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快递行业的市场结构优选九篇

时间:2023-09-18 17:08: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快递行业的市场结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快递行业的市场结构

第1篇

关键词:快递产业;现状;市场结构;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04年报告对快递业的定义为:(1)快速收集、运输、递送文件、印刷品、包裹和其他物品,全过程跟踪这些物品并对其保持控制;(2)提供与上述过程相关的其他服务,如清关和物流服务。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中国交通运输部2008年颁布)对快递的定义为:快速收寄、分发、运输、投递单独封装、具有名址的信件和包裹等物品,以及其他不需储存的物品,按照承诺时限送到收件人或指定地点,并获得签收的寄递服务。

一、国内对快递业的产业研究

国内学者主要从产业现状、市场结构和产业环境的角度对快递产业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快递产业的基本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快递产业现状方面

张洪斌(2006)认为中国快递业存在着快递业务准入限制、监管不合理、邮政执法不规范、快递市场主体政策待遇不同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方面。作者较为系统、全面地对我国的快递业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建立了基础,也为政府扶持中国快递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晏敬东(2008)分析了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环境和现状。《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促使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的政府政策导向逐渐明朗化;市场开放促使快递市场竞争激烈化。文中分析了我国快递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邮政专营范围尚未确定、市场主体待遇各异、技术水平落后等。作者建议从规范市场、提升技术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加强企业间的强强联合等方面提高我国快递企业的竞争力,突破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的瓶颈。

2. 快递业市场结构方面

耿松涛(2004)分别从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壁垒、产品差别化壁垒和政策法规壁垒等方面对我国快递市场的进入壁垒进行研究。作者认为,我国国内的快递企业必须加强网络体系的建设,提升IT信息网络技术,这样才能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

钟俊娟(2010)测算了快递产业市场集中度指数(CRn),并根据测算结果从规模经济、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和政策法规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快递产业集中度的因素,认为我国应该通过提高产业进入壁垒和促进快递企业优胜劣汰的手段提高快递产业集中度,优化我国快递产业的市场结构。

李航(2010)在SCP产业组织理论的框架下对中国快递产业结构进行了简单分析,分别分析了国际快递市场、国内异地市场和同城快递市场的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情况,分析了快递产业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提出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企业品牌、投资先进技术建立服务平台和加强产业联盟谋求长期发展的建议。

3. 产业环境和竞争力方面

李谦(2008)运用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对我国快递产业竞争环境的潜在进入者、供应商能力、购买商能力、替代品和行业内部竞争能力展开分析。作者认为我国快递市场属于买方市场,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较强,政府、劳动力和技术供应商对快递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常楠(2010)对中国民营快递业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其具有本土化经营、低廉的价格、灵活的经营机制等优势;而在规模、管理体制、技术等方面,中国民营快递业处于劣势地位。中国民营快递业面临着经济发展、信息技术进步等带来的机会和国际快递巨头、邮政EMS等带来的威胁,应运用好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提高自身竞争力。

魏光兴(2010)设立了市场规模、服务水平、价格水平等指标,利用信息熵确定权重,建立快递企业竞争力的评估体系。作者对EMS、顺丰和申通等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市场规模、服务水平和网络水平是决定快递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出加强网点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开展增值服务等对策建议。

二、总结

通过浏览和分析已有的快递产业的相关文献,我发现现有的文献对快递产业的结构和绩效的分析较少,大多数已有的文献都只是对快递产业进行了定性描述或简单的定量分析,很少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今后可以从对快递产业的结构、绩效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其他指标、方法对快递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进行分析等思路对快递产业进行研究,同时也为政府对快递产业的扶持与规制提供依据。

第2篇

[关键词]快递业 企业并购 市场结构

一、我国快递企业并购模式探讨

按照细分市场的特点分析这个市场企业的并购动机是准确的,但由于部分企业同时在多个细分市场上有业务,因此其并购模式就要根据多个细分市场的并购动因和自身情况权衡考虑,因此在并购模式的探讨上,按照市场层次结构,以经济主体为对象探讨分析。

1.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模式

跨国公司主要以混合并购为主,在我国的并购主要以收购国内大型民营企业为主,以完善其收件―运输―中转―派送的快递运作体系,绕开政策壁垒,从而迅速进入当地市场,完善其全球网络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借并购进入异地快递市场。

2.EMS并购模式

EMS是国内快递市场和国际快递市场均有参与。除了充分利用《新邮政法》等制度法规优势外,还要采取市场行为巩固提高市场地位。

(1)在国内市场,以纵向或横向并购国内快递企业为主。EMS,由于民营快递企业的迅速崛起,其可替代性逐渐增强,因此,EMS应通过横向或纵向并购,减少竞争对手,同时利用背景优势,获得政策支持,巩固其在快递市场的领导地位。

(2)在国际快递市场,以纵向并购国外中小快递公司为主。虽然EMS在国际快递市场上已有所作为,但与国外其他四大快递公司相比,EMS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因此应在业务量比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并购当地的某些快递企业,迅速扩展其在世界范围的投递网络。

对于EMS应在巩固国内市场、保持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在谋求国际市场的发展。

3.国有快递企业并购模式

经过前文分析,国有快递企业以其自己产品的独特竞争优势,在国内的异地快递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其拥有强大的干线运输能力和较低的运输成本,因此,国有快递企业并购主要应以纵向并购为主,完善扩大终端网点,弥补终端服务能力较弱的劣势,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竞争力。

4.民营快递企业并购模式

民营快递企业数量众多,有大中型的快递企业,也有小型的快递企业,因其自身情况不同,采取的并购模式也不同:

(1)大中型快递企业:以纵向并购为主,横向并购为辅。民营企业拥有众多的终端网点,但其干线运输能力不足,服务不稳定、成本高。因此,其并购的目标应以完善其干线运输能力,从而获得一体化、低成本的服务能力。具体方式主要是效仿联邦快递与航空公司联合或像顺丰速递申请成立航空公司,获得稳定的可靠的长距离干线运输保障。

(2)小型快递企业:以横向并购为主,提高自己产品的差异化,提高自身实力。对于小型民营企业来说,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获得进入快递市场新的许可证,才能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发展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度过目前低价格竞争的特殊时期,向更高层次的市场发展。

二、快递企业并购障碍与对策

1.跨国公司及EMS的并购障碍与对策

国际快递市场企业参与并购的障碍,主要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性,和较高的进入壁垒和移动壁垒。对我国而言,即支持、扶持EMS积极参与国际快递市场的竞争,并购国外的某些快递企业,迅速扩展其在世界范围的投递网络,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EMS在国内的并购障碍较小,主要是受政策、管理体系的影响。

2.国有快递企业的并购障碍与对策

我国目前的运输管理体制是按运输方式划定的、具有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有交通运输部、民航总局、海关总署、商务部等相关部门。而国有快递企业涉及汽车、火车及飞机等多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管辖。如铁路运输由交通运输部管辖,航空货物运输由民航总局、商务部管辖。在这样的政策体制下,造成管理职能分散,快递企业的并购受到多方限制。

3.民营企业的并购障碍与对策

目前快递市场竞争激烈,而大部分民营企业成立只有几年到十几年的历史,在网络覆盖、信息化程度、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和综合服务质量等方面难以有竞争优势。因此民营企业主要的并购障碍是企业的实力不足。因此,需要政府、企业采用适当的手段来改善这种现状,另外,企业应走专业化和特色化之路,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特色服务。

三、结语

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邮政法》的实施又加快了行业整合的进度,使国内快递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并购重组是实现企业扩张和发展的捷径,是市场经济下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的表现和结果。本文对快递市场的并购进行了的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有:运用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对快递行业总体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快递市场的细分市场进行了竞争分析。根据快递市场的结构分析,结合企业并购的理论,分析了各类细分市场并购动因和各类快递企业的并购模式,并分析了并购遇到的障碍,提出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李伟.中国邮速递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邮政研究,2005;9

[2]吴晓求.公司并购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张洪斌.我国快递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9

第3篇

关键词:快递业;监管;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递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有效的市场监管,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是政府、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划分需要遵循成本与收益比的经济原则 。政府和私人部门面临同样的环境,在效用最大化的支配下,平等互利 ,各司其职。政府作为市场组织的监管者 ,其任务就是制订 “游戏规则”促使交易成本降低 ,使本来由于交易成本过高而不能成交的交易得以成交。从快递业看,政府的职责是监管,凭借的手段是制定法律法规即“规则”。这些规则规范着快递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公平和竞争有序。

一、重庆市快递业现状分析

从重庆市快递业发展状况看,重庆快递市场起步较晚,80%以上的民营快递企业2001年后才成立。重庆市快递市场规模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近年来重庆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近五年重庆快递业平均以33.13%高速度增长,在未来的3-5年重庆快递市场规模还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市场结构分布上看,重庆共有478家快递企业,其中22%的大中型企业占到77%的市场份额,民营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在本地经营同城快递业务或以加盟形式其它企业的业务,市场结构总体呈现小而散状态。

从快递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看,仅17%的快递企业拥有完善的封装、分拣处理设备和场地;19%的企业拥有信息管理系统;39%的企业拥有封闭式运输车辆,其余企业大多以摩托车为主要运输工具;制定了管理规章和业务操作准则的企业不足45%;仅有48%的企业收寄、投递程序符合标准;14%的企业未建立快递服务处理投诉渠道。

总体来看,重庆市快递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松散、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生产处理设施不完备,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

二、重庆市快递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1. 快递业监管无法可依、执法不力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很多方面严重滞后于现在的经济和快递业的发展,目前缺乏在法律层面对监管主体地位、快递业务经营范围、快递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在重庆市快递行业的监管过程中导致监管工作无法可依,执法不力。

2. 缺乏诚信和行业自律机制

诚信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础,法治是诚信的保障。重庆市快递行业协会于2007年成立,已吸引了重庆市快递业的几十家主流企业加入,但由于快递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对其市场运行特征和规律还处于摸索阶段,快递行业协还未能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桥梁作用、诚信机制、行业自律、促进有效竞争等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诚信和自律意识还未融入企业经营行为中,大多数快递企业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行业协会的凝聚力有待加强。

3.快递行业市场准入制度缺位

目前重庆市共有487家快递企业,虽然这些企业都在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但是其中大部分企业都在从事信件及信件性质物品的寄递业务,并未依法到重庆市邮政管理部门进行行政审批,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甚至部分企业认为没有获取邮政管理部门经营许可的必要性。快递服务不同于普通的服务行业,它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缺乏市场准入制度将会给国家信息安全和公民通信自由带来隐患。

三、重庆市快递业监管政策建议

1.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协会要真正代表快递业共同利益,充分发挥提供行业服务、反映企业诉求、规范企业行为等作用。要为快递企业争取正当合法权益,不断改善行业内外部环境。通过行业协会,有效地与各级政府建立稳定的沟通平台。规范行业标准,建立诚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有效竞争。深入研究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与快递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具体措施有:制定快递行业规范,组织重庆市快递企业签定《重庆市快递企业自律公约》;应建立投诉违约举报系统,尽快受理快递企业和消费者的投诉,维护快递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行业服务,规范快递业务定价标准,特别是同城快递业务的统一定价标准,制止快递企业竞争混乱、恶性降价;加强快递市场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制定《重庆市快递企业自律公约监督维护办法》,对违约行为的认定、监督、举报、处理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方协同作用。

2.重庆完善重庆市快递业务市场准入制度

根据对本次调研,80%以上企业未经过市场准入资格审核。因此,完善重庆市快递业务市场准入规定势在必行。参照《快递服务标准》中对快递服务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的人员数量,管理和生产经营设施等的明确要求,给部分“小快递”设置“硬门槛”。重庆市管理局可以根据相关法律制定重庆市快递业务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快递企业市场经营行为。完善重庆市快递市场准入制度,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快递业市场准入要求。注册资金:从经营国际快递业务、国内异地快递业务和同城快递业务三个方面根据重庆市实际情况规定不同的注册金额;人员资质:快递服务组织的岗位应根据快递作业组织和生产环节科学合理地进行设置,生产人员应符合相应的资格条件,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可以参照即将出台的《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标准》;最低人数:快递服务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的人员总和应不低于15人;安全作业:快递服务组织应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作业条件;信用: 在年检里和目前如果实行准入制度现有企业必须达到的,以消协、工商、邮政监管部门的投诉率来评估。

(2)快递市场准入的程序。由邮政管理局根据快递业务市场准入的具体要求对申请经营快递的企业进行审核,并对审核合格的企业颁发许可证;获得许可证的快递企业持证到工商部门注册;邮政管理局对快递企业的经营资格进行年检。重庆市邮政管理局和工商部门协作执行快递业市场准入审核,形成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协作的快递市场准入监管体系。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快递业的监管,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1)建立快递业行业统计制度重庆市邮政管理局会同重庆市统计局对全市快递企业进行调查,掌握快递企业的资产规模、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快递市场准入政策奠定基础。研究制定快递业的统计制度,逐步将从事其他快递寄递业务的企业纳入快递业。组建快递业统计监督检查队伍,对快递业各类企业的统计数据分析整理,保证统计数据的完整、准确,为政府进行行业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建立快递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定期公布消费者好评、投诉、违规经营企业的具体情况,利用政府信息系统的权威性和媒体的威慑力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通过快递行业监管信息系统的建立,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时限准时率、用户投诉率、公众满意度”3项指标为核心的快递服务质量评估体系,组织定期测评,适时公布。在这个信息系统设立专门的投诉区域,对于一些监管中的投速给予快速的处理。所有的快递企业按性质数据储存在系统中,快递用户可以通过此系统查询了解企业的信用程度。邮政管理局也可以通过此系统对重庆市所有的快递企业进行监管,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快递行业发展动态,引导快递行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吴先锋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赵晖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快递业;民营快递企业;利基市场;并购

1.引言

根据新《邮政法》第九章,快递是指在承诺的时限内快速完成的寄递活动,即将信件、包裹、印刷品等物品按照封装上的名址递送给特定个人或者单位的活动,包括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快递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在我国,国有邮政EMS率先于1980年7月15日提供快递服务,第一家民营快递企业诞生于1993年。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分工的深化,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快递业务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快递业务收入达到574.6亿元,快递业务量达到23.4亿件,比2006年翻了一番。从业务量来看,2010年同比增长25.9%;从业务收入来看,2010年同比增长20%,均达到或接近GDP增长速度的2倍,也是第三产业增速的2倍以上。业务收入占全国GDP总值的0.14%,占第三产业总值的0.34%。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形势良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这些都表明我国快递业务仍有巨大潜力。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早期的较高收益,较低的进入门槛,庞大的市场规模,物流业的全面开放等因素导致快递企业数目激增,竞争激烈。企业行为不规范,监管制度不完善,整个快递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民营快递企业正经历着淘汰与整合的痛苦阶段。

2.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达到5000多家。按照资本性质和经济主体的不同,我国快递业企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资快递,包括联邦快递(FedEx)、敦豪(DHL)、天地快运(TNT)、联合包裹(UPS)等国际快递巨头;第二类是国有快递,包括中国邮政(EMS)、民航快递(CAE)、中铁快运(CRE)等;第三类是民营快递,包括顺丰、宅急送、申通等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以及数量众多实力不强的小型民营快递企业。

2.1 优势

2.1.1 成本低,价格低

民营快递善于成本控制,能够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市场,对于价格敏感度高的顾客相当有吸引力。以淘宝为例,民营快递“四通一达”仍然是主要的选择。

2.1.2 体制灵活,反应迅速

民营快递机制灵活,依靠自营、加盟、等业务模式发展迅速,遍及城乡甚至新疆、等地。城到县,县到乡,乡到村的大部分业务掌握在民营快递手中。民营快递在取件和送件环节尤为灵活,能够利用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甚至马车。以同城快递为例,民营快递优势明显。如曾经的北京小红马,它在每个居民区设一个服务站,接到委托后,骑自行车10分钟内上门取货,每个地铁站口都有员工接送。在交通拥堵的中心城市,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是快递模式一种创新,既有时效性又体现了成本优势,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2.1.3 了解需求,贴近市场

多数民营快递依靠大量一线员工发展起来的,他们真正与顾客接触,能够了解实际需要。因此,民营快递借助本土化的特色和本地化的优势,拥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完全有可能立足于利基市场。在美国除了有UPS,FedEx等快递巨头外,也有9000家左右的中小型快递公司,通过特色服务占领利基市场,生存状态良好。

2.2 发展瓶颈

2.2.1 成本压力上升,价格优势消散

近年来,能源、土地、人力等价格不断上涨,大大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而外部成本、隐性成本居高不下,这些都导致快递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据调查显示,全国公路罚款额每年可能高达4000亿元,约占2010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的15%;路桥费占到了快递企业运营成本的20%-30%。

低价作为民营快递企业的竞争利器已经锋芒不再。国有和外资快递企业主动降价,争夺低端市场,进一步挤压民营快递企业的生存空间。早期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民营快递企业数量激增,盲目扩张,竞争方式以低价为主,大量集中于低端市场,与顾客关系松散。因此,面临巨大成本压力的民营快递不敢轻言涨价,但是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2.2.2 人才匮乏,服务不佳

多数民营快递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的特征。一方面,缺少高层次的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管理水平低下。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快递人员素质低,缺少服务意识,操作不规范。快递工作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人员流动性较大。快递从业人员缺少长期职业规划,缺乏职业承诺和认同感。快递作为服务性行业,本身就具有无形性、个人化等难以测量的特性。而且,快递又有距离长,范围广,责任分散等特点。快递人员在外作业,服务质量很难适时监控。因此,快递人员的职业素质对于顾客满意度影响很大。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与2010年同期相比,2011年1月和2月涉及快递业务问题的申诉量均增长了200%以上,3月更是增长了315.4%,其中大部分申诉涉及民营快递。

2.2.3 急速扩张,盲目求大

规模经济、距离效应要求快递企业拥有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服务网络。自建网络资金压力大,周期长。而民营快递普遍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以、分包、加盟等形式扩张以克服资金问题。但是这些体制关系松散,管理混乱,责任和权利模糊不清。各商、加盟商等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局部效益、短期利益出发,甚至违规操作;总部则控制力不足,支持乏力,缺少全局规划、长期计划。总的来说,民营快递企业普遍缺乏横向协作,纵向控制能力也很薄弱。例如,2004年宅急送建了170多个分公司,但是信誉达到了历史最低点,利润率以18%速度递减,管理上出现了很多漏洞,投诉达历年最多。

2.2.4 业务结构不合理,服务模式单一

EMS控制40%国内快递业务,其余由各民营快递瓜分。国际快递业务的80%左右都由外资巨头占据。国际快递是快递业务中高端领域,具有资产密集、知识密集的特点,利润率也最高。而民营快递顾客群单一,过度依赖网络购物和个人快递,大量聚集于低端市场。圆通、申通等快递企业六成以上的业务量都来自网络购物。民营快递服务单一,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竞争优势匮乏,不能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更不要说物流解决方案和供应链咨询业务。

2.2.5 管理水平低下,缺少品牌意识

多数民营快递企业建立时间短,处在企业发展初期,组织结构不合理,仍以个人、家族治理为主,品牌管理观念淡薄。由于民营快递企业缺少积累融资困难,对于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改造只能望而却步。所以民营快递企业普遍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作业流程漏洞多,网络布局不合理,严重阻碍了民营快递的健康发展。

3.我国民营快递并购可行性分析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最狭义的并购是指公司法上所定义的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狭义的并购是指一个企业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进入其他行业或者以获利为目的,将另一正在经营中的企业纳入其集团,或者在并购后将该企业分割出售。除公司法上的吸收或者新设合并外,它还包括股权或资产的购买,并且此种购买不以取得被购买方全部股份或资产为限,仅取得部分资产或股份亦可。广义上的并购除包括狭义的企业并购外,还包括任何形式上或实质上的企业经营权的转移。从行业角度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纵向并购是发生在同一产业的上下游之间的并购。混合并购是发生在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

国际上快递行业的并购行为很常见,国际快递巨头几乎都通过频繁的并购行为增强实力开拓业务,绕开壁垒迅速占领当地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进入相关联的物流、保险、金融、咨询、零售等行业,获得范围经济优势。自2005年12月1日起我国物流及快递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我国快递业并购时有发生。但是绝大多数以外资快递收购国内民营企业,民营快递很少主动发起并购。目前,民营快递的发展已经进入整合期,没有规模没有特色的快递企业将难以为继。据快递行业专家徐勇预测,将来在我国从事国内快递(全国范围)的知名企业在8家左右,其余会向专业化、区域性或者同城快递转型。民营快递如果能够拓宽思路,把握并购机遇,不但有可能突破发展中的瓶颈,还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有能力应对国有和外资快递的挑战。

3.1 行业前景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在《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将成为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物流业的收入将保持在每年20%的增长幅度。我国经济稳定快速的增长为快递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电子商务特别是网络购物,为快递业提供了业务增长点。据统计,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带动的包裹量超过5亿件,占快递业全年业务量的1/3左右。网络购物对快递的依赖程度极高。目前,一些高端的网络购物异军突起,如家用电器、奢侈品等,表明网络购物的顾客趋向多样化,有一部分对于服务质量的关注度远高于价格敏感度。这为民营快递企业的个人快递业务转型带来契机。商务快递也有巨大发展空间。企业用户主要来自于高科技业,IT和电讯业,医药及金融服务业。很多行业中推行的零库存、准时化、定制、敏捷制造、精益化生产和快速响应等现代化经营方式都给快递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并购能帮助民营快递抓住机会,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打造出有竞争实力的民族品牌。

3.2 行业特性

快递行业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并购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扩展企业规模,克服分散经营带来的无效率。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2.1 规模经济,协同效应

并购重组后的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和规模经营。信息技术的运用,运输工具的配置,资产设备的使用,仓库土地的利用等都得到了有效地整合,能够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并购企业通过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组织,可以共享管理资源。另一方面,民营快递的成功并购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发挥品牌伞效应,共享和增加这种无形资产。并购也有助于企业实现多元化,分散经营风险,进入关联行业,产生协同效应。

3.2.2 占领市场,抵御竞争

快递企业的并购可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延伸和拓宽快递网络,增加业务量,提高业务能力。并购能够有效减少行业内的企业数量,保持适当的市场集中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力量,抵御潜在进入者。另一方面,如果行业内企业数量过多,市场过度分散,竞争过于激烈,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最后也会伤害顾客,对供需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3.3 政策导向

新《邮政法》确立快递企业的合法性,为快递行业的并购整合建立了基础。新《邮政法》同时规定快递业务实行经营许可制度,设置了快递行业的准入门槛。新《邮政法》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五十万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一百万元,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二百万元”;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政策的调整将导致部分快递企业的退出,进一步规范了快递市场。

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学者专家等正大力推动快递行业的整合,减少内耗,提升我国快递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快递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包括快递在内的邮政业被纳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快递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用地难、通行难、融资难等问题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邮政局也出台了《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快递行业兼并重组的发展方向。

3.4 企业自身

从1993年第一家民营快递企业成立开始,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部分民营快递在市场中建立了基础,在行业中获得了口碑。这几年激烈的无序竞争也让这些企业倍感压力,内忧外患让这些企业希望通过并购等手段获得跨越式的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具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方式,对于自己创立的企业和品牌有相当深厚的感情,不愿意被别的企业打垮或者收购,更愿意自己发起或主导并购行为,保留品牌,提升民族企业的竞争力。

4.我国民营快递并购障碍及解决对策

民营快递企业普遍成立时间较短,规模偏小,技术落后,在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多方面有待完善。实践表明,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发起的并购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是,我国民营快递面临外资巨头和国有快递的内外夹攻,不可能渐进式的发展,必须借助资本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提高竞争力。并购能够促进加盟模式为主的民营快递向直营转变,在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后,积累经验吸引更多资金开发高端市场,实现良性循环,发挥资本的最大能量。

目前,我国的快递行业和金融市场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体制不健全,机制不灵活,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快递行业的整合不现实。一方面,民营快递企业自身要转变思路,借鉴国内外快递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民营快递运营环境,发挥资本市场对快递行业整合的加速器作用。

4.1 转变竞争方式,发展核心优势

民营快递企业应该认清形势,摒弃单纯依靠低价争夺市场的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开发高附加值的业务,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和准确的市场定位。转变发展思路,提升品牌价值,积极借助现代化的金融手段和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紧紧抓住行业整合的契机。

4.2 减轻税收负担,规范过路过桥收费

政府应当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来减轻民营快递企业的负担,如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问题,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大幅度降低过路过桥收费,规范罚款行为,避免以罚代管。近期,以省级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已经启动。如果能确保该项清理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将大大改善快递企业的运营环境。

4.3 推进物流技术研发,加快培养快递人才

大力推动物流技术的创新,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研发,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尽快进行调研摸底,对于快递人才的需求做出分析和响应。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已经启动的快递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在提高快递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成本,避免造成民营快递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要多渠道重点培养和吸纳高素质的综合性的物流人才和金融人才,可以考虑培养和引进职业经理人,直接为快递行业的兼并重组服务。

4.4 鼓励整合行业资源

支持大型优秀的民营快递企业对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进行整合,鼓励中小民营快递企业加强联盟合作,并且建立专项基金重点扶持经营规范有特色的民营快递企业,促进其快速发展。鼓励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企业与快递企业合资、合作或兼并重组,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制造企业与快递企业联合或兼并重组,从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的一体化整合。同时,鼓励优势快递企业跨国兼并重组,建立境外分支机构,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灵活应用纵向并购、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多种并购方向,支持不同资本类型的并购。

4.5 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我国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严重,从中央到地方很多职能部门都能够不同程度介入快递管理,对快递行业的管理职能分散;同时也造成了对管理环节本身的监管、监控不足、责任模糊不清。民营快递企业的并购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利益主体,并购难度很大。并购行为必然会对整个行业形成冲击,威胁到国有快递的地位,不排除有关利益集团会干涉并购的审批过程。因此,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消除地区封锁,依法制止和查处滥用行政权力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快递服务的行为。加强对民营快递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打破行业垄断,使不同资本类型的企业能够公平竞争,促进资源的规范、公平、有序和高效流动。

4.6 改善并购资金融通渠道

并购需要资金的保障,特别是重大的并购行为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企业融资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手段。内部融资以内部积累为主。外部融资包括债权、股权、借贷等。上市或者银行借贷等方式门槛高,审批周期长,手续复杂,对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限制很多。而民间融资虽然活跃,但是融资成本高,在政策和法律层面属于边缘地带,并不适合作为并购的融资手段。

并购是以市场为依托而进行的产权交易。企业的产权交易一般有两种市场制度,一种是证券市场,另一种是非证化的产权交易市场。前者是上市公司的并购市场,后者是非上市公司的并购市场。我国民营快递几乎都是非上市公司,并购市场化程度不高,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缺少资本运作的人才,这些导致并购困难重重。

政府应当提高民营快递企业的融资能力,加大信贷授信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快递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为并购融资。加快金融领域的改革,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平衡资本的供需,拓宽民营快递的并购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将资本市场和行业企业更好的结合起来,真正发挥金融加速器的作用。

总之,快递行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民营快递企业作为一支活跃的力量为整个行业带来了生机。目前,快递行业处于优胜劣汰的整合期,民营快递如果能利用好并购重组的机会,适当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有可能打造出有国际水平的快递企业。

参考文献

[1]李电生,贾金玲.我国民营快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10(236):64-66.

[2]周艳军,黄中鼎.我国快递业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06,9:50-53.

[3]徐俊杰.大型民营快递并购重组研究[J].物流科技,2010,10:141-143.

[4]李艺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本土快递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135-13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EB].spb.省略/.

第5篇

产业高度集中

2012年快递类企业财富500强排行榜里(见表1),美国邮政USPS排名135位, 收入657亿美元;UPS排在177位,收入531亿美元;联邦快递FedE x排名263,收入393亿美元;收购了DHL的德国邮政排在98位。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在国际快递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DHL、UPS以及FedEx都诞生自美国。

美国快递行业,无论是在国际件市场还是在国内件市场,都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结构。在美国本土地面快递市场,UPS当仁不让,独占鳌头,2011年市场份额达到61%(见图1),位居第二的FedEx仅占18%。在美国市场,UPS的市场份额要远高于FedE x,但FedE x的航空业务收入却远高于UPS。FedEx在2001~2012年之间,隔夜达业务收入对其快递总收入的贡献一直保持在70%以上,是美国航空快递市场上的领头者。2011年,FedE x航空快递市场的份额高达51%(见图2)。在美国本土国际快递市场,FedEx凭借其在航空领域的优势,占有61%的市场比例(见图3),位居第二的UPS只占32%,而在整个国际快递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的DHL仅占1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极高的产业集中度,但买方相对分散,议价能力较弱,直接导致美国快递市场上服务价格居高不下。不过这也是市场成熟的体现,毕竟价格是服务质量的保证。

在变局中捕获商机

美国快递行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交通运输以及零售业的发展史。每一次运输方式的变革与商业模式的变革都将快递行业的发展带上另外一条道路。铁路时代的快递之王R E A(Railway Express Agency)由于一直过度依赖其铁路运输线路,在公路时代进入大发展之时走向破产。而一度在夹缝中生存的UPS,因为把握住公路快递时代的发展先机,搭建全国网络,实现黄金联通,最终牢牢占领美国本土市场。FedE x能够取得成功,也是因为把握住了航空快递发展的先机。FedEx于1971年成立,直到1975年才开始盈利,花了2年时间游说国会才得到大飞机货运的批准,之后不断发展壮大。与FedEx同期成立的DHL,一开始就预见到制造业全球化的大趋势,成立之初就瞄准国际市场,最终确立了在国际快递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地位。由此可见,进行差异化定位,抢占市场发展先机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能够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并在发展变化中寻求发展机遇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UPS在1907年成立之初主营业务为同城电报输送服务即信息流的同城B2C,但是随着电话在美国家庭的普及,电报业务逐步衰落,UPS被迫走向第一次转型。业务转型后的UPS经营百货业的同城B2C。在此阶段,UPS花了38年时间成为梅西百货的送货方,不过家庭汽车的普及再一次将UPS推向转型。公路时代的来临给予UPS新的方向,全国网络的铺设使UPS最终成为美国本土跨地之王。UPS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大起大落,适应了运输方式的变化及商业模式的变迁,一直在变革中求生存。

给中国同行的启示

以美国发展经验及我国目前快递市场的现状来看,今后快递市场企业重组、品牌整合的趋势不可避免,一味依靠打价格战,企业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只有实行差异化战略,明确品牌定位才是根本出路。

实行差异化战略

1907年,UPS深陷国内市场四大快递企业垄断的格局中,通过施行差异化定位,开展信息流的同城B2C业务才最终寻得出路;1967年DHL创立,实施国际快递道路战略,与UPS市场定位形成差异,成功确立了其国际竞争优势;1971年,FedE x成立,差异化定位于航空快递市场,在取得大飞机货运许可之后,其经营才逐步走向正轨。我国国际件市场被国际快递企业牢牢占领,国内商务件市场上顺丰速运一枝独秀,国内公务件市场上EMS独占鳌头,而网购快递市场则趋于完全竞争。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指出,成本优先和差异化定位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两大基本战略。各企业只有明确自身优势,根据市场发展现状重新定位,制定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差异化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出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要避免雷同,摒除降价策略,找准核心客户,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服务,增加属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在全国网点覆盖率高的快递企业可以利用其网络的完备性提供各地区客户的揽件、派件的“门对门”服务。而只在大中城市拥有网点的企业可以提供隔夜达、24小时送达等高速高质量的服务。专门服务网购快递的企业,则要重点确保货物的完整及运送的效率。

重视品牌建设

明确市场定位,继而进行品牌建设,但凡能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都少不了品牌建设这一步骤。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与其他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区别。相较差异化定位,品牌建设就更进了一步。差异化定位能够增加竞争者模仿的成本及难度,吸引特殊的顾客群体,而建立自主品牌后,其品牌一旦得到认可,就会形成品牌忠诚度,这会更加利于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快递企业的品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项给予客户的承诺,这种承诺归结起来就是“以最快的的速度,尽最大可能,将物品安全无损寄送到目的地”。UPS的“最好的服务,最低的价格”,顺丰速运的“积极、创新、务实、活力”,FedE x的“使命必达,无所不在”都为企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UPS在2012年拥有880万客户,创造了541亿美元的收入。FedEx在2012年《财富》“最受尊敬企业”排名中位列第十。而顺丰速运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也拥有着大量的忠诚客户群。

注重提高员工素质及服务效率

根据中国邮政2013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快递行业在2012年共产生有效申诉137351件,较2011年增长177.7%。对快件延误的申诉达到63138件,占总数46%,大量延误投射的是企业分拣、配送效率的低下。丢失缺少、损毁、违规收费的投诉分别为21993件,8273件,1213件(见表2),如果加上统计之外的申诉,这个数据将更加庞大。

第6篇

1.快递服务市场迅猛发展。随着电商务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快递行业的发展,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快递总量为918674.89万件,其中同城快递达228736.31万件,异地快递量达663736.68万件,国际及港澳台快递量26201.9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达14416815.26万元,2012年分别为568547.99万件、131410.21万件、418894.95万件、10553324.22万元。2013年相比于2012年均有所增加。

2.快递业务量结构。自1979年引进快递服务业起,独特的快递市场结构基本形成,包括三大市场板块(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同城快递)和三大市场主体(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以2013年为例,快递三大板块中同城、异地、港澳台的快递服务业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服务量的25%、72%、3%。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快递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国快递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是广州、上海和北京,2013年快递业业务量达广州为8.05亿件,上海达9.5亿件,北京达8.02亿。

3.快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近年快递行业竞争加剧,各民营快递纷纷崛起,与传统快递企业展开竞争。快递行业的竞争无疑将会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准入制度过严,传统快递降低了快递服务质量,束缚了快递行业发展。

二、农村快递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点建设滞后:农村地区快递业务发展滞后已成不争事实,快递公司的布局策略可概括为“主攻大城市、捎带小地方”。 快递网点在大中城市遍地开的,而在偏远乡村快递网点却极为,乡村居民支付高额费用却享受低质量服务现象屡见不鲜。

2.信息技术发展不健全。快递发展与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基于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便捷与迅猛发展促进了快递行业发展,同时快递服务上门又吸引了更多人网购的欲望,二者相互促进。值得注意的是,信息闭塞的农村并不能享用这种便捷和经济增长的福音,农村快递发展相关的信息技术发展明显滞后。

3.交通运输条件差。交通作为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始终影响着农村发展程度,新的运输方式的革新如铁路高速化、高速公路网络化,对快递运输业务具有重要的影响。村道路大多崎岖,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等制约着快递运输,道路作为快递发展的基础设施,其维护问题始终贯穿快递行业的发展过程。恶劣的道路条件严重制约了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制约了快递行业的发展。

三、策略浅析

农村快递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快递行业在农村市场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快递的快速发展将会给政府、企业、农村都带来福音,笔者就相关问题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进网点建设。国家着手出台制定适合农村快递发展的相关政策,由相关部门布局农村快递网点建设,形成以市场为核心良性竞争,提高各快递服务质量,真正为农村带来优质方便的服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将极大促进农村快递行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2.加快农村网络化建设。信息技术作为农村快递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需高度重视,为此相关部门应权力推进农村网络化建设,加大网络化知识宣传队村民进行教育,让村民们了解到网络化的方便与重要性,自觉支持网络化建设。普及网络建设将极大的促进农村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3.农村道路建设及维护。道路是快递行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农村道路问题更是制约农村快递发展的主要原因,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道路建设与道路维护应同步展开,为实现高效率的道路建设和道路维护,相应的奖惩制度及相关政策法规应尽快建立健全。有了较好的交通环境,乡村快递才能够快速发展。

4.完善派件设备投入。快递行业发展的基础服务设施是快递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高素质、高技能的快递服务人员是快递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农村快递行业发展势必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组建技能纯属、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快递员工队伍,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员工队伍是农村快递行业发展的必备因素。

四、农村快递行业发展思考

第7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快递企业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近十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快递行业也得以茁壮成长,迅速发展,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数量以高于其他行业几倍的速度在扩张。从快递业协会的资料显示,北京市仅在册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有200多家,而包括外地在京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内则达到了1000多家。而据中国快递咨询网的统计,中国快递市场规模2012年已达到了640亿的规模,从05年到10年,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7.23%,即便在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增长20%以上, 已经成为全球快递行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快递行业的利润率则不断降低,从05年至12年,利润率从20%下降到5%,一些早期成立的快递企业呈两极分化状态,如顺丰速递等企业越做越强,如北京小红马快递、星辰急便等企业则由于管理或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倒闭。在同质化竞争如此严重的今天,快递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竞争策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考虑。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许多的大企业正是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上下了功夫,才取得了成功,并在商场上屹立不倒。正如戴尔电脑以其独特的以销定产的“直销”模式击败了传统的电脑制造厂商;美国的西南航空以其专注于支线运输的低成本运作模式,即使在911恐怖袭击以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利润增长;苹果以其独特创新的产品取胜手机市场;麦当劳以微利的快餐为名带动其真正的盈利核心房地产……,这些种种的成功的例子说明了,商业模式的正确选择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础之一。

说到“商业模式”这个概念,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有人提出,但直到90年代后才流行开来,泰莫斯在1998年提出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由哈佛大学教授Mark Johnson, 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 Henning Kagermann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则认为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应包含三个要素:1.“客户价值主张”,指在一个既定价格上企业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2.“资源和生产过程”,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3.“盈利公式”,即企业用以为股东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而风险投资家伊丽莎白爱德华兹在《创业公司》一书中更将商业模式包含的因素更加具体化了,她认为,对于创业企业来说,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包含价值定位、目标市场、营销手段、生产、分销、收入模式、成本结构、竞争、独特的销售方案和市场大小、增长情况和份额等因素。

笔者认为这同样适用于竞争中的企业,下面将通过其中几个关键要素来分析中国快递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商业模式:

1、价值定位与目标市场

这两个因素十分重要,价值定位必须清楚地定义目标客户、客户的问题和关注点、独特的解决方案以及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这种解决方案的净效益。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通过营销来吸引的客户群,并向他们出售产品或服务。就快递企业来说,就应首先把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再进行细分,使自己的服务面向特有的客户群,这样才有可能针对特别的需求市场提出不同于别家的服务方案。虽然目前电商是最大的市场,也是快递行业发展最大的推动力,但需要快递服务的客户并不完全是电商,快递企业也可以从商务文件快递等市场考虑,而且由于绝大部分的快递企业都扎根在电商的市场,这也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另辟蹊径或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即使面向电商市场,快递企业也可以对该市场进一步细分,比如说从快递物品的种类可以区分为服装、小家电、精品、甚至是电脑配件、生鲜食品或贵重物品等的快递;从快递的区域可以区分为同城、省内、跨省及固定目的地等的快递等;从快递的客户类型可以区分为商业客户、个人客户、老年客户、中年客户、青年客户等的快递;从快递的时间要求可以区分为12、24、36、48小时等的快递……。定位了目标市场,自然就会考虑到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或价值,如:对电脑配件快递的客户提供附加的装配服务,为贵重物品快递的客户提供特别的附加保险和安全承诺等服务,对固定目的地快递的客户提供班车制的服务,对生鲜食品快递提供保鲜的附加服务,对快递产品提供代收货款服务等。

2、营销手段

首先是产品如何接触到客户,再次是产品如何吸引和稳定客户。口头演讲和病毒式营销是目前最流行的方式,但是在快递业务的营销过程中,传统的广告营销手段可能更适合扩大客户的接触面,除了传统的营销手段外,从价格上考虑价格套餐,或从附加服务上考虑为客户捆绑广告宣传的手段在稳定客户和扩大客户群上将更加有效。

3、生产和分销

这两个因素包括了企业是如何利用生产资源将产品生产出来,并如何将产品销售出去两个方面。快递企业的产品就是快递服务,运输配送的过程就是生产的过程,如果能更低成本、高效、准确、安全地把快递物品送到目的地,就能在生产过程中领先对手。因此以前那种几辆助力车加一根电话线的粗放型配送模式已经落后了,网络化和信息化手段对于现代快递企业来说必不可少,网络化和信息化对从业务接收、业务操作、服务查询、经营分析到网点建设等各环节都成为了必要的辅助手段;操作的机械化与智能化将会大大提高运作的效率;而在快递网络的组建上,就应该从企业的业务规模和资金能力考虑,提高服务性价比,如果有资本的话就采用直营的方式自建网络,否则也可以采取直营加盟相结合的方式共建网络。

4、收入模式与成本结构

收入与成本,原本就是利润形成的两方面因素,收入的扩大与成本的减少,是利润增长的直接原因。收入模式,又称盈利模式,回答的是企业是通过何种渠道和途径获得收入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快递企业的收入较为单一,就是快递费,但正如麦当劳的真正盈利来源于房地产那样,快递企业也应该对应服务的价值定位扩宽思路,比如从扩大附加服务中获取更多的收入。成本十分重要,著名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正是从关注物流成本想到了信息化、建立配送中心和优化供应链这些手段。在目前收入模式类似的快递企业,就更应该重视企业的成本了,因为只有成本的降低才能在竞争中领先,在计算成本时除了直接的经营成本外,还应该考虑售后成本,在有可能是还应把预估成本与同类的企业作对比。

5、结束语

本文笔者仅从商业模式的角度,从几个关键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快递企业可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取得成功的研究方法,而并未对具体企业作深入分析,也是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得到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彼得·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

[2]《赢利定律--商业模式的理论》(黄培,陈俊芳/中国标准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我国;快递行业;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快递行业的行业结构及业务分布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呈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早在2010年,我国快递行业每日业务量就已经达到1000万件,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根据中国邮政局2013年10月公布的邮政行业运行状况显示:2013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70.3亿元,同比增长50%,异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4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17.6亿元,同比增长30.3%。

在业务量上,中国GDP每增长1%,中国快递业就以2.9%,相当于3倍的速度在增长,快递业的发展对GDP的拉动作用很大,中国快递行业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在业务结构方面,快递行业包括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在我国快递行业中,异地业务一直是主力军,无论是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都是占比较大的,而同城业务虽然在业务量上占比较大,但由于其费用较低,因此相对于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不高。

在快递业务的地区分布上,东部地区是我国快递行业的重点发展地区,2013年我国东部快递业务量占到全国的81.3%,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快递行业无论是业务量还是业务收入都发展较弱。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势头十分良好,快递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不少企业打价格战抢占市场,快递行业销售毛利率下降。国际快递业务的利润较高,但大部分由外资企业把持。

二、我国快递行业主要企业及市场分布

1.以中国邮政EMS为主导的国营企业

中国邮政于1980年成立了EMS(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是中国快递行业国营企业的代表。

优势:政府的政策支持,依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完善的投递网络和综合运输能力,充裕的资金。

劣势:运行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用人制度僵化,用工制度不灵活,没有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缺少市场观念和服务意识。决策不迎合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EMS也在不断探索着新的发展模式。上海邮政EMS与日本雅玛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于2013年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拓入网进境快件市场,共享在电商物流等领域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这表明EMS也将在电商快递市场夺取一席之地。

2.“四通一达”(即申通、圆通、中通、百世汇通和韵达快递),和以商业快件为主占据高端市场的顺风速运两部分组成的民营阵营。

代表公司:上海申通和深圳顺丰速运公司

优势:速度快,服务质量高,经营灵活,口碑好

劣势:一定的资金困难,政策限制,良莠不齐,管理分散

以申通为首的民营快递企业阵营,在短时间内通过加盟的扩张模式,实现了快速扩张。

虽然民营快递的业务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递增,但是行业内部的隐患也越来越大。因为加盟商和承包商的资质良莠不齐、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使得民营快递企业无法提供统一的、品质稳定的服务,无法相互协调、集中管理,从而导致了中国民营快递行业中企业规模偏小、物流管理十分分散、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等诸多行业问题的存在。

而顺丰快递是以网点直营模式发展,主攻高端市场,因而价格也是行业内较高的。因此,大多数公司和网商不会选择顺丰。顺风采用直营模式,开设站点相对较慢;其次,而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商务快件的增长也不及电商包裹的增速;再者,因为人力以及其他费用的增加,顺丰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隐患。

民营快递企业近年来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外资阵营:以Fedex、DHL、UPS、TNT为首,占据着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的市场份额。

优势:先进的管理理念,雄厚的资金,完善的全球调控网络

劣势:政策限制,中国的物流网络不够完善

根据中国社科院《我国快递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课题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高端国际快递业务市场,国际快递公司占据80%的份额。而国际物流巨头在占据高端快递市场的同时,还不断涉足中低端市场和细分市场,并开始通过并购等手段完善其网络资源。例如,DHL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占据主要地位,还在增设服务网点,开辟国内快递市场;Fedex及UPS抢滩中国航空快递份额;TNT利用连锁经营建成全国公路快运递送网络,中国国内民营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三、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快递行业的发展是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的,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结合我国快递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快递行业将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行业品牌集中度加强

我国的快递业虽然规模较大,但相对于国外比较成熟的快递市场,我国的快递行业品牌集中度较低,整个行业比较混乱。未来快递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淘汰,整个行业格局会进行调整和改变,全球快递巨头已经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业务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保持20%以上增长。外资的进入会使许多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被迫出局。

另一方面,快递企业间的并购也会增加, 2012年8月申通快递收购天天快递,强强联合成为了快递业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我国民营企业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发展如此迅速,得益于灵活的管理体制和对国内市场的熟悉,在以后的发展中,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民营企业将脱颖而出。

2、信息化、智能化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我国的快递行业强劲的发展助力,电子商务的发展增加了网上购物的用户,快递行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加强也大大改善消费体验,提高快递效率。而未来快递业的发展中,信息化必定是其发展的亮点。智能化是为了克服快递行业派送延误、信息泄露等问题而产生的发展趋势,由于快递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机器人是快递企业取代人工作业的理想工具。

目前,亚马逊,顺丰速运等快递企业也都在进行无人机送快递的研发,亚马逊于2013年就公布其小型旋翼无人机送货上门的研发项目,快递业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

3、政府监管趋于完善

我国快递业发展三十年来其规模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快递业的监管还是不够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滞后。我国在2007年9月正式公布了《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但我国快递业仍存在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竞争无序等现象。完善法律法规,使得快递业有法可依,按照指定的法律法规对快递市场进行管理,保护快递市场的规范、有序,将是我国政府下一步要做的举措。(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程军.我国快递业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2] 王霞.我国快递业竞争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47-49+65.

第9篇

关键词 供应链 流通 零售业 物流 电子商务

在当前产品同质化、成本差异小的时代,渠道优势成为竞争的重点,而这正是流通企业所要努力造就的核心竞争力。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制造企业向流通领域的进军,大型百货业的没落,大型连锁超市的异军突起以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预示着流通渠道领域的深刻变革,面对加入WTO以后的国际化竞争, 如何才能尽快成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流通企业?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 大型企业要获得市场上的统治地位, 不是通过与本行业中单个对手竞争, 而是靠加强在同一条供应链上的批发、制造商以及供应商的联盟来实现。

一、高效供应链带来的利益

美国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概念解释是, 囊括了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 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与需求, 原材料、备品备件的采购、制造与装配, 物件的存放及库存查询, 定单的录人与管理, 渠道的分销及最终交付用户。供应链管理思想是在从重视局部管理到强调系统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作为流通企业来讲, 一个高效供应链系统能为其成员带来那些利益呢?

1、提高反应速度,网状经济时代的竟争是速度的竞争,特别是对于处于商品流通各环节的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是生存之本。高效的供应链系统使各企业及时得到需求信息,并快速作出反应,将满足需求的商品送到消费者手里。

2、节约交易成本,在最新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用IT系统和互联网整合的供应链将大大降低其内部各环节的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一方面采购人员可以从低价值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创造更高价值的工作,另一方面供应商能够方便地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缺货的成本往往是最高的,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将缺货成本降至最小值。

3、降低库存水平,供应链成员间的紧密协作,供应商能够随时掌握终端的销售信息和各环节的存货信息,组织生产,及时补货,降低企业库存水平,同时维持甚至提高服务水平。

4、缩短生产周期,通过供应链紧密协作,各环节成员互相之间掌握的信息更加充分,预测的精确度大幅提高,及时甚至提前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缩短生产周期。

二、 流通企业供应链的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市场格局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商品流通企业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新型商业业态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商品流通业的性质和结构,使现代商品流通业正在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这种趋势的表现是:一,高度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商品流通业产业能力的重要标志。二,在强大的物流配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现代商业企业实现了大规模、集团化、高效率、低成本的“ 工业化”运作方式,科技的发展和运用成为流通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相关行业存在以下特点:

1、 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时间比较长,贸易伙伴之间已经建立了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说明供应链的结构比较稳定,这是供应链上企业间实施ecr、qr等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2、我国企业虽然在管理过程中为提高管理效率也曾采取过许多措施,但多是在企业内部或企业的部门内进行,没有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多数企业不理解供应链管理,更不了解国外管理的现状,企业内部传统的物流部门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商业环境,急需从管理理念上进行改革。

3、条码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应用pos的商店在我国也相当普及。但条码技术和pos扫描仅用于提高零售企业的结算速度上,条码技术在提高物流整体运作效率上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4、企业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生产规划和库存管理。但由于数据采集自动化问题并没有解决,从而影响到库存管理的自动化。网络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但这种应用相当肤浅,多数企业仅限于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业务相关信息,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电子数据交换。

5、由于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在企业间远没有普及,vmi等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式并未被企业采用,仍需要在企业间推广普及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

总之,在我国,企业推广和实施供应链管理才是刚刚起步,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构建商效的供应链系统

供应链上最优秀的成员将依靠知识与创新能力来获取竞争优势,而不是靠规模和地位。力争成为供应链的领导者的公司必须能够做到,了解消费者和市场,与供应链其他成员分享交流并运用这些信息,在组织内部和供应链内部建立和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为供应链建立目标。以下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构建一个高效的供应炼系统。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

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驱动力还是客户的需求,整个供应链不是从生产开始,而是从客户的需求开始。首先要了解消费者的想法,了解消费者想买什么、怎样买、为什么买,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开发受欢迎的产品。如戴尔计算机公司完全以客户为中心来合理地管理整个供应链。因此,供应链中,产品并不一定要由制造商来开发,而可以是链上的任何环节。比如李宁公司是品牌经营者,承担了“ 李宁” 品牌产品的设计,但其制造工作只有不到10%是由自己来完成。

2、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协作商务

基于供应链的协同商务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供应链中的四个关键环节,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和零售商联结起来,供应链成员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承担流通环节的风险、充分顾及合作伙伴的合理利润,对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计划以及分销进行严格的引导,互相参与对方的决策,各方共同努力,集中各环节的资源取得整体最优的回报。

驱动协同商务系统的关键信息来源于零售终端pos系统采集的销售数据, 然后结合历史数据、季节性变化、发展趋势、促销活动、以及其他可以应该纳人该系统考虑的因素,将这些数据同所有供应系统的预测结合起来,激发计划定单,指导生产和采购。很显然,协同商务模式要求供应链各环节分享关键信息,整个供应链在跨企业的信息平台上运作。如果共享这些信息,供应链成员可以同时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而不需要自下而上逐级反馈,为竞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也减少了库存积压的风险, 同时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3、建立满足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为了使供应链高效运转,首先要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和合理的组织结构。通过供应链范围内的业务流程重组,要沿着供应链转移职能,确定哪个部门最适合完成哪项任务,并明确改进工作的方法。目标是优化供应链,使产品能尽快推向市场。流程的调整使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更清晰明确,为实现真正的协同作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销售渠道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是渠道扁平化,以多设立分公司、零售店面或分销商。

4、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

物流管理水平已成为了衡量一个流通企业的管理水平的关键标准。物流包括从供应链源头到消费终端的每一生产阶段的采购、存储、运输和交付。物流管理的目的在于两点, 成本和服务。为了在流通企业内部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 可以把采购、仓储、运输、存货管理和配送部门置于一个高层经理的管理下。这个职能组的主要构成是产品管理和分配管理。积极去发现和消除物流中最薄弱的环节。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 物流管理需要由批发、仓储、零售各点间的多层次且复杂体系演变成为由供应商经由配送而至零售通路的简化作业方式, 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物流配送。

5、IT技术的运用

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得到空前的发展。行业内应用的IT系统包括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商品运输追踪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DRP分销资源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商业智能系统等。这些IT系统全面支持流通企业高速、规模化地发展, 燕得了竞争优势。我们现在只是通过ERP系统对进销存进行管理, 下一步还要争取通过更先进的信息系统来提高物流的信息管理水平。

6、供应链效率评估指标

要实现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对供应链的效率的评估。我们要考虑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参照行业内的最优秀的运作,与上下游的渠道等合作伙伴一起,确定合理的供应链绩效考核指标,如时间、质量、成本、客户满意度等多方面。

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共赢发展策略

实现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的共赢发展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改进:

(1)进行快递物流行业改革,促进产品结构转型。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快递物流行业面临了新的机遇。随着电子商务在快递物流的发展占据的比例不断增大,很多的电子商务企业都能够把服务的重心从传统的信函业务转向新兴的电子商务递送。在2010年里,全国范围内的个人网上的购物达到2000亿元,带动了快递物流的7亿多个包裹快递量的发展。电子商务市场能够给快递物流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快进行快递物流行业的改革,促进产品结构的转型,在快递物流行业的发展当中占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

(2)提高快递物流行业服务质量,增强电子商务企业品牌形象。电子商务实现贸易过程中,客户是通过送货上门的快递公司的服务质量来判断电子商务行业的品牌形象。而我国目前的快递物流行业发展状况良莠不齐。面对着新的挑战和压力,提高快递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是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合作共赢的一个重要因素。快递物流不仅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强的服务队伍,还有加强商务流通运行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加快配送的速度。2011年5 月6 日,广西物流节首次举行,议题之一就是提高快递物流行业服务质量,增强快递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