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字医学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07: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字医学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字医学教育

第1篇

当今医疗卫生人员接受严格的继续医学教育不仅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发展的医疗事业也要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接受终身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但是,目前基层的医疗卫生人员由于临床工作繁忙、紧张,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到正规院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和系统的培训学习。这与医疗卫生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形成了矛盾。而数字图书馆有不受时间限制的开放特性,可以拓宽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服务领域。要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应有的教育职能,为读者提供继续教育服务[1]。

1数字图书馆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资源优势

数字图书馆是保存数字格式存储的电子文献并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传递所藏数字化信息,同时对网上信息进行虚拟链接并提供服务的信息机构[2]。应用计算机检索技术,数字图书馆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来实现全文搜索、多媒体检索、集成化检索。数字图书馆采取光盘、文件服务器、磁盘阵列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资源的保存。数字图书馆应用访问控制技术、信息加密技术来实现信息资源系统的安全管理。数字图书馆还具有信息的动态、资源导航、用户个性化定制服务(personalized customization and service)、专业信息门户服务、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3]。

2用户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把用户主要划分为适应数字图书馆要求的医疗卫生人员用户。当然数字图书馆的用户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划分,用户完全可能同时具备几类特征,不能简单的划分到哪一类,这里采取根据其主要特征进行分类的方式。针对每一类用户的需要做好了建设,则不管用户同时具备几类特征,都能得到较好的

服务。

适应数字图书馆要求的医疗卫生人员这一类型的用户符合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素质或信息素质,能自如地运用数字图书馆资源,且具有利用数字图书馆所要求的物质准备,比如拥有计算机及相关硬件、可以上网等等这一类用户是信息强势群体,他们已具有利用数字图书馆的意识和可能,针对他们,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主要应放在服务质量的提高上。

3数字图书馆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支持作用

数字图书馆可以作为医学信息的主要集散地,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良好的自学环境、优良的网络设备和继续医学教育组织优势。所有这些优势都是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所急需的和必要的,它们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展开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支持作用。

3.1 Active learning个性化工具为用户建立Active learning个性化工具,是数字图书馆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继续教育服务所进行的一种新尝试。Active learning个性化工具作为传统检索与浏览工具的扩展,为用户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其主要功能有主动消化、信息搜集、信息查找。主动消化是用户可以有效地使用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文本、图像、多媒体等),它主要包括主动阅读、主动观看和主动倾听[4]。

3.2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按用户要求制定特殊用户界面的技术,是为用户个人搜集和组织数字化资源提供的一种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以方便地搜集、组织和维护数字图书馆网站提供的资源以及万维网上的各种资源的链接,将个人所需要的资源组织在自己专门的个性化界面中。目前美国已开发出的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有MyGateway和康奈尔大学的Mylibrary系统等[5]。 3.3 利用网页技术搞好信息服务互联网已成为全球性最大的资源宝库,其中1/3的信息资源与生物医学和卫生学有关,但要从信息海洋中有效获取所需信息,必须要具有良好的信息检索知识和熟悉相关的网站。利用网络资源高度共享的特点,数字图书馆可以对各种医学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将重要的医学教育网站网址放入网页,引导各类专业人员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快速寻找所需的信息[6]。

3.4为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服务数字图书馆可以在自己的电子阅览室中设置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指导和保证读者充分利用本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及时有效地搜集读者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以充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效率。

4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服务

数字图书馆本身的软硬件设施对于组织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有着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它总是最先接触新信息。所以,数字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更多更好地组织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比如,组织专题学术交流活动等。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是明显的,但发挥这些优势的关键在于实际做这些工作的图书馆人。只有改变思想观念,以主动服务的态度,建立健全各种为继续医学教育服务的相关制度,使数字图书馆为继续医学教育服务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数字图书馆的这些资源优势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有效地为继续医学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少华.医院图书馆利用网络技术为继续医学教育服务的实践.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6):31-32

2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281

3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2

4郭家义.图书馆个性化主动服务实践及其信息组织.图书情报知识,2004,21(1):70-73

5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197

第2篇

关键词:网上医学教学系统;Web;;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1-0000-02

The Key Realization Technology of ".NET-Based Medical Teaching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Yang Mei

(Sichuan Zigong Health School,Zigong643000,China)

Abstract:Mainly describes the medical teaching based on ASP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what need computer key technology,including the system structure, technology,system database,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multimedia teaching information resource database,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media teach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Keywords:Online medical teaching system;Web;;Streaming media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深入发展,网络教育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彰显其巨大的作用和价值。医学教育工作者可通过网络查询最新的数据资料,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树,但是,在医学教学工作中往往存在难以向学生直接展示的人体结构、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且各种活体、各种操作不易长期、反复、多次展示,如果以多媒体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方式,通过CAI演示即可达到更好、更直观、更长远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根据本校的教学需要,我设计开发了《基于ASP的医学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本系统是一个基于Web的集开放性与交互性于一体的网上教学系统,系统具备了视频教学、视频点播、课件教学、作业布置、论坛答疑、和管理视频课件、数据库管理等等功能,在实现中涉及到诸多计算机、软件工程、网络等领域的相关核心技术,本文在此进行了探讨。

一、系统体系结构

目前基于网络的教育平台的体系结构一般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或者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

本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它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3层结构新型的应用系统平台模式。B/S模式下的客户机只需安装浏览器软件,如Windows XP系统内嵌的IE即可,无须开发前端应用程序;中间层的WEB应用服务器,如Microsft公司的IIS等是连接前端客户机和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的桥梁,主要的数据计算和应用都在此完成,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

选择Browser/Server结构更利于网上教学系统的实施,利于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同时降低系统的投入和维护成本。用户通过浏览器,可方便的与后台存放具体媒体素材的数据库进行交互查询,就可等到具体的视频节目信息进行点播。

二、系统技术支撑

(一)技术

目前主流的站点数据库访问技术有:ASP、PHP以及JSP,它们各具优缺点。

是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是一种服务器动态网页开发技术。首先,IIS接受用户的客户端浏览器的页面请求信息,定位ASPX页面,把请求信息交给模块来处理;其次,模块分析ASPX文件,执行其中的服务器端指令,生成纯HTML文档,并返回给IIS;最后,IIS再将HTML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若文件中含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由ADO组件执行访问库的操作,并依据后台数据库的访问结果自动生成符合HTML语言的页面,并将处理结果通过Web页传送到客户端浏览器。

以其简单的语法、嵌入HTML方式、丰富的WEB控件、高效的开发效率、高性能和可伸缩性和超强的不同终端设备的支持能力等特性,在WEB技术领域取得了成功。医学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站点数据库访问采用ASP技术,便于对后台数据库的维护和访问,如添加、修改、删除库中内容等,也利于开发、形象、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

(二)系统数据库

本着安全性、并发性、稳定性、开放性、先进性等原则,系统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包括支持开发的引擎、标准的SQL语言,支持存储过程、触发器、支持XML等特性,与 2.0的紧密结合、数据库镜像、全文索引。

(三)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是一种可以使音频、视频和其它多媒体能在Internet和Intranet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其特点是以“流”(Stream)的形式进行数字媒体的传送,客户可以边接收边播放,使时延大大减少。流媒体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它的基础技术包括多媒体数据的采集、压缩、存储、传输等多项技术。

图2.流媒体应用系统构成

为实现医学网上教学系统中的在线点播系统,有一个流畅的播放效果,应结合流媒体技术,在系统中安装视频采集硬件和软件,实现实时直播功能,比如学校直播学术报告、实时的手术室现场转播。

目前主流的流媒体技术有三种,分别是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 System、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Media Technology和Apple公司的Quick Time。本系统采用了Windows Media流媒体系统。其关键步骤是将视音频信号源转换为ASF高级流格式。视音频信号可以是活动信号源(如摄像机、录像机等),也可以是影音文件(AVI/WAV/MP3等)。编码器采用了Windows Media Encoder,其主要特色是容易使用、高品质编码,输出品质高。视频采集卡选用了Winnov公司的Videum II Broadcaster,其技术与Windows Media兼容。

(四)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

根据本校的医学教学特点,在网络中传输的多媒体信息主要有经过压缩的视音频信息流和含有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的多媒体课件等。信息的存储是有效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基础。为了达到有序、合理的存储,以树状目录结构,将资源根据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检验医学、护理学进行了了分类和组织。因此可把各种多媒体资源通过MPEG压缩后刻制成光盘(VCD或DVD),放置于光盘库中,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网上的查询和阅览。光盘库能够满足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大数据源的要求,但其自动换盘机构的换盘时间通常在秒量级,致使光盘库的访问速度慢,对于学校非主流专业所涉及的教学相关资料访问量小,可保存在光盘库中。本系统采用了目前主流的蓝光光盘库。学校主流专业的教学相关资料由于访问量大,存在并发的点播(VOD)、广播的视音频信息,为了保证读取速度和多路点播的需要,可采用硬盘阵列存储,以一级库序列而优先访问。由于硬盘阵列可以改写,需要注意其数据的安全性,做好备份。用利用硬盘阵列与光盘库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海量信息存储问题。

(五)多媒体教学信息传输网络的构建

教学信息资源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各教研室、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用户终端通过传输网络(校园网)连接到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上。它主要由影视教材上载、卫星电视收录、网上信息资源下载、素材采集、存贮、检索等几部分组成。

系统中信息传输技术应当充分考虑到先进性与普遍性,网络中采用了星型树状的拓扑结构和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技术,在服务器出口的主干上配置1000M带宽交换机,保证了各端口独享1000M带宽。从交换机向下级联的集线器都采用共享1000M的配置,客户远端也通过此集线器共享1000M带宽。

服务器在网络内承担着最重要的任务,要求有更高更快的处理能力,且性能要稳定。服务器应支持双CPU、多线程、多进程,尤其是在网络管理方面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视频服务器和我们选用了Power Edge R410(CPU型号:Xeon E5506 2.13GHz内存容量:4GB ECC DDR3,硬盘容量:584GB网络控制器:双端口千双端口千兆网卡),现在使用最多的影片格式一般是RM格式或ASP格式,我们在视频服务器上安装了Real server和Microsoft Media Server,这些软件性能卓越,安装方便,占用服务器资源少,成本低,它们很好的支持了MP3、SWF、AVI等格式的文件,客户端只需安装Mdeia player和Real Player播放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同样也选用了一台Power Edge R410,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

三、结语

本系统经过使用后,师生反映良好,较好的呈现医学教学特色资源和资源共享,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学资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综合的过程,除组织专业人员和广大老师进行开发和引进外,还可建立互动开放的系统,扩大用户群,增加上传资料功能,丰富和完善资源库。

参考文献:

[1]赵松涛.SQL Server 2000系统管理与应用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

[2]王慧芳,杨嵘,杨威克等.网络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王光辉.基于Web的后勤供应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2005,5

[4]穆肃.校本学科教学资源库的设计和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3

[5]阳沛湘.军事医学信息服务系统的研建[D].硕士学位论文,2003,5

[6]李向阳,卞德森.流媒体及其应用技术[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3,9

第3篇

关键词:“一”起源 多种意义 文化意蕴 语料 分析

一、引言

相比其他数字,数字“一”除了其数目意义之外,更蕴藏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浓厚的文化意蕴,历代学者对“一”的研究可谓面面俱到。但是,却很少有人把数字“一”的数目意义、文化意义以及哲学意义结合起来做一个系统的阐释。另外,作为外国留学生,由于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不深以及对非母语文化的生疏,他们对现有的这些研究可能不会那么容易理解。

随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数字“一”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也日益被一些学者关注。本文在相关研究基础上,为方便留学生对数字“一”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数字“一”的教学特点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字文化教学能有些许启示。

在人们的认知结构中都有一个数字范畴,这是不分文化,不分国界的。[1]汉语中的“一”同英语中的“one”以及日语中的“ぃち”所代表的数量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仅涉及到它的数字含义,那就相当的简单明了了。可是汉语是一种语言,数字进入语言中便成为了数词,数词作为一种语法单位必然有其自己的词义。而且数词还可以组成数字词。这就使原本简单的数字在具体的语言应用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意义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这门语言,更深入地了解汉文化。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数字“一”的讲解一定要深入到其非数目意义中去,这也是汉语文化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

要想更好地理解一个字所具有的多重意义以及其蕴含的深层文化意蕴,就要从其成字的根源说起。

二、数字“一”探源

数字“一”由于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在古代生活中又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古代各种文献、文物中会经常发现数字“一”的踪迹。

对于数字“一”的起源,《说文》中云:“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把“一”放在造分天地的重要位置,足以看出古代人们对于“一”的尊重与敬畏。从这一起源来说,“一”就有“初始”“无限大”“全”的意义。段玉裁注:“一之形于六书为指事。”徐灏笺:“造字之初,先有数而后又文。一二三四,画如其数,是为指事,亦为象事也。”如果抛开“一”的哲学意义,仅作为一个数字而言 ,那“一”无疑是最基础,最小的数字。从这一方面来讲,“一”就有“小”“基础”的意义。

从“一”的起源中可以了解到“一”的几种意义,但是作为基础汉字的“一”绝非仅有上面提到的那几种含义。

三、数字“一”的意义及词性

(一)数字“一”的意义归纳

“一”在汉语大字典中包含了多种解释,具体包括:

(1)数词。最小的正整数。如:一加一等于二。《玉篇・一部》:“一者,数之始也。”

(2)全;满。如:一身是胆;一屋人。《左传・宣公十四年》:“谋人,人亦谋己;一国谋之,何以不亡?”

(3)相同;一样。如:“长短不一;一视同仁。《玉篇・一部》:“一 ,同也。”

(4)纯一;纯正。《意・系辞下》:“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孔颖达疏:“皆正乎纯一也。”

(5)专一。《书・大禹谟》:“惟精惟一。”孔颖达疏:“将欲明道,必须精心;将欲安民,必须一意。”

(6)少许。《玉篇・一部》:“一,少也。”

(7)每;各。如:分为三队,一队十人;一人十份。

(8)另;又。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蜀无兔鸽》:“娑罗树一名菩提……”

(9)单独。《方言》卷十二:“一 ,独也。南楚谓之独。”

(10)统一;划一。《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11)均;平。《旧唐书・薛平传》:“兵甲完利,井赋均一。”

(12)协同。《书・大禹谟》:“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孔颖达疏:“汝等庶几同心尽力,以从我命,其必能有大功勋。”

(13)相当于“某”。如:一天,天下着大雨;一次,他忘了带钢笔。

(14)古代哲学概念。a.指万物的本源,“道”。《庄子・天地》:“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b.指由“道”派生的原始混沌之气。《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5)指自身。《庄子・徐无鬼》:“上之质,若亡其一。”陆德明释文:“一,身也。谓精神不动,若无其身也。”

(16)公尺谱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辽史・乐志》:“各谓之中,度曲协音,其声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

(17)助词。

(18)连词。

(19)副词。

(20)姓。《万姓统谱・质韵》:“一,见《姓苑》。”

(二)数字“一”的不同词性

数字“一”的数目意义应用到汉语中是只能作为数词而出现的。随着数字“一”的意义被不断引申,它的最初意义就变得模糊了,以至于最后失去了其数目意义,被活用为其它的词,出现了词类的活用。

1.数字“一”活用为名词

数字“一”被活用做名词,就成为某些事情或实质内容等的替代。表现为它可以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成为谓语动词的陈述对象。如:一了百了,略知一二。其中“一了百了”中的“一”就是作为主语存在的,替代了了却的事物;“略知一二”中的“一”是作为宾语存在的,替代了知道的具体的事。

2.数字“一”活用为动词

数字“一”活用为动词表现为后面能带宾语。《灵枢・本神》有云:“勿闻其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其中“一其神”是使医生自己的精力集中,“一”有归一、集中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有云:“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声,知其邪正。”这里的“一”有从整体上看的意思。

3.数字“一”活用为形容词

数字“一”活用为形容词表现为能修饰名词,或能受“不”的修饰。如:一怀愁绪,一意孤行,一厢情愿。所列词语中的“一”都是修饰后面名词,表示“满”的意思。能受“不”修饰的像“不一样”“不一定”“不一般”。

4.数字“一”活用为副词

(1)都;一概。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一,犹皆也。”

(2)一旦;一经。《左传・成公二年》:“蔡、许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诸侯,况其下乎?”

(3)乃;竟然。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一,犹乃也。”《吕氏春秋・知士》:“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

(4)忽而。《公孙龙子》:“然而王一以为臣,一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非士乎?”

(5)甚;极。《庄子・太宗师》:“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一怪之。”

(6)表示时间的短暂或前后动作的紧接。《儒林外史》第一回:“不想一见如故,就留着住了几个月。”

(7)表示突然的动作或现象。如:甩手一走;眼前一黑。

(8)用在重叠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是尝试性的。如:笑一笑;看一看;尝一尝。

(9)事物有几个方面,指其中的某个方面。《论语・里仁》:“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5.数字“一”活用为连词

数字“一”活用为连词,相当于“或”。《庄子・应帝王》:“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成玄英疏:“或牛或马,随人呼召。”《史记・鲁周公世家》:“一继一及,鲁之常也。”宋王安石:“彼陋者不然,一适焉,一否焉,非流焉则泥,非过焉则不至。”

6.数字“一”活用为助词

活用为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一,语助也。”《新序・杂事二》:“一不意人君如此也!”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一任教无底砂锅漏了饭汤。”

“一”由最初的一个意义演变成了如今的二十几种意义,足见汉字在汉语中强大的生命力。这么多意义难免会让人觉得错综复杂,尤其会让留学生觉得这是不可能记住的,即使记住了也不会灵活应用。这时候,只有掌握了“一”的演变规律,才能更有助于理解与记忆。

三、“一”的意义的历史演变历程

(一)数字“一”的数目意义

汉语言是博大精深的,体现到数字“一”上亦是如此。就其数目意义而言,也不单纯只是它本义中所指的确切的指数意义。

1.数字“一”的确指意义

所谓确指,即指能够精确或接近精确地表达它所要表达的数目。

从数词“一”的本义来表达,有如“一天、一个、一棵树、一把伞、一日三餐、一国三公、一技之长、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些带“一”的词语都是用来计数的,就是数学中序数词“一”的用法。

除了本义,还有利用数词“一”的引申义的。所谓数词“一”的引申义,就是指“一”除了有其客观的基数词意义之外,又加入了人的主观感情。如“一马当先,独一无二,一刀两断,数一数二,一身二任,一举两得,一笑解千愁,回头一笑百媚生”等。这些词中“一“虽然是引申义,但对于其表达的数目并无很大的影响。

在“一”的确指意义中,还有一种用法就是利用两数相乘得出的另一个数为其表达的内容的用法。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如《中国谚语资料――农谚》:“一七怀胎一七出,一七扬花一七谷。”这里的“一七”就是“一周”,泛指七天。

在上述的语言环境里,数词真正起到了指称数字、精确表达的目的。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求数字的精确,有时候仅仅需要一个大概的数目,即用数字表示一个范围即可,这就是数词“一”数目字意义的第二方面。

2.数字“一”的虚指意义

“虚指”是指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一般指很少的数目,但有时也可以通过前后两词的对比达到表示数目多的目的,有的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为了使用镶嵌修辞手法而已。

泛指内容寥寥的虚指。如:一言半语,一星半点,一鳞半爪,一尘不染。

数字“一”在虚指中可以更加虚化,甚至省去数词意思仍然完整。如:一清二楚,一清二白。其实成语本身表达的就是“清楚”“清白”的意思,加上“一”只是为了表达上更加通顺。

以上这些作用可以说是对数词“一”最初基本指数功能的现实体现和广泛应用,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数词对数目的描述作用。然而,数词“一”的用法绝不仅仅体现在它对数目的描述上,在人们认识世界和彼此交流的过程中,由于约定俗成等原因,逐渐习惯于将某些数词作为某种文化的象征或用于某些特殊的表达方式。这时,数词“一”便超越了自身数目指代意义的范围或完全脱离了数目意义而具有了非数目意义的特征。

(二)数字“一”的非数目意义

数字“一”在哲学上代表着万物之始,无所不包。《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淮南子・原道训》:“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

可见,我国古代人们对“一”这个数是非常崇拜的。延续至今日,有一个成语最能彻底而显著地体现这种文化意蕴,那就是“九九归一”,大意是: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九九归一”这个“一”是哲学上的初始之意。哲学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一”除有万物之始的意义外,还有囊括一切之意,也就是一个“全”字。那现代汉语中能体现这层含义的就是“一心一意”这个词了。这里的“一”不是表示少的意思,恰是表现多,甚至是“满”的意思。

四、数字“一”的文化意蕴

“一”字在六书中为指事字,写法只有一横画,是汉字的第一个部首。它的笔画虽少,只有一笔,但却含意丰富。“一”在古今汉语里是弹性最大的一个词,活动能量之大,使用范围之广,堪称第一。

(一)数字“一”包含的文化现象

“一”表示数量时,有时表示最大,有时又表示最小。《庄子・天下》引惠师语云:“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准确地说明了“一”的两极对立性质。“一”表范围时,既可表示范围之广,又可以表示范围之狭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一”是指“整个”天空,表示范围极广;《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是指某一方面,表示范围小。“一”表示程度时,既可以表示程度深重,又可以表示程度轻微。阴铿《晚出新亭》:“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一”表示至极之意;《韩非・安危》:“国不得一安”,“一”是“稍微”,表轻微之意。“一”表示时间时,既可以表示时间之长,又可以表示时间短暂。如表示行为持续的词有“一直”“一贯”等;鲍照《伤逝赋》:“周流八极,万里一息”,“一息”表示时间极短。

(二)数字“一”的文化意义

从“一”的使用上可以发现汉语词语的灵活性和艺术性,也可见汉语的独特风格,还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首先,“一”的多种不同用法体现了汉语言的变通性,也体现了我们先民勇于探索的精神。其次,“一”的“至大无外”性以及它的“至小无内”性是对中华文化中所讲求的辩证思想的最好诠释。最后,“一”有“整体”之意,又有“万物之始”的意思,中国人对“一”的崇拜体现了一种追本溯源的精神,更彰显了炎黄子孙伟大的凝聚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深受汉文化的熏陶,对数字“一”的多重文化意蕴可以心领神会。但是,如何让外国留学生也能透彻地理解数字“一”所包含的多种含义及深刻的文化内涵就是一个有挑战性的课题了。

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字“一”教学

(一)汉字能力的培养

数字“一”放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讲,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它是一个汉字,是汉字就要考虑到汉字教学。概括来讲,对外汉字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外国学习者的汉字能力。所谓汉字能力,根据施政宇在《论汉字能力》一文中的阐述,指的是用汉字进行记录、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包括写、念、认、说、查五个要素。

写,就是书写,是在向量特征的规定下正确书写符合汉字拓扑性质的字形,并使之达到正字法的要求。数字“一”仅有一画,在书写上是最简单的汉字,所以“写”这个要求很容易达到。念,指的是根据汉字形体所提供的信息准确地念出它所承载的字音。

“一”的发音yi仅涉及到一个单元音,没有卷舌音,所以“念”也是比较容易的。认,是根据字形提示的意义信息辨认并区别字义与词义。“一”的引申义、虚化义众多,留学生学习起来必然困难。说,就是把字说给别人听。“说”是要在前三者掌握熟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查,即指汉字、汉语工具书查检、使用,包括用笔顺、部首、拼音的排序方式进行检索、查看。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留学生自我学习。在“一”的具体教学中要把写、念、认、说、查相结合,其中要以提高留学生“认”的能力为教学重点。

(二)数字“一”的教学方法

1.穿插讲解法

数字“一”除其序数意义之外,更包含了许多文化意义,如果仅仅讲授其表面含义,留学生在遇到“一”的有关文化背景时,往往会感到费解。但是,数字“一”的文化意蕴又非常丰富和深刻,全面讲解必然占去太多课时,难免喧宾夺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选一些典型的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资料,将它们恰到好处地介绍给留学生。

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主要是分析数字“一”在汉语言中与在留学生母语文化中的差异,有助于克服学习者的心理障碍。比如说,在西方文化中,数字“一”仅表示“基础”的意思,有一些引申也是从“基础”这个本义来引申的,但在汉语言中“一”有至大无穷的含义。因此,留学生在接触到“一”的“万物之始”“包含一切”之意时就会难以理解。对外汉语教师要着重讲解“一”与留学生母语文化中不同的一面。

3.交际实践法

留学生学习汉语,最终是为了交际,交际实践也是检验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成功的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记住相关的词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外,还应设置相应的交际环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留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字词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徐锡壹.汉字探源[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3]左民安.细说汉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4]张德鑫.数理乾坤[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5]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李全祥.说“一”看汉字文化的底蕴[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

[7]彭鲜红.试析汉字“一”的文化底蕴[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1).

第4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建设 教学策略

21世纪的今天,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通信技术逐渐引领当今时展的潮流,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独特而又全新的艺术性专业,和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如何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进行综合性创新性的培养,已经是当今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和教学进行探讨分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同时其专业性不强,以至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仍然不能正确定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性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较为落后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差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和计算机技术有着直接的关联,但计算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以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跟不上时展的脚步。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技术型的专业,对于其实践能力比较重视,在对学生电脑动画和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知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更应该保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大规模的游戏架构设计和策划等能够独立完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更应该综合文化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将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品位、审美眼光以及思维水平加以培养,并将创造性的人文品格进行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文化艺术史论课程的建设、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的建设、专业方向应用课程的建设以及专业实践实习课程的建设。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指一些素描、速写以及色彩等设计的基础课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应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并将着重提高其教学质量。而文化艺术史论课程的建设主要是对学生完善艺术理论知识体系的建设,并将学生的文化艺术品位加以提高,对学生创意思维以及设计理念加以培养,进而顺应当今时展的潮流。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的培养主要是服务于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专业实践实习课程的建设更是从相关的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出发,对学生进行一专多能的培养,将学生的就业面拓宽。专业实践实习课程的建设主要是以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出发点,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加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策略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门全新的艺术性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想真正与人才实质需求相挂钩,就要立足于当前,顺应当今时展的潮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一)注重艺术的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加以培养,并借助现代化媒体技术以及数字科技,将艺术的感性思维和人的理性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其教学的重点更要和数字技术的教学内容加以渗透,并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

(二)在传统艺术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传统艺术加以重视,并将创新能力着重提高,一方面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全新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三维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建立,对传统手绘的脚本进行推敲,并和现代新科技发展相融合;另一方面则要在艺术创作中保证有相对丰富的素材,并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一般而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着多元性、交互性以及跨学科性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立足于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市场对人才的实质需求,并将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人才加以培养,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总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艺术的眼光,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现代化信息学科和文化艺术相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实际建设和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艺术审美、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进而服务于我国数字媒体行业的综合发展。

[注:本文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学科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11YJAZH094]

参考文献:

[1]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王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探微――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装饰,2013(12).

第5篇

【关键词】朴实;稳健;幽默;谦逊;学生为本;人格魅力

数字影像技术教学中如何把知识更好的传播给学生,我们除了一颗热爱教育的炽热之心,还需要讲究方法技巧,结合本专业掌握教学设计的艺术,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坚持“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需要,贴近岗位工作过程,打破单纯学科片面强调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探索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等教学方法的实施。

教学过程细化:学习目标启发思考与认识(教师演示)确定学习任务(教师引导)项目实践1(学生做,子任务1)互动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项目实践2(学生做,子任务2)互动2项目相关理论知识(教师讲)项目评价(课内考核)课后作业。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必须有创造性”。实践证明,创造性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的品质。因为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使自己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高超的技能技巧,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个班级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爱学习、并能够主动学习的类型。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在班级里树立典范,可以起到带头作用,有的时候可以当教学的小帮手。有些基础弱的学生更愿意找他们来讲解知识难点,他们也很愿意来教。既缓解了教师反复教学的劳累,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们自身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二类是边学边玩型。这类学生自觉性差,对于学习惰性十足。但只要对他们多督促,他们还是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容入时尚元素的案例,甚至可以直接向学生了解他们最感、最希望学的内容,把这样的内容结合知识点做为教学实例,吸引学习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第三类是不学习型。这类学生基础差,甚至是无基础,也有点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这类学生我在讲课时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全程的视频录像。把录像拷贝给大家,课后可以一边看一边学。这样的学生有着极强的个性,不愿循规蹈矩。我在教学中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他们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比如在二维动画教学过程中,有个学生就不按我课堂讲的内容去练习,他说自己美术不好画不好人物形象,自己用圆圈、线条画小人并录了动画,我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在阶段小结时对他提出了表扬。这下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后的学习中,这位同学居然用这种方式创作了一系列的动画,大家说原来他这么有才呀。在艺术的教学中由为重要的是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艺术是教学领域的艺术,它基本上继承了艺术的含义。如果从上述“ 艺术” 的两层含义出发,结合教学活动的具体特点来考虑,我们可以将教学艺术表为师生交互作用、紧密合作,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利用各种教学变项,最佳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在这个定义中,“师生交互作用,紧密合作,遵循教学规律”是教学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 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学变项,最佳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学艺术最高境界的和结构内核。

教学艺术的创造,同其他艺术中的创造一样,具有求异性和原创性。但由于教学的对象是身心特点各异的活生生的青少年,因而教学艺术远比其它艺术更为复杂,是一切艺术中最复杂最精细的艺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每一次课,都必须进行一次创造性的劳动,经历一次艺术加工的过程。首先,要使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掌握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深入钻研,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又要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序列,选择适合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和教具。其次,教师还要考虑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怎洋启发学生,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这就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点。疑点引出后,教师还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这也要讲求教学艺术。正如《学记》所言,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再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意外事件,需要教师迅速决断的处理,这要求教师必须有相当的教育机智。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离开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教学艺术修养,要获得教学成功是不可思议的。

综上,教学方法要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勇于创新,教学艺术要具有创造性。在事业中放大自己的个性,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中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学为人师,清风两袖养浩气;行为世范,热血一腔育栋梁。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侧重点;教学实践

数字媒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专业人才。然而,由于当前该专业的课程泛泛而设,导致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软件与理论众多,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本专业学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很难掌握如此多的技能,存在的问题是经过一番学习后,门门都若有所知,但是基本上无精于一门可言。试想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学生怎样去尽快适应数字媒体这门变化节奏很快的行业?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两大方向的改革意见。

一、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

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有侧重点。一般来讲,国内现在数字媒体专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影视后期制作、静帧建模技术、空间设计、平面设计。几个专业是系统而全面的大领域。比如三维动画,它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下分工要求明确精细。前期部分包括故事原稿、角色原画、分镜头脚本。这里需要有一定戏剧文学修养的人才,以及具备美术手绘能力的设计者等。中期部分包括创建三维模型、材质贴图、制作动画、摄像机灯光、渲染输出。这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流程繁杂,需要建模师、动画师、渲染技师等人才。后期部分就是把整个渲染出来的镜头在后期软件中进行组接,加以特效,这个部分需要有一定制作能力的后期制作人才。所以单单一个三维动画我们就可以看出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软件上都有着大量的课程需要开设。同样,其他分支也有着自己的一系列主干课程。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的两年中,发现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没有侧重点。简单地认为学生把数字媒体的相关软件或某些公共理论学完就样样都能做了。所以,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是目前数字媒体专业亟须解决的最大问题,只有专业侧重点明确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需求。

二、对教学实践的要求

数字媒体是一门创意产业,该专业需要适应时代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该专业应以实践为主。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不同实践。

(1)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如果学生一直停留在当前的形势下,那势必毕业后面临着技术落后的问题。同样,缺少实践经验,会面临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实验室项目工作制、校企合作模式、组织项目小组制、职业技术培训等都是目前比较好的教学实践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缩小与社会上新技术的差异,以便学生毕业后即能更好地踏上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专业学习的目的。

第7篇

论文摘 要:信息化是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而教学资源数字化是实施和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基础。本文从高校实验教学和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实际出发,以“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电子学习(E-learning)资源开发、虚拟实验资源开发和利用、创新和完善实验管理及考核与成绩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模式革新的探索。

一、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教学与理论课不同,受实验设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似乎难度更高。目前,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为:

1.取得了长足进步

实验教学得到了普遍重视,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概念从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扩展到了经济与其他科学领域[2];实验教学成本大大降低,新的实验设施和教学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信息技术正逐步应用于实验教学。

2.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本身具有对实验设备、实验场所和授课时间等因素依赖性较强的特点。目前,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大多局限于实验教材的电子化、CAI课件的制作、实验报告规范和要求等。一般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程式,即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步骤或例程;学生按指定步骤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的方式。

与理论课一样,实验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和真正应用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理解

于文秀在《光明日报》发文指出: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3]

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投资行为和硬件设施、信息网络建设的过程;也不只是片面地将计算机等工具应用于教学。而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信息环境的支持,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理顺教师、学生和资源三者间的关系,革新和开发教学资源,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和为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基础性条件和可靠保证。教学资源数字化远不只是将教材电子化,不是教材和讲义的简单重复。而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认知和学习规律、现代学习评价和考核方式的综合应用。

实验教学数字化可以解决目前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单一的问题,促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促进教学效率和成效的提高。信息化是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学资源数字化则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资源数字化

基于对教学资源数字化的理解,从实验教学和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实际出发,以“信号与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笔者进行了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电子学习(E-learning)资源开发、虚拟实验资源开发和利用、创新和完善实验管理以及考核与成绩评定机制等方面的探索。

1.依托信息环境,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

依托信息环境,根据教学目标,参考教材[4],笔者构建了“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网络平台。一级菜单设滤波器、电路响应、方波信号分解与合成、信号抽样与恢复、综合测试、第二课堂、有用链接等;二级菜单,对应“滤波器”设置:E-learning、虚拟实验、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三级菜单,对应“低通”设有:知识讲座、问题引导、操作参考等。

2.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电子学习模块资源

教学资源数字化要求我们及时理顺教师、学生和资源三者间的关系。教师不能再维持自己的“专家”角色,而是和学生协作,指引和帮助学生获取、组织、解释、转换及重组各种教学信息和资源;教学也不再是“满堂灌”,而是以适当的教学资源为媒介,通过个性化教学、任务驱动、师生协作、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知识建构。

据此,要求构建包括CAI课件、电子讲义等在内的一系列数字化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求,利用Captivate软件结合Matlab和Photoshop等软件设计和开发了信号抽样和恢复实验、线性电路零输入响应和阶跃态响应实验等的电子学习模块软件资源。这些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使学生能在课前课后,不拘泥于实验场所和地点,根据自身需求互动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这些用Captivate制作出的E-learning软件模块与普通CAI课件相比,最大特色就在于它与学习者之间有更多的交互(Interaction)操作,更易于激起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更好。当然,这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准备和加工这些教学资源,而且还应尽量做到信息技术和教学目标的无缝结合。

3.开展虚拟实验研究,实现“虚实”结合

在“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中,利用Java、Matlab、SQL Server等软件设计和开发了几个典型的虚拟实验,如滤波器、方波信号分解和合成、信号抽样和恢复、常见电路响应等虚拟仿真实验。这样,学生可在课前、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交互式学习,还可方便地修改实验参数、设计实验步骤、创设实验情境进行“研究式”和“协作式”学习,而不再是“按图索骥,生搬硬套”,也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譬如,在滤波器实验中,有了虚拟实验器件,学生可利用分立元件或集成运放自行设计构成各种滤波器电路,自行修改其中元器件的参数并可以方便地进行比较。这种方式还允许部分学生有个性地“先行”,对于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也是一个有益补充。

虚拟实验方便学生更改实验电路、大胆设想和创设实验情境并证实设想的正误;也有利于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实验能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两者可以而且应该很好地结合起来。

4.学、练、评相结合,构建数字化评价与管理体系

在每个实验中设置了若干知识主题,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对每一主题根据需要设置了“知识讲座”、“问题引导”、“操作参考”等模块。系统能记下学生的操作次数、学习时间长短及操作类型,这几个指标可为教学管理和评价提供原始数据。此外,每个实验都有“在线测验”模块——利用Captivate软件对每个主题设置了“问题池”和相应的答案,这样每次学生进行测试时能进行随机抽取试题,并当场判断学生答问是否正确,给出量化成绩。基本做到学、练、评这三者相结合,实现了实验教学管理和成绩评定数字化,提高了教学效率。

5.积极开展网上“第二课堂”建设

在实验教学网络平台中设置了“第二课堂”,加强师生课后交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生活和激起学习兴趣,正所谓“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师生可以借此讨论主题、各抒己见,可以是电子制作或系统的设计思路、工具和元器件选择及注意事项;可以围绕某一数学公式,从公式特征、形式到公式物理意义,进而讨论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四、实验教学资源数字化应用与教学模式革新探索

上述探索与研究的部分成果已在本校信息工程专业2005级、2006级两个年级的“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学生能借助网络信息环境,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实验前预习、讨论甚至自行提出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后讨论、总结和实验数据分析。革新了传统“按部就班”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用信息反馈表表明:81.1%的学生认为网络化教学平台的设计和开发符合自学和实验需求;92%的学生认为基于Captivate的相关习题和在线测试模块十分有利于对有关知识的学习和自测;87.8%的学生觉得网络教学平台易于使用。当然,有部分同学提出建议,下一步可结合学校图书馆资源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特别是在实验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分析方面的资源建设。

五、结束语

笔者立足现实、结合网络环境,对实验教学资源数字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革新教学模式研究。资源数字化有利于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有助于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大红,高志强,李坤.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88-89.

[2]牛瑞霞,张荣明.浅谈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J].广州化工,2006,34(6):59-61.

第8篇

关键词:书法艺术字体设计教学

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字体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这门课程掌握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遗憾的是,在当今大多数设计院系的字体设计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美术字的基本结构和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装饰性字体设计,缺少对汉字结构和风格特征更深层次的探索。笔者认为,书法艺术所蕴含的审美特征,是字体设计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和研究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蕴含的时代特征,让学生感知到我国不同时代书法艺术所具备的审美特征,才能对现代字体设计(特别是汉字字体设计)的审美特征有所把握,才能设计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审美取向的字体。

一、书法艺术与字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文字是人类彼此交流的视觉语言,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中国的文字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书法艺术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字体设计也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从概念上看,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和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字体设计则是通过对字体结构和文字意义的理解,进行解构和再设计,使学生掌握文字的书写规律及韵律美感,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设计和书写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今后的专业设计中。直观地理解,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书法艺术更加注重书者的主观感受,字体设计则是注重外在形式美的同时,强调其实用功能。

在中国文字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而各种内在美的艺术形式,都能为现代设计所用。当我们用一种“敬鬼神,畏天命”的态度开始书写甲骨文时,书法之美便已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之中,刀刻所产生的挺劲朴拙的图形化文字,殷商巫术礼仪文化的时代风貌充分地得以展现。当文字发展到金文时期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作为艺术品,强化对形式美的追求,从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变成自觉的行为。秦灭六国后,以李斯为代表的一些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以秦文字为标准的基础上,整理出书写更加简单的小篆,成为官方文书通用的字体。小篆线条挺劲圆润,且富有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将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以上三种字体古朴典雅,都有很强的装饰和图形化色彩,但在识别性上都很弱,在现代设计中,很难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使用。但很强的图形化特征,却可以作为其他文字的有益补充,去表现那类历史沉厚的设计课题。

隶书产生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因为小篆结构的繁琐,笔画减少、化圆为方、书写速度加快的隶书便应运而生。隶书古朴厚重且便于识别,在现代设计中非常适宜于传统题材的表现。楷书始于西汉,魏晋盛行,盛于唐代;行书兴于东汉,是最为实用的字体;草书得名于草稿,从章草开始,唐展到一个高峰时期,至此不再有新书体出现。楷书、行书的定性化字形呈长方形,为现代美术字(印刷字)之基础,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使用。草书线条优美、灵动顺畅,有很强的韵律感,虽然识别性不强,但在现代设计中仍可以作为图形化语言使用。

综上所述,传统书法艺术和现代字体设计有很强的血缘关系,可以说过去的时代,当某种书体为官方所认可时,便成为该时代时尚的、实用的字体,书法家也自然就成了该时代的字体设计师了。

二、如何将书法艺术融入到现代字体设计教学中

在字体设计教学中,如何将书法艺术所蕴含的美感融入其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

1.理论讲解。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文字即中国书法的发展史,认识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审美取向。随着学生认知及思维的拓宽,教师便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来强化这种概念。如:教师可以在介绍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及发展规律的同时,对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进行一些字体特征的分析,引导学生去认识时代审美风尚和实用要求的制约对书体形式的催生作用,从而能够启发和明晰对字体设计原质及方法的认知。

2.原型解析。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有设计风格特点的书法(特别是传统书法)作品进行临摹练习,目的在于通过具体感性地对字体结构及点画特征进行摹习,激发灵感,去发现、探索具有个性特征的、新的字体形式。由于其目的不是去写好、掌握某一名帖,因此对于字帖的选择,临习的方法与时间的安排,都应当与传统的临摹有所区别。如:字帖不一定强求名帖,只要是风格特征明显,具有个性,甚至是字体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形态。由于其自身具有形式的倾向性和可生发性,反而可以成为我们观察、研究的资源;另外,一些非主流的书家,其独特的字体形态相对于传统审美,或许伤于乖张,但倒不失为字体设计中具有启发性的素材;再者,周期要短,原因在于我们不追求技巧上的熟练,而重点在于对其形态特征的解析;临习的手段与方法上,形似并非首要的追求,可更多地强调感受,强化对形态特征的夸张,主动把握内在组合及符号化局部点画的规律。而且,更进一步的是对于审美特征的把握、梳理,当然,从审美特征角度的运化、升华,需要更深层的文化审美的底蕴,但这正是从传统艺术角度进行探索的原动力与目的所在,自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案例分析。教师需要收集一些以书法艺术为基础的字体设计典型案例,做专题讲解,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切入:第一,直接借鉴传统书法形态而进行的单纯的字体设计案例;第二,以书法的形态特色、审美风格为基础而展开的设计应用,如:以传统书法为元素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经典的例子包括:2008北京奥运会的一系列视觉设计,靳埭强的设计作品等;第三,可以尝试从日本的字体设计中汲取营养。日本也是一个东方国家,日本文字又是从汉字中分离而来,其文字设计就是在鲜明的现代风格基础上,融入了个性独具的东方文化元素,在审美取向上,是东西方结合的很好范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在专题分析的基础上,再可以安排学生各选择几组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词,结合书法艺术和现代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设计。

4.综合实践。有了以上的基础后,教师便可以结合某些主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如: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适合用传统元素去表现的实践性课题,结合主题,让学生去完成字体设计部分。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书法艺术在字体设计中的实用性、艺术性及时代性上,都会产生一定的认知,丰富字体设计的内涵,在今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自然会做到融会贯通。

结语

通过历代书体的风格剖析,不难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审美取向对字体风格的影响,这也和当代文字设计的要求相吻合,所以对书法艺术风格的研究,也是研究字体设计风格规律的必要手段。一方面汲取传统书法中民族审美的营养,一方面体会时代风格的变迁,必然能够设计出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审美取向的优秀字体设计作品。因此,在字体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去了解我国文字发展的历史,了解传统书法的审美特色与风格演变,对于学生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萧元.中国书法五千年[M].东方出版社,2006.

[2]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第9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数字艺术;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作者简介:马奕兰(1980~),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实际操作与理论指导

一、引言

数字艺术从字面意思上解读就看以看出它是一种将数字技术融入艺术设计的新型设计模式,是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多种技术相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有机的系统。在艺术设计中通过融入数字技术可以时设计的流程更加的简单化、快速化,同时也丰富了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将数字艺术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到当代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室内设计的创意教学,同时也对推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内设计教师应当明确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别,发挥数字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促进数字艺术在传统室内设计中的发展。

二、室内设计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按照现实空间的真实情况以及空间特点,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手段以及艺术创造的方法,规划出符合使用者心理和生理需求的舒适美观合理的室内环境。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室内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教学需求,而其中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传统室内设计培养学生运用艺术创造方法以实际空间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创造舒适美观居住环境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社会的需求。传统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虽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各方面有所锻炼,但手工制图花费时间比较长,且手绘的过程相当复杂也不容易进行修改。并且手工绘图通常都只在平面图纸上操作,对培养学生三位立体空间思维有所桎梏,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对三维立体空间进行剖析。

2)传统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与新时代的技术脱节,在课堂上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又或是教师只注重对理论知识以及经验的传授而忽略了新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得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制。当今社会是一个新技术、新思想不断涌现的信息化社会,新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动力。传统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的学生的实践与操作,通常导致学生的作品缺乏实用性,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1)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教学的特点。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字艺术是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将数字艺术与传统的手绘制图相结合,取长补短。对于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灵感,而在使用数字技术的时候很难将即时的灵感保存下来,这时就可以通过手绘的方式先将灵感及时的捕捉与记录,再通过数字技术结合手绘的框架进行绘制,并将其作为原始草图打印出来,再通过传统手绘的方式在草图上进行设计方案的绘制与修改,最后再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更加精细的绘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传统教学与数字艺术相结合,同时在制图过程中还能进行多次的修改,并设计不同的方案。

2)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教学的优势。当代室内设计的教学主要是对Photoshop、CAD、3DMAX等进行数字化的教学,而随着电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如GenerativeComponents等更加先进的设计软件。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设计思路;其次,利用CAD将具体的设计思路通过绘图表现出来;最后,通过三维建模表现出具体的空间内容再通过渲染等步骤让效果图更加的逼真。这种融入数字技术的室内设计方式不仅能避免数据计算上的错误,还对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思维以及创造能力有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统一的艺术变现方式,还能将理论知识以及抽象概念具体表现,并且使设计的过程更加的快捷方便而表现内容更加全面饱满。

四、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教学的应用

1)加大数字艺术在舍内设计教学中的力度。数字艺术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以数字技术作为基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艺术时,要让学生充分把握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了解其艺术精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数字艺术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2)加强设计基础训练,提高专业素养。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建筑结构、素描、色彩、构成制图等,这些基础技能的掌握不能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创造力和色彩造型方面的认知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将理性认识作为基础,培养自身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灵感。

3)加强设计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设计实践,利用假期体验实践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拟定设计课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研究探讨,从中发现自己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资深的室内设计师为学生讲解数字艺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而拓宽学生的见识,并更好地发挥数字艺术在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4)加强数字技术的运用。数字艺术在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离不开数字技术,教师除了需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之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运用。如CAD、Photoshop、3DMAX等都是在室内设计中经常会使用的软件,所以,教师也需要加强学生在这些数字技术设计软件方面的练习。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市场对具有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加大。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室内设计方面人才的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将数字艺术融入室内设计的传统教学,教师也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室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三一.郭浙兰.数字艺术用于室内设计教学的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5(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