元,同比增长14.9%,小型企业资产占比为38.02%,大型企业资产仅为17.17%,大型企业占比明显偏低。我国生物技术公司特别是创业型企业面临众多压力,缺乏拳头产品,企业发展规模小,产品产业化程度低下,众多问题都在制约我国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
(三)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具备较强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基础技术和实验室阶段等都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明显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国际上,美国、日本和欧洲是生物制药业的主要集中地,所开发的产品及市场销售额都占居全球优势。美国作为生物制药的发源地,拥有经费投入、产品开发和研制、产品生产和市场上的国际领先优势。多年来,政府支持、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增长、大量跨国生物制药公司进入中国,这些都为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国必须通过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制药,进一步完成医药行业的产业升级换代,占领未来全球生物制药制高点。
三、生物制药行业要以高端生物仿制药和CRO为发展突破口
生物类似物是我国生物制药表现最为活跃的领域,是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快速发展的要素之一。现阶段在生物制剂市场上,跨国制药企业占据垄断性地位,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成为中国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巨大障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仍存在多重瓶颈有待突破。国内生物制药行业以高端生物仿制药和CRO为短期内最有希望取得关键性突破的环节。生物仿制药和CRO共同的特点是需求增长较快、前景明朗,国内的成本优势明显;不同的是CRO未来市场规模较为有限,而生物仿制药市场规模较大,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一)高端生物仿制药
生物仿制药特别是单抗等高端生物仿制药的技术壁垒较高,未来需求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对仿制药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发展速度提供了保障。目前全球对生物药的需求巨大,但是生物药的价格较为昂贵,对其普及造成限制。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但当前许多前沿生物技术仍落后于欧美等国家,通过仿制药物仿创结合,加以系统集成,既能实现技术上赶超的目标,也能满足当前我国防治重大疾病、应对突发疫情及处理重大卫生事件的用药需求。我国要改善生物制药行业所处法律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中国版生物仿制药审批通道,为国内高端仿制药发展扫平道路;加强对生物制药产业链监管的整合,改变目前各个环节互相分割的监管现状,进而加速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化进程。
(二)CRO
CRO是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是通过合同形式向制药企业提供新药临床研究服务的专业公司。CRO 作为制药企业的一种可借用的外部资源,其显著的作用就是能降低整个制药企业的管理费用并大大提高效率。CRO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一个临床研究队伍,该团队体现出高度专业化及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由于目前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和风险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企业无法具有产业中所包含业务的全部优势,必须借助外部资源即专业的研发机构才能促进生物医药的发展。近年来,中国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医药外包的热土,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亚洲研发外包首选地。未来,欧美市场的增长率预期会下降,而亚洲新兴市场的增长率将不断提高,这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中国CRO企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削弱,国内企业未来发展必须在提升研究品质和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两方面需找突破口。
四、生物制药行业前景展望
面对产业竞争和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用改革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医疗改革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国家持续增加对全民大健康产业的投入,这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预测,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仅次于美国。生物医药在治疗肿瘤、冠心病、神经退化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替代品的研究开发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十三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确定为大力发展重大疾病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新疫苗、新型细胞治疗制剂等多个创新药物品类。这充分表明我国将加大生物医药的研发力度,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的市场潜力必将十分巨大。
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产业政策对生物制药形成了较大的支撑,生物医药产业被确定为我国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我国未来医药工业要实现升级发展,关键是要落实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逐步缩小与制药强国在创新能力上存在的差距,既要把创新摆在医药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也要把增强技术实力作为建设医药强国的战略支点,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梅,赵洁.《生物制药技术探析》.中国科技博览第18期,2011.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状况分析》的报告。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十三五”时期,我国食品行业从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是食品行业品牌发展的关键期和阵痛期。
科技投入和食品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王小青指出,科研投入和规模提升有利于食品工业中高速增长,保持中高端水平。2015年新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示范基地,并且食品、食物及处理领域的专利申请、授权数分别达到15000项和5000项。2011年到2015年,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7.7%上升到9.2%。食品工业利润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从8.6%上升到10.7%。
食品企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我国日益扩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需求。王小青表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食品产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基本保障。2011年到2015年,60%以上的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达到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的要求,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目前食品安全保持总体向好稳定态势,没有发生区域性、地区性的事件。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腾佳材指出,随着《食品安全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及实施条理的即将出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将建立一整套适应我国阶段发展要求、配套完备的监管制度体系,建立职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他强调,由于大型食品企业涉及面广、占有率高,一旦发生问题往往造成恶劣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型食品企业要遵守《食品安全法》,更加严格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切实发挥好行业领军和示范作用。
聚集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刘治指出,近年来,农业产粮大县高度重视食品工业,把食品工业作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优惠措施,积极鼓励食品企业的发展,县域食品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自2000年起,中国食品协会开展优秀食品企业强县和优秀龙头食品企业的认定工作。至今已有近200个县级行政区被评为优秀食品企业强县,1000多家食品企业被评为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衡量优秀食品企业强县的指标之一,是食品工业的产值或者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0%。
集聚发展对食品企业品牌建设产生积极效应。刘治称:“大型食品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带动了附近乡镇的经济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同时,企业还能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食品工业有集聚、有特色,有利于产业贯通、融汇发展、产城融合,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同步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
刘治强调,落实食品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涉及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主食产品工业化,二是过剩产能去库存,三是产品高端化发展趋势。由于消费升级,主食产品工业化和家庭厨房社会化成为食品行业发展新趋势。目前,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的工业化程度低、发展潜力大,约有40万亿元的消费需求空间。
打造交流互动平台
“本次论坛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食品产业发展论坛,也是中食协首次举办的国际化论坛,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曹树民说,“中国食品行业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中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产品在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将中国国际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打造为食品行业的品牌,成为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升级的平台,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服务企业、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阵地。”
与会者通过主旨演讲、经验交流、重点讨论、品牌展示等形式,交流探讨食品行业供给侧改革和品牌建设经验。品牌展示环节受到参会嘉宾的广泛关注,各食品园区或企业负责人走到品牌展位前,详细了解其他食品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品牌发展情况、市场经营情况,品鉴产品,了解未来发展趋势,深入交流、探讨合作机会。
冯忠武/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所长
一、兽药行业的基本情况
(一)法规体系不断健全
《兽药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逐渐健全。确立了兽药注册评审、监督检验、生产经营许可、行政处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兽药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建立了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兽药检验体系;兽医卫生执法体系。
(三)行业发展初具规模
三十多年来,兽药生产、经营企业不断增加,产能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3 年底,我国兽药生产企业1 804 家,其中兽用生物制品企业77 家。现有兽药经营企业5 万余家。从业人员16.5 万。
根据兽药协会统计,2013 年,全国1 661 家兽药生产企业完成生产总值437.46 亿元,销售额401.83 亿元,毛利120.27 亿元,平均毛利率29.93%。资产总额1 155.48亿元,资产利润率10.41%,固定资产477.62 亿元。近六年来,产业整体规模逐步扩大,产值、销售额逐年增长,2013 年趋于平缓,产值年复合增长率为13.64%。
1. 生药企业生产销售情况。72 家生药企业2013 年完成生产总值104.56 亿元,销售额99.33 亿元,毛利53.05 亿元,平均毛利率56.24%。资产总额216.43 亿元,资产利润率24.51%,固定资产65.93 亿元,从业人员1.81万人。
2. 化药企业生产销售情况。1 589 家化药企业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332.9 亿元,销售额307.5 亿元,毛利66.78 亿元,平均毛利率为21.72%。资产总额939.05 亿元,资产利润率7.11%,固定资产411.69 亿元,从业人员14.69 万人。
(四)行业结构趋于优化
1.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2. 兽药行业资源集中化趋势初步呈现。集团化、现代化兽药生产企业出现,2013 年全国销售收入过2 亿元人民币的生产企业45 家,33 家兽药生产企业上市。
3. 行业布局发生变化,兽药生产优势带逐步形成。
山东(280 家)、河南(235 家)、河北(147 家)、江苏(108家)、四川(106 家)、广东(102 家)六省生产企业数量占全国的54.2% ;以上六省产值238.02 亿元,占全国的54.2%。与畜牧养殖业发展状况相适应,禽药、大牲畜用药、水产用药、原料药等优势产区初步形成。
4. 生产企业规模以中型为主。根据工信部最新划分标准,1 661 家兽药生产企业以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为主。其中,微型企业143 家,占总数的8.61%;小型企业610 家,占企业总数的36.72% ;中型企业863 家,占企业总数的51.96% ;大型企业45 家,占企业总数的2.71%。72 家生药企业中大型企业18 家,占生药企业总数的25% ;中型企业46 家,占生药企业总数的63.89% ;小型企业8家,占生药企业总数的11.11%。589 家化药企业中,大型企业27 家占化药企业总数的1.7% ;中型企业817 家,占化药企业总数的51.41% ;小型企业602 家,占化药企业总数的37.89% ;微型企业143 家,占化药企业总数的9%。我国兽药企业总台上以中型企业为主。生药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中坚力量,化药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五)市场规模与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1. 生物制品。2013 年,生物制品市场规模(销售额)94.33 亿元。按照使用动物分猪用生物制品和禽用生物制品,是生物制品的主要组成部分。猪用生物制品的市场规模48.22 亿元,占生物制品总市场规模的51.12%,禽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35.74 亿元,占生物制品市场规模的37.89%。猪用生物制品中,强制免疫疫苗市场规模35.96 亿元,占猪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的74.57%。禽用生物制品中,强制免疫疫苗市场规模14.21 亿元,占禽用生物制品市场规模的39.76%。按照疫苗种类分,活疫苗市场规模35.39 亿元,占生物制品总市场规模的37.52% ;灭火疫苗市场规模53.81 亿元,占生物制品总市场规模的57.04%。
2. 原料药。2013 年,原料药市场规模(销售额)81.7 亿元。按产品类别分类, 抗微生物药市场规模73.06 亿元,占市场份额89.42% ;抗寄生虫药市场规模8.04 亿元,占市场份额9.84% ;解热镇痛抗炎药市场规模0.31 亿元,占市场份额0.38% ;其他原料药市场规模0.29 亿元,占市场份额0.36%。
3. 化药制剂。2013 年,化药制剂市场规模(销售额)179.7 亿元。按照产品分类,抗微生物药市场规模131.72 亿元,占市场份额73.3% ;抗寄生虫药市场规模17,13 亿元,占市场份额9.53% ;水产养殖用药市场规模8.72 亿元,占市场份额4.85%;消毒药市场规模9.46 亿元,占市场份额5.26% ;解热镇痛抗炎药市场规模3.52 亿元,占市场份额1.96% ;调节组织代谢药市场规模3.07 亿元,占市场份额1.71% ;其他类别化药制剂市场规模6.09 亿元,占市场份额3.39%。
4. 中药。2013 年,中药市场规模(销售额)46.1亿元。按照产品类型分类,散剂市场规模28.56 亿元,市场份额61.95% ;注射液市场规模6.33 亿元,市场份额13.73% ;合剂(口服液)市场规模6.73 亿元市场份额14.6% ;片剂市场规模0.57 亿元,市场份额1.24% ;颗粒剂市场规模3.43 亿元,市场份额7.44% ;酊剂市场规模0.03 亿元,市场份额0.07% ;浸膏剂/ 流浸剂市场规模0.36 亿元,市场份额0.78% ;其他制剂的中药市场规模0.09 亿元,市场份额0.19%。
5. 进口情况。2013 年进口兽药销售额13.67 亿元。按照产品类别分类,生物制品8.8 亿元。占进口总额64.37% ;药物饲料添加剂3.11 亿元,占进口总额22.75% ;抗微生物药物0.95 亿元,占进口总额6.95% ;抗寄生虫药0.67 亿元,占进口总额的4.9% ;其他化学药品0.14 亿元,占进口总额额1.03%。按照使用动物分类,猪、牛、羊用品8.96 亿元,占进口总额的65.54% ;禽用药品3.25 亿元,占进口总额的23.78% ;宠物及其他用药品1.46 亿元,占进口总额的10.68%。
6. 出口情况。2013 年兽药产品出口额为38.57 亿元,其中生物制品出口额0.51 亿元,原料药出口额18.99 亿元,化药制品出口额9.07 亿元。生物制品按照使用动物分类,禽用生物制品出口额0.61 亿元,占生物制品出口额的31.37% ;猪用生物制品0.35 亿元,占生物制品出口额的68.63%。原料药出口52 个国家,按照产品类别分类,抗微生物药物出口5.37 亿元,占原料药出口额的18.8% ;解热镇痛和中枢兴奋药出口0.05 亿元,占原料药出口额的0.26% ;化药制剂出口48 个国家,按产品分类,抗微生物药物出后5.92 亿元,占化药制剂出口额的65.27% ;抗寄生虫药出口3.08 亿元,占化药制剂出口额的33.96%。
(六)兽药产业集中度相对合理
2013 年,生物制品总销售额为94.33 亿元,销售前10 名的企业为48.06 亿元,占生物制品总销售额的50.95%。2013 年,原料药总销售额81.7 亿元。销售前10 名企业的销售额为39.95 亿元,占原料药总销售额的48.9% ;销售前30 名的企业的销售额为65.16 亿元,占原料药总销售额的79.76%。2013 年,化药制剂总销售额179.7 亿元,销售前10 名的企业销售额为38.12 亿元,占化药制剂总销售额的21.21% ;销售前30 名企业的销售额为67.83 亿元,占化药制剂总销售额的37.75% ;销售前50 名的企业的销售额为85.71 亿元,占化药制剂总销售额的47.7%。2013 年,中药总销售额46.1 亿元,销售前十名的企业的销售额为7 亿元,占中药总销售额的15.18% ;销售前30 名的企业的销售额为12.48 亿元,占中药总销售额的27.07% ;销售前50 名的企业的销售额为14.99 亿元,占中药总销售额的32.52%。
(七)兽药生产经营趋于规范,产品质量逐年提高截止2013 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1 820 家兽药生产企业,其中兽用生物制品企业82 家,兽用化学药品企业1 738 家,兽用生物制品兼化学药品企业8 家。
(八)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相对化药企业,生药企业更注重创新。在研发投入方面,2013 年兽药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总投入25.19 亿元,占兽药产业销售总额的6.27% ;生药企业研发资金投入7.16 亿元,占生物制品企业总销售收入的7.59% ;化药企业研发制剂投入为18.03 亿元,占年总销售额的比重5.86%。
二、兽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显现
1. 企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兽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管理差、效益低。
2. 产品结构不合理。
(1)按照产品剂型分类,我国的兽药产品分散剂和预混剂产量最多,一些高科技剂型,如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剂等却十分稀少。这当中的主要原因是以上提到的,我国兽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分散剂的生产技术含量低,生产设备投入小,所以成为了这些企业的首选,而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畜牧生产亟需的剂型,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不够,所以被拒之门外。
(2)按照产品功能分类,还是以抗微生物类药物为主,一些慢性、传染性疾病用药和预防用药很少有企业问津。(3)按照使用动物分类,主要为常规的家畜家禽用药,而大家畜、特种动物、观赏动物、宠物等动物用的品种非常缺乏,特别是宠物用药主要为人用药品。生物制品中,水禽疫苗、水产疫苗和诊断试剂比较缺乏;从工艺角度分析,耐热保护疫苗、稳定可靠的多价苗、多联苗以及佐剂等尚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3. 产业结构不合理。
(1)从技术研发角度,主要为粉剂、散剂、预混剂等大众剂型和常规产品,而一些新词那个的现代生物技术、基因重组技术、中药提取技术等新药筛选技术应用甚少。
(2)从生产角度,绝大多数企业重生产、轻工艺、轻制剂、重销售、轻服务;同时,由于未形成专业的兽药设备与配套设施生产体系,对兽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严重滞后。
(3)从产业环节,现阶段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比较严重;兽药出口主要还是以化工原料为主,制剂较少,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企业制剂的品牌。
(二)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1. 产能过剩严重。目前我国兽用活疫苗的产能利用率33.62%,粉、散剂的产能利用率38.37%,注射剂的产能利用率30.33%,都仅仅达到国际上产能利用率的最低限。
2. 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我国单个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超过800 个的就有16 个品种,其中粉散剂13 个,很多企业都在生产相同的产品。
(三)市场规范程度不够
1. 流通秩序混乱。经营企业小、散、乱的问题相对突出;无证经营行为占据一定的市场比例;个别生产企业诚信缺失,非法制假售价行为屡禁不止;使用环节混乱,存在根据养殖需要组织生产,一些兽药市场已经成为制售假劣兽药的窝点;竞争无序导致合法的兽药流通企业步履艰难。
2. 区域监管失衡。
(四)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
1. 兽药法规已不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在2007年颁布《兽药管理条例》的时候主要是针对生产乱、审批乱、使用乱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畜产品安全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当前的兽药法规已经无法适应的行业发展。
2. 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
3. 兽药标准化工作有待加强。
4. 监督执法体系不健全。
5. 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
三、兽药行业发展展望
国际动保联盟(IFAH)数据显示,2013 年,除中国企业销售额外,全球兽药销售额为230 亿美元。2004-2008 年,全球兽药产业销售额逐年增加,年复合增长率为5.93%。2009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导致销售额略有下降,2010 年开始至2013 年底又呈上升趋势。与我国兽药产业发展态势比较可知,2007-2013 年,我国兽药产业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为13.64%。同期,全球兽药产业在不包括中国的情况下,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仅为5.14%,国际兽药市场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我国兽药市场增长速度。
从产品类别角度分析,全球兽药市场,化学药品所占的份额最大。2013 年,化学药品(抗感染药、抗寄生虫药、其他化药)销售额为142.6 亿美元,占全球兽药市场总销售额的62%。药物添加剂销售额27.6 亿美元,占全球兽药市场总销售额的12%,生物制品销售额59.8亿美元,占全球兽药市场总销售额的26%,这与我国情况类似。3013 年,我国生物制品销售额占我国兽药总销售额的23.48%。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23)
摘要:通过对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场所要求的鉴定标准项目进行分析,提出以现有化学实验室条件为基础建设食品分析实验室及食品微生物检验室的方案,旨在满足新设食品检验专业实验实训需要并符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的设置条件。
关键词 :食品检验工;实验室建设;无菌室;职业技能鉴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16-03
目前,我国的化工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行业的发展水平高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已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化学工业体系。化工产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食品专业概况
食品行业是化工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食品工业仍然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人民群众也更重视食品安全,这给了食品行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食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对食品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能将食品专业的理论和技能应用于食品生产、食品检验与质量管理中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近年来食品行业人才缺口较大,需求充分。所以,技工学校开设食品检验专业对紧跟就业发展趋势,拓宽就业思路有着重要意义。
专业建设背景
我院的化工类专业创建于1986年,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和建设,教学积淀深厚,是广东省技工院校中少数几所设有“化学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的院校之一。近年来,为满足食品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我院进一步加大了对化工专业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并以“化学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为依托,开办食品检测专业,利用现有的良好的教学设施与成熟的教学管理,为企业培养食品类高技能人才。
食品检测专业是我院新设立的专业,专业以“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来培养技能人才,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素质教育贯穿始终,突出职业技能的办学特色,构建了以一体化教学为支撑的课程体系。
食品检验工鉴定场所设置标准
为了促进职业技能鉴定所认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统一设置标准,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所的管理,确保鉴定质量,根据原劳动部颁布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和相关职业(工种)标准,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食品检验工(初、中、高级)鉴定场所有着明确规定。摘录如下:
(一)场地要求
理论鉴定场地 标准教室2间以上(每间不少于50平方米),考场内配置至少40套课桌椅,讲台、黑板等设施齐备,并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
实操鉴定场地 有满足操作技能鉴定需要的场地,符合环境保护、劳保安全和消防等各项要求。技能实训场地须满足容纳人数40人、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的条件。
(二)设备要求
满足样品制备、常用玻璃器皿使用、无菌操作技术、食品检验检测项目设备要求(具体设备略)。
(三)鉴定项目
分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及食品理化分析检验两大模块。
食品实验室改造方案
本专业现已建设完成有分析测试中心,下设七个功能实验室:基本操作实训室、天平室、721分光光度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室、原子吸收光谱室、气相色谱室、大型仪器仿真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基本满足样品制备、常用玻璃器皿使用及部分食品检测项目实验实训和技能鉴定需要。但食品微生物无菌操作及部分食品理化检测项目还不能进行,需对一间普通教室进行改造,建成食品分析实验室。
因此,根据我院现有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化工专业优势,并紧密结合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要求,克服新场地面积不足和资金紧缺的困难,制定了以下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方案概况
此方案分为食品微生物无菌实验室及化工食品综合实验室两大功能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提供食品(化工)理化分析检验操作台40个工位;进一步满足职业鉴定及实习需求,提高实习运作能力。(2)建立洁净工作区(含微生物培养室、微生物检测室及无菌室),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提供场地。(3)购入各种食品分析检验设备,满足职业鉴定设备要求,使学生掌握先进的食品分析检验手段,并可在技术上对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监督。
(二)化工食品综合实验室
化工食品综合实验室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主要作为化工、食品分析检验实验实训及鉴定场所,并配备理化分析检验及基础微生物检验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如图1所示。
显微镜柜 由于场所设置及场地大小限制,不能专门设计显微镜室,所以显微镜采用即取即用的方式。显微镜柜设计为全木结构,玻璃门,上下两层可容纳30台显微镜,符合实训教学需要及鉴定站的要求(16台)。
中央实验台 C-Frame结构,13mm厚千思板台面,带线槽插座,中央带铝玻试剂架。可提供实验操作工位40个,进一步满足实训教学并符合鉴定站的要求(40个)。
边台实验台 C-Frame结构,13mm厚千思板台面,带线槽插座。作为公用操作台,可放置公用试剂及轻便的公用仪器(如:电炉、托盘天平、水浴锅、均质器等)。
通风柜 全钢结构,环氧树脂防腐蚀柜面,带水龙头及水槽。改善实验环境,可防止实验中的污染物质向实验室内扩散。
药品柜 全木结构,上下两层。放置实验常用药品试剂。
大理石实验台 C-Frame结构,大理石台面。用于放置较重的仪器设备(如:干燥箱、马弗炉等)。
水槽(附拖把池) 大理石台面,PP塑料水槽,实验室专用三联水龙头。设计时因为给排水管道都位于教室墙边,原本教室中央没用配备给排水管道;考虑到美观及施工难度,所以水槽没有与中央实验台搭配而是统一安装在教室一面。
(三)洁净工作区(无菌室)
洁净工作区(无菌室)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场所与最基本的设施。它是微生物检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物质基础。
食品工厂GMP通则为:(1)为了防止微生物之污染,装潢材料表面必须光滑。(2)污染、旋尘不易附着之材料。(3) 耐久性高、易消毒、易洗涤者。(4)天花板、壁面极力避免凹凸。(5)内装材料表面不能采用有吸湿性者。(6)万一被污染也容易洗涤者。
整个洁净工作区采用一体化设计,面积30平方米,高度2.4米,如图2所示。墙面隔断及吊顶均使用聚苯乙烯彩钢板,地面铺以PVC地板胶,墙角边缘用圆弧状铝合金材料包裹,以确保空间六面平整、光滑,不易藏污纳垢,便于清洗。安装恒温恒湿净化中央空调,并在各区安装高效过滤送风口,可防止外部带菌空气进入;并装有紫外线消毒灯,确保洁净工作区达到洁净标准且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及湿度。
缓冲间 缓冲间由三部分组成:(1)更衣室。配制更衣柜,为进入无菌室的工作人员提供灭菌服装、帽子、拖鞋、口罩等。(2)风淋间。是人员进入洁净工作区由风机通过风淋喷嘴喷出经过高效过滤的洁净强风吹除人或衣物表面吸附尘埃的一种局部净化设备。(3)缓冲室。是为不同洁净度级别洁净室之间所设。
培养室 配制生化培养箱及冰箱,为培养微生物提供合适的条件。是细菌、霉菌、微生物保存、育种实验的专用恒温设备。
微生物检测室(操作间) 操作间和缓冲间之间配备带紫外灭菌功能的样品传递窗,传递窗是洁净室内外之间输送动物及物品时,防止污染的通道式传递装置。设置传递窗是控制污染、节省能源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双层互锁式,使净化区与室外空气不直接接触。操作间内配置超净工作台和生物安全柜,满足局部工作区域高洁净度的需求,并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防止操作的病原微生物扩散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
可实施性项目
通过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可满足以下实训及技能鉴定项目。
第一,食品理化检验基础技能实训。可进行食品一般成分检验(水分、灰分、酸碱度、脂肪、糖类、蛋白质、膳食纤维、感官等)项目实训,并满足职业技能鉴定中样品制备、常用玻璃器皿使用、部分食品检测项目等的设备要求。
第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实训。可进行无菌操作技术、食品菌落总数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食品病原菌测定等微生物的实训教学,并可完全匹配职业技能鉴定中微生物检测模块。
第三,各类型食品检验。将此食品分析实验室结合现有的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可完全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的场地及设备设置标准。可对粮油、糕点糖果、乳及乳制品、酒类、饮料、罐头、肉蛋及其制品、调味品等食品项目进行分析检测。食品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可同时容纳40人开展食品检测专业各项操作技能的实验实训、技能鉴定培训及考核,以培养学生全面掌握食品检验工(初、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检验技术及检验操作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本实验室改造方案在场地条件有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并结合现有条件及空间,为新开设的食品检验专业能顺利开展技能实训完善了实验场所,也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的进行提供了场地和设备。现我院已顺利通过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审批程序,获得食品检验工(初、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资格。
参考文献:
[1]孙强,孙洁心,牛红云.高职食品安全与检测课程一体化设计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6).
[2]李文锦.无菌室之规划与管理[J].中外科技信息,1999(10).
关键词:新思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受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落后和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国内国外环境,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性显著,且发展潜力巨大,成为我国经济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推力。基于此,结合“十三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国情,探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新思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主要发达国家日渐意识到“中国制造”的威胁,对我国发讼的同时,将自身的关注点投向新兴产业领域,其中以中低端市场为其战略重点。比如在2012年时,美、印等国家及地区采取联合措施抵制我国的光伏产品,导致我国大批企业频临破产,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造成极大影响。而智能制造行业则受到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影响,面临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此外,近年来我国比较优势日渐削减,受政策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地价高、招工难、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变化,使得东南部沿海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项目过程中受周边国家和地区影响较大。
(二)现有政策落实不到位
在“十二五”期间,国家针对国内外形势,就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和对外贸易等内容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旨在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长足发展。但是政策的贯彻落实却不甚理想。究其根源,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为:1.国家在出台相关政策时,虽然保证了政策合理和意图明确,但是却并未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落实方案,相关监督体系配置不完善,最终导致落实效果不佳;2.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对政策的方向和扶持额度均作出详细介绍,但是后续配套资金不到位,使得政策落实缺乏基本保障。比如在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相关文件中,国家明确规定了专项资金扶持标准,并对实施风险补偿优惠政策,旨在通过资金扶持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政府和相关企业均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使得政策贯彻落实成果不佳。
(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不完善
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药品行业发展中,药品审批、定价及进入医保目录等环节中受体制机制的影响,长期存在周期长、效率低和相关评定标注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药品行业的有效发展。同时,在医疗健康行业和可再生能源生产领域,市场化进程偏缓,并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得行业发展障碍较多。此外,现阶段我国信息化水平较高且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对原有的产业监管系统造成了巨大挑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过程中,标准不一,口径不同,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的规范性。
(四)技术、人才、资金支持力度较低
我国制造行业关键技术缺失较为严重,众多产业发展所需的传感器和传感芯片大部分依靠进口,甚至微机电系统芯片国内市场处于空白状态,全部依靠进口,严重制约我国高端行业的发展水平;并且我国很多新兴技术经济性较差,很多领域的创新产品成本造价较高,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市场化经营,在发展中处于依靠政府补贴的局面。此外,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发展对人次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具备多学科交叉的人才,但是我国教育资源及相关的专业设置很难满足上述要求,从而导致我国新兴产业发展中人才支持不足。
二、“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新思路与方法
(一)保证重点领域和关键关节改革创新的有效性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依赖性有所降低,在日后发展中对科学合理的制度需求更加明显,力求通过制度引导实现人才、技术和资金的聚集,从而为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重点领域和关键关节改革创新的有效性。例如我国应结合新兴产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重点的发展与改革路线图,将改革任务按时间节点进行配置,保证任务完成的有效性。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创设试验区,为重点领域的创新发展积攒有效的经验,并将成功经验辐射全国。此外,针对具体行业,我国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立法和管理体制,比如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国家应围绕安全立法、数据产权归属和信息情报等方面开展有效的立法及监管工作,以此加快该领域的改革与创新,而针对药品行业,国家应完善药品注册管理制度,对价格调整和招标采购等工作进行明确规定。
(二)加大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力度
参考“十二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再结合现阶段我国发展的综合局势,“十三五”期间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国家应做好“十二五”期间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评估工作,并针对新形势制定合理的政策与规划。例如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加大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力度:1.在监督评估方面,国家以评估结果为出发点,成立特定的监督小组,对相关部门政策和规划的实施细则进行监督,并且在监督过程中着重评估政策和规划的实效性,对其中不符合实际或成效不显著的政策予以调整或废除;2.保证资金落实力度,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政府资金的指导作用,并引导民间资本流入,以工程承包的形式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保证产业发展中资金供给充足;3.成立行业发展监控体系,可通过第三方机构建立行业信息反馈常态机制,对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内外部局势变化、企业发展障碍和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反馈,以此保证国家及时了解新兴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
(三)完善技术、人才和资金等保障要素
技术、人才和资金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应制定相应政策,避免三者缺失造成的不良影。例如在新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应注重技术经济性的提升,在环保装备制造、智能设备制造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领域中建立完善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制度,尤其明确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以此消除新技术高端产品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同时,国家应根据新兴产业增长特点提高我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扶持高校加强信息技术、生物和航天工程等专业的培养力度,并且在人才培养中创建“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模式,并选择合适的高校与企业开展试点工作,以此为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此外,在资金方面,国家致力于建立完善的财税金融体系,创设产业发展基金,并允许吸纳社会资本,并针对股票发行制定新股发行注册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受当今局势影响,“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十二五”期间会有所降低,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制定的标准化与落实的及时性,从而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人才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姜江.以新思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J].宏观经济管理,2016(01).
[2]董树功,李晓光.天津市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思路[J].天津经济,2014(05).
[3]于丽妍.谱曲作词唱新调――探索青浦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思路[J].华东科技,2013(01).
[4]陈鸣,匡耀求,黄宁生,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问题、新思路与新对策――对广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C].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2013.
[5]李振立.山东省促进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分析如下:
一、中药材、中成药业从中药制药行业整体发展看来,上游中药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中药行业的成本因素变动不大;而在市场需求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对中药产品在慢性病治疗中安全性疗效认识的增强,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步增长;此外,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先进剂型的中药产品大有逐步替代原有传统剂型品种的趋势。技术和市场将是左右未来中成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大环境下,具备较完善的产品结构,营销能力较强的中药制药公司有望继续保持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长幅度。
二、化学药制造业化学原料药行业是化学药制造业中产品品种最多、生产销售规模最大的子行业。预计抗生素原料药企业在××年的赢利能力将仍然较弱。而对于细分品种如心血管类药物等,多数品种在升级换代、国际产业转移、专利到期促进仿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年虽面临价格持续下跌的可能,但通过规模效应、成本控制、以及产品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稳定供求关系的依托,仍然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化学原料药行业整体而言,预计××年大致与××年情况持平,处于自然增长状态。
××年中国医药行业前景的总体展望分析认为:
第一,××年,全球医药产业依然稳定发展,预计未来年世界医药市场年增长率%左右,生物制药市场年增长率大概为%(引自新疆证券)。专利药将继续主导市场发展但增幅减缓,普药的市场份额将扩大。
第二;××年,医药行业利润增速出现阶段性的回落。自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连续保持两位数的产销和利润的稳定增长,但××年季度以来政策与市场两大层面的多种负面因素集中显现,这一惯性将在××年持续。
第三;××年,我国医药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提高等行业长期增长的内在驱动因素并未改变;而××年月份以来占据国内第一大用药领域地位的抗感染药物市场逐步回暖,对于化学原料药与化学制剂药行业的整体效益水平回升具有重要意义;加上中药行业销售与利润水平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成长,××年医药行业效益有望回升。预计未来年国内药品市场年增长率~%。
第四;××年,中药行业与特色原料药子行业仍将是中国医药经济的比较优势行业,整体上具备更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定增长前景。相对而言,国内化学制剂药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在全球竞争市场竞争,仍然需要努力。
关键词: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技术 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关注食品的多样性,而且日益重视各类食品的安全问题。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实际需求,必须及时研究和应用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与方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得以应用,而且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对于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快捷、有效的检测,以进一步提升食品的安全性。
一、我国面临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领域、各行业在发展中都面临了不同的缺陷和问题,其中国内食品生产领域现阶段首要解决的就是安全问题。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监管模式和力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违法生产与经营食品的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受到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以及部分乡镇、农村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违法生产与经营食品的问题。部分食品生产厂的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导致大量不符合安全检验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这个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2.各类新老问题并存
目前,国内的食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加工与经营条件相对较差,以及食品生产工艺落后、卫生操作规程不科学、不合理、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各类新老问题,导致流入市场的食品出现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数量超标、添加剂过量使用等问题。同时,随着我国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各类生物技术、酶制剂、益生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大量应用,导致各类食品安全新问题的出现,必须引起国内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
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与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比,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检测时间缩短,以及在实验准备、样品制备、操作过程等方面尽量简化的特点,但是必须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经济性、可靠性。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具有如下优点:1)检测实验的准备过程较为简单,无需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2)检测中采集的各类样品仅需进行简单的处理,即可进行实验室测试;3)实验室操作过程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出具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报告。综合分析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现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下:
1.有害微生物的检测
在各类食品的安全检测中,有害微生物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也是确定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中,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实际效率,而且是限制有害微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生物技术进行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例如:田银芳等人应用“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奶制品、果汁饮料、罐装咖啡等样本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证明在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中,应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敏感性、特异性的特点。
2.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
在部分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药物残留,其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国加强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药物残留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人员结合农产品检测的经验,将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酶技术等新型技术应用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在1995年,我国开始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中的二乙基酚、硝基酚等进行了有效的检测,检测时间明显缩短,而检测结果却较为精确。
3.食品样本成分与品质的检测
在食品样本成分与品质的检测中,基于现代生物传感器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较早,但是实际可以检测的食品种类相对较少。例如:在早期的食品样本成分与品质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仅适用于葡萄糖传感器,对于食品中的含糖量进行相应的检测。但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样本成分和品质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逐渐被研发和应用。
4.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应用的广泛,转基因食品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对于其安全性世界各国、各领域的食品安全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我国在综合各种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科学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酸检测、酶活性检测、蛋白质检测等,通过多种要素的快速检测,以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否达标。
三、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途径
目前,我国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相比,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必须及时得到解决与处理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结合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应遵循以下两条途径:
1.扩大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目前,快速检测技术在我国各类食品的安全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实际应用范围相对狭窄,这也是制约其全面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我国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必须扩大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检测产品的种类,进而才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稳步发展。
2.提高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复杂样本的检测能力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我国食品行业的广泛应用,导致食品的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化,对于检测技术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在复杂食品样本的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必须做到快速显示食品的成分、添加或残留物质等,以便判断食品中各类物质是否超标,同时出具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报告。
四、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食品安全不但是敏感的公共安全问题,而且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社会问题之一。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加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利于提高实验室检测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是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另外,在今后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应注重快速检测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稳定、科学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邓平建,赵锦,刘建军.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验的核酸检测技术研究[J].湖南卫生研究,2002,(01):37-40.
[2]孙铨,石立杰.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轻骑兵[J].食品安全导刊,2009,(15):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