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8: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腧穴;经络;解剖;光电显示
中图分类号:R245-0;R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746-02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医学的应用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医学中的诸多名词源于解剖学,恩格斯对解剖学曾有过“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的重要论述。故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先修课,是学习医学课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中西医学校都在课程设置上把解剖学列于首要位置。在现代针灸医学的发展进程中,经络、腧穴与人体解剖结构的关系也始终是研究之重点,其各种成果在指导教学,保证针刺安全,提高疗效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书本学习与标本展示相联系、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等等问题是中医教学之关键。本课题成果将在诸如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正常人体形态构造和各系统的组成以及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某些器官的体表投影与针灸穴位的关系;人体体表的骨性、肌性、皮肤标志与针灸穴位的标准化定位等方面发挥极大作用。借助本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直观的教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临床实践中把握和运用针灸疗法,规避风险,更好地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服务。
1研究项目依据
解剖学是中医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充分掌握针灸穴位与解剖学的内在联系对中医学理论及实践尤为重要,是中医学中各个专业的重要一环。
1.1解剖学与经络腧穴学息息相关经络腧穴所在之处多与肌肉的腠理和骨节缝隙相关,没有解剖学的引导就难以让学生明确其肌肉腠理和骨节缝隙。人体有14经361穴,经外奇穴更多达400余,可以直接根据解剖标志定位取穴的占4/5以上。解剖标志定位取穴,即利用体表各种解剖标志作为定穴依据(如骨的突起、凹陷,肌肉的凹陷,肌腱的显露,皮肤的皱襞以及关节的间隙等)是最基本的取穴法。例如,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要想迅速准确确定穴位,教学上首先要求学生回顾解剖所学的骨性标志:髂嵴(以髂嵴高点连线找准第四腰椎棘突)。取尺泽穴时要在肘横纹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定位;取凤池穴要熟悉肌性标志――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等。由此可见解剖学与经络腧穴是息息相关的。
1.2解剖学与针灸技法密不可分针灸学是我国医学上的瑰宝,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至关重要的,一般针刺深度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这就要求学生精确掌握全身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因此,解剖与针灸是休戚相关的。如针刺肩井穴(位于肩峰与第七颈推棘突连线中点)时,应首先明确肺尖的体表投影才可用针,否则,针刺过深或方向有误,便有刺伤肺脏造成创伤性气胸的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相反,针刺不到位,则疗效甚微。
1.3解剖学与按摩联系密切人体结构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是按摩治病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按摩必须以解剖学为理论依据,以经络腧穴为基础。如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首先要使学生通晓解剖知识:椎间盘的位置、结构、数量、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腰椎间盘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有确切理解,治疗时才能对症施治,手到病除。否则,解剖不明便急于治疗,极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2国内外研究概况
针灸穴位与解剖学关系的研究颇多,但对经络腧穴与解剖学关系的标本模型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无报道,通过调研提示本项目研究制作在国内同行中是首例。研制成功,会对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学质量的提高、临床疗效的增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经络腧穴与解剖学关系的模型,以完好尸体为基础。一侧半身做解剖学处理,充分暴露半身的肌肉、血管、神经并经络腧穴定位、针刺,以便观察经络腧穴与肌肉、血管、神经的关系。另侧半身根据体标标志进行经络腧穴定位,更直观的对照观察两侧经络走行、腧穴的定位。不锈钢针灸针、经络连接导线、光源的防腐绝缘处理:表面喷涂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未做解剖处理的半身经络腧穴定位后,按经络走行包埋经绝缘防腐处理过的导线,按腧穴的定位包埋光源以显示穴位的亮点。装箱固定投入使用。
4讨论
关键词:中职;生理解剖学;以生为本
在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理解剖学的程度选择教学策略。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生理解剖学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技能选择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理解剖学知识以及技能
在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生理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学生采用生理解剖学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授课开始的时候,教师要根据需要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根据专业特点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引导学生思维深入发展。教师要掌握学生对生理解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2.以学定教,积极改进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生理解剖学要想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善于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巧妙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技能。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能力。教师要融合现代教学理念,快乐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在课外延伸探究。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改进生理解剖学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因为生理解剖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这种时候单凭教师的口授,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多媒体课件集文、图、音像、视频于一体,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使用演示课件的时候,要把握教学重点,融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多样化的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如,在“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肌细胞结构模拟图,并让学生看清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然后学生采用视频或者动画演示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自然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课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生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生理解剖学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将微观变得形象可感,将需要抽象思维思考的地方变得形象可感,降低学习生理解剖学的难度。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降低,视频的精彩以及形象可感的图像更容易让学生进入思维空间。如,在“呼吸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呼吸道的全景图,呼吸过程的动画以及人工呼吸的模拟图像,这样学生通过观看音、形、视频能够较好地了解呼吸的过程、原理以及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地深层次地掌握教学的重点,阶梯形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地位
1.合作学习,可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中职生理解剖学微观情境多,语言表达难,在一些有难度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单凭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无法掌握教学内容的。此时教师就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降低学习难度,并在讨论的过程中集思广益,逐步掌握教学知识。在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分组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采用同组异质的原则,使小组内成员能够集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取长补短。
2.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生本理念下的中职生理解剖学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单独思考无法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如,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Na+、K+、葡萄糖等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过程后,让学生思考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的实质和主动转运、被动转运的特点,在学生单独思考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抽象、枯燥的问题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进行讨论、
思考,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但能全员参与,而且学生通过讨论可以积极思考,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教学内容。
四、前置性作业,实现先学后教
1.前置性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生为本的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更好地完成教学。而前置性作业可以实现先学后教,从而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掌握生理解剖学的相关技能。在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上,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力求简单、低入、根本、开放,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课前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完成。
2.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要注重有效性
在前置性作业的设置上,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点。对自己不太明白的生理解剖学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本上进行备注,方便学生在课堂重点探究。在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课堂上做好前置性作业的延伸,举一反三
生理解剖学的教学教师要举一反三,课堂授课要抓住前置性作业做好延伸。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总之,中职生理解剖学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在遇到学生独立无法解决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增强合作意识,并通过激励性评价训练合作技能,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谭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07).
【关键词】护理;解剖;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将对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临床护理操作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还是以“填鸭式”的传统教学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导致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难,教学效果差。因此,在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通过人体解剖学的改革,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1 服务专业、对接岗位
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上要始终贯彻为临床护理服务的教学理念。继续遵循“实用、够用、管用”的原则。目前,各个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难度高、内容多,而实际教学总课时偏少的矛盾。因此,删减一些对护生并不重要的内容,着重讲解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突出理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专业性。例如,骨性标志、肌性标志、常用的压迫止血点、穿刺的静脉、临床插管、急救、导尿等知识点都是要精讲的,而肌肉的起止点对于康复专业来说是重点,而对于护理专业就可以忽略。
2 LBL教学和PBL教学相结合
LBL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 )是以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该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对书本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系统讲授,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LBL一直是教学的最主要形式。但LBL教学学习过程单调,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生总结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解剖学的初期,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解剖学知识,基础薄弱,此阶段适合于PBL教学。进入学习的中后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这门课程方法,学生之间都彼此非常熟悉。此阶段选择一些简单的知识点采取PBL教学会更好。PBL 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实践证明,PBL结合LBL的双轨教学模式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避免了PBL教学法存在的知识面不全、基础不扎实的局限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微课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开始应用于解剖学教学。“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l0分钟, 这可以减少学生因长时间观看解剖视频而产生的疲惫感。微课视频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资源容量较小,视频格式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 如mp4,wmv,flv等),也可方便地将其下载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上实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进度随时随地的观看需要的人体解剖学视频资源,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由于微课要求教师要在10分钟以内将重点、难点或疑点讲透彻,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录制微课之前做好教学设计,并要充分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如三维动画、视频、模型、标本等,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但微课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时间还很短,也不够成熟,这需要解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制作出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4 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
随着时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网络学习与考核将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考核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有更多的实践课程运用网络技术,提高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是为学生提供解剖学自主学习环境的网络平台。
该平台内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模块。第一,学习考试系统。学生可登录进行标本学习、自测和考试。学生并可根据不同专业安排不同难度的题目。第二,标本学习。点击名词,相应结构以突出的颜色闪烁。鼠标移至该结构,显示该结构相应正确名词。第三,自测模块。选择专业和测试范围自动生成模拟试卷。第四,解剖图片标注系统。教师可运用标注系统对图片进行添加、删除标注并对图片中结构的标注进行修改,也可将标注的图片或原图导出。第五,题库管理系统。题库管理系统可对教师、学校、年级、学生进行管理,试题的添加、修改或删除,试卷自动生成、编辑、修改,成绩自动生成、查询等。
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改变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人体解剖学仿真实验平台,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标本缺乏、结构辨认不准确及标本针对性不突出等问题;真正做到考教分离;减轻教师工作量;实现学校计算机房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辅助作用。
5 融入医学人文教育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解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重视不足的现象还很普遍,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个别学生对教学用捐献的尸体开玩笑。这些学生只是把捐体看作是一般的物品,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为人类医学事业“逝而不已”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势在必行。其实,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是最具有医学伦理和道德教育意义的一门课程。
首先,要在解剖学理论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一名护士应肩负的职责和义务,学会尊重和善待生命、体谅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其次,实验教学也是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抓手,学生进入解剖学实验室接触人体标本之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前宣誓,以此表达对捐体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博爱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仁爱和感恩之心。最后,要努力提高解剖教师人文素养。教师是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直接推动者,特别是讲授第一堂人体解剖课的教师更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启蒙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关键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最终,形成一支适应人文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不断推进人文教育向前发展。
总之,只有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特点,紧紧围绕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不断深化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联祥,董振龄,韦立顺,等.PBL 教学法在脉管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1):93-96.
[2]张熙,唐群,雷久士.PB L结合LBL教学方法在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0,5(7):81-83.
[3]柯荔宁,张海,黄文华.基于网络资源的现代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2):136-138.
[4]张俊飞.“微课”一种新的教学形态[J].福建电脑,2014(1):204-205.213.
[5]刘伯锋.多媒体技术在解剖学实验考核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6):151.
1、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主要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
2、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3、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方法:对我校2012级普大中医专业2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为主,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课后采用调查问卷和考试成绩两种评价方式,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实验班和对照班比较,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互动式教学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人体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04-02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1]。课程内容信息量大、描写多、名词多是其特点,硬记名词,死啃书本,必将感到枯燥无味[2]。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教”有“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教”为主[3],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通过教与学双方沟通、交流,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的一种教学模式[4]。互动式教学使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笔者在2012年对我校中医专业部分学生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采取互动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我校2012级中医专业4个班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个班为实验班,两个班为对照班。实验班102人,其中男48人,女54人;对照班98人,其中男47人,女51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入学分班时为随机分配,在基础知识,年龄结构、入学成绩,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实验班采用互动式教学为主,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为主。教材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盖一峰主编的第二版《人体解剖学》。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同一老师授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保持一致。具体实施如下:传统教学法:老师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采样多媒体课件,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很少积极参与。互动式教学分为课上互动和课下互动两种方式。课上互动老师采用主题探讨法,典型案例法,问题归纳法,情景假设法[5]等教学方法。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下互动是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就解剖学的学习方法及学习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教师给学生有针对性地引导,将知识的传授从课堂延伸课下。
1.3 评价方法。为客观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采用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两种评价方法。
1.3.1 问卷调查。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两方面: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内容包括:①每天都有学习计划。②上课前能够预习。③课上发言或讨论能积极参与。④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⑤课后能够定期复习、总结。⑥课下主动阅读解剖学相关书籍。能做到5-6项视为学习习惯较好,3-4项视为学习习惯一般,1-2项视为学习习惯较差。能力培养内容包括:①独立思考能力。②自学能力。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④团队合作精神。⑤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⑥临床思维能力。具有5-6项视为能力较高,3-4项视为能力一般,1-2项视为能力较差。
1.3.2 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由任课教师统一在题库抽题对实验班及对照班学生进行闭卷考试,全方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60-80分为一般,低于60分为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通过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结果。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其中实验组100份,对照组97份。问卷有效率98.5%。
2.1.1 学习习惯。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较好、一般、较差三个级别与对照班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是每一位解剖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得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传统教学法课堂是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是绝对权威,课堂气氛沉闷呆板。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6]。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得到提升,学生的潜能也得到了挖掘;而且学习的知识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创新意识不断受到激发与发展,学习成绩才能得到提高。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有效解决。互动式教学使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交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成长。互相促进,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7]。课堂成为学生和老师互相交流、互相成长和进步的平台。当然,互动式教学对教师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互动方法,需要博览群书,拓展思维空间,还应具有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掌控课堂的能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能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互动教学法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同时对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有潜在的促进作用。总之,互动式教学是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提高素质和培养创新精神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是每个教师的奋斗目标。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开拓学生思路,挖掘学生潜能,能有效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盖一峰.人体解剖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
[2] 闫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M].第一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
[3] 仝慧娟,梁春光.互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结合在《内科护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1):3526
[4] 周毕文,李金林等.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增刊):104-107
[5] 尹闻科.互动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药教育2012,24(1):135-136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医学人才,1995年9月原 中山医科大学以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的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 实施为契机,在国内率先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实验室管理 体制进行改革,撤销了各教研室所属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组 建成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下设4个实验室:化学、生物化学实 验室,形态学实验室,实验生理科学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 承担我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视光学、医 学影像学、营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本科专业、七年制临 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成人教育本科班、专科班绝大部分的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任务。2001年10月中山大学与中山医 科大学合校以后,新的中山大学决心以“高起点、高水平、高 效益”的标准创建校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科 课程的特点,在资源共享的理念的指导下,对原有的基础医 学实验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重新组建了中山医学院教学 中心实验室,包括分子医学实验室(适宜课程为生物化学、 免疫学、遗传学)形态学实验室(适宜课程为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实验室(适宜课程为寄生虫 学、微生物学)实验生理科学实验室(适宜课程为药理学、 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和医用化学实验 室。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与支持下,通过多年的建设和 “ 985专项实验室建设”资金的投入,实验室增添了一大批先 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加强了实验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环境, 提高了实验技术水平,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国家建设与社会 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实践性医学 人才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技术平台。基础医 学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获 得卫生部、教育部及广东省高等教育厅和学校多项教改课 题资助,取得了一批有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级 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 项,现已发展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 单位之一。2005年3月,中山大学正式成立中山大学基础一,还被评为广东省首批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明确提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
路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学 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 平产生影响。为鼓励实验教学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 管理人员进行科技研究和革新,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政 策来正确评价他们做出的贡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积极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和 条件保障。
中山大学将实验教学置于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 位,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包括综合性 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建立)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 学校拟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以学科专 业为主的功能实验室,搭建文、理、医基础教学大平台。现已 撤销了学校原有的90多个教学实验室,建立了 3个校级实 验教学中心和学院管 理的 9个实验中心 及专业实验室 建立 了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实验教学中心,为进行实验教学改 革提供了条件。
学校将对实验教学中心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验人 员队伍建设和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新的探讨。由各学院提 出实验室建设需求,并负责实验教学,由设备与实验室管理 处统筹规划,实验教学中心提供条件保障,分工合作;以实 验教学改革带动实验室建设,建立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 的实验教学体系,由验证式实验教学转变为探究性、研究 性、综合性实验教学,为创新性实验教学提供平台,培养实 践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在实验人员队伍建设方 面,实行实验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开,培养管理专门化队 伍,人员定编、定岗、定员,实验教学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管用 分离、开放共用、专管共用的机制,并逐步提高实验教学人 员的素质。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属于校级实验教学中 心建制,由学校委托基础医学院进行管理,实行校、院二级 管理。实验中心的管理理念是: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 目标,以管理出效益,以培训为基础。做到五个“一流”,即 一流管理理念、一流人才队伍、一流服务意识、一流条件保 障和一流教学质量。
我们将建立一个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服务的大平台, 实现实验资源有效共享、实验室的开放和创新,保证全校基 础医学课程的相关实验教学任务的顺利落实和完成,为我 校培养创新性和研究性医学 人才 提供条 件和 服务 在 2 年 ~ 3年内争取建设成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构建有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1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背景
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主要有如下三种教学模式:以器 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以 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国当前大多数院校的医学教学 模式属于第三种,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每门课程 都有对应的独立的教研室,每个教研室都有自己的学生实 验室,由各教研室负责理论和实验教学,实验课从属于理论 课教学,以验证课堂教学理论为主要目的。而随着医学的 发展,理论教学内容越来越深入,实验课内容已经越来越不 现“机体从徤康到病死,’这一整体性,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 学模式使人体系统知识被人为分成的诸多学科所分割。因 此,淡化学科界限、整合课程内容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一 项重要课题。③医学教育应该重新认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 重要性。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 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等医学教育 的目标转变为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医学教学的实践 性很强,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教学 不仅传授“系统性,“整体性,’的医学知识,更应该成为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要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科研能力。
2.2构建有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构成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实验教学中心按照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将实验教学同理论教学紧密结 合,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并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和科研成果 的转化,形成适应学科特点的、系统的、科学的、完整的课程 体系,自行研制开发实验设备和实验软件,开展具有自身特 色的实验项目并应用于实验教学,探索实施开放式实验教 学。1]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 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构建有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本中心
开设的各门实验课程均包括基本实验、提高型 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 其中提高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应当在全部实验项目中占有 一定的比例。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实验室提供选题(含必 修、选修)学生可以自带题目,中心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等 全方位服务。中心承担的实验课程主要有:分子病原生物学 (病原体形态与病原学检测实验、病原体的免疫学检测试 验、病原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试验、病原生物学综合实验、开 放性实验)生命化学基础技能实验,分子医学技能、实验生 理科学、人体解剖学(含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组织学 与细胞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实验。
分子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时数为98学时,实验项 目35个。其中,基础实验10个,技能熟练实验9个,综合性 实验11个,综合与创新实验5个。此外,还有21个探索性 实验,供学生课余科研小组及七年制医学生选修。学生也可 以在课余时间自选课题进行研究,每个课题在一个学期内 完成。生命化学基础技能实验是将原来的医用基础化学实 验和医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优化重组而成,实验项 目总数19个,共57学时,其中基本技能实验14个占42学 时,探索性实验5个占15学时。分子医学技能教学时数为 150学时,其中基本技能实验42个占75学时,探索性实验 29个占75学时。实验生理科学总时数为72学时,教学按 照三个阶段进行,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验12学时,综合 性实验40学时,探索性实验20学时。人体解剖学总学时数 为126学时,其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验100学时,综合性 实验20学时,探索性实验6学时。组织学与细胞生物学实 验总学时数为85学时,其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验60学 时,综合性实验15学时,探索性实验10学时。病理学实验 总学时数为65学时,其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验40学时,3实验教学与科研、临床等实际应用密切结合3 1人体解剖学实验室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系统解 剖一局部解剖相结合的解剖学教学新模式”这一教学模式 符合当前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综合、精简、联系临床的整体 趋势,减少了如肌肉、血管、神经等知识内容的大量重复,并 在整体上保持系统解剖一局部解剖一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的 循环教学方式,有机地弥补了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 剖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的缺陷;该模式增加了学生解剖操 作的时间,使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多,“让学生从解剖实 践中学习解剖知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 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与观察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教师能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因而 有较多时间从事科研和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 合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带动了人 体解剖学课程的建设,促进了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考试等方面的改革。该教研室还安排临床手术科室教师 参加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从而促进了基础与临床的双向 渗透,促进了人体解剖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联系,使实验教 学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教研室 还采用诸如讨论式教学、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导学习,安排 学生参加暑期科研活动(simmersiudent)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人体解剖学,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 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2'5J3 2形态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负责的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 学都是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正常的或病理的细胞和组织的形 态,在授课内容上互有关联又有重复。实验室拟把部分教 学内容统一归由某一学科重点讲授,这样既可以减少课程 间的重复,节省学时,又可以保持课程的系统性。因此,要求 各学科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而且对其他学科的 知识也要有相当的了解。这样在授课时才能将3门课程内 容融会贯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增加授课的趣味性 和实用性。组织3个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促进相互了解, 优化3门课程之间的组合,在实验教学内容上也可以适当交 叉渗透。例如,在学习正常组织显微结构时,也让学生观看 一些病理切片,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并调动学生学 习组织胚胎学的积极性。
3.3机能实验室机能实验室
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与药理学3门实验课 程有机地重组成一门“实验生理科学”独立开课,独立考 核,不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实验生理科学教学打破过去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树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 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师生双向交流,促进个性化教 学,从而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该研究于2001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及广东省 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从2000年起,该教研室还启动了 “高等医学教育机能学科实验教学深化改革的研究”计划, 该研究已在教育部“高等医药教育世行贷款教改项目”中 立项并获得资助,该研究把“实验生理科学”的教改引向深 科学教程》该教材已被教育部评为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 课程教材”。该教研室还引进网络信息技术,创建成功先进 的、多功能的网络化机能教学实验室,把实验技术水平推上 一个新的台阶,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6J实现了实验教学手 段现代化,促进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多媒体 教学与远程教学,进一步改进了教学方法,推行创新教育,对 探索性实验的实施与管理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并积累了宝 贵的经验。教研室还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成功 地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网络化实验室的创建与应 用讲习班”。机能学科的教改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开 拓创新精神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4病原生物学实验室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将原有的医学微生物学的实验和人 体寄生虫学的实验内容优化、创新、重组成为病原生物学实 验课。病原生物学实验课将保留部分基础实验内容,如病原 的形态学,使之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构成病原体形态与病原 学检测实验系列。该课程还将把免疫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 物学的临床诊断新技术引用到实验教学中,开设病原体免 疫学检测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实验系列。增设一些综合 性的病原生物学实验,并在综合性实验中设置病例讨论,使 学生能够早期接触临床。此外,还增加了探索性实验,供学 生课余科研小组和七年制医学生选做,鼓励学生自选课题 做实验。Iq全面开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使图像逼真、生动、 重点突出,学生易于掌握。
3.5分子医学实验室
分子医学目前正沿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开发 的模式不断深入发展,逐渐渗入生物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等各个领域,并形成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而各学科与分 子医学的有机结合,又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学科增长点和研 究成果。目前,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 然趋势。免疫学、遗传学及生物化学相互融合的趋势正在形 成,一门崭新的学科——分子医学正呼之欲出。将免疫学、 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合为一门学科——分子医 学,并在此基础上开设高级实验课程,不但顺应了现代医学 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掌握现代医学尖端技术的高级医 学人才,而且课程优化重组也有利于仪器设备的优化共享 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学科之间的 合作互利。该门实验课程将原有的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 学3门实验课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删除陈旧的或重复开设 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设置创新性、探索性实验,使学生 能够尽早熟悉诊断疾病的各种实验室方法以及重大疾病的 分子诊断方法。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提 供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达到全面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4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根据学科特点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我训练为 主的教学模式
实验中心开展的实验教学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实际水 平出发,实验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并能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掌握了基本实验操作 方法,能够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准确地采集实验数据。使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判断、逻辑处理、做出结论的能 力;正确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方法、实验条件、仪器和试剂 等)并通过查阅手册、工具书及其他信息源获得信息以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 新意识。
4.2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促进虚拟、仿 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相结合
本中心充分利用网络,使用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软件 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 中心承担的各门实验课程均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 术,各实验室均有多媒体设备,形态学实验室有3间数码互 动(mctiq实验室,中心建有网站,初步实现了网上教学和学 习。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教学中全面运用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并采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教学方法。中心计划内的教学任务服从教学计划的安排,实验室 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0小时,有的实验可以实行阶段性全 时开放或预约开放。这些教改措施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 质、开拓创新精神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4.3实验教学的考试与考核改革
本中心实验教学的考试与考核鼓励创新,采取平时成 绩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做法。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是否准确、规范为主要依据。对开展 探索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学生要求提交论文,为鼓励 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创新,对于有创见的学生,成绩从优。实 验成绩要登记、建档。例如,人体解剖学改革实验课考核,采 取课堂评分与标本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实验技能标本 考试的比例,建立标本试题库等,使考试成为引导学生思 考、创造的“指挥棒”
5 重视实验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实验教学中心拟定了正式出版的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 自编实验教材和中长期编制实验教材的计划,并对教材的 选用实行以下原则:各实验课均使用自编或引进的高水平 教材;教材应当多样化(包括立体化教材)并有广阔的覆盖 面和足够的实验项目(包括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软件和多 媒体教学课件)教材内容应当反映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以 及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具有 先进性,既要体现学科内涵、实验内容的更新,又要有反映 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现代实验技术和手段;教材要符 合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留有 充分的选择余地;各类实验教材要在保证质量的原则下充 分体现自身的特色。中心鼓励实验教学教师在学校和设备 处课题资助下,与出版社合作编写教材,目前已正式出版的 实验教材有《实验生理科学教程》等20余部。
为了培养组织学教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组胚教研室积极响应学院党委的号召,开展了新形势下的"教学基本技能及教研能力建设"活动,(以下简称"教学基本功")。针对教学经验不足或者非医学专业出身的青年教师,教研室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下是开展"教学基本功"以来的几点体会。
1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讲课的好坏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加强基本功的"修炼",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讲好课,提高教学质量[3]。教师必须扎实地、系统地掌握组织学的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学是组织学的基础,同时还应该系统地掌握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因此,组胚教研室各位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和非医学专业出身的教师,除了能够全面地、熟练地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外,还要尽量找时间对其它相关课程进行系统学习,才能将各科相关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掌握授课要领
2.1资深教师示范 集体备课1次/w,主要由教研室资深教师按章节内容进行讲解示范。具体内容如下:①详细讲解教学大纲,包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大纲做出适当修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②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及每个知识点的讲解。③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形态学图片的选择及黑板简图的运用;板书和PPT如何更好的结合;对比教学方法及导入式教学法的运用。④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对知识的侧重点作出相应调整。如针对骨伤专业的学生,骨组织的结构和骨组织的发生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而对护理专业的学生,皮肤的组织结构一定要作为重点掌握内容进行讲解。⑤对教材内容有争议的地方要提出来探讨,大家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来学习,对不同观点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通过这样的探讨方式,加深了大家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
2.2青年教师说课 为开发青年教师的自主能力,部分内容可以由青年教师在做好充分准备后进行说课,提高青年教师的备课能力,为更好的地进行教学奠定基础。
3认真准备教学资料,加强实战练习
教案的书写要能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时数,重点、难点和疑点标示清楚。讲稿要条理清楚,符合逻辑,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多媒体的应用的确可以节省板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一定要留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消化吸收教学内容。画简图、提问、板书与PPT等多种教学手段要有机相结合,才能缓冲过快的教学节奏,让学生有一个消化吸收知识的过程。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一定要通过多次演示,有了充分准备之后,才能正式走上讲台面对学生授课。演示的方式最好是在教室进行,教研室的老师听课后指出不足,经多次整改合格后方能授课。
4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
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安排1~2位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进行传、帮、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授课方法;独立撰写讲稿、教案及课件制作;学会画简图;掌握切片制作技术;在试讲合格后,才能进行实验课程及理论课程的教学。指导老师要定期对青年教师的教案编写,实习带教,切片制作技术进行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5观摩教学名师的示范性教学,学习名师风采
组胚教研室全体教师听取了贵阳中医学院教务处领导关于"教学基本功"的讲座,学习如何书写讲稿、教案,如何备课和说课,听取校内学科相关教学名师的示范教学,同时还注重加强与外院的教学交流。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借鉴、学习教学名师对重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板书的布局,简图的运用,将传统教学法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等多种教学方法。
6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不断完善教学工作
相关学科之间每学期必须交叉参加两次以上的集体备课。组胚教研室邀请解剖教研室和生理学教研室等形态学相关教研室参与本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或说课。同时组胚教研室全体教师也先后参与了解剖教研室和生理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这样的备课方式加深了各学科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为做好后续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阶段性总结及常态化方案的建立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基本功训练,贵阳中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全体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了良好成效,组织学教学基本功得到了提高,奠定了组织学教学的基础,全面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总体素质,为青年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7.1坚持1次/w的集体备课制度,逐步覆盖全书所有内容和知识点。某些知识点以"讲长课"的方式进行,某些知识点可以以微课教学方式进行。
7.2加强新教师和非医学专业教师的听课制度,要求多听资深教师的课程。教研室对青年教师的学习效果进行定期的检查、总结、讨论。督促青年教师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医学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7.3从质量工程、加强教学实战、教学与临床科研相结合等多方面来提高和完善说课。在讨论教学知识点和教学方法的同时就本学科发展前沿的一些知识也进行了探讨,还提出今后教学研究的一些方案。同时,各位老师也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完成了个性教案和讲稿的撰写。
7.4不断完善试题库,开展网络课程建设。为了提高组织学教学资源利用率以便于学生课外独立学习,今后工作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试题库、充实网络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吕伯实,高惠英,高佩安,等.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解剖学杂志,2009,32(2):275~276.
【摘要】 [目的]《中医骨伤科学》内容丰富、详实,而本课程的教学时数逐年减少,为了确保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方法]教学内容方面,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方面,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注意与基础学科相衔接,强调实践性环节教学,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技能。[结果]通过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中实践,效果非常理想,本课程总体评价优良率达97.7%,总评成绩优良率达66.7%,两项指标均远远超过以往历届学生。[结论]有必要对以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梳理,在全校各专业学生《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Fund project: Item of teaching reform study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No:06014)《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是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2007年1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通称新世纪二版)内容丰富、详实,把创伤急救和骨病编入其中,完善了中医伤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但随之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一方面教材有了较大的扩充,而另一方面学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时数逐年减少,目前我校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均为60学时。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确保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确保教学质量,为此,我们申报了校级教改项目,立项进行研究,并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试行,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教学内容
全体授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通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每位成员负责若干章节,根据教学大纲和我省临床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提出自己负责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补充的本章节的最新进展内容。课题负责人除分担若干章节外,还承担找出同一概念在不同章节的不同表达现象。
教师集体备课,每位成员根据上述承担的任务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集体讨论决定教学内容,确定第六章骨折为教学的重点,第十章骨病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需要纠正的在不同章节不同表达的概念,同时确定表达方式,如异常活动、骨擦音等;需要补充的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内容,如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等。经讨论决定后,每位教师授课时严格按上述决定执行。
2 教学方法
2.1 课堂教学 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是《中医骨伤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将标本与模型带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前或课中将骨骼及软组织标本、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特定模型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摸、眼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直观印象。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效果,清晰的将局部解剖、病因、损伤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并结合动画,使学生看清了一些难以想象的教学内容,便于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注意与基础学科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基础学科的知识,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但由于基础学科在一年级时已授完,而本课程需在三、四年级时开课,相隔时间较长。因此,如何将两者有机的联系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将采用课前布置复习相关基础课内容,上课时进行适当的互动式提问与复习,再延伸到本课程内容的授课方法,使学生更适应本课程的学习,为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2.2 实践教学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将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到总课时的1/3。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在实践性教学环境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2.2.1 规范实验教学 实验课先让教师进行临床检查、复位手法、固定、手术器械等操作的示教,然后指导学生在模型上及学生相互间模拟临床操作,教师在一旁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并阐明机理。最后教师进行抽查,检验该次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再次纠正错误动作。为了使实验课圆满完成,对一些特殊操作,如骨牵引、钢板、螺钉固定等,预先购置好实验材料,联系学院科教科、校设备科购买猪骨等,供学生使用。
2.2.2 开放示教室 让学生灵活支配自己的实践操作时间,并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感到疑惑的内容,通过观察、触摸标本与模型,亲自动手操作,达到对所学内容深刻的理解。
2.2.3 组织医院见习 学生见习之前,教师在病房精心挑选典型病例,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阅读有关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资料,进行病历书写和病案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对学生书写的病历和病案讨论结果进行点评,点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和目前学科的最新进展。
3 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我们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试行,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共有128人参加调查,结果认为本课程总体评价优秀者83人(64.9%),良好者42人(32.8%),一般者3人(2.3%),差者0人(0%)。两专业共129学生,总评成绩90分以上者30人(23.3%),80~89分者56人(43.4%),80分以下者43人(33.3%),不及格者0人(0%)。
4 结语
[方法]教学内容方面,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方面,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注意与基础学科相衔接,强调实践性环节教学,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技能。
[结果]通过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中实践,效果非常理想,本课程总体评价优良率达97.7%,总评成绩优良率达66.7%,两项指标均远远超过以往历届学生。
[结论]有必要对以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梳理,在全校各专业学生《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是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2007年1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通称新世纪二版)内容丰富、详实,把创伤急救和骨病编入其中,完善了中医伤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但随之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一方面教材有了较大的扩充,而另一方面学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时数逐年减少,目前我校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均为60学时。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确保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确保教学质量,为此,我们申报了校级教改项目,立项进行研究,并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试行,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教学内容
全体授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通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每位成员负责若干章节,根据教学大纲和我省临床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提出自己负责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补充的本章节的最新进展内容。课题负责人除分担若干章节外,还承担找出同一概念在不同章节的不同表达现象。
教师集体备课,每位成员根据上述承担的任务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集体讨论决定教学内容,确定第六章骨折为教学的重点,第十章骨病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需要纠正的在不同章节不同表达的概念,同时确定表达方式,如异常活动、骨擦音等;需要补充的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内容,如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等。经讨论决定后,每位教师授课时严格按上述决定执行。
2 教学方法
2.1 课堂教学 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是《中医骨伤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将标本与模型带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前或课中将骨骼及软组织标本、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特定模型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摸、眼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直观印象。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效果,清晰的将局部解剖、病因、损伤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并结合动画,使学生看清了一些难以想象的教学内容,便于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注意与基础学科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基础学科的知识,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但由于基础学科在一年级时已授完,而本课程需在三、四年级时开课,相隔时间较长。因此,如何将两者有机的联系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将采用课前布置复习相关基础课内容,上课时进行适当的互动式提问与复习,再延伸到本课程内容的授课方法,使学生更适应本课程的学习,为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2.2 实践教学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将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到总课时的1/3。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在实践性教学环境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2.2.1 规范实验教学 实验课先让教师进行临床检查、复位手法、固定、手术器械等操作的示教,然后指导学生在模型上及学生相互间模拟临床操作,教师在一旁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并阐明机理。最后教师进行抽查,检验该次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再次纠正错误动作。为了使实验课圆满完成,对一些特殊操作,如骨牵引、钢板、螺钉固定等,预先购置好实验材料,联系学院科教科、校设备科购买猪骨等,供学生使用。
2.2.2 开放示教室 让学生灵活支配自己的实践操作时间,并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感到疑惑的内容,通过观察、触摸标本与模型,亲自动手操作,达到对所学内容深刻的理解。
2.2.3 组织医院见习 学生见习之前,教师在病房精心挑选典型病例,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阅读有关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资料,进行病历书写和病案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对学生书写的病历和病案讨论结果进行点评,点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和目前学科的最新进展。
3 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我们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试行,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共有128人参加调查,结果认为本课程总体评价优秀者83人(64.9%),良好者42人(32.8%),一般者3人(2.3%),差者0人(0%)。两专业共129学生,总评成绩90分以上者30人(23.3%),80~89分者56人(43.4%),80分以下者43人(33.3%),不及格者0人(0%)。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